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第一课《为政以德》课件 (54张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
• 子贡问政。
•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
• 曰:“去兵。”
•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期二者何先?”
• 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12.7
12.7章:富民、正己(正身、诚信)
“食-兵-信”递进,突出“德治”重要
如何实施德政?
(4)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 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5)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 :“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 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根据上述材料,分点概括孔子的“百姓观””。
(1)以德、礼导民;(2)富而后教; (3)节用爱人,使民
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
。尚德哉!若人。”
(1)从上面材料可以看出孔子主张建立一个
的社会。(
1分)
有道∕有德 ∕为政以德
(2)在《论语》中孔子多次称颂尧、舜、禹、稷,有人说是孔子
对“老死不相往来”的原始社会朴野生活的向往,在这一点上和
老庄思想是相同的,对此你怎么认为?(3分)
取信于民,为政以德,讲究礼节 (2)面对同样的问题,孔子为什么分别作了不同的回答?请说
说你的理解。(3分)
因为“问政”的对象不同。子贡是孔子的学生,尚未入仕
参政,需要告诉他立国的必备条件;而季康子是大权在握的
重臣,且有“暴政”倾向,因而孔子希望他能“为政以德”
;齐景公是一国之君,故孔子提醒他要讲究礼节秩序。
成祸患。
如何实施德政?
• 季氏正己了吗? • 那冉有、子路呢?
怎么做?
•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 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城邦之中矣,是社稷之 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 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 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 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 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 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 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 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 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 ,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 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 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6.1)

• “举贤(去恶)” (11.17、2.20) • “富民”(13.9、12.7、12.9)
德者,得也。
孔子要人们严守礼制,各得与名分相应规格的财富,安于等级名 分,不可互相侵夺,符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
如何实施德政?
怎么做?
•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 • 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鸣鼓而攻之: 敲鼓指责冉求。后比喻大张旗鼓地
加以声讨。
11.17章:去恶(举贤、举善)、爱民
12.19章:正己、教民
• 孔子强调“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的 作用,但是他又叫他自己的学生对求“鸣 鼓而攻之可也!”,这样做不是自相矛盾的 吗?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
• 不矛盾。 • 孔子为政的根本思想应该是以德治国,并且这种
以德治国的思想有很多是值得肯定的,比如说教 育熏陶。 • 但是道德的作用并不是无上的,有时在特殊的环 境和特殊的人要有不同的对待方式。 • 冉有的这些话让孔子觉得他是那种屡教不改的人 ,所以孔子认为冉有再也不用用那种道德去感化 的方法,而应当去声讨他。
如何实施德政?
怎么做?
•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 ”
• 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 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2.20
2.20章:正己、教民、举贤
如何实施德政?
怎么做?
•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 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
• 夫子不答。
• 南宫适出。
总结归纳
当政者以身作则
办法5:
“羿、奡”“禹、稷”
恃德者昌,恃对力比者,亡
突出“
”的政治观点
提出问题
论点:为政以德
论据1:“刑”“德”对比,突出“德治”重要
分析问题
论据2:“庶-富-教”递进,突出“德治”重要
论据3:“食-兵-信”递进,突出“德治”重要
如何实施德政?办法1:敬事而信,节用爱人,使民以时
≈≈≈ ≈≈≈ ≈≈≈ ≈
把远人招来之后,又要使他们安定下
来。“来”、“安”都是使动用法。
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心来。
分崩离析:
≈≈≈ ≈≈≈
指当时鲁国不统一,已被季孙、孟孙、叔孙三家分割。
后用以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不可收拾。
祸起萧墙:
≈≈≈ ≈≈≈
指祸患起于内部。 后用以指内部出
乱子。也指家庭成员中自起矛盾造
• 春秋战国时期统治者? • 春秋战国时期为政者?
• 齐鲁夹谷会盟,黎鉏(chú)与孔子的对 话中,孔子有一句:“四海之内,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 (《诗经 ·小雅· 北山》:“溥天之下,莫 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
• 春秋战国时期为政者? • 王臣
• 春秋战国时期为政者? • 王臣
2.• 共1章::同德拱,政环及绕的作意用思。
是什么?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 所而众星共之。” (2.1)
2.1章:德政 及 作用
•德
• 德者,得也。
•政
• 子曰:“政者,正也。”
• 作用:
为什么?
• 即使不动,百姓也会紧紧拥护你爱戴你。
德政的重要性
为什么?
★•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 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2.3)
学说保守的现象后面,包涵着对人类永恒精神的追求。
办法1:敬事而信,节用爱人,使民以时
办法2:①反对战争;②主张均平
办法3:反对聚敛和破坏礼制
如何实施德政?
办法4:民富,君(国)富 办法5:当政者以身作则
• 孔子心中的“德政”的基本手段: • “正己”(12.7、1.5、16.1、13.6
、12.19、2.20、14.5) • “教民”(2.3、13.9、12.19、2.20
在《论语》中孔子虽然多次称颂尧、舜、禹、稷,
但他赞美的主要是他们高尚的个人品德和德政,并非“
老死不相往来”的原始社会朴野生活。在这一点上孔子
与老庄思想是不同的。孔子反对的不是文明的进步,而
是道德的退化,他希望通过恢复周礼,通过道德教化来
积极地建设理想社会(秩序)。优秀高尚的道德是人类
的本质特征,它应该成为人类的永恒精神。因此,孔子
选文中画线词语“均无贫”中的“均”与中国历史上农民起 义的口号“等贵贱,均贫富”的“均”意思是否一样?为什么?
不一样。①农民起义的口号“均贫富”,是站在穷人的立场
提出的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纲领;“均无贫”则是站在贵族统治 者的立场提出的调和阶级矛盾的主张。② “均贫富”是要劫富
济贫,而强烈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孔子是不可能有这种思想的。
• 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主谓倒装(主谓倒置)
14.5章:正己
“羿、奡”“禹、稷”对比,突出“恃德者昌, 恃力者亡”的政治观点。
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勉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
礼,有耻且格。”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
孔夫子的为政观?
是什么?
为什么?
为 政 以 德
怎么做?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总结归纳
论点:
论据1:“ 重要
论据2:“ 要
论据3:“ 要
办法1:
”“ ”对比,突出“ - - ”递进,突出“ - - ”递进,突出“
” ”重 ”重
办法2: 办法3:
办法4:
办法5:
对比,突出“ 政治观点
”的
提出问题
16.1章:正己 ①反对战争;②主张均平
教民
修文德
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 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 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 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 之内也。”(16.1)
办法2:①反对战争;②主张均平
解决问题
办法3:反对聚敛和破坏礼制
办法4:民富,君(国)富
总结归纳
办法5:当政者以身作则
“羿、奡”“禹、稷”对比,突出“恃德者昌 ,恃力者亡”的政治观点,
是什么?
★•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
其所而众星共之。” (2.1)
• 为,治理;以,用。
• 为政以德:此句是状语后置,以德为政,是 说统治者应运用道德治理国政,即“德治” 。
反对聚敛和破坏礼制
如何实施德政?
怎么做?
•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 • 有若对曰:“盍彻乎?” • 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 • 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
与足?”
“孰与”,即与孰,跟谁。疑问代词作宾语, 宾语前置。
12.9章:富民
(在荒年降低税收足民)
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
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
也,相夫≈≈子≈≈≈,≈≈≈远≈ 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 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
在≈≈ 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wk.baidu.com
≈≈
既来之,则安之:
论点: 为政以德
论据1:“刑 ”德“ ”对比,突德出治“
重要
分析问题
论据2:“庶 富- 教- ”递进,突出德“治

