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考试大纲【模板】
《环境监测》考试大纲
.掌握地表水、水污染源监测布点方法。
.掌握基本分析测定方法: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法、气相色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等。
.掌握溶解氧、酸度、碱度、铜锌铅镉、含氮化合物、含磷化合物、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总有机碳等指标的标准分析方法。
.掌握环境监测、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悬浮物、氨氮、溶解氧等基本概念。
.掌握生物样品的采集与制备方法。
.掌握生物样品的预处理方法。
.了解生物样品中污染物的测定方法。
.能够综合运用上述内容解决生物污染监测问题、制定监测方案。
(五)环境监测质量保证
.掌握环境监测数据修约规则、离群数据检验方
.法掌握监测结果的表达方法。
.掌握实验室内和实验室间质量保证内容与方法。
.掌握空白试验、校准曲线、检出限、检测范围、标准分析方法等基本概念。
《环境监测》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名称:环境工程
科目代码及名称
考试大纲
环境监测
一、考试目的与要求
测试考生对环境监测的主要内容:水与废水环境监测、空气与废气环境监测、土壤环境监测、固体废物监测、环境污染生物监测和生物污染监测的理解掌握程度;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同时考察学生对应急监测、环境污染自动监测和环境监测管理与质量保证的理解情况。要求考生准确记忆基本概念,理解基本理论,掌握基本监测方法,会制定监测方案,解决实际监测问题。
参考书目:
《环境监测》(第四版),奚旦立等,高等教育出版社,年
.掌握土壤中金属化合物和有机物测定的一般步骤与方法。
.综合运用上述内容解决土壤环境监测问题、制定监测方案。
(四)环境污染生物监测与生物污染监测
考试内容
水环境污染生物监测方法、空气污染生物监测方法、生物污染监测。
环境检测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考试大纲
环境检测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考试大纲《环境检测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考试大纲前言根据原北京市人事局《北京市人事局关于工程技术等系列中、初级职称试行专业技术资格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京人发 [2005]26号)及《关于北京市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评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京人发[2005]34号)文件的要求,从2005年起,我市工程技术系列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试行考评结合的评价方式,为了做好考试工作,我们编写了本大纲。
本大纲既是申报人参加考试的复习备考依据,也是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命题的依据。
在考试知识体系及知识点的知晓程度上,本大纲从对环境检测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应具备的学识和技能要求出发,提出了“掌握”、“熟悉”和“了解”共3个层次的要求,这3个层次的具体涵义为:掌握系指在理解准确、透彻的基础上,能熟练自如地运用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熟悉系指能说明其要点,并解决实际问题;了解系指概略知道其原理及应用范畴。
在考试内容的安排上,本大纲从对环境检测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的工作需要和综合素质要求出发,主要考核申报人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大纲的第一、三部分所包含的知识内容申报人都需复习。
在第二部分专业理论知识中划分了水和废水监测分析类、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类以及土壤、固体废物和噪声监测分析类三种专业类别,申报人只需选择其中一种专业类别进行复习即可。
命题内容将在本大纲规定的范围内。
考试将采取笔试、闭卷的方式。
考试题型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
对于本大纲第二部分知识的考察,将采取选作的方式,试题与大纲所划分的专业类别一一对应,申报人可选取三种专业类别试题中的一种作答。
《环境检测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考试大纲编写组二○一二年一月第一部分专业基础知识一、计量认证基础知识(一)掌握计量认证的法律依据(二)掌握《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主要内容1、组织、管理体系、人员2、量值溯源、设备与标准物质3、设施和环境条件4、检测和校准方法5、记录、结果报告二、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基础知识(一)掌握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的基本概念1、质量保证的工作内容2、监测数据的质量目标3、实验室内部及实验室间的质量控制技术4、监测分析方法质量指标定义(准确度、精密度、灵敏度、检出限、适用范围、测定限)(二)掌握常用数理统计1、有效数字及数值的修约2、误差的来源、种类、表达第二部分专业理论知识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类(一)掌握水和废水监测基础知识1、水资源与水化学组成2、水污染类型3、水污染危害4、水质监测技术的发展(二)掌握水和废水监测点位的布设1、地表水监测断面的布点原则2、废水监测点位的布点原则(三)掌握水和废水样品的采集与保存1、水样的分类2、地表水和地下水样品的采集3、污水样品的采集4、流量的主要测量方法5、样品的基本保存技术及原理(四)掌握水和废水样品检测方法1、现场常用的检测方法及其原理2、实验室常用检测分析方法及其原理(1)有机物综合指标的检测方法(2)金属及其化合物指标的检测方法(3)主要有机污染物类别的检测方法(4)特定有机污染物的检测方法(五)掌握地表水自动监测系统1、自动监测系统的基本构成2、自动监测仪的基本功能要求3、主要指标的检测分析方法及其原理(1)常规