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性情绪研究
浅谈影响人类心理健康的负性情绪
浅谈影响人类心理健康的负性情绪摘要】负性情绪是指人类因各种原因而形成的不良情绪体验,广泛包括恐惧、抑郁、焦虑、愤怒及厌恶等,主要体现为个体主观不愉快的心理维度与情绪体验。
受到不良负性情绪影响人类生理、才智等均会发生明显变化,从而严重危害其日常生活与工作。
进而评估各种负性情绪的发生原因,了解其危害与影响,分析改善负性情绪的合理对策已成为纠正负性情绪、改善人类心理健康的重要研究课题。
【关键词】人类心理健康;负性情绪;影响【中图分类号】R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4-0265-02人类主观情绪体现了对待客观现实的认可程度,能够表现出现实状态是否满足其身心要求,所呈现出的心理表现取决于个体主观态度体验[1]。
近年来,国际心理学研究人员对人类情绪越发关注,认为情绪状态不仅会严重影响人类心理健康,与人们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也存在着密切相关[2]。
积极情绪与负性情绪是主观情绪的两种表现类型,其中,积极情绪对人类生活态度有良好促进性作用,而负性情绪则会危害人类身心健康,对其生活与工作均有严重影响。
本文以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负性情绪为主要分析方向,分别阐述其负性情绪形成原因、影响危害及改善对策。
1.负性情绪的形成原因情绪泛指人类对于客观现实的满足程度而表现出的态度体验,当人们对自身所处现实状态较为满意时便会呈现积极情绪,但在否定客观现实时则会自然形成多样化的负性情绪[3]。
中学生正值青春期阶段,其生理与心理状态日趋成熟,但在身心发展过程中中学生个人情绪也不断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到正常生活与学习。
1.1 自我认知不全面焦虑、抑郁、自卑、偏执及冷漠等均是中学生的常见负性情绪表现。
大部分中学生受到身心发育影响均会出现情绪方面的明显变化,心理不断寻求社会公众的关注与认可,抵抗他人的干涉与指引,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中学生对自我认知程度的不全面便会形成诸多矛盾点,一旦建立认知矛盾冲突便会阻碍其自我定向,从而诱发多种多样的负性情绪。
大一新生负性情绪及其艾森克人格特质的相关研究
结 果
1大 一新 生 焦虑 、 郁 检 出情 况 . 抑
被心理学家们认为是影 响人类行 为的一个重要方面 。弗洛伊德
认 为“ 害怕及罪 恶感 是大多数 精神疾病 的根源 。” 斯托曼指 出 :
表 1 大一新生焦虑 、 抑郁 特点
“ 情绪在变态行 为或精神障碍 中起 着核心 的作 用 。”1 [ 2 有学者研 究发现 ,积极 的情绪体验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 的 要求 , 有利于身心健 康 , 而负性情绪往往会给人带来消极 的心理 体验 , 是影响身心健康的重要 因素。 情绪 的研究一直都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的重点 ,在研究 中发现情绪与人格是相互联 系的。 首先 , 情绪是个性特征 的关键
统一编号 确定 研究对象 。分别 进行 E QS SS S的团体测验 。 P ,A ,D
发放量表 5 0份 , 回有效量表 4 7份 , 0 收 6 回收率为 9 . 34 %。其 中
女 生 2 6人 ( 1 % )男 生 1 1 ( 8 %) 8 6. , 2 8 人 3. ; 8
注 : P 00 P 0O <. 5 < .l
分 的预 测 作 用最 大,模 型 解 释 总 变异 2 . ,而 内外 向 、 神 质 、 会 掩 饰 性 对 焦虑 的 总预 测 系数 为 1 . 4 精 社 3 %。 7
【 关键词】大一新生 负性情绪 人格
情绪是人们对环境刺激 的一种 内在反应在身体部分发生变 化而来 的一种复杂状态Ⅲ 。情 绪作为一种基本的心理过程 , 一直
成分之一 , 是人格的核心内容 , 在社会文化系统影响下形成 的人
: 丝
e n P
2 学 生 E Q 人 格 调 查 结 果 . P
负性情绪刺激是否总是优先得到加工ERP研究
负性情绪刺激是否总是优先得到加工ERP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负性情绪刺激在认知加工过程中的优先性,通过事件相关电位(ERP)的研究方法来揭示负性情绪刺激在大脑加工过程中的神经机制。
负性情绪,如恐惧、悲伤、愤怒等,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不仅影响我们的情感状态,还对我们的决策、注意和记忆等认知过程产生深远影响。
因此,理解负性情绪刺激如何被大脑优先加工,对于深入揭示人类情绪与认知交互作用的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研究将首先概述负性情绪刺激优先加工的理论背景和实证研究现状,然后详细介绍ERP技术在情绪加工研究中的应用及其优势。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具体的ERP实验设计,探讨负性情绪刺激在不同认知任务中的加工特点,以及这种加工优先性在不同人群(如正常个体与情绪障碍患者)中的差异。
我们将总结研究成果,讨论负性情绪刺激优先加工的神经机制及其对人类情绪调节和认知功能的影响,并指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和潜在的应用价值。
二、文献综述近年来,关于负性情绪刺激是否总是优先得到加工的问题,已成为心理学和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通过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的研究,学者们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ERP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神经科学技术,具有高时间分辨率,能够揭示大脑在加工不同性质刺激时的动态变化。
早期的研究普遍认为,负性情绪刺激由于具有较高的生态适应性和生存价值,因此会在信息加工过程中获得优先处理。
例如,一些研究发现,与正性刺激和中性刺激相比,负性刺激能够引发更强烈的ERP成分,如P300和N400,这些成分通常被视为认知加工的指标。
这些研究结果支持了负性情绪刺激优先加工的观点。
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一些学者开始对这一观点提出质疑。
