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研究性学习

合集下载

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小学

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小学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教育也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模式。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分析其优势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一、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的概念与特点1. 概念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课题研究为主要形式,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等方式,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提升素质的一种学习方式。

2. 特点(1)以学生为主体: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

(2)注重实践操作: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3)强调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能力。

(4)关注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表现,而非仅仅关注结果。

二、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优势1.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研究性学习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综合素质。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自主探究和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3.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研究性学习强调实践操作,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提高实践能力。

4.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在小学教育中应用的挑战1. 教师观念的转变部分教师对研究性学习认识不足,难以适应新的教学模式。

2. 课程资源的不足研究性学习需要丰富的课程资源,而我国部分小学的课程资源相对匮乏。

3. 评价体系的完善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体系尚不完善,难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在小学教育中应用的策略1. 加强教师培训通过培训,帮助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掌握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

研究性学习在中小学教学中的尝试

研究性学习在中小学教学中的尝试
机会 。
二、研 究性学 习小组合作 的实施方式
小组合作研 究性学 习的实施 方式灵活多样 。合 作学习小组一 般 由研 究兴趣相 近 的学生 自愿 组成 ,每组3 6 。在 组建 小组 —人 时 ,教 师可视情况进行协调 ,给 予帮助 ,例如 ,帮助 个别因为某 种原 因自己未能落 实到组 的学生 加入 到合适 的课题 小组。 各合作小组开展研究性学 习选择题 目并据 以建 组的方式 ,可 以取开放式 、半开放式和 集中式三种 。


小组合 作形式对于研 究性学 习的意义
1 、更适 宜于让 学生获得从事科 学研 究的体验和技能
当今 时代科 学研 究的主要 方式是 集体研 究。而开展研 究性学 习 目的就在 于让 中小学生了解科 学研 究的方法,学会研究 问题和 解决问题 。这就要 求在 教学中创设一种 类似 于科研 工作者开展科 研 的情境和途径 。以小 组合作 形式开展研 究性 学习,与科研 工作
3 、学 生 的 主 体 地 位 更 为 突 出
自主选择决定 ,选题领域不受 限制,对 于学生 兴趣 与特长的发展 比较适合 ;小组研究课题互不重 复,其 成果丰 富多样 , 展示交 经 流 ,将拓宽 同学的视野 ;选题领域广泛 ,学生 同社会 的联 系面比
较宽 。 2 半 开放 式 、
由全体同学讨论或师生共 同交流 ,最后确定一个 引起 广泛兴 趣 的研究题 目,作为唯一的研究题 目,各合作 学习小组独 立开展 研 究。
这种组织方式研究题 目非常集中 ,但各合作小组就 同一个题 目独立地 开展研 究 ,其 研究的视角、方法、过程及至 结果 各不相
同 ,差 异 性 大 ,所 以 学 习活 动 仍 然 具 有 开 放 性 特 点 。 但 是 ” 间 组 竞 争” 可能 比较激 烈 ,相 应地引发组 内学 习伙伴 问较 强烈的合作 动机 ;在 小组合 作学习的基础上可以组织全班 ( 或全年级 )就同 问题成功地开 展讨论 与交流。这种组织方式不仅适 用于 综合性 活 动 型 研 究 性 学 习 ,而 且 适 用 于 学 科 教 学 。 例 如 :政 治课 就 ” 科 索沃 问题” 开展小组合作 学习,各小组课余收 集大 量有关资料 , 开展 合作 研究之后 ,各 组在课 堂上展开讨论 ,交流研 究结 果 ,能 取得理想 的效果 。 开展研 究性 学习,究竞采取上述三种小组合作学 习的组 织方 式 中的哪 一种,应当视 学校、年级、班级学生 的不 同,考虑课程 的类 型、学习的 内容、教 师的条件、学生的兴趣与能 力特 点,予 以确定 。 面对 各式各样研 究性 学习的小组合作形式的实践 ,如何 通过 科学 的手 段积极推进 以小 组合作为主要组织形式的研 究性 学习,

