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南开大学哲学院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圣才出品】
中国人民大学622中西哲学史2016年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

2021年中国人民大学622中西哲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第一局部中国哲学史1.简述易经推天道以明人事的哲学内涵。
答:〔1〕天道①?易传?哲学担任儒家的“修人道以证天道〞与“明天道以弘人道〞的传统,把天道与人道统一了起来。
②天地阴阳之气使万物得以生、成、长、养;人承接天地之气,担任“道〞而参与、赞助天地万物,那就是善;成就天道的事业正是人的本性。
③?易?道即天地之道帮助、促进、贞定万物各自的本性,保存万物的存在,道义正是从这里出来的。
在人性论上,这就寓含有人的善性源自天道,源自宇宙生生之德,同时又强调人的后天努力,效法天道、扩充其性的双重含义。
〔2〕从天道到人事①三才之道是是顺着天道下贯而来的,是顺天、地、人的性命之理而来的。
②就人之道而言,是义理、是仁义。
道是过程,理是此中的道理。
③人之本性也就是人所以为人之理,按?易传?的讲法,这是乾道下贯的成果。
〔3〕总结①?易传?的人性论既包含有天赋人性说,即“天命之性〞是善的,具有一种超越意义、价值意义;又不排斥材质主义的“气命之性〞,即人的材质也在灭地之气的流行中形成,气可以煽动,气有力量。
这就为此后哲学史上的“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理〞与“气〞之争埋伏笔。
②?易传?认为,人性源自天地之性,人道赞助天地之道。
君子效法天地,具有刚健自强、积极人世的精神,又有承受、宽容、协调、合作的能力,用深厚的德泽来化育人物。
③与天地的大生、广生之德相匹配,?易传?强调人在人事活动中崇德广业、进德修业。
a.推尊人的智慧、德性,开展社会人事的各项事业;讲求忠信,提高道德;修饰言辞,确立在诚恳上,以诚信来措置事务。
b.用自然之物、事物之理来安排本身,提高才德。
除此之外,没有更重要的了。
研究、体悟事物变化之道的神妙,理解其深刻的理据,是最高的智慧。
④?易传?必定、促进人间的事业,强调顺应客不雅观事物开展的规律,把握契机,当令加以裁断,或修订、改变定制,使之合宜,加以会通,将这些政策与成果用在老苍生身上,这就是事业。
2016年南开大学中国哲学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考研专业课辅导

2016年南开大学中国哲学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考研专业课辅导010102中国哲学(095哲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上、下册)肖前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史》(上、下卷)刘文英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育明教育天津分校解析:育明教育通过多年的辅导经验和对历年真题的分析,专业课是决定考研成功的关键,南开大学有自己独特的出题风格,建议大家复习的时候要遵循每年考试出题的风格、出题的规律把握考试的重点进行复习,育明教育专注考研专业课多年,更多的考研信息可以咨询天津分校王老师。
专业课的复习和应考有着与公共课不同的策略和技巧,虽然每个考生的专业不同,但是在总体上都有一个既定的规律可以探寻。
以下就是针对考研专业课的一些十分重要的复习方法和技巧。
一、专业课考试的方法论对于报考本专业的考生来说,由于已经有了本科阶段的专业基础和知识储备,相对会比较容易进入状态。
但是,这类考生最容易产生轻敌的心理,因此也需要对该学科能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做到知己知彼。
跨专业考研或者对考研所考科目较为陌生的同学,则应该快速建立起对这一学科的认知构架,第一轮下来能够把握该学科的宏观层面与整体构成,这对接下来具体而丰富地掌握各个部分、各个层面的知识具有全局和方向性的意义。
做到这一点的好处是节约时间,尽快进入一个陌生领域并找到状态。
很多初入陌生学科的同学会经常把注意力放在细枝末节上,往往是浪费了很多时间还未找到该学科的核心,同时缺乏对该学科的整体认识。
其实考研不一定要天天都埋头苦干或者从早到晚一直看书,关键的是复习效率。
要在持之以恒的基础上有张有弛。
具体复习时间则因人而异。
一般来说,考生应该做到平均一周有一天的放松时间。
四门课中,专业课(数学也属于专业课)占了300分,是考生考入名校的关键,这300分最能拉开层次。
例如,专业课考试中,分值最低的一道名词解释一般也有4分或者更多,而其他专业课大题更是动辄十几分,甚至几十分,所以在时间分配上自然也应该适当地向专业课倾斜。
中国哲学史复习题最终版.docx

中国哲学史复习题最终版.docx中国哲学题:儒家部分:名词概念解释(答题方法:1,谁提出来的;2,含义,前后展开;3,在中处处于何地位,小评价)为仁由己:由春秋吋期儒家学者孔子提出的解答“人何以成仁”的理论。
“仁”是从人对人的良好情感屮引中出来的,由于为仁与否完全取决于口己,所以孔子说“为仁由己”,而非由人。
明确肯定了道德行为、道德实践主体性原则,是孔子为其道德修养方法论和作为这种方法论的哲学基础确定的基本原则。
P33克己复礼:孔了在冋答颜渊问“仁”作为道徳的基木意识时,在道徳自律的意识屮提到:“仁”的实施方式是“克己”。
指约束白己,使每件事都归于为西周之礼.其屮克制物欲是“克己”的基木内容,主张对欲望进行有必要的控制,控制的标准就是“仁道”,为“仁道”而牺牲自我则是“克己”的更高层次的要求?“克己复礼”是达到仁的境界的修养方法。
