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心血管疾病与慢性肾脏病的关系

合集下载

为什么心血管疾病和慢性肾脏病(CKD)往往互为因果?晋城博润微创外科医院来告诉你。

为什么心血管疾病和慢性肾脏病(CKD)往往互为因果?晋城博润微创外科医院来告诉你。

为什么心血管疾病和慢性肾脏病(CKD)往往互为因果?晋城博润微创外科医院来告诉你。

这个心和肾经常是不能分家的,往往有了肾病,也容易有心脏病,像心肾,现在有叫一个心肾综合征,也就是有一些病人是先得了心血管病,后来出现了肾脏病。

还有一些病人,是先有肾脏病,又有心血管病,为什么这两个病容易连在一起,因为往往有心血管病,像有冠心病的病人,他的冠状动脉不好,实际上这些病人又有高血压,又有冠心病,实际他的肾脏血管也不好,同样血管病变全身是一致的。

所以他心血管不好的时候,冠状动脉有粥样硬化,有狭窄的时候,肾动脉照样也会狭窄,也会粥样硬化,肾脏供血也会不好。

所以有心脏的病的时候,往往肾脏病也会有,当这种时候,心功能不好,肾功能也会不好。

所以心和肾往往是这样,好多病人,得了心血管病,肾功能也不太好,他没走到慢性肾脏病的五期,就死于心血管病了,这部分是一部分病人。

还有一部分病人,心血管病也有,还有透析的病人,在透析前也做过支架,或做过搭桥手术,有过心血管病,也有脑血管病,也得过脑出血,或脑卒中,肾脏也慢慢后来一点一点也不好了,但这部分病人,就比较幸运,他即使得了心脑血管病。

因为他没有去世,他是慢慢肾脏不好了,最后进入了透析了,这样一些病人是先有心血管病,后又肾脏病,所以我们说这种病人,对于一个慢性肾脏病病人,他处在两种风险,一种是进入尿毒症的风险,一种是进入到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当你心血管事件没有去世,最后进入了尿毒症了。

其实在我们肾科来说,这部分病人还是比较幸运的,你没有死于心脑血管病,你还是能存活过来了。

但是这种病人,透析的时候,他的心血管病往往会影响他的预后的,所以在透析病人,即使透析了,还要保护我们的心脑血管。

还要关注我们的心脑血管,要定期的检查我们的心脏的情况,脑血管的情况,所以这种病人,我们要特别小心,好好的控制血压,控制他的血糖,控制血脂,各种并发症得好好控制。

探究心血管疾病与肾功能异常的关系

探究心血管疾病与肾功能异常的关系

探究心血管疾病与肾功能异常的关系心血管疾病和肾功能异常是两种常见的疾病,它们之间关系密切,相互影响。

这篇文档将探究心血管疾病和肾功能异常之间的关系,包括两种疾病的定义、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预防和治疗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一、心血管疾病的定义心血管疾病是指在心脑血管系统中引起病理改变的一类疾病。

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心脏瓣膜病、心脏衰竭等。

二、肾功能异常的定义肾功能异常是指肾脏在代谢中对废物、药物、过剩离子和水分的排泄能力发生障碍,导致体内废物、药物、过剩离子和水分的潴留和浓缩,出现一系列生化和临床上的异常。

常见的肾功能异常包括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慢性肾脏病等。

三、心血管疾病和肾功能异常的发病机制心血管疾病和肾功能异常之间的发病机制是复杂的,互相影响。

首先,心血管疾病会对肾脏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如缺血、缺氧、高血压等都可以引起肾血管收缩,导致肾脏灌注不足和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从而影响肾脏的正常功能。

其次,肾功能异常也会对心血管系统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如引起高血压、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等。

此外,心血管疾病和肾功能异常共同存在的风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会对这两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四、心血管疾病和肾功能异常的临床表现心血管疾病和肾功能异常的临床表现是多种多样的。

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包括胸痛、气短、乏力、晕厥、心律失常、心脏杂音、水肿等。

而肾功能异常的临床表现则包括尿量减少、蛋白尿、血尿、高血压、贫血、肌肉乏力和疲劳等。

部分患者会同时出现这两种疾病的症状。

五、心血管疾病和肾功能异常的诊断方法心血管疾病和肾功能异常的诊断方法包括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

对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可以通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脉造影等影像学检查来帮助诊断。

