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讲史诗与民间叙事诗
谈羌族民间叙事诗《木姐珠与斗安珠》
的显 现和演化 , 着丰厚 的历史文化 内涵 。羌族是 中国历史上 一个 亲 ,这是 现 实生 活 中羌族 人 考验 女婿 的真实 写照 。叙 事诗 中 天神 有 古老 又极富传奇 色彩的 民族 ,早期 以游牧方 式生活在 西戎 ( 甘 、 今 移 。并在岷 江上游定居下 来 ,现今 居住在 四川省 阿坝州藏族 羌族 自 阿爸木 比塔 出 了3 道难题 ,在斗安 珠一 一完 成后才 将女儿 许配 给 了
既富于想象又有合情合理的夸张巧托天神之名赋予本民族为天的后代的崇高地位于是现实生活中的凡人在精神上找到了依托在冥冥天界中有天神时刻注视着自己并不时伸出援助抚慰之手这使羌族人有了一种优越感在大自然面前不再畏惧胆怯因为他们有了一个坚强的精神支柱任何事物战争祭祀瘟疫洪水地震等灾难的发生都有了一个合理的说法或者是天神高兴或者是人们的行为惹恼了天神是天神发怒的结果而最终人们都会快乐因为他们梗概
映 出羌族 男女为 自由美满 的爱情不 畏艰难 的斗志 ,歌 颂了羌族人 四、 《 j - 木姐 珠与斗安珠 》是羌族古 老、神秘精神世界 的反 映 良的勤劳和智慧 。 ( )每 个 民族 都对 客观 存 在有 着 自己的认识 ,并将 之系 统 一 在远 古 的时候 。天地 浑浊 。世上 没有 粮食 作物 与 鸟兽 飞禽 , 当然 也没有礼数 文化 ,天上 的女神木 姐珠 因天庭 “ 束缚 自由” ,向
说 间故 事。 《 木姐 珠与 斗安 珠 》的故事 情节 涉及 了羌人 的历 史 、习 年岁小 , 是儿来 不喊娘 ,等 到郎大姐 已老 ,花 也谢 来叶也黄 。”
俗 、精神信仰 等诸多方 面 ,具有鲜 明 的史 诗特征 。从 中不但 能清晰 正是 对这 种不公 正婚姻 的有力批 判 。历 史上广大 羌族青年对包 办婚 地看到羌族 人从古 至今 的现实 生活片段 ,更能体 会到这个古 老 民族 姻 的斗争层 出不 穷 ,逃 婚不断 ,大胆追 求 自由的爱情 。该叙 事诗 中 复杂 、深奥 的精 神世界 。 木姐珠 和斗安珠 冲破神 人界 限 ,大胆相 爱 ,并 向至高无 上的天神木 二 比塔 发动挑 战 ,其 中饱 含 了羌 族人 民生生不息 的顽强-争精 神 。天 " 1 一 《 木姐珠 与斗安珠 》是 羌族社会 一部极 富浪漫色彩 的传奇叙事 女 木姐珠不顾 自己的神 仙之尊 ,为追 求 自由爱 情与凡人斗 安珠恋爱 长诗 , 事 向我们 展示了古代 羌族社会 人与神 、神权 与反神权复杂 并 在不断抗 争后结为 夫妻 ,这是对 现实生 活中男女青 年抗 争精神 的 故 的斗争场 面 ,表现 了劳动人 民对神权 、天命 的大胆挑 战 ,真实地反 集 中体现和对 封建婚姻 制度 的大胆挑 战。
民间文学小常识
民间文学小常识导读:1、民间文学的概念民间文学是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种由劳动人民口头创作,在民间广泛流传,反映劳动人民社会生活和思想情趣的口头语言艺术。
它的主要体裁包括散文体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民间寓言和笑话,韵文体的民间歌谣、叙事诗、史诗和谚语,韵散体结合的民间说唱、民间戏曲等。
民间文学一般是以劳动人民的生产劳动、社会生活、熟悉事物为题材,以表现劳动人民的思想认识、道德观念、生活态度、审美情趣,以及对于各种客观事物的评价为主题,以劳动人民的自身形象为主要描写对象,具有反映社会生活广泛性和深刻性的特点。
2、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与作家文学相比较,民间文学在创作和流传方面有他自己的特殊性,这些特殊性通常便称作民间文学的特征,而集体性、口头性、变异性和传承性,是民间文学区别于作家文学的最基本的特征。
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不同,是一种集体创作、集体流传的特殊的文学,它反映了人民的生活愿望,集中了群众的智慧,融会了人民的艺术才能,并为人民集体所承认和保存,这就构成了它的集体性特征;民间文学同时是以口头语言为工具进行创作和传播的,它是存在人民口耳之间的活动着的文学,又被称作“人民口头创作”或“口传文学”,因而口头性也是它的基本特征之一;民间文学作品由于采用集体的、口头的创作和传播方式,便直接决定了它本身总是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之中,这种自然而然变动的特点是和作家书面文学的稳定性相区别的重要标志,这就是它的变异性特征;民间文学作品固然有不断变化的特征,但同时又存在一系列相对稳定的因素,如故事的主干、创作的手法和格式等,世时代代传承下来,使民间文学延绵不断,这就是它的传承性特征。
民间文学诸特征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其中,集体性和口头性特征,对民间文学创作和流传起着主导和支配的作用;变异性和传承性特征是从集体性、口头性作用于民间文学创作和流传过程中显示出来的,它们反过来又印证了集体性、口头性的重要意义。
这四个特征联系起来就成为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在创作、传播方面的区别,同时也成为辨别民间文学的重要标志。
民间文学小常识
民间文学小常识本文是关于民间文学小常识,感谢您的阅读!1、民间文学的概念民间文学是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种由劳动人民口头创作,在民间广泛流传,反映劳动人民社会生活和思想情趣的口头语言艺术。
它的主要体裁包括散文体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民间寓言和笑话,韵文体的民间歌谣、叙事诗、史诗和谚语,韵散体结合的民间说唱、民间戏曲等。
民间文学一般是以劳动人民的生产劳动、社会生活、熟悉事物为题材,以表现劳动人民的思想认识、道德观念、生活态度、审美情趣,以及对于各种客观事物的评价为主题,以劳动人民的自身形象为主要描写对象,具有反映社会生活广泛性和深刻性的特点。
2、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与作家文学相比较,民间文学在创作和流传方面有他自己的特殊性,这些特殊性通常便称作民间文学的特征,而集体性、口头性、变异性和传承性,是民间文学区别于作家文学的最基本的特征。
