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头琴制作大揭密

合集下载

马头琴的来历

马头琴的来历

马头琴的来历2篇马头琴的来历(一)马头琴是中国蒙古族音乐文化中的一种传统乐器,也是蒙古族民间音乐的重要代表之一。

马头琴是一种弓弦乐器,其形状独特,琴身呈马头状,因此得名。

马头琴在蒙古族民间被广泛使用,既是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表达蒙古族人民情感的重要媒介。

马头琴最早出现在公元15世纪的元代,而在蒙古族民间的历史中,马头琴有着更为悠久的传统。

蒙古族民间传说中,马头琴是神灵赐予人类的礼物,被视为联系人类和神灵之间的纽带。

因此,马头琴在蒙古族民俗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被用于祭祀仪式、婚嫁、狩猎等多种场合。

马头琴的制作工艺独特精湛。

首先,制作马头琴的琴身需要选用上好的木材,如松木、柏木等,然后经过数月的晾晒和雕刻,琴身逐渐形成,并最终以马头的形状呈现。

其次,制作马头琴的琴弦需要使用牛筋或马筋,并经过特殊的处理,以使琴弦具有良好的音质和寿命。

最后,制作马头琴的琴杆需要使用专业的木材制作,并经过多轮打磨和涂漆,使得琴杆光滑细腻,便于演奏。

在演奏方面,马头琴有着独特的技巧和风格。

演奏者使用琴弓拉动琴弦,同时用手指在琴弦上按弦,产生不同的音调。

演奏时,马头琴能够模仿动物的叫声、风声、雷声等自然音响,使人们仿佛身临其境,感受自然的力量和美妙。

同时,马头琴还具有很强的表现力,演奏者可以通过琴声传递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使人们产生共鸣。

马头琴作为中国蒙古族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独具特色,还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它不仅是蒙古族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瑰宝之一。

通过学习和传承马头琴,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蒙古族的音乐艺术,并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

马头琴的来历(二)马头琴是蒙古族音乐文化中的一颗明珠,它以其独特的形状和卓越的演奏技巧而闻名。

然而,马头琴并非只存在于蒙古族的音乐文化中,它还在中国各地的少数民族中广泛流传,并成为了这些族群自豪的标志之一。

马头琴最早出现在中国蒙古族地区,经过数百年的发展演变,逐渐成为了蒙古族民间音乐的代表性乐器。

马头琴教程 (2)

马头琴教程 (2)

马头琴教程什么是马头琴?马头琴,又称浑都尔、咯嘛、大提琴或呼罗罗,是蒙古族传统乐器,也是蒙古草原上最具代表性的乐器之一。

马头琴有一个特殊的外形,琴弦安装在蒙古国家宝藏马头上,因而得名“马头琴”。

马头琴的历史与起源马头琴起源于古代匈奴的防卫乐器“三弦”,之后经过多个朝代的演变和发展,最终形成了现代的马头琴。

马头琴被广泛应用于宫廷音乐、民间音乐和舞蹈等领域,是蒙古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头琴的构造马头琴的身体部分主要由琴箱、琴颈和马头组成。

琴箱是马头琴的主体,多为木制,中间腰部稍微膨胀,两端尖细。

琴颈连接琴箱和马头,用于支撑琴弦和变换音高。

马头是马头琴的标志性部分,形状酷似马头。

琴弦固定在马头的两个耳朵上,通过拉弦发出声音。

马头琴的演奏技巧1.握持方法:用大拇指和食指轻握琴颈,手掌支撑琴箱,同时放置琴弓。

保持手腕和手指的轻松状态,不必过于用力。

2.弓法:马头琴使用特殊的马尾弓进行演奏。

握持弓时,用大拇指放在弓杆之上,其余四指自然曲起。

演奏时应注重弓毛与琴弦的接触,并掌握好弓的力度和速度。

3.弦位与音高:马头琴共有四根弦,由低到高分别为阿、阳、乌、阿。

演奏时可以通过调整琴弦的紧度和放松度来改变音高。

4.播弦技巧:马头琴有多种播弦技巧,例如颤音、滑音、颤弓等。

这些技巧可以使音乐更加丰富多样。

5.节奏和速度:马头琴音乐中有特殊的节奏和速度要求,要有清晰的节拍感和稳定的演奏速度。

马头琴的乐曲马头琴的乐曲风格独特,充满草原民族特色。

常见的马头琴乐曲有《草原之约》、《马头琴与马》、《伊尔根觉罗王朝旗帜》等。

这些乐曲旋律优美,节奏鲜明,能够带领人们感受大自然和蒙古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总结马头琴作为蒙古族传统乐器的代表,具有独特的外形和音乐特点。

掌握马头琴的演奏技巧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经验,但通过不断练习和学习,相信每个人都能在马头琴上发出动人的音乐。

马头琴不仅是乐器,更是传承蒙古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让我们一起欣赏和学习这门古老而充满活力的艺术。

【民间故事】蒙古族马头琴的来历

【民间故事】蒙古族马头琴的来历

【民间故事】蒙古族马头琴的来历蒙古族马头琴是一种独特的弦乐器,它是由马的头骨,毛皮和马尾巴制成的。

据说,这种乐器的来历可以追溯到蒙古族的神话故事。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蒙古大草原上有一个叫布特的蒙古族音乐家。

他非常喜爱音乐,常常演奏自己制作的琴弦和弹奏简单的木制琴弦乐器。

一天,布特在草原上散步时,发现一只马的尸体,它的头骨和毛皮已经腐烂。

布特感到非常遗憾,因为他知道头骨制作成的马头琴在蒙古族文化中被视为神圣的。

布特决定将这个马的头骨和毛皮带回家,他准备用它来制作一把马头琴。

为了能够完整地制作出这把琴,布特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他细心地清洗头骨,并且去找了一匹马的毛皮来加工。

