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诗歌鉴赏之:知人论世

合集下载

知人论世赏诗歌

知人论世赏诗歌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 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 (1)这首诗中“遗民、胡尘、王师”分别 指什么?后两句抒发了什么感情? 遗民:金人占领地区的汉族人民 胡尘:金人的统治 王师:南宋王朝的军队 抒发了诗人对北方人民的同情,渴望 宋王朝早日收复失地,实现祖国统一 的感情。
(2)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 网:像一张网……网住。第一步 • 暮春时节丝丝细雨,连绵不断,相互 交织,像一张弥天大网,要把即将失 去的春天网住。第二步 • 诗人运用比喻想象,网不仅是雨丝之 网,也让人想起诗人愁肠百结的愁绪 之网,网字使诗人的愁绪具体化形象 化。第三步

四 小结:
• 1.方法运用因诗而定,不生搬硬套。
送人归京师
陈与义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陈与义:南宋初年爱 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1)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
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不矛盾。应为在诗人看来,即便故园没 有战火,但国土沦丧,南北分裂,所以送友人归 京时,触景生情,心中难免生出一段忧国之愁。
读懂诗歌的方法
品读意象解诗歌 知人论世解诗歌 抓关键词句解诗歌
(一)知人论世方法指导
了解诗人生活的时代背景、生平事迹、主要思想、 创作风格,还原诗人创作某首诗歌时生活状况、思想 情绪,探究诗人借助诗歌传递的思想感情。例如:
身在仕途 得重用 春风得意 大展宏图喜悦 受到排斥打击 贬官降职 失意惆怅 隐士 对官场厌恶 对山水田园热爱 爱国 生逢乱世 不被重用 志不得伸的苦闷 身居边关 戍边难归 渴望和平 思念亲人 游子 四处漂泊 居无定所 思乡思亲之感

2024版《知人论世杜甫诗歌》课件

2024版《知人论世杜甫诗歌》课件

感和深入的观察来创作。
追求艺术真实
02
杜甫的诗歌追求艺术真实,强调主观情感和客观事物的统一,
对后世诗人的艺术创作有重要启示。
创新与探索
03
杜甫在诗歌创作中不断创新和探索,启示后世诗人要勇于尝试
新的表现手法和艺术形式。
17
在世界文学史上地位
2024/1/24
世界文化名人
杜甫作为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被誉为世界文化名人,其诗歌作 品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知人论世杜甫诗歌》课件
2024/1/24
1
目录
2024/1/24
• 杜甫生平及时代背景 • 杜甫诗歌主题与思想内涵 • 杜甫诗歌艺术特色与成就 • 杜甫诗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 知人论世方法在杜甫诗歌研究中的应用 • 杜甫诗歌鉴赏与传承价值
2
01
杜甫生平及时代背景
2024/1/24
3
杜甫生活经历
2024/1/24
10
03
杜甫诗歌艺术特色与成就
2024/1/24
11
沉郁顿挫,雄浑豪放风格
沉郁顿挫
杜甫诗歌情感深沉,语言凝练,表达曲折,形成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这种风格在《春望》、《登高》等诗中表 现尤为突出,通过描绘破败景象和抒发深沉感慨,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雄浑豪放
04
2024/1/24
26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2024/1/24
27
知人论世的方法要求将作家及其作品放到其所处的时代背景中进行考察,强调文学作品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以 及作家的生活经历对其创作的影响。
2024/1/24
20
在杜甫生平及时代背景研究中应用

(完整版)古诗词鉴赏之知人论世

(完整版)古诗词鉴赏之知人论世

古诗词鉴赏之知人论世近读苏樱女士的《一生最爱纳兰词》,感慨良多。

书中有这样一段记载,三国时代的诸葛瑾和弟弟诸葛亮,堂弟诸葛诞都有很大的名望,各为一国效力,当时的人们都说这三兄弟就是龙—虎—狗,蜀国得的是龙——诸葛亮,吴国得的是虎—-诸葛瑾,魏国得的是狗--诸葛诞。

年仅十岁的纳兰容若以为,之所以贬低诸葛诞是狗,不过是以为诸葛诞以魏国元老-征东大将军的身份要去投降吴国做叛徒,没能坚守臣节。

其时,司马氏准备篡魏,对于忠于魏国的老臣连下毒手,还派出说客劝说诸葛诞投靠到司马氏的阵营,但诸葛诞怒斥说客,说自己身受魏恩,已经抱了决死之心,不容许有人篡权,结果司马氏反而以叛乱的罪名害死了诸葛诞。

