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工作指引
博士研究生高水平国际联合培养的实施意见
博士研究生高水平国际联合培养的实施意见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趋势。
为了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和视野的博士研究生,我提出以下博士研究生高水平国际联合培养的实施意见:1.建立国际化合作伙伴关系:学校应积极寻求与国际知名高校、研究机构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开展博士研究生的联合培养项目。
通过互派学生、教师进行学术交流、联合研究等方式,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
2.设立联合培养专业:在学校的博士研究生专业设置中,应设立联合培养专业。
该专业的培养方案应明确规定在国外参与培养的学期和内容,确保学生在国内和国外获得全面且均衡的培养。
3.制定详细的联合培养计划:在博士研究生的选题、导师选择、研究计划、学术交流等方面,学校和合作伙伴应制定详细的联合培养计划,确保学生在国内和国外都能获得充分的指导和支持。
4.提供经济支持:学校和合作伙伴应共同提供经济支持,包括奖学金、研究经费等,以便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国内和国外的学习和研究任务。
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申请国内外的奖学金和科研项目,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5.开设双导师制度:学校和合作伙伴可以采取双导师制度,即学生在国内和国外都有一个导师来进行指导。
双导师应加强沟通和协作,确保学生在不同地域获得高质量的指导,不仅提高学生的研究水平,也加强了学术合作的互信和了解。
6.提供语言支持:由于联合培养涉及到国际交流,语言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学校应提供语言培训和支持,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或其他国际通用语言的能力,以便他们更好地适应国际化的学习和研究环境。
7.加强评估和监管:学校和合作伙伴应建立联合培养项目的评估和监管机制,定期对该项目的实施进行评估,并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同时,也应加强学生的学习和研究进展的监管,确保学生在国内和国外的学习进展顺利。
总之,博士研究生高水平国际联合培养的实施意见,旨在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和视野的博士研究生。
通过与国际知名机构的合作,提供全面的学术交流和研究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使其具备在国际学术舞台上发展的能力。
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工作细则
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工作细则第一篇: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工作细则XXXX与XXXX 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工作细则(暂行)为规范和完善博士生联合培养工作,根据《XXXX与XXXX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合作协议》,经XXXX(以下称甲方)与XXXX(以下称乙方)协商,制定本细则(暂行)。
(一)联合培养博士生工作组织机构。
1、甲方与乙方成立联合培养博士生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称联培领导小组),人员构成为:组长:、、;成员:、、。
2、甲方与乙方以双方联合培养工作主管部门负责人和导师组为基础成立联合培养招生工作小组(以下称招生工作小组),人员构成为:组长:、、;成员:、、。
(二)招生计划。
联合培养招生计划由教育部以专项计划形式下达,由甲方在研究生招生计划总规模中单列,专门用于联合培养试点工作。
(三)指导方式和导师。
联合培养采取“导师组集体指导,主管导师负责”的指导方式,双方遴选出若干名学术造诣深厚,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突出,学术道德高尚的学术骨干组成培养导师组,作为招生、培养的责任主体。
导师组的成员必须具有对方单位聘请的兼职博士生导师资格。
甲乙双方确定其中一人为第一主管导师,确定一人为第二主管导师,其中第一主管导师对博士生培养全过程负主要责任,其他导师协助主管导师负有指导责任。
(四)报名。
以导师组为基础成立联合培养招生工作小组(以下简称招生工作小组),招生工作小组研究确定联合培养博士生招生专业目录、报名时间,由甲乙双方分别对外公布,由甲方负责招生报名工作,报名完成后,双方及时互通报名信息。
(五)初试。
原则上采取共同组织、共同监督考试的方式,由双方商定统一初试的时间和地点。
考试科目和考试内容范围由招生工作小组研究确定,专业课命题工作由甲方安排,从导师组指定两位教师(双方各出一位)负责;外国语命题由甲方统一安排。
(六)科研创新能力评价。
招生工作小组负责对考生科研创新能力进行评价,采取集体审查和评价的方式,依据已取得的科研成果、公开发表的论文、公开出版的著作、已取得的专利、硕士论文及拟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计划报告等材料,给出成绩和评价结论。
csc联合培养博士操作指南
