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妇女服饰

合集下载

唐朝妇女衣着考

唐朝妇女衣着考

唐朝妇女衣着考袒胸、透视、胡服:大明宫女装流行风隋初的服饰,较朴素。

袍衫和胡服是当时的主要服饰。

自隋炀帝起,社会风气发生变化,服饰因此日趋华丽。

唐承隋制,唐代是中国历代经济、文化的鼎盛时期,因此服饰也十分华丽。

贵妇人的礼服多以坦胸、低领、大袖为主,同时又有襦裙、半臂肩披帛巾。

当时的织造技术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同时由于大量吸收外来文化的影响以及胡服的持续影响,唐代服饰普遍华丽、清新,充满大唐盛世之风范。

唐代大袖衫唐襦裙襦裙服系指唐代女子上穿短襦或衫,下着长裙,佩披帛,加半臂(即短袖)的传统装束。

唐女襦裙装在接受外来服饰影响下,取其神而保留了自我的原形,于是襦裙装成为唐代乃至整个中国服装史中最为精彩而又动人的一种配套装束了。

襦,一般只长到腰,很短,是唐代女服的特点。

与此相近的衫,却长至胯或更长。

唐女的襦、衫等上衣是各个阶层的常服。

元稹诗句“藕丝衫子藕丝裙”,张佑诗句“鸳鸯绣带抛何处,孔雀罗衫付阿谁”,欧阳炯诗句“红袖女郎相引去”。

从这些诗句看,唐代女子着襦、衫已非常普遍,而且喜欢红,浅红或淡赭,浅绿等色,并加上“罗衫叶叶绣重重,金凤银鹅各一丛”的金银彩绣为饰,外观更是美不可言。

襦的领口常有变化,襦衫领型有:圆领、方领、直领和鸡心领等。

盛唐时代有袒领,即领口开得很低,早期只在宫廷嫔妃、歌舞伎者间流行,后来连豪门贵妇也予以垂青,从唐墓门石刻画和大量陶制女俑来看,袒领流行开来,或许已经遍及黎庶,因而当时艺术形象中出现的袒领女装形象为数实在不少。

裙,唐代妇女下裳为裙。

这是当时女子非常重视的下裳形式。

制裙面料多为丝织品,但用料有多少之别,通常以多幅为佳。

裙腰上提高度,有些可以掩胸,下身仅着抹胸,外披纱罗衫,致使上身肌肤隐隐显露。

如周昉《簪花仕女图》,以及周濆“惯束罗衫半露胸”等诗、画即描绘这种装束,这是中国古代女装中最大胆的一种,足以想见当时思想开放的程度。

唐代裙的质料、色彩和样式均大大超过前代,可谓群芳争艳,瑰丽多姿。

唐朝平民女子服饰

唐朝平民女子服饰

汉字知识
这里,我们要向大家介绍几个字。 妆:造字本义:女子起床后梳理整装。
附 文言版《説文解字》:妆,飾也。从女,牀省聲。 附 白话版《说文解字》:妆,修饰。字形采用“女”作边旁,采用省略了“木”的 “牀”作声旁。
引申义:女子身上的装饰。如:补妆、卸妆
衣:
附 文言版《説文解字》:衣,依也。上曰衣,下曰裳。象覆二人之形。凡衣之屬 皆从衣。 附 白话版《说文解字》:衣,人们遮羞蔽体所依赖的东西。上身穿的叫“衣”, 下身穿的叫“裳”。“衣”字的字形,像是一个“人”字覆盖了两个“人”字。 所有与衣相关的字,都采用“衣”作边旁。
妆容
唐朝女子的妆容多种多样。 敷铅粉:女子将厚厚的铅粉敷在脸上,再将浓浓的胭脂涂 在两颊,这就是在唐诗中常见的"红妆"。与历朝历代妇女相 比,唐代女性的面庞格外的红。 画黛眉:唐代女子将天生的淡眉拔掉,刮净额毛,再用情 黑的颜料画出黛眉,眉式纷繁复杂,不可胜数。 贴花钿:花钿,是贴在眉间额前的装饰物,最是唐朝女子 奢华的富丽的表现。额黄与花钿类似,也装饰在额头,不 过是用颜料涂黄,也称"佛妆"。
发饰
唐朝女子发饰种类繁多,制作精美。
唐朝女子的发饰有簪、钗、 步摇、胜、铀、花等。多以 玉、金、银、玳瑁等材料制 成,工艺精美。簪钗常成对 使用,用时横插、斜插或倒 插。步摇是其中的精品,钗 首制成鸟雀状、雀口衔挂珠 串,随步行摇颤,倍增韵致。 唐中后期妇女中还盛行插梳, 以精致美观的小花梳饰于发 上。
发型
唐代妇女的发型十分繁多,以梳高髻为美,发 式有云髻、螺髻、反绾髻、半翻髻、三角髻、双环 望仙髻、回鹘髻、乌蛮髻等。大体看来,隋代发式 比较简单,变化较少,一般为平顶式,将发层层堆 上,如帽子状。唐代初期仍有梳这种发式的,只是 顶部不如隋代那样平整,已有高耸趋势,大多作成 云朵型。到太宗时,发髻渐高,形式也日益丰富。 这里介绍几种髻:

论唐代妇女服饰开放风格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论唐代妇女服饰开放风格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论唐代妇女服饰开放风格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唐代妇女袒胸露肩的袒胸装、潇洒干练的紧身胡服、雌雄难辨的男装,不但在中国几千年的社会文化中独树一帜,更对后世历代妇女服饰文化以及周边国家的服饰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唐代妇女服饰文化的历史价值唐代各个国家之间来往频繁,大唐的服饰文化对东亚各国家服饰的影响渗透很大,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今天的日本、朝鲜半岛的妇女传统服饰。

1、唐代妇女服饰开放风格对东亚国家传统服饰的影响和服是日本的传统民族服饰,尤其女子的和服色彩艳丽,式样美观,简直就是一种艺术品。

和服的基本样式借鉴于我国唐代鼎盛时期的服饰样式,都是高腰、长裙、宽袖。

衣服的花纹也与我国唐代服饰上的花纹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

日本史书中曾有关于和服的名词如“唐花”“唐草”等的记载,其中都包含有一个“唐”字。

日本统治者派遣了大量的“遣唐使”来到大唐学习,大批的唐代纺织品和纺织缝纫工匠从这时来到日本。

而随着海上道路的畅通,东渡扶桑的中国移民中也大多数是文人和手工艺者,他们将中国的服饰风格传入了日本。

那时的日本妇女服饰几乎和唐代的妇女服饰没有任何区别。

到了14世纪,按照日本的传统习惯和审美情趣,带有中国唐代特色的服饰逐渐演变并最终定型。

现在的和服仍然保留了唐代妇女服饰的基本特点:上衣下裳相连、没有衣领、右衽、衣袖宽大、用衣带而不用衣扣。

韩服是朝鲜半岛的传统民族服饰。

在1896年朝鲜独立之前,朝鲜王朝一直都是中国的藩属国,与中国之间往来频繁,所以在服饰文化方面,有着很深的渊源。

唐代,新罗与唐朝交往非常密切,服饰特点几乎与唐朝无异。

韩服之美在于忧雅柔和的线条和整体的宽大。

女装上衣短小,从胸部开始为裙子,裙子宽大,里面穿内衣、里裤、里裙、布袜,外面穿坎肩、无领上衣或长袍。

韩服这种上短下长的着装样式与中国唐代妇女为了显得身材修长而将裙子束到胸部的着装特点非常相似。

可见,在唐代强大的经济、政治的影响下,以及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交流,使得韩服的演变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唐代服饰文化的影响。

