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与神经元

合集下载

神经解剖学-脊髓1(研究生)

神经解剖学-脊髓1(研究生)
表 面 沟 裂 前正中裂:前面正中较深。 后正中沟:后面正中较浅。 前外侧沟:发出脊神经前根。 后外侧沟:发出脊神经后根。
脊 神 经 节
前、后根在椎间孔处合成1条脊神 经,由椎间孔出椎管。在后根上有膨 大的脊神经节,内含感觉神经元胞体。
3、脊髓圆锥和终丝
脊髓圆锥 Conus medullaris :腰骶膨大( L2--S3 )向下急剧 缩小的一个圆锥形末端,称为脊髓圆锥。 终丝 Filum terminale:连于脊髓圆锥下端延续为细丝样结构, 止于尾骨后面的骨膜,稳定脊髓的作用,已无神经组织。
VIII
前角基底部
IX
X
前角内、外侧核
中央管周围灰质
前角运动神经元、发出运动纤维
包括灰质联合,由后根纤维终止
(二)白质 White matter
每侧白质借脊髓的纵沟分为前、后和外侧3个索。 后索
外侧索
前索 白质前联合
脊髓白质内的主要纤维束 短纤维: 固有束
薄束、楔束 脊髓小脑束 脊髓丘脑束 脊髓网状束 脊髓顶盖束 脊髓橄榄束 皮质脊髓束 红核脊髓束 前庭脊髓束 网状脊髓束 顶盖脊髓束 内侧纵束
中间带Intermediate zone :侧角(侧柱)Lateral horn (column)
后角(后柱) Posterior horn (column) 后角 中间带 灰质联合
前角
中央管
1、前角Anterior horn
内含多极运动神经元,支配躯干和四肢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分群 内侧群——支配躯干肌 外侧群——支配四肢肌,颈、腰骶膨大处发达。
(二)脊髓的节段
与每对脊神经根的根丝相连的一段脊髓称为脊髓节段, 共31个节段。
颈髓节段 胸髓节段 腰髓节段 骶髓节段 尾髓节段

神经系统的分部和常用术语

神经系统的分部和常用术语

神经系统的分部和常用术语
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1.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

- 大脑:负责感知、思考、记忆、决策等高级认知功能。

主要
有大脑皮质、脑白质和基底核构成。

- 脊髓:负责传递神经信号,参与部分反射机制。

由灰质和白
质组成。

2. 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

- 脑神经:共有12对,从大脑和脑干发出,负责与头部和颈
部的感觉与运动相关的功能。

- 脊神经:共有31对,从脊髓发出,负责与身体其他部分的
感觉与运动相关的功能。

常用术语:
1. 突触: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连接点。

2. 动作电位:神经元产生的电信号,用于传递信息。

3. 神经元: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单位,负责接收、处理和传递信息。

4. 神经纤维:神经细胞的延伸部分,用于传递动作电位。

5. 神经递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号的化学物质。

6. 感觉神经:负责传递感觉信息的神经。

7. 运动神经:负责传递运动指令的神经。

8. 自主神经:控制内脏器官和无意识动作的神经系统。

9. 神经调节:神经系统对机体内部环境和外部刺激的调节反应。

10. 神经病变:神经系统结构或功能发生异常的疾病或损伤。

脊髓

脊髓

20
21
22
2.脊髓灰质炎后遗症:
•主要为下运动神经元损害。表现为 不对称弛缓性瘫痪,腱反射减弱或消 失,肌张力减退,可有肌肉震颤,肌 萎缩明显,无感觉障碍。下肢及大肌 群较上肢和小肌群更易受累。
23
• 神经电生理表现:
后遗症期多无自发电活动,相应受损节段呈慢性神经源性损害 表现,如出现宽大电位,募集反应减少,复杂重复放电等 感觉神经传导正常 运动神经传导正常或轻度异常,CMAP波幅可下降 后索损害一般不累及
15
• 神经电生理表现:
• 1.(延髓、颈、胸、腰骶段)至少三个区域有神经源性损害依据,大 量自发电活动,宽大电位,束颤电位等;当只有2个区域异常为 拟诊,1个区域异常为可能; • 2.感觉传导速度正常,电位波幅正常; • 3.运动传导速度正常或轻度减慢,可有CMAP波幅下降; • 4.体感诱发电位正常(后索不累及)。
14
胸核
中间内侧核
中间外侧核
与前角细胞损害相关疾病
1.运动神经元病:
• 包括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进行性脊肌萎缩,进行性延髓麻痹,原发性侧索硬 化。
• 临床表现:多数患者以不对称的局部肢体无力起病,如走路发僵、拖步、
易跌倒,手指活动(如持筷、开门、系扣)不灵活等。少数患者以吞咽困难、 构音障碍等球部症状起病。随着病情的进展,逐渐出现肌肉萎缩、“肉跳” 感(即肌束震颤)、抽筋,并扩展至全身其他肌肉,进入病程后期,除眼球 活动外,全身各运动系统均受累,累及呼吸肌,出现呼吸困难、呼吸衰竭等。 一般无感觉异常及大小便障碍。 • 查体:当下运动神经系统受累出现肌力减退、肌肉萎缩、肌束震颤;当上运 动神经系统受累出现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征
• 1.针极肌电图:主要以C7-T1支配肌可见神经源性损害,部分可波 及C5-6支配肌,无临床症状的对侧肢体也可出现神经源性损害 • 2.感觉神经传导正常 • 3.运动神经传导可出现患侧尺神经CMAP波幅下降 • 4.患侧尺神经F波异常 • 5.体感诱发电位多正常。

