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上册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说课稿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立体图形的概念和特征有了初步的认识,但确实存在一些难点需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们去突破。在导入环节,通过提问学生们日常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我发现大部分同学能够迅速联想到具体的物品,这说明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但在理论介绍和案例分析时,部分学生对立体图形的展开图理解不够深入,这可能是因为空间想象力还有待提高。
在新课讲授环节,我采用了直观的教具和实际案例,尽量让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易懂。然而,我也注意到,对于一些学生来说,理解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仍然是一个挑战。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学生们表现得相当积极,他们通过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加深了对立体图形的理解。但在引导讨论时,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对于如何将立体图形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还不够熟练。
-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学生需要学会如何将立体图形展开成平面图形,并能够识别不同立体图形的展开图。
-立体图形在实际中的应用: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理解立体图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包装设计、建筑结构等。
2.教学难点
-空间观念的培养: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空间观念尚未完全形成,如何通过直观教具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空间观念是一大难点。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立体图形的基本概念。立体图形是三维空间中的图形,它们具有长度、宽度和高度。立体图形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了解它们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周围的世界。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长方体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以及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反思今天的教学,我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做得更好:
1.对于空间想象力较弱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的实物模型和直观教具,帮助他们建立空间观念。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包括柱体、锥体和球体,了解它们的特征和名称,通过观察和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生活中也接触到一些立体图形,但可能对立体图形的特征和名称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立体图形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掌握柱体、锥体和球体的特征和名称。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掌握柱体、锥体和球体的特征和名称。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立体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立体图形的知识。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3.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和操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立体图形模型、图片、PPT等。
2.学具准备:学生分组操作的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如圆柱、棱柱、圆锥、球体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提问学生对这些立体图形的认识和了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立体图形的定义和特征,让学生初步了解柱体、锥体和球体的基本知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分组操作,观察和描述给定的立体图形,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立体图形的特征和名称。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课程设计 (2)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课程设计一、前言本课程设计为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的教学设计,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立体图形的相关知识及应用技能。
二、教学目标1.了解立体图形的概念及特点。
2.了解常见的立体图形种类。
3.掌握如何用纸板制作简单的立体图形。
4.能够运用立体图形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认识立体图形1.引入:教师拿出不同种类的立体图形实物,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2.讲解:用幻灯片或黑板展示不同种类的立体图形,并介绍它们的概念、特点和常见应用。
3.练习:让学生画出不同种类的立体图形的图示,并说明它们的特点。
4.总结: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总结,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第二课时:认识常见的立体图形1.引入:教师用实物、幻灯片等形式,让学生观察并讨论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球体等常见的立体图形。
2.讲解:介绍以上立体图形的概念、特点、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并强调它们在生活中的常见应用。
3.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计算不同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4.总结: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总结,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体会。
第三课时:制作立体模型1.引入:教师带领学生制作简单的立体模型(如正方体、长方体等),并让学生讨论制作过程中的问题和注意事项。
2.讲解:介绍用纸板制作立体模型的基本步骤和方法,例如如何计算纸板的大小、如何切割、如何拼合等。
3.实践:让学生按照所学的方法和步骤制作不同种类的立体模型。
4.总结: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总结,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制作经验和收获。
第四课时:应用立体图形解决问题1.引入:教师提供一些实际问题,如如何计算某个盒子的包装面积、如何计算盆子的容积等,让学生思考如何用立体图形的相关知识求解。
2.讲解:介绍如何应用所学的立体图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如何计算表面积和体积、如何利用等高线图观察物体形状等。