而对于肾功能异常的诊断,则需要通过肾功能检查、尿常规检查、肝功能检查等实验室检查来明确疾病的诊断。

探究心血管疾病与慢性肾脏病的关系

探究心血管疾病与慢性肾脏病的关系

旦其 中一者受 损 , 造成 恶性循 环 。 就会
亡因素, K C D对 C D预后产生不良影响, V 并且二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 13 新陈代谢紊乱。C D患者可能引起多种新陈代谢的紊乱, . K 其中 高于普通人群, 这些危险因素往往存在于 C D或 C D的早期。因此, K V 提 脂质代 谢异 常最为 常见 。血浆 中低 密度脂蛋 白胆 固醇 ( D L L—C 的量 会 升 高心脏功能可以减少肾脏病变的危险, ) 减少肾功能异常又可以减轻对心血 高, 甘油三酯( G 的量也升高, D T) H L亚型分布发生异常,0 的慢性血透 管损害。 7% 患者发生胰岛素抵抗。C D患者常会发生磷钙代谢异常 , K 出现钙磷沉积和 参 考文献 高磷血症状, 与血管的 顺应性和血管的重塑性有着密切的关联 。 [ ] 林善锬. 1 慢性肾脏病与心血管病的相互关系 一一一个值得关注的重 2心 血管 疾病 与慢性 肾脏病 的临 床关联 . 2 1 C D是 C D的危险因素。C D时可大大增加肾脏受损的危险 . V K V [ ] 侯凡凡. 2 慢性肾 脏病并发的心血管疾病及其防治 实用 医院临床杂 . 性。据 P E E D研究表 明, V RV N C D患者的血清肌酐量增多 , 并且随着时间 志 ,052 1 :5一l. 20 ,( )1 6 延长而加重。心脏功能严重影响着肾脏功能, 心力衰竭的病人会出现肾衰
学,09,0 ) 20 (9 .
左心室肥厚 ( V 、 L H) 充血性心 力衰竭 ( H ) 心 肌梗死 ( I 、 心病 C F、 M )冠 ( A 和周 围血病 变( V ) c D) PD 。
[ ] 袁伟杰, 4 边琪. 心肾综合征的发病及治疗[ 】 中国中西 医结合 肾 J. 病

肾脏病与心血管健康的关联研究

肾脏病与心血管健康的关联研究

肾脏病与心血管健康的关联研究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研究人员们对肾脏病和心血管健康之间的关联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索。

他们发现,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相互影响。

本文将介绍肾脏病与心血管健康之间的关联,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

一、肾脏病与心血管风险增加众所周知,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死因之一。

一系列的临床和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患有肾脏疾病的人群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相对较高。

事实上,与没有肾脏问题人群相比,患有慢性肾脏疾病(CKD)的个体面临更高的冠心病、心力衰竭、中风等心血管事件威胁。

此外,在CKD患者中发生早期死亡和其他不良结局(如再次住院)也更常见。

二、共同的危险因素肾脏疾病和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联并非偶然。

事实上,两者之间有共同的危险因素。

例如高血压和糖尿病是导致CKD发展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的主要风险因素。

这些慢性病状况会对肾脏和心血管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并加速其功能下降。

另外,高胆固醇水平也与肾脏疾病和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相关。

胆固醇可以引起动脉硬化,形成斑块并阻塞动脉,从而增加冠心病和中风等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三、肾-心脏轴的异常活化除了共同风险因素外,肾脏和心血管系统之间还存在着复杂而多样的相互作用。

一种可能机制是通过异常激活肾-心脏轴来改变体内液体平衡、电解质代谢和神经内分泌调节。

在CKD中,由于肾脏功能障碍,身体无法有效排除过剩的钠和水分。

这导致体液潴留,进一步增加了心脏负荷,容易引发高血压和心力衰竭等心血管并发症。

此外,CKD还会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和交感神经系统。

这些生物活性物质对血流动力学有着重要影响,能够导致动脉收缩、增加心脏负荷,并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展。

四、炎症与氧化应激除了上述机制外,炎症和氧化应激也被认为是肾脏疾病与心血管健康关联的重要因子。

在CKD中,由于免疫异常和代谢紊乱等原因,身体内常常存在持续的低度慢性炎症状态。

这不仅导致肾小球损伤和纤维化,也会促进动脉硬化的形成。

心脑血管疾病与慢性肾脏病的相互关联

心脑血管疾病与慢性肾脏病的相互关联

心脑血管疾病与慢性肾脏病的相互关联引言:心脑血管疾病和慢性肾脏病是常见且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这两种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都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并且相互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将探讨心脑血管疾病与慢性肾脏病之间的相互关联,包括其发展机制、共同的危险因素以及早期预防和治疗策略。

一、相互关联机制:1. 微循环和损伤:心脑血管系统和肾脏之间具有微循环网络,彼此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心血管系统的异常可以引起肾小动脉收缩,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从而影响肾功能。

同样地,慢性肾脏病也会引起全身微循环紊乱,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2. 高血压和动脉硬化: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和肾脏病的共同危险因素。

心血管系统的高血压导致动脉硬化,进一步影响肾小球滤过功能和其他肾血流动力学参数。

慢性肾脏病引起的高血压也会加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展。

3. 炎症和氧化应激:心脑血管疾病和慢性肾脏病都与慢性低级别的炎症状态和氧化应激有关。

这些生物学过程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以及肾小球损伤,从而相互增加了两种疾病的风险。

二、共同危险因素:1. 高血压: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和慢性肾脏病最常见的共同危险因素之一。

建立良好的控制高血压的管理方案对于预防和减少两种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2. 糖尿病:2型糖尿病不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同时也是慢性肾脏病的重要诱因。

严密的血糖控制和其他管理策略可以显著降低两种疾病发生概率。

3. 高血脂:异常的血脂水平与心脑血管疾病和慢性肾脏病风险增加有关。

调整饮食、运动以及使用药物管理高血脂对于预防和治疗具有益处。

4. 肥胖:肥胖被认为是多种慢性代谢性疾病的共同危险因素,包括心脑血管疾病和慢性肾脏病。

减少体重、改善生活习惯对于降低两种疾病风险至关重要。

5. 吸烟:吸烟被广泛认为是心脑血管事件的主要可修改危险因素,并且已经证实与慢性肾脏损伤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戒烟不仅对心脑血管保健有益,也有助于减少慢性肾脏疾病的风险。