他们指出,负性情绪刺激的优先加工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刺激的呈现方式、任务的性质以及个体的心理状态等。
例如,一些研究发现,在某些特定任务中,正性刺激也可能获得优先处理。
个体差异也可能导致不同个体在面对负性刺激时表现出不同的加工模式。
大学生负性情绪的自我调节心理与健康论文
大学生负性情绪的自我调节0 引言情绪是一个人因内心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表现出来的对外界事务的态度,是一个人心理活动的外部表现。
情绪反映人的内心活动,它伴随着人们的生活、学习、恋爱以及人际交往,与人们的需要、动机、认知及行为都有密切的联系。
当代大学生需要时刻关注自己的情绪变化,而对于如今的大学生活,很多人常会因为各种事件而导致焦虑、紧张、愤怒、沮丧、悲伤、痛苦等负性情绪。
负性情绪并不能给人们带来好处,所以对自己的负性情绪进行及时的自我调节是一个大学生所必备的。
1 负性情绪的分类及来源大学生容易产生的负性情绪通常包括焦虑、愤怒。
这些负面情绪往往来源与生活带来的压力或变故,每个不起眼的事情也会都会对一些人的心理造成一些伤害,每个人对这些事物的看法也不相同,经过消化,最终产生的情绪也会不同,也难免会产生消极情绪。
1.1 焦虑焦虑是一种对自己或身边的人感到过度担心而产生的一种烦躁的负面情绪。
它通常是由害怕或紧张等情绪混杂在一起所产生的。
大学生活中偶尔或暂时的焦虑是正常现象,因为日常学习和活动难免会引发人的紧张和担忧。
但是过度的焦虑可能会给大学生带来不好的影响。
例如临近期末考试,很多学生会选择通宵复习,巨大的学习压力会导致学生的心理和生理产生不良反应,如头疼或肠胃不适;过度的焦虑感甚至会导致临场发挥失常,思维混乱,无法集中注意。
1.2 愤怒愤怒指的是个体因目标不能实现或在实现目标时受到挫折而逐渐积累起来的情绪体验。
愤怒在大学生中非常常见,大学生年轻气盛,情感丰富强烈、容易激动。
如果一个人认为这个人或这件事对于自己来说是不合理的,它甚至是恶意的,就很容易缺乏冷静而产生愤怒的情绪,从而引起各种争端和矛盾。
1.3 悲伤悲伤或悲哀是一个人在失去内心所期盼的、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东西时所产生的情绪,包括沮丧、失望、气馁、意志消沉、孤独等情绪体验。
悲伤情绪的程度取决于人们所失去事物的重要性与价值,失去事物的价值越大,人们的悲伤情绪就会越强烈。
负性刺激下女性大学生的情绪调节策略选择与效果研究
负性刺激下女性大学生的情绪调节策略选择与效果研究摘要情绪调节指个体对情绪的发生、体验与表达施加影响,对维持个体身心健康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在情绪调节策略中有两种重要的策略,分别是认知重评(改变对情绪性事件的认识,从不同的角度重新理解以调节情绪)和表达抑制(抑制即将或正在发生的情绪表达行为)。
先前大量对这两个策略的效果研究发现,对于认知重评效果的结论较为一致,而对表达抑制效果的结论存在争议,仍需进一步研究。
并且,近年来情绪调节策略选择逐渐受到研究者关注,然而对于影响这两种情绪调节策略选择的因素和背后机制的探索研究还十分匮乏。
因此,本文研究分两部分对此展开探究。
第一部分探究负性刺激强度和呈现时间对女性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认知重评、表达抑制)选择的影响,以及选择并使用该策略后的调节效果。
第二部分,探究负性刺激影响情绪调节策略(认知重评、表达抑制)选择背后的机制——基于认知能量理论(CET,目标导向的行为由驱动力和约束力共同竞争决定)。
研究1采用情绪调节选择范式(ERC),探究了女性大学生群体在(2刺激强度(低强度、高强度)×3刺激呈现时间(500ms、1000ms、2000ms))的条件下,对两种情绪调节策略(认知重评策略、表达抑制策略,增加自由观看(不使用策略)作为对照)的选择(因变量1),并分析了策略使用后的效果(因变量2)。
结果发现:(1)负性刺激强度对情绪调节策略选择影响显著,在低强度负性刺激下,该群体会更多地选择认知重评策略或者自由观看(不选择策略);而在高强度负性刺激下,表达抑制策略的选择显著增加,即该群体会更多地选择认知重评策略和表达抑制策略。
刺激呈现时间的影响不显著,刺激强度和刺激呈现时间对情绪调节策略选择影响的交互作用不显著。
(2)通过采用情绪调节策略前后,被试主观情绪体验变化分析可发现:认知重评策略在高低强度刺激下都有很好的下调负性情绪效果;表达抑制策略在低强度刺激下,效果不明显,而在高强度刺激下有一定降低负性情绪的效果。
负性情绪(negativeemotion)
负性情绪(negativeemotion)心理学上把焦虑、紧张、愤怒、沮丧、悲伤、痛苦等情绪统称为负性情绪(negative emotion),有时又称为负面情绪,人们之所以这样称呼这些情绪,是因为此类情绪体验是不积极的,身体也会有不适感,甚至影响工作和生活的顺利进行,进而有可能引起身心的伤害。
目录1简介2负面情绪影响健康有些人会积攒一些负面情绪。
如果在办公室里释放,如在同事面前唉声叹气、眉头紧锁、做苦瓜脸,负面情绪极有可能传染给同事,让办公室的气氛变得压抑。
这负面情绪得不到释放,也会让人憋出“内伤”,表情暴力。
负面情绪一旦产生,可以通过参加体育锻炼或者户外活动,使自身处于一种大汗淋漓的状态,这也是一种放松自我的过程。
也可通过想象、憧憬一些美好的事物,让自己能够身心愉快,而不是一味的抱怨。
当然,有些人对付负面情绪的方法就是睡觉,有一种睡醒之后万物又都是新了的感觉。
而有些人就选择洗澡、泡澡、桑拿、按摩等生理享受来忘却负面情绪。
2负面情绪影响健康编辑最近英国心理学家研究对六万名成年人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其中近15%的人有心理问题,女性要比男性多。
年龄较为年轻、有吸烟习惯的人、服用降血压药物者似乎较易有身心困扰,这些人往往收入也较低。
跟踪8年后发现,有2367人死于缺血性心脏病、中风与其他心血管疾病。
心理学家指出称,一般人口中约有15%—20%的人有情绪障碍、心理困扰。
过去的研究已经发现,这些常见身心困扰可能与冠状动脉疾病有关,但很少有人研究身心疾病与心脑血管疾病之间是否有关联。
心理学家总结指出,该研究结果有助于医生从普通精神病患者中筛选病患,从而减少这些病患由心脏病和中风而导致的死亡风险。
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许多中风病人的发病都与情绪激动有关,尤其是经常有生气、吵架、恐惧、焦虑、兴奋、紧张、悲伤、嫉妒等情绪的病人,常常在这些情绪的剧烈发作当中或之后出现中风的发作。
经医学证实:这些情绪的经常刺激,能够引起大脑皮质和丘脑下部兴奋,促使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及儿茶酚胺等血管活性物质分泌增加,导致全身血管收缩、心率加快、血压上升,使脑血管内压力增大,容易在已经硬化、失去弹性、形成微动脉瘤的部位破裂,从而发生脑出血。
