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相关术语解释
国土相关常用名词解释
国土相关常用名词解释 Final revision by standardization team on December 10, 2020.国土相关常用名词解释一、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
耕地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求,应划分为基本农田和一般农田,其中基本农田应当占本行政区域内耕地的百分之八十以上。
征收基本农田的、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超过三十五公顷的、其他土地超过七十公顷的,由国务院批准。
反之,由省政府批准。
二、建设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军事设施用地等。
建设用地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设用地管制要求,分为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禁止建设区。
允许建设区可作为建设用地利用,开展城乡建设的空间区域。
有条件建设区原则上不允许作为建设用地利用,满足特定条件后可以开展城乡建设的空间区域。
限制建设区为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和禁止建设区以外,禁止城镇和大型工矿建设、限制村庄和其他独立建设、控制基础设施建设,以农业发展为主的空间区域。
禁止建设区以生态与环境保护空间为主导用途、禁止开展与主导功能不相符的各项建设的空间。
三、农村集体用地:农村集体用地指依法属于农村集体的土地中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农民宅基地和公共设施用地、村办企业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等。
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经营、管理;已经分别属于村内两个以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内各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小组经营、管理;已经属于乡(镇)农民集体所有的,由乡(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
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先行复垦、耕地占补平衡和整体推进土地整治示范建设项目的区别:(一)定义: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若干拟整理复垦为耕地的农村建设用地地块(即拆旧地块)和拟用于城镇建设的地块(即建新地块)等面积共同组成建新拆旧项目区(以下简称项目区),通过建新拆旧和土地整理复垦等措施,在保证项目区内各类土地面积平衡的基础上,最终实现增加耕地有效面积,提高耕地质量,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城乡用地布局更合理的目标。
国土空间规划十大专业术语
国土空间规划十大专业术语从中央18号文提出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以来,一年过去国土空间规划尚处于体系构建时期。
目前,尽管《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法》《国土空间规划法》《国土空间规划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尚未出台,但是自然资源部已出台若干重要政策和技术文件。
中央18号文提出,按照“多规合一”要求,由自然资源部会同相关部门负责构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技术标准体系。
这其中,也包括国土空间规划术语体系。
一年来,随着国土空间规划专业术语增多,国土空间规划术语体系初显雏形。
有了统一的术语,就有了统一的共识。
今天,小编简单归纳国土空间规划十大专业术语并加以解释,以供参考。
一、国土空间国土空间是指国家主权与主权权利管辖下的地域空间,包括陆地国土空间和海洋国土空间。
国土空间是国民生存的场所和环境,包括陆地、陆上水域、内水、领海、领空等。
若以国土空间发挥的主导功能为标准,国土空间可分为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城镇空间。
详见本号此前推送的文章:《「规划词典」从国土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空间规划到“国土空间规划”》。
二、国土空间规划国土空间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在空间和时间上作出的安排。
国土空间规划是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海洋功能区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统一后形成的全新空间规划,在国家规划体系中居于基础地位。
国土空间规划可分为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市级国土空间规划、县级国土空间规划、乡镇国土空间规划五级,以及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三类,也就是“五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体系。
其中,总体规划是对乡镇及以上一定行政区域范围内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作出的总体部署与统筹安排。
详细规划是对具体地块用途和开发建设强度等作出的实施性安排,包括城镇开发边界内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镇开发边界外的村庄规划。
相关专项规划是指在特定区域(流域)、特定领域,为体现特定功能,对空间开发保护利用作出的专门安排。
国土空间规划类术语及相关知识
空间规划类术语“三区三线”“三区三线”:是根据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三种类型的空间,分别对应划定的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三条控制线。
“三区”(三类空间)城镇空间:以城镇居民生产、生活为主体功能的国土空间,包括城镇建设空间、工矿建设空间以及部分乡级政府驻地的开发建设空间。
农业空间:以农业生产和农村居民生活为主体功能,承担农产品生产和农村生活功能的国土空间,主要包括永久基本农田、一般农田等农业生产用地以及村庄等农村生活用地。
生态空间:具有自然属性的,以提供生态服务或生态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国土空间,包括森林、草原、湿地、河流、湖泊、滩涂、荒地、荒漠等。
“三线”(三条控制线)生态保护红线:是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的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
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是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法确定的不得占用、不得开发、需要永久性保护的耕地空间边界。