小学研究性学习计划怎么写 (2)2篇

小学研究性学习计划怎么写 (2)2篇

小学研究性学习方案怎么写 (2)小学研究性学习方案怎么写 (2)精选2篇〔一〕小学研究性学习是指小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主动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和技能,进展独立考虑,积极参与探究性理论活动,培养创新精神和探究精神的现代教育教学形式。

那么如何制定小学研究性学习方案呢?1.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目的选择适当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彻底改变了单一的课本教学方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才能。

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进展独立考虑,进展理论探究,从而具备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才能,防止了单纯的知识堆砌。

3.进步学生的知识价值和深度开展。

研究性学习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它引导学生在充分参与理论探究的同时,深化挖掘和应用知识,最终实现知识的价值和深度开展。

1.以学科大纲为根底,结合学生实际,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

小学研究性学习方案需根据学科大纲,明确每个学科的学习目的和任务,并根据学生实际特点,确定学习内容和研究准备。

2.确定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和方法。

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采用研究性学习方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3.选定研究性学习的理论活动。

研究性学习注重理论操作,在这方面可以选择与学科有关的理论活动和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

4.设计评价方式和标准。

在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方式上,采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展评价,包括成果展示、报告和演讲等,并明确评价标准,为学生提供详细的改良措施和建议。

1.深化学习专题课程在小学研究性学习方案中,深化学习专题课程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通过课程的专题学习,让学生成为活泼的、擅长考虑的学习者,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考虑才能。

同时,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多种学科的综合运用,就需要我们深化学习各个学科的知识点,培养学生的综合才能。

2.建立学习小组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至关重要,建立学生之间的合作小组,让他们共享资,互相学习,让小组成员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进步,充分发挥个体的潜力,同时也进步了学生整体的研究性学习程度。

2024年一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

2024年一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

2024年一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
内容丰富多样,旨在促进学生主动探索、实践与创造。

学校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通过多元化的学习形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育教学模式注重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不断开拓学生的学习空间和想象力。

学校将组织学生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拓宽学生的视野。

同时,学校将设置各种实践性的学习项目,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性思维。

学校将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搭建研究性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技术支持,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开展自主研究。

学校将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研究性学习实践中,学生将深入实践,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校将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研究项目,提高学生的实践经验和研究能力。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将学会合作、沟通、领导、创新等实用技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学校将注重学生的综合评价,通过多种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综合素质发展。

学校将鼓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挥自身特长,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将在理论联系实际中学到更多知识,提高综合素质,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第 1 页共 1 页。

小学语文的研究性学习

小学语文的研究性学习

小学语文的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究、思辨和创新,深入理解语文知识,培养语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的学习方式。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探究性,通过学生自主设计研究项目、提出问题、寻求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小学语文的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写作、语言表达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例如,在阅读课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写作课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撰写日记、作文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另外,小学语文的研究性学习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有趣的语文实践活动,如诗歌创作、故事演讲、语言游戏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语文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研究性学习也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总之,小学语文的研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

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策略与方法

小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策略与方法

小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策略与方法在小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研究性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

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问题的探究和解决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

本文将介绍小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策略与方法,帮助他们在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于研究性学习首先要有强烈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主动参与其中。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 创设情境:教师可以通过故事、图片等方式来创设学习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探索。

2. 鼓励探究: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

3. 多样化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实验器材、图书、录像和网络资源,让学生能够接触到丰富多样的知识和信息。

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需要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自主思考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以下是一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方法:1. 自主选择研究课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科知识,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进行研究。

2. 合作交流:学生可以互相交流讨论,思考问题的多个角度,激发彼此的思维火花。

3. 提出问题:学生在研究过程中要主动提出问题,并通过查阅资料、实验等方法,寻找问题的答案。

三、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研究性学习离不开科学实验,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对问题进行验证并得出结论。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示范实验:教师可以示范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明白实验的步骤和要点。

2. 实验探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简单的实验题目,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总结结果。

3. 实验报告:学生在进行实验后,需要写一份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数据和结论等。

四、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总结能力在研究性学习中,观察和总结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学生需要通过观察来收集数据,通过总结来得出结论。

