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6(物质结构与性质)全套优质课件【精品】

合集下载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六课件5.1《原电池》课件(2).pptx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六课件5.1《原电池》课件(2).pptx

K+迁入 Cl-迁入
实验表明: 电池的电流密度的大小与电极的表面积、极板之 间的距离和介质等因素有关; 无论何种材料制作的原电池,电池的极化作用都 是很强的,极化作用会使电极的放电反应变得迟 钝,影响电池的工作时间,而去极化剂(如高锰 酸钾、重铬酸钾和过氧化氢等氧化剂)由于有效 降低了电极的极化作用,提高了电池的放电效率。 为此设计了如下图的实验装置。
铜锌原电池
三、实验操作要点
1.装置的组装 取一块锌片(6cm×3.3cm)和一块铜片 (6cm×3.3cm),两者之间放一块海绵(厚度2cm), 用橡皮筋固定好,用导线把小灯泡(2.5V0.3A)和 锌片、铜片连接起来,插入放有50ml蒸馏水的100ml 小烧杯中,组装这样的装置多个备用。
2.催化剂的选择
向三个装置中分别加入10ml的稀硫酸,编号为甲 乙、丙,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 向甲装置中加入5ml3%的双氧水,振荡溶液, 记录小灯泡发光的时间和亮度。
向乙装置中加入0.5g的重铬酸钾晶体,振荡溶液, 记录小灯泡发光的时间和亮度。
向丙装置中加入0.5g的高锰酸钾晶体,振荡溶液, 记录小灯泡发光的时间和亮度。
必修2第38页“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活动与探究”
一是电流微弱, 用灵敏检流计检测;
二是供电时间短暂, 电池的放电效率低;
三是锌极板有大量气泡, 干扰铜极板现象的观察。
(三)从实验视角看
选修3第12页“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活动与探究”
克服了锌极板有大量气泡的现象 盐桥能说明内电路中离子的迁移 电流密度依然较小,不足以使小灯泡发亮
Zn-C-NaOH:小灯泡不亮,检流计偏转。
Al-C-NaOH:小灯泡不亮,两极有气泡。
四、实验注意事项
1.电解质用浓硫酸或固体氢氧化钠立即加水配制成溶 液,由于它们溶解放热,形成热的介质,加快了电 极反应。 2.如要灯泡持续发亮,不断振荡是关键。可以用电极 搅拌溶液。海绵比两极板稍长,以防碰破烧杯底。 3. 锌片和铜片先用碱液处理,再用酸液处理,然后用 4. 蒸馏水漂洗。

高二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优质课件1:2.2.1 一些典型分子的空间构型

高二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优质课件1:2.2.1 一些典型分子的空间构型

一些典型分子的空间构型
知识点1、甲烷分子的空间构型 总结: sp3杂化的要点
杂化类型 参与杂化的原子轨道 杂化后的轨道及数目 未参与杂化的价电子层轨道 杂化轨道间夹角 空间构型 共价键类型与数量
sp3 1个s + 3个p 4个sp3杂化轨道
无 1090 28’ 正四面体 4个s-sp3 σ键
要点分第析6 页
H
H
:: --
H-C-H H :C :H
H
H
一些典型分子的空间构型
知识点1、甲烷分子的空间构型 1、杂化与杂化轨道
C ↑↓ ↑ ↑
基态 2s 杂化
2px 2py 2pz 正四面体形 2s 2p
sp3杂化
知识解第读4 页 鲍林提出了杂化轨道理论
同一原子能量相近的不同类型原子轨道, 重新组合生成与原轨道数相等的一组能量相等的杂化原子轨道。
NH3 H2O
有机物 C 杂化类型 饱和C : sp3杂化, 连接双键C : sp2杂化, 连接三键C : sp杂化。
一些典型分子的空间构型
当堂巩第固18 页
1、下列分子中的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的类型相同的是 ( B ) A.CO2与SO2 B.CH4与NH3 C.BeCl2与BF3 D.C2H2与C2H4
未参与杂化的价电子层轨道

杂化轨道间夹角
1090 28’
空间构型
正四面体
共价键类型与数量
4个s-sp3 σ键
一些典型分子的空间构型
杂化轨道类型
视频导第学9 页
sp
sp2
sp3
1个s 1个p
1个s 2个p
1个s 3个p
2
3
4
180º
120º 109º28`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六:2.1《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ppt课件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六:2.1《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ppt课件
但实际上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最不 容易成功.
这是为什么呢?
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不容易成功原因
第一:铝是活泼金属,在空气中能与氧气生成 一种致密的氧化铝保护层,使氧气不能继续与铝 发生反应,不采取任何擦除氧化铝保护层措施而 直接进行点火,必定是铝难于燃烧。
氧化镁薄膜和氧化铁薄膜可能都不如氧化铝薄 膜更致密,不能阻止金属与氧气的接触,因此金属镁 和金属铁更容易在氧气中燃烧.
高温
2Al + Fe2O3 = 2Fe + Al2O3
⑸与不活泼金属的可溶性盐的反应: 2Al+3CuSO4=Al2(SO4)3+3Cu
3.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
氧化铝的化学性质 两性氧化物
两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与酸反应生 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A 2 O 3 l 6H 2C A 3 l3 lC 2 O Hl
如何除去铝片表面的氧化膜?
方法2.用NaOH溶液除去氧化膜 铝片,用水冲洗后,放入盛有3mL6.0mol/L NaOH溶液的试管中,观察铝表面的现象。 1~2min后取出铝片,洗净,再放入20mL 0.5mol/L的硫酸铜溶液中,观察铝片表面现 象
如何增强铝片表面的氧化膜的保护作用?
方法:将另一擦去氧化膜的铝片放入盛有 浓硝酸的试管中
将另一擦去氧化膜的铝片放入盛有3mL 浓硝酸的试管中,观察现象。1min后取 出铝片,用水洗净,再放入20mL0.5mol/L CuSO4溶液的试管中,观察铝片表面的现象
3. 铝配合物的生成
1.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1mL1.0mol/LAlCl3溶液
2.在一只试管中逐滴加入6.0mol/LNaOH溶液,边 滴加边振荡试管,观察实验现象 3.在另一试管中滴加2ml10%NH4F溶液,再滴加 1mL3.0mol/L氨水,边滴加边振荡试管,观察实验 现象。

