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_德育-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
现代教育学答案完整版
《现代教育学》复习重点内容扈中平主编的《现代教育学》(第3版)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学校教育、教育学等含义1.教育:广义的教育,即有意识的、以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目的的社会活动。
2个基本立足点:①立足于更准确地揭示教育的质的规定②立足于赋予教育以正面价值。
2.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是一种由学校等教育机构实施的专门性、制度性和系统性的教育,即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合理要求,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并通过平等的交往与互动过程,促进受教者健全发展的活动。
4个基本立足点:①立足于揭示学校教育的质的规定性②立足于教育学的学科立场③立足于学校教育应有的价值立场④立足于学校教育的实践立场构成教育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3.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和阐释教育理论及其应用的一门社会科学。
二、教育的起源与发展三、《学记》、《理想国》、《论语》、《雄辩术原理》等教育著作在教育史上的地位1.《学记》,是我国及世界上最早的一篇集中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
它是中国古代一部典章制度专著《礼记》(《小戴礼记》)中的一篇,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2. 柏拉图是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是西方哲学史客观唯心主义的最大代表任务,他的《理想国》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座重要的里程碑,他最早提出了完整地教育体系,是西方教育思想的重要奠基人。
3.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其中蕴含着极为丰富和有价值的教育思想。
孔子的学说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教育的正统。
4. 《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穆勒评价:他的著作是整个文化教育领域中古代思想的百科全书。
四、夸美纽斯、卢梭、洛克、赫尔巴特和杜威的主要教育思想1. 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家“教育学之父”认为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为永生做准备;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为现实的人生服务,培养具有“学问、德行和虔信”的人。
扈中平 现代教育学练习题 附答案
第一章学习测试题一、单选题1. 教育的直接和首要目标是()P6A.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B. 促进社会发展C. 提高人的素质D. 促进人类和谐2. 狭义的教育是指()P7A. 家庭教育B. 学校教育C. 个人教育D.社会教育3. 宏观的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P15A. 人B. 学校C. 理论知识D. 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4. 被称为“教育学之父”的是()P2A. 夸美纽斯B. 赫尔巴特C. 杜威D. 洛克5. 人类社会第一部以教育为专门研究对象的著作()P2A. 《教育学》B. 《民主主义与教育》C. 《普通教育学》D.《大教学论》6.《大教学论》的作者是()P2A. 夸美纽斯B. 赫尔巴特C. 杜威D. 洛克7. 1806年发表的《普通教育学》作者是( )P28A. 夸美纽斯B. 赫尔巴特C. 杜威D. 洛克8. 构建以教师、教材、教室为中心的教学原则的是()P31A. 夸美纽斯B. 赫尔巴特C. 杜威D. 洛克9. 提出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的是()P31A. 夸美纽斯B. 赫尔巴特C. 杜威D. 洛克10.教育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是()P17A. 人类对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满足B. 社会发展的需要C. 文化传承的需要D. 维持国家稳定11.教育作为人类社会中具有永恒意义的范畴的根本原因是()P17A. 人类对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满足B. 社会发展的需要C. 文化传承的需要D. 维持国家稳定12.教育产生的最根本条件是()P17A. 社会需要B. 人类劳动的进行C. 语言的形成D.文字的出现13.标志着教育与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和一般的社会交往活动相分离,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形态,具有了独特的社会功能的是()P18A. 学校出现B.班级授课制的出现C. 教师出现D.痒、序的出现14.在中国,根据文献在夏朝的学校,称为()P19A. 私塾B. 乡学C. 小学D.“庠序”15.学校产生的历史基础是()P20A.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B. 人的发展需要C. 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的形成D. 文字的产生和应用16.学校产生的客观条件是()P20A.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B. 人的发展需要C. 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的形成D. 文字的产生和应用17.学校产生的重要标志是()P20A. 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B. 人的发展需要C. 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的形成D. 文字的产生和应用18.教育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P21A. 人类的教育实践B. 人类的发展C. 教育理论的逐渐完善D.教育思想家的出现19.《理想国》的作者是()P22A. 苏格拉底B. 柏拉图C. 和亚里士多德D. 黑格尔E.夸美纽斯20.《教育过程》的作者是()P32A. 夸美纽斯B. 洛克C. 杜威D. 布鲁纳21.倡导发现学习观点的是()P32A. 杜威B. 布鲁纳C. 夸美纽斯D. 洛克22.学校教育产生于()。
现代教育学(扈中平等)
现代教育学(扈中平等)第一讲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的概念(一)“教育”的日常用法凡是能够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能够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活动,我们都可以用教育这个词来表述它。
