九年级上课外文言文练习(忠直篇)(附答案)

合集下载

初三语文课外文言文十篇含答案)

初三语文课外文言文十篇含答案)

一程氏爱鸟吾昔少年时,所居书室前,有竹柏杂花,丛生满庭,众鸟巢其上。

武阳君1恶杀生,儿童婢仆,皆不得捕取鸟雀。

数年间,皆巢于低枝,其鷇2可俯而窥也。

又有桐花凤四五百,翔集其间,此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殊不畏人闾里间见之以为异事。

此无他,不忮3之诚,信于异类也。

有野老言:鸟雀巢去人太远,则其子有蛇、鼠、狐狸、鸱、鸢之扰。

人既不杀,则自近人者,欲免此患也。

由是观之,异时鸟雀巢不敢近人者,以人甚于蛇、鼠之类也。

(选自苏轼《东坡杂记》)【注释】 1 .武阳君:苏轼的母亲。

2. 鷇:初生的小鸟。

3. 忮:凶狠。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2分)(1)信.于异类也()(2)去.人太远()2、用“/”给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此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殊不畏人闾里间见之以为异事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人既不杀,则自近人者,欲免此患也4、联系上下文,众鸟“皆巢于低枝”的原因是什么?(2分)5.选文最后“异时鸟雀巢不敢近人者,以人甚于蛇、鼠之类也”一句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2分)二太祖视事东阁,天热甚,汗湿衣,左右更衣以进,皆经浣濯者。

参军宋思颜曰:“主公躬行节俭,真可示法子孙。

臣恐今日如此,而后或不然,愿始终如此。

”大祖喜曰:“此言甚善。

他人能言或惟及于目前而不能及于久远或能及于已然而不能及于将然。

今思颜见我能行于前,而虑我不能行于后,信能尽忠于我也。

”乃赐之币。

【注】视事东阁;在东阁处理政务。

浣濯:洗涤。

参军:官名。

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1)此言甚善.()(2)信.能尽忠于我也()2、用“/”给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他人能言或惟及于目前而不能及于久远或能及于已然而不能及于将然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今思颜见我能行于前,而虑我不能行于后4.太祖“”的神情和“”的决定,表明他对宋思颜的赞赏。

(用原文词语回答)5、对宋思颜谏言的目的是怎样的?三郑板桥开仓济民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

九年级课外古文训练(配答案)

九年级课外古文训练(配答案)

上枢密韩太尉书(一)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

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辙年少,未能通吏事。

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

然幸得赐归待选,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以益治其文,且学为政。

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愿:希望B 非有取于斗升之禄.禄:俸禄C 然.幸而得赐归待选然:这样D 将以益治.其文治:钻研2 下面句中的“之”字与“偶然得之”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且夫人之.学者B 送孟浩然之.广陵C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D久之.,目似瞑,意暇甚3 比较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思不同的一组是()A 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家贫,无从致书以观.B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C而犹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未见太尉也愚以为D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苟.富贵,无相忘4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常著文章以自娱,颇示己志.B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既克,公问其故.C将以益治其文,且学为.政公输盘为.楚为云梯之械D 闻一言以.自壮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5 对下面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虽多而何为——即使学得再多又有什么用呢?B 闻一言以自壮——听您一句话来激励自己。

C 未能通习吏事——还不能彻底掌握做官的事情。

D 偶然得之,非其所乐——偶然得到官职,不是我所高兴的事吗?6 下列说法与文段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是()A 作者认为见到了名山,见到了黄河而没有见到韩太尉是一种遗憾。

B 作者认为韩太尉高高在上,文中表达了自己想求见又非常害怕见面的心情。

C 选文第二段作者表明自己不是醉心功名的人,回家等待朝廷选拔是一件乐事。

初中语文部编版中考经典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共10篇,附参考答案)

初中语文部编版中考经典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共10篇,附参考答案)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5分)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

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能讽诵乃已。

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

”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曰:“书不可不成诵。

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选自《三朝名臣言行录》)1.文中“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中“患”的意思是。