(完整版)高中化学选修6全套课件

(完整版)高中化学选修6全套课件

思考与练习
1、(2007广东)8、下列符合化学实验“绿色化”的有D( )
•在萃取操作的演示实验中,将CCl4萃取溴水改为CCl4 萃取碘水 •在铜和浓硝酸反应的实验中,将铜片改为可调节高度 的铜丝 •将实验室的废酸液和废碱液中和后再排放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2、 (2008年广东高考题理科基础)
2.什么是绿色化学?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或清洁化学,是 从源头上防止污染产生或化学过程对环境的负面 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的化学。理想的绿色技术应 采用具有一定转化率的高选择性化学反应来生产 目的产品,不生成或很少生成副产品或废物,实 现或接近废物的"零排放"过程。化学工艺过程中 使用无毒无害原料、溶剂和催化剂。
_____检_验__和_鉴__别__氧_化__性_和__还_原__性_物__质_的__存__在______ 。
2、蓝瓶子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①如图示在250mL锥形瓶中,依次加入2 g NaOH、 100 mL H2O和3 g葡萄糖,搅拌溶解后,再加入3~5 滴0.2%的亚甲基蓝溶液,振荡混合液呈现蓝色; ②塞紧橡皮塞(活塞a、b关闭),将溶液静置,溶液变 为无色; ③再打开瓶塞,振荡, 溶液又变为蓝色; ④再塞紧橡皮塞, 将溶液静置,溶液 又变为无色。 以上③、④可重 复多次。 试回答下列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做“蓝瓶子”实验时,为什么容器不能密闭? ______容__器_内__才_能__进__入_空__气_,__提_供__氧_化__剂_氧__气__。________。 (4) 通过“蓝瓶子”实验和亚甲基蓝变色原理的分析, 你认为亚甲基蓝试剂在物质鉴别中有何新的用途? ______检__验_和__鉴_别__氧_化__性_和__还_原__性__物_质__的_存__在_________ 。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物质结构与性质:专题 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_课件1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物质结构与性质:专题 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_课件1
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
基础知识是形成学科能力的源头,本栏目 根据课标要求,精准梳理,清晰呈现主要知识 及内在关系。关键处合理挖空、易错处及时提 醒,多策并举,夯实基础,要求学生动手填一 填吧!
1.了解物质结构的探索发展的历史与人类物质文明进 步的密切联系。 2.认识物质结构的探索与研究对人类文明发展与进步 的重要意义。 3.初步掌握研究物质结构的一般方法。
①为什么有些元素能形成几种 同素异形体? ②为什么有机化合物有同分异 构现象?
③为什么分子具有一定的空间 构型?
④分子的空间结构对物质的性 质有什么影响?
2.探索物质微观结构的方法
人们运用实验方法、模型化方法,通过分析、 归纳、推理,借助科学假说和论证,在揭示物 质微观结构奥秘的探索中取得了巨大成就
3.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不能再分。(×) 分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但原子也可以再分, 可以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4.目前,人们不仅能够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也能制 造出自然界中不存在的元素。(√) 分析:人们可以用粒子高能加速器来人工制造化学元素,元 素周期表中标“*”的元素均为人造元素。
二、研究物质结构的意义
研究 物质 结构 的意 义
金刚石
1.结构决定 如 碳的四 性质、性质 种同素 体现结构
石墨
C60 碳纳米管
2.根据结构预测物质性质
结构不同, 性质不同
3.合成或分离具有预期性质的新材料
4.从分子水平探索生命现象
5.研究结构,实现绿色合成,促进社会可 持续发展
【特别提醒】人类对原子结构认识的逐渐深入,都是 建立在实验研究基础上的,实验是揭示原子结构的重 要手段,自然科学是在不断探索中修正错误而前进的。
一、探索物质的微观结构 研究物质结构对我们有什么帮助?研究物质结构有哪 些方法?

【课堂设计】高二化学苏教版选修6课件专题2 物质性质的探究 整合

【课堂设计】高二化学苏教版选修6课件专题2 物质性质的探究 整合

-1
硫酸还是用 3 mol· L
-1
硫酸均无明显现
象,为了探究“铝与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应的差异原因”,请回答下列问题 : (1)请写出盐酸与铝片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 (2)铝分别与 3 mol· L 盐酸、1.5 mol· L 硫酸的反应不相同的地方是盐 酸中有 Cl ,而硫酸中有 SO4 ,其余全部相同,我们可以猜想 Cl 、SO4 对 H 与 Al 的反应可能有不同影响。 请你对上述实验事实提出合理的假设加以解释。 (3)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对你的假设进行论证。
实验步骤 可能的实验现象及可能的结论
-1 -1
2-
-
2-
+
专题1
专题2
解析:(1)盐酸与铝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Al+6H+
2-
2Al3++的差异来考虑,盐酸电离出 H+和 Cl-, 而硫酸电离出 H+和 SO4 ,所以假设是从它们的差异的角度考虑的。 假设 Cl能加速 Al 与 H+反应,SO4 不能加速 Al 与 H+反应(或 Cl-能破坏铝片表面的 氧化物保护膜,SO4 则不能)。
专题整合
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与碱反应 铝单质的性质 无机物性质的探究 与酸(非氧化性酸)反应 与某些可溶性盐反应 与强氧化性酸反应 氧化铝的性质 铝的化合物的性质 氢氧化铝的性质 可溶性铝盐的性质 与钠反应 乙醇的性质 有机物性质的探究 苯酚的性质 氧化反应 消去反应 弱酸性 与金属钠反应 取代反应 显色反应
专题1
专题2
(2)选择仪器药品 :根据实验的目的和原理,以及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性 质、反应条件,如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能否腐蚀仪器和橡胶、反应是否 加热及温度是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等,从而选择合理的化学仪器和药品。 (3)设计装置步骤 :根据上述实验目的和原理,以及所选用的仪器和药品, 设计出合理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步骤。学生应具备识别和绘制典型的实 验仪器装置图的能力,实验步骤应完整而又简明。 (4)记录数据和现象 :根据观察,全面而准确地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和 现象。 (5)分析得出结论 :根据实验观察的现象和记录的数据,通过分析、 计算、 图表、推理等处理,得出正确的结论。

苏教版高三化学课件物质结构与性质金属键 金属晶体

苏教版高三化学课件物质结构与性质金属键 金属晶体

体心立方堆积
面心立方堆积
练习3:[作业本 P32 题2、18]
作业
• 作业本 P30~34 • 预习第二单元 离子键 离子晶体
作业
• • • • 作业本 P67~68 精讲精练 P118~119 划去题1、10、12 熟读附录Ⅰ~Ⅶ 预习《物质结构与性质》专题1与专题2 第 一单元
>0
大 , 金属原子半径越_____ 金属阳离子 自由电子 小 ,金 原子化热越_____ 静电作用: 弱 ,熔沸点 属键越_____ 低 ,硬度越_____ 小 。 越_____
思考:第ⅠA族金属的硬度、熔沸点如何变化?
为什么?
二、金属晶体
1、晶体定义 2、晶体种类 3、堆积方式
二维 堆积 三维 堆积 空 隙
非密堆积
密堆积
4、常见金属
简单立方 堆积 体心立方 堆积 面心立方 堆积 六方堆积
二、金属晶体
5、晶胞 (1)定义
反映结构特征
基本重复单位
练习2:[阅读教材P36晶胞相关内容,完成
作业本 P32 题18(1)]
二、金属晶体
5、晶胞 (2)晶胞内原子数讨论 顶点:1/8个原子 在晶胞内 晶胞之间原 棱边:1/4个原子 子共享类型: 在晶胞内 面心:1/2个原子 在晶胞内 体心:1个原子在 晶胞内
一、金属键
1、定义 (1)构成对象 (2)形成原因 (3)力的本质 2、方向性、饱和性 :无
3、金属通性 金属阳离子 自由电子 (1)导电性良好 静电作用: (2)导热性良好 (3)延性良好 (4)硬度、熔沸点跨度大
练习1:[作业本 P31 题9]
一、金属键
4、原子化热 (1)定义 (2)表示式 M(s)→M(g) ΔH (3)含义

