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讲中唐古文运动 何思莹..
古代文学史二北师大精品课程2817页PPT
传记文学也有许多传世佳作。如《段太尉逸 事状》《宋清传》、《童区寄传》、《种树郭橐 驼传》等。柳宗元善于把人物放在尖锐激烈的矛 盾斗争中来展示人物的命运,塑造鲜明生动的人 物形象。
柳宗元把叙事写人和议论结合,直接表达爱 憎褒贬之情。作者有意追求情节的紧张生动,注 重环境气氛的渲染,重在刻画人物,增强传记文 的文学性,使传记文在文学化的道路上前进了一 步。
但柳宗元也不是醇儒。对各家思想有包融性, 大大突破儒家思想的局限。对于佛教,柳宗元更 是终生信奉,力图“统合儒释”。柳宗元具有朴 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反对有神论。
二、柳宗元的文学活动
柳宗元写文章从骈体文入手。入仕后,颇受 韩愈古文理论及创作的影响,加之从政实践中, 逐渐认识到淡情浓彩的骈文为“无用之文”,文 学观念和创作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柳宗元积极参与“永贞”革新。后失败被贬 永州,这是其政治上的低谷,但却是他一生文学 创作的黄金时期。
元和十年被调回京城,后柳宗元被放逐为柳 州刺史,故世又称柳柳州。在柳州实行局部的改 革。深受柳州百姓爱戴。于元和十四年病逝于柳 州。
柳宗元是中唐时期杰出的思想家和政治家。 其政治思想乃至伦理观念是儒家。他主张任人唯 贤,重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力主薄赋轻徭,反对豪强兼并。
三、柳宗元的论说文和人物传
柳宗元众体兼长。其文章包括骈文和散体文 两部分,散体文成就最高,主要有论说、寓言、 游记、传记和骚赋五类。
柳宗元的论说文,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观 点鲜明。如其代表作《封建论》、《捕蛇者说》、 《种树郭橐驼传》等,均构思新颖缜密,论证有 力,逻辑严密,手法多样,文笔简洁生动。
骚赋也是柳文中具有特色的一部分。其《吊 屈原文》、《骂尸虫文》、《乞巧文》、《惩咎 赋》、《囚山赋》、《闵生赋》均为讽时刺世、 抒哀泄愤的杂感,感慨淋漓,颇得“骚学”之旨。
高教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16课《洛阳诗韵》-精编解析
洛阳诗韵□叶文玲教学目的:(一)整体感知课文,把握主题“洛阳诗韵”的内涵,激发学生对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的热爱。
(二)抓住关键词语理清文章思路,教给学生阅读欣赏文章的方法。
(三)通过朗读欣赏和训练激发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品味语言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先果后因的逻辑关系。
教时安排:两教时【第一教时】教学重点: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理清两部分结构与联系,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体味作者对洛阳的偏爱和崇拜之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写下了这样的词句;曾任浙江省作协主席的女作家叶文玲在河南工作24年,发出了“中原忆,最忆是洛阳”的感慨。
是什么让作家对九朝古都洛阳如痴如醉呢?我们一起来欣赏抒情散文《洛阳诗韵》。
(板书课题作者)二、解题:①洛阳;②诗韵——诗一般的韵味三、结合“课文导读”听朗读录音,初品诗韵,注意字词音义并思考:①开头哪些语段抒写作者对洛阳的偏爱和崇拜?找出第一段中最能表达这种感情的一个字。
②文章从哪些侧面选取材料描绘洛阳“诗一般的韵味”?找出关键性语句回答。
读准加点字的音,掌握加横线词语的意义:璀璨笑靥馈赠况味邙山笃诚天竺粗拙贬谪明媚娇妍姹紫嫣红赭铅釉谙熟夹峙伊阙岚气氤氲浊黄澄碧龛摄人心魂棹四、结合思考题理清文章结构思路㈠〔1—5〕抒写对洛阳的偏爱和崇拜㈡〔6—15〕叙写洛阳的古美和奇绝△第6自然段在结构上的作用:领起下文(总说)△关键性语句:洛阳古,她有…… / 洛阳美,她有…… /洛阳绝,她有…… / 洛阳奇,更因她有……△作用:重章复沓,从四个不同侧面展示洛阳辉煌的历史画卷(分说)五、读析第1——第5自然段,体味作者对洛阳的偏爱和崇拜△朗读设问:⑴文章开头哪个字是作者对洛阳偏爱和崇拜之情的浓缩?(醉)⑵作者对洛阳偏爱和崇拜的原因是什么?(特殊的况味)⑶据上下文看,这“特殊的况味”指什么味?(文化味)具体表现:璀璨明珠;历史沉积;文化遗产;文情诗意,才俊辈出△品味第2、3两节比喻句的作用和不同△找出第4、5两节关于“机遇和亲缘”的照应之处六、作业:(1)在理清字词的基础上熟读课文,品位文章优美流畅的语言;(2)从古、美、绝、奇的不同角度品味洛阳的诗韵。
