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养生智慧: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作妄劳”是什么意思?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作妄劳”是什么意思?“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作妄劳”是什么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阴阳谐和的,每个人的命运是有定数的,所以行事都不和天地的正常运行道理相违背,他们的起居作息都“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这句话出自《黄帝内经》中素问上第一章:原文如下:上古天真论中: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这是黄帝问问天师歧伯:上古之人,能活的时间比较长,甚至活了100岁以上还动作不衰;可是现代之人,年过半百动作都皆衰,为甚么呢?是时代的不同,还是人们违背了养生之道?。
歧伯回答的话。
白话译文:上古的人,懂得天地之间运行的道理,是阴阳谐和的,每个人的命运是有定数的,所以行事都不和天地的正常运行道理相违背,他们的起居作息都“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这样就能肉体与精神都协调一致,而尽终其天年。
现代的人,可不是如此,把酒当作饮料,过反常的生活方式,日夜颠倒也习以为常,酒醉后肆行房室,来枯竭他的精气,耗散他的真气,不懂得保持精气神的充满,不善于调养精气,最后就贪图一时的快乐而违背养生的乐趣,因为“起居无节”,所以差不多五十多岁就开始已经不健康了,动作也不行了。
由上可知,“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这几点是古人的养生秘诀,到现在依然是我们现代人应该学习借鉴的。
若有「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概念,那就不需怕疾病了!而如何「正气存内」,「上古天真论篇」的这五句二十个字就是最佳的指导原则。
扩展资料:历史影响:《黄帝内经》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它的著成标志标志着中国医学由经验医学上升为理论医学的新阶段。
三、《黄帝内经》——“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三、《黄帝内经》——“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
【内经原文】
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古时今译】
饮食有节制,起居有规律,不过分劳作,所以形体和精神能够协调统一,享尽自然的寿命,度过百岁才离开世间。
王冰语注——
1、食饮者,充虚之滋味;起居者,动止之纲纪。
故修养者谨而行之。
2、《痹论》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这一句说的是古人饮食有节制,作息有法度,不过分地劳心劳力,所以能够使得身体与精神达到高度的和谐与统一、形神俱备,从而得以享尽天年,活到百岁后才离开人世。
用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概括起来就是:饮食要有节制,晚饭吃七分饱就行了,不暴饮暴食,饭后可以适当的漫步慢行。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虽劳作,但却不会过度的压榨自身,劳损筋骨。
内经原文指出养生应做到“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如果违逆此道,同样不符合养生法则,所以也将今时之人的“起居无节”也归之于“半百而衰”的原因之中。
文中的“不妄作劳”是以“劳逸合适”为标准的,并不是说不让大家劳动,而是要以“形劳而不倦”为原则,不过度的使身体劳累,劳损筋骨。
人们要有劳有逸,过度劳作,有损健康;过度安逸,同样也违背养生之道。
如《黄帝内经太素》云:“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立伤
骨”。
都说明了凡事有个度,不能过用。
黄帝内经白话文、
黄帝内经白话文、
《黄帝内经》是中医的经典典籍,包含了丰富的中医理论和养生智慧。
以下是《黄帝内经》中一些重要内容的白话文解释:1.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
白话文:上古时代的人,那些懂得养生之道的,能够效法天地阴阳之道,调和养生的办法,饮食有节制,作息有规律,不过度劳累,所以能够形神兼备,身心健康,活到天赋的自然年龄,超过百岁才离开人世。
2.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
白话文:对于四时不正之气和贼风邪气,要及时避开;心境要安定清静,排除杂念妄想,以使真气顺畅,精神守持于内,这样疾病就无从发生。
3.
“怒伤肝,喜伤心,恐伤肾,思伤脾,忧伤肺,此五志之所伤也。
”
白话文:怒,会损伤肝气;喜,会损伤心气;恐,会损伤肾气;思,会损伤脾气;忧,会损伤肺气。
这是由五种情绪过激造成的损伤。
4.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白话文:所以,圣人不等病已经发生再去治疗,而是治疗在疾病发生之前,不等乱子和灾难已经形成、再去治理,而是治理在它未形成之前。
如果疾病已发生,然后再去治疗,乱子和灾难已形成,然后再去治理,那就如同临渴而掘井,战乱发生了再去制造兵器,岂不是太晚了吗?