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不同,是一种集体创作、集体流传的特殊的文学,它反映了人民的生活愿望,集中了群众的智慧,融会了人民的艺术才能,并为人民集体所承认和保存,这就构成了它的集体性特征;民间文学同时是以口头语言为工具进行创作和传播的,它是存在人民口耳之间的活动着的文学,又被称作“人民口头创作”或“口传文学”,因而口头性也是它的基本特征之一;民间文学作品由于采用集体的、口头的创作和传播方式,便直接决定了它本身总是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之中,这种自然而然变动的特点是和作家书面文学的稳定性相区别的重要标志,这就是它的变异性特征;民间文学作品固然有不断变化的特征,但同时又存在一系列相对稳定的因素,如故事的主干、创作的手法和格式等,世时代代传承下来,使民间文学延绵不断,这就是它的传承性特征。
民间文学诸特征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其中,集体性和口头性特征,对民间文学创作和流传起着主导和支配的作用;变异性和传承性特征是从集体性、口头性作用于民间文学创作和流传过程中显示出来的,它们反过来又印证了集体性、口头性的重要意义。
8第八章 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概述(网络版)(1)
第八章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第一节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概述一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概念少数民族民间文学这一概念是相对于汉族民间文学而提出的,一般简称为民族民间文学,从范围上看,它包括我国除汉族以外的55个少数民族不同历史时期创作的各种民间文学作品。
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又是一个集合概念,指少数民族人民群众口头创作和承传的文学,它集中反映了少数民族的社会生活和民族心理,表现了他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
二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特征第一、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民族化特征是指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以本民族的艺术形式反映本民族的社会生活和民族性格的特点。
从内蕴到艺术形式的民族化正是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内尺度和外标识。
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在他们的社会生活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反映本民族的社会生活也就成了不同民族的民间文学的重要标志。
任何一个民族的民间文学又可以称之为本民族的心灵史,因为不同民族的民间文学总是努力的塑造着本民族的民族精神。
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在艺术形式上也具有鲜明的民族化特征。
第二、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地域化特征指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受特定地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影响和制约的特征。
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是形成某个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地域化特色的先天因素,社会和文化环境是适生于本地域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人文生态系统,它们共同使某一地域的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呈现出鲜明的地域化特征。
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地域化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各少数民族创造的独属于某地域的民间文学,因为是直接由某地域的自然地理和社会人文环境共同孕育而成,所以它在内容题材上会表现出鲜明的地域特征。
二是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在相互交流和影响的过程中会出现地域化改造现象。
原产生于某地域的民间文学传承到其它地域时,往往在内容题材及细节因素上会发生地域特征的改变,这种改变是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域的民间文学之间形成交流的必要条件。
第三、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多功能化特征是指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所具有的民族史、宗教信仰、文化教育、娱乐审美等等多方面功能的特点。
民间文学
史诗:民族的口述史⏹1、史诗的概念⏹史诗(epic)是一种古老而又宏伟的民间韵文叙事,主要内容是叙述民族的历史,同时而深刻影响着一个民族的现实生活。
⏹史诗也是集歌唱与叙述于一身的最宏大的文学,也是至今仍然在口头演唱的最古老的文学。
⏹2根据史诗叙述的内容,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创世史诗⏹二是英雄史诗⏹史诗与历史、现实日常生活的关系:⏹(1)史诗与历史的关系:史诗即是编年史,一本“部落记事”,是习惯与传统的最重要的记录。
⏹(2)史诗与现实日常生活的关系:它带有一般娱乐性质的故事书。
⏹史诗的文体形式史诗在体式上,结合散文文体作品的叙事传统和韵文体作品的抒情和格律,构成宏大的综合性叙事形式。
这种形式是建立在已有神话、传说等散文体文学体裁,有祭词、祝词、赞歌、歌谣、谚语等韵文体裁基础上。
