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

合集下载

《土壤调查与制图》复习提纲(-12-20-2)

《土壤调查与制图》复习提纲(-12-20-2)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复习提纲1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是土壤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土壤学、地学、遥感与制图学、资源评价等相结合的一门学科,是利用遥感技术和制图学原理,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并对土壤资源作出评价来研究土壤的一门科学。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课程明显地具有四方面特点:①对象宏观性②实践应用性③技术技能性④专业综合性。

2名词湿地:系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

自然湿地>沿海型:滨海盐土、潮滩潮土、酸性硫酸盐土(红树林)内陆型:沼泽土、泥炭土、表潜土、沼泽盐土、潜育草甸土人工湿地水稻土土类:是高级分类单元,它是一定的综合自然条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强调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和土壤属性的统一和综合。

山地:地面起伏大,海拔高度在500m以上,相对高度在100m以上。

主要形态要素有山顶、山坡和山谷。

…自然剖面:是因修路、开矿、兴修水利等工程建设,在施工挖方地段裸露的土壤垂直断面,并被长期保留下来,成为土壤调查中可以利用的现存剖面。

人工剖面:是根据土壤调查的要求,临时开挖出来的土壤垂直切面,一般挖成阶梯状的斜坑,故又称土坑。

按其用途和特点可细分为主要剖面、检查剖面和定界剖面三种。

古土壤:是指在过去环境条下形成的土壤,它们可以是因为环境条件的改变而终止了原来的土壤形成过程,成为现在土壤发育的一种母质;它们也可以是因为地壳新构造运动的升降或地面的变迁,使原来的土壤发育受到埋藏而终止。

类型有:埋藏土、残余土、化石土和裸露土等径流系数:是指某时段的径流深度与形成该时段径流的降水深度比值。

一般以百分数表示,其数值取决于自然地理条件,有一定的地区分布规律。

3 路线调查:技术要点::1)、在调查区选择一条或数条典型路线(以路线最短及所能观察到的内容最全面为原则)2)在可能出现土壤类型变异的地方挖掘土壤剖面,确定类型并取回比样标本。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

绪论1.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的概念:其包括有土壤特征的描述、土壤分类、土壤解译和土壤制图等,也是研究和评价土壤资源,以便充分、合理、持续利用土壤资源的最必要、最为基本手段。

第一章土壤调查的准备工作1.土壤概查:对大的河流流域或省以上范围内的农业区划或土壤改良区划所做的中比例尺的土壤调查。

2.土壤详查:对某一小区域的土壤进行比较详细地了解,以便进行土壤改良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所做的土壤调查。

3.调查底图比例尺的确定范围(1)详细比例尺:1:200-1:5000 变种或更细。

(2)大比例尺:1:1万-1:2.5万土种或变种。

(3)中比例尺:1:5万-1:20万土属、土种。

(4)小比例尺:<1:20万亚类、土属。

(5)复合比例尺:在同一幅图中有两种比例尺。

第二章成土因素与区域景观研究1.成土因素与土壤特性的关系:答案一:(1)成土因素揭示土壤的发生与特性a.关系式:道库恰耶夫公式:S=f(C,O,R,P)T S:土壤体R:地形C:气候P:母质O:生物T:成土时间这个公式明确地表示了土壤与成土条件之间的联系,即它是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等5种自然成土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而且各种成土因素所起的作用是互相不能代替的,所有的成土因素始终是同时同地,不可分割地影响着土壤的产生和发展,同时随着成土因素的变化,随着空间因素的变化,土壤也随着不断地形成和演化着。

(2)土壤发育与母质的关系土壤母质是岩石风化的产物,它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

母质中的一些性质例如机械性质、坚实度、渗透性、矿物组成和化学特性等都直接影响成土过程的速度和方向。

母质中的磷、钾、钙、硫和其他元素也影响着土壤的自然肥力。

许多土壤的属性继承了母质的性质。

酸性岩母质含石英、正长石、白云母等抗风化力强的浅色矿物较多,多形成酸性的粗质土;基性岩母质含角闪石、辉石、黑云母等抗风化力弱的深色矿物较多,多形成土层较厚的粘质土壤。

从酸性岩母质到基性岩母质随着硅含量的减少,而铁,锰、镁、钙含量显著增加,不同母岩发育的红壤,其化学组成不同,富铝化强度也有差异。

土壤三普 方案

土壤三普 方案

土壤三普方案1. 简介土壤是自然界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源,对于农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了解土壤的性质和状况对于科学合理地进行农业生产和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至关重要。

土壤三普即土壤调查与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的目的是系统地收集、整理、分析和评价土壤的相关信息,为农业生产和土地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档将介绍土壤三普的方案。

2. 目标和任务土壤三普的目标是全面、准确地了解土壤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分布情况。

其主要任务包括: - 收集土壤样品,并进行分析和测试,获取土壤的理化性质数据; - 提取土壤样本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土壤资源的分布特征; - 评价土壤的质量和适宜度,为农业生产和土地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 建立土壤三普数据库,实现土壤资源信息的集中存储和使用。

3. 方案实施步骤土壤三普方案的实施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 3.1. 制定调查计划制定调查计划是土壤三普的第一步,需要确定调查范围、调查方法和调查指标等。

根据研究目的和预期结果,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和指标,制定详细的调查计划。

3.2. 土壤样品采集根据调查计划,选择适当的采样点进行土壤样品采集。

采集样品时需注意采样点的代表性,避免人为因素对样品的影响,采集的样品应具有代表性和可比性。

3.3. 样品处理和分析采集到的土壤样品需要进行处理和分析。

处理包括样品编号、记录样品的来源和采集时间等信息,保证样品的可追溯性。

分析则包括土壤理化性质的测试,如土壤水分含量、有机质含量、酸碱度、养分含量等。

3.4. 数据统计和分析对采集到的样品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包括计算土壤性质指标的平均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等统计指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对土壤数据进行空间分析。

