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一年级科学教案
1.我们知道的植物-教科2017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我们知道的植物 - 教科2017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教学目标
1.了解植物的基本知识,包括植物的类型,构造和功能。
2.通过观察和实验,提高学生对植物的认知和兴趣。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PPT,植物样本和实验器材。
2.学生:准备笔记本电脑和实验服装。
教学环节
一、导入环节
1.教师简单介绍植物的基本概念,引起学生的兴趣。
2.安排学生阅读教材上的内容,回答问题并提出疑问。
二、知识点讲解环节
1.教师根据教材上的例子,详细介绍不同类型的植物,如树木、灌木、草本植物等。
2.教师将注意力转向植物的构造和功能,介绍叶子、茎和根的作用及特点。
三、实验探究环节
1.介绍实验步骤和实验原理,让学生动手实践。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植物的不同部位,观察植物生长的变化等。
3.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分析实验数据。
四、学生讲解环节
1.学生准备PPT,分享实验结果和感想。
2.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分享植物方面的知识。
3.教师提出问题测验学生掌握的程度。
教学反思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植物的基本概念、类型、构造和功能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交流的方式,深刻理解和掌握植物的原理和规律。
此外,本堂课还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发掘学生的潜能,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017年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植物我看到了什么第一课时教课要求1、指引学生进行察看,研究大树,鼓舞学生亲密自然,关注自然,并体验情感。
2、组织学生经历从“看”到“察看”的过程,并对大树作简单的描绘。
3、经过察看、描绘获得有关大树的信息。
教课要点学会依照步骤察看身旁的大树。
教课难点如何察看大树。
教课准备1、教师选择一棵大树,供学生察看。
(校园内)。
2、察看记录纸。
3、一些工具(绳索、尺、放大镜等)。
4、课前准备好有关安全方面的注意事项。
教课课时一课时教课过程1、引入:你喜爱什么植物?你对树进行研究过吗?从书上的照片中,你看到了什么?你有没有到一棵大树前察看过?想去察看吗?2、小组议论心目中有关树的信息,并记录在纸上。
(1)学生议论(四人一组)自己心目中的树。
(2)把议论的信息写于纸上。
3、如何察看一棵大树。
(1)假如你在到达一棵大树下,你想察看什么?学生议论。
(2)如何才能察看到更多的内容?学生议论。
老师叙述察看要有序、有计划,并把察看得来的信息记录在纸上,以供此后研究用。
4、带动学生到大树前,开始活动。
(1)有组织的率领学生到预先选好的大树下。
(2)学生依据自己想好的察看次序、察看方法察看大树。
(3)要学生把察看到的内容写在记录纸上。
5、让学生经过议论后,知道看与察看的不一样。
(1)学生回教室,报告沟通。
(2)比较两张记录纸,议论从前看到的内容和此刻察看到内容有什么不一样?(3)为何我再去看会知道的更多?(4)当我们想要认识得更多,知道得更多的时候,当我们带着这样的目的再去“看”的时候,我们的科学察看活动就开始了。
板书察看大树描绘大树作业在你家邻近选择一棵大树,自己确立察看内容,进行察看。
教课反省本节课指引学生进行察看,研究大树,鼓舞学生亲密自然,关注自然,并体验感情。
校园的大树第二课时教课要求持续指引学生进行察看、研究大树的活动,鼓舞学生亲密自然,关注自然。
在察看活动中培育感情。
教课要点用简易的方法描绘树的形状、粗细、高矮等。
2017秋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2017秋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1单元:走进科学单元目标:1.能够像科学家和工程师那样进行小型探究活动和工程实践。
2.制定科学课的规则并在活动中自觉遵守。
3.了解科学家和工程师的一些工作场景。
4.认识到科学家的研究和工程师的制造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
5.愿意主动搜集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故事,并与同伴交流。
1.小小科学家教学目标:1.认识到有不同的科学家从事不同的研究,认识科学研究需要进行观察、实验、考察和记录等实践活动。
2.让小学生经历科学探究发现的过程,意识到科学并不神秘,小孩子也能做科学。
3.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可以对自然现象作出很好的解释,但科学也不是万能的,一些问题至今仍没有找到答案。
4.科学研究和科学发现需要一个过程,许多问题的答案在今天仍未知,但不代表以后不会找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课前准备:搜集科学家的故事,练讲述。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说说科学家的故事1.观察教材图片,让学生说说这些科学家正在做什么。
2.学生讲述搜集到的有关科学家的故事。
3.使用PPT出示一些科学家工作场景的图像,让学生进行交流。
交流小结:科学家的研究需要经历一系列实践活动,例如观察、实验、收集记录数据和得到发现等。
二、动手试一试1.让学生说说他们在生活中是否有滚小球的经历。
2.在实验之前,让学生猜测在哪个位置的球会滚得更远。
3.一年级的学生第一次进行科学实验,教师需要进行示范。
在桌上铺一块有刻度标记的绒布,将斜坡架在绒布的一端,将小球先从斜坡上标有绿色标记的地方滚下,记下在绒布上停止时的位置,再将小球从斜坡上标有红色标记的地方滚下,也记下在绒布上停止时的位置,比较它们的远近。
4.如果课堂时间充足,还可以将斜坡的坡度变大,同样是从一点往下滚,记下小球滚动的距离,进行比较。
5.实验结束后,反思实验过程中是否像科学家那样经历了观察、实验、记录和发现的过程。
6.阅读大科学家XXX做的滚小球实验资料,观看动画视频,将自己做的实验与大科学家做的实验进行比较,发现小孩子也能像大科学家一样进行科学研究,因此也是小小科学家。
