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目前已公布区域经济发展规划

合集下载

中国区域经济规划地图

中国区域经济规划地图

【中国区域经济规划地图节选】
汇整一下国务院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上海板块一时风头无俩。

龙头上海物贸8月份涨幅接近200%。

同时,操作资金跟进下一个有可能批复的自贸区。

A股掀起疯狂炒地图,重庆、天津、厦门等热门区域股票一飞冲天。

再往前看,A股历来有炒政策地图的习惯,温州金改、海南旅游岛等概念都曾经掀起一波操作狂潮。

纵观中国经济规划,以下列出较大规模的经济规划区,以等待有进一步的政策跟进,联动板块个股。

沈阳经济区域发展规划。

中国新经济区域划分

中国新经济区域划分

三一文库()/总结报告/调研报告中国新经济区域划分6月中旬,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地区协调发展的战略和政策》报告,提出了新的综合经济区域划分设想,把内地划分为八大综合经济区域。

在新的区域划分设想中,中部被一分为二,这是否会影响刚刚聚拢的中部的合力?新的区域划分设想出台的背景是什么?将会为重新洗牌的区域带来哪些影响?为此,《经济视点报》记者独家专访了制订该区域划分方案的主要参与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刘锋博士。

经济视点报:新的区域划分设想将内地划分为“东、中、西、东北”四大板块,并细分为八大综合经济区,这与以往的“东、中、西”划分方法相比,有着很大的不同。

这次提出综合经济区域重新划分的背景是什么?刘锋:区域划分是制定区域政策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但由于历史和现实诸多方面的原因,中国各地区之间存在着发展条件和水平的巨大差异。

迄今为止,就区域划分而言,官方和学者提出了不下几十种的方案,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使用较多的还是“七五”计划时划分的“东、中、西”三大经济带的提法。

目前,这种划分方法显得过于粗略,不便于深入分析区域差别和制定区域政策,难免产生政策上的“大而统”和“一刀切”。

“十一五”期间,为配合我国实行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区域划分需要建立相应的多层级体系和框架,以便于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区域政策。

经济视点报:在旧有的划分中,国家实行了非均衡发展战略,东部优先,带动中、西部发展的战略。

重新划分后的区域内的经济合作,同以往区域间的合作有什么不同?刘锋:总体上来说,有了大的经济区以后,在经济区内部,可以对经济区内的经济联合起到比较强的推进。

传统的三大地带差异比较大,现在就是考虑能不能有更具有分类指导意义的划分,更具有可操作性,像东北三省,东南沿海的上海、浙江、江苏等区域,要对整个区域的区域定位、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产业发展等方面作出具有综合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规划。

经济视点报:八大综合经济区域的划分依据是什么?刘锋:考虑到中国的国土面积广阔,地区差异性大,区域划分需要建立相应的多级多类型的体系和框架,既有一级的经济区划,还有层次分明的次级区域,这将有利于政府统筹安排,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区域政策。

人口分布练习题

人口分布练习题

人口分布练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哪个国家的人口分布最均匀?A.日本B.中国C.俄罗斯D.印度答案:A.日本2、下列哪个地区的人口分布最密集?A.沙漠地区B.雨林地区C.山区D.平原地区答案:D.平原地区3、下列哪个因素对人口分布影响最大?A.气候B.土壤C.自然资源D.政治和经济因素答案:D.政治和经济因素二、简答题1、简述人口分布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答案: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情况,影响因素包括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等。

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土壤、水资源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交通状况等,政治因素则包括政府政策、战争等。

2、举例说明世界和中国的人口分布特点。

答案:世界人口分布呈现出不均匀的特点,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和沿海地区,而内陆和干旱地区的人口分布较少。

中国的人口分布也呈现出不均匀的特点,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尤其是沿海地区,而西部地区的人口分布较少。

同时,城市人口数量较多,农村人口数量较少。

3、如何通过人口分布图来分析人口分布特点?答案:人口分布图是反映人口分布情况的地图,通过分析人口分布图,可以了解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密度和分布情况。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看人口集中程度的差异;二是看人口的稠密和稀疏地带;三是看人口的移动和趋向;四是看人口的城乡构成。

广东省,作为中国南方的经济大省,人口数量众多,其人口分布情况一直备受。

本文将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对广东省的人口分布进行详细分析。

从总体上看,广东省的人口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

珠江三角洲地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等城市,由于经济发展较为集中,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聚集,因此该地区的人口数量占据了广东省总人口的近六成。

粤东、粤西、粤北等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因此人口分布较为稀疏,其中粤北地区的总人口仅占广东省总人口的约四分之一。

从人口增长率来看,广东省的人口增长速度整体上呈现出放缓的趋势。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引言: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制定的综合性规划,旨在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需要全面考虑区域的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基础设施、环境承载能力等因素,并明确发展目标和路径。

本文将讨论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性及其关键要素,并以一个假设的地区为例进行具体阐述。

一、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性1.消除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能够整合区域内资源,促进各地区间的协调发展,有效消除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现象。

