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矛盾》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语文《自相矛盾》教学教案(通用11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自相矛盾》教学教案(通用11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五年级语文《自相矛盾》教学教案(通用11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五年级语文《自相矛盾》教学教案篇1一、教学内容寓言二则自相矛盾二、教学目标1、学习《自相矛盾》中的生字词,理解“夸口”、“哑口无言”的含义。
2、读懂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
3、了解中国古代寓言的特点,渗透学寓言的方法。
4、通过说、问、演等活动,使学生在了解寓意的基础上受到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感受寓言故事的寓意,从中受到教育。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猜画谜,激发学生学寓言的兴趣。
2、引导学生通过发现,了解什么叫“寓言”,渗透学寓言的方法。
(二)初读课文《自相矛盾》,学习生字词。
1、请学生自己读故事,注意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
2、同桌同学互读课文,在互帮互助中,把故事读通顺。
3、指名读文,进行反馈。
4、学习生字词。
(1)读词:矛、盾、锐利、坚固、拿、卖、哑口无言①演示象形字“盾”的演变过程,帮助学生记忆生字,让学生感到学汉字非常有趣,并指导书写这个字。
②让学生把“矛、盾”两个字和“锐利、坚固”连起来说说,进行词语搭配的训练,鼓励学生求异表达。
③用上“矛、盾、锐利、坚固、拿、卖”这些生字词,围绕课文内容说一、两句话,进行连词成句的句子训练。
④通过选择,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哑口无言”的含义。
(三)再读课文,指导学生读懂故事的内容。
1、请一个人读故事,其他同学说说他是用什么语气来读那个人叫卖的两句话的。
2、有层次的指导学生用夸口的语气读一读这两句话,并体会其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3、分角色读故事,然后说说自己对故事中的人物的看法。
4、默读课文,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看这个人。
(四)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故事的寓意。
图示帮助学生理解、分析,通过文本对话,揭示寓意。
《自相矛盾》教案(精选3篇)
《自相矛盾》教案(精选 3 篇)第一篇:《自相矛盾》教案《自相矛盾》教案一、导入:教师说两句前后矛盾的话,让学生评一评。
1.同学们,今天的天气真正好,阳光明媚,大雪纷飞。
2.我们班有 85 名同学,今天上课来了 45 名同学,四五班的同学总算都到齐啦。
(评:王老师今天说话前后矛盾,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犯过这种毛病,我们如果去追溯说话前后矛盾的鼻祖,我们可以从战国时期一个卖兵器的楚国人说起。
自相矛盾的故事便由此而来。
二、初读课文1.认识矛和盾。
(板书矛盾)现在,我们就走进这个自相矛盾的寓言故事。
2.先试着自由读一读,不认识的字做个标记。
指名读(3)3..古时候,诵读诗文是件风雅的事,一卷在手,书声琅琅,文言文的朗读要特别注意节奏和韵味,现在坐好拿好书,听老师读.(范读)(出示画出节奏的图片)4.怎么样,自己想试试吗?指名读,纠正读音。
(3 个)5 小老师领读。
(2 个)6.齐读。
读文言文和读平时的文章感有什么不同?(不好读,拗口,有的句子不懂。
)那我们怎么办呢?学习文言文最好的方法就是诵读,读准了字音与读出了节奏,读出了古文的韵味, 我们完成了诵读的第一阶段.学习古文的一个法宝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接下来我们通过读把故事读懂,把道理读明白,三、悟读感知明大意。
过渡:怎么样读懂文言文的意思呢?结合大意去理解文言文,是最有效果的方法,大意和文言文相对应着诵读,文言文的意思就明白了。
1、自由读大意。
2、师生对读。
教师读古文,一个学生读大意3、同桌互相练习读,一个读古文,一个读大意。
4、指名读。
(一个读古文,一个读大意)5、男女生对读大意与古文。
6、读懂了吗?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大意。
考你读懂了哪些词?(鬻)(誉(陷)(弗能)四、细读品味,明道理。
1什么是夸耀?(夸大,炫耀)2还原一下现场:他是如何夸耀他的盾和矛呢?3指导学生活灵活现地读。
谁来当当楚人,夸夸这面坚固无比的盾?你来。
看来你是初次经商,还没有体会到商人的心情,夸的还不够。
《自相矛盾》寓言故事教案
《自相矛盾》寓言故事教案《自相矛盾》寓言故事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自相矛盾》寓言故事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自相矛盾》寓言故事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4个会认字和5个会写字。
情感目标:通过阅读课文,理解寓言的内容。
能够联系实际理解寓言所比喻的意思。
能力目标: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教学难点:掌握结合注释及查字典理解重点字词的方法,进而读懂课文内容。
教学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猜画谜,激发学生学寓言的兴趣。
(出示一些经典寓言故事的图片)2.教师引导学生:低年级时,我们学过不少寓言故事,还记得吗?都有哪些?寓言就是以浅显而生动的小故事,向人们讲述做人、做事的道理。
但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则寓言故事与以往的表达方式上有些不同,是什么呢?打开书,快速浏览,你发现什么?——是两则文言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以前我们学过一些古诗,怎样才能将文言文读准确,有什么方法吗?请学生尝试自己读故事,注意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同时注意断句。
