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南开大学哲学院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南开大学哲学院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

一、简答题

1.墨子的三表法。

答:墨子,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及主要代表人物,中国哲学史上明确建立起系统方法论的第一人。墨子的“三表法”是比较偏重于经验的证实或证伪的方法论原则。

(1)含义

何谓三表?子墨子言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何本之?上本之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于何用之?废(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们之利。此所谓言有三表也。”墨子提出了检验认识的三条标准,即要以关于古代圣王的历史记载、老百姓的亲身经验和实际运用是否符合国家人民的利益,来判断认识的正确与否。

(2)内容

①表

“表”有时又叫“法”“仪”或“法仪”,指标准和方法。墨子认为,言论必须设定一些标准和仪法,这些标准和仪法是判断该言论是否正确的基本依据。这里,墨子实际上已经提出了一个认识论领域的重大问题,那就是真理的标准问题。这个问题至今依然是哲学界争论最多的问题之一。

②本之、原之和用之

按照墨子的意见,判断一种言论是否正确的标准一共有三个,即“本之”“原之”和“用之”。

a.本之

所谓“本之”,主要是根据前人的经验教训。由于前人的经验教训主要记载在书籍之中,所以“本之”的依据也就常常求之于古代的典籍。

b.原之

所谓“原之”,是“诉诸百姓耳目之实”,也就是说,从普通百姓的感觉经验中寻求立论的根据,所以这种“原之”仍然属于归纳法的范围;它和第一表的不同只在于,一属直接经验,一属间接经验。墨子把历史上的传说和记载全部看做真实可靠的东西,这样,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也就没有什么实质的差别了。另外,墨子太过于相信直接经验了,以至于他根本没有区分直接经验中的真实感觉和错觉、幻觉等,所以在论证鬼神的实有和“定命”的不存在时,他才会一律以眼见耳听为准。这就不能不说是墨子狭隘经验主义的局限性了。

c.用之

所谓“用之”,是将言论应用于实际政治,看其是否符合国家百姓人民的利益,符合者即为真,可以接受,不符合者即为假,必须抛弃。这一表大约相当于现在所说的验证方法。

(3)评述

总之,“三表法”中既有作为直接经验的百姓耳目之实,又有作为间接经验的历史传说或故事,还有作为验证效果的万民利益,三者结合起来,大致涵盖了日常生活经验中的各主要领域。就此而言,“三表法”是一个相当完备的彻底经验主义的方法论系统。尽管这个系统相对忽视了理性的作用,可是作为一种方法,它在论证许多问题上依然具有说服力。

2.韩愈的道统说。

答:韩愈,唐代思想家,力主复兴儒学。韩愈本人对儒学义理的发展贡献不大,但他的“道统”说却对宋代儒学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1)内涵

韩愈心目中的“道统”的具体内涵就是孔孟所讲的仁义之道。他说: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这四句斩钉截铁而又浩大的判语,成为韩愈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和拒斥佛道、“扶持名教”的纲领。

①仁、义、道、德的含义

“仁”就是普遍地“爱人”,“义”就是处事合适而得当,二者具有确定的伦理内容。这是儒家的基本理念。“道”与“德”两个名称,则是各家都使用的,虽然它们经常地被用以指称“形而上”的东西,但是,由于没有确定的内容,可以被看做是很空泛的。

②道德应以仁、义为内容

所谓“道”,即是依着仁义的要求去做;所谓“德”,即是指仁义本来具足于人的本性之中。二者应该是合一的。经由韩愈的这种解释,道、德具有了确定的伦理内容,仁、义则被赋予了形上学的意义。

③道德必不离于百姓日用

既然道德不离仁义,而仁义无非即日常的人伦关系与生活秩序。因此,道德亦必不离于百姓日用。以“仁义”为内容的“道”,就体现于礼乐教化与刑政施设之中,体现于君臣、父子、夫妇的日常交往之中,体现于士、农、工、贾的日常生产生活方式之中。韩愈认为,正是在这一点上可以看到儒家与佛、道的区别。

(2)评述

①韩愈构造的这个“道统”,对于复兴儒学,抗衡佛教的“法统”,至少起到如下作用:

a.确认先王之道从尧开其端,在时间上早于佛教法统,因而比之佛教更加源远流长;

b.强调儒家道统植根于自己的国土之中,比自西夷传人的佛教更具正统性;

c.宣示儒家道统经过历代“圣贤”相传,已浸润到社会各个领域,比佛教更具有权威性。然而,在韩愈看来,这个可贵的“道统”在孟子之后中断了,结果是佛道学说大盛。韩

愈以儒家正统的继承者自居。

②对宋明儒学影响深远

韩愈区分了儒家与佛、道的区别。认为佛、道的“道”似乎是极“高明”,然而无用于世,那是不足称羡的。他紧扣日常人事和人伦论“道”的取向,后来被宋明儒学展现为体用关系:“体”不离“用”,于“用”中见“体”,是谓“极高明而道中庸”。

3.李贽的童心说。

答:李贽是自称为“异端”的思想家。在当时的思潮氛围中,他以直面是非的勇气、泼辣大胆的文风,直揭封建伦理卫道士的虚伪面纱,在思想界掀起了一股狂潮。李贽的童心说集中体现了他的是非观。

(1)批判孔子的是非观

不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在肯定人欲与私心基础上,李贽进一步澄清历史上的是非观念,将批判的矛头直指孔子。在李贽看来,人之是非不仅“无定质”“无定论”,而且在是非面前,无论贵贱、男女,人们的权力与资格都是平等的。

(2)童心即真心

当李贽提出不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时,必然蕴涵了一个认知与是非的标准问题。从表层看,他将人的是非归结为“无定论”“无定质”,但实际上,他是将是非的标准归结为人的“童心”。

①“童心”的含义

李贽认为童心是“真心”,是“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而一切“闻见道理”都是童心的障碍;闻见道理是从“多读书识义理”来的,所以“多读书识义理”都是“障其童心”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