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5.2《外交关系的突破》教案
【人民版】历史必修1学案:5.2《外交关系的突破》(2)(含答案)
二外交关系的突破【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过程与方法:通过材料进行历史回顾。
探究中美关系正常化与中日建交对中国和世界以及国际关系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在维护民族和国家利益的前提下,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外交策略。
课前预习案【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依据预习案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勾画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标注序号;熟记基础知识;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以备课上集体讨论、突破;4、限时20分钟独立完成。
Ⅰ. 教材助读一、扬眉吐气——重返联合国1、过程:年月日,第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2、意义:(1)(2)(3)二、跨洋握手——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史料研读材料一:十年后,到中国在核武器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的时候,我们就没有选择的余地了。
我们必须与他们有比今天更多的联系。
……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
——摘自尼克松1970年2月对外政策报告材料二:1969年3月,苏军入侵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国一侧的珍宝岛,中苏两国军队发生激烈交火,珍宝岛之战将恶化的中苏关系降到冰点。
中苏边境陈兵百万,剑拔弩张,大规模军事冲突有一触即发之势,这一切使中国人感到苏联已经变为一个“社会帝国主义”国家,比美国更富有侵略性。
材料三:70年代的美国,由于经济增长趋于缓慢,又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不得不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尼克松迫于形势的变化,对美国的对外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知识分析中美关系缓和的原因:美国方面:(1)(2)(3)中国方面:(1)(2)2、过程:三、冰释雪融——中日建交1、原因:(1)(2)2、经过:①1972年9月,标志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日本对过去战争给中国带来的重大损失表示反省,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高中历史必修1教案(人民版全套))
高中历史教案必修一(人民版)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通史概要:中国古代史始于170万年前,止于1840年鸦片战争前,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历史。
距今约170万年前,中国就有人类居住,进入原始社会。
公元前21世纪,中国进入奴隶社会,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经过商朝的发展,西周时期,我国的奴隶社会进入繁荣阶段。
春秋战国是社会大变革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
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和多民族中央集权和封建国家,并开创了一系列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制度。
汉代封建制度得到进一步巩固。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政权分立与民族大融合时期。
隋朝统一结束长期分裂割据,隋唐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呈现繁荣的局面,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制度有新的建树。
五代辽宋夏金元,中国的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明清之际,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日益加强,中国封建社会渐趋衰落。
初中新课标中和本章内容相关联的内容主要在七年级(上)、(下)册。
初中新课标简单涉及本章内容相关联的内容有:世袭制,商鞅变法,秦朝的皇帝制、郡县制和秦朝的疆域,西汉王国问题的解决,元朝的行省制度,清朝的内阁、六部、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军机处;初中新课标没有涉及但高中新课标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如下:西周的宗法制,秦朝的中央政权组织和地方政治制度,魏晋南北朝时的政治制度,隋唐时的三省六部制,宋朝的政治制度,明朝的废丞相设三司、设内阁,清朝君主专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课标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早期国家的出现与特征,夏商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及作用,西周宗法制的内容、特点及其深远影响,西周的礼乐文化。
(2)、过程与方法:学会分析图表,史料解读,问题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我国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之一。
中国古代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形成了以宗法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体系。
成才之路2014-2015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同步课件:专题5 第2课《对外关系的突破》[来源:学优高考网2019328]
专题五
第 2课
成才之路 · 高中新课程 · 学习指导 · 人民版 · 历史 · 必修1
拓展深化
专题五
第 2课
成才之路 · 高中新课程 · 学习指导 · 人民版 · 历史 · 必修1
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和意义 (1)原因:①新中国成立后,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威望 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是最主 要原因。②70年代,美国的霸权地位相对衰落,对联合国的控
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专题五
第 2课
成才之路 · 高中新课程 · 学习指导 · 人民版 · 历史 · 必修1
点 拨 提 示 1971年中国是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而不是加入联合 国。这是因为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之一,也是安理会常任理事