上海市中小学研究型课程指南

上海市中小学研究型课程指南

上海市中小学研究型课程指南一、导言1.课程定位研究型课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地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获得和应用知识,发现和提出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它包括单独设置的研究型课程和在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中,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所开展的学习活动。

本指南的研究型课程是指单独设置的研究型课程,该课程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又称为“探究型课程”,在本《指南》中统称为“研究型课程”。

研究型课程是以问题为起点,以研究为中心,面向整个生活世界,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力,强调团队合作,重视实践体验的一门课程。

它是基础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变学生单一的学习方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整体和谐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

研究型课程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小学、初中和高中都必须开设,要求学生全员参与。

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条件和实际情况组织开发与实施。

2.课程理念(1)关注学生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研究型课程鼓励学生从自己的兴趣出发,自主地选择切合学生实际的问题开展研究,通过研究性学习获得对自我价值的认识和实践的体验,为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提供平台,让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和施展自己的才能。

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实践,勇于创新,追求卓越。

让学生在对各种现象的观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展现和增强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基于问题解决,面向真实生活世界研究型课程让学生从自然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的问题,运用观察、调查、实验、猜想、分析、推理等手段,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开展研究,解决问题,获得直接的体验和经验。

(3)优化学习方式。

丰富学生学习经历研究型课程改变学生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倡导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学习方式,尤其是学会对各种问题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方式,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现代社会的需要。

研究型课程充分利用科技馆、博物馆和青少年活动基地等场所,开展多种实践性、体验性的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时空,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

中小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简析三篇精选

中小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简析三篇精选

首先理解为何要开展研究性学习,继而回忆授导型教学和探究型学习,并对两者进行比较。

在此根底上,进一步理解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概念、重要意义和主要环节。

传统的课堂讲授确实能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学到人类在漫长历史过程中所积累的规律性知识。

但是,现代社会飞速开展,知识呈爆炸性增长,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所呈现的各种矛盾,特别需要综合素质强、能不断吸收新知的创新型人才来解决实际问题。

因而新课程教学改革努力探索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旨在改变学生以单纯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模式,为其建构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种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时机,从而最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研究性学习即是人们借鉴科学研究的形式,在总结发现式学习和有意义学习经验的根底上,为适应时代开展新要求而提出的一种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会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为了便于描述,本课程将一般的教学方式归纳为两种主要类型,即授导型教学和研究性学习〔也可称为探究型学习。

本课程对于探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并没有刻意区别。

这里所说的研究性学习既包括探究型教学方式,也包括研究性学习课程。

为了便于统一,除了有特殊的语境需求外,我们统一使用研究性学习这一概念。

〕。

授导型教学:授导型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以教师讲解与演示为主,引导学生通过操练及练习、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合作学习、问题化学习等方法获得对现成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以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学习过程,是围绕问题共同完成研究内容确实定、方法的选择及为解决问题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通过尝试问题解决过程,来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形成价值观的学习方式,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

2024年六中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

2024年六中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

2024年六中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如下:
一、强化学科知识与实践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设计,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案例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所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和方法。

二、拓展跨学科学习的领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跨学科设计的课程,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让学生学会在多元知识结构中思考问题,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推动实验、实地考察等教学方式的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实验、实地考察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乐趣和实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实践能力和观察力。

四、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通过个性化教学、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培养独立学习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加强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社区服务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社会现实问题,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责任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六、建立完善的评价与反馈机制,促进学生的持续进步和成长。

通过定期评价和反馈,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第 1 页共 1 页。

中小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简析

中小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简析

中小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简析近年来,我国教育界不断强调中小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实践生活与学习过程中,带着问题或任务,通过讨论、实验、调研、观察等方法,主动寻求答案、解决问题的过程。

本文将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养成学习习惯”、“培养创新精神”四个方面简析中小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如实验探究可让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思维方法;调查研究可让学生掌握问卷设计、数据汇总与分析处理等方法和技能。

更重要的是,研究性学习还可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创造思维、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等能力,进一步综合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研究性学习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兴趣性,学生通过自主思考、自主探究、自主表达等方式,更加轻松愉快地学习。