三、预防和治疗策略:1. 生活方式干预:饮食控制、体力活动增加和戒烟等健康生活方式干预对于心脑血管疾病和慢性肾脏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慢性肾脏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慢性肾脏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慢性肾脏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作者:陈伟王洁来源:《右江医学》2015年第02期【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慢性肾脏病;心血管疾病中图分类号:R589;R692 文献标识码:A目前,我国40岁以上人群慢性肾脏病(CKD)的患病率大于10%,知晓率却不足5%。

国内CKD患者的病因仍以原发慢性肾小球肾炎居多,约占40%,而发达国家以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为其首要病因。

CKD很难根治,绝大部分患者终将进入终末期(即尿毒症期)。

而在各类CKD的死因当中,心血管事件居首位。

研究发现[1],CKD患者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人群,轻度慢性肾脏病患者心血管疾病(CVD)的危险性已明显增加,并且在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组、糖尿病与非糖尿病CKD之间的CVD患病率均存在差异性。

CKD患者拥有众多CVD危险因素,这包括传统与非传统危险因素,其中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引起了科研人员广泛的关注,许多研究表明CKD患者中高Hcy在心脏血管系统疾病的演变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因此,有关CKD患者中的高Hcy血症与CVD的关系及降低Hcy治疗对心血管并发症的防治已然成了心血管疾病与肾脏病临床的研究热点。

截至目前,虽然许多研究者对其做了大量研究,但结果意见至今仍不能统一。

1 Hcy的起源及其在体内的表现形式1.1 Hcy的内涵及相关历史沿革同型半胱氨酸,亦可称之为高半胱氨酸,或者是同半胱氨酸。

它是蛋氨酸代谢的一种产物,是一种含硫的非必需氨基酸。

1931年Vincent du Vigneaud 首次发现同型半胱氨酸,但在当时并未引起学术界的重视。

而后1969年美国哈佛大学病理学家Mccully在一位死于遗传性同型半胱氨酸尿症的儿童尸检中发现,其体循环内存在广泛的动脉血栓形成及动脉粥样硬化(AS)的病理表现。

据此他提出了血中过高的Hcy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方面的病变,也就是现在常说的氨基酸代谢紊乱,Mccully也因此成了Hcy理论的奠基人。

2023年从心血管结局看慢性肾脏病患者血磷管理

2023年从心血管结局看慢性肾脏病患者血磷管理

目录
CONTENTS
• 慢性肾脏病患者面临严峻的CVD风险 • 钙磷代谢异常是慢性肾脏病患者CVD的重要危险因素 • 不同降磷策略对慢性肾脏病患者CV结局的影响
针对合并高磷血症的慢性肾脏病患者建议及时进行降磷治疗
2019 CKD-MBD指南
1
CKD G3a-G5D期患者应 当在血磷进行性、持续性
CVD
CKD和CVD的危险因未引起大家的重视
高血压 高血糖 高血脂
高磷血症
血磷水平升高可导致慢性肾脏病患者CV结局不佳风险升高
CV事件
死亡
血管钙化
CV死亡
血管钙化
CV事件
CV死亡
死亡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磷水平升高可增加钙化风险
一项研究显示:血磷水平每上升约0.3 mmol/L*,冠状动脉、主动 脉瓣、降主动脉和二尖瓣钙化的患病率分别增加21%(P=0.002)、 25%(P=0.16)、33%(P=0.001)、62%(P=0.007)1
CVD发生风险随CKD的进展而增加。当GFR下降至 60~75 ml/min/1.73m2以下时,冠心病发生风险呈线 性增加2
20.00 18.00 16.00 14.00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00
18.82
16.91
13.22 10.61 10.08
27.1 CKD 5
中国不同分期慢性肾脏病患者高磷血症患病率
72.1 透析
我国慢性肾脏病透析患者血磷达标率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根据DOPPS研究数据显示:参照2003年KDOQI指南推荐的 血磷达标标准( 1.13-1.78 mmol/L ),我国透析患者的血 磷达标率(41.5%)低于发达国家达标水平(54.2%)1-2