【课外阅读】古文运动和韩愈、柳宗元的散文
【课外阅读】古文运动和韩愈、柳宗元的散文第一节古文运动一、古文运动产生的原因1.政治改革与文体的革新。
安史之乱以后盛唐的气象已衰败,社会潜伏着各种政治矛盾和危机,德宗、宪宗时,社会出现所谓的中兴气象,但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
因此一部分具有忧患意识的文人官吏,从巩固唐王朝的统治,积极从事政治改革。
德宗贞元、宪宗元和时期象王叔文、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等一大批人主张政治改革,同时要求文学为政治改革服务。
恢复孔孟儒学的道统与文学的“文以明道”,就体现了这种政治改革和文学革新的基本倾向。
2.文学发展的自身原因。
骈文的产生本来是文学审美观念和文章艺术技巧的进步,也曾创作出许多优秀的作品,但骈文的创作逐渐走向了形式主义和唯美主义,思想空虚,内容浮泛。
因此从南北朝时期就有人开始反对骈文,如梁朝的裴子野、北齐的颜之推。
至初唐以降不断有人提倡古文,陈子昂力主恢复“汉魏风骨”,天宝中期以后元结、李华、萧颖士、独孤及、柳冕等相继而起,提倡儒学道统和文章复古。
这都为韩、柳所倡导的古文运动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3.韩、柳的理论和实践。
韩愈、柳宗元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系统而明确的理论主张,他们主张“文以明道”、道文并重;师古而不拘泥于古,贵在创新;重视道德修养与文章的关系。
而且他们以其丰富的创作,确立了“古文”的写作规范,开拓了“古文”的应用范围,丰富了“古文”的艺术表现手法。
所以,韩、柳在理论上为古文运动指明了方向,在实践上为“古文”的写作树立了典范,对古文运动的崛起有领袖之功。
二、古文和唐代古文运动的概念“古文”是与骈文相对的散体文章。
“古文”概念的明确提出是盛唐的萧颖士和中唐的韩愈。
所谓“古文”是指先秦两汉时期的以散行单句为主的散文,唐人学习这种散文并创造性地运用了这种散文形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唐代古文运动是韩愈、柳宗元领导的一次散文革新运动。
它针对南北朝以来骈文创作的浮艳空洞的流弊,以恢复孔孟儒学为号召,以学习先秦两汉散文为目标,在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诸方面进行变革。
第七章 白居易 第八章古文运动
第七章白居易与新乐府运动白居易(772-864)元稹(779-831)概说一:中唐诗以韩、孟、元、白为最。
“韩、孟尚奇警,务言人所不敢言;元、白尚坦易,务言人所共欲言。
”(《瓯北诗话》卷四)表面看来,二者看似背道而驰,但实质上是殊途同归的创新。
概说二:元白诗派:元白诗派是指中唐时期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诗歌流派,他们重写实,尚通俗。
他们发起新乐府运动,强调诗歌惩恶扬善、补察时政的社会功能,语言方面则力求通俗易解;但对诗歌的审美功能重视不够。
概说三:新乐府运动:是中唐时期由白居易、元稹等所倡导的诗歌革新运动。
他们主张恢复古代的采诗制度,发扬《诗经》和汉魏乐府讽喻时事的传统,使诗歌起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即以新题写时事的乐府诗,艺术上以平易浅切的语言、自然流畅的意脉来增加诗歌的可读性。
所谓新乐府是相对于古乐府而言,故名。
“新乐府者,皆唐世之新歌也。
以其辞实乐府,而未尝被于声,故曰新乐府也。
”(郭茂倩《乐府诗集》)继承和发扬了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影响深远。
其源有二:1、“诗三百”中的“风”诗传统;2、安史之乱以来杜甫、顾况、张籍、王建等人的写实诗歌。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生于新郑,官至翰林学士、太子少傅等。
有《白氏长庆集》。
●十七八岁时曾以《赋得原上草离别》受到顾况褒奖。
●799年进士及第(唐德宗贞元十六年)。
●800年与元稹同时授职,为秘书省校书郎,二人友情由此开始。
●806年研究时事,作《策林》七十五篇,显露自己的政治才华。
●806年4月,任周至县令,为新乐府诗创作源泉。