学生在课堂上第一次接触到实践性较强的研究性学习,抱着好奇心探索问题,满足了自我表达和实践探究的愿望,对知识的理解也更加深入。

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到研究过程中,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

三、养成学习习惯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需要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探究问题,激发学习热情,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学生在研究过程中需要不断思考、不断总结、不断反思,当学生逐渐养成这样的习惯,有利于他们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更好地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四、培养创新精神研究性学习是以创新思维为核心的一种学习方式,学生需要在研究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新颖研究方法和思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学生锻炼自己的创新思维,从而不断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未来的发明创造奠定基础。

总之,中小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学习习惯,培养创新精神,有助于建设一支具有创新精神、探究精神、实现自我价值的人才队伍。

试论小学生的研究性学习

试论小学生的研究性学习

试论小学生的研究性学习随着教育理念的逐步更新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也在不断地进化。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兴的学习方式,在小学教育中逐渐受到了重视和推广。

研究性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究、思考和发现能力,让学生通过实践与探究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达到深入学习的目的。

本文将从研究性学习的特点、研究性学习的适用对象和研究性学习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研究性学习的特点研究性学习的最大特点在于“探究”。

探究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是像传统教育那样被动接受知识,而是自觉积极地去探究,去发现。

探究的方式包括实验、观察、调查、讨论等,通过探究和发现问题,学生能够快速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研究性学习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创新”。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需要不断创新,挖掘新的问题,通过新的想法、新的方法,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创新的效果。

这也是研究性学习与传统教育最大的区别。

二、研究性学习的适用对象研究性学习并非适合所有学生,对于知识水平相对较低、缺乏探究兴趣的学生,研究性学习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困难。

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研究性学习还是适用于绝大多数小学生的。

首先是年龄因素。

小学生身处在生命的早期阶段,他们有较好的个人发展空间,心智发展潜能很大。

在这个阶段,研究性学习能够促进他们的成长,开拓他们的思维,从而更好的约束和引导小学生的发展。

当然,与成人相比,年龄还是小孩子,因此,他们还需要学习更多的基础知识。

其次是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教育是小学生最主要的教育形式,家庭对小学生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如果家长能够积极支持小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发展,那么,小学生将更容易拥有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研究性学习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在小学教育中,研究性学习应用广泛。

研究性学习可以用于各个学科领域。

例如,数学中的课题设计,语文中的文本解读,自然科学中的生命科学、地球科学、科学实验等,都可以采取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进行探究。

此外,小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也可以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进行探究。

小学生研究性学习方案

小学生研究性学习方案

小学生研究性学习方案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通过自主选题、自主探究、自主归纳总结等方式,积极参与到知识的创造和发现中,培养学生主动求知、探究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学习方法和教学实践。

在小学阶段,研究性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精神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小学生研究性学习方案。

一、方案背景和目标研究性学习方案的制定需要明确方案的背景和目标。

背景可以简要介绍社会和教育发展的现状,以及学校的基本情况。

目标则是对学生所需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和提升素质的具体要求。

二、选题和组织选题是研究性学习的基础,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年龄特点进行选择。

可以根据学科知识点、生活实际问题、学生兴趣等因素作为选题依据。

选题后,需要组织学生参与其中,并进行分组,每个小组需有明确的分工和任务。

三、调研和资源为了提供学生对研究主题的更全面了解,调研和资源的准备是非常关键的。

可以利用图书馆、互联网、教育软件等资源,向学生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和信息。

同时,教师也要给予学生指导和引导,帮助他们确定资源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四、实施主体活动在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实施主体活动。

主体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进行的科学探究活动。

可以开展实验、观察、调查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设计和问题解决能力。

五、数据处理与成果展示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和实验结果,需要进行整理和处理。

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软件、统计图表等方式来指导学生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成果展示可以采取学生口头汇报、小组讨论、展板制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评价与反思在研究性学习方案的实施过程中,评价与反思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评价需要包括对学生研究成果和学习过程的评价,可以综合采用测试、观察、访谈等形式进行。