3.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不同种类的实际问题。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1课时)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1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1.1节的内容,主要包括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等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
这部分内容旨在让学生认识和理解立体图形的特点和性质,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但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实物展示、动手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和理解立体图形的特点和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和理解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等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学会用文字和符号表示立体图形。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和理解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学会用文字和符号表示立体图形。
2.难点: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物展示,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立体图形。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和分析立体图形的特点和性质。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等实物模型。
2.学具:每人一套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等实物模型。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如魔方、牙膏盒、圆柱形饮料瓶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它们是什么图形?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等实物模型,让学生近距离观察和触摸,感受立体图形的三维空间特性。
同时,教师用语言描述这些立体图形的特点,如立方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长方体的六个面中有两个是长方形等。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将能够:1.认识生活中的常见立体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和球体等,并了解其基本特征。
2.掌握测量、绘制和计算立体图形的方法。
3.发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将所学知识用于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1.立体图形的基本概念与特征。
2.立体图形的测量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球体和圆柱体的测量和计算方法。
2.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小组合作或师生互动的方式,呈现一些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如西瓜、篮球、水杯、鞋盒等,引导学生感知这些物体的立体形态,并尝试用简短的语言描述其基本特征。
2. 讲解立体图形的基本概念与特征通过ppt或黑板展示,讲解各种立体图形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如正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圆柱体由一个圆面和一个侧面组成,等等。
在讲解过程中,可以邀请学生上台绘制这些图形,加深他们的理解。
3. 讲解测量和计算立体图形的方法通过ppt或实际操作,讲解立体图形的测量和计算方法,如圆柱体的表面积可用公式2πr(r+h)计算,等等。
在讲解过程中,可以邀请学生上台演示操作,帮助他们掌握测量和计算技巧。
4. 扩展应用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如通过计算水杯或沙发的体积确定其放置位置是否合适,等等。
在分组讨论或小组展示的过程中,老师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合作意识。
5. 总结归纳通过小结和回顾,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加深他们的理解和记忆。
老师可以提出一些思考问题,如:如果我们要设计一个新型的球形容器,应该如何制作和计算其表面积和体积?等等。
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课堂作业、小组讨论等方式,综合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同时,可以邀请一些优秀的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的作品或解决方案,激励更多学生积极参与、努力创新。
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1)说课稿2022-2023学年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1)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的第一单元第一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及其特点。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生活中的常见立体图形的名称和特点。
•能力目标:能够观察、描述和绘制生活中的常见立体图形。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教学生认识和理解生活中的常见立体图形的名称和特点。
•教学难点:教学生如何观察和描述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二、教学准备1.教学工具•课件或黑板•教材和练习册•板书笔2.教学资源•生活中的物体或图片,包括长方体、正方体、球体等立体图形的实物或图片。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活动(5分钟)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一些生活物体,如书桌、椅子、篮球等,让学生尝试描述这些物体并找出它们的共同点。
2. 正文讲解(10分钟)在黑板或课件上依次展示各种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的图片,并介绍它们的名称、特点和用途。
例如:•长方体:具有六个面,其中相对的两个面是矩形,其他四个面是正方形。
常见的物体有书桌、冰箱等。
•正方体:具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边长相等。
常见的物体有骰子等。
•球体:没有面的图形,表面光滑且没有棱角。
常见的物体有篮球、足球等。
同时,通过图片让学生感受这些立体图形的特点。
3. 活动实践(2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立体图形进行观察,并填写观察记录表。
观察内容包括:该立体图形的名称、边、面和顶点的数量、图形的特点等。
4. 讲解总结(10分钟)请几位学生依次报告自己观察的立体图形,并通过讨论对观察结果进行总结。
教师点评并进行相关知识的补充和解释。
5. 练习巩固(10分钟)学生通过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