2.指名读生字、词语。
“矛、盾、锐利、坚固、祠、遂、弗”请学生到黑板前,板书第一则寓言的题目。
教师强调“矛盾”二字书写并字面解题。
3.教师范读课文。
4.同桌同学互读课文,在互帮互助中,把故事读通顺。
三、细读课文,深入体会。
1.指名读文章,讲一讲故事大意。
2.故事究竟是怎样发生的呢?学生读第一句。
教师出示:楚人有鬻盾与矛者你知道了什么?怎么知道的?——-“从前楚国有一个人卖矛和盾。
”“鬻”的理解学生是通过书下的注释了解的。
在此提示学生学习文言文要善于运用书下注释帮助理解。
3.他是如何叫卖的?你知道了什么?①分别请学生读那个人叫卖的两句话的。
学生解释句子大意。
——理解过程中“坚、利、于”等词语学生在注解里无法找到解释,可引导学生翻阅字典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教学设计(精选16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教学设计(精选16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篇1【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1个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自相矛盾的意思。
4、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重、难点】理解故事的寓意。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1、同学们,通过以前的学习和课外阅读,我们已经积累了不少成语。
下面,我们先来进行一场“成语大比拼”活动。
请看大屏幕。
师:的确,中华民族有灿烂悠久的文化,成语又是其中一朵奇葩,我们要多多学习成语,积累成语。
今天我们就再学一个成语故事:自相矛盾。
2、板书课题,观察课文插图,理解“矛”和“盾”。
(出示多媒体)二、精讲课文。
1、想知道这个故事的内容吗?请自由朗读故事。
2、那谁愿意来读读课文?3、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1)教给学生概括故事主要内容的方法。
(先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经过、事情的结果。
)(2)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戳”(教师板书字形,动作演示“戳穿”)(3)在这个故事中,是什么“戳”什么?(4)他是怎么卖他的矛和盾的?(边叫边夸)顺势帮助学生区分“买”和“卖”。
(5)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夸口)(板书)3、“夸口”是什么意思?(说大话。
)他是怎么说的?(1)谁来读读这位楚国人的话。
(2)谁再来学学这位楚国人夸夸自己的“矛”和“盾”。
(3)听了这位楚国人的话,有人买吗?为什么?对,他们没买,因为他们听出了这位楚国人话中有问题。
有什么问题?(他说话前后不一致,相互抵触)4、如果你是其中围观的人,你会怎样想?怎样说?5、在围观者的反问中,那个楚国人有什么反应?(1)只能——“张口结舌”是什么意思?(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
)(2)“张口结舌”还可以换成哪些词?四、小表演。
五、联系生活,明道理。
1、通过学习课文和刚才的表演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说话、做事不要相互抵触,要前后一致,实事求是。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12篇
I can make it through the rain. I can stand up once again on my own.精品模板助您成功!(页眉可删)《自相矛盾》教学设计12篇《自相矛盾》教学设计1【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1个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自相矛盾的意思。
4、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重、难点】理解故事的寓意。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成语,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1、同学们,通过以前的学习和课外阅读,我们已经积累了不少成语。
下面,我们先来进行一场“成语大比拼”活动。
请看大屏幕。
师:的确,中华民族有灿烂悠久的文化,成语又是其中一朵奇葩,我们要多多学习成语,积累成语。
今天我们就再学一个成语故事:自相矛盾。
2、板书课题,观察课文插图,理解“矛”和“盾”。
(出示多媒体)二、精讲课文。
1、想知道这个故事的内容吗?请自由朗读故事。
2、那谁愿意来读读课文?3、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1)教给学生概括故事主要内容的方法。
(先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经过、事情的结果。
)(2)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戳”(教师板书字形,动作演示“戳穿”)在这个故事中,是什么“戳”什么?(4)他是怎么卖他的矛和盾的?(边叫边夸)顺势帮助学生区分“买”和“卖”。
(5)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夸口)(板书)3、“夸口”是什么意思?(说大话。
)他是怎么说的?他先夸自己的(盾---坚固得很-----什么矛----都不能戳穿)他接着又夸自己的(矛----锐利得很-----什么盾---都能戳穿)。
(1)谁来读读这位楚国人的话。
(2)谁再来学学这位楚国人夸夸自己的“矛”和“盾”.(3)听了这位楚国人的话,有人买吗?为什么?对,他们没买,因为他们听出了这位楚国人话中有问题。
有什么问题?(他说话前后不一致,相互抵触)4、如果你是其中围观的人,你会怎样想?怎样说?指导读好问话。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教学设计(5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教学设计(5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自相冲突》教学设计篇1【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1个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自相冲突的意思。