3.5. 质量评价和适宜度分析根据土壤的性质和数据分析结果,对土壤进行质量评价和适宜度分析。

质量评价主要从土壤肥力、物理性状和化学性状等方面进行评价;适宜度分析主要根据土壤的性状和农作物需求进行评价,确定土地的利用潜力。

土壤调查评估报告

土壤调查评估报告

土壤调查评估报告简介本报告旨在对某特定区域的土壤进行调查和评估,以了解该区域土壤的性质和质量,并提供相应的分析和建议。

本次调查评估基于实地采集的土壤样本和相关数据分析。

调查方法1.确定调查范围:选择特定区域作为调查对象,包括土壤类型、地理位置、面积等信息。

2.土壤样本采集:根据调查范围,采集代表性的土壤样本。

采样点的选择应均匀分布,并覆盖各种地形和土壤类型。

3.样本处理:采集的土壤样本需进行处理,包括去除杂质、干燥、研磨等步骤,以获取准确的土壤样本。

4.实验室分析:将处理后的土壤样本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

常见的土壤分析指标包括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含量、pH值、养分含量等。

分析结果根据对土壤样本的实验室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主要结果:1.土壤类型:根据颜色、质地等特征,我们确定该区域主要为黏土土壤。

黏土土壤具有较高的保水性和肥力,但在排水性方面较差。

2.含水量:土壤样本的平均含水量为30%,说明该区域土壤含水量适中,有利于植物生长。

3.有机质含量:土壤样本的有机质含量为2%,属于一般水平。

有机质对土壤肥力和保水性有重要影响,因此建议适量施用有机肥料。

4.pH值:土壤样本的平均pH值为6.5,属于中性偏酸性。

这种pH值范围适宜大多数植物的生长,但一些对酸性土壤敏感的植物可能需要特殊处理。

5.养分含量:土壤样本中主要养分含量为氮、磷和钾。

其中,氮和磷的含量略低,而钾的含量适中。

为了提高土壤的肥力,可以考虑在种植过程中适量施用氮磷钾复合肥料。

结论与建议综合以上分析结果,我们对该区域的土壤性质和质量进行综合评估,并提出以下建议:1.优势利用:由于黏土土壤的保水性较好,可以适合种植一些对水分需求较高的作物,如水稻、玉米等。

2.有机肥料施用:鉴于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建议适量施用有机肥料,以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和肥力。

3.pH值调节:中性偏酸性的pH值适宜大多数植物生长,但对于对酸性土壤敏感的植物,可以考虑适量进行pH值调节。

大学生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实习报告(完整版)

大学生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实习报告(完整版)

大学生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实习报告大学生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实习报告土壤资源是一种具有脆弱性的非再生资源(人类的时间尺度上)。

因此,了解土壤资源数量和质量的变化,并对其质量进行科学评价,是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壤资源,保障土壤资源可续发展的前提。

为了较全面的理解胶东土壤资源,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特进行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的野外实习。

通过胶东主要土壤资源的现状,农业利用和肥力水平以及存在的生产障碍问题,并结合理论知识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使我们在更好地掌握土壤调查与评价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强认识土壤,野外调查土壤的知识与方法。

提高我们分析问题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内容1、莱阳市大夼镇属丘陵地带,地形为低山丘陵区,山丘起伏和缓,沟壑纵横交错,因受胶东脊背地形影响,地势由北向南倾斜。

北部、东部、中部、东南部、西南部均有互不连接的低山丘陵,属低山丘。

地处北温带东亚季风区。

大陆度为64.3%,属大陆季风型半湿润性气候。

具有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春季风多易旱,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昼暖夜凉,冬季寒冷干燥的特点。

全市年平均降水量为800,年平均气温11.2 ,年平均相对湿度73%,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996小时,年平均风速2.7米/秒,全市平均无霜期173天。

实习第一站为大夼镇牟格庄(位于莱阳市东南部)地势相对于实习第二站刘家庄村高一些(刘家庄村位于大夼镇东南方向),大夼镇牟格庄位于丘陵的上端以种植玉米为主,自然产量较低,一年一熟。

沿着大夼镇向山坡下面走,种植业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从种植玉米逐渐演变成种植设施蔬菜。

大夼镇牟格庄土壤分层为A-层结构:A层:0-15 PH=6 ,通体无石灰反应,为粉壤土土壤结构,粒状植物根系较多;土壤较松散动物蚁穴较多,土壤孔隙度大,土壤为深紫色(当地人称黑土)层: 15以下,PH=6.8 通体无石灰反应;为粉壤土结构;石粒植物根系无,土壤较紧实,无动物蚁穴,土壤孔隙度小,土壤颜色为紫色,母质为深色玄武岩。

土壤资源调查评价方法

土壤资源调查评价方法
定位研究可固定观测、提供相对稳定的、长期的空间对比信 息。 动态监测可提供随季节气候与生产活动变化在时间上的动态 反应。
将两者结合起来,能够得出可靠的结论。
一 定位研究
土壤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其功能与性质与环境关系密切。
对土壤环境问题的研究,既要考察周围的环境状况,又
要对土壤的立地土壤条件进行长期的观测,以便找出问 题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产生和形成的原因。
1 定位点确定
选择定位点必须同时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典型性是指选择的点位具有普遍性。 代表性是指选择的点位能够代表区域的面积与地形母质等成 土环境。
一般选择的定位点数不宜过多,1-5个为宜,否则,增大工
作量,并可能影响到典型性和代表性。
2 研究的内容
以土壤肥力为中心开展工作。当污染物对土壤肥力产生
二 动态监测
动态监测是在定位研究的基础上开展的一项随季节气 候与人为生产活动变化的定时动态监测活动。动态监
测的结果能够有效反映季节气候与人为生产活动变化
对监测数据的影响。为研究这些变化的规律提供依据。
1 监测范围与布局
原则: 重污染区设置较密集的监测点; 过渡区监测点适当地减少; 对照区选择2-3个即可。
中的移动,可以采用酸性水进行柱淋洗试验,过程见教材
P186。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发现重金属在土壤中移动的规律。
第四节 土壤评价
土壤污染评价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环境土壤生态问题优化评价
This is the end of chapter 11 Thank you!
影响时,则应该在土壤理化性质相同的条件下,观测研
究污染源和污染物对土壤肥力的长期影响,探讨影响土 壤功能性质的污染动态。

土壤环境调查、监测与评估的方法

土壤环境调查、监测与评估的方法

城郊农田重金属污染形势更加严峻:
浙江某地小型铜冶炼过程及其污染
含铜原料
研磨
浮选
铜矿粉
铜球制作 废气排放
铜冶炼
废水排放
矿业及工业固体废物的污染
锦州市由于铬废渣 的堆放,使地下水 严重污染,1800 眼水井由于污染而 报废
12
10
阜新
02 沈阳
铁岭
沈阳冶炼厂铬渣堆放 量达25万吨,经降水 淋滤渗入地下,使地 下水中六价铬含量达 到87.1mg/L,超饮用 水标准 1140倍, 14
2.2 采样准备
项目类别 项目 重点项目 监控项目与频次 特定项目(污染事故) 常规 基本项目 监测项目 pH、阳离子交换量 监测频次 每3年一次

