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嵬》比较阅读
读《长恨歌》《马嵬清·袁枚》比较阅读答案(一篇)
读《长恨歌》《马嵬清·袁枚》比较阅读答案(一篇)读《长恨歌》《马嵬清·袁枚》比较阅读答案 1读《长恨歌》《马嵬清·袁枚》比较阅读答案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8分)读《长恨歌》宋·李觏马嵬清·袁枚蜀道如天夜雨*,乱铃声里倍沾襟。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⑴ 《长恨歌》是唐代诗人▲以▲为题材而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2分)⑵ 上面两首诗都是读《长恨歌》后所抒发的感慨。
请概述这两首诗所感慨的对象与内容有什么不同。
(2分)答:▲⑶ 两首诗中运用了哪些相同的表达技巧?请作简要赏析。
(4分)答:▲18.(本题共8分)⑴ 白居易/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每空1分,共2分)(详见课标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赏析示例”)⑵ 李诗主要感慨的是唐玄宗只顾个人的享乐而不顾将士的生死(1分);袁诗主要感慨的是《长恨歌》只在反映李、杨之间的生离死别而没看到百姓们的生离死别(1分)。
(共2分)⑶两首诗中都运用了对比手法和比喻、夸张。
(能指出相同的表达技巧给2分)如李诗将将士的死与杨贵妃的死作对比,将“不动心”与“倍沾襟”作对比;袁诗将两个人的生离死别与百姓的生离死别进行对比。
李诗中用了“蜀道如天”的比喻、夸张,袁诗中也用了“人间亦自有银河”和“泪比长生殿上多”的比喻、夸张。
[知识拓展]长恨歌读后感(一)因为白居易的《长恨歌》,更让我对获得茅盾文学奖的《长恨歌》感兴趣,趁着暑假的空闲终于拿起了这本书。
“精致”一词是我读着《长恨歌》一书时最深的感触。
小说的语言是精致的:对上海特色景物的描写运用的是极其细腻绚烂的笔触,不是诗却胜似诗,参差交错的长短句,整齐划一的排比句,生动形象的修辞,打造出了全书精致的语言。
作为语文老师,深感受用,心中想着一定要推荐给学生看看,学习其中精致的语言。
高二语文必修3知识点归纳:李商隐诗两首
高二语文必修3知识点归纳:李商隐诗两首【导语】以下是xx为大家推荐的有关高二语文必修3知识点归纳:李商隐诗两首,如果觉得很不错,欢送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李商隐诗两首》课文题解1、《锦瑟》《锦瑟》或名无题,题目“锦瑟〞是取句着两字。
瑟,中国原始的丝弦乐器之一,共有二十五根弦。
最早的瑟有五十弦。
2、《马嵬》:天宝十五年(756年)6月,安史之乱爆发玄宗逃往四川,至马嵬(陕西兴坪),随行将士不前,杀了杨国忠,并坚决要求处死杨贵妃。
不得已令其自缢而死。
史称“马嵬之变〞。
《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是一首政治挖苦诗。
诗作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贵妃)故事为抒情对象,锋芒指向了李唐前朝皇帝唐玄宗。
《李商隐诗两首》中心意思1、《锦瑟》:这首诗的主旨隐藏得很深,我认为是作者追忆心中思念的亲人。
众说纷坛,莫衷一是,可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不妨自己品味。
2、《马嵬》: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乱、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
《李商隐诗两首》导读1、《锦瑟》:这首诗是李商隐的代表作,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首难诗。
自宋元以来,揣测纷纷,莫衷一是。
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第一句可以看作是诗人的痴人痴语,锦瑟五十弦,有什么“无端〞的?不过是为引出下句“一弦一柱思华年〞。
诗人抚琴,一弦一柱无不牵系着逝去的美好年华,繁多的丝弦,该记载着多少往事啊!思念已逝的青春年华,往事千叠,应是愁肠百转。
颔联和颈联以典故和传说,抒写了回忆往事所勾起的种种情思,以庄生梦蝶喻往事如梦,以望帝啼鹃喻往事堪伤,以海珠盈泪喻往事足悲,以日照美玉喻往事如烟。
这一幅幅画面隐含着诗人往事不堪回首而又不由得不回首的复杂心理。
尾联收束全篇,明白提出“此情〞二字,与开端的“华年〞相为照应。
这两句是说: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才感到无穷叹恨,就是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怅惘了。
联系诗人一生志不得伸,始终在被排挤、被冷落中挣扎的情况来看,多少大志与理想早已化为泡影,全诗的感伤情调还是不难理解的。
李觏《读长恨辞》袁枚《马嵬》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李觏《读长恨辞》袁枚《马嵬》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阅读理解题目】:
读长恨辞
宋·李觏
蜀道如天夜雨淫,乱铃声里倍沾襟。
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
马嵬
清·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1)两首诗都是读《长恨歌》后所抒发的感慨,两诗的感慨是否一致?为什么?(4分)
(2)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是否一致?请作简要的分析。
(4分)
(3)第一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效果如何?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⑴都持批评态度,但批评的对象不一致。
(1分)李诗主要讽刺唐玄宗爱美人不爱江山,只顾个人的享乐而不顾将士的生死。
袁诗批评的对象是《长恨歌》,是因为此诗只歌颂两个人的爱情悲剧而没看到百姓流离失所的悲剧。
