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水浒传的忠义思想
浅析《《水浒传》忠义观念
浅析《水浒传》忠义观念《水浒传》是一部杰出古典小说,塑造了许多生动的艺术形象,美国女作家赛珍珠曾说:“《水浒传》这部著作是伟大的,并且满含着全人类的意义,尽管它问世以来已经过去了几个世纪。
”今天本人拟对他们的忠义观念作一浅析。
从历史时代背景看《水浒传》的忠义思想解读一部古典名著应该持有一种历史主义的态度,《水浒传》最早的名字叫《忠义水浒传》,甚至就叫《忠义传》。
作者在以“忠义”为武器来批判这个无道的天下时,对传统的道德无力扭转,这个乾坤感到极大的痛苦和悲哀。
以致于“忠义”这一批判武器自身也表现出了一种深沉的迷惘。
水浒故事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
一、义—江湖义气在当今社会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个“忠”字,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做到一个“义”字。
一个“义”字,包括的内容太多了。
《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为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就只为了一个“义”字;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了一个“义”字。
由此可见,一个“义”字虽然只有三笔,有时却要用一个人的生命去写在现实生活中,给人让座几乎谁都可以得到,但救人于危难之中却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
因为它需要有相当的勇气,甚至是一命换一命的决心。
义,可以解释为正义。
一个具有强烈的正义感的人,就是一个精神高尚的人。
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好汉,舍生取义,难道是他们不怕死吗?他们为了正义,为了真理可以奋不顾身,因为强烈的正义感清楚地告诉他们,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奋斗的。
一个没有正义感的人,是不会理解这些的,因为他的正义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奋斗的激情已经被冻结,只是他的灵魂被社会中一些丑恶的东西同化了。
全文开篇第一回既是对结义的描写:朱武向史进夸说他与陈达、杨春的结义“虽不及关、张、刘的义气,其心则同”。
事实上,这个义就是后来水浒英雄们所有行动的一面旗帜,它渗透了好汉们的社会理想。
先以鲁达为例来分析,他一听说金老汉被人欺负,丝毫不理史进和李忠的劝告,就想去打死郑屠夫.第二日有又找到金老汉住处,在门口坐了两个时辰看住店小二,以防不料金老汉被其拦截.随后他径直赶到状元桥,设法狠揍了郑屠夫,不料却真的把人打死,自己被逼流落江湖,做了和尚.为了一个素不相识之人,从此变得一无所有.他的一言一行,无一不时为了替他人谋利益,帮别人抱不平.再看义字当头的山东呼保义宋公明,江湖人称及时雨,乃郓城县押司,江湖中颇有声望,书中是这样评价“挥金似土”、“排难解纷”、“扶人之困”,凭借自身公务员身份和富裕的家庭以及良好的交际,在小郓城实在是混得风生水起好不快活。
《水浒传》的忠义思想
《水浒传》的忠义思想
《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小说四大名著之一,以忠义思想为主题贯穿全书。
忠义思想包含了对忠诚和义气的崇尚,并表现在人物的行动和人物关系中。
1. 忠诚:《水浒传》中的众多人物都展现了对忠诚的追求。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108位好汉,他们为了保卫山寨和民众的利益,毫不犹豫地投入到反抗腐败官府的斗争中。
他们舍弃了个人的享受和幸福,选择了为民众和正义而奋斗的道路。
这种忠诚表现在他们对自己的职责的忠实履行,对山寨和战友的忠心耿耿。
2. 义气:《水浒传》中的人物之间存在着强烈的义气情感。
好汉们出生入死,同甘共苦,血战不死的事迹展示了他们对义气的高度追求。
他们不仅相互帮助、关心,而且甘愿为义气而牺牲自己。
《水浒传》中的哥哥之情、结拜兄弟情、兄弟姐妹之情都是义气的具体表现。
3. 对忠义的讴歌和赞美:《水浒传》通过描绘忠诚和义气的形象,来讴歌和赞美这种品德。
书中多次强调了忠诚和义气的重要性,称赞了这种品德的高贵和伟大。
例如,在描写豪杰死后的墓志铭中,总结了他们的忠义行为,抒发了悼念之情。
整部小说通过描述这些忠义形象,鼓励人们学习他们的品质并追求忠诚和义气。
总之,《水浒传》中的忠义思想展示了中国古代人们对于忠诚和义气的追求和崇尚。
这种思想通过塑造众多的忠诚义气的形
象,来表达对这种品德的赞美和推崇。
同时,这也激励着读者追求忠诚和义气,为正义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
论《水浒传》的忠义思想
论《水浒传》的忠义思想作者:鲍文达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8年第18期《水浒传》一书记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条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传奇故事。
读完全书,印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只有两个字:忠、义。
忠,即是对祖国、亲人、朋友尽心竭力。
义,可以解释为正义。
一个具有强烈的正义感的人,就是一个精神高尚的人。
对朋友讲义气,是“小气”,对素不相识的人或事物也用一种正义的眼光去看待,就是“大义”。
一个人,可以不相信神,却不可以不相信“神圣”。
《水浒传》中用以组织群众和团结群众的思想基础是“忠义”。
这里所说的“义”,它在某种程度上注入了被压迫阶级的思想感情和道德观念。
