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月球和地球》教案1
小学科学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上册31《月球地球和太阳》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上册31《月球地球和太阳》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7494549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b1.png)
小学科学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上册31《月球地球和太阳》教学设计【科学六年级上册】《月球、地球和太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a. 了解地球、太阳和月球的基本特征和关系。
b. 通过观察天空中的月相变化,认识月球的不同形态。
c. 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并知道地球自转导致昼夜更替,公转导致季节的变化。
2. 过程与方法a. 激发学生积极探究的兴趣,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来积累知识。
b.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他们使用科学术语来描述和解释天空中的现象。
c. 通过小组活动和合作学习,增强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a. 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并解释它们对昼夜更替和季节变化的影响。
b. 通过观察月亮的不同形态,理解月球的月相变化。
2. 教学难点a. 学生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理解上的困难。
b. 能否准确描述和解释月球的月相变化。
三、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约10分钟)a. 利用投影仪或模型展示地球、太阳和月球的形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b. 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样子的?太阳是什么样子的?月球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
2. 探究(约40分钟)a. 展示地球仪或利用悬挂的球体代表地球,引导学生围绕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进行观察和讨论。
提问:“地球是如何自转的?”“地球是如何公转的?”b. 制作一个小日晷,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
观察一段时间后,让学生讨论太阳的位置变化规律,并解释太阳升起和落下的原理。
c. 利用实验或模型,向学生展示月亮的不同形态,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月亮的变化。
让学生尝试解释月亮的月相变化现象。
3. 确定概念(约20分钟)a. 综合上述观察和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并解释它们对昼夜更替和季节变化的影响。
b. 解释和讨论月球的月相变化现象,并让学生归纳总结月球的不同形态与月相的对应关系。
小学科学12《地球月球和太阳》教案
![小学科学12《地球月球和太阳》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536d2bb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03.png)
小学科学12《地球月球和太阳》教案地球月球和太阳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地球、月球和太阳的基本特征与运动规律。
2. 能力目标:能够描述地球、月球和太阳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能够解释日食和月食的现象。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球与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1. 地球、月球和太阳的基本特征。
2. 地球、月球和太阳的运动规律。
3. 日食和月食的解释。
三、教学内容:1. 地球、月球和太阳的基本特征。
a. 地球:生命存在的行星,有大气层和水。
b. 月球:地球的卫星,没有大气层。
c. 太阳:太阳系的中心星体,光和热的来源。
2. 地球、月球和太阳的运动规律。
a. 地球的自转:自西向东运动,一天旋转一次,造成昼夜交替。
b. 地球的公转:沿着椭圆轨道绕太阳运动,一年绕太阳一周。
c. 月球的自转和公转:月球自转与公转周期均为27.3天,与地球保持同步。
3. 日食和月食的解释。
a. 日食:地球、月球和太阳处于一条直线上时,月球挡住了太阳的光和热,地球所处的区域就会出现日食。
b. 月食:地球、月球和太阳处于一条直线上时,地球挡住了太阳光的照射,月亮所处的区域就会出现月食。
四、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使用图片、图表、模型等多媒体工具展示地球、月球和太阳的基本特征和运动规律。
2. 观察实验:通过进行实验观察,让学生亲身感受地球、月球和太阳的运动规律。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放映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地球、月球和太阳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利用多媒体工具,讲解地球、月球和太阳的基本特征和运动规律,引导学生对概念的认识。
3. 实验观察: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如通过旋转地球仪观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使用模型演示日食和月食的发生原理等。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太阳地球和月球教案
![太阳地球和月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f7164f3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ba.png)
太阳地球和月球教案一、课程主题及相关知识点主题:太阳、地球和月球知识点:1. 太阳的特点、位置及影响;2. 地球的特点、结构、运动及影响;3. 月球的特点、结构、运动及影响。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熟练掌握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基本知识;2. 了解太阳、地球和月球对地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能力目标:1. 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说明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基本结构和运动;2. 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太阳、地球和月球的部分特征。
情感目标:1. 积极探究科学问题,增强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认识;2. 从学习中体会科学探究中的乐趣和意义。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 了解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基本知识;2. 理解太阳、地球和月球对地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对太阳、地球和月球的运动原理进行深入分析和讲解;2. 能够详细阐述太阳、地球和月球对地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述法2. 图片展示法3. 观察实验法五、教学过程设计活动一:导入(5分钟)通过给学生看某些图片和视频片段,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关于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基本概念,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来描绘它们的样子和大小。
活动二:学习(30分钟)1. 太阳(1) 太阳的特点以图片展示法为主,通过给学生看相关图片,讲述和介绍太阳的特点,如大小、形状、颜色、温度、光芒等等,让学生了解太阳的基本情况。