这只是“教育”的日常用法。
(二)“教育”的词源二者合起来就是引出——采用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就就潜藏于人身上的东西引导出,把它从一种潜质转变为现实。
(三)“教育”的定义“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
教育的一般性定义(广义性定义)教育就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和首要目标的社会活动。
狭义的教育通常是指学校教育,它与广义的教育相比,主要区别在于有非常明显的专门化和制度化的特点。
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就是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直接和首要目标的教育活动。
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的社会职能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生一代的成长。
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范畴,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二、教育的构成(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三、教育的形态教育的形态是指教育的表现形式,它是指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所构成的教育系统在不同时空背景下的变化形式。
教育自产生之日起,就在不断地变化与发展,从而使得教育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
划分教育形态的标准大致有三个:一是教育系统自身的标准——可以将教育形态划分为制度化的教育和非制度化的教育。
非制度化的教育是指那些没有能够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形式的教育。
制度化的教育是从非制度化的教育中演化而来,是指由专门的教育人员、机构及其运行制度所构成的教育。
二是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场所或空间标准——可以将教育形态划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扈中平现代教育学各章练习题速记11-10,11
201404·LJM·GUANGZHOU1现代教育学各章练习题11-10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第十章 德育 一、填空题试题 参考答案 记忆1、德育是____、____、____的总称。
2、德育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
3、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有三方面,即____、____、____。
4、德育过程通常由____、____、____和____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5、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____________。
6、德育过程的基础是________。
7、我国班主任老师总结出的德育经验是"晓之以理,____,____,____"。
8、我国德育途径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 2、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3、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和择业辅导 4、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方法 5、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6、组织活动和交往 7、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 8、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劳动,共青团活动,班主任工作等等 1、德育是思想、政治、道德三教育(德育思正道)2、德育内容四方面,思正道的心理3、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三辅导,学习、生活、择业4、德育过程四制约要素:谁教育谁,什么方法教什么5、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社会要求与学生品德6、德育过程的基础,组织活动与交往(活动与交往是基础)7、德育经验:16个字,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小李多情,持刀横行)8、德育途径有五:课内政治课,课外有活动,劳动最光荣,共青班主任二、名词解释1、学校德育2、陶冶法3、说服法 1、学校德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与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社会思想道德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品德内部矛盾运动,以使其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品德的活动。
(完整版)《现代教育学》扈中平编上课教师的上课笔记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与教育学概念1、教育:有意识的以影响人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广义)(8)2、狭义教育:即学校教育,由专门教育机构承担,有专门教职人员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9)3、教育学: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社会科学。
它的任务在于揭示教育的规律。
(15)第二节、教育及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一、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和学校教育的出现1、教育的产生(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15)2、教育的发展:原始社会教育古代教育(学校教育开始出现)近代教育现代教育(20世纪后的教育)3、学校教育制度二、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1、古代教育思想的产生和教育学萌芽(22)补充(8)2、西方教育学思想(23)补充(9)3、近现代教育思想发展和教育学的形成(26—31)教育学的建立(补10—11)补充4、当代教育学发展(12)5、教育学研究方法(13)第二章:人、教育、社会第一节: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人与社会)(对立统一的关系,既有矛盾又有一致性)一、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矛盾性1、矛盾性是指人认识、适应、改造社会的现有力量与社会发展的现实水平和未来趋势对人的素质要求之间的差异。