五参数(2)高锰酸盐指数(3)氨氮(分光光度法、电极法)(4)总有机碳二、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类(一)掌握空气污染及监测基础知识1、空气污染类型,污染物分类及污染物的状态2、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危害3、污染源监测类型4、空气污染监测技术的发展(二)掌握空气采样和检测技术1、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的原则和要求2、空气质量自动监测仪器原理(1)紫外荧光法二氧化硫分析仪(2)化学发光法氮氧化物分析仪(3)红外气体过滤相关光谱法一氧化碳分析仪(4)紫外光度法臭氧分析仪监测仪(5)主要PM10(三)掌握污染源采样和检测技术1、采样位置与采样点(1)固定源采样位置与采样点的设置原则(2)无组织排放源的布点原则(3)恶臭污染物的采样原则2、烟气采样方法(1)采样原则(2)采样系统组成及各装置的作用(3)烟气参数的测定方法及原理3、颗粒物采样方法(1)采样原则(2)采样方法的原理4、机动车尾气监测方法原理(1)烟度检测方法原理(2)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检测方法原理(不分光红外法)(3)氮氧化物检测方法原理(化学发光法)5、金属化合物的主要检测方法和原理6、特定有机污染物的主要检测方法和原理三、土壤、固体废物和噪声监测分析类(一)掌握土壤、固体废物和噪声监测的基础知识1、土壤结构与组成2、土壤环境监测工作的意义3、危险废物判别的特性4、噪声污染特点与危害5、声源的种类6、声音的物理特性和量度7、计权声级、等效连续声级、噪声污染级和昼夜等效声级8、噪声的叠加和相减9、噪声的频谱分析(二)掌握土壤的采样、样品加工与前处理1、土壤样品采集的布点(1)科学布点原则(2)采样方法及其适用田块2、土壤样品加工处理的目的及程序(三)掌握土壤、固体废物监测分析1、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常用的分析方法原理2、危险废物的鉴别标准种类及测定(试验)方法(四)掌握噪声监测分析1、常规测试条件、仪器设置、校准2、声环境功能区的环境噪声测量方法3、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测量方法4、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测量方法5、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测量方法第三部分行业法规及知识产权相关知识一、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一)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二)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三)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四)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五)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二、环境标准(一)了解环境质量标准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3、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4、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二)了解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1、水污染物排放标准(1)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2)北京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11/307-2005)2、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1)国家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2)北京市锅炉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11/139-2002)3、声污染物排放标准(1)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3)建筑施工场地噪声限值(GB12523-90)4、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1)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4-2001)(2)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三、知识产权相关知识(一)了解知识产权的基本概念(二)了解知识产权的分类(三)了解知识产权法(四)了解专利权的定义与分类(五)了解商标的定义(六)了解著作权与版权的定义(七)了解专利权和商标的申报程序(八)了解专利权和商标保护的时效。
环境监测工理论知识考试大纲
环境监测工理论知识考试大纲一、基础知识(一)掌握采样记录的基本内容;(二)掌握纯水的制备、玻璃器皿的洗涤、天平的使用和维护等实验室基本知识;(三)掌握容量分析、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四)掌握废水监测的布点、采样、样品保存、运输及预处理;(五)熟悉环境监测数据修约、处理的方法。
二、专业知识(一)掌握pH 值监测的内容(玻璃电极法,GB6920-92);(二)掌握悬浮物监测的内容(重量法,GB/T11901-1989);(三)掌握化学需氧量监测的内容(重铬酸盐法,HJ828-2017);(四)掌握氨氮监测的内容(钠氏试剂比色法,HJ535-2009);(五)掌握生化需氧量监测的内容(稀释与接种法,HJ505-2009);(六)掌握总磷监测的内容(钼酸铵分光光度法,GB/T11893-1989);(七)掌握总氮监测的内容(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HJ636-2012);(八)了解厂界噪声监测的布点及监测(GB12348-2008);(九)了解应急监测的布点、采样、安全防护(HJ589-2010)。
三、安全知识(一)掌握实验室用水、用电、用气、防火、防爆等安全常识;(二)掌握实验室急救常识;(三)掌握危险化学药品的保管和使用。
四、相关知识(一)质量管理要求了解环境监测全过程中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有关内容。