唐朝嫔妃服饰等级

唐朝嫔妃服饰等级

唐朝嫔妃服饰等级在唐朝时期,妃嫔服饰是根据其身份地位而定的,不同等级的嫔妃服饰也不同。

下面我来介绍一下唐代嫔妃服饰等级。

一等嫔妃一等嫔妃是唐朝的皇后,由于其地位特殊,所以她们的服饰也是最为华丽、豪华的。

皇后的服饰为褒衣,褒衣有“褒离”“金章”“清夜”三种,乃是该等嫔妃唯一可以穿的品类。

褒离为普遍使用、水纹如裴回;金章为有特殊贵族身份、金合欲满纹;清夜则系清淡美好、夜色退隐的象征。

皇后头上戴有十二章,十二章是指三环十二元,每环四元,代表了十二地支,象征皇后能法制天下,担负顺天应人的责任。

身穿锦袍,袍子碧青、嫣红、橙黄三色交织而成,佩戴龙凤冠、圆月钗等头饰,手戴宝璧、璀璨玉镯。

二等嫔妃是指世子妃、郡主、国公夫人等身份的贵族妇女,她们的服饰装饰逊于皇后,但也十分奢华。

她们的服饰为礼服“岱山”和敬拜无上至尊的“跪冠”。

岱山是由上至下共分别为一、二、三重的台阶形式,中间两侧各有一条剪纹(流苏)的下摆。

此外,还有两侧袖子需要缩人,样式十分繁琐。

跪冠是跪拜时所穿的头饰,由于焚香祭拜会将头低至地,因此头饰更显得重要。

其以布帛为背面,带弥勒佛、虎狼头等神兽头,占据其头部的中央,固定四周有丝带系住,掩盖正贴于头部的丝帽,整体穿着特别隆重,非常具有唐代时期的特色。

三等嫔妃以夫人和昭仪、德妃为主,她们的服饰相对简洁,重点不在装饰和华丽度上。

她们的服饰为“五凤衣”和“柳叶裙”,此两种衣服都是选用上等锦缎为面料,然后用手工绣花的方法精美制作而成,五凤衣在衣服胸前有五只凤凰,其翅膀分别绣有红、绿、蓝三种颜色,寓意五行兴起,吉祥如意。

柳叶裙则在裙子上缀点了形似柳叶的刺绣纹,使得服装更加典雅,充满了唐代妇女的柔美和静雅。

四等嫔妃是指容儿、还安、婕妤、嫔仙等级别的宫女。

这些嫔妃的服饰相对于前几等来说,更为简单。

她们的服饰以“八段衣”和“夹衣”为主,夹衣是以红色为主,衣衫褶皱基本上锐利明快,可以起到一定效果;而八段衣便是八个分段,每一段分别用不同的颜色来点缀,使得服装更加富有层次感。

唐朝文人服饰名称

唐朝文人服饰名称

唐朝文人服饰名称
唐朝文人的服饰名称有很多种,其中比较常见的有:
1.幞头:这是唐朝男子比较常见的首服,是在汉魏幅巾基础上形成的一种首
服,以巾子为饰。

2.袍衫:唐朝官吏的常服,以圆领窄袖袍衫为主,颜色根据官品有所规定。

3.半臂:一种无领对襟的短袖上衣,主要流行于唐代前期。

4.衫裙:由衫、裳和裙组成,是唐代妇女的一种服饰。

5.帔:一种披肩,通常与衫、裙搭配使用。

除了以上几种服饰名称外,唐朝文人的服饰还有巾子、鹖冠、革带等配件,这些配件也是当时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唐朝服饰

唐朝服饰
至唐代,丝织品产地遍及全国,无论产量、质量均超过前代,从而为唐代服饰的新颖富丽提供了坚实的物质 基础。加之与各国人民广泛交往,对各国文化采取广收博采的态度,使之与本国服装融会贯通,因而得以推出无 数新奇美妙的冠服。唐代服饰,特别是女子装束,不光为当时人们所崇尚,甚至于今日人们观赏唐代服饰,亦觉 兴奋异常。这里没有矫揉造作之态,也没有扭捏矜持之姿。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充满朝气,令人振奋又使人心 醉的服饰。其色彩也非浓艳不取,各种鲜丽的颜色争相媲美,不甘疏落寂寞,再加上金银杂之,愈显炫人眼目。 其装饰图案,无不鸟兽成双,花团锦簇,祥光四射,生趣盎然,真可谓一派大唐盛景。
余同衮冕。有事还主则服之。毳冕,服五章,三章在衣,宗彝、藻、粉米;二章在裳,黼、黻也。
皇太子冠服
《武德令》:皇太子衣服,有衮冕、具服远游三梁冠、公服远游冠、乌纱帽、平巾帻五等。贞观已后,又加 弁服、进德冠之制。衮冕,白珠九旒,以组为缨,色如其绶,青纩充耳,犀簪导。玄衣,纁
简言之,唐代百官常服(注:常服不可入祭礼与重大朝会)承袭前制,为圆领袍服,因前后襟下缘用一幅整 布接成横襕,故称圆领襕袍。与常服配套的首衣是幞头,足衣为乌皮六合靴,饰物有腰带、鱼(龟)袋等。
紫绯官服唐高祖曾规定大臣们的常服,亲王至三品用紫色大科(大团花)绫罗制作,腰带用玉带钩。五品以 上用朱色小科(小团花)绫罗制作,腰带用草金钩。六品用黄色(柠檬黄)双钏(几何纹)绫制作,腰带用犀钩。 七品用绿色龟甲、双巨、十花(均为几何纹)绫制作,带为银銙(环扣)九品用青色丝布杂绫制作,腰带用瑜石 带钩。唐太宗李世民(公元627年至649年)时期,四方平定,国家昌盛,他提出偃武修文,提倡文治,赐大臣们 进德冠,对百官常服的色彩又作了更细的规定。据《新唐书·车服志》所记,三品以上袍衫紫色,束金玉带,十 三銙(装于带上的悬挂鞢躞带的带具,兼装饰作用)。四品袍深绯,金带十一銙。五品袍浅绯,金带十銙。六品 袍深绿,银带九銙。七品袍浅绿,银带九銙。八品袍深青,九品袍浅青,瑜石带八銙。流外官及庶人之服黄色, 铜铁带七銙(总章元年又禁止流外官及庶人服黄,已见上述)。唐高宗龙朔二年(公元662年)因怕八品袍服深 青乱紫(古代用蓝靛多次浸染所得深青泛红色光,故怕与紫色相混),改成碧绿。