城镇开发边界:在一定时期内,可以进行城镇开发和集中建设的地域空间边界,包括城镇现状建成区、优化发展区,以及因城镇建设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空间规划类的术语“双评价”“双评价”是个简称,由“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两部分构成。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在一定发展阶段,经济技术水平和生产生活方式,一定地域范围内资源环境要素能够支撑的农业生产、城镇建设等人类活动的最大规模。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在维系生态系统健康的前提下,综合考虑资源环境要素和区位条件以及特定国土空间,进行农业生产城镇建设等人类活动的适宜程度。
1、“双评价”要评什么呢?“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判断区域内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能源、旅游资源、水环境、大气环境等资源环境要素,对这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人口规模、经济规模和建设规模的支撑能力。
概括地说,就是判断资源(利用)、环境(质量)、生态(基线)、灾害(风险)四类要素,定量测度国土空间发展的综合潜力,人类活动的承载能力,以及为人的经济、社会活动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能力。
国土与人民知识点总结
国土与人民知识点总结一、国土概念国土是指一个国家的疆域范围,包括陆地、内海、领海和专属经济区等。
国土是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物质基础,是国家独立、自主的空间载体。
国土是国家的生存所依赖的基本要素,它对国家的发展和安全至关重要。
国土包括陆地和水域,是国家的物质载体,也是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基础。
国土资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国家自然条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国土资源国土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两部分。
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所蕴藏的可利用的各种物质和能量资源,包括土地、矿产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草原资源、海洋资源、气候等。
经济资源是指能够满足人们生产活动和生活需要的物质资料和能源,包括矿产资源、农业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森林资源和水资源等。
国土资源是国家的物质财富,是国家的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重要资源基础。
因此,合理开发和利用国土资源是国家发展的战略任务。
三、国土保护国土保护是指对国土资源、环境、生态系统的合理利用,保护国土生态环境,维护国土资源安全,实现国土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措施。
国土保护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基础,是国家发展的基本保障。
国土保护内容主要包括:保护国土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国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保护国土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土文化遗产和历史地标等。
国土保护需要通过法律、政策、技术手段来实现,需要政府、企业和公民共同参与和协作。
四、国土开发国土开发是指在合理保护国土资源和环境的前提下,对国土资源进行综合利用和合理开发,以满足人们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国土开发是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国土开发内容主要包括: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草原资源等;开发利用能源资源和水资源等;开发利用自然风景和文化资源等。
国土开发需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实行综合规划和统筹考虑,创新技术和管理手段,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
五、国土规划国土规划是指国家对国土状况、资源状况、环境状况、社会经济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政策进行规定,制定国土利用总体方案、国土空间规划和区域规划,以及相关专项规划的基本工作。
国土空间规划专业术语汇总及解释
国⼟空间规划专业术语汇总及解释国⼟空间规划专业术语汇总及解释01国⼟空间指国家主权与主权权利管辖下的地域空间,包括陆地国⼟空间和海洋国⼟空间。
国⼟空间是国民⽣存的场所和环境,包括陆地、陆上⽔域、内⽔、领海、领空等。
若以国⼟空间发挥的主导功能为标准,国⼟空间可分为⽣态空间、农业空间、城镇空间。
02国⼟空间规划是对⼀定区域国⼟空间开发保护在空间和时间上作出的安排,包括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
国⼟空间规划是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地利⽤规划、城乡规划、海洋功能区划等空间规划融合统⼀后形成的全新空间规划,在国家规划体系中居于基础地位。
国⼟空间规划可分为全国国⼟空间规划、省级国⼟空间规划、市级国⼟空间规划、县级国⼟空间规划、乡镇国⼟空间规划五级,以及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三类,也就是“五级三类”国⼟空间规划编制体系。
其中,总体规划是对乡镇及以上⼀定⾏政区域范围内国⼟空间保护、开发、利⽤、修复作出的总体部署与统筹安排。
详细规划是对具体地块⽤途和开发建设强度等作出的实施性安排,包括城镇开发边界内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镇开发边界外的村庄规划。
相关专项规划是指在特定区域(流域)、特定领域,为体现特定功能,对空间开发保护利⽤作出的专门安排。
03总体规划是⾏政辖区内国⼟空间保护开发利⽤修复的总体部署和统筹安排,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
是详细规划的依据、相关专项规划的基础。
04详细规划是对具体地块⽤途和开发建设强度等作出的实施性安排,是开展国⼟空间开发保护活动、实施国⼟空间⽤途管制、核发城乡建设项⽬规划许可、进⾏各项建设等的法定依据。
05专项规划是指在特定区域(流域)、特定领域,为体现特定功能,对空间开发保护利⽤作出的专门安排,是涉及空间利⽤的专项规划。
06⽣态保护红线是指具有特殊重要⽣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是保障和维护国家⽣态安全的底线和⽣命线。
是指具有特殊重要⽣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是保障和维护国家⽣态安全的底线和⽣命线。
国土常识
