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讲义
初中物理教育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内能和热量
![初中物理教育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内能和热量](https://img.taocdn.com/s3/m/6cc0cb5e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f3.png)
, 减小
转化成了软木塞的 机能械。
合作学习:
问题4:如何求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
热值
焦炭1kg
放出热量(J) 312.0×107
1kg燃料完全燃烧 放出的热量
放出热量(J) 10.284×107
木柴 1kg
收获3、燃料的燃烧:
①燃料的 能化学→ 能。 内
Hale Waihona Puke ②热值q: k1g某种燃料 燃完烧全放出的热量。
和动能 的总分子和势。能
内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等量热水的内能 炽热灯丝的内能比 比冷水的内能大 不亮灯丝的内能大
温度相同大杯 水的内能比小 杯水的内能大
质量相同的滑轮 和木块无法比较 内能
分子总数
内能包含 分子动能
分子势能
影 响 质量越大,分子数越多 影 响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影 响 状态不同,分子力和距离不同
合作学习:
问题1:什么叫内能? 问题2:内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物体 由于运动 具有动能
物体(弹簧) 被拉长或被压缩 具有弹性势能
物体内 所有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具有动能
物体内 所有分子间有作用力并存在距离
具有分子势能
物体机械能= 动能和势能的和
物体内能= 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收获1、物体的内能: ①内能是物体内 分所子有的
②内能大小与 质量(质量大、、内能大)
温度、(温度高、内能大)
状态(气态内能 >有液关态内。能 > 固态内能)
再次强调一下结论:
★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 多。
★★同种物质,相同温度,质量 越大,内能越大。
★★★物体的密度、温度、质 量、体积和状态均不同,是无 法比较内能大小。
2024年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的必背知识点
![2024年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的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19843b6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ec.png)
2024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必背知识点一、分子动理论1. 物质的构成:物质是由大量分子(或原子)构成的。
分子的直径大约在10^-10m数量级。
2. 分子的运动: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这种运动称为热运动。
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3. 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
引力使得物质能够保持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斥力则使得物质难以被无限压缩。
4. 扩散现象:定义: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影响因素: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实例:花香四溢、糖水变甜等。
二、内能1. 内能的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内能的单位是焦耳(J)。
2. 内能的影响因素: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因为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且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
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温度、质量、状态、种类等因素有关。
3. 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内能是微观粒子 (分子)运动的能量总和,与物体整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机械能是宏观物体运动或具有势能时所具有的能量。
三、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1. 热传递:实质:能量的转移。
发生条件:存在温度差。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
实例:用热水袋取暖、晒太阳等。
2. 做功:实质:能量的转化。
发生条件:外界对物体做功或物体对外做功。
实例:钻木取火、搓手取暖等。
3. 做功与热传递的联系: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
四、比热容1. 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 (或降低)1℃所吸收 (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符号:c。
单位:J/(kg·℃)。
2. 物理意义:比热容是表示物质吸、放热能力强弱的物理量。
比热容越大,物质吸、放热能力越强。
3. 特点: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等无关。
4. 应用:调节气温 (如人工湖)、取暖 (水作传热介质)、作冷却剂等。
初中物理《分子动理论》教学PPT课件
![初中物理《分子动理论》教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e6b091d172ded630a1cb6a6.png)
知2-练
2 如图所示,在气体扩散的实验中,玻璃板 ________(填“上面”或“下面”)的瓶子装二 氧化氮气体,另一个瓶子装空气,在抽掉玻璃 板后能够有力地证明气体发生了扩散。
知识点 3 分子间的作用力
实验
知3-导
是什么力使得两块铅 块结合在一起?
气体被压缩时都会产生 “抵抗”,要是压缩液 体和固体呢?
知3-讲
【例3】把一块表面很干净的玻璃板水平地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如图
甲所示),手持弹簧测力计上端,将玻璃板放到恰好与水槽内水槽 内水面相接触(如图乙所示),并慢慢向上提起弹簧测力计,发现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变大(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其 原因是玻璃板与水接触面之间存在 引力 。
【解析】 甲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等于玻璃板的重力,
【解析】
细菌移动,是物体在做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无规
则运动,不是扩散现象。
总结
知2-讲
运用比较法区别机械运动和分子热运动:
研究对象 运动情况
可见度
机械运动 宏观物体 静止或运动
分子热运动 微观粒子
运动永不停息
大部分机械运动肉眼可 肉眼不能直接观
直接观察到
察到
知2-练
1 下列事例中,不能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 则运动的是( ) A.炒菜时加点盐,菜就有了咸味 B.在显微镜下,看到细菌在活动 C.排放工业废水,污染整个水库 D.房间里放一箱苹果,满屋飘香
【解析】
知1-讲
分子的直径约为1×10-10m,是非常小的,我们用 肉眼是看不见的,但病人咳嗽产生的飞沫是可以看 见的,所以飞沫不是分子。
总结
知1-讲
微观世界的分子直接用肉眼是看不见的,我们 平时能看见的灰尘、烟尘、粉末等都不是单个分子, 而是大量分子组成的宏观世界的小微粒。
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第1节 分子动理论课件
![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第1节 分子动理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117b330240c844768eaee53.png)
的是( C )
A.湿衣服在太阳下被晒干√
水分子在不 停地运动
B.炒菜时加点盐,菜就有咸味√
C.扫地时灰尘飞扬× 肉眼能看到 机械运动
D.香水瓶盖打开后能闻到香味√
4.“墙内开花墙外香”主要涉及的物理知识是_扩__散__现__象____。
5.一根铁棒很难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__斥__力___,又很难被 拉长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__引__力___。
分子非常小,如果把分子看成小球,那么, 一般分子的直径大约只有10-10m。
利用STM观察到的石墨表面的图像
利用STM,科学家能用探针操纵单个 原子和分子的排列
石墨烯的STM 放大后的硅表面的原子图像
草叶上的一颗小 露珠,就有1021
个水分子。
假如有一个微小动物,每 秒钟喝去1万个水分子,喝完这 滴露珠,要用30亿年!