(3分)
⑵是一致的,都采用了对比的手法。
(1分)李诗将将士的死与杨贵妃的死作对比,将“倍沾襟”与“不动心”作对比;袁诗将两个人的生离死别与百姓的生离死别进行对比。
(3分)
(3)采用对比的手法,将“倍沾襟”与“不动心”作对比,一代君王唐玄宗对浴血奋战的军中将士之死并不动心,却对于宠妃杨玉环之死却哀恸万分。
两相对比增加了对唐玄宗的谴责、批判的分量。
[说诗]马嵬坡即马嵬驿,在今陕西兴平县西。
唐玄宗天宝15年(公元756年)6月,安禄山叛军攻破潼关,危及长安,玄宗仓皇出逃。
路经马嵬坡时,迫于护驾官兵的怨愤,只得缢死贵妃杨玉环。
人教版必修3语文《马嵬》评课稿
人教版必修3语文《马嵬》评课稿一、引言《马嵬》是人教版必修3语文课程中的一篇课文,该课文以马嵬作为视角,描述了文人对历史事件的感慨和思考,呈现了历史文化的厚重与渗透。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重点突出文人的情感表达、历史背景的解读以及文学形式的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这篇经典文学作品。
二、课文概述1. 课文简介《马嵬》是一篇散文随笔,作者通过描写马嵬那座黄土丘陵和其中嵌入的一块石碑,追溯了历史上赵王召寇世代守陈情的事迹。
通过这篇课文,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的沉淀和文人的情感表达。
2. 文章结构《马嵬》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开篇的马嵬与石碑的描写,中间的历史背景解析,以及结束部分的情感表达。
•开篇部分:作者以独特的视角描写了马嵬这座丘陵和嵌在其上的石碑,引发了对历史的好奇和思考。
•中间部分:作者通过解读石碑上赵王召寇的故事,让我们了解到这段历史的背景和意义。
•结束部分:作者表达了自己对历史的思考和情感的抒发,以及对文学表达形式的探讨。
3. 主要人物本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赵王召寇和其他历史人物。
通过对赵王召寇的描述和其他历史事件的提及,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背景和文章的主题。
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马嵬》的文学背景和历史背景;•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和思考;•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重点词句;•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语言表达方式。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思考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
四、教学重点•文章结构的分析和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的解读;•课文中的生词和重点词句的学习。
五、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学背景;•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和思考。
六、教学策略1. 问题导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课文的主题和背景,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
【高考语文】教材中的10个古代诗歌阅读提问方法和答题思路(3)
教材中的10个古代诗歌阅读提问方法和答题思路1.词的下片转到“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围绕“同学少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怀?(《沁园春长沙》)【设题意图】引导考生把握词的思想内容和情感表达。
【参考答案】词的下片写了风华正茂、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同学少年,表达了“同学少年”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创造新天地的战斗精神。
【答题思路】①列举词中描写人物的具体内容;②概括人物的思想情怀。
2.《采薇》的最后一章在内容和写法上都与前面各章大不相同,谈谈它在整首诗里所起的作用。
(《〈诗经〉两首》)【设题意图】准确、全面地把握这首诗表达的感情,了解这首诗的结构特点。
【参考答案】诗的前面各章写的都是服役时的心理活动及紧张生活,最后一章写的是还乡途中的所见所感。
最后一章在整首诗里起的作用:一是表明此前各章是退伍士卒对服役生活的追忆,二是增加了感情的浓度,三是增强了诗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答题思路】①分析每一章描写的具体内容;②分析最后一章在人物形象、思想感情和表达效果方面的具体作用。
3.《涉江采芙蓉》首句写到“芙蓉”,这对全诗意境的营造有什么作用?以花草赠给亲朋是古人常有的一种行为,你对这种行为怎样理解?(《诗三首》)【设题意图】引导考生抓住一个切入点来把握诗的关键之处和耐人寻味之处。
【参考答案】芙蓉,即荷花。
荷花给人以清幽、高洁的感觉。
因此,“涉江采芙蓉”一句,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
花草娇艳、美丽,同时又给人欣欣向荣的感觉。
以花草赠给亲朋,既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
【答题思路】①分析这种事物在传统文化中的代表意义;②分析这种事物对营造意境的作用;③分析这种事物具体体现的感情。
4.与李白同时代的诗评家殷璠称本诗“奇之又奇”,试以第一段为例,说说诗人展开了哪些艺术想象,奇在何处。
(《蜀道难》)【设题意图】通过对本诗第一段的赏析,让考生体会这首诗想象丰富、奇特的特点。
马嵬其二原文及翻译
马嵬其二原文及翻译马嵬(其二)原文及翻译古文翻译是指将文言文、古诗词等古代语言翻译成现代常用语。