云想衣裳花想容――醉谈唐代女性服饰

云想衣裳花想容――醉谈唐代女性服饰

云想衣裳花想容――醉谈唐代女性服饰――醉谈唐代女性服饰如果说中国古代男子服饰的主题是实用与庄重,那么女子服饰的风格则是浪漫多姿,而唐代女子服饰则是其中最为绚丽的篇章。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极盛期,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对外交往频繁,世风开放。

加之域外少数民族风气的影响,唐代妇女所受束缚较少。

在这独有的时代环境和社会氛围下,唐代妇女服饰,以其众多的款式,艳丽的色调,创新的装饰手法,典雅华美的风格,成为唐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唐代女子服装,分衣裙、冠帽、鞋履几类。

唐制规定,女服分四种,朝服、公服、祭服、常服。

前三种为后妃命妇女官于朝会、祭祀等正式场合穿着的大、小礼服,后者为日常穿着。

唐代女子常服,基本上是上身是衫、襦,下身束裙,肩加披帛。

衫为单衣,襦有夹有絮,仅短至腰部。

裙子长而多幅。

此外还有袄、半臂、缦衫等。

袄为夹衣,长于襦而短于袍。

半臂是短袖的紧身上衣,套于衫外,流行于唐前期。

缦衫是女子歌舞时穿在外面的罩衣,短小易脱。

其衣裙颜色丰富多彩,以红、绿、紫、黄色最为流行,如时人所云"红裙妒杀石榴花"、"藕丝衫子藕丝裙"、"折腰多舞郁金裙"等,衫、襦、袄、裙上多有织文和绣文,如唐诗所描述:"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罗衫叶叶绣重重,金凤银鹅各一丛"。

衣料有丝绸、棉布、葛、麻、毛等,而以丝绸最为常用。

此外,"时世妆",袒领服、男装、胡服也是重要服饰。

"时世妆",即时装,唐初女子衣衫小袖窄衣,外加半臂,肩绕披帛,紧身长裙上束至胸,风格简约;盛唐时,衣裙渐宽,裙腰下移,服色艳丽;至中晚唐时,衣裙日趋宽肥,女子往往褒衣博带,宽袍大袖,色彩靡丽。

袒领服、男服、戎装和胡服,在唐代尤其是盛唐时期的妇女中广为流行。

袒领服为一种半袒胸的大袖衫襦,衣料为纱罗制品,时人形容为"慢束罗裙半掩胸"、"参差羞杀雪芙蓉"、"绮罗纤缕见肌肤"等,下配以曳地长裙,充分体现了唐代女子的婀娜身姿和自然之美。

中国唐代服装

中国唐代服装

• 披帛
–由狭而长的帔子演化而来 –飘带式 –士庶女子 在家用 出嫁时用帔子
隋代女服 隋代时期 妇女的日常服饰,大多 以上身着襦还、袄、衫, 下身束裙子。短襦长裙 是最为基本形式。它的 一个特点是裙腰系得较 高,一般都在腰部以上, 有的甚至系在腋下,给 人一种俏丽修长的感觉。 本图为隋朝时期的短襦、 长裙及翻领窄袖女服穿 戴展示图。

3)流行
• 《唐书.五行志》:天 宝初 贵族及士民好 为胡服胡帽 妇人则 簪步摇钗,领袖窄小 • 裙腰→自然腰节位置 • 披帛→窄如飘带 • 秀润妖媚之气→盛唐 雍荣丰腴之风 • 缠足
四、军事服装
胄将能比布用甲实隋 甲平力较一的和战 穿时,轻类,皮的唐 戴服故巧纺还甲,胄 展饰不,织有之主 示或能外品绢外要甲 图仪用形制布,是 。仗于美成甲唐铁 用实观的。代甲 唐 的战,铠绢铠和 代 装只但甲布甲皮 胄 束能没,甲中甲 甲 。作有它是比。 , 图为防结用较除 用 为武御构绢常铁 于 ——
唐朝官员在宴会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现代唐装
装片门料立 垫、襟滚领 肩背处边、 ,缝钉;对 左拼一前襟 右缝排衣, 摆,七片领 缝二粒二口 处片葡片与 开袖萄不门 摆装纽收襟 叉袖扣省止 。,,不口 肩后打处 部衣摺用 处片、镶 内二前色
外国人穿唐装
作业
• 以唐代服装元素,设计一款现代服装,可 选择成衣设计也可设计礼服 • 要求:A4规格,电脑手绘兼可
1)短襦
• 领型
–圆、方、斜、直、鸡心领
• 袒领:盛唐:不穿内衣 高千《赠美人》 “粉胸半掩疑暗玉” •袖
–宽窄时尚 –盛唐后:日趋加宽 文宗诏曰:严禁大于一 尺三寸。但“人多怨之”
2)衫
丝帛单衣,质地轻软

唐服饰的特点有哪些特征

唐服饰的特点有哪些特征

唐服饰的特点有哪些特征唐朝服饰主要指唐代汉服、胡服。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无论是人们的思想,还是物质的生产都达到了历史的高峰。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唐服饰的特点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唐服饰的特点形制更加开放,服饰愈益华丽。

唐代女装的特点是裙、衫、帔的统一唐代妇女服饰。

在妇女中间,出现了袒胸露臂的形象。

在永泰公主墓东壁壁画上,有一个梳高髻、露胸、肩披红帛,上着黄色窄袖短衫、下著绿色曳地长裙、腰垂红色腰带的唐代妇女形象,从而对“粉胸半掩疑暗雪”,“坐时衣带萦纤草,行即裙裾扫落梅”有了更形象的理解。

唐朝服饰主要指唐代汉服、胡服。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无论是人们的思想,还是物质的生产都达到了历史的高峰。

唐代开始,工艺装饰普遍使用花卉图案,其构图活泼自由、疏密匀称、丰满圆润。

特别是波状的连续纹样与花草相结合后,就是唐代盛行的缠枝图案。

唐代服饰图案,改变了以往那种以天赋神授的创作思想,用真实的花、草、鱼、虫进行写生,但传统的龙、凤图案并没有被排斥,这也是由皇权神授的影响而决定的。

这时服饰图案的设计趋向于表现自由、丰满、肥壮的艺术风格。

唐代女主服饰的各时期特点隋唐妇女服饰襦裙是唐代妇女的主要服式。

在隋代及初唐时期,妇女的短襦都用小袖,下着紧身长裙,裙腰高系,一般都在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系在腋下,并以丝带系扎,给人一种俏丽修长的感觉。

半臂,又称"半袖",是一种从短襦中脱胎出来的服式。

一般为短袖、对襟,衣长与腰齐,并在胸前结带。

样式还有"套衫"式的,穿时由头套穿。

半臂下摆,可显现在外,也可以象短襦那样束在里面。

初唐女服隋代女服隋代时期妇女的日常服饰,大多以上身着襦还、袄、衫,下身束裙子。

短襦长裙是最为基本形式。

常见高腰襦裙、齐胸襦裙。

它的一个特点是裙腰系得较高,一般都在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系在腋下,给人一种俏丽修长的感觉。

盛唐女服披帛,又称"画帛",通常一轻薄的纱罗制成,上面印画图纹。

唐朝服饰变化总结(热门5篇)

唐朝服饰变化总结(热门5篇)