同时,它是神话、编年史、列王传、圣徒传、神普和家族谱系、箴言律法、哀歌、颂诗、碑志、情歌、民间传说、宗教寓言、虚构故事、书信、预言、随感录、启示录等表现形式的汇编,体现着一种百科全书式的写作方式,是世界上最自由、最多样的写作形式的组合。
⏹3、史诗的社会功能⏹(1)构建祖先的谱系⏹史诗是神话思维的产物,是关于起源的故事。
史诗最始时期的内容,主要是追溯人类社会或某一个族群的创始历史和初始时间。
⏹当世俗权威和世俗权力产生之后,史诗就侧重追溯一个统治集团或家族世系的谱系。
⏹2)权力话语的合法性⏹史诗作为一个民族的历史,其传播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抬高最高统治者的身份,以担保历朝权利的的合法性。
⏹4、史诗承载着神话⏹史诗与神话的相同点⏹史诗与神话是一对孪生姊妹,互为依存。
史诗的内容就是神话,神话通过史诗获得了“活”的地位,没有史诗,神话只能变成僵死的文字。
供后人考据;神话则让史诗更为神圣和深邃。
⏹史诗与神话的不同点⏹史诗与神话的思想倾向不完全相同:早期的史诗所叙述的多是人与自然的对话。
随着生产力日益发展,人类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了自已的存在和力量。
民间文学概论复习试题
一、大纲说明: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之一,按新修订的教学计划规定为专业限选课。
通过该课程的教学旨在使学生对民间文学的历史、现状有一个概括的了解,对民间文学的基础理论、研究方法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学会分析鉴赏民间文学作品,能够区分不同体裁的民间文学,近而培养学生对民间文学的珍惜、热爱之情和保护民间文学的责任感、使命感。
特根据《民间文学概论》的教学大纲制定该课程的考试大纲。
二、命题要求:本考试大纲的考试范围为中国民间文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内容涉及到民间文学的含义、性质;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民间文学的发展历程及现状;搜集、整理民间文学的方法和原则;具体的民间文学体裁、各体裁民间文学代表作的鉴赏等方面。
主要测试学生对民间文学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对民间文学理论和研究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内容覆盖《民间文学概论》十二章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难度中等;题型设计为: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叙述题、论述题等六大类型;试题分值的分布情况如下:填空题(每空1分,共10空,占10%)、单项选择题(10题,每小题 1.5分,共15分,占15%)、名词解释(4题,每题5分,共20分,占20%)、简答题(2题,每题10分,共20分,占20%)、叙述题(1题,15分,占15%)论述题(1题,20分,占20%);考卷类型为闭卷;考核时间为100分钟。
三、大纲正文:【考试内容及要求】绪论识记:民间文学的含义、范围。
理解:民间文学的双重属性。
运用:结合实例分析民间文学的价值。
第一章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以及与作家文学的关系识记:民间文学的口头性、集体性(群体性)、传承性、变异性的含义。
理解:民间文学四大基本特征的相互关系。
运用:结合实例分析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相互影响。
第二章民间文学的搜集、记录与整理识记:中国古代搜集整理民间文学的成就和特点。
理解:搜集整理民间文学的方法与原则。
运用:运用民间文学田野调查的方法搜集整理身边的民间文学作品。
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绪论1.民间文学:就是广大民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现场展演的文学样式。
2.民间文学的社会功能:1)民间文学是民众表达思想、感情和愿望的一种方式,满足民众的表达需要和创作欲望,也是民众交流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化的手段。
2)民间文学可以使民众在日常生活中获得娱乐和放松。
3)民间文学是民众传授知识、实施教育的一种有效工具。
4)民间文学是了解民情民风的有效途径和进行相关研究的参考资料。
3.民间文学与民俗的关系:1)民间文学与各种活动相融合2)民间文学活动本身形成娱乐民俗3)民间文学反映了民俗生活4.民间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1)民间文学与生产劳动的关系2)民间文学与宗教信仰的关系3)民间文学与阶级斗争的关系5.民间文学的研究方法:1)田野调查法2)历史追溯法3)共时比较法第一章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以及与作家文学的关系1.民间文学根本特征:口头性、群体性、传承性、变异性、表演性。
2.群体性又叫“集体性”,是民间文学相对于作家文学而言最具区别性的特征。
1)民间文学的群体性体现在它是群体创作、群体流传的。
2)民间文学的群体性表现在其内容上,反映着特定群体的生活、思想、感情、观念等。
3)民间文学集中体现特定群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是众人智慧和才艺的结晶。
3.群体性的表现:1)在创作过程中的表现(合作式、综合式)2)在流传过程中3)在民间艺术创作、表演方式上4)在思想内容上5)在艺术形式上4.变异性:指在流传过程中民间文学作品从形式到内容的各个方面,包括语言、情节、人物甚至主题,都会发生变化。
5.变异的原因:1)口耳相传,难保原样2)讲究著作权,传播者可以改动3)作品异地流传,因环境不同而变异4)因时代变化而变异6.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区别:1)创作主体不同2)创作流传的形成不同3)思想、情趣有所不同4)功能作用有所不同7.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的影响:1)民间文学在题材和思想内容上对作家文学影响。