(p34)2、矛盾表现:[1]社会发展方向力图规定人的发展方向(p35) [2]社会发展水平制约人的发展水平(人的发展水平往往落后社会发展水平)[3]社会的各级各类结构制约人才的各级各类结构[4]社会的发展需要和可能性与人的发展需要和可能性存在着不一致的矛盾[5]社会发展的状况和特点影响和制约人的身心发展特点二、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一致性1、一致性是指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是一致的,二者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相互决定。
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产物,社会发展是人发展的结果。
人的社会实践是二者互动的中介。
(p36)2、一致性表现:(p36)[1]社会发展决定人的发展(社会历史条件是怎样的,人的发展状态大体就是怎样的)[2]人的发展也决定社会的发展(人有主观能动性,人也在改变环境,社会历史是人发展的结果,随人的发展而发展。
扈中平现代教育学各章练习题速记11-7,8,9
201404·LJM·GUANGZHOU1现代教育学各章练习题11-7,8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第七、八章 教学理论 一、填空题试题 参考答案记忆 1、教学是在教育目的的规范下的________的一种活动。
教学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____。
2、在我国,我们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种____的认识活动,是____的过程。
3、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____。
4、教学工作是以____为中心环节的。
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包括____、____、____、课外辅导、____。
5、备课的内容包括____、____和____。
6、一般来说,构成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____、____、讲授新教材、____、____等。
7、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等。
8、伴随着近代大工业生产而出现的教学组织形式是____。
9、在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1862年清政府设立的____。
10、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
11、教学策略的主要类型有____、____和____。
12、教学方法中的讲授法包括____、____和____三种形式。
13、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____,辅助形式有____、____等。
14、教师备课最后要落实到写好三种教学计划上,这三种计划是____、____和____。
1、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基本途径2、特殊,实现学生身心发展的3、讲授法4、上课,备课、上课、作业的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5、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制定教学进度计划6、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等。
7、个别教学制、班级上课制、分组教学和道尔顿制等。
8、班级授课制9、京师同文馆10、综合性、可操作性、灵活性11、内容型、形式型、方法型和综合型12、讲述、讲解和讲演13、班级授课制,个别教学制、分组教学制等14、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计划和课时计划1、教学是教与学的活动,教学是教育的基本途径2、教学过程是特殊的认识活动,身心发展的过程3、口头语言传授是讲授法4、教学工作的中心是上课,基本程序包括:备课、上课、作业、辅导、检查、评定5、备课,看教材、看学生、做计划6、课的组成,教学、复习、讲新、巩新、作业7、历史上的教学组织形式,个别、班级、分组、道尔顿四种形式8、近代教学组织形式,班级9、我国最早班级授课是尾巴驴儿-京师同文馆(惊死同问官) 10、教学策略的特征,综合操作灵活 11、教学策略的类型,内形方综 12、讲授法的三种形式,讲述、讲解、讲演(理解为慢讲、细讲、快讲) 13、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辅助形式:个别、分组 14、三种教学计划,学期、课题、课时(一期、一课、一时)二、名词解释201404·LJM·GUANGZHOU2 1、教学 2、讲授法 3、教学组织形式 4、班级授课制 来 1、教学: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
现代教育学扈中平版
第一章1、教育: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实践活动,教育是耦合的过程,即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教育活动具有动力性;教育活动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历史性和文化特征。
2、教育影响: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选择、传递与反馈的形式,使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3、制度化教育:由专门的教育人员、机构及其运行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
(人类教育文明的一大进步)4、非制度化教育:没有能够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形态的教育。
(原始社会的教育)5、生物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各种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代表人物:里托尔诺(法国)和沛西-能(英国),其错误在于完全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6、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代表人物:孟路(美国)他虽然纠正了生物起源论的错误,把教育归为人类的行为,但它却归为人无意识的模仿行为,同样是错误的。
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错误都在于否认教育的社会属性,即教育是自觉的有意识的活动。
7、劳动起源论:这是马克思的的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首先推动教育起源的直接动因是生存过程中人们需要传递生存和生活经验;其次也与人类自身的发展需要有关。