最终,他制作出了一把美丽的马头琴。

布特非常激动,他拿起马头琴开始弹奏。

当他弹奏琴弦的时候,他听到了美妙的声音,仿佛是马在为他歌唱。

布特觉得非常感动,他明白这是马的精神在他的琴弦上回响,这是对马的一种敬意和尊重。

从那时起,马头琴就成为了蒙古族音乐家必备的乐器。

每当他们弹奏马头琴的时候,他们都能感受到马的力量和神圣。

马头琴的音色充满了草原的风情和蒙古族人的情感,它成为了他们表达情感和表达自我的方式。

除了在音乐方面,马头琴在蒙古族文化中还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一些传统的庆典和仪式中,人们会用马头琴来奏乐,表达对神圣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马头琴也经常作为礼物送给亲朋好友,象征着友谊和祝福。

如今,蒙古族马头琴不仅在蒙古族地区流传,它的美妙音色已经走向全世界。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和演奏马头琴,用它来传递自己的情感和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虽然蒙古族马头琴的来历有很多版本的故事,但这个温暖而感人的民间故事无疑为这个乐器增添了更多的神秘和诗意。

马头琴不仅是一种乐器,更是蒙古族人民对马的崇敬和感恩之情的表达。

无论是在蒙古大草原上还是在世界各地的演出舞台上,马头琴都在传递着蒙古族人民的音乐文化和精神。

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马头琴项目前郭尔罗斯蒙古族

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马头琴项目前郭尔罗斯蒙古族

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马头琴项目前郭尔罗斯蒙古族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马头琴项目)—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马头琴简介:一种两弦的弦乐器,有梯形的琴身和用马头装饰的琴柄,为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乐器。

琴身木制,长约一米,有两根弦。

共鸣箱呈梯形,马皮蒙面。

声音圆润,低回宛转,音量较弱。

相传有一牧人怀念死去的小马,取其腿骨为柱,头骨为筒,尾毛为弓弦,制成二弦琴,并按小马的模样雕刻了一个马头装在琴柄的顶部,因以得名。

郭小川《平炉王出钢记》诗:“牧区的人们听说钢花喷,蒙古包里拉起了马头琴。

”乐器概述:马头琴是中国少数民族--蒙古族拉弦乐器,因琴杆上端雕有马头而得名。

马头琴的历史悠久,从唐宋时期拉弦乐器奚琴发展演变而来。

成吉思汗时(1155—1227)已流传民间。

据《马可波罗游记》载,12世纪鞑靼人(蒙古族前身)中流行一种二弦琴,可能是其前身。

明清时期用于宫廷乐队。

由于流传地区的不同,它的名称、造型、音色和演奏方法也各不相同。

在内蒙古西部地区称作“莫林胡兀尔”,而在内蒙古东部的呼伦贝尔盟、哲里木盟、昭乌达盟则叫做“潮尔”。

还有“胡兀尔”、“胡琴”、“马尾胡琴”、“弓弦胡琴”等叫法。

队内蒙古外,辽宁、吉林、黑龙江、甘肃、新疆等地的蒙古族也有流行。

文化艺术:马头琴是蒙古民族的代表性乐器,不但在中国和世界乐器在家族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且也是民间艺人,牧民家中所喜欢的乐器,马头琴所演奏的乐曲,具有深沉粗犷,激昂的特点,体现了蒙古民族的生产、生活和草原风格。

历史追溯:从山林狩猎文化时期至草原游牧文化初期,蒙古人所使用的乐器,不是马头琴,而是火必思、图卜硕尔等弹拨乐器且多用于娱乐性歌舞与舞曲伴奏。

从《蒙古秘史》、《元史》中的记载来看,成吉思汗至忽必烈时期,蒙古民族乐器尚以弹拨乐器为主,元代的蒙古军人和牧民,善弹火必思,喜跳集体踏歌。

当草原游牧音乐迅猛发展之后马头琴这件拉弦乐器便脱胎而出,得到广泛普及,并且最终取代弹拨乐器的地位,成为蒙古民族最具草原特色的民间乐器。

马头琴从传统到现代的工艺演变

马头琴从传统到现代的工艺演变

2019·4任何一件乐器的产生和发展都是受到整个音乐历史发展的趋向,艺术各类部发展状况,以及社会、政治、经济、宗教等一系列非音乐因素方面的影响。

马头琴自唐宋演变而来,随历史变迁从传统的蒙古民间乐器发展成为蒙古族音乐与文化的象征。

众所周知,马头琴是蒙古族传统弓弦乐器,在蒙古族形成前期马头琴就已经存在。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马头琴形成了带有地域色彩的不同流派。

换句话来说,马头琴伴随蒙古族人民从草原一路走来,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历史底蕴。

马头琴源自唐宋时代的胡琴,经历了弹弦———竹片拉奏———马尾弓弦拉奏这几个阶段。

在马头琴的“近亲”考察中,以科尔沁部落为核心的东部地区产生的“抄儿”与现代马头琴关系具有一定的血缘,这主要是因为抄儿的演奏者与现代马头琴的演奏者之间有很明确的师承关系所致,这奠定了马头琴较为统一的基本形制。

随着时代的变迁,演奏场所及条件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比如由蒙古包变为演奏厅,由草原变为户外舞台,有了西洋乐器的伴奏,电声乐器也同时被使用,甚至演奏的乐曲也和以前的草原风格大相径庭,诸如此类的变化都促使马头琴在不断改进。

那么,研究分析民族乐器的改进就有了很大的实际意义,是让民族传统乐器可以在新时代依旧焕发生命的必选手段。

■传统马头琴的制作(一)形制结构与选材传统马头琴一般由民间艺人自制自用,所以它的形制没有严格的固定标准,大都一般由琴头、琴杆、琴箱、弓弦等零部件构成,使用皮革蒙面不安置低音梁。