四、板书设计生活中的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球体观察记录表立体图形名称 | 边的数量 | 面的数量 | 顶点的数量 | 特点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组合,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立体图形的特点,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与动手实践能力,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北师大课标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说课稿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一)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学生在生活中有所感受,在小学阶段也学过棱柱、圆柱、圆锥、球等,对简单几何体的基本特征、联系和区别有所了解,对几何体分类等知识已具有一定的认知水平,但由于学生刚进入初中阶段学习,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方面的困难,教师对此应有充分的应对措施。
二、教学任务分析本节是学生进入初中后的第一节数学课,他们充满了对数学课以及数学教师的好奇和期待。
教师要因势利导地吸引他们参与到课堂中来,感悟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师为学生创设丰富的现实生活情境,鼓励学生从身边去发现立体图形,在观察、操作、思考、交流中感受几何体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积极主动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鉴于此,本小节的教学目标如下:1.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并能够辨别出基本的几何体。
2.通过比较,学会观察物体间的特征,体会几何体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根据几何体的特征,对其进行简单分类。
3.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本节课的重点是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一些基本的几何体,并能描述这些几何体的特征。
本节课的难点是描述几何体的特征,对几何体进行分类。
三、教学过程分析本节课由六个教学环节组成:情境引入、生活观察室、画一画说一说、引导归纳、趣味活动、小结及作业。
具体内容与分析如下:第一环节情境引入内容:教师展示几何模型(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等)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几何体的名称,并主动寻求这些几何体的现实背景。
目的:让学生通过观察联想感受几何体的基本特征,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同时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为下一个环节做好铺垫。
注意事项与效果: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次提出下面的问题:你能叫出这些几何体的名字吗?你能举例 说明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与上述几何体类似吗?应该说由于这些几何体都比较简单,生活中较为常见,因此,学生基本都能说出这些几何体的名称,同时给出了极为丰富的现 实背景,如“教学楼门厅里的柱子是圆柱形的”,“魔方是正方体”,“圣诞老人的帽子是 圆锥形的”,“足球是球形”,“超市里的蒙牛牛奶的包装盒是长方体”,“铅笔的形状是棱 柱形的”……从具体的模型到生活中的实物,学生的回答展现了他们眼中的丰富多彩的 图形世界。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2课时)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2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1.1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实例引入立体图形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立体图形的存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他们对平面图形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立体图形,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帮助他们理解和认识立体图形。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立体图形的特征和性质不够了解,需要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环节来逐步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观察生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立体图形的相关性质和特征。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和模型,直观地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
2.采用操作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立体图形特征的理解。
3.采用合作交流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采用问题引导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实物或模型,如球体、正方体、圆柱体等。
2.准备一些与立体图形相关的图片或图片卡片。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具。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实物或模型,如篮球、魔方、铅笔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认识这些图形吗?它们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初步感受立体图形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初中数学《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初中数学《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一、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第1节《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是初中数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
本节主要介绍了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和球体,并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了解立体图形的特点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立体图形的概念,能够准确区分不同的立体图形。
2. 掌握立体图形的名称、性质和特点。
3. 能够在生活实例中识别和描述不同的立体图形。
4.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立体图形的名称、性质和特点。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和应用立体图形的概念,能够准确区分不同的立体图形。
四、学情分析:学生对于平面图形已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立体图形的认识相对较少。
他们对于立体图形的命名和特点可能存在一定的混淆和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立体图形的知识。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新课导入教师可以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让学生回顾和复习平面图形的概念。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让他们描述这些平面图形的特点和性质。
第二环节:引入立体图形1. 教师可以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如饮料瓶(圆柱体)、骰子(正方体)、书包(长方体)等。
让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立体图形的特点。