二、思考题1、如何理解教育现象?教育现象指人类各种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
它有三个规定性:1:教育现象是一种可以感知、可以认识的古今中外已经存在或正存在于现实中的存在物;2:教育现象时教育实践的表现物,或正从事着的教育实践;3:教育现象是以教育学为主体形式的客观存在。
2、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农业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1)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2)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和强化(3)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超脱离;工业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是:(1)现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2)教育与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教育的生产性日益突出(3)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4)教育的复杂性程度和理论自觉性越来越高,教育研究在推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现代教育学(扈中平等)
现代教育学(扈中平等)第一讲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的概念(一)“教育”的日常用法凡是能够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能够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活动,我们都可以用教育这个词来表述它。
这只是“教育”的日常用法。
(二)“教育”的词源二者合起来就是引出——采用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就就潜藏于人身上的东西引导出,把它从一种潜质转变为现实。
(三)“教育”的定义“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
教育的一般性定义(广义性定义)教育就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和首要目标的社会活动。
狭义的教育通常是指学校教育,它与广义的教育相比,主要区别在于有非常明显的专门化和制度化的特点。
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就是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直接和首要目标的教育活动。
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的社会职能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生一代的成长。
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范畴,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二、教育的构成(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三、教育的形态教育的形态是指教育的表现形式,它是指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所构成的教育系统在不同时空背景下的变化形式。
教育自产生之日起,就在不断地变化与发展,从而使得教育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
划分教育形态的标准大致有三个:一是教育系统自身的标准——可以将教育形态划分为制度化的教育和非制度化的教育。
非制度化的教育是指那些没有能够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形式的教育。
制度化的教育是从非制度化的教育中演化而来,是指由专门的教育人员、机构及其运行制度所构成的教育。
二是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场所或空间标准——可以将教育形态划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2023年现代教育学历年考试真题试卷二附答案扈中平主编
《现代教育学》历年考试真题(试卷二)课程代码00442一、单向选择题(在每题旳备选答案中选出一种对旳答案,并将对旳答案旳序号填在题干旳括号内,每题1分,共20分)1.狭义旳教育是指()。
1-9A. 家庭教育B. 学校教育C. 个人教育D.社会教育2.《大教学论》旳作者是()。
1-2A. 夸美纽斯B. 赫尔巴特C. 杜威D. 洛克3.社会环境旳本质是()。
2-41A. 制度B. 风俗C. 文化D. 人际关系4.在个人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旳是()。
2-43A. 社会环境B. 自然环境C. 学校教育D. 家庭教育5.教育艺术旳最高境界是形成()。
3-106A. 教育风格B.教育质量C.教育措施D.教育思想6.教育理论最具主线性旳问题是()。
4-116A.教育内容B. 教育规律C. 教育目旳D. 教育制度7.学校教育中最基本旳活动类型是()。
4-117A.教学工作B. 教育管理C. 教育目旳D. 教育内容8.初次把教育旳三大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作明确辨别旳是()。
4-121A.杜威B. 卢梭C. 洛克D. 裴斯泰洛齐9.人力资本理论旳奠基者是()。
2-52 5-156A.舒尔茨B. 贝克尔C. 丹尼森D. 闵塞10. 发展教育、办好学校、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旳主体力量是()。
6-189A.行政部门B. 领导C.教师D. 校长11.我国教育史上第一种近代学制是()。
6-190A.“癸卯学制”B. “壬寅学制”C. “六三三学制”D. “新学制”12. 教学改革旳关键是()。
7-218A. 课程B. 教师C.学生D.教材13.完毕某种活动任务旳态度和行为方式方面旳特性()。
8-264A. 信念B. 性格C. 理想D.动机14.“产婆术”旳发明者是()。
8-272A. 苏格拉底B. 昆体良C. 赫尔巴特D. 布鲁纳15.学、思、行旳学习过程理论旳提出者是()。
8-276A.孟子B. 孔子C. 老子D. 荀子16.衡量学生会不会学旳重要标志是()。
2.2(试卷二)答案《现代教育学》历年考试真题-课程代码00442-扈中平主编
《现代教育学》历年考试真题(试卷二)答案课程代码00442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20分)1.B2. A3. C4. C5. A6. C7. A8. C9. A 10.C 11.A 12. A 13.B 14. A 15. B 16. A 17. D 18.C 19. A 20. D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10分)1. ACDE2. ABC3. ABCD4. ABCD5. ABCD三、改错题(每题2分,共20分)1.《普通教育学》2.人的全面发展3.政治4.德育5.业务素质6.1994年7.提升学习者的学习成果8.个体内差异评价9.指导者10.书面报告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1.(1)学校产生的历史基础: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的形成。
