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桥》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桥》教学设计教案

《桥》教学设计教案

《桥》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桥梁的种类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精神。

(2)运用比较法,分析不同桥梁的设计和功能。

(3)培养学生运用课文中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桥梁建筑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

(3)培养学生关爱社会、关爱他人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3. 桥梁种类和特点的掌握。

三、教学难点1. 桥梁设计原理的理解。

2. 课文中所描述的情感线索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比较教学法:分析不同桥梁的异同,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展示桥梁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桥梁的美感和功能。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体会课文的情感。

3. 学习生字词: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并进行词语游戏巩固。

4. 分析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了解桥梁的种类和特点。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比较不同桥梁的设计和功能。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包括发音、语调、情感表达等。

2.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包括拼写、词义理解、运用能力等。

3.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包括桥梁种类、特点的掌握,以及对课文情感线索的把握等。

4.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精神、沟通能力、探究能力等。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桥梁建筑,让学生亲身体验桥梁的实用性和美感。

2. 邀请桥梁设计师或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桥梁设计原理和建筑技术。

《桥》教案

《桥》教案

《桥》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山洪暴发、狂奔而来、势不可当、狞笑、拥戴”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在表达上的特点,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4.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二、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三、教学难点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刻含义,理解文章在表达上的特点。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及与洪水相关的视频资料。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洪水灾害的相关知识。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播放洪水暴发的视频片段,问学生:“你们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2.揭示课题,板书:《桥》。

提问:“桥”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这座桥有什么特别之处呢?(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和语调。

3.交流初步感知: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解决了哪些预习中的问题。

教师随即板书关键词语,如:山洪暴发、狂奔而来、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等。

(三)细读课文,品读词句1.自主研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洪水来临时,村民们是如何反应的?老共产党员又是怎样做的?划出关键的语句。

2.小组交流讨论,互相学习。

引导学生从重点词句入手,深入体会老共产党员的无私无畏和英勇献身精神。

以下是一个示例:(1)“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

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他像一座山。

”这句话通过比喻手法,将老汉比作山,表现了他坚定、沉稳的形象,以及在洪水面前的冷静和从容。

(2)“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这句话通过动作和语言的描写,展现了老汉不徇私情、大公无私的品质,即使面对自己的亲人,也坚决要求他遵守纪律,排在后面。

《桥》教学设计(精选5篇)

《桥》教学设计(精选5篇)

《桥》教学设计(精选5篇)《桥》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

2、积累课文特色语言,了解课文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表达特点。

3、认识6个生字,学会本课新词、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重点】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和学习老支书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搜集各地遭受洪灾的文字、图片或音像资料,了解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巨大伤害。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初读了解梗概1、描述导入,孕伏情感:有一个村庄,曾经有过一座窄窄的木桥(板书课题:桥),它和村子里的一百多号人一起经历了一场可怕的灾难。

究竟发生了什么?请同学们打开课文,放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选择容易读错的几个字词板书。

如“揪、瞪”。

3、检查:⑴请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检查字音。

⑵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洪灾老汉)4、根据故事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给课文分段。

(突遇山洪1~4;疏导撤离5~13;桥塌殉职14~23;祭奠英灵24~27。

)二、感受情势危急1、通过初读,同学们大致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进那个特殊的黎明,和村民们一起感受灾害突然降临时那惊心动魄的一幕。

2、找出文中描写自然环境(大雨和洪水)的句子,读一读,比一比,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3、汇报交流谈体会:⑴生读找到的自然环境描写的句子,师用课件或小黑板集中出示。

⑵谈感受:①几句话都不同程度地写出洪水凶猛,正威胁着人们的生命。

②从前后几句描写的情况看,水位在不断上升,灾情在不断加剧,形势越来越紧张、严峻。

(相机指导朗读这几句话,读出形势的紧张突变。

)③这些句子多采用拟人或比喻的修辞手法,如“像受惊的野马”“在路面上跳舞”“洪水狞笑”“放肆”等词句让我们非常真切形象地感受到洪水的肆无忌惮,洪水就是魔鬼猛兽,突出了情况危急,渲染了紧张气氛。

《桥》语文教学设计教案 10篇

《桥》语文教学设计教案 10篇

《桥》语文教学设计(10篇)《桥》语文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本文涉及到绘画与人生,是一篇耐人寻味的小品文,文章意蕴丰富,描写生动精彩,有很多新奇之处,适于鉴赏性朗读。

在朗读中贯穿对课文的把握、对课文美点的鉴赏、对课文意蕴的探究,实话美育渗透。

【学生分析】由于本文涉及到一些绘画方面的知识,加之一些语句的表达不太符合常规,学生可能不会十分了解,加之本单元大多是一些说明文,而本文又带有一定的说明性,学生对于文体也会有一定的疑惑,所以要在课堂上多加解释。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

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

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直面生活中风波,乐观面对人生的态度。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鉴赏美、发现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品味本文的语言。

