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对出口价格的传递效应分析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币汇率对出口价格的传递效应分析

内容摘要:本文运用2005年7月至2010年12月期间的相关经济数据,定量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对出口价格的传递效应。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对出口价格的短期传递效应约为20%,长期传递效应约为42%。较低的传递效应表明人民币升值对解决我国经济的外部失衡问题作用甚微。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出口价格传递效应

人民币汇率是当前的热点问题。自汇率制度改革到2011年3月,人民币对美元已累计升值约20%。即使如此,西方国家仍然要求人民币价值重估,这其中既有经济原因,也有其深刻的国际政治背景。在经历了金融危机及面对西方国家经济复苏的乏力,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更是不断高涨,人民币汇率问题格外受到各界关注。

事实上,人民币升值能否改善我国贸易不平衡问题依赖于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出口商出口价格的传导程度。如果由于市场竞争,我国出口商不能将人民币升值导致的成本提高传导给外国进口商,而是通过改进生产效率、降低利润率等方式消化更高的生产成本,则我国的出口价格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即人民币重估对出口贸易的影响程度取决于人民币汇率对出口价格的传递效应(pass-through effects)。如果人民币的升值不能有效传导给出口价格,则国外所“企望”的中国出口减少、进口需求增加和双边贸易改善不能实现,因而对解决我国贸易不平衡问题的作用是有限的。

文献综述

汇率对出口价格的传递效应是指出口国和进口国之间的汇率变化1%时,以出口国货币计价的出口价格变化百分比,体现了本国出口商对因汇率变动导致的生产成本变动的转嫁能力。如果出口价格能完全反映汇率的变化,则表明传递效应是完全的,否则是不完全传递。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出口商因面对完全弹性的需求曲线而不具有定价能力,出口商不可能转移任何由于本币升值带来的成本提高,因而传递效应是完全的。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与不完全竞争有关的垄断能力使得出口商能够随着汇率的波动调整出口价格,而且,具有定价能力的公司能够获得超出边际成本的利润,此时传递效应是不完全的。

Krugman(1986)建立了依市场定价理论(pricing to market)。依市场定价是指当汇率变动时,根据不同市场的不同需求弹性,具有一定垄断势力的出口商可以对不同的目的地市场索取不同的价格,从而产生同一商品在国内外市场中具有不同价格的现象。由于市场的不完全套利,在国际市场上实行二级价格歧视,对于不同的消费群体索取不同的价格。Krugman的依市场定价理论,是汇率变动与价格关系的开创性理论。当存在依市定价时,不仅汇率的传递效应是不完全的,

而且会随着市场不同而相异。Knetter(1996)则研究了汇率变动对出口商品价格的传递途径,认为传递途径有:一是汇率变动改变进口投入品的成本,使出口厂商边际成本产生发生变化;二是汇率变动后,出口商凭借其定价权,调整价格中高于边际成本之上的利润边际。

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实证研究汇率对行业、产品出口的传递效应。如鞠荣华和李小云(2006)通过实证研究汇率对我国农产品出口价格的传递效应后,认为我国农产品出口价格的汇率传递效应很低,并解释为我国农产品的附加值低,在国外市场上不具有定价话语权,因此农产品出口商承担了大部分的汇率损失。冯小兵(2006)对我国和东盟各国的出口厂商的利润边际与真实汇率进行了研究,并认为真实汇率变动对我国的初级品出口影响大于工业制成品的影响。其原因是,人民币汇率上升时,中国的初级产品出口厂商将调整自己的利润边际,使东盟各国的进口价格保持相对的稳定;但是工业产品出口商能把汇率变动导致的成本较大地传递给东盟国家进口商。当我国从东盟国家进口完全竞争类商品时,国外出口商承担大部分汇率变动损失,我国的进口价格保持相对稳定。谷任和吴海斌(2006)从产业组织角度探讨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对我国纺织品出口价格影响的汇率传递问题。本文以美国市场为主要研究范围,以印度和韩国作为我国主要竞争对手,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对我国棉纱、棉机织物纺织品的国际竞争力影响程度及特征进行实证分析。其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变动对纺织品出口价格没有明显影响。毕玉江和朱钟棣(2007)利用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提出了一个汇率传递的研究框架,并对我国SITC分类的出口商品价格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汇率变动对我国SITC分类的出口商品价格的影响存在差异,SITC1、3、7为负,其余为正。汇率对出口商品价格存在不完全的汇率传递。杜运苏(2009)采用分布滞后模型、协整、向量自回归等方法,研究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三种主要贸易方式的出口价格的传递问题。结论表明,一般贸易出口价格的传递弹性大于来料加工出口价格。