少年纳兰容若因此写了一首咏史诗,为这位冤枉了一千多年的老英雄翻案:诸葛垂名各古今,三分鼎足势浸淫。

蜀龙吴虎真无愧,谁解公休事魏心。

十岁的小容若有如此见地,令四十岁的我钦佩不已。

然容若的表妹告诉容若,那个时候的人并不把狗当做骂人的话的。

《尔雅》里说,熊和虎是势均力敌的猛兽,人们把熊呵护的幼崽叫狗,那时的律法还规定,打到虎可以卖三千钱,达到老虎的“狗”可以卖一半的钱。

所以龙-虎—狗只是比喻诸葛三兄弟本领有别,并没有马诸葛诞.读完这一段话,我已是目瞪口呆了。

阅读鉴赏古诗词,除去扫清文字障碍之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知人论世了,否则极易犯少年容若的错误。

知人论世最早由孟子提出,他的原话如下: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孟子·万章下》)这话是孟子对他的学生万章讲的,主要是教他如何同古人交朋友,重点在“知人”,“诵其诗,读其书”和“论其世"均为“知人”.后世则将“知人论世"连缀,或将其视为诵读诗书的条件,或将其视为诵读诗书的目的。

作品-作家-时代,三者互为条件,既可由作家—时代了解作品,亦可由作家—作品了解时代,还可由作品—时代了解作家.凡此均属知人论世。

笔者以为,当代解词最好的当属苏樱女士和王步高教授.前者长在语言,娴熟练达个性飞扬的语言;后者则是典型的知人论世。

诗歌鉴赏之“知人论世”

诗歌鉴赏之“知人论世”

诗歌鉴赏之“知人论世”作者:于雪来源:《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2013年第05期“知人论世”的观点出自《孟子·万章下》,本意是论述交朋友的范围问题。

清代章学诚在《文史通义·文德》中说:“不知古人之世,不可妄论古人之辞也。

知其世矣,不知古人之身处,亦不可以遽论其文也。

”章学诚认为,不了解古人的身世、所处环境,就不能准确理解古人的作品。

“知人论世”是高中语文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种解读方法,教师在向学生讲解文学作品的时候常常先介绍作品的背景、作者的身世。

尤其是在古代诗歌教学中,“知人论世”更是成了同学们解读诗歌的“救命稻草”。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作品都适合“知人论世”。

因此,本文将结合具体的文本分析“知人论世”在诗歌学习中的运用。

在鉴赏诗歌时,我们往往喜欢给诗人贴标签,例如,提到苏东坡,我们就会说,苏东坡是豪放派的代表;提到李白,我们就会说,李白豪迈奔放、飘逸若仙。

这样的界定并没有错,这些特点都是研究者通过诗人作品分析出来的。

但是,试想,如果提到一个诗人的名字,我们脑海中浮现的并不是作品而是这些极具标签性的词语,那么这种学习就失去了意义。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对诗歌和散文评价部分提出:“以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趣味和欣赏个性作为评价的重点”,可见,诗歌学习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让学生熟知诗人的标签性特点,而是通过诗歌的鉴赏提高自身的能力及兴趣。

众所周知,苏轼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一改当时的香艳词风,解放了词体,开创了豪放一派,在词学发展史上有着特别重要的位置。

因此,我们常常说,苏轼是豪放派的代表诗人。

这样的论述如果在学习中反复强化,可能给我们造成一种较为单一的印象,认为苏轼写的都是豪放风格的诗歌,这样并不利于我们对苏轼的作品进行进一步的深入了解。

豪放与婉约仅仅是就词风而言,并不是对某个诗人的评价。

况且,诗人的创作更多的是出于情感的表达,并不会拘泥于诗歌的形式。

例如,人教版语文教材选入的苏轼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开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句,在广阔的时空背景下,为全篇激越的豪情造声势,豪放之特点十分明显。

2016古诗鉴赏: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全解

2016古诗鉴赏: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全解
肝胆:爱国之心,忠肝义胆。阅:见证,看到。
2021/2/16
三、通过诗中意象体味作者情感。
例1、福建卷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 年)。 指出这首诗中主要的意象,通过这一意象表达了作者怎 样的思想情感? 细腻逼真地描写了燕子频频飞人草堂书斋,“点污琴 书”、“打着人”等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 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 以及对诗人的亲昵。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 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 喜悦和悠闲之情。
2021/2/16
诗歌常见的思想感情(主旨)
小结
2021/2/16
• 思想——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 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 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 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 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 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 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绪、贬 官谪居之恨、时光易逝韶光不再之 叹等。 2021/2/16
例2、全国II卷《春日即事》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 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 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2021/2/16
例3、《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①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是日惊秋老:是无情的日月送来秋天,催人衰老, 令人震惊。
② 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2、保家卫国的决心 如:王昌龄《从军行》
功 3、报国无门的悲伤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知人论世--杜甫诗歌》

