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互感耦合与变压器
007 一般管理学原理(第四版)第七章[30页]
第七章 决策
7.1 计划工作及其制订
7.1.1 计划工作
1.计划与计划工作 计划是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它构成了所有其他管理职能的 基础。没有计划,管理者就不知如何开展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活 动。 计划可以做广义和狭义的区分。广义的计划指制订计划、执 行计划和检查计划执行情况等整个工作的全过程。狭义的计划仅 指制订计划,即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为决策目标的实现做出具体 安排。 计划工作是指对决策所确定的任务和目标提供一种合理的实 现途径和方法,它包含计划和目标两个重要因素,是管理过程中 与计划相关的一切工作的总和。 计划工作给组织提供了实现决策目标的明确道路,也给组织、 领导、控制等一系列管理工作提供了基础,是组织内部不同部门 和成员行动的依据。
第七章 决策
7.2.2 决策的地位
对任何类型的组织来说,决策都是管理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 节,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管理的基础和关键。组 织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应当对决策在组织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充 分认识。具体说来,决策的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决策的地位 (1)决策是管理的起点 (2)决策是管理的基础 (3)决策贯穿于管理过程的始终 2.决策的作用 (1)决策能够优化管理目标、节约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 率。 (2)决策正确与否关系到管理活动的成败。 (3)在现代管理中,决策的作用尤为突出。
第七章 决策
7.2.1 决策的特征和类型
2.决策的类型 (3)依据决策问题的可控程度,可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 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竞争型决策。 确定型决策是指存在着确定目标、面临着确定状态、行动方 案具有确定性结果的决策。风险型决策是指存在一个确定的目标, 面临多种自然状态。不确定型决策与决策对象所处状态基本上与 风险型决策相似,不同的只是未来究竟出现哪一种自然状态。竞 争型决策是一种面对利益相互冲突的竞争对手所进行的角逐性决 策。 (4)依据参与决策的人数,可以划分为个人决策和群体决 策。个人决策是指决策主要由某个人做出,其他人的意见可以参 考但不起决定性作用,决策主体具有突出的个体性特征。群体决 策是指决策由两个以上的决策者参与做出,决策主体是一个由个 体组成的复合体,这些个体相互制约、相互补充,共同做出决策。
发育生物学-第七章
二、Wilhelm Roux:镶嵌型发育
Weismann凭直觉认为:染色体是发育的遗传信息 携带者。最为重要的是,他所提出的假‘说是一个可 以立即用实验来验证的模型。德国胚胎学家 Wilhelm Roux( 1831-1904)检验了 Weismann这一假设。他 于 1888年发表的一系列实验结果表明:在蛙胚 2一 细胞期,用热针刺死一个裂球(末吸去坏死的细胞 质),剩下的一个裂球发育成半个身体的胚胎(图 7.2)。Roux的实验结果正好和Weismann假设预期 的结果吻合。Roux认为:蛀胚是由能自我分化的各部 分组织在一起形成的镶嵌体,每一部分的发育命运是 不能改变的,因为每个细胞接受一组特定的核决定子, 并依据所接受的核决定子分化成相应的组织。ROOX把 这一类型的发育称为镶嵌型发育。
பைடு நூலகம்
上述观察结果促使horstadius开展胚胎 学发展史上一些最令人激动的实验。首先 对horstadius( 1935)追踪海胆 64一细胞 期胚胎的六层细胞中每一层细胞的正常发 育命运。他发现:正常情况下,海胆64一 细胞期胚胎中的动物极细胞和植物极第一 层(Veg1)细胞形成外胚层,植物权第二 层(veg2)细胞形成内胚层,而小裂球则 形成中胚层骨骼(图7.5)。
三、 HanS Driesch:调整型发育
Hans Driesch是用实验方法研究胚胎学的极力推 崇者,他于 1893年发展了 Roux的实验。他采用分 离实验(isolation experiment)的方法,即通过剧 烈摇晃将海胆胚胎裂球分开培养,结果2一细胞期 分开的两个裂球都能发育成完整幼虫。Dri。sob还 证明:甚至在4一细胞期时,4个分开的海胆胚胎裂 球也能发育成长腕幼虫(pluteus)。Driesch的实验 表明:2一或4一细胞期时,分开的海胆胚胎裂球不 是自我分化成胚胎的某一部分,而是通过调整发育 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这一类型的发育称为调整型 发育。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普速版 第七章 2014
跨越接触网的电力线路电压等级(kV) 电力线至接触网的垂直距离(mm)
35 及以上至 110 ≥3 000
220 ≥4 000
330 ≥5 000
500 ≥6 000
第12表 跨越接触网的超高压架空电线路距轨面最小垂直距离(P90)
第198条 牵引供电调度系统应具备对牵引供电设备状况进行远程实时监控的条件,并纳入调度系统集中统一管理。
第199条 接触网的分段、分相设置应考虑检修停电方便和缩小故障停电范围,并充分考虑电力牵引的列车、动车组正常运行和调车作业的需要。分相的位置应避免设在进出站和变坡点区段。双线电气化区段应具备反方向行车条件。
确认,并经铁路局批准。
第203条 接触网带电部分至固定接地物的距离,不小于300 mm;至机车车辆或装载货物的距离,不小于350 mm。跨越电气化铁路的各种建(构)筑物与带电部分最小距离,不小于500 mm。当海拔超过1 000 m时,上述数值应按规定相应增加。大风、严寒地区应预留风力、覆冰对绝缘距离影响的安全余量。
2.受电电压根据用电容量、可靠性和输电距离,可采用110 kV、35(63) kV、10 kV或380 V/220 V。
3.用户受电端供电电压允许偏差:
(1)35 kV及以上高压供电线路,电压正负偏差的绝对值之和不超过额定值的10%;
(2)10 kV及以下三相供电线路,为额定值的±7%;
(3)220 V单相供电线路,为额定值的+7%~-10%;
电力设备应具备:贯通线路由两端变、配电所供电的互供条件,变、配电所跨所供电的条件,远程监控条件,电气试验设备,快速抢修能力。
电力变、配电所的控制保护测量设备,应纳入远动系统调度管
量子力学第七章习题解答
即
h h 2 2 2 λ − cos γ − (cos α + cos β ) = 0 4 4
2
h λ − = 0 (利用 cos 2 α + cos 2 β + cos 2 γ = 1) 4
2
2
⇒
a h 设对应于 S n = 的本征函数的矩阵表示为 χ 1 ( S n ) = , b 2 2
由归一化条件,得
a 2 2 1 = χ 1 χ 1 = (a , b ) = a + b b 2 2 2 cos α + i cos β 2 2 a + a =1 1 + cos γ
+ * *
2 2 a =1 1 + cos γ
取
1 + cos γ a= 2
,得
b=
cos α + i cos β 2(1 + cos γ )
ˆ 在这些本征态中, 测量 S z 有哪些可能值?这些可 ˆ 能值各以多大的几率出现? S z 的平均值是多少?