(2分)(2)学校产生的客观条件: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
(2分)(3)学校产生的重要标志:文字的产生和应用。
(1分)2.(1)生产力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分)(2)生产力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
(1分)(3)生产力制约着教育结构。
(1分)(4)生产力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1分)3.教育艺术,是教育者在长期艰苦的教育实践中,在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综合地灵活地运用教育原则,并通过比较完美的教育双边活动,在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方法等方面稳定、综合地表现出来的具有创造性和感染力的教育个性特点和美感。
(3分)特点:(1)情感性(2)双边性(3)创造性(4)审美性(共2分)4.(1)对教育的社会功能及意义的认识。
(1分)(2)对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的理解。
(1分)(3)对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和基本特征的认识。
(1分)(4)把握教育规律和教育教学原则;(5)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征对教育教学的制约性。
(1分)(6)理解教师工作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7)对教育的献身精神。
(1分)5.(1)不能只以学生考试成绩为唯一评价对象,评价对象既应包括学生学业成绩,又应包括学校领导、教师对课程的领导、组织、课程研制的成效。
(串讲2)-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第7-11章)
第八章 教学理论*
• • • • • • • • • (三)基本途径 现代媒体的设计与开发 现代环境的设计与开发 现代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开发 二、媒体设计与开发原理 (一)知识的学习 (二)经验的学习 (三)价值的学习 三、环境设计与开发原理 四、教学活动设计与开发原理 • (一)物-物互动原理 (二)物-人互动原理 • (三)人-人互动原理 (四)个体与自身互动原理
真题链接
• • • • • • • • • • 单选: 1.教育活动的核心是( )。7-218 A.教师 B.课程 C.学生 D.教材 2. 教学改革的核心是( )。7-218 A. 课程 B. 教师 C.学生 D.教材 3. 课程编制的统合、系统、反复三原理是( )提出的。7-239 A.克尔 B. 史密斯 C. 伊藤信隆 D.布鲁纳 多选: 4. 下列属于课程编制的模式的有( )。7-235-236 A. 目标模式 B. 探究模式 C. 过程模式 D. 情境模式 E. 批 判模式
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第6-11章 主讲:郭孔生
第七章 课程
• • • • • • • • • • • • • (二)课程设置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三、影响课程的几个基本关系 (一)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二)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三)基础与创新的关系 (四)分化与综合的关系 (五)结果与过程的关系 四、课程的现代化 (一)课程观念的现代化 (二)课程内容的现代化 (三)课程实施的现代化 (四)课程评价的现代化 1、评价对象不唯一 2、评价技术量化与质性相结合3、评价手段多样4、评价主体多 元
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第6-11章 主讲:郭孔生
真题链接
• • • • 简答: 6.如何加强课程实施的现代化。7-232 7.如何加强课程评价的现代化?7-233 8.什么是课程编制的情境模式?由哪几个部分组成?7--238
(二)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章节笔记归纳与试题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教育:教育是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目标和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广义教育的外延包括学校教育和学校以外的各种教育,而其中学校教育是所有教育活动中的核心部分。
所谓狭义的教育通常是指学校教育。
2.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与其他教育活动比较,学校教育具有非常明显的专门化,同时,学校教育的可控性最强,具有明显的制度化。
3.教育学:从宏观上说,教育学是以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教育规律为宗旨的社会科学。
从中观上说,教育学是一门对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的发展的相互关系以及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的教育科学。
从微观看,教育学是以广义的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学校教育的实践规范为主要内容的课程。
4.教育产生的原因:人类对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满足便是教育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亦是教育作为人类社会中具有永恒意义的范畴的根本原因。
5.教育产生的条件:(1)人类劳动的进行,是教育产生的最根本条件。
(2)语言的形成是教育产生的另外一个必要条件。
6. 学校教育出现(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的原因和条件:(1)学校产生的历史基础: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
(2)学校产生的客观条件: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
(3)学校产生的重要标志:文字的产生和应用。
7.简述西方教育史上五大教育思想家柏拉图、夸美纽斯、卢梭、赫尔巴特和杜威教育思想及其在教育思想发展过程中的主要作用。
答:柏拉图1“学习即回忆说”,所谓学习,就是把已经忘记了的知识回忆起来。
2他提出了理想国的教育制度,主要包括学前教育、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
他认为教育应为国家培养哲学家和军人。
3 作用:《理想国》是西方古代世界一部经典性教育著作,成为西方教育思想重要渊源之一,在教育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在西方教育史上,柏拉图第一个提出了从学龄前教育以至高等教育无所不包的教育制度体系。
