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脊神经走形与支配

合集下载

超赞人体解剖学名词解释及大题(含答案)

超赞人体解剖学名词解释及大题(含答案)
动有关。 3.试述脊神经的组成及纤维成分如何? 答:脊神经共31对,每对脊神经借前根和后根与脊髓相连,前根属运动性,后根属感觉性,二者在椎间孔处合成一条脊神经干,感觉和运动纤维在干中混合,因此脊神经是混合性神经。根据脊神经的分布和功能,可将其组成纤维分为四类: 感觉神经纤维:躯体感觉纤维:分布于皮肤、骨骼肌、腱和关节,将浅、深感觉传入中枢。 内脏感觉纤维: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传导内脏感觉。 运动神经纤维:躯体运动纤维:分布于骨骼肌,支配其运动。 内脏运动纤维: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支配平滑肌和心肌的运动,控制腺体的分泌。 4.何谓反射?反射弧包括哪几个环节? 答:反射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完成反射活动的形态学基础称反射弧。反射弧的组成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简单的反射弧只包括两个神经元,而复杂的反射弧则需要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之间的中间神经元的参与。 5.简述膈神经的组成、走行及支配。 答:膈神经由C3-C5前支组成,在颈部走在前斜角肌的外侧、前面和内侧,在锁骨下动、静脉之间经胸廓上口入胸腔,经肺根前方下行达膈并穿入膈肌,支配膈肌,感觉纤维分布于胸腔、心包及膈下面的部分腹膜,右膈神经尚支配肝、胆囊和肝外胆道的浆膜。 6.说明尺神经损伤出现“爪形手”的形态学基础。 答:尺神经支配第3、4蚓状肌,蚓状肌的作用是屈掌指关节,伸指间关节。当尺神经损伤后,第4、5指的掌指关节过伸,指间关节过屈,形成“爪形手”。 7.简述坐骨神经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及损伤后的表现。 答:坐骨神经起自骶丛,经梨状肌下孔出盆腔,在坐骨结节与大转子之间下行,在腘窝上方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在股后区支配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 胫神经分布于小腿后群肌和足底肌,小腿后面和足底皮肤。损伤后,小腿后群肌无力,足不能跖屈,内翻力弱,足呈背屈外翻位,出现“钩状足”畸形。 腓总神经分为腓浅神经和腓深神经,分布于小腿前群和外侧群、足背肌和小腿外侧、足背、趾背的皮肤。损伤后足不能背屈,趾不能伸,足下垂且内翻,呈“马蹄内翻足”畸形。 8.严重中耳炎患者为什么易损伤面神经,损伤后出现何表现? 答:面神经出脑后进入内耳门,穿过内耳道底进入面神经管,此面至缺如,中耳炎时伤及其内通行的面神经,损伤后伤侧表情肌瘫痪,如笑时口角偏向健侧,不能鼓腮,口角流涎,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或变平坦,闭眼困难,角膜反射消失,听觉过敏,舌前2/3味觉障碍,泪腺和唾液腺分泌障碍等症状。 9.简述管理舌的神经及功能。 答:支配舌肌运动的神经为舌下神经;司舌前2/3的一般感觉神经为三叉神经的分支—舌神经。而舌前2/3的味觉由面神经的分支—鼓索传导。管理舌后1/3的一般感觉和味觉的神经为舌咽神经。 10.简述(视器)眼的神经支配来源、性质、功能。 答:视器的神经支配较多。 1 视神经由视网膜的节细胞的轴突组成,2 将视觉冲动传入大脑皮质,3 属特殊躯体感觉性神经。 4 视器的躯体感觉性神经来自三叉神经,5 感受视器的痛、温、触压觉。 ③ 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展神经,均属躯体运动神经支配眼外肌。 ④ 由E-W核发出的副交感纤维加入动眼神经,在睫状神经节换元后支配睫状肌和瞳孔 括约肌。司瞳孔缩小功能。 ⑤ 来自颈上节的交感神经纤维攀附颈内动脉至视器,支配瞳孔开大肌,司瞳孔开大功能。 11.试述管理瞳孔开大和缩小的肌肉、神经支配及来源。 答:管理瞳孔缩小的肌是瞳孔括约肌,由动眼神经中的副交感纤维支配,此纤维起自中脑缩瞳核。管理瞳孔开大的肌是瞳孔开大肌,由交感神经支配,此纤维发自颈上节的交感节后纤维,经颈内动脉丛及睫状神经节到达眼球。 12.试述瞳孔对光反射途径。 答:瞳孔对光反射的通路如下:视网膜→视神经→视交叉→两侧视束→上丘臂→顶盖前区→两侧动眼神经副核→动眼神经→睫状神经节→节后纤维→瞳孔括约肌收缩→两侧瞳孔缩小。 13.一侧视神经损伤和一侧动眼神经损伤,患眼的瞳孔对光反射表现如何? 答:一侧视神经损伤:患侧直接对光反射(-),间接对光反射(+)。 一侧动眼神经损伤:患侧直接对光反射(-),间接对光反射(-)。 14.大脑中动脉中央支栓塞,可出现何临床表现?为什么? 答:大脑中动脉中央支营养尾状核、豆状核、内囊膝和后肢,栓塞时可出现“三偏”症状:①对侧半身瘫(上、下肢上神经元瘫,面神经核上瘫,舌下神经核上瘫),因为损伤了内囊膝和后肢的锥体束。 ②对侧半身浅、深感觉障碍,因为损伤了内囊后肢的丘脑中央辐射。 ③双眼对侧视野同向性偏盲。因为损伤了内囊后肢的视辐射。 15.大脑脚底综合征(Weber综合征)损伤了何结构?有何临床表现? 答:主要损伤同侧动眼神经根及锥体束,可致①同侧除外直肌和上斜肌外的所有眼肌麻痹,表现为眼球外斜视,上睑下垂,瞳孔散大,瞳孔对光反射消失。②对侧上、下肢痉挛性瘫,面神经核上瘫,舌下神经核上瘫。 16.延髓内侧综合征(舌下神经交叉性偏瘫)有何临床表现? 答:①可损伤锥体束,出现对侧上、下肢上神经元瘫。 ②可损伤内侧丘系,出现对侧上、下肢及躯干意识性本体觉和精细触觉障碍。 ③可损伤同侧舌下神经根,出现同侧半舌肌瘫痪。 17.脊髓半横断(Brown-Sequard综合征)有何临床表现? 答:①同侧肢体硬瘫。 ②同侧损伤平面以下位置觉、振动觉、运动觉及精细触觉丧失。 ③对侧损伤平面以下痛、温觉丧失。 18.左食指采血时,其痛觉是怎样传到中枢的? 答:此痛觉传导的第一级神经元胞体在C6-T1的脊神经节,其周围突通过脊神经后根、脊神经前支、臂丛、左正中神经分布至左食指掌侧皮肤,其中枢突经脊神经后根入脊髓止于第二级神经元(板层Ⅰ、Ⅳ-Ⅶ)。第二级神经元发出纤维在白质前连合交叉至右侧侧索,加入脊髓丘脑侧束上升至第三级神经元(丘脑腹后外侧核),由此发出纤维称丘脑中央辐射,经内囊后肢投射至中央后回中、上部。 19.试述大脑动脉环的组成及功能。 答:在脑底下方,蝶鞍上方,视交叉、灰结节及乳头体周围由颈内动脉发出的左、右大脑前动脉及它们之间的前交通动脉、两侧颈内动脉末端、由两侧椎动脉合成的基底动脉发出的两侧大脑后动脉及大脑后动脉与颈内动脉之间的两侧后交通动脉所共同组成的动脉环称大脑动脉环,又称Willis环。此环使两侧颈内动脉和基底动脉互相交通。当构成此环的某一动脉血流减少或阻断时,可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大脑动脉环使血液重新分配和代偿,以维持脑的营养供应和机能活动。 21.简述脑脊髓液的产生和循环途径。 答:脑脊液由侧脑室脉络丛产生,经室间孔流至第三脑室,与第三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一道,经中脑水管流入第四脑室,再汇合第四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经第四脑室正中孔和外侧孔注入蛛网膜下隙,使脑、脊髓和脑神经、脊神经根均被脑脊液浸泡。然后,脑脊液再沿蛛网膜下隙流向大脑背面,经蛛网膜颗粒渗透到硬脑膜窦(主要是上矢状窦,回流入血液中)。如脑脊液循环途中发生阻塞,可导致脑积水和颅内压升高,进而使脑组织受压移位,甚至形成脑疝。 21.某高血压患者突然昏倒,意识恢复后,说话不清楚,经检查发现:(1)右上、下肢不能运动,肌肉僵硬,膑腱反射和肱二头肌反射亢进,Babinski征阳性,两侧额纹对等,均能闭目,右侧鼻唇沟变浅,口角歪向左侧,伸舌时舌尖偏向右侧。(2)右半身痛觉丧失,闭目时不能说出右上、下肢被动运动的状态和姿势。(3)双眼右半视野偏盲。问:(1)病变位于何处?(2)为什么出现上述症状? 答:(1)病变位于左侧内囊。 (2)因为损伤了左侧锥体束,引起右上、下肢痉挛性瘫痪,右侧面神经核上瘫,右侧舌下神经核上瘫;损伤了左侧丘脑中央辐射,其传导的是右半身的深、浅感觉,引起右侧痛温觉丧失,右侧本体感觉丧失;损伤了左侧视辐射,引起双眼右侧半视野同向性偏盲。 上述各传导束均走在内囊,所以内囊损伤出现“三偏”症状。

