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日本教育改革
日本二战后学校教育现状
日本二战后学校教育现状二战结束后,日本的学校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成为了重要的社会话题。
在战争中,日本对邻国实施了残酷的侵略,而教育已被指为导致全国性愚民的一个因素。
因此,在战后,日本的学校教育出现了一系列变革。
战后,日本政府对教育的控制将集中在中央政府手中,以加强政府对教育内容、教学方式和课程调整的控制。
此前,教育实施之前需要向地方政府申请,其主张提请中央政府审批。
这个变化导致了日本全国高中课程标准的一致性,也加强了日本国民身份的共同性。
另外一个重要变化是,战后的德黑兰之和合约与美军占领日本(1945-1952年)期间的教育改革,促使日本基础教育体系的推广,包括全民教育的普及以及最初基于美国模式和日本传统经验的美国基础教育模式的接纳。
此外,以Iwanami shinsho为例的新的广泛推广形式,增加了关于日本历史、文化、心理等内容的教育。
这样,巨大的革命性变化,联合起来为新日本的诞生和身份认同提供了基础。
随着日本社会的变化,教育的目的已经发生了变化。
日本教育体系的大部分继承了天皇制下的伦理价值,这种价值观在日本社会中影响深远。
二战后,日本的教育体系开始发生转变,从重视以国家利益为出发点的教育,转向更注重学生个人发展的教育。
虽然日本的课程质量一直很高,但是日本的教育仍然被批评为过于分数导向。
日本的教育中心在统一考试上,学生被教授为了高分而死记硬背而不是真正掌握知识。
现在,更多的人认识到这种教育不可行,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以及他们未来的需求。
在现代日本的教育中,还存在许多新的问题。
例如,学生们的压力很大,要在考试中获得好成绩、赢得升学名额,以及在未来找到好的工作,并且还要最大限度地确保自己的安全。
这些压力可能会导致学生有自杀和其他问题的风险。
总的来说,日本的教育体系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也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未来,日本的教育将继续适应新的动态,以确保教育对于日本青年的未来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保持日本在经济和全球社会中的竞争力。
战后日本的教育改革述评
战后日本的两次教育改革述评战后日本的惨状不堪回首,由于战争的巨大的投入,战败的巨额赔偿,广岛和长崎被美国的原子弹炸成死城、东京等城市也受到了美军的空袭而变成一片焦土。
战后日本的经济损失无法估计,社会处于饥饿和混乱之中。
日本民族跟其它受到法西斯残害的民族一样正在经受着一次生存的考验,面临着如何使本国的经济重新复苏,以及如何使日本重新成为世界的经济强国的重大历史重任。
从1945年日本战败到1968年短短二十几年时间,日本不但将战后的经济恢复到战前,而且还赶超了许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成为世界上第二个经济强国,正如日本的前首相福田赳夫曾经说过“资源小国的我国,经历了许多的考验,之所以能在短期内建成今日之日本,其原因在于国民教育水平和教育普及的高度。
”那么究竟战后日本的教育是怎样发展并为日本的经济做出重大贡献的呢?笔者主要从当时日本政府的教育政策和经济界对教育所产生的一些作用做一些探讨。
战后日本的教育政策的演变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5年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战后日本教育的发展在占领军美国的统制下,进行了民主主义的教育改革,被称为自日本明治维新以来的第二次的教育改革。
为了瓦解日本的军国主义和国家主义的教育政策,促进战后日本教育的民主化发展,首先从学制上改革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促进了教育机会的均等,显著地提高了国民的素质,为日本战后的经济恢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是战后的日本在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都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在战争的废墟上,经济的建设被摆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经济界的观念和活动在当时日本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认为教育只是作为经济建设的一个手段,是从属于经济建设的。
因此政府和经济界开始对民主主义教育进行了反抗。
他们提出应注重职业教育,在高中阶段实行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并行发展的双轨制;教育委员会实行任命制,建立教育行政最高审议机构;改革新的大学制度。
