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告状行为及应对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告状行为及应对策略
发表时间:2018-05-28T16:04:31.600Z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18年第3期作者:薛艳君
[导读] 教师作为幼儿生活中的“重要他人”应该让儿童感受到教师的情感支持,给幼儿展示,表现的机会,帮助他们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
大畈乡中心幼儿园薛艳君
【摘要】: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当中,幼儿告状是幼儿园里存在的普遍现象,具有频发性,重复性的特点。幼儿爱告状是一种向教师求助的行为、展示的行为, 也是社会化程度相对较低的表现。教师作为幼儿生活中的“重要他人”应该让儿童感受到教师的情感支持,给幼儿展示,表现的机会,帮助他们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
【关键词】:幼儿告状特点原因案例分析应对策略
一、什么是幼儿告状
告状,从人际关系心理学角度上来说,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发生某种冲突、矛盾而不能自行化解时出现的,借助第三方力量来解决纠纷的一种特有的人际行为。[1]幼儿的告状行为看似很小,但如果教师处理不当,这会引起师幼之间的关系,严重的会影响幼儿的性格与品质。[3]
二、告状行为的特点
1.幼儿告状与年龄特点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告状重点会有所转变。小班幼儿处于自我中心阶段,告状内容多属与自身利益有关。
例如:晨间活动时,幼儿在玩插塑玩具,这时,朵朵走过来跟老师说:“老师,依依抢我的玩具了,她有很多玩具了还要抢我的。”
这种情况下,幼儿的告状行为就是出于自我中心阶段,他不懂得怎么和同伴调解商量,其实筐子里还有玩具的,或者两个人可以轮流玩。
2.幼儿告状与幼儿的认知发展、道德判断、评价能力的发展密切相关。那种掌握了一定的行为规则、善于观察、关心周围事物的幼儿易向老师告状。
这种幼儿平时他自身的行为可能不是很规范,但是他更关注的是其他幼儿有没有做到教师的要求,又或者是其他幼儿违反了规则,所以他要向老师告状。
3.幼儿告状与幼儿的个性有关。据观察,个性活泼开朗、外向、善于交往的幼儿告状的次数多,属“检举告发型”。个性胆怯的幼儿会很少告状,属“自我保护型”。[4]
三、幼儿告状的原因
幼儿爱告状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因素:
1.告状是幼儿的求助行为。幼儿从家庭走向幼儿园,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变成幼儿在幼儿园生活中的依恋对象之一。
其实发生这一类型的告状,教师可以不要直接插手,可启发幼儿自己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可通过谈话,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幼儿学会换位思考,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2]
2.为了试探老师对某件事情或某一行为的态度而产生的告状行为。有的幼儿并未与谁发生冲突,或者并未受到欺负,而是对老师说其他的小朋友做错了事情,或者他们之间发生了冲突。
3.为打抱不平或维护纪律而产生的告状行为。有的幼儿告状既不是因为自己与他人发生了纠纷,也不是为了自己的行为寻找依据而是代人告状或检举其他人的违纪行为。
4.为了逃避责任或惧怕老师批评而产生的告状行为。有些矛盾或冲突往往自己是直接责任者,但由于惧怕老师的批评和同伴的指责,为了逃避责任,他们会主动先找老师告状,推卸自己的责任。
5.还有一部分的幼儿喜欢告状是为了引起别人的关注,得到别人的承认。
例如:有的幼儿看到别人在某些方面比自己强的时候,他并不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缩小相互之间的差距而是通过告状来贬低他人,抬高自己,但这种性质的告状毕竟还是少数。[4]
四、教师的应对策略
教师作为幼儿生活中的“重要他人”,面对幼儿如此频繁的告状行为,教师以怎样的方式处理对幼儿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此过程中,教师作为榜样,要树立正确的教师儿童观、教育观,还有教师应对幼儿的态度,以及教师对幼儿的不同期望。[2]
那么,如何处理幼儿的告状行为呢?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首先,幼儿的告状是积极的表现,反应了幼儿对行为规则的认识,对道德评价、认识的发展,教师应引起重视。 [5]
其次,教师要分析被告行为的表现,加强个别教育。不难发现有些顽皮的幼儿常常被告,教师应分析其个性、认知水平、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方式等,了解其行为产生的原因,教师要加强与家长联系,找出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使教师与家长的要求保持一致。[5] 第三,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减少告状行为。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评价其中人物的行为,提高他们对各种行为的认知水平和评价的能力,可以培养幼儿互相谦让、互相合作的优良品质,减少幼儿之间的摩擦。[4]
其实, 告状并不完全是坏事,它反映了幼儿对行为规则的认识、掌握和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老师的敷衍或不理会的态度, 可能会导致问题不能及时解决, 继而影响幼儿的是非观,挫伤幼儿的正义感。但若一味“支持”“鼓励”幼儿的告状行为, 幼儿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就得不到发展, 还会影响良好性格的形成。[6]
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要让幼儿在生活中体会到宽容的快乐,学会公正、客观地看待别人,教师要善于抓住契机,进行随机教育,帮助幼儿分清是非,掌握正确的行为标准。[5]
文献参考:
[1]鲁嫣.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及对策略[ED/OL] .载/e/20090819/4b8bce225f46a.shtml,2014年4月1日下载
[2]刘昕.浅议幼儿园中幼儿告状现象[J] .科教汇文,2007.(10):54
[3]俞先丽.幼儿告状行为的教育引导[J] . 幼教研究,2013.(1):70-71
[4]张利亚.正确处理幼儿告状行为[J] .江苏教师(教师成长),2012.(10):12
[5] 高鹏飞.教师如何对待幼儿的告状[J] .家庭教育与学前教育:11
[6] 王蕾吕晓捷.幼儿告状行为的产生及应对措施[J] .经验荟萃,2006(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