(1分)2.司马光关于学习的观点是什么?(2分)3.简要概括选文所写司马光在学习上的特点。

(2分)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题。

(5分)秦良玉,忠州人,嫁石砫宣抚使马千乘①。

万历二十七年,千乘以三千人从征播州,良玉别统精卒五百裹粮自随,与副将周国柱扼贼邓坎②。

明年正月二日,贼乘官军宴,夜袭。

良玉夫妇首击败之,追入贼境,连破七寨,大败贼众,为南川路③战功第一。

贼平,良玉不言功。

其后,千乘为部民所讼,瘐死云阳狱,良玉代领其职。

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兼通词翰,仪度娴雅。

而驭下严峻,每行军发令,戎伍肃然。

所部号“白杆兵”,为远近所惮。

(选自《明史·秦良玉传》)【注】①石砫:地名,宣抚使:当地土司。

②邓坎:地名。

③南川路:指秦良玉所带的南川路。

1.“千乘以三千人从征播州”句中的“征”字在文中的意思是。

(1分)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所记叙的秦良玉的主要事迹。

(2分)3.结合短文内容,说说秦良玉是一个怎样的人。

(2分)陆九渊,字子静。

生三四岁,问其父天地何所穷际,父笑而不答。

遂深思,至忘寝食。

及总角①,举止异凡儿,见者敬之。

谓人日:“闻人诵伊川②语,自觉若伤我者。

”又日:“伊川之言,奚为③与孔子、孟子之言不类?近见其间多有不是处。

”初读《论语》,即疑有子④之言支离。

他日读古书;至“宇宙”二字,解者日“四方上下日宇,往古来今日宙”,忽大省曰:“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

(完整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及答案.doc

(完整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及答案.doc

(一)陈涉世家 (25 分)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 :“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大楚兴,陈胜王” ,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2 分 )1) 苟富贵7) 等死,死国可乎..2) 若为佣耕8) 今或闻无罪..3) 屯大泽乡9) 楚人怜之..4) 会天大雨10) 又间令吴广..5) 度已失期11) 从民欲也..6) 今亡亦死12) 比至陈..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6 分 )(1)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2)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3)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3.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2 分 )4.选段划线处细致描写了戍卒们的反应,这些反应说明了什么?(2 分)5.陈胜能够从一个佣耕之人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 有什么才能?请根据选段内容作出回答。

对此,你又有何启发? (3 分 )(二)唐雎不辱使命 (26 分)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 “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中考语文九年级文言文试卷带答案

中考语文九年级文言文试卷带答案

中考语文九年级文言文试卷带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魏征,字玄成,魏州曲城人,有大志,通贯书术。

七年,为侍中。

尚书省滞狱不决者,诏征平治。

征处事以情,人人悦服。

多病,辞职,帝曰:“公不见金①在矿何贵之有?_冶锻而为器,人乃宝之。

朕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匠而加砺②焉。

卿虽疾,未及衰,岂得便③尔?”时上封事④者众,或不切事,帝厌之。

征曰:“古者立谤木,欲闻己过。

封事,谤木之遗也。

陛下当任其所言,以彰得失。

言而是,则为朝廷之益;非,亦无损于政。

”帝悦,皆慰之。

帝宴群臣,曰:“贞观以前,从我定天下,玄龄功也;贞观之后,纳忠谏,正朕违⑤,征而已。

”亲解佩刀,以赐二人。

帝尝问群臣:“征与诸葛亮孰贤?”岑文本曰:“亮才兼将相,非征可比。

”帝曰:“征蹈履仁义,以弼朕躬,欲致之尧、舜,虽亮无以抗。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注释】①金:金属。

②砺(lì):磨砺。

③便:安适。

④封事:指密封的奏章。

⑤违:过失、错误。

(1)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尚书省滞狱不决者,诏征平治狱:案件B.古者立谤木,欲闻己过谤:诽谤C.陛下当任其所言,以彰得失彰:揭示D.征蹈履仁义,以弼朕躬弼:辅佐(2)下列句中“以”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征处事以情,人人悦服A.策之不以其道(《马说》)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C.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D.近岸,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3)下列句子与文中“封事,谤木之遗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何陋之有(《陋室铭》)B.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C.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记》)(4)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征因多病辞官,皇帝以金属自比,要求魏征做“良匠”对他加以磨砺。

B.魏征劝谏皇帝,想要知道自己的得失,就要广泛听取意见,让臣子们畅所欲言。

[全]人教九年级语文上课外文言文专练含答案

[全]人教九年级语文上课外文言文专练含答案

人教九年级语文上课外文言文专练含答案班级姓名得分(一)马援志坚(9分)马援少时,以家用不足辞其兄况,欲就边郡田牧。

况曰:“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

”遂之北地田牧。

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后有畜数千头,谷数万斛,既而叹曰:“凡殖财产,贵其能赈施也,否则守钱虏耳!”乃尽散于亲旧。