(OK-考纲)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全书知识要点梳理-扈中平_李方_张俊洪_《现代教育学》
《现代教育学》全书知识要点梳理扈中平-李方-张俊洪主编(课程代码00442)使用注意事项:1、结合上课使用的课件和课本,理解、记忆本复习提纲,不断重复,熟练掌握。
2、使用《现代教育学基础练习题》,主要做好上面的选择题,与本复习提纲配合。
3、使用《现代教育学学习指导》后面附录的三套样卷,以及三套历年真题认真分析,找到出题的思路和方向,着重记忆其改错题(填空题)4、调整心态,注意方法,做好计划,踏实践行:为顺利通过考试、掌握知识而努力,坚持就是胜利!祝大家马到功成,旗开得胜!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概念的界定(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对“教育”这一概念理解多样化的原因:(P2,领会)由于教育活动本身比较复杂,且在历史长河中又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不同的历史时期对社会所起的作用也不尽相同,人类社会对教育的认识,也一直在发展变化着。
1、“教育学之父”的夸美纽斯他在人类社会第一部以教育为专门研究对象的著作《大教学论》一书中开宗明义地指出,教育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卢梭发展了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在他的教育名著《爱弥儿》中提出,教育就是要让儿童的天性获得率性的发展。
19世纪英国实证主义哲学家斯宾塞(H.Spencer)则从社会的角度看待教育,认为教育是为受教育者未来的美好生活做准备。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J.F.Herbart)在1806年发表的《普通教育学》对教育世界的面貌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他在书中构建了一个以教师、教材、教室为中心,按教育者的意图主动影响他人的思想和行为的严密的教育学体系。
杜威提出了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他认为教育并不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教育就是生活本身,“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
2、著名分析教育哲学家谢弗勒(L.Scheffler)在《教育的语言》一书中,就把这种在教育学科领域不按逻辑规则而仅仅通过语言陈述来进行定义的方式称之为“定义性陈述”,他列举了三种定义性陈述:(P4,领会)第一种是“规定性定义”。
现代教育学第四版扈中平
现代教育学第四版扈中平简介《现代教育学第四版》是扈中平教授编写的现代教育学教材,是中国教育界的经典之作。
该书是对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系统总结和全面阐述,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学术水平。
本文将从书籍的主要内容、作者的背景和贡献以及对现代教育学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介绍。
主要内容《现代教育学第四版》全书共分为十章,内容涵盖了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的目的与任务、教育发展的规律、教育学研究的方法、教育原理、教育目标与课程设置、教育评价、教育治理与管理等方面。
其中,作者对教育学的基本理论、教育发展的历史、教育的战略意义以及教育研究的方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此外,书中还对国际教育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对中国教育改革的建议。
本书内容丰富全面,概念清晰明了,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可读性。
通过对现代教育理论的系统阐述和深入探讨,读者能够深入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拓宽对教育问题的认识和理解,提高教育实践的能力和水平。
作者背景和贡献扈中平,中国教育学家,现代教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扈中平教授长期从事教育学教学和研究工作,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和深厚的学术造诣。
他曾任教于多个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并在教育学领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扈中平教授在《现代教育学第四版》一书中,对现代教育学的理论体系进行了重要的创新和完善。
他提出了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范畴,明确了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并通过对教育实践的深入观察和分析,总结出了一系列具有普遍适用性和实用性的教育原则和规律。
此外,他还对教育发展的历史进行了全面梳理和分析,为读者深入了解教育学的发展脉络提供了重要参考。
对现代教育学的影响《现代教育学第四版》一书的出版对现代教育学的发展和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这本书系统地总结和阐述了现代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最新研究成果,为教育学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
其次,扈中平教授在书中提出的一系列教育原则和规律,为实践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指导和借鉴。
扈.中.平.现代教育学第三版第八章第十章
家庭的教育功能趋于弱 化
–
教育功能历来被视为家庭 的基本功能之一。
第二节
德育的目标与内容
一、德育目标的含义与特点
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对人的思想品德素质 方面的质量和规格的总体要求的体现,是预期 的德育结果。 德育目标具有以下几个更为突出的特点:
社会性、层次性、参照性
二、德育目标的基本表述
在中外教育思想史上,对德育目标很少有专门 阐述,大都涵盖于教育目标之中。与教育目标 的表述相一致,不同学者或流派对德育目标也 不外乎从社会需要、个人需要或二者兼顾的角 度出发来加以阐述,分别表现为“社会本位”、 “个体本位”和二者兼顾这三种不同的德育观。
三、德育与公民教育 、个性心理品质教育
德育与公民教育
–
在现代社会里,公民教育 受到广泛重视。广泛来说, 公民教育即是现代国民教 育的简称,世界上许多国 家都把培养身心和谐发展 的国民作为国家的教育目 标。
德育与个性心理品质教 育
–
个性心理品质教育属于心 理教育特别是其中的个性 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 等的划分来看,良好个性 心理品质的培养有赖于各 育的共同努力,将之归结 为德育培养目标、任务是 不妥当的。
科技和工商业的进步,使 得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断加 速,人们的生活水平快速 提升,可这却无法解决人 们心灵的困扰和给人类自 身所带来的各种危机。这 些都需要学校教育直接加 以面对。
价值多元化的冲击.