神经干细胞及神经元对脊髓损伤的作用

神经干细胞及神经元对脊髓损伤的作用

中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神经干细胞投神经元对脊髓损伤的作用神经千细胞及神经元对脊髓损伤的作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外科硕士研究生导师颜滨肖建德教授刘尚礼教授中文摘要背景脊髓损伤修复是世界性的难题与研究重点,长期以来,科学界普遍认为哺乳乳动物神经系统的神经发生始于胚胎早期,终于动物出生后不久。

因此,神经元和胶质细胞是终末分化的细胞,并且已经脱离了细胞周期,不能增殖。

但是,1990年,Altmanad,HuangandLira分别报告了中枢神经系统内有细胞分裂的现象,只是不知是何种细胞分裂。

随之,人们相继在成年哺乳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内发现并证实了神经干细胞的存在。

2000年,}nagevi发现损伤成年小鼠的皮层后,有新生的神经元存在于损伤皮层的边缘,并且推测新生的神经元是来源于神经干细胞,而不是成熟的神经元。

到目前为止尽管有报道及研究成熟的神经元存在分裂现象,但仅仅存在于极特殊的环境及极严格的条件控制下。

因此作为神经元前体细胞的神经干细胞的发现给神经损伤的修复带来了新的希望。

作为干细胞,它应具有以下属:i、自我更新能力;2、具有多种分亿潜能,能分化为本系大部分类型细胞的能力;3、增殖分裂能力;4、这种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分化潜能可以维持相当长的时间,甚至终生;5、对损伤和疾病具有反应能力。

而作为神经干细胞,根据Mcknyl997年在Science上发表的文章认为,就是指具有分化为神经元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的能力,能自我更新并足以提供大量脑组织细胞的细胞。

研究表明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神经干细胞中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神经干细胞及神经元对脊髓损伤的作用存在于神经系统的多个区域,且外源性神经干细胞能够适应性地与宿主中枢神经整合。

另外,神经元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作用是经过多年研究并得到广泛公认的,但外源性神经元是否能够与宿主中枢神经整合并与宿主的神经元细胞建立突触联系并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修复过程中发挥作用。

我们所进行的工作就是对神经干细胞及原代培养的神经元对于脊髓损伤的作用进行研究及比较。

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神经系统是人体最为复杂、精密的控制系统之一,由大脑、脊髓、神经元和神经纤维组成。

它承担着传递信息、控制身体各部分运动和调节内部环境等重要功能。

本文将介绍神经系统的组成以及其主要功能。

一、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系统主要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组成。

1. 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

大脑主要负责思维、记忆、情感和意识等高级功能,以及感知、判断和决策等认知功能。

脊髓位于脊柱内,是信息传递的主要通道,它接收来自周围神经的信息并将其传递给大脑,同时也可实现反射活动。

2. 外周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包括神经元和神经纤维。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中的基本单位,负责传递和处理信息。