反思则是对整个方案的总结和反思,包括方案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以及对后续工作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通过以上六个方面的设计,一个小学生研究性学习方案就能够初步建立起来。

中小学研究性学习方法

中小学研究性学习方法
2. 收集和整理信息
学生在确定研究目标与问题后,需要进行相关信息的收集和整理。他们可以利用图书馆、互联网或其他途径,寻找与问题相关的资料。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各种阅读、写作和信息处理技巧,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
3. 开展实践操作和实验
在收集和整理信息的基础上,学生需要进行实践操作和实验。这样能够让他们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可以提供实验设备和指导,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并帮助他们分析实验结果。
什么是中小学研究性学习方法?
中小学研究性学习是指让学生通过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合作学习等方式,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探索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师授课模式相比,研究性学习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单向传授关系。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扮演了主角的角色,不仅仅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主动探究问题并得出结论。
4. 分析和归纳总结
学生在完成实践操作和实验后,需要对实践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和归纳总结。通过分析,学生能够深入理解问题的本质,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共同分享自己的思考和发现。
5. 撰写研究报告和展示结果。学生需要结合前面的实践操作和理论分析,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和编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展示或举办科学讲座,让他们有机会向其他同学和家长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研究性学习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技能和知识,如阅读、写作、信息处理、数据分析等,不仅提高了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论
中小学研究性学习方法的实施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能够提高学习积极性,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同时还能够培养合作学习能力和综合能力。因此,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长应该重视中小学研究性学习方法的实施,为学生提供一个积极、主动、有效的学习环境,推动他们的全面发展。

中小学研究性学习报告通用6篇

中小学研究性学习报告通用6篇

中小学讨论性学习报告通用6篇讨论性是带有发现和提出问题,并且进行解释和解决,或者针对某一问题或现象,进行深入分析、讨论得出结论的性质。

以下是我整理的中小学讨论性学习报告(通用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小学讨论性学习报告1一、讨论性学习简述讨论性学习是指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对自然、社会、生活,以及学科学习中所感爱好的、力所能及的一些问题、专题或者课题进行讨论和解决的一种学习方式。

讨论性学习是相对于接受式学习而言的,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讨论,着重培育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讨论性学习的特点:(1)讨论性学习主要围绕问题、专题或课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2)讨论性学习呈开放学习的态势;(3)讨论性学习主要由学生自己完成;(4)讨论性学习留意结果,但更留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

二、讨论性学习相对接受性学习所具有的优越性讨论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是两种相对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偏重接受性学习,忽视讨论性学习。

接受性学习主要通过老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进行,学生学习的是间接阅历。

学生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理论知识缺乏活力,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育和个性的健康进展。

而讨论性学习在老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上都不同于接受性学习。

讨论性学习中老师的教,主要不是向学生灌输现成的书本知识,而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提供服务、指导和帮助,学生学的方式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通过自主探究的实践活动猎取知识,进展能力,获得体验。

就人的进展而言,讨论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都是必要的,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行。

但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偏向接受性学习,忽视讨论性学习,难以实现教学目的。

新课程改革就是要重视讨论性学习,通过老师教的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实现以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养教育。

三、讨论性学习在教学中的重要意义1.符合中学政治课程教学改革,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小学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及要求

小学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及要求

小学研究性学习的目标(1)激发观察生活、发现与探究问题的兴趣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接触和了解自然与社会,观察和思考身边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并通过自己的操作实践,品尝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愉悦,激发探究兴趣,获得探究的初步经验,初步养成好观察、好质疑、好探究的学习习惯.(2)初步学会观察与发现,发展探究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初步形成用不同的方法观察事物、发现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探究的能力。

包括:针对特定情境中的事物仔细观察并且提出问题;针对所探究的问题,形成初步的探究思路,并以自己的方式实施探究;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和设备,采集基本的信息、数据;运用信息和数据对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或回答;用明白的话语与同伴交流观察、思考、探究的过程与心得,展示成果。