了解作者的审美观。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黑板上画一个圆,让学生说出,由这个圆可以想象到什么?导入词:不同的人对待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态度,同是一个圆,众说纷纭,同是一棵树,画家想到的是它给人的美感;商人看到的是它能卖多少钱;木匠看到的能做成什么样的家具;而一只虫子看到的它的味道如何。

同是桥,普通人看到的是它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方便;作为桥梁专家的茅以升看到的是它有何特点,在桥梁建筑史上的地位;而一位画家会如何看待它呢?我们一齐声朗读《桥之美》,看看画家吴冠中是如何看待桥的。

出示思考问题:1、课文的主要写什么?2、在作者眼中桥美在何处?以“桥之美,美在。

”的句式回答。

(教师指导:看了第二段后,我发现,桥之美,美在具有给画的形式美。

)明确:桥之美,美在石桥与密密的苇丛相配合给人带来的特别感受;美在石桥与细柳合作创造的动人景致;美在长桥打破了背景的单调,富有灵气和生命;美在风雨桥形成形式独特;美在它能用形象的重叠和交错构成丰富的画面;美在它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出形与色的乐曲;总之,桥之美,美在与周围景色的融和、映衬、呼应,注意到点、线、面的搭配;和周围景物既形成对照又不失和谐;桥之美,美在不同环境中具有不同的美学效果。

《桥》教案

《桥》教案

《桥》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桥》的作者及文章的背景。

2. 理解文章中主要人物的形象和情感。

3. 学习运用环境描写来衬托人物的写作手法。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文章中主要人物的形象和情感。

2. 难点:学习运用环境描写来衬托人物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讲述《桥》的作者及文章的背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你们见过什么样的桥?
2. 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全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分析文章的结构,梳理作者的情感线索。

3. 深入研读
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的环境描写,理解作者如何通过环境衬托人物的形象。

分析作者在描写洪水时所运用的写作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4. 拓展延伸
组织学生讨论:在日常生活中,你们是如何面对困难和挑战的?
引导学生运用文中的环境描写手法,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面对困难时的心情。

5. 课堂总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布置作业:背诵文中描写洪水的段落。

五、教学总结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了解了《桥》的作者及文章的背景,理解了文章中主要人物的形象和情感,并学习了运用环境描写来衬托人物的写作手法。

希望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意观察和分析身边的人和事,并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桥》(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桥》(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桥》(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桥》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够把握课文的结构,了解故事的发展线索。

(3)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处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讨论、问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模仿、创编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情感态度。

(2)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价值观。

(3)培养学生勇敢、坚强、团结协作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桥》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掌握课文的结构,了解故事的发展线索。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2)如何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进行创意写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桥》,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2)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相关背景,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期待。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感知故事情节。

(2)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主题。

3. 品词析句:(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精彩的词句,进行品析。

(2)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词句的感悟和欣赏。

4.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体验课文中人物的情感,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进行情感交流。

四、作业布置1. 复述课文内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课文主题的感悟。

3. 选择一个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练习。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对今后的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教学设计 4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教学设计 4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桥》是一篇微型小说。

该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一位把生的希望让给群众的老党员的光辉形象。

作者为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设置了一个典型的环境,山洪暴发,人们只有唯一的退路——那座窄窄的木桥。

从而以“水”的上涨为线索,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用一个普通老支书生命的一瞬间的闪光行为,使作品凸显出人性的美丽风采。

【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及教材的编排意图和课文特点,结合高年段学生特征,我预设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掌握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2、过程方法目标:以读为本,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读来感悟课文,并创设情境,在场景的对比中理解人物精神品质。

3、情感态度目标:让学生逐步深刻感受到老汉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

【教学重难点】本文语言简短凝练,有效地烘托了环境的紧张,因此我把洪水飞速上涨时,老汉每一次举动的内涵作为教学重点,把理解题目“桥”的含义和初步了解课文的表达特点作为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课前,我和学生要做好这样一些准备:1、教师准备“表现山洪暴发、洪水肆虐情景”的课件。

2、学生收集有关山洪情形和危害的资料以及令自己感动的典型事迹,并认真读一读。

【设计特色】这次教学的设计特色在于:1、以读为本,读中感悟:朗读是一种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学习方法。

所以学习《桥》时,我让学生通过自主读、合作读、探究读、对比读、教师范读、角色表演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来落实语言训练,培养学生语感。

2、双线并行,情景再现:我会着力渲染环境的真实,让学生如身临其境般感受到洪水的凶猛,将环境描写这一条线与老汉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光辉形象这一条线相结合,并采用“品读感悟”式教学方法,使老汉的英雄形象凸显得越来越美丽动人。

3、情法并重,读写结合:在指导学生理解老汉的光辉形象中,我会结合文章的有关语句进行表达方法的渗透,让学生感悟到作者的语言简洁明快、手法准确无误、结构跌宕起伏。

《桥》教学设计(精选10篇)