作《长恨歌》。
●807年授翰林学士。
808年任左拾遗;810年任京兆府户曹参军。
●815年武元衡被刺,因上书急谏贬江州司马。
819年任忠州刺史。
●820年穆宗即位,请求外任,为杭州刺史。
825年为苏州刺史。
●842年以刑部尚书致仕。
居洛阳龙门,会昌六年卒,年七十五。
唐宣宗李忱《吊白居易》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第6讲 中唐古文运动
(4)句法自由多变
文章句法以自由多变的单行散句为主,也
常常有意运用一些骈文的句法。
二、柳宗元的散文
1、类型
A.讽刺性寓言:《蝜蝂传》 、《捕蛇者 说》、《种树郭橐驼传》 B.传记散文:《段太尉逸事状》、《童区 寄传》 C.山水游记:《永州八记》
2、艺术成就
雄深雅健,精警犀利,简古峭拔。
蝜蝂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昂其 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 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 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 力不已,至坠地死。 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 己累也,唯恐其不积。及其怠而踬也,黜弃之, 迁徙之,亦以病矣。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 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 前之死亡不知戒。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 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
二、韩愈的散文 1、类型
(1)论说文
☆ 哲学论文:《原道》、《原性》、《原人》 等。 ☆ 政论散文:《论佛骨表》、《讳辩》、《诤 臣论》、《师说》、《马说》等。 ☆文学论文:《答李翊书》等。
(2)记叙文:传记文和碑志文,如《张中丞传
后叙》、《毛颖传》、《柳子厚墓志铭》等。
(3)序文:《送李愿归盘谷序》、《送孟东野
序》等。
(4)抒情文:《祭十二郎文》等。
2、艺术特点
( 1)气势磅礴,汪洋恣肆,自由奔放,感 情充沛。 皇甫湜:“茹古涵今,无有端涯,浑浑灏 灏,不可窥校。”(《韩文公墓铭》) 苏洵:“韩子之文,如大江大河,浑浩流 转。”(《上欧阳内翰第一书》)
(2)说理、叙事、言情三者在不同文体中虽有 侧重,却也常常妙合无垠。 论说文观点鲜明,辞锋犀利,气势宏伟,说 理透辟,逻辑性很强,感情强烈。 记叙文常常采用叙事为主,兼以议论和抒情 的手法,既能够生动地刻画出人物形象,又 能够体现出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如《张中丞 传后叙》。
柳宗元
• 柳宗元的散文,与韩愈齐名,韩柳二人与宋代的欧阳修、苏轼等 并称为“唐宋八大家”,堪称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散文家。唐中 叶,柳宗元和韩愈在文坛上发起和领导了一场古文运动。他们提 出了一系列思想理论和文学主张。在文章内容上,针对骈文不重 内容、空洞无物的弊病,提出“文道合一”、“以文明道”。要 求文章反映现实,“不平则鸣”,富于革除时弊的批判精神。文 章形式上,提出要革新文体,突破骈文束缚,句式长短不拘,并 要求革新语言“务去陈言”、“辞必己出”。此外,还指出先 “立行”再“立言”。这是一种进步的文学主张。韩柳二人在创 作实践中身体力行,创作了许多内容丰富、技巧纯熟、语言精练 生动的优秀散文。韩柳的古文运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小石潭记》赏析
• 作者在写景中传达出他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全文寂寞清幽, 郁郁落落,形似写景,实则写心。文章对潭中游鱼的刻画虽只寥寥几句,却极其准确地写出潭 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形神姿态。此外,文中写潭中游鱼的笔法极妙,无一笔涉及水,只说鱼 则“空游无所依”,则水的澄澈透明,鱼的生动传神,都各尽其妙,意境之深,令人拍案叫绝。 《小石潭记》赏析(成曾)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是他散文创作中具有高度艺术技巧和最富于艺 术独创性的一个部分。