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物态变化 温度北师大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物态变化_温度》教学教案
一、物态变化温度
学习目标
1、能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理解气态、液态、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知道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存在的状态可以发生变化。
2、理解温度的物理意义,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温度值。
3、理解常用温度计的原理以及温度计的构造和刻度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总结:
(一)物质在自然界存在的状态
1、固态:既具有一定的,又具有一定的。
2、液态:具有一定的,但没有一定的。
3、气态:既没有一的,又没有一定的。
(二)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称为物态变化。(6种)
二、温度及其测量
实验:用感官感知物体的冷热。用手摸放在教室里的金属块、木块、泡沫塑料,感觉它们的温度是否相同?
热力学温度:单位是开尔文,符号表示K。
三、体温计
1、结构和普通温度计的区别。
2、量程和普通温度计的区别。
3、使用方法和普通温度计的区别。
四、小结
创设情境,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组织各组分类比赛,要求学生说出分类标准。目的: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引导学生根据分类总结各种物态的特点。
讲解物态变化的概念。
演示实验,叫学生尝试,由此引入温度概念。目的:让学生亲身体会,理解温度记这一测量工具学习的必要性。
2、量程和分度值不同:量程是35——42℃,分度值是0.1℃。
3、使用方法不同:使用前,拿着体温计的上部用力向下甩,读书时可以离开人体。
举手阐述一节课所得。
作业设置
课后作业2、3题做于作业本上
教学反思
检查签阅
第周,应备课时实备课时,共课时
北师大版物态变化温度教案
北师大版物态变化温度教案一、物态变化温度第一课时物态变化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能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②知道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存在的状态可以发生变化。
③能举例说明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对大量不同状态物质按照固、液、气三种不同状态分类体会对物质分类的方法。
②通过观察水的物态变化实验感受物质发生物态变化的条件。
③通过用物质结构的微观模型解释三种物态的特征,了解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冰化成水的实验反映出的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事实,感受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待问题。
②通过参与数学活动,产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学习重点难点:物质存在状态、特征及变化学习过程:一、探究新知任务一:物质存在的状态观察一组图片:晶莹剔透的冰雕、飞流而下的瀑布、古老的蒸汽机思考讨论:这三幅图有什么联系?作为一组图片我们希望对比什么?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情景二:物体分类比赛第一组:(男生做)矿泉水、光盘、酒精、铅球、氟、醋、水、气球中的氢气、牛奶、肥皂、冬天在户外说话时哈出的“白气”、针管、可口可乐、薯条、水银、瓶中的氯气第二组:(女生做)洗发液、抹布、充气的救生图、食盐、感冒冲剂、露珠、川贝枇杷露、冰棍、水银、煤气罐、食用油、篮球、自行车轮胎问题:1、将所有物质进行分类,并指出分类的依据2、固、液、气的不同特征是什么?任务二:物态变化实验:化冰(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冰块)提示:认真观察,注意安全,正确使用酒精灯问题:化冰实验说明了什么?提示:实验的现象是____________,条件是_____________。
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
举例交流:列举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的事例。
任务三:解释物质三态的特征和发生物态变化的原因:观看动画模拟,建立微观模型的概念,通过自学课本讨论交流完成任务。
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态变化 温度(教案)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一、物态变化温度【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
2.了解三种形态的不同特征及原因;知道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三态可以发生变化.3.理解温度的物理意义,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4.知道常用温度计的制作原理、构造和刻度方法,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5.知道摄氏温度和热力学温度,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大量不同状态物质,按照固、液、气三种不同状态分类,体会对物质分类的方法。
2.通过观察水的物态变化实验感受物质发生物态变化的条件。
3.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并通过测量温度,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4.通过对物体温度的估测,提高估测温度的能力。
5.通过对体温计的观察,了解体温计在结构和使用方法上与一般液体温度计的差异。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冰化成水的实验反映出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事实,感受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待问题。
2.通过对环境温度的了解,养成爱护环境的意识。
3.在使用温度计的过程中,养成爱护仪器,实事求是的品格。
4.通过参与教学活动,产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教学重点】1.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2.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
【教学难点】1.了解三种物态具有不同的特征的原因。
2.会根据摄氏温度的规定方法制造温度计。
【教具准备】烧杯,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不同状态的物体图片、课件等。
【新课引入】大自然很神奇,冬天水会结冰,湿衣服在太阳底下会晾干,烧开水时,水壶里的水会变少,水变成什么了?问题:水、冰、水蒸气,它们该怎么分类呢?它们是不是同一种物质呢?引出:同一种物质可以以三种不同的状态存在。
进一步引出:物质三种状态的名称(固态、液态、气态)。
过渡:物理是研究物质的一门科学。
我们学习物理就从区分物质的状态开始。
【教学过程】知识点一物态及其变化出示物体的图片(如铁钉、冰块、水、牛奶、气球等),让学生分别回答其状态。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1.1物态变化温度教学设计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温度为什么保持不变?