例如,圆柱体有两个平行的圆面和一个侧面,正方体有六个面都是正方形,长方体有六个面,其中相对的两个面是矩形。
2.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有何不同之处,为什么称其为立体图形?教师可以提醒学生,立体图形有长度、宽度和高度三个方向,而平面图形只有长度和宽度两个方向。
第三环节:学习不同的立体图形1. 教师可以介绍不同的立体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和球体。
可以通过示意图和实物展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它们的名称、性质和特点。
- 长方体:有六个面,其中相对的两个面是矩形。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说课稿2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的第一节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解它们的特征和性质,培养学生对立体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但对立体图形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立体图形,但往往忽视了它们的几何特征。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发现立体图形,认识立体图形的特征。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并能识别它们的几何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对立体图形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立体图形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态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认识立体图形的特征。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立体图形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几何画板等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增强学生对立体图形的直观认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物,如魔方、篮球、牙膏盒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实物都是立体图形,从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自主学习: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立体图形,引导学生总结立体图形的特征,如面、棱、顶点等。
3.合作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相互交流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分享学习心得。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说课稿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说课稿《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说课稿》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知识技能:1.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2.在观察、摸索、讨论中直观认识立体图形,了解球体、柱体、锥体的特征;3.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初步感受点、线、面之间的关系。
4.进一步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从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的角度认识常见几何体的某些特征。
过程与方法:1.通过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及探索发现能力。
2.过程中,建立一种互相了解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3.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实例,通过观察、分析、抽象概括,提高认识空间图形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直觉增进学生的理解力,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2.激发学生对丰富的图形世界的兴趣,好奇心,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3.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从大量的实例中认真主动的思考,形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4.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并在与同伴交流的过程中,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第一节生活中的常见的几何体(第1课时)活动Ⅰ:从生活中发现熟悉的几何体。
1、今天,我准备了“一架直升机”,带领同学们插上想像的翅膀去飞行,我们飞向了祖国的蓝天,飞呀、飞呀,我们飞到了一座现代化大城市-----黄岛区的上空,多媒体展示黄岛区俯视的彩图,这个城市多漂亮啊,我们在欣赏这个城市的美景时,不妨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一下,这个美丽的城市也是我们数学世界——丰富的图形世界,你能从中发现哪些熟悉的图形?大家先看这辆车是由哪些立体图形组成的?2.播放小明的书房动画片,定格在他的简易书房上[议一议](1)图中有茶杯,笛子,笔筒中的笔杆是圆柱形状,提球的网把球放进去上面一部分是圆锥的形状,书架上的小帽子是圆锥的形状。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说课稿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的《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这一节,主要介绍了立体图形的概念,以及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平面图形的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立体图形是三维空间的图形,与平面图形有很大的区别,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和接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平面图形过渡到立体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立体图形的概念,认识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能正确识别这些立体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手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立体图形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立体图形的概念,以及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的识别。
2.教学难点: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建立空间观念。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操作,交流,总结。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立体图形,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立体图形。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物,如魔方,篮球,圆柱形的饮料瓶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体的共同特点,从而引出立体图形的概念。