其中古文翻译分为直译和意译。
今天店铺就给大家带来马嵬(其二)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参考。
马嵬(其二)全文阅读:出处或作者:李商隐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季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马嵬(其二)全文翻译:传说,天下九州之外,尚有大九州。
恐怕他们的今生,缘分已尽,而来世,尚且未知。
相守与分离,有与谁知。
回想明皇当年,暂驻马嵬,空闻金沱声,不见宫室繁华.短短几夕间,物是人非,斗转星移。
岂料玉颜已成空。
胞弟不正,三军怒斩其姐。
那夜的天,正如那晚在长生殿嗤笑牛郎织女的天。
谁料,竟然连牛郎织女也不如。
想来,天子也不过如此,连自己心爱的人都无法保护。
早知如此,倒不及小家的'莫愁女了。
马嵬(其二)对照翻译: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传说,天下九州之外,尚有大九州。
恐怕他们的今生,缘分已尽,而来世,尚且未知。
相守与分离,有与谁知。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回想明皇当年,暂驻马嵬,空闻金沱声,不见宫室繁华.短短几夕间,物是人非,斗转星移。
岂料玉颜已成空。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胞弟不正,三军怒斩其姐。
那夜的天,正如那晚在长生殿嗤笑牛郎织女的天。
谁料,竟然连牛郎织女也不如。
如何四季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想来,天子也不过如此,连自己心爱的人都无法保护。
早知如此,倒不及小家的莫愁女了。
高一必修三李商隐诗两首《马嵬(其二)》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教学设计
高一必修三李商隐诗两首《马嵬(其二)》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教学设计湖南省省示范性中学隆回二中罗志辉李商隐诗两首2 .马嵬(其二)教学目标1 .品味诗歌意境,领会诗歌美质。
2 .学习艺术表现手法,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3 .通过涵咏诗文,加深对李商隐诗歌特点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1 .学习艺术表现手法,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2 .引进比较阅读篇目,加深对李商隐诗歌特点的理解。
教学方法:诵读、点拨、讨论、总结。
教学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当盛唐的繁华落下帷幕,中唐又以其匆匆的步伐走过。
曾经空前绝后的大唐王朝到了日薄西山的时候。
李白登仙而去,杜甫困顿而逝,白居易、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的身影也渐渐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末世的余音里,李商隐走来了,这位晚唐的才子,旷世的情种,为大唐的黄昏添上了一道绚丽的余霞。
要求学生记忆出李商隐的名诗: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二、关于咏史诗咏史诗以史为鉴,多抒发兴亡之慨。
咏史之作,东汉的班固首开其端,但止于叙述史实,平实无华。
至晋朝左思《咏史》、陶渊明《咏荆轲》之类,始借题发挥,寄寓怀抱。
唐代诗人,如杜甫、刘禹锡等人,则多把咏史与咏怀古迹结合起来,扩大了诗的境界。
安史乱后,唐王朝由极盛走向衰败,李商隐对玄宗的失政特别感到痛心,讽刺也特别尖锐。
李商隐的咏史诗,主要写南朝和隋朝覆灭旧事及唐朝国家战乱。
三、题解:天宝十五年(756 年)6 月,安史之乱爆发玄宗逃往四川,至马嵬(陕西兴坪),随行将士不前,杀了杨国忠,并坚决要求处死杨贵妃。
不得已令其自缢而死。
史称“马嵬之变”。
《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是一首政治讽刺诗。
诗作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贵妃)故事为抒情对象,锋芒指向了李唐前朝皇帝唐玄宗。
《马嵬》比较阅读
❖ .比较一下:两首诗的主题哪一个更深刻?结 合诗句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两首诗都马嵬之变,兼讽喻之意。第 二首诗更胜一筹。第二首尾联“如何四纪为天子, 不及卢家有莫愁”点明题旨,反问含蓄有力。启 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 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
36、失败者任其失败,成功者创造成 功。 37、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 境绝望 的人。
38、天助自助者,你要你就能。 39、我自信,故我成功;我行我一 定能行 。 40、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 容易: 被习惯 所掩盖 ,被时 间所迷 离,被 惰性所 消磨。
41、从现在开始,不要未语泪先流。 42、造物之前,必先造人。
8、有些事,不可避免地发生,阴晴圆缺 皆有规 律,我 们只能 坦然地 接受;有些事 ,只要 你愿意 努力, 矢志不 渝地付 出,就 能慢慢 改变它 的轨迹 。
9、与其埋怨世界,不如改变自己。管好 自己的 心,做 好自己 的事, 比什么 都强。 人生无 完美, 曲折亦 风景。 别把失 去看得 过重, 放弃是 另一种 拥有;不要经 常艳羡 他人, 人做到 了,心 悟到了 ,相信 属于你 的风景 就在下 一个拐 弯处。
56、成功与不成功之间有时距离很短 只要后 者再向 前几步 。 57、任何的限制,都是从自己的内心 开始的 。
58、伟人所达到并保持着的高处,并 不是一 飞就到 的,而 是他们 在同伴 誉就很 难挽回 。 59、不要说你不会做!你是个人你就 会做!