(2) 太阳的位置让学生观察太阳的位置和方位,通过讲述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和移动轨迹,让学生了解太阳和地球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3) 太阳的影响让学生了解太阳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如太阳能的利用、日食、皮肤癌的发生、人类睡眠的调节等等。
2. 地球(1) 地球的特点以图片展示法为主,通过给学生看相关图片,讲述和介绍地球的特点,如大小、形状、结构、自转、公转等等,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情况。
(2) 地球的运动通过讲述地球的自转、公转等运动,让学生了解地球的日、年、季节变化和地球各地气候的差异。
2020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太阳、月球和地球》教案含教学反思
![2020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太阳、月球和地球》教案含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aa3e9de9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1e.png)
2020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太阳、月球和地球》教案含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太阳、月球和地球》这一课是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的重要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太阳、月球和地球的基本特征,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科学知识,又有实践活动,适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宇宙已有了一定的认知,他们好奇心强,善于观察,乐于探究。
但学生的科学知识基础尚不牢固,对太阳、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关系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方式,逐步建立正确的宇宙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太阳、月球和地球的基本特征,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究的精神风貌,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向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太阳、月球和地球的基本特征,它们之间的关系。
2.难点:太阳、月球和地球之间关系的理解,宇宙观念的建立。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直观教学:运用图片、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认识太阳、月球和地球。
3.实践活动:学生进行观察、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太阳、月球和地球的模型,图片,视频等。
2.学具准备: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份观察记录表。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太阳、月球和地球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学们,你们看看这三个模型,能说出它们分别是太阳、月球和地球吗?”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太阳、月球和地球的基本特征。
“请同学们观察这些图片和视频,说一说太阳、月球和地球的特点。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观察活动,让学生分组观察太阳、月球和地球模型,并记录观察到的特征。
部编版三年级科学教案《太阳、地球和月球》
![部编版三年级科学教案《太阳、地球和月球》](https://img.taocdn.com/s3/m/e51d3d54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83.png)
部编版三年级科学教案《太阳、地球和月球》1.了解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形成原理。
2.掌握观察和记录影子的方法。
3.通过实验,理解影子的变化规律。
【教学重难点】1.了解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形成原理。
2.通过实验,理解影子的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手电筒、不同形状的物体、白纸、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教师导入:在阳光下,我们常常可以看到物体的影子,你们知道影子是怎么形成的吗?我们可以怎样观察和记录影子呢?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究。
1.了解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形成原理。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图片。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影子的形状和位置,并解释影子形成的原理:当物体挡住阳光时,阳光无法照射到物体的背面,形成了物体的影子。
2.掌握观察和记录影子的方法。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观察和记录影子的方法。
2)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和记录不同形状物体的影子,包括影子的大小、形状和位置等。
3.通过实验,理解影子的变化规律。
1)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使用手电筒和不同形状的物体,在白纸上观察和记录影子的变化。
2)实验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影子的大小和形状会随着什么因素的改变而改变?3)学生观察和记录影子的变化,汇报实验结果。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总结影子的形成原理和变化规律。
1)教师提问:通过我们的观察和实验,你们知道影子是怎么形成的吗?影子的大小和形状会随着什么因素的改变而改变?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补充总结。
2.应用影子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教师提问:我们在生活中可以用到影子的知识解决什么问题呢?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教师:回家后观察和记录不同时间、不同天气下物体影子的变化,并思考影响影子变化的因素。
板书设计】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教学反思】教师总结:月相变化是由月球绕地球公转所致,月球的不同位置和角度造成了不同的月相。
一个月中的月相变化可以分为新月、上弦月、满月和下弦月四个阶段,每个阶段持续约7天。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8课 太阳、月球和地球》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8课 太阳、月球和地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e93474a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a1.png)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8课太阳、月球和地球》教案一、教学分析:本节课是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课的第8课,主要介绍太阳、地球和月球的特点和关系。
通过学习本课内容,学生可以理解太阳、地球和月球的不同特点,了解地球的丰富资源和多彩颜色。
同时,培养学生获取、加工、筛选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制定简单计划和分工合作的能力。