神经纤维分为传入纤维和传出纤维,传入纤维将感觉信息传递给中枢神经系统,传出纤维将指令从中枢神经系统传递到身体各部分。

二、神经系统的功能1. 信息传递与传感神经系统负责将身体各个部分的信息传递给大脑进行处理,以达到感知外部环境和内部状态的功能。

感觉神经元负责接收来自感觉器官的刺激信号,并将其转化为神经冲动传递给大脑。

大脑经过处理后,将相应的指令传递给运动神经元,以控制筋骨肌肉的运动。

2. 运动控制神经系统能够精确地控制身体各部分的运动。

大脑与运动神经元密切合作,通过向骨骼肌肉发送指令,实现精细、协调的运动。

例如,当我们想抓取一个物体时,大脑首先接收视觉信息,然后通过运动神经元控制手部肌肉的运动,最终完成抓取动作。

3. 内部环境调节神经系统参与调节人体的内部环境,如体温、血压、心率等。

中枢神经系统通过对内脏、神经和体液的监测,调节胃肠蠕动、心率等生理过程,以维持身体的稳定状态。

4. 认知与意识大脑是神经系统的关键部分,负责人的认知功能、思维能力和意识等高级功能。

大脑皮层中的神经元网络,通过复杂的连接方式实现认知过程,包括注意力、记忆、思考等。

5. 回应外界刺激神经系统使我们能够对外界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

当我们触摸到热的物体时,感觉神经元将这一信息传递给大脑,并引发相应的反应,例如迅速抽回手部。

运动解剖学22神经系统总论和脊髓PPT

运动解剖学22神经系统总论和脊髓PPT

动神经元,胞体大,轴突粗,分布于骨骼肌的梭外肌,支配骨
骼肌的随意运动。α运动神经元也分两种:一种胞体小,轴突
传导冲动慢,支配红肌纤维;另一种胞体大,轴突传导冲动快,
支配 白肌纤维。
后角内聚集着与传导感觉有关的中间神经元胞体,主要
承受由后根传入的躯体和内脏的感觉 冲动,其轴突组成脊髓
白质内某些感觉传导束和联系脊髓节间的固有束。侧角内聚
从脊髓的横切面观察,脊髓内部是由位于中央的灰质和
周围的白质两局部构成。灰质中间有一中央管纵贯脊髓全长,
向上通往第四脑室。
质: 灰质纵贯
脊髓的全长,在横断
面上呈蝶形构造,主
要是由神经元胞体
和树突聚集而成,其
左、右侧各有一个突
起,前端膨大称为前
角;后端窄细称为后
角。在胸腰段的前、
后角之间还有向外
二、神经系统的根本概念和活 动
(一) 根本概念
质: 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内,
神经元胞体和树突集中的部位,
在新鲜标本上呈暗灰色,故称
灰质。分布在大脑、小脑外表的
灰质称为皮质
大脑皮质
小 脑 皮 质
质: 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各种不同功能的神经纤维聚集
在一起的构造。由于神经纤维外表的髓鞘含有磷脂,故色
泽亮白,称白质
侧突起的侧角。
前角内主要聚集运动神经元胞体,发出的纤维出前外侧沟 组成前根,构成脊神经的躯体运动成分,支配骨骼肌的运动。
前角运动神经元可分为两类:一类是γ-运动神经元,胞
体小,轴突细,分布于骨骼肌的梭内肌纤维。γ-运动神经元兴
奋,引起梭内肌收缩,刺激肌梭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梭外肌
收缩。γ-运动神经元的作用主要是维持肌紧张。另一类是α-运

脑、脊髓和神经组成神经系统

脑、脊髓和神经组成神经系统

与视觉有关的信息,这些信息经由 视_神__经_ 传导
提 醒
到大脑皮质的 视_觉__中__枢,形成视觉。
【例题】:在视觉形成过程中,形成图像和形成视 重
觉部位分别是
(C )
点 展
A、视网膜、视网膜

B、大脑皮层、大脑皮层
C、视网膜、大脑皮层 D、大脑皮层、视网膜
难 点
【解析】: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
部位是
(A )
展 现
A、听神经和听觉中枢 B、鼓膜

C、中耳
D、内耳


2.某人用尖锐的器具陶挖“耳屎”,不小心戳穿某 破
结构导致耳聋。该结构可能是
(C)
A、耳廓 B、咽鼓管 C、鼓膜 D、半规管

3.耳是人体形成听觉的重要器官,它包括 _外__耳__、
错 提
_中_耳___ 和 _内__耳___ 三部分。

【解析】: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
过程,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使小狗建立起来 易 “铃声—唾液分泌”条件反射的过程是:每次喂狗以前 错
先摇一次铃,如此重复,过一段时间,只要一摇铃,即
提 醒
使不喂食,狗也会分泌大量唾液。
课堂练习
1.马戏团演员让小狗成功地表演节目之后,总是
重 点

接受刺激后产生神经冲动。


课堂练习
1.在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如传出神经受
到损伤,而其他部分正常,当感受器受到刺激时将 重
表现为
( D)
点 展
A有感觉,且能运动 B没感觉,同时肌肉无收缩反应 现
C没有感觉,但能运动 D有感觉,但肌肉无收缩反应 难

脊髓和脊神经

脊髓和脊神经
后支:较细,为混合性,分布于项、背、腰骶部
颈丛
1、组成:颈神经1——4前支。 2、位置:胸锁乳突肌上面的深部。 3、分支、分布
1)皮支:枕小、耳大、颈横、锁骨上神经等。 2)肌支: 膈神经(混合性)
走行:前斜角肌前面、锁骨下动静脉之间、肺根前方、 心包外侧至膈
分布:运动纤维支配膈;感觉纤维分布到心包、部分 胸膜、腹膜及肝、胆
γ-运动神经元:支配梭内肌 Renshaw细胞:抑制α-运动神经元 后 角 接受后根传入纤维,其轴突至对侧白质组成脊髓丘 脑束,此外还接受大脑皮质下行纤维。 中间带 T1~L3:交感神经低级中枢。 骶副交感核(S2~4):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 灰质前、后连合。
2020/3/4
脊髓内部结构
(三)白质
●走行:起自外侧束 肱二 头肌和肱肌间下行,在肘关节 稍上方穿出深筋膜更名为前臂 外侧皮 神经。 ●分布:肌支 臂前肌群
皮支 前臂外侧皮肤
2020/3/4
正中神经
●走行:发自内、外侧束沿肱二头肌内侧沟 腕管 掌腱膜深面 ●分布:
肌支 前臂屈肌(除肱桡肌、尺侧腕屈肌和指深 屈肌尺侧半)第1、2蚓状肌、鱼际肌(除拇收肌)
2020/3/4
正中神经
正中神经
尺神经
2020/3/4
尺神经损伤症状
桡神经
●走行:起自后束 肱骨的桡神经沟 肱骨外上髁前方 肱肌与肱桡肌之间分浅深二终支。
●分布:肌支 肱三头肌,肱桡肌及前臂伸肌。 皮支 臂后面、前臂后面皮肤及手背桡侧半及桡 侧2个半手指背侧的皮肤
2020/3/4
桡N易损部位: 肱骨中段 受损表现:
2020/3/4
2020/3/4
颈膨大和腰骶膨大 马尾
2020/3/4