《知人论世--杜甫诗歌》
“知人论世”
深入地探究作者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 的环境和时代,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
首先尽量利用现存的各种史传材料和后人的评述, 全面把握作者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作者一生 的遭际、追求及理想、人格、品质等)。 其次弄清作品创作的具体时间也是十分重要的。 (可结合题目和注释) 另外还要全面了解作者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 化、思想、宗教、风俗等背景知识。
时代与环境
• 唐玄宗后期,沉溺声色,朝纲混乱,奸臣 当道,终于在天宝十四年(755),爆发了 历对杜甫影响很大。
杜甫(712-770)一生遭际
字子美,是初唐著名诗人杜审言的孙子。家庭文化传统使 他的骨子里就具有忠君爱民的思想。
1青年时代过了一段南北漫游、裘马轻狂的生活。33岁遇 到刚被赐金放还的李白,建立千古传颂的友谊。总之三十 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他有远大的抱负,要 “致君尧舜 上,再使风俗淳”。 2天宝年间(746)到长安,十年长安,仕进无门,历尽 辛酸,使他看到了民生疾苦。颠沛辛酸使他忠君爱民的思 想更加强烈了。 3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曾为叛军所俘;脱险后, 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 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 有杜工部之称。这就是他晚年漂泊西南的生活。晚年 (765)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漂泊鄂、湘一带,穷 困潦倒,疾病缠身,十分凄凉,年五十九,贫病而卒 (770) 。
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
(760),
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春天, 安史之乱仍未平息,百姓涂 炭,田园荒芜,唐王朝仍处 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昏
庸无能,信任宦官,猜忌功
臣。
目睹国势艰危,生民涂炭,而自身 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 因此诗人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

用知人论世与以意逆志的方法鉴赏诗歌

用知人论世与以意逆志的方法鉴赏诗歌

中文学院0901班向志敏学号:14090602046 序号:35用“以意逆志”与“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歌我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歌历史悠久。

如果从《诗经》算起,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

古人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成诗歌。

这些诗歌已经流传了千百年。

那么,我们如何穿越时空去理解那些诗歌的内容和主旨呢?其实古人已经摸索和总结了很多的诗歌鉴赏理论。

其中两千多年前的孟子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诗歌鉴赏理论——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孟子在《孟子•万章上》说:“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其中“以意逆志”中的“意”,一是作者之意,二是读者之意,这里主要是说读者之意。

“志”既指作者之志又指作品之志,作品之志大多反映了作者之志。

“逆”的意思较多,一是迎受、接纳的意思;二可指考证、探究;三还可指追溯、反求。

这句话的意思是读者以“己意”去“逆”作者作品之志,从作者在作品中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思想感情去逆行推理,得出带有自己个性的对作品的诠释。

这个方法的运用主要是通过对诗句、文辞的准确解读,来窥见作品意旨、作者情感并且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主观感受融入欣赏过程中。

在诗歌鉴赏中如果不用“以意逆志”的方法,就很容易误解诗人的诗句。

有人说,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是一句梦话。

其实不然。

如果运用“以意逆志”的方法,我们就可以轻松的理解这句诗的含义:由于诗人向黄河上游望去,看到水天相接的磅礴气势,写出他真实的内心感受和体验,也符合常人的感觉。

用意并不注重说明黄河的真正源头在那里。

再如杜甫诗中的“朱门酒肉臭”一句,有人则发出“肉可以臭,酒怎么会臭”的疑问。

其实这种疑问的提出正式死扣词句,以文害辞的写照。

“酒肉”借代朱门富户的奢华生活,不可硬拆来理解。

又如明朝人杨慎改杜牧《江南春》绝句,以为“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中,“千”应为“十”,原因是“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千里莺啼谁人听得?”而昔人何文焕在《历代词话考索》中提出批评:“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

古代诗歌鉴赏之知人论世篇

古代诗歌鉴赏之知人论世篇

古代诗歌鉴赏之知人论世篇作者:邓定虎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3年第10期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梁启超写过一首诗,题为《读陆放翁集》: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消尽国魂空。

