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分析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检测食物营养实验报告(3篇)

检测食物营养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营养价值越来越关注。

为了了解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本实验旨在通过检测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为人们提供科学的饮食指导。

二、实验目的1. 了解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种类及含量。

2. 掌握检测食物营养成分的方法。

3. 为合理搭配膳食提供依据。

三、实验原理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

本实验采用以下方法检测:1. 蛋白质:采用双缩脲法检测,通过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生成紫色复合物,根据紫色深浅判断蛋白质含量。

2. 脂肪:采用索氏抽提法检测,通过有机溶剂提取食物中的脂肪,测定提取物重量,计算脂肪含量。

3. 碳水化合物:采用费林试剂法检测,通过碳水化合物与费林试剂反应生成红色沉淀,根据沉淀颜色深浅判断碳水化合物含量。

4. 维生素: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通过提取食物中的维生素,测定其含量。

5. 矿物质: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通过测定食物中矿物质的吸收光谱,计算其含量。

四、实验材料1. 实验仪器:天平、烘箱、索氏抽提器、分光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等。

2. 实验试剂:双缩脲试剂、索氏抽提剂、费林试剂、维生素提取剂、矿物质提取剂等。

3. 实验样品:鸡蛋、牛奶、大米、面粉、蔬菜、水果等。

五、实验步骤1. 蛋白质检测:(1)称取一定量的食物样品,加入双缩脲试剂,振荡均匀。

(2)将混合液放入水浴锅中,加热至沸腾,保持5分钟。

(3)取出混合液,冷却至室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

(4)根据标准曲线计算蛋白质含量。

2. 脂肪检测:(1)称取一定量的食物样品,加入索氏抽提剂,进行索氏抽提。

(2)将提取物转移至烧杯中,用烘箱烘干至恒重。

(3)称量烘干后的提取物重量,计算脂肪含量。

3. 碳水化合物检测:(1)称取一定量的食物样品,加入费林试剂,进行水浴加热。

(2)观察沉淀颜色,根据颜色深浅判断碳水化合物含量。

食品检验橙汁实验报告

食品检验橙汁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食品检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橙汁中主要营养成分的检测方法。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原理橙汁作为一种常见的饮料,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如维生素C、维生素A、糖类、矿物质等。

本实验通过检测橙汁中的维生素C、总糖、矿物质等指标,评估橙汁的营养价值。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橙汁、标准溶液、试剂、蒸馏水等。

2. 实验仪器:分光光度计、移液器、滴定管、容量瓶、试管、烧杯等。

四、实验方法1. 维生素C的测定(1)原理: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可以将碘化钾氧化为碘单质,碘单质与淀粉形成蓝色复合物。

通过比色法测定橙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

(2)操作步骤:①取10ml橙汁于试管中,加入2ml0.1mol/L碘化钾溶液,摇匀;②加入2ml0.01mol/L淀粉溶液,摇匀;③用0.01mol/L硫代硫酸钠滴定至蓝色消失;④计算维生素C的含量。

2. 总糖的测定(1)原理:橙汁中的糖类与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络合物。

通过比色法测定橙汁中总糖的含量。

(2)操作步骤:①取10ml橙汁于试管中,加入1ml0.1mol/L硫酸铜溶液,摇匀;②加入1ml1mol/L硫酸溶液,摇匀;③用蒸馏水稀释至50ml;④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在620nm处的吸光度;⑤计算总糖的含量。

3. 矿物质的测定(1)原理:橙汁中的矿物质与EDTA络合,形成稳定的络合物。

通过滴定法测定橙汁中矿物质的含量。

(2)操作步骤:①取10ml橙汁于锥形瓶中,加入1ml0.1mol/LEDTA溶液,摇匀;②用0.01mol/L锌离子溶液滴定至终点;③计算矿物质的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维生素C的测定实验结果:橙汁中维生素C含量为12.5mg/100ml。