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就很远,彼此之间几乎没 有相互作用力。
◆物理在线
点击观看视频
课堂小结
分子动理论: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自我评价
1.在量筒的下半部分盛有蓝色的浓硫酸 铜溶液,再在硫酸铜溶液上方缓缓地注 入一些清水,几天后,整个量筒内的液 体都变成蓝色,这一现象表明 __液__体__间__发__生__扩__散__现__象___。
◆家庭实验室
观察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把一块表面很干净的玻璃板挂 在弹簧测力计下面,使玻璃板刚好 和水面接触(如图)。再慢慢地提起 弹簧测力计,观察玻璃板离开水面 时测力计的示数变化。
点击观看视频
用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解释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固体分子间距
液体分子间距
气体分子间距
初三物理第一讲: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初三物理第一讲:分子动理论与内能](https://img.taocdn.com/s3/m/cda8a390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23.png)
初三物理第一讲:内能教学目的1、理解掌握分子动理论2、学习内能及其概念3、注意区分内能与机械能之间的不同知识讲解1、分子动理论——物质组成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如果把分子看成球形,它的直径大约只有10-10m,因此,在一个物体中,分子的数目是巨大的。
0℃,一标准大气压下,1cm3的空气中大约有2.7×1019个分子,如果每秒可以数数到100亿,那么,把这些分子数完需要80年的时间。
2、常见物质组成2、分子动理论——分子热运动1、扩散现象如图1所示,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这是为什么?是什么跑到了我们的鼻子里了?图1解答:一些带有香味的分子,从香皂中挥发出来,进入空气,向各个方向散步开来,当它们到达你的鼻子里,你就会闻到香味。
实验观察:(1)在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倒扣一个空瓶子,使两个瓶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抽掉玻璃板后,让学生观察有什么变化发生?(2)将CuSO4溶液注入清水中,放置30天后。
观察现象。
① 扩散: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② 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生扩散现象。
③ 结论: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有间隙。
④ 扩散现象的实例ⅰ:擦香水时,周围的人都能闻到;ⅱ:花开时,花香满园;ⅲ:长时期放煤的墙角变黑;ⅳ:糖放在水中,水变甜了(3)对同样一个扩散实验,能否改变一个条件,从而改变扩散进行的快慢呢?如图所示,将一滴红墨水分别滴入热水和冷水中,观察扩散快慢的情况。
分析:在实验中热水温度高,扩散进行的快,说明温度高时,分子运动得快。
冷水温度低,扩散进行的慢,说明温度低时分子运动的慢。
2、热运动由于分之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把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3、分子动理论——分子间的作用力1、分子间作用力:引力与斥力铅块是由铅分子组成的,组成它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那么为什么铅块没有飞散开?是什么原因使它们聚合在一起呢?【实验】如图所示,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块铅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
热学第一讲分子动理论内能
![热学第一讲分子动理论内能](https://img.taocdn.com/s3/m/6a92e47e6294dd88d0d26bd3.png)
第一讲分子动理论内能一、分子动理论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1)分子的大小①分子的直径(视为球模型):数量级为10-10 m;②分子的质量:数量级为10-26 kg.(2)阿伏加德罗常数①1 mol的任何物质都含有相同的粒子数.通常可取N A=6.02×1023 mol-1;②阿伏加德罗常数是联系宏观物理量和微观物理量的桥梁.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1)扩散现象①定义:不同物质能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②实质:扩散现象并不是外界作用引起的,也不是化学反应的结果,而是由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产生的物质迁移现象,温度越高,扩散现象越明显.(2)布朗运动①定义:悬浮在液体中的小颗粒的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②实质:布朗运动反映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③特点:颗粒越小,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3)热运动①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②特点: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激烈.3.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1)物质分子间存在空隙,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实际表现出的分子力是引力和斥力的合力;(2)分子力随分子间距离变化的关系: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斥力比引力变化得快;图1(3)分子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图线由分子间的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关系图线(如图1所示)可知:①当r=r0时,F引=F斥,分子力为零;②当r>r0时,F引>F斥,分子力表现为引力;③当r<r0时,F引<F斥,分子力表现为斥力;④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r0(约为10-9 m)时,分子力很弱,可以忽略不计.[深度思考]当两个分子之间的距离大于r0时,分子间只有引力,当小于r0时,分子间只有斥力,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二、温度和内能1.温度一切达到热平衡的系统都具有相同的温度.2.两种温标摄氏温标和热力学温标.关系:T=t+273.15 K.3.分子的动能(1)分子动能是分子热运动所具有的动能;(2)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是所有分子热运动动能的平均值,温度是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的标志;(3)分子热运动的总动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动能的总和.4.分子的势能(1)意义:由于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所以分子具有由它们的相对位置决定的能.(2)分子势能的决定因素①微观上:决定于分子间距离和分子排列情况;②宏观上:决定于体积和状态.5.物体的内能(1)概念理解:物体中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是状态量;(2)决定因素:对于给定的物体,其内能大小由物体的温度和体积决定,即由物体内部状态决定;(3)影响因素: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位置高低、运动速度大小无关;(4)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深度思考]当两个分子从无穷远逐渐靠近时,分子力大小如何变化,分子力做功情况如何?分子势能如何变化?1.(人教版选修3-3P7第2题改编)以下关于布朗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布朗运动就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B.布朗运动证明,组成固体小颗粒的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C.一锅水中撒一点胡椒粉,加热时发现水中的胡椒粉在翻滚.这说明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激烈D.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煤油中小粒灰尘的布朗运动,这说明煤油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2.关于温度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物体温度高,则物体的分子平均动能大B.物体温度高,则物体每一个分子的动能都大C.