孔子在早年的政治追求中,一直以恢复周礼为己任,并把克己复礼称之为仁。
“杀身以成仁” 这一道德要求对后世的志士仁人具有极强的感召力。
P34四心: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
出自《孟了?公孙丑九由“不忍人之心”论及人的道徳“木心”并确证人木性的道徳性,明确主张“性善论”,认为人的“四心”是与生俱来的,因此推导出人具有仁义礼智“四端”,并再推及行“不忍人Z政”,即仁政。
P92孟了认为这四心是人与生俱來的品质,也是孟了性善论的基础。
心有征知:战国时期荀子提出的关于确认犬道町知性的认识论思想。
荀子百先承认物本來就可以被认识,并认为人天然禀得的“性”,只是一种认识能力、一种认识心。
感官接触与其相当的对象并将其记录下來形成感性认识, 谓之“天官当薄其类”,而对于天官所接受的各种感性认识,“心”具有分析、辨明、证明和取舍的作用,谓之“征知”。
在荀子看來“天官”提供的感觉是片面、主观甚至虚假的,惟有经过“心”的征知才能获得全面的和可靠的知识。
P174荀子以“当薄其类”为基础、以“征知”为指导的认识路线,克服了狭隘经验论的局限性,发展了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明分使群:战国时期苟了在自己的“外王学”里提出的社会构建观念。
中国哲学史考研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1、《白虎通义》: 中国汉代讲论五经同异,统一今文经义的一部重要著作。
又称《白虎通》、《白虎通德论》。
班固等人根据东汉章帝建初四年(公元79)白虎观会议上进行经学辩论的结果纂辑而成,计 4 卷。
该书以神秘化了的阴阳、五行为基础,解释自然、社会、伦理、人生和日常生活的种种现象;其所列门目,对社会生活、国家制度和伦理原则等作了基本规定,实际是一部以今文经义为依据的国家法规。
主要注本有清陈立撰《白虎通疏证》等。
2、【仁】指一种高尚的美好品德。
孔子以仁为最高的道德原则,以仁为核心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
仁的核心是爱人,主张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提出“忠恕”之道。
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宗法制度的礼制,并把仁爱的原则推广到政治之中。
在此基础上,孟子进一步提出了仁政的学说。
道家老庄则主张“绝仁弃义”,认为“大道废,有仁义”。
汉以后,仁成为五德(仁、义、礼、智、信)之首。
宋代学者更以天理说仁,仁具有了万物本原的意义。
近代学者接受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并以之改造仁的学说,仁便从封建宗法血缘道德转变为近代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
3、【天人合一】中国古代关于天与人、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为相通、相合与统一的观点。
天人合一不等于天人等同。
中国哲学侧重强调天人之间的统一,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与自然界有着同样的本质和规律,追求天人之间的和谐,反对把天与人相互割裂、相互对立,具有合理的因素。
4、【无为】道家哲学思想。
老子认为,道生万物而自然而然,不受任何意志支配的。
就“道”听任自然而言,是“无为”,而就其生长万物言,又是“无不为”,所以“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人的行为也应该效法天道,顺应自然,不要任意妄为。
执政者更应该以“无为”治国,才能“无败”、“无失”,达到“无不为”。
老子“无为”论所含的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消极因素,后来被庄子所发展,而其要求人们不要任意妄为的思想,则为《淮南子》发展成“因物之所为”、“循理而举事”,从而有所作为的思想。
中国哲学史 名校考研真题 (简答题)【圣才出品】

二、简答题1.简述明末清初的经世致用思潮。
[中山大学2018年研]答:(1)经世致用思想兴起的原因明末,汉族知识分子开始反思明亡的教训。
在思想领域,人们反思的矛头指向了宋明理学及陆王心学,认为他们空谈性命而不务实事。
“书生徒讲义理,不揣时势,未有不误人国家者”。
要求学术反虚就实,提倡经世致用的真学问和“以实为宗”的新学风。
他们学风的特点是:务当世之务,康济时艰,反对脱离社会实际;勇于任事,不务空谈,“生存一日当为民办事一日”;致力于创新,绝不蹈袭古人;实事求是,注重调查研究。
他们的研究范围,几乎涉及社会问题的一切方面,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历史、地理、民族、法律、人情、风俗、科学等,“事关民生国命者,必穷源溯本,讨论其所以然”。
他们以社会问题为中心,在救世济时的思想指导下,提出了解决当前社会问题的各种方案。
代表人物有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傅山、颜元、李塨、方以智、戴震等。
(2)经世致用思潮的主要内容①气论哲学的兴起反思思潮的总体走向是对宋明理学超越追求的一种拨正,所以,明清之际的思想家一致强调现实关怀,注重经世致用。
从哲学的角度看,这一转向是以从理到气、从超越追求到现实关怀为标志的。
无论是王夫之、方以智,还是对王学一直情有独钟的黄宗羲,都转向了气,都强化了对气的论证。
清代哲学大体上都是以气论为基础的,这不仅包含着一种本体论的转向,更重要的则表现了一种立足于现实关怀以重新确立超越追求的指向。