这实际上是说《水浒传》所说的义不完全同于历来统治阶级所说的义。
在封建社会里,下层人民也讲义,他们最讲朋友之间的义气,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进而至于“济困扶危”“杀富济贫”,都是“义”的表现。
因此,《水浒传》中所写的义,在特定的环境中,具有反封建反压迫的性质,而不同于儒家的纲常伦理中的“义”。
在《水浒传》的描写中,可以看出作为梁山泊领袖的宋江,他的思想和行动,关系着整个梁山事业的兴衰和存亡。
在评价《水浒传》中,对宋江这个人物看法并不一致。
我从下面几方面来分析:1.宋江的绰号表现了英雄本色,侠义之气宋江,表字公明,绰号有三一是孝义黑三郎;二是及时雨;三是呼保义。
2.宋江的出身、职业对他思想、性格、生活道路的影响之大宋江自幼读儒家书,受传统教育,刀笔精通。
他了解和体验百姓的痛苦,有正义感。
他在官府任小吏,懂法,有守法习惯。
到了梁山,处理问题比较周全。
他犯罪后衙门给他戴上枷,别人把枷打开时,他说不能,这是国家的法度。
3.上山前是一位仗义英雄,义放晁盖当法与义发生矛盾时,就不顾法度。
对梁山的事业有一定的贡献,他为了梁山好汉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杀了阎婆惜。
4.宋江上梁山后,成了义军首领他自己说文武方面并无过人之处,为什么还能当首领呢?一是仗义疏财,在江湖中有一定的号召力;二是关怀兄弟,兄弟遇难设法相救;三是有一定的组织才能和军事指挥才能。
浅谈水浒传的忠义思想
浅报名号:000108 姓名:李修玉浅谈《水浒传》的忠义精神内容摘要:《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施耐庵,这部书讲述了以宋江为领袖,梁山好汉被黑暗的社会昏暗的朝廷逼上梁山,走上聚义之路,后有在宋江的领导之下接受朝廷的招安,为国家,为皇帝出征,最后在朝廷“以贼灭贼”的政策之下走上失败的道路。
一百零八好汉因为义而汇聚在梁山,领袖宋江更是不仅对朋友义气,而且对朝廷也忠心,在他的领导下,梁山好汉保境安民,惩贪官、除恶吏,招安后又外抗大辽,内平方腊,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由于时代的局限性,轰轰烈烈的梁山起义找不到正确的出路,皇帝昏庸,奸臣当道,他们不是战死沙场,就是被奸臣的阴谋诡计害死,最终以悲剧结局。
梁山好汉们虽然结局悲壮,但却成为了万人景仰的忠义之士,他们的故事千古传颂。
关键词:《水浒传》、忠义、梁山好汉在宋徽宗时代,也就是北宋末年,当时北宋由盛而衰。
在外有少数民族侵扰边境,人民饱受战乱之苦;在内宋帝贪图享乐,既不勤政,也不爱民,滥用高俅、童贯、蔡京等奸臣,他们对人民大肆压迫,搞得民不聊生,在这种动荡的社会之下,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梁山起义就是这时声势最浩大的一支义军,梁山好汉的故事由此而生,并经过历代人的广泛流传,最终由明代作家施耐庵将这些脍炙人口的故事整理,重新创作为一部长篇小说《水浒传》。
《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讲的是梁山一百零八好好汉因为在乱世被奸臣所害被迫上梁山聚义,被朝廷招安后赤胆忠心为朝廷南征北战,终因朝廷昏暗不明,被奸臣所害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忠”和“义”是梁山好汉的共同点,是他们行事的基本原则。
在皇权天授的封建社会,“忠君”是最基本的道德,梁山泊杏黄旗上的“替天行道”即是梁山好汉的目标。
一、不同的人物所忠于的对象也不同。
封建社会所奉行的基本道德准则有:忠、孝、节、义,其中“忠”是第一位的。
“忠”在当时的理解很狭隘,大多数认为“忠君”就是“忠”,但这只是“忠”的一个方面,对皇帝忠心固然是“忠”对祖国、亲人、朋友尽心竭力、忠于职守也一样是“忠”,梁山好汉在这一点是共同的。
忠义水浒的理解
忠义水浒的理解摘要:一、水浒传的概述二、忠义水浒的主题思想三、忠义水浒的主要人物及特点四、忠义水浒的现实意义正文:《水浒传》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全名为《忠义水浒传》,作者是明代的施耐庵。
作品以宋江领导的梁山好汉为主线,讲述了他们在山寨聚义、抗击官府腐败的故事。
一、水浒传的概述《水浒传》以宋江、李逵、武松等梁山好汉为主线,描绘了一个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
故事从宋江怒杀阎婆惜开始,到梁山好汉接受招安结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民间英雄的抗争精神。
二、忠义水浒的主题思想《水浒传》的主题思想是忠义。
梁山好汉在面临官府压迫时,选择了挺身而出,捍卫民众利益。
他们身上所体现的忠义精神,既是对封建统治的反抗,也是对民间道义的坚守。
作品通过展示梁山好汉的忠义行为,传递了正义必胜、邪恶必败的观念。
三、忠义水浒的主要人物及特点《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生动鲜明,其中宋江、李逵、武松等主要人物最具代表性。
1.宋江:性格沉稳,善于谋略,有着极高的威望。
他主张招安,希望通过归顺朝廷,实现民间正义。
2.李逵:性格豪爽,忠诚耿直,勇猛无比。
他是最早加入梁山的好汉之一,对宋江忠诚至极。
3.武松:性格刚毅,疾恶如仇,武艺高强。
他的故事如“景阳冈打虎”、“血溅鸳鸯楼”等,展示了他的英勇事迹。
四、忠义水浒的现实意义《水浒传》不仅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它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面,反映了民众对正义的渴望。
作品中的忠义精神,对当今社会仍然具有启示作用,呼唤人们坚守道义,捍卫公平正义。
水浒传主题思想
水浒传主题思想
水浒传,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以描写革命英雄为主题的史
诗性作品。
在小说中,描绘了108位水泊梁山好汉在宋朝末年对抗腐败官员和阶