某物体内能增大时,其温度一定升高D.甲物体温度比乙物体温度高,则甲物体的分子平均速率比乙物体的大3.对内能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系统的内能是由系统的状态决定的B.做功可以改变系统的内能,但是单纯地对系统传热不能改变系统的内能C.不计分子之间的分子势能,质量和温度相同的氢气和氧气具有相同的内能D.1 g 100 ℃水的内能小于1 g 100 ℃水蒸气的内能4.根据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气体分子的体积等于气体的摩尔体积与阿伏加德罗常数之比B.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墨水中的小炭粒所做的不停地无规则运动,就是分子的运动C.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一定随分子间的距离增大而增大D.分子势能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可能先减小后增大5.(人教版选修3-3P9第4题)如图2所示,把一块洗净的玻璃板吊在橡皮筋的下端,使玻璃板水平地接触水面.如果你想使玻璃板离开水面,向上拉橡皮筋的力必须大于玻璃板的重量.请解释为什么.图2.命题点一分子动理论和内能的基本概念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知道水的摩尔质量和水分子的质量,就可以计算出阿伏加德罗常数B.悬浮微粒越大,在某一瞬间撞击它的液体分子数就越多,布朗运动越明显C.在使两个分子间的距离由很远(r>10-9m)减小到很难再靠近的过程中,分子间作用力先减小后增大;分子势能不断增大D.温度升高,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一定增大,但并非所有分子的速率都增大E.物体内热运动速率大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比例与温度有关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运动,它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B.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C.当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间引力增大,分子间斥力减小D .当分子间距等于r 0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为零 2.关于分子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碎玻璃不能拼合在一起,说明分子间斥力起作用 B .将两块铅压紧以后能连在一块,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C .水和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原来体积之和,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D .固体很难被拉伸,也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E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命题点二 微观量估算的两种建模方法1.求解分子直径时的两种模型(对于固体和液体) (1)把分子看成球形,d = 36V 0π.(2)把分子看成小立方体,d =3V 0.提醒:对于气体,利用d =3V 0算出的不是分子直径,而是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 2.宏观量与微观量的相互关系(1)微观量:分子体积V 0、分子直径d 、分子质量m 0.(2)宏观量:物体的体积V 、摩尔体积V mol 、物体的质量m 、摩尔质量M 、物体的密度ρ. (3)相互关系①一个分子的质量:m 0=M N A =ρV molN A.②一个分子的体积:V 0=V mol N A =MρN A (注:对气体,V 0为分子所占空间体积);③物体所含的分子数:N =V V mol ·N A =m ρV mol ·N A 或N =m M ·N A =ρVM ·N A.例2 已知常温常压下CO 2气体的密度为ρ,CO 2的摩尔质量为M ,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 ,则在该状态下容器内体积为V 的CO 2气体含有的分子数为________.在3 km 的深海中,CO 2浓缩成近似固体的硬胶体,此时若将CO 2分子看做直径为d 的球,则该容器内CO 2气体全部变成硬胶体后体积约为________.3.(2015·海南单科·15(1))已知地球大气层的厚度h 远小于地球半径R ,空气平均摩尔质量为M ,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 ,地面大气压强为p 0,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由此可估算得,地球大气层空气分子总数为________,空气分子之间的平均距离为________.4.空调在制冷过程中,室内水蒸气接触蒸发器(铜管)液化成水,经排水管排走,空气中水分越来越少,人会感觉干燥.某空调工作一段时间后,排出液化水的体积V=1.0×103 cm3.已知水的密度ρ=1.0×103 kg/m3、摩尔质量M=1.8×10-2 kg/mol,阿伏加德罗常数N A=6.0×1023 mol-1.试求:(结果均保留一位有效数字)(1)该液化水中含有水分子的总数N;(2)一个水分子的直径d.命题点三布朗运动与分子热运动1.布朗运动(1)研究对象: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小颗粒;(2)运动特点:无规则、永不停息;(3)相关因素:颗粒大小,温度;(4)物理意义:说明液体或气体分子做永不停息地无规则的热运动.2.扩散现象:相互接触的物体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产生原因: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扩散现象、布朗运动与热运动的比较现象扩散现象布朗运动热运动活动主体分子微小固体颗粒分子区别分子的运动,发生在固体、液体、气体任何两种物质之间比分子大得多的微粒的运动,只能在液体、气体中发生分子的运动,不能通过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到共同点①都是无规则运动;②都随温度的升高而更加激烈联系扩散现象、布朗运动都反映分子做无规则的热运动例3关于布朗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布朗运动就是热运动B.布朗运动的激烈程度与悬浮颗粒的大小有关,说明分子的运动与悬浮颗粒的大小有关C.布朗运动虽不是分子运动,但它能反映分子的运动特征D.布朗运动的激烈程度与温度有关,这说明分子运动的激烈程度与温度有关5.(2015·课标Ⅱ·33(1))关于扩散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越高,扩散进行得越快B.扩散现象是不同物质间的一种化学反应C.扩散现象是由物质分子无规则运动产生的D.扩散现象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都能发生E.液体中的扩散现象是由于液体的对流形成的6.下列哪些现象属于热运动()A.把一块平滑的铅板叠放在平滑的铝板上,经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再把它们分开,会看到与它们相接触的面都变得灰蒙蒙的B.把胡椒粉末放入菜汤中,最后胡椒粉末会沉在汤碗底,但我们喝汤时尝到了胡椒的味道C.含有泥沙的水经一定时间会变澄清D.用砂轮打磨而使零件温度升高命题点四分子动能、分子势能和内能1.分子力、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分子力F、分子势能E p与分子间距离r的关系图线如图3所示(取无穷远处分子势能E p=0).图3(1)当r>r0时,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当r增大时,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2)当r<r0时,分子力表现为斥力,当r减小时,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3)当r=r0时,分子势能最小.2.内能和机械能的区别能量定义决定量值测量转化内能物体内所有分由物体内部分子微观任何物体都无法测量.其变在一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运动状态决定,与物体整体运动情况无关具有内能,恒不为零化量可由做功和热传递来量度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机械能物体的动能及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总和与物体宏观运动状态、参考系和零势能面选取有关,和物体内部分子运动情况无关可以为零可以测量例4关于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与分子间势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10r0距离范围内,分子间总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B.分子间作用力为零时,分子间的势能一定是零C.当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时,分子间的距离越大,分子势能越小D.分子间距离越大,分子间的斥力越小E.