(二)其它要求1.熟悉相关环境质量标准及排放标准;2.熟悉环境监测管理办法的有关内容;3.熟悉环境监测报告制度的有关内容。
参考资料一、规章制度1.《环境监测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39 号。
2.《环境监测报告制度》,国家环保局环监〔1996〕914 号。
3.《兖矿集团有限公司环境监测监控管理办法》,兖矿集团发〔2014〕181 号。
二、标准规范1.质量及排放标准(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3)《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环境监测复习总纲
第一章-绪论环境监测:环境监测就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环境监测的过程:现场调查→监测方案制定→优化布点→样品采集→运输保存→数据处理→综合评价环境监测的对象:①反映环境质量变化的各种自然因素②对人类活动与环境有影响的各种人为因素③对环境造成污染危害的各种成分环境监测的目的:①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②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③收集环境本地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
环境监测的分类:①监视性监测(例行监测、常规检测)②特定目的检测(特例监测):污染事故监测、仲裁监测、考核验证监测、咨询服务监测。
③研究性监测(科研监测)环境污染的特点:①时间分布性:污染物的排放量和污染因素的排放强度随时间而变化②空间分布性:污染物和污染因素进入环境后,随水和空气的流动而被稀释扩散③环境污染与污染物含量(或污染因素强度)的关系:有害物质引起的毒害的;量与其无害的自然本底值之间存在界限④污染因素的综合效应:多种污染物同时存在对人或生物体的影响有单独作用、相加作用、相乘作用与拮抗作用⑤环境污染的社会评价:与社会制度、文明程度、技术经济发展水平。
民族的风俗习惯等相关。
环境监测的特点:①综合性:手段、对象复杂多样②连续性:时间、空间等特点,需要长期监测③追溯性:需要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环境标准:经公认的权威机构批准的一项特定标准化工作成果(意义):是为了防治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群健康,对环境保护工作中需要统一的各项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所做的规定。
环境标准是政策、法规的具体体现,是环境管理的技术基础。
中国环境标准体系:①国家环境保护标准:I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的目的是为了保障人群健康、维护生态环境和保障社会物质财富,并留有一定安全余量,对环境中有害物质和因素所做的限制性规定。
827《环境监测》大纲-河北农业大学研究生院
硕士生《环境监测》考试大纲本大纲适用于河北农业大学环境科学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
《环境监测》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实践环节很强的课程。
课程内容包含了环境要素的监测理论介绍,并附有必要的实验教学,主要内容有:水和废水、空气和废气环境监测、土壤监测、固体废弃物监测等。
本考试大纲是根据奚旦立、何增耀主编《环境监测》的综合版本,其主要章节共设章内容(详见如下)。
要求考生①掌握常规监测项目的基本原理、方法、技术并能在环境工程中应用;②具备制订监测方案的能力,包括污染源调查、布点和采样、监测方法选择及方案实施;③懂得监测过程质量保证的内容和方法;④了解环境监测新方法、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并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方式和考试时间《环境监测》考试为笔试,考试时间180分钟,成绩150分。
二、考试题型主要为名词解释、简答、计算题、论述题。
三、考试章节及其实验内容(一)理论部分章节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分类第二节监测特点和监测技术概述第三节环境标准第二章水体污染监测第一节水体污染与监测第二节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第三节水样的预处理第四节物理指标的测定第五节金属化合物的测定第六节非金属化合物的测定第七节有机污染物的测定第三章大气污染监测第一节空气污染基本知识第二节空气污染监测方案的制定第三节空气样品的采集方法和采样仪器第四节气态和蒸气态污染物质的测定第五节颗粒物的测定第六节污染源监测第七节标准气体的配制第四章固体废物监测第一节固体废物概述第二节样品的采集和制备第三节有害特性的监测方法第四节生活垃圾的监测第五节有害物质的毒理学研究方法第五章土壤污染监测第一节土壤污染概述第二节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第三节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第四节土壤样品的预处理土壤污染物的测定第六章环境污染的生物监测第一节水环境污染生物监测第二节空气污染生物监测第三节生物污染监测第七章噪声监测第一节声音和噪声第二节声音的物理特性和量度第三节噪声的物理量和主观听觉的关系第四节噪声测量仪器第五节噪声监测第八章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第一节质量保证的意义和内容第二节监测实验室基础第三节监测数据的统计处理和结果表达第四节监测质量控制(二)实验部分内容1、水样的采集、水样色度、pH值和电导率的测定;2、水样溶解氧和化学需氧量的测定;3、水样总有机碳的测定;4、水样中氨氮的测定;5、水样中硝酸盐氮的测定;6、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7、大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8、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9、土壤中砷的测定;10、土壤中铬的测定;11、土壤中汞的测定;12、土壤中铜锌镍的测定13、硝酸高氯酸测定植物样品中的重金属(Zn或Cd)和干灰化法测定植物样品中的重金属(Zn、Cd)14、生物体中有机氯农药(六六六、DDT)的测定------气相色谱法15、植物样品中氟化物的测定16、水体藻类叶绿素a的测定17、校园内主要道路交通噪声的测定18、离群值的检验和置信区间的计算及其绘制质控图四、主要考试大纲第一章绪论1.掌握环境监测的概念、分类;环境监测的特点、技术方法;环境标准的作用、分类及其重要的标准;把握环境监测的发展趋势。