级压迫的故事,彰显了一种特殊的价值观和主题思想。
忠义为主题
水浒传以忠义为主题,通过主人公梁山泊的好汉们展现出了对忠诚、义气和正
义的追求。
故事中,梁山好汉们聚义以来,以忠诚、义气和正义为准则,相互扶持、团结一致,对抗贪官污吏和邪恶势力,明确表达了保护弱者、打击不义的价值观。
反抗压迫为主题
水浒传突出了反抗压迫的主题,展现了普通百姓对封建统治下的不满和反抗。
小说中的悲惨命运和社会不公,激起了人们对压迫的愤怒和反抗的冲动,表现了对封建统治的不满和对追求自由平等的向往。
人性善良为主题
水浒传揭示了人性善良的主题,尽管梁山好汉们身处险恶环境,但他们仍保持
着对美好的向往和对善良的追求。
故事中展现了梁山好汉们的仁爱、宽容和同情心,表达了人性本善的信念,对人性的观察和探讨。
总结
水浒传作为一部古典小说,蕴含着丰富的主题思想,包括忠义、反抗压迫和人
性善良等。
通过对108位梁山好汉的生动描绘,小说传达了对忠诚、对正义的追求,对压迫的不满和反抗,以及对人性善良的坚信。
这些主题思想不仅体现了古代社会的特殊价值观,也对当代社会具有启示意义,引发人们对道德伦理和社会正义的深刻思考。
_水浒传_的忠义观浅论_刘东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odern chinese2008.10《水浒传》的主题思想历来众说纷纭,但归结起来,不外三种观点:一是农民起义说,无论认为它是歌颂农民革命,还是认为它宣传投降主义,总之都承认它是写农民起义的作品;二是市民说,认为它是市民阶层的生活,反映市民阶层的情绪和利益,“为市井细民写心”;三是忠义说,认为它是忠臣与奸臣的斗争,歌颂忠义思想。
以上所说的几种思想倾向最值得注意的是第三种,宣传忠义思想,这是《水浒传》客观存在的最突出的思想倾向。
本文结合前人的研究,就《水浒传》的“忠义观”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一、《水浒传》忠义观的内涵《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小说记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条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传奇故事。
统摄全文的最核心的思想是:“忠”和“义”。
“忠义说”最早的代表是明代的李贽,他写了一篇文章叫做《忠义水浒传序》。
这篇文章评《水浒传》抓住了两点:第一点,他认为《水浒传》这部小说是一部发愤之作,作者身在元代,心系宋朝,出于对当时朝廷那些文武大臣缺少忠义以及宋代灭亡的愤怒写了《水许传》。
这是他立论的一个根据。
第二点,他根据小说的故事情节,认为“独宋公明者,身居水浒之中,心在朝廷之上,一意招安,专图报国,卒至于犯大难,成大功,服毒自缢,同死而不辞,则忠义之烈也”。
“忠义”是梁山好汉行事的基本道德准则,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它是传统道德的范畴。
尤其“忠”,主要表现为对皇帝与朝廷的忠诚,甚至梁山义军的武装反抗,攻城掠地,也被解释为“忠”的表现——“酷吏赃官都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
由于后期人们对忠义的强调,忠义《水浒》的观念深入人心,以至明刻本几乎都冠以“忠义”二字。
其实《水浒传》最早的名字叫《忠义水浒传》,也就叫作《忠义传》。
《水浒传》的“忠义”内涵是复杂的。
全传本《水浒传》第五十五回说:“忠为君王恨贼臣,义连兄弟且藏身。
谈水浒传的忠义观
谈水浒传的忠义观【摘要】《水浒传》通过生动的艺术描写反映了我国历史上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整个过程。
这部小说宣扬的最闪光的思想便是忠义思想,这也是作者要表现的主要思想。
其基本含义就是忠君义友, 源于汉代以后儒家的忠义观。
【关键词】水浒传;忠义;儒学;宋江;比较一、忠义思想源于儒学《水浒传》全名为《忠义水浒传》,忠义思想是作者要表现的重要思想,同时也是儒家传统的伦理思想。
在先秦之前,“忠”与“义”是两个独立概念。
“忠”指的是尽心为人办事,不分对上与对下。
“义”指的是办事准确,几乎包括处理一切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问题。
先秦以后,“忠”的概念逐步转化为下对上特别是臣对君的道德观念,“义”的概念则逐步转化为同类人(家庭成员、亲戚朋友、官场同僚)之间互相对待的道德观念。
而后,经过历代儒学家的宣传,忠义思想逐步上升到了“天理”的地位,并为历代皇帝所利用,成为了统治思想。
其含义也逐渐固定,逐渐简化。
忠就是指臣对君的道德准则,即忠君。
义就是指兄弟、朋友之间的道德准则,即义友。
施耐庵的忠义观就是从儒家那里得到的,它的基本含义也是忠君义友。
比如,阮小五唱过这样一首歌:“打鱼一世蓼儿洼, 不种青苗不种麻。
酷吏脏官都杀尽, 忠心报答赵官家。
”二、宋江的忠义观念作品中,忠义道德观一直都是作为主要思想存在的,同时也作为衡量众多正面人物的主要道德标准之一。
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基本上都是忠义两全的英雄好汉,其作风行事也都以忠义为先。
宋江作为小说中的第一核心人物,就是忠义的化身。
他一方面是忠君报国、行侠仗义的英雄,是伦理道德的楷模,另一方面他也是助纣为虐,充当屠杀梁山英雄的刽子手,他是“忠义”思想扭曲的矛盾体。
上梁山之前,宋江是“义”字当头的英雄。
《水浒传》第十八回写他明知晁盖截取生辰纲,犯了弥天大罪,但他“担着血海也似干系”冒险私放晁盖。
作为官吏,他为了救自己的朋友和兄弟知法犯法,置国家的法度和个人性命安危于不顾,这时候义就压倒了法。
《水浒传》的忠义思想
《水浒传》的忠义思想《水浒传》最早的名字叫《忠义水浒传》.小说描写了一批“大力大贤有忠有义之人”,未能“酷吏赃官都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却被奸臣贪官逼上梁山,沦为“盗寇”;接受招安后,这批“共存忠义于心,同著功勋于国”的英雄,仍被误国之臣、无道之君一个个逼向了绝路。