4、凭借课文中详细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重、难点】理解故事的寓意。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成语,引入新课,提醒课题。
1、同学们,通过以前的学习和课外阅读,我们已经积存了不少成语。
下面,我们先来进展一场“成语大比拼”活动。
请看大屏幕。
师:确实,中华民族有绚烂悠久的文化,成语又是其中一朵奇葩,我们要多多学习成语,积存成语。
今日我们就再学一个成语故事:自相冲突。
2、板书课题,观看课文插图,理解“矛”和“盾”。
(出示多媒体)二、精讲课文。
1、想知道这个故事的内容吗?请自由朗读故事。
2、那谁情愿来读读课文?3、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1)教给学生概括故事主要内容的方法。
(先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经过、事情的结果。
)(2)帮忙学生熟悉和理解“戳”(教师板书字形,动作演示“戳穿”)(3)在这个故事中,是什么“戳”什么?(4)他是怎么卖他的矛和盾的?(边叫边夸)顺势帮忙学生区分“买”和“卖”。
(5)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夸口)(板书)3、“夸口”是什么意思?(说大话。
)他是怎么说的?(1)谁来读读这位楚国人的话。
(2)谁再来学学这位楚国人夸夸自己的“矛”和“盾”。
(3)听了这位楚国人的话,有人买吗?为什么?对,他们没买,由于他们听出了这位楚国人话中有问题。
有什么问题?(他说话前后不全都,相互抵触)4、假如你是其中围观的人,你会怎样想?怎样说?5、在围观者的反问中,那个楚国人有什么反响?(1)只能——“张口结舌”是什么意思?(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
)(2)“张口结舌”还可以换成哪些词?四、课本剧小表演。
五、联系生活,明道理。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多篇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多篇《自相矛盾》教学设计三篇《自相矛盾》教学设计1画一画1.读课题2.围绕“矛盾”展开教学(1)见过矛吗?干什么用的?请同学上来画一画。
再请同学画一画盾,说说用处。
读一读(2)文中卖矛又卖盾的楚国人是怎么向围观的人推销自己的矛和盾的?“我的盾坚固得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
”“我的矛锐利得很,随你用什么盾它都能戳穿。
”轻声读读这两句话,比较比较,说说自己的感受、想法。
你们都是明眼人,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破绽,可那个楚国人认识到了吗?他还在那儿——(夸口)指名读出“夸口”的语气。
(3)就这么洋洋自得地夸口着,可后来怎么张口结舌了呢?相机出示:“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会怎么样呢?”言外之意是什么?(4)楚国人张口结舌的一刹那,心里在想什么?(5)现在你知道什么叫“自相矛盾”了吗?(6)这个故事是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说一说你周围的人有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呢?你打算怎样劝导他?编一编这是一个靠卖矛和盾为生的楚国人,因为这件事情,他的生意变得非常冷清,他在家中好好想了一想,决定改变自己以往的言行,他后来会怎样做生意呢?他的生意怎么样呢?聪明的孩子们,你能把这个故事接着往下编吗?演一演编完故事演一演。
课后练习:1.用“自相矛盾”说一句话。
2.修改前后矛盾的语句:3.读读自己平时的练笔,有没有类似的问题,尝试修改。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2一、看图猜画谜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那好,请你根据画面的意思来猜几个成语。
看谁的反应最快。
(课件依次演示反映《狐假虎威》、《亡羊补牢》、《守株待兔》、《画蛇添足》内容的图片)。
2、在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中,成语是其中的瑰宝。
它概括性强、内涵丰富。
如果在作文或说话中,恰当地运用一些成语,就可以获得形象生动、言简意丰、入木三分的奇妙效果。
而这些成语大多出自寓言故事,或是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名家名言等。
今天我们要学的第8课——《成语故事》(读题),它里面就出现了三个经典的成语。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通用10篇)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自相矛盾》教学设计(通用10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自相矛盾》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内容寓言二则自相矛盾二、教学目标1、学习《自相矛盾》中的生字词,理解“夸口”、“哑口无言”的含义。
2、读懂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
3、了解中国古代寓言的特点,渗透学寓言的方法。
4、通过说、问、演等活动,使学生在了解寓意的基础上受到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感受寓言故事的寓意,从中受到教育。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猜画谜,激发学生学寓言的兴趣。
2、引导学生通过发现,了解什么叫“寓言”,渗透学寓言的方法。
(二)初读课文《自相矛盾》,学习生字词。
1、请学生自己读故事,注意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
2、同桌同学互读课文,在互帮互助中,把故事读通顺。
3、指名读文,进行反馈。
4、学习生字词。
读词:矛、盾、锐利、坚固、拿、卖、哑口无言①演示象形字“盾”的演变过程,帮助学生记忆生字,让学生感到学汉字非常有趣,并指导书写这个字。