唐朝服饰变化总结第1篇在唐朝时期,女子服饰的款式设计和服饰特点也有一些独特之处。

·服饰款式设计上衣:唐朝女子的上衣大多为短衣、长袍或马褂。

短衣多用于宫廷、歌舞场所,通常是露出肚脐或腰部的贴身上衣。

长袍则是日常生活中的主要穿着,一般长度到脚踝或地面。

马褂是唐代官员的常服,但也被女性采用。

下装:唐朝女性的下装有裙子和裤子两种,裙子包括挂裙和长裙。

挂裙则是两条布料垂挂在肩膀,裙摆较宽,长裙长度到地面。

裤子则以马裤和束腰裤为主,马裤为宫廷女子的主要下装,束腰裤则适用于户外活动。

外套:唐朝女子的外套主要有披风和斗篷两种。

披风为前后开衩,类似于现代的外套。

斗篷则是一件无袖、开口较大的罩衣。

·服饰特点鲜艳的色彩:唐朝女子的服饰以鲜艳的颜色为主,如红、绿、黄、紫等,这些色彩象征着唐代的繁荣和富裕。

华美的装饰:唐朝女子的服饰注重细节和装饰,如衣领、衣袖、衣襟等部位都会进行精致的装饰,通常使用金银线、丝绸、珠子等材料。

宽松的设计:唐朝女子的服饰设计相对较宽松,这也是反映了唐朝社会的开放和自由,同时也符合了当时的审美标准。

唐朝服饰变化总结第2篇唐朝时期,服饰在社会生活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存在着一些较为严格的规范。

1.身份与职务决定着着装唐代社会有着三品、九品等级制度。

不同身份的人在着装上有着明显的差异,例如贵族和官员穿着华丽、讲究的礼服,而百姓则着装更为朴素。

2.性别与年龄决定着着装唐代男女着装分别有着明显的区别,同时也有着不同年龄段的着装规范。

例如,青年女子穿着颜色鲜艳、花样精美的衣裳,而中年妇女则穿着更为朴素的服饰。

3.婚嫁与丧葬决定着着装唐代社会中,婚嫁和丧葬是两个特殊的场合,对着装有着严格的规定。

在婚礼上,新娘要穿着华丽、富丽堂皇的粉红色嫁衣,而在丧葬仪式上,服饰要朴素,黑色为主。

4.长度和颜色有着特殊的含义唐代服饰中,长度和颜色都有着特殊的含义。

例如,长袖代表尊贵身份,黄色代表皇家身份,红色代表喜庆、吉祥等,黑色则代表悲伤、丧事等。

唐代贵族女子服饰文化有哪些

唐代贵族女子服饰文化有哪些

唐代贵族女子服饰文化有哪些初唐女性装束多与隋代相近,上穿小袖短襦,披帛,下着紧身长裙,裙腰束至腋下,用绸带系扎,以后数百年虽屡经变化,且受到别样流行服式冲击,但始终保持襦裙这一基本样式。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唐代贵族女子服饰文化有哪些,希望你喜欢。

唐代贵族女子服饰文化多元文化长期渗透形成独特的社会心理唐王朝是在中国经历了十六国至南北朝近三个世纪的大分裂、大动荡及民族大迁徙、大融合之后,在隋代短暂统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胡汉民族之间的交融渗透早已突破了单一、因袭的传统格局,诸胡汉化与汉族胡化已成为现实;丝绸之路的重新畅通,将当时世界诸多文明形式引入唐朝,在积极吸收这些文明成果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大唐文明盛极一时;此外,自李唐王朝建立以来,高祖、太宗以儒学为主,高宗薄于儒术而归心于佛道,武则天则以佛教治国,玄宗时道教大炽等,形成了儒道佛三家并立的文化新格局,其它宗教如景教、摩尼教等也纷纷在唐朝找到了适宜发展的广阔空间,这样使人们的价值取向进一步突破传统儒家的桎梏,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正是胡族习俗、异国文明、宗教文化与隋唐本土传统相互交流影响,造就了唐人兼容并包、平等开放的独特的社会心理,使人民自我认同感加强,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表现出前所未有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大家敢于冲破陈旧观念,勇于接受新鲜事物。

文化思潮的多元化,带来了思想和信仰的自由,旧礼教的大崩溃又使唐代妇女,尤其是具有特权地位的贵族女性,能够生活在一种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中,使其获得比任何封建时代女性都要多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她们洋溢着艺术的激情,对自己的着装进行了大胆的改造,这一点突出反映在首服的演变中,即初行羃蘺,复行帷帽,再兴胡帽等。

“羃蘺者,唐武德、贞观年中,宫人骑马多著羃蘺。

……其羃蘺之象,类今之方巾,全身障蔽,绸帛为之。

”[1]羃蘺来自西域少数民族,原本目的是避免风沙,传到中原后,与儒家经典《礼记•内则》“女子出门必拥其面”的封建意识相结合,反而变成贵族女性出门远行时为防范路人窥视面容而设置的防范措施了,羃蘺形制是用大幅黑色纱罗直接上覆于顶,后垂于背,蔽护全身,而且可合可分,欲窥人视物时可用手搴开。

唐朝服饰简介

唐朝服饰简介
《开元天宝遗事》说长安仕女游春时,用“红裙递 相插挂,以为宴帷”。
白居易曾写过“山石榴花染舞裙”。
唐人万楚在《五月观妓》中说:“眉黛夺将萱草色, 红裙妒杀石榴花。”

在裙、衫之外,唐朝妇 女都穿戴“帔”。唐代 的帔像一条长围巾,还 可以称为“帔帛”或 “帔子”,常用轻透的 纱、罗制成,披搭在肩 上,旋绕于手臂间。
基本样式
唐代女装的基本穿着是三件套:裙、衫、 帔。上半身带窄袖的为衫,下半身为裙, 衫外如围巾一样披挂的则是帔。 此外,初唐服饰较为紧致,形象也以清瘦 为主,中晚唐开始往丰满宽大的风格发展。
发展趋势
考古学家孙机先生在《唐朝 妇女的服装与化妆》中提到, 初唐时女装较紧致(图1、 2),经盛唐(图3、4),中 唐(图5),至晚唐(图6、 7),衫袖裙襦都有加肥的趋 势。
相关记载
唐朝牛僧孺的《玄怪录》中记载了一位平民妇女 的衣着:“小童捧箱,内有故青裙、白衫子、绿 帔子”。
《仙传拾遗·许老翁》中说,唐时益州士曹柳某 妻,“黄罗银泥裙,五晕罗银泥衫子,单丝罗红 地银泥帔子,盖益都之盛服也。”
考古学家孙机先生在《唐朝妇女的服装与化妆》 一文中写道“裙、衫、帔,这是唐时女装的三要 素,无论地位尊卑、服饰丰俭,这基本的3件是 必不可少的。

“衫”是唐代女性日常穿用的长袖上衣,式 样为窄袖短身。
另外,初唐时期衫子袖窄,诗词中也常有 “红衫窄裹小撷臂”等描述,中晚唐衫子则 略微宽松一些。衫子的领子式则较为多样, 直领对襟、交领、圆领对襟穿“裙”。唐初基本沿 袭隋朝妇女穿着,短衫 长裙,裙腰系得很高, 在腰部以上,甚至系于 腋下,显得裙子很长。
印花 泥金 刺绣 彩绘 夹纈 晕裥
Thank you!