比如中国第一个大诗人屈原的创作在题材和内容等方面就受到民间文学的很大影响。
民间文学重点
民间文学重点名词解释1、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
2、箭垛式人物:围绕人物的机智多谋或滑稽幽默的人格特征而展开的故事。
一般围绕一个著名的典型人物形成一个故事群,这个人物就成为“箭垛式”人物,他又不断粘连类似的故事。
3、故事类型:根据故事情节分类归纳的完整单位。
情节大同小异的故事,都属于同一个类型。
...故事研究者将各种故事类型加以分类编排,编制类型索引,4、仪式歌:仪式歌是民众在祈福消灾、过节贺喜、祭神送葬、迎宾做客等仪式活动中所唱的歌谣。
仪式是民众在某些特殊情形下举行的具有法术、通神、转折、过渡等功能的程序化的隆重活动。
在仪式中有一定特定象征意义或文化功能的程序化行为,此时念诵或演唱的套语、歌谣就是具有特定功能的仪式歌。
主要有三种:法术歌、节令歌、礼俗歌。
5、民间文学:民间文学就是广大民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现场展演的文学样式。
首先,民间文学是一种文学作品,是一种特色的文艺现象。
其次,民间文学是民众的创作。
第三,集体创作、口头流传这两个重要特征决定了民间文学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的基本面貌和特色。
6、万物有灵观:指原始人或科学不发达的社会群体所持有的对灵魂或精灵的信仰。
该信仰认为人、动物、植物等客观事物都有一种不依赖于物体、可以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的东西,即灵魂。
灵魂可以暂时离开人体,也可以永远离开人体而独立存在。
灵魂或精灵左右着客观世界的进程,是持有原始信仰者的崇拜对象。
这种观念进一步发展导致了鬼神观念的产生。
7、AT分类法:是由芬兰学者阿尔奈提出,后经美国学者汤姆森所完善的一种编制故事类型索引的方法。
民间文学概论整理(下)
六、民歌与中国记忆(抢救、保护、传承)民歌是在传统农业社会中产生和流传的,由未受过现代学校教育的当地人演唱的口头歌曲。
被西方关注的现代民歌:娱乐歌曲;意义歌曲;情绪歌曲。
民歌反映:文化真实,艺术真实,社会真实,剧场真实。
民间歌谣包括民歌和民谣两个部分,现在民歌包含在民谣内。
《诗经·魏风·园有桃》“心之忧矣,我歌且谣。
”一)劳动歌:配合农业生产劳动演唱的民歌东北:哈腰挂;江南民歌:采茶歌二)生活歌:凡是反映人民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的歌谣都可称为生活歌。
内容:①描述小农经济生活;②描述农民受剥削的根源是缺乏粮食;③描述缺乏土地和粮食导致贫困问题;④描述勤劳为本的农民观念。
三)儿童歌:出生文化,提前社会化,《摇篮曲》《小耗子上灯台》四)仪式歌:是一种产生并盛行于人类社会发展一定历史阶段的歌谣形式。
它总是在民间礼俗和祀典等仪式上吟诵和歌唱,有与该仪式的目的相适应的内容和形式。
我国古代的庆节祈年、贺喜禳灾、祭祖吊丧等活动,大抵都有一定的仪式,并伴有有关的韵语。
大部分家庭中都是母亲版《祭灶歌》五)领导歌(焦裕禄)中国文化动力:1翻身(农民);2提前社会化(儿歌);3好运(祭灶)通俗歌曲:是采用民族音乐形式的,接受外来音乐影响的,在创作和传播中增加了专业成分,政府倾向和商业演事的,用普通话演唱的。
引导大众参与的,追求个性化,也十分现代情绪化的流行歌曲。
功能:运用一种可视化的语言和激励大众情绪的机制,将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文化组合在一起,形成新的社会文化整合,促动社会成员接受现代生活的实际知识,也接受外来知识,它也批判全球化和现代化下的社会病,呼唤人文和人性,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了文化反思和文化重构,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
与原生态民歌相比不同:①原生态民歌具有公有性,没有作者;通俗歌曲有公众性,有作者,是专业歌曲大家唱。
②原生态民歌是民俗的一部分;通俗歌曲是超民俗的现代表演,在通俗歌曲中,吸收原生态民歌还是一种时髦,能让人感到更前卫更现代,通俗歌手还能从这种演唱中获得非同小可的现实利益,包括政治利益,社会利益和经济利益,这是原生态民歌所没有的。
《民族文学》中的当代民间文学发展史
摘要:本文对民间文学在《民族文学》中的各个发展阶段做出划分,并简要结合作品内容概括出每一阶段的总体特征,以期对民间文学的研究做一个补充与参考。
关键词:《民族文学》民间文学发展史通过对1981-2015年所发行的全部《民族文学》杂志进行阅读与整理,笔者将其中的民间文学划分为五个发展阶段。
一、1981-1984年这一阶段《民族文学》中的民间文学全面发展,题材丰富,种类涵盖神话、传说、史诗、民间叙事诗、民间故事、民歌、少数民族寓言、民风民俗以及论文等。
(一)神话、传说 1982年第五期刊登了回族作家郝苏民翻译的《关于成吉思汗弟弟的传说》;1983年第五期选录了覃兰芬(高山族)讲述、肖丁三(壮族)整理的台湾高山族民间传说《花莲溪的故事》,第十期刊载了汛河搜集整理的布依族民间传说《五色糯米饭》;1984年第二期选录了朱叶翻译整理的彝族神话传说《巧匠?创始人》,第七期选录了由赵书搜集整理的满族民间传说《灵观塔与富二爷》,以及汛河搜集整理的布依族神话传说《岩岗和竹娥》,第八期刊录了赵成日(朝鲜族)《关于〈阿里郎〉及其动人的传说》。
(二)史诗与民间叙事诗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发表于1982年第四期的《民族文学》上,由王沂暖、华甲翻译;1983年第九期的刊登了由新疆《玛纳斯》工作组搜集翻译的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玛纳斯》;高山族作家马敏学发表于1981年第二期上的叙事诗《半屏山的故事》;1984年第六期刊登了哈尼族叙事长诗《洛奇洛耶与扎斯扎依》,由彝族学者刘曙、姜羲、郭东屏搜集,刘广学、刘曙整理,哈尼族学者胡旭昆翻译,第八期选录了由张东云(朝鲜族)改编、张琏瑰翻译的朝鲜族民间叙事诗《阿里郎》,第九期刊载了马永全(壮族)搜集、覃绍宽翻译整理的壮族民间叙事长诗《达岩与日架》,第十一期刊录了哈萨克族民间叙事长诗《英雄谢力扎特》,由哈萨克族焦沙耶翻译,张运隆整理。
