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观课量表

合集下载

观课量表

观课量表

二、观课量表1.语言实践活动设计观课量表王老师围绕四个教学目标,设计了相应的四个环节活动,我想结合观课,主要从实践活动和教学目标的匹配程度、是否面向全体学生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王老师基于课标、教材和学情设计的四个实践活动,给全体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运算实践的机会,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悟计算、积累经验、运用运算规律,掌握了方法,提高了能力,四个实践活动的设计是恰当的、科学的,合理的。

2.教师课堂设计观察表3.学生活动课堂观察记录观察符号:小组学习○个人主动发言√被动发言×集体回答!4.《代数式的值》2组“教学目标达成”情况观测报告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对课堂教学的观测发现能够较好地实现这两个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1.实践活动的选择有章可循。

这里学习内容的确定是从学生的已知、能知出发,直指难知,这样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体现了以学定教的理念,而且也因为聚焦难点,内容集中,使得学生的学习相对透彻,更加有效。

2.实践活动的实践有法可依。

看到学生不会代数求值的时候,很多教师会陷入“我教了,学生怎么还不会?”的苦恼,甚至干脆把责任推给了学生,埋怨他们学得不认真、不动脑、不勤奋……其实,我们应该反思的是自己的教学:有没有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有法可依,学生才能获取更多的知识,形成更强的能力。

在这两个实践活动中教师分别教给了学生探求方法。

三、基于学生学习的目标设计和达成策略观课报告王老师的本课教学的目标达成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教学目标的制定基于学生的学习基础。

这一环节中学生的学习活动经历了交流识记难点——分享计算结果——介绍解决问题的方法——自主练习——自我评价——再次提高的过程。

本环节,共用时3分钟,指名发言6人,学生练习面、互评面达到100%。

从观察结果来看,设计是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如果能在学生提醒、介绍经验、星级评价处紧凑些,会更显高效。

在课后的检测中,45位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为100%,比前测中32%的正确率提高了将近60%。

观课议课记录量表

观课议课记录量表

观课议课记录量表听课教师:听课议课是学校领导了解教学、指导教学,教师之间相互学习,探讨新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重要方法之一。

我就我校观课议课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观课1、听课准备(1)学识准备熟悉课程标准,充分把握教材。

按课程标准应做到4个弄清:①弄清教学目的任务;②弄清教学建议;③弄清规定的知识体系;④弄清限定的知识范围和深度。

(2)心理准备:听课要做到诚心、虚心、专心、细心、公心;(3)情况准备:要了解听课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如学生学习基础,智力和班级管理情况;要了解任课教师有关情况,如学识水平,工作态度、教学经历等。

2、听课要领(1)全身心投入:听课者要想获得理想的听课效果,要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全身心地投入。

(2)掌握观察要领:一节课成功与否,不仅仅在于教师讲了多少;更在学生学会了多少。

所以听课应从单一听教师的“讲”变为同时看学生的“学”,做到既听又看,听看结合,注重观察。

有人把听课又说成看课,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3、听课记录:一是教学实录;二是教学评点。

而在记录本上的体现,左边是实录,右边是评点。

二、议课:议课是一种说服的艺术。

说服,就是求和谐、求愉快、求发展。

说服是一种技巧,说服是一种智慧。

善于说服别人,首先应善于说服自己。

充分尊重别人,是说服别人的心理基础;以理服人,是让人心悦诚服的保证。

1、评课原则(1)实事求是的原则:要坦率诚恳,要本着公正、实事求是的态度,实话实说是体现评课者责任心的问题,也是给执教者学习的机会,切不可敷衍了事,那样对不起同事的劳动。