镉、铬、汞、砷、铅、铜、锌、农田在夏收或秋收后采样 镍、六六六、滴滴涕 特征项目 及时采样,根据污染物变 化趋势决定监测频次
影响产量项目
全盐量、硼、氟、氮、磷、钾
固体土壤(约 占土壤总容积 的50%)

粒间孔隙(约 占土壤总容积 的50%)

•土壤是四(或五)种物质组成的三相多孔体
土壤中的生物化学反应与物质交换
土壤的八大功能
• • • • • • • • 1、土壤的生产功能; 2、土壤的环境功能; 3、土壤是生物基因库和种质资源库; 4、土壤是生物多样性的根基; 5、土壤是全球碳循环中重要的碳库; 6、土壤具有保存自然文化遗产的功能; 7、土壤是景观旅游资源; 8、土壤的材料和功能支撑。
土壤环境监测
• 对土壤中各种无机元素、有机物质及病原 微生物的背景含量、外源污染、迁移途 径、质量状况等进行监测的过程。 • ①土壤环境质量监测; • ②土壤环境背景值监测; • ③环境应急监测; • ④研究性监测; • ⑤特定项目监测

《土壤调查与评价实习》课程教学大纲

《土壤调查与评价实习》课程教学大纲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让学生通过9天的实习,能掌握土壤调查制图的全过程,为学生今后组织和开展与土壤资源、环境相关的调查制图工作,打好基础。
三、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时间安排
实践土壤资源调查和制图的一个完整过程。完成土壤调查报告的编写、专题报告的撰写、三种图件的编制。
实习拟分小组进行。每个小组负责一片区域的土壤调查制图。把各个小组的区域拼接起来,就是整个调查制图区域。具体安排:第1天,土壤调查准备(收集资料、制定技术规程和工作计划、勾划作业面积、确定调查路线和剖面点位置、物品准备等);第2、3、4天,分小组进行野外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现状踏查(挖掘土壤剖面点平均每人2--3个、观测土壤剖面、建立土壤和土地利用现状的解译标志等);第5天上午,比土评土,建立土壤工作分类系统,汇总土地利用现状并确定分类;第5天下午和第6天上午,勾划解译土壤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图斑;第6天下午和第7天上午,野外校核,修改草图;第7天下午到第9天上午,拼图、GIS成图。分别制作土壤类型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编制土壤利用改良分区图(全体);其间,编写土壤资源调查报告,书写土壤调查专题报告;第9天下午,进行土壤调查成果汇报、交流。
时间为第七学期第10周,加前后2个周末,共9天。
四、教学实践地点
学校北大门以北、中山陵音乐台以南、前线歌舞团以东、南京体育学院以西地区。
五、教学组织
实习拟分小组进行。每个小组负责一片区域的土壤调查制图。把各个小组的区域拼接起来,就是整个调查制图区域。
六、考核方式及要求
实习报告,加平时成绩。
七、说明
该课程是配合理论课《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和实验课程《资源环境分析系列实验IV》开设的。
《土壤调查与评价实习》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课程号:ARGE4110

农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技术指南

农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技术指南

农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技术指南一、前言农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是保护农田生产安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

本指南旨在系统介绍农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的技术要点和方法,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开展工作,确保土壤环境质量。

本指南将从农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的意义、技术流程、关键技术和常见问题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意义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

一方面,加强土壤环境的调查评估有助于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保护农田生态环境,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另一方面,能够及时发现土壤环境中的污染问题,指导土壤修复和改良工作,保障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三、技术流程1.确定调查评估范围:根据农用地的类型、规模和分布情况,确定调查评估的范围和重点区域。

2.土壤环境质量调查:采集土壤样品,进行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含量、重金属和有机物质等方面的分析,获取土壤环境质量的基本信息。

3.污染源调查:了解周边环境的情况,寻找可能的污染源,分析影响因素。

4.风险评估:根据土壤环境质量调查和污染源调查的结果,对土壤环境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程度和范围。

5.制定修复方案: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土壤修复和保护方案,采取相应的措施。

6.监测与评价:实施修复和保护措施后,对土壤环境进行监测,评价修复效果。

四、关键技术1.土壤采样和分析技术:采样方法要科学规范,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分析方法要准确可靠,包括土壤理化性质、营养物质和污染物等方面的分析。

2.土壤修复技术: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修复方法,选择适宜的修复技术,保证修复效果。

3.监测评估技术:建立完善的土壤环境监测体系,及时发现问题,评价土壤环境的变化和修复效果。

4.污染源管控技术:通过控制源头来减少土壤环境的污染,包括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有害物质的控制等方面的技术。

五、常见问题1.土壤采样点选择不合理,导致样品不具代表性。

解决方法:根据土壤类型、作物种类和污染来源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采样点,确保样品的代表性。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复习提纲(1)(1)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复习提纲(1)(1)

土地资源调查(diào chá)与评价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xùlùn)1、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píngjià)概念就是把某地区的土壤作为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其各种土壤类型发生、发育程度、演变(yǎnbiàn)规律、地理上的分布状况及规律和区域性特征特性、理化性状与生产性能,以及与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的关系,测绘出土壤类型图和相关图件,并在此基础上对土壤资源进行评价,编制评价等级图,制定合理的开发利用改良实施方案。

2、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课程(kèchéng)具有四方面特点(1)对象宏观性。

土壤资源,面广量大,具有鲜明的宏观性特点。

(2)实践应用性。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具有强烈的实践性特点和应用性特点。

(3)技术技能性。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是一项技术性、技能性很强的实践活动。

(4)专业综合性。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课程要运用多学科、多领域、多方面的知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课程。

3、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的作用(1)土壤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生活条件,是农、林、牧业不可缺少的生产资料。

(2)土壤资源的数量影响供给人类食物的数量多少,土壤资源的质量影响供给人类食物的质量高低。

(3)查清土壤资源,对于发展农业、林业、牧业生产,对于国民经济建设,非常重要。

(4)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为土壤确定的利用方向,确定种植何种作物,确定施用何种肥料,确定采用何种灌溉方法,确定采取何种耕作制度,确定使用何种农业机械等等(děnɡ děnɡ),提供决策依据。

4、中国开展(kāizhǎn)第一、二次土壤普查时间(1)1958 - 1960年,中国(zhōnɡɡuó)开展第一次土壤普查(2)1979 -1985年,进行全国(quán ɡuó)第二次土壤普查5、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主要(zhǔyào)的存在问题(1)土壤调查资料缺乏。