(三)民间故事与少数民族寓言 1981年第三期刊载了苗族民间故事《花鼓传令》,由龙文玉(苗族)、杨昌鑫(土家族)搜集整理,由张世荣翻译的维吾尔族民间故事《黑衣骑士的秘密》,由波?少布搜集整理的蒙古族民间故事《雄鹰与山丹》;1982年第一期辑录的《少数民族机智人物故事选》,第二期刊登了由梁志(朝鲜族)搜集整理、树枫翻译的朝鲜族民间故事《人参姑娘》,第七期刊载了苏由翻译的乌孜别克族民间故事《金发少年》,第八期选录的《维吾尔族机智人物幽默故事集锦》,由图尔逊?库尔班、麻合木提?穆哈麦提搜集整理,学步、阿柯翻译;1983年第一期辑选了陈彦田、薛进官、陈友政搜集整理的《傣族民间故事二则》,包括《太阳公主》与《聪明的小白兔》两篇,第二期刊载了塔吉克族民间故事《闪光的大理石》,热合曼库黎(塔吉克族)整理、赵世杰翻译;第四期选录了杨道河、龙光茂整理的苗族民间故事《阿凤和谍雄》和李存福整理的土族民间故事《什兰哥》,第八期选登了赫哲族民间童话《青蛙和老鼠》,以及维吾尔族民间故事《赛满黛尔》,第十期辑录了熊天贵、罗廷华搜集整理的苗族民间故事《芦笙的传说》和俄搞(佤族)讲述,建华(傣族)、建军(白族)搜集整理的佤族动物故事《老虎走田埂》,第十一期刊载了傈僳族民间故事《冉尺罗比》,由夏斯益(傈僳族)讲述,杨晓俊(白族)收集整理;1981年第三期刊载了乌孜别克族寓言《呼孛孛为什么有臭味》;1982年第四期刊登了藏族寓言故事《狐狸叛象》,由尼牙才?索南才让(藏族)译自《格坦格言注解》,第七期选录了《彝族寓言五则》,由黄世荣(彝族)搜集整理,包括《父亲与儿子》《农夫卖扁担》《乌鸦与喜鹊》《骗子与牧童》《狐狸和他的朋友》五篇寓言故事;1983年第十期辑选了赵薇缨翻译的《维吾尔族寓言二则》,包括《懒孩子》与《国王和王子》两个故事;1984年第一期刊录的《民族寓言》,包括《旧衣服上的一块新补丁》(回族)、《兔子的死》(维吾尔族)、《小草和彩虹》(回族)、《沉香》(藏族)这四个民族寓言故事。
民间文学复习资料:第八章民间文学分类研究之五——史诗(三)
民间文学复习资料:第八章民间文学分类研究之五——史诗(三)英雄史诗是历史的产物,反映的是古代的战争,思维方式也带有古代人特有的幻想成分,但英雄史诗悲壮雄阔的风格,奇诡的想象和空前的规模,给人以开拓的勇气,引人自豪。
它们是拥有这些文学巨宝的民族的财富,也是国家的瑰宝。
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又称《格萨尔王传》。
主要流传于青藏高原的藏族地区。
和所有英雄史诗一样,格萨尔是史诗的主人公,也是藏族历史上的英雄国王。
《格萨尔》的大致情节如下:由于人间灾祸连年,妖魔横行,大梵天决定派神子下凡去拯救人类。
格萨尔就是神的儿子,他具备超人的神力。
12岁时赛马夺冠,回到岭地当上了岭国国王,人称格萨尔王。
岭国北方有一个魔国,魔王凶残暴虐,趁格萨尔去东方修行之时抢走了格萨尔王的爱妃梅萨。
格萨尔为雪耻去北方降魔,魔王的妹妹阿达娜爱上了格萨尔,帮助他杀死了魔王,格萨尔娶她为王妃,留在魔国享受爱情。
岭国的西方是霍尔国,其国王垂涎格萨尔王后珠牡的美丽,趁格萨尔留居魔国之际进攻岭国。
珠牡率众反抗,终因力量悬殊而失败,格萨尔的兄长阵亡,珠牡被掠走。
格萨尔闻讯后顿时醒悟,他化装成流浪汉潜入霍尔国,杀死霍尔国王救回王后。
岭国的南方是姜国,为了夺取岭国的盐池而屡次进犯岭国,国王萨丹武艺高强,精通妖法,但最终仍以失败告终。
格萨尔征服了四方妖魔,又征服了周边众多国家,成为举世瞩目的大英雄。
但是故事并未结束,在格萨尔南征北战的年月,他的母亲和爱妃阿达娜均病逝而入地狱。
格萨尔下地狱救出母亲和妃子,并把她们送入天堂。
至此,格萨尔下凡的任务彻底完成,大梵天派众神接他返回天界。
于是格萨尔带领王后珠牡和梅萨在美妙的音乐中升天,格萨尔的故事结束。
《格萨尔》共有120多部,其中经常演唱、流传广,影响大的有30多部。
最精彩的一部是《霍岭战争》。
霍岭战争是格萨尔平定四方过程中经历的最著名的一场战争,史诗既有战争场景的刻画,又有忠贞爱情的表达,成功地塑造了以格萨尔和王后珠牡为首的一大批岭国英雄的形象,真实地反映了西藏从分裂战乱走向统一的历史进程。
文学常识《民间文学小常识》
《民间文学小常识》1、民间文学的概念民间文学是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种由劳动人民口头创作,在民间广泛流传,反映劳动人民社会生活和思想情趣的口头语言艺术。
它的主要体裁包括散文体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民间寓言和笑话,韵文体的民间歌谣、叙事诗、史诗和谚语,韵散体结合的民间说唱、民间戏曲等。
民间文学一般是以劳动人民的生产劳动、社会生活、熟悉事物为题材,以表现劳动人民的思想认识、道德观念、生活态度、审美情趣,以及对于各种客观事物的评价为主题,以劳动人民的自身形象为主要描写对象,具有反映社会生活广泛性和深刻性的特点。
2、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与作家文学相比较,民间文学在创作和流传方面有他自己的特殊性,这些特殊性通常便称作民间文学的特征,而集体性、口头性、变异性和传承性,是民间文学区别于作家文学的最基本的特征。
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不同,是一种集体创作、集体流传的特殊的文学,它反映了人民的生活愿望,集中了群众的智慧,融会了人民的艺术才能,并为人民集体所承认和保存,这就构成了它的集体性特征;民间文学同时是以口头语言为工具进行创作和传播的,它是存在人民口耳之间的活动着的文学,又被称作人民口头创作或口传文学,因而口头性也是它的基本特征之一;民间文学作品由于采用集体的、口头的创作和传播方式,便直接决定了它本身总是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之中,这种自然而然变动的特点是和作家书面文学的稳定性相区别的重要标志,这就是它的变异性特征;民间文学作品固然有不断变化的特征,但同时又存在一系列相对稳定的因素,如故事的主干、创作的手法和格式等,世时代代传承下来,使民间文学延绵不断,这就是它的传承性特征。
民间文学诸特征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其中,集体性和口头性特征,对民间文学创作和流传起着主导和支配的作用;变异性和传承性特征是从集体性、口头性作用于民间文学创作和流传过程中显示出来的,它们反过来又印证了集体性、口头性的重要意义。
这四个特征联系起来就成为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在创作、传播方面的区别,同时也成为辨别民间文学的重要标志。