环境检测考试大纲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检测考试大纲(A类)1考核参数1.1工程室内环境空气中氡、甲醛、氨、苯、TVOC浓度;1.2无机非金属建筑主体材料和建筑装修材料中氨、甲醛、苯、VOCs、TDI、氯乙烯单体、重金属含量,镭-226、钍232、钾-40比活度,内照射指数(I Ra),外照射指数(I r);1.3土壤中氡浓度,土壤中放射性核素镭-226、钍232、钾-40比活度及内外照射指数,土壤表面氡析出率。
2理论知识要求2.1了解2.1.1镭-226、钍232、钾-40、氡、甲醛、氨、苯、TVOC 、VOCs、TDI的物理化学性质、来源、对人体危害及防治;2.1.2气相色谱法、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γ能谱法常用术语;2.1.3影响放射性检测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
2.2熟悉2.2.1 TVOC 、VOCs、游离甲醛释放量、游离甲醛含量、氡浓度、土壤表面氡析出率、镭-226钍232钾-40的活度及比活度、内照射指数(I Ra)、外照射指数(I r)的定义或含义;2.2.2气相色谱仪、可见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γ能谱仪、PH计、甲醛测定仪、测氡仪(空气、土壤中)、大气采样器、热解吸仪、氢气发生器的检定/校准的主要参数、检定/校准周期;2.2.3大气采样器、热解吸仪、氢气发生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2.2.4体积、质量、温度、压力、浓度、放射性活度单位及换算;2.2.5分析误差和数据处理基本知识。
2.3掌握2.3.1气体采样效率及最小采样量的计算方法,气体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状态下体积的公式;2.3.2测氡仪(空气、土壤中)的构造及工作原理;2.3.3多孔萃取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2.3.4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空气中氡、甲醛、氨、苯、TVOC浓度测定原理、浓度限量及其分类,污染物检测结果符合性判定;2.3.5无机非金属建筑主体材料和建筑装修材料中氨、甲醛、VOCs、TDI、氯乙烯单体、放射性的测定原理;2.3.6无机非金属建筑主体材料和建筑装修材料污染物指标限量及其分类,污染物检测结果符合性判定;2.3.7考核参数检测方法标准的结果计算、测量范围、测量误差、测量不确定度、干扰及排除;2.3.8分光光度法2.3.8.1单光束、双光束分光光度计的组成及工作原理;2.3.8.2 朗伯-比尔定律;2.3.8.3测量中不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的因素(光学因素、化学因素);2.3.8.4定量分析方法(标准曲线法)。
环境监测复习提纲
环境监测第一章绪论1.什么事环境监测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的过程。
2.环境监测的目的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
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根据污染分布情况,追踪寻找污染源,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
搜集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
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定环境法规、标准、规划等服务。
监测过程:现场调查——制订监测计划——优化布点——样品采集——运送保存——分析数据——数据处理——综合评价。
3环境监测的分类(1)按目的分类:监视性监测(例行监测,常规监测):污染源监测,环境质量监测特定目的的监测:污染事故监测、仲裁监测、考核监测、咨询服务监测研究性监测(2)按介质对象分类:水质监测、空气监测、土壤监测、固体废弃物监测、生物监测;噪声和振动监测、放射性监测。
4.环境污染和环境监测的特点环境污染的特点:1)时间分布性:污染物的排放量和污染因素的排放量强度岁时间而变化(如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2)空间分布性:污染物和污染因素进入环境后,随着水和空气的流动而被稀释扩散。
环境污染与污染物含量(或污染因素强度)的关系污染因素的综合效应:单独作用、相加作用、想成作用、拮抗作用环境污染的社会评价环境监测的特点:综合性:监测手段、监测对象、监测数据处理连续性:由于环境污染时空性决定。
追踪性:为使监测数据具有可比性、代表性和完整性,建立的质量保证体系。
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采样技术;测试技术;数据处理技术5.环境监测的优先污染物和优先监测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为环境优先污染物,简称为优先污染物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监测称为优先监测环境监测的要求:准确可靠;快速灵敏;选择性好;三高:高灵敏度、高准确度、高分辨率;三化:自动化、标准化、计算机化;在也为事故现场测定要求快速、简便优先污染物的特点:难降解;在环境中有一定的残留水平;具有生物积累性;“三致”物质;毒性较大,现代已有检出方法。
环境监测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1.优先污染物P8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为环境优先污染物,简称为优先污染物。
2.背景断面 P43设在基本上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河段,用于评价一个完整水系污染程度。
3.削减断面 P43河流受纳废(污)水后,经稀释扩散和自净作用,使污染物浓度显著降低的断面,通常设在城市或工业区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1500m以外的河段上。
4. 控制断面P43为评价监测河段两岸污染源对水体水质影响而设置。
控制断面的数目应根据城市的工业布局和排污口分布情况而定,设在排污区(口)下游,废(污)水与江、河水基本混匀处。
在流经特殊要求地区的河段上也应设置控制断面。
5. 酸度P92水中所含能与强碱发生中和作用的物质的总量。
6. 碱度P93水的碱度是指水中所含能与强酸发生中和作用的物质总量。