2.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和优势产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3.打造区域产业集群: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能够促进相关产业的集聚,形成区域产业集群,提升地区竞争力和经济增长潜力。

4.促进经济结构升级:通过科学规划和细化政策,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能够推动经济结构升级,实现由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的转型升级。

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的关键要素1.宏观经济政策:通过制定合理的宏观经济政策,如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引导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2.产业布局规划:根据区域内的资源禀赋和特点,合理规划产业布局,避免同质化竞争,提升地区产业竞争力。

3.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通信等,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4.人力资源和教育培训: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提升人力资本的质量和能力,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人才支持。

5.环境保护与治理: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加强环境治理,保护地区生态环境,避免经济发展对环境造成过大影响。

以假设地区A为例进行具体阐述,地区A位于国东部沿海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交通条件。

地区A的产业结构以制造业为主,同时也发展了一些以旅游、文化创意产业为特色的服务业。

地区A的发展目标是实现经济结构升级,成为以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文化旅游产业为主的现代化经济区域。

制定地区A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的关键要素包括:1.产业布局规划:鉴于地区A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在合理利用资源的基础上,以发展现代制造业为重点,重点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和文化旅游产业。

浅析中国新时期区域规划特点及其背后的经济意义

浅析中国新时期区域规划特点及其背后的经济意义

6城市探索1、背景和必要性介绍至2006年以来,中国已经迈入了加入W TO 的后过渡期,进入了深化改革开放的新阶段——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艰难转型。

2008年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中国经济也受到波连,经济运行出现空前震荡,中国政府的宏观政策从防止过热的从紧政策迅速调整到防止衰退的刺激政策,其中最为耀眼的除了4万亿财政投资刺激计划和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以外,中国政府还出台了大量国家级战略性质高度的区域规划。

仅2009年短短一年内,中国政府就出台了11个国家级战略高度的区域规划,至今已高密度地批复了14个区域规划,这是从建国到现在都还尚属第一次。

这些区域规划凸显了中国政府的两大目的。

一是试图通过区域经济的发展来提振经济,即通过一个小圈圈的促动,进而带动一个大圈圈,然后大圈圈与小圈圈之间串连成片,进而达到刺激经济增长的目的。

二是缩小地区差距,促进产业升级和转移,改变产业结构雷同的现状。

众所周知,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鼓励小部分人致富开始,中国政府刚开始颁布的产业政策是向东部沿海地区倾斜,加之东部地区较好的区位优势、经济社会资源以及由来已久的从商文化优势,伴随着循环累计因果效应,中国经济逐渐形成东富中西穷的格局,呈现出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雷同的现状。

而又因为经济危机中社会经济结构调整的代价相对较小,为了抓住机遇,解决上述问题,中国政府出台了大量的区域规划。

本文将“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开创中国经济新局面,从2009年到现在及以后中国政府出台的区域规划称为中国新时期的区域规划。

”2、区域规划定义界定区域规划,是对区域未来发展的设想,一是体现了对资源、人口、经济活动的综合性空间配置,以解决区域性问题,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二是协调不同空间单元的关系,调解区域内、区域间的失调和矛盾;三是区域规划具有强烈的公共政策属性,涉及到区域内、外发展的均衡,资源、环境等的可持续性,以及社会进步、人类发展等更广泛的非经济因素。

国务院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全文)

国务院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全文)

本规划推进实现主体功能区主要目标的时间是2020年,规划任务是更长远的,实施中将根据形势变化和评估结果适时调整修订。本规划的规划范围为全国陆地国土空间以及内水和领海(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海洋既是目前我国资源开发、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未来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鉴于海洋国土空间在全国主体功能区中的特殊性,国家有关部门将根据本规划编制全国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作为本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另行发布实施。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就是要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谋划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确定不同区域的主体功能,并据此明确开发方向,完善开发政策,控制开发强度,规范开发秩序,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2)。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有利于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有利于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差距;有利于引导人口分布、经济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的空间均衡;有利于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应对和减缓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制定实施更有针对性的区域政策和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和改善区域调控。
——耕地减少过多过快,保障粮食安全压力大。全国耕地面积从1996年的19.51亿亩减少到2008年的18.26亿亩,人均耕地由1.59亩减少到1.37亩,逼近保障我国农产品供给安全的“红线”。

现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规划》是我国国土空间开发的战略性、基础性和约束性规划。编制实施《规划》,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举措,对于推进形成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长远目标,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新区域主义与我国新一轮区域规划的发展趋势

新区域主义与我国新一轮区域规划的发展趋势

新区域主义与我国新一轮区域规划的发展趋势作者:暂无来源:《上海城市管理》 2010年第5期一、问题的提出区域规划是为实现一定地域范围的开发和建设目标而进行的总体部署。

广义的区域规划指对规划地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建设布局问题做出战略决策,包括解决区域间发展的不平衡问题或区际分工协作,对区域内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布局进行全面规划和部署等。