作者为这样的现实深感不平,发愤而谱写了这一曲忠义的悲歌。
最能体现作者这一编写主旨的是宋江这一形象。
宋江作为小说中的第一主角,就是“忠义”的化身。
他的性格在既矛盾又统一的“忠”和“义”的主导下曲折地发展。
《水浒传》在歌颂宋江等梁山英雄“全忠仗义”的同时,深刻地揭露了上自朝廷、下至地方的一批批贪官污吏、恶霸豪绅的“不忠不义”。
《水浒传》作为一部长篇小说,第一次如此广泛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并揭示了“官逼民反”的道理,是很有意义的。
但作者在这里要强调的乃是这样一个悲剧:“全忠仗义”的英雄不能“在朝廷”、“在君侧”,而反倒“在水浒”;“替天行道”的好汉改变不了悖谬现实,而最后还是被这个“不忠不义”的社会所吞噬。
作者在以“忠义”为武器来批判这个无道的天下时,对传统的道德无力扭转这个颠倒的乾坤感到极大的痛苦和悲哀,以致对“忠义”这一批判武器自身也表现出了一种深沉的迷惘。
“忠”与“义”从来就是中国古代儒家伦理观念中的重要范畴,自宋元以来在社会上特别流行。
显然,“忠义”中有“为君”而符合封建统治阶级利益的一面,故“士大夫亦不见黜”,但在“忠”字中也包含着“保境安民”、“杀尽贪官”等爱国精神和民本思想;对“义”字的强调,更反映着社会道德规范的变化。
小说中讴歌的“仗义疏财,济危扶困”,不仅仅在一般意义上反映了下层群众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而“戮力相助”,而且更深刻地反映了由于城市居民、江湖游民等队伍的不断扩大,社会道德规范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总之,“忠义”的内涵本身就十分复杂,它以儒家的伦理道德为基础,但也融合着包括城市居民和江湖游民在内的广大百姓的愿望和意志,它不是蒙在《水浒》外面的一层道德正义的保护色,而是能使小说被当时社会各阶层普遍接受的基本精神。
简论《水浒传》的忠义思想
简论《水浒传》的忠义思想于伟(中共五常市委党校黑龙江·哈尔滨150200)摘要《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全书围绕“官逼民反”这一线索展开情节,描写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的故事。
忠义思想是《水浒传》中表达主要思想倾之一,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宋江。
关键词《水浒传》忠义观价值与意义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英雄传奇小说,以宋江为首的好汉们从替天行道到受招安,最后灭亡,其中表现的忠义思想,可谓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
1作者的忠义观在《水浒传》中,所谓“忠”就是忠于大宋皇帝,这是《水浒传》所一贯标榜和宣扬的书名《忠义水浒传》,梁山原来的聚义厅后被宋江改成“忠义堂”。
无论是“九天玄女授天书”,还是宋江临死表白“宁可朝廷负我,我不可负朝廷。
,这种“忠君”思想当然是封建正统思想,它给起义事业带来了莫大的危害,终于使得艰难缔造的义军接受“招安”,导演出悲剧的结束。
而《水浒传》中的“义”,主要在于被压迫者之间的相互帮助的关系。
“义”与“不义”,在很大程度上指是否同情与支持被压迫被剥削者,是否参加与坚持革命反抗。
具体来说,鲁智深打抱不平,是“义”,李逵误信人言而要杀宋江,也是“义”。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作品自始至终均把“义”放在“忠”和“孝”之下,使“义”服从于“忠”,服从于“孝”。
总之,《水浒传》中的“忠义”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家基础,又有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维护现实秩序的一面。
这正是小说成书以来,被各阶层普遍接受和广为传颂的原因。
2宋江的忠义观宋江作为梁山英雄的核心人物,他的思想内涵无疑是整个《水浒传》思想的高度集中,他也就成为了忠义思想的最大承载者。
他有别于其他好汉的最大特点是:忠义集之一身又相互矛盾冲突,即努力使之协调又无法真正将二者完美统一。
“忠”使他瞻前顾后,优柔寡断;“义”使他倾向革命,不满现实。
这种双重性格,不仅造成宋江的个人悲剧,也造成了整个起义军的悲剧。
水浒传忠义精神
水浒传忠义精神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以宋江等梁山英雄抵抗封建统治的故事为主线,展现了忠义精神的崇高与伟大。
忠义精神是水浒传的灵魂,奠定了这部作品的深远影响和人们对其的敬仰。
本文将就水浒传中的忠义精神进行探讨。
第一部分:梁山好汉的忠义精神在水浒传的故事中,梁山好汉们对忠义的追求体现得淋漓尽致。
他们出身各异,有贫苦农民、豪杰之士、流亡官员等等,但他们的共同点是对正义的追求和对无辜百姓的关爱。
宋江作为梁山的领导者,他率领梁山好汉与贪官污吏进行斗争,维护百姓安定。
在他们的行动中,不仅展现出应有的勇气和智慧,更重要的是他们不为私利,心怀正义,准确地把握了忠义精神的内涵。
在战斗中,他们绝不投降,毫不犹豫地为正义而战。
第二部分:水浒传中的正义观忠义精神是建立在正义观之上的。
在水浒传中,正义观通过对封建统治的揭露和对正义行为的赞扬而得以表现。
故事中的梁山好汉们为了维护百姓的权益,与贪官污吏进行斗争,他们并不是为了个人恩怨而出现,而是因为对正确社会秩序的追求,因为对天下人民的担忧与付出。
他们不计较自己的生死,而是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正义的战斗中,为了维护天下人民的利益而战。
第三部分:忠于朋友的精神水浒传中的忠义精神不仅表现在对社会正义的追求上,还表现在对朋友的忠实。
在故事中,宋江与他的好朋友们结成“梁山好汉帮”,他们视朋友如兄弟,相互忠诚,互相扶持。
即使在面对逼迫与诱惑时,他们也始终相互支持,维持团队的凝聚力和力量。
第四部分:水浒传对忠义精神的影响水浒传中对忠义精神的崇尚,对后世影响深远。