这些只是《黄帝内经》中的一部分内容,仅供参考。
黄帝内经十大名句
黄帝内经十大名句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其中的十大名句是经过千百年来的总结和传承,具有深刻的医学智慧和启示。
以下是黄帝内经十大名句:1.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
"(《素问·上古天真论》)这句话强调了古人的健康智慧,即合理饮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等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2. "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与四时相应也,与鬼神相应也,与父子相应也,与兄弟相应也,与夫妇相应也。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这句话表达了人与自然界各个层面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
3. "形不休於气,气不休於形。
是故谨藏精,无使其散,养志则固,病不能入。
"(《素问·至真要大论》)这句话强调了保持精气充盈的重要性,只有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情志调节,才能远离疾病的侵袭。
4.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也,变化之父母也,生杀之本始也,神明之府也,精气之官也。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这句话强调了阴阳平衡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要性,阐述了阴阳的作用和意义。
5. "五脏者,所以藏精神魂魄者也,所以处五色者也,所以候五音者也,所以应五声者也,所以遗五味者也,所以知五穀者也。
"(《灵枢·本神》)这句话说明了五脏对人体功能的掌控和调节作用,强调了五脏与五行、五音、五味等的相互关联。
6. "心者,生之本,神之主也。
"(《素问·灵兰秘典论》)这句话强调了心脏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心脏不仅是生命之源,也是精神活动之主宰。
7. "肺者,水道也,所以司味觉者也。
"(《灵枢·本神》)这句话强调了肺脏在人体味觉感知中的作用,肺脏与水道的相应关系也揭示了肺与饮食健康的紧密关联。
《黄帝内经》论养生:顺四时、和喜怒、节阴阳
《黄帝内经》论养生:顺四时、和喜怒、节阴阳《黄帝内经》中《灵枢·本神》从自然界的角度论述了“养生”的内容。
原文说:'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
如是则辟邪不至,长生久视。
我们可以将这段话分成三句来理解首先第一句话“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它的意思是说,聪明的人养生,必须顺应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来养生,根据气候确定自己的饮食、穿戴、运动等内容。
因为人是天地造化的产物,所以首先要做的就是顺应天地自然的变化。
第二句话“和喜怒而安居处”,这句话主要从精神和情志上来阐述。
“和喜怒”的重点在“和'字上,现在提倡“和谐社会”,不管是家庭成员之间的相处,还是国与国之间的交流,都提倡和睦相处。
“喜怒”代表着情志上的七种变化-喜、怒、忧、思、悲、恐、惊。
整句话的意思是强调养生需“养心”,只有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健康才会光顾。
“安居处”指的是居有所安。
居于陋巷者,不能因为暂时的穷困产生不乐观的情绪;居于高堂者,也不能因此就变得趾高气扬。
这点同“和喜怒”一样都是强调心态的平和。
第三句话“节阴阳而调刚柔”,从中医的角度来理解,这句话是告诉大家应保证体内阴阳的平衡,使身体内部达到一种和谐状态,人就不容易生病了。
以上只是简单地介绍下《黄帝内经》关于养生的论述,下面我们将从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一下顺四时、和喜怒、节阴阳的相关内容。
顺四时——生命自有“生、长、收、藏”的定律我们的祖先早在几千年前就认识到了顺应时节、效法自然的养生之道。
“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
在古人看来,天地是个大宇宙,人身是个小宇宙,天人是相通的,所以养生就要随着四时的温热寒凉气候变化,做适当的调整。
那么顺四时养生又该遵循怎样的要则呢?“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
”这是《黄帝内经》的回答。
在五行当中,春天与木相对应,而春季正是草木萌芽、生长的时候,即春生,人既然与天地相通,与自然界有着同样的运行规律,那春季养生就要养“生”,因为我们身体内部的气血都往外生发,所以这个时候不要抑制自己,而要舒展自己的筋骨,多做做运动。
“黄帝内经(三)”:养生总原则“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黄帝内经(三)”:养⽣总原则“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养⽣总原则《黄帝内经》的养⽣之道就是⼋个字“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上古之⼈之所以长寿,就是掌握了天道、地道、⼈道----养⽣之道。
⼀、养⽣是⼀种健康的⽣活习惯:1、好习惯宜:第⼀:饮⾷有节:饮⾷要有规律,要有节制。
第⼆:起居有常:起居要有规律,晚上11点前必须睡觉,早上7点前起床。
第三:不妄作劳:劳动、运动不要太过,要守常规,要适度。
第四:形与神俱:形体与精神是合在⼀起的,形神合⼀,神离不开形,形也离不开神;形是神的依托,神是形的主导。
2、坏习惯忌:第⼀:以酒为浆:喝酒像喝⽶浆、喝汤⼀样。
第⼆:以妄为常:把不正常的⽣活⽅式当成了⽣活习惯,每吃必撑,每喝必醉,这样⾝体必然要出⽑病。
第三:醉以⼊房:⼊房指的是⾏房事,就是喝醉了之后男⼥交合、夫妻⾏房事,这不仅不利于夫妻健康,⽽且对由此怀孕⽽来的孩⼦是有害的。
第四: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现代社会的现实⽣活、竞争环境,让⼈们充满欲望、贪欲,这样就会慢慢地耗散其“精⽓”、“真⽓”,“真⽓”是从⽗母那⾥遗传下来的先天元⽓,保持元⽓是养⽣的关键,元⽓耗尽,⼈就死了。