闻隗嚣好士,往从之。

嚣甚敬重,与决筹策。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以家用不足辞其兄况/蒙辞以军中多务B.遂之北地田牧/能以径寸之木C.穷当益坚/益慕圣贤之道D.闻隗嚣好士,往从之/客从外来,与坐谈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

3.结合选文,说说隗嚣为什么敬重马援。

(3分)。

(二)德秀敬老(9分)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

少孤,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

既擢第母亡,庐墓侧,食不盐酪,藉无茵席。

初,兄子襁褓丧亲,无资得乳媪,德秀自喂养之,数日汤流,能食乃止。

所得俸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

岁饥,日或不烧火做饭,陶然弹琴以自娱。

天宝十三载卒,家惟枕履箪瓢而已。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能食乃止/乃不知有汉B.日或不烧火做饭/一食或尽粟一石C.悉衣食人之孤遗者/送杜少府之任蜀州D.陶然弹琴以自娱/虽奔御风不以疾也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

3. 我们应该从元德秀身上学习哪些优秀品质? (3分)。

(三)王生好学(9分)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识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识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①走。

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其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

九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一(含答案)

九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一(含答案)

(一)戴胄犯颜①执法上②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③为大理少卿。

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④,赦令自首,不肯者死。

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

胄奏:“据法应流⑤。

”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⑥大信于天下也。

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注释】①犯颜:冒犯君主的威严。

②上:指唐太宗。

③擢:提升。

④资荫:资即资格;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赏。

⑤流:把犯人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

⑥布:昭示。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①末几,有诈冒事觉.者觉:②陛下忿.选人之多诈忿:③故.欲杀之故④天下无冤狱.狱.2、翻译下列句子。

①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④,赦令自首,不肯者死。

②卿欲守法而使眹失信乎?3、结合文意简要分析戴胄的品质。

(二)鲁人曹沫①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

庄公好力②。

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

鲁庄公惧,乃献遂邑③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④而盟。

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

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

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约。

管仲曰:“不可。

夫贪小利以自快⑤,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

”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

【注释】①这里所选的是《史记》中《刺客列传》的第一部分。

②好力:喜欢勇士。

力,有力之士。

③遂邑:今山东宁阳县。

④柯:齐邑,今山东阳谷县阿城镇。

⑤快:快意。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①乃献遂邑之地以和.和.___②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既___③北面就.群臣之位就___④曹沫三战所亡.地亡___⑤欲倍.其约倍___2、翻译下列句子。

中考语文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附答案)

中考语文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附答案)
主也。
【注释】①尚书:职官名称。
【文言知识】
说“比”。“比”是个多义词。一、指“比较”。二、指
“等到”。上文“比公乘之,驯良如故”,意为等到张尚书
骑上去,那马温顺善良得跟早先一样。三、指“并列”、
“靠近”。成语有“鳞次栉比”。又,王勃诗“天涯若比
邻”。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畜 ②遣 ③固 ④未几 ⑤询 ⑥盖
陈实与“梁上君子”答案 1.①躲②暗中③句首助词,无义④这(地步)⑤谁⑥慢慢 地⑦教育⑧反省⑨整个2.①当时荒年百姓饥饿(饥,荒年) ②严肃地教育子孙。3.小俞。
赵简子元日放生 邯郸之民,以正月元旦献鸠于简子。简子大悦,厚赏之。客 问其故,简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客曰:“民知 君之欲放之,竞而捕之,死者众矣。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 勿捕。捕而放之,恩过不相补矣。”简子曰:“然。” 【注释】①邯郸:晋国的都城,今河北邯郸市。②正月元旦: 即农历正月初一。③简子:即赵简子,晋国权臣。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失 ②偿 ③愀然 ④几何
2、翻译:①夫人令执事左右
②家资尽没犹不足
③尽以钱赐之
3、比较文中的两个“妾”:①“吴夫人为买一妾”中的
“妾”是指
;②“妾之夫为军大将”中的“妾”是

4、理解:这则故事说明王安石
王安石辞妾答案 1.①沉、翻②还(债)③感伤的样子④多少2.①(你)夫 人让我在你身边服侍②家中财产全部用尽还不够③把所欠的 钱全部赏赐给她。3.①小妻②我(女子自称)4.遇事先为他 人着想。
【文言知识】
盗与贼。现代汉语中,盗指强盗,贼指小偷,而文言中恰恰
与此相反:盗多指小偷,贼多指强盗。上文“盗夜入其室”、
“盗大惊”中的两个“盗”,均指小偷;“无复盗者”中的