青岛版(五四制)(2017)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青岛版(五四制)(2017)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
他们对科学课的学习还处于启蒙阶段,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但由于他们的认知水平有限,观察事物往往只关注表面,难以深入思考。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简单的思维能力。
二、教材分析青岛版(五四制)(2017)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材以主题单元的形式呈现,包括“走进科学”“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物品”四个单元。
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实验等方法,初步了解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三、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
帮助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引导学生认识周围的自然世界,了解常见的植物、动物和物品,培养学生对生命和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引导学生认识常见的植物、动物和物品的特征和用途。
帮助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如观察、比较、分类等。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观察和思考,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让学生理解一些科学概念,如植物的生长、动物的习性等。
在教学中如何把握好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既让学生有所收获,又不增加他们的学习负担。
五、教学措施采用直观教学法,利用图片、实物、模型等教具,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科学知识。
创设情境,通过故事、游戏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科学。
注重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提问,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加强与其他学科的整合,让科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教学进度安排(一)第一单元:走进科学单元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了解科学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
身边的植物-冀人2017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身边的植物-冀人2017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身边的植物及其特征;2.熟悉植物的命名及分类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识身边的植物及其特征;2.教学难点:让学生熟悉植物的命名及分类方法。
三、教学内容1. 知识点解析本次教学我们主要讲解身边的植物,让学生通过观察与感受,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并学习如何正确地给植物命名和分类。
2.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植物知识老师可以从生活中常见的各种植物入手,如草、树、花等。
让学生观看图片,让学生发现与认识植物的不同特征,让学生学会观察、比较、归纳总结和提出问题的方法。
步骤二:学习植物的命名在学习植物的命名前,老师可以让学生给已经观察到的植物命名,然后根据学生们的命名,带领学生认识植物的学名和普通名,并简单介绍植物的命名规则。
步骤三:学习植物的分类在学习植物的分类前,老师可以让学生将已经观察到的植物分为不同的大类别,如草本植物、树木和花卉等。
然后,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学习植物的分类方法,并提醒学生注意植物的形态与结构等重要特征。
3. 教学方法在本次教学中,教师将采用观察与发现、模拟和解释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以及命名和分类的方法,让学生在实际的学习中逐渐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4. 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注意学生的观察和思考,及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逐一解释和讲解。
同时,老师应抓住学生思维敏感期的特点,尽可能地通过教学设计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思考。
四、教学评价及作业1. 评价方法老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收集学生的问题,以及课堂旁听反馈等多种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果。
2. 作业布置让学生在家里收集身边的不同种类的植物,并尽可能地给它们命名和分类,以切实巩固本堂课的学习成果,同时培养学生观察、认识和思考的好习惯。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育,我们发现本门科目的主要问题在于:缺乏足够的实际教学和生动呈现的方法,导致学生对相关知识和技能的理解能力较弱。
2017部编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新教材)
2017部编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新教材)及它的特点和用途。