(3)初步形成尊重科学的意识和认真实践、努力钻研的态度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初步形成尊重事实的意识,养成凡事认真思考的习惯;既敢于大胆想象,又能够认真实践、尝试、探究;不怕困难与挫折,不轻易放弃探究;能进行初步的反思和自我评价;学会尊重他人的意见和观点。

(4)初步形成合作与分享的意识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要乐于与伙伴互相帮助,分工合作;克服依赖心理,养成认真完成分工的自觉性;形成人际沟通的初步能力;热爱集体,乐于与同伴交流和分享信息、创意及成果。

(5)初步形成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意识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初步形成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正确认识,学会关心他人和环境,关注社会进步,懂得社会发展人人有责的基本道理,注意个人行为对于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后果。

第一,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

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让他们自主选择探究内容,是研究性学习活动持续进行并有效开展的基础.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课题、确定方向并积极地投入探究。

教师在活动指导中要创造鼓励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不宜硬性规定研究的题目和内容。

可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形成问题。

在学生产生研究的兴趣和愿望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他们提出研究的题目和思路.第二,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发掘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的探究题材,是有效选择和组织研究性学习内容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教师要利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各种机会,启发小学生提出值得思考和探究的问题.从风霜雨雪等自然现象到动、植物的生长规律;从个人的衣食住行到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从校园的环境布置到城乡的规划建设,都可以成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思考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思考
维普资讯
《 教学与管理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0 年 l 月 2 0 6 2 O日
-I
中一
L .l - ▲ ■■■■
、 学教师继续教育开展 研究性学 习的思考木
⑩湖南科技 学院教 育 系 唐如前
-T- T1 . 究性学习是指学员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工 I 能感高 的学习者 , 自己的学习能力充满信心 。因此 对
新一轮 基础教 育课 程改革的需要
20年6 0 1 月,教育部颁发了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 ! 受到 “ 成熟”的优 势 , 回良好的 “ 找 自我 感觉 ”。 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I 即《 3中小学教 师继续教育 开展研 究性 学习 , 于 . 有助 ( 试行 ) , 》 在课程结构一栏中明确提出: 从小学到高 l 成功智力 开发
正是为了适应中小学教学的这一发展形势和需要, l 使 性学习的目标中包含着分析智力的内容和创造性智
学员不仅能够成为研究性学 习的指导者 , 同时又能成 : 的基础 , 力 学员通过 研究性学 习 , 步提高实践性 会逐
为研究性学习的参与者; 使他们有机会在继续教育中 l 力 , 智 这三种智力的整合就能使成 功智力得 以发 展。 亲身体验研究性学习, 在自己的研究性学习中一方面 『 4中小学教 师继续教育 开展研 究性 学 习, . 有助于 满足学 习的的实践 性、 应用性要求 提高自身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 另一方面从中掌握第 J
师知识传输的授受式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 : 克服, 采取各种方法保证学习的成功。 可见, 提高中小 主动性 ,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与授受式 I 学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是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 提

中小学研究性学习规范

中小学研究性学习规范

中小学研究性学习规范一、引言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中小学教育中,规范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目的、方法、步骤和评价等方面,探讨中小学研究性学习的规范化问题。

二、目的与意义中小学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和实际应用能力。

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能够主动参与问题的提出、探究和解决过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此外,规范中小学研究性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创新素质。

三、规范方法为了规范中小学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明确学习目标:在指定的教学任务中,明确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和要求,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和目标。

2.自主选题: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需求,自主选择研究的课题,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探究式学习:通过提出问题、获取信息、实验探究和总结归纳等环节,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4.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合作探究,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学习效果。

5.多样化展示:要求学生采用多种方式展示研究成果,如口头报告、展板制作、实物展示等,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四、步骤规范中小学研究性学习的步骤规范也是保证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研究课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课题,确立研究的方向和目标。

2.查找资料:引导学生使用多种途径获取相关资料,包括图书馆、互联网和实地考察等,提高信息查找和处理的能力。

3.制定计划:学生根据研究课题,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明确每个环节的安排和时间节点。

4.实施研究:学生按照计划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等活动,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5.数据分析与总结:学生根据研究过程中获得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总结,形成研究结论和展示成果。