土壤资源调查评价方法

土壤资源调查评价方法

一 实际模拟
将特定条件下的土壤移置到不同的时间和地点进行试 验,预测环境条件的改变对土壤的与影响危害。如盆 栽试验、田间试验、实验室的培养试验等。模拟条件 倾向于仿真,多用于结果再现性的观察与证实。若进 行机理性的探讨,需要对试验条件进行分解与综合处或破坏,往往是由多种因素导致,但总有一 个或几个主要的影响因素。在研究时,将其它影响因素 固定,只改变其中一个主要的影响因子,有助于挖掘深 层内在的联系,若再借助于先进的仪器对某些过程进行 有效的鉴定,则可得出无可争辩的结果。如调查酸雨对 作物生长的影响,先研究酸雨对土壤环境及性质的影响, 再调查酸雨影响的土壤上生长作物的影响,将试验分解 处理,则得到的每一步结果更可靠。 当把分解的结果重新组合起来进行综合试验,便可发现 问题的关键所在。有利于推测试验因素中能产生结果的 趋势,预测其可能的变化规律。
第四节 土壤评价
土壤污染评价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环境土壤生态问题优化评价
This is the end of chapter 11 Thank you!
土壤样品处理:采集的土壤样品,经过风干、过1 mm的尼 龙筛后,贮存在塑料瓶内密封保存。若分析全量,需要经过 进一步的研磨,并全部通过100目的尼龙筛,然后进行分析 测定。若分析有效态的含量,则直接使用1 mm的土壤样品即 可。
三、室内分析
室内分析是使野外调查得到的定性式的结果转化为定量化的 结论,是土壤污染的直接证据。尤其在研究污染物在土壤中 的迁移过程时,室内分析更为重要。 在进行室内分析时,按照土壤背景值的研究方法,对分析过 程的每一步都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以获得可靠的测定结 果。
1 定位点确定
选择定位点必须同时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典型性是指选择的点位具有普遍性。 代表性是指选择的点位能够代表区域的面积与地形母质等成 土环境。 一般选择的定位点数不宜过多,1-5个为宜,否则,增大工 作量,并可能影响到典型性和代表性。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

1.土壤调查:根据调查的目的和任务,阐明其土壤类型,形成原因,分布规律以及肥力特征,据此提出合理改良利用该土壤资源的依据措施,这个过程叫土壤调查.2.土壤制图:在土壤调查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用线划符号通过制图综合把测区的土壤类型及分布状况缩绘成平面图的过程.3.工作底图:是绘制土壤草图的基础图件.4.土壤草图:野外直接在工作底图上绘制出来的图.5.怎样选择工作底图:①在外出调查之前,需根据调查任务的要求,向测绘部门收集有关比例尺的最新地形图②每幅相同图件至少要准备双份,供草测和清绘适用③为根据规程的具体要求准备好地形图,还需了解各级不同比例尺地形图的特点及我国地形图的分幅编号,以及测图单位、方法和时间,以把握住图件的质量.6.准备工作包括哪些内容:明确调查任务、组建调查队伍、确定制图比例尺、统一“技术规程”,质量标准及成果要求,同时要收集并分析已有的基础资料与图件、研究前人工作的成果;还要准备调查工具、仪器和计算机软件,做好物质准备。