二、观察植物和塑料花的对比1.出示植物和塑料花,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外观和特点。
2.引导学生思考,哪一个是真的植物,哪一个是假的植物?为什么?3.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它们的不同之处,并用证据支持自己的看法。
三、种植一棵植物1.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一下种子的外观和特点。
2.让学生动手种植一棵植物,并记录下植物的生长过程。
3.引导学生思考,什么因素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如何才能让植物生长得更好?四、总结植物的特征和用途1.让学生回顾今天的研究内容,总结出植物的特征和用途。
2.引导学生思考,植物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重要作用?五、作业设计布置一个作业,让学生观察自己家里或学校里的植物,记录下它们的外观和特点,并尝试种植一个小植物。
1.帮助学生认识更多的植物,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和特征。
2.帮助学生区分植物和非植物,初步认识植物与动物的不同。
3.帮助学生理解塑料花不是植物的原因,并通过观察和比较,加深学生对植物的认识。
4.帮助学生研究种植植物的方法,并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课堂教学过程一、引入1.教师介绍本课的主题:观察一棵植物,初步认识植物的结构和特征。
2.教师出示一些植物的图片,让学生猜测它们的名称,并简单介绍这些植物的特点。
二、找找大图中哪些是植物1.教师出示教科书第2页的图片,让学生找出其中的植物,并询问学生有多少种植物。
2.组织学生交流这些植物的共同点,如有叶子、绿色、会开花、会长大等,并记录在班级记录表中。
3.教师提问:“蝴蝶是植物吗?”让学生说出判断的理由,帮助学生初步认识植物与动物的不同。
三、塑料花是植物吗?1.教师提问:“蝴蝶不是植物,那塑料花是植物吗?”2.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塑料花不是植物的理由,如不会生长、不会死亡、长期保持一种形态等。
3.教师提供植物与塑料花的实物,让学生进行对比,并在小组观察、交流。
4.学生可以说出塑料花不是“活”的,与植物不同,植物有根、茎、叶,会生长、能繁殖后代、会死亡,同时它的生长需要水、空气、阳光、一定的温度条件的,这与塑料花不同。
(完整word版)最新部编版2017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走进科学第1课让我们从观察开始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了解各个感官的作用,认识西瓜的特征。
2.科学探究初步运用多种感官,对西瓜进行多角度的观察,能依据观察目的,选择合适的感官观察,并能描述观察过程和观察结果。
3.科学态度、STSE意识到观察在科学探究中的重大意义,学习科学家坚持不懈的研究精神。
初步树立保护自己和他人感官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分组材料:西瓜(完整的和纵切一半的),湿纸巾,塑料小叉子或牙签,小餐碟。
教师准备:水果刀,砧板。
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教师出示西瓜,提出学习任务:学习科学,让我们从观察开始。
首先,我们以西瓜为例学习怎样观察。
(二)新课学习1.整体观察西瓜(1)分发材料:各组1份完整的西瓜(2)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用眼看、鼻闻、手摸、手拍并且耳听等方法观察.(3)交流观察后的发现。
例如西瓜的形状、颜色、花纹,拍打时的声响等。
2。
由外到内继续观察西瓜(1)分发材料:各组1份事先切开一半的西瓜(2)各组由外到内继续观察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将感官、功能和可发现的西瓜的特征结合起来(如:眼——视觉——形状、大小、颜色、花纹;手—-触觉—-光滑程度、硬度;耳-—听觉--声音;鼻—-嗅觉——气味;舌——味觉——味道)等。
3。
品尝西瓜,描述味道(舌-—味觉--味道)4。
小结说一说:西瓜是什么样的?我们是怎样知道的?用各种感官对西瓜的不同方面都进行了观察,才能对西瓜有比较完整的认识。
5。
讨论延伸上述感官除了帮助我们观察西瓜的方方面面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感官还帮助我们发现了什么?6.保护感官(1)辨识哪些行为有损感官健康。
(2)总结正确保护感官的方法。
(三)讲述法布尔的观察故事。
整理材料、下课第2课找物体的相同和不同一、教学目标1。
科学知识认识物体和人的外部特征.2。
科学探究经历多个观察、比较、描述的活动过程,尝试用多种观察方法观察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对物体进行比较。
2017年教科版一年级科学教案
1塑料花不是“活”的,让学生说说理由。
2我们为自己种的植物做了什么?
四.老师总结:植物是活的,是有生命的,我们应该爱护它们。
作业设计:师生共同完成活动手册P5的活动记录。
……
课 后 记 要
主题
校园里的植物
课型
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
目标
1.在实地观察中,发现不同地点生长着不同的植物,它们有各自的特征和名称。
5.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按从大到小的顺序给叶排序来认识叶的大小。通过比较、描述,学生发现叶的颜色大多数是绿色的,但也有其他颜色。学生通过发现叶的大小不同,形状多种多样,从而感受到叶的多样性。叶的形状只要求学生能用“像什么”来表述即可。
6.教师组织“猜叶子”的游戏。教师或者学生描述叶的特点,让其他同学猜一猜这是什么叶。比如描述“这个叶的形状是椭圆形的,轮廓像锯一样,这是什么叶呢?” 游戏后,教师可以进行总结,“我们能猜对叶子,是因为不同的叶的形状和其他许多方面是不同的”,帮助学生更充分地认识叶。
三、学生分组交流讨论:
围绕“我们是根据叶的什么特征找到植物的?”“在哪里找到的?” 两个问题进行,教师还可以补充“除了这个地方,找的过程中还在哪里也发现了这种植物?”请学生面向全体同学说,其他学生补充。
1.学产生分小组畅所欲言。
2.全班交流,老师总结发言。
作业设计:师生共同完成活动手册的活动记录。
课 后 记 要
板 书 设 计
我们知道的植物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认识书上图上的植物。