认知和情感共情与负性情绪_情绪调节的作用机制
认知和情感共情与负性情绪_情绪调节的作用机制认知和情感共情与负性情绪:情绪调节的作用机制人类是情感动物,我们的情绪状态对日常生活、工作和人际关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负性情绪,如焦虑、恐惧、愤怒等,是我们常常遇到的情绪体验。
了解与学习情绪调节是我们认知和情感共情的重要方面之一。
认知和情感共情是指人们能够理解他人的想法和感受并能与他人产生共鸣与交流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认知和情感共情与负性情绪之间的关系以及情绪调节的作用机制。
认知和情感共情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它涉及到对他人的心理状态的理解和分享。
当我们与他人产生情感连接时,我们能够感知到他们的情绪,并与他们的情绪产生共鸣。
这种情感共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处境和情感状态。
同时,认知共情也与我们自己的情绪调节有关。
当我们能够理解他人的情绪时,我们可能会从他们的经验中得到启示,并运用这些信息来调节自己的情绪。
负性情绪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遭遇到的情绪体验。
在面对挫折、失败、失望和焦虑时,我们常常会感受到负性情绪的困扰。
情绪调节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情绪状态进行管理和调整的过程。
情绪调节可以有益于我们应对负性情绪,并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压力和挑战。
认知和情感共情与负性情绪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通过认知共情,我们能够理解他人的处境和情感状态。
当我们与他人分享他们的情绪时,我们可能会感受到同样的情绪,如担忧、恐惧或悲伤。
这种情感连接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帮助我们减轻自己的负性情绪。
通过接受他人的情绪,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我们自己的情感,并采取积极的方式来调节这些情绪。
情绪调节的作用机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当我们认识到自己的负性情绪时,情绪调节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
首先,我们可以寻求社会支持。
与他人分享我们的情绪和困扰可以帮助我们减轻我们的负面情绪和情感负荷。
与他人交流,倾诉自己的感受,可以让我们感到被理解和支持,从而减轻我们的痛苦和压力。
其次,情绪调节可以通过认知重构来实现。
负性情绪研究
负性情绪研究综述摘要情绪是人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正性情绪还是负性情绪都赋予人以重要的意义,负性情绪对自身身体机能与人格和应激性都有影响,而当前的人们明显对负性情绪的认识还很片面。
本文从一个积极的视角来探讨一下负性情绪。
从负性情绪的价值和判断、负性情绪的经典范式和生理机制三方面来阐述负性情绪,希望对于我们正确的认负性情绪,从而对控制自我的情绪、理解自我情绪和应用自我情绪有所帮助。
关键词负性情绪负性注意偏向资源限制理论一、认识负性情绪情绪没有好坏之分,任何情绪的产生都是有积极价值的,负性情绪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产物,如恐惧、愤怒、痛苦等基本情绪和一些与道德相关的负性情感,不仅对个体发挥保护、生存、信号和动力等基本功能,而且还有其重要的审美和生态价值。
(一)负性情绪著名情绪心理学家埃克曼(Ekmar)和弗里森(Friesen )研究显示,人类有六种基本情绪:愤怒,快乐,恐惧,惊奇,厌恶和悲伤,这些基本情绪在不同的文化中都能识别,具有跨文化的普遍性[1]。
可见我们的情绪中有多数的负性情绪,那么负性情绪是什么呢?负性情绪(n egative affect , NA),也称消极情绪,是具有负性效价(效价,vale nee ,是指与特定生理或心理状态相联系的正性或负性负荷)的情绪。
它是反映个体主观紧张体验与不愉快投入的一般性情绪维度,包含了一系列令人厌恶的情绪体验,如愤怒、耻辱、厌恶、内疚与恐惧等,低的负性情绪水平表示一种平静的情绪状态[2]。
(二)负性情绪观念的变化以往对负性情绪的作用更多强调其破坏性,人们不愿意接受负性情绪,对负性情绪的调节也倾向于控制减少等消极的应对策略,如本世纪50年代埃利斯(A.Ellis )在美国创立了合理情绪疗法(Rational-Emotive Therapy ,RET)。
这一理论又称为ABC理论。
A (Activating events )是指诱发性事件; B (Beliefs )是指对事件的信念、观念;C(Consequences)是指在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3]。
运动员负性情绪与注意偏向关系分析
运动员负性情绪与注意偏向关系分析在体育运动领域中,运动员的心理状态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焦点之一。
研究发现,运动员的心理状态与其在比赛中的表现密切相关,其中负性情绪和注意偏向是值得关注的因素。
本文旨在探讨运动员负性情绪与注意偏向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相关研究成果和心理干预建议。
一、负性情绪与注意偏向负性情绪是指一种消极的情感体验,包括焦虑、压力、愤怒等。
在体育比赛中,运动员往往会因为种种原因而产生负性情绪,比如比赛压力、失败挫折、队友矛盾等。
这些负性情绪对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产生影响,可能会导致注意偏向的改变。
注意偏向是指个体在面对外部刺激时,对某种特定信息更加关注或倾向于忽视另一种信息。
在运动领域中,运动员的注意偏向对于比赛表现和决策制定具有重要影响。
研究发现,负性情绪往往会导致运动员的注意偏向出现变化,比如过分关注失败的经历、负面的自我评价等,这可能会加剧其负性情绪,影响比赛发挥。
二、研究方法为了探究负性情绪与注意偏向之间的关系,心理学研究者们通常采用实验室实验、问卷调查和神经机制研究等方法。
在实验室实验中,研究者会通过实验手段诱发参与者负性情绪,比如让他们回忆一些失败的经历或面临一些压力的局面。