2.新课导入:介绍立体图形的定义,以及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
3.实例分析: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立体图形,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立体图形。
4.课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识别和描述一些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5.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立体图形的特征,以及如何识别和描述立体图形。
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说课稿 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常见的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并能区分他们的特征。
2.能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并根据其特征判断其为何种立体图形。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常见的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并能区分他们的特征。
难点:能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物,根据其特征判断其为何种立体图形。
三、教学准备1.包含常见立体图形的图片或实物模型。
2.小黑板或白板、黑板笔。
3.学生的教材与练习册。
四、教学流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学生平时生活中接触到的立体图形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例如,问学生们是否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立体图形,让学生们自由发言,并逐个回答。
2. 引入新知(10分钟)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包含常见立体图形的图片,例如立方体、棱柱、棱锥等,并请学生们观察并描述他们的特征。
教师可以辅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他们注意每个立体图形的面、棱和顶点的数目,并与平面图形进行对比。
3. 学习新知(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常见的立体图形,并逐个讲解其特征和命名规则。
例如:•立方体:六个面都是正方形,有八个顶点和12条棱。
•棱柱:两个底面都是相同的多边形,侧面是矩形,有两个底面和多个侧面。
•棱锥:一个底面是任意多边形,有多条侧棱和一个顶点。
•圆柱:底面是圆形,侧面是矩形或圆柱的棱柱。
教师在介绍每个立体图形时,可以结合实物图示,并引导学生观察其特征。
4. 巩固练习(15分钟)教师向学生分发练习册,并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册中与生活中立体图形相关的练习题。
学生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观察和判断实物是何种立体图形,并用文字形式回答问题。
5. 拓展延伸(15分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观察教室内的一些物品,并判断其为何种立体图形。
学生可以通过合作讨论和思考,最终给出自己的观察和判断结果。
6. 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并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五、课后作业完成课后作业册中与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相关的练习题。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一. 教材分析《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这一节主要是让学生初步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并通过观察、操作、分类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材中涉及到的主要立体图形有: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基础,对于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他们对平面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立体图形是三维的,与平面图形有很大的区别,学生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比较熟悉,但对一些不常见的立体图形则较为陌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类等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使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基本立体图形。
3.让学生能够运用立体图形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基本立体图形。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立体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物,了解和认识立体图形。
2.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立体图形特征的理解。
3.分类法:让学生通过分类,掌握不同立体图形的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立体模型。
2.课件准备:与本节课相关的课件和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物,如魔方、牙膏盒、饮料瓶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实物,并提出问题:“你们能找出这些实物共同的特征吗?”让学生初步感知立体图形的特点。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立体模型,并向学生介绍这些立体图形的名称和特征。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加深对立体图形特征的理解。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1课时)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1.1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立体图形的概念和分类。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起点,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的认识和理解,为学生后续学习立体图形的面积、体积等知识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思维。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接触立体几何,对于立体图形的概念和分类可能比较陌生。
他们对立体图形的认识主要来源于生活实际,因此,学生对于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立体图形的精确定义和分类标准,学生可能还不够清晰。
此外,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限,需要通过大量的实例和实践活动,逐步培养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立体图形的概念,能够对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进行分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立体图形的概念和分类。
2.难点:立体图形分类标准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引导学生感受和认识立体图形。