csc联合培养博士操作指南英文回答:Step 1: Application.Submit an application to the CSC through your host institution or directly to the CSC.The application should include your research proposal, academic transcripts, letters of recommendation, and proof of language proficiency.The deadline for applications is typically in December or January.Step 2: Selection.The CSC will review applications and select candidates for interviews.Interviews are typically held in February or March.Candidates will be notified of their selection status by email.Step 3: Enrollment.Selected candidates will need to enroll in the joint PhD program at their host institution.The enrollment process typically involves submitting additional documents, such as a medical certificate and proof of financial support.Step 4: Study.CSC joint PhD students will conduct their research at their host institution under the supervision of a faculty advisor.Students will also take coursework and participate in research seminars and conferences.The duration of the program is typically 4-5 years.Step 5: Dissertation.CSC joint PhD students will submit a dissertation based on their research findings.The dissertation must be defended in front of a committee of examiners.Upon successful completion of the dissertation, students will be awarded a PhD degree from their host institution.Step 6: Return to China.After completing their studies, CSC joint PhD 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return to China and work in their field of expertise for a minimum of two years.This requirement is part of the CSC's commitment todeveloping China'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capabilities.中文回答:步骤 1,申请。
博士联合培养计划
博士联合培养计划博士联合培养计划是指通过国内外高校或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为博士研究生提供多元化的学术培养和交流机会的一种培养模式。
该计划旨在拓宽博士研究生的学术视野,提升其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创新人才。
博士联合培养计划的实施通常涉及两个或多个合作单位,其中一个为主导单位,其他为参与单位。
主导单位为博士研究生提供导师指导、科研资源、实验条件等支持,参与单位则为博士研究生提供学术交流、研究机会、实践培训等机会。
通过参与单位的学术资源和研究环境,博士研究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法,扩展自己的学术视野,提高研究能力。
博士联合培养计划的实施步骤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筛选合适的合作单位:选择合适的国内外高校或科研机构作为参与单位,根据研究方向和资源条件进行筛选。
2. 确定培养方案:主导单位和参与单位共同商议并确定培养计划,包括研究课题、科研活动、学术交流等内容。
3. 提交申请材料:博士研究生根据培养计划要求,准备并提交申请材料,包括个人简历、学术成果、研究计划等。
4. 确定导师指导:主导单位和参与单位共同确定导师指导,确保博士研究生在两个单位都能得到指导和支持。
5. 开展学术交流:博士研究生在主导单位和参与单位之间进行学术交流,参加学术会议、研讨会等活动,与其他研究人员进行合作和交流。
6. 完成学位要求: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博士研究生完成研究课题、学术论文等学位要求,并通过学位评审。
博士联合培养计划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博士研究生的学术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高层次人才。
通过与国内外优秀科研机构的合作,博士研究生可以接触到最新的研究动态和前沿技术,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增强自己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博士联合培养计划也有助于促进不同地区和不同学科领域之间的学术交流和合作,推动学科交叉和创新。
然而,博士联合培养计划的实施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博士研究生需要适应不同的学术环境和研究条件,需要具备较强的学术适应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csc联合培养博士操作指南