脊髓疾病和运动神经元疾病

脊髓疾病和运动神经元疾病
禁一周。 • 查体:颅神经正常
左侧肱二头肌腱反射较右侧活跃, 左侧Hoffmann征(+) 双膝、跟腱反射亢进,左侧明显,肛门反射消失 双侧病理征(+),左侧明显 左下肢关节位置觉、运动觉消失 双侧T4平面以下痛觉减退,右侧明显 颈6、7棘突压痛(+)
• 临床上兼有上和/或下运动神经元受损的 体征,感觉和括约肌不受累
[病因]
• 遗传:SOD1基因突变 • 免疫:抗甲状腺素抗体 • 中毒:兴奋毒性神经递质、木薯、铝,
锰、铜、硅 • 慢性病毒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
[病理]
• 锥体细胞、脑干下部运动神经核(后组 最常见)、前角细胞变性、减少
• 颈髓最明显并最早受累
[临床表现]
二、急性上升性脊髓炎
• 起病急骤,数小时或1-2天内病变节段上 升至高颈髓、延髓
• 四肢瘫,球麻痹,呼吸肌麻痹 • 可死于呼吸肌麻痹
[临床表现]
三、脱髓鞘性脊髓炎(急性MS脊髓型) • 进展缓慢,达1-3周 • 无感染史 • 不完全横贯性损伤
• 诱发电位、MRI可发现其他CNS白质损害
• 皮质脊髓束和皮质延髓束脱髓鞘、变细
[临床表现]
• 中年,男 > 女 • 起病隐袭,持续进展,数年病程 • 死于呼吸肌麻痹或呼吸道感染
1、肌萎缩性侧索硬化(ALS) • 最常见 • 病变部位:前角细胞、脑干运动神经核、锥体束受累
• 症状: 1)运动障碍:首发手指运动不灵,肌萎缩,束颤,向 近端发展,并出现下肢运动不灵 查体: 1)下运动神经元瘫:双上肢肌力↓,肌萎缩,束 颤,肱二三头肌腱反射↓/2)上运动神经元瘫:双下肢肌张力↑,腱反射亢 进,病理征(+) 2)可有感觉异常主述,但无体征。 3)尿便功能正常 4)晚期延髓麻痹 5)死于呼吸肌麻痹

脑神经系统-脊髓

脑神经系统-脊髓

二、脊髓内部结构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spinal cord 脊髓为管 状结构,在横 断面上可见脊 髓由其中央叫 certral canal , 两侧对称状似 “ H” 形 的 叫 gray substance (matter),周围 的纤维束叫white substance (matter)共同构成,灰、 白质相交的地方叫retrcularis formation在颈和上胸脊 髓节段较明显。
(二) 白质white substance (white matter)
后根在脊髓内的处向。 后根由脊神经节的中枢突构成 ( 躯体、内脏感觉 ) 分为内侧 部为粗纤维,外侧部为细纤维。 粗纤维:来自肌肉、肌腱、关节上的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 细纤维:来自皮肤上的浅感觉(痛、温)和内脏感觉。 内侧部粗纤维:大部分在后索内上升;侧支或降支止于脊 髓灰质层
是中间带含胸核中间外侧核和骶副交感核还有大量的中间神经元与中脑小脑具有广泛的上下行纤维如脊髓小脑束顶盖脊髓束红核脊髓束对姿势及运动的调节具有重要作用此外它连接脊髓不同节段起反射作用并发出内脏运动的节前纤维中间内侧核与内脏感觉有关


Spinal cord
为中枢神经系的低级部分,胚胎时 期来源于神经管的后部,其机能活动由 脑控制和调节,脊髓发出31对脊神经分 布于躯干四肢
长纤维组成纤维束(或叫传导束) 一般具有共同起点、行程、止点和执行同一 机能的纤维共同组成一个纤维束,具大多数按 起止命名。 纤维束:上行 ( 传入 ) 纤维束或叫感觉纤维束, 下行(传出)纤维束或叫运动纤维束。 1. 上行纤维束: 1) 薄 、 楔 束 (fasciculus gracilis 、 fasciculus cuneatus)

神经系统-(5)

神经系统-(5)

大(几十至150u)
多(占前根2/3) 梭外肌(快、慢肌) 无 ACh
小(﹤25u)
少(约1/3) 梭内肌(核袋、核链) 有(经常性放电,频率高) ACh
功能
引起骨骼肌收缩
调节肌梭对牵张刺激敏感性
协调肌肉的运动
亚型
α1 (时相型)
γ1(动态型)
α2 (紧张型)
γ2(静态型)
(二)运动单位(Motor units) :一个α运动神经元及所支
前庭核、小脑前叶两侧部 + 加强肌紧张和肌运动的区域——易化区

脑干
延髓网状结构背外侧部、脑桥被盖 中脑中央灰质及被盖、下丘脑、丘脑中线核群
延髓网状结构腹内侧部
抑制肌紧张和肌运动的区域——抑制区

大脑皮层、纹状体、小脑前叶蚓部
易化区(facilitatory area):
脑干中央区域 加强肌的紧张性和肌运动 抑制区(inhibitory area): 脑干腹内侧部 抑制肌的紧张性和肌运动 易化区和抑制区通过 网状脊髓束下行冲动 调节γ运动神经元的兴 奋性以调节肌紧张
Upper Motor Neuron (Corticospinal Tracts)
The Final Common Pathway Skeletal Muscle
顶盖脊髓束
皮质脊髓束 前庭脊髓束 锥体交叉 皮质脊髓侧束 皮质脊髓前束
传统传导通路:
▲锥体系(pyramidal system):
皮层脊髓束和皮层脑干束构成;
僵直的分类:α僵直和γ僵直
前庭核下行的作用主 要是直接或间接使α运动 神经元活动加强,导致α 僵直网状结构易化区下行 的作用主要使γ运动神经 元活动提高,使肌梭的敏 感性提高而传入冲动加多, 转而使脊髓α神经元的活 动提高,导致肌紧张加强 而出现僵直,称为γ僵直。