②让学生把“矛、盾”两个字和“锐利、坚固”连起来说说,进行词语搭配的训练,鼓励学生求异表达。
③用上“矛、盾、锐利、坚固、拿、卖”这些生字词,围绕课文内容说一、两句话,进行连词成句的句子训练。
④通过选择,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哑口无言”的含义。
(三)再读课文,指导学生读懂故事的内容。
1、请一个人读故事,其他同学说说他是用什么语气来读那个人叫卖的两句话的。
2、有层次的指导学生用夸口的语气读一读这两句话,并体会其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3、分角色读故事,然后说说自己对故事中的人物的看法。
4、默读课文,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看这个人。
(四)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故事的寓意。
图示帮助学生理解、分析,通过文本对话,揭示寓意。
五年级下册语文《自相矛盾》教案精品6篇
五年级下册语文《自相矛盾》教案精品6篇五年级下册语文《自相矛盾》教案精品 (1) 教学目标1.认识“吾、弗”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夫”,会写“矛、盾”等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结合注释,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进而理解寓言的内容,理解故事的寓意。
4.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5.说说“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并与同学交流生活中类似的事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阳光明媚,可把我冻坏了。
(此时学生会说,老师你说错了。
)老师哪里说错了呢?(前后表达不一致,自相矛盾。
)2.同学们,我们生活中像这样自相矛盾的事情还有很多,试着说一说。
(引导学生说出更多例子。
)3.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下“自相矛盾”的出处吧。
在开始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段视频。
(看《自相矛盾》的视频)让学生大概了解故事情节。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
着重指导:弗(fú)、夫(fú)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矛、盾、誉、吾”,并在黑板上示范。
(“矛”的笔画是横撇、点、横钩、竖钩、撇。
“盾”的部首是“厂”。
“誉”的部首是“言”。
“吾”的部首是“口”。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
(介绍相关资料,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说。
)矛:古代兵器,在长柄的一端装有金属枪头。
盾:古代打仗时防护身体,挡住敌人刀、箭等的牌。
韩非:战国末期哲学家,法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
2.体裁。
(寓言)3.指名朗读课文。
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古代一个卖矛与盾的楚国人,他先夸他的盾好,什么东西也戳不破;又夸他的矛好,什么都能戳破。
旁人问他:拿你的矛刺你的盾,怎么样?那人哑口无言。
)4.分组朗读课文。
注释:楚人:楚国人。
鬻(yù):卖。
誉:称赞,这里有“夸耀”的意思。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自相矛盾》公开课教学设计【8篇】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自相矛盾》公开课教学设计【8篇】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自相矛盾》公开课篇1学习目标:1、从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极顶这件事中,使学生懂得干什么事都要一心朝着目标,脚踏实地,一个劲儿往前走,并学习挑山工不懈攀登的精神。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把段意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意味深长、腾云驾雾、拘束的意思。
能用耽误、朴素造句。
4、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干什么事都要一心向着目标,步步踩实,一个劲儿往前走。
2、学习挑山工不停地登攀的精神。
教学难点:用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法:情境教学学法:联系实际教具:小黑板学具:字典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泰山是一座中外闻名的山岳,有许多人前来游览。
在游览的同时我们会看到一些人肩挑重物,在陡峭的山坡上奋力前行,他们就是挑山工。
这些挑山工在登山时比游人多走一倍的`路程,而却比游人先达极顶,这是真的吗?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请大家看书。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带问题自由读课文。
问题: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游人是怎样登山的?结果怎样?(用笔划下有关语句。
)把挑山工讲的话划下来。
2、指名回答。
三、自学生字、新词。
1、辨析多音字。
2、易错的字。
四、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自由读。
2、每人读一句。
3、指名分段读。
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
1、检查学生认读生字、新词情况。
2、提问:这篇文章写挑山工怎样登山的?由此引发了一个什么不解之谜?二、细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想一想本文如何分段?根据什么分段?2、讨论分段。