狭义的区域规划主要指一定区域内与国土开发整治有关的总体规划。

长期以来,区域规划一直是我国规划体系中一个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

促进地区协调发展,必须强化区域规划。

从“十一五”开始,对城乡统筹发展、生态共存共生及设施共享共建等多方面的需求,我国已经开始明确未来将主要运用区域规划与区域政策调控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

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经济发展的困顿与区域经济发展冲突不断,于是从2009年初开始,国务院先后批复了13个区域规划,涵盖了我国大部分省区,而尚未有规划的省份,也纷纷正在编制和报批。

如何从理论高度破解国家密集出台区域规划的发展背景与动机,探讨中国未来区域经济发展的格局与关系,成为学术界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基于新区域主义的分析视角,对我国新一轮的区域规划的发展背景与实质、战略定位与运行机制、未来发展等问题进行分析,以期引起更多关注。

二、新区域主义的基本观点1990年代以来,在全球化和区域化进程交互作用下,区域日益取代纯粹的城市概念而成为多元利益主体进行协调与合作的重要平台,也是全球竞争最重要的空间载体。

基于如此发展背景,区域主义者提出了区域功能整合、区域治理网络化和制度机制创新等系列主张,逐渐成为世界范围内区域一体化研究的重要理论源泉,为区别于此前的区域主义,学界称之为“新区域主义”。

从新区域主义的形成演化过程看,其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对区域本身加深认识的过程,也是一个提高解决区域问题能力的过程。

但是,由于区域的多样性和区域发展问题的独特性,新区域主义成为众多学科知识汇聚的庞杂领域,其核心研究主体和基本观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我国“国家战略性”区域规划的实施效果、存在问题和改进建议_百讲解

我国“国家战略性”区域规划的实施效果、存在问题和改进建议_百讲解

国家战略性”区域规划的实施效果“国家战略性”区域规划不但带动区域经济增长,培育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极,而且在提高区域内外一体化程度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每个“国家战略性”区域规划的侧重点虽有所不同,但规划的落脚点最终都在建设项目和优惠政策两个方面。

首先,区域规划主要还是以发展为导向,经由国家发改委批复发布的重点区域规划大多会有区域重点建设项目的相关内容,并以此为抓手带动区域的发展;其次,体现国家战略的重要方面就是对区域相关优惠政策的配置,尤其是作为先行先试试点的综合改革试验区,地区优惠政策成为规划的核心。

目前,由于“国家战略性”区域规划实施的时间还比较短,全面评价“国家战略性”区域规划中建设项目和优惠政策效果的条件并不具备,本报告只是对此作初步的分析。

——带动区域经济增长,培育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极国家近年来出台的区域规划一个重大作用就是通过一些重大项目的部署直接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增长。

新区、综合改革区的设立和区域规划的发布都直接带来了一些重大项目的落实,直接推动了规划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

如上海“迪斯尼”项目、天津飞机制造项目、北部湾石化项目等都是在区域发展规划背景下,获得国家相关政策支持,成为地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

除了直接吸引项目外,区域规划还为地区发展构建了一个平台,增强了地区的政策吸引力,为地区招商引资和区域合作创造了重要的前提。

从统计数据上来看,国家战略区域规划出台的当年或第二年,地区经济一般都会有较大规模的跃升。

区域规划推动形成了越来越多的新增长极。

随着我国国家战略区域规划的密集出台,区域发展格局由主要依赖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等少数区域驱动,逐步向东中西多极驱动转变。

通过“国家战略性”的区域规划,借助国家政策的扶持,产业加速向中西部转移,有助于在中西部地区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极。

如中西部的成渝经济区、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等地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新的重要增长地区。

中西部新增长极的培育有助于缩小城乡区域差异。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状况比较与划分-区域经济学论文-经济学论文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状况比较与划分-区域经济学论文-经济学论文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状况比较与划分-区域经济学论文-经济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引言区域经济是整体经济的组成部分,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直接影响整体经济发展质量和发展水平。

区域经济的划分一般以各地区资源禀赋、不同时期国家经济发展侧重点和经济发展的环境为依据,顶层设计对区域经济的划分也有显着影响。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经历了不同的划分阶段,改革开放尤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十一五、十二五规划纲要发布之后,东部率先发展、中部崛起、西部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成为促使我国经济发展的有效举措。

这些针对性强、目标明确的区域经济发展措施,丰富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手段,提升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成效。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融入全球化进程的加深加快及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的急剧变化,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出现及由环境污染引发的对经济发展模式的再思考,促使探索满足经济发展新常态所需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显得重要。

本文尝试运用区域经济发展的经济结构、空间结构、开放水平等指标,对现有区域经济发展的状况进行对比,试图发现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划分方法并提出相应建议。

(二)东部、中部、西部及东北地区区域经济发展概括分析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中部崛起、西部开发和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表明了我国区域经济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4个区域。

东部指的是包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和海南省10省市的行政区域;中部指的是包括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安徽省、江西省和山西省 6 省的行政区域;西部指的是包括西部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即重庆市、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自治区、青海和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区域;东北地区指的是包括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3省的行政区域。

近年来,东部、中部、西部及东北地区各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为我国经济整体上台阶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国“国家战略性”区域规划的实施效果、存在问题和改进建议_百讲解