然后通过眼动追踪或注意力任务等方式来测量他们的注意偏向变化。
问卷调查则更加注重运动员自身的心理感受和注意偏向倾向,通过量表和访谈等方式来收集数据。
神经机制研究则通过脑部成像技术来研究负性情绪与注意偏向的大脑神经基础。
三、实证研究成果已有研究证实了负性情绪与注意偏向之间的相关性。
一些实验发现,运动员在面对负性情绪时倾向于更多地关注失败的信息,这表现在他们在注意力任务中对失败相关刺激的反应更加敏感。
另一些研究发现,运动员在情绪稳定时更容易集中注意力,而在面临负性情绪时则更容易分散注意力,这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比赛表现和决策质量。
一些研究还发现了负性情绪与注意偏向的神经基础。
比如在脑部成像实验中,研究者发现负性情绪会导致大脑注意网络的激活模式发生改变,这直接影响到个体的注意偏向倾向。
负性情绪中枢机制研究进展
取决 于遗 传 变 异 在 C A MK 2 G和 R A S G R F 2 , 这 都 需
时, 右额下 回、 右额 中回激 活显 著增强 J 。抑郁 症
认 知 易感 者 杏 仁 核 体 积 显 著 小 于 首 发 重 性 抑 郁 症 : 者 J 。对未 用 药 的 重性 抑 郁 障碍 ( MD D) 患 者 治疗 前 后 面部 表情认 知 时 脑 功 能 活 动 的变 化 进 行研 究 。
行 为者 对悲 伤情 绪 的脑 激 活减 低 , 主要 表 现 在 前额
从 人群 流行 病学 调查 、 临床病 例调查 、 动 物实 验方 面 人 手对 近 几 年 关 于 负 性 情 绪 中 枢 机 制 的研 究 作 一
综述。 1 人群 研 究
利用 人群 流行 病 学 方 法 , 通 过 正 常人 群 负 性 情
相关 。
2 临床 病患 研究
由于工 作 、 生活 压力 日趋 严重 , 患有 情志病 症 的
人 越来 越 多 。对 情 志病症 患者 中枢 的研 究对 探索 其 发病 机制具 有 重要 意义 。 抑郁症 患 者在处 理 负性情 绪 时脑 中枢存 在功 能
异 常 。抑 郁 症 C C基 因 型 患 者 悲 伤 面 部 表 情 识 别
关 。从而 提示 , 部 分 不 引起 唤醒 的负 性 情 绪 图 片可 以 有效 地 降低 个 体 的负性 情 感 , 增 强 额一 顶 部 的 网 络 活动从 而起 到 抑 制作 用 。但 也 有研 究 表 明 , 额 叶 参 与 意 识 对 面 部 表 情 构 建 的 活 动 存 在 短 暂 的 延 迟 。为进 一 步获 得 脑 功 能 的信 息 , 对2 4 6名 受 试
负性情绪对工作绩效的影响研究
负性情绪对工作绩效的影响研究人们的情绪状态对工作绩效有着深远的影响。
无论是积极的情绪还是负性的情绪,都会对工作表现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负性情绪对工作绩效的影响,并提供一些建议来应对负性情绪,并提升工作效能。
1. 负性情绪对工作表现的直接影响人们在工作中常会面临各种压力和挑战,例如工作强度大、任务紧迫、与同事冲突等。
这些压力和挑战往往会引发负性情绪,如焦虑、压力和沮丧。
这些情绪对工作表现产生直接的影响。
研究发现,负性情绪会降低人们的专注力和注意力,影响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焦虑情绪会干扰人们的决策能力,导致错误的判断和决策,从而影响工作的成果。
此外,沮丧情绪会降低人们的动力和积极性,导致工作态度消极,进而对工作绩效产生负面影响。
2. 负性情绪对工作关系的影响负性情绪不仅仅会对个体的工作表现产生影响,还会对工作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负性情绪常常会传染,如果一个人情绪低落或消极,很容易影响到身边的同事或团队成员。
团队合作是许多工作中的重要环节,负性情绪的传播会破坏团队的凝聚力和合作性,从而影响团队的工作效率和绩效。
此外,负性情绪还会导致工作关系的恶化和冲突的产生,进而影响整个团队的协作和合作氛围。
3. 应对负性情绪,提升工作绩效的建议要有效地应对负性情绪,提升工作绩效,以下是一些建议:3.1 寻找情绪释放的途径当负性情绪积聚时,需要找到有效的途径进行释放。
这可以通过运动、呼吸锻炼、冥想等方式来实现。
这些活动可以帮助人们释放负性情绪,放松身心,从而提升工作效能。
3.2 提高自我管理能力自我管理是有效应对负性情绪的关键。
人们可以通过学习和培养自己的情绪管理技巧,如情绪调节、自我认知等,提升自己的自我管理能力。
这将有助于改善人们在工作中面对负性情绪时的应对方式,提升工作绩效。
3.3 培养积极情绪和心态培养积极的情绪和心态是有效应对负性情绪的重要手段。
人们可以通过积极思考、感恩心态、接受挑战等方式来培养积极情绪和心态。
《2024年认知和情感共情与负性情绪_情绪调节的作用机制》范文
《认知和情感共情与负性情绪_情绪调节的作用机制》篇一认知和情感共情与负性情绪_情绪调节的作用机制一、引言共情是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指的是个体在理解他人情感和体验时所经历的认知和情感上的共鸣。
这种共鸣对人的情绪调节至关重要,特别是在面对负性情绪时。
本文旨在探讨认知和情感共情在面对负性情绪时的作用机制,并重点阐述情绪调节的作用机制。
二、认知和情感共情认知共情主要是指对他人情绪和思想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而情感共情则是指在理解他人情绪的过程中所引发的自我感受和情绪共鸣。
这种共鸣体验涉及自我和他人之间的相互连接和认知互动,它能够加深我们对他人的理解,促进情感沟通。
三、负性情绪的来源和影响负性情绪是那些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给人们带来不适的情绪体验,如悲伤、愤怒、焦虑等。
这些情绪可能源于生活压力、人际关系问题、个人经历等。
长期处于负性情绪状态可能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如焦虑症、抑郁症等。
四、认知和情感共情在情绪调节中的作用面对负性情绪时,认知和情感共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通过认知共情,个体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情感体验,从而对自己的情绪进行反思和调整。
其次,情感共情则能够激发个体的同情心和关爱,使个体更容易感受到他人的痛苦和困扰,从而更加努力地调整自己的情绪状态。
此外,这种共鸣体验还可以为个体提供情感支持和慰藉,减轻其心理压力。
五、情绪调节的作用机制在面对负性情绪时,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情绪调节作用机制:1. 重新评价:通过改变对情境的看法或评价来调整自己的情绪反应。
