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实录别饿坏了那匹马
别饿坏了那匹马优秀教案
![别饿坏了那匹马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309b15e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cd.png)
别饿坏了那匹马优秀教案
教案标题:别饿坏了那匹马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并理解这本书的主题和故事情节。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故事情节,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难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准备:
1. 《别饿坏了那匹马》的故事书籍。
2. 幻灯片或图片展示相关场景和角色。
3. 问题和讨论提示卡片。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幻灯片,引导学生讨论关于马的相关话题,激发
学生的兴趣。
2. 阅读:带领学生阅读《别饿坏了那匹马》,并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故事情节和角色性格。
3. 分析:讨论故事中的主题和情节,引导学生分析故事的含义和作者的用意。
4. 创作:让学生根据故事情节和角色,进行创作,可以是续写故事、角色扮演
或者绘画等形式。
5. 总结: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创作作品,并进行总结讨论。
教学延伸:
1. 鼓励学生阅读其他类似主题的书籍,进行比较和分析。
2. 组织相关主题的读书分享会或者创作比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创造力。
教学评估:
观察学生在阅读和讨论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学生对故事情节和角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同时评价学生的创作作品是否能够体现出对故事的理解和想象力。
课堂实录 10、别饿坏了那匹马 课堂实录
![课堂实录 10、别饿坏了那匹马 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d7d7c4d6c8d376eeafaa3108.png)
10、《别饿坏了那匹马》课堂实录这堂课共用时49分钟,这节课解读成四大部分,每一部分用时分别是:一、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7分30秒)。
二、再读课文,理清结构(12分30秒)。
三、品赏语言,学习写法(19分30秒)。
四、归纳主题,谈出感悟(9分30秒)。
一、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7分30秒)生:起立,老师您好!同学你好!师:同学们好!请坐。
师:今天我们学习第10课,首先看一下本文中的一些词,哪位同学读给大家听?你来瑞鑫。
生:(生读)流连忘返、身无分文、羞愧不已、忐忑不安、尴尬。
师:首先读得非常准确,但是有一个小小的不足的地方,我们中国的汉字他是有自己的感情的,她没有读出这些词的意思,那么我们先来理解这些词的意思。
先看第一个,流连忘返,你怎么理解?请你来说逍遥。
生:我认为流连忘返就是感到十分的身心舒服,所以舍不得离开某一个地方。
师:你说的是某一个地方,是吗?那么你生活中有没有让你流连忘返的地方呢?生:有,比如说,去书店读书时,读的入迷时,不舍得离开书店。
师:你跟文中的作者“我”一样,也就是说通过流连忘返这个词,文中的“我”和我们逍遥一样都是。
生:爱看书的孩子。
师:爱看书到了流连忘返的地步,那是一般的爱看书吗?可以用一个词。
晶莹。
生:痴迷读书。
师:读书到了痴迷的境界或者是程度,爱读书的程度很深也可以说是:酷爱读书。
是吗?看下一个词:身无分文。
谁来说?XX生:我认为身无分文是身上没有一分钱,形容贫困。
师:是吗?形容人的处境。
好,继续看下一个词:师:不切换了,先观察一下,流连忘返和身无分文老师把它放在了上边,后边3个词老师把它放在了下边。
请你来说生:我认为后3个词是描写心理的。
师:描写心理的,所以老师把他们放在了一起,虽然3个都是描写心理的,但意思不同,我们先看第一个:羞愧不已。
你怎么理解?谁来说?XX生:我是把这个分开解释的,文中的我偷看书,当时十分害羞,惭愧。
师:你这是分开来解释羞和愧。
而且结合文中的意思是吗?看下一个词:忐忑不安,你怎么理解?振超。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案5篇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7a1bddf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99.png)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案5篇别饿坏了那匹马教案5篇。
下面是为您准备的《别饿坏了那匹马教案》内容。
教师会按照课本的主要教学内容来制定教案课件,但课件内容需要教师自行设计和完善。
制作好教案课件,可以避免遗漏重要内容。
这里提供给大家参考,希望对需要的朋友有所帮助!别饿坏了那匹马教案(篇1)教材分析:善意的谎言是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因为它没有掺合任何的功利,完全是真情凝铸的尊重和关爱。
“别饿坏了那匹马”就是这样美丽的一个谎言,在这个谎言中包含着残疾青年的良苦用心,是这样的一个谎言成全了“我”年幼时渴望看书的强烈愿望,同时更为可贵的是在“别饿坏了那匹马”的托词中保全了“我”一颗需要尊重的心灵。
《别饿坏了那匹马》文章记叙了一个摆书摊的残疾青年以“别饿坏了那匹马”的善意谎言成全一个极其喜欢看书但又没有能力看书孩子愿望的感人故事。
文章文字朴实无华,可是在这平淡如水的文字下面去蕴涵着作者“我”对那个良苦用心的残疾青年万分感激,同时文中也折射出一个发人深省的话题:尊重,是给予一个人最大的帮助和关怀。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中的个别生疏词语,读准文中的生字。
2、在正确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受残疾青年给予我的帮助,体会“我”对残疾青年的感激之情。
3、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感受文中个别重点句子,明白“别饿坏了那匹马”的良苦用心,体会“尊重”对我的莫大感动。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明确包含在“别饿坏了那匹马”这个善意谎言中的双重含义。
教学难点:通过对文中人物语言的揣摩,明白残疾青年寄予在“别饿坏了那匹马”中的良苦用心,体会“尊重”对我的莫大感动。
A、师: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总会碰到一些令自己感到无奈无助的困难,在这个时候,如果有人能给我们一些帮助,相信大家心里一定能感到无比的温暖。
老师想知道,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B、揭示话题,引导质疑。
师:是的,我想对于那些曾经给予我们帮助的人,我们除了感激实在找不到更好的表达方式。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案(优秀9篇)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案(优秀9篇)](https://img.taocdn.com/s3/m/fc1a402b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17.png)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案(优秀9篇)别饿坏了那匹马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 、认识13个生字,能借助词典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对我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3、领会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方法设计1、自我感悟法2、合作交流法师生活动设计一、谈话导入,解释课题。