60、生活本没有导演,但我们每个人 都像演 员一样 ,为了 合乎剧 情而认 真地表 演着。 61、所谓英雄,其实是指那些无论在 什么环 境下都 能够生 存下去 的人。5、心情 就像衣 服,脏 了就拿 去洗洗 ,晒晒 ,阳光 自然就 会蔓延 开来。 阳光那 么好, 何必自 寻烦恼 ,过好 每一个 当下, 一万个 美丽的 未来抵 不过一 个温暖 的现在 。
马嵬
疏通文意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徒闻:空闻,没有根据的传闻。 卜:预料
海外空闻还有一个九州,来生为夫妇的盟誓 能否实现,亦渺茫难期,今生的夫妇缘分已 经断绝了。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虎旅:跟随唐玄宗赴蜀的禁卫军。 宵柝:夜间巡逻时用的梆子。 鸡人报晓:汉代制度宫中不养鸡,而用人传 唱报晓。 鸡人:宫中掌握时间的卫士。 筹:更筹、敲击报时用的竹签。这里代指时间。
译 文
具体研读
主 旨 句
诗 眼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此联点明题旨: 如何贵为天子那么多 年,却无力保护自己 的女人,反而连平常 百姓人家的幸福也没 有呢?这一反问是全 诗的“诗眼”,虽然 含蓄却很有力,引导 读者深思李、杨悲剧 的根源。
儿织 字绮 阿,南 侯十朝 。四乐 ”采府 极桑歌 写南辞 莫陌《 愁头河 婚。东 姻十之 的五水 幸嫁歌 福为》 。卢道 家: 妇“ ,莫 十愁 六十 生三
比较阅读
马嵬
清 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问:这首诗运用的最主要的表达技巧,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用了对比(映衬)的手法; 强调广大百姓的苦难远非帝妃悲剧可比,从而表现了关心民众疾苦、同情平民百 姓的思想感情。(意对即可)
拓展阅读
过华清宫
晚唐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然后回答问题。(8分)(07年湖北卷)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唯此宫中落旋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 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4分)
《马嵬》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马嵬》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马嵬[唐] 李商隐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注释】马嵬:原诗共有两首,都是讽刺唐玄宗的,本篇是第二首。
马嵬(wéi),地名,杨贵妃缢死的地方。
《通志》:“马嵬坡,在西安府兴平县二十五里。
”《旧唐书·杨贵妃传》:“安禄山叛,潼关失守,从幸至马嵬。
禁军大将陈玄礼密启太子诛国忠父子,既而四军不散,曰‘贼本尚在’。
指贵妃也。
帝不获已,与贵妃诀,遂缢死于佛室,时年三十八。
”海外徒闻更九州:此用白居易《长恨歌》“忽闻海外有仙山”意,指杨贵妃死后居住在海外仙山上,虽然听到了唐王朝恢复九州的消息,但人神相隔,已经不能再与玄宗团聚了。
“徒闻”,空闻,没有根据的听说。
“更”,再,还有。
“九州”,此诗原注:“邹衍云:九州之外,复有九州。
”战国时齐人邹衍创“九大州” 之说,说中国名赤县神州,中国之外如赤县神州这样大的地方还有九个。
这句诗以“海外九州”指想象中的仙境。
杨贵妃死后,有方士说在海外仙山找到她。
见白居易《长恨歌》和陈鸿《长恨歌传》。
但神仙传说毕竟渺茫,不能给唐玄宗什么安慰,所以说“徒闻”。
他生未卜此生休:陈鸿《长恨歌传》:唐玄宗与杨贵妃曾于七夕夜半,“密相誓心,愿世世为夫妇,执手各呜咽。
”但来世如何尚不可知,而此生的夫妻已经完结了。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追述玄宗逃蜀时的情景。
“虎旅”,指跟随玄宗入蜀的禁军。
“宵柝”,又名金柝,夜间报更的刁斗。
“鸡人”,皇宫中报时的卫士。
汉代制度,宫中不得畜鸡,卫士候于朱雀门外,传鸡唱。
“筹”,计时的用具。
此日六军同驻马:是叙述马嵬坡事变。
白居易《长恨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当时七夕笑牵牛:意思是说当年七月七日李、杨在长生殿夜半私语的时候,还以为天上的牛郎、织女一年只能会面一次,不及他们天天在一起。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这两句嘲讽唐玄宗虽多年做帝,并不能长保他的妃子,不及普通人家能始终相守。
2025年高考评证类诗歌鉴赏最新模考题精选
2025年高考评证类诗歌鉴赏最新模考题精选一、(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15~16题。
剑州道中见桃李盛开而梅花犹有存者唐庚桃花能红李能白,春深何处无颜色。
不应尚有数枝梅,可是东君①苦留客。
向来开处当严冬,桃李未在交游中。
即今已是丈人行②,肯与年少争春风?【注】①东君:指司春之神。
②丈人行:指父辈,长辈。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生动描绘了桃李花开之绚烂,第二句又进一步表现桃李花开之盛大。
B.“不应”承接前句“春深”构成语意的转折,“尚有”又强化这种意味。
C.因为一直在寒冷的冬天开放,所以与桃李甚少往来,对此梅花深感遗憾。
D.梅花与桃李象征着不同之人,而诗人对梅花的理解,含有以梅自喻之意。
16.罗大经的《鹤林玉露》记载,当朝权贵见此诗,“恶其自尊”,遂将唐庚贬黜。
诗中哪些地方体现唐庚“自尊”之意?请结合诗歌分析。
(6分)【答案】15.C(“对此梅花深感遗憾”错误,“桃李未在交游中”表现的是梅花的高洁孤傲,没有遗憾之情。
)16.①梅花在桃李花开之时开放,显得不合时宜,暗示诗人也是一个不合于俗的君子。
②向来梅花只在严冬开放,不会与桃花来往,暗示诗人孤芳自赏,不愿与小人交往。
③梅花身为长辈,不屑与桃李争妍,暗示自己也不屑与小人争权,对得势小人有轻蔑之意。
评分标准:每点2分,共6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给分。