集中十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放翁,即陆放翁,也就是陆游。

他出生于越州山阴一个殷实的书香之家,幼年时期,正值金人南侵,常随家人四处逃难。

因此,他从小就怀有忧国忧民思想,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鸿鹄之志,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

孝宗时赐进士出身。

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军人,并最终成长为南宋最著名的爱国诗人。

梁启超在诗里热烈赞扬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高度评价了他雪耻御侮,收复失地的强烈的战斗热情。

陆游一生,作诗近万首,正如他自己说的:“六十年间万首诗”,可以算是一生写诗最多的诗人了。

其近万首诗作中,大部分都是爱国诗篇,这些诗中的那种“铁马横戈”“气吞残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从军乐事世间无”的大无畏精神,洋溢着爱国热情,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为革命、为正义事业献身的热血男儿。

可以说,这一类诗是陆游全部诗歌里的精髓。

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就是这样一位从小就怀有忧国忧民思想,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具有“铮铮铁骨”的“亘古男儿”,却在爱情的道路上一生承受着难以言说的巨大痛苦,并一直未能解脱。

可以这样说,陆游既是一个具有“铮铮铁骨”的“亘古男儿”,也是一个柔情似水、多愁善感的情种。

这些情感反映在他的诗词作品中,杨慎是这么评价的:“其词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

”现在,我们着重了解陆游“情种”的这一面。

陆游二十岁时,跟舅父的女儿,年轻美貌、温柔多情的表妹唐婉结婚。

婚后夫妇的感情很好,可以说是互敬互爱。

可是,第二年,唐婉就被逐出家门,原因据说是唐婉“不当母夫人意”,也就是说,陆游的母亲(一个霸道的封建家长)不喜欢唐婉,婆媳关系十分紧张。

另一种说法则是:“二亲恐其惰於学,数谴妇,放翁不敢逆尊者意,与妇诀。

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诗歌鉴赏入门技巧诗歌是中国文学殿堂顶上的珍珠,它高据于人类的心智之上,以白色的灵光睥睨着这个世界,人类的文明从文字开始的,而人类的艺术从诗歌开始的。

诗歌鉴赏是高考的一道难题,寻找鉴赏诗歌的钥匙——知人论世。

首先,不同朝代的诗词有不同的特点。

例如:唐人岑参《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和南宋汪元量《湖州歌》(其六)“北望烟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两首诗都有“望”字,结合原题赏析(1)作者所望的对象各是什么?(第一首:望的是“故园”,即故乡。

第二首:望到北方的大片国土沦于战火之下。

)(2)从“望”字入手作者体现的感情有什么不同吗?(第一首表达的是对故园亲人的眷念之情。

如路漫漫,泪不干;“报平安”,走马相逢,没有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就请你给我捎个口信报声平安吧!虽有眷念之情,却不失开阔豪迈的胸襟,不失“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壮志。

而第二首表达的是山河破碎的悲痛之情。

如眼看着山河破碎却无可奈何。

)那么两首诗的格调为何相差甚远,原因就是第一首唐代国力强盛。

因而格调高亢,情绪激荡,情感豪迈,而第二首宋代则大不相同,积贫积弱、国力衰微,已没有了大唐的气象,在知识分子的笔下,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雄伟气魄少了,家国之愁多了。

看来诗词总是或多或少的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又如元代由于异族统治,消极避世,鄙薄功名。

不同朝代的诗词有不同的特点,所以鉴赏诗歌要根据作者所处的朝代与背景来理解,这叫做“论世”。

其二,身处同一朝代的作家因其经历不同风格也不同例如唐人李白《金乡送韦八之西京》“客自长安来,还归长安去。

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此情不可道,此别何时遇。

望望不见君,连山起烟雾。

”和唐人杜甫《对雪》“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诗歌鉴赏中的知人论世

诗歌鉴赏中的知人论世

【一课一重点】诗歌鉴赏中的知人论世——以《饮酒其五》《春望》为例“知人论世”是比较常用的诗歌鉴赏方法,其基本的原则是:分析理解和评价诗歌,必须将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以及作家的生平遭际等与作品联系起来。

“知人”是指鉴赏作品时必须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思想状况及写作动机等信息,“论世”是指联系作者所处的时代特征去考察作品的内容。

这就要求我们在赏读诗歌时要对作者的人生经历及其思想状况有所了解,尤其是教材中的重点作者。

例如,在赏读陶渊明的《<饮酒>其五》时,我们应该首先了解陶渊明的人生经历及《饮酒》组诗创作的背景,方能更准确地把握诗歌的内涵。

陶渊明的人生经历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早年生活:渊明“自幼修习儒家经典,爱闲静,念善事,抱孤念,爱丘山,有猛志,不同流俗”。