ˆ ˆ 解:在 S z 表象, S n 的矩阵元为
ˆ = h 0 1 cos α + h 0 − i cos β + h 1 0 cos γ Sn 1 0 i 0 0 − 1 2 2 2
⇒
b1 a1 = ⇒ a b 1 1
b1 = a1
χ 1+/ 2 χ 1 / 2 = 1 ,得 由归一化条件 a * * 1 (a1 , a1 ) = 1 a 1
即
2 a1 = 1
2
∴
a1 =
1 2
b1 =
第七章 思考题
第七章电化学思考题1.导体分几类,它们间有何不同?答:导体分两类,第一类导体,又称电子导体,如金属、石墨等。
传导电流靠自由电子作定向运动;导电后导体本身不发生变化;温度升高,电阻变大;所导电量全部由自由电子承担;第二类导体,又称离子导体,如电解质溶液、熔融电解质等。
传导电流靠正、负离子作反向运动完成;导电离子可能在电极上发生反应;温度升高,电阻反而变小;所导电量由正、负离子分担。
2.测定离子的迁移数有几种方法?答:通常有三种方法:1. Hittorf 法;2. 界面移动法;3. 电动势测定法。
3.在电镀工业上一般都用钾盐而不用钠盐?答:钠离子的半径虽然比钾离子小,但钠离子的水合作用却强得多,因而迁移速率比较慢。
因此,在电镀工业上,为了减少电解液的电阻,一般都选用钾盐。
4.在电迁移率、电导率、摩尔电导率、离子摩尔电导率、电解质扩散系数、离子扩散系数等性质中,哪些与选择基本单元有关,哪些与选择基本单元无关? 答:与基本单元选择无关的性质有:电迁移率,电导率,电解质扩散系数;与基本单元选择有关的性质有:摩尔电导率,离子摩尔电导率,离子扩散系数。
5.极限摩尔电导率是无限稀释时电解质溶液的摩尔电导率。
既然溶液已经“无限稀释”,为什么还会有摩尔电导率?此时溶液的电导率应为多少?答:根据摩尔电导率的概念,极限摩尔电导率虽然要求溶液无限稀释,但仍要求溶液中有1 mol电解质,即对应的溶液体积应为无限大,此时离子之间已没有相互作用,因此,电解质的摩尔电导率达最大值。
但这时溶液的电导率趋于纯溶剂的电导率。
6.柯尔劳施经验公式适用条件和范围是什么?柯尔劳施离子独立运动定律的重要性何在?答:柯尔劳施经验公式:c A −Λ=Λ∞m m ,适用于强电解质水溶液,浓度低于0.01 mol·dm −3的稀溶液。
根据离子独立移动定律,可以从相关的强电解质的∞Λm 来计算弱电解质的∞Λm ,或由离子电导数值计算出电解质的无限稀释时摩尔电导。
《固体物理学》房晓勇主编教材-习题参考解答07第七章 能带结构分析
()
()
间的运动轨迹是一条垂直于 B 德平面和等能面所截成的曲线,显然电子从曲线 k1 点运动曲线 k2 点所需 的时间为
J G
t2 − t1 =
∫
t2
dt =
t1
∫
k2
k1
dk dk / dt
其中 dk 是 k 空间曲线的弧元
3
第七章 能带结构分析
G G J G JJ G J G dk 由= = −ev × B = −ev⊥ × B dt JJ G J G v⊥ 为垂直于 B 德速度分量,可得
N = 2×
S2
( 2π )
2
2 × π kF
N ⎞ ⎛ k F = ⎜ 2π 2 ⎟ S ⎠ ⎝
1/ 2
= ( 2nπ )
1/ 2
7.3 试证明,当 n / na = 1.36 时,费米球和面心立方晶格的第一布里渊区相切,其中 na 是原子数密度。 解:参考陈金富 13.6 面心立方晶格原子数密度 nα = 界的最近距离 km = 4
5
第七章 能带结构分析 同理可用 ω =
2π eB =2
dA ( E ) dE
7.7 考虑两个能带
E (k ) = ±
=2k 2Δ + Δ2 ∗ m
式中Δ为一常数。设所有取正号的正能态都是空的,所有取负号的负能态都是填满的。 (1)在 t=0 时刻加上一个电子于正能带上的 ( k0 , 0, 0 ) ,并施加一个电场 E = Ez k ′ ,求 t 时刻的电流 (2)当 t → ∞ 时,上述情况如何? (3)在相同条件下,如果负能带出现一个空穴,求其电流。 解:参考陈金富 13.16 (1)正能带上只有一个电子,它对电流的贡献,根据《固体物理学》式 7-20
第七章6、7节内容
M x max
b
M y max Wy
f
W 式中x
——按吊车梁受压纤维确定的对x轴的毛截面量;
W y ——上翼缘对y轴的毛截面模量;
b ——梁的整体稳定系数,按附录3确定。
当采用制动梁或制动衔架时,梁的整体稳定能够保证,不 必验算
(3) 刚度验算
吊车梁在垂直方向内的刚度可直接按下式近似计算(等 截面时);
式中
M max h QS2 , Wnx1 hw Itw
1 ——系数,当 与 c 异号时,取1 =1.2;当 与 c 同号时,
1 取 =1.1;
h ——梁的高度;
hw ——腹板高度;
S 2 ——计算点以上毛截面(吊车梁上冀缘)对中和轴的面积矩。
(2)整体稳定验算
无制动结构时,按下式验算梁的整体稳定性:
可按《结构力学》中影响线的方法进行内力的计算。
• 计算吊车梁的强度、稳定性和连接时,按两台吊车考
虑;
• 计算吊车梁的疲劳和变形时,按作用在跨间内起重量
最大的一台吊车考虑。