从已有文献看,差别在于汇率、出口价格和产品类别的代理变量选择上。对汇率变量选择有名义汇率、实际有效汇率、名义有效汇率等,而出口价格的代理变量则有工业生产指数、消费价格指数或行业出口价格指数。与现有文献不同的是,本文拟考察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出口价格总水平的影响,因此,选择名义有效汇率和行业出口份额加权的对外贸易价格指数。

实证分析

(一)模型设定

本文在Marston(1990)提出的理论框架基础上建立我国汇率传递效应的计量模型。Campa and Goldberg(2002)和Knetter(1997)梳理了关于汇率传递效应的相关文献,建立如下线性回归模型:

(1)

其中,pt是本国的出口价格,et是名义汇率,xt是表示本国出口的控制变量,

Zt是其它控制变量,包括出口目的国的真实收入和市场竞争压力指数等。

本文根据上述回归模型,考虑经济时间序列的非平稳性和出口价格对汇率波动的滞后性,建立的人民币汇率对出口价格的传递效应计量模型为:

(2)

其中,mc表示边际生产成本,作为本国出口的控制变量,e为名义有效汇率,wd为世界需求水平,pw为世界价格水平,pex为我国的出口价格水平,所有变量均取自然对数。其中系数β2之和表示出口价格对汇率的长期弹性,等于1时表示传递是完全的。

(二)变量选择

因我国没有出口总价格水平数据,本文利用国家海关总署编制的、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出口商品贸易同比指数,对其进行加权处理,加权系数为该行业的同期出口总额。时间范围从2005年7月至2010年12月,共计66个数据(见图1)。人民币汇率采用名义有效汇率,为月度平均汇率,数据取自国际清算银行(间接标价的指数形式汇率)。中国出口商的边际成本没有直接的数据,可考虑的代理变量有单位劳动成本、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或消费价格指数(CPI),本文选择PPI作为边际成本的代理变量,数据取自国家统计局网站。世界需求水平采用工业国家月度工业生产指数作为代理变量,数据来源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国际金融统计数据库(IFS)。模型中的世界价格水平表示市场竞争压力,由于我国出口商品的结构与邻近国家具有较高的相似程度,因此使用亚洲国家的出口价格指数作为代理变量,也取自IFS。

(三)模型估计

本文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分别估计了人民币汇率对出口价格传递效应模型。

首先要确定模型的最优滞后阶数。在滞后阶数的选择上,一方面要使滞后阶数足够大,以便能完整反映所构造模型的动态特征;另一方面,滞后阶数太大使得待估计的参数增加,模型的自由度因之减少。本文在选择滞后阶数时,综合考虑了滞后阶数和自由度两方面的需求。在实际操作中,运用了LR(似然比)检验、AIC信息准则和SC准则等标准来判定。最终对名义有效汇率变量采用二阶滞后,边际成本变量采用一阶滞后。估计结果见表1。

(三)导师制的作用

大众化教育背景下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是否有必要?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我院04、05级93人中,有79%的学生认为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对于本科生培养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82%的教师认为有利于因材施教和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密切师生关系,增进师生友谊。可见,绝大多数师生对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实施本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