第五:不知持满:不知道保养精⽓,按照⾃⼰的喜好,纵欲泄精,总是贪多,最终精尽⽽亡。
第六:务快其⼼:只是追求⾃⼰⼼⾥的⼀时痛快,放纵⾃⼰的精⽓,以泄其⾝。
第七:逆于⽣乐:把⾃⼰⽣命中快乐的事情搞反了,违背符合养⽣的⽣活习惯,夜⽽不眠,喝酒唱歌。
第⼋:起居⽆节:平常的作息、劳逸,完全没有规律,夜间喝酒玩乐,⽩天睡觉。
⼆、天⼈合⼀的养⽣思想:法于阴阳“法于阴阳”就是效法阴阳,阴阳分为外在的阴阳和内在的阴阳;外在的阴阳就是宇宙⾃然的阴阳,内在的阴阳就是⼈体内的阴阳;两者相互感应、相互影响,就养⽣来说,我们的⽇常⽣活要效法宇宙⾃然的阴阳规律来做。
阴阳反映了宇宙万物的本质规律,也反映了⼈体⽣命的本质规律,这是⼀种天⼈合⼀的思想;法于阴阳,实际上就是要顺应⾃然规律,把握⽣命本质;中医治病,就是调和阴阳,使其阴阳平衡,疾病⾃然去矣!《素问·阴阳应象⼤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母,⽣杀之本末”;阴阳反映了宇宙万物的对⽴统⼀、运动变化的规律;阴阳的对⽴统⼀运动是⾃然界⼀切事物发⽣、发展、变化及消亡的根本原因;阴阳思想包括阴阳对⽴、阴阳互根、阴阳消长和阴阳转化四个⽅⾯。
学习《黄帝内经.养生》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学习《黄帝内经.养生》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2009-04-17 20:30《黄帝内经》的养生提倡的是一种健康的生活习惯。
具体表现可以归为书中三个方面,即“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第一、饮食有节。
即饮食要有规律,要有节制。
大圣人孔子曾经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就是吃东西一定要吃精致、美味、可口的食物。
吃肉时一定要把肉切成很细的丝,这样才有助于消化。
《吕氏春秋》中则说过:“食能以时,身必无灾”。
《尚书》也主张“食哉唯时”。
这两句话的大概意思,就是说按照一定时间有规律的进食,能使人体建立起条件反射,可以保证消化、吸收功能有规律地进行活动。
我国传统的进食方法是一日三餐,若能严格按时进食,不随便吃零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则消化功能健旺,于身体健康大有益处。
第二、起居有常。
这里的起居不仅指起床、睡觉,还包括日常的活动。
起居要有常规,不能混乱。
起居有常主要指入睡和起床要有规律。
每个人应根据季节的变化和自己习惯,按时入睡起床。
老年人最好要养成午睡的习惯。
另外要尽力戒烟限酒,讲究卫生,多喝开水,保持体内良好的新陈代谢。
在穿着方面,要天人相应,不可因赶时髦而随意增减衣服。
起居有常也包括有规律的生活,既合乎人体生理活动,也有利于维护中枢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使人体的新陈代谢正常。
人的精神和身体就能循其道而长盛不衰。
反之,如果一个人生活散漫,暴饮暴食,起居无常,对自己又恣意放纵,想要延年长寿是不可能的。
第三、不妄作劳。
这句话是说劳动或者运动不能过量,也就是要适度,过犹不及。
无数事实证明,以妄为常,会导致早衰甚至早逝,所以要提倡“四戒”:一戒烟、二戒酒、三戒赌、四戒玩。
翟中明先生道:““四戒”,别人以为戒出了“苦行憎”般的生活,以为清苦,但愚自得其乐。
戒出了淡定与从容,戒出了洒脱与豁达,超然物外,不拘泥于世俗,保持一份矜持、清冷的气质。
我无法左右别人,只想倡导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任何事物,有得有失,但当发生了根本性逆转,失大于得,戒之可也!”。
道家养生之法: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道家养生之法: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上古之人所以长寿,其奥妙在于知“道”,也就是说,明白“道法自然”,懂得与四时偕行,善于运用术数之法,饮食有所节制,起居有常规,当动则动,当静则静,不妄作为,以保证形体与精神美妙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不会中途夭折,活到天年。
古代圣人常告诫我们饮食起居应当慎重。
《老子》第十二章也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老子警戒世人千万不要沉迷于灯红酒绿,美味佳肴,纵情狂欢,因为这些都会对五脏六腑造成伤害。
饮食方面,老子特别强调避免“余食赘形”,一方面要注意节约粮食,不可浪费,一方面要注意不要吃剩余的食物,不要饮食过饱。
据陶弘景《养性延命录·食戒篇》所载,吃不要吃太多,喝也不要喝太多,饭后要百步走。
吃的时候,要注意不要吃过热的食品,因为这有害骨头且灼伤皮肤;也不要吃过冷的食物,因为有损内脏且会使牙齿发痛。
同时对不同季节的食物的选用也有讲究。
春天宜吃辛辣食物,夏天宜吃酸性食物;秋天宜吃苦性食物;冬天宜吃咸性食物,这些都有助于养护五脏。
还有不要吃饱就睡,睡时不要对着风,饱食出汗时不要洗脸等饮食起居禁忌。
道家是并不禁欲,反对的是纵欲,要求人们对自己的生活要有所节制。
孙思邈《备急千金方》指出:“男不可无女,女不可无男,无女则意动,意动则神劳,神劳则损寿。
”男人需要女人,女人需要男人,如果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情意就会妄作,使自我精神困顿,无形中损寿害身。
所以乾坤对应阴阳调和,才能是身体健康。
道家是批评酗酒、放纵自我、没有节制,过度耗损真气,往往早早地衰老了。
生命离不开形体,形体需要依靠“物”来养育。
然而,有物也未必能养形。
即求生过头了,不善于以物养生,甚至出现“物有余而形不养者有之矣”的情况。
【典籍解读】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
【典籍解读】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
【原句】: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以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出处】:
《黄帝内经·素问》第一篇:上古天真论
【名家解读】: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首部经典,第一篇内容就阐明养生之道,提倡保养先天的真气,所以命名为“上古天真论”,可见中医入门的第一步就要求懂得养生之道。