国土小常识一、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管理的基础知识(一)农用地农用地是指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以及其他农用地。
其他农用地包括畜禽饲养地、设施农用地、农村道路、坑塘水面、养殖水田、农田水利用地、田坎及晒谷场等用地。
(二)建设用地建设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商业、工矿、仓储、公用设施、公共建筑、住宅、交通、水利设施、特殊用地等。
(三)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是指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建设项目审批、核准、备案阶段,依法对建设项目涉及的土地利用事项进行的审查。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建设项目进行预审,对建设项目是否科学、合理、合法提出审查意见,有利于规范建设项目用地行为,保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的实施,也有利于切实保护耕地,节约和合理用地,是新时期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加强宏观调控、强化计划用地管理的重要措施。
(四)农用地转用农用地转是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和国家规定的批准权限批准后,将现状的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行为。
也就是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
农用地转用必须依法办理审批手续。
农用地专用的审批权限分为国务院和审计人民政府两个层次。
1、国务院的审批权限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的道路、管线工程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国务院批准的建设项目占用土地,涉及农地转用建设用地的,由国务院批准。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城市以及国务院指定的城市的分批次建设用地,由国务院批准。
2、省级人民政府的审批权限除国务院审批权限以外的建设项目占用土地,涉及农用地转用为建设用地的,需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
(五)征收土地征收土地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据法定程序将农民集体土地转变为国有土地,并依法给予被征收土地的单位和个人一定补偿的行为。
征收土地是一种国家行为,具有强制性。
征收土地必须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必须依法对被征地单位进行补偿,对造成的剩余劳动力必须组织安置。
国土知识
国土知识(一)什么是土地市场?土地市场是土地及地上建筑物和其它附着物作为商品进行交换的总和。
土地市场也称为地产市场。
我国土地市场有三种运行模式:一级市场即政府出让市场,是指政府有偿、有限期的出让土地使用权的市场市场;二级市场是指土地的使用权转让市场;三级市场是指用地单位土地使用权的有偿转让。
地籍测量地籍测量是在权属调查的基础上运用测绘科学技术测定界址线的位置,计算面积,绘制地籍图,为土地登记、核发证书提供依据,为地籍管理服务。
权属调查权属调查是对宗地权属及其权利所及范围的调查,是针对土地使用者的登记申请,对申请者的宗地位置、界线、用途等进行实地核实、记录,并经土地使用者认定,为地籍测量、权属审核、登记发证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凭证。
地籍调查地籍调查是依照有关法律程序,对申请登记的宗地现场核实其实际位置、界线、数量及用途等基本情况,为确定权属做好准备,包括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两项内容。
它是现场确认土地所有权、使用权所及位置和范围的过程,是对土地登记申请的一种实质审查,是土地登记的法定程序之一。
我国土地证书的种类目前我国土地证书的种类有以下四种:国有土地使用权证、集体土地所有权证、集体土地使用权证、土地它项权利证。
为什么要进行土地登记土地登记的作用与目的:一是能够有效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的土地权利;二是能为国家管理土地发挥基础作用;三是能为实现国家土地税收政策服务;四是能够解决土地权属纠纷,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土地登记及其种类土地登记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将土地的权属、面积、用途等情况登记在专门的簿册上,同时向土地的所有者、土地的使用者颁发土地证书,以确认土地使用权、土地所有权的一种法律制度。
土地登记的种类:一是初始土地登记是指土地登记机关在同一时间内对一定范围内的全部宗地的土地所有权、使用权以及它项权利进行集中统一登记;二是变更土地登记(日常土地登记)是对已经进行初始土地登记的任一宗地的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它项权利及相关内容发生变化而进行的相应的变更登记。
国土规划相关名词解释
1.国土:是指一个主权国家管辖下的地域空间,包括领土、领空、领海和根据《国际海洋法公约》规定的专属经济区海域的总称。
领土:狭义的领土指国家疆界以内的陆地部分。
广义的领土可包括领海和领空。
领海:是指沿着国家的海岸、受国家主权支配和管辖下的一定宽度的海域。
(大多数国家都同意领海的宽度为12海里)领空:包括国家的陆地和水域之上的全部上空。
专属经济区:是指在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具有特定法律制度的区域,其宽度自领海基线量起不超过200海里。
2.自然资源分类系统:(1)按其存在的形态不同,分为土地、水、矿产、森林、牧草、物种、海洋、气候、旅游和自然信息10种资源。
(2)按其不同功用,分为物质资源、能量资源、环境资源、信息资源、空间资源和时间资源。
(3)依据其本身固有特征进行分类。
这些特征主要包括:自然资源的可更新性、耗竭性、可变性、重新使用性等。
自然资源可分为:一、耗竭性资源:1)可更新性资源:①土地资源②森林资源③作物资源④牧场和饲料资源⑤野生及家养动物资源⑥水产渔业资源⑦遗传资源2)不可更新性资源:①能重复利用的资源②不能重复利用的资源二、非耗竭性资源:1)恒定性资源:①太阳能②潮汐能③原子能④风能⑤2)易误用及污染的资源:①大气②水能③江河湖海中的水资源④广义的自然风光3.国土资源(广义和狭义):是指一个国家主权管辖范围内的全部资源。
广义的国土资源包括一国主权管辖范围内的全部自然资源、全部社会资源(如人力资源、社会文化资源等)和经济资源;狭义的国土资源仅指一国主权管辖范围内的全部自然资源。
4.国土资源与自然资源的区别:国土资源与自然资源两个概念在外延和内涵上都有区别。
外延上区别:不仅表现在范围上,表现在数量和种类上。
自然资源是无限的,不受国界、洲界、星球界的限制。
每个国家的国土资源的绝对量和相对量(人均占有量)却都是有限的,而且还是各不相同的。
一个国家无论其疆土有多大,其主权管辖范围内的自然资源种类,尤其是亚种,不可能囊括自然资源的全部种类和亚种,一些内陆国家甚至缺少海洋资源这种大类自然资源。
国土重点 打印版
一、名词解释1、国土:从国际法权来讲:指一个主权国家管辖下的全部地域空间,包括领土、领海、领空、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海域。