脊神经

脊神经
(2)肌支
1)膈神经phrenic nerve是颈丛中最重要的分支,经胸廓上口入胸腔,沿肺根前方,心包的两侧,下降至膈。膈神经的运动纤维支配膈肌;感觉纤维主要分布到胸膜和心包。右侧膈神经的感觉纤维还分布到肝和胆囊表面的腹膜等处。[图示]
膈神经损伤可引起同侧膈肌瘫痪,导致腹式呼吸减弱,严重者有窒息感。膈神经受刺激可发生呃逆。肝胆疾病患者可出现右肩痛,这与膈神经受到刺激有关,是为牵涉痛。
腓总神经损伤的主要表现是:足不能背屈,不能外翻,不能伸趾。由于重力和后群肌的过度牵拉,足下垂并内翻,病人走路时呈跨阈步态。感觉障碍在小腿前外侧面下部和足背明显。
(2) 阴部神经
a: 走行:与阴部内动、静脉一起经梨状肌下孔,绕坐骨棘,经坐骨小孔入坐骨直肠窝
会阴神经perineal nerves分布于会阴诸肌和阴囊或小阴唇的皮肤。
▲ [脊髓的节段性支配]
脊髓分31节段,每一节段的前角发出的躯体运动纤维,经相应的前根和脊神经,支配躯体一定部位的肌运动。同样,每一节段的后角,通过相应的后根及脊神经的传入纤维,管理躯体一定部位的皮肤感觉。
(一)脊髓对肌的节段性支配
肋间神经在肋间内、外肌之间与肋间血管一起沿肋沟走行,自上而下按静脉、动脉、神经的次序并列。
上6对肋间神经分支分布于肋间肌、胸壁皮肤和壁胸膜。第7~11对肋间神经除分布于相应的肋间肌和胸壁皮肤及壁胸膜外,并斜向前下和肋下神经一起行于腹内斜肌和腹横肌之间,分布于腹前外侧群肌和腹壁皮肤及壁腹膜。支配前臂内侧的皮肤[如图]。
d:损伤后主要表现:正中神经损伤,运动障碍表现为前臂不能旋前(旋前肌瘫痪),屈腕能力减弱,拇、示指不能屈曲(屈腕屈指肌瘫痪),拇指不能对掌,鱼际肌萎缩(鱼际肌瘫痪)。感觉障碍以桡侧三指远节最明显。