csc联合培养博士操作指南英文回答:CSC (China Scholarship Council) is an organization that provides funding and support for Chinese students who wantto pursue a doctoral degree abroad. One of the programs offered by CSC is the joint PhD training program, which allows students to conduct research and study at both a Chinese university and a foreign university.The operation guidelines for the CSC joint PhD training program provide detailed instructions on how to apply and participate in the program. First and foremost, interested students need to find a suitable foreign university and secure admission into a doctoral program. This can be a challenging task as it requires careful research and consideration of various factors such as the university's reputation, the availability of relevant research resources, and the compatibility of the research interests with the faculty members.Once the admission is secured, the student can then apply for the CSC joint PhD training program. Theapplication process typically involves submitting an application form, a research proposal, academic transcripts, recommendation letters, and other supporting documents. Itis important to pay close attention to the application deadline and ensure that all required documents are submitted in a timely manner.After the application is reviewed and approved by both the foreign university and CSC, the student can proceedwith the joint PhD training. This usually involves spending a certain period of time at the Chinese university and a certain period of time at the foreign university. The specific duration and arrangement of the training will vary depending on the agreement between the two universities and the nature of the research project.During the joint PhD training, students are expected to actively engage in research activities, attend seminars and conferences, and collaborate with faculty members andfellow students. It is important to make the most of the opportunities available and build strong relationships with the academic community. This can be done by actively participating in discussions, seeking feedback on research progress, and taking advantage of mentorship opportunities.In addition to research activities, students may also be required to fulfill certain coursework requirements. This can include taking specific courses related to the research area or attending workshops and training sessions. It is important to carefully plan and manage the coursework to ensure that it complements the research work and helpsin developing the necessary skills and knowledge.Overall, the CSC joint PhD training program offers a valuable opportunity for Chinese students to gain international exposure, expand their research capabilities, and establish connections with scholars and researchers from around the world. By actively participating in the program and making the most of the resources and opportunities available, students can greatly enhance their academic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中文回答:CSC(中国学术交流协会)是一个为希望在国外攻读博士学位的中国学生提供资金和支持的组织。
联合培养博士生的认定及待遇申请指引
联合培养博士生的认定及待遇申请指引为了更好地向相关导师和同学提供服务,提高办事效率,根据学校现有政策,现对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的身份认定及各项待遇申请流程指引如下:
一、身份认定:导师指导的博士生认定为我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应向研究生院提交以下材料报备:
1、校际协议。
若合作单位为国内高校的,可提供院际协议,但须同时提交对方合作单位当年的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且我校导师名字须列入其中;
2、主持在研的且以深圳大学为申报单位的高层次科研课题;
3、深圳大学聘书复印件。
二、待遇申请:凡经我校认定的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即可向研究生院申请以下待遇;
1、办理校园卡:从研究生院网页“下载专区”打印填写《深圳大学校园卡申请表》,经导师和学院签字同意后报研究生院审批,再自行到校园卡中心办理;
2、安排住宿:从研究生院网页“下载专区”打印填写《学生住宿申请表》,经导师和学院签字同意后报研究生院审批,再自行送交凌霄斋112,由学生部宿管中心协助落实安排。
3、支持经费
①从研究生院网页“下载专区”打印《深圳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三方协议》,由指导教师、联培博士和研究生院三方签署,明确各自的职责、权利与义务;
②从研究生院网页“下载专区”打印填写《深圳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支持经费申请表》,经导师和学院签字同意后报研究生院审批,再由研究生院致函学校计划财务部负责办理。
研究生院
2015年3月23日。
博士联培计划书
博士联培计划书背景介绍近年来,高等教育国际化交流成为全球教育界的热门话题。
为了促进教育界的跨国合作与交流,各国纷纷推出了各类联合培养计划,以提升各国教育水平,培养高层次人才。
我国也积极参与了这一潮流,倡导开展博士联培计划,与国际一流大学合作,为我国培养更多的高水平博士研究生。
目标与意义博士联培计划旨在引进国际一流大学的教育理念和先进的研究方法,提高我国博士教育水平,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思维的高层次人才。
通过与国际一流大学的合作,研究生可以接触到更广阔的学术资源和国际前沿研究项目,提升自身的学术能力和科研水平。
同时,博士联培计划也有助于促进我国与国际一流大学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提升我国在全球教育领域的影响力。
实施方案1. 选派目标我国将选派优秀本硕研究生赴国际一流大学参与博士联培计划。
选派对象主要从具有创新能力和学术潜力的研究生中选拔,拥有良好的英语水平和学术基础。
2. 合作伙伴选择我国将与国际一流大学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推进博士联培计划。
在选择合作伙伴时,将综合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合作大学的学术声誉和实力;•合作大学的专业特色和研究领域;•合作大学的教学与研究资源;•合作大学与我国高校的合作历史及成果。
3. 培养计划制定根据合作伙伴的特点和我国研究生的需求,制定具体的培养计划。
培养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前期准备和语言培训:为选派的研究生提供必要的语言培训,使其适应国际学术交流和研究的需要;•课程学习:通过合作大学的课程体系,提供多样化的学科课程,培养研究生的学术素养和领域专业知识;•科研训练:安排研究生进行科研项目,并指导其完成科研论文的撰写和发表;•学术交流:组织学术研讨会、学术报告会等活动,促进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回国研究:协助研究生在联培期满后回国继续研究工作,并为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
4. 培养成果评估从研究生选派开始,联培期间以及回国后,都需要进行相关的培养成果评估。
评估内容主要包括:•学术成果:参考研究生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获得的专利、参加的学术会议等;•学术交流:研究生参与的学术交流活动和国际合作项目;•学位授予:合作大学是否授予研究生博士学位。
工程硕士博士联合培养方案
工程硕士博士联合培养方案第一章总则为了推动工程领域的学科交叉和高层次人才培养,提高工程领域的学术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特制定本方案,规定工程硕士博士联合培养的体系和要求,以促进工程领域的发展和繁荣。
第二章联合培养的目的1. 培养综合素养强、学术水平高、具有深厚工程专业知识和广泛科学素养的毕业生;2. 结合工程实践,强化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3. 培养具有较高科学研究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第三章联合培养的基本要求1. 培养单位:工程硕士博士联合培养的学生由两个单位联合培养,其中一个单位为学生的导师单位,另一个单位为学生的联合导师单位;2. 授予学位:学生完成双学位和双导师的培养计划,由两个单位共同评定并颁发学位证书。
第四章联合培养的管理机构1. 学校设立联合培养委员会,由学校相关领导、教务处、研究生院、教学单位负责人和学科专家组成,负责联合培养的组织、管理和督导;2. 设立联合培养导师工作委员会,由两个导师单位的相关领导和导师代表组成,负责联合培养导师的管理和指导工作。
第五章联合培养的培养计划1. 学校及导师单位要制定联合培养学生的培养计划,包括学习计划、科研计划、实践计划等;2. 培养计划需经过联合培养委员会审核批准,并每年进行调整和评估。
第六章学生申请和招收1. 招收条件:学生必须具有普通工程硕士研究生入学资格,通过初审和面试,被两个单位共同录取;2. 学生申请:学生须于入学前提出申请,获得两个单位的同意和签署联合培养协议。
第七章学术交流和实践1. 学校和导师单位要鼓励学生参与学术交流,包括国际学术会议、学术讲座等;2. 学生要参与工程实践,包括实习、项目实践等。
第八章学位评定和授予1. 学生须完成两个导师单位规定的学习、科研和实践计划,获得双导师及联合培养委员会的认可;2. 双导师及联合培养委员会根据学生的学术表现和实践能力评定学生的学位。
第九章附件1. 科研经费的使用和管理;2. 学生学籍和学位证书的管理;3. 其他相关事宜。