二、(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5~16题。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节选)李白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西岳云台歌送丹邱子(节选)李白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①转秦地雷。
【注】①毂:车毂,车轮中间车轴贯入处的圆木。
15.下列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与苏轼的“卷起千堆雪”相比,“流雪山”除同样描写壮丽景色外,还多了宁静的氛围。
李商隐《马嵬(其二)》阅读问答及答案
李商隐《马嵬(其二)》阅读问答及答案李商隐《马嵬(其二)》阅读问答及答案为了更好地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调动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积极性,在教学李商隐《马嵬(其二)》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如下启发性提问:1.《马嵬》诗是以马嵬事变中玄宗为“六军”所逼,“赐”杨妃之死的事件,哪几句诗写了这一马嵬之变的事件?明确:“空闻虎旅传宵柝,不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2、颔联“虎旅传宵柝”声音对“鸡人报晓筹”,其声音有什么不同?明确:军营内的声音,而后者为宫内声音。
3、军营内的声音和“空闻”和宫廷内声音和“不复”,可以使人读出玄宗的哪种境遇?明确:只是听到传来的“宵柝”之声,却不能再听到熟悉的宫内“报晓”声了。
显然写出玄宗不在宫内,而身在军营,逃离了皇宫,已在逃难途中,极尽狼狈和慌乱。
4、空闻”对“不复”,这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会收到什么好的艺术效果?明确:对比,突出玄宗的昔安今危,昔乐今苦的生活境遇。
5、颈联“此日”和“当时”都是指向时间的,前者指向眼前,后者指向以往。
以往生活有什么特点?眼前又遇到了情况?前后又有什么关系?明确:玄宗以自己和杨妃的朝夕相处讥笑牛郎织女的一年一次的七夕相会,实则写出了玄宗迷恋情色,荒废朝政,致使战祸发生。
眼前是写“六军”同时“驻马”不前,未写不前原因,但原因不甚明了,要求“赐”死杨妃,杨妃是美女,美女自古便有祸水一说,显然前后句是倒行逆施的因果关系。
6、颈联在艺术表现手法有何特点?明确:对比7、杨妃“赐”死后,玄宗异常悲伤,哪些诗句写出了玄宗之悲?明确: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8、玄宗派人招魂,方士回来说“海外”还有“九州”,杨妃生活在那里,信守“世世为夫妻”誓约,这可信吗?哪个词语和句子戳破了这种说法?明确:不可信,“徒闻”一词否定了方士的话,“他生未卜此生休”,来生微茫难求,但今生一起缘分断绝,已是事实。
9、这样以神仙怪诞和生死轮回来写玄宗痴心梦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明确:思杨妃之切,故有异常之举。
李商隐《锦瑟》《马嵬(其二)》阅读答案
李商隐《锦瑟》《马嵬(其二)》阅读答案【阅读理解题目】:李商隐诗两首鉴赏《锦瑟》是诗人晚年的作品。
对于本诗的主题,历来众说纷纭。
我们认为是诗人晚年回顾过去、自述感伤的作品。
诗的内容跟作者以往的梦想或爱情有关,寄托了作者的凄清幽怨之情。
《马嵬(其二)》是一首政治讽刺诗,是以“马嵬事变”中唐玄宗为“六军”所逼、“赐”杨贵妃死的事件为题,锋芒指向了李唐前朝皇帝唐玄宗。
1.《锦瑟》中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什么?这其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参考答案】: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年已半百的自己,进而由“锦瑟”想到了自己的美好的青年时期。
这其中运用了传统的比兴手法。
2.典丽精工是李商隐诗歌的特点之一,《锦瑟》中间两联用了哪些典故?作者借这些典故表达了什么意思?【参考答案】:中间两联共用了四个典故:(1)庄周梦蝶,诗人借此典的虚缈的梦境隐喻年轻时沉迷的美好的情境。
(2)望帝化鹃,诗人借此对失去了的美好事物有过殷切的思念。
(3)南海鲛人,诗人借此说梦想和思想都破灭后所得只是满眼的泪水。
(4)蓝田玉生烟,诗人借此表示美好愿望如蓝田之烟云,可望而不可即。
3.《马嵬》诗是以马嵬事变中玄宗为“六军”所逼、“赐”杨妃之死的事件为题,哪几句诗写了这一马嵬之变的事件?【参考答案】: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4.《锦瑟》一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如何理解《锦瑟》的意境?【参考答案】: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情感。
首联起兴,锦瑟的五十根弦,象征诗人将近五十岁的人生(李商隐活了46岁)。
瑟之发音,清幽哀怨,故借用之以示伤感。
“一弦一柱”则兴寄遥深,感情凝重;“思华年”为全篇主旨,以下文字皆因此生发出来。
第二、三两联,诗人非常委婉地表达了追忆的内容。
“庄生晓梦迷蝴蝶”,表现了对美好情感的追怀。
“望帝春心托杜鹃”,更生出一种凄凉悲慨的情调来——生而不能,死则续梦!颔联说明珠在沧海月下泣泪,美玉在重山之上生烟,美好的事物总是遭到“嫉妒”,不能美满。
马嵬01
海外徒闻更九州, 玄宗招魂
马嵬
史
讽刺
感
痴心妄想
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 马嵬兵变 无复鸡人报晓筹。 昔乐今悲 此日六军同驻马, 七夕之盟 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 天子之尊 反问-引发 不及卢家有莫愁。 难保至爱 思考长恨歌源自马嵬兵变马嵬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 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 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 行。翠华摇摇行复止, 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 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 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 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 血泪相和流。