通过展示和交流观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社会环境意识。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太阳、地球和月球有不同的主题颜色。
2. 了解地球的资源丰富,颜色多样。
科学探究目标:1. 能够使用比较科学的方式获取、加工、筛选和整理信息。
2. 能够基于所学知识,制定简单的制作海报计划,包括海报主题和分工合作等。
科学态度目标:1. 乐于展示和交流自己的观点,善于学习他人优秀的做法和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 体验地球的资源丰富,适合人类居住。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 围绕某一主题收集相关资料,制作地球主题海报。
难点:1. 查找资料、筛选资料和呈现资料的具体方法。
四、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内容相对抽象,学生对太阳、地球和月球的认知有限。
但他们对颜色和资源的概念已有一定了解。
学生具备简单的信息获取和整理能力,可以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五、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太阳、地球和月球的特点,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2.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共同收集、处理和呈现地球相关资料。
3. 实践探究法:引导学生动手制作地球主题海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六、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2. 图片和视频资源: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图片和视频。
3. 学生参考资料:与地球相关的书籍、杂志和互联网资源。
4. 制作海报的材料:纸张、颜料、画笔等。
七、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它们的特点和关系。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太阳、月球和地球》名师教案+反思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太阳、月球和地球》名师教案+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c0f3a3b1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15.png)
8.太阳、月球和地球【教学目标】1.用图画的形式描述太阳、月球和地球。
2.掌握搜集有关的太阳、月球和地球的方法。
3.掌握制作地球主题海报的方法与过程,在此活动中了解关于地球的新知识。
4.培养学生用多种方法探索知识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掌握搜集有关的太阳、月球和地球的方法。
2.掌握制作地球主题海报的方法与过程,在此活动中了解关于地球的新知识【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聚焦问题。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关于地球、月球和太阳的一些知识,同学们想一想,它们都是什么颜色呢?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索。
1.给太阳和月球图涂上颜色并说明原因。
(1)教师出示太阳和月球的图片,引导学生画出它们并涂上颜色。
(2)学生观察图片,自主画出它们的图画。
(3)教师指名学生展示图画,分享上色的原因。
2.制作地球主题海报。
(1)课件出示完成的地球主题海报,指导学生观察。
(2)教师:你们制作过主题海报吗?想不想制作一幅自己的主题海报呢?(3)教师指导学生制作主题海报,明确步骤:收集和选用与地球有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确定资料来源、判断资料的科学性、比较材料、选用材料);确定地球海报的主题色彩;制作海报;展示和交流。
(4)指导学生完成随堂学部分。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关于太阳、月球和地球的不同特点。
(1)教师:我们现在已经学习了很多关于太阳、月球和地球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比较一下它们不同的特点。
(2)学生根据所学汇报,教师汇总后补充。
2.教师总结。
(1)相同点:都是球体、都有寿命、都会运动、都处在银河系……(2)不同点:颜色、表面地形、大小、质量、温度、运动方式、有无生命……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教师分组学生课后制作地球主题海报,明确学生记录在此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
【板书设计】太阳、月球和地球主体海报的制作:选择主题颜色→收集和选用资料→制作海报→展示和补充【教学反思】本节课在学习的过程中大量使用了多媒体教学,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更直观的学习知识,但多媒体的大量使用也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的不集中,应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多加平衡。
三年级科学下册新教科版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教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新教科版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a7d703b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f9.png)
三年级科学下册新教科版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三年级科学下册新教科版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基本特征,建立它们之间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地球和天空》这一单元,对地球的基本特征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但是,对于太阳和月球的认识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观察和实验来进一步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基本特征。
2.让学生建立太阳、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联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基本特征。
2.太阳、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联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实验、小组合作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六. 教学准备1.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图片。
2.实验材料:地球仪、月球仪、手电筒等。
3.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并让学生观察它们之间的区别。
2.呈现(5分钟)利用课件呈现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基本特征,让学生初步了解它们。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了解太阳、地球和月球的特征。
实验一:用手电筒照射地球仪,观察地球仪上被手电筒照射到的部分,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实验二:用手电筒照射月球仪,观察月球仪上被手电筒照射到的部分,让学生了解月球的自转和公转。
4.巩固(5分钟)利用课件呈现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图片,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基本特征,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太阳、地球和月球之间有什么联系?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掌握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基本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月球、地球和太阳教案及反思
