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章:20年代小说(一)
第二章 20年代小说
想,有热情
易于为表面的小成功所陶醉,又
常常为一时的挫折所吓倒
认识不到革命的曲折性、艰巨性、
长期性,也认识不到反动势力的 顽固性。
王怀庆 :《倪焕之》插图
许地山
(1893—1941) 现代著名作家,教授。 名赞堃,字地山,笔名落华生。原籍 福建龙溪,生于台湾。 幼习经史。甲午战争后,全家搬回大 陆。 1917年至1920年在燕京大学学习,积 极参加“五四”运动,毕业后留任助 教。同时与茅盾、郑振铎、叶圣陶等 人发起文学研究会,从事创作。 1925年出版的早期作品散文集《空山 灵雨》、短篇小说集《缀网劳蛛》的 不少作品都受宗教哲学和宿命论的影 响。 1941年8月4日病逝于香港。
《沉沦》
《沉沦》(1921年10月,收入《银灰色 的死》和《沉沦》、《南迁》三篇小说) 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说集。 它以凌厉的气势,揭起专写知识青年内 心苦闷纷扰的浪漫抒情小说的旗帜 。 《沉沦》的出版轰动一时,毁誉参半,褒 之者认为它真实地抒写了青年的时代病, 开创了小说的新体式,标志着“自我小说” 的兴起,贬之者攻击它为“诲淫”,是不 道德、不端方的文学。
《超人》书影
.
散文集《寄小读者》和诗集
《繁星》、《春水》等。
冰心的散文语言清新流畅,
秀丽典雅,感情饱满,被称 为“冰心体”
其典雅、素洁而充盈着生命
哲理感悟的“小诗”也在新 诗坛上自成一格。
.
庐隐
(1898—1934),原名黄英,
福建闽侯人,与冰心、林徽 因并称“福建三大才女”, 是五四女作家群中最优秀的 小说家之一。她虽然名列文 学研究会,但其创作风格带 有浓郁的浪漫感伤气息,似 乎更接近创造社的郁达夫。
现代文学史第三讲20年代小说一
问题小说作家(二)庐隐(1898——1934)
1、她是文学研究会的首批会员。创作一开始多为问题小 说,第一篇小说《一个著作家》1921年《小说月报》第 12卷上发表。随后又写了《两个小学生》《一封信》 《灵魂可以卖吗?》等。但都不太出色。
2、1921年以后她以自己和自己的朋友生活为蓝本,写出 了短篇《或人的悲哀》《丽石的日记》以及中篇《海滨 故人》,才真正显示出她的个性:用哀伤的笔调叙写五 四一代青年复杂的感情世界,尤其是表现一代青年女性 追求民主解放和爱情幸福最后却只能尝到苦果的实际情 景。
• (3)离异。平衡再次被打破。
• “贼”入室。 “他是苦难人”,不是“贼”。 (4)“弃妇”。流落南洋。当秘书。另外给采 珠工人传播宗教。 由采珠而人生感受。 “他对前途一点都不灰心,且要更加奋勉” (5)丈夫忏悔,请求原谅。 “我的行为本不求人知道……”
• (6)归来。丈夫却无颜相见,“已经到槟榔屿 了”。 “为爱情么?为爱而离开我?”
• 5、艺术特征:许地山小说体现在三个方面:一、 异域色彩。故事背景多发生在缅甸、马来亚等地, 即使是国内也多在福建、广东,弥漫着旖旎的热 带风情及异域色彩。二、爱情线索。故事多以男 女爱情贯穿其中,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封建家庭扼 杀青年爱情的罪恶,写出青年的叛逆反抗,另一 方面将人世的“爱”寄托在达天知命的宗教理想 上。三、宗教氛围。许地山精通教义,作品中不 仅有多种宗教场所的展示:乞食会、教堂、礼拜 等,作品还有宗教哲学内涵。
冲破了社会伦理规范,在底层人的生活困境中突出人物的 善良。
许地山
二、作品赏析
• 1、思想内容:《缀网劳蛛》的主人公尚洁是童养媳,逃离婆家, 同曾帮助过她的可望结婚,但他们之间并没有真正的爱情。尚洁 出于慈悲之心搭救受伤的盗贼,遭到丈夫的妒嫉而被刺伤。丈夫 要与她离婚,她只身到土华岛,内心坦然,过着自食其力的生活。 尚洁对此并不感到多大痛苦,她认为命运的偃蹇和亨通,对于生 活并没有多大关系,犹如被虫蛀伤的花朵,剩余的部分,仍会开 得很好看。丈夫在牧师的启迪下,夫妇重归于好。丈夫到海岛受 苦偿过,她也不挽留,心情依旧坦然,过着安闲宁静的生活。别 人都为她高兴,她也并不感到格外的兴奋,她对人生有自己的看 法。
朱栋霖版中国现代文学教学大纲
中国现代文学教学大纲第一学期,每周4课时上编(1917-1949)引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1、中国文学现代化起点的大致时间(1898年)2、民族生存危机引起传统思想根基的动摇和瓦解,严复、梁启超的反思。
3、回顾思想变化的背景原因:先是寻求社会组织的变化,继而影响到文化,从而影响到文学的变化过程。
4、“小说界革命”及梁启超的《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点出此口号是小说这一文类在近现代取得显赫地位的理论开端。
5、现代化发生阶段梁启超的功绩,“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口号的提出及身体力行。
6、略述戏剧观念的更新。
“言文合一”观念下最初的“白话文运动”及具有现代意义上文学观的王国维及周氏兄弟。
7、中国文学现代化发生期的20年(1898-1917)各类文体中成就最大的是政论、散文和小说8、小说的成绩,谴责小说的盛行(四大代表作品)。
四大杂志《新小说》《绣像小说》《月月小说》《小说林》。
吴趼人与“鸳鸯蝴蝶派”的关系。
民初初徐枕亚的《玉梨魂》,鸳蝴派的“五虎将”。
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1、中国文学进入现代化的标志性事件:五四文学革命。
2、新文化运动与五四文学革命的关系。
新文化运动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国内外的形势。
3、创作实绩:小说,鲁迅、叶圣陶。
诗歌,胡适、郭沫若、沈尹默、刘半农4、陈独秀与《新青年》及“德先生”、“赛先生”。
《新青年》在五四文学革命中的作用和地位。