国的原始国之一。
20世纪70年代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标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打开外交新局面的关键是中美关系 的正常化。
周恩来意味深长地对尼克松说:“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
界上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2年没交往了呵!” 曾几何时,中美两国怒目相视,针锋相对。怎么一夜之 间,太平洋两岸的两大对手就握手言和了呢?这一握手在当时 的世界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专题五 第 2课
成才之路 · 高中新课程 · 学习指导 · 人民版 · 历史 · 必修1
专题五
第 2课
成才之路 · 高中新课程 · 学习指导 · 人民版 · 历史 · 必修1
(2013· 河北名校模拟 )20世纪 70年代,日本民间 兴起“熊猫热”“茅台热”“京剧热”“杂技热”,“日中永
世友好”“日中不再战”逐渐成为日本对华舆论的主流。据此
外交关系的突破教学设计
八年级历史下册《外交成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1、学生是已经学习两年的历史,对于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已经有所了解,学生已然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相信学生对本课知识一定能很好把握。
2、通过两年历史课的学习,学生具备一定的历史探究与合作学习能力。
3、通过预习,学生对本课重要事件有一定的了解,并有了一定的学习兴趣。
【教材定位】本节主要围绕1955年中国出席万隆会议、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建立外交关系、三方面展开。
其中,中国出席万隆会议、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建立外交关系过程的背景、概况及影响在教材中均有表述。
学生需分析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国出席万隆会议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讲述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
2.以我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等史实为例,说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新中国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弱国无外交,认识综合国力是国家外交的坚强后盾,中国共产党领导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保障。
2.通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中国人民是爱好和平的,也是聪明睿智、开拓创新的。
【重点难点】重点:中国重返联合国。
中美关系正常化及其对国际形势的影响。
难点: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重返联合国与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回顾复习:师:60年代中国在外交方面面临险境,美国继续敌视中国;过去的老大哥苏联由友好合作到严重恶化(两个拳头打人)。
70年代,中苏关系继续紧张,而中美关系却得到改善,中国在外交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要知道这一切的变化及原因,就让我们一起回到上个世纪的70年代。
一、“求同存异”——中国出席万隆会议(一)概况展示图片:“周恩来出席参加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召开的万隆会议”。
师:周恩来为何在下飞机时候胸前戴着花环?生:…… 师:周恩来的到来收到了包括印度尼西亚国家在内的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欢迎……二、拨云见日——重返联合国(一)概况图片展示:西方媒体称“乔之笑” 这是一种自信与自豪的笑。
2012高中历史 5.2外交关系的突破课件 人民版必修1
但是,当时在美国操纵联合国的情况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在
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长期受到阻挠;经过长期的斗争,中华人 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终于得到了恢复,这是作为联 合国创始国的中国的合法权利,因此应是‚恢复‛而不是 ‚加入‛。
(2)20世纪70年代初期,新中国为什么能够重新恢复联合国
的合法席位?
提示: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家要 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长期坚持独立自主的和 平外交政策,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不仅赢得了世 界上所有爱好和平的国家的尊重,而且也为恢复在联合国的合
法席位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3)“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时支持中国 的票数”的变化,说明什么问题? 提示:美国长期实行的‚遏制和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中国 重返联合国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阅读教材P90第1自然段并结合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世纪60年代后期,苏联军事力量、综合国力迅速
2.(2010·宁波高一检测)20世纪70年代,中国恢复在联合
国的合法权利,其主要促成的因素不包括( A.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
B.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C.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
D.中国政府长期的外交努力
【解析】选B 。中美正式建交是在1979年,中国恢复在联合 国的合法权利是在1971年,故选B项。
知识点2:中美关系解冻 3.“乒乓外交”被尼克松评价为本世纪最出人意料的外交新 闻之一。该外交活动直接推动了( )
A.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C.中国重返联合国
B.中日关系走向正常化
D.台湾被驱逐出联合国
【解析】选A 。‚乒乓外交‛打开了中美交往的大门,随后 基辛格和尼克松先后访华,使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轰动世 界,故选A项。
高中历史必修一外交的突破
1.畅想中美关系的发展以及中美关系 对当今国际关系的影响? 2、根据当今中日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分析未来中日关系的发展趋势。
“刀光剑影下”远行中国------中日关系重焕生机 “在动荡的世界形势下,应该加速实现同中华人 民共和国的邦交正常化强有力地开展和平外交。” ——田中角荣 1.田中首相此行的目的是什么?