![月球、地球和太阳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725fe2c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a8.png)
3.1《月球、地球和太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知道日食、月食的形成原因。
科学思维:能够使用统计表对搜集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推理、概括,得出实验结论。
探究实践:能设计模拟实验探究日食、月食的成因。
态度责任:培养学生探索宇宙的兴趣。
【教学重点】知道日食、月食的形成原因。
【教学难点】能设计模拟实验探究日食、月食的成因。
【教学准备】三球仪、太阳图片、月球模型(乒乓球中间穿铁丝代替)。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1.教师讲述:据《尚书》记载,夏朝时,一天中午时分,人们突然发现太阳光线在一点点减弱,仿佛有个黑黑的“怪物”在一点点把太阳吞掉。
这就是最早关于日食的记载。
后来民间把这一现象叫做“天狗食日”。
现在我们叫做日食。
2.猜想假设。
观察书本第31面上图,观察日食发生过程,对日食的成因作出猜想假设。
生:太阳被一个圆形的物体挡住了,这个物体应该是一个圆球。
生:在太阳和地球之间,谁可能挡住太阳呢?看大小可能是月球。
生:我发现太阳的西边先被遮住的。
3.绘图:刚才同学们猜测,可能是月球转到太阳和地球之间,太阳光被月球给挡住了,那么下面请一个同学上讲台,在黑板上画一下太阳、月球和地球的位置关系。
4.挑选一名学生上讲台在黑板上画一下太阳、月球和地球的位置关系。
二、事实证据:日食的成因模拟实验1.谈话:我们的猜想合理吗?请同学们设计一个实验来模拟日食的发生过程。
2.学生分小组设计实验。
3.学生汇报设计方案。
生:将太阳图片贴在黑板上代表太阳,用乒乓球代表月球,用人的脑袋代表地球。
教师提示:在观察日食的发生过程时,同学们发现日食时太阳的西边先被遮住的,这说明月球是自西向东转动的。
板书:教师在板板上画出月球的运动方向。
4.学生分组实验,并填写“日食的成因模拟实验结果汇总表”。
三、处理信息1、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2.教师在黑板上用示意图的形式汇总学生的实验结果。
3.学生观察和对比不同小组的实验结果,归纳日食发生的规律。
新教科版三下科学3.8《太阳、月球和地球》教学设计(新课标)
![新教科版三下科学3.8《太阳、月球和地球》教学设计(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701a2b28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05.png)
*对宇宙有持续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乐于展示交流自己的观点,善于学习他人优秀的做法和观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太阳、月球和地球可以使用不同的色彩表示,知道可以使用五彩续纷的颜色来描绘地球丰富的资源。
难点: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来获取资料,并能够初步筛选出相对科学的资料,制作出有关地球的主题海报。
教学准备
2.观看海报制作的演示视频,初步了解海报制作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3.出示示范海报,学生进行自巾创作。
(四)展示和交流
1.海报制作完成,小组展示和分享,试着向同学介绍海报所表达的内容以பைடு நூலகம்设计的思路和想法等。
2.认真倾听别人的展示,并不断完善自己的海报。
3.投票评选最美海报,最佳作品将会在班级和学校的宣传栏展示一周。
第三单元 太阳、地球和月亮
第8课时 太阳、月球和地球
课型
实验探究课
课时
1
学情分析
本节课对于帮助学生建构一个完整的关于太阳、月球和地球的知识框架至关重要。教师依据学生制作的地球主题海报来评价学生在本单元学习中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习效果是否达到课程目标等。在本节课中从学生给太阳和月球涂颜色开始,围绕一个主题颜色,然后收集资料、讨论分析、小组合作,制作一份属于自己的主题海报,并展示作品和解说,这样不仅可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熟悉度,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在制作海报的时候,如何选取代表颜色。知道每一种代表颜色的选取都和物体本身的特征有关,也能够体现这一类物体的共同特征。
2.锻炼学生在课余时间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查阅资料的能力。分享和交流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付出的努力能够得到他人的认可而获得一种自豪感。
3.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和小伙伴们分享自己的想法,也学会了倾听他人想法,并且能够很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幼儿太阳月亮地球游戏教案
![幼儿太阳月亮地球游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0f7c379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4f.png)
幼儿太阳月亮地球游戏教案一、教学目标。
1. 让幼儿了解太阳、月亮和地球的基本概念。
2. 帮助幼儿理解太阳、月亮和地球之间的关系。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4. 提高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太阳、月亮和地球的基本特点。
2. 太阳、月亮和地球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1. 让幼儿理解太阳、月亮和地球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准备。
1. 太阳、月亮和地球的图片或模型。
2. 游戏道具,太阳、月亮和地球的造型道具。
3. 游戏规则卡片。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向幼儿介绍太阳、月亮和地球的基本概念,可以通过图片或模型进行展示,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2. 游戏规则说明。
教师向幼儿介绍游戏规则,让幼儿分成三组,每组分别扮演太阳、月亮和地球,然后按照游戏规则进行游戏。
3. 游戏进行。
(1)太阳组的幼儿站在中央,双手举过头顶,做出太阳的造型。
(2)地球组的幼儿围绕太阳组的幼儿转动,同时自己也围绕着自己的轴心转动,模拟地球围绕太阳转动的过程。
(3)月亮组的幼儿则在地球组的幼儿周围围绕,同时自己也围绕着自己的轴心转动,模拟月亮围绕地球转动的过程。
4. 游戏总结。
游戏结束后,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游戏过程,让幼儿总结太阳、月亮和地球之间的关系,并对游戏中的表现进行肯定和指导。
六、教学反思。
通过这个游戏,幼儿不仅能够了解太阳、月亮和地球的基本概念,还能够通过模拟游戏的方式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同时,这个游戏也能够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类似的游戏形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更多的知识。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3.8《太阳、月亮和地球》教案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3.8《太阳、月亮和地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ec3d75428ea81c758f578cd.png)
各组确定主题颜色后,可以继续收集整理资料,或者补充资料。
(3)第三步:制作海报
1)准备材料:大卡纸、胶水、剪刀、彩笔等
2)制作过程
①根据搜集的材料,给海报设计不同的区域
②用画画、贴图片、写字等方式图文并茂地展示不同区域内容
3)温馨提示
①小组内每个成员都要承担一个区域内容的设计,包括材料的收集与选用、文字的书写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导入:
我们已经对太阳、月球和地球有了初步的认识。每个天体都有独特的特点,如果让你分别用一种颜色代表太阳和月球,你会选择什么颜色?