《素问·上古天真论》开宗明义提出了养生的总原则:“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而去。
”
这就是说,上古懂得养生之道的人,效法天地阴阳协调的运行之道,顺应时令节气等自然变化的规律,食饮有节度,起居有常规,不妄加运动或强力劳作而伤害筋骨,所以能够形神俱备,走完人生自然的寿命期,能活过百岁。
现在的人却不是这样,把酒当做汤水一样滥饮无度,把反常过分的行为当做生活习惯,起居作息毫无规律,醉酒行房,恣情纵欲,使人的阴精枯竭,沉迷于不良嗜好,使人的真气耗散,不知道谨慎地让生命的真气充满,而妄耗精神,追求心身的一时愉快,这就违背了人生真正的生乐之道,所以五十岁就衰老了。
《黄帝内经》七大养生法则
《黄帝内经》七大养生法则《黄帝内经》又称《内经》,为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之首,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
它帮助人们认知日常事物中的智慧,教会你简单生活,颐养生命,让人受益一生。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气,席百岁乃去”。
1法于阴阳《内经》提出“天人相应”学说,专门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
“天人相应”学说指出,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因此人离不开自然环境,要维护正常的生命活动,就必须与之相适应,否则会引起疾病,影响寿命。
法于阴阳即效法自然:“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春夏为阳令,春时阳生,夏时阳盛。
春时阳始生,风寒之邪尚为患,故春时应注意御寒保暖,以养人体之阳。
夏时阳极盛,暑热邪盛,大热耗气,气者阳也,故大热亦伤人体之阳。
夏夜人们喜纳凉,易受寒湿之邪。
炎热夏季,人们应善处阴凉以避大热,避免过食冷饮;夏夜纳凉,当避湿露,适当盖覆,以避寒湿。
秋冬为阴令,秋阴收,冬阴藏。
秋冬之时燥邪为患,易伤阴,故秋冬之时宜服用滋阴之品或搽用滋润护肤之品以防燥邪,保持居室空气之湿润亦有助于避免燥邪。
秋时渐寒,冬时寒盛,人们喜食辛辣好饮酒以御寒。
辛辣之品易生内热,酒易生湿热,饮食太过则伤阴。
因此,秋冬之时既要避免燥邪,又要避免过食辛辣和过量饮酒,以防伤阴。
2和于术数《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说的“术数”即各种养生之道,包括各种锻炼身体的运动方法。
“和于术数”就是说进行运动养生一定要坚持“和”的原则,既不能太过,也不要不及,人们需恰当运用各种运动养生方法。
《黄帝内经》不但强调以“静”养神,同时也非常重视以“动”养形体(动以强身)。
所谓动,就是指各种锻炼身体的运动方法,包括吐纳、导引、按跷、散步以及各种体育活动。
注:按跷,用手或脚为患者按摩;导引,原为古代的一种将呼吸运动与肢体运动结合的一种养生术,与现代保健体操近似。
《黄帝内经》养生的精髓
《黄帝内经》养生的精髓《黄帝内经》养生的原则有两条:一是调摄精神和形体,提高防病、抗老机能;二是适应外界的环境,避免外邪侵扰。
《黄帝内经》首篇《上古天真论》中的两段话是养生的精髓。
第一段话:“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黄帝内经》强调人可以活到百岁,人之所以没能活到百岁、尽享天年,而是半百而衰、英年早逝,主要有如下原因:第一,饮食不节——“以酒为浆”,恣食过饱,损伤脾胃。
第二,酒色太过——“醉以入房”,花天酒地,伤精竭液。
第三,起居无常——“以妄为常”,日夜颠倒,损神劳形。
第四,情志不佳——“不时御神”、放逸其心,损伤心神。
第五,劳作太过——“不知持满”,逆于生乐,极力劳形。
人要想健康长寿,“度百岁乃去”,就要遵循《黄帝内经》提出的五大养生原则:第一,顺应自然:“法于阴阳”——顺四时而知寒暑。
不违背天时气候,冬天注意保暖,夏季时常纳凉。
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反之就要生病。
第二,导引吐纳:“和于术数”——运动锻炼。
导引是我国古代的呼吸运动(导)与肢体运动(引)相结合的一种养生术,现今的保健操、跑步、爬山、游泳等运动锻炼也能起到保健的目的。
“和于术数”关键在于“和”字,采用任何一种健身方法,都要做到适中。
第三,饮食养生:“食饮有节”——不过饱过饥。
饮食要注意定时定量,不要过寒过热、食嗜辛咸。
如果不加以节制,暴饮暴食,超过脾胃的受纳运化的能力,就会损伤脾胃。
第四,起居养生:“起居有常”——睡眠有规律。
早晨睡懒觉不起床,晚上熬夜不睡觉,都是对身体有害的生活方式。
睡眠是天然的补药,睡好子午觉。
睡眠可以消除疲劳,恢复精力和体力,从而达到防病强身,益寿延年的目的。
黄帝内经最精髓的十句白话解释
黄帝内经最精髓的十句白话解释那可是中医经典中的经典呀!这里面最精髓的十句白话解释,且听我慢慢道来。
第一句:“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这就好比我们生活中,要顺应自然的规律,白天活动晚上休息,不逆天而行,对吧?就像太阳升起我们就起床,月亮出来我们就准备休息,多自然呀!第二句:“食饮有节,起居有常。
”哎呀呀,这不就是告诉我们吃饭要有节制,别暴饮暴食,作息要有规律,别熬夜乱了生物钟嘛!你想想看,如果你总是乱吃东西,晚上不睡觉白天睡大觉,身体能好吗?第三句:“恬惔虚无,真气从之。
”这说的是我们要保持心态平和呀,别总是焦虑烦躁,心平气和了,身体的正气才能顺畅运行呢!就好像平静的湖面能倒映出美丽的景色,我们的心平静了,身体也会健康呀!第四句:“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这句话就是提醒我们要守住自己的精神呀,别总是心浮气躁的,精神稳定了,疾病也就不容易找上门啦!你看那些总是乐呵呵的人,是不是很少生病呀!第五句:“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这就像是天平一样,两边要平衡呀,身体的阴阳平衡了,精神状态才会好呢!如果阴阳失调,那可就糟糕啦!第六句:“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自己身体正气足了,那些邪气就没法侵害我们啦!就好像坚固的城墙,敌人很难攻进来一样。
第七句:“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
”肾脏就像是个大仓库,收集着身体各个脏腑的精华呢!第八句:“肝者,罢极之本。
”肝脏可是很重要的呀,就像我们工作累了要休息一样,肝脏也需要好好养护呢!第九句:“肺者,气之本。