唐代服饰

唐代服饰
成为一种常服。
另外袍服方面,唐代女袍初为圆领、大襟的样式,袍服的袖子开始时多用大袖,
就是在臂肘处做得十分宽大,形成圆弧,俗称为袂,或称牛胡,意思是说衣袖垂
下,如牛的颈垂。及至衣袖顶端,又有明显的收敛,并多缘以袖口,这种袖口古
时称袪。今观早期袍服,衣袖部分多作此式。两袖翩翩,在造型上虽然比较美观,
流。唐代妇女服饰风气比较开放的另一表现,是女性形体美的显露,在艺术表现
上也好,在实际生活中也好,都比较前代大胆。如永泰公主墓壁画所绘侍女、懿
德太子墓石刻宫廷女官穿着的袒露装,都袒胸露乳,或特勾勒出胸部饱满的轮廓。
由此可知唐代妇女的服装,至少是居家所穿的,在薄、透、露的程度上,远比前
代开放。
十分明显,较隋末唐初宽松得多。隋唐以後,由於裙幅增加,摺褶也愈多,於是
也就出现了百褶裙的样式。
唐代的裙子无论是质料之贵、色彩之艳、式样之多、装饰之精,都大大超过前代
了。至於广大妇女的裙子,比较典型的有石榴裙,为
一种鲜艳的红裙,深受到中青年妇女的喜爱。
红裙虽艳,但只是单色,除单色以外,还有晕色,俗谓晕裙。另有一
一、女子
隋唐五代的妇女服装,变化多端,尤其以唐代最为历代之冠,为中国服装史留下
辉煌一页。
以襦来说,隋唐五代,襦的样式有所变化,除原来的大襟,更多地采用对襟,衣
襟敞开,不用钮扣,下束於裙内。衣袖则以窄袖为主,很少用大袖。袖子的长度
通常都在腕部,也有长过手腕,甚至可将双手藏於袖内。
至于衫子方面,南北朝以後,由于受胡服的影响,妇女衣衫又变为窄袖。直至盛
饰以盘龙及鹿。
帕头是一种包头用的巾帛,主要的变化在两脚上。
双脚轻薄、柔软下垂的称为「软脚帕头」;两脚或圆

第四章_隋唐五代服装(1)

第四章_隋唐五代服装(1)

• 襕衫
• 唐代男子的主 要服饰,主要 特点为,圆领、 领、袖及襟处 有缘边,左右 开叉,前后襟 下缘有可拆卸 的橫襕,故称 襕衫。
圆领袍衫
圆领袍衫示意图
• 幞头:
一块布捆住 发髻,两角在 脑后打结,自 然垂下如带状, 另两脚回到头 顶,打成结子 的装饰。幞头 两脚初为软脚, 中唐以后,中 间似有丝弦固 定,谓之硬脚。
1、圆领袍衫
2、幞头
3、半臂
4、披帛
5、浑脱帽 二、简答题
6、袒领短襦
1、简述唐代女子着男装风尚? 2、简述唐代女子襦裙服穿着方式?
3、简述胡服的进一步流行
三、进阶思考题
1、唐代服饰风格是怎样的?
2、社会思潮在服饰发展中起到什么作用? 3、外来文化对唐人服饰观有那些影响?
由于唐代国力强盛,对外经济、文
化交流甚广。因此,不仅对其他民族服 饰广收博采,而且也有不少服饰对外产 生影响,因而唐代服饰的发展盛况成为 世界服装史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章重点、难点问题:
1.说说男服的构成要素。 2.女服主要有哪几种配套形式?唐代服装
怎样体现了中国服装史最灿烂的一页?
作业
一、名词解释
宽 袖 对 襟 衫 、 长 裙 、 披 帛
穿大袖纱罗衫、长裙、披帛的妇女
穿襦裙的 贵妇,正 在梳妆
发式与面靥
• 发式与面靥
发式唐代女子发式多变,常见的有半翻、盘桓、惊鹄、抛家、
椎、螺等近三十种,上面遍插金钗玉饰、鲜花和酷似真花的绢 花。
面靥唐代妇女好面妆,奇特华贵,变幻无穷,唐以前和唐以后
均未出现过如此盛况。如面部施粉,唇涂胭脂,敷粉施朱之后, 要在额头涂黄色月牙状饰面,各种眉式流行周期很短,据说唐 玄宗曾命画工画十眉图,有鸳鸯、小山、三峰、垂珠、月棱、 分梢、洆烟、拂云、倒晕、五岳。

唐宋服饰简介及对比

唐宋服饰简介及对比

玉环绶
褙子
宋代背子样式,为对襟、 窄袖,领、袖口、衣襟 下摆都镶有缘饰。衣襟 部分时常敞开,两边不 用纽扣或绳带系连,任 其露出内衣。关于妇女 的内衣,也有时代特色, 除贴身的“抹胸”之外, 还有一件“腹围”。腹 围是一种围腰、围腹的 帛巾,其繁简不一,颜 色以黄为贵,时称“腰 上黄”。
唐代男服特点:
宋代男服的特点:
其服色、服式多承袭唐代,只是与传统的溶合做 得更好、更自然, 给人的感觉是恢复 中国的风格。 宋朝时侯的服饰 宋朝的男装大体 沿袭唐代样式,一 般百姓多穿交领 或圆领的长袍,做 事的时候就把衣服 往上塞在腰带上, 衣服是黑白两种 颜色。
朝服
公服
襕衫
幞头
(一)朝服
宋代皇帝朝服——右图为绛 纱袍、蔽膝、方心曲领及通天冠、 黑舄(xì )图。这种服装仅次于冕服, 是皇帝在大朝会、大册命等 重大典礼时穿着的服饰, 相当于群臣百官的朝服。 下图为官员朝服。
唐朝的服饰特点
唐朝是一个继往开来的时代,国泰民安,政 治通明,经济发达,有夜不闭户的优良生活环境。 唐朝的服饰特点很突出,上到文武官员,下到 平民百姓,都爱穿比较松身的衣裳。以丰腴为美 的时代审美特征为主,以政通人和、万国来朝的 自信心为辅,唐代服饰表现出来的是一种非凡的 气度。
宋朝的服饰特点
更加集权的封建王朝。宋朝的统治思想以孔孟 之道为核心,强调封建礼制的三纲五常,朱熹的理 学盛行一时,在“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下,宋 朝服饰不同于唐朝服饰华丽多变的风格,崇尚简朴 整洁,而妇女的服饰则更加应该“惟务洁净,不可 异众”。但是由于宋朝的手工业急速发展、商业与 纺织业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经济愈加繁荣 兴旺,使宋朝服饰也有了丰富的韵味。 宋朝服装整体趋于简洁,色彩变幻幅度不大。在 隆重场合多穿深色的直裾,在平时生活中穿颜色稍 浅的袍袄,这是古中国一直不变的衣饰特色。