而在他篇数不多的山水游记中,《小石潭记》可以说是一篇很有代表性 的作品。《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一篇。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 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语言简练、生动,景物刻画细腻、逼真,全 篇充满了诗情画意,表现了作者杰出的写作技巧。因之,成为被历代所传诵的散文名篇。这篇 游记一共可以分为五段。第一段,作者采用的是“移步换形”的手法,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 去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 如鸣佩环,心乐之。”
第十六讲中唐古文运动 何思莹详解
中唐古文运动
主讲人:谭家健 制作:汉本一班 何思莹
※中唐古文运动的理论和主张※
初唐以前裴子野、苏绰等人批评骈文,提倡古文的努 文,反对六朝以来的骈体文的文体改革运动。骈散之争的苗 头可以追述到南北朝后期,最早提出古文和今文概念并发现 其间矛盾对立关系的,是梁朝简文帝萧纲。
唐玄宗天宝年间以后出现了萧颖士、独孤及这些人,他们提倡复古 使得这个运动进一步高涨,可以说正式揭开了唐代古文运动的序幕。萧 颖士跟我们前面讲过的李华齐名,并称萧李。他的才气比李华更高,他 说自己平生作文就是学古文。他企图把文与道重新结合起来,被认为是 文章中心的开启者。独孤及强调“先道德而后文学”,强调“为文在经” 就是经书。儒家经典推崇两汉文章,他说自典诰缺,认为只讲形式不讲 内容,形式越好效果越坏,对于骈体文的形式主义可以说是深恶痛绝。 比他稍晚一点有个人叫柳冕,古文家。他提出来“文道合一”“文 章本于教化,发于性情”。根据这个原则,他对于从屈原到曹植许多作 家一概采取批判态度。他说“屈宋以降,则感哀乐而亡雅正;魏晋以还,
中唐古文运动同时也是一场政治运动和思想运动,希望通过 文风复古,复兴儒学,挽救唐王朝的衰亡。古文运动是在中唐 形成高潮的,这跟中唐社会、政治、文化各个因素分不开。安 史之乱以后,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陡然走向衰落,封建王 朝的统治腐败无能,地方军阀拥兵割据。到了贞元元和年间, 中央和藩镇的矛盾越来越紧张,在初盛唐时期卓有成效的民族 融合政策,到中唐以后演变为尖锐的民族矛盾。初盛时期的儒 佛道三家并蓄方针,这个时候也发展为冗道。天下大批的劳动 力进入寺庙当了和尚,他们不耕而食,不织而衣,他们不劳动 却要吃饭。赋税不足,国家的负担加在劳动人民身上,给封建 王朝的经济、军事造成困难。就是抓壮丁,当兵的也少了,许 多人都当了和尚了。 以上种种危机促使封建地主阶级中有远见的政治家思想家迫 切感到必须来一次重大改革,挽救唐王朝岌岌可危的命运。而 在贞元时期,恰恰有二十年相对太平的时期,这是个假象。政 治经济稍稍有些恢复的苗头,这些思想家于是感到有希望了, 中兴了,于是就行动起来,经过艰苦地努力造成了一场影响深 远联系广泛的古文运动。
第十六讲中唐古文运动-何思莹..
中唐古文运动提出文以明道,强调言之有物,反对形式主义。
※中唐古文运动的文章改革※
以上我们从政治运动和思想运动来看古文运动,现 在我们要说古文运动的最大功绩,还是文学运动,就是 文章改革这方面。
其代表人物就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提出来了一系 列的积极可贵的文学理论主张,并取得大批优秀散文创 作成就,从而使中国散文史进入一个光辉灿烂的新时代。 韩愈和柳宗元提出来一系列重要的文学理论主张主要观 点是以下几点。
柳宗元在政治上比韩愈要激进,他参加了永贞革新。他思想 上既崇儒但不排佛,他肯定道家的《列子》、《文子》和《关子 》这些书。柳宗元的自然观和历史观都有可贵的唯物主义因素, 当时不为人所重视,甚至不理解,但是后世得到很高的评价。尤 其是五十年代以后,古文运动还有一个骨干叫李翱,他是韩愈的 学生和直系,他吸收了佛学把儒学发展成为道学,他的思想开宋 明理学的先声,他使唯心主义体系更完备了,当然体现的消极因 素也更多一些。
以上这些人,都是从不满骈体文的内容虚华出发,还没有考 虑怎么样用新的文体来代替骈体文。前面一讲讲过初唐时节是反 对“淫巧”文风的,但是并不否定骈体文。陈子昂大力提倡汉魏 风骨,批判齐梁靡靡之音,提倡复古当时人学。他《旧唐书》说 “文体一变”,所谓“文体”这个“文”是泛指文学,而不是专 指散文,这个“体”指体性、体势,而不等于说文章的体裁。但 是陈子昂的主要成就和影响在诗歌方面,在散文界由于骈文积习 甚久,势力太大,还没有能够掀起一场古文运动。