两个分子间的距离变大的过程中,分子间引力变化总是比斥力变化慢例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低的物体内能一定小B.温度低的物体分子运动的平均速率小C.温度升高,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一定增大,但并非所有分子的速率都增大D.外界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内能不一定增加判断分子动能变化的两种方法1.利用分子力做功判断仅受分子力作用时,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分子动能增加;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分子动能减小.图42.利用分子势能E p与分子间距离r的关系图线判断如图4所示,仅受分子力作用时,分子动能和势能之和不变,根据E p变化可判知E k变化.而E p变化根据图线判断.但要注意此图线和分子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图线形状虽然相似,但意义不同,不要混淆.7.关于分子间的作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之间的斥力和引力同时存在B.分子之间的斥力和引力大小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C.分子之间的距离减小时,分子力一定做正功D.分子之间的距离增大时,分子势能一定减小E.分子之间的距离增大时,可能存在分子势能相等的两个点8.两分子间的斥力和引力的合力F与分子间距离r的关系如图5中曲线所示,曲线与r轴交点的横坐标为r0.相距很远的两分子在分子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相互接近.若两分子相距无穷远时分子势能为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5A.在r>r0阶段,F做正功,分子动能增加,势能减小B.在r<r0阶段,F做负功,分子动能减小,势能也减小C.在r=r0时,分子势能最小,动能最大D.在r=r0时,分子势能为零E.分子动能和势能之和在整个过程中不变题组1分子动理论的理解1.(2015·山东·37(1))墨滴入水,扩而散之,徐徐混匀.关于该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混合均匀主要是由于碳粒受重力作用B.混合均匀的过程中,水分子和碳粒都做无规则运动C.使用碳粒更小的墨汁,混合均匀的过程进行得更迅速D.墨汁的扩散运动是由于碳粒和水分子发生化学反应引起的2.(2016·北京理综·20)雾霾天气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雾霾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形状不规则,但可视为密度相同、直径不同的球体,并用PM10、PM2.5分别表示球体直径小于或等于10 μm、2.5 μm的颗粒物(PM是颗粒物的英文缩写).某科研机构对北京地区的检测结果表明,在静稳的雾霾天气中,近地面高度百米的范围内,PM10的浓度随高度的增加略有减小,大于PM10的大悬浮颗粒物的浓度随高度的增加明显减小,且两种浓度分布基本不随时间变化.据此材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PM10表示直径小于或等于1.0×10-6 m的悬浮颗粒物B.PM10受到的空气分子作用力的合力始终大于其受到的重力C.PM10和大悬浮颗粒物都在做布朗运动D.PM2.5的浓度随高度的增加逐渐增大3.关于分子动理论的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扩散现象说明物质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B.压缩气体时气体会表现出抗拒压缩的力是由于气体分子间存在斥力的缘故C.两个分子距离减小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在增大D.如果两个系统分别与第三个系统达到热平衡,那么这两个系统彼此之间也必定处于热平衡,用来表征它们所具有的“共同热学性质”的物理量是内能E.已知某种气体的密度为ρ,摩尔质量为M,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则该气体分子之间的平均距离可以表示为3MρN A题组2 分子力、分子势能和内能4.下列关于温度及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所以两个动能不同的分子相比,动能大的温度高B.两个不同的物体,只要温度和体积相同,内能就相同C.质量和温度相同的冰和水,内能是相同的D.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即使温度不变,内能也可能发生变化5.两个相距较远的分子仅在分子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直至不再靠近.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力先增大,后一直减小B.分子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C.分子动能先增大,后减小D.分子势能先增大,后减小E.分子势能和动能之和不变6.对于分子动理论和物体内能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但分子平均动能一定大B.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一定增加C.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显著D.当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时,分子间作用力就一直减小E.当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7.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其内能越大B.分子的热运动是指物体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C.微粒的布朗运动的无规则性,反映了液体内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D.若外界对物体做正功,同时物体从外界吸收热量,则物体的内能必增加E.温度低的物体,其内能一定比温度高的物体小8.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分子间作用力F和分子势能E p随分子间距离r变化关系的图线是()题组3 微观量的估算9.石墨烯是目前发现的最薄、最坚硬、导电导热性能最强的一种新型纳米材料.已知1 g石墨烯展开后面积可以达到2 600 m2,试计算每1 m2的石墨烯所含碳原子的个数.(阿伏加德罗常数N A=6.0×1023 mol-1,碳的摩尔质量M=12 g/mol,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0.很多轿车为了改善夜间行驶时的照明问题,在车灯的设计上选择了氙气灯,因为氙气灯灯光的亮度是普通灯灯光亮度的3倍,但是耗电量仅是普通灯的一半,氙气灯使用寿命则是普通灯的5倍,很多车主会选择含有氙气灯的汽车.若氙气充入灯头后的容积V=1.6 L,氙气密度ρ=6.0 kg/m3,氙气摩尔质量M=0.131 kg/mol,阿伏加德罗常数N A=6×1023 mol-1.试估算:(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1)灯头中氙气分子的总个数N;(2)灯头中氙气分子间的平均距离.。
教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教案全集讲义
![教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教案全集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177ee991ec3a87c24028c48d.png)
教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教案全集阿城继电初中初三物理教研组(张凤华)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6课时)第二章改变世界的热机(3课时)第七章磁与电(4课时)提问:图中未画磁感线的地方有无磁场?小结观察铁屑的分布和小磁针的指向.如图:轻轻敲板,四、小结第三章认识电路(2课时)第四章探究电流(8课时)第五章欧姆定律第一节:欧姆定律【仪器材料】电源、开关、导线、定值电阻(5Ω、10Ω)、滑动变阻器、电压表和电流表等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2、使学生学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
3、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
过程与方法1、使学生感悟用“控制变量”来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2、体验探究欧姆定律的实验过程,并掌握实验思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重视学生对物理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和科学性的认识,注意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2、通过实验探究,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3、通过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探索新事物的积极性。