•
吊车梁、制动结构、支撑杆自重、轨道等附加零件自重以及 制动结构上的检修荷载等产生的内力,可以近似地取为吊车 最大垂直轮压产生的内力乘以下表相应系数:
有整体式和分离式两种
两种墙架的特点:
1. 整体式墙架直接利用厂房框架柱与中间墙架柱一起组
成墙架结构来支承横梁和墙体;
2. 分离式墒架是在框架柱外侧另设墙架校与中间墙架柱
和横梁等组成独立的墙架结构体系。 墙体类型 厂房围护墙分为砌体自承重墙、大型混凝土墙板和轻型
墙皮三大类。
• 砌体自承重墙由砌体本身承受砌体自重并通过基础梁传
吊车梁与柱的连接
读书笔记童年第七章
读书笔记童年第七章
一、主要内容
第七章主要讲述了阿廖沙遇到了知心朋友小茨冈,两人无话不谈,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可是好景不长,小茨冈因为两个舅舅的自私而失去了生命,这让阿廖沙感到非常难过。
二、好词好句
1. 逆流而上:意为逆着水流的方向前进,比喻在困难的环境中坚持不懈,努力前进。
2. 格格不入:意为相互抵触,不相契合,形容彼此没有共同语言或无法相处。
3. 如获至宝:意为好像得到了最珍贵的宝物,形容对所得到的东西非常珍视喜爱。
4. 他那一对快乐的眼睛紧紧地闭住,像两枚圆圆的黑铜钱。
三、阅读感悟
这一章让我们看到了阿廖沙在面对挫折时的坚强和乐观,同时也展现了人性中的善与恶。
小茨冈的遭遇让人深感痛心,他的离去也让
阿廖沙更加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这也提醒我们,要学会珍惜身边的友情和亲情,不要轻易地放弃和伤害他们。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保持乐观和坚强,相信自己能够走出困境,迎接更美好的未来。
7《结构动力学》-第七章
~ 1
~
+
~
ω12
~ ≈ tr S
[]
1
1
2 ω2
ω12
+⋯+
~ = tr S
[]
可用此式估算系统基频,且为下限估值。 可用此式估算系统基频,且为下限估值。 若质量矩阵为对角阵,则 若质量矩阵为对角阵,
a11 a ~ S = [ A][M ] 21 = ⋯ a n1 a12 a 22 ⋯ an2 ⋯ a1n m1 ⋯ a2n ⋯ ⋯ ⋯ a nn 的迹为: ⋱ mn
{x}T [K ]{x} = {α }T [u ]T [K ][u ]{α } RI ({x}) = {x}T [M ]{x} {α }T [u ]T [M ][u ]{α }
[K 记: ] = [u ] [K ][u ]
T
[M ] = [u ] [M ][u ]
T
{α }T [K ]{α } 则: RI = {α }T [M ]{α }
[]
迹法
k k /2 k /3 2 2 ω 22 = ω 33 = m m m
1 1 1 1 6m ~ tr S =∑ 2 = + + = k k k ω ii k m 2m 3m
[]
邓克利法
里茨法(Ritz)(或瑞利-里茨法 或瑞利- §7-3 里茨法 或瑞利 里茨法)
求较低几阶频率与振型 思路: 思路:先假设若干个振型并按这些振型进行最佳线性 组合,再用瑞利法求前几阶模态(固有频率与振型 固有频率与振型) 组合,再用瑞利法求前几阶模态 固有频率与振型
1 1 T T Tmax = ω 2 {x} [M ]{x} U max = {x} [K ]{x} 2 2
07机械设计基础第七章机械运转速度波动的调节
第一节 速度波动调节的目的和方法
周期性速度波动的调节方法
在机械中加上一个转动惯量很大的回转件——飞轮
飞轮的动能变化
E
1 2
J( 2
- 02 )
显然动能变化相同时,飞轮的转动惯量越大,速度波动越小。
第一节 速度波动调节的目的和方法
三、非周期性速度波动
机械的运转速度变化是非周期性的,完全随机的,不能依靠飞轮对其进行速 度波动的调节。
第二节 飞轮设计的近似方法
Ea Eo Aoa Eo M [S1] Eb Ea Aab Ea M [S2 ] Ec Eb Abc Eb M [S3 ] Ed Ec Acd Ec M [S4 ] Eo Ed Ado Ed M [S5 ]
Amax
Emax
Emin
1 2
J (m2ax
2 min
)
Jm2
飞轮转动惯量 Amax用绝对值表示
J Amax
m2
第二节 飞轮设计的近似方法
由上式可知:
1)当Amax与ω 2m一定时 ,J-δ 是
一条等边双曲线。
J ∆J
当δ 很小时, δ ↓→ J↑↑
过分追求机械运转速度的平稳性,将使飞轮过于笨重。
2)当J与ω m一定时 , Amax-δ 成正比。即Amax越大,∆δ
机械运转速度越不均匀。
J
Amax
m2
δ
3) 由于J≠∞,而Amax和ω m又为有限值,故δ 不可能
为“0”,即使安装飞轮,机械总均转速越高,所需飞轮
的转动惯量越小。一般应将飞轮安装在高速轴上。
飞轮设计的基本问题:已知作用在主轴上的驱动力矩和阻力矩的变化规律,
第七章 习题及答案