我国“国家战略性”区域规划的实施效果、存在问题和改进建议_百讲解

国家战略性”区域规划的实施效果“国家战略性”区域规划不但带动区域经济增长,培育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极,而且在提高区域内外一体化程度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每个“国家战略性”区域规划的侧重点虽有所不同,但规划的落脚点最终都在建设项目和优惠政策两个方面。

首先,区域规划主要还是以发展为导向,经由国家发改委批复发布的重点区域规划大多会有区域重点建设项目的相关内容,并以此为抓手带动区域的发展;其次,体现国家战略的重要方面就是对区域相关优惠政策的配置,尤其是作为先行先试试点的综合改革试验区,地区优惠政策成为规划的核心。

目前,由于“国家战略性”区域规划实施的时间还比较短,全面评价“国家战略性”区域规划中建设项目和优惠政策效果的条件并不具备,本报告只是对此作初步的分析。

——带动区域经济增长,培育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极国家近年来出台的区域规划一个重大作用就是通过一些重大项目的部署直接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增长。

新区、综合改革区的设立和区域规划的发布都直接带来了一些重大项目的落实,直接推动了规划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

如上海“迪斯尼”项目、天津飞机制造项目、北部湾石化项目等都是在区域发展规划背景下,获得国家相关政策支持,成为地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

除了直接吸引项目外,区域规划还为地区发展构建了一个平台,增强了地区的政策吸引力,为地区招商引资和区域合作创造了重要的前提。

从统计数据上来看,国家战略区域规划出台的当年或第二年,地区经济一般都会有较大规模的跃升。

区域规划推动形成了越来越多的新增长极。

随着我国国家战略区域规划的密集出台,区域发展格局由主要依赖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等少数区域驱动,逐步向东中西多极驱动转变。

通过“国家战略性”的区域规划,借助国家政策的扶持,产业加速向中西部转移,有助于在中西部地区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极。

如中西部的成渝经济区、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等地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新的重要增长地区。

中西部新增长极的培育有助于缩小城乡区域差异。

目前我国的13个区域经济规划

目前我国的13个区域经济规划

目前我国的13个区域经济规划1 珠三角经济区2 海峡西岸经济区3 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4 横琴岛总体发展规划5 关中―天水经济区6 辽宁沿海经济带7 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8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9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10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11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12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13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1 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9年1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从国家战略层面给予珠三角地区五大定位,即探索科学发展模式试验区、深化改革先行区、扩大开放的重要国际门户、世界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基地、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

凭借毗邻港澳地区的深度合作优势,现代服务业将得到优先发展,重点包括金融业、会展业、物流业、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商务服务业、外包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总部经济与旅游业。

到2020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60%。

2 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若干意见2009年5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支持福建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要求将该地区建成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服务周边地区发展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我国重要的自然与文化旅游中心。

3 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2009年6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并要求,要把加快建设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与促进海域滩涂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作为发展重点,着力建设我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沿海新型工业基地、重要的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区与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富足的宜居区,将江苏沿海地区建设成为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4 横琴总体发展规划2009年6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横琴总体发展规划》。

规划提出将横琴建设成为"四基地一平台",即粤港澳地区的区域性商务服务基地、与港澳配套的世界级旅游度假基地、珠江口西岸的区域性科教研发平台与建设融合港澳优势的国际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区域经济发展政策

区域经济发展政策

宏观经济调控对区域经济政策的影响
控制信贷规模,提高银行存贷款准备金率。提高住房建设的资本金。 减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少上或不上高耗能、高耗料项目。 从生产环节控制生产,防止产能过分扩张,减少对原料的供给,抑制需求。如限制
钢铁、电解铝、水泥新项目的开工。江苏铁本责任人受到惩处。 房地产泡沫的表现:房价过高及空置率大,中国为年收入的15-20倍,美国为3倍,
20.7家/Km2,在面积为149Km2的老市区,这两个指标分别高达42900人/Km2与34家/Km2, 集中度很高。
不同战略时期的主要区域问题
区域问题
时间段
贫困落后病
1949年至今
表现 老少边穷、西部。
生产力地区布局不平衡 1949年至今
区域差距扩大,区域矛 1978年改革开放后。 盾突出
改革开放前,沿海向内地转移,支援内地建设, 三线建设,国防需要。改革开放后沿海与内地区 域发展不平衡加大。
区域经济冲突愈发突出
我国现阶段区域经济冲突的表现:重复建设——原料大战——市场封锁——价格大战。 重复建设、产业趋同、过度投资是其主要原因,由于生产原料需求旺盛,为取得高 额利润,抬高价格,地方盲目快速上项目,力图控制市场,使市场经济秩序混乱。 所以国家要求在区域政策中要限制水泥、钢铁、电解铝的生产。防止各地固定资产 投资过大、乱占耕地发展工业或房地产现象,遏制投资过热,保证经济的持续、健 康发展。
区域经济政策中的供给学派的经济学原理与图示
P
AS1
P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S3
p′
AS3′
AS2
AD′
AD2
p
AD1 Y
AD Y
(a)
(b)
供给学派认为,当供应曲线呈曲线AS1,水平AS2的情况下,提高需求都意味着总产出的增 加,这时凯恩斯理论有效。但是供应曲线呈垂直形态的AS3时,刺激需求只能刺激通货膨胀, 此时,如图b所示,总需求AD增加到AD′,价格从P上涨到P′,Y则不变。事实上,只要AS曲