7.比例尺的种类、特点(适用范围)及影响因素: ⑴详比例尺:1:200-5000; 适用范围是小型的农林牧实验场或村级调查工作; 制图单位是变种.⑵大比例尺:1:1万-2.5万; 适用范围是国营农场、乡镇级或县级调查工作; 制图单位是土种(复区).⑶中比例尺:1:5万-20万; 适用范围是县级、市级或中等河流流域的调查工作; 制图单位是土属、亚类(复域).⑷小比例尺:<1:20万;适用范围是省级全国级和大河流流域; 制图单位是土类(复域).8.各成土因素的调研内容:⑴气候因素:①近代气候②古气候;⑵地形因素:①按形态特征划分的地形类型:山地,丘陵,平原②按成因划分的地形类型:流水地形,波浪作用地形,重力作用地形,岩溶作用地形,风沙地形与黄土地形;⑶母质研究:①风化类型②形成类型③母质分类;⑷时间因素与古土壤:①由地壳变动产生的埋藏或裸露古土壤②由环境变迁产生的残余土;⑸地表水与地下水:①地表水②地下水③泉水;⑹生物因素:①植物②动物:微型动物,中型动物,大型动物③微生物:细菌,真菌,藻类,放线菌,滤过性生物;⑺人为因素9.用辩证的观点对成土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举例说明:①在某一个特定地区,对土壤的影响总有一个因素起主导作用,其它处于从属地位.例如:黄泛平原区的碱化土、碱土和盐土系列,主要受水文地质条件所支配,在含有不同盐分组成的情况下,便形成不同性质的盐渍土. ②区域景观中任何一个因素对土壤的影响都不是孤立的,各因素间都是相交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某一个因素发生变化时就会引起其它因素变化.例如:地表水、地下水与气候、地貌等景观因素的关系.地表水和地下潜水不仅是一定气候和地貌条件的综合反映,也是一定气候条件下区域地貌的塑造者.因此,必须将这些水体作为景观因素的组成部分来研究.③区域景观中各因素及土壤本身都不是静止的,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例如:地形发育对土壤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由于地壳的上升或下降,不仅影响土壤的侵蚀和堆积过程,同时引起水文、植被等一系列变化,其结果是改变了成土的方向,形成了新的土壤类型.10.土壤剖面:从形式上讲是指我们观察描述土壤的垂直切面,实际代表一个具有三维空间的立体土柱.11.主要剖面:为全面研究土壤性态特征与成土条件和改良利用特点之间关系的剖面.12.定界剖面:为确定土壤类型和制图单位边界而设置的剖面.13.检查剖面:为检查主剖面土壤属性的稳定性和变异程度而设定的剖面.14.土层:土壤剖面中与地表大致平行的一些层次统称为土层.15.土壤发生层:经过成土过程形成的土层.16.土壤发生型:指土壤剖面的发生、发育类型,是发生学土层组合形式,是划分土壤高级分类单元的标志.17.土体构型:在土壤发生范围具有各种性质和形态的土层相互组合状况,且具有质和量的指标,用以确定基本分类单元.18.障碍层:指对土壤利用和作物生长有特殊影响的土层.19.诊断层:经过一定成土过程在土壤剖面上发育而成,能鉴定土壤类型、特征标志的层次.20.怎样设置土壤剖面和工作路线: ⑴土壤剖面点设置:常规布点法①中小比例尺的剖面点设置:制图单位通常是亚类或土属,路线调查应考虑大中地貌类型,在调查范围内选择主要的具有代表性的地形单元设置主要剖面;②大比例尺的剖面点设置:制图单位是土种或变种,应综合考虑大中小地貌,应注意微小地形的变化.⑵.统计抽样法工作路线的设置:用最短的距离穿过不同的地貌单元和地理景观,平原区要垂直穿过河流和水渠,山区要垂直穿过分水岭,应避免少走重复路,中小比例尺调查应注意间距.21.怎样用罗盘进行定点描图:⑴定向:罗盘仪,指针指向N、S极;⑵定点:①交汇法:前方交汇和后方交汇(选择两个地物点,角小于90度)在通视条件好、实地有明显地物的地方使用;②极坐标法:在通视条件差,无明显地物的情况下使用;③地物追踪法.22.土壤剖面描述的内容和方法:⑴地表的描述①地形:土壤剖面所在地的地貌类型及地貌部位,地表形态描述;②母质类型:母质名称和特征;③土壤的侵蚀及排水状况:侵蚀的类型(以风蚀/水蚀为主),侵蚀的程度(强度、中度),排水状况(易、不易);④植被状况:群落植被、覆盖度、指示植被;⑤农业利用状况:农作物的种类、耕作制度、产量,在利用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⑵土壤剖面形态的描述:①土壤颜色(目力描述、目力比色、比色仪);②土壤结构(三向延伸:块状、核状、粒状、碎屑状;两向延伸:柱状、棱柱状;单向延伸:片状、鳞片状);③土壤质地(沙土、砂壤、轻壤、中壤、重壤、粘土——指感法);④土壤新生体(诊断层出现);⑤石灰反应(冒泡程度:①无泡沫,无响声:“0 ”碳酸盐含量<0.2%②无明显气泡;有响声:“+”碳酸盐含量0.2-3%③有微弱气泡,无响声:“++”碳酸盐含量3-6%④有强烈气泡,有响声:“+++”碳酸盐含量>6%);⑥土壤PH值;⑦其他要素23.为什么分析土壤生产特性要有地理和作物的观点?举例说明①地理观点:任何一种土壤利用与生产评价决不仅限于土壤本身,它与四周的生态环境条件是分不开的.例如蒙金土土体结构类型在华北和西北的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它土体的水分保持起了重要的作用,是一种很好的土体构型.但是,同样上砂下粘的土体构型出现在南方多雨的土壤中就成为一种不良的土体构型. ②作物观点:不同的作物有不同的生态条件,特别是不同根系的生态条件要求.如一些块茎与块根作物一般要求疏松的土壤质地,以满足薯块膨大和根系呼吸的要求,而一些谷类农作物往往要求较细的土壤质地,以满足后期籽粒灌浆的水肥要求.另一方面是农作制度,有的为灌区,有的为水土保持区,有的为水稻区,这些不同的农作和耕作制度对土壤质地,特别是表层质地要求是不一样的.24.土壤组合制图: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土壤类型,由于比例尺的限制每种土壤类型都不够上图面积,把这些无法单独勾成图斑的类型合并在一起作为制图单元勾绘出来.25.土壤复区:在大比例尺制图中,与微地形相联系的不同土壤类型的板块成镶嵌状分布有规律更替的区域.26.土壤复域:在中小比例尺制图中,与中地形相联系的不同土壤类型的板块成镶嵌状分布有规律更替的区域.27.大比例尺土壤制图中概查的任务:①了解和掌握测区的自然特点和农业生产状况;②了解测区的主要土壤类型及分布规律并拟定出初步的工作分类系统和制图单位;③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技术操作规程;④检查工作底图的实用性并提出补测的内容;⑤若以航片为工作底图,建立航片影像的判读标志.28.土壤边界与成土条件的关系:①地形与土壤边界:一般情况下不能垂直于等高线,绘制土壤剖面不能沿等高线画土壤类型边界,平原区应注意河流,在制图中不能有直线,直角等几何图形;②母质类型与土壤边界:断层、褶皱、平原区应注意土体构型(河流的摆动引起层次多变化复杂);③植被类型与土壤边界关系:指示植被,植物的长势情况;④农业利用方式与土壤边界关系:耕作方式的不同,类型不同.29.试述大比例尺野外制图的方法:以景观分异类型为参考,实地勾绘和检查制图单位界限:⑴大比例尺制图方法:先概查,再详查;⑵大比例尺制图通常为1:5000—1:2.5万,调查范围是县级以下的基层生产单位;⑶大比例尺要求工作底图精度高,信息量大,制图单位为土种、变种或复区,要求的精度也比较高;⑷大比例尺则用交绘法、射线法、环绕法等寻找土壤边界.30.室内工作包括哪些内容:⑴原始资料的审查与整理:①标本记载表②土壤草图③评土、比土确定分类系统④拼图补;⑵室内分析化验;⑶.土壤图的绘制;⑷其它图件的绘制;⑸编写报告31.评土比土的意义:通过评土比土进一步确定土壤分类系统:①从土壤形成上全面比较各土壤类型之间的异同,通过比较消除同土异名和同名异土的现象,进一步完善土壤类型;②从生产的角度进行质量上的评价,评价生产能力水平,以及解决用土改土的问题.32.土壤草图需审查哪些方面:⑴土壤界限:①土壤图斑及其代号有无差错和遗漏,是否留有天窗,同土有界,异土无界②土壤图斑与分布是否符合土壤分布规律,几何形状是否合理③土壤边界是否闭合;⑵上图内容:土壤界限,主剖面代号,土壤类型代号,主要作物等.33.怎样勾绘航片的工作面积?意义何在?⑴勾画航片的工作面积:按不同航线进行排片,然后取中心片选刺像主点同时在此片上转刺周围片子的像主点,最后勾出此片的像主点与周围各片像主点的中线,所围出的面积即有效面积. ⑵意义:保证调查精度,通过查找有效面积以使各种误差不超过限度.34.遥感判读的理论基础是什么?①几何型特征(形状、大小、阴影、地形、误差);②光学特征(吸收能力越强,反射能力越弱);③成土因素学说理论(土壤地带性基础、土壤分布规律、植被与农业利用的特点).35.试述应用遥感方法进行土壤调查方法和步骤: ⑴判读方法:①总体观察判读②对比分析③综合标志分析⑵步骤: ①准备工作:a.资料收集与分析(收集最近拍摄的航片,至少一套);b.遥感影像判读的理论基础;c.熟悉航卫片土壤土地判读标志;②野外概查与建立判读标志;③室内预判:根据判读的原则和对航片判读时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判读;④检查验证与调绘:在实地对已勾绘的图斑进行核对;⑤成图与总结。