《桥》教学设计(精选10篇)

《桥》教学设计(精选10篇)《桥》教学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桥》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桥》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情感目标:通过查找资料,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欣赏有关桥的美术作品,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认知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桥的结构和造型特点,了解、欣赏桥的造型美。

技能目标:启发学生用绘画粘贴等形式表现家乡的桥,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教学重点:用自己喜欢的绘画形式创作家乡的桥。

了解桥的结构、用途,感受桥的造型美。

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1、课前教师布置学生了解学习有关桥的资料、知识,这节课我们一起玩有关桥的知识的抢答游戏,看哪位同学课前预习最好。

2、出示抢答问题(1)中国最古老的桥建于那一年?谁知道我国第一座桥建在什么地方?(教师解答)生:公元35年,建在长江。

(2)我国古代石拱桥的杰出代表是举世闻名的什么桥?生: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

(3)我国还有很多十分漂亮,在世界上比较出名的桥,你们知道吗?(出示南京长江大桥的幻灯片)生:中国人自行设计、制造、施工的第一座公路桥南京长江大桥。

(4)我国有很多桥,世界上的桥就更多了,你们知道世界上最长的桥在哪个国家?世界上最长的桥叫什么名字?生:世界上最长的桥是美国——路易斯安那的庞恰特雷恩湖堤道(5)我们的家乡滨州也有很多各式各样的桥,请说说?生:公铁大桥、公园里的桥、各式各样的天桥、立交桥等。

(评析:课前引导学生自主查找资料,了解桥的有关知识。

以抢答游戏的形式,确认学生课前自主预习的实效性,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二)发展阶段1、家乡的桥很多,建在不同的位置,请小组讨论以下两个问题:(1)它们的用途是什么?生:美观、实用的桥给我们居住的城市带来了美。

(2)桥的形式多样,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它们的共同之处?也就是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点?不同之处?(师生讨论,师出示课件)相同点:生:桥梁由桥梁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以及桥梁防护建筑物组成。

部编版《桥》教学设计6篇

部编版《桥》教学设计6篇

部编版《桥》教学设计6篇部编版《桥》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这是一首咏物诗,赞美早春三月的杨柳,通过描写春风吹拂下,杨柳迷人的姿态,对大自然的奇妙发出由衷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喜爱!全诗描绘的意境是高高的柳树象是碧玉装扮成的,无比奇妙,犹如一位婀娜多姿的美人,那万条垂下的柳条好象是绿色的丝带随风飘摇,不知这钎系洗精致的六业是谁剪裁出来的,啊,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神气的剪刀!【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⑴会认“咏、碧”等生字。

⑵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2、情感价值观: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领会春天大自然景物的美,培育学生观看力量和审美力量。

【教学重难点】会认6个字。

了解古诗的大意。

【教师预备】生字卡片。

教学用挂图。

录音机。

【教学方法】吟诵。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谈话激趣,导入1、同学们,喜爱猜谜吗?2、谜面:冬季落叶春发芽,爱到河边来安家,河水替它照镜子,春风替他梳头发。

3、板书课题,指名读题。

学生听谜语,思索谜底。

踊跃发言,说话声音要大,吐词清楚。

指名学生读课题,齐读课题。

以谜语开课,激发学生兴趣。

二、画柳树你见过柳树吗?他是什么样的?说一说,并在书上把它画下来。

请画得好的同学在黑板上画,其他同学评。

学生一般说在哪见过柳树。

在书上用绿色画出柳树。

画得好的同学在黑板上画,其他同学评。

用学生画柳树当挂图,满黑板是绿色的柳树。

进入春天的意境。

三、演柳树柳树象什么?谁能用动作作出柳树的样子?请几人上台表演,教师放悠扬的音乐。

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就象在表演一个舞蹈节目《柳树》。

用动作表达柳树的特点──松软如丝。

四、听古诗有一位古代诗人看到这么美的柳树,就写下了一首出名的古诗,《咏柳》。

听课文录音。

磁带中的录音,也有诗的大意。

进入课文,以磁带导入。

五、初读课文,初步感知1、师范读课文。

请同学们翻开书,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把课后的生字在课文中圈出来,多读一读。

请学生自由读课文,不熟悉的字借助拼音重点拼读。

《桥》教学设计一等奖4篇

《桥》教学设计一等奖4篇

《桥》教学设计篇3【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11个生字,会认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新型大桥的神奇,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勇于创新、乐于发明的兴趣与愿望。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新词;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的愿望。

【课前准备】1、生字卡片。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上新课前曾老师要带着小朋友们一同乘上特快列车到我们祖国以及世界各地去欣赏一番那里各式各样的桥。