从经济社会层面讲,国土是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也是环境。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在一定的规划区域内,根据地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国民经济发展要求,协调土地总供给与总需求,确定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的宏观战略措施。
3、可持续性:是指自然资源对人类福利需求的可承受能力或可承载能力。
4、土地复垦:是指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掘、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综合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
5、区位:是指自然地理区位、经济地理区位和交通地理区位在空间地域上有机结合的具体表现。
6、地域分工:又称劳动地域分工、地理分工等,是指人类经济活动按地域的分工。
7、投入产出率= 所获得的产出总收入/所投入的总成本×100%。
8、故障树分析法:是指利用图解的形式将大的故障分解成各种小的故障,并对各种引起故障的原因进行分解。
9、风险度:是指将风险的概率特性进行量化的一种表达方式。
二、填空1、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层次(国家、省、市、县、乡镇)2、重大国土资源开发利用和整治保护可突出枢纽、片区、联线三种要素,在国土配置上表现为点型、线型、片区型三种类型3、国土规划是指对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整治、保护所进行的综合性战略部署。
4、国土规划战略研究的特征有整体性、层次性、综合性、前瞻性。
三、简答题1、国土规划的类型和体系答:国土规划类型类型:1经济区国土规划;经济区也有多种类型:1)聚类经济区2)经济协作区3)经济特区4)部门经济区5)综合经济区;2行政区国土规划,行政区是为了对国家政权职能实行分级管理而划分出来的地域单元。
行政区是国家为了更好地行使国家主权和执行国家任务,而将全国国土按照若干层次划分出来的地域;3自然区国土规划,自然区是自然特征基本相似的地域自然单元的范围。
国土资源管理名词解释
国土资源管理名词解释一1、国土资源:是国家主权管辖范围内全部自然资源的总称。
它主要包括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自然景观资源等。
2、矿产资源:是指能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由地质作用形成的,蕴藏在地壳中的,呈固态、液态或气态的各种矿物。
包括煤、石油、天然气、地热等能源矿产,铁矿、铜矿、锌矿、金矿等金属矿产,硫铁矿、石膏、石灰岩等非金属矿产,地下水、矿泉水等水气矿产。
用作普通建材的砂、石、砖瓦粘土也是矿产资源。
3、耕地:是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整理复垦地、休闲地、歇地、草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
耕地还包括南方宽小于1米,北方宽小于2米的沟、渠、路和田埂。
4、耕地保护:是指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和措施,对耕地的数量和质量进行的保护。
5、基本农田:是指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
6、基本农田保护区:是指为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依照法定程序确定保护区域。
7、土地用途管制:是指国家为了保护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通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明确土地使用条件,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必须严格按照规划确定的用途和条件使用土地。
8、土地整理: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有关专项规划,对田、水、路、渠、林、村等实行综合整治,调整土地关系,改善土地利用结构和生产条件,增加可利用土地面积和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的活动。
9、农用地整理:是指耕地整理、园地整理、林地整理、牧草地整理、养殖水面整理等。
10、建设用地整理:是指村镇用地整理、城镇用地整理、独立工矿用地整理、交通和水利设施用地整理等。
11、土地复垦:是指生产建设过程中,对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利用的状态的活动。
国土空间术语
国土空间术语1. “生态保护红线”这可是咱国土空间里的一道“高压线”啊。
就好比一个家庭的保险柜,里面装着最珍贵、绝不能动的东西。
比如说那片原始森林,那是无数动植物的家园,要是有人想在生态保护红线内搞开发,那可不行,这是留给大自然喘气儿的地方呢!2. “城镇开发边界”3. “永久基本农田”永久基本农田那可是咱的“命根子”。
这就像家里的米缸,得一直满着,才能保证大家有饭吃。
像那些肥沃的大片耕地,种着小麦、水稻啥的,不管啥时候,都得好好保护着,谁要是想在上面盖房子或者建厂,那简直就是瞎胡闹嘛!4. “国土空间规划”这国土空间规划就像一个超级大的拼图游戏。
每一块地儿,不管是城市、农村还是大自然,都是其中的一块小拼图。
比如说要规划一个新的旅游景区,就得把它放在整个国土空间规划这个大拼图里,看看哪里合适,怎么和周围的环境搭配起来,可不能自己瞎放。
5. “三区三线”“三区三线”可重要啦!这就像交通规则一样,规范着国土空间的秩序。
比如说“三区”里的生态空间,就像大自然的专属领地,线一划,就告诉人们这是要重点保护的地方,就像告诉司机哪条路是单行道,可不能乱闯。
6. “空间管制”空间管制呢,有点像学校里的纪律委员。
每个地方该干啥、不该干啥,都得听它的。
比如在一些水源保护区,空间管制就规定了不准有污染企业,就像纪律委员不允许在教室里打闹一样,一切都是为了让这个空间更有序、更健康。
7. “主体功能区”主体功能区就像是不同性格的小伙伴在国土空间这个大班级里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像有的地方是生态涵养区,就像班里文静的同学,主要任务就是保护环境;有的地方是城市化地区,就像活跃的同学,负责发展经济和城市建设。
8.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就像一个严格的管家。
一块地儿想用它做什么,得先经过这个管家的同意。
比如说你想把一块农用地改成商业用地,这管家就得好好审查审查,看看合不合理,就像家里要换家具,得先问问管家放这儿合适不合适。
国土日国土资源管理知识暨相关名词解释汇编
国土日国土资源管理知识暨相关名词解释汇编1、土地整理土地整理是指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对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态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行为。
2、土地复垦土地复垦是指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原因造成的土地破坏,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
3、土地复垦费土地复垦费是指有关企业和个人为履行土地复垦义务,在自行没有条件复垦或者复垦没有达到规定要求时,向当地政府或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缴纳的进行土地复垦的费用。