第七章 相关与回归分析一、单项选题题1、当自变量X 减少时,因变量Y 随之增加,则X 和Y 之间存在着( ) A 、线性相关关系 B 、非线性相关关系 C 、正相关关系 D 、负相关关系2、下列属于函数关系的有( )A 、身高与体重之间B 、广告费用支出与商品销售额之间C 、圆面积与半径之间D 、施肥量与粮食产量之间 3、下列相关程度最高的是( )A 、r=0.89B 、r=-0.93C 、r=0.928D 、r=0.8 4、两变量x 与y 的相关系数为0.8,则其回归直线的判定系数为( ) A 、0.80 B 、0.90 C 、0.64 D 、0.50 5、在线性回归模型中,随机误差项被假定服从( )A 、二项分布B 、t 分布C 、指数分布D 、正态分布6、物价上涨,销售量下降,则物价与销售量之间的相关属于( ) A 、无相关 B 、负相关 C 、正相关 D 、无法判断7、相关分析中所涉及的两个变量( )A 、必须确定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B 、都不能为随机变量C 、都可以是随机变量D 、不是对等关系 8、单位产品成本y (元)对产量x (千件)的回归方程为:t t x y 2.0100-=∧,其中“—0.2”的含义是( )A 、产量每增加1件,单位成本下降0.2元B 、产量每增加1件,单位成本下降20%C 、产量每增加1000件,单位成本下降20%D 、产量每增加1000件,单位成本平均下降0.2元E 、产量每增加1000件,单位成本平均下降20% 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是研究现象之间相关关系的两种基本方法B 、相关分析不能指出变量间相互关系的具体形式,也无法从一个变量的变化来推测另一个变量的变化情况 C、回归分析可以不必确定变量中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 D、相关分析必须事先研究确定具有相关关系的变量中哪个为自变量,哪个为因变量 E、相关分析中所涉及的变量可以都是随机变量,而回归分析中因变量是随机的,自变量是非随机的2、判定现象之间有无相关关系的方法有()A、计算回归系数B、编制相关表C、绘制相关图D、计算相关系数E、计算中位数3、相关关系按相关的形式可分为()A、正相关B、负相关C、线性相关D、非线性相关E、复相关4、在直线回归方程∧yt=∧β1+∧β2Xt中,回归系数∧β2的数值()A、表明两变量之间的平衡关系B、其正、负号表明两变量之间的相关方向C、表明两变量之间的密切程度D、表明两变量之间的变动比例E、在数学上称为斜率5、下列那些项目属于现象完全相关()A、r=0B、r= —1C、r= +1D、y的数量变化完全由X的数量变化所确定E、r=0.986、在回归分析中,要求所涉及的两个变量x和y()A、必须确定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B、不是对等关系C、是对等关系D、一般来说因变量是随机的,自变量是非随机变量E、y对x的回归方程与x对y的回归方程是一回事7、下列有相关关系的是()A、居民家庭的收入与支出B、广告费用与商品销售额C、产量与单位产品成本D、学生学习的时间与学习成绩E、学生的身高与学习成绩8、可决系数2r=86.49%时,意味着()A 、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密切B 、因变量的总变差中,有80%可通过回归直线来解释 C 、因变量的总变差中,有20%可由回归直线来解释 D 、相关系数绝对值一定是0.93 E 、相关系数绝对值一定是0.8649 三、填空题1、相关系数r 的取值范围为 。
材料学基础课程 第七章 第三部分
2.包晶系合金的平衡凝固 2.包晶系合金的平衡凝固
包晶点( (1) 包晶点(P)合金 发生包晶反应:Lc+αD =βP为恒温反应 发生包晶反应: • 结晶过程: L→L+α→L+α+β→β→αⅡ+β 结晶过程: 匀晶反应+包晶反应+ 匀晶反应+包晶反应+脱溶转变 • 室温组织:αⅡ+ β 室温组织:
共晶系合金的平衡凝固总结:
• 通过以上分析共晶系合金的平衡凝固可分为两类 : 通过以上分析共晶系合金的平衡凝固可分为两类: 固溶体合金和共晶型合金。 固溶体合金和共晶型合金 。 前者的结晶过程主要为 匀晶相变+ 脱溶转变, 组织为初生固溶体和次生组 匀晶相变 + 脱溶转变 , 后者的结晶过程主要为匀晶相变、 织 ; 后者的结晶过程主要为匀晶相变 、 共晶相变和 脱溶相变, 组织为初生固溶体、 共晶体和次生组织。 脱溶相变 , 组织为初生固溶体 、 共晶体和次生组织 。 在室温, FG范围内的合金组织是由 范围内的合金组织是由α 在室温 , FG 范围内的合金组织是由 α 和 β 两个基本 相构成。 相构成。 • 需要指出的是在分析显微组织时 , 应注意 组织织成 需要指出的是在分析显微组织时, 应注意组织织成 物和相组成的区别。 物和相组成的区别 。 组织组成物是在结晶过程中形 成的, 有清晰轮廓的独立组成部分, 成的 , 有清晰轮廓的独立组成部分 , 如上述组织中 都是组织组成物。 α、αⅡ、β、βⅡ、(α+β)共都是组织组成物。而 相组成物是指组成显微组织的基本相, 相组成物是指组成显微组织的基本相 , 它有确定的 成分及结构但没有形态上的概念, 成分及结构但没有形态上的概念 , 上述各类合金在 室温的相组成物都是α 相和β 室温的相组成物都是 α 相和 β 相 。 所以共晶合金都 是 由 α 相 和 β 相 组 成 的 机 械 混 合 物 ( mechanical