认真听
目的在提示学生每个星球都有自己的特点
讲授新课
一、活动1:画太阳和月亮
1、活动要求
①画出你了解的太阳和月亮
②分别给它们涂上颜色
故答案为:A。
【分析】有雄蕊,没有雌蕊的花是雄花。只有雌蕊,没有雄蕊的花是雌花。雄花和雌花都是不完全花,也是单性花。既有雄蕊又有雌蕊的花是两性花。
5.花瓣、雄蕊和花柱完成“历史使命”逐渐凋落是在( )结束后。
A.开花 B.传粉 C.受精 D.子房发育
【答案】C
【解析】【解答】花瓣、雄蕊和花柱完成“历史使命”,逐渐掉落是在受精过程结束后。
单元小结
课堂检测
珍惜水资源
课堂小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太阳、地球和月球有不同的主题颜色;地球的资源十分丰富,颜色也是五彩缤纷的。在科学探究中,能用比较科学的方式获取、加工、筛选、整理信息;能制作地球主题海报,更充分全面地认识地球。认识到地球相比于其他星球,是十分美妙的,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需要我们共同保护。
地球月球和太阳科学教案
![地球月球和太阳科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36a9e51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dc.png)
科学教案:地球、月球和太阳教学目标•了解地球、月球和太阳的基本特征和相互关系•掌握地球、月球和太阳的运动规律•理解地球、月球和太阳对地球上的生物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教学内容1. 地球•地球的基本特征:地球的形状、大小、内部结构、大气层等•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地球的影响:地球上的季节变化、昼夜变化、地理环境等2. 月球•月球的基本特征:月球的形状、大小、表面特征等•月球的运动:月球的自转和绕地球公转•月球的影响:月相变化、潮汐现象等3. 太阳•太阳的基本特征:太阳的大小、表面特征、光谱等•太阳的运动:太阳的自转和在银河系中的运动•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能的利用、太阳黑子、日食等教学方法1.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等方式,探索地球、月球和太阳的基本特征和运动规律。
2.多媒体展示: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地球、月球和太阳的特征和运动。
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实验等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4.观察记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记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地球1.导入:通过展示地球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提出问题:地球是什么样的?有哪些特征?2.探究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验,通过倾斜的球体模型,观察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效果,并记录观察结果。
3.讨论:根据观察结果,学生分组讨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规律,并向全班汇报。
4.多媒体展示:通过多媒体展示地球的形状、内部结构和大气层等特征,并解释地球的季节变化和昼夜变化原理。
5.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研究,探索地球的地理环境对人类和自然的影响,并展示研究成果。
第二课:月球1.导入:通过观察月亮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提出问题:月球是什么样的?有哪些特征?2.探究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验,通过球体模型,观察月球的自转和绕地球公转的效果,并记录观察结果。
高一地理《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教案
![高一地理《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a614dd8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78.png)
高一地理《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太阳、月球、地球的基本情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理解日、月、地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地球环境的影响;3.掌握日、月、地三者之间的运动规律及其周期性。
二、教学内容1.太阳、月球及地球的基本情况;2.日地系统、月地系统及太阳系的基本知识;3.月球的运动、月相变化及月食;4.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日食及黑子的形成;5.地球的旋转、公转及其周期性。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针对教学内容进行详细讲解;2.示范法:通过图片、模型等方式,直观展示日、月、地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运动规律;3.观察法:通过肉眼或天文望远镜观测月相变化、日食等现象;4.讨论法:引导学生探究日、月、地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实地、图片、视频等展示形式,引导学生理解太阳、月球、地球的基本情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第二步:日月地系统(20分钟)讲解日地系统、月地系统及太阳系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理解日、月、地三者之间的运动规律及其周期性。
第三步:月球及其现象(20分钟)讲解月球的运动、月相变化、月食等现象,采用模拟器等方式引导学生探究月球的运动规律及其周期性。