2.实物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实物,加深对立体图形的理解和记忆。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4.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立体图形模型、图片、课件等。
2.学具:学生分组准备立体图形模型、剪刀、胶水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如篮球、书、盒子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它们是立体图形吗?让学生初步感受立体图形的存在。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上册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北师版七级上册第一章 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材分析】1、编排意图本节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一节,主要内容是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及它在生活中的应用。
2、地位、作用学习本节内容,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数学活动的经验和体验,发展空间观念,促进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能力的发展,对今后的学习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学情分析】 1.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看,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到一定数量的几何图形,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2. 从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看,学生喜欢生动感性视觉体验,喜欢挑战,对新鲜事物感兴趣。
【设计思路】1. 理念上: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认识到“数学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
这是整节课的一条暗线,真正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设计时,充分利用多媒体优势,利用网络资源制作动态图片、幻灯片、音乐、等为一体的课件,把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并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的理念。
2.问题设计上层层深入:生活中的图片、--整体上感知--局部分析--得出结论--验证勾股定理—巩固运用—延伸—解决生活中问题3.活动上自主探究---小组交流---班内展示争做最优小组 1、知识与能力: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初步感受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
2、过程与方法: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图形的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创新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增强审美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培养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②通过视频演示,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认识点、线、面,初步感受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对“面动成体“的理解是难点教学中以课件展示问题设计、学生观察,独立学习学后,再组内合学,最后以动感课件及动感视频演示,疑难在班内共同讨论进行共学,达到对重难点的突破。
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说课稿 2022-2023学年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说课稿 2022-2023学年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一、说课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掌握立体图形的名称及其特征;–能够根据给定的描述判断立体图形的种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展示真实的生活场景,激发学生对立体图形的兴趣;–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总结立体图形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举例等方式加深对立体图形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教学难点:通过描述识别立体图形。
三、教学内容及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可以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如书包、球、饮料瓶等,并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立体图形的特点。
2. 概念讲解(10分钟)•老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者板书,向学生简单介绍立体图形的概念,即具有长度、宽度和高度三个维度的图形。
•老师再向学生介绍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如立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球体等,并介绍它们的特点和常见的应用场景。
3. 练习与讨论(15分钟)•老师出示一些图形的描述,要求学生根据描述判断图形的种类。
例如:一个图形,底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矩形,它是什么立体图形?(答案:圆柱体)•学生们分组进行讨论,并在一定时间后向全班汇报答案。
4. 深化理解(15分钟)•老师和学生们共同探讨立体图形的特点,如底面形状、侧面形状、棱的个数等。
•学生们可以自己发现并总结立体图形的特点,并与全班分享。
5. 拓展应用(10分钟)•老师通过展示一些真实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发现和描述场景中的立体图形。
如:图书馆的书架是什么形状的?•学生们可以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找出更多的例子,并进行分享和讨论。
6. 小结与反思(5分钟)•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与学生一起回顾刚才的学习内容。
七年级上册数学《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说课稿
七年级上册数学《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说课稿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直观认识规则的立体图形,正确识别各类立体图形。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索发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体验立体图形的抽象和形成过程,体验数学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 教学重难点重点:由于本节内容是对学生小学已有的立体图形知识的提高和完善,同时结合新课程改革充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的要求,确定本课重点为:①.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
②.认识现实背景中的圆柱、圆锥、棱柱、棱锥、球。
难点:柱体和锥体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像电冰箱、蛋筒冰淇淋等,学生很容易识别,但要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讲,难度较大,所以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与认知规律,确定本课难点为:认识圆柱、圆锥、棱柱、棱锥间的区别与联系,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某些特征。