2.水沸腾时,温度会如何变化?
3.生活中还有哪些物态变化现象?它们与温度有何关系?
每个小组在讨论过程中,我会鼓励他们积极发表观点,倾听他人意见,形成共识。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将加深对物态变化和温度概念的理解,培养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科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强调直观教学:运用实验、图像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物态变化过程和温度概念。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组织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技能。
4.注重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难易适度的教学内容,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2.讲解基本概念:详细介绍固态、液态、气态以及物态变化的名称,让学生对物态变化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3.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冰融化、水沸腾等实验,观察物态变化过程,并引导他们总结规律。
4.温度概念:讲解温度的定义,介绍摄氏度,让学生掌握温度的测量方法。
5.生活实例:分析生活中物态变化现象,如冬天河面结冰、夏天冰淇淋融化等,让学生了解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探究自然现象的精神。
2.培养学生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意识,让他们认识到物态变化在节能、环保等方面的意义。
3.通过对物态变化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界的变化规律,培养他们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态度。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如冰块融化、水烧开等,引起学生对物态变化的关注。
北师大版物态变化温度教案
北师大版物态变化温度教案物态变化温度教案引言:物态变化是物质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的状态转变,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
物态变化的温度是指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所需要的温度。
本教案将以北师大版教材为基础,针对物态变化温度的教学内容设计一份详细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理解物态变化的概念和基本规律;2. 掌握物态变化的温度特征;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物态变化温度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 物态变化的温度特征;2. 不同物质的物态变化温度差异。
三、教学准备:1. 教材:北师大版初中物理教材;2. 实验器材:温度计、烧杯、烧瓶、冰块、热水等;3. 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包含固态、液态和气态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不同物质的物态,并提问:“你们知道物态变化是什么吗?有哪些物质可以发生物态变化?”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 理论讲解:首先,引导学生了解物态变化的概念,即物质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的状态转变。
然后,通过多媒体展示,详细讲解固态、液态和气态的特征和相互转化的条件。
3. 实验演示:进行以下实验演示,帮助学生观察和理解物态变化的温度特征。
实验一:冰的融化步骤:a. 准备一个烧杯,放入适量的冰块;b. 用温度计测量冰块的温度;c. 不断观察冰块的变化,直到完全融化。
实验二:水的沸腾步骤:a. 准备一个烧瓶,注入适量的水;b. 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c. 将烧瓶放在火源上加热,观察水的变化,直到开始沸腾。
通过实验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物态变化发生的温度,并让学生总结固态到液态和液态到气态的温度变化规律。
4. 讨论与总结:根据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讨论不同物质的物态变化温度差异,并总结影响物态变化温度的因素,如压力、纯度等。
5. 拓展练习:布置一些拓展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物态变化温度相关的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并向学生强调物态变化温度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一、物态变化温度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物态变化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1)科普书籍:《神奇校车》、《物质的奇妙世界》等,这些书籍以生动的故事和丰富的插图,介绍了物态变化的相关知识,有助于学生巩固课堂学习内容。
3.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
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关于物质的基本知识,如固态、液态、气态等,对于这些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物态变化的具体过程以及温度与物态变化的关系,可能还比较模糊。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将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讲解,帮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讲授法:在讲解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和温度与物态变化的关系时,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将抽象的知识点具体化,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2)讨论法:在分析物态变化现象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科学探究、科学思维、科学态度和科学交流。
1.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物态变化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科学思维:引导学生运用因果关系、联系与转化的思维方式分析物态变化现象,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探索精神和责任感,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布置一个家庭科学实验,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关于物态变化的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1.1《物态变化温度》优秀教学案例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包括固态、液态、气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
2.掌握温度与物态变化之间的关系,了解不同物态变化所需的能量变化。
3.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掌握温度单位摄氏度(℃)的意义。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如冰融化、水烧开等。
4.实践性强,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本案例设计了丰富的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物态变化现象。这种实践性强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物态变化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5.全面评价,关注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
本案例在评价环节设计了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注重评价的激励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通过反思与评价,关注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2.设计一个简单的物态变化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3.收集生活中至少三个物态变化实例,分析其背后的温度变化原因,并在下一节课上进行分享。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化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本教学案例以生活化的实例导入新课,让学生在观察和体验中感知物态变化现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将抽象的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好奇心。
5.通过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态变化与温度的关系,我将在课堂上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情景。例如,通过播放冰融化、水烧开等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学生在课堂上亲身体验物态变化现象。通过这些情景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1.1《物态变化温度》教学设计
(四)课堂练习,500字
在课堂练习阶段,教师将设计以下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1.判断题:物态变化过程中,固态变为液态是放热过程。()
2.选择题:以下哪个现象是升华过程?(A.冰融化成水;B.水蒸发成蒸汽;C.硫磺燃烧生成二氧化硫;D.干冰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
1.学生对物态变化的认知水平:大部分学生能识别常见的固态、液态、气态,但对物态变化的本质和规律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例和实验来加深理解。
2.学生对温度的认识:学生对温度的概念和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在温度单位换算、温度测量等方面存在困难,需要在教学中加强指导和练习。
3.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思维方法: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抽象思维逐渐发展的阶段,需要引导他们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方法,发现物态变化规律。
3.计算题:已知冰的熔点是0℃,水的沸点是100℃,求冰பைடு நூலகம்化成水需要吸收多少热量?