五、教师的角色在中小学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角色不可忽视。

教师应起到指导、激发和评价的作用,具体包括:1.指导学习过程:通过明确学习目标、引导选题、设计学习任务等方式,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规划。

中小学研究性学习报告

中小学研究性学习报告

中小学研究性学习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近年来,中小学研究性学习逐渐受到教育界的重视。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由学生主导,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学习方式,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

本次研究性学习报告选取的课题是“垃圾分类与环境保护”,旨在引导学生从垃圾分类的角度探索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具体措施。

这个课题不仅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且涉及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和全球环境保护。

因此,通过进行垃圾分类与环境保护的研究,可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能力。

二、研究目标和方法1.研究目标:(1)分析垃圾分类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2)探索不同垃圾分类方式对环境的影响;(3)发现垃圾分类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2.研究方法:(1)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垃圾分类的背景和现状;(2)进行实地调研,观察和了解不同地区的垃圾分类情况;(3)设计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和家长的垃圾分类意识和行为;(4)进行实验,比较不同垃圾分类方式对环境的影响;(5)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案。

三、研究内容和结果1.垃圾分类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通过收集资料了解到,垃圾分类是减少垃圾污染、节约资源的重要措施。

通过正确分类垃圾,可以减少废弃物对土壤和水资源的污染,避免不可降解垃圾对生态系统造成的伤害,同时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2.不同垃圾分类方式对环境的影响:通过实地调研了解到,不同地区采取了不同的垃圾分类方式,如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干垃圾等分类方式。

通过比较不同分类方式和处理方式,发现合理分类可以减少垃圾填埋和焚烧的需求,从而降低空气和水资源的污染。

3.垃圾分类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学生和家长对垃圾分类认识不足,存在分类错误、分类不彻底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加强垃圾分类教育,提高学生和家长的垃圾分类意识。