7. 化学需氧量(COD)P113在一定条件下,氧化1L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以氧的质量浓度(以mg/L 为单位)表示。
8. 生化需氧量(BOD)P118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将水中有机物分解成无机质的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量。
9. 总有机碳(TOC)在900℃高温下,以铂作催化剂,使水样氧化燃烧,测定气体中CO2的增量,从而确定水样中总的含碳量,表示水样中有机物总量的综合指标。
10. 总需氧量(TOD)P122指水中能被氧化的物质(主要是有机物质)在燃烧中变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需要的氧量,结果以O2的mg/L表示。
11. 总悬浮颗粒物(TSP)P150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μm的颗粒物。
12. 声功率(W)P348单位时间内,声波通过垂直于传播方向某指定面积的声能量。
在噪声监测中,声功率是指声源总声功率,单位为W。
13. 声强(I)P348单位时间内,声波通过垂直于声波传播方向单位面积的声能量,单位为W/m2。
14. 声压(p) P348由于声波的存在而引起的压强增值,单位为Pa。
15. 水体自净P34水体在流动过程中,水体通过水解、络和等作用使水中发生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反应,导致水体中污染物降低的作用。
(完整word版)《环境监测》专升本考试大纲(精)
《环境监测》专升本考试大纲一、考试说明(一)考试方式和时间闭卷考试 ,180分钟,总分值:150分。
(二)考试命题1、命题覆盖面广,突出课程的重点内容。
2、试卷对不同层次能力要求比例:识记约占20%,理解约占40%,运用约占40%.3、试题类型分为客观性题和主观性题两大类,客观性题指:填空题和名词解释,主观性题:简答题、论述。
二、教材及参考书1、教材奚旦立等《环境监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第三版)2、参考书目[1]陈玲、赵建夫等。
环境监测。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2]齐文启等。
环境监测新技术。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三、课程考核要求与知识点第一章绪论1、识记:(1)环境监测的分类;(2)环境监测的发展;(3)环境监测的特点;(4)环境污染的综合效应;(5)优先污染物及优先监测;(6)生物监测与生态监测;(7)持久性有机污染物;(8)环境标准的分类与分级;(9)地表水环境标准的分类;(10)细菌总数;(11)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分级。
2、理解:(1)地方制定环境标准的依据;(2)制定环境标准的原则;(3)环境标准的作用.第二章水和废水监测1、识记:(1)水质污染的类型;(2)水质分析方法的三个层次;(3)控制断面与对照断面;(4)水样的类型;(5)分配系数;(6)离子交换树脂的分类;(7)表色与真色;(8)浊度;(9)残渣;(10)硬度及分类;(11)矿化率;(12)电导率;(13)原子化方法的类型;(14)酸度与碱度;(15)溶解氧;(16)化学需氧量;(17)生化需氧量;(18)总有机碳;(19)污泥沉降比;(20)污泥浓度;(21)污泥体积指数。
2、理解:(1)选择水质分析方法的原则;(2)水质监测方案制定的程序;(3)监测方案布设原则;(4)采集水样注意事项;(5)水样保存的各种方法;(6)水样预处理的各种方法及注意事项与适用范围;(7)色度的测定方法;(8)朗伯比尔定律及使用范围;(9)硬度的测定;(10)原子发射光谱的原理与适用范围;(11)原子吸收光谱的原理与适用范围;(12)极谱法的原理;(13)阳极溶出伏安法的原理;(14)溶解氧的测定方法与原理;(15)氰化物的测定方法;(16)氮化物的测定方法;(17)COD的测定与原理;(18)BOD的测定与原理;(19)TOC的测定与原理;(20)挥法酚的测定与原理;(21)苯系物的测定;(22)气相色谱的原理与使用范围。
华中农业大学2017年硕士《环境监测》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环境监测 一、绪论 考试内容 环境监测目的和分类环境监测特点和监测技术环境标准。 考试要求 1.理解环境监测概念,区分环境监测与环境化学分析。 2.理解环境监测分类 3.掌握环境标准的概念、中国环境标准体系及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4.了解环境监测的特点和优先监测。 二、水和废水监测 考试内容 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水样的采集和保存水样的预处理物理指标的测定非金属无机化合物的测定金属化 合物的测定有机污染物的测定底泥分析 考试要求 1.掌握地面水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工业废水采样点的设置,采样的时间和频率。 2.掌握水样保存方法和水样预处理的方法。 3.了解水样温度、颜色、残渣、浊度、透明度、气味等物理指标的测定。 4.掌握水样有机污染综合指标的含义及 DO、COD、BOD5 的测定。 5.掌据溶解氧的测定方法及原理 6.了解三氮含义及测定。 7.掌握原子吸收光度法测定重金属及铬的光度法测定,了解双硫腙萃取光度法测定重金属。 8.掌握离子色谱法测定阴离子的原理。 9.了解油分样品采集及测定,了解挥发酚的测定。 三、空气和废气监测 考试内容 空气污染基本知识空气污染监测方案的制订空气监测样品的采集气态和蒸气态污染物的测定大气颗粒 物的测定污染源监测标准气的配制降水监测 考试要求 1.掌握大气监测布点和大气样品的采集,采样效率及其评价方法。 2.掌握大气二氧化硫(四氯汞钾液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光度法)及氮氧化物(盐酸萘乙二胺光度法) 的测定。 3.了解一氧化碳、二气化碳及总碳氢化合物的测定。 4.掌握 PM10 和 PM2.5 的测定方法及原理。 5.掌握静态配气法与动态配气法的原理及适用范围。 6.了解烟道气采样点设置以及烟尘浓度测定。 7.掌握非色散红外吸收法测定二氧化硫原理。 8.了解酸雨监测。 四、固体废弃物 考试内容 固体废物的定义危险废物定义和鉴别固体废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有害特性的监测方法生活垃圾监测 考试要求
环境检测大纲及重点内容
江苏自考环境工程大纲-环境分析与监测第1章绪论(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领会:环境监测的分类。
2、掌握:环境监测的目的和特点。
3、熟练掌握:环境标准的概念。