4.应用题:解释为什么夏天冰镇饮料会冒冷气?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阶段,教师将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以下知识点:
1.物态变化的概念、分类和相互转化关系。
2.温度的概念、计量单位和测量方法。
3.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及其与温度的关系。
5.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求知欲,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现象的热情。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对生活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关注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北师大版物态变化温度教案
北师大版物态变化温度教案【教案名称】北师大版物态变化温度教案【教案简介】本教案是针对北师大版物态变化温度教学内容设计的一份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物态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物质的三种常见物态变化(固态、液态、气态)以及温度对物态变化的影响。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了解物质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的特征和相互转化关系;b. 掌握物质的熔化、凝固、汽化和液化过程的基本概念;c. 理解温度对物质物态变化的影响。
2. 能力目标:a. 能够观察和描述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物态变化;b. 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c.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验结果。
3. 情感目标:a. 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和动手能力;b.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c.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1. 物质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的特征和相互转化关系;2. 温度对物质物态变化的影响。
【教学难点】1. 温度对物质物态变化的影响机制的理解;2. 实验现象与物态变化规律的联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a. 教学课件或教学板书;b. 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烧杯、温度计、冰块、热水等;c. 教学辅助工具:图片、视频等。
2. 学生准备:a.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b. 准备实验记录表和观察记录表。
【教学过程】本教案分为以下几个环节:导入新课、知识讲解、实验操作、实验分析和总结。
1. 导入新课(10分钟)a. 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回忆物质的三种物态,并简要介绍物质在不同物态之间的转化关系;b. 引发学生对温度对物质物态变化的影响的思考,例如:冰块在室温下会发生什么变化?2. 知识讲解(20分钟)a. 介绍物质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的特征和相互转化关系,重点讲解熔化、凝固、汽化和液化的过程;b. 讲解温度对物质物态变化的影响机制,例如:温度升高会使物质分子活动加剧,导致物质从固态转化为液态。
八年级物理上册精品课堂(北师大版)1.1物态变化温度优秀教学案例
4.反思与评价的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发挥潜能。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发挥潜能。
4.结合学生的表现,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包括冰雪融化、蒸发、凝固等物态变化现象,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现象与温度的关系。
2.提出问题:“你们在生活中是如何判断温度变化的?”让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的经验。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温度与热量、内能的关系,如“温度升高,物体的内能是否发生变化?”“如何判断物体是否吸收或放出热量?”等。
2.通过提问,让学生思考温度计的原理及使用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摄氏度的概念。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
(三)小组合作
5.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与连贯性:本节课从温度的概念引入,讲解了温度与热量、内能的关系,再到摄氏度的概念和温度计的使用,内容系统连贯。教师通过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主动探究温度的本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注重知识的系统性,为学生搭建起知识框架,使学生在掌握温度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学习其他物态变化的内容。
《温度》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精选10篇)
《温度》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精选10篇)《温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篇1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天气预报”情境导入,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也激发起学生大胆探索的兴趣。
在熟悉的情境中,感受负数产生的必要性,为下节课的内容奠定基础。
在练习中,创设一些生活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了正负数的读写与比较,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领悟数学的应用价值。
通过了解“你知道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