黑格(Alexander Haig)跟周恩来讲, “美国方面关心中国的生存能力, 所以我们双方有共同点,可以共 同对付苏联。”
材料一 改善中国与美国的关系,是70年代中美两国的 共同要求.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美国政府在实行二十 多年“遏止和孤立”中国的政策之后,再也不能不承认中 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和在国际事务中的巨大作用。……美 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以及美国在与苏联争霸中所处的 守势地位,都使美国不得不考虑改善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关系。
1、你如何展望中美关系的未来? 2、如何理解中日关系上历史与希望 的并存?
中美关系越来 越具有全球意 义
2005年11月20 日,国家主席胡 锦涛与来华访问 的美国总统布什 在北京人民大会 堂举行会谈后共 同会见记者。这 是两国元首在会 见记者后握手。
曾经在任期内访问过中国的美国总统
尼克松1972
1971.10.25.二十六届联大以76票赞成、35票反 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这就是联大2758号决议, 公正彻底地解决了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 。
4、1971年中国为什么能够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材料一:“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 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
福特1975
里根1984
老布什1989 克林顿1998 小布什2002
人民版历史必修1:专题五.二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栏目 导引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材料1:1960年11月4日,尼克松在《纽约每日 新闻》发表谈话时说:“我愿非常明确地表
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我同样
反对接纳共产党中国进入联合国。依照联合 国宪章,一个国家必须爱好和平才具有进入 联合国的资格。十分明显,中国不是。美国 不应该尊敬一个海盗。”
的作用。
易混易错:1971年中国是恢复在联合国的合 法席位,而不是加入联合国。这是因为中国 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之一,也是安理会常任 理事国的原始国之一。
栏目 导引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二、中美关系解冻 1.原因
(1)根本原因: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2)改善中美关系成为双方的共同要求。 遏制和孤立 ①美国:长期“___________”中国政策的失 败;美国在与苏联争霸中所处的守势地位。 ②中国:中苏关系破裂后,苏联陈兵中国北
栏目 导引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易混易错:中美建交不是1972年签署《中美
联合公报》,而是在1979年建立外交关系。 1979年中美建交,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并 不意味着美国放弃压制中国的政策。
栏目 导引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三、中日邦交正常化 1.原因
(1)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
栏目 导引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2.过程 (1)1971年,美国提出“双重代表权”方案,
被周恩来拒绝。
(2)10月25日,第____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 26 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意义 (1)这是中国外交战线上的一个重大胜利。
栏目 导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五
• 2、提出:1953年12月,中国政府在与印度就西藏问题谈判时,周总理首先 提出。
• 3、主要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 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4、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它是我国处 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成为解决 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遵循这个原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也能和睦 相处,违背这个原则,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会发生尖锐对抗。和平共处五 项原则自首倡至今,经过几十年的国际风云变化的考验,表现出强大的生命 力,成为当今公认的现代国际法和处理现代国际关系的共同准则,是处理国 与国关系的最好方式,也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基础。
序 成就
历史意义
与苏等到10多国建 打破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封锁,新中国得到了
交
国际承认
2 1950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 巩固中苏友谊,保障中国国防安全,维护世
条约
界和平
3 1953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 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
原则
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1、有利形势:
⑴资本主义阵营(削弱) ⑵社会主义阵营 (壮大)
⑶亚非拉大批国家(独立)
2、不利形势: 美国对中国的敌视和封锁 3、最大特点: 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 4、国家利益:捍卫主权、巩固政权,恢复和发展经济
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内容
含义
意义
另起炉灶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 是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 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 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 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独立自主。
必修一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 一、课程标准 • 二、专题线索 • 三、知识梳理 • 四、教学方法 • 五、学科前沿
说课的几种模式
说课的几种模式——以《外交关系的突破》为例第一种:从理论到实践的说课(一)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外交关系的突破》,我将从教学理念、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流程六个环节来进行本次说课。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习并不是机械地把知识从教师的头脑里灌输到学生的头脑里。