例如,当面临失败时,重新评价可以使人从失败中看到成长的机会,从而减轻消极情绪。
2. 注意力转移:将注意力从负性情绪转移到其他事物上,如进行放松训练、参加兴趣爱好等。
这有助于分散个体的注意力,从而减轻其情绪压力。
3. 情感分享: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可以减轻心理压力,增强社会支持感。
这不仅可以提供情感支持,还可以获得他人的建议和帮助,从而更好地应对负性情绪。
大学生负面情绪管理研究论文
大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会受到学业压力、家庭环境、人际关系的影响,产生焦虑、沮丧、郁闷等一些不积极的情绪。
这些负面情绪的积累会影响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负面情绪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大学生负面情绪管理论文范文一:略论负面情绪的管理[摘要]结合时事热点话题,以轰动社会的复旦大学投毒案为案例,重点分析了案件发生的心理原因及案件所引发的负面情绪思考,指出了复旦投毒案为人格素养教育敲响了警钟,也为大学生情绪管理教育提供了一个视角。
[关键词]复旦投毒案;负面情绪;底线教育[DOI]2022010432022年4月1日复旦大学医学院研究生林森浩向室友黄洋的饮水机里投下剧毒化学品,4月16日黄洋抢救无效死亡。
历经11个月的审理,2022年2月18日上午,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对“复旦投毒案”依法公开一审宣判,被告人林森浩犯故意杀人罪被判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本案中的嫌疑人林某出生在潮汕一个平民家庭,从小自律听话,极少受到父母的指责。
基础教育阶段,勤奋刻苦,高考时以780多分的高分考入中山大学,并顺从父亲的心愿选择医学专业。
2022年,林某因成绩优异免试进入复旦大学医学院攻读研究生,并在中山医院见习。
复旦投毒案自发生之初,便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思考,并一度成为各大媒体竞相报道的热点内容。
如今,随着一审判决结果的公布,喧嚣一时的复旦投毒案已尘埃落定。
“复旦投毒案”尽管只是个例,不应无限放大,但就整个事件的发展过程,不仅给家庭、社会和学校教育敲响了警钟,其引发的社会心理问题,更发人深省。
出身名校,成绩优异,免试录取,林某的这些光环在“投毒”“杀人”等字眼前,不仅苍白无力,更令人心痛胆寒。
一直处于象牙塔中27岁的林某,尽管学业一帆风顺,但人格社会化尚未完成,心理发育仍不成熟。
类似的家庭背景,相同的学习经历,性格迥异的二人,却因生活琐事,以如此残忍的手段戕害对方,造成两个年轻鲜活的生命,戛然而止。
心理学对消极情绪的研究-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心理学对消极情绪的研究-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在人类生活中,消极情绪是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消极情绪是指一种负面情绪,如焦虑、沮丧、恐惧等,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
消极情绪不仅影响个人的心理健康,也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社交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对消极情绪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其定义、影响因素和应对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心理学作为研究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对消极情绪的研究至关重要。
通过心理学的研究,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消极情绪的机制和作用,从而有效地应对负面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本文将系统介绍心理学对消极情绪的研究成果,探讨消极情绪的定义、影响因素和应对方法,旨在为人们更好地管理消极情绪提供参考和帮助。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本文主要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中概述了本文将讨论的主题,介绍了消极情绪在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并阐明了文章的目的。
在正文部分,将详细探讨消极情绪的定义、影响以及成因,通过分析这些方面来深入了解消极情绪的本质和表现形式。
在结论部分,我们将讨论心理学对消极情绪的重要性,探讨应对消极情绪的方法以及展望未来心理学研究的发展方向。
通过这三个部分的完整展开,本文将全面探讨心理学对消极情绪的研究,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启发和帮助。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心理学对消极情绪的研究,通过对消极情绪的定义、影响和成因进行深入分析,希望能够揭示消极情绪在个体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中的重要性。
同时,本文将讨论心理学在应对消极情绪方面的方法和策略,为个体提供有效的心理调节和情绪管理建议。
最后,本文将展望未来心理学研究的发展方向,为深入探讨消极情绪及其处理方式提供参考和启示。
通过对消极情绪的系统探讨,本文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处理心理健康中的负面情绪,提升个体心理素质和生活幸福感。
2.正文2.1 消极情绪的定义消极情绪是指一种负面的情感状态,包括但不限于悲伤、愤怒、焦虑、沮丧等不良情绪。
负面情绪调研报告
负面情绪调研报告负面情绪调研报告摘要:负面情绪是指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产生的消极情绪体验。