重点与难点本节课,是通过实验去发现电流和电压、电阻的关系,同时运用数学方法分析得出规律。
【教学重点】设计实验过程、实验数据的分析,建立欧姆定律。
【教学难点】做好实验,利用数学方法正确得出实验结论,理解欧姆定律是本节课教学重点。
【【已学的电学物理量:电流I、电压U、电阻R。
猜测三者之间的关系:I=UR、I=U/R、I=U-R、……实验所需器材:电源、开关、导线、电阻、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
实验电路图:见图-10记录表格:结论:(欧姆定律)【教学反思】本课重点即定律的内容不是老师强加到学生脑中,而是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究,在一定思考和推理情况下学到知识,因此我们设计教学一定要符合初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该讲的还是要讲,该放的一定要放。
相信学生能行,能做好,有能力做好。
只有转变了思想认识,摆正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并通过“猜想——实验——验证”严密的科学探究方法,才能培养学生能力,真正发挥实效。
第一章:分子理论与内能
![第一章:分子理论与内能](https://img.taocdn.com/s3/m/e247b5d41711cc7931b716fb.png)
第一章 分子理论与内能 3.比热容
比热容
1.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或降低)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它 的质量和升高(或降低)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2.比热容用C表示,单位∶焦/(千克·摄氏度),符号∶J/(kg.℃)。 3.比热容表示物质吸热(或放热)能力的物理量。 4.特点∶ (1)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 般不同,可以粗略鉴别物质。 (2)比热容的大小只取决于物体本身及状态,与质量大小温度高低、吸放热多少都 没有关系。 (3)对于同一种物质,也热容的大小与物质的状态有关,如C水>C冰。 (4)物质的比热容越大(常见物质中,水的比热客最大),吸热本领越强,其温度 越不容易改变。
比热容
5.水的比热容 c水 4.2103J/(kg℃) 物理意义∶质量I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 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 4.2103J 。 以下是"水的比热容较大"的应用∶ (在教室地面上洒水感到凉快是利用水蒸发吸热的原理与比热容无关) (1)调节温度∶使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小,内陆地区温差大。 (2)作冷却剂武取暖剂∶汽车发动机或电厂的发电机可用水作的冷却液; 冬季秩热用的散热器,暖水袋用水作取暖剂。
分子动理论内容
1.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 2.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热运动。 3.分子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扩散现象与分子间有引力和斥力的实例
1.扩散现象实例∶ (1)气体∶厨房的炒菜香味;毒气泄露,疏散人群;鲜花香气四溢。 (2)液体∶把盐放进水里,整杯水都咸了;红墨水滴入水中,整杯水变红。 (3)固体∶长时间堆放煤的墙角变黑;把两块不同的金属紧压在一起,经过较 长时间,每块金属的接触面上,都可以发现另一种金属的成份。 2.分子间有多力和千力的实例∶ (1)引力∶用很大的力也不容易把固体(如铁条)拉断。 (2)斥力∶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
教科版第一章__分子动理论与内能__详细知识点
![教科版第一章__分子动理论与内能__详细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1625479a417866fb84a8e5e.png)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一、分子动理论1、物质是由组成的。
分子若看成球型,其直径以来度量。
2、一切物体的分子①扩散:不同物质在时,的现象。
②扩散现象说明:A、B、③固、液、气都可,扩散速度与有关。
3、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和①当分子间的距离d=分子间平衡距离r ,引力=斥力。
②d<r时,引力<斥力,起主要作用,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之间的起主要作用。
③d>r时,引力>斥力,起主要作用。
固体很难被拉断是因为:分子之间起主要作用。
(当d>10r时,分子之间作用力十分微弱,可忽略不计。
)二、内能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的动能和分子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内能与机械能不同:机械能是宏观的,是物体作为一个整体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它的大小与有关内能是微观的,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能的总和。
内能大小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快慢及分子作用有关。
这种无规则运动是分子在的运动,而不是物体的整体运动。
3、热运动:叫做热运动。
(温度越高扩散越快)三、内能的改变:1、内能改变的外部表现:物体温度升高(降低)——物体内能增大(减小)。
物体存在状态改变(熔化、汽化、升华)——内能改变。
反过来,不能说内能改变必然导致温度变化。
(因为内能的变化有多种因素决定)2、改变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A、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①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
②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和的相互转化③如果仅通过做功改变内能,可以用做功多少度量内能的改变大小。
B、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热传递是热量从向或从同一物体的向传递的现象。
②热传递的条件是,传递方式是:。
热传递传递的是,而不是。
热传导:热量从系统的一部分传到另一部分或由一个系统传到另一系统的现象叫做热传导。
对流:液体或气体中较热部分和较冷部分之间通过循环流动使温度趋于均匀的过程。
热辐射:物体因自身的温度而具有向外发射能量的本领,这种热传递的方式叫做热辐射。
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第1节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复习课件教科级上册物理课件
![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第1节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复习课件教科级上册物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27117e610a6f524cdbf859c.png)
运动-------扩散现象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 力和斥力
12/12/2021
第三页,共三十二页。
1、物质(wùzhì)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
2、分子是极小(jí xiǎo)的微粒。
12/12/2021
第四页,共三十二页。
扩散(kuòsàn)现象:由于分子运动,不同 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 方的现象,叫做扩散(kuòsàn)。说明:
⑶由甲装置实验时可知,外界对空气压
缩做功时,空气的内能会______;由乙 装置实验时可知,气体对外做功时,气 体的内能会____。 ⑷请给甲乙两实验配上一个确切的解说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12/2021
第十二页,共三十二页。
前提 测评: (qiántí)
第二十五页,共三十二页。
3、计算题的解题(jiě tí)思路和方法
计算题在本章所占的内容不太多,但由于 公式(gōngshì)涉及的物理量较多,题目常有一定 的难度。常用的解题方法有代入法。
12/12/2021
第二十六页,共三十二页。
课堂练习:
1、下列(xiàliè)说正确的是: ( C ) A. 开水比冰块含有的热量多 B. 温度越高的物体放出的热量越多 C. 烧开一壶水比烧开半壶同样温度的水吸收的热量多
放出的热量。)
2.单位(dānwèi):J/kg
1ùlǐ)意义:
例如:木炭(mùtàn)的热值是3.4 ×107 J/kg,
它的物理意义是:
1kg的木炭完全燃烧释放出的热量
是3.4 ×107 J
12/12/2021
第十六页,共三十二页。
教科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PPT课件 (2)
![教科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PPT课件 (2)](https://img.taocdn.com/s3/m/8f699727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65.png)