这种忠义精神不止在中国文化中有影响,还传播到世界各地。
忠诚,正义,友情,这些原则在今天的社会中仍然被人们所推崇。
梁山好汉们的英勇与忠诚为后世人们提供了崇高的精神榜样,而他们对忠义的一生追求也坚定了人们对这种价值观的认同与追求。
总结:水浒传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通过对梁山英雄的描绘,展现了忠义精神的伟大和崇高。
他们以不屈不挠的精神,无私的奉献,抵抗封建统治和维护社会公义,成为了后世人们最崇拜的英雄。
《水浒传》读后感及“忠义”思想感悟10篇
《水浒传》读后感及“忠义”思想感悟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事迹材料、工作报告、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规章制度、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deeds, work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leg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insigh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水浒传》读后感及“忠义”思想感悟10篇《水浒传》读后感及“忠义”思想感悟作文10篇《水浒传》读后感及“忠义”思想感悟怎么写?读后感是指用心读完一本书后,所得到的感悟。
水浒传中的忠义与信义
水浒传中的忠义与信义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以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和激烈的战斗场面而闻名于世。
在这部小说中,忠义与信义是两个核心主题,贯穿了整个故事。
本文将从水浒传中几位代表性的角色出发,探讨他们所表现出的忠义与信义的内涵与意义。
李逵是水浒传中一位忠义之士的代表。
他是一位浑身散发着狂野和不羁气息的英雄,但在他内心深处,却有着坚守忠诚和义气的信仰。
李逵曾经被梁山聚义厅抓捕,但他拒绝加入梁山泊,因为他忠于自己的朋友林冲。
当他听说林冲被抓,面临被处死的危险时,李逵义无反顾地闯入梁山泊,解救了林冲。
这种忠诚和义气令人动容,展现了水浒传中忠义的精髓。
另一位具有忠义特质的角色是花荣。
在水浒传中,花荣被描绘为一个村庄的英雄,他有着老实善良的性格,而且极具忠诚和正义感。
举个例子,当他听说自己的村庄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时,他毅然离开梁山泊,回到家乡保护村民的利益。
尽管他知道自己的决定可能会使他失去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但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并对村庄尽心尽力。
这种坚守忠义和信义的行为,让他成为了水浒传中备受推崇的人物之一。
除了忠义,信义也是水浒传中另一个重要的主题。
信义包含了对诺言和誓言的坚守,以及对战友和朋友的真诚信任。
武松是水浒传中一个典型的信义人物。
当他听说他的兄弟被妻子杀害时,他发誓要为兄弟报仇。
在他的复仇之旅中,他遇到了一位善良的妇女,她帮助武松找到了凶手。
然而,当武松眼看要达成心愿时,他却意外地发现凶手已经改过自新,从事善事并成为人们的慈善家。
面对这个情况,武松决定放弃复仇并释放凶手。
他坚守着自己的信义和原则,选择了宽容和谅解,展现了他内心的伟大。
除了武松,杨志也是一个具有信义特质的角色。
在小说中,杨志是一位勇敢而忠诚的将领。
他承诺过李逵父亲会安全回到家乡,即使他面临生命的危险,他也没有背弃自己的诺言。
杨志的信义和忠诚让其他梁山好汉深受感动,也让读者感受到了他与众不同的品质。
通过分析这些水浒传中的角色,我们可以看到忠义与信义在他们身上得到了生动的体现。
浅谈
浅谈《水浒传》的忠义思想[内容提要]《水浒传》是元末明初施耐庵所作,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白话小说。
它以宋末农民起义为背景,形象地反映了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成功地塑造了梁山一百零八将的英雄形象。
在这部小说中,贯穿着作者浓厚的忠义思想,因此作者虽然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中贪官污吏的腐败无能与贪婪横行,但是由于作者未能摆脱封建思想体系的束缚,在一些根本观点上仍然维护封建制度,这决定了他对宋江所坚持的“忠君”思想及其推行的投降主义路线仍持肯定态度。
《水浒传》是元末明初施耐庵所撰写,它之所以成为我国文学史上影响巨大的文学作品,不仅在于它思想内容的丰富,而且也由于它艺术的成熟。
从小说整体内容看,笔者认为作者写作的目的一是借梁山英雄的侠义行为,抒发对当时黑暗现实的不满;二是希望封建统治阶级能够面对现实,接受教训。
换句话说,作者强烈希望改变这样一个黑暗的社会,但这种强烈希望并不是自上而下来一次彻头彻尾的革命,而只是希望统治阶级的改良运动来实现。
正如李贽在《忠义水浒全传·序》中所说:“一读此传,则忠义不在水浒,而皆在于君侧矣。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英雄传奇小说,它首先把社会上遭人唾弃的“反贼”、“草寇”写成武艺高强、形象可爱的英雄,受到人们的喜爱,其除暴安良、惩恶扬善、替天行道的侠义行为是何等地痛快,历来被人们所颂扬。
而最后受招安,使得梁山好汉走的走,亡的亡,从而使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革命以失败而告终,其结局更是令人悲痛伤感,因而人们对《水浒传》忠义思想褒贬不一、众说纷纭,可谓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
下面就本人的理解谈一谈《水浒传》中封建忠义思想在小说中的体现。
