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2: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卡特尔的兴衰
案例1: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卡特尔的兴衰
案例1: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卡特尔的兴衰若干具有垄断地位的经济主体(厂商或国家组织)结成行业内的“卡特尔”(Cartel)是当代经济生活中利益共谋的一种形式。
OPEC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卡特尔组织形式,我国在彩电行业,或汽车行业也都曾经出现过类似的卡特尔组织形式。
但卡特尔组织很不稳定,容易短命,这或许是各个利益主体“谎言”“欺骗”在作怪的结果。
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卡特尔。
它建立于1960年,由五个主要的石油出口国组成: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和委内瑞拉。
该组织确定的目标如下:协调并统一各成员国的石油政策;采取措施确保价格稳定、消除有害而又不必要的价格波动。
在1960年以前,这些石油生产国与国际石油公司的冲突越来越激烈,它们根据“让步的协议”进行石油开采。
根据这份协议,石油公司有权开采石油,并为此支付特许权使用费。
这意味着石油生产国在石油产品的产量和价格方面几乎没有发言权。
尽管1960年成立了石油输出国组织,但直到1973年石油生产的控制权才由石油公司转到石油生产国,由OPEC决定石油的产量并以此决定其石油收入。
此时,OPEC已拥有13个成员国。
在整个20世纪70年代,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定价政策包括以下几方面:把沙特阿拉伯(它是市场领导者)原油价设定为市场价,然后其他各成员国依据这个价格设定它们自己的石油价格,成为支配型“企业”价格领导地位的一种形式。
只要需求一直保持上升态势,同时价格又无弹性,那么这项政策就会导致价格大幅度提高,从而收入大量增加。
1973年和1974年,在阿拉伯—以色列战争过后,OPEC把石油价格从每桶3美元左右提高到每桶12美元以上。
这个价格一直延续到1979年,而石油的销售量并没有明显下降。
可是,1979年之后,石油价格进一步由每桶15美元左右提高到每桶40美元,需求开始下降。
这主要是因为20世纪80年代初期发生了经济衰退。
面临着需求的持续下降,OPEC在1982年之后同意限定产量并分配产量定额,试图维持这个油价。
卡特尔组织的例子
卡特尔组织的例子卡特尔组织是指由多个独立经营的企业或组织,通过合作和协调来控制市场的垄断行为。
这些组织通常通过限制生产、设置价格、分配市场份额等手段来达到对市场的控制和利益最大化。
以下是十个关于卡特尔组织的例子。
1. 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OPEC是一个由13个石油生产国家组成的卡特尔组织,它通过限制石油产量和设置油价来控制全球石油市场。
2. 非洲钻石卡特尔:非洲钻石卡特尔是一群非洲国家的钻石生产商组成的卡特尔组织,他们通过控制钻石的供应和价格来实现利益最大化。
3. 药物贩卖卡特尔:毒品贩卖卡特尔是指一些非法组织或集团,他们通过控制毒品生产和分销来垄断毒品市场,并追求巨额利润。
4. 铝业卡特尔:铝业卡特尔是指由几个铝制品生产商组成的卡特尔组织,他们通过限制铝的产量和价格来控制市场。
5. 大宗商品卡特尔:大宗商品卡特尔是指一些控制全球大宗商品市场的组织,他们通过限制供应和调整价格来控制市场,从而实现垄断和获取高额利润。
6. 电信卡特尔:电信卡特尔是指一些电信公司之间的卡特尔组织,他们通过合谋限制竞争、分割市场和提高价格来垄断电信市场。
7. 食品行业卡特尔:食品行业卡特尔是指由食品生产商和分销商组成的卡特尔组织,他们通过限制供应和设置价格来控制市场。
8. 酒精行业卡特尔:酒精行业卡特尔是指由酒精生产商组成的卡特尔组织,他们通过控制酒精产量和价格来控制市场。
9. 煤炭卡特尔:煤炭卡特尔是指一些煤炭生产商组成的卡特尔组织,他们通过限制煤炭供应和调整价格来控制市场。
10. 航空公司卡特尔:航空公司卡特尔是指一些航空公司之间的卡特尔组织,他们通过合谋限制竞争和提高票价来垄断航空市场。
这些卡特尔组织都以不同的方式控制市场,并通过限制竞争和调整价格来实现利益最大化。
这种垄断行为对市场和消费者都有不利影响,导致价格上涨、供应不足和缺乏选择。
因此,监管机构需要采取措施来打击卡特尔组织,保护市场竞争和消费者权益。
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
参考案例1: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中东盛产石油,却是世界上最不稳定的地区之一。
沙特阿拉伯和伊拉克虽然是中东乃至全世界石油储量排在前两位的国家。
依据《油气杂志》2001年的统计,沙特的石油储量占整个世界石油储量的35%,而伊拉克的石油储量则为151.11亿吨,超过了美国、独联体国家和欧洲的总和。
在20世纪的前几十年里,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一直被美孚、埃克森、壳牌等人称“七姊妹”的西方七大石油公司所垄断。
从1945年起,中东各国逐渐掌握了本国的石油资源,各国经济也依靠石油逐渐发展起来。
与此同时,中东国家也开始利用西方对石油的依赖,将石油作为意识形态武器来使用。
在20世纪70年代,爆发了再次石油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第一次石油危机发生于1973-1974年。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为打击以色列及其支持者,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阿拉伯成员国当年12月宣布收回原油标价权,并将其基准原油价格从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10.651美元,使油价猛然上涨了两倍多,从而触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
在这场危机中,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4%,日本工业生产下降了20%以上,所有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都明显放慢。
第二次石油危机发生于1979-1980年。