公司工程硕士、博士联合培养管理办法
工程硕士、博士联合培养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提升xx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人才队伍专业素质,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按照集团公司与签署合作协议的相关高校(以下简称“合作高校”)联合培养工程硕士、博士协议内容,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联合培养工程硕士、博士,采取到合作高校在职攻读的方式,旨在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立足集团公司科研、管理岗位,具有服务集团公司发展战略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第三条联合培养工程硕士、博士,遵循战略指引、按需培养、计划统筹的培养原则。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集团公司总部及控股出资企业,由集团公司组织开展的工程硕、博士联合培养工作。
第二章职责分工第五条集团公司党委是工程硕士、博士培养管理工作组织实施的决策机构,集体讨论决定工程硕、博士培养管理事项,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和把关作用。
第六条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党委组织部)是工程硕士、博士培养管理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履行计划、组织、协调、实施等职责,主要包括:(一)贯彻落实上级组织关于推动工程硕士、博士工作的指示要求,积极对接合作高校,争取获得工程硕士、博士点的相关政策。
(二)统筹集团公司工程硕士、博士管理工作,制定集团公司有关工程硕士、博士管理制度,组织开展集团公司内申报人员资格审核、选拔推荐和保障激励工作。
(三)负责指导、监督出资企业工程硕士、博士管理工作。
第七条各出资企业党组织及其所属组织人事部门主要职责:(一)负责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工程硕士、博士管理的有关规定。
(二)负责组织实施本单位工程硕士、博士申请推荐工作,落实有关保障激励政策。
第八条集团公司或各出资企业科技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协助对工程硕、博士培养提供科研项目及经费支持。
第三章申请资格及条件第九条集团公司总部或所属企业正式在岗职工,入职满3年及以上,要求思想进步、身心健康、学习刻苦、工作勤奋,热爱科学事业。
在职期间考核为良好及以上。
第十条已获取相应学历、学位、外语水平证明等,需符合合作高校工程硕士、博士招生简章规定的报考资格。
联合培养博士生计划书
联合培养博士生计划书
一、基本情况
1. 项目名称:大学与大学联合培养工业技术与管理专业博士生计划
2. 培养单位:大学与大学
3. 专业设置:工业技术与管理
4. 定额计划:每年招收3-5名博士研究生。
二、培养目的
本计划的目的是联合培养具有深入理论基础和广泛实践应用能力的工业技术与管理学科的高级人才。
培养对象主要面向产业需求,为企业提供优秀的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
三、培养规划
1. 培养模式:两校轮流招生,研究生学习阶段在联合培养导师分配的单位就读,毕业则由联合培养单位共同授予学位。
2. 培养期限:标准期限为3-4年。
3. 课程设置:共同必修课和不同阶段选择课程。
4. 论文指导:由联合培养导师组合指导,论文可在企业开展。
5. 学位评定:符合要求由两校教授小组共同评定通过授予博士学位。
四、资源保障
两校将在人员、场地及基金等方面提供必要的保障,共同打造优秀的培养环境。
五、管理保障
两校将成立联合培养工作小组,负责本计划的日常管理工作。
六、预期效果
本计划将培养一批既有深厚理论基础又具有广泛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
联合培养博士生计划书到此为止。
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培养目的、培养规划、资源保障、管理保障以及预期效果等主要部分。
如有需要,详细内容可持续完善。
联合培养研究生管理规定
联合培养研究生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我所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以及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大学的相关规定,结合我所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由研究生部负责实施和管理,导师为第一责任人,相关部门积极支持、配合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的开展。
第二章导师基本条件第三条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接收导师,应具有当年上岗招生资格或拥有博士学位的副研究员及以上在岗人员。
第四条在保证我所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前提下,课题组在承担重大科研项目中如果需要更多研究生参加,导师可接收一定数量的联合培养研究生。
第五条坚持研究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注重从科研道德和团结合作等多方面对研究生严格要求,认真负责指导研究生的科研工作,并为其提供必要的科研培养条件。
第三章学生基本条件第六条必须为国家正式录取且学籍不在我所的在读研究生。
专业方向一般应符合我所设置的“化学”一级学科覆盖的研究范围,研究生学籍所在的培养单位应与我所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
第七条要求思想进步、身心健康、学习刻苦、工作勤奋,热爱科学事业,善于团结合作。
第八条原则上已完成所在单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全部课程的学习。