本文开头写作者在泰山上碰到挑山工,并由此产生疑问;有一次写出了作者的疑问,并用事实说明了疑问点;作者最后从这件事上受到启发。
这就是作者的写作思路,即:产生疑问→解决疑问→受到启发3、根据作者思路划段,总结段意。
小学五年级语文《自相矛盾》教学教案(通用11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自相矛盾》教学教案(通用11篇)小学五年级语文《自相矛盾》教学教案(通用11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五年级语文《自相矛盾》教学教案(通用11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五年级语文《自相矛盾》教学教案篇1一、教学内容寓言二则自相矛盾二、教学目标1、学习《自相矛盾》中的生字词,理解“夸口”、“哑口无言”的含义。
2、读懂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
3、了解中国古代寓言的特点,渗透学寓言的方法。
4、通过说、问、演等活动,使学生在了解寓意的基础上受到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感受寓言故事的寓意,从中受到教育。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猜画谜,激发学生学寓言的兴趣。
2、引导学生通过发现,了解什么叫“寓言”,渗透学寓言的方法。
(二)初读课文《自相矛盾》,学习生字词。
1、请学生自己读故事,注意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
2、同桌同学互读课文,在互帮互助中,把故事读通顺。
3、指名读文,进行反馈。
4、学习生字词。
(1)读词:矛、盾、锐利、坚固、拿、卖、哑口无言①演示象形字“盾”的演变过程,帮助学生记忆生字,让学生感到学汉字非常有趣,并指导书写这个字。
②让学生把“矛、盾”两个字和“锐利、坚固”连起来说说,进行词语搭配的训练,鼓励学生求异表达。
③用上“矛、盾、锐利、坚固、拿、卖”这些生字词,围绕课文内容说一、两句话,进行连词成句的句子训练。
④通过选择,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哑口无言”的含义。
(三)再读课文,指导学生读懂故事的内容。
1、请一个人读故事,其他同学说说他是用什么语气来读那个人叫卖的两句话的。
2、有层次的指导学生用夸口的语气读一读这两句话,并体会其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3、分角色读故事,然后说说自己对故事中的人物的看法。
4、默读课文,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看这个人。
有关于《自相矛盾》教学设计(通用5篇)
有关于《自相矛盾》教学设计有关于《自相矛盾》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有关于《自相矛盾》教学设计(通用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关于《自相矛盾》教学设计1一:导入平时你们看到我叫我什么啊?(老师、丁老师对不对)哎,我长得那么漂亮,(美丽、漂亮的丁老师)小嘴巴真甜,这样今天你们一个机会来给我当当老师好不好?(好)我来说两句话,你们听听看。
听完之后评一评。
1.小朋友们,今天的天气真正好,阳光明媚,下了场滂沱大雨。
(是的)2.哦,再听一句,值日生记了文俊豪的名字,文俊豪说:丁老师,我没有讲话,我是轻轻地讲话。
你来说。
3.谁来读?你来,你再来,我们一起来!先来看个视频,矛和盾是什么呢?二、初读课文1.看了这个故事,我们知道了矛和盾都是古代的——兵器。
你听得很仔细。
这就是矛,各种各样的矛,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啊?——长的,上面是——尖尖的,打仗的时候可以用来刺伤敌人。
所以这个矛的尖尖头十分--尖锐、锐利。
但是你不要以为敌人都是傻子,兵来将挡-水来土淹,当矛刺过来的时候,敌人就用——盾来保护自己。
那么这个盾的质量要不要好的啊?——要,为什么?所以说盾得坚固、坚硬、结实。
说的真好!今天我们就要走进小古文《自相矛盾》的世界。
2.古时候,诵读诗文是件风雅的事,一卷在手,书声琅琅,小古文的朗读要特别注意节奏和韵味,现在看好书,听老师读.3.怎么样,自己想试试吗?现在请小朋友把小古文读两遍,第一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第二遍和离你最近的小伙伴一起读一读。
4.小朋友,快去数一数有几句话?老师请五位小朋友来读!5.轻轻地把书本放下!三、理解课文1.老师知道你们的小脑袋里啊装了很多好玩、有趣的方法来学习小古文,比如:查字典、和同桌交流、小组讨论、看下面的注释、翻译等等,现在请你们小组合作:读一读,想一想,你读懂哪个字、哪个词、哪句话?2.楚国的集市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自相矛盾》的教学设计(精选6篇)
《自相矛盾》的教学设计(精选6篇)《自相矛盾》的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自相矛盾》的教学设计(精选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自相矛盾》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词,认识“戳”,理解“夸口”、“哑口无言”并造句。
2、读懂课文,感悟寓意。
3、通过说、问、演、写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教学过程:一、导入1、通过以前的学习,我们已经学会了许多成语。
今天,我来考一考大家,看谁的成语积累最丰富。
2、成语积累练习,男女分组抢答:含有数字“一、二、三……十、百、千、万”的成语。
3、在你所学过的成语中,你觉得哪一个成语最好玩,最有意思?说一说。
4、看来大家掌握的成语真多。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来自寓言故事中的成语故事,叫《自相矛盾》。
板书课题,齐读。
二、学习课文。
1、课文中有一个生字比较难写,请大家看老师板书:戳chuo。
指导读准音,认清形。
(第一声,左上羽的变形,左下住多一横,右边是它的部首戈。
)谁来用它组词?戳穿,戳破。
动作演示“戳穿”。
2、那么,《自相矛盾》中,是什么戳什么呢?请大家先来看一段视频。
放动画。
3、打开书,自由朗读,然后检查,正音。
4、我发现有一个词,在那个楚国人说话前两次出现,那就是“夸口”。
板书。