脊髓疾病与周围神经病

脊髓疾病与周围神经病



胸髓:1、双上肢正常,双下肢呈上运动神经元性 瘫 2、病变平面以下各种感觉缺失,尿便障 碍,出汗异常 腰膨大:1、受损出现双下肢下运动神经元性瘫 2、双下肢及会阴部各种感觉缺失,尿 便障碍。

脊髓半侧损害:引起脊髓半切综合 征,主要特点是病变节段以下同侧 上运动神经元瘫、深感觉障碍及血 管舒缩功能障碍,对侧痛温觉障碍, 触觉保留。
一、临床表现 1 多发于中老年人。女性略多于男性。 2 疼痛部位:以一侧叉神经分布区的疼痛为主,大多为单侧以二、 三支多见,也可以二、三支同时发作。 3 疼痛特点: (1) 突然发生,突然停止,电击样,针刺样,刀割样剧痛, 短暂,数秒至1~2分钟,疼痛以面颊、上下颌及舌部最明显。 (2) 口角、鼻翼,颊部和舌部为敏感区,轻触这些地方可诱 发,称为扳机点,因此,常在洗脸、刷牙、吃饭、说话时诱发 (蓬头垢面、食水不进) (3) 严重者伴有面部肌肉的反射性抽搐,口角牵向患侧,→ 痛性抽搐。疼痛侧面部肌肉不自主抽搐。 4 体检:NS(—)。 5 5 周期性发作,数日、数周、数月不等。 6 6 缓解期正常。
4.运动障碍: 脊髓半脊髓半切的表现: 脊髓全切的表现: 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双侧锥体束受损可出现尿潴留、便密;圆 锥马尾受损可出现尿、便失禁。 五.辅助检查 1.腰穿: ①奎根试验示椎管梗阻。 ②CSF蛋白含量↑,而细胞数正常。 2.脊柱 X线平片:可出现脊柱外伤、脱位、骨质破坏、锥间 孔扩大等。 3.脊髓造影:可显示锥管梗阻界面(病变下界)。 4.CT、MRI能清晰显示病变的部位及轮廓。
3.判定髓内髓外病变(纵定位):
髓内 N根痛 感觉障碍 半切征 - 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 从上→下进行性发展 少 髓外 + 从下→ 上进行性发展 多

关于脊髓的叙述

关于脊髓的叙述

关于脊髓的叙述
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是大脑与周围神经交流的通道,脊髓两旁发出脊神经支配内脏、肌肉等。

成人脊髓全长约42~45厘米,上段在枕骨大孔处与延髓相连,下段逐渐变细称为脊髓圆锥平第一腰椎下缘,新生儿脊髓下段则平第三腰椎下缘。

脊髓共发出31对脊神经支配全身各器官、组织,因此解剖学上将脊髓分为31个节段。

脊髓是由围绕在中央管周围的灰质和外周的白质共同构成。

灰质可以分为前角、后角、中间带,由各种核团如胸核、中间内侧核和前脚运动神经元组成。

白质分为前索、后索、外侧索,包括薄束、楔束、脊髓小脑前束、脊髓小脑后束、皮质脊髓束等构成。

脊髓是人体中枢神经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传导大脑发出的各种指令完成躯体运动,同时也传递机体各部位的痛觉、触觉、温度觉等。

神经解剖学习笔记:脊髓和及神经解剖

神经解剖学习笔记:脊髓和及神经解剖

神经解剖学习笔记:脊髓和及神经解剖1、髓节、体节、骨节、皮节、肌节概念:①、髓节(脊髓节段):从脊髓发出脊神经共31对,每对脊神经前后根相连的一段脊髓被称为脊髓节。

②、体节: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沿身体前后轴形成一定数目的暂时性结构称为体节。

随着胚胎的继续发育每个体节分化成为生骨节、生皮节和生肌节。

③、体节腔:体节的横断面呈三角形,中央有一腔隙称为体节腔。

④、生骨节:为体节腔的内侧壁和腹侧壁。

其细胞迁至脊索和神经管并包绕这些结构,分化为脊椎骨。

⑤、生皮节:为体节腔的外侧壁。

将分化为真皮和皮下结缔组织。

⑥、生肌节:在生皮节分化之前,在其内侧产生一层新细胞,称为生肌节。

将分化为四肢和体壁的骨骼肌。

每个皮节和肌节的衍化结构无论距离其来源皮节和肌节多远,都会保持其来源皮节和肌节的神经支配。

因此:可根据某一皮区或某块肌肉的体节来源而推断其神经支配。

2、脊髓节段:每对脊神经在脊髓对应一个脊髓节段。

2.1、脊髓外观:①脊髓位于椎管内,全长约42-45cm,外观为前后扁圆形柱状,上端较大,在枕骨大孔处与延髓相续,脊髓下端变尖成为脊髓的圆锥,成人脊髓下端平第1腰椎下缘。