教学目标: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天气预报中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会比较温度的高低。
2、初步了解负数的意义,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你喜欢听天气预报吗?为什么?那你知道温度可以怎么表示(一般用℃)如23度该怎么表示,请两生上黑板写。
(写出课题)2、我们课堂上也来了一位天气预报播音员,她请你当记录员,把她报的各个城市的气温用自己喜欢的记录下来。
二、探究新知.●学习负数1、结合中国地图,多媒体播报天气预报。
(体现南北气温的差异)播音员:2004年11月2日部分城市的最高气温分别是:昆明15℃,海口21℃,长沙5℃,西安0℃,天津—2℃,长春—8℃,哈尔滨—15℃。
学生记录。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记录方式。
师选择几个典型的交流,请学生说说想法。
师对各种表示零下温度的方法都给予一定的表扬。
3、同学们的表示方法,听课的老师和同学都能看懂,可是别的人能看懂吗?要有个规范的写法。
4、自学书本p84的内容。
5、学后汇报,该如何表示0下温度?提问:—8℃,前面的符号叫什么?该怎么读?表示什么意思?请学生在作业纸中进行修改,汇报。
●学习正数零下的温度可以用负数表示,零上的温度我们可以直接用过去学过的数表示。
老师告诉大家,零上的温度还有另一种表示方法,每个数前面加个“+”,读正x℃。
一般情况下,正号可省略,也可以不读。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1.1物态变化温度优秀教学案例
(四)总结归纳
在学生小组讨论后,我会进行总结归纳。我会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总结物态变化的概念和温度的影响。通过总结归纳,学生能够更好地巩固和掌握知识,形成系统的认知结构。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1.1物态变化温度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内容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1.1物态变化温度。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物态变化的概念和温度的影响理解不够深刻。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我设计了一份优秀教学案例。
首先,我以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课题:冰块在室温下逐渐融化成水,然后将水加热至沸腾。通过观察这个过程中冰、水和蒸汽的状态变化,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物态变化的现象。接着,我引导学生思考温度对物态变化的影响,例如冰融化成水需要加热,水沸腾需要继续加热,而蒸汽冷却后会凝结成水。这样,学生能够初步理解物态变化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二)讲授新知
在导入活动后,我开始讲授新知识。首先,我通过PPT展示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然后,我详细讲解六种物态变化: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以及温度对物态变化的影响。在讲解过程中,我会结合实验和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学生小组讨论
1.生活实例导入:通过展示冰块融化的实验,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对物态变化和温度关系的好奇心。这种生活化的导入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实验活动:设计了一系列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和记录不同温度下物质的物态变化。这种实践性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物态变化和温度之间的关系,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温度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物态变化温度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温度概念,知道摄氏温度单位是如何规定的。
2、知道温度计的原理、构造,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物态变化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本章知识的概括,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固态、液态、气态三对之间紧密相关的互逆过程,认识到物质运动变化形式是多样的,任何一种运动变化都有规律、有意识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研究自然科学时的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1、知道物态变化的定义;2、掌握温度计的使用。
教学难点掌握温度计的使用。
教学方法归纳法、讲练结合法教学过程(一)物态变化1、固态:有一定形状和体积;2、液态:没有固定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3、气态:既没有固定形状,也没有固定体积。
做课本P9做一做实验:如图1-2所示,将冰块放入烧杯中,用酒精灯给烧杯缓慢加热,观察冰块的变化。
现象:冰块融化,持续加热后,水会沸腾并产生水蒸汽。
通过这个实验引导学生了解冰可以变成水,水可以变成水蒸汽,这说明,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存在的状态可以发生变化。
物态变化定义: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称为物态变化。
(二)温度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1)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T)单位是“开尔文”,(K)。