1.我们已经知道自然界中生长着许许多多的植物,人类已经发现的植物有30多万种。
2.说说我们知道的植物。(学生分组交流自己知道的植物,展示自己的小成果)。
2017学年广东新版一年级上册全册科学教案
2017学年广东新版一年级上册全册科学教案2017学年广东新版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第一课《走进大自然》【教学目标】1、让学生走进自然,认识自然甚至爱上自然。
2、培养学生观察与表达能力。
3、让学生对本节课所涉及的内容有个初步了解。
4、培养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重点】让学生爱上本学科。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爱上本学科。
【教具】PPT【教学过程】一、课堂常规:1、师生问好,坐姿规范,保证课堂高效进行。
2、学生点到,安全第一。
二、课堂进行时:翻开书本,读标题:走进大自然。
问:什么是大自然?学生自由讨论,然后点名回答。
师:水、空气、山脉、河流、植物、动物、地球、宇宙等都属于大自然的范畴,研究大自然的科学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地理、生物等。
问:我是不是大自然?生争议中。
师:简单的叙说地球的产生,人类的演变,让学生了解人类是属于大自然的产物。
问:大自然诞生人类,说明它是尊重人类的行为,那么我们作为人类,是否应该尊重大自然呢?生翻开书本看第2、3页(3分钟左右)问:河水是从哪里来?问:花儿是不是都有香味的?(答:当然不是,地球上有20多万种开花的植物,但能散发出香味的只占有一小部分,有的花还很臭呢,比如说鱼腥草等。
)问:书上还有什么?我们一点一点来看。
师:瀑布,解释瀑布的形成以及世界著名的几大瀑布:尼亚加拉瀑布、维多利亚瀑布、伊瓜苏瀑布。
茶花:别名叫做山茶花,颜色有红、百、紫、黄等颜色,甚至有彩色的。
属于“十大名花”中的第八,世界名贵花木之一。
品种多达2000种,中国有其中的300多种。
翠鸟:吃鱼和甲壳类等多种昆虫,世界上有15种,中国仅有3种,分别是:班头、蓝耳、普通三类。
珊瑚:是一种动物,可用作装饰品,也可以药用。
鱼:现在大约有32000多种,是最古老的脊椎动物(适当给孩子带入脊椎动物的定义,但不要太深)。
吃鱼可以健脑、补钙、养血、防畸变等。
特殊的鱼有:世界上最快的是旗鱼;会飞的鱼是燕鳐鱼;会走路的鱼是龟壳攀鲈;会发声的鱼有康吉鲤、电鲶、箱鲀、海马等;会发电的鱼有电鳝、电鲶、电鳗。
2017版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
第1课我们知道的植物【科学概念目标】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1.通过植物和塑料花的对比观察,学习用证据支持自己的看法。
2.尝试种植一棵植物,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
【科学态度目标】意识到植物具有生命体的特征,产生认识植物的浓厚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知道植物可以美化环境,能给我们带来美的感受。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塑料花、植物、种子、花盆、泥土、小铲子、小葱、大蒜、胡萝卜、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植物、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说说我们知道的植物1.让学生看教科书第1页的大图,向学生提问:“图中哪些是植物?”学生会说树、草等。
2.让学生“说说你知道的植物”。
学生可能会说出一些花和树的名称。
并提问:“这棵植物会不会开花?叶子是什么样子的?生长在哪里?”等。
3.出示事先准备好的植物,让学生描述一下它的样子,以使学生认识更多的植物。
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记录,形成班级记录表,张贴在班级中。
二、找找大图中哪些是植物1.出示教科书第2页的图片,让学生找找大图中哪些是植物, ,同时发现陆地上有植物,水中也有植物。
也可以问:“图上有多少种植物?”2.组织学生交流“这些植物有什么共同点”,以利于学生形成“植物”的概念,如“都有叶子,都是绿的,会开花,会长大”等。
教师将交流结果记录在班级记录表中。
3.教师提问:“蝴蝶是植物吗?”让学生来说说判断的理由。
学生可能会说:“植物不会动,蝴蝶会飞;蝴蝶是动物”等。
这一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初步认识植物与动物的不同。
三、塑料花是植物吗?1.提问:“蝴蝶不是植物,那塑料花是植物吗?”2. 塑料花不是植物的理由是什么?3. 提供植物与塑料花的实物,让学生进行对比,在小组观察、交流。
4.学生可能会说塑料花不是“活”的。
从结果来说,植物有根、茎、叶,会生长,能繁殖后代,会死亡,同时它的生长需要水、空气、阳光、一定的温度条件(生长需要环境的支持)的,这与塑料花不会生长、不会死亡、长期保持一种形态是完全不同的。
2017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1.1发现物体的特征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识别物体,能简单描述物体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观察几种物体会描述物体形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物体描述比较产生浓厚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识别物体,描述物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观察并比较。
教法学法:观察法教学过程:一、说说我们知道的物体。
仔细观察出示的图片,说说你发现了哪些特征?二、我们怎样观察物体,如何比较三、从哪些方面描述?四、观察记录物体特征五、小结作业布置:请在课后完成《学生活动手册》的填写。
板书设计:1、我们知道的物体形状物体颜色1.2谁轻谁重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识别物体,能简单预测物体的轻重。
过程与方法:观察几种物体会比较称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物体描述比较产生浓厚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识别物体,物体的承重。