4、耕地开垦费耕地开垦费是指为开垦耕地向非农业建设单位或者个人收取的包括保护性工作、农业生产配套设施、工程和生物技术、劳动力、生产资料等的投资费用。
对占用基本农田收取的耕地开垦费要高于占用一般耕地的耕地开垦费。
5、闲置土地闲置土地是指土地使用者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后,未经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同意,超过规定的期限未动工开发建设的建设用地。
6、土地闲置费土地闲置费是指向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但未按照规定动工建设满一年,不满二年的建设单位和个人征收的闲置土地的费用。
7、农业税农业税是对从事农业生产、有农业收入的单位或个人,根据其农业收入所征收的税。
习称公粮。
农业税按常年产量计征。
8、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是地壳中有开采价值、能作生产、生活资料来源的物质,包括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等。
13、农用地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
14、建设用地建设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
15、未利用地未利用地是指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
16、建筑物建筑物一般是指人们进行生产、生活或其他活动的房屋或场所,如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农业建筑和园林建筑等。
17、构筑物构筑物一般是指人们不直接在其内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建筑,如水塔、烟囱、栈桥、堤坝、挡土墙、蓄水池和囤仓等。
18、农用地转用农用地转用是指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国家规定的批准权限获得批准后,将农用地转变为建设用地的行为。
国土相关术语解释
国土资源管理名词一、土地分类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三大类(一)农用地: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及其他农用地。
1.耕地: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水田、旱地、菜地、望天田、水浇地等,我县主要地类是水田和旱地。
2.园地:指种植以采集果、叶、根茎等为主的集约经营多年生木本和草本作物的土地,包括果园、茶园、其他园地等,其中由耕地改种但耕作层未被破坏的园地称为可调整园地,视同耕地管理。
3.林地: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沿海红树林的土地。
包括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迹地、苗圃等。
4.其他农用地:指上述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以外的农用地。
包括农村道路、田埂、畜禽饲养地、设施农用地、养殖水面、农田水利用地、坑塘水面等。
(二)建设用地: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
包括商业、工矿、仓储、公用设施、公共建筑、住宅、交通、水利设施、特殊用地等。
1.商服用地:指主要用于商业、服务业的土地。
包括批发零售用地、住宿餐饮用地、商务金融用地、其它商服用地;2.工矿仓储用地:指主要用于工业生产、物资存放场所的土地。
包括工业用地、采矿用地、仓储用地;3.住宅用地:指主要用于人们生活居住的房基地及其附属设施的土地。
包括城镇住宅用地、农村宅基地;4.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指用于机关团体、新闻出版、科教文卫、风景名胜、公共设施等的土地。
包括机关团体用地、新闻出版用地、科教用地、医卫慈善用地、文体娱乐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公园与绿地、风景名胜设施用地等;5.特殊用地:指用于军事设施、涉外、宗教、监教、殡葬等的土地。
包括军事设施用地、监教场所用地、宗教用地、殡葬用地等;6.交通运输用地:指用于运输通行的地面线路、场站等的土地。
包括民用机场、港口、码头、地面运输管道和各种道路用地。
包括铁路用地、公路用地、街巷用地、机场用地、港口码头用地、管道运输用地等。
7.水利设施用地:指陆地水域,水库水面、水工建筑物等用地。
国土相关常用名词解释
国土相关常用名词解释一、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
耕地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求,应划分为基本农田和一般农田,其中基本农田应当占本行政区域内耕地的百分之八十以上。
征收基本农田的、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超过三十五公顷的、其他土地超过七十公顷的,由国务院批准。
反之,由省政府批准。
二、建设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军事设施用地等。
建设用地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设用地管制要求,分为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禁止建设区。
允许建设区可作为建设用地利用,开展城乡建设的空间区域。
有条件建设区原则上不允许作为建设用地利用,满足特定条件后可以开展城乡建设的空间区域。
限制建设区为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和禁止建设区以外,禁止城镇和大型工矿建设、限制村庄和其他独立建设、控制基础设施建设,以农业发展为主的空间区域。
禁止建设区以生态与环境保护空间为主导用途、禁止开展与主导功能不相符的各项建设的空间。
三、农村集体用地:农村集体用地指依法属于农村集体的土地中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农民宅基地和公共设施用地、村办企业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等。
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经营、管理;已经分别属于村内两个以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内各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小组经营、管理;已经属于乡(镇)农民集体所有的,由乡(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
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先行复垦、耕地占补平衡和整体推进土地整治示范建设项目的区别:(一)定义: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若干拟整理复垦为耕地的农村建设用地地块(即拆旧地块)和拟用于城镇建设的地块(即建新地块)等面积共同组成建新拆旧项目区(以下简称项目区),通过建新拆旧和土地整理复垦等措施,在保证项目区内各类土地面积平衡的基础上,最终实现增加耕地有效面积,提高耕地质量,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城乡用地布局更合理的目标。