1978年底,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伊朗的政局发生剧烈变化,石油产量受到影响,从每天580万桶骤降到100万桶以下,打破了当时全球原油市场上供求关系的脆弱平衡。
油价在1979年开始暴涨,从每桶13美元猛增至34美元,导致了第二次石油危机的出现。
受石油价格上升影响,美国经济受到剧烈的供给冲击,造成高通货膨胀和高失业率并存的情况,即滞胀。
1978-1982年石油价格变动与美国通胀率和失业率的关系如表1所示。
此次危机成为70年代末西方全面经济衰退的一个主要诱因。
表1 1978-1982年石油价格变动与美国通胀率和失业率在经历了两次石油危机之后,西方国家纷纷采取行动加强产业调整,建立石油储备。
案例欧佩克对世界石油市场的垄断
案例16:欧佩克对世界石油市场的垄断卡特尔——石油输出国组织(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简称欧佩克(OPEC)。
1960年,当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5个产油国组成该组织时,很少有人关心这个问题,即使到1973年成员国扩大到了13个,新加入的8个国家是卡塔尔、印度尼西亚、利比亚、阿联酋、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等依然没有引起世人的注意。
戏剧性的变化发生在1973年的阿—以战争,为了报复以色列和西方世界,几乎完全由阿拉伯国家组成的欧佩克骤然大幅度削减石油出口,致使世界原油价格从1973年2.91美元/桶,暴涨到1974年的10.77美元/桶。
这一意外事件让欧佩克看到了组建卡特尔的诱人前景,因此,即使战争结束后,欧佩克继续执行限产保价政策。
1978年,伊朗发生革命,这个原来占欧佩克石油出口20%的国家一段时间内石油生产陷于瘫痪,紧接着两伊战争爆发,许多石油设施受到破坏,世界石油价格进一步在80年代初上升到40美元/桶左右。
所以,在近十年的时间里,欧佩克让世人领教了卡特尔的威力,作为一个成功的步特尔的特例,欧佩克须将其成功归于以下几个得天独厚的条件。
1.石油的需求弹性在短期内是很低的。
在相当长时间内,石油价格是如此低廉,人们从没考虑过节约能源。
当油价一夜暴涨,生产者和消费者无法马上改变已有的高耗能的轿车、取暖设施、生产设备等,所以欧佩克略微限产就会带来价格的大幅度上涨。
2.欧佩克成员国数目不大,但其石油产量占了全世界的20%以上,其中4个核心国家又占了欧佩克石油储量的四分之三以上。
这给欧佩克带来两个有利条件:一是非欧佩克国家石油供给弹性很小,在70年代,其它地区油田基本上已满负荷运转,而开发新油田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外来厂商进入的危险并不大;二是成员国不多,核心国更少,卡特尔内部协调问题还不难解决。
再加上这是一个有政府作后盾的合法卡特尔,其稳定性非私人地下卡特尔可比。
小议国际卡特尔的产生与发展
小议国际卡特尔的产生与发展一、国际卡特尔的产生国际卡特尔早在19 世纪国际卡特尔就已经存在, 其形成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按照《布莱克法律辞典》中的解释, 卡特尔(Cartel) 一词指的是“任何产品的生产者联合起来控制其生产、销售、价格以及在任何特定的行业或者商品中获取独占的一种联合” , 这一规定也被称为横向限制协议。
中国科学院法学院研究所的王晓烨教授就认为“卡特尔是指竞争者之间达成的限制竞争性的协议, 特别是商定产品价格、限制产量以及分割销售市场的协议”。
从上面的定义来看, 我们可以认为卡特尔就是经营者或生产者联合起来签订协议控制生产、销售、价格以对一定的交易领域的竞争造成限制从而获得利益的一种联合行为。
国际卡特尔是寡头垄断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各国际寡头相互勾结以期获得最大的垄断利益就形成了国际卡特尔。
自国际卡特尔形成伊始,它的危害性,尤其是对竞争环境的不良影响, 就引起了各国的普遍关注。
由于国际卡特尔在多国被定为非法, 因而其隐蔽性越来越强, 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人们识别和发现国际卡特尔的难度。
提及国际卡特尔, 人们最为熟悉的可能就是石油输出国组织又称欧佩克组织(OPEC), 这应该算是最为成功的一个国际卡特尔欧佩克组织给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如在1973年, 原油的价格已经远高于竞争市场的水平,1974 年, 其贸易顺差就达到了600 亿美元, 到1980 年则增加了一倍。
还有一个人们熟悉的国际卡特尔组织, 这就是―钻石国际卡特尔, 也成为迪比尔斯钻石卡特尔(DeBeers)。
迪比尔斯联合钻矿XX公司至少占据了世界80%勺未雕琢品的钻石市场。
但是, 世界上的国际卡特尔组织远远不止这两个,它不仅涉及多个国家, 还涉及各种行业和各种产品,而且其形成和发展有着很长勺历史, 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重大勺影响。
最早勺国际卡特尔可以追溯到19世纪, 我们已知最早勺卡特尔是在1851年开始勾结勺包裹邮寄卡特尔,然后到了19世纪70年代, 我们相当熟悉勺三个卡特尔出现了, 这就是钻石卡特尔、石油卡特尔、铁蹄石油卡特尔,到了19世纪80年代,欧洲一些大勺烟草公司和铁路运输公司也开始组织国际卡特尔。
卡特尔模式名词解释
卡特尔模式名词解释卡特尔模式啊,这是个在经济领域里挺有趣的概念呢。
咱就打个比方吧,就好比在一个村子里有好多家卖豆腐的。
这每一家呢,都想自己能多赚点钱。
可是呢,如果大家都各自为政,互相压价抢生意,最后可能谁都赚不到太多钱。
这时候啊,要是这些卖豆腐的凑到一块儿,商量好了,咱们都按一个价格卖豆腐,谁也不许偷偷降价,这就有点像卡特尔模式的那个意思了。
卡特尔模式啊,简单说就是一些企业,它们生产的东西差不多,或者在同一个行业里。
这些企业呢,就联合起来了。
它们联合起来干啥呢?就是想要控制市场呗。
比如说,它们商量好了生产多少东西,然后定一个价格。
这个价格可不是随便定的,那是为了让它们都能赚到钱。
就像一群小伙伴商量好了怎么玩游戏才能大家都开心,还都能得到好处一样。
这种模式有啥特点呢?你看啊,这些企业联合起来了,就好像组成了一个小联盟。
在这个联盟里,大家得互相遵守约定。
要是有一家偷偷不听话,比如说偷偷多生产了产品,或者偷偷降价了,那就像是在小伙伴们的游戏里作弊一样。
这样做的话,对其他遵守约定的企业可就不公平了。
这时候整个卡特尔模式可能就会出问题,就像小伙伴们因为有人作弊而吵起来,游戏玩不下去了。
那卡特尔模式为啥会出现呢?其实很简单啊。
企业都是为了赚钱嘛。
如果市场上竞争太激烈,大家打来打去,最后可能都没什么好果子吃。
那还不如联合起来,大家一起控制一下局面。