针对课题提出问题。
二、检查前置性学习收获,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词,重点“瞥见、尴尬”的读音。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整体感知主要内容。
3、交流读书收获,提出问题。
三、抓住重点句,感悟人物品质。
(一)课文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二)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残疾青年美好的心灵?1、读一读,把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小伙伴听。
交流你感受深的地方。
2、品读,引导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对我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难点:领会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生字全解】识字:吉忐忑铭锥拭瞥尴尬竭嗫嚅扯重点指导:“瞥见、尴尬”的读音“拭”:辨字:拭()试()【辨多音字】qiáng (强制)xuē(剥削)强削jiàng(倔强)xiāo(削皮)【词语全解】理解瞥见:一眼看见。
刻骨铭心:形容记忆深刻,永远不忘。
一如既往:跟过去完全一样。
运用一如既往:今天,我一如既往地背起书包,向学校走去。
【近反义词】近义词:叮嘱――嘱咐强制――强迫反义词:偶然――经常尴尬――自然【四字词语】刻骨铭心一如既往忐忑不安身无分文流连忘返【句段解析】1、“他先是一愣,继之眼睛一亮…… “碧云,你出来一下!”“愣”字表明青年突然明白马草不好卖。
“眼睛一亮”表明他想出了既能帮助“我”又不易让“我”发觉的主意。
2、“别别别……等碧云来提!”。
这段话写出了青年的着急。
突出表现了青年对我的关心。
课堂实录别饿坏了那匹马(推荐阅读)
![课堂实录别饿坏了那匹马(推荐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ec87694b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e9.png)
课堂实录别饿坏了那匹马(推荐阅读)第一篇:课堂实录别饿坏了那匹马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实录万秀凤教学目标:1.掌握自学方法,能做到有效率地进行阅读。
2.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赏析,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对我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青年的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学理解体会课题“别饿坏了那匹马”分别出自两人之口的不同含义。
教学准备:搜集相关事例、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话:讲一个关于善意的谎言的故事师:板书“欺骗”并理解“欺骗”。
师谈话:生活是复杂的,并不仅仅是几句话能概括得了的。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一场特殊的欺骗。
生:齐读课题:别饿坏了那匹马师:关于这场欺骗,你们想知道什么?生:(1)谁欺骗谁?(2)为什么欺骗?(3)怎么骗?二、结合自读导语,默读课文师组织自学,给出读书提示: 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2.文章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3.反馈交流。
师: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生:(主要写了酷爱读书的“我”在失去看书机会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马草,让“我”继续看书的事。
赞扬了作为书摊主人的残疾青年不计一己得失、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表达了“我”得知真相后的深深感激之情。
)师:文章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生1:(第一次是残疾青年叮嘱“我”以后把马草卖给他时说的;第二次是“我”担心马饿坏了,急着推门进去时说的。
)生2:(这两次的意思不一样,第二次是“我”真的担心误了喂马时间而饿着马。
而第一次,表面上是残疾青年让“我”以后把马草卖给他,不要耽误时间,饿坏了马。
实际上,根本没有这样一匹马,残疾青年怕“我”因卖马草耽误时间,耽误学习而善意地欺骗了我。
)师:为什么会有这个欺骗故事?这场欺骗的动机是什么?生:(为了帮助我能继续看书。
由此可以看到残疾青年善良、宽厚、善解人意的美好的心灵!)三、抓住重点句,感悟人物品质师.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残疾青年美好的心灵?根据学生回答,课件随机出示:A.他先是一愣,继之眼睛一亮对我笑道:“过来,让我看看你的马草。
六年级语文课文教案别饿坏了那匹马
![六年级语文课文教案别饿坏了那匹马](https://img.taocdn.com/s3/m/d93c049c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23.png)
六年级语文课文教案-《别饿坏了那匹马》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和表达。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理解课文中的主题和情感。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友情和帮助他人的重视。
培养学生对阅读和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简介:《别饿坏了那匹马》是一篇描写友情的短篇故事。
故事发生在一个小村庄里,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小马和他的朋友小牛之间的故事。
小马家里很穷,没有足够的粮食喂养自己的马,而小牛却有一匹好马。
小牛看到小马的困境,决定帮助他,把自己的马借给小马使用。
小马却因为一些误会而误解了小牛的善意,最终导致小马的马饿坏了。
故事通过这个情节,传达了友情和帮助他人的重要性。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阅读和分析课文,理解故事的情节和主题。
难点: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和情感变化,以及友情的重要性。
三、教学步骤3.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引起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向学生简单介绍课文的内容和主题。
3.2 朗读与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解读,解释生词和难句。
3.3 讨论与思考: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和情感变化。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4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故事的主题和情感。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受。
四、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写一篇关于友情重要性的小短文。
学生选择一个朋友,描述一次自己帮助朋友的经历。