第四步:太阳及其现象(20分钟)讲解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日食及黑子的形成等现象,引导学生探究太阳与地球之间的相互作用。
第五步:地球的旋转、公转(20分钟)讲解地球在公转、自转中的运动规律及其可观测的周期性现象。
第六步:归纳总结(10分钟)总结本课所讲授内容,概括日、月、地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运动规律。
五、教学评价本课程主要考察学生对日、月、地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运动规律的掌握情况,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评价:1.学生在课中拍照、实地观测、模拟实验等活动中的积极参与情况;2.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及其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3.学生在单元考试中的成绩表现。
小学科学31月球地球和太阳(教案)
![小学科学31月球地球和太阳(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cc91faa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7a.png)
小学科学31月球地球和太阳(教案)【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理解地球、月球和太阳的基本特征和相互关系。
2. 理解地球、月球和太阳之间的运动关系。
3. 通过实例了解地球、月球和太阳对人类的影响。
4. 培养学生对宇宙的探索和对天文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 掌握地球、月球和太阳的特点和相互关系。
2. 理解地球、月球和太阳之间的运动关系。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地球、月球和太阳之间的运动关系。
2. 利用实例说明地球、月球和太阳对人类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投影仪、学生实验材料:地球、月球、太阳模型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对本课主题的思考:你们知道地球是怎么样的?月球又是如何的呢?太阳又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2. 探究地球、月球和太阳(2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地球、月球和太阳的基本特征,通过投影仪展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地球、月球和太阳的外观和特点。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归纳,确保学生对地球、月球和太阳的基本特征和相互关系有清晰的认识。
3. 地球、月球和太阳的运动关系(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地球、月球和太阳之间的运动关系。
教师用地球、月球和太阳模型,向学生演示地球自转、公转,月球绕地球公转,地球和太阳之间的关系等。
4. 地球、月球和太阳对人类的影响(15分钟)通过实例,教师向学生讲解地球、月球和太阳对人类的影响。
如地球的自转给我们带来白昼和黑夜,地球的公转带来四季的变化等。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太阳的光热对植物的生长和人类的生活的重要性,月球潮汐对海洋生物的影响等。
5. 实验探究(2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活动。
学生分组,每组一套地球、月球和太阳模型。
学生利用实验材料,观察地球、月球和太阳之间的运动关系,并记录实验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并与之前的理论知识进行对比,加深对地球、月球和太阳运动关系的理解。
6. 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并进行思考和分享。
《月球、地球和太阳》教学设计
![《月球、地球和太阳》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e05137b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57.png)
师:非常好,大家已经大致总结出日食发生时的规律了。一个圆形的物体从右往左慢慢地遮挡太阳,又慢慢地离开。这个圆形的物体可能是什么?
生:可能是月球。
师:月球与太阳的体积相差很大月球为什么能遮挡住太阳?
生:月球虽然小,但离地球近,太阳虽然很大,但却离我们很远,所以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太阳和月球的大小差不多。
师:你们可以画一个示意图,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在地球上画出月球的投影。
(学生补充板书)
师:只有处于阴影这个区域的人们才会观察到日食现象。其他区域都处于正常的白天或者黑夜。
师:正因为月球、地球和太阳这三者之间有着大小、位置和相对运动关系,才会出现奇妙的日食现象。
五、迁移应用。
师:我们已经了解了日食的成因,谁能用相同的方法分析出月食的成因?发生月食时,日地月三者处于什么样的位置状况?
由于该课是网络授课,缺少了学生亲自动手模拟的环节,对信息的收集以及验证影响较大,如果学生在课前能准备一些器材当场模拟,效果估计能更好些。
生:日食。
师:你为什么判断是日食?
生:因为是中午的时候太阳光线减弱甚至消失,所以是日食。
师:日食发生的原因是什么?真的像古人所说的那样是被怪物“吃”掉了吗?
生汇报
二、猜想假设。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观看视频,感受日食的发生过程。
(播放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日食视频)
师:这是不同年代出现的日食现象,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1:和日食一样,三者大致处在一条线上。月球转到了地球的后面,被地球挡住了。
2:要在满月的时候才有月食。
师:为什么在满月的时候才会有月食呢?