再向下为终丝(由软脊膜向下延伸形成的一条无神经组织的细长索状物,其上段悬浮于蛛网膜下腔内,称为内终丝;下段被硬脊膜包裹,称外终丝。

外终丝与硬脊膜一起附着于尾骨)。

L1以下无脊髓,腰、骶、尾神经前、后根在穿出椎间孔之前,在椎管内下行较长一段距离,它们围绕终丝成为马尾。

②脊髓全长粗细不均,有两处膨大:•颈膨大(C5-T2)由控制上肢的神经元和神经纤维构成。

•腰膨大(L2-S3)由控制下肢的神经元和神经纤维构成。

2.2、脊髓的被膜:•软脊膜:脊髓末端延续为终丝。

软脊膜向两侧伸出的三角形结构被称为齿状韧带,冠状位介于前后根之间。

•蛛网膜:蛛网膜下腔在L1-S2椎体之间高度扩大称为终池,内容马尾和终丝。

•硬脊膜:向外侧延续为脊神经鞘。

2.3、脊髓的内部大体结构:①、脊髓前角:•脊髓灰质横切面呈“H”型,两侧前段膨大部称前角(柱)。

神经元脊髓节段中交感神经元的解剖功能特点

神经元脊髓节段中交感神经元的解剖功能特点

神经元脊髓节段中交感神经元的解剖功能特点神经元是生命的最基本单位,是组成神经系统的重要细胞。

而交感神经元是一类具有自主调节功能的神经元,主要负责调节心血管、呼吸、代谢和睡眠等生理机能。

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是我们探讨神经科学的重要方向之一。

本文将重点探讨神经元脊髓节段中交感神经元的解剖功能特点。

一、神经元脊髓节段的概念及作用神经元脊髓节段是指人体脊髓中的一种神经元群体,主要负责脊髓传出的神经信息。

人体内有数以百万计的神经元,分部在不同的位置,其中脊髓节段就是一个重要的位置,包括颈段、胸段、腰段和骶段等四个部位。

神经元脊髓节段在人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负责传递与身体肌肉相关的信息,以保持人体的平衡和动力学耦合。

同时,它也负责自主神经系统的作用,包括心血管调节、呼吸调节和消化系统调节等。

二、神经元脊髓节段中交感神经元的分布交感神经元是神经元脊髓节段中的一类神经元,主要负责人体的自主调节功能。

交感神经元在神经元脊髓节段中分布较广,主要分布在中央灰质和侧角区。

中央灰质是脊髓内的灰质核团,是神经元脊髓节段中最大的神经元群体。

中央灰质中有大量的神经元,主要负责脊髓的传入和传出,包括渐进性肌萎缩症、多发性硬化和癫痫等。

侧角区是神经元脊髓节段中比较狭窄的一个区域,是神经元脊髓节段中交感神经元分布最为密集的地方。

侧角区主要调节自主神经系统,包括心血管、呼吸和消化系统等。

三、神经元脊髓节段中交感神经元的功能特点神经元脊髓节段中交感神经元的功能特点主要是调节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

交感神经元可以通过身体内的神经递质来调节心血管、呼吸、代谢和睡眠等生理机能。

神经元脊髓节段中交感神经元对于身体内正常的交感神经反应起着重要的作用。

当身体经受到外界压力或刺激时,交感神经元会被激活,从而使身体进入应激状态。

这时,瞳孔会扩张、心率会加快、呼吸会加深、血压会上升等,以保证人体可以应对应急状况。

此外,神经元脊髓节段中交感神经元还可以调节代谢,如肝脏的糖原合成和分解、脂肪分解等。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人类的神经系统是复杂而精密的,它由大脑、脊髓和神经元组成,负责整个身体的协调和控制。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重要的生理系统。

一、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是整个神经系统的核心。

大脑是人类的控制中心,负责感知、思考、记忆和行动的调控。

它分为脑干、小脑、大脑半球和间脑四个主要部分。

脑干负责基本的生命活动,如呼吸和心跳;小脑参与协调运动和平衡;大脑半球是我们思考和记忆的中心;间脑则负责调节内分泌系统。

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主要通信通道,连接着大脑和身体的其他部分。

它负责传递感觉信息和指令,协调肌肉的活动和反应。

脊髓还具有一定的自主功能,可以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反射动作,如跳起避让。

二、周围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通过神经纤维将大脑和脊髓与身体各部分连接起来。

主要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两种类型。

脑神经起源于大脑,共有12对。

它们从颅骨的相应孔洞中出发,分布到头部的各个器官和肌肉,负责控制我们的感官、面部表情和其他一些特定功能。

脊神经起源于脊髓,共有31对。

它们从脊髓的脊椎间孔洞中分出,分布到身体的不同部位。

脊神经控制肢体的运动和感觉,使我们能够做出反应和感受外界的刺激。

三、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它们负责传递和处理信息。

一个神经元通常由细胞体、树突、轴突和突触组成。

细胞体是神经元的中心,包括细胞核和其他细胞器。

树突是细胞体周围的分支,用于接收来自其他神经元的信息。

轴突是神经元的主要输出部分,负责将信息传递给其他神经元。

突触是相邻神经元之间的连接点,通过神经递质的释放来传递信息。

神经元通过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相互作用来传递和处理信息。

当神经元受到刺激时,电信号会沿着轴突传递到突触,然后通过化学信号将信息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