5、理论建设: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及“八事”。
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及“三大主义”。
周作人《人的文学》《平民文学》中的观点及对新文学健康发展的意义。
6、外来文艺思潮对中国文学现代化的重要意义,简述五四时期外国文艺的类别及对当时创作的影响。
7、新文学社团与流派概述。
文学研究会与创造社、新月社。
其他流派的蜂起:语丝社、未名社、湖畔诗社等。
8、二十年代文学论争概述。
新文学阵营对林纾的批判。
新文学阵营与复古派《学衡》《甲寅》的对立。
9、略述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
第二章20年代小说(一)1、20 年代小说概况。
现代文学习题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
1.识记:(1)《新青年》;(2)文学革命;(3)“八不”主义;(4)三大主义;(5)新文化运动;(6)文学研究会;(7)创造社2.领会:(1)五四文学革命的重大实绩。
(2)文学研究会的成立、主张及贡献。
(3)创造社的成立、主张及贡献。
3.分析:五四文考核要求:1.识记:(1)问题小说(2)乡土小说(3)抒情小说(4)零余者2.领会:(1)问题小说及代表作、特点(2)乡土小说及代表作、特点(3)抒情小说及代表作、特点(4)叶绍钧、许地山、冰心作品3.分析:郁达夫小说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点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
1.识记:(1)《狂人日记》(2)《呐喊》(3)前期杂文(4)《彷徨》(5)鲁迅的主要作品。
2.领会:(1)鲁迅思想的演变过程。
(2)《狂人日记》的思想内容。
(3)《故事新编》的内容与艺术手法。
3.分析:(1)《呐喊》、《彷徨》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点。
(2)阿Q形象及意义。
1.识记:(1)自由诗;(2)小诗(3)新格律诗;(4)象征诗;(5)现代诗;(6)纯诗;(7)《尝试集》;(8)《女神》;2.领会:(1)20年代诗歌发展状况(2)徐志摩诗歌的特点3.分析:结合新月社创作谈新格律诗主张及特点。
第二章20年代小说习题1.问题小说:指五四时期以反映社会重大问题为主要内容的小说流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个小说群体,标志着中国现实主义新小说的发端。
其主要作家由文学研究会成员构成。
主要作家:叶圣陶、冰心、庐隐、许地山等2.以冰心的《超人》为例,分析“五四”时期问题小说兴起的原因及其作为一种写作风潮的时代特征。
3.试评郁达夫小说的时代心理内涵与艺术个性。
4.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中是如何界定“乡土文学”的?试结合王鲁彦、台静农或其他作家的创作,来评析20 年代乡土小说的流派特征。
5.乡土小说:又被称为“流寓者的文学”。
是指二十年代一些流寓都市的作家在鲁迅的影响下,以家乡农村生活为题材创作的小说主要作者有许杰、许钦文、鲁彦、蹇先艾、台静农、彭家煌等6.自我表现的抒情小说:指五四时期以创造社为主体,以郁达夫为代表的一个小说群体。
第二章20年代小说
(二)小说代表作: 《命命鸟》 《商人妇》 《缀网劳珠》 《春桃》
(三)许地山早期小说艺术特色 总:浪漫传奇小说——异域风情、宗教氛围、 幽婉的爱情 1.南国风光及异域风情,多以闽粤及南洋一带 为背景。 2.浓厚的宗教氛围,法轮学校、礼拜等宗教景 象,乐天知命等宗教精神。 3.以爱情为主的曲折离奇的情节线索。
第二章 20年代小说
第一节 20年代小说概述
一、问题小说 流行于五四时期的文坛上,是典型的五四 启蒙时代的产物,代表作家有:冰心、庐隐、 王统照、叶绍钧等。问题小说的主题、题材 比较广泛,但多数问题小说“只问病源,不 开药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冰心:早期人生派问题小说代表作家
1.社会问题小说:《两个家庭》 《斯人独憔悴》《去国》 《秋风秋雨愁煞人》 2.心理问题小说:《超人》 3.现实主义小说:《分》
庐隐:哀情绵绵的问题小说作家
1.社会问题小说:《一个著作家》 《两个小学生》《灵魂可以卖 吗?》 2.心理问题小说(自叙传小说): 《海滨故人》 《或人的悲哀》 《丽石的日记》
王统照:探究社会问题时,多用象征手法
创作三个时期: 早期:表现爱与美的力量,富于 童心与诗意。《微笑》 五四落潮后:表现爱与美的毁灭。 《雪后》《沉思》 1927年后:向现实主义回归。 《湖畔儿语》《沉船》 代表作:《山雨之夜》(短篇小 说集)(1933)
第三节 郁达夫的自叙传抒情小说
一、生平及主要创作 (一)生平简介
(二)主要创作 前期:创作以抒情小说为主 后期:创作以游记和散文为主 一生写有50多篇小说,大多带有自叙传的性质,小说 集有《沉沦》《寒灰集》等。 《沉沦》于1921年10月结集出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 上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包括《银灰色的死》 《沉沦》《南迁》三篇小说,被公认是惊世骇俗的 作品。 小说代表作有:《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 《迷羊》《她是一个弱女子》《迟桂花》等。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第二章《20年代小说创作》PPT课件
第一节 20年代小说创作概述
❖ (2)支配人生的是“爱”和“美” ❖ 冰心(1900-1999) ❖ 《斯人独憔悴》:写父子 ❖ 代沟与矛盾; ❖ 《两个家庭》:探索妇女 ❖ 在中国社会与家庭中的 ❖ 地位与作用问题 ; ❖ 《超人》:人与人的关系;