如王夫之“以气释理”并坚持“据器以出道”时,不仅表明了一种新的本体论的确立,同时也表明其力图通过器识、历史以重新探索道之超越指向的趋势。
②提倡个性解放的新道德a.在关于理欲、情理、义利、个体与类的关系的讨论中,这一时期的学者集中表达了以自然人性论为出发点的新理欲观、新情理观、新义利观以及关于个性解放的论说。
从泰州学派到李贽及李贽的众多崇拜者,都要求冲破禁欲主义,肯定“人欲”的合理性,批判“天理”说对人性发展的宰制,批判道学末流的虚伪,主张“自然之性乃自然真道学”,在自由竞争中“各遂千万人之欲”。
考研中哲真题答案

考研中哲真题答案考研中哲真题答案通常指的是中国哲学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历年真题的参考答案。
由于考研真题和答案属于考试内容,一般不公开发布,但考生可以通过一些教育培训机构或考研论坛获取部分真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哲学专业考研的真题通常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中国哲学史:考察考生对中国哲学发展历史、主要哲学流派、重要哲学思想家及其思想的理解。
2. 哲学原理:涉及中国哲学中的基本问题,如道、德、仁、义、礼等概念的哲学分析。
3. 经典文献解读:要求考生对《论语》、《孟子》、《老子》、《庄子》等经典文献有深入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4. 现代哲学问题:考察考生对现代中国哲学问题的理解,如文化自信、道德建设等。
5. 逻辑与思辨:测试考生的逻辑推理和思辨能力,可能包括对哲学命题的论证和反驳。
6. 论文写作:部分考试可能要求考生撰写一篇关于中国哲学的论文,考察其学术写作和表达能力。
考生在准备考研中哲真题时,应该:- 系统复习中国哲学史,掌握各个时期的主要哲学流派和思想家。
- 深入阅读和理解经典哲学文献,能够准确解读文中的哲学思想。
- 培养逻辑思考和思辨能力,能够对哲学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论证。
- 练习写作,提高学术论文的写作水平。
由于考研真题和答案的敏感性,这里不提供具体的真题和答案内容。
考生可以通过合法途径获取相关资料,并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准备。
同时,建议考生关注教育部和相关院校发布的最新考研信息,确保获取的资料是准确和合法的。
考研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考生有计划、有条理地进行复习,同时也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生活习惯。
预祝所有考研学子取得理想的成绩。
2016年南开大学科学技术哲学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考研专业课辅导

2016年南开大学科学技术哲学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考研专业课辅导010108科学技术哲学(095哲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上、下册)肖前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科学技术史《世界科技文化史教程》李建珊主编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欧美哲学通史《欧美哲学通史》(精编本)李国山、王建军、贾江鸿、郑辟瑞著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育明教育天津分校解析:育明教育通过多年的辅导经验和对历年真题的分析,专业课是决定考研成功的关键,南开大学有自己独特的出题风格,建议大家复习的时候要遵循每年考试出题的风格、出题的规律把握考试的重点进行复习,育明教育专注考研专业课多年,更多的考研信息可以咨询天津分校王老师。
专业课的复习和应考有着与公共课不同的策略和技巧,虽然每个考生的专业不同,但是在总体上都有一个既定的规律可以探寻。
以下就是针对考研专业课的一些十分重要的复习方法和技巧。
一、专业课考试的方法论对于报考本专业的考生来说,由于已经有了本科阶段的专业基础和知识储备,相对会比较容易进入状态。
但是,这类考生最容易产生轻敌的心理,因此也需要对该学科能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做到知己知彼。
跨专业考研或者对考研所考科目较为陌生的同学,则应该快速建立起对这一学科的认知构架,第一轮下来能够把握该学科的宏观层面与整体构成,这对接下来具体而丰富地掌握各个部分、各个层面的知识具有全局和方向性的意义。
做到这一点的好处是节约时间,尽快进入一个陌生领域并找到状态。
很多初入陌生学科的同学会经常把注意力放在细枝末节上,往往是浪费了很多时间还未找到该学科的核心,同时缺乏对该学科的整体认识。
其实考研不一定要天天都埋头苦干或者从早到晚一直看书,关键的是复习效率。
要在持之以恒的基础上有张有弛。
具体复习时间则因人而异。
一般来说,考生应该做到平均一周有一天的放松时间。
四门课中,专业课(数学也属于专业课)占了300分,是考生考入名校的关键,这300分最能拉开层次。
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中西哲学史考研真题(完整版)凯程首发

2016年中国⼈民⼤学哲学院中西哲学史考研真题(完整版)凯程⾸发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引路,为学员服务!