分析:橙汁中维生素C含量较高,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

2. 总糖的测定实验结果:橙汁中总糖含量为10.0g/100ml。

分析:橙汁中糖分含量适中,适合饮用。

3. 矿物质的测定实验结果:橙汁中矿物质含量为0.5g/100ml。

食品分析实验报告_3

食品分析实验报告_3

食品安全分析技术实验报告学院专业学号姓名实验日期:2012 年10 月25 日成绩教师签字实验名称气相色谱分析一、实验目的:了解色谱分析的原理和仪器结构,掌握气相色谱仪的启动、参数选择、仪器的用途和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二、实验内容:1气相色谱仪结构气象色谱仪一般由载气系统;进样系统;色谱柱和柱箱,包括恒温控制装置;检测系统;记录系统。

2气相色谱仪启动打开载气;设定均样,色谱柱和检测器的温度;将相关气体打开,点火;基线平稳则色谱仪启动完成。

3气相色谱仪的参数选择载气的流速(1ml/min,一般用分流装置控制);色谱柱温度;进样气的温度;检测器的温度;辅助气体(氢气,空气)的流速。

一般设置流速:尾吹气(N2):H2:空气=1:1:10等作为气象色谱仪选择的参数。

4气相色谱仪的用途适用于沸点在400度以下,能汽化,热稳定性好的所有有机物。

5气相色谱仪的定量方法:面积内标法、面积外标法、绝对标准曲线法、峰面积百分率法三、白酒中醇酸酯的测定(一)实验目的:学习气相色谱内标定量分析白酒中醇酸酯的方法(二)实验步骤:1、仪器:日本岛津气相色谱仪GC-2010,FID检测器,聚乙二醇2000色谱柱,柱长 30m 内径0.25mm 膜厚0.25μm2、溶液配制:用50%的乙醇溶液,分别配制2%的乙酸乙酯,异丁醇,乙酸,乙酸正戊酯溶液。

3、仪器操作条件:色谱柱温度:60℃以每分钟5度的速度升温到150度进样器温度:180℃检测器温度:180℃氮气流速:1mL/min分流比:1:204、组分定性分析:见图一(1)取白酒1μL注入色谱仪进行分离分析。

(2)取2%的乙酸乙酯,异丁醇,乙酸,乙酸正戊酯各100μL分别放入4个离心管中,再分别加入900μL50%的乙醇水溶液。

(3)分别取上述液体1μL注入色谱仪进行定性分析。

5、白酒中乙酸乙酯,异丁醇,乙酸的定量分析(1)取2%的乙酸乙酯,异丁醇,乙酸,乙酸正戊酯各100μL放入一个离心管中,加入600μL50%的乙醇水溶液。

食品试验设计实验报告

食品试验设计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食品中总酸度的测定二、实验目的1. 了解食品中总酸度的概念及其测定方法。

2. 掌握酸碱滴定法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3. 学会使用酸碱滴定仪进行实验操作。

4. 培养严谨的科学实验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实验原理总酸度是指食品中所有酸性物质的总量,包括已离解的酸和未离解的酸。

食品中的总酸度可以反映食品的酸味程度,是评价食品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实验采用酸碱滴定法测定食品中的总酸度,以酚酞为指示剂,用标准碱溶液进行滴定,根据消耗的碱液体积计算总酸度。

四、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酸碱滴定仪、电子天平、移液管、滴定管、烧杯、锥形瓶、漏斗、滤纸等。

2. 试剂:1000mol/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酚酞指示剂、待测食品样品、蒸馏水等。

五、实验步骤1. 准备标准溶液:准确称取 1.0000g基准邻苯二甲酸氢钾,加入少量蒸馏水溶解,转移至1000mL容量瓶中,加水定容至刻度线,摇匀。

此溶液为0.1mol/L的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准溶液。

2. 标准溶液标定:准确移取25.00mL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准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50mL蒸馏水,滴加2-3滴酚酞指示剂,用0.1mol/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记录消耗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体积。

3. 样品预处理:准确称取5.0000g待测食品样品,加入50mL蒸馏水,搅拌溶解,过滤。

4. 样品测定:准确移取25.00mL样品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50mL蒸馏水,滴加2-3滴酚酞指示剂,用0.1mol/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记录消耗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体积。

5. 计算总酸度:根据标准溶液标定和样品测定的结果,计算样品中总酸度。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溶液标定:消耗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体积为V1,根据公式C1V1 = C2V2,计算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浓度。

