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礼仪宗法制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礼仪宗法制度

中国古代一些制度,如科举考试制度、赋税制度、礼仪宗法制度等都是是经常会涉及到考题的内容。所以本篇文章江苏公务员考试网()专家将重点介绍中国古代的一些重要的礼仪宗法制度和关于礼仪宗法制度的相关考题。

宗法是中国古代社会血缘关系的一种准则,其主要的精神是嫡长继承制。与此相关,产生了一系列的礼仪制度,简要介绍如下:

一、冠礼和笄礼

冠礼是成人礼,是给跨入成年人行列的男子加冠的礼仪。在氏族社会,男女青年发育成熟时要参加一种“成丁礼”,这样才能成为自己部落的正式成员,享受应有的权利和履行应尽的义务。冠礼应当是从这种“成丁礼”演变而来的。《礼记·冠义》说,冠礼是“成人之道也”,“将责成人礼焉也”,要按照“为人子,为人弟,为人臣,为人少者”四个方面的礼的规范加以约束,使之成为具有“孝、悌、忠、顺”完美品德的人。

男子二十而冠,女子十五而笄。女子在15岁许嫁之时举行笄礼,结发加笄,也要取“字”。结发是将头发梳成发髻,盘在头顶,以区别童年时代的发式。礼经中并无笄礼详文。女子到了20岁,虽然还未许嫁,这时也要举行笄礼,表示今后要以成人相待。

二、丧礼

以《仪礼》的记载为主要依据的中国古代丧礼制度,等级分明。同样是死,说法尊卑有别,“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丧礼也有不同的等级。

三、避讳

避讳实际上是一种反映封建礼法的忌讳,即遇到与君主、尊长的名相同的文字就采用某种方法回避。

⑴国讳:如秦始皇嬴政时,改正月为端月,其父名子楚,《吕氏春秋》就改楚为荆;汉高祖刘邦时,改邦为国。

⑵避圣人、尊者讳:汉淮南王刘安之父刘长,避长而用修;苏轼为避父(苏序)讳,就改序为引,苏辙则改序为叙。

⑶避恶人讳:人自宋后少名浍,我到坟前耻姓秦。

⑷其他忌讳:古人讳言钱而曰“孔方兄”,讳言大小便曰“更衣、出恭”,讳言死则曰“驾崩、仙逝、坐化、作古”等。

四、年龄称谓

古人对不同的年龄阶段,往往有专门的名称。掌握这些常见的称谓,对读书为文当有所裨助。

襁褓:原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后来以此来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指2-3岁的儿童。

垂髫、髫年:借指幼年。髫,儿童头上扎起来下垂的短发。三四岁到八九岁。

总角:借指幼年。古代未成年者把头发扎成髫,叫做总角。十五岁左右

束发、成童:十五岁以上。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髫。

及笄:女子十五岁左右。笄,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十五岁时就把头发簪起。

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弱冠:指男子二十岁。

而立:三十岁。

不惑:四十岁。

知命、半百:五十岁。

花甲:六十岁。

古稀:七十岁。

耄耋:指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

期颐:一百岁。

《论语》:“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

附录:其他宗法礼仪名词

1、七庙

历代帝王设七庙供奉七代祖先,太祖庙居中,左右三昭三穆。后以七庙为王朝代称。

2、六亲

《左传》中指:父子、兄弟、姑姊、甥舅、婚媾、姻娅。

《史记》中指:外祖父母、父母、姊妹、妻兄弟之子、从母之子、女之子。后泛指亲人

3、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4、五常:也叫“五伦”,使封建礼教所规定的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间得多关系。

5、三从四德

“三从”指妇女幼从父,出家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指妇德、妇颜、妇功、妇容。这都是古代奴役妇女的精神枷锁。

6、九族

高祖、曾祖、祖父、父、自己、子、孙、曾孙、玄孙。上推四世,下推四世。

7、三牲

祭祀用的牛、羊、猪。

相关考题:

1.《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主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本意是宗庙,这说明我国古代的宗法制纽带是()

A.财产

B.地域

C.信仰

D.血缘

2.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专门的称谓来代替,下面的年龄称谓从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

a.束发

b.而立

c.垂髫

d.总角

e.期颐

f.弱冠

g.耄耋

h.不惑

i.花甲

j.豆蔻

A.b-j-e-h-a

B.c-d-a-f-i

C.a-c-e-f-j

D.d-f-i-j-b

答案:

1.D

2.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