第 1 页共 1 页 2016年中国⼈民⼤学哲学院中西哲学史
考研真题(完整版)凯程⾸发
刚考完2016考研初试,凯程教育的电话瞬间变成了热线,同学们兴奋地汇报⾃⼰的答题情况,⼏乎所有内容都在凯程考研集训营系统训练过,所考专业课难度与往年相当,答题的时候⾮常顺⼿,相信凯程的学员们对此⾮常熟悉,预祝亲爱的同学们复试顺利。
考研分笔试、⾯试,如果没有准备,或者准备不充分,很容易被挂掉。
如果需要复试的帮助,同学们可以联系凯程⽼师辅导。
下⾯凯程⽼师把专业的真题全⾯展⽰给⼤家,供⼤家估分使⽤,以及2017年考研的同学使⽤,本试题凯程⾸发!
各选3个作答,每题25分,共150分。
中哲
⼀、《周易》“推天道以明⼈事”的哲学思想。
⼆、王阳明“岩中花树”的哲学思想。
三、简述郭象“独化”及其意义。
四、神形关系的不同描述和思想、意义。
西哲
⼀、⼀⼤段原⽂。
亚⾥⼠多德的“存在”的核⼼理论思想。
⼆、休谟怀疑论及其影响。
三、安瑟尔谟、托马斯阿奎那、邓斯司各脱上帝存在的证明。
四、霍布斯和卢梭的契约论的异同。
2004-2016年南开大学欧美哲学通史历年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学费 学制 推免

具体来说: 专业课重要考点必须全部记住并理解,并开始模拟考试。 这个阶段需要安排 12 个课时,安排模拟考试之后的押题 模拟考试的 1 对 1 的试题分析讲解以及答题技巧的分析。 育明教育的咨询老师会全面检查学员的记忆情况,并且 做检测,查缺补漏!
政治所有知识点必须记住,并开始分析真题
育明教育天津分校王老师预祝大家成功圆梦,更多考研信息可进官网咨询!
欧美哲学通史
2004 一、解释题(每题 10 分) 1、柏拉图的理念论 2、莱布尼兹单子论 3、洛克对第一性的质和第二性的质的区别 4、笛卡尔的二元论 5、胡塞尔 de “现象学的还原" 库恩的“范式”概念
二、论述(任选三题,每题 30 分)
1、亚里士多德是如何区分形而上学和具体科学的?你如何看待他的这种区分?
专业课是决定考研成功的关键,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出题风格,建议大家
复习的时候要遵循每年考试出题的风格、出题的规律把握考试的重点进行复习,
育明教育专注考研专业课辅导,多年来帮助多名学生成功圆梦报考院校,更多
的考研信息可以咨询天津分校王老师。
复习 进度
时间
内容
复习任务:
2016 年 1 月-2016 年 6 月 1.专业课:
2004-2016 年南开大学欧美哲学通史历年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学费 学制 推免
马克思主义哲学
学制:3 年
学费:8000 元/生学年
2016 年哲学院接收推免生拟录取名单公示
序号 姓名 推荐单位 拟录取专业
1
杨卓 吉林大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2
李琛 西北大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接收考核成绩 90 92
备注
整个参考书的内容有一个宏观把握和了解。但是,不要
中国哲学史考研题库-考研真题精选【圣才出品】

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一、名词解释1.三纲八目(《大学》)[山东大学2018年研]答:三纲八目是《大学》中“三纲领,八条目”的简称。
其中,三纲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明明德”就是发扬光大人所固有的天赋的光明道德,“亲民”是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止于至善”就是要求达到儒家封建伦理道德的至善境界。
“八条目”的中心环节是修身,格物、致知是修身的外部途径,诚意、正心是修身的内在前提,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修身的更高一个层次的自我实现。
2.三才之道[浙江大学2018年研]答:三才,又作“三材”,是中国古代哲学术语。
①指天、地、人,兼指天道、地道、人道。
《易传·系辞下》:“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材而两之,故六。
”东汉王符《潜夫论》称:“天本诸阳,地本诸阴,人本中和。
三才异务,相待而成。
”②指人的形、气、神。
北宋邵雍《观物外篇》:“神统于心,气统于肾,形统于首。
形气交而神主乎其中,三才之道也。
”3.五德终始[浙江大学2018年研;北京师范大学2017年研]答:五德终始是战国时期的阴阳家邹衍所主张的历史观念。
“五德”是指五行——木、火、土、金、水所代表的五种德性。
“终始”指“五德”的周而复始的循环运转。
邹衍常常以这个学说来为历史变迁、王朝兴衰作解释。
他认为虞(舜)、夏、殷、周的历史是一个胜负转化的发展过程。
它按照土、木、金、火、水依次相胜而具有阶段性,又循环往复而具有周期性,矛盾运动推动着“五德转移”,又决定着“并世(当世)盛衰”。
在每一发展阶段都存在着阴阳两种势力的矛盾和斗争。
两者交争,历史属于斗争中的胜利者。
这种五德相胜又是被机械的周期律预先决定的,王朝的兴起必有天意符瑞作为象征和验证。
五德终始说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丹鼎派[华东师范大学2018年研]答:丹鼎派,又称“金丹道教”,它并非是实有的教派,而是相对于符箓派而言的,是后世对道教中以炼金丹求仙为主的各道派的通称。