与机械灌输相对的是有效引导学生的发展。
所以我将根据“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来进行本次教学设计。
本课是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五的第二课,本单元主要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中国外交关系的发展历程,本课则承上启下从三个方面讲述了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突破,分别是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建交和中日建交,这不仅有利于中国的稳定和发展,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也起了重要作用。
本课的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学过本课的相关知识点,加之上一课内容的铺垫,所以拥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其形象思维已经开始向抽象思维过渡,而且学生对外交这一部分内容有比较浓厚的兴趣,可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但大多数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认识水平还是有限的,不能深刻分析外交形势发展的内在原因,所以需要老师提供多种材料,从旁指导,引导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学习和思考。
基于以上的教材和学情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基本史实;简述中美建交、中日建交的历程及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材料阅读总结中美建交的原因;列表概括中美关系改善的过程及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认识“国家利益是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外交地位高低取决于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
根据这些目标,本课的重点是: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历史意义,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及其影响;难点是中美建交的原因。
如何在一节课里达到上述教学目标,落实重点难点呢?我的教学流程如下:(一)导入展示《乔的笑》这样一幅极具历史意义的照片,提问:乔冠华为什么会在联合国大会这么一个严肃的场合发出了“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的笑呢?以此来激起学生的兴趣,并顺势导入本课第一目内容的学习。
2021-2022年高中历史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1节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1 人民版必修
2021年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1节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1 人民版必修1【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导入】你有朋友吗?你为什么要交朋友?你喜欢与什么样的人交朋友?你认为朋友之间应如何相处?中国有朋友吗?中国为什么要交朋友?中国喜欢与什么样的人交朋友?中国认为朋友之间应如何相处?外交是什么?…….【新课探讨】一、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三大基本方针:【创设情境】假如你是新中国的一名外交官,现在有一个记者招待会,有记者提问: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啊?新中国为什么采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呢?毛泽东提出的外交三大基本方针是啥意思啊?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三大基本方针有啥关系?请你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答记者问。
请阅读材料:材料一:二战后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形成图材料二:近代中国的外交重大事件: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 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 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 1946年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材料三:在近代中国的的历史上,“外交”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
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周恩来传》材料四:国家与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英国伯默斯顿请回答:⑴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①决定因素:国家实力和国家利益②国内外形势的变化③历史因素④国家性质⑤意识形态⑥外交家的智慧与骨气……⑵新中国为什么采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①从国家实力和国家利益看:新中国贫穷落后百废待兴,党和人民的首要任务是巩固人民政权,恢复发展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因此外交要开拓新局面,争取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
②从国内外形势看:二战后,不利: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孤立封锁新中国。
有利: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被削弱;欧亚人民民主国家的出现,社会主义力量的加强;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许多半殖民地、殖民地国家取得了民族独立。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等奖教案】人民版必修1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设计思想】本课教学的指导思想是营造宽松、开放、互动的课堂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在多元体验中构建历史知识体系。
设计的理论依据包括人本主义心理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情景教学论。
通过交友小调查、历史短剧表演、图文并茂的史料、时政信息等多种教学载体激发学生兴趣,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帮助学生体验历史学科蕴涵的时代感是本课的设计特色。
【教材分析】《课程标准》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都强调要“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这是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是建国初中国外交成熟的标志,而且对于新时期我国政府提出“和谐世界”、“共同发展”等外交新概念以及当前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构建都有重大影响。