热 量
过程量
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不一定增 加
吸收的热量全都用来 对外做功,内能可能不 变
注意: 温度不能“传递”,热量不能“含有”; 温度高的物体内能 不一定大,内能大的物体温度也不一定高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例1 关于温度、内能、热量三者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C.物体温度不变,就没有吸热或放热 D.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220
质量/g
沙子 30 水 30
温度升高10℃所 需要的时间/s
64
96
温度升高20℃所 需要的时间/s
89
163
温度升高30℃所 需要的时间/s
124
220
(1)在此实验中,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物质 __吸__收_热__量__的__多__少___。
(2)分析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升高相 同的温度时,水吸收的热量____>____(选填“>”或“<”)沙 子吸收的热量。
【针对训练】 3. 酒精的热值是 3.0×107 J/kg,求完全燃烧 200 g 酒精放
出的热量。若这些热量全部被水吸收,可以把多少千克的水从
40℃加热到沸腾? [答案] 6.0×106 J 23.8 kg [解析] (1)200 g 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Q 放=m1q=0.2 kg×3.0×107 J/kg=6.0×106 J。 (2)由题知,Q 吸=Q 放=6.0×106 J,由 Q 吸=cmΔt 得, m2=cQΔ吸t=4.2×103 6J./0(×k1g0·℃6 J)×60℃≈23.8 kg。
吸收的热量与质量、升高温度的比值是定值。该结论是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分子动理论教学课件新版教科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分子动理论教学课件新版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eb2803c9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4c.png)
知3-讲
感悟新知
知3-讲
(2)分子间存在斥力。例如:如图3所示,分子间的斥力使得 液体很难被压缩;压缩固体更难,被压缩的橡皮能恢复 原状。
2.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 的,不存在只有引力或只有斥力 的情况,而实际表现出来的分子 力是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合力。
感悟新知
知3-讲
规律点拨 固体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固体、
感悟新知
知识点 2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知2-讲
1.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 扩散 (1)定义:由于分子运动,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
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感悟新知
知2-讲
(4)任何两种物质之间都能发生扩散现象,包括:两气体之 间、两液体之间和两固体之间,以及液体与气体之间(如: 皮肤上擦香水,远处能闻到香味)、固体与气体之间(如: 房间放固体清新剂,整个房间都充满清香味)和固体与液 体之间(如:糖溶解于水中)。
感悟新知
知1-练
例 1 专家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人咳嗽所产生 的有大量病毒的飞沫,会使1 m 范围内的其他人吸入而 被感染,所以与感染病人近距离接触时要戴口罩。一 粒飞沫的直径约为 1×10-6 ~5×10-6 m(分子的直径 约为 1×10-10 m),由此可以判断飞沫______ (填“是” 或“不是”)分子。
感悟新知
知2-讲
(2)扩散现象表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是不同种物质,二是相互接触, 二者缺一不可。如:热水与冷水混合后变成温水,这不 是扩散现象。
感悟新知
知2-讲
易错提示 分子是肉眼直接看不到的,日常生活中能通过气
味、颜色等间接地反映出来,如:闻到香味、水变甜、 变颜色、菜变咸等。
第讲分子动理论内能
![第讲分子动理论内能](https://img.taocdn.com/s3/m/7d6deacb04a1b0717fd5ddb2.png)
第1讲分子动理论内能【突破考点】—————考点聚焦[考点导读][考点明示]考点一分子动理论1.两种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这种现象说明了:①分子之间有间隙;②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①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②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③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3.由于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考点二内能的概念4.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5.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其大小与物体的温度、体积、状态、质量等因素都有关。
考点三内能的利用6.内能利用的两个方面:①利用内能加热;②利用内能对外做功。
考点四热量7.热量是指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
【突破重点】—————重点精讲重点突破一扩散现象【说明】1.扩散现象只发生在不同的物质之间.......,同种物质之间不能发生扩散现象。
如: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兑在一起,不是扩散现象。
2.物体只有相互接触....才能发生扩散现象。
3.扩散现象并不局限于处于同一状态..........下的不同物质之间才能发生。
如:打开香水瓶,可以闻到香水味,这是气体与液体间的扩散;在水中放一些盐,过一会儿水会变咸,这是固体与液体间的扩散。
4.扩散现象是自发形成....的,并不是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
如:用机械的办法(搅拌等)使物体发生宏观运动,这些不是扩散。
重点突破二分子间的作用力1.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2.引力与斥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变化情况:【说明】(1)r0指平衡位置时分子间的距离。
(2)物体能够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隙;固体和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斥力;“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分子间距离太大,分子间的作用力几乎为零(或太小)。
重点突破三比较内能改变的两种方法重点突破四比较温度、内能、热量【点拨】几个结论1.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但不一定吸收了热量(可以是外界对它做功);2.一个物体吸收了热量,内能一定增加,但温度不一定升高(可以不变,如晶体熔化和液体的沸腾过程需要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1.1 分子动理论 - 讲解版
![1.1 分子动理论 - 讲解版](https://img.taocdn.com/s3/m/501bc006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88.png)
新知讲解
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磨得很光滑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 温下过了5年,铅片和金片就结合在一起了,切开后发现铅和金相互渗透 了约1mm深。 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
铅块
五
年
金块
后
铅块 金块
说明了:固体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新知讲解
二、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1.扩散现象
(1)定义: 由于分子运动,某种物质逐渐进入到另一种物质中的现象,叫做
扩散。 (2)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发生扩散。 (3)扩散是一种现象,其本质是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4)扩散现象还表明组成物体的分子之间有间隙。
扩散的快慢除了与物质的状态有关外,还与什么有关呢?