教学难点:观察并比较以及称量。
教法学法:观察法、实验法教学过程:一、说说我们知道的物体。
仔细观察物体,预测物体的轻重。
二、我们怎样观察物体,如何知道轻重?三、预测、称量、四、观察记录物体重量并排序五、小结作业布置:请在课后完成《学生活动手册》的填写。
板书设计:1.2谁轻谁重形状物体重量大小1.3认识物体形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识别物体,能简单描述物体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尝试根据物体形状装盒。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物体描述比较产生浓厚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识别物体,描述物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观察并比较。
教法学法:观察法教学过程:一、说说我们知道的物体。
仔细观察物体形状,思考如何装盒装的多?二、换一种方法尝试装盒,会不会更多?三、探讨两种方法结果一样吗?四、小结作业布置:请在课后完成《学生活动手册》的填写。
板书设计:1.3认识物体形状形状物体平铺大小1.4给物体分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识别物体,能分类。
过程与方法:观察识别所给几种物体并对物体分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物体描述比较产生浓厚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识别物体并分类、编号。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1 走进科学 冀人版(2017秋)
1 走进科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说出科学课学习的内容和方法。
2、能提出关于科学感兴趣的问题,能对吹纸片的结果进行假设。
3、能用语言描述观察的结果,能与同学交流、讨论自己的发现。
教学重点能提出关于科学感兴趣的问题,能对吹纸片的结果进行假设。
教学难点能说出科学课学习的内容和方法。
教学准备A4纸一张,纸片两张,剪刀一把,直尺一把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师生活动二次备课一、设置情景,引发探究欲望二、合作探究师:同学们,从一年级开始,我们要学习一门科学课,我们要一起走进科学。
谈到科学,我们会想到什么?学生充分交流,大胆发言。
(一)吹纸片1、刚才同学们提到学习科学会做各种有趣的实验。
下面,就开启我们的科学之旅,一起走进科学的大门,动手研究,体验科学的奥妙与神奇。
2、出示纸片:向两片纸中间吹气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猜测可能出现的现象。
教师统计猜想结果的人数。
3、学生两人一组,一人实验一人记录。
然后变换角色,重复实验。
4、学生汇报实验结论。
通过实验,发现纸片会向中间靠拢。
5、指名简要讲述实验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与交流。
6、通过刚才的实验,你有什么感受和发现吗?学生:猜想不一定正确,必须通过亲自的实验才能找到真正的答案。
科学非常神奇。
(二)折纸飞机1、出示已经折好的纸飞机今天我们一起来折纸飞机。
2、打开《科学学生活动手册》观察纸飞机的折法,按照上面的方法折,也可以用其他方法折。
3、学生动手折纸飞机,教师巡视指导。
指导学生先分步折再独立折。
会折纸飞机的同学可以自由选择最喜欢、最拿手的方法来折。
4、操场放飞纸飞机,比一比谁的飞机飞的时间长飞的距离远。
5、交流评价。
交流成功的经验,总结失败的教训,自我评价并对他人三、总结做出评价。
6、技术改进。
根据试飞情况,借鉴同学的经验,不断改进自己的纸飞机。
纸飞机为什么能飞起来,如何飞得远,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会增长知识,让飞机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的科学课,在这里我们可以研究各种动物、植物,可以探究宇宙的奥妙,可以亲自动手实践……科学课一定会带给我们很多惊喜!板书设计1、走进科学吹纸片折纸飞机。
(2017教育部审定)统编教材 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案例二
第一单元、我们一起学科学1、走进科学课学习目标1、初步感知观察、实验是学习科学、探究科学的重要方法。
2、善于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从观察树叶活动、小纸鱼实验中发现问题。
3、能通过观察树叶和小纸鱼实验的活动感知科学探究的乐趣,对科学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
4、通过观察、实验感知科学就在身边。
活动指导观察植物的叶活动要求:了解植物叶子的样子。
活动方法:1、找一株植物,选取其中的一片叶子进行观察。
2 看一看叶子的颜色、形状。
3、看一看、摸一摸叶子的正面和背面。
4、用手指轻轻触摸叶子的边缘部位。
5、比一比,同一株植物中不同的叶子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活动记录:将所观察的叶子画下来。
观察植物活动方法:1、按部位观察。
先从整体上看,再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植物的根、茎、枝、叶、果等部位。
2、分期观察。
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通常要经历发育、成长、开花、结果、衰亡等时期,这一过程中形态也会发生变化。
因此,要全面了解一种植物,需要按植物生长的过程进行长期观察。
3、比较观察。
自然界中的植物种类很多,千姿百态。
有些形体相似的植物。
只有通过对比观察才能辨别。
会转身的小鱼活动目的:知道装了水的杯子可以使物体成像,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活动步聚:1、在一张白纸上画出条小鱼。
将白纸在桌面上立成纸屏。
2、在透明的玻璃杯中加人大半杯水。
3、将装水的玻璃杯推到纸屏前并与纸屏中间相隔一段距离,使小鱼位于装水的玻璃杯后面。
4、透过水杯观察小鱼有什么变化。
5、将装水的破璃杯紧贴纸屏,使小鱼位于装永的玻璃杯后面。
6、透过水杯观察小鱼有什么变化。
活动现象:当玻璃杯与纸屏中间相隔一段距离时,可观察到小鱼图案发生左右翻转;当玻璃杯紧贴着纸屏时,可以观察到小鱼的图案被放大。