(播放桥的图片,师解说)这些桥都是用钢筋水泥建成的。

而有一位叫兰兰的小朋友今天要过几座与众不同的桥,让我们跟兰兰一起去看看吧。

首先请小朋友们把课题响亮的读一读──兰兰过桥。

二、检查预习情况1、学生汇报预习成果。

2、教师随机教学生字的读音。

3、归纳学生对课题提出的三个最好的问题。

让学生带上其中的两个问题再次预习课文,然后自己解决。

三、学习潜水桥部分1、过渡: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哪座桥?并说出理由。

随机出示小秘诀:先找出哪些自然段写了自己所喜欢的那座桥?再反复读,找出表示桥特点的词句。

2、喜欢潜水桥的学生根据小秘诀说理由,其他学生质疑。

教师相机出示句子进行词句教学,归纳出潜水桥的特点:结实、透明。

3、指导朗读有关句子。

四、教学第五自然段过渡:走过潜水桥,兰兰和爷爷又来到了哪儿?哪个自然段告诉我们?轻声自由读,想想有什么想弄明白的?生质疑,解疑。

五、教学塑料桥部分过渡:喜欢塑料桥的小朋友站起来。

老师相信你们刚才已经很认真地自学过写塑料桥部分的内容了。

现在请你们按照“小秘诀”来给其他小伙伴介绍介绍塑料桥,可以吗?先要介绍的是什么?接着是──?1、第7自然段。

(出示写桥特点的句子)请一生读句子,读时要注意让其他小朋友听完你的朗读,就知道塑料桥的特点。

随机指导朗读。

小结塑料桥的特点:轻巧。

2、第8自然段。

(出示写桥特点的句子)请一生读句子,读时要注意让其他小朋友听完你的朗读,就知道塑料桥的特点。

随机指导朗读。

小结塑料桥的特点:平稳。

《桥》教学设计

《桥》教学设计

《桥》教学设计《桥》优秀教学设计《桥》优秀教学设计篇1一、教案背景:《桥》这篇课文在环境的描写上、语言的使用上以及文章的结尾上都极具特色,这其中蕴含着作者丰富、强烈的感情。

课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悟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因而设计教案时,我首先从题目入手,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然后引导学生在读中整体感悟文意,再从重点词句入手,让学生与作者、与文本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最后回归整体、升华情感,使学生水到渠成的理解题目所蕴涵的深意。

二、教学课题:《桥》三、教材分析:《桥》是谈歌先生的一篇小小说,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

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老支书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果断的指挥村民们踏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这座桥梁也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继续引导学生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帮助学生在读书思考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难点是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四、教学方法:以读促悟、以悟生情五、教学过程: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

并能正确认读“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当、跌跌撞撞”等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受人物崇高的人格魅力。

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桥》教学设计15篇_1

《桥》教学设计15篇_1

《桥》教学设计15篇《桥》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毒携带生字的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品味语言。

4、感受古镇周庄的奇丽,激发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难点:引导学生以多种方式感情朗读,读中想象、感悟、探究交流。

教学准备课文插图或字幕投影、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你的家乡有桥吗?说说你家乡的桥、河、船给你的印象?2、古镇周庄的桥、和、船又是怎样的景象呢?我们一同阅读课文《那桥,那河,那船》,去感受它的美吧!3、展示挂图或播放课件,给同学们直观感受。

二、范读课文1、学生听读。

2、简单说说课文内容三、学生自读课文1、借助工具书学会本科的生字、新词2、通读课文,理解词义,不理解的做上标记。

3、朗读课文,标出段序,理清__的脉络。

4、小组交流5、班内交流,教师点拨。

引导学生理清__的脉络: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描绘了夜色中雨幕里的周庄古桥。

第二部分(第3~4自然段):描绘了白天周庄河上的迷人景色。

第三部分(第5~8自然段):描绘夜里周庄的桥、河、船。

6、指名读课文,学生评价,教师点拨。

四、学生质疑问难1、学生自读课文,提出疑问。

2、小组归纳整理学生的提问。

3、班内交流整理学生的问题提纲。

五、课堂小结这堂课收获不小吧,请同学们总结一下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听写生字、词。

2、回顾上节课学生整理的问题提纲。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按提纲自学课文,在课文中圈点批注。

2、小子交流讨论。

3、各组推荐代表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1)描绘了古镇周庄的美景。

如:①“日暮时分,我走进这幽静的古镇,小雨浸润着滑滑的石板路,飘洒在碧玉般的河面。

”“幽静”,优美寂静,写出了古镇周庄的特点。

“浸润”,浸没滋润。

“飘洒”,抓住了河面上小雨的动态特点。

“碧玉般”,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小河水碧绿澄澈的特点。

桥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桥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第1篇《桥》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通过研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感悟洪水的凶猛,感受人物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理解描写老汉的句子,感受老汉的人格魅力。