马 嵬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玄宗招魂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史
马嵬兵变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七夕盟誓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感
沉迷声色,荒淫误国
思考:改写散文是否与作者的情感切合
王亦舒:他,痴痴地看着手上那个孤独的金钗,那 个由她从仙山上赠给他的最后的礼物。他们曾经对 山海而誓:“世世为夫妇”,但不论来生如何,今 生之缘已断绝,只因她死在了他的手下。 那日,他们听到禁卫军夜间击打刁斗,宫中的鸡人 不在,无人报晓敲击,他带着兵和心爱的她一同逃 离,可六军驻马不前,因为她还活着! 他,此时已撕心裂肺,无法抉择,杀死她才能前进 ,为了保全自己,杀了她才能前进!她静静地躺在 马嵬坡上,失了温度,失了血色,他却只能站在一 侧,自虐般地回想着:他们共同嗤笑织女牛郞的温 情场景。 他是历经四纪的天子,却不及那有美满生活的莫愁 ,只得用落寞的眼神,盯着金钗到失焦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 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爵位自高言尽废, 古来何啻万公卿!(王安石) 贾生才调世无伦,哭泣情怀吊屈文。梁王坠马寻常事, 何需哀伤付一生。(毛泽东)
2021年高二语文同步测试:2.7《李商隐诗两首》(新人教版必修3)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李商隐诗两首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李商隐字__________,号__________,诗与__________齐名,有“小李杜”之称,与__________并称,也有“温李”之称。
其诗多抒发时代离乱的感慨和个人失意的心情,构思缜密,词采缤纷,意境深远,以无题诗和咏史诗最为出色。
解析: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豀生,与杜牧齐名,有“小李杜”之称,与温庭筠并称,有“温李”之称。
答案:义山玉谿生杜牧温庭筠2.填空。
(1)身无彩凤双飞翼,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
解析:该题重在考查我们对李诗名句的积累、背默。
答案:(1)心有灵犀一点通(2)春蚕到死丝方尽3.请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锦瑟无端五十弦()(2)望帝春心托杜鹃()(3)只是当时已惘然()(4)空闻虎旅传宵柝()(5)无复鸡人报晓筹()(6)如何四纪为天子()解析:读懂诗意是欣赏诗歌的重要一步。
欣赏诗歌切忌在不懂诗意的情况下架空分析。
参考答案:(1)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地。
(2)伤春之心,比喻对失去了的美好事物的怀念。
(3)迷惘,茫然。
(4)指跟随唐玄宗赴蜀的禁卫军。
(5)更筹,敲击报时用的竹签,这里指代时间。
(6)古代以木星绕一周(十二年)为一纪,四纪即为四十八年。
唐玄宗当了四十五年皇帝,故约略称“四纪”。
4.《锦瑟》诗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用典。
请根据注释或查阅资料,举例说明本诗用了哪些典故。
解析:《锦瑟》诗是李商隐诗歌中最为难解的一篇。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用典太多。
只有明白了典故的含义,才能进一步解读诗歌。
参考答案:(1)庄生晓梦迷蝴蝶《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
诗歌鉴赏及散文阅读参考答案
诗歌鉴赏及散文阅读参考答案诗歌鉴赏:1、瀑布联句:⑴此句抓住瀑布形成的曲折过程来写,运用了拟人手法,赋予无生命之物以活生生的性格,表达了赞美之情。
⑵第三句写瀑布不以小小溪涧式的安乐为满足,第四句写它志向高远、矢志不移的情怀。
读后使人产生弃燕雀之志慕鸿鹄高翔的联想,激励人们发愤图强。
2、观祈雨:⑴旱情(春旱);养殖(蚕)业、农业生产⑵对比手法,前两句写农民春旱祈雨的场面,后两句写朱门看歌舞的情景,前者忧,后者乐对比鲜明,反差强烈。
语言含蓄,极具讽刺性。
第一句(桑叶、土生烟)景中带情,第四句寓情于事,诗人的同情于愤慨,渗透其间。
3、画眉鸟:⑴前两句描绘了林间画眉鸟自由自在的美好形象:鸟声动听,鸟飞好看,有色彩绚烂的山花树林任意飞翔。
⑵后两句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歌颂、追求。
4、马嵬:⑴运用比较、映衬的手法;用牛郎织女相爱相隔的典故,化用杜甫《石壕吏》的诗意。
⑵战乱年代的社会悲剧远比帝王的爱情悲剧惨痛。
5、孤桐⑴天生枝繁叶茂,虽孤独却树干笔直高耸入云;深深扎根于大地;老而益壮,穷(日晒)而益坚。
⑵表达作者的人生追求:正直向上,虚心扎实,坚强不去;甘愿为解救百姓疾苦而献身,至今仍然有积极意义。
6、春望:⑴因为感伤时事,看见花开也流泪;怅恨与家人离别,听见鸟鸣也伤心。
(或:因为感伤时事,花儿也为之流泪;因为怅恨离别,鸟儿也为之惊心。
)寄情于景,形象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移情于物、反衬、拟人也可。
)⑵感时(忧国、关心国运),恨别(思家,眷念家人),叹老。
7、鹊桥仙:词人认为,在金风露的银河之滨,双星的欢会肯定胜过人间儿女们朝朝暮暮的团聚;只要真诚相爱,即使是终年天各一方,也应该比朝夕相伴的世俗情趣可贵的多。
一反前人“七夕”之作的感伤情调,以清新之笔巧翻古人之意,解释了爱情真谛。
散文阅读报秋27.(5分)(l)(2分)没几天便是立秋(2)(3分)收获季节却两手空空意思对即可。