第七章习题答案 - 副本
⑴ 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① 图中顶点的度之和与边数之和的关系?② 有向图中顶点的入度之和与出度之和的关系?③ 具有n 个顶点的无向图,至少应有多少条边才能确保是一个连通图? 若采用邻接矩阵表示,则该矩阵的大小是多少?④ 具有n 个顶点的有向图,至少应有多少条弧才能确保是强连通图的? 为什么?①在一个图中, 所有顶点的度数之后等于所有边数的2倍无向图中,顶点的度数之和是边数的两倍。
有向图中,任意一条边AB (A->B )都会给A 提供一个出度,给B 提供一个入度,所以顶点的度之和 = 2 * 顶点入度之和 = 2*顶点出度之和 = 顶点入度之和+顶点出度之和=边数的两倍。
②对任意有向图顶点出度之和等于入度之和,且等于边的条数③至少应有n-1条边。
大小是n*n④ n 。
在有向图G 中,如果对于任何两个不相同的点a,b ,从a 到b 和从b 到a 都存在路径,则称G 是强连通图,强连通图必须从任何一点出发都可以回到原处,每个节点至少要一条出路。
⑵ 设一有向图G=(V,E),其中V={a,b,c,d,e} , E={<a,b>, <a,d>, <b,a>, <c,b>, <c,d>, <d,e>,<e,a>, <e,b>, <e,c>}① 请画出该有向图,并求各顶点的入度和出度。
② 分别画出有向图的正邻接链表和逆邻接链表。
有向图:a :出度2,入度2b :出度1,入度3c :出度2,入度1d :出度1,入度2e :出度3,入度1 正邻接链表1234逆邻接链表1234⑶对图7-27所示的带权无向图。
① 写出相应的邻接矩阵表示。
② 写出相应的边表表示。
③ 求出各顶点的度。
邻接矩阵:∞ 9 6 3 ∞∞9 ∞∞ 5 8 ∞6 ∞∞ 2 9 53 5 2 ∞∞ 7∞ 8 9 ∞∞ 4∞∞ 5 7 4 ∞边表表示:12345123465顶点表0 1 90 2 60 3 31 3 51 4 82 3 2边表2 4 92 5 53 5 74 5 4各顶点的度:顶点1的度:3 顶点2的度:3 顶点3的度:4顶点4的度:4 顶点5的度:3 顶点6的度:3⑷已知有向图的逆邻接链表如图7-28所示。
无机化学第四版第七章思考题与习题答案
BaCl2 Ba2+、Cl-离子 离子键 离子晶体 较高
5. 解:(1)极化力: Na+、Al3+、Si4+,变形性:Si4+、Al3、Na+;
4. (1)MgO可作为耐火材料;为离子晶体,熔点高。
(2)金属Al,Fe都能压成片、抽成丝,而石灰石则不能;因为金属Al,Fe为金属晶体。而石灰石为离子晶体。
(3)在卤化银中,AgF可溶于水,其余卤化银则难溶于水,且从AgCl到AgI溶解度减小;AgF、AgCl、AgBr、AgI随着阴离子半径的增大,阴离子的变形性增大,离子间的极化不断增强,由离子键逐步过渡到共价键。所以溶解度逐步减小。
6. Cu+和Ag+均属18电子构型,尽管Cu+的极化力大于Ag+的,但是Ag+的变形性大于Cu+的,导致Ag2S的附加极化作用加大,键的共价成分增大、溶解度减小。
习 题
1.解:(1)KBr的熔点最低,MgO最高(离子晶体比较晶格能,MgO的电荷数为2,U最高,KBr的半径最大,U最小);(2) N2的熔点最低,Si最高(Si是原子晶体,N2和NH3是分子晶体,且N2的分子间力小于NH3)。
2. 离子 电子分布式 离子电子构型
Fe3+ 1s22s22p63s23p63d5 9~17
Ag+ 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d10 18
Ca2+ 1s22s22p63s23p6 8
Li+ 1s2 2
(4)X与Cl形成XCl4化合物,X发生等性的SP3杂化,XCl4呈四面体,其分子的偶极矩等于零。
第七章 配位聚合
7.1 配位聚合的基本概念
1)什么是配位聚合? 配位聚合最早是Natta用Z-N引发剂引发α-烯烃 聚合解释机理时提出的新概念。 配位聚合是一种新型的加聚反应,从词义上理 解是单体与引发剂通过配位方式进行的聚合反应。 即烯类单体的C=C首先在过渡金属引发剂活性 中心上进行配位、活化,由此使单体分子相继插 入过渡金属-碳键(Mt-C)中进行链增长的过程。 ( )
高分子化学
第七章 配位聚合 (Coordination Polymerization)
乙烯、丙烯在热力学上均具聚合倾向,但在很 长一段时间内,却未能合成出高分子量的聚合物。 为什么? 为什么?