这种信号传递的速度和强度可以通过突触之间的连接强度来调节。

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形成了复杂的神经网络,这种网络可以快速而准确地传递和处理信息。

脊髓前角神经元实训报告

脊髓前角神经元实训报告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观察脊髓前角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功能特点以及神经递质的作用,深入了解脊髓前角神经元的生物学特性,为后续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二、实训内容1. 实验材料脊髓标本、显微镜、神经染色剂、神经递质检测试剂盒等。

2. 实验步骤(1)脊髓标本制备:将新鲜脊髓置于生理盐水中,用手术刀沿脊髓前正中线切开,去除脊髓表面的血管和结缔组织,显露脊髓灰质和前角。

(2)脊髓前角神经元染色:将显露的脊髓前角用神经染色剂染色,以便观察神经元形态。

(3)显微镜观察:使用显微镜观察脊髓前角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包括细胞体、树突、轴突等。

(4)神经递质检测:使用神经递质检测试剂盒检测脊髓前角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

三、实训结果与分析1. 脊髓前角神经元形态结构通过显微镜观察,脊髓前角神经元呈多极形,细胞体较大,核仁明显。

树突短而细,分支较少,主要分布于细胞体周围。

轴突较长,呈直角或锐角与树突相交,形成运动神经元的典型形态。

2. 脊髓前角神经元功能特点脊髓前角神经元是运动神经元,其主要功能是接收来自大脑皮层的指令,通过轴突将神经冲动传递至肌肉,引起肌肉收缩,实现运动。

3. 神经递质检测结果通过神经递质检测试剂盒检测,脊髓前角神经元释放的主要神经递质为乙酰胆碱(ACh),其次为多巴胺(DA)和去甲肾上腺素(NE)。

1. 脊髓前角神经元在神经传导过程中的作用脊髓前角神经元是神经传导的重要环节,负责将大脑皮层的指令传递至肌肉,实现运动。

脊髓前角神经元受损,会导致运动功能障碍。

2. 脊髓前角神经元与神经递质的关系脊髓前角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在神经传导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乙酰胆碱(ACh)是主要的神经递质,其作用是通过与肌肉细胞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引发肌肉收缩。

3. 脊髓前角神经元与疾病的关系脊髓前角神经元受损与多种疾病有关,如脊髓灰质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等。

研究脊髓前角神经元的生物学特性,有助于揭示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脊髓神经元的分化和发育

脊髓神经元的分化和发育

脊髓神经元的分化和发育脊髓神经元是一类特殊的神经细胞,它们存在于脊髓中,担负着传递感觉和运动信号的重要功能。

这些神经元的分化和发育受到多种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影响,目前关于其发育过程的认知还有很多待探索的领域,以下将依据相关文献对此进行探讨。

一、脊髓神经元的起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最初的神经管是由外胚层细胞形成的。

在神经管不断增长和变化的过程中,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相继形成,进一步分化为脑和脊髓。

根据实验研究,脊髓神经元的起源主要来自于皮层神经上皮细胞,它们在神经管发育的前期就分化为神经前体细胞并迅速扩增。

在神经板形成后,这些神经前体细胞再次分化为神经元和胶质细胞,成为脊髓的组成部分。

二、脊髓神经元发育中的关键要素脊髓神经元的分化和发育过程受到许多关键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包括基因表达、细胞命运决定机制、母体孕期营养和生长因素等。

1.基因表达基因表达的调控对于脊髓神经元的发育非常重要。

在神经前体细胞分化为神经元之前,一些基因需要控制细胞的生长和分化,这些控制者称作转录因子。

有一些转录因子在神经元发育早期就被启动,它们的表达决定了细胞的定向和不同化状态。

例如,Ngn1和Ngn2是两个重要的神经分化的转录因子,它们的表达促使细胞恢复胚胎时期发生神经元分化的状态。

2.细胞命运决定机制在神经前体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过程中,存在着细胞命运决定机制。

一些分子信号可以让细胞以一定的方式分化为不同类型的神经元。

例如,神经营养因子如BMP和Wnt家族蛋白可以促使神经前体细胞分化为脊髓特定的神经元和一系列胶质细胞。

3.母体孕期营养和生长因素母体孕期营养和生长因素对脊髓神经元的分化和发育也产生了影响。

动物实验研究表明,远早于出生前母体营养的缺失和过量摄入和胎儿发育有着密切关系。

过度营养或缺乏矿物质和维生素都会导致神经元分化和迁移的紊乱,以及神经连通性的异常。

例如,研究表明,维生素A缺乏可能导致神经元的迁移障碍和虹膜畸形。

三、脊髓神经元的发育过程脊髓神经元的发育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神经前体细胞阶段、神经元前体细胞阶段和成熟神经元阶段。