传统马头琴在木料的选择上限制并不多,更多的是就地取材。

民间的马头琴制作艺人经过长期的实践,在木料的特色、性能及对声音共鸣等方面有了自已独特的见解,并将这些见解运用到实际中。

齐·却云敦对木材的薄厚、湿度有着自己的经验,认为自然干透了的木材适合做琴,做出的琴色好。

通常马头琴选用的木料是色木,俗名五角枫,常用的马头琴木料有四种:南方的普通色木及花色木、北方的普通色木及花色木。

花色木也叫虎皮纹色木,东北的花色木是马头琴的高档材料,用它所做的表面具有立体感,对音质无影响。

《蒙古族马头琴》课件

《蒙古族马头琴》课件

马头琴的制作工艺和材料
制作工艺:手工制作,包括雕刻、打磨、上漆等步骤
材料:选用优质木材,如松木、桦木等,琴弦采用马 尾或尼龙材料
琴头:雕刻成马头形状,象征蒙古族的图腾
琴身:采用弧形设计,便于演奏者弹奏
琴弦:采用马尾或尼龙材料,具有较好的音质和耐用 性
琴弓:采用马尾或尼龙材料,便于演奏者控制音色和 力度
马头琴在音乐教育和艺术创作中的运用
音乐教育:马头琴作为蒙古族传统乐器,在音乐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帮助 学生了解蒙古族音乐文化。
艺术创作:马头琴在艺术创作中具有独特的表现力,可以创作出富有蒙古族特色的 音乐作品。
跨界合作:马头琴可以与其他乐器进行跨界合作,创作出更加多元化的音乐作品。
传承与发展:马头琴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和发展,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以适应时 代的变化。
蒙古族文化的传承:马头琴在蒙 古族文化传承中起着重要作用, 是蒙古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马头琴对于蒙古族音乐发展的贡献
乐器起源:马头 琴是蒙古族传统 乐器,历史悠久
音乐风格:马头 琴演奏的音乐具 有独特的蒙古族 风格和韵味
音乐传承:马头 琴在蒙古族音乐 传承中起到了重 要作用
音乐创新:马头 琴在蒙古族音乐 创新中起到了推 动作用
马头琴与其他蒙古族乐器的配合演奏
马头琴与呼麦的配合:呼麦是蒙古族特有的一种歌唱方式,与马头琴 的演奏相得益彰,共同营造出独特的音乐氛围。
马头琴与长调的配合:长调是蒙古族特有的一种歌唱形式,与马头琴 的演奏相得益彰,共同营造出独特的音乐氛围。
马头琴与四胡的配合:四胡是蒙古族特有的一种拉弦乐器,与马头琴 的演奏相得益彰,共同营造出独特的音乐氛围。
马头琴在蒙古族文化中的地位
乐器之王:马头琴是蒙古族最具代表性的乐器之一,被誉为“乐器之王”。