史诗和民间叙事诗
和社会发展时,又是从劳动创造物 质世界的现实出发,因而又充满着 朴素的唯物主义因素。当然,这种 幻想毕竟是人类幼年时期思维的产 物,因此,它又是幼稚的、主观的、 不科学的。
史诗和民间叙事诗
创世史诗的第二个特点,是对劳动 人民征服自然、创世立业的丰功伟 绩和大无畏精神的热情赞美。无论 是纳西族的《创世纪》,还是彝族 的《梅葛》,或者是苗族的“古 歌”,都是人的创造精神的伟大颂 歌。
史诗和民间叙事诗
(2)史诗与神话有密切的联系。 史诗产生于人类的童年时代,它和古 代的神话、传说有着天然的联系。人 类早期丰富优美的神话,为史诗的孕 育和发展提供了素材,使史诗的艺术 表现带上了浓厚的神话色彩,甚至有 些早期的史诗,简直就可以看成是韵 文形式的神话和传说。
史诗和民间叙事诗
在史诗里,人和神的行为常常是交相混 杂的:人可以通晓神道法术,可以变幻 身形,甚至可以死而复生;而神又常常 被赋予了人的各种行为和品性,连战马、 弓箭、钢刀,以至鸟、兽、 虫、鱼都可 以具有人的感觉、意志、好恶和欲望等 等。这一切,都与神话极为相似。但尽 管如此,史诗和神话思想倾向是不完全 相同的。
史诗和民间叙事诗
第一节 史 诗 史诗,是民间叙事体长诗中一种 规模比较宏大的古老作品。它用 诗的语言,记叙各民族有关天地 形成、人类起源的传说,以及关 于民族迁徙、民族战争和民族英 雄的光辉业绩等重大事件,
史诗和民间叙事诗
所以,它是伴随着民族的历史
一起生长的。从某种意义上来 说,一部民族史诗,往往就是 该民族在特定时期的一部形象 化的历史。
史诗和民间叙事诗
而且也往往以它提供的美妙的神话, 丰富的想象,富有特色而引入入胜的故 事,和生动朴实的诗歌语言,显示着这 个民族在艺术创作上的智慧和才能。在 我国纳西族、瑶族、白族流传的各种不 同的《创世纪》、彝族的《梅葛》、 《阿细人的歌》,还有《苗族古歌》等, 都属于这一类型的史诗。
民间叙事长诗
民间叙事长诗中文二班金璨 20140418一民间叙事长诗概述一民间叙事长诗的含义、发展、特点和分类1、民间叙事长诗的含义民间叙事诗是民间文学体裁之一。
一种具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的韵文或散韵结合的民间诗歌。
叙事性是民间叙事诗的突出特点。
在民间叙事诗的创作和传播中﹐巫师﹑艺人﹑歌手等起著比较重要的作用﹐有些重要作品还有专业的歌唱人员。
这类诗歌除以口头形式流传外﹐有的还有手抄本。
3、民间叙事长诗的特征1、吟唱历史事件,描写爱情悲剧歌颂民众反抗斗争,反对封建礼教对纯真爱情的束缚与戕害,是中国民间叙事长诗的两个根本主题。
如表现反抗头斗争的《噶达梅林》(蒙古族),《钟九闹漕》(汉族);表现爱情悲剧的《娥并与桑洛》(傣族),《崇阳双合莲》(汉族),《阿诗玛》(彝族撒尼人),《尕豆妹与马五哥》(回族),《黄黛琛》(裕固族),《仰阿莎》(苗族)等。
2叙述曲折故事,抒发浓烈情感。
如《娥并与桑洛》,《召树屯》,《萨里哈与萨曼》,《松帕敏与嘎西娜》,《艾里甫与赛乃姆》等。
3 塑造人物形象,多用诗歌表现方法。
如《娥并与桑洛》,《我的幺表妹》等。
4结构与演唱有程式化特点。
2、民间叙事长诗的发展。
民间叙事长诗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演变历程产生于周至春秋中叶的《诗经》已有叙事诗的萌芽汉代乐府民歌中的一些小叙事诗,较之先秦的叙事诗雏形,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直到汉代乐府中出现了《焦仲卿妻》这样的作品,我国古代叙事诗才趋于成熟隋唐以来,受民间叙事诗的影响文人叙事诗逐渐繁荣,产生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明清之际,我国民间叙事长诗进入空前繁荣的阶段,产生了为数众多的反映当时生活的叙事长诗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过搜集整理,大量少数民族民间叙事长诗问世,为我国文学宝库增添光彩4、民间叙事长诗的分类中国民间叙事诗的产生﹑流传和演变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按内容分﹐有创世叙事诗﹑英雄叙事诗和婚姻爱情叙事诗三类.创世叙事诗这类叙事诗产生较早﹐大多以开天辟地﹑人类起源﹑自然万物起源﹑民族来源﹑文化创造等为题材。
民间叙事诗
阿诗玛
二、基本特征
1、是阶级社会的产物,形成时期晚于史诗,没有远古时 期的生活内容,没有庄严的风格和宏伟的篇幅。
2、篇幅较长,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并致力于刻画人物形 象。 3、常常运用叙事和描写、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创作手法, 多用男女对唱的形式。
4、单线递进的结构方式。
五、少数民族故事诗的比较
我国南方的华南、中东南地区干栏稻作文化圈的民族(如 壮、侗、布依、仫佬、苗、瑶族等),内容多反映民族的 社会生活、生产劳动及社会斗争,表现人们对暴力的仇视 和被迫迁徙的痛苦主题。浪漫的想象与现实的描绘皆有, 刻画人物较细致。
我国西南地区的山地阔叶文化圈的民族(如彝族、哈尼族、 傈僳族、纳西、藏族、白族等),多是歌颂纯真的爱情、 争取婚姻自主、反抗不合理婚姻的悲剧。叙事、抒情、描 写相结合。
我还有一个最小的孩子,
草原上没有人不知道他的成名。
他是一个特殊的人。
我把他也送给您,
我曾把他看作我的命根,
只求您饶了我这条性命。
我曾把他当作我生活的翅膀,
如蒙古族的《嘎达梅林》 心想把你带走哟,孩子,/怎能从虎口里救出你爸爸?/看你死在
仇人的手中,孩子,/还不如死在妈妈的手下。
心想把你带走哟,孩子,/怎能在战场上和敌人厮杀?/看你落在 仇人的手中,孩子,/还不如死在亲娘的手下。
院子里的松树直挺挺, 生下儿子像青松; 场子里的桂花放清香, 生下姑娘像花一样。
场子里的树长得格叉叉, 生下儿子长不大, 他叫阿支,阿支就是他, 他像猴子,猴子更像他。
华南、中东南干栏稻作文化圈,语言生动活泼,准确凝练、 明快铿锵,显现出舒缓而和谐的音乐旋律,具有清秀、委 婉的风格,语言口语化,有说有唱。
哭嫁歌生动而深刻地反映出男权中心制度对女性的压抑和 父系家长制度对媳妇的奴役,表现了妇女的痛苦、不平与 反抗,以及对婚姻自由和爱情美满的渴望。
民间文学
(3)生活故事 生活故事一般没有幻想故事中那些神奇的 成分,它主要是依据现实生活虚构而成, 有的学者称之为“写实主义故事”。生活 故事的故事情节多用巧合、误会、夸张、 对比、猜谜等手法构成,大多洋溢着乐观 欢快的气氛。 长工和地主的故事 巧女和呆子的故事 爱情婚姻和家庭内部矛盾的故事 机智人物的故事