初三上学期文言文语文试题附答案

初三上学期文言文语文试题附答案

初三上学期文言文语文试题附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伯中幼警敏嗜学,不以食息废,口不绝吟讽,精思妙契①,至忘寒暑。

幼时,大父②庄山藏书万卷,窃读殆遍,大父久而方觉已,甚奇之。

受学于季大父主静公。

公善诱导,居尝举所见宋儒诸老,宿德仪型③,嘉言善行④,令人竦然⑤。

伯中益自刻苦。

父万安公,清旷不仕,家仅给无余。

独处一室,隘甚,人不能堪。

晨起供洒扫,园疏厨灶之下,书册不离手。

箪瓢饮,炊菽数边⑥,且啖且读,未尝知味。

天文、地理、兵刑、历律,靡不精究。

(注释)①精思妙契:精心思考,神妙契合。

②大父:祖父。

下文“季大父”即叔祖父。

③宿德仪型:以年老有德者做典范。

④嘉言善行:有教育意义的好言语和好行为。

⑤竦然:恭敬的样子。

⑥箪瓢饮,炊菽数边:吃一算饭,喝一瓢水,只以一些菽豆为食。

这里都是指清苦的生活。

(1)下列对文中“大父久而方觉已”一句的分析与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句中的“已”是句末语气词,在句中无实意。

B.句中的“而”,是连词,表顺承,相当于就,才。

C.句中的“觉”应读“jué”,与“觉悟”的“觉”意思相同。

D.这句话应翻译为“祖父过了很久才发觉”。

(2)仔细阅读选文,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选文中伯中最终能学有所成的具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用四字词概括)2.文言文阅读。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谢奕作剡令,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罚之,乃至过醉,而犹未已。

太傅时年七八岁,着青布裤,在兄膝边坐,谏曰:“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奕于是改容曰:“阿奴①欲放去邪?”遂遣之。

(丙)谢太傅盘桓②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

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便唱使还。

太傅神情方王,吟啸不言。

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以舌代耕贾逵年五岁,明惠.过人。

其姊韩瑶之妇,嫁瑶无嗣①,而归居焉,亦以贞明见称。

闻邻中读书,旦夕抱逵隔篱而听之。

逵静听不言,姊以为喜。

至年十岁,乃暗诵《六经》。

姊谓逵曰:“吾家贫困,未尝..有教者入门,汝安.知天下有《三坟》《五典》而诵无遗句耶?”逵曰:“忆昔姊抱逵于篱间,听邻家读书,今万不遗一。

”乃剥庭中桑皮以为牒②,或题于扉屏③,且诵且记,期年,经文通遍。

于闾里④每有观者,称云振古无伦。

门徒来学,不远万里,或襁负子孙,舍于门侧,皆口授经文。

赠献者积粟.盈仓。

或云:“贾逵非力耕所得,诵经吞倦,世所谓舌耕⑤也。

”注释:①无嗣:无子。

嗣,子孙后代。

①牒:供写字用的竹片或木片。

①扉屏:门扇屏风。

①闾里:里巷。

①舌耕:以舌代耕,旧时指靠教书为生。

1.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明惠.过人(惠:贤惠)B.未尝..有教者入门(未尝:从来没有)C.汝安.知天下有《三坟》《五典》而诵无遗句耶?(安:怎么)D.赠献者积粟.盈仓(粟:粮食)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闻邻中读书,日夕抱逵隔篱而听之。

(2)门徒来学,不远万里,或襁负子孙,舍于门侧,皆口授经文。

3.贾逵能学有所成,你从中获得什么启示?(二)阅读下面文言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小者最胜王黄门①兄弟三人俱.诣谢公②,子猷、子重多论.俗事,子敬寒温③而已。

既出,坐客问谢公:“向三贤孰.愈?”谢公曰:“小者最胜。

”客曰:“何以知之?”谢公曰:“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④。

推此知.之。

”(选自《世说新语·品藻第九》)【注释】①王黄门:王徽之,字子猷,官至黄门侍郎;王操之,字子重;王献之,字子敬;三人都是王羲之的儿子。

子敬最小。

①谢公:即谢安。

东晋著名政治家。

①寒温:寒喧。

①“吉人”句:语出《周易》。

吉人,善良的人,贤明的人。

躁人,急躁的人。

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兄弟三人俱.诣谢公俱:一起B.多论.俗事论:议论C.向三贤孰.愈孰:哪个D.推此知.之知:知识5.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训练(含答案)(DOC)

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训练(含答案)(DOC)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考点集训一、知识点归类。