31对脊神经走形与支配

31对脊神经走形与支配
31对脊神经走形与支配
演讲人
目录
01. 脊神经的走形 02. 脊神经的分支 03. 脊神经的支配
1
脊神经的走形
脊神经的起源
脊神经起源于脊髓 1
灰质是神经细胞的 聚集区,白质是神 4
经纤维的聚集区
脊髓是神经系统
2
的中枢部分
脊髓由灰质和白 3 质组成
脊神经的走行
脊神经共有31对,从颈椎到骶骨,每对脊神经
04
脊神经的分布和走 形具有对称性,左 右两侧的脊神经分 布和走形基本相同。 Nhomakorabea2
脊神经的分支
前支
前支是脊神经的 主要分支之一, 负责支配躯干和 四肢的运动和感 觉功能。
01
前支的运动支支 配骨骼肌的运动, 包括随意运动和 非随意运动。
03
02
前支包括运动支 和感觉支,分别 负责支配骨骼肌 的运动和皮肤的 感觉。
交通支
01
功能:连接脊神 经节和交感神经

02
位置:位于脊神 经节和交感神经
节之间
03
作用:传递神经 冲动,调节内脏
功能
04
分类:分为交感 神经交通支和副 交感神经交通支
3
脊神经的支配
运动功能
脊神经支 配骨骼肌
的运动
脊神经支 配平滑肌
的运动
脊神经支 配心肌的
运动
脊神经支 配胃肠道
的运动
感觉功能
04
前支的感觉支支 配皮肤的感觉, 包括触觉、温度 觉、痛觉和压力 觉。
后支
01
脊神经后支是脊神经的分支之一,主
02
后支的主要功能是支配躯干和四肢的
要分布于躯干和四肢的肌肉和皮肤。

系统解剖学—脊神经

系统解剖学—脊神经
内脏运动神经节其大小形态各异,表面也有结缔组织被膜,并向内伸展成支架。神经元胞体为大小不等的多
极状或椭圆形,直径约20~60μm,突起可多个,胞体多有一个亮的偏位的细胞核,也可见到双核或多核的细胞。胞质内含细而分散的尼氏体。神经元胞体与大量无髓和少量有髓神经纤维混合在一起。
3. 躯体运动纤维 发自脊髓前角,分布于骨骼肌,支配其随意运动。
4. 内脏运动纤维 发自胸腰段脊髓侧角(交感神经低级中枢)或骶副交感核(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支配心肌、平滑肌的运动,控
制腺体的分泌。
2.交通支(communicating branch)为连于脊神经与交感干之间的细支。其中发自脊神经连于交感干的为白交通支,多由有髓纤维构成。而发自交感干连于脊神经的称为灰交通支,多由无髓纤维构成。(详见内脏神经)
(二)脊神经的典型分支
脊神经干很短,出椎间孔后立即分为4支:前支、后支、脊膜支和交通支。
1.脊膜支(meningeal branch),也称窦椎神经 (sinuvertebral nerves)。 每条脊膜支都接受来自邻近的灰交通支或来自胸交感干的分支,然后再经椎间孔返入椎管,分成横支、升支和降支分布于脊髓被膜、血管壁、骨膜、韧带、椎间盘等处。上3对颈神经的脊膜支的升支较大,还分布于颅后窝的硬脑膜。
脊神经中含有四种纤维成份:
1.躯体感觉纤维 来自脊神经节中的假单极神经元,其中枢突构成脊神经后根进入脊髓,周围突进入脊神经分布于皮肤、骨骼肌、肌腱和关节。将皮肤的浅感觉(痛、温觉等)和肌、腱、关节的深感觉(运动觉、位置觉等)冲动传入中枢。
2.内脏感觉纤维 来自脊神经节的假单极神经元,其中枢突构成脊神经后根进入脊髓,其周围突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将这些结构的感觉冲动传入中枢。

神经支配及走形分布,高清图谱

神经支配及走形分布,高清图谱

31对脊神经包括: 8对颈神经(C) 12对胸神经(T) 5对腰神经(L) 5对骶神经(S) 1对尾神经(Co)
2.脊神经的纤维成分 每对脊神经都是混合性的,含有4种纤维成分: 躯体感觉纤维:分布于皮肤、骨骼肌和关节 内脏感觉纤维: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 躯体运动纤维:支配骨骼肌的运动 内脏运动纤维:支配平滑肌、心肌的运动,控制腺体的分泌
B.正中神经(C6~T1): 起自:内侧束和外侧束
走行:伴肱动脉沿肱二头肌内侧沟至肘窝穿旋前圆肌,行于指浅、深屈肌间经腕 管至手掌。
C.正中神经支配: 肌支:支配前臂掌面的肌(肱桡肌、尺侧屈腕肌和指深屈肌尺侧半除外)鱼际肌(拇 收肌除外)和第1、2 蚓状肌。 皮支:分布于掌心、鱼际、桡侧3个半指掌面及其中节和远节手指背面的皮肤。
尺神经支配: 肌支:支配尺侧腕屈肌和指深屈肌的尺侧半、小鱼际肌、拇收肌、骨间肌及第3、4蚓状 肌。 皮支:掌支分布于小鱼际、小指和环指尺侧半的皮肤,手背支分布于手背尺侧半和小指、 环指及中指尺侧半背面的皮肤(中指和环指的分支只到第1指节背面,余部由正中神经 分布)。
E.桡神经: 发自:后束 走行:伴肱深动脉入桡神经沟,穿外侧肌间隔至肱桡肌和肱肌之间,分为浅、深两支。 浅支伴行于桡动脉的外侧,深支穿旋后肌至前臂背面,行于浅、深伸肌间。
胸神经前支anterior branch of the thoracic nerve
胸神经前支共12对 第1~11胸神经前支称肋间神经 第12性分布: 平齐胸骨角为T2 平齐乳头为T4 平齐剑突为T6 平齐肋弓下缘为T8 平齐脐为T10 髂前上棘连线平面为T12 腰丛lumbar plexus 组成:第12胸神经前支的一部分、第1~3腰神经前支及第4腰神经前支的一部分 位置:腰大肌深面

神解答案

神解答案

神经解剖学试题五、问答题1. 脊髓节段的数目和区分及其与椎骨的对应关系是怎样的?答:脊髓共有 31 个节段:即 8 个颈节、 12 个胸节、 5 个腰节、 5 个骶节和 1 个尾节。