慢性肾脏病与心血管疾病

慢性肾脏病与心血管疾病

(三)蛋白尿和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 无论糖尿病或非糖尿患者群,微量白蛋白尿都是心 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独立风险因素。
❖ 蛋白尿作为心血管疾病器官损害和疾病严重标志。 一般认为微量白蛋白尿是肾脏血管内皮损伤所致, 而在肾脏血管内皮损害的同时,实际上全身血管内 皮也同样受损。微量白蛋白尿与左心室肥厚和动脉 粥样硬化的程度呈正相关。
蛋白血症、低PTH水平,以及透析前舒张压相关。 ❖ 外周大动脉中层钙化不一定都引起闭塞性疾病,
坏疽通常由小血管闭塞性疾病引起,如尿毒症造 成的小动脉钙化或多种因素造成的糖尿病足部溃 疡。 ❖ 颈动脉超声检查已成为大血管疾病的标志性检查 方法。它是诊断颈动脉疾病的主要依据,可以用 于测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动脉内膜-中膜的厚度 (IMT)。
诊断
❖ (一)血压测定 ❖ (二)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 ❖ (三)负荷试验: 对慢性肾脏病患者有可疑的冠状动脉疾病,
特别是等待移植或大型外科手术的患者,应进行负荷试验 。 ❖ (四)冠状动脉造影:金指标 ❖ (五)血管钙化成像:传统的x线检查、 CT或电子束CT。 ❖ (六)生物标记物:血浆脑利钠肽(BNP)和心肌肌钙蛋白(TnT、
❖ 急性心肌梗死并非透析患者主要的死亡原 因,主要的死亡原因是猝死和心律失常。
❖ (三)充血性左心力衰竭和容量过多 ❖ 细胞外容量负荷过度是透析患者高血压的主要原
因,与排钠能力的进行性丧失相关。但目前尚未 明确控制容量负荷是否可以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 病率和死亡率。 ❖ 透析时期体重增长和死亡率之间的相关性呈u形曲 线,原因可能是体重增长过低的患者往往为高龄 且存在并发症。 ❖ 反复的容量负荷过度可以导致左心室肥厚、左心 室扩大、水肿、肺水肿、颈静脉压升高或出现第 三心音,但有时并无相应症状。 ❖ 对大量超滤的耐受性表明患者尚未达到干体重的 靶目标,但达到最适干体重后,血压并不一定立 即下降,高血压的改善需滞后数周。

探究心血管疾病与慢性肾脏病的关系

探究心血管疾病与慢性肾脏病的关系

探究心血管疾病与慢性肾脏病的关系【摘要】近年来,心血管疾病(CVD)与慢性肾脏病(CKD)之间的关系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分析了心脏和肾脏的生理、病理联系,阐述了心血管病与慢性肾脏病的临床关系,强调了CVD与CKD有共同的发病因素以及互为危险因素,并从中医心肾相交和不交理论出发,说明了心脏和肾脏的关系,为心血管疾病和慢性肾脏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慢性肾脏病;关系心血管疾病(CVD)是慢性肾脏病(CKD)的最常见并发症,许多CKD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就是CVD。

慢性肾脏病花费高、预算差、难治愈,发病率逐年上升,已危害人类健康近年来。

据调查,终末期肾病的发病率已经增长了1.5倍,其中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占60%,其主要死因是心血管疾病。

可见,CVD是影响CKD 患者的重要因素,同时CKD患者具有促进CVD发生的危险因素;二者在发病机理以及预防治疗方面有着很高的相关性。

因此,有专家提出治疗心脏则可已治疗肾脏,治疗肾脏也可治疗心脏,加强心肾相关性进行深入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1.心脏和肾脏的生理、病理关系1.1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是人体内非常重要的神经内分泌系统,维持人体内的电解质平衡以及正常血压。

RAAS主要组成包括肾素、血管紧张素I、血管紧张素II、血管紧张素原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肝脏产生的血管紧张素原可以将肾素转化成血管紧张素I,其本身没有活性,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可以将其转换成血管紧张素II。

血管紧张素II是RAAS的主要活性物质,可以作用于心脏、血管、脑和肾等系统,促进血管的收缩,刺激醛固酮的分泌。

肾内血液的RAAS对维持内环境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如果RAAS遭到破坏,就会引起引起肾素分泌量增加,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导致血浆肾素和血容量平衡失调,增加心脏的前后负荷,可能引起心功能不全。

1.2 血流动力学改变。

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肾病和心血管疾病都是当前社会面临的重要健康问题之一。

肾脏是一个重要的器官,不仅负责身体的代谢和排泄功能,同时也参与了调控体内电解质和水的平衡、维持酸碱平衡和血液压力稳定。

而心血管系统则是我们身体的动力系统,负责输送关键的氧气和营养物质给身体各部分维持其正常的功能。

虽然这两个系统在人体内的职能聚焦于自身的不同部位,但它们之间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研究表明,肾脏功能减退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当肾脏受损时,其对整个人体内各个器官和系统的调节作用就会受到影响。

该状况下,肾脏循环动态和药物代谢转化能力都会发生变化,从而进一步影响心血管系统的健康状况。

另一方面,心血管疾病也会直接影响肾脏健康。

研究表明,长期存在于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血等全身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肾小球肾疾病风险会显著升高,甚至可能引起慢性肾脏病的发生和加重。

尽管人们早已意识到肾病和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联性,但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二者之间的关联性还没有被深入研究。

已有的研究表明,基因和环境因素都会影响这一关联性。

具体来说,环境因素是导致肾病和心血管疾病之间关联性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一个以这一因素为研究重心的研究发现了多种环境危险因素,如肥胖、吸烟、不良饮食、缺乏体力活动、心理压力等,这些因素都被认为是引起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关键因素。

此外,其他少数研究也表明对于某些特定人群,工作性质、教育背景、以及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也会影响二者之间的关联性。

除此之外,前瞻性及复合基因研究也揭示了基因突变和环境因素之间的共同作用机制。

这些相互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基因行为相互作用来发挥作用的,也可能是通过基因和环境因素间的多线性交互作用来发挥作用的。