这实质上是对战后初期民主教育改革的反动;要求加强职业技术教育的意见,在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的历史时期,也无疑是符合当时日本发展的需要的。
二战后日本的教育改革综述
二战后日本的教育改革综述日本是太平洋上的一个岛国,面积狭小,资源匮乏,尤其是一小撮军国主义分子所挑起的侵略战争,使日本45%的国民财富毁于战火,死伤546万人左右,许多大城市几乎化为灰烬,经济陷入了瘫痪的境地。
但问题的严重性还不止于此,“二战”后的日本国民思想也陷于极度混乱之中,用“武士道精神”建立起来的精神支柱解体了。
“被烧光的不仅仅是城市,人民的心也被烧光了。
”[1]109日本本土主要是由美国军队占领的。
美国以及盟国按照非军事化和民主化的方针,敦促并迫使日本进行了战后的民主改革。
占领时期与第二次教育改革。
[2]1战后日本为什么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创造出如此惊人的经济奇迹?究其原因是日本教育的普及和发达,是日本长期高度重视教育的结果。
正如原日本文部大臣荒木万寿夫所说的那样:“明治至今,我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特别是战后经济发展的速度惊人,为世界所注视,造成此种情况的重要原因,可归结为教育的普及与发达。
”[3]1战后日本教育改革的主导思想和内容,的确值得我们研究和深思。
一、占领时期与第二次教育改革1、美军占领期间法制框架的移植1945的10月与12月,盟军总司令部在强令铲除法西斯军国主义势力的同时,连续发布整肃教育部门的一系列指令。
10月10日发布《关于日本教育制度的政策》的备忘录,“禁止普及军国主义的和极端的国家主义思想,废除军事教育学校和军事训练”。
1946年公布的日本新宪法中,教育被确认为国民应该享有的权利,义务教育实行免费的原则。
根据新宪法的基本精神,日本在美国派出教育使节团的主持与配合下,制定了《教育基本法》,作为进行教育改革的依据。
此后, 又相继推出《学校教育法》、《社会教育法》、《教育委员会法》、《文部省设置法》、《私立学校法》等一系列教育法规, 对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宗教教育、教育行政诸方面作了规定, 从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育法规。
2、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全面提高国民文化素质改革后的日本以六、三、三、四( 即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大学四年)单轨学校教学体制取代双轨教学体制,并且明确把教育重点放在九年制义务教育上,要求国家和地方政府必须保证适龄儿童接受小学六年, 初中三年的义务教育,对那些因为经济困难不能上学者给予资助。
浅析战后初期日本教育改革
浅析战后初期日本教育改革摘要:二战后,日本百废待兴、百业待举,在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日本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教育改革。
这次改革是在美国占领当局的指导下,进行的一次民主化改革,这次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发布《美国教育使节团报告书》、颁布《教育基本法》、实行“六、三、三”学制、对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进行改革。
通过改革,日本的教育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关键词:日本教育改革;军国主义;“六、三、三”学制二战后,日本经济已接近崩溃的边缘,国内各种矛盾异常尖锐。
“然而,出乎人们意料,在不足30年的时间内,日本便从一片废墟中走了出来,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成举世瞩目的经济大国。
”①究其根源,主要是日本对提高人的质量工程――教育的重视和改革。
对此,在战后初期,在美国占领当局的主持下,日本进行了继明治维新后的又一次全面而彻底的教育改革。
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清除极端的军国主义毒素这一系列教育指令的发布与贯彻执行,使日本教育领域内的军国主义和极端国家主义被清除出去,为日本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日本人而言,这些政策被认为是苛刻的,在美国政府“如果日本政府不能接受或是拖延,美国便施加强大压力”③的措施下,这些指令被勉强接受。
(二)发布《美国教育使节团报告书》在清除军国主义毒素的任务基本完成的情况下,日本战后教育的全面改革亦迫在眉睫。
1946年3月5日,以伊利诺州立大学乔治・第斯特达德为团长的教育使节团对日本教育进行考察后,向占领当局提交了一份报告――《美国教育使节团报告书》。
该报告强调尊重人的威严和价值,建立“尽可能促使作为富有理解力、重责任、更好同别人合作的社会成员的每个男女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教育制度。