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是:上颈髓节 (C 1 ~ 4 ) 大致与同序数椎骨相对应,下颈髓节 (C 5 ~ 8 ) 和上胸髓节 (C 1 ~ 4 ) 与同序数椎骨的上 1 节椎体平对,中胸部的脊髓节 (C 5 ~ 8 ) 约与同序数椎骨上 2 节椎体平对,下胸部的脊髓节 (T 9 ~ 12 ) 约与同序数椎骨上 3 节椎体平对,腰髓节约平对第 10 ~ 12 胸椎,骶、尾髓节约平对第 1 腰椎。

2. 试述薄束、楔束的起止,在脊髓的位置、功能和损伤后的表现 ?答:薄束和楔束是脊神经后根内侧部的粗纤维在同侧后索的直接延续。

薄束成自同侧第 5 胸节以下的脊神经节细胞的中枢突,楔束成自同侧第 4 胸节以上的脊神经节细胞的中枢突。

这些脊神经节细胞的周围突分别至肌、腱、关节和皮肤的感受器,中枢突经后。

根内侧部进入脊髓形成薄、楔束,在脊髓后索上行,止于延髓的薄束核和楔束核。

薄束在第 5 胸节以下占据后索的全部,在胸 4 以上只占据后索的内侧部,楔束位于后索的外侧部。

薄、楔束分别传导来自同侧下半身和上半身的肌、腱、关节和皮肤的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信息。

若脊髓后索病变,在病人闭目时,就不能确定自己肢体所处的位置,站立时身体摇晃倾斜,也不能辨别物体的性状、纹理粗细等。

3. 试述脊髓丘脑束的起始,在脊髓的行程,功能和损伤后的表现 ?答:脊髓丘脑束分为脊髓丘脑侧束和脊髓丘脑前束。

脊髓丘脑侧束位于外侧索的前半部,传递由后根细纤维传人的痛、温觉信息。

脊髓丘脑前束位于前索,传递由后根粗纤维传人的粗触觉、压觉信息。

脊髓丘脑束主要起自脊髓灰质后角固有核,纤维经白质前连合越边后在上 1 ~ 2 节对侧半的外侧索和前索上行至丘脑。

一侧脊髓丘脑束损伤时,损伤平面对侧 1 ~ 2 节以下的区域出现痛、温觉的减退或消失。

脊神经解剖特点

脊神经解剖特点

3.躯体运动纤维
• 躯体运动纤维由位于脊髓灰质前角的运动神经元的轴突所构成, 分布于躯干和肢体的骨骼肌,支配其随意运动。
4.内脏运动纤维
• 内脏运动纤维发自胸髓12个节段和腰髓1~3节段的中间外侧核(交 感神经中枢)以及骶髓2~4节段的骶副交感核。
• 该处神经元的轴突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的效应器,支配心 肌和平滑肌的运动,控制腺体的分泌活动。
脊神经
• 所有脊神经都经同序数椎体上方或下方的椎间孔穿出椎管或骶管, 形成特定的位置关系。
• 第1颈神经干在寰椎与枕骨之间的间隙离开椎管,第2~7颈神经干 经同序数颈椎上方的椎间孔穿出椎管,第8颈神经干则在第7颈椎下 方的椎间孔出椎管。
脊神经
• 所有胸神经干和腰神经干都经同序数椎骨下方的椎间孔穿出椎管, 第1~4骶神经从同序数的骶前孔和骶后孔出骶管,第5骶神经和尾 神经则经骶管裂孔穿出。
经纤维构成。
4.脊膜支
• 脊膜支meningeal branch为脊神经出椎间孔后发出的一条返回椎管 内的细支。
• 该支返回椎管后,迅速分为横支、升支和降支,分布于脊髓被膜、 血管壁、骨膜、韧带和椎间盘等处。
4.脊膜支
• 每条脊膜支均接受来自邻近灰交通支或胸交感神经节的分支。 • 上3对颈神经脊膜支的升支较大,可至颅后窝,分布于硬脑膜。
1.前支
• 人类胸神经前支仍然保持进化早期原有的节段性走行和分布的特 点,其余各部脊神经前支在到达所支配的器官前,相邻神经干相 互交织成神经丛,并重新编织成新的神经干。
1.前支
• 除12对胸神经外,其余脊神经前支共成4个神经丛,即颈丛、臂 丛、腰丛和骶丛。
• 由这些神经丛发出神经分支分布于身体的效应器和感受器。
1.躯体感觉纤维

脊神经

脊神经
猿掌(大鱼际萎缩)
(除尺侧腕屈肌、指深屈肌尺侧半)


手部皮支:
损伤易发生的部位:前臂和腕部
尺神经

肌支:
损伤后的表现
屈腕、指能力降低 小鱼际萎缩 爪形手,夹纸能力
尺侧腕屈肌、指深屈肌尺侧半 小鱼际、大鱼际的拇收肌 三、四蚓状肌和骨间肌

手部皮支:
易受损伤的部位: 尺神经沟附近
桡神经

肌支: 臂和前臂的全部伸肌
4.内脏运动纤维——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
脊神经的组成和分布
脊神经的分支
后支:较细小,分布于头颈和躯干的后部
前根 脊神经
(椎间孔 )
颈丛;臂丛; 前支: 胸神经前支 腰丛;骶丛 交通支
后根
脊膜支:脊髓被膜、脊柱韧带
脊神经的丛
各部脊神经的前支分别交织而成 颈丛 C1~C4 臂丛 C5~T1 ( 胸神经前支 T1-T12 ) 腰丛 T12~L4 骶丛 L4~CO1
趾不能伸,形成“马蹄”内翻足畸型。
行走高举足,足尖先落地,
呈“跨阈步态”。
感觉障碍:在小腿外侧面和足背皮肤 易损部位:
腓骨颈处位置最浅,易受损伤。
坐骨神经

发自L4-S3,是全身最粗大、最长的神经。

走行:经梨状肌下孔出盆腔——臀大肌深面——
坐骨结节与大转子之间——股二头肌深面
腘窝上方——分为胫神经、腓总神经
感觉障碍: 足底皮肤感觉障碍。
腓总神经
走行: 自坐骨神经分出 绕腓骨颈外侧 小腿上部外侧
分为腓浅和腓深神经
腓总神经
腓浅神经
肌支:腓骨长、短肌
皮支:小腿外侧、足背及第2-5趾背面皮肤 腓深神经 肌支:小腿前群肌及足背肌