(NEW)南开大学哲学院中国哲学史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目 录2005年南开大学哲学院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2006年南开大学哲学院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2010年南开大学哲学院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2011年南开大学哲学院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2014年南开大学哲学院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2014年南开大学哲学院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2015年南开大学哲学院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2015年南开大学哲学院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2016年南开大学哲学院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2016年南开大学哲学院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2005年南开大学哲学院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2006年南开大学哲学院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一、简答题(共70分,每小题10分)1“仁”的基本内涵及其影响。
2“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释义。
3“三表法”的认识论意义。
4孟荀人性论之比较。
5“理一分殊”的思想源流和哲学实质。
6张载的“一物两体”说。
7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说。
二、论述题(共80分,每小题20分)1从“能所”关系看王夫之的主客观关系学说。
2从严复、孙中山的认识论思想看近代思维方式的确立。
3康有为的变易进化观念及近代进化哲学。
4梁启超中西融合的变化观。
2010年南开大学哲学院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一、论述题(任选三个作答)1试论述孔子的仁、礼与中庸哲学范畴。
2试论述老子的“道法自然”和“反者道之动”。
3试论述墨子的“尚力”“非命”与“三表”。
4试论述孙子的认知学说。
5缺失。
二、简答题(任选五个作答)1《论衡》。
2《神灭论》。
3正蒙。
4《天演论》。
5心理建设。
6新民说。
2011年南开大学哲学院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一、论述题(任选其中3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1先秦道家源流及哲学思想。
2先秦儒家源流及哲学思想。
3议《天演论》。
4评孙文学说。
二、简答题(任选其中5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1虚一而静。
2一念三千。
3一物两体。
2016年武汉大学844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6年武汉大学844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一、填空题1.《庄子》“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出自内篇______ 。
【答案】《齐物论》2.《孟子》“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______之心。
”【答案】恻隐3.先秦公孙龙和______是最具代表性的名家。
【答案】惠施4.孟子认为他的时代,墨子和______学说影响最大。
【答案】孔子5.“虚壹而静”出自荀子中______。
【答案】《解蔽》6.杨雄的著作有《法言》和______。
【答案】《太玄》7.王充作______批判谶纬说。
【答案】《论衡》8.魏晋玄学家______对庄子的注解,影响了郭象的庄子注。
【答案】向秀9.《物不迁论》作者是______。
【答案】僧肇10.“一念三千”是佛教______宗思想。
【答案】天台11.《华严金狮子章》是______著作。
【答案】法藏12.程颢哲学文献《定性书》和______,后者影响深远却未被《近思录》收录。
【答案】《识仁篇》13.程颐在与其弟子杨时讨论张载《西铭》的书信中提出了著名的命题______。
【答案】民胞物与14.《太极图说》篇首______被朱熹解释成“无形而有理”。
【答案】“无极而太极”15.张载______与“德性所知”的区分影响了宋明理学。
【答案】“太虚即气”16.《明儒学案》中《师说》概括明代思想家______的思想学宗旨为“自然而要归于自得”。
【答案】陈献章17.方以智区分了“质测”与______,并讨论了二者关系。
【答案】“通几”18.康有为著作《新学伪经考》和______震动思想界。
【答案】《孔子改制考》19.20.有关知行观,孙中山提出______说。
【答案】知难行易二、名词解释(9选8)1.忠恕(孔子)答:“忠”就是“中”,讲的是人的内心。
孔子讲内在的“直”德,就是内不自欺,外不欺人,反对巧言令色,虚伪佞媚。
“忠”又是尽己之心,“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这是内心真诚的直德的不容已的发挥。
2016年南开大学中国哲学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学费 学制 推免

育明教育课程:
和参考书的框架,要有一个简单的记忆,这个记忆是建
授课内容:
立在理解的基础上的。切记死记硬背。
1.明确专业课具体的考点 全面关注考研公共课的考试大纲,购买最新的辅导用书,
2.开始记忆
准备暑期复习。同时,重视英语单词的记忆和真题的分
析。英语复习要运用“真题复习法”。
具体来说:
做考研英语真题,从 2001 年开始。在育明教育咨询师和
冲刺 阶段
2016 年 11 月-12 月初 育明教育课程: 内容: 加强记忆 练习答题方法
具体来说: 专业课重要考点必须全部记住并理解,并开始模拟考试。 这个阶段需要安排 12 个课时,安排模拟考试之后的押题 模拟考试的 1 对 1 的试题分析讲解以及答题技巧的分析。 育明教育的咨询老师会全面检查学员的记忆情况,并且 做检测,查缺补漏!