它把改革的主要原则确定为:以民主主义代替法西斯主义,以自由代替控制,以分散代替集中,以大众教育代替英才教育,以国际主义代替狭隘的民族主义。
这份报告的内容,基本上是符合日本社会需求和人民要求的,得到了日本国内各界的广泛肯定。
二战后日本教育改革
战后日本的教育改革
• 战后的日本改革最初是在盟军司令部敦促 下进行的。它发布了一系列文件,目的是 清除法西斯军国主义势力残余,整顿学校 教育。
• 文件强调不准利用教育宣传军国主义和极 端国家主义思想,废除学校中的军事训 思想的修身、历史、地理课程等。
• 1960年:《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强调普及提高中 等教育,充实科学技术教育,加强职业训练与职 业之道,增设工业高中,扩充公共职业训练机构, 增招理工科大学生,培养科技人才。
• 1965年:《中期经济计划》进一步强调“提高人 的能力和振兴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及迫切性。
• 以上事实说明,战后日本经济的腾飞一刻也没有 忽略教育的作用。他们舍得花钱办教育,投巨资 搞智力开发。在此过程中,日本还创造了“产学 结合”的教育培训模式,加强学校与产业界人才 的流动,保证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50—60年代的教育改革
• 在此时期,日本每次推出经济发展计划都 忘不掉教育,都把培养人才的质量与数量 作为实现经济目标的重要条件。
• 1951年:《产业教育振兴法》制定了振兴 职业教育的政策。
• 1957年:《新长期经济计划》首次将教育 发展计划和教育政策编入国民经济计划。 该计划特别强调振兴科学技术,加强科学 技术教育。
70年代以来的教育改革
• 70年代:《关于今后学校教育综合扩充、 整顿的基本措施》咨询报告。其特点是人 性化,科学化,以人的健康发展为本,对 中小学教育和高等教育影响较大。
• 80年代:面向21世纪日本教育改革的目标、 责任和使命是培养青年一代具有广阔的胸 怀、强健的体魄和丰富的创造力,具有自 由、自律的品格和公共精神,成为面向世 界的日本人。
战后人日本教育改革
战后日本的教育改革摘要二战结束后,在美国占领军的监督下,日本进行了历史上的第二次教育改革.这次教育改革至今历时了约六十年的时间,是继明治维新时期的第一次教育改革后的又一次全面的、彻底的教育改革。
此次教育改革,培养了一大批适应技术革新需要的熟练劳动力和中、高级科技人员,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推动了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关键词战后日本教育改革教育体制日本是西太平洋上的一个岛国,论面积,仅有中国的二十六分之一;论资源,十分匮乏;其可居住面积上的人口密度已居世界首位,地狭人稠,资源匮乏的先天不足,再加上一小撮狂妄的军国主义分子所挑起的战祸,把日本推向了灾难性的深渊。
由于战争,使日本45%的国民财富毁于战火,死伤546万人左右,许多大城市几乎化为灰烬,工业设备的1/3被破坏,经济陷入了瘫痪的境地。
但问题的严重性还不止如此。
正如《日本人》一书的作者埃德温.赖肖尔所说:“被烧光的不仅仅是城市,人民的心也被烧光了。
”[1]用“武士道精神"建立起来的精神支柱解体了,日本国民的思想陷于极度混乱之中,本来谨小慎微、奉公守法的日本国民,现在却惯于违法乱纪,犯罪、流氓、扒窃、凶杀、自杀……不一而足.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举国一致,奋发图强,只用了30多年的时间,就奇迹般地扭转了全面崩溃的国民经济,医治了战争的创伤,在此基础上又实现了现代化,一跃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二号经济强国.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奇迹,引起了世界的瞩目.人们在议论、在探讨,这样一个资源贫乏、人多地狭、千疮百孔的战败国,为什么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创造出如此惊人的经济奇迹呢?究其原因,我认为这是日本教育的普及和发达,是日本长期高度重视教育的结果.正如原日本文部大臣荒木万寿夫所说的那样:“明治至今,我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特别是战后经济发展的速度惊人,为世界所注视,造成次种情况的重要原因,可归结为教育的普及与发达.”[2]日本著名经济学家大来佐武郎也说:“发展教育、培养人才是建立现代化经济的第一要素,必须造就大量有知识有能力的人才,这是发展经济的重要基础和保证.”[3]马克思主义历来认为,人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
战后人日本教育改革
战后日本的教育改革摘要二战结束后,在美国占领军的监督下,日本进行了历史上的第二次教育改革。
这次教育改革至今历时了约六十年的时间,是继明治维新时期的第一次教育改革后的又一次全面的、彻底的教育改革。