第四章实施与管理第九条符合联合培养条件的研究生需要认真阅读“联合培养研究生管理规定”,下载以下表单,认真填写,并报导师、实验室、高技术处、研究生部等相关部门审批通过。
(一)“联合培养研究生协议书”,明确各方的权利与义务(包括培养时间、论文内容、知识产权、保密、安全责任及待遇等)。
(二)“联合培养研究生审批表”,报实验室、高技术处、研究生部等相关部门审批通过。
(三)填写“联合培养研究生补贴申请书”、“联合培养研究生登记表”表单下载路径:长春应化所主页——点击研究生培养或右侧招生宣传——进入研究生部主页——学籍管理栏目第十条报到、注册(一)联合培养研究生报到时,持本人身份证、学生证原件及复印件各一份、研究生课程成绩单一份,携带“联合培养研究生协议书”(一式三份)、“联合培养研究生审批表”、“联合培养研究生补贴申请书”、“联合培养研究生登记表”到我所研究生部报到,由我所研究生部统一建档管理,并办理相关手续。
大学学院联合培养研究生管理办法
学院联合培养研究生管理办法为确保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的顺利开展,切实提高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教育质量,促进我校重点学科和专业建设,根据我校与联合培养单位有关协议精神,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联合培养研究生(以下简称研究生)是指研究生学籍在联合培养单位并由我校研究生导师指导的在读硕士研究生。
第二条学校鼓励和支持学校各个学科积极开展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工作,各二级学院(部)也要创造条件努力争取与其它高校联办硕士点。
第三条联合培养单位是与我校(或者是二级学院)签有联合培养研究生协议的知名高校或科研院所。
新增联合培养单位的工作要坚持有利于学科发展和学校硕士点申报的原则。
第四条研究生的招生、学籍和学位管理由联合培养单位负责,培养工作由我校与联合培养单位双方“共同负责、分段培养”。
第一阶段为研究生在联合培养单位(或我校)完成基础课和前期部分专业课学习阶段,由联合培养单位(或我校)负责;第二阶段为研究生在我校完成后期部分专业课学习、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阶段,原则上由我校负责。
第五条研究生的教育实行校一院(部)两级管理的体制,科研处代表学校负责联合培养研究生的组织与管理工作,研究生所在院(部)负责具体管理工作,学校其他相关职能部门按其部门职责负责相应的工作。
第二章研究生日常工作管理第六条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实行导师制,由导师、研究生所在院(部)、科研处共同管理。
第七条研究生的报到、注册与离校:研究生须凭身份证和录取院校开具的证明,按规定时间到科研处报到。
每学期开学在规定的时间内,到科研处办理注册手续。
毕业时",须到科研处领取离校通知单,并到相关部门办理离校手续。
第八条研究生的奖励与处分:我校对在德、智、体、美等方而全面发展表现突出的研究生,予以表彰和奖励。
对有违法、违规和违纪行为的研究生,按联合培养单位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九条研究生的考勤:应严格实行考勤和请假制度。
请病假必须持学校医院或指定医院开具诊断证明书(诊断证明须由县级以上公立医疗单位开具)办理。
做好联合培养博士后和硕士研究生发展工作
做好联合培养博士后和硕士研究生发展工作随着科研工作的不断推进,联合培养博士后和硕士研究生成为了一种有效的人才培养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做好联合培养博士后和硕士研究生的发展工作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此进行详细阐述,并提供相关观点、支持和证据。
一、加强培养计划的制定和执行1. 针对博士后和硕士研究生的不同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培养计划。
根据他们的研究方向、兴趣和能力进行科学的规划,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建立有效的导师制度。
指导教师应扮演导师的角色,密切关注学生的成长发展,提供学术指导和职业建议。
3. 注重实践与培养相结合。
为博士后和硕士研究生提供实际的研究项目,让他们能够参与实际工作、动手操作并解决问题,提高其实践能力。
二、加强学术交流和合作1. 组织学术会议和研讨会。
为博士后和硕士研究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研究成果的平台,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2. 建立国内外学术交流合作项目。
提供博士后和硕士研究生到国外实验室和学校交流学习的机会,扩大他们的学术视野和国际交流能力。
三、注重科研能力的培养1. 提高博士后和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
可以通过参与科研项目、撰写科研论文和申请科研基金等方式培养他们的科研能力。
2. 鼓励博士后和硕士研究生进行创新性研究。
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研究方向的权利,鼓励他们提出新的研究问题,并通过创新性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来解决问题。
四、加强学术道德和研究伦理教育1. 强化学术道德的教育。
教育博士后和硕士研究生要遵守学术规范,尊重知识产权和学术成果的归属权。
2. 加强研究伦理的培养。
教育博士后和硕士研究生要遵守研究伦理规范,诚信开展研究工作,杜绝学术不端行为。
综上所述,做好联合培养博士后和硕士研究生发展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加强培养计划的制定和执行,增加学术交流和合作,注重科研能力的培养,加强学术道德和研究伦理教育等措施,可以为联合培养的博士后和硕士研究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和发展空间。