就像冬天的时候,小动物们互相依偎着取暖一样,这些企业也想通过联合来抵御市场的风险,多赚点钱。
不过呢,卡特尔模式也不是那么好弄的。
为啥这么说呢?你想啊,这些企业虽然联合起来了,可是每个企业心里都有自己的小算盘。
比如说,有个企业可能觉得自己的技术好,生产的东西成本低,它就会想,我按照卡特尔定的价格卖,是不是太亏了?我能不能偷偷多卖点,多赚点钱呢?这就像是一群人一起拉车,有人就想,我力气大,我是不是可以少出点力,还能和大家拿一样的报酬呢?这种想法一旦多了,卡特尔模式就容易散架。
国际案例法律分析题(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中东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成立于1960年,是国际石油市场上最具影响力的组织之一。
OPEC的宗旨是通过协调和统一成员国的石油政策,维护其成员国及石油消费国的共同利益。
然而,在2016年,OPEC成员国间爆发了一场价格战,对国际石油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16年,由于全球石油供应过剩,国际石油价格持续下跌。
为了争夺市场份额,OPEC成员国沙特阿拉伯和伊朗等产油国开始增产,导致石油供应进一步增加,油价持续下跌。
在价格战中,OPEC成员国间的关系紧张,甚至出现公开指责和对抗的情况。
二、案例分析1. 价格战的法律依据OPEC成员国间的价格战涉及多个法律问题,包括国际法、合同法、竞争法等。
(1)国际法:OPEC成员国间的价格战违反了《联合国宪章》第2条第4款,该条款规定各国应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得使用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
此外,价格战还违反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87条,该条款规定各国应尊重海洋环境保护。
(2)合同法:OPEC成员国间的价格战可能违反了成员国间签订的石油生产协议。
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CISG),成员国间的合同应当遵守公平原则,不得损害对方利益。
(3)竞争法:OPEC成员国间的价格战违反了《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反倾销协定》和《反补贴协定》。
这些协定禁止成员国采取倾销或补贴措施,以损害其他成员国的利益。
2. 价格战的法律后果(1)损害国际石油市场秩序:OPEC成员国间的价格战导致国际石油市场混乱,油价波动加剧,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对全球经济产生了负面影响。
(2)损害成员国间关系:价格战加剧了OPEC成员国间的矛盾,损害了成员国间的信任和合作关系。
部分成员国甚至因此退出OPEC,如伊朗和委内瑞拉。
(3)损害成员国经济利益:价格战导致成员国石油收入下降,加剧了财政困难,对成员国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三、案例分析结论OPEC成员国间的价格战违反了国际法、合同法和竞争法的相关规定,对国际石油市场、成员国间关系和成员国经济利益产生了严重损害。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选自: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中级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 张元鹏 编写 2005-11-12案例:我国彩电市场的价格博弈1. 使用范围: 第九章“博弈论”2. 要考核的知识点:囚徒的困境及纳什均衡;重复博弈及其解;囚徒博弈的合作解3.思考题:(1)你认为几年前我国彩电市场的竞争属于什么样类型的博弈?请说出你的理由。
(2)如果你是当时长虹和康佳的决策者,你会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在竞争中取胜?(3)你能否用你学过的博弈模型来描述几年前的彩电市场的竞争状况?(4)如果要摆脱当时彩电市场“价格战”的局面,形成一个共赢的结果,可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请你用博弈论的思想来制定策略。
1996年6月上旬,在中国几大新闻媒体,如《经济日报》、《中国电子报》等报刊上同时刊出一份深圳康佳电子集团的“宣言”,称康佳要“领先国内,赶超世界”,宣布说“谁升起,谁就是太阳”。
与此同时,康佳集团宣布:从6月6日起,康佳彩电从37cm(14英寸)至74cm(29英寸)所有的品种全部降价,让利幅度达20%,最高让利金额达1200元/台(2910A)。
一石激起千层浪,康佳这一举措使得1996年本不平静的彩电市场风云再起,形成自长虹率先宣布降价后的又一次降价风潮。
1996年3月26日,中国最大的电视机生产厂家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大幅度降低其主导产品彩电的销售价格,其规格由43~74cm共76个品种,降价幅度从8%~18%,降价额由100~850元,由此引发了自1989年以来彩电市场的又一次降价风潮。
如果说自上一次彩电降价后,几年来彩电市场的竞争还是比较温文尔雅的话,那么,此次长虹又一次率先大规模降价,则使竞争局面变得表面化、白热化。
虽然长虹声称此举是针对4月1日开始的大幅度降低进口关税而作出的重大举措,但是,人们尚未看到进口彩电有何反应,倒是其他国内彩电企业纷纷闻风而动——TCL彩电宣布:以拥抱春天为题自4月份到奥运会结束期间让利5%;康佳则以迎奥运五环大奖回报消费者为口号,大搞产品促销活动:也有如北京牡丹电器集团表示要以其质量和完善的售后服务稳定原有的市场份额,而不是以降价为手段进行促销。
微观经济学经典二十六个案例分析
二十六个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案例1:价格到底谁说了算2003年7月15日,民航国内航空运输价格改革方案听证会在北京举行。
虽然此次听证会受非典影响延期两个多月,但社会对它的关注丝毫没减。
值得回味的是,中国的改革就是从价格改革入手的。
问题是,为什么改革这些多年,我们还停留在要由政府出面,为民航这样的垄断行业扩价格听证会的阶段,而不能由市场来决定价格呢?实事求是地说,这些年政府为了把垄断行业推向竞争的市场,是做了不少工作的。
1999年底,中国电信一分为四;民航也早就各路诸侯分治,航空公司林立。
于是乎,真的竞争来了,为打折打得头破血流。
消费者得到了实惠,一片叫好;经济学家也喜出望外:总算与市场接轨了,该来个优胜劣汰了。