他早年曾受过儒家教育,在老庄盛行的年代,他也受到了道家思想的熏陶,很早就喜欢自然:“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其一)。

因此,他的身上,同时具有道家和儒家两种修养。

仕宦生涯:二十岁时,渊明开始了他的游宦生涯。

自29岁起,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

他不满当时士族地主把持政权的黑暗现实,任彭泽县令时,因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仅80多天就辞官回家。

隐居生活:陶渊明自从辞官彭泽县令,他便正式开始了他的归隐生活,直至生命结束。

此时的陶渊明,政治态度入于明确的时期,思想上也入于成熟的时期。

期间他创作了许多反映田园生活的诗文,如《归园田居》五首、《杂诗》十二首。

《饮酒》二十首即为陶渊明隐居田园时所作,我们来看一下《饮酒》(其五)全诗。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作者居住在热闹的现实社会中,缘何没有听到车马的喧闹呢?作者自问自答,因为“心远”,陶渊明在思想上绝弃荣华富贵之念,这与他人生经历中“无为五斗米折腰”的经历密切相关。

心志高远,所以地偏,此句写出作者悠然自得之感、超凡脱俗之志。

古代诗歌散文鉴赏之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古代诗歌散文鉴赏之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巩固练习: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 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 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 头。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 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两首词表达的情感以及作品风格有什么不同? 2、导致诗人不同情感的原因是什么?
古代诗歌散文鉴赏之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一、以意逆志 这是从读者与诗歌作品之间的关系探讨诗歌 欣赏的方法。 “意”,是读者之“意”。“志”,是作者 或作品所表达的原意。“逆”,有三层意思:迎 受、接纳,考证、探究,追溯、反求。总之,所 谓“以意逆志”,就是读者以“己意”去“逆” 作者作品之“志”。 运用到具体的诗歌鉴赏中,我们应该做到: 解读文辞,揣摩情意;融入体验,体会情感。
《如梦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 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风格清新明快,不事雕琢, 给人以美的享受。 《一剪梅》李清照写与她的丈夫赵明诚分别后的思念 心情。文词清丽,意象蕴藉,抒发了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 体现了哀婉悱恻的风格。
《如梦令》表达了她早期少女的那种天真、率真与浪 漫的情趣和心境。 《一剪梅》是李清照写与她的丈夫赵明诚分别对其的 绵绵思念。
为什么李白与杜甫同处于唐代,且李白大杜甫十一岁, 可李白如此豪迈飘逸,而杜老先生却总是愁眉苦脸呢?
经历不同。李白虽然也经历了安史之乱, 但李白更多的人生体验来自于盛唐,诗歌风 格形成于大唐帝国最为辉煌的年代,再加上 他狂放不羁的个性,因而形成了豪迈飘逸的 浪漫主义诗歌风格。而杜甫,给他更深切感 受的是安史之乱,诗歌的主导风格成熟于遍 地哀号的苦难之中,因而形成了“沉郁顿挫” 的诗歌风格,更多的是表达忧国忧民的情感。 所以同一时代不同的作家因其主要经历 不同风格也不同。 诗人不同 诗风各异

浅谈文学鉴赏中的“知人论世”

浅谈文学鉴赏中的“知人论世”

《浅谈文学鉴赏中的“知人论世”》摘要:在文学鉴赏过程中,“知人论世”是非常重要的方法,能够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文学中所想要表达的情感,以一个全方面的姿态来帮助读者正确认识,“知人论世”这个理念是由孟子所提出,其本意是想要表达“尚友”,但是还是能够在文学鉴赏上发挥作用,在“知人论世”的知人就是对文学作品的作者思想、生活进行了解,这样才能够站在作者的角度来思考作品,体会文章中作者的情感王美龄摘要:在人们越来越重视文学内涵时,文学鉴赏就显得非常重要。

在文学鉴赏过程中,“知人论世”是非常重要的方法,能够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文学中所想要表达的情感,以一个全方面的姿态来帮助读者正确认识。