教材内容主要分三目,第一目“另起炉灶”与“一边倒”,主要写了四个问题:①制定外交政策的国际背景。
(配有地图)②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提出和地位。
③逐条解释“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含义。
(配有思考题和课后自我测评)④中苏建交及其意义。
(配有两幅照片和知识链接)。
第二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教材叙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形成过程、内容和意义,补充了许多初中教材没有涉及的历史细节。
(配有一幅照片)第三目“走向国际舞台”,主要讲述了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政府的积极外交活动和成就。
课本重点讲述了面对帝国主义对会议的干扰破坏及与会国之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以其纵横捭阖,游刃有余的外交才干为会议的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展示了新中国的外交风采,打破了西方大国的外交封锁。
(配有知识链接、资料卡片和材料阅读与思考题)在专题五中,本课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既可以与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史作对比,又是学习“外交关系的突破”和“新时期的外交政策和成就”的基石。
本课编写上突出“外交政策对于外交活动成败的影响”。
同样初中《历史与社会》(九年级)关于“建国初的外交”的介绍也侧重政策层面。
高中历史 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 人民版必修1
高一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目标的设计:新课程教学目标确定为三个维度,这和旧大纲是迥然不同的。
就这节课而言,第一目标“知识和能力”,和老教材相比“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删掉了“团结世界各国人民”,压缩了历史背景,减少知识记忆量,重点更加突出,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单独作为一个子目。
“能力要求方面”新课程更加突出提高历史事实比较的能力要求。
第二个目标是“过程和方法”,是新课标的突出特点。
授人以渔,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会学、乐学,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这正是新课标追求的目标。
我采用历史学习“三步曲”(了解-理解-见解)来执教这节课,就是想体现这种精神。
第三个目标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旧大纲作为思想教育目标,新课标在此基础上拓展加深,把历史学科从政治思想教育中解放出来,突出历史学科独特的功能。
这一目标涵盖了思想、观念、情感、情趣、态度等多方面的内容,其核心内容应当是彰显人文主义精神。
一、知识和能力1.新中国外交的国际背景、外交政策和基本方针及原因2.归纳新中国初期的主要外交成就3.新旧中国外交的比较,提高分析比较历史事实的能力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及积极意义二. 过程和方法1.掌握历史学习“三步曲”(了解-理解-见解)。
2.粗读、精读,快速浏览,圈点划批,提高历史阅读能力。
3.阅读材料(文字、图片、影视等),以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并借助形象思维以感知历史。
4.通过新旧中国外交的比较,让学生学会比较历史问题的方法。
5.引导学生从世界的角度和视野来认识中国,用中国的眼光去观察世界,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旧中国外交的比较,感受“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自豪;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显示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热爱和平的美好愿望。
2.举世瞩目的外交成就,表明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是中国对世界外交的贡献,新中国为建立新型、平等、和谐的国际新秩序做出了重大贡献,认识互相尊重平等互惠、和平共处不仅是国与国之间的基本准则,也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让学生从中加深对人文精神的理解4.体会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艺术,感受他们的人格魅力。
2021_2022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二外交关系的突破课后篇巩固提升含解析人民版必修
二外交关系的突破课后篇巩固提升学业水平引导一、选择题1.“这是一个早就该取得的胜利,这是联合国的胜利,也是世界人民的胜利。
”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的代表站起来高喊:“我们胜利了!中国万岁!”出现了联合国历史上空前未有的盛况,中国在外交上取得了划时代的胜利。
这描绘的是()A.新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联合国承认了新中国的独立自主C.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D.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解析由“联合国”“第三世界”“胜利”“中国”这些词语可以得出A项正确。
B、C、D三项与题干不符。
答案A2.1967年,尼克松在《外交季刊》的一篇文章中写道:“在这个小小的星球上,容不得数以10亿计或许是全人类中最有才能的人民生活在愤怒的孤立状态之中。
”他讲此番话的主旨是()A.提倡美国与中国结成友好同盟B.讽喻新中国的孤立无援C.主X各国对中国实行孤立政策D.认为对中国的孤立政策是无益的解析题干中的“容不得”表明了尼克松认为对中国的政策不应是孤立政策。
故选D项。
答案D3.在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华人民某某国在外交上获得划时代的胜利。
在谈到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时,曾风趣地说:“是黑人兄弟把中国抬进来的。
”这句话最能说明()A.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力量壮大B.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C.第三世界国家要求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美国无力阻挡中国加入联合国解析新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是第三世界国家的胜利。
的话点明了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新中国作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一员,代表着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因此本题选择A 项。
答案A4.进入20世纪70年代,经过战后20多年的发展,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周恩来审时度势,适应形势变化的需要,及时对外交工作作出富有远见和胆略的重大决策,采取机动灵活的措施,打开了我国外交工作的崭新局面。