(2)针对性原则:评课不宜面面俱到,应就执教者的主要目标进行评述,问题要集中明确,充分肯定特色,也大胆提出改进,不主张罗列太多,只要一两三点到位就够了。

要因人而异,不要强求一律。

(3)激励性原则:要兼顾整体、讲究方法,就课论课,就事论事,不要由评课到评人,更不能因一堂课而否定其全部工作。

评课最终目的是为了激励授课者,而不是挑毛病,要让执教者听了你的评课后更有信心,更有勇气.2、综合评析:对1节课从整体上做出全面、系统的评价。

观课议课量表

观课议课量表
2、以评价推进互动
3、以非语言推进互动
教师对学生提问的态度
1、热情

2、冷漠
3、忽视
互动管理
1、有效调控

2、放任
评价
从整个课堂观察,教师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采用了循序渐进的方法,所有问题都是有效地。促进了师生、生生间的互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课堂上,教师不断用问题和有效评价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最后拓展练习,教师采用了非语言的引导,让学生灵活的运用了所学知识。
观察维度
观察内容
观察结果
定量
定性
问题的科学性
问题设计的目的性与价值性
问题设计的准确性与科学性
问题的思维容量
问题设计与学生的匹配度
问题的呈现方式
提问的
有效性
提问的方式
提问的策略(包括追问的运用)
提问后等待回答的时间
学生回答的方式
即时性评价
讨论的价值性
讨论问题的价值性
讨论运用的方式
讨论的时间
生成问题处理艺术性
教学中遇到了哪些生成性的问题
生成问题的处理方式
生成问题的处理结果
总体评价
师生互动观察量表
观察记录
教师提问:
1、由学生说出印象中的简历
2、根据教师给出的不同简历做对比,说出自己喜欢某个简历的理由
3、用到哪些操作?
学生提问:
如何给文章添加背景?
互动类型
1、师生互动
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实现师生互动。在创作过程中采取小组合作,相互讨论的方式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作品赏析后,教师总结,让学生感悟操作的通用性。

互动
1、讨论、交流
2、帮助他人
3、共同游戏
其他

听课评课观察量表

听课评课观察量表

听课观课量表(3组) 课堂教学观察表一:(全程监控)
课堂教学观察表二:(教学设计)
总评:
建议:
课堂教学观察表三:(学生课堂发言)
说明:
1. 记录学生发言的次数,叫到一次,在其相应的位置上划一笔,
也可用箭头记录,主动发言记向上的箭头,被叫发言记向下的
箭头。

2. 学生之间的自由辩论,小组讨论后的发言人发言,或离开座位
的表演和活动,可用符号“▲”表示,还可用符号“→”表示
教师在教师里行走的路线图,从而正确反映出教师的顾及面。

课堂教学观察表四:(资源应用)
课堂教学观察表五:(综合评价)
说明:每项得分分ABC三等级,分别赋值5分,3分,1分。

课堂观察量表(模板)精选全文完整版

课堂观察量表(模板)精选全文完整版
以学生为本,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补充视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在应用时需要结合条件,举一反三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撑握程度。
教学改进建议:
将课本例题进行改进,能够做到分组学习更好
从前几节内容过度到本节,并从生活实际导入。
4.学科特点:是否体现了学科特点与本质?
用实际问题来引入,体现了数学学科的特点。
5.详略得当:是否做到了易懂的少讲或不讲、易混的细讲并辨析?
详略得当,时间分配合理。
6.教学。
7.学法指导:是否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
课堂观察量表(模板)
学科
数学
年级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
一元一次方程
观察视角
怎么教
观察者:某某
观察视点
观察记录
1.教学目标:是否明确而恰当?
恰当,将教学目标板书在黑板上。
2.核心知识:教师是如何呈现给不同学生的?
总结,让学生回顾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知识。
3.内在联系:是否注意建立知识横向或纵向联系,与生活联系?

范例-教师观课量表(3)

范例-教师观课量表(3)
(设计意图:让学生走进文本,抓住重点词,由词到句,品味语言,去理解鹰的忠诚和成吉思汗心情的变化。鼓励学生发挥合理想象,有利于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和文本对话,和作者对话,和文中人角色对话。
让学生走进文本,抓住重点词,由词到句,品味语言,去理解鹰的忠诚和成吉思汗心情的变化。鼓励学生发挥合理想象,让学生站在鹰的角度去想,从而体会到鹰的忠诚;抓住“气急败坏”,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成吉思汗口渴难忍,接水不易,心情烦躁,失去理智怒杀宠鹰。这样有利于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和文本对话,和作者对话,和文中人角色对话。
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是重点品读课文的9至18自然段——成吉思汗四次接水四次被鹰撞翻的经过,理解成吉思汗为什么犯错误,最后学习成吉思汗如何面对错误的。
观察结果总体评价
及分析
《成吉思汗和鹰》是北师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二篇主体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面对错误”。
针对重点内容9——18自然段精心设计了表格。通过填写表格,抓住重点词句,体会鹰的急切救主的心情,成吉思汗气急败坏的心情。从而感悟课文告诉我们的深刻哲理。
1、理解鹰的忠诚。
1抓住鹰的动作体会它的心情一次比一次着急。
②想象鹰会说什么。
当鹰第一次打掉水杯时,它想对主人说什么?你说,带着感受读。
当鹰第二次撞掉水杯时,它想对主人说什么?你说,带着感受读。
当鹰第三次撞翻水杯时,它想对主人说什么?你说,带着感受读。
当鹰第四次扑掉水杯时,它想对主人说什么?你说,带着感受读。
2.学习用情节曲线把故事的情节表现出来。
很好的帮助学生理清了课文思路。
3.理解“陪伴、满载而归、环顾、一饮而尽、宠爱、俯冲、撞翻、气急败坏、懊悔不已、小心翼翼”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学生通过阅读,练习上下文,体悟理解的词语。