重点内容:1、环境监测包括:化学监测、物理监测、生物监测、生态监测。
2、环境监测的一般过程:现场调查-监测计划设计-优化布点-样品采集-运送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等。
3、环境监测的对象包括:反应环境质量变化的各种自然因素、对人类活动与环境有影响的各种人为因素、对环境造成污染危害的各种成分。
4、环境监测的目的:准确、及时、全面地反应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归纳为以下: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根据污染特点、分布情况和环境条件,追踪寻找污染源、提供污染变化趋势,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收集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定环境法规、标准、规划等服务。
5、环境监测按监测目的分为:监视性监测(常规或例行监测)、特定目的监测(特例监测)、研究性监测(科研监测)。
6、环境监测按监测介质对象分为:水质监测、土壤监测、固废监测、生物监测、生态监测、噪声和振动监测、放射性监测、热监测、光监测、卫生监测等。
7、环境污染的特点:时间分布性、空间分布性、环境污染与污染物含量的关系、污染因素的综合效应。
8、污染因素的综合效应分为:单独作用、相加作用、相乘作用、拮抗作用。
9、单独作用:当机体中某些器官只是由于混合物中某一组分发生危害,没有因污染物的共同作用而加深危害的,称为污染物的单独作用。
10、相加作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对机体的同一器官的毒害作用彼此相似,且偏向同一方向,当这种作用等于各污染物毒害的总和,称为污染物的相加作用。
11、相乘作用:当混合污染物各组分对机体的毒害作用超过个别毒害作用的总和时,称为相乘作用。
环境监测复习提纲 1
蓝色代表重点,但只是部分重点,非常可能是考试内容!第一章绪论1.环境优先污染物: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为环境优先污染物。
特点:难以降解,在环境中有一定的残留水平,出现频率较高,具有生物积累性,“三致”物质,毒性较大的污染物,以及现代已有检出方法的污染物。
2.优先监测: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监测称为优先监测。
第二章水与废水监测一、监测分析法P351.原子吸收光谱主要用于测定环境样品中的(A )A.重金属B.BOD C.COD D.有机污染物2.气相色谱主要用于测定环境样品中的(D )A.重金属B.BOD C.COD D.有机污染物二、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一)河流监测断面的设置P38为评价完整江河水系的水质,需要设置背景断面、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削减断面;对于某一河段只需设置对照、控制和削减三种断面。
如:(二)采样点位的确定P39(答案没下面那么简单,详细请看书本)(简答)根据水面宽度→再根据河流深度→确定采样点的数目和位置三、工业废水采样点的布设P42(一)第一类污染物:是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采样测定的污染物。
(二)第二类污染物:是在排污单位排放口采样测定的污染物。
例题: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采样的是( D )A.挥发酚B.总N C.CODcr D.六价铬(重金属)(三)第一类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第一类污染物包括哪些)单位:mg/l四、水样的类型(各自的概念,什么时候地点采什么水样)P42瞬时水样:是指在某一时间和地点从水中随机采集的分散水样。
混合水样:是指在同一采样点于不同时间所采集的瞬时水样混合后的水样。
综合水样:是指把不同采样点同时采集的各个瞬时水样混合后所得到的样品。
五、水样的保存(一)保存时间的要求:清洁水样72h 、轻污染水样48h 、严重污染水样12h (二)水样的保存方法 P481.冷藏或冷冻法 (选择题)2.加入化学试剂保存法 (事例要记住,看书本) (1)加入生物抑制剂 (2)调节pH 值(3)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 (1)测COD 、氨氮是加入HgCl ,为什么? 答:可抑制微生物的氧化,还原作用。
环境监测总复习提纲
环境监测总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1、环境监测概念:环境监测就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来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变化趋势。
简单说:监视环境变化、测定变化量。
2、环境监测的一般过程:现场调查→监测计划设计→优化布点→样品采集→运送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3、环境监测的分类(1)按监测目的分类①监视性监测(又称为例行监测或常规监测)包括环境质量监测(所在地区的空气、水质、噪声、固体废弃物等监督监测)和污染源监督监测(污染物浓度、排放总量、污染趋势等)②特定目的监测(又称为特例监测)根据特定目的可分为四种:污染事故监测、纠纷仲裁监测、考核验证监测、咨询服务监测③研究性监测(又称科研监测)包括标准方法样品监测、污染规律研究监测、背景调查监测、综合评价研究监测(2)按监测介质分类大气污染监测、水质污染监测、土壤和固废监测、生物污染监测、生态监测、物理污染监测(噪声振动污染监测、放射性污染监测、电磁辐射监测、其它)4、环境污染的特点:时间分布性、空间分布性、、污染物的阈值、污染因素的综合效应、环境污染的社会评价5、环境监测的特点区域综合性对象复杂手段多样数据处理要综合考虑连续性时间分布性空间分布性时间分布性追踪性空人间员分布性环境质量保证体系6、环境优先污染物和优先监测基本概念:①对众多有毒污染物进行分级排队,从中筛选出潜在危害性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对象。
这一筛选过程为数学上的优先过程,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为环境优先污染物②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监测称为优先监测。
③优先污染物的特点:毒性大、难降解、出现频率高、可生物积累、属三致物质、检测方法成熟7、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标准适用于全国领域内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等具有使用功能的地表水域。