教学难点:通过重点词句的品读,学生想象,换位思考,入情入境,体会老汉党员形象和父亲形象,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些什么样的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篇以桥为题的课文,让我们一起走进《桥》这篇课文,去看看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出示课题《桥》2、自学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3、从课文中自己读懂了什么?二、走进洪水,感受“洪水的可怕”1、这个故事发生在怎样的一个场景中?让我们一起看看1——2段,在文中找到描写洪水的句子。

2、课件出示: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

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3、假如当时你也在场,面对可怕的洪水,你会怎么做?4、洪水如猛兽般席卷了整个村子,农田被淹没了,房屋被冲毁了,死亡向人们步步逼近,灾难来临了,人们是怎么做的?5、惊慌失措的人们你拥我挤地逃跑,寻找出路,他们找到了吗?如果大家你争我抢的向木桥涌去,会有怎样的结果?三、细读感受人物形象1、是啊!灾难来临了,人们极度孔慌,一心想着逃生,唯有一人是例外的,他是谁?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他又作出了怎样的抉择?2、再读课文,找出描写老汉的句子,读一读。

(1)老汉清瘦的脸上趟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他像一座山。

(2)老汉沙哑的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3)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中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面对老汉恶狠狠的“揪”出来,小伙子是怎样反应的?终于只剩下老汉和小伙子了,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事?(4)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

《桥》的教学设计

《桥》的教学设计

《桥》的教学设计《桥》的教学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桥》的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桥》的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研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感悟洪水肆虐的危机情境,体会老汉的大山形象。

二、教学重点:通过研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感悟洪水肆虐的危机情境,体会老汉的大山形象。

三、教学难点:体会课题“桥”所蕴含的意义。

四、课前准备:课件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揭题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题目叫《桥》。

读过课文了吗?读了几遍了?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老师相信在这堂课上你们肯定会有非凡的表现!有信心吗?2、学习词语,出示词语:咆哮狞笑放肆没腿深拥戴清瘦沙哑揪出(1)这是课文中的几个词语,认识吗?谁能来读读?(请两位同学读。

齐读)(2)老师把这词语分成了两排,上面一排是写--洪水的,下面一排是写--老汉的。

(板书:洪水老汉)(3)请你们在上面一排每个词语的前面,添上“洪水”两个字读读,你觉得这是一场怎样的洪水?(二)走近洪水,感悟洪水可怕1、这究竟是一场怎样可怕的洪水呢?让我们回到课文中,大声地读读课文,边读边想,哪些句子是描写洪水的,用波浪线划下来。

(学生交流)(1)反馈评价同学们找得都很准,但是,像刚才几位同学那样读,能让人感受到洪水的可怕吗?老师也摘录了几个句子,请看屏幕上,请你们反复读读,通过朗读告诉大家,这的的确确是一场可怕的洪水。

(2)生自由读好后,选择一句你最能读好的读给大家听。

(3)教师相机引导:读到“受惊的野马”这个词时,你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有了这种体会,你肯定会读得更棒。

从“跳舞”一词里,你读懂了什么?狞笑是一种怎样的笑声?是什么在逼近?是死亡啊!读得好,是有原因的,老师注意到你的表情,来让我们一起把脸沉下,把声音提高,一起读。

《桥》教学设计(精选3篇)

《桥》教学设计(精选3篇)

《桥》教课方案(优选 3 篇)《桥》教课方案1教材简析:《兰兰过桥》叙述了爷爷带着兰兰走过两座奇特的现代化的桥的故事。

课文内容浅易,生动开朗,时代感强,富裕情味,能够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和创立空间,切合小学生的认知特色。

教课方案:本课的教课方案,重申以读、说、议、想为主线,并以电教媒体贯串一直,使学生在精读中感知,在说议中感悟,在想象中创立。

学生既增加知识,又提升能力。

教课过程:一、抓住题眼,激情引趣1、让学生从生活实质出发,说一说:“你都见过什么样子的桥?”2、借助电教媒体,让学生认识形状各异的桥,知道桥是架在水上供人们通行的。

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认知,又紧扣课题,进而引出本课桥的特色——奇特、漂亮。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依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色,在学习课文以前应把课文读得由通畅到流畅再到感知课文,所以我便借助电教媒体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2)再读课文,划出生字词。

(3)自由读生字词,不会读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逐渐检查学生的自学状况。

三、要点词句精读、美读,激发感情1、在学生达成自学后,我便请大家再读课文,想想,画一画,把你以为最能表现桥奇特的句子画下来,再睁开想象专心领会。

2、当孩子们纷繁举手回答时,我又一次借助电教媒体演示出在潜水桥中看到的水中画面及句子:“它是用特别结实的玻璃砖造的,就像一幢长长的房屋”,“透过玻璃看见大大小小的鱼游来游去,各种各种的船只从桥顶上驶过来划过去”,从视觉上激发了学生欢乐、丰富的感情,学生便不由自主得美美地读起来。