总之,肾病和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联性是复杂多样的,并受到多种基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今后基于个体和群体因素同时考虑的研究,将为预防和干预肾病和心血管疾病提供实践的科学依据。

肾脏疾病与心血管疾病的关联性研究

肾脏疾病与心血管疾病的关联性研究

肾脏疾病与心血管疾病的关联性研究引言近年来,肾脏疾病和心血管疾病作为两大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

许多研究表明,肾脏功能的异常会导致心血管系统的损害,而心血管风险因素也会加速肾脏功能的恶化。

本文将探讨肾脏疾病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联性,以及可能存在的共同发生机制。

一、肾脏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1.1 肾小球滤过率与冠心病早期临床观察发现,患有较低肾小球滤过率(GFR)的人群更容易出现冠心病。

进一步的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证实了这种关联性,并发现每10ml/min GFR减少冠心病风险增加10%至20%。

这提示了长期存在于高尿酸经常不得不面临梯须压力的成分是渐趋匮乏螺旋装置的情况,肾脏滤过率下降可能是心血管疾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1.2 肾小管盐水潴留与高血压肾脏对体液中钠和水的调节在维持正常血压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肾小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以及尿液中尿酸含量的调节失衡,会导致动脉压力升高,从而引发高血压。

临床研究也证实了肾小管功能异常与高血压的关联性。

1.3 尿蛋白与动脉硬化尿蛋白是慢性肾脏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

大量研究显示,尿蛋白排泄率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密切相关。

高尿蛋白排泄率可以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增加心血管风险。

二、心血管对肾脏健康的影响2.1 高血压与肾小球损伤长期存在高血压会导致肾小球内皮细胞损伤,增加肾小球滤过器的通透性。

这种情况下,大量蛋白质和红细胞可以从尿液中泄漏出来,造成尿蛋白和血尿。

此外,高血压还会引起肾组织缺血、供氧不足,导致肾功能进一步恶化。

2.2 代谢综合征与慢性肾脏疾病代谢综合征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其特征包括肥胖、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胰岛素水平。

多项研究表明,代谢综合征与慢性肾脏疾病之间存在相互关联。

例如,中度和重度的肥胖会增加患者发展为慢性肾脏疾病的风险。

2.3 血清尿酸与慢性肾脏疾病现已有证据显示血清尿酸水平升高与慢性肾脏疾病发生相关。

尿酸可以促使内皮细胞产生氧自由基,并抑制一氧化氮的产生,从而导致肾脏损伤。

心血管疾病与肾脏损害的关系

心血管疾病与肾脏损害的关系

心血管疾病与肾脏损害的关系引言:心血管疾病和肾脏损害是全球范围内健康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不健康生活方式的普遍增加,这两种疾病也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

各类研究表明,心血管疾病与肾脏损害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联。

本文将系统地讨论心血管疾病对肾脏健康的影响,并探讨肾脏损害如何进一步加剧心血管风险。

一、心血管疾病对肾脏健康的影响1.高血压与慢性肾脏病高血压是导致慢性肾脏病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长期高血压会导致动脉硬化和微循环异常,从而降低肾小球滤过率并逐渐导致肾功能下降。

在高血压患者中,患有慢性肾脏病的风险显著增加。

此外,慢性肾脏病还可以进一步加重高血压,形成恶性循环。

2.冠心病与急性肾损伤冠心病是心血管疾病中常见的一种类型,其主要特点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

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更容易发生急性肾损伤。

心肌缺血时,释放的一系列生物活性分子可以直接对肾小球和肾小管产生毒性作用,导致急性肾功能受损。

3.心力衰竭与尿酸排泄障碍心力衰竭是指心脏无法有效泵出足够的血液满足全身组织需求。

在患有心力衰竭的患者中,尿酸排泄障碍常见,并且与尿酸水平升高相关。

尿酸积累可引起肾小球收缩和间质纤维化,最终导致慢性肾脏损害。

二、肾脏损害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1.慢性肾脏病与心血管病发作慢性肾脏病患者在缺血、高血压以及其他相关因素的作用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这可能是由于肾小球滤过率异常降低导致体内代谢产物堆积,增加了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的风险。

2.尿毒症与心律失常尿毒症是指肾功能严重损伤,对全身多个系统产生明显影响。

其中,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最为突出。

尿毒症患者常伴随着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这些异常直接影响心脏电生理活动并增加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3.透析治疗与心功能恶化对于达到晚期慢性肾脏病阶段的患者,透析治疗成为必要手段。

然而,长期透析治疗本身也可以导致水钠负荷不平衡、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等不良反应,最终对心脏功能产生负面影响。