中国语言文化十六讲_中原科技学院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中国语言文化十六讲_中原科技学院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地动仪的发明者是参考答案:张衡2.不敢高声语,参考答案:恐惊天上人3.随风潜入夜,参考答案:润物细无声4.某班的同学在编写“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为扮演韩非子的同学设计台词,下列选取项合适的是:_____。
参考答案:以法治国,中央集权5.提出“民贵君轻”的主张是参考答案:孟子6.不知细叶谁裁出,参考答案:二月春风似剪刀7.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创编“五禽戏”的名医是参考答案:华佗8.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参考答案:史记9.但愿人长久,。
参考答案:千里共婵娟10.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数学专著,有一些内容在当时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参考答案:九章算术11.对汉字进行整理和规范的第一人参考答案:仓颉12.顾恺之是东晋著名的画家,他最擅长人物画参考答案:正确13.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参考答案:辨证论治14.中国民间三大智力玩具之一“华容道”中没有下面哪个人物:参考答案:刘备15.丝绸之路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唯一的交汇地,以下各项,不属于四大文明的是:_____。
参考答案:阿拉伯文明1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蕴含的道理和下列哪句话最相似?参考答案:蓬生麻中,不扶而直17.你管爸爸的弟弟的妻子叫姑姑。
()参考答案:错误18.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一部_____参考答案:农书19.“小题大做”中的“小题”原指:参考答案:科举考试命题20.抽刀断水水更流,参考答案:举杯消愁愁更愁21.离离原上草,参考答案:一岁一枯荣22.在可识汉字中,最古老的华夏文字是参考答案:甲骨文23.下列中华老字号中最悠久的是:参考答案:同仁堂24.传说中创造人类的神是女娲。
()参考答案:正确25.这是一个成语典故,这个成语和郑人买履是近义词。
它用来比喻死守教条、拘泥成法。
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楚国人渡江的途中。
这个故事和剑有关。
第16课 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课件
公元前127年漠南战役
公元前121年河西战役
公元前119年漠北战役
昭君出塞图
汉武雄图载史册,
长城万里遍烽烟,
何如一曲琵琶好, 鸣镝无声五十年。
--翦伯赞
一、中原王朝与匈奴的和战关系
历史时期 中原王朝与匈奴的关系
战国时期 秦 汉高祖 汉武帝 战
战
和 战 和
汉元帝
应如 汉果 武你 帝身 的处 招汉 蓦朝 吗, ?你 会
——《史记· 蒙恬列传》
*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夺取河 套一带,并修筑长城,扼制了匈奴 的南下。但是到秦末,中原战乱, 匈奴崛起。
*和亲: 西汉刚刚建立,社会非常贫困, 经济实力不足,汉高祖刘邦采取和 亲政策,以皇室公主嫁给匈奴单于, 同时还每年赠以大量财礼来维持的。 目的是为暂时避免匈奴的骚扰,但 这种政策并没有阻止匈奴年年南下 掠夺。
*战争:
西汉初期的休养生息政策,到武帝 时已六七十年,经济繁荣,国力强大, 已具备了反击匈奴的条件.汉武帝相继 起用卫青,霍去病等将领,发动了三次 大战役,击败匈奴后,在河西地区设郡, 将长城向西沿伸,派兵屯田驻守.
下一页
西汉反击匈奴示意图 马踏匈奴
小知识:
你知道“冠军”称号的来历吗 ?
霍去病勇冠三军,被封为“冠 军侯”,冠军的称号就是由他的封 号而来。
历史&七年级
历史&七年级
苜蓿 葡萄 核桃
铁器
哈哈,你 知道这些 物品哪些 是我从西 域驮回来 的?哪些 是从中原 驮过去的 吗?
丝 绸 石榴
良种马
中原地区的铸铁、凿 井、造纸等技术和丝 绸、漆器、金属工具 等物品传到西域
从西域传入中原的物种: 汗血马、葡萄、石榴、苜 蓿、核桃、佛教、音乐、 歌舞、魔术、雕塑等。
我国母语课程发展的历史轨迹.