教育部关于开展高等学校和工程研究院所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试点工作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开展高等学校和工程研究院所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试点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10.03.30•【文号】教发[2010]4号•【施行日期】2010.03.3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教育部关于开展高等学校和工程研究院所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试点工作的通知(教发[2010]4号)有关高等学校,有关工程科研院所:为创新研究生培养体制和机制,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高层次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推动研究生教育科学发展,经商中国工程院,2010年拟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7所高校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6所具有博士授予权的工程研究院中开展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试点工作。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和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3所没有博士授予权的工程研究院与北京科技大学等5所高校采取此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试行的联合培养方式(教研〔2003〕3号)进行联合培养试点工作。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工作。
各试点高校和工程院所要从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和新型战略产业培育的角度,从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高度,深刻认识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把此项试点工作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予以高度重视,积极探索联合培养工作规律,逐步丰富联合培养内涵,将联合培养工作落到实处,推动联合培养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二、设立专项计划,确保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工作落实。
根据有关高校和工程科研院所已有开展科研和人才培养等合作基础,综合考虑高校和工程科研院所的学科专业结构、科研经费、导师力量等培养条件,2010年增加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东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7所高校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72人,专门用于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6个工程科研院所开展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工作(见附件1)。
x大学与科研机构联合培养博士学位研究生管理办法
x大学与科研机构联合培养博士学位研究生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开展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工作暂行办法》,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联合培养博士生是指我校与科研机构在国家单列计划内专项招收并在双方共同注册的博士生。
第二章招生第三条 x大学研究生院每年在研究生招生计划中单列联合培养招生计划,并明确联合培养的科研机构。
第四条我校研究生院及相应科研机构研究生管理部门根据双方相同的博士学位授权点,结合双方具有实质性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合作基础,确定可招收联合培养博士生的有关二级单位及学科。
第五条联合培养博士生采用“导师组集体指导,主管导师负责”的指导方式,联合培养双方在相应学科遴选出若干名学术造诣深厚、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突出、学术道德高尚的学术骨干共同组成导师组,作为联合培养博士生的招生、培养的责任主体。
导师组的成员必须具有博士生导师资格。
学校和科研机构协商分别确定联合培养博士生的主管导师,其中1人为第一主管导师,1人为第二主管导师。
第一主管导师对博士生培养全过程负主要责任,第二主管导师对博士生培养全过程负次要责任,其他导师协助主管导师负有指导责任。
学校和科研机构第一主管导师比例原则上按等额安排。
第六条由联合培养涉及的学科双方协商成立以导师组为基础的联合培养招生工作小组〔以下简称招生工作小组)。
招生工作小组研究确定联合培养博士生招生专业目录并报批双方的研究生招生主管部门。
其中专业课考试科目、考试内容及有关命题由招生工作小组研究确定,考务工作由第一主管导师的单位统一安排。
第七条联合培养双方同时对外公布招生简章及目录,接受考生的报名,考生须在双方同时报名方为有效。
第八条联合培养博士生招生实行初试、复试制度。
初试是在第六条原则下,考生参加由第一主管导师单位组织的博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
复试由招生工作小组负责组织,重点对考生基本理论和运用基本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术造诣和专业能力倾向、学术前沿和学术动态以及综合素质等方面进行深度考查。