五、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学生的讨论和表达,评价学生对友情和帮助他人的理解程度。
六、教学策略6.1 互动式教学:通过问答、讨论和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和兴趣。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六年级语文课文教案别饿坏了那匹马
![六年级语文课文教案别饿坏了那匹马](https://img.taocdn.com/s3/m/ffbc33e3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55.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生能够掌握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学生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学生通过模仿课文的写作风格,提高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作者对马的关爱,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学生能够理解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帮助和关爱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生能够掌握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关爱动物、互相帮助的价值观。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课文内容。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3. 模仿写作法:让学生模仿课文的写作风格,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别饿坏了那匹马》2. 教学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3. 教学辅助材料:生词卡片、课文注释、相关图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马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吗?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引出本课课题《别饿坏了那匹马》。
2. 朗读课文: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学习生词和短语:教师出示生词卡片,引导学生学习生词。
学生组内交流,巩固生词。
4. 分析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了解课文主题。
学生合作探讨,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5. 情感教育: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情感线索,体会作者对马的关爱。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培养关爱动物、互相帮助的价值观。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学生整理学习笔记,巩固所学知识。
《别饿坏了那匹马》语文教案
![《别饿坏了那匹马》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3343f25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ca.png)
《别饿坏了那匹马》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别饿坏了那匹马》。
能够分析并欣赏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设置。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语言和表达方式进行写作。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之间的沟通和合作能力。
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创造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友情、理解和关爱的价值观的认识。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阅读的习惯。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别饿坏了那匹马》的阅读与理解: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情节和人物关系。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
2.2 课文中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理解其表达效果。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句式结构和使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引入问题或情景,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和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友情、理解和关爱的主题。
3.2 阅读与讨论: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情节和人物关系。
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引导并回答学生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解析。
3.3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进行创意写作练习。
教师提供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朗读和理解的评价:通过朗读和回答问题的形式,评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4.2 学生写作练习的评价:通过评估学生的写作内容、语言表达和创造力,给予评价和反馈。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别饿坏了那匹马》。
5.2 相关文学作品的阅读材料,供学生拓展阅读。
5.3 写作纸张和文具。
5.4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课文和相关素材。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小组合作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情节或人物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
学生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总结其特点和意义。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别饿坏了那匹马》课堂实录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别饿坏了那匹马》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8a0fe410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68.png)
生:听到了青年冲里屋喊的声音:“碧云,快把马草提进去,别饿坏
师:会多长呢?