神经系统(脊神经)

神经系统(脊神经)

(1)肌皮神经 (musculocutan eous nerve) 发自外侧束, 在肱二头肌的深 面下行。 支配肱二头肌、 喙肱肌和肱肌。 在肘关节稍上 方穿出深筋膜延 续为前臂外侧皮 神经。
(2)正中神经(median nerve) 由内侧束和外侧束 合成。
沿肱二头肌内侧沟随 肱动脉下行到肘窝。从 肘窝向下行于前臂的正 中,位于前臂浅、深屈 肌之间,经腕管入掌。
主要分支: 1、髂腹下神经 腹壁肌及腹股沟区皮肤 2、髂腹沟神经 腹壁肌及腹股沟区皮肤 3、股神经: 走行:肌腔隙 股三角 支配:股前部肌肉和皮肤 小腿内侧皮肤(隐神经) 4、闭孔神经 股内收肌群
5、骶丛(sacral plexus)
由第4腰神经前支一部分、第5腰神经前支 和全部骶、尾神经前支组成。 位于盆骨腔内,在梨状肌的前面。 臀上神经 臀下神经 骶丛 股后皮神经 阴部神经 胫神经 腓浅神经 T12
胸骨角平面 乳头平面 剑突平面 肋弓最低点平面 脐平面 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平面
4、腰丛(lumbar plexus)
由第12胸神经前支一部分、第1~3腰神经前支和 第4腰神经前支一部分共同构成。 位于腰大肌深面。 髂腹下神经 髂腹股沟神经 腰丛 股外侧皮神经 股神经— 腰丛分支中最大的神经 闭孔神经
致腹式呼吸减弱, 严重者有窒息感。 膈神经受刺激可发 生呃逆。
乳肌上部邻深面,浅出后缘见中点
颈丛位于胸锁乳 突肌上部的深方
颈丛皮支由胸锁乳突 肌后缘中点附近穿出 深筋膜进入浅筋膜内
颈丛的主要皮支有枕小神 经、耳大神经、想“前” 延伸的颈横神经、锁骨上 神经。
锁骨上神经行向下通常分 为3支,分别分布于颈侧 部、胸壁上部和肩部。
运动性
躯体感 觉纤维 脊神经 节细胞

脊神经

脊神经
第1~4对骶神经在相应的骶前、后孔穿出。
第5对骶神经和尾神经由骶管裂孔穿出。
[脊神经的纤维成分]
每对脊神经都是由前根和后根在椎间孔处合并而成。脊神经的前根是运动性的,脊神经的后根是感觉性的,所以脊神经是混合性的。
脊神经的前根是运动性的,它除含有躯体运动纤维外,在第1胸~第3腰节前根,第2~4骶前根内还分别含有交感神经纤维和副交感神经纤维。
(1)皮支均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附近穿出,行向各方,其穿出部位是颈部皮肤浸润麻醉的一个阻滞点。主要皮支有:枕小神经、耳大神经、颈横神经和锁骨上神经,它们分布到枕部、耳部、颈前区和肩部的皮肤。
(2)肌支
1)膈神经phrenic nerve是颈丛中最重要的分支,经胸廓上口入胸腔,沿肺根前方,心包的两侧,下降至膈。膈神经的运动纤维支配膈肌;感觉纤维主要分布到胸膜和心包。右侧膈神经的感觉纤维还分布到肝和胆囊表面的腹膜等处。[图示]
膈神经损伤可引起同侧膈肌瘫痪,导致腹式呼吸减弱,严重者有窒息感。膈神经受刺激可发生呃逆。肝胆疾病患者可出现右肩痛,这与膈神经受到刺激有关,是为牵涉痛。
2)至舌骨下肌和颈部深肌的分支。
▲ 臂丛
(1) 组成 由第5~8颈神经前支和第1胸神经前支大部分组成。
(2) 位置 经颈根部、锁骨下动脉的上方、锁骨之后进入腋窝。围绕腋动脉形成内侧束,外侧束和后束。
皮支:手掌面,分布于手掌桡侧2/3区和桡侧三个半指掌侧面的皮肤;手背面,及这三个半指背面末两节的皮肤。
c: 体表投影:正中神经的体表投影自肱动脉的始端搏动点至肘部肱骨内、外上髁间线中点稍内侧,再由此至腕掌侧横纹中点。
d:损伤后主要表现:正中神经损伤,运动障碍表现为前臂不能旋前(旋前肌瘫痪),屈腕能力减弱,拇、示指不能屈曲(屈腕屈指肌瘫痪),拇指不能对掌,鱼际肌萎缩(鱼际肌瘫痪)。感觉障碍以桡侧三指远节最明显。

23神经系统(脊神经)

23神经系统(脊神经)

返回
颈丛(cervical plexus)
系统解剖:脊神经(spinal nerves)
组成 出椎管位置 纤维成分
分支 颈丛 臂丛 胸神经前支 腰丛 骶丛 总目录 末页
下图
颈丛(cervical plexus)
返回
系统解剖:脊神经(spinal nerves)
组成 出椎管位置 纤维成分
分支 颈丛 臂丛 胸神经前支 腰丛 骶丛 总目录 末页
上图
颈丛(nal nerves) 臂丛(brachial plexus)
组成 出椎管位置 纤维成分
分支 颈丛 臂丛 胸神经前支 腰丛 骶丛 总目录 末页
1.组成:
C5-8的前支、T1前支大部分。
2.位置:
从斜角肌间隙穿出,行于锁骨下动脉后上方、经锁骨后方入 腋窝。其神经根先合成上、中、下三干,每个干又分前、后 股,然后合成束,包绕腋动脉。 图片
C1——从第1、2颈椎之间的椎管出 C2-7——从同序数的椎骨上方的椎间孔出 C8——从第7颈椎下方的椎间孔穿出 T1-12、L1-5——从同序数椎骨下方的椎间
孔穿出 S1-4——从同序数的骶前、后孔出 S5、Co1——从骶管裂孔出
骶丛
总目录
末页
系统解剖:脊神经(spinal nerves)
纤维成分
组成 出椎管位置 纤维成分
系统解剖:脊神经(spinal nerves) 臂丛(brachial plexus)
组成 出椎管位置 纤维成分
分支 颈丛 臂丛 胸神经前支 腰丛 骶丛 总目录 末页
下图
返回
系统解剖:脊神经(spinal nerves) 臂丛(brachial plexus)
组成 出椎管位置 纤维成分