“重大决策”最有可能是指()A.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改善中美关系C.与日本建立外交关系D.积极参与不结盟运动解析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局势发生转变的最关键的一环是中国同美国关系的缓和。
徐州市王杰中学高一历史学案: 专题五《外交关系的突破》
江苏省徐州市王杰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导学案:专题五外交关系的突破【学习过程】一、自学准备与知识导学(基础知识)学生自读教材中的“课前提示”,回答20世纪50年代末期到70年代末期的重大外交成就二、学习交流与问题研讨(小组交流、讨论、补充、纠正上述问题的答案;班级内学生交流发言,学生和教师给予适当点评。
)1.重返联合国背景:由于阻挠,新中国在联合国席位一直被台湾所占。
原因:①20世纪70年代后,发展中国家的力量壮大,以及对中国的大力支持。
②中国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③随着美国霸权地位衰落和中国实力的增强,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过程: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大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意义:①是中国战线的重大胜利。
②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常任事事国之一,对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中美关系解冻是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的关键背景:①中国的不断提高,美国“遏止和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
②苏联争霸中处于守势地位③苏联陈兵中国北方边境,对中国安全带来威胁。
④中国在台湾问题上也有求于美国。
进程:①1971年:“外交”,打开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
②1971年7月秘密访华,为访华作准备。
③1972年尼克松访华,双方与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两国结束了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
④1978年,中美两国发表建交公报,美国再次承认是中国惟一合法政府,是中国的一部分。
⑤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从此实现了两国关系的正常化。
3.中日邦交正常化原因:①的缓和直接推动。
②日本许多对华友好政党、社团和人士的推动。
进程:1972年,日本首相访华,中日邦交交正常化意义:中日建交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历史新篇章,这对于两国关系的发展和亚洲与世界的和平都是有重要的意义。
三、练习检测与拓展延伸:1、下列哪项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条件A、进入20世纪70年代,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B、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C、越来越多的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2、尼克松总统改善中美关系的根本目的是A、放弃同中国的对抗B、联合中国对付苏联C、争取中国对美国在联合国中的支持D、维护美国的根本利益3、以下有关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关系迈向正常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是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表现B、与苏美争霸的发展态度有关C、是中美两国共同努力的结果D、消除了两国关系的障碍四、课堂小结或经验总结:1、你觉得本课时还有哪些知识要点需要掌握?2、如果让你来命题出卷,你会把侧重点放在哪?。
外交关系的突破历史教案
外交关系的突破历史教案外交关系的突破历史教案1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学对象是刚刚进入高中学习的学生,这时起步阶段,首先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时空观非常重要,配合一定的历史逻辑训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历史课程标准:重点:了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难点:认识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对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与联合国的历史渊源了解60、70年代世界局势(围绕中、美、苏三个国家)了解中日之间的过往历史结合世界局势分析决定国家之间外交策略的影响因素全方位的认识中美关系改善后的影响二、过程与方法1、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可以通过课堂探究环节锻炼分析国家与国家的外交的利弊,使得学生能够明白国家利益在外交中的重要作用。
2、学习过程中,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学会收集相关材料。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中国外交政策变化的影响因素,能够认清国际局势,培养自己分析判断的能力,认识到祖国在不断的强大,增强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流程】导入:图片一:漫画(表明建国初期,新中国被美国等西方国家军事封锁、外交孤立)图片二:朝鲜战争、“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美军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表明建国初期,新中国与西方国家关系紧张)教学过程:70年代,新中国的外交发生了巨大突破。
突破一:重返联大问题设计:1) 中国与联合国的渊源?答: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之一。
2)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发生了什么?答:在非洲国家的支持下,新中国取代台湾长期占据的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3)中国能够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有哪些?(依据导学案上的材料回答)答:非洲国家的支持;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4)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大历史意义?答:标志着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突破二:中美关系解冻合作探究1: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有哪些?材料一:改善中国与美国的关系,是70年代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随着中国国际外交关系的突破历史教案2高一历史外交关系的突破公开课教案授课班级:高一(6)班授课课题:专题五第二节外交关系的突破教学目标课标要求1、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历史ⅰ人民版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