2021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背景中的皖江城市带发展趋向

2021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背景中的皖江城市带发展趋向

2010年1月,国务院公布《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这是迄今为止全国唯一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区域发展规划。

2010年5月,国务院公布《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这是我国首个跨省级行政区的区域发展规划。

2011年3月,国务院公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这是我国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这三个国家级规划对区域经济发展提出了新思路,进行了新布局,我们必须把握在国家区域经济战略背景中的皖江城市带的发展趋势、发展走向,追求并实现皖江城市带的崛起,顺利完成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发展目标。

笔者依据上述三个国家级规划,对皖江城市带的发展趋向做些探讨,以求教于同仁。

一、皖江城市带将打造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极理论区域经济发展增长极理论认为,区域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条件较好的少数地区和少数产业带动,应把少数区位条件好的地区和少数条件好的产业培育成经济增长极。

通过增长极的极化和扩散效应,影响和带动周边地区和其它产业发展。

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不同产业的增长速度不同,其中增长较快的是主导产业和创新产业,这些产业和企业一般都是在某些特定区域集聚,优先发展,然后对周围地区进行扩散,形成强大的辐射作用,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

这种集聚了主导产业和创新产业的区域被称为增长极。

增长极的多极化是国家对区域经济的战略新布局。

自十一五以来,我国从国家战略的高度,统筹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均衡发展,重视培育更多的区域经济增长极,保证国民经济不再依靠少数几个极,从而走向多极发展;重视西部大开发与中部崛起战略,在中西部地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从而走向均衡发展。

2009年以来,国家已陆续出台了10多个区域规划,我国将进入一个以区域为主要单位、以区域与区域之间的互动为主要格局的发展新阶段。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区域间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产业有序转移,在中西部地区培育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增强区域发展的协调性。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百科名片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就是要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谋划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确定主体功能定位,明确开发方向,控制开发强度,规范开发秩序,完善开发政策,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开发格局。

目录四大类主体功能区划分四类主体功能区国家省级两层编制构想如何出台全文编辑本段四大类主体功能区●优化开发区域:国土开发密度已经较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始减弱的区域主体功能区●重点开发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经济和人口集聚条件较好的区域●限制开发区域:资源承载能力较弱、大规模集聚经济和人口条件不够好并关系到全国或较大区域范围生态安全的区域●禁止开发区域:依法设立的各类自然保护区域国家建设部网站昨天公布了《国务院关于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见》(国发[2007]21号,下简称《意见》),《意见》要求,全国主体功能区编制规划将于9月完成初稿,并开始征求意见。

《意见》认为,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有利于打破行政区划,制定实施有针对性的绩效考评体系。

“全国主体功能区”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所确定的全国国土空间最新布局办法。

根据这一布局,全国国土空间将被统一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大类主体功能区。

《意见》称,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是战略性、基础性、约束性的规划,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区域规划、城市规划等的基本依据。

编辑本段划分四类主体功能区根据《意见》,四大类功能主体区中的优化开发区域是指国土开发密度已经较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始减弱的区域;重点开发区域是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经济和人口集聚条件较好的区域;限制开发区域是指资源承载能力较弱、大规模集聚经济和人口条件不够好并关系到全国或较大区域范围生态安全的区域;禁止开发区域是指依法设立的各类自然保护区域。

我国 “国家战略性”区域规划的主要特点

我国 “国家战略性”区域规划的主要特点

我国“国家战略性”区域规划的主要特点刘云中侯永志兰宗敏来源:中国经济时报2013-1-17 5版近年来,我国针对典型经济区陆续出台了53项“国家战略性”区域规划文件,进一步细化和落实了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这些规划包括国家新区、区域规划、指导意见和综合改革区四种,涉及多个空间尺度。

按目标可分为:建设国际竞争力区域、推进重点地区发展和转型、推动欠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深化区域合作与对外开放、探索发展改革试点五种类型。

目前“国家战略”地区已经覆盖国土面积的38%,以东部居多,空间上呈现东中西大体均衡推进的态势,但重心逐渐向中西部倾斜,重点关注老少边穷、边疆和海洋经济三类地区。

此类规划打破了原有的发改、国土、建设系统“一级政府一级规划”的格局,丰富了既有的区域规划体系。

“国家战略性”区域规划的界定区域规划是国家进行空间管治的重要手段,一般指在一定地域空间内,基于地区发展的条件和存在的问题,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土综合整治做出的总体部署。