育明教育天津分校王老师预祝大家成功圆梦,更多考研信息可进官网咨询!
生来说,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迅速建立学科体系,把握答
题的思路和脉络。在把握参考书的目录的时候,不是死
记硬背,这样是没有用的。作者在写书的时候,都是有
一定的逻辑体系的,否则,岂不是每个章节之间都可以
随意调换。因此,把握了参考书写作的内在逻辑,记忆
2016 年南开大学中国哲学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学费 学制 推 免
中国哲学
学制:3 年
学费:8000 元/生学年
2016 年哲学院接收推免生拟录取名单公示
序号 姓名 推荐单位 拟录取专业
3
焦小妹 广西大学
中国哲学
4
马越 内蒙古大学 中国哲学
考研真题
2016 年马哲+中哲考研真题
一、概念
哲学的基本问题
郭齐勇《中国哲学史》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

郭齐勇《中国 哲学史》配套 模拟试题及详 解(二)
作者介绍
同名作者介绍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这是《郭齐勇《中国哲学史》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的读书笔记模 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心得。
精彩摘录
精彩摘录
这是《郭齐勇《中国哲学史》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的读书笔记模 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目录分析
第一编先秦哲学
第二编汉至唐代的哲 学
第三编宋至清代的哲 学
第四编现代哲学
第一编先秦哲学
第二编汉至唐代的哲 学
第三编宋至清代的哲 学
第四编现代哲学
第一编先秦哲学
第1章中国古代哲学的诞生 第2章孔子 第3章老子 第4章孙子 第5章墨子及后期墨家 第6章子思子 第7章孟子 第8章庄子 第9章惠子与公孙龙子
谢谢观看
郭齐勇《中国哲学史》配套题 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
+章节题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读书笔记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作者介绍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学员
佛教
习题
解答
题库
孟子
第章惠子
题库
部分
郭齐勇 第章
庄子
名校
哲学
公孙龙子
中国
王充
现代
批判者
内容摘要
第四编现代哲学
第1章康有为、谭嗣同与严复 第2章章太炎 第3章孙中山 第4章陈独秀与李大钊 第5章胡适、梁漱溟与张君劢 第6章熊十力 第7章冯友兰 第8章金岳霖与贺麟 第9章李达与艾思奇
南开大学2016年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研录取情况,考研真题,考研参考书

南开大学2016年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研录取情况,考研真题,考研参考书序号复试专业姓名考生编号初试各科成绩及总分复试成绩录取成绩是否拟录取备注政治外语业务1业务2总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毕青丽100556333305727717912912740686.982.91是2马克思主义哲学程坤敏100556333307942718011913040088.782.61是3马克思主义哲学赵星月100556333307713687712312239089.881.54是4马克思主义哲学孙子豪100556333304619747712510938591.281.26是5马克思主义哲学吴钦辰10055600000293687211710235983.675.34是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9中国哲学赵培100556000002943706911810636386.576.77是调剂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12中国哲学颜欣欣100556333309803626111911936180.674.72是调剂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13中国哲学范林博100556333313651676911211336180.474.66是调剂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23外国哲学陈源100556333307714736412412438585.579.55是调剂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24外国哲学张兆君100556333310939686811311936884.476.84是调剂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复习进度时间内容准备阶段2016年1月-2016年6月育明教育课程:授课内容:学科框架考试重点复习任务:1.专业课:专业课大概复习二遍。