”肺主管着我们的气呀,呼吸顺畅全靠它呢!第十句:“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心就像个国王一样重要呀,指挥着我们身体的一切呢!总之,里的这些精髓话语,真的是太有道理啦!我们可得好好记住,照着做,让自己的身体健健康康的呀!这可不是开玩笑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呀,我们一定要重视起来!。
「黄帝内经·素问」:八十一篇核心要点总结
「黄帝内经·素问」:八十一篇核心要点总结【黄帝内经·素问】:八十一篇核心要点总结第一篇:上古天真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神形俱备、恬淡虚无、精神内守。
第二篇:四气调神大论春季应时常春游,舒畅情志,切忌情志沉闷忧郁,夏季心情应平静淡泊,秋季应顺养收气,宜乐观,冬季应顺养藏气,含蓄宁静。
第三篇:生气通天论阴阳的协调配合,相互为用,是维持正常生理状态的最高标准。
阳气致密,阴气就能固守于内,不然阴气就会竭绝。
第四篇:金匮真言论精是人体的根本,所以阴精内藏而不妄泄,春天就不会得温热病。
夏暑阳盛,如果不能排汗散热,到秋天就会酿成风疟病。
第五篇:阴阳应象大论无形的清阳上升于天,有形的浊阴下归于地,所以天地的运动与静止,是由阴阳的神妙变化为纲纪,而能使万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终而复始,循环不休。
第六篇:阴阳离合论阴阳之气运行不息,递相传递于全身,气运千里,形立于表,这就是阴阳离合、表里相成的缘故。
第七篇:阴阳别论阴阳失去平衡,以致阴气争盛于内,阳气扰乱于外,汗出不止,四肢厥冷,下厥上逆,浮阳熏肺,发生喘鸣。
第八篇:灵兰秘典论心主宰全身,是君主之官,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都由此而出。
肺是相傅之官,犹如相傅辅佐着君主,因主一身之气而调节全身的活动。
第九篇:六节藏象论天供给人们以五气,地供给人们以五味,五气由鼻吸入,贮藏于心肺。
其气上升,使面部五色明润,声音洪亮。
第十篇:五藏生成心欲得苦味,肺欲得辛味,肝欲得酸味,脾欲得甘味,肾欲得咸味,这是五味分别与五脏之气相合的对应关系。
第十一篇:五藏别论胃是水谷之海,为六腑的泉源,饮食五味入口,留在胃中,经足太阴脾的运化输转,而能充养五脏之气。
第十二篇:异法方宜论由于地域不同,人们的生活环境、习惯有别,因而体质及易患病症各异,进而治疗方法亦各有所宜。
第十三篇:移精变气论诊治疾病极重要的关键在于不要搞错色脉,能够运用色脉而没有丝毫疑惑,这是临证诊治的最大原则。
《黄帝内经》里的四大养生智慧(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忘作劳形与神俱)
《黄帝内经》里的四大养生智慧(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忘作劳形与神俱)《黄帝内经》里的四大养生智慧来源:中国中医药报中医养生之道是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活动。
那么养生有几个方面呢?《黄帝内经》中的养生可以总结为四个方面:饮食、起居、运动、情志。
饮食:食饮有节养生首先强调了“调和阴阳”,饮食是人从外界环境吸取赖以生存的营养与能量的主要途径,是生命活动的基础,与人的生存息息相关。
中国的养生主要有四大派,这四派都有一个源头:易经。
四大派即指道家养生、儒家养生、佛家养生、医家养生,儒家养生偏于阳,道家养生偏于阴,佛家养生偏于讲修心。
当然严格地说,佛家不讲养生,但是客观上看,佛家最养生。
佛家讲修心、吃素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少吃多餐,饭只吃七分饱。
早上要吃好,中午要吃饱,晚上要吃少。
佛家讲“过午不食”是有一定道理,按照佛家的说法:早晨是菩萨吃的,中午是人吃的,晚上是畜生吃的。
就“饮”而言,中国人有三大饮:饮酒、饮茶、饮水。
岐伯这里讲的“饮”是指饮酒,饮酒也要节制。
饮茶也要按照“阴阳中和”的总原则,按照《黄帝内经》人分为五种体质,而茶分六种:绿茶、红茶、青茶、白茶、黄茶、黑茶。
按照五行把茶分为五类,五类茶和五行一一相配,不同体质的人就可以按照五行原理选择适合的茶。
起居:起居有常这方面主要是把握住十二时辰中的四个时辰——子午卯酉的起居。
也就是半夜11点到1点的子时、中午11点到1点的午时、早上5点到7点的卯时、下午5点到7点的酉时。
那应该怎样起居、作息呢?先从子时说,子时是一天中最黑暗的时候,是阴气最旺盛,也就是阴气到了尽头、阳气马上要生发的时候。
这个时候万籁俱静,夜深人静,到了深度睡眠的时候。
子时为水,水是万物滋生的源泉,此时是元气开始生发的时候,如果这个时候还在用神不宁,劳作不息,就会干扰阴阳交合,使元气生发受到损伤。
按照中医子午流注的说法,半夜子时是胆经当令,“当令”就是当班、值班的意思,《黄帝内经》里有一句话叫“凡十一藏皆取决于胆”,就是说五脏六腑都取决于胆的生发,胆气生发起来,全身气血才能随之而起。
《素问·上古天真论》原文译文赏析
《素问·上古天真论》原文|译文|赏析《素问·上古天真论》出自《黄帝内经·素问》第一篇,是对内经创作来源及其特点补充说明:医之始,自远古,是寓黄帝和岐伯谈论如何达到健康与长寿目的第一篇重要论文。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素问·上古天真论》原文作者:佚名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
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帝曰:人年老而无子者,材力尽耶,将天数然也。
岐伯曰:女子七岁。
肾气盛,齿更发长; 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 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 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 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 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 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 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 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 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 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 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 八八,则齿发去。