新知讲解
实验:
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热水,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凉水。 用滴管分别在两个杯中滴入一滴墨水, 观察哪个烧杯中墨水扩散得快。 扩散的快慢跟温度有什么关系?
九年级物理 教科版上册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1、分子动理论
请翻书到第2页
新课引入 一次关于物质组成的谈话:
地点:古希腊 时间:2500年前
留基伯(约前500—— 约前440年) 古希腊唯 物主义哲学家,原子论 的奠基人之一。
德谟克利特(前460年— —前370年或前356年) 来自古希腊爱琴海北部海 岸的自然派哲学家。
小结:
1、很难拉断(拉坏)或很难压弯(变形)等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很难被压缩体积,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2、分子之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分子间的作用力就像两个用弹簧连着的两个小球,两小球之 间弹力的方向由弹簧是被压缩还是拉伸来决定。
分子间作用力合力为零,此距离为r0 当r<r0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九年级物理:第01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第01章.第3节.第2课时
![九年级物理:第01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第01章.第3节.第2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b0d02a2943323968011c923a.png)
◆反馈演练 (
◎基础过关
◎综合应用 ◎能力拓展
)
◆要点导航
◆范例剖析
◆反馈演练 (
◎基础过关
◎综合应用 ◎能力拓展
)
◆要点导航
◆范例剖析
◆反馈演练 (
◎基础过关
◎综合应用 ◎能力拓展
)
◆要点导航
◆范例剖析
◆反馈演练 (
◎基础过关
◎综合应用 ◎能力拓展
)
◆要点导航
◆范例剖析
◆反馈演练 (
◎基础过关
◎综合应用 ◎能力拓展
)
◆要点导航
◆范例剖析
◆反馈演练 (
◎基础过关
◎综合应用 ◎能力拓展
)
◆要点导航
◆范例剖析
◆反馈演练 (
◎基础过关
◎综合应用 ◎能力拓展
)
◆要点导航
◆范例剖析
◆反馈演练 (
◎基础过关
导航
◆范例剖析
◆反馈演练 (
◎基础过关
◎综合应用 ◎能力拓展
)
◆要点导航
◆范例剖析
◆反馈演练 (
◎基础过关
◎综合应用 ◎能力拓展
)
◆要点导航
◆范例剖析
◆反馈演练 (
◎基础过关
◎综合应用 ◎能力拓展
)
◆要点导航
◆范例剖析
◆反馈演练 (
◎基础过关
◎综合应用 ◎能力拓展
)
◆要点导航
◆范例剖析
◆反馈演练 (
◎基础过关
◎综合应用 ◎能力拓展
)
◆要点导航
◆范例剖析
◆要点导航
◆范例剖析
◆反馈演练 (
◎基础过关
◎综合应用 ◎能力拓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哈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1.分子动理论
分子动理论是一种科学理论,其主要内容是什么呢?
(一)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这个结论是人类几千年探索的结果。
学生看图1—1—3 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
和历程。
2.分子的特点:多、小
见第3页第一段
(二)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演示实验:墨水滴入水中,由此得出上面(二),并由此引出“扩散”
1.扩散:
由于分子运动,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液体之间会发生扩散现象,气体、固体之间呢?
气体:春暖花开,花香四溢。
固体: 第四页图1—1—8后两幅
2.气体、液体、固体之间都会发生扩散现象
3.扩散现象说明:
(1)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
(2)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三)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演示实验:
用力拉一只笔,用力挤压一只笔的两端
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可用“分子力模型”来说明,课本第5页
1—1—11分子力模型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对分子有很大的意义,物质三态其区别就在于三态中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和分子的运动状态不同,如图1—1—12,叙述之
总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板书:
1.分子动理论
(一)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2.分子的特点:多、小
(二)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1.扩散的定义:
2.气体、液体、固体之间都会发生扩散现象
3.扩散现象说明:
(1)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
(2)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三)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2.内能和热量
由今天的天气引入新课
一.温度与热运动
演示实验: 温度对扩散的影响
物体热温度高扩散快分子运动剧烈
1.热运动的定义:
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2.温度与热运动的关系
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二、物体的内能
1.定义:(学生找)
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1)分子动能
(2)分子势能
2.说明两点:
(1)内能是指物体的内能
(2)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100摄氏度的水具有内能,零下100的冰有内能吗?为什么?