国际硕士博士联合培养的 实施路径
国际硕士博士联合培养的实施路径以国际硕士博士联合培养的实施路径为题,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背景介绍、实施路径的制定、实施路径的具体步骤以及实施路径的优势。
一、背景介绍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
为了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全球竞争力的高层次人才,许多高校和研究机构开始推行国际硕士博士联合培养项目。
该项目旨在通过合作双方的资源整合,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术平台和更丰富的学术资源,促进学术研究的深入发展。
二、实施路径的制定制定国际硕士博士联合培养的实施路径是确保项目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实施路径的制定需要合作双方充分沟通和协商,明确项目的目标和具体要求,并制定相应的计划和流程。
三、实施路径的具体步骤1. 合作伙伴选择:首先,合作双方需要根据各自的专业领域和研究方向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
可以根据学科优势、师资力量和研究资源等方面综合考量,确定合作伙伴。
2. 协议签署:合作双方在确定合作伙伴后,需要签署联合培养协议。
协议内容包括学生培养计划、课程安排、研究项目等方面的具体要求,以及双方的权益保障和责任分工等内容。
3. 学生选拔:在合作伙伴确定后,学生招生工作将由合作双方共同进行。
学生的选拔标准根据合作协议确定,并结合双方的招生要求进行评估和筛选。
4. 学习计划制定:学生入学后,合作双方将共同制定学生的学习计划。
该计划包括学习阶段、科研阶段和论文撰写等方面的内容,旨在确保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业要求。
5. 学术指导与管理:学生在联合培养期间,将分别获得双方导师的指导和管理。
双方导师将定期召开会议,对学生的学术研究进行指导,解决学术难题,确保学生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6. 学位授予:学生完成学业后,将根据合作协议确定的学位授予标准进行评审。
评审结果由合作双方共同决定,学位授予由学生双方学校分别进行。
四、实施路径的优势1. 学术资源共享:国际硕士博士联合培养项目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两个学校的学术资源,丰富学术背景,提高学术水平。
博士国外联合培养 -回复
博士国外联合培养是指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与国外高校或研究机构进行合作与交流,共同培养博士研究生。
这种联合培养的模式可以提供更广阔的研究资源、优秀的导师团队和国际化的研究环境,对于提高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和国际视野具有重要意义。
在进行博士国外联合培养时,通常会涉及以下步骤和要素:
⚫确定合作高校或研究机构:选择合适的国外高校或研究机构作为合作伙伴,根据研究领域和个人研究兴趣,寻找拥有相关专业和优秀导师团队的合作机构。
⚫确定联合培养计划:与国内和国外导师团队共同制定博士研究生的联合培养计划。
该计划应包括在国内和国外的研究内容、时间分配、培养目标和预期成果等方面的安排。
⚫申请与批准:向国内和国外的相关机构或学校提交申请,说明博士国外联合培养的计划和目的。
需要获得相关机构的批准和支持,包括所在高校、导师、研究生院等的认可和签署协议。
⚫准备相关文件和手续:根据要求准备相关的申请材料,如个人简历、研究计划、推荐信等。
同时,需要办理签证、学位认证和保险等手续。
⚫研究期间的联络与交流:在博士研究期间,保持与国内导师和国外导师的紧密联系,定期汇报研究进展,参加相关研讨会、学术会议和实验室访问等活动。
⚫回国和学位授予:完成博士研究项目后,根据培养计划的安排,回国并进行学位论文的撰写、答辩和评审等程序。
最终获得国内高校颁发的博士学位。
请注意,具体的博士国外联合培养的流程和要求可能因不同国家、高校或研究机构的政策和规定而有所差异。
建议在计划进行博士国外联合培养时,与所在高校的导师和研究生院联系,并咨询相关的国际合作与交流部门或办公室,以获取详细的指导和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联合培养博士生的认定及待遇申请指引为了更好地向相关导师和同学提供服务,提高办事效率,根据学校现有政策,现对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的身份认定及各项待遇申请流程指引如下:
一、身份认定:导师指导的博士生认定为我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应向研究生院提交以下材料报备:
1、校际协议。
若合作单位为国内高校的,可提供院际协议,但须同时提交对方合作单位当年的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且我校导师名字须列入其中;
2、主持在研的且以深圳大学为申报单位的高层次科研课题;
3、深圳大学聘书复印件。
二、待遇申请:凡经我校认定的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即可向研究生院申请以下待遇;
1、办理校园卡:从研究生院网页“下载专区”打印填写《深圳大学校园卡申请表》,经导师和学院签字同意后报研究生院审批,再自行到校园卡中心办理;
2、安排住宿:从研究生院网页“下载专区”打印填写《学生住宿申请表》,经导师和学院签字同意后报研究生院审批,再自行送交凌霄斋112,由学生部宿管中心协助落实安排。
3、支持经费
①从研究生院网页“下载专区”打印《深圳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三方协议》,由指导教师、联培博士和研究生院三方签署,明确各自的职责、权利与义务;
②从研究生院网页“下载专区”打印填写《深圳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支持经费申请表》,经导师和学院签字同意后报研究生院审批,再由研究生院致函学校计划财务部负责办理。
研究生院
2015年3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