四、在说议中感悟1、小组交流,说说认识。

让学生在小组中把自己最感兴趣的桥的特色和性能说一说。

2、代表讲话,全班评论。

让学生代表饰演桥梁专家,并利用多媒体课件,把自己最感兴趣的桥的知识介绍给大家。

学生既学得有情味,又拓展了课外知识。

3、激发感情,认识升华。

看到这么奇特的桥,你会想些什么呢?五、在想象中创立1、兰兰过的这两座桥多奇特啊!它们都是桥梁专家依据人们的需要精心设计的,你们长大了若是也做了桥梁专家,你会给大家设计一些什么桥呢?2、任由学生想象,利用手中的“神笔”在电教媒体中描述出心中的桥。

《桥》教学设计(15篇)

《桥》教学设计(15篇)

《桥》教学设计(15篇)《桥》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味“含苞待放”、“凋谢”感悟小钱生命垂危和对生的渴望。

”“静静地”“辗转”看似平淡的语句,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不辞辛苦,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

3、通过人物的行为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读写结合,体会海峡两岸血浓于水的亲情。

【设计理念】阅读教学应理解内容,领悟情感为经线,以读写训练为纬线,使语言形式的领悟、表达与内容的感悟、情感的体验相互交融,以读促情,以情促写,以写抒情,实现读写与情感的相携共生。

【教学说明】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过程,而对话的目的就是激活对话的载体──语言文字“走入”学生的内心。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用平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大陆青年钱畅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文中“白血病”、“地震”、“骨髓移植”都是平时学生甚少涉足的领域,因此学生关注不够,积累不多,不能真正“发乎于情”,那么,怎样让学生走进文本,让他们能真真切切地去感受,去理解,去体验,乃至与文本产生共鸣?于是,我尝试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抓住重点语句,加强朗读语文课要扣住“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但这还远远不够,必须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抓住具体生动的语言形象进行深入地感悟,点燃学生心中的情感火花,最终形成心灵上的高峰体验。

因此在深入品读,感悟真情时,我引导学生抓住了几个关键的语句,或进行场景的对比,品析语言;或补充相关的资料,丰实人物形象;或重点指导朗读,感受人物的精神发挥情感的纽带、驱动作用,顺学而导,使学生通过对具体的语言现象的感悟、品味,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得以提高。

二、注重语言实践,加深体验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脑能思,口能说,笔能写。

因此,语言实践训练既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又有助于学生说写能力的提高。

教学中,我结合课文内容,设计了多处语言实践活动。

《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篇

《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篇

《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能正确认读“咆哮、狞笑、沙哑、放肆、呻吟、搀扶、祭奠、势不可当、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抓住老汉的动作、语言和神态描写,借环境之险来感悟老汉的人物形象,受到震撼。

【教学重、难点】抓住老汉的动作、语言和神态描写,借环境之险来感悟老汉的人物形象,受到震撼。

【教学流程】一、设置悬念,导入课题:有一个村庄,曾经有过一座窄窄的木桥,(板书课题:桥)桥虽窄,却是村子通往外面世界的一条重要的通道。

就这样过了许多年,可是有一天黎明,它和村子里的一百多人一起经历了一场可怕的灾难,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来读书吧!【设计意图:借课文情境造境,直接导入课文,用“可怕的灾难”调动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初步感知,了解梗概: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反馈字词:(出示)咆哮狞笑放肆窜势不可当狂奔(1)读准字音。

(2)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这些词语都是描写什么的?(洪水)那把这些词语放回到句子中,再来读一读,看看哪个词语给你带来了不一样的感受。

(出示)“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东面、西面没有路。

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3)重点品读“咆哮”和“狞笑”:①咆哮:什么叫咆哮?此时真的是野兽在怒吼吗?②狞笑:谁会发出这样的笑?可是此时,这来势汹汹的洪水却让我们听到了恶魔般凶狠恶毒的笑声,因为,死亡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近。

点拨:同学们,你能想象得出那种可怕的场景吗?这咆哮着、狞笑着、势不可当地向人们奔来的洪水,将在瞬间吞没——(房屋、村舍、农田),甚至是生命啊!这已经不仅仅是一场洪水,真的可以称得上是一场可怕的——灾难!(4)齐读。

《桥》教案教学设计

《桥》教案教学设计

《桥》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理解课文《桥》的主要内容,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

(2)学生能够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方法,了解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人物形象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生通过模仿课文的描写方法,提升写作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能够领悟课文中所传递的亲情、友情、团结等正能量价值观。

(2)学生能够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做一个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理解并概括课文《桥》的主要内容。

(2)学生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及其特点。

(3)学生能够领悟课文所传递的正能量价值观。

2. 教学难点:(1)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如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

(2)学生能够将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应用于自己的写作中。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桥》的电子版或纸质版。

(2)相关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

(3)教学设计方案。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桥》,了解故事情节。

(2)准备好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心得和感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2)学生分享预习过程中的疑问和感悟。