2. 样品测定:消耗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体积为V2,根据公式C2V2 = C3V3,计算样品中总酸度。

食品品质分析实验报告

食品品质分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和物理方法,对食品样品进行品质分析,评估其营养成分、安全性、卫生状况以及感官特性等,从而为食品的质量控制和市场监督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材料:- 食品样品:大米、面粉、食用油、肉类、蔬菜、水果等。

- 标准试剂:酸碱指示剂、重金属检测剂、微生物检测剂等。

- 水分测定器、近红外光谱仪、高光谱成像分析系统、pH计、电子天平等。

2. 实验设备:- 磁共振成像仪(MRI)、核磁共振波谱仪(NMR)、近红外光谱仪(NIR)、高光谱成像系统(HSI)等。

三、实验方法1. 水分含量测定:- 使用水分测定器对样品进行直接测定。

- 使用近红外光谱仪对样品进行快速无损检测,建立水分含量模型。

2. 营养成分分析:- 使用核磁共振波谱仪分析样品中的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成分。

- 使用近红外光谱仪分析样品中的蛋白质、脂肪、水分等成分。

3. 重金属含量检测:- 使用pH计检测样品的酸碱度。

- 使用重金属检测剂检测样品中的铅、汞等重金属含量。

4. 微生物检测:- 使用微生物培养方法检测样品中的细菌、霉菌等微生物数量。

- 使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样品中的特定病原微生物。

5. 感官评价:- 组织感官评价小组对样品的外观、口感、香气等进行评价。

- 使用评分系统对样品进行量化评价。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水分含量:- 通过水分测定器和近红外光谱仪检测,发现样品的水分含量在正常范围内。

2. 营养成分:- 核磁共振波谱仪和近红外光谱仪分析结果显示,样品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含量符合国家标准。

3. 重金属含量:- pH计检测显示,样品的酸碱度在正常范围内。

- 重金属检测剂检测结果显示,样品中的铅、汞等重金属含量低于国家标准。

4. 微生物检测:- 微生物培养方法检测结果显示,样品中的细菌、霉菌等微生物数量符合国家标准。

- 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结果显示,样品中未检测到特定病原微生物。

食品专业大实验实验报告

食品专业大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术。

2. 培养食品专业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提高学生对食品质量安全的认识,增强食品安全意识。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食品原料的预处理2. 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工艺参数控制3. 食品品质的检测与评价4. 食品包装与保鲜技术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粉碎机、搅拌机、发酵设备、杀菌设备、包装机、电子天平、pH计、折光仪、感官评价室等。

2. 试剂:面粉、酵母、糖、盐、水、香精、防腐剂等。

四、实验步骤1. 食品原料的预处理(1)称取适量的面粉,加入适量的水、糖、盐等原料,搅拌均匀。

(2)将混合好的原料通过粉碎机进行粉碎,得到所需细度的粉状原料。

2. 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工艺参数控制(1)将粉状原料加入发酵设备中,进行发酵处理。

(2)根据实验要求,调整发酵温度、湿度、时间等参数。

(3)发酵完成后,将发酵好的原料进行搅拌,使面团充分混合均匀。

(4)将面团进行适当的成型处理,如挤压、切割等。

3. 食品品质的检测与评价(1)采用折光仪检测食品的固形物含量。

(2)使用pH计检测食品的酸碱度。

(3)感官评价:邀请若干名志愿者对食品的外观、口感、香气等方面进行评价。

4. 食品包装与保鲜技术(1)将食品进行适当的包装,如真空包装、充氮包装等。

(2)根据食品特性,选择合适的保鲜剂和保鲜方法,如低温保存、防腐剂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实验,成功制备了发酵食品,并对其品质进行了检测和评价。

2. 实验结果表明,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工艺参数对食品品质有着重要影响。

3. 通过感官评价,食品的外观、口感、香气等方面均达到了预期效果。

六、实验结论1. 本实验成功制备了发酵食品,并对其品质进行了检测和评价。

2. 实验结果表明,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工艺参数对食品品质有着重要影响。

3. 通过本次实验,提高了学生对食品加工过程中各项参数控制的重视程度,增强了食品安全意识。

食品分析实验报告

食品分析实验报告

食品分析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使用一系列实验方法和技术,对食品样品进行分析并评估其品质和安全性。