高中化学苏教版选修六 2.1 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课件 (共18张PPT)

高中化学苏教版选修六 2.1 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课件 (共18张PPT)
2A l+6H 2O =2A l(O H )3+3H 2↑ A l(O H )3 +N aO H = N aA lO 2 +2H 2O 将上述两个反应叠加,得到: 2 A l+2N aO H +2H 2O =2N aA lO 2+3H 2↑
练习二.
除去镁粉中的少量铝粉,可选用的试剂
是( C ) A .稀盐酸
教材51页实验3-4
在2支小试管里分别加入5mL稀盐酸和5mL NaOH溶液,再分别放入一小段用砂纸打磨的 铝片。
观察: 1.铝片是否溶解 2.是否有气体产生?
2 Al+2NaOH+2H2O=2NaAlO2+3H2↑
偏铝酸钠
口诀:铝水烧碱偏, 氢气往外钻, 系数不难记, 4个2,1个3.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质
仔细观察: ①燃烧后是否具有金属光泽:
②铝箔是否熔化:
③如若熔化是否有液体滴落:
练习一
铝制品比铁制品在空气中不易被锈蚀,原因(

C
A.铝的金属性比铁弱
B.铝的密度比铁的密度小 C.铝在空气中易与氧气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
D.铝不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思考:
1、铝制餐具不宜长期存放酸性物质
2、铝制品也不能盛放氢氧化纳溶液
B .稀硝酸
C .N aO H 溶液
D .氯化钠溶液
练习三
称取两份铝粉,第一份加入足量的
N aO H 溶液,第二份加入足量的盐酸,
若放出氢气的体积相等(同温同压),则两
份铝粉的质量比为( A )
A .1∶1
B .1∶3
C .3∶2
D .1∶2
焊接钢轨
限时过关:

高考化学总复习 选修部分 物质结构与性质 第一单元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课件 苏教版

高考化学总复习 选修部分 物质结构与性质 第一单元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课件 苏教版

_[_A__r]_4_s_2__
Fe ___1_s_22_s_2_2_p_63_s_2_3_p_6_3_d_64_s_2__
_[_A_r_]_3_d_6_4_s2__
Cu _1_s_2_2_s_22_p_6_3_s_2_3_p_63_d_1_0_4_s_1 _
___[_A_r_]_3_d_1_04_s_1__
3.原子轨道(又称为能级) (1)在多电子原子中,同一电子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 不同能量的电子分占在不同的原子轨道,不同形状的原子轨 道分别用__s、__p_、__d__、__f _表示。 (2)原子轨道有不同的形状:s 轨道呈____球__形______,p 轨道 呈___纺__锤__形_____,d 轨道和 f 轨道较复杂。形状相同的原子 轨道在原子核外空间还有不同的伸展方向。
2.请用核外电子排布的案:26Fe 外围电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3d64s2,Fe3+外围电子 的电子排布式为 3d5,Fe2+外围电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3d6。根 据“能量相同的轨道处于全空、全满和半满时能量最低”的 原则,3d5 处于半满状态,结构更为稳定,所以 Fe3+较 Fe2+ 更为稳定。
(2)习惯上人们用英文字母 n 表示电子层。原子中由里向外的
电子层数可取 1、2、3、4、5 等正整数,对应的电子层符号
分别为_K_、__L__、__M__、__N_、__O___等。每一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
数为_____2_n_2_____。 (3)离核越近的电子层,能量越_______低______。不同电子层 的能量是__不__连__续__的____。
4.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
表示方法 电子排布式
以硫原子为例 ___1_s_2_2s_2_2_p_63_s_23_p_4____