一、英雄好汉产生的社会背景小说开始并未直接提到梁山好汉,而是由高俅的“发家”写起。
高俅原是“一个浮浪破落户子弟”,只因踢得“一脚好球,京城都叫他高毬,后来发迹改作高俅”,这个吹弹歌舞、刺枪使棒、相扑玩耍、颇能诗书词赋、若论仁义礼智、信行忠良,都是不会,只在东京城里城外帮闲。
一句话总结水浒传核心思想
一句话总结水浒传核心思想《水浒传》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它以“忠义”为核心思想,在描绘中国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败中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人民对正义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深刻触动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水浒传》以无数英雄豪杰为主人公,通过他们的斗争与奋斗,展示了各种不同的个性、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其中最突出的核心思想就是“忠义”二字。
忠意呈现在每个主人公身上,无论他们是草寇还是抗倭英雄,他们都秉持忠于国家、忠于天子的忠义之心,为正义与公道而战。
他们通过招兵买马、组织起义、打击贪官污吏等方式,希望能够改变那个深受压迫的社会现实,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水浒传》中的忠义观念体现在每个英雄身上,他们以忠诚为待人处事的准则,不断努力为国家、为人民贡献力量,体现了他们对家国、对正义的热忱之心。
例如,林冲在梁山组织起义前,曾向梁山一众义士发表感慨:“对不起祖国,对不起汉家江山!”。
同时,《水浒传》也通过描绘一些腐败官员的聚敛贪污等恶行,批判了封建社会中的黑暗现象。
忠义观念的凸显和腐败现象的揭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凸现了《水浒传》的核心思想。
李逵、关胜、武松等人在面对贪官污吏的时候毫不畏惧,不惜舍身勇敢面对,他们敢于正面挑战权贵,为百姓申冤。
他们通过对抗腐败的行为,彰显了忠义之心,以身作则,以生命维护了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此外,忠义思想还体现在水浒英雄们之间的相互帮助、守望相助的精神上。
他们组织起义,结成义军,共同对抗腐败和黑暗势力,用共同的理想和信念凝聚力量,共同战斗。
在梁山泊的这个大家庭里,英雄们相互信任、互相支持,有时甚至为了救助同伴舍弃了自己的性命。
他们的友谊和团结精神表达了对忠义的崇尚,彰显了忠诚和道义底线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水浒传》的核心思想是“忠义”,通过英雄们对国家、人民和正义的忠诚与奉献,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现象,呼唤社会的正义与公平,寄托了人民对美好社会的向往。
在这个作品中,忠义既体现在英雄们的思想和行动中,也体现在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中,展示了中华民族崇尚忠义的传统价值观,让人们思考和反思社会的不公与不义,呼吁人们向往和追求一个更加公正、平等的社会。
水浒传中的忠义与情义
水浒传中的忠义与情义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它以描写宋朝末年百姓苦难和农民起义的故事为背景,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不公平。
在这个故事中,忠义与情义是两个重要的主题,它们贯穿全书,塑造了许多令人难忘的角色。
首先,忠义在水浒传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忠义是指对国家、家族和朋友忠诚的品质。
水浒传中的英雄们为了正义和草民的利益而起来反抗朝廷的腐败。
他们相信忠诚和义气是人类最高尚的美德,因此他们组成了一个由九十六个好汉组成的团队,利用他们的力量保护百姓的安全,并将他们的团队扩展到108人。
他们的忠诚和勇气激励了无数的人,并在那个黑暗的时代为正义而奋斗。
其次,情义也是水浒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情义是指对家族、朋友和他人情感的关心和关爱。
水浒传中有许多动人的情义故事。
例如,林冲为了不背叛自己的兄弟,毅然决然地投奔了梁山泊。
他的忠诚和情义被视为男子汉的完美品质。
此外,武松为了为自己妻子报仇,不惜放下个人恩怨,帮助其他英雄们一起对抗敌人。
这些情义的故事展示了人们在困境中保持真诚和付出友爱的重要性。
水浒传中的忠义和情义也在女性形象中得到体现。
在这个男性主导的世界里,一些女性角色也展现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勇气和牺牲精神。
例如,潘金莲为了帮助自己的兄弟武松,最终勾结他人将自己的丈夫害死。
她表现出了情义中的狡猾和聪明智慧。
另外,李瓶儿为了救助自己的丈夫武大郎,不顾个人危险悄悄地对付了李家庄的土匪。
她的忠诚和机智为她的家庭带来了重大的转机。
综上所述,在水浒传中,忠义与情义是不可分割的。
这两个主题彰显了人性中最高尚和可贵的品质。
正是这些品质使得水浒传成为了一部永恒的经典,影响了无数读者的思想和情感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水浒传》的忠义思想摘要:《水浒传》作为我国文化瑰宝之一,其传递的忠义思想意义重大,《水浒传》可以流传至今,依然备受人称颂,也与忠义之道脱不开干系。