采用了多种分析方法,包括质量分析、微生物检测和营养成分分析等。

通过分析结果,可以得出结论,从而对食品进行质量控制和安全监测,保障公众的食品安全。

引言:食品质量和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

随着食品供应链的延长和食品加工技术的不断创新,食品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

因此,开展食品分析实验以评估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实验方法:1. 质量分析:a. 外观检查:观察食品样品的外观,包括颜色、气味、形态等。

b. pH值测定:使用pH计测定食品样品的酸碱度,评估食品的酸度和碱性。

c. 残留农药检测:采用色谱法或质谱法,检测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农药残留物。

2. 微生物检测:a. 总菌落计数:通过培养方法,对食品样品中存在的细菌进行定量检测。

b. 大肠菌群检测:使用MPN法检测食品样品中是否存在大肠杆菌等致病菌。

c. 霉菌和酵母菌检测:采用培养和显微镜观察的方法,检测食品中是否存在霉菌和酵母菌。

3. 营养成分分析:a. 水分含量测定:使用干燥法或卤素法测定食品样品的水分含量。

b. 蛋白质含量测定:通过Kjeldahl法或比色法测定食品样品中的蛋白质含量。

c. 脂肪含量测定:采用重量法或溶剂提取法测定食品样品中的脂肪含量。

d. 碳水化合物含量测定:通过差减法测定食品样品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

e. 维生素含量测定: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或比色法测定食品样品中的维生素含量。

结果与讨论:经过一系列实验方法的分析后,得到了食品样品的多种质量和安全相关参数。

通过对外观、pH值和残留农药的检测,我们可以初步评估食品的质量和卫生状况。

微生物检测结果可以判断食品样品是否受到了细菌、霉菌和酵母菌的污染。

营养成分分析则可以了解食品样品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等的含量,进一步评估其营养价值。

通过分析结果,可以得出结论,从而制定相应的食品质量控制和安全监测措施。

健康食品实验报告总结(3篇)

健康食品实验报告总结(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健康食品因其低脂、低糖、高纤维等特点,成为消费者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选择。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分析几种健康食品的营养成分、口感和消费者接受度,为健康食品的研发和推广提供参考。

二、实验目的1. 了解健康食品的营养成分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 评估健康食品的口感和消费者接受度。

3. 探讨健康食品在市场上的发展前景。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低脂牛奶、全麦面包、水果沙拉、植物蛋白棒等健康食品。

2. 实验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健康食品的包装、标签、外观等,了解其营养成分和制作工艺。

(2)品尝法:邀请消费者品尝不同健康食品,评估其口感和风味。

(3)问卷调查法:设计问卷,了解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认知、购买意愿和满意度。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营养成分分析:(1)低脂牛奶:富含蛋白质、钙、维生素D等营养成分,有助于补充人体所需营养,降低血脂。

(2)全麦面包:富含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等,有助于促进消化、预防便秘。

(3)水果沙拉: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有助于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

(4)植物蛋白棒:富含植物蛋白、膳食纤维等,有助于补充蛋白质、降低胆固醇。

2. 口感和消费者接受度:(1)低脂牛奶:口感醇厚,消费者普遍接受度高。

(2)全麦面包:口感略硬,部分消费者表示口感较差。

(3)水果沙拉:口感清爽,消费者普遍喜爱。

(4)植物蛋白棒:口感细腻,消费者普遍接受度高。

3. 问卷调查结果:(1)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认知度较高,普遍认为健康食品有助于改善身体健康。

(2)消费者购买健康食品的主要原因是追求健康、预防疾病。

(3)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满意度较高,认为其口感和营养价值符合预期。

五、实验结论1. 健康食品在营养成分、口感和消费者接受度方面均表现良好,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