本报告通过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两种方式,对负面情绪进行了调研,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调查结果显示,负面情绪普遍存在于不同年龄、性别和职业的人群中,并对个人的身心健康和工作效率产生了负面影响。
建议个人和组织都应认识到负面情绪的存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调节和减轻负面情绪。
一、引言负面情绪是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它可能源于个人的压力、挫折、焦虑和抑郁等因素。
负面情绪对个人的身心健康和工作表现有着明显的影响,因此了解和调节负面情绪对个体和组织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两种方法。
问卷调查:我们设计了一份包括负面情绪种类、频率和强烈程度等问题的调查问卷。
共有500名受访者参与了问卷调查,其中男性占50%,女性占50%。
受访者的年龄分布在18岁至65岁之间,职业范围涵盖了不同行业和职位。
个人访谈:我们随机选择了10名参与问卷调查的受访者进行了个人访谈,探讨了他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所经历的负面情绪体验,以及对负面情绪的看法和处理方式。
三、调研结果1.负面情绪的种类:调查结果显示,焦虑、压力和抑郁是参与者生活和工作中最常遇到的负面情绪。
其中,焦虑情绪占比最高,达到65%,其次是压力情绪占比为58%,抑郁情绪占比为42%。
2.负面情绪的频率:参与者表示,负面情绪在他们的生活中经常出现,其中超过一半的人表示每周至少会出现一次。
另外,有15%的人表示每天都会感受到负面情绪的困扰。
3.负面情绪的强烈程度:参与者普遍认为负面情绪的强烈程度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和生理健康。
60%的人称对负面情绪感受较强烈,30%的人对负面情绪有中度感受,只有10%的人表示对负面情绪感受较轻微。
4.影响因素:调查结果显示,工作压力、人际关系冲突和生活环境等因素是导致负面情绪的主要原因。
个体的性格特点、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等也对负面情绪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一定作用。
负性情绪注意偏向的快慢效应研究
摘
要: 情 绪 的 注 意偏 向究 竟 是 对 情 绪 刺 激 的优 先 注 意 , 还 是指 向情 绪 刺 激 的注 意 难 以解 脱 , 又 或 是 两 者 兼
有, 之 前 的 研 究 结 果 存 在 一 定 的分 歧 . 利用情绪 s t r o o p范式 , 通 过 两 个 实 验 研 究 了 情 绪 注 意 偏 向 的加 工 机 制 . 实
交恐惧 _ 7 ] 的被试 中只存 在注 意滞 留. 一些 采用 视觉搜 索范 式和 点探测 范 式 的研 究也 有类 似 发现 l 8 . 究 其原
因可 能与方 法上存 在漏 洞有 关l 1 ] . 情绪 s t r o o p范式 是 经典 s t r o o p范式 的一种 变 式 , 在情 绪 注 意偏 向研究
结, 成 为负 性条件 刺激 ( C S +) , 而 另一 种 则 不作 处理 ( C S 一) , 实 验结 果 显示 , 在 线 索有 效 条 件 下 , C S + 的反 应 时快于 C S 一的反应 时 , 而 在线索 无效 条件 下 , C S + 的反 应 时慢于 C S 一的反应 时. 可见 , 对 于标 志着 即将 到
0 引 言
从 生物 意义 角度来 看 , 情 绪与个 体 的生存 和发展 有着 紧密 的联 系 , 而 负性情绪 内容 往往 会获取 更 多的注
意资 源 , 甚 至可 以对 当前 任务 造成 干扰 , 如恐惧 可 以使 个 体更 好地 监 测环 境 中 的危 险信 息 , 在危 险 情 景 中做
来 的危 险 的刺激 , 被试 既表现 出注 意警觉 , 也表 现 出注 意 滞 留. Mi l t n e r 等口 使用 视 觉搜 索 范式 , 以 眼动 注视
负性情绪研究
负性情绪研究综述摘要情绪是人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正性情绪还是负性情绪都赋予人以重要的意义,负性情绪对自身身体机能与人格和应激性都有影响,而当前的人们明显对负性情绪的认识还很片面。
本文从一个积极的视角来探讨一下负性情绪。
从负性情绪的价值和判断、负性情绪的经典范式和生理机制三方面来阐述负性情绪,希望对于我们正确的认负性情绪,从而对控制自我的情绪、理解自我情绪和应用自我情绪有所帮助。
关键词负性情绪负性注意偏向资源限制理论一、认识负性情绪情绪没有好坏之分,任何情绪的产生都是有积极价值的, 负性情绪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产物,如恐惧、愤怒、痛苦等基本情绪和一些与道德相关的负性情感, 不仅对个体发挥保护、生存、信号和动力等基本功能,而且还有其重要的审美和生态价值。
(一)负性情绪著名情绪心理学家埃克曼(Ekman)和弗里森(Friesen)研究显示, 人类有六种基本情绪: 愤怒, 快乐, 恐惧, 惊奇, 厌恶和悲伤, 这些基本情绪在不同的文化中都能识别, 具有跨文化的普遍性[1]。
可见我们的情绪中有多数的负性情绪,那么负性情绪是什么呢?负性情绪(negative affect,NA),也称消极情绪,是具有负性效价(效价,valence ,是指与特定生理或心理状态相联系的正性或负性负荷)的情绪。
它是反映个体主观紧张体验与不愉快投入的一般性情绪维度,包含了一系列令人厌恶的情绪体验,如愤怒、耻辱、厌恶、内疚与恐惧等,低的负性情绪水平表示一种平静的情绪状态[2]。
(二)负性情绪观念的变化以往对负性情绪的作用更多强调其破坏性, 人们不愿意接受负性情绪, 对负性情绪的调节也倾向于控制减少等消极的应对策略,如本世纪50 年代埃利斯(A.Ellis)在美国创立了合理情绪疗法(Rational-Emotive Therapy,RET)。
这一理论又称为ABC 理论。
A (Activating events)是指诱发性事件;B(Beliefs)是指对事件的信念、观念;C(Consequences)是指在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3]。
临床实习护生负性情绪相关因素研究
众 丢面 子 、 家庭 给你 施加 学习压 力 、 习 学
讨论
临床 实习护生 负性情绪发 生率高 本 次结果 显示 ,临床实 习护生抑郁 检出率为
3 .2 焦虑症状检 出率为 2 .7 说 明 48%, 29%, 临床 实 习护 生 负性情绪 发 生率高 。 析原 分
负 担重 、生活 习惯 ( 饮食 、休息 等 )明显 变化、 其他 另外说 明 的事件 ( 人责 骂 遭病