1938年,英国ICI公司在高温(180~200℃)、高压 (150~300 MPa)条件下,以O2为引发剂,合成出了低 密度聚乙烯(LDPE)。 1953年,德国化学家Ziegler发现了乙烯低压(0.2~1.5 MPa)聚合的引发剂,合成出了支链少、密度大、结晶度 高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 1954年,意大利化学家Natta发现了丙烯聚合的引发剂, 合成出了规整度很高的等规聚丙烯(iPP)。
7.4 α-烯烃的配位聚合 α-烯烃:以丙烯为代表 丙烯: 用α-TiCl3-AlEt3在30~70℃下聚合得等规聚丙 烯; 用VCl4-AlEt2Cl于-78℃下得间同聚丙烯。 等规度、分子量是评价聚丙烯性能的重要指标。
1)引发剂组分对聚丙烯I.I.的影响
主引发剂的定向能力
紧密堆积的层状结晶结构
丁二烯
1,4加成和1,2加成,得到4种立体异构,分别为: 顺式1,4;反式1,4;全同1,2;间同1,2聚丁二烯。
几何异构对聚合物的性能影响很大,如: 顺式1,4聚丁二烯是性能很好的橡胶(顺丁橡 胶); 全反式聚丁二烯则是塑料。
第七章 热力学基础
1 1 1
2
2
2
V
二、准静态过程的功、热量和内能
1.准静态过程中的功
无摩擦准静态过程,其特点是没有摩擦力,外 界在准静态过程中对系统的作用力,可以用系统本 身的状态参量来表示。
[例] 右图活塞与汽缸无摩擦,当气体作准静态压缩 或膨胀时,外界的压强Pe必等于此时气体的压强P, 否则系统在有限压差作用 dx 下,将失去平衡,称为非 静态过程。若有摩擦力存 P S Pe 在,虽然也可使过程进行 得“无限缓慢”,但Pe≠P 。
( ) Wca 0 , Qca
Eca
( ) Eabca Eab Ebc Eca Ebc Eca 0
m CVm T1 T2 7.79 103 J M
Eca Ebc 7.79 10 3 J
23
四、绝热过程
2. 摩尔热容量
1mol 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dT 时, 吸收或放出的 热量为dQ ,则C m dQ 称该物质的摩尔热容量. dT 单位: J/ mol · 。 K 对于m´ 质量理想气体,dQ 为过程量,则有: m ( dQ )P m C Pm dT CP m , 等压摩尔热容量 ( dQ )P M dT
6
为简化问题,只考虑无摩擦准静态过程的功。 当活塞移动微小位移dx时,外力所作的元功为:
dW Fdx Pe Sdx
在该过程中系统对外界作功:
dx
S
dW PSdx PdV
W PdV
V2 V1
P
Pe
系统体积由V1变为V2,系统对外界作的总功为:
dV 0 , W 0 , 系统对外作正功;
2
⑵ 非静态过程
单片机第七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七章习题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在串行通信中,有数据传送方向为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三种方式。
2、要串口为10位UART,工作方式应选为方式1 。
3、用串口扩并口时,串行接口工作方式应选为方式0 。
4、计算机的数据传送有两种方式,即并行数据传送和串行数据传送方式,其中具有成本低特点的是串行数据传送方式。
5、串行通信按同步方式可分为异步通信和同步通信。
6、异步串行数据通信的帧格式由起始位、数据位、奇偶校验位和停止位组成。
7、串行接口电路的主要功能是串行化和反串行化,把帧中格式信息滤除而保留数据位的操作是反串行化。
8、专用寄存器“串行数据缓冲寄存器”,实际上是发送缓冲寄存器和接收缓冲寄存器的总称。
9、MCS-51的串行口在工作方式0下,是把串行口作为同步移位寄存器来使用。
这样,在串入并出移位寄存器的配合下,就可以把串行口作为并行输出口使用,在并入串出移位寄存器的配合下,就可以把串行口作为并行输入口使用。
10、在串行通信中,收发双方对波特率的设定应该是约定的。
11、使用定时器/计数器设置串行通信的波特率时,应把定时器/计数器1设定作方式 2 ,即自动重新加载方式。
12、某8031串行口,传送数据的帧格式为1个起始位(0),7个数据位,1个偶校验位和1个停止位(1)组成。
当该串行口每分钟传送1800个字符时,则波特率应为300b/s 。
解答:串口每秒钟传送的字符为:1800/60=30个字符/秒所以波特率为:30个字符/秒×10位/个字符=300b/s13、8051单片机的串行接口由发送缓冲积存器SBUF、接收缓冲寄存器SBUF 、串行接口控制寄存器SCON、定时器T1构成的波特率发生器等部件组成。
14、当向SBUF发“写”命令时,即执行MOV SBUF,A 指令,即向发送缓冲寄存器SBUF装载并开始由TXD 引脚向外发送一帧数据,发送完后便使发送中断标志位TI 置“1”。
15、在满足串行接口接收中断标志位RI=0 的条件下,置允许接收位REN=1 ,就会接收一帧数据进入移位寄存器,并装载到接收SBUF中,同时使RI=1,当发读SBUF命令时,即指令MOV A,SBUF 指令,便由接收缓冲寄存器SBUF取出信息同过8051内部总线送CPU。
接触网 第七章
节点6、7相当于道岔定位柱的定位装配,它所定位的两组悬挂 均为工作支。节点 6 相当于L型道岔定位柱安装,节点7相当于 LY型道岔定位柱安装。
节点8用于软横跨上、下行正线股道间、不同供电分区间的电分 段绝缘。
四.软横跨检修标准 1)横向承力索、上、下部固定绳均不得有接头、断股和补强。 2)横向承力索、上、下部固定绳应在同一垂直平面内,横向承
力索最低点到上部固定绳索的距离应不小于400mm,即最短 直吊弦长度不应小于400mm。直吊弦应处于铅垂状态,偏斜 不超过±100mm。 3)上、下部固定绳应呈水平状态,允许有平缓的负弛度,5股 道及以下不超过100mm,5股道以上不超过200mm。 4)直吊弦用两股φ4.0mm镀锌铁线扭合制成,上端通过横向 承力索线夹固定在横向承力索上,下端通过横向承力索线夹或U 形线夹(定位环线夹)与上部固定绳连接,直吊弦应在承力索的 正上方。
3)下部固定绳距接触线的铅垂距离太小,受电弓抬升接触网, 造成受电弓刮坏下部固定绳故障。
4)接地侧或分段的绝缘子串中,杵头连接部分弹簧销脱落,线 索松弛或上人作业时绝缘子串下垂,杵头从绝缘子串中脱落,造 成软横跨线索抽脱故障。
5)下部固定绳松弛严重,受电弓刮断下部固定绳故障。
在这个节点或节点6、7等有两支悬挂的节点处,往往存在 两支悬挂的承力索相摩擦的现象,可在两支承力索的悬挂点处把 下部承力索的悬吊滑轮采用长悬吊滑轮等措施消除。
节点11(12)表示非工作支定位,采用φ4.0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锌铁线与夹环 对接触线进行定位,这样不妨碍接触线的伸缩,视其位置高低可 分别采用节点11或12。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二册第七章第一节认识有机化合物
课前预习:思考与讨论
1.甲烷为什么可以作燃料?