神经解剖学习笔记:脊髓和及神经解剖

神经解剖学习笔记:脊髓和及神经解剖

神经解剖学习笔记:脊髓和及神经解剖1、髓节、体节、骨节、皮节、肌节概念:①、髓节(脊髓节段):从脊髓发出脊神经共31对,每对脊神经前后根相连的一段脊髓被称为脊髓节。

②、体节: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沿身体前后轴形成一定数目的暂时性结构称为体节。

随着胚胎的继续发育每个体节分化成为生骨节、生皮节和生肌节。

③、体节腔:体节的横断面呈三角形,中央有一腔隙称为体节腔。

④、生骨节:为体节腔的内侧壁和腹侧壁。

其细胞迁至脊索和神经管并包绕这些结构,分化为脊椎骨。

⑤、生皮节:为体节腔的外侧壁。

将分化为真皮和皮下结缔组织。

⑥、生肌节:在生皮节分化之前,在其内侧产生一层新细胞,称为生肌节。

将分化为四肢和体壁的骨骼肌。

每个皮节和肌节的衍化结构无论距离其来源皮节和肌节多远,都会保持其来源皮节和肌节的神经支配。

因此:可根据某一皮区或某块肌肉的体节来源而推断其神经支配。

2、脊髓节段:每对脊神经在脊髓对应一个脊髓节段。

2.1、脊髓外观:①脊髓位于椎管内,全长约42-45cm,外观为前后扁圆形柱状,上端较大,在枕骨大孔处与延髓相续,脊髓下端变尖成为脊髓的圆锥,成人脊髓下端平第1腰椎下缘。

再向下为终丝(由软脊膜向下延伸形成的一条无神经组织的细长索状物,其上段悬浮于蛛网膜下腔内,称为内终丝;下段被硬脊膜包裹,称外终丝。

外终丝与硬脊膜一起附着于尾骨)。

L1以下无脊髓,腰、骶、尾神经前、后根在穿出椎间孔之前,在椎管内下行较长一段距离,它们围绕终丝成为马尾。

②脊髓全长粗细不均,有两处膨大:•颈膨大(C5-T2)由控制上肢的神经元和神经纤维构成。

•腰膨大(L2-S3)由控制下肢的神经元和神经纤维构成。

2.2、脊髓的被膜:•软脊膜:脊髓末端延续为终丝。

软脊膜向两侧伸出的三角形结构被称为齿状韧带,冠状位介于前后根之间。

•蛛网膜:蛛网膜下腔在L1-S2椎体之间高度扩大称为终池,内容马尾和终丝。

•硬脊膜:向外侧延续为脊神经鞘。

2.3、脊髓的内部大体结构:①、脊髓前角:•脊髓灰质横切面呈“H”型,两侧前段膨大部称前角(柱)。

脊神经解剖

脊神经解剖
起于臂丛的上干,沿斜 方肌的深面向外侧走行,通 过肩胛上横韧带下方的肩胛 切迹进入冈上窝,而与之伴 行肩胛上动、静脉则从该韧 带的浅层跨过。 在此该神经发支支配冈 上肌、肩关节,继而绕过肩 胛颈切迹至冈下窝,支配冈 下肌。 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症可用针刀治疗,需切断肩胛上横韧带
3.胸外侧神经:发自臂丛外侧束,分布于胸大肌。 4.胸内侧神经:发自臂丛内侧束,分布于胸小、大肌。 5.胸背神经:发自臂丛后束,分布于背阔肌。
四肢的肌肉和皮肤。
1.颈丛
组成:第1~4颈神经前支 位置:胸锁乳突肌上部深面 分支: (1)皮支: 枕小神经 耳大神经 颈横神经 锁骨上神经 上述皮支分布于枕部、耳部, 颈前区和肩部等处的皮肤。
2.深支(肌支) 膈神经
运动纤维 感觉纤维 右膈神经 膈肌 胸膜 心包 肝、胆囊
临床意义: 膈神经损伤导致膈肌瘫痪 膈神经受刺激导致呃逆 肝胆疾病导致右肩疼痛
(1)胫神经: 行经腘窝至小腿后面, 过内踝后方至足底,分 为足底内、外侧神经。 胫神经支配小腿肌后 群和足底肌以及小腿 后面和足底的皮肤。 胫神经损伤致使足背 屈及外翻位,出现 “ 钩状足”畸形。
(2)腓总神经
1)腓浅神经 肌支:支配腓骨长、短肌 皮支:在小腿中、下1/3 交界处穿出,分布于 小腿外侧面下部和足 背的皮肤
(二)臂

组成:第5~8颈神经前支、第1胸神经前支大部分 位置:锁骨上部:经斜角肌间隙穿出,行于锁骨下动脉后上方。 锁骨下部:经锁骨后方入腋窝,形成内侧束、外侧束和后束。
臂丛的主要分支: 1.胸长神经
发自锁骨上部,行于胸 廓侧面,分布于前锯肌。
此神经损伤,前锯肌瘫
痪,出现“翼状肩胛”。
2.肩胛上神经
6.肌皮神经
发自臂丛外侧束, 其肌支支配肱二头肌、 喙肱肌和肱肌; 皮支从在肘关节的 外上方穿出称为前臂外 侧皮神经,分布于前臂