高中化学苏教版选修6同步课件6

高中化学苏教版选修6同步课件6

高中化学苏教版选修6同步课件: 6答案 3 ②淀粉溶液 4 ②酸式滴定管或移液管③活塞或旋塞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变化溶液变蓝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5 数据记录与处理的表格滴定次数待测橙汁体积标准碘溶液的体积平均值滴定前刻度滴定后刻度实际体积第一次 2000 mL 第二次 2000 mL 990 6 不能剧烈摇动锥形瓶剧烈摇动锥形瓶会增大溶液与空气接触面积使维生素C被氧化影响测定结果课题2 镀锌铁皮锌镀层厚度的测定学习目标 1学会用电子天平称量物质的质量 2会设计用化学方法测定镀锌铁皮锌镀层厚度的多种实验方案并能根据实验条件比较方案的优劣 3了解测定过程中产生误差的原因并能对实验中的数据进行处理学会书写定量测定与分析实验报告课前自主学案一实验原理 1.锌的电化学腐蚀锌的化学性质比铁______如果镀锌铁皮的锌镀层被破坏将在潮湿空气中发生电化学腐蚀残留的锌镀层作为原电池的____极_____先被腐蚀将镀锌铁皮放到酸中时发生原电池反应铁皮表面的锌镀层溶解电极反应式如下活泼负锌负极________________ 正极__________________ 待锌在酸中完全溶解后产生氢气的速率显著_______可以借此判断锌镀层是否反应完全减慢 Zn-2e- Zn2+2H++2e- H2↑ V=2hS 二实验步骤 1.取三块镀锌铁片 ABC截自同一块镀锌铁皮分别量出它们的长度与宽度 2.用__________分别称量三块镀锌铁皮 ABC 的质量 3.将镀锌铁皮A放入烧杯中加入40 mL 1∶4稀硫酸反应时用________小心翻动镀锌铁皮使铁皮两边锌镀层都充分反应到反应速率突然_______时产生气泡的速率变得极慢立即将未反应的铁片取出用自来水冲冼掉附着的酸液电子天平玻璃棒减小 4.将铁片放在_________上用酒精灯小火烘干冷却后用电子天平称量 5.分别用镀锌铁皮BC重复进行实验步骤34 6.根据实验所得数据求出镀锌铁皮的锌镀层厚度石棉网思考感悟 1 为何将铁片小火烘干而不能高温烘干 2 请分析该实验产生误差的原因有哪些提示 1 因铁在高温时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若烘干时温度过高会有部分铁转化为氧化物而使铁片质量增大导致实验结果偏小 2 根据实验原理和操作可知会产生误差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①铁皮长宽量不准确②反应前后对铁皮用电子天平称量时读数不准确③烘干铁皮后未冷却就称量④与酸反应的时间控制不好取出过早或过晚自主体验 1. 2011年绍兴高二检测镀锌铁皮的锌镀层被破坏后将在潮湿的空气中发生电化学腐蚀相关描述正确的是A.负极反应式为Fe-2e- Fe2+ B.负极反应式为Zn-2e-Zn2+ C.电子从铁流向锌 D.铁不但得不到保护反而被腐蚀得更快解析选BZn比Fe活泼Zn作负极失电子电子从Zn流向Fe铁得到保护2.电子天平是定量分析中常用的精密仪器下列关于电子天平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电子天平操作方便读数稳定准确度高不同型号的电子天平具有相同的精确度 B.电子天平是电子仪器十分精密不需要校准和调零 C.电子天平具有归零键因此烧杯不洁净或者潮湿都不影响使用 D.天平使用时要关上附近的窗户不要撞击使用天平所在的桌子读数时侧门应关闭防止气流影响称重解析选D电子天平是一种精密仪器但不同型号仍具有不同精确度操作时和托盘天平一样也要校准调零由于它比较灵敏读数时应关上门窗防止气流影响称重解析选C铁的氧化物为碱性氧化物而锌的氧化物为两性氧化物课堂互动讲练镀锌铁皮锌镀层厚度的测定 1.锌的电化学腐蚀锌的化学性质比铁活泼如果镀锌铁皮的锌镀层被破坏将在潮湿空气中发生电化学腐蚀残留的锌镀层作为原电池的负极锌先被腐蚀将镀锌铁皮放到酸中时发生原电池反应电极反应如下负极Zn-2e- Zn2+正极2H++2e- H2↑待锌在酸中完全溶解后产生氢气的速率显著减慢可以借此判断锌镀层是否反应完全3.测定步骤2011年杭州高二检测白铁即镀锌铁皮某学习小组的三位同学为了测定镀锌层的厚度提出了各自的设计方案Ⅰ甲同学的方案是先用盐酸将镀锌铁皮表面的锌反应掉通过差量算出锌的质量然后再由查得的锌的密度算出锌层的体积最后由体积除以镀锌铁皮面积得锌层厚度1 配制1 mol·L-1的盐酸100 mL需取用365 ρ=181 g·cm-3 的盐酸________mL配制过程中要用到的玻璃仪器除量筒烧杯玻璃棒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 2 将相同大小相同厚度的普通锌片和镀锌铁皮放入两支试管各加入等量 1 mol·L-1的盐酸观察镀锌铁皮比普通锌片与盐酸反应速率更快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翻动横放在烧杯中镀锌铁皮时发现溶液上方的锌层变薄的速率比下方的锌层快得多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判断镀锌铁皮表面锌恰好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Ⅱ乙同学的意见及方案 1 意见因为难以避免铁会反应所以甲同学测出锌的厚度会________ 选偏大或偏小 2 方案通过查阅资料知道Zn OH 2既可以和酸反应又可以和碱反应于是设计了如下方案步骤③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若使用的镀锌铁皮的质量为28156 g最后称得灼烧后固体的质量为40000 g镀锌铁皮长510 cm宽500 cm 锌的密度ρ=714 g·cm-3则锌镀层的单侧厚度h为________cm Ⅲ丙同学查得Fe OH 2Zn OH 2开始沉淀的pH分别为65和56认为也可以用容量法即滴定法检测且准确度更高该方法的要点是准确称取m g白铁加入过量 c mol·L-1的盐酸b mL再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过量的盐酸为了防止生成沉淀应选用的指示剂是________ 选择序号a.酚酞b.石蕊c.甲基橙解析本题将本课题有关镀锌铁皮锌镀层的厚度测定实验进行了前伸后延式的考查Ⅰ 1 是对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考查非常基础 2 是对镀锌铁皮锌镀层的厚度测定实验过程有关异常现象的解释镀锌铁皮比普通锌片与盐酸反应速率更快与电化学腐蚀有关而溶液上方的锌层变薄的速率比下方的锌层快得多需要从上方的锌层与下方锌层所处环境的不同考虑下方锌层反应产生的气泡对反应的影响Ⅲ丙同学则选用滴定法来进行实验在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过量的盐酸时为了防止生成沉淀应选用在酸性范围变色的甲基橙为指示剂答案Ⅰ 1 55 100 mL容量瓶胶头滴管 2 镀锌铁皮发生了原电池反应下方的气泡阻止了酸液与锌层的接触 3 产生气泡的速率明显减慢Ⅱ 1 偏大 2 过滤洗涤428×10-4 Ⅲc 变式训练某同学设计了测定镀锌铁皮镀层厚度的实验方案将单侧面积为S质量为m1的镀锌铁皮放入 6 mol·L -1 HCl溶液中当气泡产生速率显著减小时用水冲洗烘干后称量得到质量为m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当铁皮产生气泡速率减慢时立即取出铁皮不冲洗就用酒精灯加热烘干铁皮可能继续与残留的酸反应导致实验结果偏高 B.实验过程中产生气泡的速率先慢然后逐渐加快再显著减缓这是原电池和温度共同影响的结果探究整合应用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1.实验原理维生素C具有强还原性它可将碘单质还原为碘离子利用这一反应可以通过实验测定果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 C6H8O6+I2―→C6H6O6+2HI 维生素C 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其水溶液呈酸性它的分子式是C6H8O6人体缺乏这种维生素会得坏血症所以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维生素C在空气中易被氧化新鲜的水果蔬菜乳制品中都富含维生素C某校课外活动小组测定了某牌子的软包装橙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下面是测定实验分析报告请填写下列空白例 1 实验目的测定××牌软包装橙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 2 实验原理C6H8O6+I2―→C6H6O6+2H++2I - 3 实验用品及试剂①仪器和用品自选略②试剂测定样品中维生素C的指示剂________ 填名称浓度为750×10-3 mol·L-1标准碘溶液蒸馏水等 4 实验过程①洗涤仪器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液润洗后装好标准碘溶液待用②打开橙汁包装目测颜色橙黄色配制溶液目测橙清度好用________ 填仪器名称向锥形瓶中移入2000 mL待测橙汁滴入2滴指示剂③用左手控制滴定管的________ 填部位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________________直到滴定终点滴定至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复上述操作一次 5 数据记录与处理请设计数据记录和处理的表格不必填数据若经数据处理滴定中消耗标准碘溶液的体积是1500 mL则此橙汁中维生素C 的含量是________mg·L-1 6 问题讨论滴定时能否剧烈摇动锥形瓶为什么思路点拨 2.镀锌层厚度的测定称量与酸反应前后铁皮的质量分别为m1m2 两者之差就是锌镀层的质量 m1-m2 则锌镀层的总体积为式中ρ为锌的密度一般为714 g·cm-3若已知锌镀层单侧面积为S 可测锌镀层单侧厚度为h则由以上二式可得=2hS所以V=h=3.下列关于铁和锌的性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锌的金属性比铁活泼B.锌能与NaOH溶液反应铁不能C.铁和锌的氧化物均为碱性氧化物D.锌的氢氧化物能溶于氨水而铁的不能2.锌镀层厚度的测定称量与酸反应前后铁皮的质量分别为m1m2 两者之差就是锌镀层的质量 m1-m2 则锌镀层的总体积为V=式中ρ为锌的密度一般为714 g·cm-3若已知锌镀层单侧面积为S 可测锌镀层单侧厚度为h则V=2hS 由以上两式可得=2hS所以h=↓↓↓↓↓C.锌和铁在酸溶液中形成原电池外电路中电流从铁流向锌D.设锌镀层单侧厚度为h锌的密度为ρ则h=解析选D锌和铁在酸性溶液中形成原电池锌为负极铁为正极故外电路电流从正极 Fe 流向负极 Zn 因为镀锌铁皮是双面镀锌故锌层的总体积V=2hS所以h=D选项错误2.测定方法1 用医用维生素C片配制一定浓度 a mg·L-1 的维生素C标准溶液向一定体积的维生素C标准溶液中滴加稀碘水用淀粉溶液作指示剂至加入碘水溶液呈蓝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为止记录加入碘水的体积 V12 在相同体积的果汁中用淀粉溶液作指示剂滴加相同浓度的碘水记录溶液显蓝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时消耗碘水的体积 V23 根据两次反应消耗碘水体积的比值可粗略测定出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维生素C的含量=·a解析此题考查了用滴定法测量物质含量的实验既考查了实验的基本操作又结合实验考查了简单的计算用碘溶液来滴定维生素C 故指示剂选用淀粉溶液由测定原理中反应的方程式可得维生素C的含量是×176×103 mg·mol-1=990 mg·L-1。