培养学生空间感的形成。
二、学法分析(说学法)1 学生情况七年级的学生刚刚从小学升入初中,面对新学校、新环境,一切都充满着好奇,充满着幻想,具有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
他们在小学已经学过简单的立体图形,对立体图形已有一定的认识,但空间想象能力不强。
对正确识别各类立体图形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2 学法指导通过几年来的新课改教学体验,我深深感受到合作探索不但可以增强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所以本节课教学中我准备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遵循“观察——猜想——验证——归纳——反馈——实践”的主线进行学习。
三、教法分析 (说教法)新课程改革体现了“重结论,更重过程”的思想。
因此在讲授本节课时,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1 直观教学法:以观看生活中立体图形为开端,让学生们在欣赏这些形态各异立体图形同时,感受其中蕴涵的数学图形的美,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学案(无答案)
教学目标:
1. 在观察、摸索、讨论中使自己对立体图形有直观的认识。
2. 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观察、比较、讨论柱体、锥体、球体的特征及它们的联系和区别,建立一种互相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
3. 通过学生动手制作立体图形,培养学生积极思维,善于动手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学习重点:直观认识规则的立体图形,正确区分各类立体图形。
学习难点:1.通过对立体图形特征的分析,掌握对图形认知归纳的方法。
2.研究正多面体的顶点数、面数、棱数之间的关系,得出欧拉公式。
学习方法: 多媒体教学,学生自主、小组合作、探索性学习。
课前准备:橡皮泥,小刀,牙签,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学生自备)
学习过程:
【一】 忆一忆
今天让我们去寻找下生活中数学图形的踪迹。
首先,请听来自两个世界图形的对话。
(放A 播音)A 图形是一个平面图形的组合体。
请利用我们小学学习的知识,请问它是有哪些平面图形组成的?并结合图形请你具体说明。
(学生回答,目的是复习小学几何知识,为下面的学习做铺垫)。
看一下B 图形,它和A 一样吗?( )让我们来听听它会说些什么呢?请问它是有哪些立体图形组成的?(
)那么,就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开始今天的新课——生活中的立体
图形(板书)。
相信学完这节课后,你就会知道它是什么了?
【二】看一看
刚才,同学们都非常善于观察图形,不知你们能否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下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数学图形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的美的享受,许多艺术家和建筑师们有他们的智慧,利用立体图形为我们建造了许多的世界
建筑。
请看。
(
然后放了四张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
(在此基础上展示给学生看一些基本的立体图形。
)那么这些熟悉的图形在数学中我们是如何来称呼它们的呢?引出它们的英语读法。
接着展示五张图片,让学生回答出那几个立体图形的名称。
这些图形小学学过吧,今天我们将和大家一起来将他们分分类。
看来同学们对这些图形还是比较熟悉的,请看下面三张图:三棱柱,正方体,长方体,请问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引导学生从整体和面两方面来分析)?(学生回答实录:a.都是立体图形 b. 都有棱和顶点 c. 各个面都是平面d.上下两个底面的图形形状相同,大小相等。
)很好,我们把这类图形叫做棱柱。
在棱柱中根据他们底面多边形的边数,我们再进行分类,他们分别叫三棱柱,四棱柱。
下面这个图形是什么呢?圆柱。
观察下这两组图形,有什么区别?(学生回答实录:a.棱柱的底面是多边形,圆柱的底面是圆。
b. 棱柱有棱,圆柱没有棱。
c.棱柱是有平面图形围成的,而圆柱有由曲面围成的。
让学生明确这条不同点是从侧面来看的)我们把这两类统称为柱体。
下面观察这两个图形?他们和刚才的柱体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学生回答实录:共同点是都是立体图形,都有棱和顶点,都由平面图形组成。
不同点是它只有一个底面,而棱柱有两个底面。
)我们把这类图形叫什么呢?想想看,仿照刚才的叫法,它和棱柱有相似但又有不同,那我们叫它什么呢?(学生:棱锥)下面这个熟悉的图形呢?(学生:圆锥)统称为锥体。
(学生一起回答棱锥和圆锥的不同)
还有一类是大家很熟悉的,是什么?(球体)
展示石膏模型,让学生在熟悉具体图形时,复习刚才立体图形的分类,并让学生在好奇学习的过程中熟练学会立体图形的具体名称和复习立体图形的分类。
(如六棱柱,六棱锥等等。
)
通过今天学习我们知道,我们把规则的立体图形分成三类,柱体,锥体,球体。
老师看到桌上同学们都从家里带了许多的实物来,下面我们请同学来展示下,并告诉我们它类似于什么立体图形?因为生活中很少有我们讲的规则的立体图形,所以我们说是类似。
(学生边展示边回答。
)好,老师发现同学们都能将实物和立体图形的名称联系起来了,下面我来考考大家,老师也找了些实物的图片,看看大家能否准确说出它类似于什么图形?例一。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不是单一的立体图形,而更多的是立体图形的组合体,请看。
例二。
学生一边指着图上的立体图形,一边回答出它的名称。
为了调动课堂气氛,加了例三的圣诞树。
学了这么多的立体图形,相信我们同学也想做一个立体图形,下面我们来作个游戏,请听好游戏规则:现在以小组为单位,每组要求做五种立体图形,分工合作。
好,开始。
(同学们做的都很认真,课堂讨论活动气氛开始体现)
停,下面老师说什么,请同学们高高举起你做的符合条件的立体图形。
下面再做个游戏,把你们做的立体图形组合起来,然后每组说一句话,给它赋予一定的寓意。
开始。
然后请每小组派代表先展示他们的组合体,并用生动的语言描述。
(目的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是本节课学习了立体图形的灵活应用。
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
看了那么多的漂亮的组合体,老师也做了几个单一的图形,给同学欣赏。
希望大家好好在观察这些图形同时,特别注意观察下它的各个面。
(展示几何画板课件)
刚才在描述图形时,老师发现同学们在讨论立体图形时,涉及到了面,顶点和棱。
这点很好,那下面让我们来具体数数下面几个图形的顶点数,棱数和面数。
(展示欧拉公式课件,带了正二十面体模型让学生自己数,时间紧让学生课后亲自来数下。
同时在介绍欧拉时,让学生课后去电脑上搜索,然后进行交流。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小结)学生先说,老师补充。
板书展示立体图形的分类。
同时在此基础上引出多面体的概念,并明确棱柱和棱锥是多面体。
并布置作业。
苏州近些年城市建设发生了很多可喜的变化。
最后,让我们在优美的音乐和美丽的苏州图片中结束这节课。
希望等我们同学长大后,也能为苏州的城市建设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谢谢
备注:为了更清楚反映课堂效果,课后将学生的一些精彩回答加在了括号中。
一创设情境
通过两个图形的对话和欣赏世界著名建筑以及生活中的图片,引导学生运用数学图形的思想去观察它们,使学生对图形有直观的感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新课讲述
1.复习一些常见立体图形名称的同时让学生了解它们的英语读法。
2.观察、比较、讨论柱体、锥体、球体的特征及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3.通过“练一练,说一说,看一看”使学生能将立体图形的名称和实物联系起来,对立体图形有直观的认识。
4.学生通过动手做立体图形,加深对立体图形的认识。
然后进行小组合作,拼成组合体,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5.介绍欧拉公式。
6.通过图片展示苏州新貌,激发学生学好知识,建设新苏州的热情。
三课堂总结
1.立体图形的分类。
2.欧拉公式:顶点数+面数-棱数=2
四作业
书P126.2 学习指导P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