生:因为这个时候月球才会“躲”在地球后面。
师:在浩瀚的宇宙中,日月星辰都有着自己的运行轨迹和运行规律,我们看见的日食、月食这样的天文现象只是它们“交互”的瞬间。在广阔无垠的宇宙中还有着无穷无尽的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
小学科学8《太阳月球和地球》教案
![小学科学8《太阳月球和地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649c82a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b1.png)
小学科学8《太阳月球和地球》教案太阳,月球和地球是小学科学课程中非常重要的内容,通过教授这个主题,学生可以了解太阳,月球和地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对地球上的生活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对这个主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帮助他们深入了解它们的特点。
教学目标:1. 了解太阳是什么,它的特点以及它对地球上的生活的影响。
2. 了解月球是什么,它的特点以及它对地球的影响。
3. 了解地球是什么,它的特点以及人类在地球上的生活。
导入:为了激发学生对这个主题的兴趣,可以使用以下导入活动:1. 展示一张太阳的照片,向学生提出问题:“你认识这个东西吗?它是什么?它对地球上的生活有什么影响?请你们写下你们的想法。
”2. 展示一张月球的照片,向学生提出问题:“你认识这个东西吗?它是什么?它对地球有什么影响?请你们写下你们的想法。
”3. 展示一张地球的照片,向学生提出问题:“你认识这个东西吗?它是什么?我们在地球上生活有什么特点?请你们写下你们的想法。
”正文:1. 太阳太阳是一颗巨大的恒星,它是由氢和氦等物质组成的炽热气体球。
太阳每天自西向东旋转,它向地球发射能量和光线。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非常大,它提供了光和热能,提供了植物生长所需的能量,也帮助维持了地球的温度。
同时,太阳也是地球上所有气候和季节变化的根源。
2. 月球月球是地球的自然卫星,它绕着地球旋转。
月球看起来是圆形的,但实际上它是略微扁平的。
月球没有自己的光源,它只能反射太阳的光。
我们能看到月亮的原因是因为太阳的光照射到月球上,然后反射到地球上。
月球对地球的影响非常多,其中最明显的就是月球引起的潮汐现象。
潮汐是海洋的周期性的上升和下降,它的发生是由于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引力相互作用。
3. 地球地球是第三颗离太阳最近的行星,它是一个类似于巨大球体的星球。
地球上有许多大陆和海洋,同时也有许多山脉、河流等地理特征。
地球上有大气层,它保护我们免受太阳和外层空间中的粒子辐射。
1.2《地球、月球和太阳》教案冀人版科学六年级下册
![1.2《地球、月球和太阳》教案冀人版科学六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fc1f5774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df.png)
学生小组讨论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我会提出“地球、月球和太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我会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每个小组会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会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
五、总结回顾
在总结回顾部分,我会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地球、月球和太阳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我会强调学生需要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同时,我会鼓励学生提问,解答他们的问题和不明白的地方。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月球和太阳》这一章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地球、月球和太阳的基本概念,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月球绕地球运动的规律,以及地球、月球和太阳之间的相互作用。我们还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当堂检测
1.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行星。(错)
二、新课讲授
在新课讲授部分,我会先介绍地球、月球和太阳的基本概念,如它们的形状、大小、运动特点等。然后,我会通过案例分析,展示这些天体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们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地球、月球和太阳的形状和运动特点这两个重点,并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学生理解难点。
三、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是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的重要环节。首先,我会让学生分组讨论一个与地球、月球和太阳相关的实际问题。然后,我会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演示地球、月球和太阳的基本原理。最后,每个小组会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2)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卫星。(对)
(3)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对)
(4)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对)
(5)月球绕地球运动的方向是自东向西。(错)
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太阳地球和月球
![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太阳地球和月球](https://img.taocdn.com/s3/m/b2f55c6e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46.png)
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太阳地球和月球这是一篇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主要涵盖了太阳、地球和月球的相关知识和实践活动。
这个教案适合于科学老师在课堂上使用,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天体,并了解它们在宇宙中的作用和互动。
一、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基本概念。
2. 能够理解太阳、地球和月球之间的相互作用。
3. 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日食、月食等现象的原因。
二、教学内容和活动1. 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基本概念教师可以展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熟悉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外观,以及它们在宇宙中的位置。