了那匹马。〞
生:从“我〞卖给他的第一天起。
生:看到了碧云茫然的眼睛。
师:是啊,从那一天起,马草就堆在那里,天长日久,枯黄了。
生:看到了青年“用双手舍命地摇着轮椅,想拦住我的路〞的情景。
生:我留意到了“一堆〞这个词。这个词说明马草许多,也说明青年
师:请大家把句子再读读,看哪个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刚刚我们通过认真阅读课文,了解了人物的情感。读课文就是要学会从字
〔学生朗读课文。〕
里行间读出人物情感。那么“我〞莫非仅仅只看到了马草吗?
师:如今我们来沟通。
生:“我〞看到了青年“先是一愣,继而眼睛一亮〞的情景。
生:我留意到了“枯蔫焦黄〞这个词语,说明马草放了很长时间了。
师:同学们,“我〞走进了后院,看到了心目中那匹香甜地吃着马草 是“我〞卖给青年的。
的马吗?
师:是啊。“我〞始终将马草卖给青年,以为他真的.有那匹马。如
生:没有。
今看到了马草,明白了真相,“我〞心情如何?
师:那么,“我〞看到了什么呢?生:心里特别感谢。源自生:看到了一堆枯蔫焦黄的马草。
师:这就是“我〞要强调“这些日子我卖给他的全部的马草〞的专心。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别饿坏了那匹马》课堂实录
师:马草一天天多起来,青年仍把马草收下来,说明了什么? 生:他对“我〞的关心。他情愿帮助“我〞,让“我〞有书看。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别饿坏了那匹马》课堂实录
生:我留意到了破折号。破折号起到了解释说明的意思,强调那马草
生:看到了青年乐于助人、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专心。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实录及评析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实录及评析](https://img.taocdn.com/s3/m/eda278f2866fb84ae55c8db8.png)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实录及评析作者:张婕,郝玲来源:《小学语文教学·人物》 2019年第10期张婕,郝玲【教材解读】《别饿坏了那匹马》主要写了酷爱读书的“我”在失去看书机会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我”的马草,让“我”继续看书的事。
赞扬了残疾青年不计一己得失、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表达了“我”得知真相后的感激之情。
全文主线清楚,脉络分明。
围绕“别饿坏了那匹马”这个善意的谎言被揭穿的过程,展现了普通百姓的美好心灵。
朗读本文,不能不为这些人美好的心灵而感动。
本文语言简朴,主要通过人物的言行、神态和心理描写表现人物的品德。
学习本文的目的:一是通过了解故事内容,感受普通百姓美好的心灵,体会“我”对青年的感激之情;二是进一步领会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设计思路】根据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和本课的选编意图,以“先学后导”的教学思路进行教学,通过课前的“先学”,做好“交流收获—质疑问难—明确目标”的学文准备,在此基础上,再适时地进行有效的“后导”,展开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在师生互动的阅读实践中,让学生读懂、读透课文,通过领会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来体会人物的美好品质,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1. 通过了解故事内容,感受普通百姓美好的心灵,体会“我”对青年的感激之情。
2. 进一步领会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过程】一、“先学”导入,交流预习收获师:通过预习,同学们都收获了些什么呢?生:我了解到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我”酷爱读书,可是因为家里比较贫穷,没有钱去看书。
酷爱读书的“我”在即将失去看书机会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我”的马草,让“我”继续看书的事。
师:非常好,你基本上把课文的内容概述清楚了,其他同学呢?生:我感受到作者的父亲是一个非常正直的人,因为他的孩子在残疾青年那儿白看书,而父亲不想让那位青年因为自己的孩子而蒙受经济损失,所以偷偷地把几张毛票夹在书里作为一点补偿,所以我认为他很正直。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案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603b047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18.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别饿坏了那匹马》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五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高写作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学习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发挥想象,进行创意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珍惜粮食的良好品质。
(2)懂得感恩,学会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运用修辞手法。
难点: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创意写作,培养关爱动物、珍惜粮食的品质。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幅有关马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别饿坏了那匹马》。
(2)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提问:“你们认为这篇课文会讲述一个关于马的什么故事呢?”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查阅意思。
(2)教师巡视课堂,指导学生学习生字词。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课文大意。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补充并总结课文内容。
4. 课堂练习(1)学生模仿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句子练习。