解剖学 脊神经

解剖学 脊神经

与闭孔AV伴行
出小骨盆
穿闭膜管
前支
后支。
肌支:
闭孔外肌、股内收肌群。
闭孔N
的分支 分 部: 副闭孔N 损伤后表现: 皮支:
(长、短、大、薄、耻)
大腿内侧皮肤。 髋关节、膝关节。 耻骨肌、髋关节。 大腿内收力减弱、仰卧时、 患肢不能置于腱肢上。
临床应用解剖学:
闭孔N前支约在股中部先穿长收肌再入 股薄肌。临床应用股薄肌替代肛门外括约 肌时,应注意保护此支(前支)。
小结:
1、手肌神经
手肌只记尺神经、
拇收3、4小鱼际、
支配歌:
注:
再加七块骨间肌、
正中神经管其余。
(1)尺N支配:
拇收肌、3、4蚓状肌、
小鱼际肌、七块骨间肌。
(2)正中N支配: 除拇收肌以外的大鱼际肌、
(短展、短屈、对掌肌); 一、二蚓状肌。
四、腰丛 :
1、组成: 2、位置: 分 支 分 部 肌支: 皮支: T12一部分;L1—4 前支。 腰大肌深面。 髂前上 腹内、 浅环。 腹股沟区、
1、髂腹下N: 腰大肌外侧缘 棘内侧 横肌间 腹壁肌。
臀外侧区、 下腹皮肤。
2、髂腹股沟N:
腹内、横肌间
前行
沿精索
浅环处外出。
肌支: 皮支:
腹壁肌。 腹股沟区、阴囊、大阴唇。
3、股外侧皮N:
腰大肌外侧缘穿出
越过腰方肌、髂肌
髂前上棘内侧
经腹股沟韧带深面 股部。
分布大腿外侧皮肤。
4、股神经:
腰大肌与髂肌之间 腹股沟韧带中点深面 股外侧 股三角。
2)腓总N:
自国窝分出
沿股二头肌腱
内侧向下外走行
穿腓骨长肌 分 (1)腓浅N: 肌支 支 皮支

神经走向——精选推荐

神经走向——精选推荐

人体周围神经系统周围神经是指来自脑或者脊髓的神经,主要包括神经和神经节。

它的一端与脑或者脊髓相连,另一端借各种末梢装置相连机体个器官、系统。

通常根据它与中枢神经的连接部位和分布范围的差异,将周围神经系统分为三部分: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主要分布于躯干和四肢;由脑发出的脑神经,主要分布于头面部;以及随脑神经和脊神经而出入脑和脊髓的内脏神经,主要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

1、脊神经脊神经共有31对,包括颈神经8对(C1-8)、胸神经12对(T1-12)、腰神经5对(L1-5)、骶神经5对(S1-5)、及尾神经1对(C0).根据脊神经分布范围和功能的不同,脊神经内含有四种神经纤维:1、躯干感觉纤维 2、内脏感觉神经 3、躯干运动神经 4、内脏运动神经。

(一)颈丛由C1-4颈神经前支组成,位于颈侧部胸锁乳突肌上部的上面。

并有浅支和深支,浅支主要有枕小神经、耳大神经、颈横神经和锁骨上神经等;深支主要是膈神经,其为混合神经,运动纤维可支配膈肌,感觉纤维分布于心包、纵隔胸膜、隔胸膜和膈下中央部腹膜,右膈神经的感觉纤维还分布至肝和胆囊表面。

(二)臂丛由C5-8和T1前支大部分组成。

自斜角肌间隙穿出,行于锁骨下动脉后上方,经锁骨后方进入腋腔,行程中臂丛5个根的纤维经过分离和再组合,最后围绕腋动脉的内侧、外侧、后方形成内侧束、外侧束及后束。

由此三束再分成若干长。

短神经。

在锁骨中线后方,臂丛各分支较集中,位置较浅,为进行臂丛阻滞麻醉部位。

臂丛的分支:(1)胸长神经:于锁骨上方发自臂丛,沿前锯肌外侧面下降并支配该肌。

(2)胸背神经:起自后束,沿肩胛骨腋缘下行,支配背阔肌。

(3)肌皮神经:自外侧束发出,向外下斜穿喙肱肌,经肱二头肌和肱肌之间下行,并发出分支支配上述三肌。

(4)正中神经:在肘部、前臂发出肌支,支配除肱桡肌、尺侧腕屈肌和指深屈肌尺侧半以外所有前臂前肌群,在手掌分支支配除拇收肌以外的鱼际肌和第1、2蚓状肌。

其皮支支配手掌桡侧2/3的皮肤,桡侧三个半手指的掌面皮肤及其背面中节和远节指的皮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爪 形