活动分析:装水的玻璃杯像一个凸透镜。
观察者透过装水的玻璃杯观察物体,可以看到物体成像或放大的现象。
用一个手指能否阻止坐在椅子上的学生站起来活动要求:一个学生端坐在椅子上,双脚前放,双手抱臂(防止学生借助双手的力量)。
2017一年级科学教案
第一课我们知道的植物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植物,使学生初步具有研究植物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学生在观察活动中认识自然界里的植物是多种多样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搜集资料能力。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搜集、整理、交流资料,认识自然界里的植物是多种多样的。
教学难点:
怎样观察、描述植物构成。
媒体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些植物图片、绿植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认识书上图中的植物。
1、我们已经知道自然界中生长着许多植物。
人类已经发现的植物约有30多万种。
2、说说我们知道的植物。
3、找找课本大图中哪些是植物?
学生小组活动、讨论。
二、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1、课前同学们采集了一些植物、搜集了一些有关植物的资料,下面在组内给同学介绍一下。
(交流提炼)
2、选择组内你们认为最新鲜最有趣的资料或采集的植物介绍给大家。
三、认识校园中的一些植物。
1、我们校园中也有各种各样的植物,看一看你们认识哪些。
2、校园里的植物,在冬天哪些是落叶的?哪些是不落叶的?
教师带学生到室外活动,认识树木。
(有效迁移)
四、拓展活动。
课外选择一种方法种一种植物,通过画图或拍照方法,记录它的生长情况。
学生实践、观察、记录。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说一说。
六、布置作业。
课外选择一种方法种一种植物,通过画图或拍照方法,记录它的生长情况。
科学阅读-教科2017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科学阅读-教科2017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材情况教材版本:教科2017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学科定位:科学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了解科学基本概念;2.理解事物的属性与分类方式;3.启发性地认识小学科学的学习方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1.科学基本概念的介绍;2.事物属性与分类方式的学习。
3.2 教学难点事物属性的普遍性与分类方式的多样性。
四、教学准备教材及教学用具:1.《教科2017版一年级科学上册》;2.彩色板书笔;3.实物、图片等教学辅助工具。
五、教学内容5.1 导入引导学生认识科学。
老师:首先,请同学们看看黑板上的一张图片,它描绘的是人类探索太空的历程。
我们在这里看到,人类不断地探索未知,就像我们一个个小人儿在课堂上学习科学知识一样,这才有了我们今天涉考的丰硕果实。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开始学习科学。
5.2 新授老师为学生介绍科学概念。
老师:科学,简单地说,就是讲解世界的语言。
它是大家通用的一种探究真理的方法。
就像我们在学习这个世界的知识时,科学是我们必不可少的方法。
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科学中的基本概念。
老师引导同学描述直观经验。
老师:请同学描述一下手边的物品。
比如,在描述一本书时,我们会说它的形状、大小、颜色、材质、属性……老师明确事物属性及多种分类方式。
老师:我们通过刚才描述,大家曾提到书的材质、形状和颜色等描述方式。
同时,我们又会发现,周围其他物品也有形状、颜色或材质等属性。
那么,如何将它们进行分类,有哪些分类方式呢?老师介绍分类方式。
老师:物体的属性有很多,比如你们所说的形状、颜色和材质等。
那么,物体的分类呢?有的情况下我们选择一种属性为标准来分类,有的情况下我们需要根据多个属性来进行分类,这样才能更加准确公正地将一个物体归到一个大类中。
5.3 练习老师设置科学实验环节。
老师: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事物的属性与分类方式,我们将开展了解园地中的动物的实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单元目标:知识与能力:使学生初步了解怎样学科学----通过观察、实验、搜集资料、实际操作、思考、参观、应用科学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实践中学科学。
过程与方法: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使绝大多数学生从第一节课就爱上科学课,为以后的科学课打好兴趣的基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会到人的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关系,少年儿童要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教学重点:学科学的重要性,怎样学科学。
教学难点:体会我们周围处处有科学。
单元总课时:2课时第一课我们的生活科技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使学生初步了解怎样学科学----通过观察、实验、搜集资料、实际操作、思考、参观、应用科学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实践中学科学。
过程与方法: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使绝大多数学生从第一节课就爱上科学课,为以后的科学课打好兴趣的基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会到人的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关系,少年儿童要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教学重点:学科学的重要性,怎样学科学。