(一)重点实词练习。

1.辍.耕之垄上(停止)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发动)3.扶苏以数.谏故(屡次)4.上使外将.兵(带领)5.今诚.以吾众(如果)6.丹书..帛曰(用朱砂写)7.君逆.寡人者(违背)8.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难道)9.比.至陈(等到)10.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时,时候)11.因使.唐雎使.于秦(派)(出使)12.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大概)(资助、给予)13.若跨.有荆、益(占据)14.所以..资将军(用来……的)15.因屏.人曰(叫……避开)16.恢弘..志士之气(发扬扩大)17.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显示)(治理)18.亦免冠徒.跣(光着)19.时人莫之许.也(承认,同意)20.此人可就.见(接近,趋向)(三)解释下列用法发生变化的加点词。

1.大楚兴,陈胜王.(名词作动词,称王)2.天下苦.秦久矣(形容词意动用法,苦于,因……而受苦)3.死.国可乎(形容词作动词,为……而死)4.乃丹.书帛曰(名词作状语,用朱砂)5.法.皆斩(名词作状语,按照法律)6.固以怪.之矣(形容词意动用法,对……感到奇怪)7.忿恚..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8.皆刑.其长吏(名词作动词,惩罚)9.尉果笞.广(名词作动词,用鞭、杖等打)10.请广.于君(形容词作动词,扩充)11.轻.寡人与(形容词作动词,轻视)12.伏.尸二人,流.血五步(使动用法,使……倒下)(使动用法,使……流)13.天下缟素..(名词作动词,穿丧服)14.箪.食壶.浆( 名词作动词,用竹篮盛)( 用壶装)15.此皆良实..(形容词作名词,善良诚实的人)16.以光.先帝遗德(名词作动词,发扬光大)(四)解释下列多义词。

1.效:(1)恐托付不效.(完成)(2)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效力的机会,重任)2.遗:(1)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遗留)(2)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给予)3.论:(1)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判定)(2)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谈论)4.应:(1)佣者笑而应.曰(回答,答应)(2)宜多应.者(响应)5.次:(1)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驻扎)6.欲:(1)欲.信大义于天下(想要)(2)从民欲.也(心愿)(五)解释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初三 课外文言文练习 含答案

初三 课外文言文练习 含答案

初三课外文言文练习含答案----54dbb39a-7158-11ec-bf33-7cb59b590d7d初三课外文言文练习含答案三年级和三年级;课外文言文练习(带答案&rPar;今天为初三的同学准备的课外文言文,主要讲的是人物类型的,考题以理解型的为主!阅读下文(12分)唐临为万泉①丞②。

县有囚十数人,皆因未入赋而系。

会暮春时雨,乃耕作佳期。

唐临白县令:“囚人亦有妻儿,无稼穑③何以活人,请出之。

”令惧其逸,不许。

唐临曰:“明公④若有所疑,吾自当其罪。

”令因请假归乡。

临悉召囚令归家耕作,并与之约:农事毕,皆归系所。

囚等感恩,至时毕集县狱。

临由是知名。

【注释】①万泉:古县名。

②丞:此处指辅助县令的从属官员。

③稼穑:耕种与收获。

④明公:对县令的尊称。

1.解释以下标点单词(4分)(1)会暮春时雨()(2)吾自当其罪()2.正确理解课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之一是(3分)a.“囚犯”因为没有缴纳赋税而系上绳子。

b、“囚犯”被关押是因为他们没有交税。

c.“囚犯”都是因为没有收入而被关押的。

d、“囚犯”因为没有收入也不能交税而被监禁。

3.县令“不许”的原因是“”。

(2分)(用原文语言回答)4.所选文本中有两种关于唐林的语言描述。

前者体现了唐林的思想,后者体现了唐林的性格。

“暂时原因众所周知”中的“是”指这一事项。

(3分)1.1.(4分)(1)恰逢(2)抵充3.(2分)害怕逃跑4.(3分,每空各1分)为囚及其妻儿着想敢于担当囚人按时回到监狱(囚至时毕集县狱)1.【试题分析】:先疏通课文,了解内容,根据上下文理解句子大意,然后根据所学判断词义,注意此题中的“回”是古今同义词。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关键词“赋”和“制”,然后选择判断。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3.【试题分析】:在“否”前面指出了“害怕逃跑”的原因,可以直接引用。