(2)教师点评并指导学生改进句子。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别饿坏了那匹马》,谁能简单概括一下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2. 深入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进行实例讲解。
(2)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修辞手法的实际运用。
3. 创意写作(1)教师出示一个有关关爱动物、珍惜粮食的场景,要求学生以课文为素材,进行创意写作。
(2)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4. 总结反馈(1)学生展示写作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2)引导学生总结课文所学,培养关爱动物、珍惜粮食的品质。
小学六年级语文《别饿坏了那匹马》优质教学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别饿坏了那匹马》优质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39ad040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00.png)
小学六年级语文《别饿坏了那匹马》优质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那匹马”的情感。
2.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激发爱心和善良。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激发爱心和善良。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学生作业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学生自由分享对“马”的印象和了解。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圈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语句。
三、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享阅读感受,讨论课文中的关键问题。
a.课文中的“那匹马”为什么让作者印象深刻?b.作者为什么说“别饿坏了那匹马”?c.你认为作者对“那匹马”的情感是什么?四、课堂练习a.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语句。
b.用自己的话简要复述课文故事。
c.以“我眼中的马”为主题,写一篇小作文。
2.教师批改作业,给予评价和指导。
五、拓展延伸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分享自己的经历。
2.学生讨论如何关爱生活中的动物,提高环保意识。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教学反思: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介绍:课文讲述了一个关于马的故事,作者在童年时期遇到了一匹特殊的马,它让作者印象深刻。
2.学生自由分享对“马”的印象和了解。
学生分享:马是人类的好朋友,它们忠诚、勇敢,有着美丽的鬃毛和强壮的身体。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学生阅读: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
2.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圈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语句。
学生圈画: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圈画出课文中的关键语句。
三、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享阅读感受,讨论课文中的关键问题。
学生分享: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讨论课文中的关键问题。
a.课文中的“那匹马”为什么让作者印象深刻?学生讨论:学生认为“那匹马”让作者印象深刻,是因为它有着特殊的外貌和性格,让作者产生了深刻的印象。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案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5f8de60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89.png)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节,体会作者对那匹马的关心和爱护。
2. 培养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品质。
3. 提高学生朗读感悟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2. 体会作者的关爱之心,培养善待生命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文章中描述的作者与马之间的情感交流。
2. 学会关爱动物,尊重生命。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及相关图片。
2. 教学课件或黑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出示一匹马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1.2 学生分享对马的了解,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课《别饿坏了那匹马》的故事。
2. 初读课文2.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大意。
2.2 学生分享阅读感受,教师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
3. 精讲细读3.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对马的描述,分析作者关爱马的表现。
3.2 学生讨论:为什么作者要关心那匹马?3.3 教师总结:作者关心那匹马,是因为他善良、有爱心,希望每个人都能关爱动物,尊重生命。
4. 感悟提升4.1 学生分组讨论:我们应该如何关爱动物?4.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实践活动5.1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作者与马之间的情感。
5.2 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读作品,教师评价。
6. 总结拓展6.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结作者关爱马的情感。