30 ,回收 30 。其 中 4 因填 写不 4份 4份 份 完整 为无 效卷 , 效 问卷 36份 , 效率 有 3 有 为 9 .%。()焦 虑、抑 郁症状 的评 定 : 87 2 采用 焦虑 自评量 表 (A )和抑 郁 自评量 SS 表 (E- C S D)对 焦 虑 、抑郁 症 状进 行 评 定 。 AS C S D均 由 2 个项 目组成 , S 和 E- 0 每题 按最 近 I 来 发 生 的频 率 进 行 4级 周
青 少 年 自评 生活事 件量 表 ( d l - e t A oe cn s
Sef l-Ratn i g Lie f Eve s Che k L s nt c it,
查: 对研 究对 象进行 无记名 问卷 调查 ,采 用 封 闭 式 问答 ,问卷 内容 包括 性 别 、年 龄 、民族 、家庭 经济 、学 习成绩 、父母 文
护理管理
临床实 习护生负性情绪相关因素研究
口 朱艳芬 胡桂 芬 胡艳飞 王素姣 陈惠卿 浙江省金华 市中心 医院
摘 要凸
目的 :了解 临床 实习护 生生 活事件 发 生率 , 应对方 式与负性情 绪 ( 抑郁 , 焦 虑)的关系和相 互作 用。
方法 :采 用焦 虑 自评 量表 (A ) S S 和抑
高职学生的负性情绪研究
负性情绪 ( n e g a t i v e a f e c t , N A) , 也称消极情绪 , 是 具有负
效价 的情绪 , 它是反映个体 主观紧张体 验与不愉快投 入的一 般性情绪维度 , 包含 了 一系列令人 厌恶的情绪体 验 , 如愤怒 、 耻辱 、 厌恶 、 内疚与恐惧等 , 低 的负性情 绪水平表示一 种平静 的情绪 状态 … 。本文将重 点研 究负 性情 绪中焦 虑和抑郁 的 状况 。负性情绪水平 的高低与情绪的起伏状况密切相关 。 作 为一种情绪反应 , 对于负面情绪 的影响也不能 一概而 论 。从进 化心理学 的视角来分析 , 负性 情绪也是一种 适应性 情绪 。因此可 以通 过引导 的方式 , 促 使其发 挥积极 的作用 ,
教学困难较大 ; 生 源跨 区域 流动性较 差 , 以当地人为 主 , 缺乏
思想与文化 的碰撞 ; 师资力 量比较薄弱 , 教学成果不佳 , 使用
势 的。
标; 统计方法采用 S P S S 1 8 . 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 首先 , 通过对不 同年级 、 不 同生源地 的男生 女生参 与情
绪状况调查 。经过统计学数据处理 , 结果如表 1 所示 。
第三 , 通 过单 因素多变 量方差 的分 析技术 , 对我 院一 年
收 稿 日期 : 2 0 1 3—1 2— 0 9
作者简介 : 刘峥 ( 1 9 8 2一) , 女, 陕西西安人,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 院交通 运输系助教 , 硕 士。研 究方 向: 城 轨交通运 营管理 、 高职教育 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负性情绪研究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负性情绪研究综述摘要情绪是人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正性情绪还是负性情绪都赋予人以重要的意义,负性情绪对自身身体机能与人格和应激性都有影响,而当前的人们明显对负性情绪的认识还很片面。
本文从一个积极的视角来探讨一下负性情绪。
从负性情绪的价值和判断、负性情绪的经典范式和生理机制三方面来阐述负性情绪,希望对于我们正确的认负性情绪,从而对控制自我的情绪、理解自我情绪和应用自我情绪有所帮助。
关键词负性情绪负性注意偏向资源限制理论一、认识负性情绪情绪没有好坏之分,任何情绪的产生都是有积极价值的, 负性情绪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产物,如恐惧、愤怒、痛苦等基本情绪和一些与道德相关的负性情感, 不仅对个体发挥保护、生存、信号和动力等基本功能,而且还有其重要的审美和生态价值。
(一)负性情绪着名情绪心理学家埃克曼(Ekman)和弗里森(Friesen)研究显示, 人类有六种基本情绪: 愤怒, 快乐, 恐惧, 惊奇, 厌恶和悲伤, 这些基本情绪在不同的文化中都能识别, 具有跨文化的普遍性[1]。
可见我们的情绪中有多数的负性情绪,那么负性情绪是什么呢?负性情绪(negative affect,NA),也称消极情绪,是具有负性效价(效价,valence ,是指与特定生理或心理状态相联系的正性或负性负荷)的情绪。
它是反映个体主观紧张体验与不愉快投入的一般性情绪维度,包含了一系列令人厌恶的情绪体验,如愤怒、耻辱、厌恶、内疚与恐惧等,低的负性情绪水平表示一种平静的情绪状态[2]。
(二)负性情绪观念的变化以往对负性情绪的作用更多强调其破坏性, 人们不愿意接受负性情绪, 对负性情绪的调节也倾向于控制减少等消极的应对策略,如本世纪50 年代埃利斯()在美国创立了合理情绪疗法(Rational-Emotive Therapy,RET)。
这一理论又称为ABC 理论。
A(Activating events)是指诱发性事件;B(Beliefs)是指对事件的信念、观念;C(Consequences)是指在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3]。
直到达尔文(Darwin)的《进化心理学》的问世给人们提供了一个认识负性情绪的新视角[4]。
达尔文(Darwin)的进化论思想认为: 有机体的任何机能之所以能得以保存, 都有其适应环境的作用; 若无此效能, 便会在进化过程中逐渐退化。
在人类漫长的进化和演变过程中, 情绪不仅没有退化反而越来越丰富, 仅就这一点来讲,人类的情绪就不可能是一种副现象, 更不可能只是一种干扰或破坏性的东西, 而是必有其帮助人类适应环境的功能性效用。
基于情绪的进化理论, 负性情绪必然有其重要的功能。
遗憾的是直到今天我们对负性情绪的了解仍然不多。
(三)负性情绪的价值消极情绪, 像愤怒、恐惧和厌恶等, 被认为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具有适应意义的产物, 是我们的祖先面对威胁时的适应行为: 愤怒产生攻击行为, 恐惧促使个体逃跑, 厌恶产生驱逐行为等等。
处于消极情绪状态时个体的思维会变得越来越狭窄, 思维往往聚焦于引起消极情绪的事件或情境, 心态变得警惕而紧张, 肢体血流加速, 以备随时的“争斗或逃离”。
可以说, 这些功能都有利于我们在生命受到威胁的环境中获得生存。
负性情绪还有助于促进顿悟问题的解决。
在分析型任务中,负性情绪的被试比正性情绪的被试加工时间更短。
帕木(Pham)发现,诱发焦虑增加了个体对低风险、低回报选项的偏好,而诱发悲伤具有相反的结果[5]。
勒纳(Lerner)和科特纳(Keltner)发现恐惧使个体高估风险并回避风险[5]。