凡士林
课前预习:思考与讨论
2.你可以将护肤品“凡士林”在手上 涂抹,感受它对皮肤滋润保湿的功效。
课前预习:思考与讨论
3.你可用蜡笔在纸上书写,然后用水 冲洗,看看可以洗掉吗?
课前预习:思考与讨论
天然气、沼气和煤层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部分护肤品、医 用软膏中的“凡士林”和蜡烛、蜡笔中的石蜡,其主要成分是含 碳原子数较多的烷烃。请结合生活经验和初中所学的有关知识, 想一想烷烃可能具有哪些性质。
第七章 第一节 认识有机化合物(3)
高一化学
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对没志气的人,路程显得远;对没有银钱的人,城镇显得远。 学做任何事得按部就班,急不得。 把意念沉潜得下,何理不可得,把志气奋发得起,何事不可做。 不要志气高大,倒要俯就卑微的人。不要自以为聪明。 谁不向前看,谁就会面临许多困难。 母鸡的理想不过是一把糠。 无钱之人脚杆硬,有钱之人骨头酥。 人生志气立,所贵功业昌。
光 Cl C
Cl + H
Cl
Cl 二氯甲烷
Cl 三氯甲烷(氯仿) (液体、不溶于水)
4.取代反应
烷烃的化学性质
Cl
Cl
Cl C
H
+ Cl Cl
光 Cl C
Cl + H
Cl
Cl 三氯甲烷
Cl 四氯甲烷(四氯化碳) (液体、不溶于水)
资料 甲烷与氯气反应 动画模拟演示
4.取代反应
烷烃的化学性质
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 (1)甲烷分子中4个氢原子被氯原子逐一替代 (2)产物为混合物
【课堂练习】
【分析】 A.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CH4 B.CH4与Cl2发生取代反应,产物为CH3Cl、CH2Cl2、CHCl3、CCl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L1 R1
- d
U ab 10 / 0oV
. .
.
U ab 10 / 0 I1 R jL1 3 j 4 2 / 53.1o A
o
U cd jM I 1 U ab j 2 / 53.1o 10 4 / 36.9o 10 13.4 / 10.3oV
M k L1L 2
L1
N1
L2
N2
11
21
i1
自感磁通链为
互感磁通链为
线圈1中的磁通为11 交链线圈2的磁通为21
11 L1i1 21 M 21i1
互感系数
思考:若线圈2中通过电流i2,则自感磁通链为? 互感磁通链为?
22 L2i2
12 M12i2
M12 M 21
.
US 4 j2 ( j10 j 5) (30 j 30) 1 j j 20 ( j10 j 5) (30 j 30)
.
应用阻抗并联分流关系求得流
. j10 j 5 I2 I 1 245o ( j10 j 5) (30 j30) .
M
I2
+ jL2 U 2 –
U1 jL1 I1 jMI 2
U 2 jL2 I 2 jMI1
理想变压器的阻抗变换质
一、互感线圈的串联
互感的线圈串联时有两种接法——顺向串 联(异名端相连)和反向串联(同名端连)。
1. 顺向串联
异名端联在一起的串联方式,顺向串联。
Ls ( )2 R 2 (
Ls 18 0.057 2 50
反向串联时,线圈电阻不变,由已知条件可求出反 向串联时的等效电感:
L f (
Lf U 2 60 ) R 2 ( ) 2 242 7 If 2.4
7 0.022 2 50
Φ 11
i1 自感电压
Φ 21
N1 u11 N2 u21 互感电压
Φ 11 Φ 21
表示线圈1的电流在线圈1中产生的磁通。
表示线圈1的电流在线圈2中产生的磁通。
彼此间具有互感应的两个线圈称为互感耦合线圈。耦合 线圈的互感用M 表示。 M12是线圈2对线圈1的互感,M21是线圈1对线圈2的互感。 M的单位:亨(H)、毫亨(m H)或微亨(u H)。 常用耦合系数 k 来反映线圈的耦合程度,并定义:
所以得
M Ls L f 4 0.057 0.022 8.75m 4
二、互感线圈的并联
互感线圈的并联有两种接法,一种是两个线圈的同 名端相连,称为同侧并联;另一种是两个线圈的异名端 相连,称为异侧并联。
I U
.