高中化学苏教版选修六 专题5 课题1 原电池课件(共25张PPT)

高中化学苏教版选修六 专题5 课题1 原电池课件(共25张PPT)
化学能 电能
【提出问题3】:改进后的装置为什么能够持续、
稳定的产生电流?盐桥在此的作用是什么?
• 盐桥:在U型管中装满用饱和KCl溶液和琼胶作成的冻胶。
盐桥的作用: (1)使整个装置构成通路,代替两溶液直接接触。 (2)平衡电荷。
1、由两个半电池组成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电子流向:负极——正极(通过导线) 离子流向:阴离子——负极
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
第一节 原电池
电化学是研究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 装置、过程和效率的科学。
电化学反应过程(及其装置)可以分为 两类:产生电流的反应(发生在电池化学 中,是自发的,向外输送能量)和借助电 流而发生的反应(发生在电解池中,由外 界输入的能量推动)
一、对锌铜原电池工作原理的进一步探究
在一瓣橘子上相隔0.5cm分别插一小铜片和铝 片,把铜片和铝片的另一端通过导线接触耳机的两 极,试试能否听到“嘎嘎”声。能够从耳机中听到 “嘎嘎”声,说明了什么?用其他金属、水果、液体 再试一试。
4、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
离子移动方向
阳离子移动方向
电流流向:正极 负极
阴离子移动方向
小结
一、原电池
1.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电子从负极(较活泼金属)流向正极(较不活泼金属 或碳棒),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2.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3.构成条件(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两种相连接的活泼性不同的金属同时浸入电解质 溶液中(一种可以是非金属导体如碳棒)。
5.锌铜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其中阳离子交换膜 只允许阳离子和水分子通过。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 是 (C) A.铜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甲池的c(SO42-)减小 C.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乙池溶液的总质量增加 D.阴阳离子分别通过交换膜向负极和正极移动, 保持溶液中电荷平衡

2019-2020学年苏教版选修6 专题2 课题1 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课件(54张)

2019-2020学年苏教版选修6 专题2 课题1 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课件(54张)
栏目 导引
专题2 物质性质的探究
3.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 氧化铝和氢氧化铝都是两性化合物,它们既能与强酸溶液反应, 又能与强碱溶液反应。氧化铝和氢氧化铝分别与强酸反应的离 子 方 程 式 是 : Al2O3 + 6H + ===2Al3 + + 3H2O 、 Al(OH)3 + 3H + ===Al3++3H2O;氧化铝和氢氧化铝分别与强碱反应的离子方 程式是:Al2O3+2OH-+3H2O===2Al(OH)-4 、Al(OH)3+OH- ===Al(OH)-4 。
栏目 导引
专题2 物质性质的探究
1.氧化铝和氢氧化铝 典型的两性化合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如下: Al2O3+6H+===2Al3++3H2O; Al2O3+2OH-+3H2O===2Al(OH)4-; Al(OH)3+3H+===Al3++3H2O; Al(OH)3+OH-===Al(OH)4-。
提示:铝与 O2 反应放出大量的热而使铝条熔化,盛少量水或 铺少量细沙的目的是防止溅落的熔融物炸裂瓶底。
栏目 导引
专题2 物质性质的探究
铝易失电子,是活泼性较强的金属,表现出较强的还原性。 1.与 O2 的反应 (1)在空气中放置,Al 表面能生成氧化物保护膜,失去金属光泽。 (2)去膜后,Al 可在纯氧中燃烧:4Al+3O2=点==燃==2Al2O3(发出耀 眼的白光)。 2.与盐溶液的反应 2Al+3Cu2+===2Al3++3Cu。
解析:选 A。A 项,磁石可将铁粉从铝粉中分离出来,A 项 正确。B 项,铝粉会与 NaOH 溶液反应而损失掉,B 项错误。 C、D 项,铁粉与铝粉加热条件下会因与酸发生反应而被消 耗,C、D 项错误。
栏目 导引
专题2 物质性质的探究
2.除去镁粉中的少量铝粉,可选用( )

高中化学苏教版选修6同步课件1(已处理)

高中化学苏教版选修6同步课件1(已处理)