马头琴的乐器构造原理

马头琴的乐器构造原理

马头琴的乐器构造原理马头琴是内蒙古蒙古族传统的弓弦乐器,也是中国十大传统民族乐器之一。

它的外形特点是琴身朝前有如骏马头,故得名“马头琴”。

马头琴的乐器构造原理是通过弦与琴身的共鸣来发出音响。

马头琴主要由下列三部分组成:琴筒、琴杆、弓。

首先来看琴筒。

马头琴的琴筒是采用木材制作,一般使用枫木、柚木等稳定性较好的材料。

琴筒长约80-90厘米,上下端呈两个圆锥体相连接,上端的直径较下端小。

这样的设计有利于扩大空气共鸣腔体,提高音质。

而且,琴筒外表面被刻有蒙古族特色的马、鹿、花等图案,非常精美。

其次是琴杆。

琴杆是用木材制作的长杆状部件,与琴筒一体连接。

琴杆上有一定数量的音圈,音圈是用马尾发制成的,它们的数量有8个、9个和10个等多种。

音圈的作用是使琴的音色更加丰富。

另外,在琴杆上还有一根可以调整音准的调弦杆。

调弦杆通过向上或向下调整,使琴弦的张力得以改变,进而调整琴的音调。

最后是弓。

马头琴的弓是由木材和马尾制成的,长约70-80厘米。

弓杆的上端用马尾制成一团,团上已通入一些孔隙,以利于琴弓的弹奏。

弓杆下端通过几根传弦杆固定了象牙制作的横杠,使得马头琴的弓弦固定在横杠上,并可以通过横杠上的螺丝进行微调。

弓杆两侧的马尾发则分别穿过琴筒上的两个音孔,并与琴弦牵连在一起。

演奏时,演奏者将琴杆压弯,以使弓毛与琴弦相碰,通过拉动弓杆,琴弦振动发出音响。

马头琴的演奏技巧有弹、拨、打和拉等多种,琴的音色柔和悠长,具有浓郁的蒙古族风情。

演奏时,演奏者用弓拉动琴弦,琴弦振动产生的声波通过琴筒的共鸣腔体放大,并通过音孔放出。

音圈的存在进一步改变了振动的特性,使琴的音质更为优美。

同时,马头琴的琴筒还可以通过改变材料的不同以及琴筒内部结构的改良来调整音色。

总之,马头琴的乐器构造原理是通过琴筒、琴杆和弓的共同运作来发出声音。

琴筒和琴杆的设计使共鸣腔体得以扩大,增强音质;而弓的运动则使得琴弦振动发出音响。

这样的构造原理使得马头琴在演奏中能够表现出独特而美妙的音色和风情。

【民间故事】蒙古族马头琴的来历

【民间故事】蒙古族马头琴的来历

【民间故事】蒙古族马头琴的来历蒙古族马头琴是蒙古族民间传统乐器之一,深受蒙古族人民的喜爱。

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蒙古族特有的音乐宝藏。

关于马头琴的来历,有一则民间故事流传甚广。

在很久很久以前的蒙古大草原上,有一位名叫巴图的年轻牧民。

巴图与妻子一起在草原上放牧,生活虽然艰辛,却幸福而满足。

一天,巴图在牧场上发现了一匹受伤的马,由于受伤过重,这匹马很快就离世了。

巴图感到非常的痛心,他为这匹马编织了一个小马头,并开始用弦将马头与一个木箱连接起来。

一天晚上,巴图在灯下弹奏着这个马头琴,琴声飘荡在大草原上。

这时,他突然发现,小马头似乎变得活了起来,与巴图互动起来。

巴图惊讶不已,他开始更加用心地演奏着,小马头也跟着他的指法发出急促的声音,仿佛在跟他对话。

巴图被这一幕非常感动,他立刻明白这是马的灵魂附在了马头琴上,与他交流。

自此以后,马头琴成为了蒙古族人民与马灵魂沟通的工具。

人们相信,通过演奏马头琴,他们可以与马的灵魂交流,获得马的祝福和保护。

马头琴在蒙古族人民心中被视为一种神圣的乐器,被广泛传播和应用。

蒙古族马头琴的制作工艺也非常独特,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马头。

制作马头琴的人通常会选择在秋天宰杀生命力最旺盛的马,取其头骨进行加工。

制作过程需要许多细致的工序,其中最需要技巧的就是在马头的鼻孔部位打孔,并插入一根独特的琴杆,也就是琴弦的支撑部分。

这个过程需要非常小心,以防止损坏马头。

马头琴的琴弦分为两种,一种是低音弦,发出低沉有力的声音;另一种是高音弦,发出明亮悦耳的声音。

演奏者通过不同的指法和弹奏技巧,可以发出不同音调和节奏的音乐。

马头琴不仅被用来表达人们对马的爱和敬意,也成为了展示蒙古族音乐才华和创造力的重要工具。

如今,蒙古族马头琴已经成为了享誉世界的传统民族乐器之一,受到了世界各地音乐家和民间艺人的喜爱。

它既是蒙古族人民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连接蒙古族人民与马的灵魂的桥梁。

无论是在舞台上演奏,还是在家中弹奏,蒙古族人民都能够通过马头琴与马的灵魂沟通,感受到大草原上的自然和谐。

马头琴的故事

马头琴的故事

马头琴的故事马头琴,又称马胡、马呼,是蒙古族和蒙古以外的蒙古语族民族使用的一种拉弦乐器。

它的外形独特,琴身呈三角形,琴头呈马头状,琴弦呈三角形排列。

马头琴的音色深沉悠扬,被誉为“草原之声”,在蒙古族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马头琴起源于蒙古草原,据传说是由一位名叫白音达尔汗的蒙古族乐师所创制。

他在梦中得到了上天的指引,创造出了这种独特的乐器。

马头琴的琴身采用松木制作,琴弦使用马尾毛或羊肠制成,琴弓则是用马尾毛和马鬃制作而成。

这些原始的材料赋予了马头琴独特的音色和韵味。

在蒙古族的传统文化中,马头琴是不可或缺的乐器之一。

它常常出现在蒙古族的节庆活动、婚礼、葬礼等场合。

在草原上,马头琴更是伴随着牧民们的歌声,奏响着动人的音乐。

马头琴的音色清亮悦耳,能够表达出草原广阔、天地辽阔的壮丽景象,也能够表达出蒙古族人民的深厚感情和豪迈气概。

除了在传统文化中的应用,马头琴也在现代音乐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许多蒙古族的音乐家将马头琴的音色融入到现代音乐中,创作出许多优美动人的音乐作品。

这些作品不仅在蒙古族地区风靡一时,还在国际上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喜爱。

马头琴不仅是一种乐器,更是蒙古族文化的象征。

它承载着蒙古族人民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也承载着他们对祖先的敬仰和对传统的传承。

马头琴的故事,就是蒙古族文化的故事,它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传承下去,永远奏响着草原之声。

马头琴的音色如此动人,它的故事也同样令人感动。

它不仅是一种乐器,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让我们一起倾听马头琴的声音,感受蒙古族文化的魅力,让这段美丽的故事在我们心中永远传唱。

【民间故事】蒙古族马头琴的来历

【民间故事】蒙古族马头琴的来历

【民间故事】蒙古族马头琴的来历蒙古族马头琴的来历可以追溯到古代蒙古族牧民的生活。

在草原上,牧民们常常面对各种自然灾害和困难,因此他们发明了一种特殊的乐器,用来表达他们内心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这就是蒙古族马头琴的起源。

蒙古族马头琴是蒙古族的传统乐器,也是蒙古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蒙古族马头琴是一种由马头琴筒、马头和弓组成的乐器,外形独特、造型精美。

马头琴筒由木头制成,通常呈长方形的形状,上部有一个突起的马头。

马头琴的马头部分通常由马的头骨和皮制成,制作过程需要一定的技术和经验。

弓是由马尾毛制成的,用来演奏马头琴。

整个乐器是一体的,给人一种神秘而又古老的感觉。

蒙古族马头琴的演奏方法独特而复杂。

演奏者一手执弓,一手按弦,在马头琴筒上演奏。

演奏者用弓摩擦马头琴的弦,发出动听的声音。

演奏时,演奏者还可以同时用手指敲打马头琴的筒体,发出节奏感强烈的声音。

蒙古族马头琴的声音婉转悠扬,既能表达出草原的宽广和壮丽,又能表达出牧民们对生活的深深的热爱和感激之情。

蒙古族马头琴的演奏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蒙古族民间艺术的重要形式之一。

在蒙古族的传统节日和婚礼上,马头琴常常被用来伴奏舞蹈和歌曲。

在蒙古族的民间故事和传说中,马头琴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被视为神奇的乐器,能够带给人们好运和幸福。

蒙古族的马头琴不仅仅是一种乐器,更是一种文化符号。

马头琴展示了蒙古族牧民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

它代表了蒙古族人民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以及他们对生活的豁达和乐观。

在现代社会,虽然马头琴已经不再是蒙古族人民生活的必需品,但它仍然深深地融入到蒙古族的生活中,在各种庆典和节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马头琴探讨

马头琴探讨

马头琴探讨马头琴是一种两弦的弦乐器,有梯形的琴身和雕刻成马头形状的琴柄,为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乐器。

马头琴是蒙古民间拉弦乐器。

蒙古语称“潮尔”。

琴身木制,长约一米,有两根弦,共鸣箱呈梯形,声音圆润,低回宛转,音量较弱。

相传有一牧人为怀念小马,取其腿骨为柱,头骨为筒,尾毛为弓弦,制成二弦琴,并按小马的模样雕刻了一个马头装在琴柄的顶部,因以得名。

郭小川《平炉王出钢记》诗:“牧区的人们听说钢花喷,蒙古包里拉起了马头琴。

”名字由来马头琴,因琴头雕饰马头而得名。

《清史稿》载:"胡琴,刳桐为质,二弦,龙首,方柄。

槽椭而下锐,冒以革,槽外设木如簪头似扣弦,龙首下为山口,凿空纳弦,绾以两轴,左右各一,以木系马尾八十一茎扎之"。

可知,马头琴原来也有龙首。

此早在《元史》卷71《礼乐志》有载:"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颈,龙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为马尾。