或者说,区域规划是为解决特定区域的特定问题或达到区域内特定目标而制定和实施的某些战略、思路、布局方案和政策措施。

近年来,许多区域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宏观调控在区域层面上落实的重要手段。

概括而言,“国家战略性”区域规划有三个方面的标志:第一是由国家出台,即由国务院批复、发文或讨论通过,亦即近年来常说的“国家战略”;第二是具有典型的经济区域导向特征,是针对特定类型地区的规划,而不是针对全国的整体规划;第三是区域发展规划,而不同于原有的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城市(城乡)规划和国土规划。

因此,很多由国务院批复的城市总体规划、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地区产业规划和国土规划并不在本报告所分析的“国家战略性”区域规划范畴。

根据以上的界定,以2005年6月21日国务院正式批准上海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开始,截至2012年9月6日南沙新区的获批,共有78项区域规划及相关政策文件上升为“国家战略”,剔除针对大区域(如东北、中部、西部等)或省区(如新疆、西藏、青海、广西等)的战略或指导意见以及部分针对同一地区的重复规划,主要的“国家战略性”区域规划文件共53项。

我国区域发展新格局与“十二五”区域规划布局

我国区域发展新格局与“十二五”区域规划布局
成渝 、 中 、 中、 黔 滇 藏中南 、 关中一天水 、 兰州一西宁 、 宁夏沿 黄 、
人与 自然和谐相处 的区域 发展格局 。其根 本 目的是优化格 局 , 促进 区域 协调发展 , 实现福利共享式发展 。”


中 国 区域 经 济 新版 图和 “ 二 五 ” 济 区划 与 布 局 十 经
牧业、 以及科学 合理开 采矿 产资源 , 成可持续 发展 的产业模 形 式, 并在西部地区优启动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修 复工程 。
三 、 十 二 五 ” 疆 经 济 规 划 与 布 局 :两 带两 区” “ 新 “ 发展 战 略
万平 方公里 : 区包括 宁夏沿黄城市带 、 依托 内蒙古河套 地区 , 陕 西延安市 , 面积 3. 平方公里。 45 6 蒙陕甘宁能源“ 金三 角” 国家 被
青蒇高原 不仅地理 位置特殊 , 自然 资源丰 富 , 且 是我 国重 要 的生态安全屏障 。根据规 划 , 青藏高原将按照保护优先 、 预防 为主 、 统筹规 划 、 重点突破 、 区管理 、 分 协调推进 、 创新机制 、 依
() 2关中一 天水经济区 : 西北内陆经济新 引擎 。关中一 天水
经济区规 划 范围 包括陕 西省 西安 、 阳 、 咸 宝鸡 、 铜川 、 渭南 、 杨
凌、 商洛部分 县和甘肃 天水所辖行政 区 , 直接辐 射 区域包括 陕
靠科技 的原 则 , 坚持 自然恢复和 工程修复相 结合 , 重点 地 推进 区生态环境 保护 、 加大 产业结构 调整 和污染 防治 力度 、 解决 影
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 、 主体动能定位 清晰 、 国土空间高效 利用 、
《 中华人 民共和 国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第十二个 五年规划 纲要》 出 :充分 发挥不 同地区比较 优势 , 指 “ 促进 生产要 素合理 流动 , 深化 区域 合作 , 推进 区域 良性互动 , 逐步缩小 区域 发展差 距。” 推进新一轮 西部大开发 , “ 要 坚持 以线串点 、 以点带面 , 推 进重庆 、 都 、 成 西安区域战略合作 , 推动 呼包鄂榆 、 广西北部 湾 、

第十一章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

第十一章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提出反映了人类对自身 于环境关系的认识进入了新的阶段。人类已经 认识到地球自然资源和环境劳务并非无限供给 的,如何支配、使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劳务,关 系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区域开发 规划中,应从地域的角度协调环境与人类社会 经济活动的关系,建立一个人地和谐的地域系 统,使区域经济持续发展。区域经济持续发展, 是指满足当代人和局部需要又不危害后代人和 满足全球需要能力的发展。

一定数量的人口劳动力资源,是区域经济增长 的前提。在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地区,增加劳动 力在生产中的投入,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例如, 在我国农村地区开发中,增加劳动力投入,走 劳动集约的发展道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 物质投入的不足,促进农村区域经济增长。劳 动者身体素质、思想素质,特别是科学文化素 质的提高,也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区域 经济增长。区域科技人才资源,可起到使知识 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作用。因此, 重视人才资源开发,通过加强研究与开发工作, 推动科技进步,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在区域经济系统的生产关系系统中,也包括几 个层次的要素,如第一层的生产资料(包括土 地和一些自然资源)所有制结构,以及所有权 和使用权的关系结构;第二层次是劳动产品的 分配关系结构和分配方式;第三层次是区域经 济管理体制,它是生产关系的基本的综合的表 现形式。
11.1.1区域经济增长

区域经济增长是指区域在一定时期内经济规模 在数量上的扩大,可以通过生产规模扩大,区 域产值、产量的增加或其人均量的增长,资源 开发程度的增大等表现出来。区域开发规程, 实际上也是区域经济增长的过程。为了使区域 开发更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在制定区域开 发规划时,必须姚深入分析影响区域经济增长 的因素,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创造条件,加快 区域经济发展。