慢性肾脏病与心血管疾病的关联与管理ppt课件

慢性肾脏病与心血管疾病的关联与管理ppt课件
肾脏损害标志(一项或多项)
蛋白尿(AER≥30mg/24h; ACR≥30mg/g [≥3mg/mmol])
尿沉渣异常
小管疾病导致的电解质或其他异常
组织学检查异常
影像学检查异常
有肾移植史
GFR降低
GFR<60 ml/min/1.73 m2 (GFR分期G3a-G5)
CKD定义:
4
CKD 1期
CKD5期
CKD3期
CKD4期
CKD2期
30
15
60
90
GFR严重下降
肾损伤、GFR正常或亢进
肾损伤、GFR轻度下降
GFR中度下降
肾衰竭或透析
高危、GFR正常或亢进
GFR(mL/min/1.73m2)
2002年KDOQI首次提出CKD的分期标准
Am J Kidney Dis 39 : S1 –S246, 2002
eGFR每增加 1mL/min/1.73m2主要心血管事件风险显著降低2.7%(P<0.0001)
对合并CKD的CVD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干预改善肾功能
可显著降低心血管风险
23
我国CKD患者危险因素(如:血压)控制的并不理想
Zheng Y, Cai GY, Chen XM, et al. Chin Med J (Engl). 2013 Jun;126(12):2276-80.
eGFR的降低
可显著增加MI后患者死亡与心衰风险
纳入社区1063例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24-96小时内收集患者eGFR、血清NT-proBN和放射性核素心室显像,中位随访9.3年。旨在确立心肾功能对MI患者10年死亡和心衰风险的预测价值。
Palmer SC, Yandle TG, Frampton CM, et al. Eur Heart J. 2009 Jun;30(12):1486-94.

肾病与心血管疾病的关联及其机制分析

肾病与心血管疾病的关联及其机制分析

肾病与心血管疾病的关联及其机制分析近年来,肾病和心血管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都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

许多研究表明,肾病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密切关联,且二者可能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

本文将对肾病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联及其机制进行分析,并探讨可能的治疗策略。

一、肾病与心血管疾病的关联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肾病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

首先,患有肾病的患者往往伴随着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

据统计,肾病患者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比一般人高出3倍以上。

其次,心血管疾病也是导致肾病进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心血管疾病引起的血管损伤和缺血再灌注损伤不仅直接影响肾脏功能,还会加速肾病的进展。

二、肾病与心血管疾病的机制1. 高血压高血压是导致肾病与心血管疾病关联的重要因素之一。

肾脏是调节血压的重要器官,而慢性肾病会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血压升高。

高血压进一步对肾脏造成损伤,形成恶性循环。

同时,高血压也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风险因素,导致心脏负荷过大,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2. 炎症反应炎症反应在肾病和心血管疾病中均起到重要作用。

研究发现,肾病患者往往伴有低度慢性炎症,炎症因子的产生和释放加剧了肾脏的病变和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另外,心血管疾病本身也会引起炎症反应,通过炎症介质的释放加重肾脏损伤。

3. 水电解质紊乱肾病患者常出现水电解质紊乱,例如钠潴留、钾代谢障碍等。

水电解质紊乱进一步导致高血压和心律不齐等心血管问题。

三、治疗策略了解肾病与心血管疾病的关联及其机制对制定有效的治疗策略至关重要。

1. 控制血压降低高血压对肾脏和心血管的损害至关重要。

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并积极采取控制手段,如合理饮食控制、体育锻炼和药物治疗等。

2. 炎症干预控制炎症反应对于减轻肾脏和心血管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适当的抗炎治疗和选择性抑制炎症因子的药物可能有助于改善肾脏和心血管疾病的预后。

3. 调节水电解质平衡合理调节水电解质平衡有助于减轻肾脏负担和心血管负荷。

从心肾不交探讨慢性肾脏病心血管并发症防治策略

从心肾不交探讨慢性肾脏病心血管并发症防治策略

从心肾不交探讨慢性肾脏病心血管并发症防治策略王睿旖,陈 明,吴少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一科,四川 成都 610072)[摘要] 目前,慢性肾脏病(CKD )的首位死亡病因是心血管疾病(CVD )。

“心肾不交”指心火不能下交于肾,肾水不能上济于心,是心肾二者生理功能失衡的表现,心肾不交理论可解释CKD 并发CVD 的发生发展规律,是其发病的关键因素。

其证型主要包括肾水不足心火亢盛证、肾水不升心火独亢证、肾阳亏虚心阳不振证、肾水泛滥凌心射肺证。

治疗心肾不交的关键在于恢复心火肾水上下相交的生理功能,即交通心肾,因此运用交通心肾法,心肾同治,通补皆施,标本兼顾,有助于防治CKD 并发CVD 。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心血管疾病;心肾相交;心肾不交;交通心肾[中图分类号] R277.52;R259.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0257-358X (2024)01-0020-05DOI :10.16295/ki.0257-358x.2024.01.005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Strategy of Cardiovascular Complications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from Heart -Kidney DiscordanceWANG Ruiyi ,CHEN Ming ,WU Shaobo(Department of Nephropathy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engdu 610072,China )Abstract Currently ,the leading cause of death from 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 ) is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 ). “Heart -kidney discordance ” means that the heart fire cannot be transferred down to the kidney ,and the kidney water cannot be transferred up to the heart ,which is the manifestation of the imbalance of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of the heart and kidney. The theory of heart -kidney discordance can explain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law of CKD complicated with CVD ,and is the key factor of its pathogenesis. The main syndrome types include the syndrome of insufficient kidney water and hyperactivity of heart fire ,the syndrome of kidney water not rising and hyperactivity of heart fire ,the syndrome of kidney yang deficiency and deficiency of heart -yang ,and the syndrome of kidney water flooding the heart and shooting the lung. The key to the treatment of heart -kidney discordance is to restore the physiological function of the intersection of heart fire and kidney water ,that is ,to coordinate the heart and kidney. Therefore ,applying the method ofcoordinating the heart and kidney ,treating the heart and kidney simultaneously ,administering bothtonifying and purging ,and targetting both the root causes and symptoms can help prevent and treat CKD complicated with CVD.Keywords chronic kidney disease ;cardiovasculardisease ;heart -kidney coordination ;heart -kidney discor⁃dance ;coordinating the heart and kidney[收稿日期] 2022-03-11[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81973673);四川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编号:2021YFS0034)[作者简介] 王睿旖(1995—),女,浙江桐乡人,医学硕士,主要从事慢性肾脏疾病的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