此次教育改革,培养了一大批适应技术革新需要的熟练劳动力和中、高级科技人员,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推动了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
关键词战后日本教育改革教育体制日本是西太平洋上的一个岛国,论面积,仅有中国的二十六分之一;论资源,十分匮乏;其可居住面积上的人口密度已居世界首位,地狭人稠,资源匮乏的先天不足,再加上一小撮狂妄的军国主义分子所挑起的战祸,把日本推向了灾难性的深渊。
由于战争,使日本45%的国民财富毁于战火,死伤546万人左右,许多大城市几乎化为灰烬,工业设备的1/3被破坏,经济陷入了瘫痪的境地。
但问题的严重性还不止如此。
正如《日本人》一书的作者埃德温.赖肖尔所说:“被烧光的不仅仅是城市,人民的心也被烧光了。
”[1]用“武士道精神”建立起来的精神支柱解体了,日本国民的思想陷于极度混乱之中,本来谨小慎微、奉公守法的日本国民,现在却惯于违法乱纪,犯罪、流氓、扒窃、凶杀、自杀……不一而足。
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举国一致,奋发图强,只用了30多年的时间,就奇迹般地扭转了全面崩溃的国民经济,医治了战争的创伤,在此基础上又实现了现代化,一跃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二号经济强国。
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奇迹,引起了世界的瞩目。
人们在议论、在探讨,这样一个资源贫乏、人多地狭、千疮百孔的战败国,为什么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创造出如此惊人的经济奇迹呢?究其原因,我认为这是日本教育的普及和发达,是日本长期高度重视教育的结果。
正如原日本文部大臣荒木万寿夫所说的那样:“明治至今,我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特别是战后经济发展的速度惊人,为世界所注视,造成次种情况的重要原因,可归结为教育的普及与发达。
”[2]日本著名经济学家大来佐武郎也说:“发展教育、培养人才是建立现代化经济的第一要素,必须造就大量有知识有能力的人才,这是发展经济的重要基础和保证。
论二战后日本高等教育的改革历程与发展特点
一、 二战后日本高等教育改革历程概述
战后日本大力恢复和发展教育。为了保证教育的正常进 行, 日本政府采取了许多特殊的保护措施。 即使是在经济处于 困难时期, 日本仍然不放松对教育的投资, 这一点正反映了日 本政治家的战略眼光和他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 战后日本政府对教育进行了多次的改革和改进工作,其 中规模较大的改革有三次。! # 一 ( 第一次教育改革—— — “新制大学 ” 体制的形成 这次改革在学 日本第一次教育改革是在 $%-! 年开始的。 制和教学内容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一年由美国政府 “日本教育刷新委员会 ” 派出的教育使节团与 共同制定了一个 纲领性教育文件—— — 《教育基本法 》 。这一文件奠定了日本教 育的一般原则,规定战后日本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而且在 它的基础上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现代日本教育法律体系,对日本 《学校教育法》 教育的影响很大。 是另一部重要的教育法律。它 对战后日本的学校教育制度作了明确而又具体的规定,它的要 点在于按照每个模式建立起六三三四制的学校教育制度。 这两个法令制定之后,战后日本大学制度改革进入实施 “新制大学 ” 阶段。 它改革的首要目标是成立 , 即将战前多种类 型的高等教育机构统一为一种类型的大学。在高等教育机构 合并、 调整过程中, 为了地区上的合理分布, 日本政府提出了 “一府县一大学 ” 的指导方针。 经过 + 年左右的合并、 调整, +"! 所旧制高等教育机构组成了 )). 所新制大学,其中国立大学
“三次改革 ” 与日本教育史上所认可的明治时期的第一次改革、 二战后第二次改革、 始于 !" 年代的第三次改革是有 ! 本文的 区别的。谨便于叙述, 才做如此的划分。 作者简介: 王爱芬 # $%!& ’ ( , 女, 山西人, 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主要从事教育心理方面的研究。
战后人日本教育改革
战后日本的教育改革摘要二战结束后,在美国占领军的监督下,日本进行了历史上的第二次教育改革。
这次教育改革至今历时了约六十年的时间,是继明治维新时期的第一次教育改革后的又一次全面的、彻底的教育改革。
此次教育改革,培养了一大批适应技术革新需要的熟练劳动力和中、高级科技人员,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推动了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