6.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如何在生活中关爱动物。
7. 布置作业7.1 学生课后给家长讲述课文故事,分享自己的感悟。
7.2 学生写一篇关于关爱动物的作文。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讨论参与度、朗读展示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在关爱动物、尊重生命方面的认识和表现。
2. 关注学生在阅读理解、口语表达和作文写作方面的进步。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考虑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学内容是否有助于学生对关爱动物的理解。
2. 教师应考虑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最新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设计-窦桂梅穷人教学实录
![最新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设计-窦桂梅穷人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1c4b23fb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9e.png)
最新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设计:窦桂梅穷人教学实录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赏析,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对我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青年的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学难点:把文章中人物的美好形象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教学准备:搜集相关事例、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话:1、导入:同学们,现在邹老师想做一个调查你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有过说谎的经历吗?你觉得说谎有什么危害吗?”(说谎欺骗了别人,伤害了别人)。
师小结:每个人都不希望被欺骗,因为谎言可能会带来很大的伤害。
可是有些谎言却是善良的,给人带来真诚和温暖。
就像上星期我们学到的《唯一的听众》里面的那位音乐教授,因为她一个善意的谎言,让一个音乐白痴成为了一名专业的小提琴手。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0课《别饿坏了那匹马》,故事又是如何呢?2、板书课题《别饿坏了那匹马》3、对于课题,大家有什么要问的问题吗?(师相机打在大屏幕上)二、学习课文(出示自学要求,并将学生的疑问复制到要求3下列)请同学们带着这些疑问,读一读课文。
三、汇报交流(读读,汇报感受,再读读)1、检测字词 2.课文写了几个人,主要写了谁的什么事?过渡:通过刚才的朗读和交流,同学们对课文已有了大概的了解,那么你们从文中看见课题中提到的"那匹马"了吗(没有)3、那他还说“别饿坏了那匹马”,这不就是撒谎吗?这一切不就是一场骗局吗?高明的读书人不但会读懂主要内容,还会读进书中去,在骗局揭穿之前就能发现这是一场骗局。
你们能发现吗?我想知道班上有哪些高明的读书人在主人公发现真相之前就能从文中的一些关键词句早早地发现这是一场骗局,快点找出来,邹老师迫切地想知道我们班上有哪些高明的读书人。
师:说说你找到了哪些词句来揭穿这场骗局。
(1)他先是一愣,继之眼睛一亮……“一愣”代表什么?(表明青年突然明白马草并不好卖)“一亮”又说明什么?(表明他想出了既能帮助“我”又不容易让“我”发觉的主意。
2023最新-《别饿坏了那匹马》教案(优秀7篇)
![2023最新-《别饿坏了那匹马》教案(优秀7篇)](https://img.taocdn.com/s3/m/7392e508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5d.png)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案(优秀7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这次为您整理了7篇《《别饿坏了那匹马》教案》,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别饿坏了那匹马》说课稿篇一一、说教材《别饿坏了那匹马》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文章,该单元以“真情”为专题安排教学内容,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个人物的美好心灵,演绎了一曲曲动人的人间真情。
《别饿坏了那匹马》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写了酷爱读书的我再失去看书的机会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我的马草,让我得以继续看书的事。
赞扬了残疾青年不计个人得失、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表达了我得知真相后的感激之情。
全文主线清楚,脉络分明。
围绕“别饿坏了那匹马”这句话层层推进故事情节,展示了普通人的美好心灵。
本文的语言简朴,主要通过人物的言行、神态和心理描写来表现人物,这两点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
二、说教学目标依据新课标中提出的“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以及结合这篇文章上述的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点:1、借助拼音或是工具书等方法,认识“瞥见、嗫嚅、枯蔫、拽、攥、尴尬”等字词的音、形、义。
2、研读课文,继续领会课文通过人物的言行、神态、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青年的深深地感激之情,体会人间处处有真情。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为了凸显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统一的这一属性。
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抓住人物言语、神态和心理来感受和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青年的深深地感激之情,体会人间处处有真情。
教学难点为:继续领会课文通过人物的言行、神态、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四、说教学方法和学法(一)教法“教必有法,而无定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这是一篇看似浅显实则耐人寻味的好文章。