(2)如只答“时光飞逝”、“秋是收获的季节”、“真真的怎么得了”之类,得1分;只答“两手空空”得2分。
李商隐《马嵬(其一)》和郑畋《马嵬坡》古诗词比较阅读
李商隐《马嵬(其一)》和郑畋《马嵬坡》古诗词比较阅读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马嵬(其一)李商隐冀马燕犀动地来①,自埋红粉②自成灰。
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
马嵬坡郑畋玄宗回马③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
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④又何人。
【注】①冀马、燕犀:范阳在今河北省,古属燕国;犀,犀利,指刀剑兵器这里指安禄山从范阳起兵叛乱。
①红粉:妇女化妆用的胭脂和铅粉,借指美女,此指杨贵妃。
①玄宗回马:指两京收复后,唐玄宗从四川回长安途中经过马嵬坡的杨贵妃墓。
①景阳宫井:指陈后主事,在隋军打进金陵时,他和他的宠妃张丽华藏在景阳宫井内,一同作了隋军俘虏。
1.下列关于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首诗的第二句中的两个“自”字包含了玄宗的无限痛苦,他不得已杀了贵妃,也无可奈何使自己一片真情化为飞灰。
B.第二首诗的第二句中“云雨难忘”与日月新”对举,表达玄宗山河重光的欣喜与怀念杨妃的长恨兼有的复杂心理。
C.第一首诗作者对荒淫误国者表达了强烈的批评谴责,认为唐玄宗不应该迷恋女色以致误国,对贵妃充满了痛恨与厌恶。
D.第二首诗作者肯定唐玄宗还算圣明,因为他虽然与杨贵妃难分难舍,却在国家存亡的关键时刻做出了有利大局的决断。
2.两首诗在抒情侧重点上有何不同?抒情方法上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1.C2.抒情侧重点的不同:第一首诗侧重于对唐玄宗荒淫误国的讽刺;第二首诗侧重于对唐玄宗的理解和肯定,把他写成爱江山舍美人的“圣明天子”,认为他比陈后主要英明得多。
抒情方法上的相同之处:两首诗都在最后两句中把抒情和议论相结合,借以表达感悟,从而引发读者的思考。
【解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关于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马嵬(其二)》教案(最新整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结合读过的诗,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艺术创作。 2、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3、体会李商隐政治讽刺诗风格 。 4、学习本诗叙事的手法 。 二、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2、通过写“我所知道的李商隐”等训练,提高搜集整合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味诗人独特的人生际遇。 2、深刻认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的本质,激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重点] 分析《马嵬(其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特别是其诗歌的对比衬托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正确把握诗人对唐玄宗的评价,正确评价作者的观点。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这样描述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又这样 叙说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感情: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杨贵妃被杀的情形,诗歌这样讲述: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杨贵妃去世后,唐玄宗的感 受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飘渺间。今天我们学习李商隐 的《马嵬》,看看李商隐如何评价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 二、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 813~858 年),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李商隐 生活在唐帝国日趋衰败的晚唐时代,他对皇帝昏庸,宦官当权,藩镇跋扈,深为不满。因此,他热衷
政治,企望革新。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 年),由于令狐绹的推荐,得中进士。曾任 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始终被排挤,于禄微位 卑的幕僚生活中度过一生。他的友人崔珏在《哭李商隐》诗中说:“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尝 开。”李商隐于四十六岁抑郁而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三、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毛泽东
•
四、拥有梦想的人是值得尊敬的,也让人羡慕。当大多数人碌碌而为为现实奔忙的时候,坚持下去,不用害怕与众不同,你该有怎么样的人生,是该你亲自去撰写的。加油!让我们一起捍卫最初的梦想。——柳岩
•
五、一个人要实现自己的梦想,最重要的是要具备以下两个条件:勇气和行动。——俞敏洪
•
十七、梦想只要能持久,就能成为现实。我们不就是生活在梦想中的吗?——丁尼生
•
十八、梦想无论怎样模糊,总潜伏在我们心底,使我们的心境永远得不到宁静,直到这些梦想成为事实。——林语堂
•
十九、要想成就伟业,除了梦想,必须行动。——佚名
•
二十、忘掉今天的人将被明天忘掉。──歌德