九年级语文九年级文言文试卷带答案

九年级语文九年级文言文试卷带答案

九年级语文九年级文言文试卷带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黄忠字汉升,南阳人也。

荆州牧刘表以为作中郎将,与表从子磐共守长沙攸县。

及曹公克荆州,假①行裨将军,仍就故任,统属长沙太守韩玄。

先主南定诸郡,忠遂委质②,随从入蜀。

自葭萌③受任,还攻刘璋,忠常先登陷阵,勇毅冠三军。

益州既定,拜为讨虏将军。

建安二十四年,于汉中定军山击夏侯渊。

渊众基精,忠推锋④必进,劝率士卒,金鼓振天,欢声动谷,一战斩渊,渊军大败。

迁征西将军。

是岁先主为汉中王欲用忠为后将军,诸葛亮说先主曰:“忠之名望,素非关、马⑤之伦也,而今便令同列。

马、张在近,亲见其功,尚可喻指;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先主曰:“吾自当解之。

”遂与羽等齐位,赐爵关内侯。

追谥刚侯。

(选自《三国志·蜀书六》,有删改)【注释】①假:临时的,代理的。

②委质:归顺,归附。

③葭萌:指葭萌关之战。

④推锋:手持兵器冲锋。

⑤关、马:指关羽、马超。

当时关羽镇守在外。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是岁先主为汉中王欲用忠为后将军(2)下列各组划线的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益州既定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送东阳马生序》)B.素非关、马之伦也又留蚊于素帐中(《幼时记趣》)C.遂与羽等齐位遂反溯流逆上矣(《河中石兽》)D.明年卒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为学》)(3)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征西将军”中的“迁”指“升官”,《岳阳楼记》“迁客骚人,多会于此”中的“迁客”即升官之人。

B.“建安二十四年”中的“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建安二十四年”是一种用帝王年号来纪年的方法。

C.“金鼓振天”中“金鼓”即打仗时用于指挥进退的军鼓和铜锣,“击鼓”表示要进攻,“鸣金”表示要收兵。

D.“追谥刚侯”中“谥”是君主时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称号,如欧阳修谥“文忠”。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语文九年级上册文言文试卷带答案

语文九年级上册文言文试卷带答案

语文九年级上册文言文试卷带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甲)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乙)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1)下列句中划线字读音不同的一项是()A.乐亦在其中乐善好施B.曲肱而枕之迂回曲直C.同舍生皆被绮绣舍生取义D.右备容臭乳臭未干(2)下列句中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主人日再食食:食物B.媵人持汤沃灌汤:热水C.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支:同“肢”D.略无慕艳意慕艳:羡慕(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②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甲、乙两文段中,宋濂和孔子在物质生活享受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这体现了他们怎样的人生追求?2.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已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日:“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选自《宋名臣言行录》)(1)请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①辄以水沃面________ ②或夜昏怠________(2)宋濂和范仲淹的求学经历有何相似之处?从中你获得怎样的启迪?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洛阳大市[北魏]杨衒之阳大市市南有调音、乐律二里。

里内之人丝竹讴歌,天下妙伎出焉。

有田僧超者,善吹笳,能为《壮士歌》《项羽吟》,征西将军崔延伯甚爱之。

正光①末,高平失据,虎吏充斥。

贼帅万俟丑奴②寇暴泾、岐之间,朝廷为之旰食③,诏延伯总步骑五万讨之。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含答案)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三)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12分)刘宣苦读成才景泰间,吉安刘公宣代戍于京师龙驤卫,为卫使畜马,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

公偶与塾师论《春秋》,师惊异之,以语使,使乃优遇之。

未几,发解及第取解时,刘文恭公铉主试,讶其文,谓必山林老儒之作,及启封乃公也,人始识公,而文恭知人之益著。

(焦竤《玉堂丛语》)【注释】①刘公宣:即刘宣。

②卫使:人名。

③发解及第(刘宣参加科举考试)发榜考中解元。

④刘文恭公铉:即刘铉,下文中的“文恭”也同。

10.解释加点字(4分)(1)为卫使畜马为()(2)而文恭知人之益著益()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师惊异之,以语使,使乃优遇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12.“谓必山林老儒之作”一句中“必”字用得好,请简析。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13.一介马夫竟然成为进士,请你说说刘宣成功的主客观原因。

(3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10.(1)替(2)更加(由于版本原因原文应为“而文恭知人之名益著”,此处加大了答题难度)11.老师对他的能力感到惊异,把(这件事)告诉了卫使,卫使便对他加以优待12.“必”翻译做“一定”,表示肯定的推测体现出了刘文恭非常确定刘宣所做文章出自山林老儒之手,侧面体现出了刘宣所著文章的老练及其卓绝的文采。