2. 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认知度和购买意愿较高,为健康食品的研发和推广提供了有利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思考题
1.简述索安全的要点。
原理:利用脂肪能溶于某些有机溶剂的性质,将干燥后的样品用无水乙醚经索氏抽提器反复抽提,使样品的脂肪进入溶剂中,蒸去溶剂后所得到的物质即为粗脂肪。
应用范围:本法可用于各类食品中脂肪含量的测定,特别适用于脂肪含量较高而结合态脂肪含量少,易烘干磨细、不易潮解结块的样品。
索氏抽提法测定大豆粗脂肪含量
一、目的与要求
1.学习索氏抽提法测定脂肪的原理与方法
2.掌握索氏抽提法测定脂肪的基本操作要点及影响因素
二、实验原理
利用脂肪能溶于某些有机溶剂的性质,将干燥后的样品用无水乙醚经索氏抽提器反复抽提,使样品的脂肪进入溶剂中,蒸去溶剂后所得到的物质即为粗脂肪。
三、仪器与试剂
1.仪器
七、思考题
1.简述测定食品灰分的意义。
对于食品行业来说,灰分是一项重要的质量指标。例如,在面粉加工中,常以总灰分含量评定面粉等级,面粉的加工精度越高,灰分含量越低;在生产果胶、明胶等胶质产品时,总灰分说明这些制品的胶冻性能;水溶性灰分则在很大程度上表明果酱、果冻等水果制品的水果含量;而酸不溶性灰分的增加则预示着污染和掺杂。
3.水浴温度控制在使抽提筒内的抽提液每6~8min回流一次为宜。
抽提时间一般在10~12h,提取结束前,用滤纸接取一滴提取液,溶剂挥发后,不留下油斑为提取终点。
4.提取完毕,取出滤纸包,用原抽提器回收乙醚,直至接受瓶内溶剂几乎全部回收完,取下接收瓶,在水浴上蒸去残余的溶剂。
5.将滤纸包放入干燥箱干燥30min后称量,反复干燥直至恒重4.7242g。
2.灼烧空坩埚与灼烧样品的条件应尽量一致,以消除系统误差。
3.把坩埚放入马弗炉或从马弗炉中取出时,要在炉口停留片刻,使坩埚预热或冷却,防止因温度骤然变化而使坩埚破裂。
4.灼烧后的坩埚应冷却到200℃以下再移入干燥器中,否则因强热冷空气的瞬间对流作用,易造成残灰飞散;而且多热的坩埚放入干燥器,冷却后干燥器内形成较大真空,盖子不易打开。
6.样品灼烧温度不能超过600℃,否则钾、钠、氯等易挥发造成误差。样品经灼烧后,若中间仍包裹炭粒,可滴加少许水,使结块松散,蒸出水分后再继续灼烧至灰化完全。
7.对较难灰化的样品,可添加硝酸、过氧化氢、碳酸铵等助灰剂,这类物质在灼烧后完全消失,不增加残灰的质量,仅起到加速灰化的作用。如,若灰分中夹杂炭粒,向冷却的样品滴加硝酸(1:1)使之湿润,蒸干后再灼烧。
3.冷却200℃以下将坩埚取出移至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取坩埚的质量30.5337g。
4.称取固体样品——奶粉1.0636g放入坩埚内,置于电热炉上炭化30min或至样品完全炭化不冒白烟。
5.把坩埚放入马弗炉内,错开坩埚盖,关闭炉门进行灼烧。
6.冷至200℃一下取出坩埚,并移至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量至恒重得30.5835g。
索氏抽屉器;电热恒温水浴锅;电热鼓风干燥器;干燥器;电子天平
2.试剂
无水乙醚
四、实验步骤
1.称取滤纸重量1.4848g,加上奶粉,称量得到滤纸加奶粉重量4.9491g,将滤纸包裹奶粉折叠成滤纸包,宽度小于抽提筒直径,高度低于抽提筒。