历史ⅰ人民版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学习目标】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政策和重大外交活动2、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3、感受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风范,体会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促进人类和平与进步的重要价值,感受新中国为建立平等、和谐的国际新秩序做出的巨大贡献,增强民族自信和自豪感。
【重难点】1、重点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2、难点新中国初期制定“一边倒”外交方针原因的分析【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析归纳法、比较法【教学工具】多媒体【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专题结构】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基础〕〔建国—20世纪50年代中期〕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外交关系的突破〔突破〕〔20世纪70年代〕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调整〕〔改革开放新时期〕【导入】师:呈现材料1、图片:近代不平等条约2、材料:在近代中国的的历史上,“外交”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
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周恩来传》问题:旧中国外交的特点是什么?这种外交局面什么时候开始改变?师:从上述图片和材料可以看出旧中国外交是屈辱的、不平等。
这种屈辱的外交局面从新中国成立开始改变。
那么建国初期,为了巩固新生政权,中国政府在外交领域采取了哪些措施?这即是本节课所共同探讨的问题:第一节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首先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目标展示】学习目标: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政策和重大外交活动2、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3、感受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风范,体会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促进人类和平与进步的重要价值,感受新中国为建立平等、和谐的国际新秩序做出的巨大贡献,增强民族自信和自豪感。
生1:阅读学习目标师:强调重难点【自主探究一】1、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是怎样的?当时国际关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概括新中国初期外交总原那么、外交的基本方针学法指导:快速阅读课本P84-85,提炼要点〔生:积极主动发言〕师:呈现“战后世界形势图”根据课本知识和这个形势图,不难看出:新中国建立之时,国际关系最显著的特点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
高中历史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二 外交关系的突破练习(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人民版高一必修1
二外交关系的突破1.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的主要国际因素是( )A.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B.中日关系趋向缓和C.中美关系趋向缓和D.广大发展中国家力量的增强解析:本题中的关键词是“国际因素”,应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力量的增强。
故选D。
答案:D2.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民意测验显示,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的印象是“无知”“好战”“狡诈”“危险”;到了70年代初期,这种印象变为“勤劳”“智慧”“灵巧”“善于进取”“讲某某际”。
促使美国人对中国人印象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B.中华人民某某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中国科技领先,某某制度日益完善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国力增强解析: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对中国实行敌视政策,两国关系紧X,所以中国在大多数美国人心中是一个负面形象。
20世纪70年代初,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促进了中美两国的交往和认识,美国人对中国人的印象也发生了改变,故选A项。
答案:A3.下图所示的历史事件直接推动了( )A.中华人民某某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到恢复B.中美两国结束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C.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建立解析:注意历史事件是尼克松访华,直接推动中美两国结束了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
故选B。
答案:B4.在访美演讲中说道:“我们会永远缅怀当年以非凡战略眼光和卓越政治智慧打开中美友好合作大门的两国老一辈领导人。
”当年中美友好合作大门打开所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为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铺平了道路B.中国迎来第三次建交高潮C.有利于维护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D.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解析:中美关系正常化始于1972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发生在1971年,故A 项不属于中美友好合作大门打开所产生的影响。
答案:A5.1978年8月12日,中、日两国代表在签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约双方将本着睦邻友好的精神,按照平等互利和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为进一步发展两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和文化关系,促进两国人民的往来而努力。
历史:外交关系的突破 课件(人民版必修一)
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 国唯一的合法政府。 国唯一的合法政府。……(中美双方一致同意) (中美双方一致同意) 任何一方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以及世界 任何一方不应该在亚洲 太平洋地区以及世界 上任何地区谋求霸权。 上任何地区谋求霸权。
问题: 问题:
抛弃” (1)日本为什么觉得被华盛顿 “抛弃”了? 那些因素促成了日本和北京的“ 手言和” (2)那些因素促成了日本和北京的“握 手言和” ? 成了“孤儿”的日本是怎样实现“ (3)成了“孤儿”的日本是怎样实现“和北京握 手 言和” 言和”的?