可这时,“婆婆”忍不住出面了——都是国有资产嘛,手心手背都是肉,干吗非拼个你死我活呢!在政府的倡导下,民航各路诸侯今日歃血,明日盟誓,又是“生死合约”,又是价格联盟,但结果总是拧不过市场法则的“大腿”,该打折还是打折,该降价还是降价,只不过“明火执仗”变成了“暗度陈仓”。
结果,竞争总是深入不下去,该死的死不掉,该长的长不大,市场真的“失灵”了。
价格成了苦孩子,打折变成了瞎折腾;政府总“舍不得”放手让市场来裁决价格,苦孩子也永远不能长大成人。
经济学家常说,市场具有比任何权力更绝对的权威。
199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加里·贝克尔认为,国营企业应该民营化。
过去十几年来,经营不善的国企转为民营已经成为世界潮流。
美国将邮政民营化了;英国在撒切尔零售价当政期间,就将原来由政府经营的航天、汽车、电子通讯甚至铁路移转为民营,成效显著。
我们的民航、铁路、电力等为什么就不能姓“民”?为会么不能像食品、家电、服装等行业,取消政府管制,取消那么多的“局”、“部”呢?案例分析:我们经济生活中有两种主要的经济组织形式:市场机制和命令经济。
所谓市场机制是指这样一种经济组织形式,即单个消费者和企业通过市场相互发生作用,来决定经济组织的三个中心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
二战后国际石油贸易认识和理解
二战后国际石油贸易认识和理解二战后国际石油贸易经历了重大变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下是对二战后国际石油贸易认识和理解的主要要点:
1.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成立:在二战后,一些主要石油生产国开始意识到石油资源的重要性,并希望能够掌控价格和产量。
1960年,OPEC成立,由主要石油出口国组成,旨在协调和掌控国际石油市场。
2.石油价格震荡: 20世纪70年代初,由于中东地区的政治不稳定以及OPEC的行动,国际石油价格大幅上涨,导致石油危机。
这导致了世界范围内的石油供应短缺和能源紧张,对全球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
3.石油供应多元化: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发展自己的石油产业,实现石油供应的多元化。
这使得国际石油市场变得更加复杂,各个地区和国家的产量、出口和价格都产生了影响。
4.石油贸易合约的多样化:国际石油贸易合约的种类和形式变得更加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长期合同,也出现了短期合同、期货交易等方式,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5.环境和可持续性考虑:随着环境保护和可持续性意识的增强,国际石油贸易也受到了更多的监管和关注。
人们对于化石燃料的排放影响和能源转型的需求越来越重视。
6.地缘政治影响:国际石油贸易在地缘政治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石油出口和进口国之间的关系、政治冲突以及地区稳定性都可以影响国际石油市场的稳定。
综上所述,二战后国际石油贸易经历了从供应控制到市场多元
化、环境考虑和地缘政治影响等多方面的变化。
这些变化对全球能源市场和经济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引发了对可持续能源和环保的更多关注。
《第三节 西亚》(同步训练)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_湘教版_2024-2025学年
《第三节西亚》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我国与西亚地区相邻的国家是:A. 印度、巴基斯坦B. 俄罗斯、蒙古C. 越南、老挝D. 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2、以下哪个国家属于西亚地区:A. 中国B. 日本C. 巴西D. 以色列3、以下哪个国家属于西亚地区?A. 日本B. 俄罗斯C. 印度D. 土耳其4、西亚地区的主要宗教是什么?A. 佛教B. 基督教D. 伊斯兰教5、以下哪个地区不属于西亚地区?A. 阿拉伯半岛B. 土耳其C. 澳大利亚D. 伊朗6、西亚地区的气候类型主要是以下哪种?A. 温带海洋性气候B. 热带雨林气候C. 热带沙漠气候D. 寒带气候7、下列关于西亚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A. 西亚地区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小部分位于西半球B. 西亚地区气候类型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C. 西亚地区石油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波斯湾沿岸D. 西亚地区大部分地区人口密度较高8、以下哪个国家位于西亚地区,且是中东地区的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成员国?()A. 俄罗斯B. 美国C. 伊朗9、西亚地区的气候特点,以下哪项描述是错误的?A. 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B. 雨量稀少,干旱严重C. 温差较大,冬季寒冷,夏季炎热D. 部分地区有较为丰富的水资源 10、以下哪个因素对西亚地区石油资源分布的影响最大?A. 地理位置因素B. 气候因素C. 地质构造因素D. 历史文化因素11、以下哪个国家不属于西亚地区?A. 伊朗B. 印度C. 以色列D. 沙特阿拉伯12、西亚地区石油资源丰富的国家,以下哪一项描述不正确?A. 石油产量高B. 石油出口量大C. 经济依赖石油出口D. 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非沿海地区13、西亚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是:A. 热带雨林气候B. 温带海洋性气候C. 热带沙漠气候D. 寒带气候14、以下哪项不是西亚地区石油资源丰富的原因:A. 地质构造复杂,油田分布广泛B. 地处中东地区,石油资源储量巨大C.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D. 油田开采技术先进,管理水平高15、西亚地区最丰富的矿产资源是:A. 石油B. 天然气C. 金属矿产D. 非金属矿产16、下列哪个国家不属于西亚地区?A. 伊朗B. 土耳其C. 埃及D. 以色列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阅读以下关于西亚地区的材料,回答问题。