唐代女子服饰

唐代女子服饰

《中国民俗史.隋唐卷》【女子篇】唐朝的女子十分爱美,尤其是上层贵族以及宫中的女子。

因此,唐朝流行于市井的时尚,都是从宫中流传开来的,所以说,那个时候宫中的嫔妃、皇族是引领时尚的先锋。

一、妆容一般妇女面部化妆是搽白粉(唐代宫中以细粟米制成“迎蝶粉”)为底,显得皮肤白皙细嫩,两腮涂胭脂红,搽胭脂后白里透红,使女性更加妩媚动人。

(一)花钿、额黄、面靥1、花钿她们在眉间贴花钿,俗称“花子”,亦称为面花、贴花,是贴在脸上、眉间的小装饰,所谓“脸上金霞细,眉间翠钿深”。

起源于南朝宋,花钿有红、绿、黄三种颜,以红色为最多,以金、银制成花形。

在唐代,花钿的样式颇多,有菱形、圆形、月形。

各种美丽的花钿,如下:在唐朝制作花钿的材料,可以是纸、锡箔、鱼鳞、茶油花饼等,以梅花最为多见。

而以蜻蜓翅膀最为特别。

宋代陶谷所著《潸异录》中说:“后唐宫人或网获蜻蜓,爱其翠薄,遂以描金笔涂翅,作小折枝花子。

”——参考百度2、额黄额黄妆盛行在南北朝和唐朝,用黄颜料画月形,宫中尚鸦黄和蜂黄。

额黄是在额头涂上黄粉。

这种黄粉应该是以植物或矿物原料制成的化妆品,涂抹在额头成为风尚,涂黄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到唐朝蔚为时代风尚。

唐朝诗人笔下将涂黄称为“粉蝶蜂黄”之美。

李商隐诗云:“何处拂胸资粉蝶,几时额黄籍蜂黄。

”黄装可涂于额头、眉间、眉上。

据文献记载,妇女额部涂黄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为染画,一种为粘贴。

染画是用毛笔蘸黄色染画在额上。

其具体染画方法又分两种:一种为平涂法(额部全涂);一种为半涂法,在额部涂一半,或上或下,然后以清水过渡,由深而浅,呈晕染之状。

粘贴法较染画法容易,这种额黄是用黄色材料剪制成薄片状饰物,使用时以胶水粘贴于额上即可。

由于可剪成星、月、花、鸟等形,故又称“花黄”。

《木兰辞》中:“对镜贴花黄。

”3、面靥面靥是用丹红或墨色在脸颊上点痣状圆点,或钱状、星形的一种流行化妆方式。

面靥起初并不是为了妆饰,而是宫廷生活中的一种特殊标记。

唐朝女子服饰及官制

唐朝女子服饰及官制

唐朝⼥⼦服饰及官制唐朝⼥⼦服饰、发型唐代⼥⼦服饰、发型、化妆唐代⼥⼦服饰三⼤类:上衫下裙,胡服,男装。

窄袖衫、儒配长裙的基本结构是:裙、衫、帔(pèi)。

裙⼦⾊彩浓艳,主要以红绿黄为多,还有紫、青等⾊。

材料上,有:绸裙、沙群、罗裙、银泥群、⾦缕裙、⾦泥簇蝶裙、百鸟⽑群等。

百鸟⽑裙是唐代最华贵的裙⼦。

⼭是夏装,较薄;儒是冬装,有夹的和棉的。

唐初的衫⽐较短⼩,袖⼦窄,掖进裙腰。

后来逐渐宽⼤,颜⾊有⽩青绯绿黄红等,⼜以红衫为。

衫⼀般⽤布做,也有罗,上有⾦银线;儒则往往绣有各式花样,所谓“薄罗衫⼦⾦泥缝”,“连枝花样绣罗襦”。

唐代妇⼥发型有髻和鬟两⼤类。

髻是挽发结在头顶,中间是实⼼的,鬟是将头发梳成中空的环形,多为未婚⼥⼦所梳。

髻式:同⼼髻,反绾髻,交⼼髻,鸾凤髻,抛云髻,慵来髻,抛家髻,倭坠髻,拔丛髻,坠马髻,百合髻,长乐髻,乌蛮髻,⾼髻,低髻,侧髻,⼩髻,椎髻,云髻,飞髻,花髻,凤髻,双环望仙髻,惊鹤髻,囚髻,扫闹髻…… 鬟:双鬟,三鬟等。

头髻上饰品:鲜花,假花(牡丹,桃花,⽯⽵花,栀⼦花,荼蘼花),有花钿珠翠,⾦⽯釵簪之类。

⾯部妆容七个步骤:1.施粉:先薄施铅粉,然后抹胭脂。

胭脂晕品有⽯榴娇,嫩吴⾹,圣檀⼼,珠露⼉,媚花奴等。

2.此外还在额上涂抹黄粉,即额黄。

3.画眉。

4.花钿:⼜叫花⼦,媚⼦。

是将各种花样贴在眉⼼的⼀种装饰。

5.⾯靥。

点在双颊酒窝处,形状像⾖、桃杏、星、弯⽉等。

多⽤朱红,也有黄⾊、墨⾊。

6.斜红。

描在太阳⽳部位的红⾊装饰。

7.点唇。

即所谓“朱唇”。

1.唐朝⼥⼦服饰⽂化粉胸半掩疑暗雪-----唐代妇⼥开放的服制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盛时代,它的统治者在国⼒强盛,有着充分⾃信的前提下,实⾏了⼀种开明、开放的政策,博采和吸收各⽅的⽂化。

像唐宫廷中演奏的⼗部⾳乐(燕乐)中,就有⼋部是来⾃异国或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西凉、⾼昌、龟兹、疏勒、康国、安国、天笠、⾼丽)。

⼈们在宗教信仰上也有充分的⾃由,统治者对外来宗教不排斥,所以在原有的佛教、道教之外,西⽅的袄教、景教、摩尼教和伊斯兰教也在此时相继传⼊中国。

唐朝女士的妆容,服饰,发型小作文

唐朝女士的妆容,服饰,发型小作文

唐朝时期,女性的妆饰,服饰,发型的特点是其精心精细的设计,反
映了时代的丰盛和完善。

在化妆方面,唐代女性偏好一种苍白的外表,通过使用米粉和铅粉的
混合物来实现。

这创造了一个类似瓷器的完成,通过使用天然红颜料
实现的玫瑰脸颊作为补充。

眉毛有时被拔出并在额头上重新画得更高,以产生一个微妙而优雅的拱门,而眼睛则装饰着使用黑色颜料创造的
复杂设计。

红或粉色的唇色在唐代女性中很受欢迎,她们经常会使用
花瓣在嘴唇上产生自然的面红。

在服饰方面,唐代女性一般穿戴一种被称为"鲁昆"的服饰形式,包括
长长的流线裙和优雅的布衣顶。

使用的织物往往是丝绸,衣物上装饰
着复杂的刺绣,色彩鲜艳的图案,以及玉器,珍珠,金饰等装饰性饰品。

充满活力的色彩和奢侈的材料反映了穿这些衣服的妇女的财富和
社会地位。

至于发型,唐代女子以精细复杂的风格著称,常采用花,饰,发饰等
手法。

一种流行的发型是把头发排列成一个高大的包子,上面装饰着
珍珠和珠宝,而另一种风格则以长长的,流畅的锁抠和细细的辫子为
特色。

这些发型需要使用精细的发夹和梳子,这些发夹和梳子往往是
用珍贵的材料制作的,并装饰着复杂的设计。

唐代女性的妆容,服饰,发型都反映了当时的奢侈,优雅,精致。


细节的注意和对高质量材料的利用证明了当时的文化和艺术成就,这些传统继续影响着当代时尚和美容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代妇女服饰一、服饰特点唐代是我国政治、经济高度发展,文化艺术繁荣昌盛的时代,是封建文化灿烂光辉的时代。