国内区域规划总括

国内区域规划总括

国内近几年来已上报国务院的区域规划1.珠江三角洲地区(2008年12月1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2.北部湾经济区(2008年1月16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2006-2020)》在国务院获得通过。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地处我国沿海西南端,主要由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市和玉林、崇左两个市物流中心“4+2”所辖行政区域组成,陆地国土面积 4.25万平方公里,2008年末总人口1300万人(不含玉林、崇左)。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是我国西部大开发和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重点地区,对于国家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要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成为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成为带动、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和开放度高、辐射力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

)3.海峡西岸经济区(2009年5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支持福建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地域范围:台湾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

发展战略:要求福建省发挥其独特的对台优势,加强两岸产业合作和文化交流,努力构筑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要求将该地区建成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服务周边地区发展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加快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适应两岸直接“三通”的需要,提高发展保障能力等。

)4.横琴地区( 2009年 6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横琴总体发展规划》,为地处珠江口西岸,珠海市南部,与澳门一河之隔的横琴岛开发,描绘了一张总体发展蓝图。

横琴岛是珠海最大的海岛,面积106.46平方公里,处于“一国两制”的交会点和“内外辐射”的结合部,地理位置极为优越。

权威人士认为,绝佳的区位优势决定横琴必将成为推进粤港澳紧密合作的重点区域之一,承担起支持港澳繁荣稳定、为澳门拓展发展空间和支持其经济适度多元。

中国区域经济布局 百度百科

中国区域经济布局 百度百科

中国区域经济布局百科名片中国区域经济布局根据新的发展观的要求,国家重新调整了区域发展的布局,目的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具体要求是: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有效发挥中部地区的综合优势,支持中西部地区加快改革发展,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鼓励有条件的东部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逐步形成东、中、西部经济互联互动、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目录中国经济“四大板块”十六个国家重点建设地区5个核心经济圈带中国“八大经济圈”中国“十大城市群”中国其他6大城市群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规划(13个)各区域经济中国经济“四大板块”十六个国家重点建设地区5个核心经济圈带中国“八大经济圈”中国“十大城市群”中国其他6大城市群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规划(13个)各区域经济•其他旧版参考资料展开编辑本段中国经济“四大板块”东部率先、西部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振兴。

编辑本段十六个国家重点建设地区1、辽宁中南地区。

重点发展钢铁工业和门类齐全的重型机电设备制造业等。

2、京津唐地区。

加强机械电子工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3、山东半岛。

重点开发石油和海洋资源,加快石油化工和海洋产业的发展。

4、长江三角洲地区。

加快机械电子工业、石油化工、汽车三角洲地区。

加快机械电子工业、石油化工、汽车等支柱产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5、闽南三角洲地区。

以发展劳动资金密集型产业为主。

6、珠江三角洲地区。

在目前接纳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升级。

7 、海南、北部湾沿海地区。

具有对外开放的区位优势和一定的资源优势。

8 、红水河电力和有色金属基地。

本区域可建成全国的有色金属工业基地。

9 、哈尔滨—长春地区。

本区主要抓好石化、汽车、机电工业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1 0 、以山西为中心的能源基地。

重点开发煤、铝等资源,也是东部耗能产业的良好接纳地。

1 1 、长江干流中上游沿岸地区。

本区水陆交通方便,水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发展水电、钢铁、有色金属、磷和盐化工业。

新时期区域发展规划的基本思路及完善途径

新时期区域发展规划的基本思路及完善途径

96新时期区域发展规划的基本思路及完善途径■朱 红/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进步与发展,区域发展规划成为当下人民群众最关注的热点之一。

作为区域生产力及区域经济不断进步与发展得出的具体产物,区域发展规划能够对之后某一时间段内某一区域的发展进行整体规划与部署。

本文主要结合笔者对当下区域发展规划的了解,着重研究新时期区域发展规划的基本思路及完善途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时期 区域发展规划 基本思路 完善途径一、新时期区域发展规划的基本思路(一)促进我国区域发展规划朝向市场行逐渐发展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弹性规划应当成为新时期区域发展规划的主要思路,西方先进国家于20世纪60年代便开始立志于区域发展规划的弹性化发展,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安排不同的发展设计方案,使决策政府在进行挑选与评价的过程中能够拥有更多选择余地。

根据相关实践可知,弹性化发展能够有效促进区域经济进步与发展,能够为其提供更强的指导性,使其完美适用时代区域发展规划的社会需求。

因此,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大背景下。

应当积极进行转变原本过于死板、刚性的计划方案,使其朝着弹性化发展方向不断进步。

在进行发展规划计划时,要确定其弹性的具体期限,保证该规划在一定期限之内能够实现;其次,还应当建立完善弹性规划体系,使其各项指标均有上下浮动些许偏差的空间,避免因过于死板而束缚了工作人员发展进步的思想;第三,在针对同一区域制定不同的弹性方案时,要以不同时期为基础进行设计,在筛选方案时也可根据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等不同效益的区分,划分其优劣等级,使其在选择弹性方案时能够根据当地发展的实际情况做出正确选择,有利于促进政府宏观调控手段的进步与发展[1]。