指导读楚国人的话,理解并造句。
他两次分别夸什么的呢?指名答。
(板书矛:天下第一。
盾:举世无双。
)5、这个楚国人这样叫卖他的矛和盾,你听出了什么?听出矛盾来啦。
指名说。
6、是啊,旁观的人也听出来了,有个人听不下去了,问了楚国人一个问题:用你的矛戳你的盾,会怎么样呢?幻灯出示句子:那个楚国人张口结舌,回答不出来了。
指导读出感情。
7、“张口结舌”是什么意思?用换词法理解并造句。
那个楚国人____,回答不出来了。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模板(精选6篇)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自相矛盾教学设计模板(精选6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自相矛盾教学设计模板(精选6篇),欢迎大家分享。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文,背诵古文。
2、学会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可以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
3.通过古文的内容,说说“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学会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可以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
2.通过古文的内容,说说“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讨论探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同学们,你们都看过哪些寓言故事呢?(守株待兔、望梅止渴、画龙点睛······)同学们的课外阅读可真丰富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再来学习一篇新的成语故事《自相矛盾》来看一看说的又是什么故吧。
2.板书课题,你知道“自相矛盾”是什么意思吗?你有哪些理解的方法呢?(查字典)教师补充:联系上下文、看插图、组词法、结合注释。
二.一读古文,读通读顺。
1.出示自读要求:(1)放声朗读古文,读准字音,自学生字词。
(2)读通顺,会断句。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检查自学情况。
(1)交流生字,重点指导“弗”的读音,“誉”的写法。
(2)指名朗读,教师相机指导。
(3)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4)采用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等形式进行朗读练习。
三.二读古文,理解文意。
1、大屏出示自读要求:1)默读古文,用上所学方法理解“坚”“利”“誉”等词的意思。
2)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文句的意思。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小组交流,取长补短4、全班交流,引导提升。
前两句:1)引导学生理解“鬻”“陷”等词的意思。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自相矛盾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自相矛盾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1一、看图猜画谜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那好,请你根据画面的意思来猜几个成语。
看谁的反应最快。
(课件依次演示反映《狐假虎威》、《亡羊补牢》、《守株待兔》、《画蛇添足》内容的图片)。
2、在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中,成语是其中的瑰宝。
它概括性强、内涵丰富。
如果在作文或说话中,恰当地运用一些成语,就可以获得形象生动、言简意丰、入木三分的奇妙效果。
而这些成语大多出自寓言故事,或是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名家名言等。
今天我们要学的第8课——《成语故事》(读题),它里面就出现了三个经典的成语。
你知道是哪三个成语吗?——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
其实这里面的三个成语故事就是三则寓言。
(板书:寓言)那你知道什么是寓言吗?“寓言”就是通过一个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听出来了,这是个故事,但里面藏着一个道理。
)板书:故事、道理那你们想想,要学好一则寓言,就要先学它的什么?再去干什么啊?师:真好!你连学习方法都告诉我们了。
(板书:学、明)那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第一个成语故事《自相矛盾》。
( 板书:自相矛盾)(读题)二、初读课文《自相矛盾》,学习生字词。
师:第一步我们就来读准读通这个故事。
1、请你自己读读这个故事,注意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
文中有两句话很容易读错,你可要仔细哦。
师:同桌再互相读一读,听听他读对了吗?如果你的伙伴有困难,就帮他练一练。
师:谁能把这个故事给大家读一读?大家仔细听,听听他达到正确、流利的要求了吗?2、第二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里面的生字词,你认识并理解了吗?(1)(课件依次演示生字词)生读字词:戳知道戳的意思吗?字典上怎么说啊?(用手指或长条物的顶端捅)好,我们伸出手指头,做做戳的动作。
部编版《自相矛盾》的教学设计(通用5篇)
部编版《自相矛盾》的教学设计部编版《自相矛盾》的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部编版《自相矛盾》的教学设计(通用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部编版《自相矛盾》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文章中有关词语的意思。
3、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这则成语故事包含的意思。