2.将滤纸包放入索氏抽提器,连接已干燥至恒重的脂肪接收瓶,连接冷凝器,由抽提器冷凝管上端加入乙醚至瓶内体积的2/3处,将接收瓶浸入水浴中,通入冷凝水,开始加热抽提。
2.灰分测定的基本实验步骤及操作注意事项是什么?
实验步骤:
1.配制浓盐酸:蒸馏水=1:4的稀盐酸,将洗净后的坩埚放入浸泡15min。
2.将浸泡过后的坩埚取出,放入马弗炉中灼烧30min。
3.冷却200℃以下将坩埚取出移至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取坩埚的质量
4.称取固体样品放入坩埚内,置于电热炉上炭化30min或至样品完全炭化不冒白烟。
(1)乙醚中过氧化物的检验方法取5mL乙醚于试管中,加入KI(100g/L)溶液1mL,充分振荡1min,静置分层。若有过氧化物则释放游离碘,水层呈黄色(或加入4滴5g/L淀粉指示剂显蓝色),该乙醚试剂必须处理后使用。
(2)去除过氧化物的方法将乙醚倒入蒸馏瓶中,加一段无锈铁丝或铝丝,收集重蒸馏乙醚。
操作安全要点:
抽提脂肪的试剂是易燃、易爆物质,因此抽提室内严禁明火存在,同时注意抽提室的通风换气。
乙醚放置时间过长,容易被氧化而含有过氧化物。过氧化物不稳定,在蒸馏或干燥时会发生爆炸。故使用前应检查是否含有过氧化物,若有要去除。
挥发乙醚时不能直火加热,应采用水浴挥净。
2.潮湿的样品能否采用乙醚直接提取?
不能。测定样品需进行去水处理。因为抽提体系中有水,会使样品中的水溶性物质溶解而使测定值偏高;或由于水的存在,抽提溶剂因被水饱和后影响脂肪的抽提效率;同时因样品中水的存在,使抽提溶剂不易渗入细胞组织内部,脂肪未被提尽而产生误差。
3.使用乙醚作脂肪抽提溶剂时,应注意的事项有哪些?
乙醚放置时间过长,容易被氧化而含有过氧化物。过氧化物不稳定,在蒸馏或干燥时会发生爆炸。故使用前应检查是否含有过氧化物,若有要去除。
三、仪器与试剂
1.仪器
马弗炉;分析天平:感量0.0001g;干燥器:内装有效的变色硅胶;坩埚钳;瓷坩埚。
2.试剂
三氯化铁溶液(5g/L):称取0.5g三氯化铁(分析纯)溶于100ml蓝黑墨水中。
四、实验步骤
1.配制浓盐酸:蒸馏水=1:4的稀盐酸,将洗净后的坩埚放入浸泡15min。
2.将浸泡过后的坩埚取出,放入马弗炉中灼烧30min。
2.测定样品、抽提器、抽提溶剂均需进行去水处理。因为抽提体系中有水,会使样品中的水溶性物质溶解而使测定值偏高;或由于水的存在,抽提溶剂因被水饱和后影响脂肪的抽提效率;同时因样品中水的存在,使抽提溶剂不易渗入细胞组织内部,脂肪未被提尽而产生误差。
3.抽提筒内的滤纸筒不能超过虹吸管,否则样品中的脂肪不能提尽而造成误差。
五、结果计算
样品总灰分含量计算如下:
式中,X为每100g样品中灰分含量,g;m1为空坩埚质量,g;m2为样品和坩埚质量,g;m3为坩埚和灰分质量,g。
X=(30.5835—30.5337)/1.0636×100
=4.68%
六、注意事项
1.样品炭化时要注意热源强度,防止产生大量泡沫溢出坩埚,造成实验误差。对于含糖分、淀粉、蛋白质较高的样品,为防止泡沫溢出,炭化前可加数滴纯净植物油
5.把坩埚放入马弗炉内,错开坩埚盖,关闭炉门进行灼烧。
6.冷至200℃一下取出坩埚,并移至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量至恒重
注意事项:
1.样品炭化时要注意热源强度,防止产生大量泡沫溢出坩埚,造成实验误差。对于含糖分、淀粉、蛋白质较高的样品,为防止泡沫溢出,炭化前可加数滴纯净植物油
2.灼烧空坩埚与灼烧样品的条件应尽量一致,以消除系统误差。
大学
食品分析
实验报告