(四)负性情绪的判别目前较为常用的方法是“效价—唤醒度”的划分方法: 依据效价( valence) 将情绪分类为正、负两极, 位于正极的称为积极情绪, 通常带来愉悦感受, 位于负极的称消极情绪, 通常产生不愉悦感受;同时依据唤醒度( arousal) 区分情绪的强弱, 唤醒度越大, 所产生的情绪就越强烈。
1.布赖德布恩的影响平衡秤(Bradburn’s Affect Balance Scale ,ABS)该量表是基于布赖德布恩(Bradburn)的主观幸福感理论开发的,由正性情绪与负性情绪两个分量表组成。
负性情绪分量表包含5 道有关被试在过去几周内情绪状况的题项,被试以“是”与“否”的方式作答,“是”记1 分,“否”记0 分,量表总分在0-5 之间,得分越高表示负性情绪越强。
题目如下:“在过去几周内,你是否感觉难以平静?很孤独或者远离他人?无趣的?沮丧或不高兴?因受到他人的责备而心烦?”尽管一些研究者报告该量表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和重测信度,但内部一致性系数α并不理想。
并且,曼彻托斯(Macintosh ,1998)在38 个国家范围内针对该量表进行的一项验证性因素分析发现,所获得的Bradburn 的模型都不能很好地拟合[6]。
2.正、负性情绪量表(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 Scale,PANAS)1988 年由华森(Watson)等人编制的正性负性情绪量表,包含正性情绪与负性情绪两个分量表,是目前该领域研究中应用最广泛的量表。
其中,负性情绪量表由10 个描述负性情绪的形容词组成。
采用林科特(Likter)的5点评分(从非常轻微或没有、较弱、中等、较强到极强),要求被试评价自己在某一时段内体验到的每种情绪的强度。
在量表编制过程中,华森(Watson)等人分别考察了被试在“此刻”“今天”“过去几天”“过去几星期”“一年内以及“总体上”等不同时间段内的情绪状况。
在六种情况下,负性情绪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α在~ 之间。
8 周后的重测信度,当考察“总体上”的状况时,达到[6]。
二、负性情绪的经典范式(一)负性注意偏向负性情绪会缩小个体的瞬间思维活动序列,缩小个体的认知范围,让个体在当时情境下只产生某些特定的行为。
如奥曼(Ohman)等利用视觉偏向搜索范式发现,在中性刺激背景(蘑菇、花朵) 下搜索恐惧刺激(蛇、蜘蛛) 时,反应时、错误率均小于在恐惧背景下搜索中性刺激,说明人类对潜在的威胁性刺激会优先注意。
在对蛇或蜘蛛具有特殊恐惧的被试身上,这种偏向更为明显[7]。
这说明人类对于威胁性刺激都会优先安排和处理,处于一种自动激活的状态。
这种自动反应具有“自动警戒”的特征。
有人对焦虑患者的注意偏向进行情绪stroop实验研究,发现当刺激呈现时间较长时,焦虑个体对负性词汇表现出了注意偏向,研究者认为这可能是因为个体难以将注意从负性词汇上转移,而非抑郁个体则将他们的注意更持久地保持在积极词汇上[8]。
帕特托(Pratto)和约翰(John)提出的无条件负性偏向理论( categorical negativity bias theory) 是对解释负性情绪偏向的一个很有影响力的理论[9]。
这个理论强调了负性刺激对注意的吸引, 并认为这种吸引( 负性情绪偏向) 是无条件发生的。
(二)资源限制理论有人对无条件负性偏向理论提出了质疑,认为抑郁症患者缺乏对负信息的抑制能力[10] ,还发现在正常人身上, 这种偏向不是无条件发生的。
而海瑞斯(harris)根据拉维(Lavie )的知觉负载理论,认为个体的注意资源是有限的,目标刺激获得的注意资源会随着其他刺激或任务的竞争而减少[11]。
研究通过在关键刺激(被试自己的名字)周围呈现很多分心词,来减少关键刺激所获得的注意资源。
从而发现高优先性的情绪信息(如消极词) 的加工也会受到注意资源的限制。
表明,注意资源的多少可能也是影响消极情绪偏向出现的一个重要因素。
诺姆拉(Nomura )[12]的实验也发现, 在正常被试中, 前面短时呈现( 30 毫秒) 的恐惧和中性人脸, 没有引起对后面掩蔽人脸的情绪判断反应时的差异。
实验采用正常人为被试, 同样没有发现阈下的负性情绪偏向, 这与上述实验中正常人的结果是一致的。
也就是说在阈下条件下,正常人可以更好地抑制前面呈现的刺激的干扰, 从而没有表现出负性情绪偏向, 而情绪障碍患者则缺乏这种有效的抑制能力。
相对于有干扰条件, 无干扰条件下词汇获得了更多的注意资源, 从而导致了词汇对后面图形判断任务的更大影响( 即反应时更长) , 这也得到了实验中发现的干扰水平的主效应的证实。
但是, 在阈下的两种水平( 有干扰、无干扰) 下,都没有发现负性词和中性词对后面图形加工造成的差异, 亦即没有出现阈下的负性情绪偏向。
现有的研究表明, 情绪障碍患者通常会表现出阈下的负性情绪偏向,这可能与他们的知觉和注意异常有关。
但在相同条件下, 正常人则没有表现出这种效应。
我国的心理学家彭聃龄胡治国等[13]人针对这种质疑做了一系列的实验(以正常人为被试,与情绪障碍患者的研究相对应)分阈上/ 阈下两种情况,分别采用词汇判断任务和后掩蔽范式,考察了注意资源对正常人的消极情绪偏向的影响),最终得出结论:正常人只有在阈上加工且注意资源缺乏的情况下, 才表现出了 / 负性情绪偏向0; 在阈上加工注意资源充足和阈下加工情况下, 都不能表现出/ 负性情绪偏向0。
/ 负性情绪偏向0在正常人中的出现不是 / 无条件的0, 而是受到注意资源的重要影响。
但并不是所有实验中都会出现情绪一致性记忆,在一些情况下,也会出现情绪启动的零效应或反转效应( null and incongruent effects)。
(三)情绪启动效应郑希付在研究情绪时,情绪刺激或非情绪刺激呈现后,并不立刻进行情绪强度的评定,而是让被试先完成一定的任务,如出现情绪刺激的图片后,让被试在两分钟内分辨图片有几种颜色,如果是非情绪刺激如三角形或椭圆,则在两分钟内分辨哪个面积大,结果发现,掩蔽图片刺激产生明显无意识情绪启动效应[14]。
张旭[15]的实验表明:文字的正性情绪信息对个体的正性内隐情绪具有启动效应;以汉字作为实验材料也可以研究个体的内隐情绪特征,这也为内隐情绪研究材料上提供了新的途径与方法。
被试对厌恶的图片或者恐惧情绪表现出了快速、不自主加工。
这种快速的,自动的觉察,是主体立即对情绪性信息进行评价进而作出保护性反应的重要前提,而这种觉察,很可能是相关脑区的产生了某种联合,所以会产生这样的高效,快速的加工。
当然,根据综合分析,加工的结果可能导致趋近或者回避行为。
通过图片刺激启动愉快、悲伤和恐惧情绪,其效果是明显的,尤其是愉快情绪和悲伤情绪,都与控制组差异显着。
同时,悲伤、恐惧情绪的及时启动效果比愉快情绪的及时启动效果更加明显。
当一种积极的情绪模式被启动后,其相应的负性情绪模式的强度就会降低,或者说对应的负性情绪模式就受到抑制,同样,负性的情绪模式被启动后,其相应的积极情绪模式的强度就降低,对应的积极情绪模式受到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