"据岩画和有些历史资料中显示古代蒙古人开始把酸奶勺子加工之后蒙上牛皮,拉上两根马尾弦,当乐器演奏,称之为"勺形胡琴"。

当前很多专家认为这就是马头琴的前身。

勺形胡琴当时最长的也是二尺左右,共鸣箱比较小,声音也就小多了。

至今蒙古国的西部也有人把马头琴叫"勺形胡琴"。

当时琴头不一定是马头,有人头、骷髅、鳄鱼头、鳖甲或龙头等,此外还有人说,这种琴的琴头有呈猴头或玛特尔头的形状。

玛特尔形似龙,面似猴,象征一种镇压邪魔的神物。

据有关学者考证,马头琴一名大约得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纪初,琴首是由龙头或玛特尔头改为马头的。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琴类,如:皮胡、锹胡、四胡、奚琴、稽琴等都是当时的流行乐器。

元朝时期随着宫廷生活的逐渐富裕宫廷内有专门的演奏、唱歌、跳舞的人员,马头琴也就慢慢地成为宫廷音乐的主要内容之一了。

别名由于流传地区的不同,它的名称、造型、音色和演奏方法也各不相同。

在内蒙古西部地区称作“莫林胡兀尔”,而在内蒙古东部的呼伦贝尔盟、哲里木盟、昭乌达盟则叫做“潮尔”。

马头琴,古琴的制作

马头琴,古琴的制作

马头琴,古琴的制作过程里对于面板的选材有两种,分别为白松和泡桐,而对于背板和侧板根据多年的经验和《木材科技》资料显示枫木是最佳选择。

面板材料1:白松云杉是自然及合成的材料中声学品质最好的,因此大部份弦乐器的音板,如钢琴、提琴、吉他、曼陀林都是用云杉来制作的。

鱼鳞云杉picea jezoensis Yezo(or Yeddo)Spruce又称鱼鳞松。

树高可达40来,直径可达1米以上。

产于东北小兴安岭、长白山。

朝鲜、日本北方和东北亚等地区也有生产。

1、特征树皮灰褐色至棕褐色,表层常带灰白色,鳞片状剥落后留下近似圆形凹痕。

心、边材区别不明显,材色呈浅驼色带黄白色。

年轮分界明显,早晚材略色变,晚材色深。

木射线细,树脂道小而少。

2.性能材质轻软,纹理通直,结构细而均匀,力学强度略高于红松。

富有弹性,弯曲性与共振性能良好。

易干燥,易加工,涂饰、着色胶接容易。

带褐色或紫红色。

年轮明晰,早材至晚材的过渡为缓变,晚材带狭。

柔组织不见。

木射线很细。

木材具正常树脂道,但因个体小,在肉眼下不易见。

纹理通直。

肌构中等。

木材具光泽。

木材气干快,性质良好,一般少见干裂或变形。

粗皮云杉 Picea asPerata Chinese spruce树高可达30米以上,直径可达2米。

产于我国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和四川等省。

心、边材区别不明晰。

木材乳白色或黄白色,在空气中放置材色转深。

早材至晚材的过渡为急变。

具正常树脂道,但在肉眼下不见或不易见;在扩大镜下可见或不很清楚。

纹理通直、均匀。

肌构中等。

柔组织不见。

木射线很细。

木材具丝绍光泽。

气干很快,性质良好,一般少见干裂。

不很耐腐,易受小囊虫和天牛危害。

木材的主要强度性质指标见下表。

木材很容易加工,旋切良好。

不耐磨。

易钉钉但握钉力不强,染色、胶合等效果良好。

为重要航空用材和名贵的乐器用材,常用作小提琴面板和钢琴发音板等。

还宜作铸型木模、火柴梗片、胶合板、航空胶合板、仪器箱盒和室内装饰等方面用材,以及作盆桶、食物盛器、细木工、雕刻、工艺美术品和轻型旋制品等用材。

马头琴制作方法

马头琴制作方法

马头琴制作方法The process of making a horsehead fiddle, or morin khuur, is a skill that has been passed down for generations in Mongolia. Known for its unique shape and beautiful sound, the horsehead fiddle is a symbol of Mongolian culture and tradition. To create this instrument, craftsmen must follow a detailed process that involves several key steps.马头琴的制作过程是蒙古民族世代传承的技艺。

马头琴以其独特的形状和美妙的声音而闻名,是蒙古文化和传统的象征。

为了制作这种乐器,工匠们必须遵循一个包括几个关键步骤的详细过程。

One of the first steps in making a horsehead fiddle is selecting the right materials. Traditionally, the body of the instrument is made from a single piece of wood, such as cedar or spruce, which is carefully chosen for its acoustic properties. The horsehead at the top of the fiddle is typically carved from a separate piece of wood, such as maple, and intricately designed to resemble a horse's head.马头琴制作的第一步是选择合适的材料。

【民间故事】蒙古族马头琴的来历

【民间故事】蒙古族马头琴的来历

【民间故事】蒙古族马头琴的来历在远古的时候,蒙古族的祖先居住在广阔的大草原上。

他们过着简单而快乐的生活,饲养着牛羊,骑着马,享受着自由。

蒙古族人也很崇拜草原上的一切动物,在他们的心中,马是最神圣的动物。

因为马是他们的依靠,无论是作战还是日常生活,都少不了马的帮助。

有一天,蒙古族的族长接到一封信,说有一群难得一见的神秘动物出现在北方的荒原上,他们的神奇音乐能触动人们内心深处的琴弦。

蒙古族的族长当即就派出了最熟悉草原的猎人去寻找这些神秘动物,并把他们带回来。

经过数月的寻找,猎人终于找到了这些神秘动物,他们就是马头琴。

马头琴由马的头骨制成,琴弓则使用马毛制作而成,它的外形像马,琴弓像马的尾巴。

当演奏的时候,马头琴能够发出悠扬动听的音乐,让人心旷神怡。

猎人把马头琴带回了蒙古族的部落。

当族人们第一次听到马头琴的声音时,都被那美妙的音乐所震撼。

他们不仅用马头琴来表达对马的崇拜和感恩之情,还用它来记录各种生活情景和部落的历史。

在那以后,马头琴成了蒙古族民间音乐的代表。

经过几百年的传承和发展,马头琴已经成为了蒙古族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是一种乐器,更是蒙古族人民情感的载体和表达方式。