分析师预测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在2017年之前不会减产
分析师预测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在2017 年之前不会减
产
分析师周二表示,为争夺市场份额,淘汰高成本生产商,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在2017 年之前不会减产。
过去18 个月内,由于能源供应过剩,油价已经下跌过半,但OPEC 仍旧坚持日均3000 万桶的产量峰值不下调。
本月,国际原油价格创出7 年新低:美元原油目前已跌至36 美元/桶,布伦特原油跌至38 美元/桶左右。
能源价格崩盘也波及到了股市,油企偿还债务的能力也受到质疑。
阿格斯传媒负责中东亚太石油事务的副总裁AlejandroBarbajosa 告知CNBC:只要到年末,或许是明年,市场预测非OPEC 产油国开始减产之时,OPEC 组织才能证明他们的策略是起到作用的。
预测非OPEC 产油国2016 年年末日均产油量将削减50 万桶,如此一来2017 年原油价格可能反弹。
目前,在印尼重新加入之后,OPEC 组织共有13 个成员国。
Barbajosa 补充说,等到所有的生产商都实现产能最大化的时候,讨论减产才更为合适。
目前,伊朗正准备重返国际市场,该国不可能同意减产。
一旦OPEC 现有策
略见效,减产才有可能。
Barbajosa 说:到目前为止,OPEC 最近一次会议结束已过去10 天,有迹象显示该组织成员国的产量有进一步增加。
他补充说,12 月份上半月,伊拉克日均原油装船出口量环比上升5%至330。
管理经济学MBA案例
案例一《伦敦时报》的降价效果分析案例来源: Edwin.Mansfield 著,王志伟等译,管理经济学(第3版),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7。
学习目的:本案例涉及企业经营策略、经济学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案例的学习,力图使学员学会在实际决策中运用弹性分析的原理与方法,并进一步加深对弹性理论及其应用技巧的认识和理解。
学习方式与要求:在课堂讨论的基础上,课下形成分析报告,或以小组为单位形成分析报告。
课堂讨论时间:1学时。
案例内容:《伦敦时报》是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报纸之一,1993年9月,其价格从45便士下降到了30便士,而其竞争对手的价格都没有改变,《伦敦时报》和其他竞争对手在1993年8月和1994年1月的销售量如下:问题:1.分析伦敦时报的降价效果。
2.伦敦时报的编辑毕德指出:降价导致了报纸发行量的增加,使报纸成为对广告商有吸引力的工具。
如果真的如此,降价是有利可图的吗?3.分析竞争对手所受到的影响及其可能采取的策略。
案例二顺达公司的成本函数案例来源:陈章武,《管理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学习目的:本案例涉及企业经营策略、数量模型构建、生产决策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案例的学习,力图使学员学会在实际生产决策中运用生产函数和成本函数的分析方法,进一步加深对生产函数与成本函数分析方法的理解及其运用技巧。
学习方式与要求:在课堂讨论的基础上,课下形成分析报告。
课堂讨论时间:0.5-1学时。
案例内容:顺达公司是一家计算器组装公司,购进全套的计算器散件,组装成计算器在市场上出售。
近年来,计算器的价格一直稳定在60元/台,下表是顺达公司1994年投入和产出的基本数据。
小时3元提取折旧,同时顺达公司每月还投入固定成本10000元,支付各项经常性费用。
根据以上数据,可以测得企业的生产函数和成本函数分别为:Q=84+0.15L+0.013X+0.443Y+0.12K R2=0.994TVC=1672+55.38Q-0.053Q2+4.2×10-5Q3R2=0.99TC=11672+55.38Q-0.053Q2+4.2×10-5Q3假若你是顺达公司的经理,面对如此的经营状况,应该采取何种经营策略?案例三国际石油卡特尔:OPEC案例来源:麦圭根等著,李国津译:【管理经济学:应用、战略与策略】,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欧佩克的“囚徒困境
上 遵守,实 际 上 却 悄 悄 地 超 额 生 产,要 么甚 至 明目 张 胆 地 降 价 以争 夺 市 场占 有 率。生 产 过 剩 导 致价 格 一 路下 跌,OPE C 成 员之间 相 互 指 责,随 后 整 个 OPEC又开始集体谴责非OPEC产油国,说它们利 用OPEC采取生产政策时抢占了市场份额。
“囚徒困境”
生 产 配 额 管 理 这一 起 源于 美 国 得克 萨 斯 铁 路 委员会、被“OPEC之父”阿方索最早倡议、亚马尼 大力推行于OPEC的体系,已经成为西方经济学中 关于卡特尔联盟失败的典型案例。博弈论中的“囚 徒困境”理论,在OPEC身上体现得格外明显。
从OPEC作为一个整体来说,它在空间和时间 两个维度 上都 面临两 难困境。从 空间维度说,在 OPEC之外还有非OPEC生产国,在石油需求相对 稳定的情况下,双方在市场份额上此消彼长,如果
091
能源商学院
商学院课堂 CLASS ROOM
能源 商学院
OP E C产 量 低了,市 场 份 额 会 被 侵 蚀;但 产 量 太 高 导致供过于求,价格下降,也会带来经济损失。由于 OPEC产油国和非OPEC产油国之间没有建立协调 机 制,OPE C 限 量 保 价 就 难 以奏 效。而且产油 和 用 油两大集团之间也会围绕价格展开博弈,用油集团 通过库存拥有对石油价格一定的话语权。
从目前来看,OPEC内部对于减产的积极性不 高,即便在减产上达成共识,规模可能也达不到能 对 油 价产 生 影 响 的 程 度,在 全 球石油 需 求 依 然 疲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案例分析报告
欧佩克干预市场的能力如何? 在20世纪80年代后,欧佩克认识到追求 过高油价对欧佩克国家的长期危害,开 始制定一个石油消费国和石油生产国都 能接受的、可以抑制替代能源以及非欧 佩克国家发展的适当价格。 欧佩克对国际石油市场的影响力是建立 在其剩余生产能力基础上的。 因此,欧佩克的油价政策要兼顾产油国 和石油需求国双方的利益。
欧佩克的石油政策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 从最初的以争取恢复自身石油权益为宗 旨。 推崇建立公正、合理、有利于各方的油 价水平,保证持续、有效的石油供应, 进而实现稳定世界石油市场的政策目标。
3、 形成了卡特尔后,什么原因会 导致卡特尔瓦解?
