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的研究综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的研究综述

摘要:随着大学生人数的增加,大学生作为一个消费群体,有独立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在消费领域所起作用越来越重要。而且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商品的丰富,大学生的消费方式、消费结构不断变化,关注大学生消费问题日益重要。作为新时代有知识有文化的青年,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不仅有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也会对社会消费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本文在近年来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以往研究的不足,并指出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心理消费行为

消费心理是指消费者在购买行为全过程中发生的系列心理活动,它是消费者对客观消费对象与其自身主观消费需求的综合反应。而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 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需求。

一.以往研究成果的回顾

大学生的消费开支逐年增加,月消费额表现出中间大、两头小的状况,即大多数大学生的月消费水平中等,月消费水平过高和过低的仅占少数。而且表现出个体差异,这主要与大学生的家庭收入情况有关,另外,还与大学生的奖助学金情况、勤工俭学情况等有关。

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呈现多样化的现象,多数人认为大学生消费结构是不合理的,存在盲目消费、追求高消费和过度浪费现象。表现在除正常的伙食费、书、文具和日用品外,大学生的其他开支比较大,所占的比例也偏高。如外出旅游、社交活动消费(主要用于同学和朋友之间活动请客和送礼等) 、文体活动消费(舞会、影视、体育比赛的门票和体育用品等),另外还有购买服装、电话费、男生的烟、酒,女生的化妆品开销也比较大。

张志祥则认为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呈多样化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第一是早熟消费:消费水平和质量超过了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第二是畸型消费,消费内容过多过快,向高档型消费倾斜;第三是豪华型消费,追求不切实际的奢侈、气派;第四是炫耀消费,把高消费当做现实社会优越感和虚荣心理的手段;第五是悬空消费,追求一种脱离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个人消费承受能力的消费;第六是情绪化消费,把对消费品的占有、享乐作为弥补精神空虚的手段。卢思铮认为大学生消费行为具有的特征为:追求新颖、关注时尚,物质水平逐渐提高,精神文化消费呈现多样化,校园文化主导着文化消费投向,求知成才是消费的主要方向,品牌意识强,价格意识也强,在饮食方面有着明显的地域特性。而施应玲将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概括为:由于长期使用,除了对其质量、性能有全面了解,对价格也有很强认同感的习惯购买型;从经济角度出发,选择既有所需效用,又价格便宜的商品的经济型消费;在食品和耐用品消费方面较少受产品广告宣传和折价处理等促销形式的影响,往往根据自己的知识和能力,通过阅读产品说明及识别品牌来了解产品的性能和质量的理智型消费。

秦云等则认为,大学生的消费特点表现为:①消费的不平衡性。主要表现为大学生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家庭,而地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行业的不平衡,导致家庭收入的不平衡,再者各自家庭结构的不同,从而决定大学生消费的不平衡;②消费的多样性。大学生的消费主要涉及生活消费、学习消费和文化娱乐消费三个方面,而且其构成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大学生消费的多样性一方面受其家庭收入水平和生活习惯的影响,因而在消费层次、消费的数量等方面会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另一方面主要取决于大学生个人需要的多样性。寻求多样性是由于需求强度的不同和需求层次的多样性而产生。③消费的主导性。大多数大学生都是在满足生活消费基础上,尽可能的满足学习消费,以必要的娱乐消费来调节自己的精神生活。

董小萍认为大学生消费心理有如下特点:①合理消费取向指导下的时尚、前卫特征;②追求自我成熟的表现与消费个性心理的彰显;③计划性购买往往被冲动性购买所取代。而张旭

亮通过研究发现大学生在消费时表现较强的从众效应,易受广告引导,他人示范的影响。大学生消费心理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存在攀比消费心理。乔均俭通过对保定市高校大学生的日常消费情况调查,叶蓓通过对南京师大仙林校区学生消费情况的调查,刘祥伟通过对安徽准南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都证实了这一结论。然而,部分学者通过调查研究得出了相反的结论。谢枭鹏、张强国通过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认为大学生理性消费仍是主体;程玉桂等对南昌市部分高校学生消费情况调查表明,大学生的消费趋于理性,李玉翠也认为当前大学生消费在消费结构上基本合理。另外,大学生消费中存在的趋同心理、攀比心理。大学生的消费心理由于所处的环境以及他们由于自身的群体化特征,往往采取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消费行为,多数同学在消费过程中“从众”性较强,这也就是大学生消费时的“趋同心理”。趋同心理表现为消费者看到别人购买某种物品时,哪怕这一物品自己本身并不那么需要,也会随大流购买,以保证自己与群体的一致性。而趋同心理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就会发展成为攀比、炫耀心理,攀比、炫耀心理实际上是一种超越自我价值的自我虚构,表现在对物质生活的高欲望——追名牌、追流行。

以往研究可以发现,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是包含多方面的,要准确的综合概括为单一维度的因素还比较困难。多数研究者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方式逐个探讨大学生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中存在的现象。

二.以往研究的不足

针对大学生消费的研究文献较多,但只是停留在表面的经验性的研究,深层次的理论探究较少,对文化理论因素的深层分析几乎没有。大多数文献进行的只是一次简单的数据收集,建立在实证研究基础上的描述性研究。调查结果总是给人“大同小异”的感觉。

以往很多研究忽略了大学生消费内部的群体差异性,将大学生消费视作无差别的消费群,实际上由于个人的家庭状况、性格特点等不同,不同学生的消费观念、方式是不一样的,其实男、女生之间的消费就存在很大差异。

以往研究多是采取问卷调查,概率抽样对大学生的消费情况进行调查,采取的统计方法多是描述分析相关分析上,研究方法缺乏系统性,多样性,给人一种比较肤浅的感觉。

另外,已有研究中几乎没有详细的个案访谈分析,于是可能会存在探讨的变量不完整。

将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与其它的因素进行联系的研究也很少。

三.未来研究的展望

通过对以往研究文献回顾和分析,知道已有研究已经从各个方面对大学生消费情况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但是,从文献研究内容的分布比例看出,多是对大学生消费的多种消费结构的综合考虑,而对大学生消费的情况的具体研究不足,可以从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第一,大学生消费文化。大学生消费者是社会的特殊消费群体,但是同其他群体一样也要受到传统和现代文化、家庭和社会风俗的影响,甚至在其审美观上当然也是后天形成了,因此,从文化上考虑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是一项很有意义的研究;

第二,研究领域可扩展性。已有研究的主题多是重复同一问题进行没有新意的反复讨论,给人一种“大同小异”的感觉。虽然已有研究中可以看到与时俱进的影子,如对网络和信息消费的研究近两年来已有出现,但是无论从深度和广度上来说还是远远不够,如具体到短信消费,数码产品购买等消费行为却还是没有出现。

第三,已有研究都是只看到大学生消费的现状和其他因素对其影响,对于大学生群体消费特征的形成对社会以及环境的影响却被大多数研究所忽视,这是值得拓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四,将影响大学生消费的多种因素进行联系研究。

我们自身也是处于大学生这一群体,作为学生自己,调查起来会比较方便。从我们身边的人入手,不仅可以轻易地使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也可以通过访谈的方法,对大学生消费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