土壤环境状况调查评价工作指南

土壤环境状况调查评价工作指南

土壤环境状况调查评价工作指南一、前言土壤是生物生存和生态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础,它在农业、生态环境、城市建设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对土壤环境状况进行调查评价,了解其质量和污染程度,对于科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指南旨在提供一套土壤环境状况调查评价的工作指导,帮助相关工作人员开展土壤环境状况调查评价工作。

二、调查评价目的1. 了解土壤状况:掌握土壤质量、肥力、污染程度等基本情况,为科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供依据。

2. 发现土壤污染:及时发现土壤中的各类污染物,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三、调查评价方法1. 实地调查:通过实地踏勘、取样分析等方法,了解土壤质地、颜色、质地、坡度等基本情况。

2. 取样分析:根据调查目的,采取划分网格取样、深层取样等方式,对土壤的养分含量、污染物含量等进行分析。

3. 实验室检测:将采集的土壤样品送至专业实验室,进行土壤酸碱度、有机质含量、重金属含量、农药残留等方面的检测分析。

四、调查评价内容1. 土壤质量评价:包括土壤肥力、质地、养分含量等方面的评价。

2. 土壤污染评价:主要包括土壤中重金属、农药残留、有机物质等方面的污染情况评价。

3. 生态环境评价:综合考虑土壤对植被生长、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影响,进行生态环境评价。

五、调查评价报告调查评价完成后,应及时编写调查评价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调查的具体情况、评价结果、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等。

报告应准确客观反映土壤状况,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六、调查评价注意事项1. 严格按照调查评价方案进行操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2. 在取样分析和实验室检测过程中,应采取严格的质控措施,确保数据准确可靠。

3. 在调查评价工作中应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合作,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信息,为调查评价工作提供支持。

七、结语土壤环境状况的调查评价工作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严格遵守规范操作程序,确保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一、名词解释1、土壤概查:是指对一个较大区域,如大的河流流域或省级行政区域范围内的农业区划或土壤改良等所做的中比例尺的土壤调查与制图。

2、土壤详查:对某一小区域的土壤进行比较详细地了解,以便进行土壤改良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所做的土壤调查。

3、土壤剖面:土壤剖面是一个具体土壤的垂直断面,一个完整的土壤剖面应包括土壤形成过程中所形成的发生学层次,以及母质层。

4、单个土体:土壤作为一个三维实体,其最小体积的“一个土壤”就叫做“单个土体”。

5、聚合土体:是在一定面积内,一群单个土体都具有的统计相似性,这是我们进行土壤分类的最基本的分类单位,相当于美国的土系或土型;大致相当于中国的土种或变种。

6、人工剖面:根据土调的要求,临时开挖出来的土壤垂直切面。

可分为主要剖面、检查剖面和定界剖面三种。

7、自然剖面:因各种工程建设,使土壤的垂直断面裸露出来,并长期保留下来,成为土调中可以利用的现存剖面。

8、土壤自然性态:指那些在田间表现很不稳定,极易受气候变化和耕作措施等因素影响而变动的土壤性质。

9、遥感技术:通常把在不同高度的平台上,使用传感器收集地物的电磁波信息,再将这些信息传输到地面,并进行加工处理,从而达到对地物的识别与监测的全过程,称为传感技术。

10、基于遥感技术的土壤调查制图,简称遥感土壤调查制图,就是利用遥感技术对成土因素、土壤景观进行调查,分析研究成土过程、土壤分布规律和动态变化规律,确定土壤类型及其特征特性,并测绘土壤分布图和进行面积量算的整个过程。

11、航摄倾角或者相片倾角:在航空摄影中,航摄机的主光轴相对于铅垂线来说可以处于不同的位置,主光轴与铅垂线之间的夹角称之为**12、航空相片的比例尺(平均比例尺):航空相片上某一线段的长度与其代表的地面线段的长度之比称为**13、大气传输特性:大气对通过的电磁波产生吸收、散射和投射的特性,称为****14、直接解译标志:指它是地物本身属性在图像上的反映,即凭借图像特征能直接确定地物的属性。

土壤调查与评价实习报告

土壤调查与评价实习报告

土壤调查与评价实习报告实习报告:土壤调查与评价1、前言土壤是地球上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对于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次实习是在农业科技公司进行的土壤调查与评价实习,通过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对当地土壤的质量和特性进行了全面评价和分析。

本报告将从实习目的、方法、结果和总结等方面进行详细描述。

2、实习目的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土壤的基本特性和调查方法,通过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掌握土壤调查与评价的基本技能,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3、实习方法首先,我们根据实习导师的安排,选择了一块农田作为调查点,进行了土壤质地的初步观察和采样。

然后,我们利用土壤采样工具按照一定的方法取得了不同深度的土壤样品,并将样品送回实验室进行基本指标的测试,包括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和速效磷酸根含量等。

最后,根据样品的测试结果,我们进行了土壤质量的评价和分析。

4、实习结果通过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几个主要结果:(1)土壤pH值:调查点土壤pH值呈酸性,为6.2左右,适宜作物生长。

(2)有机质含量:调查点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2%,处于中等水平,表明土壤肥力较好。

(3)全氮含量:调查点土壤全氮含量为0.1%,属于较低水平,需要添加氮肥。

(4)速效磷酸根含量:调查点土壤速效磷酸根含量为12mg/kg,属于较低水平,需要添加磷肥。

5、实习总结通过本次实习,我对土壤调查与评价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在实践过程中,我学习到了土壤的基本特性和调查方法,掌握了土壤采样和实验室测试的技能,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此外,我还认识到土壤的质量评价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合理调整土壤肥力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和保护环境具有积极意义。

6、不足与改进在实习过程中,由于时间和设备的限制,我们只能对一小块土地进行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此外,还需要更多的实践和经验积累,才能在土壤调查与评价方面有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及风险评估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及风险评估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及风险评估建设用地土壤污染是指由于人类的活动导致土壤中存在有害物质,超过了对土壤质量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要求,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造成潜在风险的状态。