范例-教师观课量表

范例-教师观课量表
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平行的现象,你能举几个例子吗
你能举出生活中一些有关垂直的例子吗?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观察结果总体评价
及分析
通过简单的问题直奔研究主题,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情境。通过操作、想象等数学活动,在课堂开始就让学生感悟“同一平面”,为后面突破教学难点做了很好的铺垫。让学生想象在同一平面先出现一条直线,再出现一条直线,有利于学生想象出很多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本环节的教学结合画一画把学生想象的结果外化出来,也为后续教学进行分类探究提供了原始素材通过先独立思考、再分组交流的过程,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在倾听和交流中不断优化自己的分类方法。
通过对问题或问题链的设置是否关系到高级知识技能(解决/综合/迁移)的观察结果的分析李春艳老师设置的10处问题情境6处关系到知识的综合应用和迁移,使学生一节课学习之后既学习了知识同时也获取了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教师观课量表
观察视角:课堂提问
学科:数学
观课者:王芳
被观察者:李春艳
课题:平行与垂直
观察视角
课堂提问
观察点
课堂实录
观察结果评价
导入提问
活动一:创设情景画图感知
学生兴趣极高
摸一摸你的桌面,数学书的封面说一说你有什么感觉?桌面上的白纸呢?
理解
在这个平面上任意画一条直线,说一说,你画的这条直线有什么特点?
理解
这时平面上又出现了另一条直线,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呢?会有哪几种不同的情况?
思考

观课量表——教师

观课量表——教师

教师顾及学生面观察量表说明:1. 记录学生被单独指名回答问题(或朗读等)的次数;以划“正”字的方式记录,叫到一次,在其相应的位置上划一笔。

2. 学生之间的自由辩论,小组讨论后的发言人发言,或离开座位的表演和活动,可用符号“▲”表示发言、表演等活动,还可用符号“→”表示教师在教师里行走的路线图,从而正确反映出教师的顾及面。

师生互动方式观察量表说明:在“次数”栏,以划“正”字的方式记录;在“教学内容”栏填写问答、操练、活动等的内容。

总评:建议:教师评价手段观察量表说明:在“次数”栏,以划“正”字的方式记录;在“具体表达”栏填写如“不错”、“很好”等具体内容,不够可增加。

总评:建议:课堂教学时间分配观察量表总评:建议:板书设计观察量表总评:建议:教学手段的运用观察量表说明:在“教学手段”栏填写所用的教学手段(如:演示实验、教学图片、自制图片、挂图、多媒体课件、自制教具、游戏等),不够可增加。

总评:建议:教学设计观察量表说明:填写设计意图时指观察者在本堂课中所观察到的被观察者对于各个教学环节处理上表现出来的意图。

总评:建议:教师教学技能定性评价表被观察者课题数学学科“问题”式课例研讨课堂观察表观察点:教师课堂评价语言的作用。

拟解决问题:教师如何运用评价语言更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执教人:观课人:数学学科“问题”式课例研讨课堂观察表观察点:教师课堂问题的有效性。

拟解决问题:怎样设计问题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执教人:观课人:教学问题的设计与处理观察量表被观察者课题观察者姓名及单位教法的选择利用与学法的指导观察量表被观察者课题观察者姓名及单位教师导学与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及效果观察量表被观察者课题观察者姓名及单位学习目标的达成与检测观察量表被观察者课题观察者姓名及单位导学案使用的时间、方式、效果观察量表被观察者课题观察者姓名及单位课堂中教学难点、重点突破的策略观察表量表设计:吴亚东(数学教师)观察维度:课程性质·内容和实施·核心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方法研究问题:教学难点与重点突破的策略教师理答方式观察量表量表设计:观察维度:教师教学/环节/对话/机智研究问题:理答方式的研究量表设计:观察维度:教师教学·机智·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监控研究问题:教师是如何、何时知道学生是否掌握了你打算让其掌握的东西注:记录教师用于监控课堂教学的方法或行为,判断该方法或行为的类型。

