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性情绪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负性情绪研究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负性情绪研究综述摘要情绪是人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正性情绪还是负性情绪都赋予人以重要的意义,负性情绪对自身身体机能与人格和应激性都有影响,而当前的人们明显对负性情绪的认识还很片面。本文从一个积极的视角来探讨一下负性情绪。从负性情绪的价值和判断、负性情绪的经典范式和生理机制三方面来阐述负性情绪,希望对于我们正确的认负性情绪,从而对控制自我的情绪、理解自我情绪和应用自我情绪有所帮助。
关键词负性情绪负性注意偏向资源限制理论
一、认识负性情绪
情绪没有好坏之分,任何情绪的产生都是有积极价值的, 负性情绪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产物,如恐惧、愤怒、痛苦等基本情绪和一些与道德相关的负性情感, 不仅对个体发挥保护、生存、信号和动力等基本功能,而且还有其重要的审美和生态价值。
(一)负性情绪
着名情绪心理学家埃克曼(Ekman)和弗里森(Friesen)研究显示, 人类有六种基本情绪: 愤怒, 快乐, 恐惧, 惊奇, 厌恶和悲伤, 这些基本情绪在不同的文化中都能识别, 具有跨文化的普遍性[1]。可见我们的情绪中有多数的负性情绪,那么负性情绪是什么呢?
负性情绪(negative affect,NA),也称消极情绪,是具有负性效价(效价,valence ,是指与特定生理或心理状态相联系的正性或负性负荷)的情绪。它是反映个体主观紧张体验与不愉快投入的一般性情绪维度,包含了一系列令人厌恶的情绪体
验,如愤怒、耻辱、厌恶、内疚与恐惧等,低的负性情绪水平表示一种平静的情绪状态[2]。
(二)负性情绪观念的变化
以往对负性情绪的作用更多强调其破坏性, 人们不愿意接受负性情绪, 对负性情绪的调节也倾向于控制减少等消极的应对策略,如本世纪50 年代埃利斯()在美国创立了合理情绪疗法(Rational-Emotive Therapy,RET)。这一理论又称为ABC 理论。A(Activating events)是指诱发性事件;B(Beliefs)是指对事件的信念、观念;C(Consequences)是指在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3]。直到达尔文(Darwin)的《进化心理学》的问世给人们提供了一个认识负性情绪的新视角[4]。达尔文(Darwin)的进化论思想认为: 有机体的任何机能之所以能得以保存, 都有其适应环境的作用; 若无此效能, 便会在进化过程中逐渐退化。在人类漫长的进化和演变过程中, 情绪不仅没有退化反而越来越丰富, 仅就这一点来讲,人类的情绪就不可能是一种副现象, 更不可能只是一种干扰或破坏性的东西, 而是必有其帮助人类适应环境的功能性效用。基于情绪的进化理论, 负性情绪必然有其重要的功能。遗憾的是直到今天我们对负性情绪的了解仍然不多。
(三)负性情绪的价值
消极情绪, 像愤怒、恐惧和厌恶等, 被认为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具有适应意义的产物, 是我们的祖先面对威胁时的适应行为: 愤怒产生攻击行为, 恐惧促使个体逃跑, 厌恶产生驱逐行为等等。处于消极情绪状态时个体的思维会变得越来越狭窄, 思维往往聚焦于引起消极情绪的事件或情境, 心态变得警惕而紧张, 肢体血流加速, 以备随时的“争斗或逃离”。可以说, 这些功能都有利于我们在生命受到威胁的环境中获得生存。负性情绪还有助于促进顿悟问题的解决。在分析型任务中,负性情绪的被试比正性
情绪的被试加工时间更短。帕木(Pham)发现,诱发焦虑增加了个体对低风险、低回报选项的偏好,而诱发悲伤具有相反的结果[5]。勒纳(Lerner)和科特纳(Keltner)发现恐惧使个体高估风险并回避风险[5]。
(四)负性情绪的判别
目前较为常用的方法是“效价—唤醒度”的划分方法: 依据效价( valence) 将情绪分类为正、负两极, 位于正极的称为积极情绪, 通常带来愉悦感受, 位于负极的称消极情绪, 通常产生不愉悦感受;同时依据唤醒度( arousal) 区分情绪的强弱, 唤醒度越大, 所产生的情绪就越强烈。
1.布赖德布恩的影响平衡秤(Bradburn’s Affect Balance Scale ,ABS)
该量表是基于布赖德布恩(Bradburn)的主观幸福感理论开发的,由正性情绪与负性情绪两个分量表组成。负性情绪分量表包含5 道有关被试在过去几周内情绪状况的题项,被试以“是”与“否”的方式作答,“是”记1 分,“否”记0 分,量表总分在0-5 之间,得分越高表示负性情绪越强。题目如下:“在过去几周内,你是否感觉难以平静?很孤独或者远离他人?无趣的?沮丧或不高兴?因受到他人的责备而心烦?”尽管一些研究者报告该量表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和重测信度,但内部一致性系数α并不理想。并且,曼彻托斯(Macintosh ,1998)在38 个国家范围内针对该量表进行的一项验证性因素分析发现,所获得的Bradburn 的模型都不能很好地拟合[6]。
2.正、负性情绪量表(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 Scale,PANAS)1988 年由华森(Watson)等人编制的正性负性情绪量表,包含正性情绪与负性情绪两个分量表,是目前该领域研究中应用最广泛的量表。其中,负性情绪量表由10 个描述负性情绪的形容词组成。采用林科特(Likter)的5点评分(从非常轻微或没有、较弱、中等、较强到极强),要求被试评价自己在某一时段内体验到的每种情绪
的强度。在量表编制过程中,华森(Watson)等人分别考察了被试在“此刻”“今天”“过去几天”“过去几星期”“一年内以及“总体上”等不同时间段内的情绪状况。在六种情况下,负性情绪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α在~ 之间。8 周后的重测信度,当考察“总体上”的状况时,达到[6]。
二、负性情绪的经典范式
(一)负性注意偏向
负性情绪会缩小个体的瞬间思维活动序列,缩小个体的认知范围,让个体在当时情境下只产生某些特定的行为。如奥曼(Ohman)等利用视觉偏向搜索范式发现,在中性刺激背景(蘑菇、花朵) 下搜索恐惧刺激(蛇、蜘蛛) 时,反应时、错误率均小于在恐惧背景下搜索中性刺激,说明人类对潜在的威胁性刺激会优先注意。在对蛇或蜘蛛具有特殊恐惧的被试身上,这种偏向更为明显[7]。这说明人类对于威胁性刺激都会优先安排和
处理,处于一种自动激活的状态。这种自动反应具有“自动警戒”的特征。有人对焦虑
患者的注意偏向进行情绪stroop实验研究,发现当刺激呈现时间较长时,焦虑个体对负性词汇表现出了注意偏向,研究者认为这可能是因为个体难以将注意从负性词汇上转移,而非抑郁个体则将他们的注意更持久地保持在积极词汇上[8]。
帕特托(Pratto)和约翰(John)提出的无条件负性偏向理论( categorical negativity bias theory) 是对解释负性情绪偏向的一个很有影响力的理论[9]。这个理论强调了负性刺激对注意的吸引, 并认为这种吸引( 负性情绪偏向) 是无条件发生的。
(二)资源限制理论
有人对无条件负性偏向理论提出了质疑,认为抑郁症患者缺乏对负信息的抑制能力[10] ,还发现在正常人身上, 这种偏向不是无条件发生的。而海瑞斯(harris)根据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