钜营癉鲛谝谇痒碜钗诞腻(2)常用单位采用摄氏温度(t)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3)换算关系T=t + 273K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③分类及比较:④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北师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第1节 物态变化 温度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第1节物态变化温度【知识与技能】1.能区别固、液、气三种物态,并描述它们的基本特征,了解物质的分类方法.2.知道物质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改变.3.理解温度的概念,知道生活中常见的温度值.4.了解常用温度计的制作原理以及温度计的构造和刻度,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大量物质按照固、液、气三种不同状态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方法.2.通过观察水的物态变化实验感受物质发生物态变化的条件.3.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4.通过对环境物质的温度估测,理解温度概念,提高估测温度的能力.5.通过对体温计的观察,了解体温计与一般液体温度计在结构和使用方法上的差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冰化成水的实验反映出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待问题.2.通过对环境温度的了解,养成爱护环境的意识.3.在使用温度计的过程中,养成爱护仪器、实事求是的品格.4.通过参与教学活动,产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重点】物态及其变化;摄氏温度的定义.【难点】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之间的关系.知识点一物态及其变化1.阅读课本P8-9,完成以下问题:(1)物质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2)固体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液体没有固定形状但有一定体积,气体既没有固定形状也没有一定体积.(3)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称为物态变化.2.物体分类的比赛.准备两组同样多的物体名称(或图片)进行分类比赛.要求:说出所分出的物质各以什么进行分类.(1)第一组:矿泉水、光盘、酒精、铅球、氟、醋、冰、气球中的氢气、牛奶、肥皂、冬天在户外说话时哈出的“白气”、针管、可口可乐、薯条、水银瓶中的氯气.(2)第二组:洗发液、抹布、充气的救生圈、食盐、感冒冲剂、露珠、川贝枇杷露、冰棍、弹簧、水银、煤气罐、食用油、篮球、自行车轮胎.(3)启发学生:根据流动性和体积的稳定性,思考固、液、气的不同特征是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固体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液体有一定体积,无一定形状,气体既无一定体积也无一定形状.通过图使学生形象的认识,固体上方画一个立方体;液体上方画一个容器;气体上方画一气的图形.将得出的三种形态的特征分别写在图旁边.知识点二温度及其测量1.引入新课.引导学生用一些词汇来形容物体的冷热程度,并通过对比分析开水和烧红的铁块烫的程度不同,使学生知道物理学中能准确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温度.2.进行新课(1)温度的物理意义.让学生叙述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越热的物体温度越高,越冷的物体温度越低.并引导学生从衣、食、住等方面分析温度跟人类的密切关系.引导学生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一些温度值;介绍或让学生列举一些与温度有关的环境问题.(2)温度的测量学生小实验,凭感觉判断温度.取冷、温、热三杯水,为保证实验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三杯水的温差要合适.冷水与热水温差要大一些,冷水越冷越好,热水越热越好(以不烫手为宜),温水的温度应接近冷水.做实验时,学生先分别将左、右手食指放入冷水和热水中,然后分先后逐个把食指放入温水中,并叙述自己的感觉.(使学生通过实验认识:仅靠感官的直觉来判断温度的高低是不可靠的,也是不准确的.要准确地判断或测量温度借助测量工具——温度计.)3.温度计及其使用方法(1)温度计的种类.介绍实验用温度计、家庭常用的温度计——寒暑表、医用温度计——体温计等.或用多媒体视频材料或图片展示各类温度计.(2)温度计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引导学生观察自己实验台上的温度计的构造并叙述温度计由内径很细的玻璃管和下端的玻璃泡组成,玻璃泡和细管内有红色(或银白色)的液体.【跟进训练】1.冬天户外呼出的“白气”是( D ) A.人呼出的水蒸气B.人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C.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的细小水珠 D.人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细小水珠2.下列现象属于凝华的是( C ) A.水结成冰B.寒冷的冬天,堆的雪人变小了C.冬天晾在室外的衣服会被晾干D. 冬天,室外物体上常挂着一层3.烧水时从壶嘴里喷出“白气”,形成“白气”的物态变化过程是( C ) A.液化过程B.汽化过程C.先汽化后液化D.先升华后汽化4.牙医在给病人看牙的时候,要把小镜子先在火上烧一下再放入口腔中,其目的是为了防止人呼出气体中水蒸气液化模糊镜子.5.一支原来示数为38℃的体温计,未经下甩,便用来测量一个正常人的体温,如果当天气温为35℃,那么体温计的示数 ( B )A.37℃B.38℃C.36.5℃D.35℃6.两支内径粗细不同,下端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合格温度计,同时插入一杯热水中,水银柱上升的高度和温度示数分别是( C )A.上升高度一样,示数相同B.内径细的升的高,它的示数亦大C.内径粗的升的低,但两支温度计的示数相同D.内径粗的升的高,示数亦大1.正确判断物体的物态:固体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液体没有固定形状但有一定体积,气体既没有固定形状也没有一定体积.2.了解物质存在的第四种状态等离子态.3.正确使用温度计:要先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记住摄氏温度的规定,学会按照“估、选、放、读、取”的步骤测量温度.4.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时不可长时间等待,只要温度计示数基本稳定就可读数,否则温度将继续下降.5.体温计的构造比较特殊,使用时要注意先甩后测.完成本课对应训练.教学视频见课件.。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1.1《物态变化温度》教学设计
讲授新知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物态变化与温度之间关系的认识。讨论过程中,我会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1.不同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是如何变化的?
2.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
3.物态变化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有哪些应用?