复习方法:第一遍,在明确重点的基础上,把握参考书的目录和框架。
育明教育咨询师认为,首先掌握每本书的目录和框架,对于建立学科体系有莫大裨益。
尤其是对于跨专业的考生来说,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迅速建立学科体系,把握答题的思路和脉络。
在把握参考书的目录的时候,不是死记硬背,这样是没有用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南开大学哲学院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
一、简答题
1.墨子的三表法。
答:墨子,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及主要代表人物,中国哲学史上明确建立起系统方法论的第一人。
墨子的“三表法”是比较偏重于经验的证实或证伪的方法论原则。
(1)含义
何谓三表?子墨子言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
于何本之?上本之古者圣王之事。
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
于何用之?废(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们之利。
此所谓言有三表也。
”墨子提出了检验认识的三条标准,即要以关于古代圣王的历史记载、老百姓的亲身经验和实际运用是否符合国家人民的利益,来判断认识的正确与否。
(2)内容
①表
“表”有时又叫“法”“仪”或“法仪”,指标准和方法。
墨子认为,言论必须设定一些标准和仪法,这些标准和仪法是判断该言论是否正确的基本依据。
这里,墨子实际上已经提出了一个认识论领域的重大问题,那就是真理的标准问题。
这个问题至今依然是哲学界争论最多的问题之一。
②本之、原之和用之
按照墨子的意见,判断一种言论是否正确的标准一共有三个,即“本之”“原之”和“用之”。
a.本之
所谓“本之”,主要是根据前人的经验教训。
由于前人的经验教训主要记载在书籍之中,所以“本之”的依据也就常常求之于古代的典籍。
b.原之
所谓“原之”,是“诉诸百姓耳目之实”,也就是说,从普通百姓的感觉经验中寻求立论的根据,所以这种“原之”仍然属于归纳法的范围;它和第一表的不同只在于,一属直接经验,一属间接经验。
墨子把历史上的传说和记载全部看做真实可靠的东西,这样,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也就没有什么实质的差别了。
另外,墨子太过于相信直接经验了,以至于他根本没有区分直接经验中的真实感觉和错觉、幻觉等,所以在论证鬼神的实有和“定命”的不存在时,他才会一律以眼见耳听为准。
这就不能不说是墨子狭隘经验主义的局限性了。
c.用之
所谓“用之”,是将言论应用于实际政治,看其是否符合国家百姓人民的利益,符合者即为真,可以接受,不符合者即为假,必须抛弃。
这一表大约相当于现在所说的验证方法。
(3)评述
总之,“三表法”中既有作为直接经验的百姓耳目之实,又有作为间接经验的历史传说或故事,还有作为验证效果的万民利益,三者结合起来,大致涵盖了日常生活经验中的各主要领域。
就此而言,“三表法”是一个相当完备的彻底经验主义的方法论系统。
尽管这个系统相对忽视了理性的作用,可是作为一种方法,它在论证许多问题上依然具有说服力。
2.韩愈的道统说。
答:韩愈,唐代思想家,力主复兴儒学。
韩愈本人对儒学义理的发展贡献不大,但他的“道统”说却对宋代儒学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1)内涵
韩愈心目中的“道统”的具体内涵就是孔孟所讲的仁义之道。
他说: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
这四句斩钉截铁而又浩大的判语,成为韩愈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和拒斥佛道、“扶持名教”的纲领。
①仁、义、道、德的含义
“仁”就是普遍地“爱人”,“义”就是处事合适而得当,二者具有确定的伦理内容。
这是儒家的基本理念。
“道”与“德”两个名称,则是各家都使用的,虽然它们经常地被用以指称“形而上”的东西,但是,由于没有确定的内容,可以被看做是很空泛的。
②道德应以仁、义为内容
所谓“道”,即是依着仁义的要求去做;所谓“德”,即是指仁义本来具足于人的本性之中。
二者应该是合一的。
经由韩愈的这种解释,道、德具有了确定的伦理内容,仁、义则被赋予了形上学的意义。
③道德必不离于百姓日用
既然道德不离仁义,而仁义无非即日常的人伦关系与生活秩序。
因此,道德亦必不离于百姓日用。
以“仁义”为内容的“道”,就体现于礼乐教化与刑政施设之中,体现于君臣、父子、夫妇的日常交往之中,体现于士、农、工、贾的日常生产生活方式之中。