教学难点:体会我们周围处处有科学。
第一课时教具:图片。
教法:启发式教学。
教前设想:引导学生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教学流程:(一)预习导学,激发兴趣你们知道我们今天要开始学习什么课吗?谁知道什么是科学?请你看第一页插图,说一说图中画和的是什么?是什么意思?(二)精讲点拨,品读探究讨论自然事物和现代农居设备中的一些秘密,使学生了解我们周围处处有科学。
看图提问:(1)你认识图中的自然事物吗?你知道关于它们的秘密吗?你还想知道哪些自然秘密?(2)图中有哪些电器设备?它们有什么用?你知道关于它们的秘密吗?你还想知道关于它们的哪些问题?(三)当堂训练,拓展延伸1.实验(一)喷泉演示实验讨论: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实验(二)科学小魔术紫甘蓝实验讨论: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这是怎么回事呢?3.提问:通过我们对自然秘密,家居设备秘密讨论,以及刚看到的实验,你有什么想法?(四)总结评价,回归目标1.科学就在我们能有电视看,能帮助我们生活,科学使我们的生活很美好。
通过观察实验中有趣的现象,使学生了解我们周围处处有科学。
2.我们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使我们的生活很美好,有很多科学秘密等待我们去探索。
板书设计:我们的生活与科技喷泉科学小魔术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使学生了解怎样学科学。
过程与方法:了解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动手活动也是科学课的重要内容。
教学重点:1.学科学的方法。
2.了解动手能力教学难点:参观教室时,有组织有纪律的分小组。
尊重学生的兴趣,培养观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具:图片、一些仪器和标本各种纸。
教法:启发式教学。
教前设想:引导学生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教学流程:(一)预习导学,激发兴趣谈话:你们知道怎样学科学吗?看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们做这些事有什么用?你喜欢做这些事吗?还可以通过什么办法学科学呢?(二)精讲点拨,品读探究1.介绍实验室的布局。
2.介绍主要放在仪器架上的仪器,如洒精灯,试管架等。
3.介绍标本。
4.介绍学生制作的科技作品。
5.组织小组学习形式,两人一组坐好,提出科学课的课堂要求。
制作纸工玩具(三)当堂训练,拓展延伸1.谈话:动手制作是学科学课的一种方法,一个重要内容。
下面我们就用前面这些纸做个小制作。
2.讲要求:①自己动脑,想办法,制作不同的玩具。
②制作的种类不限,方法,数量不限。
③需要什么材料到前面自己领取。
④需要用剪刀等工具时,注意安全。
3、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回辅导:4、展示评价①把做好的纸玩具放在讲台前或窗台上。
②你认为哪一个纸玩具做的吗?为什么?③大家一致认为好的作品,学生可得一张卡。
(四)总结评价,回归目标同学们的表现都不错,有什么好的想法,回家后可以继续制作,下节课带到课堂上来。
板书设计:我们的生活与科技2学科学的方法纸工玩具教学反思:第二单元单元目标:知识与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调动参与科学探究的积极主动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们感知五个器官,讲解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知道人体有五个重要器官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调动参与科学探究的积极主动性。
教学难点:使学生知道人体有五个重要器官单元总课时:3课时第一课我的五个好帮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调动参与科学探究的积极主动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们感知五个器官,讲解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知道人体有五个重要器官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调动参与科学探究的积极主动性。
教学难点:使学生知道人体有五个重要器官课时安排:1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调动参与科学探究的积极主动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们感知五个器官,讲解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知道人体有五个重要器官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调动参与科学探究的积极主动性。
教学难点:使学生知道人体有五个重要器官教具:1花坛图片、铃铛、闹钟、口琴等,水果糖、醋、酱油,各种质地玩具。
2口袋、蒙眼布、定时器、香蕉、书。
教法:自主交流、小组互动。
教前设想: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们感知五个器官,讲解重要性。
教学流程:(一)预习导学,激发兴趣1观察花的颜色(小组讨论:用什么发现答案)2听声游戏(小组讨论:用什么发现答案)3尝糖的味道(小组讨论:用什么发现答案)4闻瓶中液体的气味(小组讨论:用什么发现答案)5用手或脸布皮肤感觉,辨认毛绒玩具。
(小组讨论:用什么发现答案)(二)精讲点拨,品读探究讲解我们的五个好帮手分别是什么,讲解他们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们爱护自己五个好帮手。
(三)当堂训练,拓展延伸猜猜盒子里有什么?小组进行(四)总结评价,回归目标人体有五个重要器官------感觉器官,它们是人认识物体的好帮手。
板书设计:1 我的五个好帮手眼、耳、鼻、舌、手教学反思:第二课观察物体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用五种感官观察物体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在活动中能认真仔细去感受。