在讨论中,学生可以介绍它们的特征,例如太阳是一颗恒星,地球有大气层和水,月球是一个卫星等等。
2. 太阳、地球和月球之间的相互作用教师可以解释太阳、地球和月球之间的相互作用。
例如,太阳提供了地球所需的能量,地球绕着太阳旋转,月球绕着地球旋转。
教师还可以讨论引力、潮汐等概念,并让学生了解它们是如何发生的。
3. 实验和观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以加深他们对太阳、地球和月球的理解。
例如,学生可以模拟日食和月食的发生,观察月相的变化等等。
这些实践活动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对它们的运动方式和特性有更深入的认识。
三、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可以让学生回答一些问题,例如:1. 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是多少?2. 什么是引力?3. 月食和日食的区别是什么?此外,教师还可以观察学生在实验和观察中的表现,并对他们的参与度和理解能力进行评估。
四、课后延伸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有关太阳、地球和月球的阅读材料,或者让学生进行更复杂的实验和项目。
这将帮助学生在课堂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并鼓励他们更深入地探索科学领域。
五、总结本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主要讨论了太阳、地球和月球的相关知识和实践活动。
通过这个教案,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宇宙中的不同天体,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需要,灵活调整课程内容和活动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阳、月球和地球》教案
【教材简析】
本课是单元的最后一课,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将对本单元的学习进行梳理,教师将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能力进行评价。
在本课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分组制作一张关于地球的主题海报。
每个星球都有自己的主题颜色,例如太阳是红色,月球是灰色,地球也不例外。
但是地球的颜色非常丰富,可以是森林的绿色、海洋的蓝色、火山的红色等等。
鼓励学生确定和围绕某个主题颜色,然后通过各种方式查找、整理资料,最后合作完成一张主题海报。
教材对于地球主题海报的制作步骤给出了详细地介绍。
收集和选用相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是做好海报的关键。
这一环节可以事先布置任务让学生准备材料,在课堂上完成制作任务。
也可以将制作任务放在课外进行。
【学情分析】
学生在本单元已经对太阳、月球和地球有了初步的认识,他们认识了三个星球的基本特征,也了解了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但是学生对三个星球还没有进行一个整体的梳理,知识点比较分散。
本节课,教师引领学生制作三个星球的主题海报(重点是制作地球主题海报),在完成制作后,将学生的海报进行展示,让学生间相互学习,这样学生就能充分地认识地球。
本课将充分锻炼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工合作,展示交流的能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理解太阳、地球和月球有不同的主题颜色。
2.了解地球的资源十分丰富,颜色也是五彩缤纷。
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比较科学的方式获取、加工、筛选、整理信息。
2.能基于所学的知识,制定简单的制作海报计划,包括海报主题、分工合作等。
3.掌握制作主题海报的方法。
科学态度目标
1.能分工合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在小组合作中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2.乐于展示交流自己的观点,善于学习他人优秀的做法和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体验到地球的资源十分丰富,适合人类的居住。
2.认同地球相比于其他星球,是十分美妙的,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需要我们共同保护。
【教学重难点】
重点:围绕某一主题收集相关资料,制作地球主题海报。
难点:通过制作地球主题海报,对保护地球家园产生责任感。
【教学准备】
每组同学:海报资料、双面胶、彩色笔、卡纸等。
【建议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聚焦:
1.情境铺垫:我们已经对太阳,月球和地球有了很多认识(展示图片),每个天体都有独特的特点,如果让你用一种颜色代表太阳和月球,你认为是什么?
2.学生给太阳和月球上颜色,并说明原因。
3.提问:地球上有很丰富的资源,比如水、土壤、岩石和形态多样的动植物。
地球与太阳和月球相比,十分特别,那么地球应该是什么颜色呢?
4.小组讨论,学生表述。
教师小结并板书记录。
二、探索
1.大家准备了很多关于地球的资料,这些介绍地球的资料里,我们能找到关于地球不同的颜色,今天我们要选择一种颜色,为地球制作一张属于这个颜色的海报2、
2.请小组先讨论一下,如果要给地球制作一张海报,你们将选择什么颜色?
3.小组讨论。
4.确定了地球主题海报的颜色后,接下来需要做些什么呢?
出示海报制作流程图:
⑴.收集图片文字:
采用电脑搜索、做笔记、图书馆查阅等方法收集与地球有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收集资料可安排在上课前,上课时将收集到的资料带过来)
通过以上方法收集图片和文字资料,需要注意些什么?(学生讨论)
教师适当指导:①确定资料来源的正规性②判断资料的科学性③对资料进行比较,选用能更好表现主题的图片和文字。
⑵.筛选收集到的资料:小组确定主题海报的颜色色彩,并根据确定的颜色去寻找地球上适合这个颜色的资料,例如选择蓝色,就要选择水资源、鲸鱼、冰山等蓝色方面的资料(资料可以是图片,有可以是文字)。
教学建议: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在课堂上,现场利用平板收集与地球颜色有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第二课时
⑶.制作地球主题海报:学生分工明确,合理利用收集到的文字和图片。
采用手抄、绘图、图片剪贴等方法制作海报。
(统一提供大卡纸、胶水和剪刀等工具)。
学生开始制作海报
⑷.制作完成并展示:各组将海报进行展示,让学生互相观摩学习,提醒学生每个小组要有一个讲解员留守,给其他小组同学进行介绍。
观摩期间,鼓励学生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记录下来。
(教师也可以邀请优秀的小组宣讲员上台进行班级分享。
)
三、研讨
1.通过观摩主题海报,同学们了解到了地球的什么新知识?
2.学生结合自己的观摩记录,回顾自己在制作和观摩时学习到的新知识。
3.相比太阳月球,你知道地球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4.学生可以说一说发现的地球最大的不同点,教师适时板书。
5.教师小结:
通过制作地球主题海报,你对地球家园有了怎样的认识?鼓励学生积极提出关于地球家园感兴趣的问题,关于地球还想知道哪些知识,并记录下来。
同时对学生进行保护地球家园的情感教育。
【学生活动手册说明】
本课的科学记录已体现在学生自制的地球主题海报上,所以学生活动手册中没有本课的内容。
【板书设计】
太阳、月球和地球
太阳:红色
月球:灰色
地球:蓝色、绿色、白色、彩色……
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