第一节 20年代小说创作概述
❖ 王统照(1897-1957) ❖ 《微笑》:写一青年囚 ❖ 犯的转变,爱与美的力 ❖ 量; ❖ 《沉思》:写模特琼逸 ❖ 的悲剧,显示爱与美的 ❖ 幻灭; ❖ 《湖畔儿语》:写下层 ❖ 劳动者的家庭生活的苦难
多《<女神>之地方色彩》、王伯祥《文学的 环境》,周作人《地方与文艺》 ❖ (3)鲁迅小说的深刻影响;
第一节 20年代小说创作概述
❖ A《故乡》族类:王鲁彦《童年的悲哀》:阿成哥; 废名《竹林的故事》:三姑娘;蹇先艾《老仆人的 故事》:老仆人林富;
❖ B《祝福》族类:台静农《红灯》,王鲁彦《李 妈》;蹇先艾《乡间的悲剧》:祁大娘;黎锦明 《唐寡妇》:唐寡妇;
俗);《黄金》:表现乡村原始的冷酷,如 史伯伯尘嚣的宗法社会田园牧歌 ❖ 废名:淡泊的现实主义和素雅的浪漫主义
的交融 ❖ 《浣衣母》中的李妈“善的化身” ❖ 《河上柳》中的陈老爹 ❖ 《竹林的故事》中的三姑娘“美的化身”
第一节 20年代小说创作概述
❖ 与堕落的半殖民地都市文化的相对立:
第二章(一) 20年代小说创作
第一节 20年代小说创作概述
❖ 一、“问题小说” ❖ 1、产生的原因: ❖ 社会变革和思想启蒙运动的产物,反封建传
统,探索问题,居高临下的话语方式; ❖ 五四时期小说作家社会责任感的体现; ❖ 外国文学的深刻影响,俄罗斯文学,易卜生
社会问题剧;
第一节 20年代小说创作概述
中国现代文学史-20年代的小说创作PPT课件PPT教学课件
阿Q(《阿Q正 传》)是鲁迅笔下 最为知名的人物形 象。这是一个乡村 小无赖,一个流浪 汉的形象。他的性 格的核心是精神胜 利法,他健忘,他 自欺欺人,他以丑 为美,以丑骄人, 他畏强凌弱。他歧 视女人,但又要传 宗接代。他也有革 命的冲动,但主要 是投机革命,他所 理解的革命就是古 代的皇帝上台,就 是抢劫才财产和女 人,就是仇杀。
现实主义的深广性。对中国现代小说的 划时代意义。
5.《故事新编》别具一格的历史小说:采用幽默、讽刺和戏仿和 游戏拼贴等手法。将历史与神话进行现代化处理。《理水》中的学 者们对于大禹是人是虫的讨论;《补天》中女娲粗壮的大腿下那个 穿西装的小人的设置;《起死》中对避世的庄子进行了讽刺;《铸 剑》中塑造了复仇者宴之敖。
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 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 色,仿佛木核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 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 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 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 桓銎蜇ち恕!(《祝福》)。白描的语言, 如写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 人”(《孔乙己》)。
3.《呐喊》《彷徨》的人物和思想。
鲁迅的小说涉及人物较多,主要是 两类,即:农民和知识分子。
首先是农民:
爱姑(《离婚》)性格泼辣,但 在故作姿态莫测高深的七大人的面前 一下子丧失了斗争的信心,最后败下 阵来。
祥林嫂《祝福》)因为两次死了 丈夫,所以担心将来下地狱会被两个 丈夫撕抢,所以就按照迷信的游戏规 则捐了门槛,但鲁四老爷一声你放着, 就让她的希望彻底破灭了。在封建的 夫权和神权的压榨之下,在社会的冷
• 灌溉条件好,苗垄可长,否则宜短。 苗垄长短还根据干湿积水状况确定。地 势平坦,100~200m均可,易积水, 30~40m即可。
20年代小说
1、内容简介 第一章《序》 第二章《优胜记略》 第三章《续优胜记略》 第四章《恋爱的悲剧》 第五章《生计问题》 第六章《从中兴到末路》 第七章《革命》 第八章《不准革命》 第九章《大团圆》
二、《阿Q正传》
2、阿Q形象分析 阿Q是一个落后不觉悟的、带有精神病态的农民形 象。 补充介绍:阿Q 的“精神胜利法”的成因; 补充介绍:林兴宅《论阿Q的性格系统》 补充介绍:王富仁《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镜 子》 3、《阿Q正传》的社会与历史意义 4、《阿Q正传》的艺术特色 (1)外冷内热 (2)以讽抒情 (3)形喜实悲
1、阅读教材及相关作品,简析《故事新编》的写作特 点。 2、阅读分析《铸剑》。
本章阅读与作业
作业: 1、阅读教材及相关作品,简析《故事新编》的写作特点。 2、阅读《铸剑》,写读书笔记。 3、阅读《狂人日记》《阿Q正传》《风波》《伤逝》 《孤独者》等小说,任选两篇写读书笔记。
一、主题与题材
1、总主题:反封建与思想革命 2、题材 (1)农民题材的小说 代表篇目:《故乡》《风波》《药》《明天》《祝福》 《离婚》 鲁迅农村题材小说超越同类题材小说的可贵之处: A深刻地表现了中国农村封建统治势力的强大。 B不仅从“社会-政治”的视角,而且从民族文化的 深处揭示封建宗法思想对农民的严重毒害。 C不仅仅以人道主义的同情,而且还以平等友善、感 同身受的真诚来反映农民的疾苦。 D清醒而沉痛地表现并批判了农民和其他小生产者自 身的愚昧、狭隘等严重弱点。
二 、鲁迅思想
1、进化论的影响 2、个人主义及尼采的影响 3、改造国民性 在鲁迅看来,“国民精神状态不仅是关系到当前, 而且是关系到长远的民族存亡的头等大事”,只有彻 底“改变其精神,”使其获得人的自觉,才能从根本 上拯救民族。 4、后期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1、1917年1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从“八事”入手(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究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2、1917年2月《新青年》发表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陈独秀把晚清以来的文学革命运动推向了高潮。