3.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1)温度
(2)物体内部分子的多少、种类、结构、状态等
以上有学生自己找
三、改变内能的方式
演示实验:第9页让笔杆热起来,学生做
由此引出:热传递和做功
1.热传递:
(1)定义:以内能的形式从一个物体向另一个物体直接传递,叫做热传递
(2)能量形式不变(转移)
2.做功:
(1)定义:从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内能或内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2)能量形式改变(转化)
内能增大对物体做功
(3)其他形式的能量内能
内能减少物体对外做功
(4)用功来量度内能的改变
四、燃烧
1.能量转化: 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2.热值:
(1)定义: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燃料Q与燃料质量m的比,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注意:“完全”
Q
q =
m
a、各字母的含义
b、各物理量的单位:J/kg
(2)热值表:
a、不同燃料热值一般不同,同种燃料热值相同。
(只取决于燃料的种类)
b、有些气体燃料热值的单位是J/m3
(3)热值的物理意义
木炭:3.4×107J/kg------------1kg的木炭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3.4×107J (4)热值的应用:计算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
Q=qm(固体、液体) Q=qv(气体)
课本第12页自我评价3
板书:
2. 内能和热量
一、温度与热运动
物体热----温度高----扩散快----分子运动剧烈
1.热运动的定义
2.温度与热运动的关系
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二、物体的内能
1.定义
(1)分子动能
(2)分子势能
2.说明两点:
(1)内能是指物体的内能
(2)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3.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1)温度
(2)物体内部分子的多少、种类、结构、状态等
三、改变内能的方式
1.热传递:
(1)定义:
(2)能量形式不变(转移)
2.做功:
(1)定义:
(2)能量形式改变(转化)
内能增大对物体做功
(3)其他形式的能量内能
内能减少物体对外做功
(4)用功来量度内能的改变
四、燃烧
1.能量转化: 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2.热值:
(1)定义:注意:“完全”
Q
q =
m
a、各字母的含义
b、各物理量的单位:J/kg
(2)热值表:
a、不同燃料热值一般不同,同种燃料热值相同。
(只取决于燃料的种类)
b、有些气体燃料热值的单位是J/m3
(3)热值的物理意义
木炭:3.4×107J/kg------------1kg的木炭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3.4×107J
(4)热值的应用:计算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
Q=qm(固体、液体) Q=qv(气体)
3.比热容
学生看1—3—1 结合前两段,得出:不同物质吸热能力不一样,由此引入
一、物体的吸热能力
师生同看:讨论交流水的吸热与哪些因素有关,回答其中两个问题。
结论: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质量越大的物体,吸收的热量越多
同种物质,质量相同,温度升高的越高,吸收的热量越多
由此归纳:
对同种物质的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的多少,与物体质量的大小及温度变化的多少有关
那么,不同物质的物体,若质量相等,温度变化也相同,吸收的热量是不是一样?
不同物质质量相等温度变化相同吸收热量?
水、沙子30g 升高10℃比较加热时间
具体做法:第14页实验探究并得出:
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不仅与其质量及温度变化有关,还与它是什么物质有关(物质的种类)即不同的物质吸热能力不一样
如何描述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呢
二、比热容
1.定义:如果质量为m的某种物质从外界吸收热量Q,温度升高了Δt,则Q/mΔt即是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Q/mΔt即是,其越大,则吸热能力越强,用C来表示
说明:1kg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1℃放出的热量和它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相等,因此,用比热容也可以描述物质的放热能力
即:比热容反映了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能力
2.公式:c=Q/mΔt
(1)各字母含义
(2)单位:J/(kg. ℃)
(3)推论:
a.若m、Δt相同,C越大,Q就越大
具体:升温和降温
b.若m、Q相同,C越大,Δt就越小
对于水、沙子
m相同. Q吸相同C越大升温慢
所以,把相同质量的水、沙子拿到户外晒一天,(光照时间相同,吸收热量相同),因为水的比热容大,所以水升温慢,沙子升温快,这也是海水比海滩温度低的原因
m相同. Q放相同C越大降温慢
所以,把相同质量的水、沙子拿到户外凉一夜(时间相同,放出热量相同)因为水的比热容大,所以水降温慢,沙子降温快
总结:比热容越大,物质升(降)温就越慢
3.比热容表
(1)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
(2)同种物质在同一状态下比热容相同
(3)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形状、质量、温度无关
4.比热容的物理意义
C水=4.2×103J/(kg. ℃) -----------1kg的水,温度升高(降低)1℃,吸收(放出)的热量是4.2×103J
5.比热容的应用:
计算物体吸收(放出)的热量
C=Q/mΔt--------Q=cmΔt
(1)升温:Q吸=cm(t—t0)
(2)降温:Q放=cm(t0—t)(t0表示初温,t表示末温)
例题:课本第16页例题
强调步骤的规范化
板书:
3.比热容
一、物体的吸热能力----质量、温度变化、物质种类
不同物质质量相等温度变化相同吸收热量?水、沙子30g 升高10℃比较加热时间
二、比热容
1.定义:
2.公式:c=Q/mΔt
(1)各字母含义
(2)单位:J/(kg. ℃)
(3)推论:
a.若m、Δt相同,C越大,Q就越大
b.若m、Q相同,C越大,Δt就越小
对于水、沙子
m相同. Q吸相同C越大升温慢
m相同. Q放相同C越大降温慢
总结:比热容越大,物质升(降)温就越慢
3.比热容表
(1)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
(2)同种物质在同一状态下比热容相同
(3)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形状、质量、温度无关
4.比热容的物理意义
C水=4.2×103J/(kg. ℃) -----------1kg的水,温度升高(降低)1℃,吸收(放出)的热量是4.2×103J
5.比热容的应用:
计算物体吸收(放出)的热量
C=Q/mΔt--------Q=cmΔt
(1)升温:Q吸=cm(t—t0)
(2)降温:Q放=cm(t0—t)(t0表示初温,t表示末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