具有特定功能的水域,执行相应的专业用水水质标准。
其目的是保障人体健康、维护生态平衡、保护水资源、控制水污染,以及改善地面水质量和促进生产。
吉首大学2022年专升本《环境监测》专升本考核大纲考试大纲
《环境监测》课程考核大纲一、课程类别:环境工程专业专升本课程二、编写说明1、本考核大纲参考奚旦立的教材《环境监测》(第五版)进行编写。
2、本大纲适用于环境工程专业专升本考试。
三、课程考核的要求与知识点第一章绪论1、识记:(1)环境优先污染物;(2)各类环境标准的概念。
2、理解:(1)环境监测的发展和特点;(2)中国环境标准体系;(3)标准和技术法规的关系。
3、运用:(1)环境监测的一般过程;(2)环境监测技术的运用。
第二章水和废水监测1、识记:(1)基本概念如水体,水体污染,水体自净,水质标准,各类监测指标等;(2)水样类型;(3)底质;(4)活性污泥。
2、理解:(1)水质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布设原则;(2)水样的处理和保存方法;(3)排污总量的测定;(4)流量的测定;(5)各类水质指标的监测原理。
3、运用:(1)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2)各类水质指标的监测方法。
第三章空气和废气监测1、识记:(1)空气污染、一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的概念;(2)质量浓度、体积浓度;(3)有组织排放源、无组织排放源;(4)空气污染指数;(5)直接采样法、富集采样法;(6)空气质量标准。
2、理解:(1)空气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布设原则;(2)各类空气指标的监测原理;(3)污染源监测。
3、运用:(1)空气监测方案的制定;(2)空气样品的采集方法;(3)各类空气指标的监测方法;(4)空气质量指数评价。
第四章固体废物监测1、识记:(1)固体废物、危险废物;(2)生活垃圾的处置方法;(3)热值;(4)垃圾渗滤液及其主要组分;(5)卫生保健机构废物及其分类。
2、理解:(1)固体废物采样点的确定原则;(2)生活垃圾的特性分析;(3)垃圾渗滤液的特性;(4)固体废物有害特性的监测原理。
3、运用:(1)固体废物的采样方法;(2)固体废物有害特性的监测方法。
第五章土壤质量监测1、识记:(1)土壤组成、土壤污染、土壤净化;(2)土壤背景值;(3)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环境监测》专升本考试大纲(精)
《环境监测》专升本考试大纲一、考试说明(一)考试方式和时间闭卷考试,180分钟,总分值:150分。
(二)考试命题1、命题覆盖面广,突出课程的重点内容。
2、试卷对不同层次能力要求比例:识记约占20%,理解约占40%,运用约占40%。
3、试题类型分为客观性题和主观性题两大类,客观性题指:填空题和名词解释,主观性题:简答题、论述。
二、教材及参考书1、教材奚旦立等《环境监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第三版)2、参考书目[1]陈玲、赵建夫等。
环境监测。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2]齐文启等。
环境监测新技术。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三、课程考核要求与知识点第一章绪论1、识记:(1)环境监测的分类;(2)环境监测的发展;(3)环境监测的特点;(4)环境污染的综合效应;(5)优先污染物及优先监测;(6)生物监测与生态监测;(7)持久性有机污染物;(8)环境标准的分类与分级;(9)地表水环境标准的分类;(10)细菌总数;(11)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分级。
2、理解:(1)地方制定环境标准的依据;(2)制定环境标准的原则;(3)环境标准的作用。
第二章水和废水监测1、识记:(1)水质污染的类型;(2)水质分析方法的三个层次;(3)控制断面与对照断面;(4)水样的类型;(5)分配系数;(6)离子交换树脂的分类;(7)表色与真色;(8)浊度;(9)残渣;(10)硬度及分类;(11)矿化率;(12)电导率;(13)原子化方法的类型;(14)酸度与碱度;(15)溶解氧;(16)化学需氧量;(17)生化需氧量;(18)总有机碳;(19)污泥沉降比;(20)污泥浓度;(21)污泥体积指数。
2、理解:(1)选择水质分析方法的原则;(2)水质监测方案制定的程序;(3)监测方案布设原则;(4)采集水样注意事项;(5)水样保存的各种方法;(6)水样预处理的各种方法及注意事项与适用范围;(7)色度的测定方法;(8)朗伯比尔定律及使用范围;(9)硬度的测定;(10)原子发射光谱的原理与适用范围;(11)原子吸收光谱的原理与适用范围;(12)极谱法的原理;(13)阳极溶出伏安法的原理;(14)溶解氧的测定方法与原理;(15)氰化物的测定方法;(16)氮化物的测定方法;(17)COD的测定与原理;(18)BOD的测定与原理;(19)TOC的测定与原理;(20)挥法酚的测定与原理;(21)苯系物的测定;(22)气相色谱的原理与使用范围。
最新度《环境检测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考试大纲
《环境检测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考试大纲前言根据原北京市人事局《北京市人事局关于工程技术等系列中、初级职称试行专业技术资格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京人发[2005]26号)及《关于北京市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评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京人发[2005]34号)文件的要求,从2005年起,我市工程技术系列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试行考评结合的评价方式,为了做好考试工作,我们编写了本大纲。
本大纲既是申报人参加考试的复习备考依据,也是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命题的依据。
在考试知识体系及知识点的知晓程度上,本大纲从对环境检测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应具备的学识和技能要求出发,提出了“掌握”、“熟悉”和“了解”共3个层次的要求,这3个层次的具体涵义为:掌握系指在理解准确、透彻的基础上,能熟练自如地运用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熟悉系指能说明其要点,并解决实际问题;了解系指概略知道其原理及应用范畴。