为了保障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及风险评估工作。

一、调查方法1. 采样方案设计:根据调查目的和现场情况,确定采样点位,以保证代表性。

采取系统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式,对不同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土地性质等进行科学选取。

2. 数据采集:采取现场实地取样的方法,选择不同深度的土壤,保证样本的代表性。

记录现场温度、湿度、天气等环境因素,有利于后续的数据分析和解释。

3. 分析方法: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对土壤样品中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进行分析。

可以采用物理化学分析方法、生物学检测方法和环境监测仪器等。

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计算出土壤污染物的含量和分布情况,绘制土壤污染地图。

二、风险评估方法1. 资料收集:收集调查区域的土地利用史、工业发展状况、化学品使用记录等相关资料,了解潜在污染源的情况。

2. 污染源分析:根据调查结果和潜在污染源的分布情况,分析可能存在的土壤污染源及其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3. 风险评估模型:建立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模型,将土壤污染物的含量、接触途径和毒性等因素综合考虑,对土壤污染风险进行定量或半定量评估。

4. 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确定适用于调查区域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污染物的含量、土壤的敏感性、人体暴露途径、环境风险阈值等。

5. 风险评估结果:根据风险评估模型和指标体系进行计算和分析,得出土壤污染的风险等级和分布情况,并提出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

三、数据报告编制在调查及风险评估完成后,应编制数据报告,将调查结果、分析方法、风险评估模型、风险评估结果等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

报告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 调查区域的背景信息、人类活动和土地利用情况等;2. 调查方法和采样方案的设计;3. 对土壤样品的分析结果和污染物的含量分布情况;4. 潜在污染源的分析和影响评价;5. 风险评估的模型、指标体系和结果;6. 风险管控措施的建议和可行性分析;7. 未来监测与评估的建议和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实习报告》学院:农学院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班级:121班学号:1209010433学生姓名:田茂苑指导老师:刘元生老师前言土壤(英文名称:Soil)位于地球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

土壤是在特定成土条件下,经过漫长的成土过程逐渐发育和形成的历史自然体。

土壤是固态地球表面具有生命活动,处于生物与环境间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疏松表层。

土壤是发育于地球陆地表面具有生物活性和孔隙结构的介质,是地球陆地表面的脆弱薄层土壤是各种陆地地形条件下的岩石风化物经过生物、气候诸自然要素的综合作用以及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而发生发展起来的。

土壤是一个复杂而多相的物质系统。

它由各种不同大小的矿物颗粒、各种不同分解程度的有机残体、腐殖质及生物活体、各种养分、水分和空气等组成。

土壤调查与制图就是把一定区域内的土壤作为对象进行调查,研究其内各种土壤类型的发生、发育、演变的规律及分布状况,研究各种土壤类型的区域性特征、理化性状与生产性能,研究土壤与生态、环境和农业的关系,测绘出土壤类型图及相关图件;在此基础上,对土壤资源进行评价,编制土壤资源评价等级图,制定合理的开发利用改良实施方案。

土壤的地带性分布是指土壤与生物气候条件相适应的分布规律。

土壤的分布分为地带性分布和非地带性分布。

土壤地带性分布可以分为水平地带性分布和垂直地带分布,其中,水平地带性分布有可以划分为经度地带性分布和纬度地带性分布。

通过《土壤调查与制图》的野外实习,对于掌握书本知识和我们进一步认识土壤具有重要意义。

一、实习目的通过对土壤剖面的观察和理化性质的测定,进一步结合理论知识,对土壤形成过程中地形、气候、母质、植被、时间以及认为活动进行简单了的了解,认识其对于土壤形成的影响,根据土壤发生学原理对土壤进行简单命名,并深入认识各类型土壤在生产中所存在的问题,以便提出更好的利用措施。

实习有助于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地情况紧密结合,对所学理论知识进一步加深、巩固,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同时,在实习过程中应该做到以下几方面:1. 掌握土壤剖面的挖掘、基本理化性质的测定方法;2. 结合实地学习并思考土壤类型与成土因素的的关系并学会根据成土因素估测土壤类型;3. 从实地观察中理解土壤类型随海拔高度变化的垂直地带分异,以及水热条件对土壤形成的影响;4. 思考中低产田存在的问题和改良的方法。

5. 通过以卫片为底图进行的野外“土壤及土地利用”调查和室内制图等教学实习环节,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贵阳市花溪区桐木岭进行“土壤及土地调查与评价”教学实习。

6. 掌握“资源调查与制图”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培养野外独立工作能力。

7. 绘制土地利用现状图,绘制土壤分布图。

二、实习小组和人员第三组。

组员:邹健、何普、刘启超、张忠良、史传俊、贺正富。

三、实验主要工具及试剂图纸(桐木岭6号)、锄头、铁锹、Hcl溶液、pH指示剂、pH试纸、白瓷板、电动刀、取土盒5个、彩笔等。

四、实习要求1. 以正射影像为工作底图,根据路线调查和典型区的调查,完成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壤图等。

土壤利用图:根据土壤利用状况确定土壤利用类型,并按土壤利用分类表标号。

土壤图:根据土壤相应指标确定土壤类型,并按土壤类型表标号,对于新土种由小组根据土壤指标状况先命名,然后进行统一命名。

2. 根据路线调查和典型区域的调查完成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壤图,在室内完成各小组专题图的拼接。

3.花溪区桐木岭周边区域土壤的分类、质地、植被类型、侵蚀程度、植被覆盖度等调查以及实习报告的完成。

五、实习计划及时间实习时间计划为5天,分野外调查和室内制图两个阶段。

1. 野外调查阶段。

(2天)2. 室内制图阶段(3天)。

六、实习地区(花溪)概况花溪区位于贵州高原中部,是省会贵阳市南郊的一个县级区,地处东经106°27'~106°52',北纬26°11'~26°34'。

北临南明区、乌当区,东与龙里县相邻,南接长顺县、惠水县,西与清镇市、平坝县接壤,距贵阳市中心17 公里。

全区地貌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土地总面积957.6 平方公里。

花溪区地势起伏较大,地区之间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

地貌总的轮廓是:东西两侧山地、丘陵地势较高,海拔1200 米以上;中部槽谷盆地地势较低,海拔1100 米左右。

以分水岭为界,西南至东南部位中山峡谷及台地,地势较高,海拔在1300 米以上;西北、东北部海拔多在1200~1300 米之间。

花溪区处于长江、珠江两大流域的分水岭地带,从西南部的旧盘、掌克至桐木岭、孟关上板一线为分水岭。

分水岭以北及高坡东部属于长江流域乌江水系,面积603 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59.2%;以南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面积415 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40.8%。