3、钱玄同在致《新青年》的信中,以语言进化的角度说明白话取代文言的历史必然性,刘半农与钱玄同(化名为王敬轩)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双簧信”。
4、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从人性、人道主义的角度来要求新文学的内容,倡导新文学内容要从“肉”与“灵”的统一中去表现“人”;在另一篇《平民文学》中提出“人生的艺术派主张”,又提出“以真为主,美即在其中”的创作准则。
5、文学革命的实绩最主要在于创作,文学革命带来文学观念、内容、语言载体、形式各方面全面的革新与解放。
【《学衡》派:1、发起人及时间地点:1922年,南京东南大学的梅光迪、胡先骕、吴宓等创办了《学衡》杂志,因诸人观点态度相近,被称为《学衡》派2、主张:尊崇中国的古圣贤者,以融贯中西古今的姿态,标榜“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以中正之眼光,行批评之职事”,反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思想稳健保守,是“穿西装的复古派”。
3、代表作:梅光迪《评提倡新文化者》;吴宓、胡先骕《论新文化运动》《评<尝试集>》】(3)新文化阵营与章士钊《甲寅》上的复古论调的论争。
13、五四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1)自晚清以来的被压抑着的现代性获得了最大的生机,形成了新的文化与文学观念,开创了新的主题领域与人物形象谱系;(2)五四文学革命全面革新文学语言、文体形式,奠定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基本审美价值取向和多元并存的接受心理基础;(3)五四文学增添了世界维度,建立了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密切关系,自觉的借鉴、吸收外国文学及文化的营养,形成了面向世界而又有本土特点的开放性现代文学;(4)五四形成的现代作家队伍是以后半个多世纪的文学创作的主体力量,这批作家和他们开创的文学内容及形式形成了新的现代传统,这一传统的赓续是文学现代性的基本保证。
中国现当代文学第二章++20年代小说之乡土小说
教具和媒体使用
CAI辅助教学
教学方法
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
教
学
过
程
包括复习旧课、引入新课、重点难点讲授、作业和习题布置、问题讨论、归纳总结及课后辅导等内容
时间分配(90分钟)
复习旧课:“问题小说”形成的原因、特点
导入新课:人生派写实小说在五四时期的重要地位
讲授内容:
二、乡土小说
(一)、“乡土小说”出现的原因
1、王鲁彦2、台静农3、彭家煌
4、蹇先艾5、许杰6、许钦文
四、乡土小说的文学史地位
讲授新
拓展内容
课后总结
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
讲稿
讲授内容
备注
第二节人生派写实小说和乡土小说
一、乡土小说
乡土文学是在"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影响下于20年代出现的一股重要的创作潮流。一批寓居于京沪大都市的游子,目击现代文明与宗法农村的差异,在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的启迪下,以自己熟悉的故乡风土人情为题材,旨在揭示宗法制乡镇生活的愚昧落后,并借以抒发自己的乡愁的小说,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在总体上呈现出比较自觉而可贵的民族化的追求。代表作有王鲁彦的《柚子》集、台静农的《地之子》集,彭家煌的《怂恿》集等。
2、在异地倾诉着忧郁的乡愁
3、浓郁的地方色彩
4、现实主义的主要创作方法
二、乡土小说代表作家作品
1、王鲁彦
(1)作家生平及创作简介
(2)王鲁彦的乡土小说创作特点
第一,以浑身土气的芸芸众生为中轴
这种乡土写实的正宗风格,是以浑身土气的芸芸众生为其中轴的。王鲁彦笔下的人物,多是被反动的地方政权,外来的工业文明,和冷酷的人间习俗所压迫,所损害的农民,商人和其他小有产者,他们是背负着人生的重载在灰褐色的土地上汗流满面地苦苦挣扎的生灵。
20年代小说(一)之鲁迅
• (1)看/被看
• A“好奇的”看客与被看者 • 《祝福》:——祥林嫂的阿毛被狼吃了,倾诉痛苦(被听、被看) • ——有些老女人没有在街头听到这一段悲惨的故事,便特意寻来,要听 这段悲惨的故事。(听、看) • ——直到她说到呜咽,她们也就一齐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从中 得到某种“满足”,“自我崇高化”) • ——当别人的痛苦、悲哀“咀嚼”殆尽,成为“渣滓”以后,就“厌烦 和唾弃”施以“又尖又冷的笑”。(人性的“残忍”) • 在这类小说中,在“好奇的”看客“看”(鉴赏)被看者的背后, 常常还有一位隐含的作者在看:用悲悯的眼光,愤激的嘲讽着看客的麻 木与残忍,从而造成一种反讽的距离。
• B先驱者(被看)与群众(看) • 启蒙者的崇高理想,真实奋斗就成了表演,毫无意义,空洞 ,无聊可笑。
• 《药》: • 人们争先恐后起赶去“看”杀夏瑜,“很像久饿的人见了食物一般,眼 里闪出一种摄取的光”。(看与被看) • “被看/看”发展为 “被吃/吃” • 夏瑜的血浸透馒头,被华小栓“吃”进肚里,“却全忘了什么味。”— —愚昧的民众,不但自身被“吃”(封建思想),同时又在“吃人”, 而被吃者正是夏家的启蒙者。 • 质疑、批判双重对象:既是那些“吃人”的民众,更是“被吃”的启蒙 者,以致启蒙本身。