解析 1 展开剂应用丙酮为防止Fe3+和Cu2+水解常在展开剂中加入少量盐酸酸化 2 在进行纸层析法操作时层析液不能与点样点或点样线接触因为点样中的成分是易溶于展开剂的否则会使实验失败原点直径太大或细线过粗会使样品中的成分分离不清晰降低实验效果展开操作的过程需要在密闭空间内进行因此要给烧杯加盖或给试管塞上橡胶塞互动探究氨熏时为防止污染应在何处进行若不采用氨熏还可用什么溶液代替提示氨熏应在通风橱中进行不采用氨熏可用NaOH溶液代替Fe3+与之反应生成红棕色沉淀Cu2+与之反应生成蓝色沉淀变式训练2 2011年扬州高二检测下列关于纸色谱法分离Fe3+和Cu2+操作正确的是 A.裁滤纸应垂直纤维方向裁开 B.点样时斑点尽量小且再点时必须在同一位置 C.展开时用展开剂刚好淹过色斑进行展开 D.当展开剂上升至滤纸上沿时取出晾干观察解析选B裁纸时注意使滤纸纤维为竖直走向展开剂的液面低于色斑当展开剂上升至滤纸条的上端距滤纸上沿约1 cm处时取出滤纸用铅笔在展开剂前沿处画一条线再晾干探究整合应用菠菜的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菠菜中色素的成分及性质色素成分颜色溶解性叶绿素 a 蓝绿色都能溶于有机溶剂如乙醇丙酮乙醚等但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叶绿素b 黄绿色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 2纸层析法分离色素的原理菠菜的叶绿体中所含的四种色素都能溶于乙醇乙醚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可用有机溶剂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展开剂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大的色素随展开剂在滤纸上扩散的速度快溶解度小的色素随展开剂在滤纸上扩散的速度慢所以可用纸层析法将色素分离如图是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部分材料和用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例1 图中步骤①加入研钵内的物质A___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少许作用是研磨的充分C______________________少许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2 图中步骤②将糨糊状的研磨液倒入漏斗中漏斗底部放有________3 ④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4 若在研磨时分别在1号2号3号三个研钵中加2 g剪碎的新鲜菠菜绿叶并按下表所示添加试剂经研磨过滤得到三种不同颜色的溶液即深绿色黄绿色或褐色几乎无色处理 1号 2号 3号 A +-+ B +++ C -++蒸馏水-+-注+表示加-表示不加试回答①1号处理得到的溶液颜色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②2号处理得到的溶液颜色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③3号处理得到的溶液颜色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要注意以下两点 1 提取叶绿体色素时所用仪器药品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2 叶绿体中的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而难溶于水解析 1 在从叶绿体中提取色素时研磨时应加入有机溶剂如丙酮乙醇等和SiO2CaCO3SiO2可使研磨充分CaCO3可以保护叶绿素等色素免受破坏叶绿体中的色素是脂溶性物质能够溶解于丙酮和乙醇等有机溶剂中但不能溶于水 2 为防止固体颗粒进入滤液应加纱布过滤 3 4 1号不加CaCO3也不加水没有CaCO3的保护部分叶绿素可能受到破坏所以提取液呈黄绿色或褐色 2号不加丙酮或乙醇只加SiO2CaCO3水叶绿体中色素无法被溶解提取不出来所以提取液几乎无色只有3号才能得到正常的提取液呈现深绿色答案 1 丙酮或乙醇溶解色素SiO2 CaCO3 防止色素被破坏 2 纱布 3 从上到下依次出现橙黄黄蓝绿黄绿色4条色素带 4 ①黄绿色或褐色部分叶绿素受到破坏②几乎无色叶绿体中色素不溶于水③深绿色大量叶绿素溶于丙酮或乙醇中课题 2 用纸层析法分离铁离子和铜离子学习目标 1了解纸层析法又称纸色谱法的实验原理 2理解利用氨水使Fe3+Cu2+显色的原理 3熟悉用纸层析法分离溶液中Fe3+和Cu2+的操作方法和步骤掌握用纸层析分离混合物的方法课前自主学案自主学习一实验原理 1.纸层析法的基本原理纸层析以______作为惰性支持物滤纸纤维上的_____具有亲水性它所吸附的水作为_______通常把不与水混溶的有机溶剂作为_______由于吸附在滤纸上的样品的各组分在水或有机溶剂中的溶解能力各不相同各组分会在两相之间产生不同的分配现象滤纸羟基固定相流动相亲脂性强的成分在_______中分配的多一些随流动相移动的速度就快一些而亲水性强的成分在_______中分配的多一些随流动相移动的速度就慢一些这样性质不同的组分就分离在滤纸的不同位置上这种分离过程叫_______因此流动相溶剂又叫做_______ 流动相固定相纸层析展开剂思考感悟 1.检验Fe3+除用氨水外还可以用什么试剂提示检验Fe3+还可以用KSCN溶液现象是出现血红色或向溶液中加入K4[Fe CN 6] 亚铁氰化钾如果有蓝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含有Fe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Fe3++SCN- [Fe SCN ]2+血红色 Fe3++K++[Fe CN 6]4- KFe[Fe CN 6]↓普鲁士蓝二实验步骤 1.实验用品仪器必要用品大试管_____小刀烧杯量筒玻璃棒滴管________橡胶塞回形针表面皿镊子剪刀试剂饱和FeCl3溶液饱和CuSO4溶液_______6 mol·L-1盐酸______ 滤纸毛细管浓氨水丙酮 2.实验操作取一支大试管配一个合适的橡胶塞在橡胶塞的下部用小刀切开一条缝插入回形针以夹持滤纸条在距滤纸条末端约___ cm处用铅笔画一个小圆点作为原点取一只表面皿加入1 mL饱和FeCl3溶液和 1 mL 饱和CuSO4溶液混合后作为_________用毛细管蘸取试样在滤纸条的原点处轻轻点样晾干后再点重复______次要求留下斑点的直径小于____cm将晾干的滤纸条夹持在橡胶塞下面的回形针上 2 层析试样 3~5 05 另取一支试管加入9 mL丙酮和1 mL 6 mol·L-1盐酸混合均匀作为_________ 用滴管吸取一定量展开剂小心地注入大试管的底部注意不要沾到试管壁将橡胶塞和点有试样的滤纸条慢慢伸入试管内使纸条末端浸入展开剂中约05 cm注意不要让试样点接触展开剂塞紧橡胶塞将大试管垂直静置等待展开剂展开约3~5 min后展开剂上升至滤纸条的上端展开剂用镊子取下滤纸条放在盛有浓氨水的试剂瓶瓶口上方进行_____得到两个清晰斑点从上至下依次呈________ 说明含Fe3+ ________ 说明含Cu2+氨熏红棕色深蓝色思考感悟 2.点层析试样是决定能否取得理想实验效果的重要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哪些事项提示 1 点样原点距滤纸一端约2 cm为宜点样仪器一般要采用内径小于1 mm的毛细玻璃管且管口要平整 2 点样动作要轻不可刺破滤纸 3 点样用量对分离效果有很大影响一般在0002 mL~001 mL之间样品太少斑点不清楚样品太多斑点太大或出现拖尾现象以至不易分开 4 如果色斑颜色很浅要待溶剂完全挥发后在同一个位置再次点样自主体验 1. 2011年福州高二检测层析实验中点样操作正确的是 A.可用玻璃棒蘸取试样溶液滴在滤纸上 B.点样时应尽量蘸取较多的试样滴在滤纸上使点样一次成功 C.蘸取样品在原点处轻轻点样晾干后再点重复数次 D.点样后应在滤纸上形成一个直径较大的样斑以便实验观察时现象明显解析选C点样时不能用玻璃棒应用毛细管蘸取试样在原点轻轻点样晾干后再点 2.在进行Fe3+和Cu2+分离实验时不能让层析液展开剂没及试样斑点的原因是 A.Fe3+和Cu2+会溶解在层析液中使实验结果不明显 B.滤纸上Fe3+和Cu2+会扩散不均影响实验效果 C.滤纸上的滤液细线会变粗而使Fe3+和Cu2+太分散 D.滤纸上的Fe3+和Cu2+会混合起来不分散解析选A 若层析液没及试样斑点容易造成Fe3+Cu2+混杂在一起不能完全分离开导致效果不明显 3.用粉笔进行层析分离时选取的粉笔最好是 A.任何粉笔B.加水润湿的白色粉笔 C.彩色粉笔 D.干燥洁净的白色粉笔解析选D选用干燥洁净多孔的粉笔进行实验以保证其具有强吸附性课堂互动讲练纸层析法的基本原理纸层析法是一种色谱分析法它以滤纸为惰性支持物滤纸纤维上的羟基具有亲水性它所吸附的水作为固定相不与水混溶的有机溶剂作为流动相样品中各组分在水或有机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各组分在两相之间有不同的分配现象亲脂性强的成分在流动相中分配得多随流动相移动的速度快而亲水性强的成分在固定相中分配得多随流动相移动的速度慢 2011年金华高二检测 Fe3+和Cu2+能够在滤纸上彼此分离开的原因是 A.饱和FeCl3和CuSO4溶液已经分层 B.阳光的照射使Fe3+和Cu2+能彼此分开 C.滤纸对Fe3+和Cu2+的吸附力不同 D.Fe3+和Cu2+在展开剂中的溶解能力扩散速度不同例1 解析纸层析分离Fe3+和Cu2+时含有Cu2+和Fe3+的溶液涂在滤纸一端丙酮作展开剂在滤纸的毛细作用下展开剂携带Cu2+和Fe3+沿滤纸纤维向上移动因为速度不同溶解能力的不同一段时间后Cu2+和Fe3+距起点的距离会不同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答案 D 规律方法纸层析法是用滤纸作为支持剂载体的一种色层分析法这种方法的基本原理一般认为主要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间的分配比的不同而使之分离分配比较大的物质移动速度较快移动的距离较远分配比较小的物质移动速度慢移动的距离较近这样便把试样中各组分分开聚集在滤纸的不同位置上变式训练 1 色谱分析法是现代分离实验技术中的一种试回答下列问题 1 已知两种有机色素A与B混合在一起经测定知A的极性比B强欲分离A和B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用溶解过滤法B不溶A溶于水 B.用萃取法A易溶于有机溶剂B不溶 C.用蒸馏法因为A的熔沸点高 D.用纸层析法丙酮为展开剂下端为A上端为B 2 纸层析法的原理是________ A.萃取原理B.毛细现象C.蒸馏原理D.相似相溶原理解析 1 可用纸层析法来分离色素A和B由于A的极性比B强故A与极性分子H2O 固定相的相互吸引力较强流动速率较小当用丙酮展开时A 在下B在上 2 纸层析法的主要原理是由于各组分在水或有机溶剂中的溶解能力各不相同各组分会在两相之间产生不同的分配现象亲脂性强的成分在流动相中分配得多一些随流动相移动的速度就快一些反之亲水性强的成分流动速度就慢一些答案 1 D 2 BD 纸层析法的操作步骤 1.制作层析纸取一张滤纸按需要剪成条状将滤纸条的一端弯折1 cm以便滤纸条能挂在橡胶塞下部的回形针上滤纸条的长度以下端能浸入展开剂中05 cm为宜用铅笔在离滤纸条末端约2 cm处画一个小圆点作为原点或画一条线 2.点样将试样溶于适当溶剂中配成溶液用内径小于1 mm的毛细管吸取样品溶液在滤纸的原点处点一直径小于05 cm的斑点如果溶液太稀可在溶液挥发晾干后在原点处重复点样3~5次每次点在同一位置上晾干后备用 3.展开在一支大试管中加入适当的溶剂系统一般含有机溶剂作展开剂所点试样的滤纸条平整地悬挂在橡胶塞下的回形针上不可触及试管的内壁使滤纸条下端浸入展开剂中约05 cm 切勿使所点试样沾湿塞紧橡胶塞 4.显色若分离的物质是有色的有色物质展开后得到不同颜色的色斑若为无色物质可根据该物质的特性在滤纸上喷显色剂以显现出斑点 5.