4、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新课1、同学们,在我们几年的学习中已经知道了很多的寓言故事,能说几个故事的名字吗?2、那你能说说这些寓言故事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3、今天我们就再学习一篇则新的寓言故事,指读课题:自相矛盾。
二、提出要求、自读课文1、打开课本,提出自学要求a、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b、想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c、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2、检查自学效果a、请同学读书,其他同学评价。
b、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c、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三、扣词、精读课文“张口结舌”的教学在同学质疑过程中扣住“张口结舌”,问:什么叫张口结舌?课文中讲了谁张口结舌?他为什么会张口结舌?“夸口”的教学通过张口结舌的教学引出两次夸口的内容?a、他夸口之下说了什么话?b、那你能读好夸口的语气吗?c、引导学生用“随你……都……”说几句话。
d、这两句话一起说出来你会想些什么呢?四、联系生活、揭示文章意思1、同学们,现在你知道那个人为什么“张口结舌”了吧?(指名回答)2、在生活中你有过这样的经历或者听说过这样的事例吗?五、读古文,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1、这个故事和这么多的事例确实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其实早在2200多年前《自相矛盾》这个故事就已经流传开了,它是我国法家学说的杰出代表韩非子所作,想去读读2200多年以前韩非子的《自相矛盾》吗?2、出示古文《自相矛盾》学生自读。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15篇)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自相矛盾教学设计(15篇)自相矛盾教学设计1一、看图猜画谜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那好,请你根据画面的意思来猜几个成语。
看谁的反应最快。
(课件依次演示反映《狐假虎威》、《亡羊补牢》、《守株待兔》、《画蛇添足》内容的图片)。
2、在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中,成语是其中的瑰宝。
它概括性强、内涵丰富。
如果在作文或说话中,恰当地运用一些成语,就可以获得形象生动、言简意丰、入木三分的奇妙效果。
而这些成语大多出自寓言故事,或是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名家名言等。
今天我们要学的第8课——《成语故事》(读题),它里面就出现了三个经典的成语。
你知道是哪三个成语吗?——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
其实这里面的三个成语故事就是三则寓言。
(板书:寓言)那你知道什么是寓言吗?“寓言”就是通过一个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听出来了,这是个故事,但里面藏着一个道理。
)板书:故事、道理那你们想想,要学好一则寓言,就要先学它的什么?再去干什么啊?师:真好!你连学习方法都告诉我们了。
(板书:学、明)那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第一个成语故事《自相矛盾》。
( 板书:自相矛盾)(读题)二、初读课文《自相矛盾》,学习生字词。
师:第一步我们就来读准读通这个故事。
1、请你自己读读这个故事,注意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
文中有两句话很容易读错,你可要仔细哦。
师:同桌再互相读一读,听听他读对了吗?如果你的伙伴有困难,就帮他练一练。
师:谁能把这个故事给大家读一读?大家仔细听,听听他达到正确、流利的要求了吗?2、第二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里面的生字词,你认识并理解了吗?(1)(课件依次演示生字词)生读字词:戳知道戳的意思吗?字典上怎么说啊?(用手指或长条物的顶端捅)好,我们伸出手指头,做做戳的`动作。
那戳有哪两种结果呢?(师用铅笔戳穿纸头)要不就是戳穿,(师用铅笔戳整本书)要不就是戳不穿。
那文中写的是用什么戳什么呢?(2)生读字词:矛盾你知道什么是“矛”,什么是“盾”吗?大家看:(链接)谁来读读介绍。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教学设计(精选5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教学设计(精选5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教学设计篇1【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1个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自相矛盾的意思。
4、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重、难点】理解故事的寓意。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成语,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1、同学们,通过以前的学习和课外阅读,我们已经积累了不少成语。
下面,我们先来进行一场“成语大比拼”活动。
请看大屏幕。
师:的确,中华民族有灿烂悠久的文化,成语又是其中一朵奇葩,我们要多多学习成语,积累成语。
今天我们就再学一个成语故事:自相矛盾。
2、板书课题,观察课文插图,理解“矛”和“盾”。
(出示多媒体)二、精讲课文。
1、想知道这个故事的内容吗?请自由朗读故事。
2、那谁愿意来读读课文?3、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1)教给学生概括故事主要内容的方法。
(先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经过、事情的结果。