国医大师王自立:形神兼养,饮食有节
国医大师王自立:
形神兼养,饮食有节
◎ 王 煜、郑访江 甘肃省中医院
《黄帝内经·素问》在第一篇即指出人的寿命与后天的调养密切相关,如“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并且在本篇的最后一节指出,根据养生水平的不同,有真人、至人、圣人、贤人之分,其寿命也不同。
现实生活中虽然没有如此细致的划分,但通过养生可以延长人的寿命,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却是
不争的事实。
2022.12
23祝您健康冰地坼,阳气闭藏,人亦远离寒冷,顾护阳气,不可饮冷少衣、深居寒室,使阳气受损,折寿而不彰。
第三,无泄皮肤,使气亟夺。
冬季万物蛰伏、阳气内敛,得以蓄养,如若妄动使腠理开泄,
王自立主任医师在养生保健方面更是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其认为“进补”不是第一要素,而应注意饮食起居规律及情志的调畅,方能形与神俱,尽终其天年。
2022.12
24祝您健康心、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
只有保持精神愉悦,情志调畅,使脏腑功能协调,正气旺盛,则邪不易侵,如《黄帝内经》所云:“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
不能满足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需要,气血生化之源不足,不能保障人体的能量供应而出现营养缺乏,久之可致早衰。
反之,“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饮食过量也会损害人体健康。
第二,进餐的时间。
黄帝内经中的情志与养生
情志养生大家好。
今天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黄帝内经》中的情志和养生。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中说明了养生的秘诀:“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这句话的是说:上古时代的人,懂得养生之道的,能够安照天地阴阳自然变化而调和养生的办法,饮食有所节制,作息有按自然规律,不要违背常规地劳作,避免过度的房事,所以能够形体神志协调统一,活到自然寿限,超过百岁才离开人世。
前几句是讲了养生的方法,后面是目的,达到形神共具而活到天寿。
人的健康分为两大部分,形和神。
中医学认为,神不能离开形而独立存在,形也不可一日无神,形神统一,才能身心健康,益寿延年。
形就是指我们具体看得见摸得着的肢体和器官,西医的主要研究和治疗对象就是形这一块,手脚有问题截掉,脾有问题切一块,甚至心脏坏了,也能换一个。
这个是形。
看西医,多数是检查,看检验单的指标和数据来判断一个人没有没有病,这些指标严格上来说是不完准确的,同样的数值,不会去考虑个体的差异,环境的差异,西医也有它的不足,太死板。
另一个是神,这里的神狭义的解释就是指我们的意念,思维,精神这一类抽象的东西。
我们中医讲究的是形神共养。
就是说,养生健康这一问题,不仅要从形体上,得照好,别冻坏了,伤着了,还要从神的角度,精神情绪的方面来调养。
说起“形神共养”,又想起了个题外话,就是我们对于父母的孝敬养老。
我们要孝敬老人,仅仅满足他们形体上孝顺,让他们有饭吃,有地方住,冷不着,热不着,这样是不行的,还要从精神上满足,老人的情绪爱好尽量照顾到,亲情,对子女和下一代的牵挂这一需求,也要重视。
多陪陪老人,有空多带子女回家和老人团聚,子孙绕膝的那种天伦之乐,是我们这个年纪的人想不到的。
对老人也要“形神共养”。
这次我们主要说一下情志的养生。
内经中的五志,依次肝、心、脾、肺、肾分别所主的情志为:怒、喜、思、忧、恐。
五行木火土金水五藏肝心脾肺肾五志怒喜思忧恐我们人情绪通常总结为喜、怒、忧、思、悲、惊、恐等人的七种情绪。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作妄劳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作妄劳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数术,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黄帝内经》中的话,讲的是养生之道。
【法于阴阳】中医学中所谓“法于阴阳”,就是按照自然界的变化规律而起居生活,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随四季的变化而适当增减衣被等。
【和于术数】是根据正确的养生保健方法进行调养锻炼,如心理平衡、生活规律、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不过度劳累等。
即采用任何一种养生方法,都要做到适中,无太过、无不及。
和,适中,恰到好处
【饮食有节】中医有句话,叫做谷肉果实,食养尽之,无食过之,以赏其正。
所以不应该挑食,要顺其自然。
哪一季出什么就吃什么,结合自己的体质选择你的饮食规律。
【起居有常】中医强调一个人的作息时间,应该顺应日运动的节律,作息上不颠倒白天昼夜,很强调这个。
因为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
【不妄作劳】先看这个"妄"字是怎么写的?上面一个"亡"字,底下一个"女"字。
所以,死在女人手里叫"妄"。
意思就是说,一个女人不够,不停地还想要更多的女人。
至于作劳,这个"劳"叫房劳。
所以,劳作
不仅仅是指劳动,它还有房劳的意思。
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在维多利亚宣言中提出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这些说法黄帝内经都包括其中。
《黄帝内经》的8字养生真言“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黄帝内经》的8字养生真言“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读内经,悟养生。
《黄帝内经》阐述了许多养生道理,如“不治己病治未病”“阴阳平衡葆健康”“万物有灵,食物有性”“天人合一,顺应自然”“养生之道,眉开眼笑”。
养生是一种健康的生活习惯,讲究“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形神共养”。