按河长大于10 公里或流域面积大于20 平方公里的标准,全区共有17 条河流,境内总河长257 公里;其中属长江流域的9 条,总河长147 公里;属珠江流域的8 条,总河长110 公里。

本次实习区地理位置、范围、自然概况位于花溪区西南部的桐木岭村境内山高谷深,垂直气候差异大,森林复被率高,立体农业显著;属岩溶中山地貌区,距花溪3 公里,地形起伏不平,海拔高度在1213.5~1433.3 米之间;多为板岩风化山体,地形破碎,水土流失严重,水蚀作用显著,多为水蚀地貌。

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3.5?,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29.3mm,年日照时数1250~1290 小时,〉10?年积温3600~4200?左右,无霜期255~290天;地层以泥炭系、石灰系和二叠系的碳酸盐岩类的风化残积物、坡积物等为主,表层出露以石灰系的灰岩为主;受成生物气候和生物活动的影响,土壤以黄壤为主,其中旱地土种以黄沙泥土为主,水田土种以黄泥田为主,土壤pH 值在7.0—7.5 之间。

分布在平缓和坡度较小的区域土层深度平均可以达到1.2米,坡度较大区域,土层较浅平均只有0.6 米。

主要树种杉木、马尾松和毛栗等灌丛等,森林覆盖率和自然植被覆盖率较高;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油菜、等。

自然土以硅质黄壤和石灰土居多旱作图主要有黄沙泥土、冷砂土、大泥土和岩泥等;水稻土有黄沙泥田、大眼泥田和大泥田等。

七、实习内容及过程<一>、理论知识学习经过刘老师对这次调查实习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开始安排接下来几天的调查的具体内容和各项调查技术的原理和注意的细节。

花溪区桐木岭土壤和土地利用调查以正射影像图为底图,按地形图为标准,典型区域为单位,地块为基础,生产为中心,障碍发展的土、肥、水等因素为重点进行。

土壤图的内容:包括土壤类型(以土种为主),主要剖面点位,行政区界,队所在地、主要道路、沟渠、水面、抽水机站、石质丘陵保留一定的等高线,图廓内应绘制图例(主要包括着色和土壤代号、土壤名称、面积、说明)、比例尺、方位标(正北面图可省)并标明制图时间和单位。

土壤利用类型图:主要依据土地的用途,经营特点,利用方式和覆盖特征等因素划分。

土地利用现状采用三级分类,进行统一的编码排列。

<二>、实习开始1. 我们专业共分为15 个小组集体进行了一条路线的调查桐木岭地区土地利用现状。

2. 根据相关探查技术和步骤15 个小组分区调查桐木岭地区和花溪地区的土壤。

<三>、调查内容成土因素与土壤特性的关系(1)成土因素揭示土壤的发生与特性a.关系式:道库恰耶夫公式:S=f(C,O,R,P)T S:土壤体,R:地形,C:气候,P:母质,O:生物,T:成土时间,这个公式明确地表示了土壤与成土条件之间的联系,即它是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等5 种自然成土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而且各种成土因素所起的作用是互相不能代替的,所有的成土因素始终是同时同地,不可分割地影响着土壤的产生和发展,同时随着成土因素的变化,随着空间因素的变化,土壤也随着不断地形成和演化着。

(2)土壤发育与母质的关系土壤母质是岩石风化的产物,它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

母质中的一些性质例如机械性质、坚实度、渗透性、矿物组成和化学特性等都直接影响成土过程的速度和方向。

母质中的磷、钾、钙、硫和其他元素也影响着土壤的自然肥力。

许多土壤的属性继承了母质的性质。

酸性岩母质含石英、正长石、白云母等抗风化力强的浅色矿物较多,多形成酸性的粗质土;基性岩母质含角闪石、辉石、云母等抗风化力弱的深色矿物较多,多形成土层较厚的粘质土壤。

从酸性岩母质到基性岩母质随着硅含量的减少,而铁,锰、镁、钙含量显著增加,不同母岩发育的红壤,其化学组成不同,富铝化强度也有差异。

一般说来,由玄武岩、石灰岩等基性母岩发育的红壤,其淋滤系数、分解系数、铝化系数和铁化系数的相对值,均高于由花岗岩等酸性母质所发育的红壤。

如果母质层具有不同质地层次,亦影响到土壤中物质迁移转化过程,非均质母质对土壤形成、性状、肥力的影响较均质母质为复杂,影响土体中物质迁移转化的不均一性,不同母质可以形成多种类型的土壤。

不同母质对土壤次生矿物也很有影响。

斜长石和基性岩母质发育的土壤含有多量的三水铝矿,酸性岩中的钾长石发育的土壤则以高岭石为多。

冰渍物和黄土中,含水云母和绿泥石较多;下蜀黄土以水云母为主;页岩和河流冲积物富含水云母;紫色页岩,湖积物和淤积物多蒙脱石和水云母。

蒙脱型粘性母质易发育成变性土。

不同母质所形成的土壤,其养分情况也不相同。

钾长石风化后所形成的土壤有较多的钾;而斜长石风化后所形成的土壤有较多的钙;辉石和角闪石风化后所形成的土壤有较多的铁、镁、钙等元素;含磷量多的石灰岩母质,在成土过程中虽然石灰质遭淋失,但土壤含磷量仍很高。

成土母质影响土壤的质地。

质地粗的母质上形成的土壤质地也较粗,质地细的母质形成的土壤质地也较细。

粗质母质易发育成淋溶土,细质母质易发育成潜育土。

在一些土壤形成过程中,母质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地带性土壤是砖红壤和红壤等,但在石灰岩和紫色岩上发育的土壤,因含有大量碳酸钙,阻滞和延缓了富铝化作用的进行,因而分别发育成为石灰土和紫色土。

(3)土壤发育与气候的关系气候因素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而土壤水、热状况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风化过程,影响植物生长,微生物活动,以及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

可以说,土壤的水、热状况决定了土壤中所有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变化作用,影响土壤形成过程的方向和强度。

在一定的气候条件下,产生一定性质和类型的土壤,因此,气候是影响土壤地理分布的基本因素。

在美国土壤系统分类学中,把土壤温度和湿度作为诊断分类的一项重要指标。

气候影响岩石矿物风化强度。

矿物的风化有物理作用和化学作用,其速度和温度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