中国土地管理基本术语
一、土地1、土地地球陆地表面具有一定空间范围的地段,包含垂直于它上下的生物圈,包括近表气候、土壤和地形、水文、表层地质、动植物种群以及过去和现在人类活动物质结果的所有属性。
2、土地科学研究作为自然经济社会综合体的土地、土地与人的相互关系和以土地为介质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对象的学科群体。
3、土地总面积一个国家或区域的陆地总面积,包括内陆水面和沿海滩涂,不包括领海。
4、土地(组成)要素构成土地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表层地质、动植物种群和人类活动的物质结果。
5、土地覆被能直接或通过遥感手段观测到的自然和人工植被及建筑物等地表覆盖物。
6、土地覆被分类根据一定的目的,按照拟定的分类标准,对有代表性的土地覆被进行分类的过程。
7、土地覆被类型可以识别和定义的土地覆被类别。
8、土地资源在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可为人类利用的土地。
9、土地资源学以土地作为资源来研究其组成要素的相互作用、综合特征、时空变化规律及其与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10、土地分类基于一定目的,按特定的标准,对土地进行不同详细程度的概括、归并或细分,区分出性质不同、各具特色的类型的过程。
11、土地分级基于一定目的,按特定的标准,通过自下而上地归并或自上而下地细分,将土地划分为一系列分层次的、复杂程度有差异的土地单元的过程。
12、土地单元一块具有特定的土地特性和质量,并可在图上勾绘出来的土地。
二、土地属性1、土地属性土地的一个或复合的自然、社会、经济方面性质的描述。
2、土地性状给出一土地类型一定程度的有用性信息的属性。
3、土地特性一个用以区别于其他资源,区分不同土地单元或描述土地质量的容易看到或可以度量的土地属性。
4、土地质量(1)<通用术语>土地功能满足人们需要的优劣程度。
(2)<土地评价专用>由明显影响土地对特定用途适宜性的一组土地特性所组成的复合土地属性。
5、生长期长度一年中温度、土壤水分条件容许作物生长的天数,用以反映土地气候状况的土地质量。
国土空间规划类术语及相关知识
空间规划类术语“三区三线”“三区三线”:是根据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三种类型的空间,分别对应划定的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三条控制线。
“三区”(三类空间)城镇空间:以城镇居民生产、生活为主体功能的国土空间,包括城镇建设空间、工矿建设空间以及部分乡级政府驻地的开发建设空间。
农业空间:以农业生产和农村居民生活为主体功能,承担农产品生产和农村生活功能的国土空间,主要包括永久基本农田、一般农田等农业生产用地以及村庄等农村生活用地。
生态空间:具有自然属性的,以提供生态服务或生态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国土空间,包括森林、草原、湿地、河流、湖泊、滩涂、荒地、荒漠等。
“三线”(三条控制线)生态保护红线:是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的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
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是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法确定的不得占用、不得开发、需要永久性保护的耕地空间边界。
城镇开发边界:在一定时期内,可以进行城镇开发和集中建设的地域空间边界,包括城镇现状建成区、优化发展区,以及因城镇建设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空间规划类的术语“双评价”“双评价”是个简称,由“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两部分构成。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在一定发展阶段,经济技术水平和生产生活方式,一定地域范围内资源环境要素能够支撑的农业生产、城镇建设等人类活动的最大规模。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在维系生态系统健康的前提下,综合考虑资源环境要素和区位条件以及特定国土空间,进行农业生产城镇建设等人类活动的适宜程度。
1、“双评价”要评什么呢?“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判断区域内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能源、旅游资源、水环境、大气环境等资源环境要素,对这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人口规模、经济规模和建设规模的支撑能力。
概括地说,就是判断资源(利用)、环境(质量)、生态(基线)、灾害(风险)四类要素,定量测度国土空间发展的综合潜力,人类活动的承载能力,以及为人的经济、社会活动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能力。
国土资源管理术语和定义
术语和定义3.1土地利用 land use人类通过一定的行为,利用土地的特殊性来满足自身需要的过程。
3.2土地利用规划 land use planning国家为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土地可持续利用,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一定区域、一定时期内对土地利用所作的统筹安排和制定的调控措施。
3.3土地资源 land resource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所利用的土地。
3.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general land use planning各级人民政府为了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在一定区域范围和时期内,根据土地资源现状、潜力和各业用地需求,对城市土地利用进行的统筹安排和综合部署。
3.5土地开发 land development对未利用土地包括荒山、荒地、荒滩等,通过生物工程或生物措施,使其改造为可利用土地的行为。
3.6土地整理 land consolidation土地整理氛围农地整理和市地整理,现阶段我国土地整理重点在农村地区,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对田、水、路、林、村等实行综合整治,调整土地关系,改善土地利用结构和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土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的活动。
3.7土地复垦 land reclamation对生产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利用状态的活动。
3.8土地开发整理复垦 land development, consolidation and reclamation土地开发、土地整理与土地复垦的统称。