分离若要将层析分离物提取出来可将滤纸上分离物质的斑点剪下浸于有关溶剂中即可提取纸上层析物有人用氯化铁硫酸铜混合溶液进行纸层析分离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例 2 1 烧杯中所加展开剂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 请指出装置中的3处错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图中滤纸剪去两角有利于增强层析的实验效果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层析操作结束后应进行显色反应若实验用氨水作为显色试剂写出本实验中进行显色反应的操作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5 显色反应后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写出显色反应时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应注意以下两点 1 熟练掌握层析法分离物质的基本操作及原理 2 注意实验操作的特殊要求如点样的要求展开操作的要求等2.Fe3+和Cu2+的显色反应1 Fe3+遇氨水生成红棕色沉淀写离子方程式2 Cu2+与氨水反应生成深蓝色溶液写离子方程式Fe3++3NH3·H2O Fe OH 3↓+3NHCu2++4NH3·H2O Cu NH3 +4H2O3 剪去两角可防止滤纸两端离子扩散太快而造成分离不明显的现象4 采用氨熏法进行显色5 Fe3+与Cu2+分别转化为红棕色的Fe OH 3沉淀和深蓝色的Cu NH3答案 1 丙酮6 mol·L-1盐酸2 ①层析液没及点样点②点样点太大③烧杯口上端没加盖3 防止两端离子扩散快而导致分离不明显4 用镊子取下滤纸条放在盛浓氨水的试剂瓶瓶口上方进行氨熏由于浓氨水中可挥发出NH3使铁离子铜离子跟NH3发生反应5 滤纸上分别出现红棕色深蓝色区域红棕色区域靠近滤纸上方深蓝色区域出现在红棕色区域下方Fe3++3NH3·H2O Fe OH 3↓+3NHCu2++4NH3·H2O Cu NH3 +4H2O。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物质结构与性质 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课件6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物质结构与性质 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课件6
大浪淘沙,精编各地精华
二、研究物质结构的意义 1 .道尔顿、汤姆生、卢瑟福、玻尔等人提出的 原子结构 模型对人类探索物质结构作出了巨大贡 _________ 分子 概念,成为 献。1811年,阿伏加德罗提出了_____
“原子—分子论”基础。 1869 年,俄国化学家 门捷列夫 提出元素周期律,从理论上指导化学 __________ 元素的发现和应用。
专题一 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
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历史
大浪淘沙,精编各地精华
【问题探究1】 有机物种类繁多的原因是什么?
碳原子有四个价电子,既可以和其他原子 ( 如氢原子、氯原子、氧原子等 ) 结合形成结构 不同的新物质,也可以和另外的碳原子相结合 形成以碳链为骨架的大量的有机化合物。即使 含有相同数目的碳原子的有机分子,也会因为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而形成结构不同的多种 大浪淘沙,精编各地精华 性质不同的化合物。
性质与变化。 2 .金刚石、石墨、 C60 、碳纳米管互称
同素异形体 _______________ 。它们的物理性质 相似 。 ______ 不同 ,化学性质______
原子结构 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性质周期 3 .元素 __________ 性变化产生的原因。
实验方法 、 模型化方法 4.研究物质结构常用__________ __________、
大浪淘沙,精编各地精华
α粒子散射实验
大浪淘沙,精编各地精华
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波尔(卢瑟福的 学生)引入量子论观点,提出电子在 一定轨道上运动的原子结构模型。
大浪淘沙,精编各地精华
电子云模型
(几率说)
大浪淘沙,精编各地精华
启示:
人类对原子结构认识的逐渐深入,都是
建立在实验研究基础上的,实验是揭示 原子结构的重要手段。 汤姆生、卢瑟福、玻尔等几代师生都是 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他们勇于怀疑科 学上的“定论”,不迷信权威,为科学 大浪淘沙,精编各地精华 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自然科学就是 在不断探索中修正错误而前进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关于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过程,正确的是______。 A.汤姆生原子结构模型→道尔顿原子结构模型→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 玻尔原子结构模型→量子力学模型 B.汤姆生原子结构模型→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玻尔原子结构模型→量 子力学模型→道尔顿原子结构模型 C.道尔顿原子结构模型→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汤姆生原子结构模型→ 玻尔原子结构模型→量子力学模型 D.道尔顿原子结构模型→汤姆生原子结构模型→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 玻尔原子结构模型→量子力学模型
×
分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但原子也可以再分,可以分为原
子核和核外电子。
4.目前,人们不仅能够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也能制造出自然界中
不存在的元素。( )
分析:人们可以用粒子高能加速器来人√工制造化学元素,元素周期表中
标“*”的元素均为人造元素。
核心要点是提升学科素养的关键。本栏目突破核 心要点,讲练结合,提醒认知误区,点拨规律技巧, 循序渐进,培养主动思考意识,提升自主探究能力, 请引导学生进入探究空间吧!
元素的放射性
3.探索物质结构的实验方法的改进——
光谱和衍射实验方法。
【特别提醒】对待科学家的贡献,我们要用发展的变化的 眼光去看待其局限性,不能机械死板地看待问题,如:道 尔顿的实心原子学说、门捷列夫当时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排 出的元素周期表等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科学的发展, 很多理论都在不断地修改和完善。
①同一种元素或不同种元素的原子为 什么能彼此结合?
②为什么元素原子之间所形成的化学 键类型不同?
③为什么不同晶体中的微粒可以是 原子、分子或离子?
④晶体中微粒之间的作用力类型 与晶体性质的关系。 ⑤为什么金属晶体表现出导电性、 延展性?
研究分子空 间结构可以 解决的问题
①为什么有些元素能形成几种 同素异形体?
原子的量子力学模型
2.探索物质结构过程中的重要理论
(1)原子— 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 分子论 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学说
(2)元素周期律——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碳原子的四价
(3)对有机物结构的突破性进展 碳原子成键的立体结构 有机物分子中价键的饱和性
电子 (4)物理学上的重大发现 氢原子光谱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1)准确对应科学家在揭秘原子结构上所作出的贡献及顺序。 (2)注意各种理论的局限性。 【解析】(1)最早发现电子的科学家是汤姆生。 (2)原子可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同种元素可以有多种同位素,且质量不 同;原子不是实心球体,可以再分。 (3)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过程是:道尔顿原子学说→汤姆生“葡萄干面包式” 模型→卢瑟福核式模型→玻尔电子分层排布模型→量子力学模型。 答案:(1)汤姆生 (2)①②③ (3)D
【典例1】(1)19世纪末,人们开始揭示原子内部的秘密,最早发现电子 的科学家是_______。 (2)道尔顿的原子学说曾起了很大的作用。他的学说包含有下列三个论 点: 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②同种元素的原子的各种性质和质量都相同 ③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 从现代的观点看,你认为三个论点中不确切的是_______。
现在,光谱和衍射实验方法已应用于研究原子、分子和晶 体结构
二、研究物质结构的意义 在研究物质结构的历程中有哪
些科学家作出了哪些贡献?研究物 质结构有哪些具体的意义?
1. 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历史
19世纪初
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
1811年
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了分子的概念
1860年 1869年 19世纪中叶
元素的发现和应用。( )
×
分析:元素周期律是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发现的,阿伏加德罗提出的是
分子学说。
2.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碳元素的单质,所以它们的性质都相同。( ) 分析: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碳元素的单质,但它们的结构不同,化学 性质相似,物×理性质有很大的差异。
3.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不能再分。( )
国际化学界确立了“原子—分子论”
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碳原子的四价、有机物中碳原子成键的立体结构、 有机化合物分子中价键的饱和性等相继被发现
2.研究物质结构的意义
(1)研究物质结构,能够为设计与合成新物质提供_____
_基__础__;揭示物质的_____结与构性能的关系,可结构对我们有什么帮助?研究物质结构有哪 些方法?
1.物质结构知识对学习的三类指导作用
①元素的原子结构是如 何决定元素性质的?
研究原子结构与元 素性质的关系可以 解决的问题
②元素的原子结构和 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 属性)的强弱、元素的 主要化合价之间有什 么关系?
学习化学键 理论可以解 决的问题
一、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历史中的重要理论 1.人类探索物质微观结构的历史演变
古希腊哲学家的原子论思想