–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 展,尤其是以微电子技术 为先导的高科技产业的兴 起,使得世界范围内的经 济、文化乃至政治交往日 益频繁、普遍,全球化、 国际化正在成为人类社会 发展的现实。
一、德育过程概述
班主任工作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PPT学习教案
二、班主任的职责 (P386-388,识记, (一)领保会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生的全
面发展 (二)全面负责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 (三)组织和指导各类班级活动的开展 (四)协调和整合校内外的各种教育力量
第5页/共31页
三、班主任的角色转 变
(P389-390,领会)
组织者
指导者
第23页/共31页
第三章知识点
1、教育的两条客观规律 2、教育的人道性原则、个性原则、创造性原则和民主性原则的含义
及贯彻要求 3、教育艺术的概念、特点以及教育艺术与教育科学的关系 4、教育的言语艺术 概念:教育规律、教育原则、人道性原则、个性原则、创造性原则、
民主性原则、教育艺术、教育幽默
第24页/共31页
第16页/共31页
二、班级学生评价的 (一)操主行评要定(P策404-略405(,识P记)404-406, 领会) 在写作过程中,需要做到:事实性的陈述应当尽可能做到真实、客
观,无论优点或缺点,都不能夸大其辞;语言的表述方式多以鼓 励、行为指导为主,尤其是对于突出的问题或今后的努力方向, 应当提出可供参照的指导性意见;为了避免千篇一律,评语应尽 量人性化、富于人情味,特别是能够体现出学生的个性特色,以 使学生在阅读评语过程中产生更多的积极情感反应。
不良品行,是班主任工作的重 要职责。重在预防,及早发现, 及时采取对策。
方法:矫治基本步骤为:
1、了解情况 2、分析原因 3、采取策略
第14页/共31页
4、反馈调节
简单运用:能根据班主任做好个别教育的 要求与方法,在班级教育中做好个别教育 工作。
综合运用:能运用相关知识,组织和培养 班集体。
共同的群体意识共同的群体意识一定的群体规范一定的群体规范被大多数成员认可的共同目标被大多数成员认可的共同目标群体成员之间自主交往与互动的程度群体成员之间自主交往与互动的程度发展水平分类发展水平分类松散群体松散群体联合群体联合群体合作群体合作群体集体有比较明确一致的共集体有比较明确一致的共同目标有行之有效的组织机同目标有行之有效的组织机构和具有感召力的核心人物构和具有感召力的核心人物有严格有效的组织规章和自觉有严格有效的组织规章和自觉纪律有良好群体舆论班风纪律有良好群体舆论班风和班级传统和班级传统一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一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二建立和健全班级的组织机构和规范二建立和健全班级的组织机构和规范三确立班集体的共同目标三确立班集体的共同目标四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四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五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五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方法的方法p394p394领会领会简单运用
《普通教育学》教案
《普通教育学》教学大纲学院(系/部):教育学院教学系(部):教育学系课程名称:普通教育学主讲教师:闫祯职称:教授使用教材:教育学学程总计: 54 学时课程类别:必修课主要参考资料:《教育学》王道俊、王汉澜主编系主任签字:主管院长签字:时间: 2014.9.1一、说明1、公共教育学的课程性质公共教育学是师范院校和教师教育培养机构开设的公共教育类基础课程之一。
它是以中小学教育中的本体问题为研究重心,以现实教育情境中的教育实践为直接研究对象的理论性综合学科。
它担负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师范学生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能运用教育理论观察、分析和评价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的能力。
其教育理论价值在于帮助未来的教师对生活中的教育问题做出理性的分析,对自己的教育思想、行为进行深刻的反思与批判,从而在更高的理论层面理解教育,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公共教育学教材的编写应体现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辨证统一的原则:理论上求新、求深,作到科学性、系统性、学术性相统一;实践上求实、求精,以现实的教育情景和教育问题作为典型例子来充实和丰富教育学的内容;应用上求真、求是,让学习者在参照或运用理论和事例的过程能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创新。
2、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的目的及要求公共教育学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一能初步运用教育理论去观察、分析实际的教育问题,并能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自觉遵循教育规律去从事教育工作;二着重从知识、概念、原理方面训练学习者,使他们产生教育实践的意识和愿望;三注重培养未来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和做人的基本素质。
学习这门课程的基本要求是:掌握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学科的发展动向;能运用学科的知识、理论分析、研究其相关的教育现象和问题,并给以合理的解释。
3、公共教育学的主要内容公共教育学教学活动尝试从以下几方面构建教学内容框架。
教育基本原理篇:围绕教育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展开,主要包括教育基本概念、教育规律、教育功能、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师与学生等主题;教育管理篇:围绕教育教学的管理和评价工作展开,主要包括德育、班主任和班级管理工作、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等主题;教育教学实践篇:围绕教师与学生共同的教学活动展开,主要包括课程理论、教学基本理论、教育教学方法论、教学组织形式、课堂管理、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等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教育学》第十章 德育 主讲:郭孔生
第三节 德育过程及其组织
一、德育过程概述
(一)德育过程的概念(P363,识记)
德育过程即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是以形成受教育者一定的思想 品德为目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参与、交往与互动的教育 活动过程。