(四)课堂练习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设计以下课堂练习:
3.分析性作业:分析生活中一个与物态变化相关的实际问题,如为什么夏天要给汽车加水冷却?为什么冰箱里的饮料结霜?请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并撰写一篇短文。
4.创新性作业:请同学们思考如何利用物态变化与温度的关系,设计一个简单的节能装置或解决生活中的一个问题。要求撰写设计方案,包括设计原理、所需材料、操作步骤和预期效果。
(二)讲授新知
1.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固态、液态、气态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
2.温度的概念:温度是衡量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介绍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3.物态变化与温度的关系: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等基本物态变化过程及其特点。
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结合实验现象、图片和动画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生动的认识。同时,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并理解物态变化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强化实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3.教学评价:
-采用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设计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小组讨论、实验报告、口头汇报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注重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评价能力。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提高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2年北师大版物理《物态变化温度》精品教案
物态变化温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温度的物理意义;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知道常用温度计制成的原理及温度计的构造和刻度划分方法;知道摄氏温度和热力学温度,了解它们间的关系。
(2)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测量温度,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和提高估测温度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环境温度的了解,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温度的物理意义。
教学难点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方案1:举例引入吉林雾凇〔如图〕仪态万方、独具风韵的奇观,让络绎不绝的中外游客赞不绝口。
每当雾凇来临,吉林市松花江岸十里长堤“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柳树结银花,松树绽银菊,把人们带进如诗如画的仙境。
这一切奇观都与温度有关,你知道什么是温度吗?雾凇需要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才可以形成?方案2:观察讨论引入首先让学生观看视频:冬去春来、季节变换;冰霜云雾、热胀冷缩;物质的千姿百态、农作物的孕育生长成熟;气候变化和温室效应……播放完毕请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这一切都关系到一个主题——温度。
二、推进新课1.温度的物理意义通过让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可以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越热的物体温度越高,越冷的物体温度越低。
并引导学生从衣、食、住等方面分析温度跟人类的密切关系。
让学生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一些温度值;介绍一些与温度有关的环境问题。
2.温度的测量学生小实验:凭感觉判断温度。
取冷、温、热三杯水,如下图,为保证实验能够到达预期的效果,三杯水的温差要适宜。
冷水与热水温差要大一些,冷水越冷越好,热水越热越好〔以不烫手为宜〕,温水的温度应接近冷水。
做实验时,学生先分别将左、右手食指放入冷水和热水中稍等一会儿,然后分先后逐个把食指放入温水中,并表达自己的感觉。
通过实验学生认识到:仅靠感官的直觉来判断温度的上下是不可靠的,也是不准确的。
要准确地判断温度应借助测量温度的工具——温度计。
北师大版八上物理 1.1物态变化 温度 教案设计
《物态变化温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形态的物质。
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知道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存在的形态可以发生变化。
2.能举例说明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了解三种物态具有不同特征的原因。
3.通过对大量不同形态的物质按照固、液、气三种不同形态分类使学生体会对物质分类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温度单位和温度计的使用方法难点:水的三态变化和温度概念的建立。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故事引入:神奇的干冰干冰不是冰,不是由水凝结成的。
而是无色的气体——二氧化碳凝结而成的。
如果把二氧化碳装在一个钢筒里,再一加压力,就变成像水一样的液体了。
如果温度更低一些,那它就变成白色的东西,宛如冬天的雪花,这就是干冰。
有趣的是,由于干冰温度很低,它急剧升华的时候,会使周围的空气温度迅速降低,空气里的水蒸气就凝结成雾。
在电影制片厂的摄影棚里撒点干冰,就可以造成云雾缭绕的景象。
在合适的情况下,从飞机上往云朵里撒干冰,还可以进行人工降雨哩。
(二)新课1.物质存在的状态学生活动:物体分类的比赛。
利用多媒体出示物体名称(或图片)进行分类比赛。
第一组:矿泉水、光盘、酒精、铅球、氟、醋、冰、气球中的氢气、牛奶、肥皂、冬天在户外说话时哈出的“白气”、针管、可口可乐、薯条、水银、瓶中的氯气。
第二组:洗发液、抹布、充气的救生圈、食盐、感冒冲剂、露珠、川贝枇杷露、冰棍、弹簧、水银、煤气罐、食用油、篮球、自行车轮胎。
要求:说出所分出的物质各以什么依据进行分类。
学生回答:根据物质的形态分类。