浅谈行进运动与脊髓运动神经元

浅谈行进运动与脊髓运动神经元

浅谈行进运动与脊髓运动神经元陈珂【摘要】Locomotor behavior is a fundamental motor act that gives animals and humans the ability to move.Such motor acts involve activation of many truck and limbs muscles, the contraction of which are relied on the control of spinal motor neuron.Skeletal muscle strength and endurance could be improved through sport training.Research shows that the characteristic of spinal motor neuron itself changes under different ways of exercises.The changes in morphology index, biochemical index and electrophysiologic index of spinal motor neuron shows its transformable status, as well as reveals the mechanism of nervous system function change, which is very important for us to understand the production, control and the adaptive capacity to environment of locomotor behavior.%行进运动是人和动物一种基本运动形式,其主要特征是通过肢体不断重复的节律性摆动产生位移.行进运动的执行需要激活大量躯干和肢体骨骼肌,任何骨骼肌的收缩都依赖于脊髓运动神经元的控制.通过系统的运动训练可以提高骨骼肌力量、耐力等特性.研究表明脊髓运动神经元在不同的运动方式干预下其自身特性也发生了改变.脊髓运动神经元在运动干预下所发生的一系列形态学指标、生物化学指标以及电生理指标的改变表明了运动神经元的可塑性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神经系统功能变化的机制,这对我们理解行进运动的产生、控制以及对环境适应能力的应变机制至关重要.【期刊名称】《体育科技文献通报》【年(卷),期】2017(025)004【总页数】3页(P133-135)【关键词】行进运动;运动干预;运动神经元【作者】陈珂【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上海 201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804行进运动是人和动物一种基本运动形式,其主要特征是通过肢体不断重复的节律性摆动产生位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脊髓的结构:
脊髓是中枢神经的一部分,脊髓是中枢神经的一部分,位于脊椎骨组成的椎管内,呈长圆柱状,人的脊髓全长41-45厘米
人体脊神经有31对,所以脊髓也可分成31个节段:即颈髓8节、胸髓12节、腰髓5节、骶髓5节和尾髓1节
脊髓包有3层被膜,从外向内分别为硬膜(dura matter)、蛛网膜(arachnoid)和软脊膜(spinal pia)。

脊神经在脊髓与身体之间传递运动与感觉信息。

每个脊神经都有两个神经根,见图1.6。

前根传递来自大脑的运动脉冲,后根向大脑传递感觉信息。

脊髓由中央的灰质(gray matter)和外周的白质(whiter matter)组成。

灰质呈H 型,被白质包围,灰质由体细胞组成,白质由轴突组成。

脊髓部分上、下行传导束。

上行传导束又称感觉传导束,由躯干和四肢接受的各种感觉,都经脊神经后根传入脊髓,脊髓内的上行传导束则把后根传入的各种冲动直接或间接的经过中继,向上传到脑的不同部位。

后根的主要输入轴突起始于外周的不同感受器如触觉、疼痛觉、温度觉、本体感觉(肌梭、高尔基腱等)。

同时,后根也包含来自内脏的感觉输入轴突。

脊髓下行传导束又叫运动传导束,它们起自脑的不同部分,直接或间接地止于脊髓前角或侧角。

下行传导束起始于大脑不同部位,传递不同类型的信息。

人与外界环境接触通过的特殊结构称为感受器。

感受器通常分为三类:(1)外感受器(exteroceptive receptors), 接受外界的刺激,包括视觉、听觉及触觉; (2)本体感受器(proprioceptive receptors),接受身体相关位置及空间的信息;(3)内感受器(interoceptive receptors), 探测身体内在环境,如血压变化等。

体感系统的信息主要来源于外感受器及本体感受器。

脊髓的每个节段接收相应的感觉信息传入,并且发送运动命令到具体的身体部位, 这种脊髓神经支配的身体区域,称之为皮区。

2.神经元的电缆模型:
Rall电缆模型
1959 年Rall 发展了树突电缆理论,提出Rall 电缆模型[40].
模型假设细胞外是等电位(可视为接地,电位为0),树突是由具有较好绝缘性能的膜包裹的均匀细管(截面恒定),膜电阻相对核心导体轴向电阻较大,对长度短的树突,核心导体内的电流可视为平行于圆柱的轴向(电缆方向)流动,假设它沿x 轴流动.
所以Rall 电缆模型只有一维的x 空间维度,其中膜电压V 是一个关于时间t 和沿核心导体距离x 的函数. 图3-2 Rall 电缆模型示意图.胞体为x 轴0 点, 树突生长方向为x 轴正方向. 在这些假设前提下,对任何点x 和时间t, 膜电位为V ( x , t), 电流可以沿x 轴方向或沿透膜方向流动。

神经元房室模型
电缆模型是在时间和空间上连续的偏微分方程,对特殊空间结构和边界条件,可求出解析解,但对一般情形则不易求解,从而对研究神经元的分枝结构造成不便. 1964 年Rall提出房室模型[41]弥补Rall电缆模型的不足.房室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法对Rall电缆模型进行离散化.它把一段树突电缆分割为很短的区域,并假设在区域内是等电位的.每个树突区域的电位被认为是一个单独的被动或主动的R-C房室(图3-3 所示),房室用一系列对时间的常微分方程组描述.不同物理性质(例如不同的直径和膜性能等)的房室表现出不同的电位发放,房室间通过轴向的细胞质电阻相互连接.
所以一个神经元细胞可能会用数以千计的常微分方程组来模拟其发放过程,这虽然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但可借助数值解法研究其特性.可以证明当划分的房室足够小时房室模型的解收敛于连续电缆方程的解[4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