唐代统一了魏晋南北朝的混乱分裂状态,建立了统一强盛的国家,对外贸交易发达,生产力极大发展,较长时间国泰民安。

尤其当盛唐成为亚洲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中心的时期,更是我国文化史上最光辉的一页。

这个时期吸收印度和伊朗文化,并融入我国文化之中,从壁画、石刻、雕刻、书、画、绢绣、陶俑及服饰之中,充分体现出来。

那时的强盛。

唐代妇女的服饰富丽绚烂,前后多有多种变化,其间出现了袒胸露臂的形象。

在永泰公主墓东壁壁画上,有一个梳高髻、露胸、肩披红帛,上着黄色窄袖短衫、下著绿色地长裙、腰垂红色腰带的唐代妇女形象(图1),从而对“粉胸半掩疑暗雪”,“坐时衣带萦纤草,行即裙裾扫落梅”有了更形象的理解。

慢束罗裙半露胸(图1)慢束罗裙半露胸,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做的。

在唐代,只有有身份的人才能穿开胸衫(图2、图3),永泰公主可以半裸胸,歌女可以半裸胸以取悦于统治阶级,而平民百姓家的女子是不许半裸胸的。

当时,唐朝半露胸的裙装有点类似于现代西方的夜礼服,只是不准露出肩膀和后背。

(图2)(图3)短襦长裙特点是裙腰系得较高,一般都在腰部以上(图4),有的甚至系在腋下(图5),给人一种俏丽修长的感觉。

“罗衫叶叶绣重重,金凤银鹅各一丝”。

“眉黛夺得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

唐代的裙子颜色绚丽,红、紫、黄、绿争艳斗研,尤以红裙为姣姣者。

街上流行红裙子,不是现代人的专利,早在盛唐时期,就已经遍地榴花染舞裙了。

“慢来罗裙半露胸”,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思想开放的程度。

唐代女服的领子(图4)(图5)唐代女服的领子,有圆领、方领、斜领、直领和鸡心领等。

二、唐代女服(图6)唐代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形制更加开放,服饰愈益华丽。

唐代女装的特点是裙、衫、帔的统一。

唐朝女服较之其它朝代,具有强烈的自信心与流行意识,更加追求大气飘逸与华丽绚烂。

(图6)1、襦裙-基础概要襦裙服是汉族女子服饰中非常基础的一种款式,即女子上穿短襦,下着长裙(俗称上衣下裳)的传统装束。

唐女的襦裙装在盛世的影响下充分发展,加半臂,佩披帛,于是襦裙装成为唐代乃至整个中国服装史中最为精彩而又动人的一种配套装束了。

(图7)襦裙(交领版)(一)襦:即上衣,一般只长到腰,很短,及腰处通常被收扎在裙线下。

外面可加套“半臂”、“背心”,甚至更长的“褙子”。

唐女的襦、褙等上衣是各个阶层的常服。

元稹诗句“藕丝衫子藕丝裙”,张佑诗句“鸳鸯绣带抛何处,孔雀罗衫付阿谁”,欧阳炯诗句“红袖女郎相引去”。

从这些诗句看,唐代女子着襦、衫已非常普遍,而且喜欢红,浅红或淡赭,浅绿等色,并加上“罗衫叶叶绣重重,金凤银鹅各一丛”的金银彩绣为饰,外观更是美不可言。

襦的领口又分为“交领”与“对襟”(图7、图8)。

交领襦衣领口似“y”字形,右襟在内,左襟在外,且左襟于右腰处收紧。

对襟襦衣则左右对称,于腰部正中收束,中间空档处露出里面的交领里衣或者诃子(即抹胸)。

襦衣外面套的半臂与褙子等的领口大多属于对襟。

襦的袖口又分为“窄袖”与“宽袖”。

民间下层妇女多为窄袖,与现代无异;上层贵仕则是方便的窄袖与华丽飘逸的宽袖并存。

(图8)(二)裙:妇女下裳为裙。

制裙面料多为丝织品,但用料有多少之别,通常以多幅为佳。

唐代裙的质料、色彩和样式均大大超过前代,可谓群芳争艳,瑰丽多姿。

如唐诗中所涉及的诸多裙式有:“上仙初着翠霞裙”,“荷叶罗裙一色裁”、“两人抬起隐花裙”、“竹叶裙”、“碧纱裙”、“新换霓裳月色裙”等。

唐代裙色多彩,可以尽如人所好,多为深红、杏黄、绛紫、月青、青绿。

其中尤以石榴色流行时间最长。

李白有“眉欺杨柳叶,裙妒石榴花。

”万楚五有“眉黛夺得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

”其流行范围之广,从《燕京五月歌》中可见,“石榴花开街欲焚,蟠枝屈朵皆崩云,千门万户买不尽,剩将女儿染红裙。

”石榴裙最大的特点,是裙束较高,上披短小襦衣,两者宽窄长短形成鲜明对比。

“罗衫叶叶绣重重,金凤银鹅各一丝”。

“眉黛夺得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

唐代的裙子颜色绚丽,红、紫、黄、绿争艳斗研,尤以红裙为姣姣者。

街上流行红裙子,不是现代人的专利,早在盛唐时期,就已经遍地榴花染舞裙了。

也许是受阴阳五行说的影响,杨贵妃最喜欢着黄裙,那是地位的象征(图9)。

(图9)这种上衣下裙的款式是对前代服装的继承、发展和完善。

从整体效果看,上衣短小而裙长曳地,使体态显得苗条和修长。

2、配件-半臂、褙子等(图11)对襟半臂(一)半臂:又称半袖,是从魏晋以来上襦发展而出的一种对襟(或套头)短外衣,它的特征是袖长及肘,身长及腰,通常套在衫襦之外(图10)。