饮食、起居、工作、精神,这四大方面是每个人都应在意识上重视的养生维度。
本周起,我们与您一起养生读经典,用《黄帝内经》的传统智慧开启健康人生。
《黄帝内经》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黄帝内经》与《易经》,《道德经》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奇书。
《内经》成书大约在春秋时期,是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它以黄帝问、岐伯答的体裁写成,共分18卷。
其中9卷名为《素问》,主要论述了自然界变化的规律、人与自然的关系等原则原理;另外9卷为《灵枢》,核心内容为脏腑经络学说,偏重于人体解剖、脏腑经络、腧穴针灸等。
《内经》以生命为中心,围绕生命问题而展开智慧讨论。
在《内经》中,一个人在黄帝问话后回答问题,他就是岐伯,是我国远古时代最著名的医生,在内经中汇聚众多医学家的集体智慧,而岐伯的贡献最大。
后学医者为了感念岐伯,便用“岐黄”代称内经,并引申为中医的代称。
岐伯也被尊为中医学鼻祖。
《黄帝内经》第一养生宝典《内经》第一篇记载了黄帝对于生命的第一个问题:古今健康长寿的重大差异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是时代不同了,还是养生之道失传了?是天道的原因,还是人道的原因?从书中地第一问便不难看出,黄帝内经是一本追求健康、长寿的书籍,堪称第一养生宝典。
岐伯回答道:“远古时代能够懂得养生之道的人,会效法自然界阴阳变化的规律而起居生活,会遵照正确的养生方法来调养、锻炼,饮食有节制,起居有规律,不过度操劳,所以才能身心健康,从而活到人类自然寿命的期限,即百岁以上。
现在,许多人不按照自然界的规律保持自己的正气强盛,不知道调养自己的精神,违背了养生之道,所以50岁就已经衰老了。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岐伯提出了传统养生方法的总原则,即“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原文: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生命是一个过程)现在告诉大家,你看它都是很完整的,就是四个字,四个字的。
其实大家可能老觉得养生,说老师你一定要教我们很多的养生方法,我告诉你,生活当中无处不在养生,比如说同样读这句话,你是吟诵下来的,你声音如果保持了一个抑扬顿挫的话,你本身就养气。
所以大家要好好地去读《黄帝内经》,不要怕读不懂,前面不懂,后面都会有人给你解释。
那么昔在黄帝,生而神灵,这第一段讲的什么意思呢?实际上是在讲生命是一个过程。
昔在,我稍微说一下这个昔字,昔字是什么意思呢,大家看,昔(象形字),就是日在水下,太阳已经到了洪水里边了,这意味着一个很远古的洪水时代,那么用英文来翻译就是longlongago,就是很久很久以前。
那么很久很久以前有个黄帝,生而神灵,看上去好像是在说黄帝,实际上真的是在说黄帝吗?难道我们每个人出生都不是神灵吗?那么生而神灵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神灵就告诉你,任何一个生命的出生,都有他不可思议的那一方面。
比如我们想一个受精卵,然后在经过细胞分裂,然后再经过十月怀胎,他就能够完成人类几亿年的进化,这难道不是一种神灵吗?所以实际上这不是单纯在说黄帝,而是说我们人的生命都是生而神灵。
我们每个人都生而神灵。
而且我现在告诉你,每个人生而神灵都是有相的。
养生智慧所谓神灵大家看下面我举个老子的一句话,叫做什么呢?老子是最爱用小孩子来打比方的,老子最喜欢的几类人物,一个是小孩子,一个是少女。
那么他说小孩子说什么呢?原文: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的小孩子连毒虫,比如说我们大家在生活当中都看到过或者听说过这样的故事,有狼可以把孩子抱回去,没听说过狼把大人抱回去,为什么?想没想过,为什么能去把小孩子抱回家去养一个狼孩出来,没说把你抱回去,为什么?因为什么呀,小孩子在老子的眼里,老子就解释,这是为什么,因为小孩子阳气特别足,阳气特别足,肾精特别足的话,他就不懂得恐惧。
所以我们原先说过,泰山崩于前而不乱的,只有一种人就是婴儿。
小孩子还有一个特点,叫做骨弱筋柔而握固。
握固我问过很多人,练功的人,都说握固怎么握,其实都不知道。
其实这也就是小孩子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小孩子能告诉我们很多人生的道理。
大家仔细去回想,家里的小孩子出生的时候有一个相,小孩子的手是什么样子的,想过没有,看见过没有,什么叫握固,到底这样是握固,还是这样是握固,小孩子的手到底是怎么放的,一定要记住,小孩子的手都是这样放的,这就是握固,放在哪儿了,为什么握固,固什么?握什么?记住我们的手有劲能握住的时候,实际上说明我们有一条经脉的经气是特别足的,就是肝经。
肝主握,肝在变动为握,只要你这个握力出问题了,都是肝的问题。
智慧: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第2页)11076">那么握固是怎么样的呢?它一定是掐住这儿,就是无名指的指根处。
那么古人,练功的人认为,这个指根处相当于是肝魂的关窍。
那么小孩子大家都要知道,他握的是什么呢?握的固的是魂,为什么小孩子要固魂呢?实际上小孩子在出生的时候都有自保功能。
我们大家都看过小孩子有什么呀,有囟门,对吧,就是这有一个呼打呼打那个囟门,囟门在古人眼里就认为那是一个灵魂来回出入的地方。
那么小孩子在出生的时候一定要能够固住他这个魂。
在中国民间有很多老太太,就是治小孩子的病,都认为是小孩子的魂走失了,叫魂的就是这种。
实际上是什么,小孩子自己能够自保,他自己就会固住这个。
觉得一定要记住,小孩子的握力是最大的,过去有人解释,说小孩子握力最大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他是来抓钱的,出生了就是来抓钱的,不是这样的。
小孩子实际上是说明他的肝气特别足。
同时还有一点你们想想,人要死的时候有一个比方,是什么比方?人死的那一瞬间是怎么样的,撒手而去。
你哪怕是一个半身不遂,都抽成什么样的那种人,在临死的那一瞬间里也啪嗒会散开。
而这个在中医里解释是什么呢,就是肝经肝魂全都散了,一定是撒手而去。
不是说你不握了,这时候你说对要死的人来说那钱确实没太大作用了。
但是大家要清楚,人体它就有这种功能,所以这个生而神灵,大家要记住,就是说每一个生命的出生都有他的不可思议的地方。
老子再接着形容小孩子的时候还说了几件事。
原文:未知牝牡之合而晙作,精之至也。
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