* L1
M
I * L2
.
* L1
M
.
I1
.
.
I2
U
.
.
I1
L2 *
I2
I
.
*
L1 U1
M
*
L2 U2
.
.
U
.
U 1 U 11 U 12 jL1 I jM I U 2 U 22 U 21 jL2 I jM I U 1 U 2 j ( L1 L2 2M ) I jL f I L f L1 L2 2M
N1 N 2
各类电压互感器图片
高压油浸式
干式电压互感器
三相五柱式电压互感器
单相油浸式
三相油浸式
二、同名端
1、同名端的定义
12 11
L1
N1
L2
N2
21 22
i1
i2
为了便于反映线圈磁通链的“增加”与“减弱” 作用和简化图形,采用同名端标记方法。 定义:若电流i1、 i2分别从线圈1和线圈2各自的 一端流入(或流出),互感起“增加”作用, 则线圈的这两个端互为同名端。用“.”或“*” 标记。 2、同名端的判断
例 如图所示互感电路中,ab端 加10V的正弦电压,已知电路的参数 为 R1=R2=3Ω ωL1=ωL2=4Ω, ωM=2Ω。 求:cd端的开路电压。
解 当cd端开路时,线圈2中无电流,因 此,在线圈1中没有互感电压。以ab端电压 为参考,电压:
c R2 +
a
I1
.
L2
M Ucd
.
+
Uab - b
某一线圈电流产生的磁通不仅与本线圈交链,同 时还与邻近的线圈交链的现象称为磁耦合现象, 存在磁耦合的线圈称为耦合线圈或互感线圈。
12 11
L1 N1 L2 N2 L1 N1 L2 N2
21 22
21
i1
i2
12
线圈1中的磁通链为 线圈2中的磁通链为
1 11 12 L1i1 Mi2 2 22 21 L2i2 Mi1
理想变压器的复数输入电压 与复数输出 电压 之比等于输入线圈匝数N1与输出 线圈匝数N2之比的负值。输入电压与输出 电压反相。
1
异侧并联时的等效电感:
I
M
1
2
I
I
U
L1
L2
U I
j ( L1L 2 M ) L L1 L 2 M
L
L L M2 L L 2M
I I I U jL I
1 2
1 1
jM I 2
U jL
2
I 1 jM I 1
N1
△
﹡
i2 图1
N2
﹡
△
A
X
B
Y
根据右手螺旋定则,两个电流分别在两个线 圈中产生的磁通是互相增强的,那么就称A 和Y为一对同名端,用相同的“﹡”标出。
注意: ⑴ 同名端总是成对出现的
⑵ X和B也是一对同名端,用△标出 ⑶ A和B,X和Y均称为异名端 ⑷ 有多个线圈耦合时,同名端一对 一对的用不同的标记标出。
.
(a)
(b)
线圈并联电感量分析:
I1 I 2 U jL1 I 1 jM I 2 U j L 2 I 2 j M I 1
j ( L1 L2 M 2 ) Z jL L1 L2 2M I L1 L2 M 2 L L1 L2 2M U
自感电压正、 负取决于电压 电流的参考方 向 向。
i1
+
M
i2
当耦合线圈的电流均从同名 端流进(或流出)时,互感 电压取“+”,反之取“-”
u1
–
L1
+
–
L2
u2
di1 di2 u2 M L2 dt dt
P226
例6-2
四、正弦交流电路中互感电压、电流的相量形式
I1 + jL1 U1 –
第七章 互感电路与变压器
1、互感及互感电压
i
N — 匝数 Ψ — 磁链 Φ — 磁通 + u –
N
N
电感 L i d
di L 电压 u e dt dt
互感及互感电压
自感电压:线圈中由于电流的变化而产生的感应电压。 互感电压:如果一个线圈中的交变电流产生的磁通还穿过相 邻的的另一个线圈,那么在另一个线圈中也会产 生感应电压。 1 2
2. 反向串联 同名端联在一起的串联方式,反向串联。 . M
I * L1 L2 * U1 U
.
U2
.
.
U 1 U 11 U 12 jL1 I jM I
U 2 U 22 U 21 jL2 I jM I Ls L1 L2 2M
同侧并联时的等效电感:
I
M
1
I
I
2
U
L
1
L
2
U I
j ( L1L 2 M L1 L 2 M
2
L
LL M
2
I I I ) L U jL I jM I
1 2
2
1 1
L L 2M
U jL I jM I
2 1
2
i1
i2
为了定量地描述两个耦合线圈的耦合紧疏程度, 定义耦合系数 : 符号如何判断? M
K
L1 L2
关于 M 的讨论:
M 反映了两个线圈互相感应的强弱,即两个电路的
耦合程度
互感最重要和最基本的特征,是能量借助于电磁场而
在两个电路之间交换 。 –在无铁磁性物质的前提下,互感只与两个回路的形状、 相对位置及周围的磁导率有关,与电流无关。 –M21= M12,理论上: M
jL I
LS Lf 互感 M 4
例 将两个线圈串联接到50Hz、60V的正弦电源上, 顺向串联时的电流为2A,功率为96W,反向串联时的电 流为2.4A,求互感 M。
解 顺向串联时,等效电感为Ls=L1+L2+2M。 根据已知条件,得:
R P 96 2 24 2 Is 2 U Is 60 2 ) 242 18 2
L1
M L2
M I1 L1+ I2 RL
.
L2+ M I2 -M RL C
I1
.
j20
j30
I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