同时,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分类收集和处理设施,便于居民进行垃圾分类。

四、研究成果的应用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我们可以推广和应用如下成果:1.开展垃圾分类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和家长的垃圾分类意识和能力;2.推动学校和社区建立垃圾分类的收集和处理系统,便于居民进行垃圾分类;3.宣传和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提高公众的垃圾分类意识;4.加强与媒体的合作,倡导垃圾分类的概念和行为;5.倡导环保意识,推动可持续发展和全球环境保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很大的不同。
角色变化:
❖从知识的权威到平等参与学生课题 研究(参与者、协作者)
❖从知识的传递者到学生学习的促进 者、组织者、指导者
❖从局限教科书到关注学科前沿和学 科交叉(学习者)
❖从单纯教学到同时开展科研(研究 者)
研究性学习是让学生:
❖ 拓宽知识领域、增强运用知识的能力 ❖ 培养共通能力 ❖ 培养责任心和责任感
❖ 开展教师培训
❖ 对学生和学生家长进行动员
❖ 各部门协助教学并提供相应的支撑条件 (图书、设备、辅导报告)
❖社会(区)资源的开发与整合
2、内容设计
研究性学习没有统一的研究内容要求
❖ 依靠学校现有条件,符合学校办学 理念,有利于发展学校办学特色
❖ 有利于教师参与和学生全面训练 ❖ 注意开发社区教育资源 ❖ 内容要具体,由易到难、形成序列
中小学研究性学习
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 张人红 rhzhang@
一、为什么开设“研究性学 习”?
时代背景
❖ 知识型的社会和经济 ❖ 全球一体化的新景象 ❖ 一日千里的资讯科技 ❖ 既相依亦相竞的环境
学校教育必须思考:
培养什么样的人? 提供什么样的教育? 构建什么样的课程?
ppt)
❖ 答辩、评价
5、课程的管理
特点:
❖ 动态管理 ❖ 分散管理 ❖ 间接管理 ❖ 学生自我管理 ❖ 校内外结合全过程跟踪管理
原则:
❖ 管理的重点在保证课程实施的安全和有效 ❖ 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成为决定课程质量关键 ❖ 课程管理主体趋于多元 ❖ 需要在既定学校组织管理框架内,通过对
现有学科课程管理的借鉴和调整,构建研 究性学习的课程管理规范
❖ 教师指导小组内部既合作又分工,明确每 位教师责任;
❖ 及时指导、了解课题小组的研究进展情况; ❖ 教学管理职能部门按时检查教师的工作情
况,并计入教师工作量。
6、课程评价
目的:
❖ 激励 ❖ 诊断 ❖ 管理
原则:
❖ 重结果,更重过程; ❖ 重总结与答辩成绩,更重各阶段的
表现 ❖ 重知识掌握,更重知识综合; ❖ 重个人表现,但以小组成绩为基础
❖ 专科发展——作为学校的一门课程,成 立课程领导小组,设计、落实课程实施 方案
(二)课程组织实施步骤
❖ 准备工作 ❖ 内容设计 ❖ 选择启动模式 ❖ 课程实施 ❖ 课程管理 ❖ 课程评价
1、做好实施研究性学习准备工作 ❖ 转变观念(尤其是校长的观念)
❖ 成立课程开发小组、确定各部门职责
❖ 拟订本校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依据、 目标、原则、内容与结构、组织与实施 步骤、管理、评价)
研究性学习不是让学生:
❖ 制作剪贴册 ❖ 粉饰橱窗 ❖ 分数竞赛
Hale Waihona Puke 三、如何组织和实施“研究性 学习”
(一)课程实施模式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渠道 研究性学习
作为方法渗透到 所有学习活动中
作为课程列入学校 课程体系中
❖ 个别学科——在个别学科内推行。
❖ 跨学科——在多门学科间找出共同的研 究范围。学生可以从多角度处理研究的 问题。
当代课程改革的理念变化:
学生适应课程 注重知识传授
课程适应学生 提供学习经历
围绕升学需求
着眼终身发展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 课程方案(实验)》规定:
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 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
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
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二、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一)定义
❖从广义理解,研究性学习泛指 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学习。
(一种学习方式)
❖从狭义理解,研究性学习是指学 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 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 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 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基于研究性学习方式的一种课程类型)
“全国青少年创造能力培养社会调查”
曾对31个省市、1.2万名大中学生
问卷调查:
❖ 亲身体验过科学探究全过程的青少年数量并 不多,无论是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都低 于29%。
❖ 亲身体验过技术创新全过程的青少年数量更 低,无论是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都低于 26%。
❖ 约半数学生存在过于拘谨、思维定势、从众 心理和信息饱和等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四种主 要障碍
可从方法、难度、学科等角度设计
3、选择启动模式
❖学生自由选题 ❖教师提出课题 ❖教师和学生共同选题
4、课程的实施
❖ 准备(背景知识、课程信息、方法、设备) ❖ 选题(意向、范围、课题、要解决的问题) ❖ 开题评审(科学性、可行性、困难) ❖ 课程实施(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 ❖ 总结、展示(论文、报告的撰写,制作展板、
方法:
定性和定量结合 个人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结合 学分制和绩分制结合
谢 谢!
如何实施课程管理:
❖ 调整和明确学校原有组织机构的职责和任务, 真正体现相互协作、全员育人;
❖ 建立各种相应的规章制度;
❖ 采取有效措施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监控和指导;
❖ 将跟踪、监控和指导学生的学习视为教师教 学工作的当然组成部分,加强对教师这方面 工作的管理。
教师(小组)的指导工作要求:
❖ 教师指导小组集体撰写“教学设计”、建 立每周备课制度,教师小组要写好“备课 笔记”;
——《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
(三)特点——一种全新的课程:
❖ 以问题为学习的载体; ❖ 学生有很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 ❖ 学习的内容来自学生周围的真实世界; ❖ 学习的过程类似科学研究的过程; ❖ 更注重学生的体验和经验,学生对知识的联系、
综合和运用; ❖ 目的在帮助学生掌握主动探究学习方式; ❖ 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角色和地位与学科教学中有
核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
(二)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 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 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 生的社会责任感。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 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 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 学会分享与合作 ❖ 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 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