)(2)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戳”(教师板书字形,动作演示“戳穿”)(3)在这个故事中,是什么“戳”什么?(4)他是怎么卖他的矛和盾的?(边叫边夸)顺势帮助学生区分“买”和“卖”。
(5)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夸口)(板书)3、“夸口”是什么意思?(说大话。
)他是怎么说的?(1)谁来读读这位楚国人的话。
(2)谁再来学学这位楚国人夸夸自己的“矛”和“盾”。
(3)听了这位楚国人的话,有人买吗?为什么?对,他们没买,因为他们听出了这位楚国人话中有问题。
有什么问题?(他说话前后不一致,相互抵触)4、如果你是其中围观的人,你会怎样想?怎样说?5、在围观者的反问中,那个楚国人有什么反应?(1)只能——“张口结舌”是什么意思?(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
)(2)“张口结舌”还可以换成哪些词?四、课本剧小表演。
五、联系生活,明道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吾、弗”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夫”,会写“矛、盾”等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结合注释,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进而理解寓言的内容,理解故事的寓意。
4.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5.说说“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并与同学交流生活中类似的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阳光明媚,可把我冻坏了。
(此时学生会说,老师你说错了。
)
老师哪里说错了呢?(前后表达不一致,自相矛盾。
)
2.同学们,我们生活中像这样自相矛盾的事情还有很多,试着说一说。
(引导学生说出更多例子。
)
3.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下“自相矛盾”的出处吧。
在开始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段视频。
(看《自相矛盾》的视频)让学生大概了解故事情节。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
着重指导:弗(fú)、夫(fú)
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矛、盾、誉、吾”,并在黑板上示范。
(“矛”的笔画是横撇、点、横钩、竖钩、撇。
“盾”的部首是“厂”。
“誉”的部首是“言”。
“吾”的部首是“口”。
)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
(介绍相关资料,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说。
)
矛:古代兵器,在长柄的一端装有金属枪头。
盾:古代打仗时防护身体,挡住敌人刀、箭等的牌。
韩非:战国末期哲学家,法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
2.体裁。
(寓言)
3.指名朗读课文。
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古代一个卖矛与盾的楚国人,他先夸他的盾好,什么东西也戳不破;又夸他的矛好,什么都能戳破。
旁人问他:拿你的矛刺你的盾,怎么样?那人哑口无言。
)
4.分组朗读课文。
注释:
楚人:楚国人。
鬻(yù):卖。
誉:称赞,这里有“夸耀”的意思。
陷:穿透。
利:锋利。
以:用。
弗:不。
应:回答。
5.教师范读。
概括译文: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先夸耀自己的盾很坚硬,无论用什么东西都无法穿透它。
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很锋利,无论什么东西都能穿透。
有人质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个人无法回答。
无法被刺穿的盾牌和刺穿一切的长矛,是不可能共同存在的。
四、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文中楚国人如何卖矛和盾的呢?
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
(指名读,读出其夸赞自己东西的自豪感。
)
2.他这般夸耀,路过的人都停下了脚步。
路人们是要买他的矛或盾吗?路人们都说了什么话呢?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3.路人们七嘴八舌地议论,这位楚国人是什么表现?
(其人弗能应也)哑口无言、张口结舌……
4.体会“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做事不能互相抵触,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要前后一致。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班级交流讨论:你身上有过自相矛盾的现象吗?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说话不顾事实,把事实夸大到绝对的程度,使自己陷入自相矛盾、尴尬境地的人。
告诉我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讲究分寸,不能自相矛盾。
)
2.楚人这样做会导致什么后果?(矛和盾都卖不出去)
我们来想办法帮帮他,帮他卖出这些东西。
(引导学生为楚人想办法,自由发言。
)
3.说话不要前后矛盾,说话要有逻辑性。
说话之前先思考这样说是否合适。
板书设计:
自相矛盾
盾→坚,物莫能陷
矛→利,物无不陷
不可同世而立
教学反思:
1.本课是一篇文言的寓言故事,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读通语句,根据注释理解句意,反复品读,把握人物形象。
2.给学生表演和发言的机会,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兴趣,从而达到保持学生注意力,理解文本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