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声乐教学中共鸣腔体的应用-精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乐教学中共鸣腔体的应用
导语:在声乐教学中“共鸣腔体”的训练必须要抓住正确的训练方式,在反复训练之后还应该结合实际歌曲进行训练,让学生深切感受“共鸣腔体”在实际歌唱中的运用。

一、“共鸣腔体”的训练
在对学生进行“共鸣腔体”训练的时候,要密切注意学生的训练状态,一旦发现错误就要及时纠正。

如在头腔共鸣训练时很容易有学生为了追求音量和音色的饱满,而刻意压喉咙;在胸腔共鸣训练时也容易有学生为了感受胸腔的张力,而无意识运用肢体语言,导致肢体僵硬。

这些都是错误的训练方式,在训练时教师要及时洞悉学生的错误并纠正。

笔者认为,在“共鸣腔体”的训练中可以遵循以下训练方式。

(一)“打哈欠”训练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打哈欠,以此来感受口腔处于自然打开状态是什么样子。

接着,教师就给学生讲解口腔自然打开时的特点:舌头自然平放、咽腔自然张开、牙关自然打开、软腭自然上提、鼻翼自然扩张,整个“腔体”都处于自然状态。

口腔、咽腔、鼻腔之间都是通畅的,气息可以自由流动。

具体训练方式:让学生“打哈欠”、“叹气”、说“a”,分别感受这三种情况下口腔和胸腔自然打开的状态。

然后,让学生在“打哈欠”的状态下用“吊嗓”的方式说“a”,体会声音经过口腔-胸腔-鼻腔-头腔这四个腔体产生的共振。

反复训练让学生掌握这四个腔体之间的联系。

(二)胸腔“支点”训练
在胸腔共鸣的训练中,教师要指引学生找准胸腔共鸣时声音的“支点”(通常在最下面两根肋骨的交点处),声音要建立在“支点”上,就像声音本来就是从胸腔的地方“透出”一样。

具体训练方式:让学生用手指抵住“支点”,自然打开喉咙,发“a”音,引导学生尽量将声音往下叹;然后让学生有意识感受声音往下叹时“支点”产生的震感。

以此训练学生的胸腔共鸣,切忌在训练的时候挺胸,要时刻保持胸部的自然放松。

(三)“微笑”训练
“微笑”是训练“共鸣腔体”的有效方式之一,因为歌唱的时候也要保持“微笑”状态。

“微笑”训练可以让脸部肌肉处于自然放松状态,鼻腔处于自然扩张状态,下巴、喉头也不会僵硬,促进声带的自然工作,把声波顺利送达口腔上颚,进而产生声音的共鸣。

具体训练方式:让学生自然“微笑”,打开口腔,然后发“a”音,感受“微笑”状态下“a”的发音位置,以及“共鸣腔体”的“通畅”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