无论是在大草原上牧民们的吟唱,还是在繁华都市中演奏的音乐会,马头琴都能够带给人们深深的震撼和感动。

传说中,马头琴是由上天赐予蒙古族的礼物,它的音乐能够让人们沉浸在草原的美景中,感受到草原所带来的深远和浩渺。

它的琴弦就像是草原上的风在呼唤,在草原牧歌中促使着人们的心灵扬起。

蒙古族的马头琴不仅在草原上流传,也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广泛欢迎。

许多外国人都对这种神秘的乐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来到蒙古学习马头琴的演奏技巧。

《马头琴制作技艺信息可视化设计研究》范文

《马头琴制作技艺信息可视化设计研究》范文

《马头琴制作技艺信息可视化设计研究》篇一一、引言马头琴,作为中国北方的传统乐器,其独特的音色和艺术价值,已经逐渐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喜爱。

然而,对于其制作技艺的掌握与传承,仍然面临许多挑战。

马头琴制作技艺涉及众多复杂而精细的步骤,这些技艺的传承和传播方式仍停留在传统口头教学与书面文字记载的方式上,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于技艺学习与交流的需求。

因此,对马头琴制作技艺进行信息可视化设计研究,成为了一种有效的途径,不仅可以丰富传统乐器的研究,而且能对马头琴制作技艺的传承和传播提供有效帮助。

二、马头琴制作技艺的现状马头琴作为传统的蒙古族乐器,其历史悠久、内涵丰富。

它的制作涉及到材料的选择、形态的雕刻、音色的调试等众多步骤,需要工匠有深厚的技艺和经验。

然而,由于技艺传承的困难、学习成本的较高、学习过程的复杂等问题,马头琴制作技艺面临着传承困难的问题。

传统的技艺传承方式大多依靠口传心授、亲身体验的方式进行教学,这不仅学习成本高昂,且存在技能断层的风险。

因此,对于马头琴制作技艺进行信息可视化设计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信息可视化设计在马头琴制作技艺中的应用信息可视化设计作为一种新的信息表达方式,能够通过图形、图像、动画等手段将抽象的信息直观地展现出来。

在马头琴制作技艺中应用信息可视化设计,可以通过可视化的图表、模型等方式将马头琴制作过程中的每一步骤、每一环节进行详细地展示,使得学习者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学习马头琴的制作技艺。

同时,通过信息可视化设计,还可以将马头琴制作技艺的传承过程进行记录和保存,为后人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便利。

四、马头琴制作技艺信息可视化设计的具体实施在马头琴制作技艺信息可视化设计的实施过程中,首先要对马头琴的制作过程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明确每一个步骤的具体内容和技术要求。

然后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合理的图表、模型等可视化元素,以直观的方式展现马头琴的制作过程。

同时,还需要将传统的口头教学与书面文字记载的方式与信息可视化设计相结合,形成一种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马头琴制作技艺 指尖上传承的“民族史诗”

马头琴制作技艺 指尖上传承的“民族史诗”

了一生的缘分。老段说,在制作马头琴的过程中,调音是
重要环节,做一把好的马头琴,必须要懂得“音乐的味
道”。“规定马头和琴箱的长短距离分配最为关键,制作
者要凭自己的耳朵去辨别和确定两者的比例。如果不懂音
乐,是做不好的。”
音色的美与琴箱息息相关,所以马头琴的制作重中
之重是琴箱,选料必须考究。“过
去的皮面马头琴,18分钟的协奏
了草原深处,一把把马头琴化身一
4
1 马头琴之美。
2 初加工好的马头。
3 制琴专家段廷俊。
4 雕马头。
5 锉花。
6 装饰马头。
7 做琴箱。
8 上琴马。 9 数琴弦。
3
5
匹匹骏马从远古奔腾而来。马头琴由琴头、琴杆、琴箱、 琴弓组成,一颗高傲的马头挺立在上方,细长的琴杆连着 梯形的共鸣箱,两支弦轴分别立在马头的左右,紧拉着两 根琴弦。整个马头琴看上去就像是一匹变了形的马的半身 像,一只琴弓就像缕缕白云与这匹奔腾的骏马不离不弃, 相伴左右。
在内蒙古众多的马头琴厂中,段廷俊的音艺马头琴厂是 最有名的一家。音艺马头琴厂位于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团结小区 一个不大的四合院内,占地不过几百平方米。走进厂里,他跟
工人们正各自忙着自己手里的活。透过窗户,看到光线 昏暗的屋里一张颇有些年代且老到 掉牙的门板做成的操作台上,摆 满了木料和未完工的琴箱、琴杆 以及各种刻刀、凿子,地上到处 堆满了刨花,就在这里,段廷俊制 作出一把把精美的马头琴。 置身马头琴的世界,仿佛来到
NOV 2019
75
大美民间 BEAUTY IN FOLK
1
4
试拉,一边用心感受琴箱的音质效果,不时用刨子慢慢地
刮削修整着面板和背板,背板、面板去留的多少,全凭自

马头琴制作工艺的田野调查——以布和的马头琴制作工艺为例

马头琴制作工艺的田野调查——以布和的马头琴制作工艺为例

马头琴制作工艺的田野调查——以布和的马头琴制作工艺为例李旭东1 乌日嘎2 黄隽瑾3(1.2.3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摘 要:马头琴是近些年风靡内蒙古的一件传统民族乐器,其深沉的音色与悠扬的旋律折服了海内外的听众。

因而,近年来与马头琴生产、销售、展演的一些行业也“火”了起来。

其中,特别是马头琴的制作工家、作坊在内蒙古许多地区纷纷建立起来,融入到马头琴文化的产业当中。

因而,笔者深入到其中一家规模较大的马头琴厂,进行了系列跟踪调查。

从中我们发现,当代马头琴的制作工艺,一方面使马头琴及其艺术全面进入市场化的运作体系,另一方面,也逐渐将制作者与乐器在感情依存上进行了剥离。

关键词:蒙古族;马头琴;制作工艺;市场体系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838(2015)03-044-09收稿日期:2015-06-22基金项目:本文为内蒙古自治区2014年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内蒙古文化传播的历史考察》(项目编号:2014J162)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李旭东(1987-),男,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人,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教务处乐器科,舞台技师,硕士。