作为我国第一部白话文小说,他塑造了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汉的英雄形象,其中忠义思想贯穿全文,本文分析了《水浒传》产生背景、忠义思想的具体表现,进而一分为二的揭示忠义思想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水浒传》;忠义思想;宋江;《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白话文小说,它描述了北宋末年,瘟疫横行,苛赋繁重,皇帝昏庸无道,百姓民不聊生的背景下发生的农民起义的故事。
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它意义影响深远,文章贯穿始终的忠义思想更是丰富了小说的脊梁,使得人物形象丰满生动。
一、《水浒传》简介《水浒传》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施耐庵撰写,施耐庵经历了元末诸多抗元起义,他本人效力于士诚。
士诚起兵反元,聘施耐庵为军师,后士诚起义失败降元,施耐庵屡谏不从,遂辞官。
后来施耐庵携家眷避难兴化,结实了诸多农夫,深入了解了农民的生活。
可以说《水浒传》就是其经历的元末起义以及农民生活的一个缩影。
《水浒传》刻画了108位英雄好汉,他们从分别从励精图治、精忠报国、安分守己、逍遥自在的生活中,被不同的官场贼人或逼迫、或要挟,最终走向了“官逼民反”、“落草为寇”的结局。
《水浒传》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章节分明,前70回描述了108名好汉如何聚首梁山,后50回描述了宋江带领英雄好汉受招安为朝廷所用,最终被迫害的悲惨结局。
《水浒传》总体基调是歌颂农民起义的,它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的始末,揭示了北宋末年鲜明的阶级矛盾对立以及统治者的腐败无能,褒扬了农民起义的大无畏精神以及他们的社会理想,虽然结局是悲惨的,但他塑造的忠义思想却是源远流长。
二、忠义思想的乱世社会背景《水浒传》中首先交代了108名英雄好汉出场的乱世背景——宋徽宗昏庸无道。
北宋末年当权者无道首先体现在选人用人上。
落魄子弟高俅身无长物,仅仅是踢得一脚好球,高俅曾经犯事被贬,遇到大赦天下,辗转回到东京,机缘巧合被端王收入府中。
端王即位,便抬举高俅做了“殿帅府太尉职事”,所有都军、步军、马步军等皆由他统领。
他本人一无所长,却善妒狭隘,甫一任职就以王进因病未到为由,要严惩王进,狭私报复可见一斑。
宋徽宗与高俅这种君臣结合,只是北宋末年官场的一个缩影,但是通过作者的这一介绍,就勾勒出了奸臣当道,皇帝无为,倒行逆施,百姓民不聊生的社会背景。
三、《水浒传》的总体忠义思想当代阴阳易辨派创始人高煜翔评价《水浒传》:“天翻地覆事,侠肝义胆情,忠义照千秋,热血奇男儿”,忠义思想可谓是《水浒传》的核心思想。
“忠”是社会道德畴的概念,它指为人正直,坚持正义,忠于他人、国家等。
《水浒传》诞生于封建思想,其容也不可避免的被赋予了封建性质,《水浒传》中的“忠”单纯的体现着根深蒂固的“忠君”思想上,将“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的合理思想变成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愚忠。
无论是被逼梁山前,还是落草为寇后,宋江等人的思想都以忠于宋朝君王为主,他们反对当时的黑暗社会,反对高俅等人的滥用职权,力图为百姓谋取生活上的改变,但是本质上并不愿意推翻宋朝统治,即便是在落草为寇后,依然心里只有一个信念,就是“暂借水泊安身,将来等到朝廷招安,报效国家,博得个封妻荫子,后世留名。
”宋江等人并没有将自身摒弃于封建体制之外,他们痛恨这个现实,但是却对皇帝抱着希冀。
“义”是指合理、公正、应当做的事情,在《水浒传》中体现的是侠义。
《水浒传》中108名英雄好汉聚首在一起的思想根基就是“义”,他们都是受尽压迫,专管世间不平之事,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他们维护正义,同情弱小,仗义疏财,“专一结交天下好汉”,为朋友两肋插刀。
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他们的“义”举带有了明显的反封建反压迫的意味。
《水浒传》中的忠义思想是对立统一的,忠是最高的行为准则,义是行为表现,忠通过义来真正体现出来。
108名英雄好汉聚义梁山后,将聚义堂改名为忠义堂就是最直接的体现,他们以忠君报国为最高的理想信念,在实际行动中,又以行侠仗义来实现这一理想。
但是由于水泊梁山毕竟被冠以了“草寇”的名号,因此其忠义也必然不能两全,也必然是矛盾对立的。
他们以忠为首,因此接受了朝廷的招安,他们将义服从于忠,因此受小人挑唆,却最后甘愿饮鸩而亡,同时为遵从所谓的皇命,不惜暂且割舍兄弟情义。
四、《水浒传》中的核心人物忠义观宋江作为108名英雄好汉的首领,是故事发展的核心人物,他的一举一动直接决定了梁山好汉的成与败,分析《水浒传》忠义观,必不可少分析宋江的人物形象。
(一)宋江的愚忠思想宋江出身于小地主家庭,表字公明,在家中排行老三,自小受封建思想的教育,养成了愚忠的思想,作为梁山好汉的核心人物,他的愚忠思想直接酿成了梁山好汉最后的悲剧收场。
1、忠孝思想宋江出场本是一名郓城县小吏,但他谋略过人,《水浒传》第三十九回,宋江发配江州,独自一人倚栏畅饮,不觉沉醉,思量自身遭遇,愤懑不已,提笔于墙上题词一首:“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
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
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
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口!”这首词的意思大致是:宋江自幼聪慧,通经博史,长大后又精通谋略,但是时运不济,虎落平阳,混迹半生也只得了一小吏,如今更是不济,被双颊刺青发配江州,如果有一日,可以平反昭雪,定要叫这浔血雨腥风一番!从《西江月》的题词就可看出,宋江身怀绝技,也满怀抱负,不愿屈居人下,但是为什么混迹半生,依然郁郁不得志呢,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他的“忠孝”思想,宋江被捕皆源于此。