在考试内容的安排上,本大纲从对环境检测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的工作需要和综合素质要求出发,主要考核申报人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大纲的第一、三部分所包含的知识内容申报人都需复习。
在第二部分专业理论知识中划分了水和废水监测分析类、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类以及土壤、固体废物和噪声监测分析类三种专业类别,申报人只需选择其中一种专业类别进行复习即可。
命题内容将在本大纲规定的范围内。
考试将采取笔试、闭卷的方式。
考试题型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
对于本大纲第二部分知识的考察,将采取选作的方式,试题与大纲所划分的专业类别一一对应,申报人可选取三种专业类别试题中的一种作答。
《环境检测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考试大纲编写组二○一四年一月第一部分专业基础知识一、计量认证基础知识(一)掌握计量认证的法律依据(二)掌握《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主要内容1、管理要求:组织、管理体系、文件控制、检测和/或校准分包、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合同评审、申诉和投诉、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及改进、记录、内部审核、管理评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掌握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臭氧等气态和蒸汽态污染物测定的采样方法、标准分析方法。
5.掌握颗粒物的采样方法和标准分析方法。
6.掌握污染源监测中圆形烟道的布点方法、测压装置、烟气中颗粒物的采样方法。
7.熟悉污染源监测中气态污染物的采样方法与分析测定方法。
8.熟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和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内容。
二、试卷结构(满分100分)
水与废水监测约35分
空气与废气监测约25分
土壤环境监测约15分
环境污染生物监测与生物污染监测约15分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约10分
题型比例:
客观题约40分
1.选择题约25分
2.判断题约15分
主观题约60分
1.名称解释约15分
2.问答题约30分
3.综合题约15份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3.掌握基本分析测定方法: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法、气相色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等。
4.掌握溶解氧、酸度、碱度、铜锌铅镉、含氮化合物、含磷化合物、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总有机碳等指标的标准分析方法。
5.掌握环境监测、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悬浮物、氨氮、溶解氧等基本概念。
6.熟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内容。
3.掌握生物样品的采集与制备方法。
4.掌握生物样品的预处理方法。
5.了解生物样品中污染物的测定方法。
4.能够综合运用上述内容解决生物污染监测问题、制定监测方案。
(五)环境监测质量保证
1.掌握环境监测数据修约规则、离群数据检验方
2.法掌握监测结果的表达方法。
3.掌握实验室内和实验室间质量保证内容与方法。
4.掌握土壤中金属化合物和有机物测定的一般步骤与方法。
5.综合运用上述内容解决土壤环境监测问题、制定监测方案。
(四)环境污染生物监测与生物污染监测
考试内容
水环境污染生物监测方法、空气污染生物监测方法、生物污染监测。
考试要求
1.了解水环境污染生物监测方法、空气污染生物监测方法。
2.理解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分布情况。
9.综合运用上述内容解决空气和废气监测问题、制定监测方案。
(三)土壤环境监测
考试内容
土壤基本组成与性质、土壤监测布点方法、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加工方法、土壤样品的预处理方法、土壤污染物的测定。
考试要求
1.了解土壤基本组成与性质。
2.理解土壤背景值概念。
3.掌握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加工方法、土壤样品的预处理方法。
3.掌握空白试验、校准曲线、检出限、检测范围、标准分析方法等基本概念。
参考书目:
《环境监测》(第四版),奚旦立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一)水与废水监测
考试内容
水污染监测对象、地表水监测方案制定、水污染源监测方案制定、水样的采集与保存、水样的预处理方法、物理性指标检验、金属化合物的测定、无机非金属化合物的测定、有机污染物的测定、水环境标准。
考试要求
1.熟悉水样类型、水样预处理方法、水样保存方法。
2.掌握地表水、水污染源监测布点方法。
6.综合运用以上内容解决水与废水监测问题、制定监测方案。
(二)空气与废气监测
考试内容
空气中污染物的存在形态及其时空分布特点、环境空气监测布点方法、空气样品采集方法与采样仪器、气态和蒸汽态污染物测定、颗粒物的测定、污染源监测。
考试要求
1.了解空气中污染物的存在形态及其时空分布特点。
2.掌握环境空气监测布点方法。
《环境监测》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名称:环境工程
科目代码及名称
考试大纲
32环境监测
一、考试目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与要求
测试考生对环境监测的主要内容:水与废水环境监测、空气与废气环境监测、土壤环境监测、固体废物监测、环境污染生物监测和生物污染监测的理解掌握程度;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同时考察学生对应急监测、环境污染自动监测和环境监测管理与质量保证的理解情况。要求考生准确记忆基本概念,理解基本理论,掌握基本监测方法,会制定监测方案,解决实际监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