关键词:文学鉴赏;知人论世;作用“知人论世”这个理念是由孟子所提出,其本意是想要表达“尚友”,但是还是能够在文学鉴赏上发挥作用。

在“知人论世”的知人就是对文学作品的作者思想、生活进行了解,这样才能够站在作者的角度来思考作品,体会文章中作者的情感。

但是,“知人论世”也有着一定的问题,比如说如果文学含义和人自身的品行不一致,那么就无法保证文学鉴赏质量。

另外,还有一些人容易误解作品自身所表达的含义,这些都会影响到文学鉴赏的质量。

本文就对“知人论世”对文学鉴赏的作用进行分析,为文学鉴赏提供相应参考。

一、文学鉴赏中“知人论世”的作用(一)有利于让读者认识作者对于生活来说,相同遭遇的人对于生活的感慨各不相应,处理的方法也不相同。

就以我国古代苏轼和柳宗元来说,都有着远大的志向,但是同样在仕途上都遭受打击。

而这两位诗人都利用山水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想要在自然环境中找到发泄口,慰藉自己的心灵[1]。

纵观苏轼和柳宗元的山水诗词,《赤壁赋》和《永州八记》来看,苏轼更想表达的是豁达、乐观的情感,而柳宗元想要表达的是孤单、失落的情感。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两位作者的家庭、社会、遭遇都有所不同。

从家庭方面来看,柳宗元的家庭并不美满,自己并没有留下子嗣,而且配偶很早就去世,没有家人的柳宗元显得格外凄凉。

“知人论世”巧解诗歌鉴赏题

“知人论世”巧解诗歌鉴赏题

【 解析 】 本诗写 的是庆历八年 , 欧阳修改任扬 州知府 ,
婉, 充满 了山水田园间的恬淡 、 闲适和清新 。以高适 、 岑参 滁州父老乡亲为作者饯行时的情景 。欧阳修 于庆历五年 , 并做 了两 年多地方官 , 联系《 醉翁亭记》 中 为代表的边塞诗人承载盛唐气象 , 诗风雄浑峭拔 , 写边 贬为滁州知州 , 描 醉翁之意不在酒 . 在乎山水之 间也 。山水之乐 , 之 得 塞风光 , 表达思 乡、 反战情 绪或渴望 建功立业 、 保家卫 国 那个“
活, 4 他 2岁辞 官归 隐 , 写下 了脍炙 人 t的 诗篇 《 园 田 - I 归
情趣 。而在李煜 的《 虞美人》 ,春花秋 月” 黯然无色 , 中 “ 却
原 因就 是 贵 为帝 _的 李 煜 , 时 正 过 着 冈徒 般 的 生 活 , 千 此 他 对 人 生 已经 绝 望 。许 多 情 况 下 , 人 的 追 求 、 遇 直 接 影 诗 遭
极 为密切 的 关系 , 只有 知其 人 、 其 世 , 了解 作者 的 生活 思 想和 写作 论 即 的时代背 景 , 才能 客观正 确地理 解和 把握文学 作品 的思想 内容 。 诗歌 即 如 此 , 读古 典诗歌 时如 果 能够 了解诗 人的 生平经 历和 作 品写 作的 时 解
代 背景 , 能站在 诗人 的立 场上 , 身处 地 , 验诗 人的 思想感 情 , 确 就 设 体 准 地 把握诗 人的写 作意图 和思想 内涵 。
“ 水无情” “ 、空有姑苏 台上月” 两句含有深意 。 试结合全诗
2 阅读 下 面这 首 词 , . 回答 后 面 问 题 。
桂 枝 香 ・ 陵怀 古 金
王 安 石
居》 田园景物此 时在他的笔下显得淳朴 、 , 宁静 、 又富有 加 以赏 析 。 而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诗歌欣赏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诗歌欣赏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诗歌欣赏教学目的:引领学生走近诗歌,引导学生有意识的欣赏诗歌,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内容:一、导入:白居易评价诗歌“诗。

绮美,瑰奇。

明月夜,落花时。

能助欢笑,亦伤别离。

调清金石怨,吟苦鬼神悲。

天下只应我爱,世间唯有君知。

1、诗如乐如歌。

《东风破》《孔雀东南飞》2、诗如画如梦。

二、诗歌欣赏: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课本P2、3、4)三、欣赏诗歌的一般规律:(一)在背景中理解文本诗歌是诗人心灵的外化,是诗人用以反映社会生活,表现生活的意见、态度、思想情感的,具有着无限美感的文本。

1、不同时代的诗作有着不同的特点:中国诗歌史上,作为一个理想的诗歌时代,唐代以前大都向往于建安,唐代以后则转而醉心于盛唐。

建安是一个解放的时代,但也是一个艰苦的时代,这艰苦由于这时代是出现在一个兵荒马乱的废墟之上,这艰苦又由于这时代还缺少一种保证这个解放的有效的经验,因为一切似乎都是草创的。