乌日嘎(1989-),女,蒙古族,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人,内蒙古青年报刊社,见习编辑,硕士。

黄隽瑾(1988-),女,浙江省慈溪市人,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编辑部,见习编辑,硕士。

一近年来,许多制作工厂、作坊在内蒙古的诸多地区纷纷建立起来投入到马头琴的制作当中。

就呼和浩特市境内,从个人工作室到成规模的工厂,一系列制作个体也将近十多个,随着制作师制作工艺的差别,所制作的马头琴也各有千秋。

笔者所采访的布和老师也是其中之一。

布和是内蒙古著名的马头琴制作家,呼和浩特市马头琴制作方面的“非遗”传承人。

他原籍是乌兰浩特,早年在乌兰浩特跟随其姐夫学习制作各种乐器。

92年开始制作马头琴,他所做的马头琴也引起了齐宝力高的关注,2001年他应宝力高的邀请,从乌兰浩特举家迁到呼和浩特专门制作马头琴。

电马头琴工作原理与制作技术及销售研究

电马头琴工作原理与制作技术及销售研究

信息载体的音频信号%将它从琴身中拾音器的位置输送到音响 设备放大以完成工作$ 在这一步如果选择被动式拾音器%可以 忠实反映木材音色%在传统马头琴上开孔可以体现这一技术% 而若配置电马头琴%则可选择主动拾音器%优点在于功率大*噪 音小*延音好*增益好$ 传输过程中%将传输线插入拾音器的音 孔%带有声音特性的模拟型号将在音频线中传输%其实时的动 态被送至音响%这样中间过程便联通了信号源%可以源源不断 地获取与使用音频信息$
(&拾音器选择与放置 作为电马头琴的精髓%文章将拾音器单列一节$ 拾音器是 电马头琴的核心零部件之一%用于采集琴弦的震动转化并为模 拟信号+电信号, 以便输出$ 简单来说%单线圈拾音器的音色 "亮#且"薄#-双线圈拾音器的音色" 暗# 且" 厚#$ 拾音器在琴 身所在的位置也影响着拾取到的音色%越靠近琴颈%音色越暗* 厚%反之越靠近琴桥%音色越亮*薄$ 对于拥有整体结构的电马 头琴%不妨在其琴杆处安置琴颈拾音器%这样可以捕捉大范围 的原始中低频音色%考虑到马头琴的声音特性整体偏向低沉浑 厚%这里可以选择主动拾音器来保留与放大声音特性%尤其对 于低音马头琴来说%琴颈部分的主动拾音器必不可缺-在靠近 琴桥与琴马的部分可以安装琴桥拾音器%包括单圈与双圈拾音 器*主动与被动拾音器%这样既可以保证声音本来的音色与特 性%又 可 在 插 电 使 用 过 程 中 防 止 电 流 与 型 号 干 扰% 做 到 一 举 两得$ 三电马头琴市场销售分析 一 电马头琴的商品优势 电马头琴相较于传统马头琴来讲%其成体的制作成本与使 用方便均存在诸多的改良与进步%这里进行大致论述$ $&制作成本 马头琴的制作通常需要工匠熟练的工艺技术%制作者基本 需要从打磨木料或制作琴弓来入门%一个从零开始的马头琴工 匠要具备入门或更高级别的制作技艺往往需要花费几年的时 间进行学习与制作练习%时间与精力的付出通常是巨大的$ 而 借助现代精细化的生产工艺与机械技术%我们可以把绝大部分 的琴体制作时间交给机器完成%如!传统的木料打磨与雕刻*琴 身的净板*着色等%而由于进行了琴身的改良%整体制作也省去 了不少耗时耗力的制作环节%如!面板制作*黏合*开孔等%大大 节省了人力与物力成本$ )&使用体验 传统马头琴的日常使用与保养条件都是较为苛刻的%琴身 尤其是面板部分防撞能力微乎其微%使用时若不小心就会留下 凹陷或者缺口%影响琴声与美观$ 平时存放也需要避光避风% 对于温度与湿度的要求较为苛刻%在使用分布广泛的北方要注 意避免太阳直接暴晒%冬天对于暖气的受热范围要适当远离% 因为木材在潮湿与干燥的环境下热胀冷缩的反应特别强烈%声 音也会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琴身也更加容易开裂$ 如果像电 马头琴一样可以采取整块实木或两块实木拼接的整体工艺%就 从根本上避免了面板的破损与开裂%自然或人为带来的琴体损 失就会大大减少$ 如在演出时使用%传统马头琴未解决现场音 量不足的问题往往需要借助一个无线麦克风来帮助其收音与 提升响度%但演出现场通常环境嘈杂%杂音*其他乐器的演奏 音*环境音不可避免地干扰明显降低了演出效果%有时无线信 号的互相干扰也使得接收器与调音台等音频与音响设备无法 接受到乐器麦克风信号%演出效果极差$ 马头琴应学习电吉 他*电小提琴等其他改良乐器来适应新的演出需要%毕竟过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头琴制作大揭密
马头琴制作大揭密
文/敖特尔爸爸
相信大家对蒙古族不会陌生,蒙古族都能歌善舞(我除外,呵呵),蒙古族
的音乐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长调和呼麦,另外就是马头琴。

99年我曾花用了3个
月的时间制作了50把马头琴,整个制作过程几乎全部是手工完成,非常的累,关于马头琴的制作过程,我想大家都比较感兴趣,下面我把制作过程简单地向
大家介绍一下,以此了解一二:
马头琴是蒙古族历史上较为悠久的一种弓弦乐器,因琴首雕有马头而得名,蒙古语叫它"潮尔"。

马头琴从它产生那天起,就成为蒙古民族喜爱的乐器而广
为流传,它伴随着蒙古民族走过了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已成为蒙古民族文化
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伙伴。