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观课量表

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观课量表

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观课量表
课题:执教人:
观课人: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师生交往、互动和对话,提问作为实现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是师生交往、互动和对话的重要外显形式。

在教学活动中,课堂提问有着启发学生思维、提供教学线索、教会学生学习的功能。

研究课堂提问,尤其是课堂的有效提问,是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需要;也是贯彻新课程理念,推进新课程实施的需要。

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它是课堂教学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形式,是课堂教学中的“常规武器”,也是影响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

课堂提问是否有效直接影响语文教学效率的高低。

准确、恰当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经过我们设定的观察量表,我们认为张老师在问题的指向性与有效性非常明确,多以引导型和思考性为主,发挥了问题的启发诱导作用,辅以提醒型提问,对学生的学习及时匡正,有效地以《搭石》这种叙事性的散文为例,体现了抓住语言文字的训练点,采用各种方式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和运用的问题。

课堂观察量表(教师行为等级量表)

课堂观察量表(教师行为等级量表)

课堂观察量表(教师行为等级量表)n Checklist for Classroom (Teacher r Level Checklist)Observer:n Point:1.Can the teacher effectively regulate the learning atmosphere?2.Can the teacher effectively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Observer's View:3.Is the teacher's language easy to understand。

and is the n effective (clear/structured/relevant to thetheme/concise/appropriate pace/volume/rhythm)?4.Are nonverbal rs (facial ns/movements/body language) appropriate and effective?5.Does the teacher guide students in learning (self-directed。

cooperative。

exploratory learning)。

and is it effective?6.Does the teacher listen to students' comments and provide timely feedback?7.Can appropriate ns (such as n) guide students to think deeply about the learning theme?8.Is the n of media (blackboard。

courseware。

etc.) reasonable and helpful to student learning?9.Is the teacher's demeanor natural。

小学课堂观察《观课量表》

小学课堂观察《观课量表》
C5
D5
E5
F5
G5
H5
A6
B6
C6
D6
E6
F6
G6
H6
1
学生课堂参与数量统计表
教师提问项目项目符号 Nhomakorabea数量
百分比
共次(包含追加性的小问题)
主动参与

被动参与
集体回答

小组讨论

观课表----教学目标的达成
课题: 执教人:上课时间:
上课学生:观课人:
目 标 的 达 成
导入新课
整体
感知






教师课堂提问观察表
小学课堂观察《观课量表》
学生课堂参与情况观察量表
课题: 执教人:上课时间:
上课学生:观课人:
学生座次
























学生
记录
学生
记录
A1
B1
C1
D1
E1
F1
G1
H1
A2
B2
C2
D2
E2
F2
G2
H2
A3
B3
C3
D3
E3
F3
G3
H3
A4
B4
C4
D4
E4
F4
G4
H4
A5
B5
课题: 执教人:上课时间:
上课学生:观课人:
课堂环节

(完整)课堂观察量表(参考)

(完整)课堂观察量表(参考)

甘州区中小学教师课堂观察工具(试行)1.学生活动等级量表。

2。

教师行为等级量表.3。

师生互动等级量表.4。

教师的提问及解决方式。

5.学生的错误和教师的处理.6。

情景创设。

7。

学生的学习情况。

8。

课堂提问有效性。

说明:请各学校认真组织教师学习课堂观察的八个工具,要求教师领会其实质,促进教师从多角度、多维度观察课堂,全面提升教师的看课能力。

说课要抓住工具要点,遵照新课程相关的理念,表达的观点要明确,条理要清楚。

课堂观察工具一(学生活动等级量表)注:评分为百分制,每项5分,共100分。

参赛教师可根据情况划分等级:优—90分以上;良-80~89分;好—70~79分;一般—60~69分,差—60分以下。

评课时要说明理由、给出建议。

课堂观察工具二(教师行为等级量表)注:评分为百分制,每项5分,共100分。

参赛教师可根据情况划分等级:优—90分以上;良—80~89分;好—70~79分;一般-60~69分,差-60分以下。

评课时要说明理由、给出建议。

课堂观察工具三(师生互动等级量表)注:评分为百分制,每项5分,共100分。

参赛教师可根据情况划分等级:优—90分以上;良-80~89分;好—70~79分;一般—60~69分,差-60分以下。

评课时要说明理由、给出建议。

课堂观察工具四(教师的提问及解决方式)注:问题性质:a机械,b记忆,c理解,d运用。

问题解决方式:a集体,b个体,c讨论,d探究。

教师理答方式:a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b对学生回答不理睬或消极批评,c重复自己问题或学生答案,d追问,e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f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态度:a表扬、欣赏,b补充完整, c思路引导, d 其他。