3.9土地开发整理规划 land development and consolidation planning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土地资源特点与利用状况,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土地开发规划指标、土地整理规划指标和土地复垦指标,分别确定土地资源、利用不充分土地和已破坏的土地的最佳利用途径,并在时间和空间上做出安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土资源管理名词一、土地分类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三大类(一)农用地: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及其他农用地。
1.耕地: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水田、旱地、菜地、望天田、水浇地等,我县主要地类是水田和旱地。
2.园地:指种植以采集果、叶、根茎等为主的集约经营多年生木本和草本作物的土地,包括果园、茶园、其他园地等,其中由耕地改种但耕作层未被破坏的园地称为可调整园地,视同耕地管理。
3.林地: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沿海红树林的土地。
包括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迹地、苗圃等。
4.其他农用地:指上述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以外的农用地。
包括农村道路、田埂、畜禽饲养地、设施农用地、养殖水面、农田水利用地、坑塘水面等。
(二)建设用地: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
包括商业、工矿、仓储、公用设施、公共建筑、住宅、交通、水利设施、特殊用地等。
1.商服用地:指主要用于商业、服务业的土地。
包括批发零售用地、住宿餐饮用地、商务金融用地、其它商服用地;2.工矿仓储用地:指主要用于工业生产、物资存放场所的土地。
包括工业用地、采矿用地、仓储用地;3.住宅用地:指主要用于人们生活居住的房基地及其附属设施的土地。
包括城镇住宅用地、农村宅基地;4.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指用于机关团体、新闻出版、科教文卫、风景名胜、公共设施等的土地。
包括机关团体用地、新闻出版用地、科教用地、医卫慈善用地、文体娱乐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公园与绿地、风景名胜设施用地等;5.特殊用地:指用于军事设施、涉外、宗教、监教、殡葬等的土地。
包括军事设施用地、监教场所用地、宗教用地、殡葬用地等;6.交通运输用地:指用于运输通行的地面线路、场站等的土地。
包括民用机场、港口、码头、地面运输管道和各种道路用地。
包括铁路用地、公路用地、街巷用地、机场用地、港口码头用地、管道运输用地等。
7.水利设施用地:指陆地水域,水库水面、水工建筑物等用地。
(三)未利用地:指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
1.未利用土地:指目前还未利用的土地,包括其他草地(荒草地)、裸土地、裸岩石砾地、沙地等;2.其他土地:包括河流水面、湖泊水面、滩涂、冰川及永久积雪等二、土地利用规划(一)土地利用:人类通过一定的行为,利用土地的特殊性来满足自身需要的过程。
(二)土地利用规划:国家为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土地可持续利用,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一定区域、一定时期内对土地利用所作的统筹安排和制定的调控措施。
(三)土地资源: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所利用的土地。
(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各级人民政府为了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在一定区域范围和时期内,根据土地资源现状、潜力和各业用地需求,对城市土地利用进行的统筹安排和综合部署。
(五)耕地占补平衡:耕地占补平衡即耕地补偿制度,是指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由占地者承担耕地补偿义务的制度。
耕地补偿有两种方式,一是占地者通过土地开发或土地整理补充足够数量和质量的耕地,并需要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二是由占地者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专款用于土地开发或土地整理,补充耕地来补偿。
(六)规划主要控制指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至上而下的规划,上级规划主要通过下达控制指标的方式对下级规划进行控制,规划主要控制指标包括:1. 基本农田:基本农田是指根据一定时期人口和国民经济发展对粮食和主要农产品的需求而确定必须长期保护的耕地,同时也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中的耕地。
基本农田是需长期保护的优质耕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占用基本农田进行非农建设。
确需占用基本农田的,需经国务院批准;不得占用基本农田建窑、建坟或在基本农田上建房、挖砂、采石、采矿、取土等;不得擅自改变已划定的基本农田的范围。
2.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是指规划期内基本农田必须保有的最低量。
3.耕地保有量:是指规划期内耕地资源总量必须保有的最低量。
4.标准农田:是指标准农田是指通过土地整理等方法,对农田进行土地平整和田间水利设施、田间道路、田间防护林等建设,达到田成方,渠相连,林成网,灌得进,排得出的,具有良好生产条件的耕地,规划期内标准农田总量必须保有的最低量。
5.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是指规划期内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和工矿用地总量不得突破的最高限。
6.新增建设占用土地规模:是指城镇、工矿、农村居民点、交通、水利、特殊用地等各类建设用地在规划期内新占其他各类用地的累积规模。
7.人均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是指城镇工矿用地总面积除以城镇人口总数所得到的人均用地面积。
8.万元二三产业GDP耗地量:是指规划期末每万元二三产业GDP所需耗用的建设用地面积。
9. 标准农田置换:是指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定的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内的标准农田与储备库中的标准农田置换。
10.新增建设占用土地指标:是指省政府下达县政府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期间新增建设占用土地指标,分为规划期间新增建设占用土地指标和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
其中,规划期间新增建设占用土地指标由省政府一次性下达给县政府,在规划修编时落实到图斑(允许建设区新增建设用地);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分年度由省政府下达给县政府,用于允许建设区范围内农用地转用报批。
11.预留指标:是指省政府下达县政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控制指标中由县政府预留的机动指标,分新增建设占用土地预留指标和基本农田预留指标。