2. 自主学习:(1)学生默读课文《桥》,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合作讨论:(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及其作用。

(2)学生分享讨论成果,进行互动交流。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讲解和分析。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如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

5. 写作练习:(1)学生模仿课文的描写方法,进行现场写作练习。

(2)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进行互动交流。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桥》教学设计
生命桥人性美
16.《桥》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广东省东莞松山湖实验小学张新元
设计理念:
《桥》这篇课文,处处充满着人性的美。

课文讲的是一位老汉(村党支部书记),又是父亲。

面对滔滔的洪水,人们惊慌失措,而老汉却稳如一座山,慌而不乱,将生死置之度外,心中只有群众——人性美。

当他发出了“是党员的留下”的时候,他想到了自己是党员,就应该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人性美。

当在人群中发现自己的儿子,一把揪住他,把生的希望留给了群众,把儿子留在最后——人性美。

如何让人性美在学生心中扎根、升华呢?首先,通过入情入境,导入课题,引领学生迅速进入课文,引出主要人物,为后文垫下基调;接着通过入情入境地读、细品词句,设身处地地想,让学生自读、自悟,感受情势危急;继续再读再悟,以巧妙的过渡语将学生的目光聚焦到老汉的身上,引导学生用心灵与文本对话,感受老汉的高大形象,让学生的心间溢满对老汉的敬仰之情,并体会人物形象:迂回曲折,回到课题,探究课题深意,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赞美老汉,抒发自己敬仰之情,将“老汉”的形象将永远定格在学生的心中;而临近课束之时,启发想象,读写迁移,顺势而导,情感渲染,笔触情发,总结升华,引起共鸣。

本课的教学设计,教者在深研文本的基础上,创设情景——以情激情;以读为本,以悟为根——入情入境,细品词句;启发想象与联系实际相结合——读写迁移,笔触情发,突出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思想,在整个教学中坚持在朗读教学中激发阅读兴趣,点亮心中明灯;在自读自悟过程中又能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引领学生我能说、我会说、我想说;亦坚持读写结合,提高表达能力,有效、高效的课堂教学质量亦显得淋漓尽致!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联系上文理解“咆哮,狞笑”等词语的意思。

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受人物崇高的人格魅力。

3.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情感目标:体会课文中的老汉在生死关头,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体会课文中的老汉高尚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入情入境,导入课题:
1.诗歌导入:
当1998年那场百年罕见的洪水毫无预兆席卷而来,大地失去了光彩,华厦顿时变废墟,良田转眼已沧海,难民流离失所,百姓苦不堪言。

在这危急的时刻,最可爱的英雄们驾着冲锋舟四处营救百姓,跳进混浊的狂浪中充当中流砥柱!可是肆掠的洪水还是把大堤撕开了口子,如猛兽般的洪水一泻千里,所有的交通瘫痪,所有的房屋变成了一座座孤岛,就连回家的路都显得那么的遥远。

洪水啊洪水,你为什么这般无情?你看,把我们的家园变成了什么!把我们的校园变成了什么!此时的山村是充满了死亡的恐怖。

就在这时,一群穿穿迷彩服的钢铁战士又出现在我们身边,一瓶水浇灌了我们的心田,一袋米饱含了一段军民鱼水情!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些最可爱的人!
2.师:同学们,你们看完这个短片你的脑海里浮现了哪些画面?你想说些什么?
3.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也要走进一段关于抗洪抢险的英雄故事,课文中有一个村庄,曾经有过一座窄窄的木桥,(板书课题:桥)桥虽窄,却是村子通往外面世界的一条重要的通道。

可是有一天黎明,它和村子里的一百多号人一起经历了一场可怕的灾难,这究竟是场怎样灾难的呢?
4.学生们交流。

5.师:是啊!这是一场百年洪灾,故事中的主人公让我们无比崇敬!就让我们跟随作者谈歌一起走进那位看似平凡却并不平凡的人物——老汉!(板书:老汉)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首先要渲染气氛——创造情境——引出主题,因此,在这个环节的设计,我主要让快速进入课文,为接下来的授课做好铺垫。


二.细品词句,感受情势危急:
1.过渡:是的,一场可怕的灾难来临了,看到“洪水”这两个字,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2.学生交流:
3.找出文中描写大雨和洪水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1)默读,找句子画线。