《彷徨》
《彷徨》,收1924——1925年间写的11 篇小说。鲁迅在《题<彷徨>》一诗中说: “寂寞心文苑,平安旧战场,亮剑余一卒, 荷戟独彷徨”。这边是题名《彷徨》的由来。 《彷徨》在反封建的内容上与《呐喊》相继 承,艺术上则更加成熟。这些作品在对旧制 度旧传统进行更加细致的揭露的同时比较集 中的描写了在历史变动中挣扎沉浮的知识分 子的命运,以及他们的软弱、动摇和孤独、 颓唐的思想性格弱点。
20年代小说(一)
(三)特点
1.侧重自我表现,主观色彩浓厚;
2. 通过表现作家的情绪、心境来结 构小说,具有散文化和诗化的特征。 还被称为“情绪小说”“情调小 说”。 3. 在创作手法上以“浪漫主义”为 主,同时借鉴了西方小说创作的一 些现代技巧。
冰 冰心,原名谢婉莹。(1900年10月5日—1999 心 简 年2月28日),笔名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 介 壶”之意,还有笔名男士。近现代伟大的诗
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福建长乐 人,出生于福州一个海军军官家庭,被称为 “世纪老人”。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 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 誉主席、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 事等职。著有小说集《超人》,诗集《春 水 》、《繁星》,散文集《寄小读者》、 《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小桔 灯》等,主张爱的哲学。
(一)问题小说的出现过程
1.初期问题小说(1918-1920)
俞平伯创作的《花匠》,叶绍钧的《这也是 一个人?》他们在此期间的创作,初露问题 小说的端倪。 1919 年下半年冰心发表了小说 《斯人独憔悴》正式开创了问题小说的风气。 2.1921年文学研究会成立以后的一些问题小说 创作日渐成熟。
年 代 小 说 ( 一 )
20
从 “ 问 题 小 说 ” 到 “ 人 生 派 写 实 小 说 ”
一 问 题 小 说
“问题小说”首先由周作人在《中国小说里 的男女问题》中率先提出:“提出一种问题, 借小说来研究它,求人解决的,是问题小 说”;“问题小说”是近代平民文学的出产 物。文学研究会小说家群是以“表现并且讨 论一些有关人生的一般的问题”为共识的。
(二)“问题小说”出现的原因
第二章、20年代小说(一)
许钦文小说集《故乡》 许杰
台静农
第一节 、 20年代小说概述
2.浪漫抒情的小说: 张资平:《冲击期化石》; 倪贻德:《玄武湖之秋》; 陶晶孙《木犀》; 叶灵凤《鸠绿媚》; 冯沅君《菤葹》;
3、浪漫抒情小说美学特征:
以郁达夫为代表的浪漫抒情派小说,在艺 术表现上有一些共同的美学特征,形成 了独特的小说文体,为中国现代小说提 供了崭新的写法: a、侧重自我表现,主观色彩浓厚。
前期的作品既有批判封建主义的积极因素, 又有受宗教观念制约的消极因素。这种复杂 性,与许受佛教、道教、基督教的影响,同 时也有投身过“五四”运动的经历有关。如: 《命命鸟》
许地山小说特色
(1)多数都以东南亚风物为 背景,荡漾着异域之情趣。
(2)取材奇特,情节曲折, 富于想象。
(3) 注重以情感人,但又追 求含蓄隽永,常以新颍的象 征或隐喻来表达某种哲理。
3、浪漫抒情小说美学特征:
b、不注重事件的外部描写,侧重宣泄、 表现作家的情绪、感受、心境、心态 (特别是变态性心理和肉欲苦恼),以 此作为结构小说的线索,因此这类小说 又被称为“情绪小说”、“情调小说” 等。
4、浪漫抒情派小说与外国文艺 思潮的关系:
a、浪漫抒情派小说是“五四”文学 中最明显受西方文学影响的文学现象。 b、以浪漫主义为主,同时又兼采现代 主义艺术。 c、“融合了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未 来主义等现代主义思潮。” 。
创作方法具有二重性: 以浪漫主义为基调,又 竭力推动浪漫主义向现 实主义靠扰。
2、许地山
许的传奇小说受到宗教思想的影响 对人生的理解既有虚玄和悲观的一面,
也有坚韧和达观的一面 小说中的正面人物,多都能坚韧地承
受面临的厄运,达观地消释世间的种 种烦恼
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大纲
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中国现代文学史》二、课程目的:一、引导学生系统地掌握中国现代文学的基础知识,了解“五四”文学革命以来的文学运动、思潮、社团流派和文学创作发展的基本情况,精读重点作家的重点作品,廓清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基本线索,掌握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基本发展规律,熟悉本学科的最新学术动态。
二、提高学生查找、阅读中国现代文学文献的能力,使之建立起科学、求实的学术精神。
三、通过精细分析中国现代文学经典名著,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高层次的审美鉴赏力;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写作文学研究论文的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课程主要内容《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在大二上学期开设,采用教育部组织编写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中国现代文学史》(朱栋霖、丁帆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每周3学时,共54学时;3 学分。