过程与方法:初步培养根据颜色、形状、声音、软硬、味道和气味等特性辨认物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各感官能观察到物体的那些特性,了解保护和正确使用感观的方法。
教学重点:初步培养根据颜色、形状、声音、软硬、味道和气味等特性辨认物体的能力。
教学难点:了解各感官能观察到物体的那些特性,了解保护和正确使用感观的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用五种感官观察物体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在活动中能认真仔细去感受。
过程与方法:初步培养根据颜色、形状、声音、软硬、味道和气味等特性辨认物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各感官能观察到物体的那些特性,了解保护和正确使用感观的方法。
教学重点:初步培养根据颜色、形状、声音、软硬、味道和气味等特性辨认物体的能力。
教学难点:了解各感官能观察到物体的那些特性,了解保护和正确使用感观的方法。
教具:各种实验用品。
教法:实验法。
教前设想:保护和正确使用感观的方法。
教学流程:(一)预习导学,激发兴趣活动1 比眼力拼图游戏抛接球活动2 比听力讨论声音传达的信息安全教育活动3 摸一摸感受盲文思考身体各部分皮肤的感觉活动4 用尝和闻的方法辨认物体(二)精讲点拨,品读探究活动1比眼力:1学生练习搜索图例1(教师不指导)2学生交流科学的观察方法3学生尝试用科学的方法搜索图例24比赛:搜索图例3拼图游戏抛接球游戏活动21组织学生到校园听各种声音2讨论:声音能告诉我们什么?活动3:1小组活动:摸各种材料有什么不同?2制作盲文3猜字游戏活动4:辨别水果的味道游戏(三)当堂训练,拓展延伸学生分组讨论五个帮手的用途,初步培养根据颜色、形状、声音、软硬、味道和气味等特性辨认物体的能力。
(四)总结评价,回归目标了解各感官能观察到物体的那些特性,了解保护和正确使用感观的方法。
板书设计:观察物体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舌头尝、用手摸教学反思:第三课比一比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能积极主动、认真细致的参与观察活动过程与方法:能较正确运用多个感官、从多侧面观察一个物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全面体验感觉器官的作用。
教学重点:能较正确运用多个感官、从多侧面观察一个物体。
教学难点:全面体验感觉器官的作用。
课时安排:1课时第一课时教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能积极主动、认真细致的参与观察活动过程与方法:能较正确运用多个感官、从多侧面观察一个物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全面体验感觉器官的作用。
教学重点:能较正确运用多个感官、从多侧面观察一个物体。
教学难点:全面体验感觉器官的作用。
教具:鲜花、苹果、糖、文具盒、铅笔、书。
教法:动手法。
教前设想:全面体验感觉器官的作用教学流程:(一)预习导学,激发兴趣活动1:鲜花、苹果、糖、文具盒、铅笔、书活动2:小烧杯若干、各种颜色的饮料(二)精讲点拨,品读探究运用五种感官观察一个物体1学生观察2汇报交流3师小结:花:看、闻苹果:看、闻、尝糖:看、闻、尝文具盒:看、摸、听铅笔:看书:看、听辨认液体:学生挑选几种液体辨认(三)当堂训练,拓展延伸用多种方法观察物体汇报、交流辨认液体汇报、交流(四)总结评价,回归目标1能积极主动、认真细致的参与观察活动2能较正确运用多个感官、从多侧面观察一个物体3全面体验感觉器官的作用板书设计:3.比一比教学反思:第二单元单元目标: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记录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用简单仪器观察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会用图案或数据做记录,记录认真、基本正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几种常见的天气现象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调动参与科学探究的积极主动性。
教学难点:使学生知道人体有五个重要器官单元总课时:4课时第一课各种各样的天气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记录的科学态度。
过程与方法:会用图案或数据做记录,记录认真、基本正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几种常见的天气现象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记录的科学态度。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天气现象的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第一课时教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记录的科学态度。
过程与方法:会用图案或数据做记录,记录认真、基本正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几种常见的天气现象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记录的科学态度。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天气现象的能力。
教具:铅笔、书。
教法:记录法。
教前设想: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天气现象的能力。
教学流程:(一)预习导学,激发兴趣1多种有关天气的资料2各种天气现象记录图案(二)精讲点拨,品读探究观察各种天气图交流各种天气的特征课前收集天气预报讨论获取天气预报的途径,方法认识记录天气图案设计记录天气图案记录当天的天气(三)当堂训练,拓展延伸活动1:认识各种天气现象1从已有的经验出发,指导学生认识常见的天气现象活动2:了解获得天气预报的方法1展示各种资料(小组讨论,图片说明)2班级表演活动3:记录天气现象1介绍常用的气象符号2学生自己设计各种气象符号3利用自己设计的图案,记录今天的天气情况(四)总结评价,回归目标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记录的科学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