2.物态变化(1)教师演示:加热冰块实验让学生观察冰块的变化及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在加热过程中看到烧杯中的冰块逐渐减少,水逐渐增多,最后烧杯中的冰块全部变成水,再继续加热,可以观察到烧杯中的水开始沸腾,并且越来越少。
提问:那么水到哪里去了呢?(水变成了水蒸气,散失在空气中了。
)学生总结:从上面的实验我们知道,冰可以变成水,水可以变成水蒸气,这说明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存在的形态可以发生变化。
《物态变化 温度》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
一、物态变化温度教学目标: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2.知道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存在的状态可以发生变化;3.能举例说明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4.理解温度的概念,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5.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重点难点:重点: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2.通过观察水的物态变化实验感受物质发生物态变化的条件;3.摄氏温度的定义;4.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难点: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之间的关系。
课前准备实验室用的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欣赏一段有春、夏、秋、冬的影片。
此处为视频截图,请下载【情境引入】物态变化.mp41/ 62 / 6二、新知讲解观察下图中的各种物体,这些物体是什么?组成这些物体的物质的状态有什么特点?图中分别是钢钉、冰块、水、牛奶、气球。
钢钉、冰块是固态的;水、牛奶是液态的;气球里的气体是气态的。
引出:固、液、气的不同特征。
并填写“固、液、气特征表”。
1.物态及物态变化 (1)固、液、气特征表状态 形状 体积 固态一定形状 一定体积 液态 没有固定形状 一定体积 气态没有固定形状没有一定体积(22.温度引入:夏天天气很热,到了秋天天气就会变凉,而冬天会很冷,春天时天气较暖。
“冷、热、凉、暖”都是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的。
物体的冷热程度在物理学中用温度表示。
体验1.教师准备三杯水,冷水、热水、温水各一杯,请学生用手指触摸并描述感觉。
步骤1:将左手食指浸入冷水杯同时将右手食指浸入热水杯,说出左手的感觉和右手的感觉。
步骤2:将左右手食指同时浸入温水杯中再说出此时的感觉。
探究:有什么方法可以较好的判断出这哪杯水的温度比较高?学生结论 教师引导:拿出自制的温度计提问:用这个温度计可否判断温度高低? 学生讨论:如何判断?提问:这仪器有什么缺点?如何改正?(加刻度、 缩小体积……得到准确的测温度的仪器)3 / 62. 温度计:测量温度的仪器 出示实物(图片)观察各种温度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度》《物态变化◆教材分析
本节是初中物理的第一节课。
从本节开始,学生们真正开始接触物理、了解物理、学习物理。
因此要本着从简单入手、从现象入手的要求,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的趣味,研究的方法。
本节的两个重点内容是“物态及其变化”和“温度及其测量”。
本节内容安排上注意体现了《课标》中三个维度教学目标。
在知识技能上主要介绍了温度的概念与实验室温度计和体温计,体现了从生活到
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教学理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2.知道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存在的状态可以发生变化;
3.能举例说明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4.理解温度的概念,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5.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大量物质按照固、液、气三种不同状态分类,体会对物质进行分类的方法;
2.通过观察水的物态变化实验感受物质发生物态变化的条件;
3.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
通过测量温度,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4.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冰化成水的实验反映出的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事实,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待问题;
通过对环境温度的了解养成爱护环境的意识。
2.【教学重点】
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2.;
摄氏温度的定义;3. 4.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之间的关系。
课前准备◆◆
实验室用的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观察下图中的各种物体,这些物体是什么?组成这些物体的物质的状态有什么特点?
图中分别是钢钉、冰块、水、牛奶、气球。
钢钉、冰块是固态的;水、牛奶是液态的;气球里的气体是气态的。
引出:固、液、气的不同特征。
并填写“固、液、气特征表”。
二、新课教学
1.物态及物态变化
)固、液、气特征表1
(.
状态形状体积
一定体积一定形状固态一定体积液态没有固定形状
没有一定体积没有固定形状气态(2)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称为物态变化。
2.温度
引入:夏天天气很热,到了秋天天气就会变凉,而冬天会很冷,春天时天气较暖。
“冷、热、凉、暖”都是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的。
物体的冷热程度在物理学中用温度表示。
体验1.教师准备三杯水,冷水、热水、温水各一杯,请学生用手指触摸并描述感觉。
步骤1:将左手食指浸入冷水杯同时将右手食指浸入热水杯,说出左手的感觉和右手的感觉。
步骤2
体验2.请学生触摸长时间放在教室中的金属块、木块和塑料泡沫块,并描述感觉。
步骤1:触摸塑料泡沫块,描述感觉。
步骤2:触摸木块,描述感觉。
步骤3:触摸金属块,描述感觉。
引出:凭感觉判断温度是不可靠的。
要准确地知道物体的温度,必须借助于测量工具来测量。
3.温度计
体验3.带着问题观察实验室温度计。
(1
(2
摄氏温度学生活动:带着问题观察实验室用温度计并阅读课本(1)上面的数字和字母是什么意思? 2)它能测量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各是多少?( 3)它的分度值是多少?(℃又是怎样确定的?)0 ℃是怎样确定的?100 (4 )1 ℃是怎样确定的?(5 ℃以上?)摄氏温标的分度法怎样扩大到60 ℃以下和100 (阅读讨论,了解单位。
)瑞典的摄尔修斯提出的(.字母“℃”的意思:表示摄氏温度A.