2012-2013学年九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2012-2013学年九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2012-2013学年九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㈠国有三不祥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

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所谓不祥也?”晏子对曰:“国有三不祥,是①不与焉。

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

所谓不祥,乃若此者。

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

如②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为不祥也!”注:①是:这件(事);②如:去,到。

1.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归,召晏子而.问之曰A.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也B.若夫日出而.林霏开C.先天下之忧而.忧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下列加点文言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香远.益清(远:远播)以光.先帝遗德(光:发扬光大)B.学而时.习之(时:按时)腰.白玉之环(腰:腰上系着)C.斟酌损益.(益:增加)晏子对.曰(对:回答)D.薄.暮冥冥(薄:迫近)凄.神寒骨(凄:凄凉)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⑵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4.晏子借的机会,巧妙向君王进谏,他委婉地建议君王要。

㈡治国犹栽树唐太宗谓侍臣①曰:“往昔初平京师②,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

炀帝③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

故夙夜孜孜④,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

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⑤,百姓安乐。

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

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节选自《贞观政要》)[注释]①侍臣:周围的大臣。

②京师:京城。

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

③炀帝:指隋朝未代皇帝杨广。

④孜孜:勤恳的样子。

⑤稔:rěn,丰收。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征求不已.② 惟.欲清净2.翻译句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

3.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唐太宗的治国之道。

㈢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

九岁,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

九年级(上)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上)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上)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九年级(上)文言文阅读专题一[05温州]阅读《出师表》中的一段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13分)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败攸之、祎、允之任也。

1.第①段中有一个著名的历史典故,这个典故是。

(1分)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3分)(1)先帝不以臣卑鄙(2)恐托付不效(3)以伤先帝之明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之”与“败军之际”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三分)()A.咨臣以当世之事B.吾欲之南海C.祗辱于奴隶人之手D.永之人争奔走焉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4.你从这两段文字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怎样的贤臣?(2分)二[武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4题(14分)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1.写出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2分)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秋:②后值倾覆值: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

九年级上课外文言文练习(忠直篇)

九年级上课外文言文练习(忠直篇)

九年级上课外文言文练习(忠直篇)孙吴四英将孙吴奄(覆盖;包括)有江左,亢衡(同“抗衡”)中州,固本于策、权之雄略,然一时英杰,如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人者,真所谓社稷心膂(比喻亲信得力的人),与国共存亡之臣也。

自古将帅,未尝不矜(自大)能自贤,疾胜己者,此诸贤则不然。

孙权初掌事,肃欲北还,瑜止之,而荐于权曰:“肃才宜佐时,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

”后瑜临终与权笺曰:“鲁肃忠烈,临事不苟,若以代瑜,死不朽矣!”肃遂代瑜典兵。

吕蒙为浔阳令,肃见之曰:“卿今者才略非吴下阿蒙。

”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蒙遂代肃。

蒙在陆口,称疾还,权问:“谁可代者?”蒙曰:“陆逊意思深长,才堪负重,观其规虑,终可大任,无复是过也。

”逊遂代蒙。

四人相继,居西边三四十年,为威名将,曹操、刘备、关羽皆为所挫,虽更相吸引,而孙权委心(倾心;心神专一)听之,吴之所以为吴,非偶然也。

1、用“∕”划分节奏。

卿今者才略非吴下阿蒙。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1)疾胜己者()(2)临事不苟()(3)肃遂代瑜典兵()(4)才堪负重()(5)无复是过也。

()(6)曹操、刘备、关羽皆为所挫()3、翻译句子。

如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人者,真所谓社稷心膂,与国共存亡之臣也。

4、短文中四人,孙权能“委心听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5、列举四人中两位显示其雄才大略的事件。

公而忘私郭子仪初与李光弼俱为安思顺牙将(副将),不相能(互相看不起),虽同席不交谈。

后子仪代思顺为将,光弼恐见诛,乃跪请曰:“死所甘心,但乞贷(宽恕)妻子。

”郭子仪趋堂下,握其手曰:“今国乱主辱,非公不能定,仆岂敢怀私忿哉!”因涕泣勉以忠义,即荐之为节度使,遂同破贼,无纤毫猜忌。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1)俱为安思顺牙将()(2)虽同席不交谈()(3)光弼恐见诛()(4)郭子仪趋堂下()2、翻译句子。