慢性肾脏病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慢性肾脏病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慢性肾脏病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王骄
【期刊名称】《重庆医学》
【年(卷),期】2011(040)020
【摘要】@@ 心脏和肾脏作为控制机体有效循环和血流动力学稳定的两个重要器官,在生理功能上相互依存,在病理状态下相互影响,在治疗学上又有许多的共同之处.近年来,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健康问题,调查显示,轻度肾功能减退患者即使无传统的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危险因素,其CVD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也明显增加.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到来以及透析技术的不断改进,尿毒症患者5年生存率提高到50%~70%,然而心血管并发症仍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由于心肾交集性疾病(cardiorenal intersection disease,CID)发病机制的复杂性,临床处理非常棘手.本文就CID从流行病学研究、病理生理机制、实验室评价及治疗方面作一综述.【总页数】4页(P2067-2070)
【作者】王骄
【作者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40001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与慢性肾脏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J], 徐超;张蕾
2.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及治疗研究进展 [J], 童孟立
3.慢性肾脏病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J], 祝宇星; 巴应贵
4.慢性肾脏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和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分析 [J], 李爽;周红丽
5.慢性肾脏病患者钙磷代谢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分析 [J], 吴岭;白运焕;陈葶;张丽;王蕴若;朱红;李芬;陈茂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慢性肾脏疾病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研究

慢性肾脏疾病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研究

慢性肾脏疾病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研究摘要: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预后的过程中心血管疾病(CVD)可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这种慢性肾脏病的患者中,有百分之四十四到百分之五十一都属于心血管死亡。

而这种患者出现心血管死亡的可能主要有两种:第一是这种患者有着非常高的CVD发生率,相对于同龄普通人来说,发生率在五倍到八倍左右。

第二是,CVD还作为CKD的并发症,有着比较高的死亡率,在二十五岁到三十四岁的患者之中,如果说患上CVD并发症的话,死亡率通常是普通人的五十倍,就算是六十岁以上的患者,也是同龄普通人的五倍以上,所以说CKD患者已经被人们的当做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

关键词慢性肾脏疾病;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关系研究一、发病特点互相影响:CKD和高血压二者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由于其他原因造成肾单位丧失可能会导致持续的高血压的发生,主要和肾素以及容量扩张,并激活了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系统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1高血压会导致血流动力学出现紊乱,导致肾脏损害的进一步增加,其主要的机制表现为:为了促进发生肾小动脉以及发展肾小动脉,在肾脏病饮食调整研究的过程中可以发现,患者血压比较高的话,就会相应下降肾功能,而在MRFIT试验的过程中发现,在患者血压成分分级递增的过程中,可能会逐渐着呢国家肾损伤的危险状况,也就是说,高血压可以说是与肾脏病互为因果关系,只要有一方面存在问题,都可能会导致恶性循环。

2发病率相比较高:CKD患者与高血压一同发生可以说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在调查数据之中也可以发现,这种慢性肾炎的患者中,有百分之六十到八十会发生高血压。

而在硬化性肾小球肾炎之中,这个比例在百分之就是以上,对于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来说,高血压的发生率超过了百分之九十五。

不过医生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个现象,通过之前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所调查的将近五百位美国医生,只有百分之十七在早期对于CKD的诊断方面,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以上,在对于慢性肾脏病三期到四期的诊断过程中,准确率仅仅在百分之二十一到百分之九十之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心血管疾病与慢性肾脏病的关系
【摘要】近年来,心血管疾病(CVD)与慢性肾脏病(CKD)之间的关系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分析了心脏和肾脏的生理、病理联系,阐述了心血管病与慢性肾脏病的临床关系,强调了CVD与CKD有共同的发病因素以及互为危险因素,并从中医心肾相交和不交理论出发,说明了心脏和肾脏的关系,为心血管疾病和慢性肾脏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慢性肾脏病;关系
心血管疾病(CVD)是慢性肾脏病(CKD)的最常见并发症,许多CKD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就是CVD。

慢性肾脏病花费高、预算差、难治愈,发病率逐年上升,已危害人类健康近年来。

据调查,终末期肾病的发病率已经增长了1.5倍,其中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占60%,其主要死因是心血管疾病。

可见,CVD是影响CKD 患者的重要因素,同时CKD患者具有促进CVD发生的危险因素;二者在发病机理以及预防治疗方面有着很高的相关性。

因此,有专家提出治疗心脏则可已治疗肾脏,治疗肾脏也可治疗心脏,加强心肾相关性进行深入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1.心脏和肾脏的生理、病理关系
1.1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是人体内非常重要的神经内分泌系统,维持人体内的电解质平衡以及正常血压。