•
二十一、梦境总是现实的反面。——伟格利
»
一、我们因梦想而伟大,所有的成功者都是大梦想家:在冬夜的火堆旁,在阴天的雨雾中,梦想着未来。有些人让梦想悄然绝灭,有些人则细心培育维护,直到它安然度过困境,迎来光明和希望,而光明和希望总是降临在那些真心相信梦想一定会成真的人身上。——威尔逊
•
二、梦想无论怎样模糊,总潜伏在我们心底,使我们的心境永远得不到宁静,直到这些梦想成为事实才止;像种子在地下一样,一定要萌芽滋长,伸出地面来,寻找阳光。——林语堂
2.这首诗在写法上与李商隐《马嵬(其二)》有 无共同点,请联系作品加以分析鉴赏。
❖ 参考答案:⑴运用典故。李诗运用莫愁女的典
故,反思皇帝不如老百姓过得幸福并引发深刻思 考;袁诗里运用的典故有:白居易《长恨歌》对 李、杨爱情的赞美;牛郎织女银河的阻隔;杜甫 《石壕吏》里夫妻的生离死别。该诗典故的活用 妙用,浑然天成。⑵运用对比手法。李诗前面已 经分析。袁诗将民间疾苦与帝王家的生离死别对 比,表现作者对民间疾苦的同情与关注。
参考答案:两首诗歌都以安史之乱中李隆 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悲剧为素材。
❖ 2.比较一下:两首诗的主题哪一个更深刻? 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两首诗都马嵬之变,兼讽喻之意。第 二首诗更胜一筹。第二首尾联“如何四纪为天子, 不及卢家有莫愁”点明题旨,反问含蓄有力。启 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 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
•
二十五、梦是心灵的思想,是我们的秘密真情。——杜鲁门·卡波特
•
二十六、坚强的信念能赢得强者的心,并使他们变得更坚强。——白哲特
•
二十七、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
二十八、青少年是一个美好而又是一去不可再得的时期,是将来一切光明和幸福的开端。——加里宁
•
十一、一个人的理想越崇高,生活越纯洁。——伏尼契
•
十二、世之初应该立即抓住第一次的战斗机会。——司汤达
•
十三、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鲁迅
•
十四、信仰,是人们所必须的。什麽也不信的人不会有幸福。——雨果
•
十五、对一个有毅力的人来说,无事不可为。——海伍德
•
十六、有梦者事竟成。——沃特
《马嵬》比较阅读 九台一中语文组
❖ 马嵬(其一) 李商隐
冀马燕犀动地来, 自埋红粉自成灰。 君王若道能倾国, 玉辇何由过马嵬。
马嵬(其二)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 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 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 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 不及卢家有莫愁。
❖ 1.这是李商隐写的两首同题诗,这两首诗都 以什么为素材来写?
•
二十二、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苏格拉底
•
二十三、“梦想”是一个多么“虚无缥缈不切实际”的词啊。在很多人的眼里,梦想只是白日做梦,可是,如果你不曾真切的拥有过梦想,你就不会理解梦想的珍贵。——柳岩
•
二十四、生命是以时间为单位的,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鲁迅
•
六、将相本无主,男儿当自强。——汪洙
•
七、我们活着不能与草木同腐,不能醉生梦死,枉度人生,要有所作为。——方志敏
•
八、当我真心在追寻著我的梦想时,每一天都是缤纷的,因为我知道每一个小时都是在实现梦想的一部分。——佚名
•
九、很多时候,我们富了口袋,但穷了脑袋;我们有梦想,但缺少了思想。——佚名
•
十、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屠格涅夫
4.从内容顺序看,先有“马嵬之变”,而后才有“玄 宗之
悲”,最后才有“义山之叹”,但诗歌在谋篇布局上
却不是这样的,说说第二首诗在章法结构上有何特点?
❖ 参考答案:这首咏史诗从章法上看,采用了倒 叙的手法。先说唐玄宗“召魂之举”的荒唐, 再追述马嵬之变后的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 质,尺幅之间,可谓一波三折,曲折幽深。另 外,五、六两句,也是运用倒叙:“当时七夕 笑牵牛”事发在前,反而置后说;“此日六军 同驻马”事发在后,反而先着笔,如水流遇阻, 回环幽咽,蓄势待发,波澜起伏。
•
二十九、梦想家命长,实干家寿短。——约·奥赖利
•
三十、青年时准备好材料,想造一座通向月亮的桥,或者在地上造二所宫殿或庙宇。活到中年,终于决定搭一个棚。——佚名
•
三十一、在这个并非尽善尽美的世界上,勤奋会得到报偿,而游手好闲则要受到惩罚。——毛姆
•
三十二、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马克思
马 嵬 【清】袁枚
❖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1. 虽然也以《马嵬》为题,但在内容上与李商 隐的两首诗似有不同,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 样的思想感情?请做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作者一反前人着眼于皇家的生离死 别的写法,认为其实民间夫妻离散的悲惨,远 甚于帝王之家。表达了对民间疾苦的关注与同 情。
3.《马嵬(其二)》哪几句诗写了这一马嵬之变的事件?
这几句诗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收到什么艺术效果?
❖ 参考答案: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空闻” 对“无复”,只是听到传来的“宵柝”之声, 却不能再听到熟悉的宫内“报晓”声了。显 然写出玄宗不在宫内,而身在军营,逃离了 皇宫,已在逃难途中,极尽狼狈和慌乱。对 比和反衬,突出玄宗的昔安今危,昔乐今苦 的生活境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