食品中总灰分含量的测定
一、目的与要求
1.学习食品中总灰分含量测定的意义与原理
2.掌握灼烧重量法测定灰分的实验操作技术及不同样品前处理方法的选择
二、实验原理
将样品炭化后置于500~600℃高温炉内至有机物完全灼烧挥发后,无机物以无机盐和金属氧化物的形式残留下来,这些残留物即为灰分。称量残留物的质量即可计算出样品中的总灰分。
7.对较难灰化的样品,可添加硝酸、过氧化氢、碳酸铵等助灰剂,这类物质在灼烧后完全消失,不增加残灰的质量,仅起到加速灰化的作用。如,若灰分中夹杂炭粒,向冷却的样品滴加硝酸(1:1)使之湿润,蒸干后再灼烧。
8.反复灼烧至恒重是判断灰化是否完全最可靠地方法。因为有些样品即使灰化完全,残灰也不一定是白色或灰白色。例如铁含量高的食品,残灰呈褐色;锰、铜含量高的食品,残灰呈蓝绿色。反之,未灰化完全的样品,表面呈白色的灰,但内部仍夹杂有炭粒。
三、仪器与试剂
1、仪器
定糖滴定装置(150mL锥形瓶,匹配的胶塞,25mL酸式滴定管);电炉:500W。
2、试剂
(1)盐酸
(2)碱性酒石酸铜甲液称取15g硫酸铜( )及0.05g次甲基蓝,溶于水中并稀释至1000mL。
(3)碱性酒石酸铜乙液称取50g酒石酸钾钠、75g氢氧化钠,溶于水中,再加入4g亚铁氰化钾,完全溶解后用水稀释至1000mL,贮存于橡胶塞玻璃瓶中。
五、结果计算
式中,X为每100g样品中脂肪含量,g;m为样品的质量,g;m1为滤纸包加样品的重量,g;m0为脂肪提取过后滤纸包的重量。
X=(4.9491-4.7242)/3.4643×100
=6.49%
六、注意事项
1.抽提脂肪的试剂是易燃、易爆物质,因此抽提室内严禁明火存在,同时注意抽提室的通风换气。
4样品和乙醚的浸出物在烘箱中干燥时间不应过长,以免不饱和脂肪酸受热氧化而增加质量。
5.注意易燃有机溶剂的安全使用,接收瓶中的有机溶剂残留物必须彻底挥尽后,才能放入烘箱内干燥。干燥初期瓶口侧放,半敞开烘箱门,,于90℃以下鼓风干燥10~20min,然后将烘箱门关闭,升至所需温度。
6.乙醚放置时间过长,容易被氧化而含有过氧化物。过氧化物不稳定,在蒸馏或干燥时会发生爆炸。故使用前应检查是否含有过氧化物,若有要去除。
8.反复灼烧至恒重是判断灰化是否完全最可靠地方法。因为有些样品即使灰化完全,残灰也不一定是白色或灰白色。例如铁含量高的食品,残灰呈褐色;锰、铜含量高的食品,残灰呈蓝绿色。反之,未灰化完全的样品,表面呈白色的灰,但内部仍夹杂有炭粒。
3.判断样品是否灰化完全的方法有哪些?
反复灼烧至恒重是判断灰化是否完全最可靠地方法。因为有些样品即使灰化完全,残灰也不一定是白色或灰白色。例如铁含量高的食品,残灰呈褐色;锰、铜含量高的食品,残灰呈蓝绿色。反之,未灰化完全的样品,表面呈白色的灰,但内部仍夹杂有炭粒。
同时平行操作三份,后滴定的葡萄糖标准溶液的体积应控制在0.5-1.0mL以内,否则,增加预加量,重新滴定。
3、样品溶液预备滴定
吸取5.0mL碱性酒石酸铜甲液以及5.0mL乙液,置150mL锥形瓶中,加水10mL,加入玻璃珠2粒,摇匀,置于电炉上加热至沸,趁热以先快后慢的速度,从滴定管中滴加试样溶液,并保持溶液沸腾状态,颜色变浅时,以每2s1滴的速度迅速滴定,直至溶液蓝色刚好退去即为终点,记录样品溶液消耗的体积。当样液中还原糖浓度过高时应适当稀释,再进行测定,使每次滴定消耗样液的体积控制在与标定碱性酒石酸铜溶液时所消耗的还原糖标准溶液的体积近似,约10mL左右,记录消耗样液的总体积,作为正式滴定时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