这是什么意思,他就说小孩子未知牝牡之合而晙作,就是牝就是母马,牡是公马。
就是他并不懂得男女的性交,可是小孩子,尤其小婴儿,小男孩他都会有勃起。
这是什么现象呢?在西方医学里它怎么解释,像弗洛伊德,西方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他就说,这个是什么原因呢,是说小孩子有性欲,这就是西方的理解,就是弗洛伊德他不懂。
这不是说小孩子有性欲,老子在这里解释的非常清楚,说这是精之至也。
他精特别足,他不需要去想男女之事,而能够得到的这种一阳初起,是他精足的一个表现。
记住咱们现在还得去想,去看很多东西才能达到他这个效果,那实际上是因为什么,我们现在是靠刺激来完成这件事,而他是靠精足。
所以大家看小孩子身上我们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然后是终日号而不嗄,什么意思呢,就是整天地哭嗓子不带哑的,这都是他的生而神灵,我们试着哭一回试试,一哭就怎么样,就哑了。
因为什么,和之至也。
气是和的,他不伤他的气。
小孩子哀而不伤,他哭就是想表达他一些愿望而已,他不会把这个欲念留在自己的心里。
只要你满足他了,他也就好了。
这就叫生而神灵。
就这一句话咱们可以讲很多。
“弱而能言”,想一想什么叫弱而能言,难道只有黄帝在很小的时候能说话吗?不是这个意思,经典的意思是什么呢?弱而能言是说,我们仔细回想一下,当小孩子刚学会说话以后,他会说什么样的话,言实际上是有逻辑,讲真理的意思。
智慧: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第3页)11076">人言为信嘛,人和言放在一起是真实的意思,那么我们仔细想一想,其实小孩子是问真理的,小孩子经常会问一句话,妈妈我从哪儿来,这句话你不要小瞧,这句话是整个二十世纪人类的三个没有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第一个就是说我是谁,第二个我从哪儿来,第三我往哪儿去。
小孩子就会问这些很根本性的问题,我是谁呀,我从哪儿来,我为什么要活在这个世上?小孩子可以问这些根本性的话,而我们越长大以后,我们慢慢慢慢的,大家可以去回想,从明天早晨你开始记录,你从早晨第一句话记录到晚上最后一句话,你看看你要多少话是废话。
早晨一起床,起了吗?就问人家,废话吧,完全是为了应酬。
吃了吗?你又不请他吃,对不对,所以我们很少有人说,每天早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想我是谁?要思考这些问题,不思索这些问题,二十世纪就没有解决这个问题。
所以中西方文明都是在解决这一个问题,西方文明的终极问题,哲学的终极问题是什么呢,就是认识你自己。
实际上就是解决我是谁的问题。
而中国文明就是天人合一,要知道何为天,何为人,我跟天到底有什么一种相关性。
人是小天地,我怎么跟天地和合的。
天有一个因天之序,我为什么做不到?所以这叫弱而能言。
“幼而徇齐”就说小的时候因为精不伤,所以成长非常地迅速。
所有的小孩子,男孩子女孩子16岁之前,那个儿长得都特别快,对不对。
你会发现青春期以后,慢慢慢慢人的生长速度就放慢了。
徇齐就是快的意思,都是很快速的意思。
然后是“长而敦敏”再往上长一长,长到中年了就有点傻了,敦厚,心就是比较厚,厚道了,然后敦敏,敏在古代是一个什么相呢?是一个人给别人扎头发,实际上是讲礼仪的这么一个项目。
就是长大了,虽然有点厚道了,但是懂得礼节,懂得约束自己了。
这叫黄帝,就是说真正的圣人都是懂得约束自己,不仅要掌控自己,而且要约束自己。
然后是“成而登天”,所以你才有成就,或者是你将来能做到多大,这是下一步。
所以我们这整个第一句话都是在讲一个,生命是一个过程,这一个过程的每一步,我们都要有一个深刻的反省。
甚至包括我们要向小孩子去重新学习,认识生命的真理。
小孩子是可以帮助我们成长的,大家千万不要忘了这一点,不要认为他什么都不懂,实际上是我们什么都不懂。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在看的是他要懂的东西。
好,下面一段就是黄帝乃问于天师曰,天师是什么?天师就是自然之师。
《黄帝内经》这本书,实际上是黄帝跟他几个老师的一个对话。
那么最初最早的经典全世界一样,全世界像《柏拉图对话集》、《苏格拉底对话集》,最初都是以对话的方式存在的,都是一种探寻。
全世界的哲学最初都源于一种探寻,就是说我要问一些很关键的问题。
那么黄帝问于天师,这个天师是有名字的,叫歧伯。
他就问他的老师说:原文: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将人失之耶?这话看上去好像是古人说的,实际上拿到我们现在一点都不会过时。
它这句话就在问一个问题,就是说为什么过去的人能活得很长久,而且能保持身体的不衰老。
而我们现在的人只要过半百,只要过了四五十岁以后,我们的身体就开始出现衰老。
他问了两个问题,是时代变了还是人的问题,这才是很关键的。
到底是在人还是在时代,所以下面接着看原文:歧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好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所以歧伯在这儿回答的是人的问题,他说时代没有变。
因为什么呀,千百年来人的本性都没有变,人是不变的,再怎么进化,你说人能进化出几只眼来。
天的顺序永远是春夏秋冬,永远是东西南北。
所以变的只可能是人的心,所以他就说其知道者,知道就是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我们先前所讲的十二时辰养生,全部都归结为一句话,都是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所谓阴阳是什么呢?阴阳就是天地的变化,术数就是四季。
就是一个时辰一个时辰的那个时间段。
上古之人知“道”的这些人,知“道”,这个道可不是普普通通就能知道的。
我们现在动不动就随随便便地回答,我知道了,这是不对的。
古人交代你一个任务的时候,顶多回答是诺,好,发诺这个声音的时候,你自然头要低一下,这表现你听进去了,听到心里去了。
知道了,这个态度很傲慢,道是你随随便便可以知的吗?所以大家不要那么回答问题,从此以后要注意。
不是说古人弄了一套假东西在这儿说,假仁假义,你动不动就低头,不是。
你低头的动作就表示你心里的接受,这个一定要明白。
所以他说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食饮有节,吃饭喝东西都要有节,这个食饮,吃的东西和喝的这些东西都源于什么,源于地,五味源于地气,五味都是从地上生长出来的,所以它叫地气,地气是什么?地气有一个最关键的是一个节气的问题。
就是什么时间该吃什么东西,这是什么时间得什么时间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