教育部西北师大课程研究中心 靳 健
诗教课程的性质 特征与教育功能
从先秦百家争鸣到唐宋古文运动 前这一阶段的母语教育活动,可以 称之为诗教课程。诗教课程是以孔 孟儒学的育人标准,以《诗》的审 美趣味,净化美化学习者的品德情 操与历练涵养学习者的言语行为的 母语教育实践过程。
文教课程的特征:切世、创意、简言
切世是指学子学文要为现实生活服务,对国家 兴亡负责。韩愈在《原道》中说:“夫所谓先 王之教者,何也?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 ,由是而之焉之谓道(从这里到达仁义的境界就 叫做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其文:《 诗》、《书》、《易》、《春秋》;其法:礼 、乐、刑、政;其民:士、农、工、贾……以 之为人,则爱而公;以之为心,则和而平;以 之为天下国家,无所处而不当。”
提倡艺术的兴趣 传统教育的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 注重艺术审美趣味的涵养。这个优 点被国语、国文课程继承了下来。 继承传统教育的优秀成果,引导学 生学会审美,提高欣赏能力和艺术 品位,应该是母语课程改革矢志不 渝的追求。
语文课程的性质
特征与教育功能
1950年,国家改国语、国文的课程名 称为“语文”。当年由出版总署编审 局编辑出版的建国后第一套统编语文 教材的《编辑大意》说:“说出来的 是语言,写出来的是文章,文章依据 语言,‘语’和‘文’是分不开的。 语文教学应该包括听话、说话、阅读、 写作四项。因此,这套课本不用‘国 文’或‘国语’的旧名称,改称‘语 文课本’。”
简言是指学子为文,用语要凝练,寓意 要深远。 唐代韩愈、柳宗元领导的古文运动,旨 在反对骈文,提倡古代散文。韩愈主张 学古文应“师其意不师其辞”、“文从 字顺各识职”、“唯陈言之务去”。 柳宗元认为 ,“ 文者以明道 , 是固不苟为 炳炳烺烺,务采色夸声音而以为能也”。
第九章__中唐古文运动
潮州韓文公廟碑
蘇軾
• 匹夫而為百世師,一言而為天下則,是皆有以參天地之化, 闗盛衰之運。其生也有自來,其逝也有所為矣。故申吕自 嶽降而傅説為列星,古今所傳不可誣也。孟子曰:吾善養 吾浩然之氣。是氣也,寓於尉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間。 卒然遇之,則王公失其貴,晉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賁 育失其勇,儀秦失其辯。是孰使之然哉,其必有不依形而 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隨死而亡者矣。故在天 為星辰,在地為河嶽,幽則為鬼神,而明則復為人此理之 常,無足怪者。自東漢以來道䘮文異
• 辉煌的译经文学需要自己的话语对这种文体进行表述。印度是 一个文体理论和文体思辩水平比较高的国家,印度古典文名著 有婆摩诃的《诗庄严论》,它注重讨论文体和修辞,把诗分为 有韵律的和无韵律的两种,即韵文体和散文体。(转引自金克 木《梵语文学史》P374。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出版。)檀丁 (约七世纪)的《诗境》第一章也主要讨论文体区别和风格类 型。作者将诗(文学)的形式分为三体:有韵律体(诗),无 韵律体、杂体。‛随着佛教的传入中国,中印的文化交流,印 度的文体理论、格律修辞理论也一并传入中国,比如文笔之辩, 永明体的对偶理论皆受印度文论的影响。 • 公元八世纪左右伴随排佛复儒思潮的古文运动,大力提倡‚古 文‛理论,试图建立话语上的一统地位。而与之相对立的受排 挤打击的佛教一派必不愿接过古文的大旗,而必创立自己的话 语体系,亦即‚散语‛‚散文‛了。所以散文由佛教界人士创 造看似个人行为的偶然,实则文化交流与冲突中的必然。
• 我们对散文的模糊认识,以郁达夫先生《中国新文学大 系〃散文二集〃导言》为代表:‚中国古来的文章,一向就 以散文为主要的文体,……正因为说到文章就指散文,所以 中国向来没有‘散文’这一个名字。若我的臆断不错的话, 则我们现在所用的‘散文’两字,还是西方文化东渐后的产 品,或者简直是翻译也说不定。‛ 闻先生代表了很多人对散 文的模糊认识,而对散文的模糊认识遮蔽了我们固有丰富的 散文理论。 • 后来的学者有认为散文概念始自南宋后期罗大经的《鹤林玉 露》。台湾学者吕武志认为‚散文‛一词首见于王应麟《辞 学指南》。著名散文专家杨庆存先生在《宋代散文研究》中 提出了周必大说,认为‚周氏渊博的学识、丰富的阅历,以 及大批量的创作实践,都使他对散文体式有着深刻的理性认 识,使他有条件、有可能率先提出和使用‘散文’之概念。‛ 此说将散文概念的出现推到了南宋中期。但也未为确论。我 们有必要对散文这一概念的源起及其内涵作一认真梳理。
(新)高中语文《寄李儋元锡》讲解教学课件
(新)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讲解教学课件
颈联:身多疾病思田里, 邑有流亡愧俸钱。
• 因身体多病而想念田园乡里。城邑中有 百姓流离失所,真是愧对官吏的俸禄。
(新)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讲解教学课件
颈联 质疑:此联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思想 和人生态度?