RAAS主要组成包括肾素、血管紧张素I、血管紧张素II、血管紧张素原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肝脏产生的血管紧张素原可以将肾素转化成血管紧张素I,其本身没有活性,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可以将其转换成血管紧张素II。

血管紧张素II是RAAS的主要活性物质,可以作用于心脏、血管、脑和肾等系统,促进血管的收缩,刺激醛固酮的分泌。

肾内血液的RAAS对维持内环境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如果RAAS遭到破坏,就会引起引起肾素分泌量增加,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导致血浆肾素和血容量平衡失调,增加心脏的前后负荷,可能引起心功能不全。

1.2 血流动力学改变。

心脏和肾脏在血流动力学改变方面有着密切的关联。

心脏是血液循环系统的动力,而肾脏是循环系统的枢纽。

当人体内环境或外环境发生变化时,机体会做出相应调整,随神经及体液的调节,心脏会不断调整搏出容量及节律,而这种调整必须通过肾脏电解质的平衡和血容量正常维持才能完成。

当CKD患者的肾功能衰竭时,心脏的调节功能会下降,导致心肌细胞受损。

肾组织的血流量占心脏血流量的25%~30%,当CVD患者心功能衰竭时,心脏血液输出量随之减少,肾脏的血流量也会随之减少,造成肾功能进一步受损。

因此,心脏和肾脏相互影响,一旦其中一者受损,就会造成恶性循环。

1.3 新陈代谢紊乱。

CKD患者可能引起多种新陈代谢的紊乱,其中脂质代谢异常最为常见。

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量会升高,甘油三酯(TG)的量也升高,HDL亚型分布发生异常,70%的慢性血透患者发生胰岛素抵抗。

CKD
患者常会发生磷钙代谢异常,出现钙磷沉积和高磷血症状,与血管的顺应性和血管的重塑性有着密切的关联。

2.心血管疾病与慢性肾脏病的临床关联
2.1 CVD是CKD的危险因素。

CVD时可大大增加肾脏受损的危险性。

据PREVEND研究表明,CVD患者的血清肌酐量增多,并且随着时间延长而加重。

心脏功能严重影响着肾脏功能,心力衰竭的病人会出现肾衰竭,并且高血压病人的CKD发病率升高。

2.2 CVD是CKD患者的严重并发症。

CKD患者的CVD主要表现为左心室肥厚(LVH)、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心肌梗死(MI)、冠心病(CAD)和周围血病变(PVD)。

侯凡凡等人对全国5省市的1346例CKD患者进行调查,其中Ⅱ期患者4.5%,Ⅲ期患者5.6,Ⅳ期患者7.2%,Ⅴ期患者中未接受血液透析的占14.3%,接受血液透析的占63.8%,腹透治疗的占5.6%。

CVD发病率调查结果显示:CVD中最主要的是CAD,发生率56.4%,Ⅴ期患者中CAD发生率为58%;LVH的总发生率为17.4%,血液透析患者中包含23%;PVD发生率为13.5%。

3.心肾相关性的中医认识
从中医角度出发,心肾关系常被比作水火,离为火,主心,坎为水,主肾,水火之中复有阴阳,引申出心肾生理上的相交关系,心属火,心火须下降以温肾水;肾属水,肾水要上济以滋心火。

中医上的水火关系就是人体内部的心肾关系,随之引申出心肾相交和心肾不交的理论。

心肾相交指的是肾水上继于心火,使心火不亢;心火下交于肾,使肾水不寒,肾水与心火上下相交,维持心脏和肾脏的生理功能平衡。

心肾不交指的是心肾关系遭到破坏,心肾的功能失去平衡。

或肾水不足,心火失济;或心火炽盛,又下汲肾水。

4.心肾综合症
近年来,心肾综合症引起许多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

所谓心肾综合症指的是慢性心力衰竭(CHF)所引起的肾损伤甚至是肾功能不全。

CHF发展到末期就会表现为心肾综合症,临床发病率很高,很难治愈。

在SOLVD研究中发现,1/2的CHF 患者的GFR值<50ml/min,近1/3de CHF患者肾功能不全,死亡率增高。

还有一些其他研究表明,CHF患者的血清肌酐比正常高0.4mg/dl时,患者出院时间明显增长,出院后7个月内死亡率增加到20%。

对863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前瞻性研究发现,21%的患者GFR≤35ml/min,43%的患者GFR为36~64ml/min,在平均为865d 的随机探访期间,26%的患者死亡,生存率与肾功能有着密切的关联。

5.小结
综上所述,CVD与CKD有共同的发病因素以及互为危险因素,CKD伴有CVD
危险,CVD又可增加肾脏受损的危险性;CVD是CKD的最主要死亡因素,CKD对CVD预后产生不良影响,并且二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这些危险因素往往存在于CKD或CVD的早期。

因此,提高心脏功能可以减少肾脏病变的危险,减少肾功能异常又可以减轻对心血管损害。

参考文献
[1] 林善锬.慢性肾脏病与心血管病的相互关系--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06,5(3):201-203.
[2] 侯凡凡.慢性肾脏病并发的心血管疾病及其防治.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5,2(1):15-16.
[3] 王桂华.慢性肾脏病与心血管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09,(09).
[4] 袁伟杰,边琪.心肾综合征的发病及治疗[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6,(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