道尔顿最早提出科学的原子学说


汤姆生发现了电子,提出了“葡萄干面包

式”的原子结构模型

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现象,提出了带核

的“行星绕太阳运转”的原子结构模型


玻尔研究氢原子光谱时,引入量子论观点,提出 了新的量子观原子结构模型
(2)研究物质结构,能帮助我们了解材料的_____与_____之
间的关系。
结构
(3)从_____水平探索生命现象的本质离不开对物质结构的
研究。 分子 (4)研究物质结构,对于_____________、实现社会的_____
_______具有重大意义。
保护生态环境
理论 性能 可持
续发展
1.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发现了元素周期律,从而从理论上指导化学
②为什么有机化合物有同分异 构现象?
③为什么分子具有一定的空间 构型?
④分子的空间结构对物质的性 质有什么影响?
2.探索物质微观结构的方法
人们运用实验方法、模型化方法,通过分析、归纳、推理, 借助科学假说和论证,在揭示物质微观结构奥秘的探索中 取得了巨大成就
20世纪初,量子力学为化学研究提供了分析原子和分子结 构的理论基础
苏教版高中选修6 (物质结构与性质)
化学
全册优质课课件
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
基础知识是形成学科能力的源头,本栏目 根据课标要求,精准梳理,清晰呈现主要知识 及内在关系。关键处合理挖空、易错处及时提 醒,多策并举,夯实基础,要求学生动手填一 填吧!
1.了解物质结构的探索发展的历史与人类物质文明进 步的密切联系。 2.认识物质结构的探索与研究对人类文明发展与进步 的重要意义。 3.初步掌握研究物质结构的一般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