一种荒凉高亢的歌声,所谓“惊风飘白日”“高台多悲风”就是建安风骨的基调。

如刘桢《赠从弟》:“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凄惨,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盛唐时代是出现在百年来不断上升的和平繁荣的发展中,是有了几百年来成熟了的封建社会中民主斗争的方式,它是一个进展得较为顺利的解放的时代。

一种春风得意一泻千里的展望,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黄河之水天上来”“大道如青天”“明月出天山”。

王维《少年行》“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高適《营州歌》:“营州少年厌原野,孤裘蒙茸猎城下。

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李白的《庐山谣》:“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一种青春的旋律,无限的展望,气象的蓬勃,就是盛唐诗歌的普遍特征。

李白的《将进酒》:“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古典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知人论世共23页文档

古典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知人论世共23页文档
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对隐逸生活 的向往和追求。(意义)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 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 天山,身老沧洲。 驰绍简骋诗诗析兴注疆中歌这镜:场以描首湖沧,写“宋边洲以了万词的,“一里的三水关”个人山边河被“物。,梦闲匹形古断置马象时”不”隐“用来者泪的表所空抗现居流金人之”英物地写雄曾。出形经陆年象金游华。戈晚已铁年老马居又,于 被弃置不用,“身老苍州”,但仍“心在天山”,胸怀 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
3、表现了词人李清照对爱情的强烈追求和对自由的渴望
高冠谷口招郑鄂(岑参) 谷口来相访,空斋不见君。涧花然暮雨,潭树暖春云。 门径稀人迹,檐峰下鹿群。衣裳与枕席,山霭碧氛氲。 【注】然:通“燃”。 结合诗中意象,说说郑鄂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从“谷环口”境、描“涧写花烘”托、“人暮物雨”形、象“潭树”、“春
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形象
晚叶尚开红踯躅,秋芳初结白芙蓉。
声来枕上千年鹤,影落杯中五老峰。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1.诗歌前两联中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这些的环 境有何特点,对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起了什么 作用? 2.后两联是从谁的口中获得陆鸿渐的行踪的?从 这里烘托了陆鸿渐的什么品格?
歌 之
床前明月光,
人 物
疑是地上霜。
形 举头望明月, 象
低头思故乡。
他人形象
(诗中主人公形象)
长干曲崔颢 君家何处住? 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 或恐是同乡。
古典诗歌之人物形象 人物的一个神态 一个笑脸 一个动作 一个微妙的心理 一个典型的细节 ……

知人论世,以意逆志——谈古诗词鉴赏技巧

知人论世,以意逆志——谈古诗词鉴赏技巧

知人论世,以意逆志——谈古诗词鉴赏技巧————————————————————————————————作者:————————————————————————————————日期:知人论世,以意逆志——谈古诗词鉴赏技巧-中学语文论文知人论世,以意逆志——谈古诗词鉴赏技巧徐敏丹知人论世是我国传统的文学理论评价方式之一,更是古代诗歌鉴赏的一种有效途径。

知人论世,以意逆志思想在古诗词鉴赏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使高中学生形成良好的古诗词鉴赏习惯,使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古诗词,做出正确而全面的评价。

一、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内涵解析古诗词是我国所独有的文化形式,通过特殊的格式和韵律进行记载,抒发着不同时期和不同环境下人们的心境。

知人论世是我国传统的文学理论评价方式之一,由孟子提出并逐渐应用于各类文学作品点评的过程当中。

古代诗歌鉴赏是高中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高中语文教材中所选的古诗词都是经典名家之作,也可以说是大家们的代表作,是其思想和创作特色的集中体现。

我们在古代诗歌教学中,要为高中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古诗词学习平台,不断提升学生的古诗词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为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创建良好的条件,真正展现古诗词教学的价值和意义。

因此,运行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诗歌学习和鉴赏方法,能让学生获古诗词鉴赏的方法,获得思想和情感的熏陶,从而提高解读诗歌的能力。

二、知人论世,以意逆志方法的应用意义知人论世,以意逆志方法在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兴趣;加深学生的古诗词掌握水平,对于高中学生古诗词的学习和古诗词的理解具有积极影响。

1.激发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兴趣正如爱因斯坦所言:“兴趣的最好的老师”。

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能够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对于学生行为及学习习惯的培养均能够产生较大的影响。

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方法不同于传统的古诗词教学模式,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古诗词学习和古诗词鉴赏的乐趣,在“学”中“思”,在思考中,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和鉴赏水平。

《以意逆志_知人论世_分析鉴赏诗歌》(定)