(二)促进我国区域发展规划由单目标转向多目标持续协调发展进步随着改革开放影响范围逐渐扩大,经济发展成为我国发展的首要目标,也是各个地区发展规划的主要方向。

经济的进步与发展对我国的资源开发产生了巨大影响,能有效提高我国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目前已公布区域经济发展规划
中国"十一五"(2006-2010年)规划对于区域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逐步形成主体功能定位清晰,东中西良性互动,公共服
务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趋向缩小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规划指出,要继续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的作用,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等条件较好地区的开发开放,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并提出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
以下为2009年中国国务院已批准的区域经济规划时间及主要内容:1、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时间:2009年12月地域范围:山东省东营和滨州两市全部以及与其相毗邻主要内容:将依托东营、滨州、潍坊、莱州四个港口,重点规划建设四大临港产业区.同时,将在区域内加快港口、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发展循环经济,发展适宜盐堿地区的养殖业、原盐业、滩海油田、风能和海水淡化.2、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时间:2009年11月地域范围:吉林省长春市、吉林市部分区域和延边州为核心地区主要内容:提出四大战略定位,即图们江区域成为中国沿边开放开发的重要区域,面向东北亚开放的重要门户,东北亚经济技术合作的重要平台,东北地区新的重要增长极.3、关于调整天津市部分行政区划的请示--时间:2009年11月地域范围:天津市主要内容:调整部分行政区划,撤销天津市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设立天津市滨海新区,标志着滨海新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启动.早在2006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批准滨海新区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滨海新区的功能定位是,依托(北)京(天)津冀(河北)、服务环渤海、面向东北亚.4、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西部地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意见--时间:2009年9月地域范围: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陜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10个省、自治区主要内容:扩大铁路网规模,加快干线公路网和水运、枢纽机场和支线机场建设;大力推进实施重点水利工程和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特色农业,推进工业优化升级,引导产业有序转移.力争用2-3年时间,基本解决西部地区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继续增加扶贫资金投入.5、进一步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战略--时间:2009年9月地域范围: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主要内容:优化经济结构,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加快企业技
术进步,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着力解决民生问题等.6、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时
间:2009年6月地域范围:陜西省西安、铜川、宝鸡、咸阳、渭南、杨凌、商洛部分县和甘肃省天水所辖行政区域主要内容:关中-天水经济区与成渝经济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并列成为中国西部大开发的三大重点区域,成为西部经济新增长极.关中—天水经济区将依托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大学科技园区等,大力扶持科技创新型企业,积极承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把西安建设成为科技、资源统筹的示范基地.7、横琴总体发展规划--时间:2009年6月地域范围:广东珠海市横琴岛主要内容:将横琴岛纳入珠海经济特区范围,对口岸设置和通关制度实行分线管理.要通过重点发展商务服务、休闲旅游、科教研发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鼓励金融创新,实行更加开放的产业和信息化政策等.8、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时间:2009年5月地域范围:指台湾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主要内容:要求福建省发挥其独特的对台优势,加强两岸产业合作和文化交流,努力构筑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发挥
独特的对台优势,加强两岸产业合作和文化交流,努力构筑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加快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适应两岸直接"三通"的需要,提高发展保障能力等.9、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时间:2009年4月地域范围:上海主要内容: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中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基本形成国内外投资者共同参与、国际化程度较高,交易、定价和信息功能齐备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基本建成航运资源高度集聚、航运服务功能健全、现代物流服务高效,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10、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时间:2009年1月地域范围: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等九个城市主要内容:赋予珠三角发展更大的自主权,支持率先探索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继续承担全国改革"试验田"的历史使命,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在重大基础设施对接方面,港珠澳大桥有望年内开工,明确对大桥
主体工程出资50亿元;产业对接方面,不仅局限于制造业,还包括金融、贸易、会展等服务业对接;改进创新合作方式方面,赋予广东在推进CEPA上再先行一步之权.
**以下为尚在研究的区域经济规划**--海南国际旅游岛规划纲要(研究中)--时间:待定地域范围:海南地区主要内容:从生态、文化、餐饮、住
宿、交通、旅游、购物和文娱八个方面对海南进行国际化改造.中央政府将在投资项目资金安排、财政和相关政策方面,对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给予支持,以加快这一改革开放和体制机制等方面重大创新试验的进程.将进一步扩大国际游客的免签范围,并延长免签,为游客进出提供尽可能的方便和自由;建免税商店,将国际航班延伸到海南;并在旅游产业的主要领域,全面开放市场等.--新疆区域发展计划(研究中)--时间:待定地域范围:新疆地区主要内容:加大新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扶持地方企业发展,发展联系中亚地区的贸易和物流也发展等;或在目前
对新疆企业部分免税的基础上扩大免税范围;增加对新疆的投资,具体投资额约为2,500亿-3,000亿元人民币.(完)
#1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回复
相关帖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