突破三: 突破三:中日关系正常化
周恩来总理和田中角荣总理 中日联合声明, 大臣在北京签署中日联合声明 大臣在北京签署中日联合声明, 中日两国之间的不正常状态宣告 结束,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结束,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 对解决台湾问题, 1950年 27日 1950年6月27日,杜鲁门总统下令美国第七 祖国统一有重要作用 舰队开进台湾海峡,并采取“台湾中立化政策” 舰队开进台湾海峡,并采取“台湾中立化政策”,既阻 止中国共产党解放台湾,也阻止蒋介石“反攻大陆” 止中国共产党解放台湾,也阻止蒋介石“反攻大陆”。 杜鲁门同时宣称“ 杜鲁门同时宣称“台湾未来地位的决定必须等待太平洋 安全的恢复,从而抛出“台湾地位未定论” 谬论。 安全的恢复,从而抛出“台湾地位未定论” 谬论。
1972年 1972年9月,毛泽东主席会 见来访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 见来访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
2: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影响
对中国: 对中国: 揭开了中日关系的新篇章, 揭开了中日关系的新篇章,有利于提 高的中国国际地位。 高的中国国际地位。 对世界: 对世界: 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 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有利于亚太地 区的和平与稳定,缓和世界紧张局势。 区的和平与稳定,缓和世界紧张局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必修一·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二节外交关系的突破
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教学对象是刚刚进入高中学习的学生,这时起步阶段,首先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时空观非常重要,配合一定的历史逻辑训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历史课程标准:
重点:了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
难点:认识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对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国与联合国的历史渊源
了解60、70年代世界局势(围绕中、美、苏三个国家)
了解中日之间的过往历史
结合世界局势分析决定国家之间外交策略的影响因素
全方位的认识中美关系改善后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可以通过课堂探究环节锻炼分析国家与国家的外交的利弊,使得学生能够明白国家利益在外交中的重要作用。
2、学习过程中,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学会收集相关材料。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中国外交政策变化的影响因素,能够认清国际局势,培养自己分析判断的能力,认识到祖国在不断的强大,增强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流程】
导入:
图片一:漫画(表明建国初期,新中国被美国等西方国家军事封锁、外交孤立)
图片二:朝鲜战争、“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美军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表明建国初期,新中国与西方国家关系紧张)
教学过程:70年代,新中国的外交发生了巨大突破。
突破一:重返联大
问题设计:
1) 中国与联合国的渊源?
答: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之一。
2)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发生了什么?
答:在非洲国家的支持下,新中国取代台湾长期占据的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3)中国能够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有哪些?(依据导学案上的材料回答)
答:非洲国家的支持;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4)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大历史意义?
答:标志着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突破二:中美关系解冻
合作探究1: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一:改善中国与美国的关系,是70年代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美国政府在实行二十多年“遏止和孤立”中国的政策之后,再也不能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和在国际事务中的巨大作用。
……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以及美国在与苏联争霸中
所处的守势地位,都使美国不得不考虑改善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系。
材料二:70年代的美国,由于经济增长趋于缓慢,又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不得不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尼克松迫于形势的变化,对美国的对外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
材料三:中国也面临着新的战略抉择。
那时候,苏联陈兵中国北方边境线,构成对中国安全的主要威胁。
而美国在亚洲虽具有较强的军事和经济实力,但它在战略上收缩和保守的倾向很明显。
在这种形势下,改善中美关系,对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十分有利;同时,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也有重要作用。
所以,中国对美国改善中美关系的表示,做出积极的反映。
……
答:美国方面:1、美国遏制与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2、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危机;3、美国深陷战争的泥潭,美苏争霸的过程中,美国被迫采取守势。
中国方面: 1、中苏关系的恶化以及解决台湾问题的需要。
2、中国国力的提升,带来国际地位提高。
中美关系缓和的过程:
合作探究2:
材料一:双方声明:中美两国……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摘自1972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材料二:美利坚合众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中美双方一致同意)任何一方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以及世界上任何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势力。
——摘自1979年中美建交《联合公报》
问题: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在内容上有什么重要发展?两个公报的意义何在?(依据课本P91回答)
答:
重要发展: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由不应谋求地区霸权发展为不应在世界任何区谋求霸权。
意义:开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新阶段;它对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是有力的约束,有利于反对霸权的斗争。
合作探究3:中美“跨洋握手”的影响?
❝材料一:中美两国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太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
(和平)
❝材料二:美国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一部分。
(解决台湾问题)
❝材料三:1971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有15个,1972年达到18个,加拿大、意大利、比利时、日本、联邦德国、澳大利亚、英国等西方国家先后与中国建交。
(迎来建
交高峰)
突破之三:中日邦交的正常化
问题探究:共同回忆中日近代历史上的关系?(既有和平又有冲突)
(1)原因:A.中美关系缓和的推动(直接原因)B.两国民间交流加强C.日本经济的发展需要中国市场D.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2)经过: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1973年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意义: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新篇章;有利于稳定亚太地区与世界和平。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