小学六年级语文《别饿坏了那匹马》优质教学教案三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别饿坏了那匹马》优质教学教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0e7d66d658fb770bf68a5523.png)
小学六年级语文《别饿坏了那匹马》优质教学教案三篇《别饿坏了那匹马》写了酷爱读书的“我”天天去小书摊蹭书看,父亲为维持别人生计令''我''卖马草赚钱,青年为了让''我''能够看书,谎称家中有马买下我所有马草的故事。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六年级语文《别饿坏了那匹马》优质教学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学习目标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通过自学、讨论等学习形式来理解课文。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质疑1、导入: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新的文章,齐读课题。
质疑:看了这个课题,老师想提两个问题:“别饿坏了那匹马”这句话是谁说的?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带着这两个问题自己大声去读读课文。
3、解答问题并板书。
(引导学生从人物、事件、结果等方面概括写人记事文章主要内容)二、带着问题,再读课文1、过渡:通过刚才的朗读,同学们对课文已有了大概的了解,那么你看见了课题中提到的“那匹马”了吗?(没有)2、在课文的字里行间,已交代出摊主没有“那匹马”。
认真默读课文,看看文中有哪些词句能让你看清书摊摊主的心思,可以用笔划下来。
学生交流自己划出来的部分,并说明原因,大致应包括以下内容:(1) 他先是一愣,继之眼睛一亮,,“一愣”代表什么?“一亮”又说明什么?(2) 他盯着姑娘茫然的眼睛,命令道,,姑娘茫然的眼睛里透露的讯息是什么?“命令道”让你体会到什么?(3) “别别别,, ”他急了,“碧云!碧云! ”他用双手拼命摇着轮椅,想阻住我的路,“你放下! 等碧云来拿! ”“他”为什么“急了”?(4) “回来”他!在身后喊道,“那马会踢伤你的!”小结:同学们真会读书,发现这些细节透露了一些信息。
谁能谈谈为什么作者这么写?(为后文写出*埋下伏笔。
对于这一点,学生了解即可)(5) 既然没有“那匹马”,摊主为什么说“别饿坏了那匹马”?3、从课文中找出相关内容,交流各自的看法。
六年级语文《别饿坏了那匹马》公开课教案教材解答教学实录优秀教案
![六年级语文《别饿坏了那匹马》公开课教案教材解答教学实录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b8bae43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19.png)
《别饿坏了那匹马》公开课教案教材解答教学实录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欣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合作讨论,探究课文主题。
(2)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动物、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2)教育学生学会与人沟通,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情感。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主题,体会作者的情感。
(2)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三、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出示一张马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对马的印象。
(2)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课文朗读(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教师范读,学生跟随朗读。
(3)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课文情感。
3.生字词学习(1)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认读。
(2)学生组内讨论,解释生字词的意思。
(3)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
4.课文理解与分析(1)学生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
5.课堂活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马具有哪些特点?作者是如何描绘的?(2)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再现。
(3)写作练习:以“我眼中的马”为主题,进行写作。
6.课堂小结(2)教育学生关爱动物,关爱他人。
7.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题。
(3)以“我眼中的马”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四、教学实录1.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马吗?能谈谈对马的印象吗?生1:马是一种很漂亮的动物,它的身体很强壮。
生2:马是人类的好朋友,可以帮助我们做很多事情。
师:很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别饿坏了那匹马》就是关于马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实录
万秀凤
教学目标:
1.掌握自学方法,能做到有效率地进行阅读。
2. 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赏析,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对我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青年的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学理解体会课题“别饿坏了那匹马”分别出自两人之口的不同含义。
教学准备:
搜集相关事例、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讲一个关于善意的谎言的故事
师:板书“欺骗”并理解“欺骗”。
师谈话:生活是复杂的,并不仅仅是几句话能概括得了的。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一场特殊的欺骗。
生:齐读课题:别饿坏了那匹马
师:关于这场欺骗,你们想知道什么?