论据3:“食 -兵 信- ”递进,突出德“治

如何实施德政?办法1:敬事而信,节用爱人,使民以时
” ”重 ”重
办法2: ①反对战争;②主张均平
解决问题
办法3: 反对聚敛和破坏礼制
办法4: 民富,君(国)富
2.3章:德政、礼治、教民(教化)
“法刑”“德礼”对比,突出“德治”
• 子适卫,冉有仆。
• •
子 冉曰 有: 曰“:“庶既矣庶哉矣!,”又何加焉?”宾语前置
• 曰:“富之。”
• 曰:“既富矣,又何加焉?”

曰:“教之。”
(13.9)
“庶-富-教”递进,突出“德治”重要
13.9章:富民、教民
德政的重要性
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12.7)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 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 ,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12.19)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12.11) (1)从这些不同回答中体现出孔子怎样的治国思想?(1分)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
,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
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
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
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
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
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
怎么做?
•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 爱人,使民以时。 (1.5)
1.5章:正己、爱民(仁爱)
敬事而信,节用爱人,使民以时
季氏正己了吗? 那冉有、子路呢?
•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
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
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城邦之中矣,
以时;(4)反对横征暴敛;(5)“足民” “富民”。
如何实施德政?
怎么做?
★•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
13.6章:正己
当政者以身作则
如何实施德政?
怎么做?
•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 有道,何如?”
• 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 民善矣。君子之德风,人小之德草,草上 之风,必偃。 12.19
民富,君(国)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题目:
(1)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2)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 ,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 ”曰:“教之。”
(3)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言,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