宋江排行老三,侍奉父母又大孝,因此被称之为孝义黑三郎。
生辰纲事发后,宋江私传信息,使得晁盖等人逃脱,晁盖逃至梁山为草寇,为感宋江的救命之恩,特派人携礼物至郓城答,宋江却之不恭,只好留下一封书信和一条黄金,无意中被其小妾阎婆惜发现,索取信件不成,恼羞成怒无意杀死阎婆惜,宋江自此开始逃亡,先后在柴进庄、清风寨逃亡一年都平安无事,随后其父装病,宋江回家,被人举报被捕。
宋江的忠孝思想受其生长环境影响,日积月累,根深蒂固。
其忠孝思想还表现在,宋江被捕后,并没有放抗,而是接受了被捕,就此点看啦,他对自身行为的偏差以及整个朝廷的吏治制度还是赞同的。
在发配江州的途中,宋江拒绝了多次其他兄弟的相救,同时一直拒绝落草为寇,他认为宁可被刺青发配江州,也不愿落草为寇,甚至不惜自刎以明志,这些都是宋江骨子里的忠孝思想在作祟。
2、忠君思想宋江的“忠君”思想也客观上成为了整个梁山好汉的“忠君”思想,他痛恨当权者的昏庸无道,但是却将责任单纯的归咎于高俅等奸佞之臣。
宋江一直不愿落草,宁可刺青发配,依然不愿沦为朝廷的对立者,即便是最后被逼梁山,也是以此为权益之计。
七十九回宋江两次大败高俅,生擒了高俅,却没有处死,而是妄图通过高俅来打通梁山与皇帝的关系,从一开始宋江起义的目的就不在于推翻宋朝统治,而是有机会服务于宋朝的统治。
水浒八十回,宋江带领梁山好汉接收招安,同时为皇帝卖命,对抗大辽、攻打方腊,宋江一心报效朝廷,并没有意识到朝廷只是想借机削弱他的力量,他立下了赫赫战功,却没有取得皇帝的信任。
宋江一生“忠心不负朝廷,一心不事二主”,甚至在最后被赐死时,依然担心逵等人造反,为朝廷带来祸事,而骗得他们一同饮鸩而亡,宋江的忠君思想真可谓由他死前的话来概括:“我为人一世,只主忠义二字,不肯半点欺心。
今日朝廷赐死无辜,宁可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
(二)宋江的侠义思想《水浒传》全文都宣扬着一种侠义精神,一方面是由于对现实不满而抒发的一种直爽快意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忠这一思想提供行为基石。
宋江的侠义思想主要体现着:1、兄弟情义侠义精神是宋江整个人生的基调,也是其得以实现“忠”的价值观念的行为铺垫。
从一开始施耐庵就将宋江设定成了一个具有侠义精神的人物,第十七回宋江甫一登场,就是如此介绍的:“他刀笔精通,吏道纯熟;更兼爱习枪棒,学得武艺多般。
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若高若低,无有不纳,便留在庄士馆谷,终日追陪,并无厌倦;若要起身,尽力资助。
端的是挥金似士!人问他求钱物,亦不推托;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难解纷,只是周全人性命。
时常散施棺材药饵,济人贫苦。
”宋江的兄弟情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喜欢结交江湖义士。
江湖中人本就以侠义著称,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对于江湖的侠义之士投奔他的,无论是身份的高低贵贱,他都接纳,无一厌倦。
每逢江湖义士要起身离去,宋江又会不惜重金相赠,尽自身全力帮助对方;第二,宋江视金钱如粪土,看富贵为浮云。
落难兄弟求助于他,无论是物资还是金钱,从不推辞,就连最后威胁他的小妾阎婆惜也是宋江见到她卖身葬父,怜惜她,宋江予以帮助继而有一段姻缘的。
落草梁山后,晁盖留下遗言:“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叫他做梁山泊主”,卢俊义抓住了史文恭,宋江放弃其自身的根基,以义气为重,推举刚入山不久的卢俊义做梁山之主;第三,为救朋友,不惜以身犯险。
落草为寇前,但凡遇到落难兄弟,宋江都会出手相助,比如救晁盖、柴进等人,领导梁山众人后,更是关怀兄弟,兄弟有难,必设法相救。
2、民族大义宋江的民族大义之情其根源在于忠,在于他接受的封建传统爱国思想。
首先,表现在不忍百姓民间疾苦,痛恨逆臣当道,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外在磨难以及心煎熬后,最终带领梁山兄弟揭竿起义。
《水浒传》中塑造了两种恶人:一种是土豪劣绅,他们搜刮民脂民膏,欺压良善百姓,剥夺百姓的劳动成果;一种是贪官污吏,他们滥用职权,中饱私囊,危害人民的财产及生命安全。
宋江带领的梁山义士最基本的作为就是打击这两类人的劣行。
其次表现在接受朝廷诏安,保全整个大宋国的完整,并听从皇帝的安排,攻打大辽。
宋江是一位具有强大的社会责任感的领袖,他用他的人格魅力召集了天下间的反朝廷的能人义士,但是当他们势力雄厚到完全可以自立门户时,宋江义无反顾的接受了朝廷的诏安,成为了北宋的一部分。
接受诏安后,攻打大辽,辽主派遣使者前来劝降:“宋朝童子皇帝,被蔡京、童贯、高俅、戬四大奸臣弄权,嫉妒贤能,闭塞贤路,非亲不进,非财不用,今后如何容得……”尽管宋江明了政治形态,却依然在外敌面前没有低头,以尽忠报国,死而后已的决心继续保卫自己的国家。
五、《水浒传》忠义思想的现实解读《水浒传》传递的忠义思想是我国文化五千年文化的积淀,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代表,对21世纪的我们依然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第一,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爱国并不是老生常谈,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国家是我们生存的基石,必须坚定不移的为伟大的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
特别是作为21世纪的新时代,表象的祸事战乱已经不多见,我们的民族情怀只有通过特殊时期才能激发出来,这就要求当代青年关注中华文化精华,传承民族文化,正确的看待外来的商品、文化,特别是国娱乐文化、美国快消文化,自觉抵制糖衣炮弹侵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