(1)仆岂敢怀私忿哉!(2)因涕泣勉以忠义3、你如何评价郭子仪?参考答案:孙吴四英将1、卿今者才略∕非吴下阿蒙。

初三语文上册文言文试题含答案

初三语文上册文言文试题含答案

初三语文上册文言文试题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选文郭淮作关中都督,甚得民情,亦屡有战庸。

淮妻,太尉王凌之妹,坐凌事当并诛。

使者征摄甚急,淮使戒装,克日当发。

州府文武及百姓劝淮举兵,淮不许。

至期,遣妻,百姓号泣追呼者数万人。

行数十里淮乃命左右追夫人还于是文武奔驰如徇身首之急。

既至,淮与宣帝书曰:“五子哀恋,思念其母。

其母既亡,则无五子。

五子若殒,亦复无淮。

”宣帝乃表,特原淮妻。

(选自《世说新语》)(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坐凌事当并诛/坐以待毙B.淮不许/安陵君其许寡人C.淮与宣帝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D.特原淮妻/原形毕露(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行数十里淮乃命左右追夫人还于是文武奔驰如徇身首之急(3)结合选文,说说宣帝为什么“特原淮妻”。

2.文言文阅读。

(甲)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乙)贽曰:孝文皇帝即位二十三年,宫室、园囿、车骑、服御无所增益。

有不便,辄弛以利民。

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

上曰:“百金,中人十家之产也。

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身衣弋绨①,所幸慎夫人衣不曳地,帷帐无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上课外文言文练习
(忠直篇)
孙吴四英将
孙吴奄(覆盖;包括)有江左,亢衡(同“抗衡”)中州,固本于策、权之雄略,然一时英杰,如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人者,真所谓社稷心膂(比喻亲信得力的人),与国共存亡之臣也。

自古将帅,未尝不矜(自大)能自贤,疾胜己者,此诸贤则不然。

孙权初掌事,肃欲北还,瑜止之,而荐于权曰:“肃才宜佐时,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

”后瑜临终与权笺曰:“鲁肃忠烈,临事不苟,若以代瑜,死不朽矣!”肃遂代瑜典兵。

吕蒙为浔阳令,肃见之曰:“卿今者才略非吴下阿蒙。

”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蒙遂代肃。

蒙在陆口,称疾还,权问:“谁可代者?”蒙曰:“陆逊意思深长,才堪负重,观其规虑,终可大任,无复是过也。

”逊遂代蒙。

四人相继,居西边三四十年,为威名将,曹操、刘备、关羽皆为所挫,虽更相吸引,而孙权委心(倾心;心神专一)听之,吴之所以为吴,非偶然也。

1、用“∕”划分节奏。

卿今者才略非吴下阿蒙。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1)疾胜己者()(2)临事不苟()
(3)肃遂代瑜典兵()(4)才堪负重()
(5)无复是过也。

()(6)曹操、刘备、关羽皆为所挫()3、翻译句子。

如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人者,真所谓社稷心膂,与国共存亡之臣也。

4、短文中四人,孙权能“委心听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列举四人中两位显示其雄才大略的事件。

公而忘私
郭子仪初与李光弼俱为安思顺牙将(副将),不相能(互相看不起),虽同席不交谈。

后子仪代思顺为将,光弼恐见诛,乃跪请曰:“死所甘心,但乞贷(宽恕)妻子。

”郭子仪趋堂下,握其手曰:“今国乱主辱,非公不能定,仆岂敢怀私忿哉!”因涕泣勉以忠义,即荐之为节度使,遂同破贼,无纤毫猜忌。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1)俱为安思顺牙将()(2)虽同席不交谈()
(3)光弼恐见诛()(4)郭子仪趋堂下()
2、翻译句子。

(1)仆岂敢怀私忿哉!
(2)因涕泣勉以忠义
3、你如何评价郭子仪?
参考答案:
孙吴四英将
1、卿今者才略∕非吴下阿蒙。

2、同“嫉”,忌妒认真(不马虎)掌管(执掌)能够(可以)超过被
3、如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人,真所谓是国家的得力助手,能与国家共存亡的臣子。

4、四人能不嫉贤妒能,而能以国事为重,互相举贤。

孙权也能以诚相待,给以充分的信任。

5、周瑜火烧赤壁大败曹操。

陆逊奔荆州,让关羽败走麦城。

公而忘私
1、做虽然被快步走
2、(1)我怎么敢记个人的仇恨呢?
(2)同时流着泪感情激动的用忠君爱国的大道理勉励他。

3、郭子仪是一个不计个人恩怨,以为、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的人。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