由于下列原因,卡特尔开始被瓦解 1· 全球性经济不景气,导致石油需求下降。 2· 非OPEC成员国的石油产量上升。 3· 某些OPEC成员国“采取欺骗行为”,产 量超过分配给它们的限额。
(4)建立自动油价平衡机制以稳定价格。 为了稳定石油价格,欧佩克在2000年建立了 “自动油价平衡机制”。
当原油价格连续20个交易日超过28美元/桶时, 欧佩克每天自动增加原油产量50万桶,当油 价连续10个交易日降到22美元/桶以下时,欧 佩克每天将自动减产50万桶。
2、与卡特尔的不同之处
阿拉伯轻油的官方价格,从 1970年 9月份之前的每桶 1.8美元随升到1980年4季度 的每桶33.33美元,国际市 场现货价格上涨到每桶 38.63美元。 期间,爆发了1973年和 1979-1980年的两次世界性 “石油危机”。
(3) 80年代
欧佩克针对世界石油消费量增长缓慢以致下降 以及非欧佩克石油产量上升的形势,先是实行 限产保价政策,以期阻止油价下滑,继而采取 扩大市场份额等石油政策,以求保证石油收入 和维持市场份额。 这一时期欧佩克遭到了严重的损失。其重要原 因之一,是欧佩克前一时期过度提高油价政策 带来了负面影响。
OPEC 边缘化
OPEC 边缘化2019年,OPEC 面对的第一件事就是卡塔尔的退出。
近年来,虽然OPEC 整体影响力还比较大,但是它调控国际油价的能力却在不断下降,边缘化趋势愈加明显。
受到外在压力与内在矛盾的双重作用,OPEC 甚至一度传出解体的声音。
背离了初心?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OPEC)自成立以来,与西方石油垄断资本坚持斗争,在提高石油价格和实行石油工业国有化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沙特一直是该组织的最大产油国,其产量占O P E C 总产量三分之一左右,掌握O P E C 主导权。
然而,沙特与美国、沙特与俄罗斯的关系变化及其影响力,让O P E C 其它成员国失去存在感,O P E C 实际发挥的作用与成立之初的宗旨渐渐背离。
OPEC 于1960年9月成立,是由亚、非、拉石油生产国为协调成员国石油政策、反对西方石油垄断资本的剥削和控制而建立的国际组织,总部设在奥地利维也纳。
该组织的宗旨是通过协调和统一成员国石油政策,维持国际石油市场价格稳定,确保石油生产国获得稳定收入。
目前,OPEC 成员国有14个,分别是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刚果、厄瓜多尔、赤道几内亚、加蓬、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利比亚、尼日利亚、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委内瑞拉。
沙特和美国的关系密切,美国的美元霸权依托以沙特为首的O P E C 采用美元结算。
当美国以石油消费大国的姿态出现在O P E C 面前时,沙特等产油国是欢迎美国的。
然而,在美国寻求“能源独立”,并且控诉OPEC 垄断,要求低油价,不断施压O P E C 时,沙特进退两难,这也容易使得O P E C 成员国之间生出嫌隙,O P E C 组织行为影响国际油价的作用越发减弱。
. All Rights Reserved.29本刊特稿EXCLUSIVE PLANNING沙特和伊朗是‘死对头’,作为OPEC 第一大产油国和第三大产油国,这两国关系紧张,影响到了组织内的石油政策规划。
伊朗受到制裁,沙特立马停止了对伊朗原油的进口,伊朗指责沙特向美国屈服。
供给定理的例外的例子 -回复
供给定理的例外的例子-回复供给定理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原理,它指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供给的数量与价格呈正相关关系。
然而,尽管这个定理在大多数情况下成立,但在实际的经济体中,也存在一些例外情况。
在下面的文章中,我将探讨供给定理的例外情况,并分析为什么这些例外发生以及对经济体的影响。
例外情况一:市场垄断市场垄断是一个供给定理的例外情况。
在市场垄断中,只有一个卖方或者少数几个卖方拥有某个特定产品或服务的供给权。
由于缺乏竞争,垄断者可以通过提高价格来获得更高的利润,并且供给的数量不受价格的影响。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石油市场中的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
OPEC控制着全球石油的供给,并且通过限制产量来控制石油价格。
即使价格上涨,OPEC成员国也不会增加供给的数量,因为他们可以通过限制供给来保持高利润。
这种情况下,供给的数量不随价格而变化,违反了供给定理。
市场垄断对经济体的影响是复杂的。
一方面,垄断者能够获得高额利润,从而推动创新和投资。
然而,它也会导致价格上涨和消费者福利的减少。
政府可以通过限制垄断行为或者采取反垄断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
例外情况二:政府管制政府管制是另一个供给定理的例外情况。
在某些行业,例如公用事业(如水、电、天然气等),政府对供给进行限制和控制。
政府通常为了保护公众利益而设定价格上限,并对供给数量进行管制。
以电力市场为例,政府可能限制电力公司的供给数量以保持价格稳定。
如果电力公司面临成本上涨,但政府不允许提高价格,那么供给的数量可能不会增加。
这个例子违反了供给定理。
政府管制的目的是维护公众利益和社会稳定。
然而,这种干预也可能引入了资源配置的扭曲和效率的损失。