《以意逆志_知人论世_分析鉴赏诗歌》(定)
……
1、诗人不同,诗风各异
《 声 声 慢 》 李 清 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 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 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 急?雁过也,正伤心,却 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 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我们善于把自己的生活体 验和主观感受融入欣赏过程 中,有时还会超出诗人创作 的原意,生发出新的旨趣。
3、超越原意,推陈出新。
小结:
在欣赏诗的过程中,我们已经学到了欣 赏诗歌的一种基本方法,即孟子提出来的 “以意逆志”。而且孟子在《孟子•万章上 》说:“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 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我们要正确把握一首 诗歌的主旨,就得从正确 解读诗歌文辞入手。
1、解读文辞,揣摩情意
我们的主观感受、生活体验 对欣赏诗歌也有很大的帮助。
山 行
唐·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不少欣赏者认为”白云深处有人家”“霜叶红于 二月花”写得最妙,说是从中看到了诗人的悠闲, 你有过“山行”(山中行走)的经验吗?你觉得 这种说法是否合理?
课堂活动
(1)“黄河之水天上来”,是李白在说梦话吗?
没有“以意逆志”,不了解诗人创作的目的 和表达的特点。由于诗人向黄河上游望去,看 到水天相接的磅礴气势,写出他真实的内心感 受和体验,也符合常人的感觉。用意并不注重 说明黄河的真正源头在那里。 (2)杜甫诗中的“朱门酒肉臭”一句,有 人则发出“肉可以臭,酒怎么会臭”的疑问。 你认为他的错误出在哪里? 没有“以意逆志”,而是死扣词句,以文害 辞。“酒肉”借代朱门富户的奢华生活,不可 硬拆来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
பைடு நூலகம்
雨过至城西苏家(黄庭坚) 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 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 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 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 【注】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阮郎归① 秦观
湘天风雨破寒初,深沉庭院虚。丽谯②吹罢小单 于,迢迢清夜徂。
乡梦断,旅魂孤,峥嵘岁又除。衡阳犹有雁传书, 郴阳和雁无。
注:①此词作于郴州贬所;②丽谯:壮美的高楼。小单 于,唐曲调名。李益《听晓角》诗:“无数塞鸿飞主 度,秋风卷入小单于。”
(1)词的上阕主要描写了怎样的环境?请作简要分 析。(4分)
(2)词的最后两句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抒发感情?请 作简要分析。(4分)
(1)词的上阙以简练的笔触描写了一个寂静幽深 凄冷的环境。初春季节,冷雨凄风,庭院深虚,寒 夜闻曲,笛曲幽咽,衬托出长夜遥迢,思乡难眠。 营造了乡思旅愁的足够氛围,传达出客地浓厚的孤 独寂寞之感。(寂静 凄凉 幽深 答到两个1分;结合 诗句分析2分;效果1分 氛围 孤独寂寞)
时任秘书省校书郎,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 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
1、知人:作者思想、经历、创作风格等 如:积累作者的创作风格:
一是主体风格,如“现实主义”、“浪漫主 义”、“豪放派”、“婉约派”等,
二是个体风格,如屈原的雄浑悲壮、曹操的豪 放磅礴、陶渊明的淡远闲静、王昌龄的雄壮豪迈、 王维的恬淡优美、李白的豪放飘逸、杜甫的沉郁顿 挫、白居易的平易浅近、李贺的雄浑奇特、王安石 的雄健高峻、苏轼的高旷雄健、辛弃疾的豪迈奔放、 柳永的婉约缠绵、李清照的委婉清新、李煜及刘禹 锡的隽永深沉、李商隐的朦胧隐晦、王维的诗画一 体、杜牧的清健俊爽、高适的悲壮苍凉等等。
2、论世:时代背景、社会生活 如(1)北朝:多写征战尚武 (2)南朝:多写男女相思 (3)唐朝:题材丰富——建功立业、边 塞生活、山水田园、离别思乡等 (4)北宋:重义理 (5)南宋:重抒发爱国情,重忠义等。
诗人的遭遇、境况、所处朝代的国 势、朝政等
注释或从积累中回忆提取
概括只为大致倾向而非全貌,切勿 以偏概全。
(2)①对比。郴州与衡阳相比,郴州更偏僻、离 家更遥远,从而可以感知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凄凉; ②用典。借“鸿雁传书”的典故,表达离家人借书 信寄托的思念之情,然而作者在偏远的郴州,连传 信的大雁都没有,这种思念之苦可以说到了绝望的 地步。从而委婉曲折地透露出他身贬郴州,离乡日 远,久无家书的痛苦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