精品课件精品课件表源自精品课件表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4)桡神经:发自臂丛后束,经桡神经沟行向下外,在 肱骨外上髁前方分为浅、深两支。
桡神经主干:分支支配肱三头肌、肱桡肌和肘肌等。 桡神经深支:为肌支,支配前臂所有的伸肌群。 桡神经浅支:为皮支,分布于手背桡侧半和桡侧2个半指 近节背面的皮肤。 桡神经损伤后:表现为不能伸腕和伸指,不能旋后,抬前 臂时呈“垂腕”状态。
精品课件
1)胫神经: 行经腘窝至小腿后面, 过内踝后方至足底, 分为足底内、外侧神 经。支配小腿肌后群 和足底肌以及小腿后 面和足底的皮肤。
胫神经损伤可出现 “ 钩状足”畸形。
精品课件
2)腓总神经 ①腓浅神经:
肌支:支配腓骨长、短肌 皮支:分布于小腿外侧面
下部和足背的皮肤
②腓深神经: 肌支:支配小腿肌前群肌 和足背肌 皮支:分布于第1、2趾背 面相对缘皮肤
腓总神经损伤: 足下垂并内翻 (马蹄内翻足) 行走时呈“跨阈步态”
精品课件
三、 脊髓的节段性支配
(一)脊髓对肌的节段性支配 每一脊髓节段的前角细胞发出的躯体运动纤维,支
配 躯体一定部位的肌的运动。概括地说:
第1~4颈段支配颈肌及膈肌, 第5颈段到第1胸段支配上肢肌, 第2腰段到第2骶段支配下肢肌, 第3~5骶段及尾段支配会阴肌。 注意:每块肌多数由相邻几个节段共同支配,故单一节 段损伤常不引起明显的运动障碍,只会导致有关功能减退。
第4腰神经前支一部分和 第5腰神经前支(合称腰骶干) 全部骶神经和尾神经的前支。 位置: 盆腔内,骶骨和梨状肌的前面
精品课件
主要分支:
1.臀上神经:支配臀中肌、 臀小肌和阔筋膜张肌
2.臀下神经:支配臀大肌 3.阴部神经:出梨状肌下
孔,经坐骨小孔,入坐 骨肛门窝分支分布于会 阴部和外生殖器的肌肉 和皮肤。 4.股后皮神经:分布于股 后部和腘窝的皮肤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5)腋神经:起自臂丛后束,绕肱骨外科颈至三角 肌深面,发出分支支配三角肌,小圆肌和肩关节及肩部 的皮肤。
当肩关节脱位或 肱骨外科颈骨折时, 易损伤腋神经,导致 三角肌瘫痪,上肢不 能外展,肩部失去圆 隆状态而成“方形肩”。
精品课件
位置:胸锁乳突肌上部深面
分支:
皮支:枕小N、耳大N、
颈横N、锁骨上N
肌支:
运动纤维
膈肌
膈N 感觉纤维
胸膜、心包
右膈神经
肝、胆囊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2.臂 丛
组成:C5~8颈神经前支、T1胸神经大部分 位置:锁骨上部:经斜角肌间隙穿出,行于锁骨下动脉后上方。
锁骨下部:经锁骨后方入腋窝,形成内侧束、外侧束
分支 4.股神经:位于股动脉的外侧。
骨肌。
分支 肌支:支配股四头肌、缝匠肌和耻
皮支
大腿前面的皮肤
小腿内侧面和
隐神经
足内侧缘皮肤 5.闭孔神经:支配大腿内侧群肌和大腿内侧皮肤
精品课件
1.髂腹下神经 2.髂腹股沟神经 3.股外侧皮神经 4.股神经 5.闭孔神经
精品课件
隐 神 经
精品课件
5.骶 丛
组成:
皮支支配手掌桡侧2/3区、桡侧3个半手指掌面及这3个 半手指背面末两节的皮肤。
正中神经损伤后,前臂不能旋前,屈腕力减弱,拇指、 示指和中指不能屈曲,拇指不能对掌等。
精品课件
(3)尺神经:发自臂丛内侧束,沿肱二头肌内侧沟 下行,经尺神经沟至前臂内侧,经豌豆骨外侧入手掌。
尺神经肌支在前臂支配尺侧腕屈肌、指深屈肌尺侧半; 入手掌后发出深支支配小鱼际肌、拇收肌、第3、4蚓状肌 和全部骨间肌。
3.胸神经前支 (共12对)
上11对为肋间神经
最下1对为肋下神经
肌、
上6对分布到肋间
分布
膜。
胸壁皮肤和壁胸
下6对还分布到腹
前外侧群肌、腹 壁
的皮肤和壁腹膜 。
精品课件
4.腰 丛
组成:T12前支一部分、L1~3、L4前支一部分
位置:腰大肌深面
1.髂腹下神经
腹股沟区肌肉和皮肤
2.髂腹股沟神经
3.股外侧皮神经:在髂前上棘内侧至大腿外侧皮肤
二、脊神经
共有31对: 颈神经8对 胸神经12对 腰神经5对 骶神经5对 尾神经1对
精品课件
▪ 脊神经的组成、性质与分支
前(根运动性) 后(根感觉性)
有脊神经节
脊神经椎间孔
(混合性)
精品课件
前支(混合性) 后支(混合性)
▪ 纤维成分: 1.躯体感觉纤维 3.躯体运动纤维 2.内脏感觉纤维 4.内脏运动纤维
精品课件
(一)后 支
特点:较前支细而短 分布: 枕、项、背、腰、 骶、臀部的皮肤 和脊柱两侧深部肌
主要皮神经有: 1、枕大神经 2、臀上皮神经 3、臀中皮神经
精品课件
(二)前 支
特点:粗大 分布:躯干前外侧和四
肢的肌肉和皮肤 神经丛:从上而下有:
颈丛、臂丛、 腰丛和骶丛
精品课件
1、颈丛
组成:C1-4颈神经前支
精品课件
(5) 坐骨神经
• 行程要点: 在梨状肌下孔 出骨盆,经股骨大转子和坐 骨结节之间至大腿后面,常 在腘窝上角处分为胫神经和 腓总神经。坐骨神经主干发 支支配大腿后群肌。 • 体表投影:坐骨结节与大 转子连线的中点稍内侧至股 骨内、 外侧髁连线的中点,
两点连线的上2/3为坐骨神 经干的体表投影。坐骨神经 痛时,在此线上有明显压痛。
和后束。
精品课件
臂丛的分支
(1)肌皮神经: 发自臂丛外侧束,
其肌支支配肱二头肌、 喙肱肌和肱肌;
皮支从在肘关节的 外上方穿出称为前臂外 侧皮神经,分布于前臂 外侧皮肤。
精品课件
(2)正中神经:由起自臂丛内、外侧束的两根合成,沿 肱二头肌内侧沟下行,经肘窝至前臂正中,穿过腕管达手掌。
肌支支配除肱桡肌、尺侧腕屈肌和指深屈肌尺侧半以外 的所有前臂前群肌;在手部支配除拇收肌以外的鱼际肌和 第1、2蚓状肌。
精品课件
(二)脊髓对皮肤的阶段性支配
每一脊髓节段的后角通过相应的后根及脊神经的传入纤维, 管理躯体一定部位的皮肤感觉。以躯干部最为典型,自背侧中线 至腹侧中线较有规律地形成连续横行的环带,如下表:
皮支支配手掌尺侧1/3区和1个半手指的皮肤;在手背, 分布于尺侧1/2区和2个半手指的皮肤。
精品课件
尺神经损伤后,屈腕力减弱,拇指不能内收,各指 不能互相靠拢(夹纸实验阳性),第4、5指掌指关节过 伸,耳指间关节屈曲,形似鹰爪故称“爪形手”。手的 内侧缘皮肤感觉障碍。
若尺神经和正中神经同时损伤,整个手掌变得平坦, 类似“猿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