生活歌,主要指反映人民日常劳动生活和一般家 庭社会生活的歌。最引人注目的是妇女生活歌和 农民歌。 时政歌,主要反映人民群众对某些政治事件、措 施、人物及有关形势的认识和态度,是旧时官方 采风关注的重点。 情歌,是民间歌谣中数量最多,也更加脍炙人口 的一种。在历代人民特别是少数民族人民的爱情 生活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儿歌,古代称“童谣”或“孺子歌”、“小儿 谣”、“歌仔”等。
(4)笑话 笑话,是和生活故事接近而篇幅特别短小 的一种故事体裁。它大多截取人物生活的 一个片断,是口头叙事文学中专门进行讽 刺和嘲笑否定性言行和现象的故事。 讽刺封建官吏的笑话 讽刺贪吝和迷信的笑话 讽刺迂腐无知和虚伪狡诈的笑 讽刺思想性格怪谬的笑话
第二节 民间诗歌的类别
一、 民间歌谣
第八章 民间口头文学
主讲:徐永安
民间口头文学按文体可以分为三大类:
(一)散文的口头叙事文学,包括神话、 传说和各种民间故事; (二)韵文的民间诗歌(抒情的和叙事的长 诗、各种歌谣)、谚语、谜语; (三)综合叙事、抒情、歌舞,具有较多 表演成分的民间说唱、民间戏曲。
本章只论述民间口头散文叙事文学和民间 诗歌。
二 民间长诗 (一)民间叙事诗的分类 民间叙事诗,是民间口头创作和流传的、 篇幅较长的韵文或韵散结合的作品。以有 完整的故事情节和注意塑造形象为其基本 特征。按内容主要可分三类: 原始性叙事诗,或称原始性史诗 英雄叙事诗,其中部分可称英雄史诗 世俗生活叙事诗
民间叙事诗名词解释(二)
民间叙事诗名词解释(二)民间叙事诗名词解释1. 民间叙事诗•定义:民间叙事诗是指民间创作的叙事性诗歌形式,通常由口头传承方式流传下来。
•例子:中国古代的《楚辞》中的《九歌》就是一首民间叙事诗,它以叙事的方式表达了人们对爱情的追求和乐观向上的态度。
2. 英雄人物•定义:在民间叙事诗中,英雄人物是指具有非凡能力、勇气和智慧的主要角色。
•例子: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人物俄狄浦斯是一位在冒险中展现出勇气和聪明才智的英雄人物。
3. 情节•定义:情节是民间叙事诗中的故事发展线索,包括起承转合等部分。
•例子:《水浒传》是一部中国民间叙事诗,通过描述宋江等英雄人物的生活经历和战斗经历来展现故事的情节发展。
4. 修辞手法•定义:修辞手法是指在民间叙事诗中用来增强表达效果的语言技巧,包括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
•例子:《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一首民间叙事诗,其中使用了比喻手法来描述两位主人公的爱情,如将朱丽叶比作太阳、罗密欧比作星星,以凸显其美好和纯洁。
5. 韵律•定义:韵律是民间叙事诗中音韵的组织,包括押韵、节奏等要素。
•例子:英国史诗《贝奥武夫》采用了老英语的韵律形式,通过押韵和节奏的变化来表现文学的节奏感和音乐感。
6. 传承方式•定义:传承方式是指民间叙事诗在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之间传播和保存的方式,包括口头传承和书面传承。
•例子:希腊史诗《奥德赛》通过口头传承的方式流传了几百年,直到最后被记录下来并成为世界文学的经典之作。
7. 文化意义•定义:民间叙事诗在传承、表达和展现人们的文化、价值观和历史情感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例子:中国古代的《诗经》是一部包含了丰富的民间叙事诗的文集,它不仅记录了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还反映了古代中国人的情感和思想。
以上是关于民间叙事诗常用名词的解释和举例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诗的四个特点②
㈢史诗包含丰富的民族知识:史诗包括了一个民族经验、观念、 信仰等各种知识,是民族起源、迁徙、战争、兴衰的形象 化展现。在史诗中还有对该民族古代生活场景如生产、议 事、选举、节日、祭祀、娱乐、体育等的描述,是非常宝 贵的人类早期文化资料。
苗族《苗族古歌》
《苗族古歌》是苗族古代的创世史诗,共8000多行,分
为四组:
第一组《开天辟地》,叙述天地日月、山川河流的形成,特点是男 性巨人(神)集体创作世界(30位神共同创造天地,打造日月)
第二组《枫木歌》,叙述物种起源、人的起源,显示苗族对枫树的 崇拜(枫树—蝴蝶妈妈—与泡沫成亲—12金蛋—孵化出姜央等人、神、动物)
中国民间文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史诗和民间叙事诗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史诗
•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 1 Ⅰ—1
苗族古歌
• 2 Ⅰ—2
布洛陀
• 3 Ⅰ—3
遮帕麻和遮咪麻
• 4 Ⅰ—4
牡帕密帕
• 25 Ⅰ—25
玛纳斯
• 26 Ⅰ—26 江格尔
• • 27 Ⅰ—27 格萨(斯)尔
• 547 Ⅰ—60 科尔沁潮尔史诗 • 548 Ⅰ—61 仰阿莎 • 549 Ⅰ—62 布依族盘歌 • 550 Ⅰ—63 梅葛 • 551 Ⅰ—64 查姆 • 552 Ⅰ—65 达古达楞格莱标 • 553 Ⅰ—66 哈尼哈吧 • 554 Ⅰ—67 召树屯与喃木诺娜
申报地区或单位
贵州省台江县、黄平县 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 云南省梁河县 云南省思茅市 新疆苏柯尔克孜州、新疆文联民协 新疆和布克赛尔县、博尔塔拉州、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新疆文联民协 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内蒙、新疆
中国社会科学院
内蒙古自治区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贵州省盘县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 云南省双柏县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云南省元阳县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人类迁徙记》不仅口头流传,还被记载在纳西族东巴 葛》,流行于云南楚雄彝族居住区,包括四个 部分:1.创世;2.造物;3.婚事和恋歌;4.丧葬。