课堂观察工具五(学生的错误和教师的处理)观察者可以巡回观课,认真记录,评课时围绕观课要求进行陈述。

课堂观察工具六(情景创设)课堂观察工具七(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堂观察工具八(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观课量表

观课量表

观课量表(2)
观课工具一:学生学习维度
1.1 学生活动参与的深度
观察维度:学生学习—达成
研究问题:活动中学生的参与程度
观课工具一:学生学习维度
1.2 学生活动参与的广度
观察维度:学生学习—达成
研究问题:活动中学生的参与广度
观课工具二:教师教学维度
2.1 教学环节的有效性
观察维度:教师教学—环节;学生学习—倾听、互动、自主
观课工具二:教师教学维度 2.2 学生错误和教师的处理
观察维度:教师教学—机智研究问题::教师如何处理学生的错误
观课工具二:教师教学维度 2.3 教师指导学生科学学习的有效性
观察维度:教师教学—指导研究问题::教师如何指导学生科学地学习
主题一:各教学阶段问题数的预设与生成
主题二:问题的目标指向
主题四:教师理答方式
教师理答方式频次百分比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或消极批评
重复自己问题或学生答案
追问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主题五:学生回答方式
学生回答方式频次百分率集体齐答
讨论后汇报
个别回答
自由答。

教师教学提问的观课量表

教师教学提问的观课量表
授课题目:迟到
授课人:鹿瑞
听课人:张海青
具体问题
指向性
层次性
解答策略
学生候
答时间
获得答案
途径
矫正
方式
结论呈现
理答
情况
目标达
成情况
A.清晰
B.模糊
A.识记
B.理解
C.应用
D.其他
A.独立思考
B.小组合格
C.操作探究
D.其他
A.充分
B.不充分
A.指名交流
B.代表交流
C.启发讲讲
D.板演多媒体
A.追问
B.补充
A
A
A
A
A
B
B
B
A
5、找出父亲打我的一系列动词
A
A
A
A
A
B
B
B
A
6、假如你是作者,挨打后心里会怎样想?
A
A
A
AALeabharlann BBAA
7、爸爸来学校送了什么?你体会到什么?
A
A
A
A
A
B
B
A
A
8、父亲打我的原因是什么?我的变化是什么?
A
A
A
A
A
B
B
B
A
总体评价及建议
教师的问题设置紧紧围绕课文内容,难易适中。
观察人:张海青时间:2017年12月10日
C.质疑
D.争辩
A.教师口述
B.学生口述
C.多媒体展示
D.师生板书
A.高昂
B.积极
C.一般
D.低落
A.圆满完成
B.基本完成
C.未完成
1、哪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观课量表
观察视角:三年级体育课堂教学
学科:体育
观课者:段志刚
被观察者:文法虎课题:ຫໍສະໝຸດ 前滚翻》观察视角观察点
课堂实录
观察结果评价
准备阶段
1、上课前6分钟先让学生在教室观看前滚翻的视屏,简单的了解本节课学习的动作要求。
2、整队到操场上,教师带领学生做准备活动。
利用视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引导学生分组分别用篮球、小正方形纸箱进行比赛,并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练习阶段
1、原地蹲撑,屈臂,低头练习。教师在体操垫做示范动作。
2、辅助性练习:学生分组仰卧团身前后滚动。
3、低头夹白纸,在帮助与保护下做前滚翻
4、在帮助与保护下做完整的前滚翻练习。
5、分组各自练习,找出做的好的同学,进行表扬。
学生能够直观的看清楚老师的动作,并知道前滚翻开始的动作。
是学生分组练习找到前滚翻的惯性动作。
低头夹白纸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做到低头含胸这一动作难点。
教师给与适当的帮助与保护使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更好的完成前滚翻动作。
有效的语言刺激能使学生的表现欲望增强,更好的学习动作要领,找出别人做好的原因,自主学习动作。
结束阶段
1、在音乐中进行放松活动。
2、总结点评,宣布下课。
身心的放松符合运动规律。
观察结果总体评价
及分析
教师激发学生学习的灵感,让学生有选择的练习,自我风采展示,学生的自主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有了求知、求学的欲望,与此同时,教师的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