新增建设占用土地预留指标是省政府下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控制指标,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时没有落实到地块的指标,主要用于县重点基础设施及民生工程建设;基本农田预留指标是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是落实的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比省政府下达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多出的面积,主要用于县重点基础设施及民生工程建设因选址的不确定性碰到基本农田时的补划。
12.欠发达地区异地搬迁指标:指省政府下达欠发达地区高深山群众下山脱贫搬迁年度专项计划指标。
13.复耕指标:指通过建设用地复垦新增耕地面积,也称复垦指标和城乡建设增减挂钩指标。
2008年以前,复耕指标可以作为新增建设占用土地指标使用,农转用时称复耕批次,2009年后由省政府不定期下达增减挂钩指标,使用复垦指标编制《城乡建设增减挂钩方案》进行农转用报批。
14.折抵指标:指通过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而新增耕地面积,也称土地整理指标。
2008年以前,土地整理指标可以作为新增建设占用土地指标使用,农转用时称整理批次,2009年后停止使用土地整理指标进行农转用报批。
现在,土地整理指标只能作为新增建设占用耕地的补充。
15.农转用:农用地转用是指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国家规定的批准权限获得批准后,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行为。
农转用的审批权限:中心城区(白洋、壶山、熟溪街道)由省政府审批,其他乡镇由市政府审批,集体土地征收为国有的一律由省政府审批。
16.供地率:土地供应率是指具体建设项目批次土地供应面积与经批准农转用面积之比。
分总供地率和前三年供地率。
总供地率=历年批次土地供应面积/历年批次农转用面积;前三年供地率=前三年批次土地供应面积/前三年批次农转用面积。
前三年土地供应率列入年度考核,前三年考核合格指标分别为90%、80%、50%。
17.允许建设区:是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边界范围内的土地,是规划期内新增城镇、工矿、村庄建设用地规划选址的区域,也是规划确定的城乡建设用地指标落实到空间上的预期用地区。
18.有条件建设区:是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适应城乡建设发展的不确定性,在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边界之外划定的规划期内用于城、镇、村建设用地布局调整的范围边界。
(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以下简称挂钩):是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若干拟整理复垦为耕地的农村建设用地地块(即拆旧地块)和拟用于城镇建设的地块(即建新地块)等面积共同组成建新拆旧项目区(以下简称项目区),通过建新拆旧和土地整理复垦等措施,在保证项目区内各类土地面积平衡的基础上,最终实现增加耕地有效面积,提高耕地质量,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城乡用地布局更合理的目标。
(八)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是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对年度内各项用地数量的具体安排,它是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措施,是当年农用地转用审批、建设项目立项审查和用地审批、土地开发和土地管理的依据。
内容主要包括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农用地指标、耕地指标、未利用地指标)、耕地保有量计划指标和土地开发整理计划指标等。
三、新增建设用地报批新增建设用地报批:是指根据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具体项目用地单位组织农用地转用、集体土地征收报件,报有批准权人民政府审批的行为,分为城市分批次项目(一书三方案)和单独选址项目(一书四方案)。
(一)城市分批次项目:是指由多个用地选址符合城镇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其他相关部门要求,已落实农用地转用指标和耕地占补平衡,征地程序合法,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合法的用地项目组成一个批次上报审批的情况。
(二)单独选址项目:是指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区以外选址进行建设的建设项目用地,包括:能源建设项目;交通建设项目;水利建设项目;矿山建设项目;军事设施建设项目。
道路、管线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用地大部分在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区外,小部分在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区内的,可以整体作为单独选址建设项目处理。
(三)一书:呈报说明书。
反映申报土地的基本情况,包括土地类别情况、项目安排情况、征收或使用集体土地或收回国有土地情况、各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和政府审核情况等。
(四)农用地转用方案。
反映申报土地中的农用地情况,与省厅下达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中的农用地和耕地指标相关联,由省政府批准农用地转用或授权乡镇由市政府批准农用地转用。
(五)补充耕地方案。
反映申报土地中的耕地占补平衡情况,包括被占用地耕地面积、补充耕地责任单位、补充耕地承担单位、补充耕地方式、缴纳耕地开垦费情况、对应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和已完成补充耕地情况等内容。
(六)征收土地方案。
反映申报土地中的征收集体土地情况,包括被征收土地涉及乡镇村、征收集体土地面积、按区片综合价征地补偿费用、县政府承担的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资金、需安置的被征地农民人口数和安置途径等内容。
(七)供地方案(只出现在单独选址项目中)。
反映单独选址项目的供地情况,包括地块的申请用地面积、功能分区、设定用途、供地方式、评估价格、用地年限等内容。
四、建设用地预审建设用地预审:是指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建设项目审批、核准、备案阶段,依法对建设项目涉及的土地利用事项进行的审查。
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符合国家供地政策,能做到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能合理和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的项目予以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