关键词战后日本教育改革教育体制日本是西太平洋上的一个岛国,论面积,仅有中国的二十六分之一;论资源,十分匮乏;其可居住面积上的人口密度已居世界首位,地狭人稠,资源匮乏的先天不足,再加上一小撮狂妄的军国主义分子所挑起的战祸,把日本推向了灾难性的深渊。
由于战争,使日本45%的国民财富毁于战火,死伤546万人左右,许多大城市几乎化为灰烬,工业设备的1/3被破坏,经济陷入了瘫痪的境地。
但问题的严重性还不止如此。
正如《日本人》一书的作者埃德温.赖肖尔所说:“被烧光的不仅仅是城市,人民的心也被烧光了。
”[1]用“武士道精神”建立起来的精神支柱解体了,日本国民的思想陷于极度混乱之中,本来谨小慎微、奉公守法的日本国民,现在却惯于违法乱纪,犯罪、流氓、扒窃、凶杀、自杀……不一而足。
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举国一致,奋发图强,只用了30多年的时间,就奇迹般地扭转了全面崩溃的国民经济,医治了战争的创伤,在此基础上又实现了现代化,一跃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二号经济强国。
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奇迹,引起了世界的瞩目。
人们在议论、在探讨,这样一个资源贫乏、人多地狭、千疮百孔的战败国,为什么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创造出如此惊人的经济奇迹呢?究其原因,我认为这是日本教育的普及和发达,是日本长期高度重视教育的结果。
正如原日本文部大臣荒木万寿夫所说的那样:“明治至今,我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特别是战后经济发展的速度惊人,为世界所注视,造成次种情况的重要原因,可归结为教育的普及与发达。
”[2]日本著名经济学家大来佐武郎也说:“发展教育、培养人才是建立现代化经济的第一要素,必须造就大量有知识有能力的人才,这是发展经济的重要基础和保证。
日本义务教育改革:从均衡到失衡
日本义务教育改革:从均衡到失衡一、研究背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基石,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日本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其教育制度一直以来都备受瞩目。
近年来,日本义务教育改革的进程却出现了从均衡到失衡的转变,这无疑给日本的教育事业带来了诸多挑战。
日本自1947年实施义务教育制度以来,一直致力于提高国民教育水平,实现教育公平。
在21世纪初,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日本的教育资源分配出现了严重的失衡现象。
城市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丰富,学校设施完善,师资力量雄厚;而另一方面,农村地区的教育条件却相对落后,学校设施陈旧,师资力量不足。
这种城乡差距导致了日本义务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出现严重问题,甚至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日本政府在2000年代初开始进行义务教育改革。
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质量。
在改革过程中,政府在资金投入、师资培训、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导致改革的效果并未达到预期目标。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日本面临着来自国际竞争的压力,如何在保持教育优势的同时进行改革,成为日本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对日本义务教育改革的过程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我国今后的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日本义务教育制度的历史和发展日本的义务教育制度可以追溯到1879年,当时明治政府颁布了《学制》,规定了6年的义务教育。
这一制度旨在普及教育,提高国民素质,为日本的现代化和国家发展奠定基础。
在随后的几十年里,日本的义务教育制度经历了多次改革和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和经济环境。
20世纪初,日本的义务教育制度开始出现失衡现象。
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一些地区的学生面临着严重的教育质量差距。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日本政府在20世纪30年代实施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措施,包括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师资队伍、推广现代化教育方法等。