在中国隋唐时期,半臂有对襟(图11)、套头(图12)、翻领或无领式样,对襟的以小带子当胸结住。

流行于隋代宫廷内,先为宫中内官、女史所服,在初唐,半臂更为普及,不仅男、女都可以穿用,而且进入宫廷常服的行列,同时传至民间。

值得一提的是:翻领并非汉族服饰的传统。

唐代是个多元文化共存的时代,当时的女性们不止自己引领国际时尚潮流,也善于从第三世界民族服装中汲取灵感。

那种曾广泛流行的翻领对襟,袖口有褶皱边的半臂,据说很可能起源于西域的音乐国度龟兹。

(图10)套头半臂半臂的兴起颇为有趣。

它起源甚早,在三国时代,魏明帝曾穿薄绸半袖上衣上朝,结果被一位大臣质问,此种奇装缘自何礼法规章?可见短袖的款式初现时属于时尚界的非主流。

但随着时代的推进,到了隋唐盛世它人气直升。

唐代是古代中国的青春时期,是放荡内心恣意想象的年代,半臂便在此时扶摇直上,蔚然成风。

当然也不是百无禁忌。

比如太宗时的宰相房玄龄就认为半臂属“轻佻之服”,特地把不穿半臂写入家法。

说不定他家有追逐时髦的男女为此屁股上挨过板子呢。

但这只是部分现象,另一位名臣马周就巴巴地上疏,请求无论士庶,都可以在单衣外面穿半臂,认为这样的穿着很得体。

能够对一件服装提出不同意见,可见当时朝廷和男人们还是非常自信的,也不至于认为所谓的“服妖”会招致亡国——那是他们的先人和后人都很爱找的借口。

半臂在初唐颇盛行,也与初唐时服饰多为窄型有关。

现今发现的唐代永泰公主墓壁画上,仪仗队的宫女中,有一位梳着螺髻的女子,就在衣裙外罩了一件半臂。

(图12)套头半臂(图13)(二)褙子:又名绰子。

一种由半臂或中单演变而成的上衣,特点是将半臂的袖与下襟大大延长(图13、图14)。

始于唐,盛行于宋、元、明朝,在明代又发展出披风。

男女皆服,因使用和时间的不同,其形式变化甚多。

虽然是在唐之后的宋元明代才盛行,但亦可参考其时的形制:宋代男子从皇帝,官吏、士人、商贾、仪卫等都穿。

妇女从后、妃、公主到一般妇女都穿。

但男子一般把褙子当做便服或衬在礼服里面的衣服来穿。

而妇女则可以当做常服(公服)及次于大礼服的常礼服来穿。

3、妆束-鞋帽妆饰(图15)(图14)唐代女子足下着履、靴、屐等。

履以锦、麻、丝、绫等布帛织成。

亦有用蒲草类编成的草履。

履身常加绣饰,履头状式多样,有圆头、高头、云形、花形等,如唐诗所云:“云头踏殿鞋”、“金蹙重台履”、“丛头鞋子红偏细”等。

靴多以锦为之,织造功致,纹饰美丽。

屐于夏季赤足着用(图15),为民间女子所喜,如李白诗云:“屐上足如霜,不着鸦头袜”。

唐代女子追求美容美饰,其化妆及佩饰内容丰富,有发式、头饰、面妆、佩饰等。

女子发式以梳髻为主,或挽于头顶,或结于脑后,形制十分(图16)丰富(图16)。

名目有半翻髻、云髻、盘桓髻、惊鹄髻、倭堕髻、双环望仙髻、乌蛮髻、回鹘髻等数十种。

初唐时发髻简单,多较低平;盛唐以后高髻流行,髻式纷繁。

发上饰品有簪、钗、步摇、胜、铀、花等。

多以玉、金、银、玳瑁等材料制成,工艺精美。

簪钗常成对使用,用时横插、斜插或倒插。

步摇是其中的精品,钗首制成鸟雀状、雀口衔挂珠串,随步行摇颤,倍增韵致。

唐中后期妇女中还盛行插梳,以精致美观的小花梳饰于发上。

面部化妆有敷铝粉、抹胭脂、画黛眉、贴花钿、点面靥、描斜红、涂唇脂诸多方法(图17),淡妆者采其二三,盛妆者悉数运用。

铅粉色泽洁白,质地细腻,施于面、颈、胸部,“纤白明媚”。

胭脂为提取的红蓝花汁配以猪脂、牛髓制成的膏状颜料。

由于帝王士大夫的偏爱,女子眉式花样百出。

玄宗在四川曾令画工画《十眉画》,名目有鸳鸯眉、小山眉、倒晕眉等。

阔眉是主要眉式,初唐一般都画得较长,盛唐以后开始流行短式。

花钿是一种额饰,以金箔片、黑光纸、云母片、鱼腮骨等材料剪制成各种花朵之形,尤以梅花最为多见,贴于眉间。

面靥是于面颊酒涡处以胭脂点染,或像花钿一样,用金箔等物粘贴。

斜红是于面颊太阳穴处以胭脂染绘两道红色的月牙形纹饰,工整者形如弦月,繁杂者状似伤痕,是中晚唐妇女一种时髦的打扮。

(图17)项饰有项链、项圈、璎珞等,臂饰有臂钏、手镯,腰饰有玉佩、香囊等。

璎珞原为佛像颈间的一种装饰,随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唐时为宫女侍女、舞伎所喜着。

其上部为一半圆形金属颈圈,下半部为一珠玉宝石组成的项链,有的在胸前部位还悬挂一较大的锁片形饰物,整体华贵晶莹。

臂钏,又称跳脱,是以金属丝盘绕多匝,形如弹簧,或以多个手镯合并而成的饰物,套于手臂,在宫女和仕女中流行。

香囊多以金、银制作,镂空,上下两半球以子母口相扣合,里面有两个同心圆环,环内又置一小香盂,同心圆环之间及小金盂之间均用对称的活轴相连,无论怎样转动,香盂里的香灰都不倒置洒落。

女子发首,以戴各式便帽和梳髻为主。

所戴便帽,初行幂,次行帷帽,再行胡帽。

唐初女子有“蔽面”习俗,妇女外出多戴幂,幂是一种大幅方巾,一般用轻薄透明的纱罗制成,戴时披体而下,障蔽全身。

高宗时,随社会风气的开放,改戴“施裙至颈”的帷帽。

至开元盛世,妇女们干脆去除帽巾,露髻出行,或仿效男子和胡人,裹幞头和戴状奇艳丽的胡帽。

胡帽因源于西域和吐蕃各族,状式新颖多变,有的卷檐虚顶,有的装有上翻的帽耳,耳上加饰鸟羽,有的在帽沿部分饰以皮毛等。

此外,若出门远行,还戴风帽,以避风尘。

4、特殊-高腰/齐胸襦裙(图18)唐代齐胸襦裙唐代女服中有一种在贵妇间流行的款式:高腰襦裙。

它将裙带高高系在腰线以上,比如胸下,甚至系在胸线上方,准确地说应称为齐胸襦裙(图18)。

这种款式无论身材丰腴还是瘦削都能达到别样的飘逸效果,尤其是在以丰腴为流行的圈子中更受欢迎。

齐胸襦裙一般分为两种,分别是“对襟”齐胸襦裙与“交领”齐胸襦裙,一般来说对襟齐胸襦裙的使用范围更加广一点。

齐胸襦裙在唐朝仕女中非常盛行,现在保留的不少古画、出土文物都有它的踪迹。

可惜由于今人对历史的遗忘,很多人看见齐胸襦裙的女性形象时反而以为是韩国的服装,着实可悲可叹。

5、特殊-女式大袖衫说到唐代女服的代表,“女式大袖衫”可谓之一(图19)。

大袖衫一词本泛指宽衣大袖的款式,比如魏晋时期的男子一般都穿大袖翩翩的衫子,风流倜傥,直到南朝时期,这种衫子仍为各阶层男子所爱好,成为一时的风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