课时分配如下:引言(2课时)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4课时)第二——三章20年代小说(4课时)第四——五章20年代新诗(4课时)第六章20年代戏剧(2课时)第七章20年代散文(2课时)第八章30年代文学思潮(2课时)第九——十三章30年代小说(10课时)第十四章30年代新诗(2课时)第十五章30年代戏剧(2课时)第十六章30年代散文(2课时)第十七章40年代文学思潮(2课时)第十八章40年代小说(8课时)第十九章:40年代新诗(2课时)第二十章:40年代戏剧(2课时)第二十一章解放区文学思潮(2课时)第二十二章解放区文学创作(2课时)引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中国现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在20世纪持续获得现代性的长期、复杂的过程中形成的。
在这个过程中,文学本体以外的各种文化的、政治的,世界的、本土的,现实的、历史的力量都对文学的现代化发生着影响,这些外因影响着它的萌生、兴起,影响着文学运动、文艺论争、文学创作,形成中国现代文学种种迅速、纷纭的变化,构成一部能折射历史的方方面面的多姿多彩的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中国现代文学史》二、课程目的:一、引导学生系统地掌握中国现代文学的基础知识,了解“五四”文学革命以来的文学运动、思潮、社团流派和文学创作发展的基本情况,精读重点作家的重点作品,廓清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基本线索,掌握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基本发展规律,熟悉本学科的最新学术动态。
二、提高学生查找、阅读中国现代文学文献的能力,建立起科学、求实的学术精神。
三、通过精细分析中国现代文学经典名著,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高层次的审美鉴赏力;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写作文学研究论文的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课程主要内容《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采用教育部组织编写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中国现代文学史》(朱栋霖、丁帆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每周2学时,共36学时。
课时分配如下:导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2课时)第一节“人”的观念与文学史构成(0.5课时)第二节中国文学的现代化开端(0.5课时)第三节文学观念的变革(0.5课时)第四节问题叙述的创新(0.5课时)第一章五四时期:中国新文学的确立(12课时)第一节“人的文学”与白话文学(2课时)第二节启蒙精神与现代小说确立:鲁迅(2课时)第三节人生写实与浪漫抒情:郁达夫(2课时)第四节诗体解放与诗美探寻:郭沫若、徐志摩(2课时)第五节性灵发现与散文勃兴:周作人(2课时)第六节话剧的舶来与初创:田汉(2课时)第二章 20世纪30年代:新文学重要收获(14课时)第一节人文主义的深化与左翼的兴起(1课时)第二节小说流派与群落的竞起:沈从文(2课时)第三节风格多样的长篇体式:老舍、巴金、茅盾(3课时)第四节雅俗交融的现代通俗小说:张恨水(2课时)第五节现代话剧的成熟:曹禺(2课时)第六节现代诗学的标志:戴望舒、卞之琳(2课时)第七节犀利、幽默与独语:林语堂(2课时)第三章 20世纪40年代:战时背景下的文学嬗变(10课时)第一节战争状态与文学的区域分化(2课时)第二节解放区的文学方向与实践:赵树理(2课时)第三节都市、消费与文学的现代性:张爱玲、钱锺书(2课时)第四节凝目现实与诗学的综合:艾青、穆旦(2课时)第五节感应时代的历史剧(2课时)导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中国现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在20世纪持续获得现代性的长期、复杂的过程中形成的。
第二章 20年代小说:鲁迅
(四)在表现手法上:
1、选材要严,开掘要深。 2、在塑造人物方面: (1)“杂取种种,合成一个”:典型人物 (2)“画眼睛”的方法 鲁迅说:“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 最好是画他的眼睛。” “我同时豫期着大的变故的到来,然而只 有沉默。她脸色陡然变成灰黄,死了似的;瞬 间便又苏生,眼里也发了稚气的闪闪的光泽。 这眼光射向四处,正如孩子在饥渴中寻求着慈 爱的母亲,但只在空中寻求,恐怖地回避着我 的眼。”(《伤逝》)
(二)在艺术风格上,小说显示了多样化的特点。 现实小说、抒情小说、讽刺小说、乡土小说等 (三)在格式上,鲁迅是“创造新形式的先锋”。 1、叙述方式:
多采用第一人称进行叙述。
传统小说:多采用第三人称,全知全能地去叙述 故事。
西方小说:多采用第一人称,叙述者可以是作品 的主角,或者是作品中人物,至少是目击者。与读者 保持平等的关系,推心置腹,交流感情。
《呐喊》、《彷徨》中有12篇是采用
第一人称的。抒情性强,主观色彩浓郁。 《狂人日记》《孔乙己》《一件小事》 《故乡》《社戏》《祝福》《在酒楼上》 《孤独者》《伤逝》等
2、结构方式:
借鉴西方小说的艺术技巧。 传统小说:以叙述事为主,结构为情节结 构,即以事件的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来 结构全篇,结构上讲究故事的连续性、完整 性、,有头有尾,首尾圆和。 西方小说:以塑造人物为主,结构上不太 注意情节的连续性、完整性,而是截取生活的 横断面来表现、刻画人物。 《示众》:一个场景 《药》:三个场景—刑场、茶馆、坟地 《狂人日记》:十三则日记
墓碑
柔石牺牲后 为释母亲牵 挂而拍摄
全家福 1933年
鲁迅遗容
万国公墓 鲁迅墓
鲁 迅 墓 碑
上海鲁 迅墓
自题小照
2二十年代小说(一)
庐隐的小说充满感伤、厌世 的情绪,主人公由愤世嫉俗、追 求个性解放到厌世甚至自杀,其 原因既源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 大反差,也来自这些貌似独立的 现代女性心灵深处的传统道德重 负。
王统照(1897—1957) ,字剑三,山东诸城人。1918 年到北京就读于中国大学英国 文学系,并开始发表作品。其 作品多用象征手法,执著地追 求“爱”与“美”。《沉思》 《山雨》等。
问题小说具有鲜明的时代 气息。追求一些哲理色彩,是 一种特殊形态的“为人生”的 文学风尚。
(二)乡土小说 所谓“乡土小说”,主要就 是描写故乡农村(或小城镇)的 生活,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与地 方色彩的小说。它主要是针对“ 问题小说”的思想大于形象的通 病而产生的。
乡土小说作家:许杰、许钦文、 鼓家煌、冯文炳、台静农、鲁 彦等。
四、 郁达夫 郁达夫(1896—1945),名文,浙 江富阳人,出生在一个衰败的书香世家 ,父亲早逝。他自小身体羸弱,家中只 有母亲和一个丫环照料。落寞的家境培 养了郁达夫内心忧郁的性格和同情弱者 的倾向。中学时在杭州府中学与徐志摩 同班。自幼好学,古典文学,旧体诗。
郁达夫小说的主要内容: 1、以日本留学生的生活作为题材。 《银灰色的死》、《沉沦》和《南 迁》。一九二一年结集为《沉沦》 。这个集子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 短篇小说集。
如家庭问题、婚姻问 题、妇女问题、儿童问题 、青年问题、劳工问题等 。
1919年下半年,冰心在《晨 报副刊》上发表《斯人独憔 悴》等,正式开创了“问题 小说”的风气。
2、问题小说来源主要有几方面: 1)作为思想启蒙运动的“五四”本身,闪出 思想解放的理性之光,它造就了“思考的 一代”; 2)有“提出问题的文学”(高尔基语)之称 的俄罗斯文学和东北欧文学; 3)五四时期作过较多介绍的挪威作家易卜生 的问题剧; 4)印度作家泰戈尔的哲理小说;
中国现代文学
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绪论1、“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等革命观念都是由梁启超提出的。
他的文学观念都服从于“新民”的目的,而王国维则说文学“超然于厉害之外”,“强调文学自己之价值”。
梁启超在《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一文中说“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
2、裘廷梁1987年旗帜鲜明地在《苏报》上倡言《论白话为维新之本》,他详细细论述了白话有“省力”、“免枉读”、“便幼学”、“炼心力”、“便贫民”等八项益处。
3、民初小说以鸳鸯蝴蝶的言情结合休闲通俗的《礼拜六》风格为主流,民初言情小说的代表作是徐枕亚的《玉梨魂》。
第一节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三个阶段:1、1917年~1927年,以五四为代表的20年代文学;1、1928年~1937年,左翼革命文学、人文主义文学并存的30年代文学;3、1937年~1949年以全民族的抗战文学为开端,及继承、发展的多地域、多元化、大众化的40年代文学。
1、背景:文学发生期文学现代化的历史准备的必然;外来文学思潮影响的结果。
2、两个概念(1)新文化运动(2)文学革命:①理论倡导②创作实绩理论倡导:1917年1月胡适《文学改良刍议》;1917年2月陈独秀《文学革命论》;周作人《人的文学》,《平民的文学》文学创作:小说诗歌五四时期,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第一卷原名《青年杂志》)1915年在上海创刊,1916年9月第二卷改名《新青年》后移址北京,为主要阵地,兴起了“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思想启蒙运动。
第二节外来文艺思潮的影响中国文学现代化与外来文艺思潮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一、理论上:文学革命的发难者们就是从西方文艺思潮中汲取理论源泉提倡文学革命的,例如:1、1916年,胡适在美国就注意欧美诗坛的意象主义运动,认同其形式上追求具体性,运用口语等主张,正是在“意象派”的启发下,写了《文学改良刍议》,提出了“文章八事”。
2、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也是号召学习欧美文艺复兴以来的文学运动,发动中国的文学革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想的灰色人生观。
3 、揭露和讽刺教育界各种黑暗腐败的现象,
展示知识分子的灰色生活。
叶绍钧:
“教育小说”是叶氏为人生问题小说的
重要部分,创作成就最高,也最能体现
他那冷静观察人生的现实主义风格
作家以冷静平实的笔调,把自己所熟悉
的教育界种种黑暗腐败现象放在广阔的
社会背景上加以暴露,写出了其间的真
2.许地山:
从《命命鸟》《商人妇》《缀网劳蛛》 看许地山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 从《在费总理的客厅里》《春桃》《铁 鱼的鳃》看许地山客观写实的进展
2、许地山(1893——1941)
早期小说最引人注日的
特色是其传奇性
创作方法具有二重性:
以浪漫主义为基调,又 竭力推动浪漫主义向现
实主义靠扰。
又有受宗教观念制约的消极因素。这种复杂
性,与许受佛教、道教、基督教的影响,同 时也有投身过“五四”运动的经历有关。如:
《命命鸟》
许地山小说特色
( 1 )多数都以东南亚风物为 背景,荡漾着异域之情趣。
( 2 )取材奇特,情节曲折,
富于想象。
( 3 ) 注重以情感人,但又追
求含蓄隽永,常以新颍的象
征或隐喻来表达某种哲理。
第三节、郁达夫
《过去》(1927)、《迷羊》 (1928)等,形成了郁达夫创作 路向的转折。 作者力图扩展现实生活的容 量,甚至描绘时代的风云、革命的 波澜,有比较鲜明的政治倾向,但 在艺术上有时不免力不从心。
第三节、郁达夫
30年代初移家杭州后,生活环境的 变化使隐逸思想有所抬头,在《迟 桂花》、《东梓关》等作品中流露 较浓,艺术上则有较高的成就。
课间休息
第二节、叶绍钧 许地山
1.叶绍钧:由问题小
说向人生派的拓展; 教育小说《潘先生在 难中》;成长小说 《倪焕之》;叶绍钧 小说的艺术成就
叶绍钧:
1 、描写下层劳动者的困苦和不幸,揭示封 建宗法制度下人与人的“隔膜”。
2 、描绘城镇小市民的灰色生活,暴露市民
精神空虚、无聊,批判没有“爱”与“美”
a、侧重自我表现,主观色彩浓厚。
3、浪漫抒情小说美学特征:
b、不注重事件的外部描写,侧重宣泄、 表现作家的情绪、感受、心境、心态 (特别是变态性心理和肉欲苦恼),以 此作为结构小说的线索,因此这类小说 又被称为“情绪小说”、“情调小说” 等。
4、浪漫抒情派小说与外国文艺 思潮的关系:
a、浪漫抒情派小说是“五四”文学
月结集为《沉沦》,由上海
泰东书局出版,这是中国现 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说 集。《沉沦》的出版轰动一 时,毁誉参半。
第三节、郁达夫
1922年7月回国以后,创作视野渐趋开阔,目光投
向社会低层的被侮辱被损害者。
《茑萝行》、《青烟》、《采石矶》、《春风沉
醉的晚上》、《薄奠》、
或写回国后生计的艰难、贫困和失业的痛苦,或 写知识者和劳动者的同病相怜,或以历史故事糅 进现实生活,表现出从抒写性的苦闷向诉说生的 苦闷的转移。
2、许地山
许的传奇小说受到宗教思想的影响
对人生的理解既有虚玄和悲观的一面,
也有坚韧和达观的一面
小说中的正面人物,多都能坚韧地承
受面临的厄运,达观地消释世间的种
种烦恼
2、许地山
《缀网劳蛛》主人公尚洁的人生哲学代表了
许的哲学:“我象蜘蛛,命运就是我的网”。
前期的作品既有批判封建主义的积极因素,
第二章 二十年代小说(一)
第一节 、 20年代小说概述
1.为人生的写实主 义小说:
A、问题小说——冰
心《超人》,庐隐 《海滨故人》,王统 照《微笑》,从问题 小说向乡土文学的转 向和进展。
第一节 20年代小说概述
B、乡土小说——《惨雾》、《赌徒
吉顺》、《出嫁的前夜》《菊英的出 嫁》、《黄金》、《鼻涕阿二》、 《怂恿》、废名的《竹林的故事》等。
课间休息
课间休息
第三节、郁达夫
郁达夫(1896~1945,浙
江富阳人,名文),是创
造社的发起人和最重要的 小说家。在散文、旧诗词、 文学理论、翻译等方面也 有独到的贡献,以小说创
作成就最高、影响最大。
第三节、郁达夫
一、创作历程
日本留学期间,写作小说处 女作《银灰色的死》和《沉 沦》、《南迁》, 1921 年 10
蹇先艾先生
许钦文小说集《故乡》
许 杰
台静农
第一节 、 20年代小说概述
2.浪漫抒情的小说: 张资平:《冲击期化石》; 倪贻德:《玄武湖之秋》; 陶晶孙《木犀》;
叶灵凤《鸠绿媚》;
冯沅君《菤葹》;
3、浪漫抒情小说美学特征:
以郁达夫为代表的浪漫抒情派小说 , 在艺 术表现上有一些共同的美学特征,形成 了独特的小说文体,为中国现代小说提 供了崭新的写法:
中最明显受西方文学影响的文学现象。
b、以浪漫主义为主,同时又兼采现代 主义艺术。 c、“融合了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未 来主义等现代主义思潮。” 。
5、浪漫抒情派小说文学史影响及历 史地位:
“就艺术表现而言,则是浪漫主义的基调 上加进了某些现代主义的音符,这种自我 写真的抒情小说更新了传统的小说作法, 丰富了小说的体式,以独特的美学价值, 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作出了历史贡献。”
郁达夫著作书影
第三节、郁达夫
二、现代“自我小说”的书写
郁达夫的小说突出抒写了五四青年对人
性解放的追求和被生活挤出轨道的“零 余者”的人生哀怨。
颓废的气息,色与欲的描写,在郁达夫
小说中有着明显的地位。
第三节、郁达夫
郁达夫开创了现代抒情小
说(或称“自我小说”) 的新体式,形成了一时风 气,还影响了后代不少作 家,俨然自成一种小说流 派。
间的社会状况和时代思潮的变迁
着重展现以倪焕之为代表的进步知识分子
艰难前行的心路历程
倪焕之:“一个带有深刻教训意味的人物”
性格忽冷忽热,脆弱浮动,
有理想,有热情
易于为表面的小成功所陶醉,
又常常为一时的挫折所吓倒
认识不到革命的曲折性、艰
巨性、长期性,也认识不到 反动势力的顽固性。
第二节、叶绍钧 、 许地山
态实景,人情事理。
《潘先生在难中》
最能体现作家创作特色
以江浙军阀混战为背景,描 Nhomakorabea小学校长潘先生逃难 历程
生动地刻划了一个卑怯自
私、苟且偷安的知识分子 形象
《潘先生在难中》插图
《倪焕之》
以小学教员倪焕之在人生道路上的探索追
求为主线,反映自辛亥革命前后到“五
四”、再到“五州”和大革命失败十余年
第三节、郁达夫
三、郁达夫式的抒情小说主要 特征:
自我的写真。 感伤的抒情。 结构的散文化。
流丽、清新的文笔。
郁达夫是一位出色的文体家。
课间休息
课间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