生:(1)谁欺骗谁?
(2)为什么欺骗?
(3)怎么骗?
二、结合自读导语,默读课文
师组织自学,给出读书提示:
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
2.文章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
3.反馈交流。
师: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
生:(主要写了酷爱读书的“我”在失去看书机会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马草,让“我”继续看书的事。
赞扬了作为书摊主人的残疾青年不计一己得失、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表达了“我”得知真相后的深深感激之情。
)
师:文章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
生1:(第一次是残疾青年叮嘱“我”以后把马草卖给他时说的;第二次是“我”担心马饿坏了,急着推门进去时说的。
)
生2:(这两次的意思不一样,第二次是“我”真的担心误了喂马时间而饿着马。
而第一次,表面上是残疾青年让“我”以后把马草卖给他,不要耽误时间,饿坏了马。
实际上,根本没有这样一匹马,残疾青年怕“我”因卖马草耽误时间,耽误学习而善意地欺骗了我。
)师:为什么会有这个欺骗故事?这场欺骗的动机是什么?
生:(为了帮助我能继续看书。
由此可以看到残疾青年善良、宽厚、善解人意的美好的心灵!)
三、抓住重点句,感悟人物品质
师.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残疾青年美好的心灵?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随机出示:
A.他先是一愣,继之眼睛一亮对我笑道:“过来,让我看看你的马草。
”(为什么先是一愣,继之眼睛一亮?此时,摊主是怎么想的?)
B.他盯着姑娘茫然的眼睛,以哥哥的口吻命令到:“听见没有,快把马草提进去。
”(姑娘茫然的眼睛说明什么?)
C.“别别别……”他急了,“碧云!碧云!”他用双手拼命地摇着轮椅,想挡住我的路,“你放下!等碧云来拿!”(他为什么急了?)
D.可是迟了!我已经走进他家的后院,看见了一堆枯蔫焦黄的马草──这些日子我卖给他的所有的马草!那匹马呢?那匹香甜地吃着我的马草的马呢?(同学们,“我”走进了后院,看到了心目中那匹香甜地吃着马草的马吗?那么,“我”看到了什么呢?请大家把句子再读读,看哪个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马草一天天多起来,青年仍把马草收下来,说明了什么?)
“我”一直将马草卖给青年,以为他真的有那匹马。
现在看到了马草,明白了真相,“我”心情如何?
刚才我们通过仔细阅读课文,了解了人物的情感。
读课文就是要学会从字里行间读出人物情感。
那么“我”难道仅仅只看到了马草吗?
师.现在就请大家读这段课文,仔细体会其中的感情。
师.文中只有残疾青年有着美好的心灵吗?你还看到了谁的善良和美好?
(父亲也很善良。
父亲虽然赞同“我”看书,但他知道青年的生活的艰难,所以忍痛打了“我”,让“我”去扯马草换钱。
他还不忘利用匆匆翻书的机会,在书里夹上几张毛票,维
护了青年的自尊。
碧云同样善解人意。
她很能理解哥哥的想法,配合着哥哥把谎言维持下去。
)师.作者是怎样表达出这些人物的美好品质呢?
生:自由回答
四、总结
师:课文写摊主说谎是为了成全我看书,是一种善意的谎言。
从这个角度来看,残疾摊主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身边又这样感人的事迹吗?
生:自由回答。
五创新写
“我”冲出屋子……
板书设计:别饿坏了那匹马
残疾青年我
热心、善良爱读书、诚实、有志气
教后反思:
这篇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描写的句子,表现出语言的细腻精美。
老师可以引领学生去认真品谈残疾青年说过的每一句话,去感受残疾青年不计一己得失、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
比如“可是迟了!我已经够走进他家的后院,看见了一堆枯蔫焦黄的马草”这句话的教学,抓住关键句的重点词语,去挖掘人物品质。
学生通过自己的潜心揣摩、反复吟诵,从文中的字里行间品读出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