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与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 (P363-364,领会) 前者是有目的地促进个体的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而后者则是 个体的思想品德的知、情、意、行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 杂、由量变到质变的矛盾运动过程,二者属于教育与发展的关 系。
第一节 德育与现代德育观
一、德育的概念(P346,识记)
德育即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具体说来, 它指的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教育者的个体需要及 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 育者施加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主动的内化与外化,促 进其养成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 二、德育的功能(P348-351,领会)
三、德育方法
(一)德育方法的概念(P367,识记)
《现代教育学》第十章 德育 主讲:郭孔生
通常,人们把教育者借以表达教育要求或意向、传授或呈现德 育内容所依赖的工具、载体,诸如语言、榜样、情境、环境与 氛围、纪律和规则、奖励和惩罚等归为德育手段,而将在德育 过程中为了完成德育任务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方法,称为德育 方法。
和其他教育目标一样,德育目标具有方向性、预见性、超前性 等特点,可以对德育活动发挥导向、选择、协调、激励、评价 的作用。
与智育目标、体育目标、美育目标等相比较,德育目标具有 以下特点:(P356-357,领会)
第一,社会性。 第三,参照性。
第二,层次性。
(P356-357,领会德育目标的层次)
《现代教育学》第十章 德育 主讲:郭孔生
遵循教育活动的基本原则,考虑到德育活动的特点,在组织 德育过程、制订和实施德育方案时应当充分注意以下几点。
(一)根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水平和特点,贴近实际, 贴近生活,组织教育性的活动与交往
(二)激发受教育者的心理内部矛盾,发挥他们的道德主体性, 促进教育与自我教育的有机结合
(三)增进各个层级、各个方面教育力量的联系与沟通,营造良 好的德育环境,保持教育影响的连贯性、一致性、长期性和长 效性。 综合运用:能依照制定和实施德育方案的要求,开展德育工作。
《现代教育学》第十章 德育 主讲:郭孔生
(二)德育过程的结构与矛盾(P364,领会)
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为教育 者所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现状之间的矛盾, 这是德育过程中的基本矛盾。
(三)德育过程是促进个体思想品德社会化和社会思想道德 个体化统一的过程 (P364-365,领会)
(一)德育对个体发展的功能
1.制约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的方向 2.满足个体自我完善的需要
《现代教育学》第十章 德育 主讲:郭孔生
3.激发和调节个体的智能发展 4.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 (二)德育对教育的导向功能
(三)德育对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功能 1.为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培养合格公民 2.传播和倡导为社会稳定与发展所需要的思想、意识、观念 和舆论
三、德育与公民教育、个性心理品质教育(P351-352,领会)
(一)德育与公教育
一般说来,对公民教育是从狭义上来理解的,指的是培育人 们有效地参与国家和社会公共生活、培养明达公民的各种教 育活动的综合体。
《现代教育学》第十章 德育 主讲:郭孔生
(二)德育与个性心理品质教育 单从培养人的个性品质而言,德育应是个性教育的重要组成 部分。在个性发展中,德育具有定向、合理建构和心理保健 作用 四、德育价值的重现与几种现代德育观 (P355-356,领会) (一)德育价值的重现 德育的价值得以重现的主要社会背景是: 第一,现实的德育危机促成社会反思,要求“寻回”德育的价 值第。二,对科技与工商业进步的认识的加深。 第三,全球化和世界日趋多元化、多极化的要求。 第四,终身教育观念的产生及其影响。
社会思想道德个体化包括两个侧面:一是内化过程,即将一 定的社会政治观点、价值观念、思想道德准则与规范转化为 个体的思想品德;二是个体化过程,即个体的思想品德因性 别、年龄、智能、性格、生活环境与成长经历等的不同而具 有鲜明的个人特色,成为个体个性特征的一部分
《现代教育学》第十章 德育 主讲:郭孔生
二、德育过程的组织 (P365-366,领会——制订和实施教育方案的要求)
• 2004年2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规定。
《现代教育学》第十章 德育 主讲:郭孔生
二、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内容 (P358-360,领会)
1.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
2.集体主义教育
3.劳动教育
4.民主、法制教育 6.社会公德教育
5.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教育 7.人生观与世界观教育
(二)德育方法的分类 (P368,领会——层次和类型)
第一层次:作为指导思想的方法,是组织德育活动时必须遵循 的一些基本准则和要求,即通常所说的德育原则。
第二层次:作为德育方法总和的方法,即以某种标准或特性, 对一系列具体的德育方法、程序、策略等进行概括而成的一类 方法,
第三层次:作为具体操作技能的方法,是以一定的方法论思想 为指导,以某一类方法的基本精神为其操作准则,具有一定的 工作策略和操作程序,如运用事实进行说服的教育方式、运用 奖励来控制行为的策略等。
《现代教育学》第十章 德育 主讲:郭孔生
(二)现代社会应当确立的几种德育观念
1.德育实体观 3.德育主体观
2.德育双重价值观 4.全方位德育观
《现代教育学》第十章 德育 主讲:郭孔生
第二节 德育的目标与内容
一、德育目标的涵义与特点
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在人的思想品德素质方面的质量和规格的 总体要求,是预期的德育结果。(P356,识记)
二、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的基本表述 (P357-358,识记)
• 1982年12月4日全国“五大”第五次会议《中华 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国家通过 普及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 制教育,通过在城乡不同范围的群众中制定和执 行各种守则、公约,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 设。”
•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第二十八条 明确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