政府需要在管制和市场自由之间寻求平衡,以实现最优的结果。
例外情况三:技术约束技术约束是供给定理可能出现的另一个例外情况。
在一些情况下,供给的数量可能受到技术制约,而不是价格变动的影响。
例如,假设某个工厂使用特定设备生产一种产品,但这种设备的产能有限。
供求定理和需求弹性理论说明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为什么经常限制
供求定理和需求弹性理论说明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为什么经常限制45.用供求定理和需求弹性理论说明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为什么经常限制石油产量(作图说明)答:(1)供求定理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1分)供给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动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
(1分)(2)石油输出国组织经常限制石油产量,是因为在石油的需求没有变化的情况下,石油的价格将上涨。
(1分)如图所示,限制石油产量的政策使供给曲线由S1向左平移至S2,均衡点由E1移动到E2,价格从P1上升到P2。
(1分)(3)同时,由于石油为各国的重要能源,其需求价格弹性较小,从而其需求量的下降幅度会小于价格的上涨幅度,使得价格上升所造成的销售收入的增加量必定大于需求量减少所带来的销售收入的减少量,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总收益将增加。
(1分)如图所示,价格上升后,需求量由Q1减少为Q2,但Q2AE1Q1小于P1AE2P2,即总收益增加。
(1分)因此,石油输出国组织经常限制石油的产量,否则,各石油生产国将蒙受收入上的损失。
(4)正确作图(2分)注意:作图不完全正确可根据情况酌情给分。
PS2E2P2P1S1AQ2Q1Q图:石油的需求弹性3.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奠定了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家的基础。
请概括地阐述凯恩斯经济理论的基本框架。
(提示:你可以先画一个简要的图表,然后根据这一图表阐述凯恩斯经济理论的纲要。
)答:凯恩斯经济理论的基本框架如下所示:凯恩斯经济理论的基本框架(1)国民收入决定于消费和投资;(2)消费由消费倾向和收入决定;(3)消费倾向比较稳定;(4)投资由利率和资本边际效率决定,投资与利率成反方向变动关系,与资本边际效率成正方向变动关系;(5)利率决定于流动偏好与货币数量;(6)资本边际效率由预期收益和资本资产的供给价格或者说重置成本决定。
凯恩斯经济理论的要点还可以用上面说过的表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数学模型来表示。
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石油危机
第四小组成员:卞倩
江瑞玲 李婷
叶慧君 吴如帆
2020/3/29
——— 张晶晶 黄泳芳(转系)
危机根源?
1
2020/3/29
———
危机背景
1
第一次石油危机,石 油输出国组织(OPEC) 为了打击对手从而造
两伊战争,原油产 量严重波动,油价 暴涨造成第二次石 油危机
2
成的油价暴涨。
工业生产大 幅度下降
物价上涨
2020/3/29
失业人数剧增
———
2020/3/29
———
2020/3/29
———
总需求与 总供给模型
2020/3/29
菲利普斯曲线
———
3
应对策略?
2020/3/29
———
应对策略
西方世界纷纷采取 行动
• 改变经济策略 • 加强产业调整 • 加快新油田的勘
探开发
战略性石油储备
• 《能源政策与保 护法》
• 《石油储备法》 • 《石油及石油制
品储备法》
2020/油进口国 • 加强海外合作 • 积极发展新能源
和清洁能源
2020/3/29
———
欧佩克内部发生分裂失去市场调控能力由石油危机引发了世界经济危机2020328大批企业破产股票大跌工业生产大幅度下降失业人数剧增西方世界的经济危机滞胀物价上涨2020328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加快新油田的勘探开发能源政策与保护法石油及石油制品储备法积极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西方世界纷纷采取行动战略性石油储备我国面对挑战应对策略
欧佩克内部发生分裂, 3
失去市场调控能力,由
石油危机引发了世界经
2020/3/2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卡特尔的兴衰
1. 使用范围: 第八章“寡头市场”
2. 要考核的知识点:寡头市场形成卡特尔的原因
卡特尔组织的稳定性
3.思考题:
(1)为什么在寡头厂商间产生卡特尔之类的垄断组织?
(2)本案例中,什么条件有利于形成卡特尔?这些条件中,哪些可以在:(a)20世纪70年代初期;(b)80年代中期;(c)2000年的石油市场上找到?
(3)形成了卡特尔后,什么原因会导致卡特尔瓦解?为什么卡特尔成员要破坏协议?
(4)OPEC采取了哪些措施阻止1981年以来实际石油价格的长期下降趋势?
(5)许多石油分析家预测,由于世界石油储量趋于枯竭,在10~20年内世界石油产量就会迅速下降。
这对OPEC的行为会有什么影响?