(2)朗读,体会。

(3)汇报交流感受。

(1)连日来的大雨,让老汉揪心啊,他整夜整夜地睡不着,可怕的事情还是发生了,看着你拥我挤的村民,老汉沙哑地喊话……
(2)在洪灾来临时,老汉第一个赶到了那座木桥——全村人逃命的唯一通道旁,他想:“我不能丢下我的村民不管!”他站在桥边,沙哑地喊话……
(3)面对跌跌撞撞的村民,老汉冷静地想,这么乱可不行,我得控制局面,指挥他们逃生,于是他沙哑地喊话……)
(①老汉看到自己的儿子挤到了前面,心想先人后己是党的纪律,儿子也不能例外,他冲上前去,从队伍里揪出了儿子,吼道……到最后只剩下他和儿子两个人时,他用力把儿子推上了木桥,大声吼道……木桥塌了,儿子被洪水吞没了,老汉大声喊着……②木桥在呻吟了,老汉用力把儿子推上了木桥,大声吼道……木桥塌了,儿子被洪水吞没了,老汉肝肠寸断,他悲怆地喊着……③洪水吞没了他的儿子,老汉心如刀绞,绝望地喊着……)
7.课件出示(师朗读):洪水吞没了木桥,吞没了儿子,吞没了老汉,但吞不没的是什么?
师:洪水吞没了,吞没了,吞没了,但吞不没的是
激情导语:
(1)我们什么都可以忘,但不能忘了这样的老汉!
(2)洪水吞没的是老汉的身躯,但永远吞不没的是这生的希望给别人,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老汉精神!
(3)洪水吞没的是老汉的身躯,但永远吞不没的是这无私无畏,顶天立地的共产党员的人格!
8.小结:是啊,初次读课文时,老汉与小伙子前后矛盾的行为曾让我费解,可当我们读到文章的最后,谜底揭开后,内心难以平静,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心灵的震撼。

这位不徇私情的老支书让人肃然起敬。

这真是——(崇高的)人性美啊!(板书)
【设计意图:此环节,以过渡语巧妙地将学生的目光聚焦到老汉的身上,引导学生用心灵与文本对话,感受老汉的高大形象。

通过反复的引读,让学生的心间溢满对老汉的敬仰之情,一个像山一样高大的、巍然屹立的老党支部书记的形象就树立起来了。


四.再读课题,探究课题深意:
1.文中谁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最深?(老汉)
(为什么文章要以“桥”为题?还能用什么做题目?)
2.学生自由发言。

3.让我们用自己的话来赞美老汉,并尽量用上“桥”字,好吗?
如:(1)“老支书,您是村民们跨越死亡的生命桥啊!”
(2)“老支书,是您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永不坍塌的桥!”
(3)“老支书,‘桥’,是你生命的象征!是你高尚人格美的化身!”
【设计意图:为了深化主题,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赞美老汉,敬仰之情溢于言表,一个高大的共产党员的形象将永远定格在学生的心中。


五、启发想象,寄托无限哀思:
1.师:就是这座山,敢于同无情的洪魔作斗争,将村民们送上了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然而,令人痛心的是,洪水吞没了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只留下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来,同学们,捧起课本,满怀哀思与崇敬齐读课文结尾部分24-27自然段。

2.生齐读“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3.练笔(屏幕出示祭奠画面,音乐起)
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这位肝肠寸断的老母亲,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泪眼朦胧之中,她看见了泪流满面的乡亲们,却看不见老伴清瘦的脸颊;她听见了人们嘤嘤的哭泣声,却听不见儿子深情的呼唤;她看见了,却看不见;她听见了,却听不见,请同学们拿出小练笔,接着往下写。

4.交流、评价:
(1)交流:
生①:她看见了缓缓流动的小河,却看不见老伴忙碌的身影;她听见了小河潺潺的流水声,却听不见儿子爽朗的笑声。

生②:她看见老伴仿佛站在水中微笑,却看不见老伴贴心的关爱;她听见了小鸟的啼叫,却听不见儿子亲亲热热地叫一声“妈”。

生③:她看见了那冲垮的木桥的残桩,却看不见老伴过桥时坚实的背影;她听见了哗哗的流水声,却听不见儿子真心的问候。

生④:她看见了,却看不见;她听见了,却听不见。

……
(2)评价:
5.师总结:是啊,她看见了许多许多,唯独看不见两个至亲至爱的人;她听见整个村庄都呜咽了,唯独听不见那两个最最熟悉的声音。

但,此刻,我们分明感受到有一座桥已经架在了老汉与人们之间。

那就是:生命桥
6.师小结:木桥啊,你慢些垮!山洪啊,你不要那么的凶,那么的狂。

面对这一切,你
却有山一般的胸怀,在山洪面前架起一座生命之桥,为了谁啊?让我们永远记住那些一座座为我们架起的生命桥的英雄们吧!请听歌曲98抗洪《为了谁》。

【设计意图:读写迁移,顺势而导,情感渲染,笔触情发。

要做到这些,有感情的朗读必不可少,引导读出感情不可或缺;启发想象,总结升华,印象深刻,引起共鸣。


六.作业套餐:
1.摘抄文中环境描写的词句。

2.练笔誊正。

七.板书设计:
16、桥
生命桥人性美
老汉人们
(站、不说话(惊慌、你拥我挤、
像一座山)疯了似的、跌跌撞撞)副板书:
设置悬念:巧妙
表达特点
环境描写:烘托气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