身多疾病思田里: 退官归隐(立身——道)
邑有流亡愧俸钱:为国效力(处世——儒)
(新)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讲解教学课件
颔联:
世事茫茫,难以预料。春愁使我心神黯淡, 夜晚难以入睡。
如何理解:世事茫茫
(新)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讲解教学课件
知人论世
唐德宗建中四年(783)暮春入夏时节, 韦应物从尚书比部员外郎调任滁州刺史, 离开长安,秋天到达滁州任所。
在韦应物赴滁州任职的一年里,他亲身接触到人民生活情 况,对朝政紊乱、军阀嚣张、国家衰弱、民生凋敝,有了更 具体的认识,深为感慨,严重忧虑。就在这年冬天,长安发 生了朱泚叛乱,称帝号秦,唐德宗仓皇出逃,直到第二年五 月才收复长安。在此期间,韦应物曾派人北上探听消息。到 写此诗时,探者还没有回滁州,可以想见诗人的心情是焦急
进退两难,矛盾挣扎中体现诗人的人生态度
(新)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讲解教学课件
• 这首诗诗人并不局限写朋 友间的情感,还诚恳地披露 了一个清廉正直、思想矛盾 和苦闷的封建官员,真实地 概括出这样的官员有志无奈 的典型心情。
(新)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讲解教学课件
“创新求变”的中唐诗
(新)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讲解教学课件
唐代新乐府运动:倡导者是元稹、白居易。新乐府 运动,诗歌革新运动,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 张籍、李绅等所倡导,主张恢复古代的采诗制度, 发扬《诗经》和汉魏乐府讽喻时事的传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唐古文运动同时也是一场政治运动和思想运动,希望通过
文风复古,复兴儒学,挽救唐王朝的衰亡。古文运动是在中唐
形成高潮的,这跟中唐社会、政治、文化各个因素国陡然走向衰落,封建王
朝的统治腐败无能,地方军阀拥兵割据。到了贞元元和年间, 中央和藩镇的矛盾越来越紧张,在初盛唐时期卓有成效的民族
玄宗开元时期,骈文的内容有所变化。但是作为一种文体,还是 被人推重。当时人们称许推重的,还是四六体的燕许大笔,就是张说 苏颋的文章。
刘知己从史学叙述角度批评骈文滥用对偶,拼造词句。 这个时期有个史学家叫刘知己。他对文风发表意见他有本书叫 《史通》。这是一本系统的史学理论著作。其中有几篇如《言语》、 《浮辞》、《叙事》、《模拟》、《杂说》,也涉及到文学问题。他 反对用华丽的文辞写历史,对于雕才饰练的骈体文十分不满,尤其讨 厌滥用对偶句。批评六朝时期的作者“作者芜音累句,云蒸泉涌。其 为文也,大抵编字不只,捶句皆双。修短取均,奇偶相配。故应以一 言蔽之者,辄足为二言;应以三言成文者,必分为四句。弥漫重沓, 不知所裁。”应该一句话就说的他分两句说,应该三句话说完就分为 四句,一定要成对,认为这是一种重复。骈文中不适当地把古人名简 化,比如说魏武帝曹操简称为“曹武”,晋文帝司马昭简称为“司 文”。他都认为这不行。他提倡使用今言、现代语反对模仿古语。 刘知己这些意见对后来韩愈有启发,唐朝萧颖士、孤独及、柳冕、 梁肃等人都提倡古文,揭开古文运动序幕。
第十六讲
中唐古文运动
主讲人:谭家健 制作:汉本一班 何思莹
※中唐古文运动的理论和主张※
初唐以前裴子野、苏绰等人批评骈文,提倡古文的努力。
所谓古文运动,简单地说就是提倡先秦两汉时期的散体 文,反对六朝以来的骈体文的文体改革运动。骈散之争的苗 头可以追述到南北朝后期,最早提出古文和今文概念并发现 其间矛盾对立关系的,是梁朝简文帝萧纲。