若干具有垄断地位的经济主体(厂商或国家组织)结成行业内的“卡特尔”(Cartel)是当代经济生活中利益共谋的一种形式。
OPEC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卡特尔
组织形式,我国在彩电行业,或汽车行业也都曾经出现过类似的卡特尔组织形式。
但卡特尔组织很不稳定,容易短命,这或许是各个利益主体“谎言”“欺骗”在做怪的结
果。
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卡特尔。
它建立于1960年,由五个主要的石油出口国组成: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和委内瑞拉。
该组织确定的目标如下:
·协调并统一各成员国的石油政策。
·采取措施确保价格稳定、消除有害而又不必要的价格波动。
在1960年以前,这些石油生产国与国际石油公司的冲突越来越激烈,它们根据“让步的协议”进行石油开采。
根据这份协议,石油公司有权开采石油,并为此支付特许权使用费。
这意味着石油生产国在石油产品的产量和价格方面几乎没有发言权。
尽管1960年成立了石油输出国组织,但直到1973年石油生产的控制权才由石油公司转到石油生产国,由OPEC决定石油的产量并以此决定其石油收入。
此时,OPEC已拥有13个成员国。
在整个20世纪70年代,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定价政策包括以下几方面:把沙特阿拉伯(它是市场领导者)原油价设定为市场价,然后其他各成员国依据这个价格设定它们自己的石油价格,成为支配型“企业”价格领导地位的一种形式。
只要需求一直保持上升态势,同时价格又无弹性,那么这项政策就会导致价格大幅度提高,从而收入大量增加。
1973年和1974年,在阿拉伯—以色列战争过后,OPEC把石油价格从每桶3美元左右提高到每桶12美元以上。
这个价格一直延续到1979年,而石油的销售量并没有明显下降。
可是,1979年之后,石油价格进一步由每桶15美元左右提高到每桶40美元,需求开始下降。
这主要是因为20世纪80年代初期发生了经济衰退。
面临着需求的持续下降,OPEC在1982年之后同意限定产量并分配产量定额,试图维持这个油价。
1984年达成协议,最高产量为每天 1600万桶。
然而,由于下列原因,卡特尔开始被瓦解:
·全球性经济不景气,导致石油需求下降。
·非OPEC成员国的石油产量上升。
·某些OPEC成员国“采取欺骗行为”,产量超过分配给它们的限额。
由于石油供过于求,OPEC再也不能维持这个价格了。
石油的“现货”价格(公开市场上石油交易的每天价格)不断下降。
20世纪80年代末期,石油价格下降的趋势有所逆转。
随着世界经济开始复苏并繁荣起来,石油的需求也开始上升,它的价格也开始上涨。
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海湾战争爆发。
由于科威特和伊拉克停止了石油供应,石油供应量开始下降,石油价格急剧上涨。
随着这场战争的结束,再加上20世纪90年代初的经济不景气,石油价格又开始快速下跌,并随着世界经济开始再次扩张而只是缓慢恢复。
从需求方面来说,节能技术的发展加上燃油税的提高,导致石油消费增长缓慢。
从供绐方面来说,非OPEC成员国石油产量所占比例不断上升,加上1994年OPEC确定的最高产量比较高,达到每天2450万桶,这意味着供给增长速度快于需求增长速度。
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远东经济危机的爆发,形势对OPEC更为不利。
石油需求每天大约下降200万桶。
到1999年初,石油价格已经下降到每桶10美元左右——若按1973年价格计,只有2.70美元!OPEC成员国对此作出的反应是同意把每天的石油产量减少430万桶,目的是把价格重新上抬至每桶18-20美元。
可是,随着亚洲经济的复苏以及世界经济增长普遍比较快,石油价格迅速上升,很快就超过了每桶20美元。
到2000年初,每桶达到30美元,仅仅在12个月里就增加了2倍。
这说明很难用供给配额来达到特定的价格。
在需求具有价格无弹性而具有收入弹性(对世界收入变化有反应)的情况下,再考虑到需求变化具有很大的投机性,某一既定供给配额的均衡价格可能波动很大。
不过,在2001年底,OPEC和非OPEC生产者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
OPEC卡特尔的10个成员国决定把每天的产量削减150万桶,后来又与该卡特尔之外的5大石油生产者达成协议,它们也减产,目的是要上抬石油价格。
OPEC与非OPEC石油生产者之间的这种联盟是石油行业中的首例。
结果,OPEC又有可能控制石油市场。
依据卡特尔的宗旨,是协调每个成员的生产决策,主要是限制产量,并从中分享所有可能获得的好处。
比如,OPEC通过压低成员国的产量来维持石油的高价格,从而使所有的成员国获利。
卡特尔有时候也采取规定价格的形式,这是中国民众比较熟悉的类型,比如电视机等家用电器设定最低价格。
但是维持一个卡特尔是很困难的,许多问题都牵涉到私有信息。
例如国家之间在商议生产配额的时候,通常有一条原则是生产成本较低的国家获得较多的配额。
于是每个国家都有低报它们的生产成本的倾向。
这是卡特尔协议成立以前的信息欺骗。
协议成立以后,新的问题是可能出现不遵守协议的欺骗行为。
成员国可以为共同的利益达成协议,但它们会严格遵守吗?在达成协议的情况下,出现俗称“偷步”的欺骗的动机很大。
既然一个国家降低它的产量因而帮助市场提高价格的收益可以为所有的成员国共同分享,那就是说,高价格的收益具有非排他性。
这样,每个国家都会要求别人把产量降低到配额以下,但是自己却可能偷偷地把产量升上去,最终的结果就是协议瓦解,原有目标无法实现。
国内这样的例子似很多,协调的通常未必是产量,而定价格或别的东西。
什么“行业自律价”等等,就是这样的利益共谋,都是独立企业协议成立的“独联体”形式的临时联盟。
1998年11月19日《羊城晚报》在第二版报道,昔日轰轰烈烈的两大旅游联合体“广州旅游新联盟”和“粤顺旅游大联盟”至今已名存实亡。
究其原因,就是这种独立企业协议成立的“独联体”形式联盟,从制度上难以保证独立各方遵守协议。
报道说,有关各方,实际上是“各怀鬼胎”,只想别人遵守协议,自己好讨便宜。
卡特尔的成立,已经为它的瓦解准备了力量。
以压缩产量抬高价格的卡特尔来说,价格抬高越是成功,卡特尔成员“偷步”悄悄把产量提上去可能获得的利益就越大,从而对违反协议“愉步”的激励越大。
这种“越成功越容易瓦解”的内在矛盾注定了卡特尔寿命不长。
世界范围来说,上面讲过的OPEC,虽然吵吵嚷嚷,跌跌撞撞,可还算难得的比较成功的卡特尔。
这里说比较成功,主要是说维持时间很长,并不是说就可以避免卡特尔天生的困境。
例如,1998年12日,利比亚的领导人卡扎菲,就建议石油输出国组织各国完全停止石油生产几个月,以免世界市场的石油价格进一步下跌,为什么一再下跌?主要原因是大家都有偷偷增加产量的动机。
在我国,前几年,新闻媒体对于“空调峰会”、“彩电峰会”还十分关注。
时至今日,这个峰会那个峰会已经很难吸引人们的关注了,因为大家都已经清楚,峰会顶多也就“作秀”而已,冠冕堂皇达成的协议,一定很快形存实亡;老总们只是相互探底,顺便说说漂亮话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