• 彝族人民非常珍视这部史诗,称之为彝族的“根谱”, 每当过节由“毕摩梅葛”讲唱的最为肃穆。也可以由老 年、青年梅葛或娃娃梅葛演唱。
• 南北朝的民间叙事诗《木兰辞》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 唐代民间叙事诗保留在《敦煌变文集》中。
• 清代乃至民国,湖北出现《钟九闹漕》,江浙等地出现 《五姑娘》《鲍六姐》等。
少数民族民间叙事诗
• 少数民族民间叙事诗在少数民族文学中占居重要 地位。
• 有些少数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字,没有历史典籍,也没有 文人文学,但是却有自己的民间叙事诗,世代流传不废。
• 汉族没有史诗,但有很多民间叙事诗。
汉族民间叙事诗
• 汉族民间叙事诗可以追溯到《诗经》,其中《生民》 《公刘》《绵》《皇矣》《大明》 5首,被称作周民族 史诗,叙述了周人起源、迁徙和壮大的历史。另外, 《氓》《谷风》也是叙事诗。
• 汉乐府诗有著名的《陌上桑》《病妇行》《十五从军征》 等。汉末《孔雀东南飞》则是我国民间叙事诗的代表作 之一。
㈣史诗主题宏大,叙事庄严,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史诗讲述民 族历史和祖先功业,是教育后代的重要“教材”,往往在 重大节日、祭典和重要时刻讲唱,用于凝聚人心。
史诗的神秘性
讲唱史诗还用来消灾、治病、祈求民族兴旺。 史诗讲唱艺人都有一个神奇学艺过程的故事。
三、史诗的类型①
史诗,可以分为创世史诗和英雄史诗两种。
㈠创世史诗,又称“原始性”史诗或神话史诗。
创世史诗主要讲述一个民族早期想象中的创世过程以及 本民族起源和历史大事等。它对宇宙、事物、人类及其 文化制度的想象性解释,与神话最为接近。
我国创世史诗主要分布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如苗族《苗族古 歌》,彝族《梅葛》《阿细的先基》,纳西族《人类迁徙记》 《祭天古歌》,白族《开天辟地》,拉祜族《牡帕密帕》,阿昌 族《遮帕麻与遮米麻》等。
格萨尔王唐卡(左青年,右老年)
四、民间叙事诗
• 民间叙事诗是民间诗歌中的叙事体长歌,是民众集体创 作、口头流传的韵文故事。
• 就体裁而言,民间叙事诗和史诗都属于民间叙事体长诗。 共同特点:是有情节、有人物、使用韵文(或韵散相间) 的语言形式,且由民间歌手传唱。
• 区别在于:史诗是一个民族早期的作品,民间叙事诗则是 较晚时期的作品;民间叙事诗没有史诗的庄严性、神圣性。
第三组《洪水滔天》,叙述世界遭受洪水毁灭,兄妹成婚再造人类
(姜央当上大哥—雷公不服—发洪水—剩下兄妹—结婚繁衍人类)
第四组《跋山涉水》,叙述居住东方的苗民向西部迁徙的过程。
其他创世史诗
• 纳西族《人类迁徙记》,又名《创世纪》,流行于云南 纳西人中间,共分为四章:1.开天辟地;2.洪水翻天; 3.天上烽火;4.迁徙人间。
㈡表现爱情婚姻的叙事诗:彝族(撒尼人)的《阿诗玛》, 傣族的《娥并与桑洛》,哈萨克族的《萨里哈与萨曼》, 回族的《马五哥与尕豆妹》等。
民间叙事诗的艺术特点
㈠线索单纯,首尾完整 ㈡着意铺陈,一唱三叹 ㈢因类譬喻,发乎自然
• 我国各民族的民间叙事诗有几百部,著名的有蒙古族的《嘎达梅 林》,苗族的《张秀眉之歌》,彝族(撒尼人)的《阿诗玛》, 傣族的《娥并与桑洛》《召树屯》,回族的《马五哥与尕豆妹》, 哈萨克族的《萨里哈与萨曼》等。
民间叙事诗的内容
㈠反映民族冲突、阶级斗争的叙事诗:如汉族的《木兰 辞》,蒙古族的《嘎达梅林》,苗族的《张秀眉之歌》, 汉族的《钟九闹漕》(又名《抗粮传》)等。
我国英雄史诗分布于黑龙江、蒙古高原、新疆、青藏高原一带的 少数民族聚居区。三大史诗都分布在这条“英雄史诗带”上。
《格萨尔王传》藏文手抄本
·
· ·
加
著
朱
名
乃
的
在
『
整
江
理
格
《
尔
江
齐
格
』
尔
加
》
朱
歌
乃
词
加
朱
乃
在
指
导
徒
弟
加·朱乃讲唱《江格尔》现场
西藏著名说唱家土登在讲唱《格萨尔王》
民间老艺人在讲唱《格萨尔王》
• 中国三大史诗:藏族《格萨尔王》、蒙古族《江格尔》、 柯尔克孜族《玛纳斯》。
• 此外还有苗族《苗族古歌》、彝族《梅葛》、纳西族的《人类迁 徙记》、白族的《开天辟地》等。
二、史诗的四个特点①
㈠史诗是一个民族早期的产物:史诗是一个民族形成时期的集 体创作。创世史诗与创世神话内容相近,讲述天地、人类、 万物的起源等。英雄史诗讲述民族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身 上多有神性,出生、能力、经历、业绩、归宿都是非凡的。
藏族《格萨尔王》
《格萨尔王》又称《格萨尔王传》,流行于藏族,叙述格萨尔出生、 获得王位以及率领岭国人民抗击侵略、征服邻国、降服妖魔、统 一西藏的故事。
格萨尔是白梵天王最心爱的小儿子,由观音菩萨授意,自愿下凡 拯救人类。此前岭国灾祸连年、人民流离失所、妖魔横行,神子 投胎到岭国国王第二个妻子腹中。出生前母亲被排挤流放,出生 后历经苦难。他从小有非凡本领,12岁时在赛马会上夺得王位, 并娶美女珠牡为妻,定名为“世界雄狮大王格萨尔”。从此他开 始了一生的征战,打败所有邻国,之后又远征他国。最后他又闯 入地狱,救出母亲和18亿亡灵。他完成拯救人民的大业后,又安 顿三界,最后返回天国。他被称为“世界太阳”、“无敌大王”, 是藏族人民的骄傲。
• “毕摩经”是史诗《梅葛》的核心部分,演唱时有相应 的祭祀、通神仪式。
史诗的类型②
㈡英雄史诗
英雄史诗是古代产生的赞美本民族英雄、讲述民族早期历 史的长篇叙事诗。
英雄史诗讲述的故事常常有一定的历史事件为原型,塑造的英雄 也是民族精神的化身。故事一般讲述英雄带领本民族人民抗击侵 略、保卫家乡、统一各部落(甚至对外扩张)的历程,在情节上 有神话、传奇色彩。
一.史诗概念
• 史诗,就是讲述天地开辟、人类起源以及民族历 史、民族英雄等内容的自古流传、规模宏大的民 间叙事长诗。
• 史诗与神话一样产生于人类的童年时期。
世界著名史诗
• 世界四大史诗:古希腊的《伊利亚特》、《奥德赛》, 古印度的《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
• 此外,还有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法国的《罗兰之歌》、英 国的《贝尔武夫》、芬兰的《凯莱瓦拉》,冰岛的《萨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