琴头上有雕刻精致的马头,弦槽后开,两侧各置一弦轴,两条马尾弦分别用40、60根长马尾合成。

琴弓用藤或木制杆,两端系以一束马尾。

用马尾弓摩擦马尾弦,发出的声音优美、浑厚、悠扬、动听,这在古
今中外拉弦乐器中都是极为独特的。

马头琴由琴杆、琴弓、音箱三部分构成,音箱为上窄下宽的梯形。

琴首多
为龙头上面雕马头,后来多为马头的形象。

最初的马头琴,音箱和琴杆用木材
制成,音箱正背面蒙羊皮或马皮。

琴弦用两束马尾、琴弓用树枝和马尾制成。

由于马头琴音域宽广、音色浑厚而深沉,泛音丰富,为演奏者提供了可以尽情
发挥演奏技巧的条件,因此,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欢快曲调往往能使人振奋、
激动,如泣如诉的曲调令人感伤。

演奏采取坐姿,琴箱夹于两腿间,琴杆偏向
左侧。

马头琴细弦在里、粗弦在外,音域一个八度,音色柔和、浑厚而深沉。

琴弓在弦外拉奏,弓法多变,指法丰富,具有鲜明的艺术风格。

几十年来,马头琴经过无数演奏家和艺人的不断研究、改进,并吸取其它
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之长处,逐步发展成现代的马头琴。

琴杆、音箱的侧、背板,采用传音共鸣性能优良的长白山色木或川滇枫木制作,面板用桐木或鱼鳞
白松,面板里粘音梁、立音柱、二索马尾琴弦改用强度更好的尼龙丝,并根据
地区的不同和传统,雕出风格不同的马头琴首,木弦轴改为机械铜轴,使音准
更为准确,琴弓借鉴提琴弓加以改进,用苏木或红木制作,演奏起来技巧表现
更加灵活,弦总和附件用乌木、红木等贵重木材,整把琴漂亮美观,富丽堂皇。

共鸣箱是一个上窄下宽的梯型箱体,是马头琴音质好坏的关键所在。

现在
的马头琴的面板多由白松和泡桐制作,在耐侯性方面白松优于泡桐,在白松传
声速度(5000m/r)方面也优于泡桐的传声速度(4600m/r)。

面板最好是取自成林
的健康白松,取自树干的中间段。

年轮以2MM一根,均匀,顺直,没有缺陷为佳。

锯成材后,至少存放三年以上。

白松的花纹像鱼鳞状,所以又叫鱼鳞松,面板的锯切应做到绝对的径切,使面板的年轮与底平面完全垂直,这对马头琴的
正常发音有重要影响。

面板必须是用同一块径切的木料剖开后,像书本一样地
打开,再经过拼板而制成。

面版的对接粘贴难度最大,两厘米的厚度要对粘在
一起是很有难度的,而且粘出的面版还要有弧度。

这个环节是需要真功夫地!
背板和侧板用的是色木,厚度与面板相仿,把四面的板采粘好之后,要在
面板上用线锯镂空花纹状音孔,放至屋内背阴通风处,等待描画装饰图案。

马头琴的琴杆、背板、侧板一般选用稍硬一点的材料,现在多采用质地较
硬的色木来制作琴杆和琴头,马头琴的琴杆既细又长,长白山花色木(枫木)一
般生长时间为几百年(直径45CM以上,有的达到80CM)这种木材的特点就是硬
度极大,木材的纹理呈虎皮纹理,所以又叫虎皮纹色木。

用它做的马头琴音色
悠远浑厚,外观漂亮,音色纯正。

在制做马头琴的过程中最花体力的就是雕刻琴头和琴杆,这个环节根本用
不了机械,色木这种木材无论是顺着它的长势纹理去推刨子,还是逆着推,都
会崩,所以全部的雕刻过程全部手工制作,坚硬的木材,细致的雕工是对制琴师的真正考验。

最后雕刻完的琴头,色木漂亮的虎皮纹呈现出是像三维立体的图案,极其精美。

琴杆雕刻完毕,要把红木或乌木做的指板粘贴上,这个时候,这一工序告
一段落,把做好的琴头琴杆挂在房间阴凉处,待最后的喷漆组装。

全部制作工序完毕后就是给琴头喷漆,漆的种类为硬质透明漆,俗称钢漆,喷漆的目的一是美化,二是保护木质。

面板一般保留木质原色,只在四角画上
装饰图案。

一切完毕后,组装,校音,到此为止,一把马头琴制作完毕,根据
工艺复杂程度,木材的好坏,一把琴的售价在5000元至20000元不等。

大家记住,马头琴只有是蒙古族制作的才算是正宗的哦!
马头琴音域宽阔,音色干净、饱满、亮丽、悠扬、浑厚,具有极为丰富的
艺术表现力。

它可以独奏,也可以齐奏或伴奏。

它既可表现万马奔腾那宏大的
场面,也可以表现蓝天白云、牛羊成群的辽阔草原的意境,模仿马和一些其它
动物的呜叫、表现雄鹰翱翔蓝天的勇敢英姿,它更是人们歌唱美好生活难得的
乐器,可以说,凡是欣赏到演奏马头琴琴声的人不得不为那独特而优美的音色
而征服,并深深喜爱上蒙古族这一民族乐器。

据说,茫茫沙海的牧区草原,牧民不但放牧牛马羊,还放牧骆驼,刚出生
的骆羔,母驼突然病死后,要马上找一头刚刚死去驼羔的母驼认养它,不然,
孤独的驼羔便会饿死。

但母驼往往见不是亲生驼羔不予认养。

在这种情况下,
牧人便将驼羔领到母驼跟前,用马头琴拉上一曲催人泪下的"劝奶曲",母驼因
此感动而让驼羔吃奶。

所以,牧人说,马头琴不但是一件被人喜爱的乐器,还
是一个有"情感"的朋友。

蒙古族有许多杰出的马头琴演奏家,较著名的有色拉西、巴拉干、桑都仍
和齐·宝力高等。

大家也许没有机会亲自去草原,但可以用音乐去体验一下大
草原的辽阔,蒙古族的豪放,马头琴的悠扬,体会一下那首古诗"敕勒歌"所描
述的景色: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