韩愈认为,正是在这一点上可以看到儒家与佛、道的区别。
(2)评述
①韩愈构造的这个“道统”,对于复兴儒学,抗衡佛教的“法统”,至少起到如下作用:
a.确认先王之道从尧开其端,在时间上早于佛教法统,因而比之佛教更加源远流长;
b.强调儒家道统植根于自己的国土之中,比自西夷传人的佛教更具正统性;
c.宣示儒家道统经过历代“圣贤”相传,已浸润到社会各个领域,比佛教更具有权威性。
然而,在韩愈看来,这个可贵的“道统”在孟子之后中断了,结果是佛道学说大盛。
韩
愈以儒家正统的继承者自居。
②对宋明儒学影响深远
韩愈区分了儒家与佛、道的区别。
认为佛、道的“道”似乎是极“高明”,然而无用于世,那是不足称羡的。
他紧扣日常人事和人伦论“道”的取向,后来被宋明儒学展现为体用关系:“体”不离“用”,于“用”中见“体”,是谓“极高明而道中庸”。
3.李贽的童心说。
答:李贽是自称为“异端”的思想家。
在当时的思潮氛围中,他以直面是非的勇气、泼辣大胆的文风,直揭封建伦理卫道士的虚伪面纱,在思想界掀起了一股狂潮。
李贽的童心说集中体现了他的是非观。
(1)批判孔子的是非观
不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在肯定人欲与私心基础上,李贽进一步澄清历史上的是非观念,将批判的矛头直指孔子。
在李贽看来,人之是非不仅“无定质”“无定论”,而且在是非面前,无论贵贱、男女,人们的权力与资格都是平等的。
(2)童心即真心
当李贽提出不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时,必然蕴涵了一个认知与是非的标准问题。
从表层看,他将人的是非归结为“无定论”“无定质”,但实际上,他是将是非的标准归结为人的“童心”。
①“童心”的含义
李贽认为童心是“真心”,是“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
,而一切“闻见道理”都是童心的障碍;闻见道理是从“多读书识义理”来的,所以“多读书识义理”都是“障其童心”的。
②“童心”与阳明学说的渊源和区别
李贽的“童心”说,源于阳明的“赤子之心”,但又和王守仁提倡的良知有所不同。
良知以“义理”为内容,李贽则认为“义理”是障碍童心的。
他的本心也远不同于王阳明的道德本心,实际上只是表达个体之真实感受与真实愿望的“私心”。
(3)评述
①李贽认为“义理”是障碍童心的,《论语》《孟子》都是些过分吹捧的话,或者是糊涂弟子们所随意记录,其实都是靠不住的。
他这样对于儒家经典进行正面的攻击,强烈地摇撼了当时官方哲学正统思想的基础,体现了李贽思想的反封建特征。
②李贽的“童心说”是从个体之情感、权益与感受的角度谈“童心”的,其所强调的首先是真,而王阳明的“良知”却是至善的体现。
所以,王阳明理所当然地被视为理学的最后一位高峰,而李贽则被视为新崛起的市民意识的代表。
4.郭象的独化论。
答:郭象,西晋哲学家,其哲学多是为西晋门阀士族统治集团服务的。
独化论是郭象哲学思想的核心思想。
(1)理论渊源
①在郭象之前,玄学贵无论者,都崇尚虚无,如王弼即以“无”为天地万物的本体。
这种“贵无”论,经过裴頠的批判,暴露了它在理论上的弱点。
郭象为了避免“贵无”论在理论上存在的困难,接过裴顾的“崇有”论,把裴顾坚持的“无”不能生“有”,“始生者,自生也”等观点,加以绝对化、神秘化,从而使客观物质世界成了一个不可捉摸的神秘世界。
②对于“无”的看法
郭象认为“无”不是相对于“有”而言的,它既不是“有”的“本”“体”,也不是“有”
的消失状态。
“无”仅仅是说明天地万物的生成没有任何东西作为它的根据,是“自生”的。
对于天地万物“自生”“自造”的情况,郭象用“独化”这个新概念加以概括。
(2)“独化论”的两层涵义
郭象用“独化于玄冥之境”的观点,说明世界天地万物的生成、变化,以及万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郭象的“独化”说包含有两个方面的意思:
①天地万物的生成和变化都是自然而然的。
如他说:“万物必以自然为正,自然者,不为而自然者也。
”就这方面来讲,郭象的“独化”说具有反对宗教神学“造物主”的意义。
②天地万物的生成、变化都是各自独立、互不相关而突然发生的。
就这一方面的意义来说,“独化”说具有严重的神秘主义色彩。
他认为天地万物的生成、变化是没有任何原因和根据的,不仅“无”不能生“有”,而且“有”也不能生“有”。
(3)“独化于玄冥之境”的推论
根据郭象的“独化”说推论下去,其逻辑上的必然结论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发生和变化都是杂乱无章、无规律可循的。
这是与客观事实不相符的,也是与郭象所要论证的封建门阀士族统治秩序合理性的愿望相违背的。
因此,他又提出了一个“玄冥之境”,让“独化”在“玄冥之境”中进行。
这就是他所谓的“独化于玄冥之境”。
①因为“造物者无主而物各自造”,所以“玄冥”是“名无”。
这一层意思,并没有超出郭象“独化”说的范围。
②由于“死生变化,惟命之从”,“随天安之”,所以“玄冥”又是“非无”。
这一层意思才是郭象提出“玄冥之境”以解决他“独化”说在理论上与客观实际所存在的矛盾的主旨所在。
(4)评述
①郭象虽然否定了造物主,却搬来了一个决定天地万物生成、变化,决定天地万物在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