以上这些人都曾经大声疾呼批判形式主义,企图使文章 回到宗经明道的传统。但是由于社会条件不够成熟,他们本 人的理论水平和创作成就又不够,他们对文学发展规律的认 识还不够全面,过分推崇儒家的经传,轻视文学应有的审美 地位和作用,把重文采和传道义明教化对立起来,因而得不 到更多人的认可支持,未能造成浩大的声势,动摇骈文的统 治地位。但是给后来的古文运动提供了宝贵经验。
萧纲(503―551) 字世缵,梁代文 学家
萧纲在一篇文章中提到:“若以今文为是,则古文为非;若 昔贤可称,则今体宜弃”,他讲的古文就是指散体文,今文就指 骈体文。当然也可以包括格律诗。他是站在肯定今文一边的。萧 纲同时的一个人——裴子野,他反对骈体文写过一篇文章叫《雕 虫论》,批评骈俪,提倡古体。可是他自己写文章也是古体,却 写得不好。北方西魏统治者叫宇文泰,他也是反对骈体文,要改 革文风。他命令一个大臣叫苏绰,仿照《尚书》作《大诰》,而 且下令朝廷所有的文书照这样的文体来写这个。《尚书》体早就 没人用了,人们都不懂,所以这个文章写出来比骈体文还难懂, 行不通。到了隋朝初年,一位叫李谔的,他曾经激烈地批评骈文。 隋文帝支持他,下令天下的公家私人文件都要“实录”,就是不 要华丽。
唐玄宗天宝年间以后出现了萧颖士、独孤及这些人,他们提倡复古 使得这个运动进一步高涨,可以说正式揭开了唐代古文运动的序幕。萧 颖士跟我们前面讲过的李华齐名,并称萧李。他的才气比李华更高,他 说自己平生作文就是学古文。他企图把文与道重新结合起来,被认为是 文章中心的开启者。独孤及强调“先道德而后文学”,强调“为文在经” 就是经书。儒家经典推崇两汉文章,他说自典诰缺,认为只讲形式不讲 内容,形式越好效果越坏,对于骈体文的形式主义可以说是深恶痛绝。
比他稍晚一点有个人叫柳冕,古文家。他提出来“文道合一”“文 章本于教化,发于性情”。根据这个原则,他对于从屈原到曹植许多作 家一概采取批判态度。他说“屈宋以降,则感哀乐而亡雅正;魏晋以还, 则感声色而亡风教;宋齐以下,则感物色而亡兴致。教化兴亡,则君子 之风尽;故淫丽形似之文,皆亡国哀思之音也。”这种意见是片面的、 偏激的,不够全面,还是可见他反对骈文提倡复古的热忱。这个柳冕他 本人并不会写文章,他自己说:老夫虽知之,不能文之,虽文之,不能 致之。我懂得要复古,可是我不能写文章,虽然也能写文章却达不到古 人的水平。他说“志虽复古,力不及也”我想复古,力量不够,我的言 论要接近儒家的道,但是文辞不漂亮。他自己承认其实这个问题很多人 都存在,就是实践跟不上理论。
背
以上种种危机促使封建地主阶级中有远见的政治家思想家迫 切感到必须来一次重大改革,挽救唐王朝岌岌可危的命运。而
景
在贞元时期,恰恰有二十年相对太平的时期,这是个假象。政
还有个人叫梁肃,跟柳冕是同时期的人。他主张文章的 社会政教功能,“道德仁义,非文不名;礼乐刑政,非文不 应”文章就是宣扬道德仁义 ,礼乐刑政的。他认为文和道的 关系是以道为本,要有文辞还有气势。第三,他认为文章的 发展变化与社会的治乱、作家的才气是有关系的。他反对华 而不实的文风,但是他又肯定对自然风景的文学审美。这就 比刚才的柳冕要好一些。
古
融合政策,到中唐以后演变为尖锐的民族矛盾。初盛时期的儒
文
佛道三家并蓄方针,这个时候也发展为冗道。天下大批的劳动
运
力进入寺庙当了和尚,他们不耕而食,不织而衣,他们不劳动 却要吃饭。赋税不足,国家的负担加在劳动人民身上,给封建 王朝的经济、军事造成困难。就是抓壮丁,当兵的也少了,许
动 之
多人都当了和尚了。
以上这些人,都是从不满骈体文的内容虚华出发,还没有考 虑怎么样用新的文体来代替骈体文。前面一讲讲过初唐时节是反 对“淫巧”文风的,但是并不否定骈体文。陈子昂大力提倡汉魏 风骨,批判齐梁靡靡之音,提倡复古当时人学。他《旧唐书》说 “文体一变”,所谓“文体”这个“文”是泛指文学,而不是专 指散文,这个“体”指体性、体势,而不等于说文章的体裁。但 是陈子昂的主要成就和影响在诗歌方面,在散文界由于骈文积习 甚久,势力太大,还没有能够掀起一场古文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