B.0摄氏度的规定:在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记作0 ℃(关于“一个大气压”在后面的学习中会进一步的了解)。
C.100摄氏度的规定:在一个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记作100 ℃。
D.1摄氏度:0 ℃和100 ℃之间等分100份,每个等份代表1 ℃。
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7 ℃,读作:37摄氏度。
珠峰营地的帐篷内,温度为-15 ℃,读作:负15摄氏度或零下15摄氏度。
引出绝对零度的概念,并让学生阅读科学窗,了解热力学温度和摄氏温度的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着将空白处填上。
学生讨论后回答:
(1)高压锅内沸水的温度是高于100 ℃。
(2)人的正常体温是37 ℃。
(3)冰箱的最低温度是-18 ℃。
(4)我国最低气温为-52.3 ℃(漠河镇)。
教师引导过渡:知道了温度计的结构、原理后,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正确使用呢?
4.温度计的使用
多媒体出示:想想议议共同探究
1.如果所测的温度过高或过低,超出了温度计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会出现什么后果?
2.观察寒暑表、体温计和实验室用的温度计,它们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分度值各是多少?为什么这样设计它们的量程和分度值?
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注意引导学生从联系实际的角度思考,然后请几名同学发言。
学生总结:如果所测的温度过高,超出了温度计的量程,将测不出温度,温度计里的液体可能将温度计胀破;如果所测的温度过低,低于温度计的最低温度,将测不出温度。
归纳总结:温度计的使用规则
(1)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零刻度、量程和分度值。
(2)温度计所能测出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的范围——量程。
(3)每一小格代表的温度值——分度值。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根据自己的推测判断:
多媒体出示:判断对
错.
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注意错误的错在什么地方?学生讨论后推选代表发言。
参考答案:)第一个图错误是温度计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底部。
(1 2)第二个图错误是温度计玻璃泡接触了容器侧壁。
( 3)第三个图错误是温度计玻璃泡没有全部浸没在液体中。
( 4)第四个图有可能发生的错误是:没有等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就读数。
( 5)第五个图错误是读数时温度计离开了被测液体。
(上下两个可能的错误是读温度计示数时眼睛没有平视。
6)第七个图中间一个是对的,(应该如何正大家知道了使用温度计常犯的几种错误,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引导思考:确使用温度计呢?讨论后共同归纳总结: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的液体后要稍等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2)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体温计5.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体温计图片,思考问题。
我们家庭中和医院常用体温计测量人体温度,多媒体出示:体温计挂图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问题:)体温计与实验室用的温度计的构造有什么不同?体温计的构造有什么特点?1(.
(2)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温度,为什么?为什么使用体温计前先要甩甩?
教师进一步根据问题引导大家观察讨论来得出结论。
学生总结:
(1)体温计里面的毛细管,比实验室用的温度计更细,而且在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非常细的弯曲缩口。
玻璃管非常细,这样当玻璃泡内的水银有微小的膨胀,玻璃管内的水银柱会有明显变化,因而更精确。
(2)读体温计示数时要离开人体,水银变冷收缩,水银柱在缩口处断开不能退回玻璃泡,所以仍指示原来的温度。
离开人体,水银变冷收缩,水银柱在缩口处断开不能退回玻璃泡,重新用体温计时,必须拿着体温计用力往下甩,让水银再回到玻璃泡里,这样才能使用,否则测量出的温度不准确。
三种温度计的相同点
三种温度计的不同点
6.典例精析
例1.-20 ℃的正确读法是( )。
A.负20摄氏度 B.零下摄氏20度
20.负摄氏度摄氏度20.零下D CAD
答案: 0 例2.用同一只温度计测℃的水和0 ℃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的水温度高.A0 ℃的冰水混合物温度高0
C.二者温度相同.无法比较D
C
答案:但下列操作中不可能产生这一失误的原92 .3例某同学测得沸水的温度只有失误较多,℃,。
) ( 因是
A.温度计的玻璃泡跟沸水没有长时间接触就读数
B.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完全浸没在沸水中
C.将温度计从沸水中取出读数
D.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沸水中,并经过一段时间后,在沸水中读数
答案:D
三、课堂总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物态及物态变化、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明确使用液体温度计应注意的问题:1.
使用前,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选择量程合适的温度计,弄清所选温度计的分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接触容器底和容器壁;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要等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
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液柱上表面相平。
四、布置作业:
课后作业第1、2、3小题。
五、板书设计:
一、物态变化温度
一、物质的三种状态:
固态: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一定的体积。
液态: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气态: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一定的体积。
二、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存在的状态可以发生变化。
三、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称为物态变化。
四、温度
五、温度计与温度的测量
◆教学反思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