战后日本的高等教育制度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战后日本的高等教育制度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以明治维新时期1872年《学制令》的颁布与实施为标志的日本国近代高等教育制度的确立,距今有着130多年的历史。
二战后,日本以美国模式为基础进行了体制改革,其规模才不断扩大,质量也逐步提高。
伴随“亚洲的明珠”式的经济高速发展,其高等教育也得到了优先发展。
1 日本高等教育制度改革的沿革目前日本通过一系列大学改革,不但建立了一批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学,还形成了完备的高等教育制度和体系。
1.1 高等教育制度体系完善完善的高等教育体系包括高等教育法律制度、教育结构、招生考试制度、学术管理制度、教师制度和财务制度等,可以说是体系完善,层次分明。
日本高等教育的法律制度主要包括:以《学校教育法》、《大学设置基准》为主要内容的高等教育的基本法律;规范国立大学的相关法律;以《私立学校法》、《私立学校振兴助成法》为主要内容的指导私立大学的有关法律;育英奖学的法律制度等。
高等教育机构包括:高等专门学校、专门学校、短期大学、大学和大学院;根据其设立形式,大致分为国立、公立和私立3种。
高等教育财务制度是影响高等教育发展方向的关键因素之一,它包括国立高等教育财务、私立高等教育财务等。
日本现行的大学招生考试是实行“大学入学考试中心考试”和各大学的个别考试,通过这两种考试来综合考察考生的学力、能力和适应性等,日本招生考试制度的特点主要表现为考试机会的复数化、选拔方法的多样化、评价尺度的多元化。
日本大学内部进一步强化学术权力的基础已经形成,其校内学术管理更洋溢着鲜明的特色。
日本的教师教育管理在其教师教育制度中占有重要位置,是建立一支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的重要保证。
日本高等教育的教师制度主要包括教师的行政管理制度、教师的晋升制度和教师的任期制度等。
1.2 战后日本高等教育的三次重大改革在战后日本的高等教育体系演变过程中,先后进行了三次重大意义的变革,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945年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民主化。
二战后日本高等教育体系变革及对我国的启示
石
詈
二 战后 曰本 高等教 育体 系变 革及 对 我 国饷 启 示
孟 姗姗
二 战后初 期“ 新 制 大 学 ”体 制 的 形 -— - 成— — 单一化 高等 教 育体 系 的建立
1 9 4 6年 3月 .美 国 教 育 使 节 团到 E l 本 进 行 了为期一个 月的教育考察 , 并 向美 国 占领 军 提 交 了 《 美 国教
育使节团报告书》 .此 报 告 为 日本 教 育 改 革 提 供 了基 本 方 针 和蓝图。 此后 。 通过一系列的法令法规的出台 , 日本 有 步 骤 地 完成了确立新的教育体系的工作 . 为 日本 这 一 时 期 的高 等教 育的发展方向奠定了重要基础。通过改组 , 二 战 前 只培 养 少 数 精 英 人 才 的 大学 转 变 为 向 群 众 开 放 的 大 学 . 这 是 此 次 改革
专 科 学 校 的专 业 设 置 紧 密 地 适 应 了技 术 革 新 与 经 济 发 展 的 需 要 这 一 时 期 高 等 教 育机 构 的 新 变 化 除 了高 等 专 科 学 校 以
外. 还 有 以下 一 些 变 化 : ( 1 ) 四 年 制 大 学 。从 四年 制 大学 的 情
五 战 后 日本 高 等 教 育 的 改 革 与 发 展 对 我 国 的
情。 无 法 满 足 日本 经 济 发 展 的 需 要 这 一 时 期 短 期 大 学 已不 能 满 足 经 济 发 展 对 技 术 人 员 的需 要 . 因此 文 部 省决 定 尝 试 建
立 新 的教 育 机 构 来 培 养 中级 技 术 人 员 . 也 就 是 五 年 制 的 高 等 专 科 学 校 。经 过 先 后 三次 的讨 论 结 果 被 递 交 到 国会 上 . 高 等
日本二战后学校教育制度
日本二战后学校教育制度二战后,日本的学校教育制度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
这些改革旨在对日本的社会、政治和文化进行重塑,同时也反映了日本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和发展的需要。
在这个新的教育制度中,日本强调教育的普及和质量,以及对和平和环境的重视。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日本采取了一些重要的教育措施。
首先,日本通过实施义务教育制度实现了教育的普及。
义务教育制度规定,所有的儿童都有接受9年义务教育的权利与义务。
这一制度确保了每个人都可以接受到教育,并具备基本的知识和技能。
其次,日本大力发展教育技术和现代教育。
在这个新的教育制度中,日本引入了新的课程,如科技教育、数字技术、创新和创造力教育。
这些新的课程都是针对当今社会的需要,旨在培养孩子们的实用技能和创造力。
同时,日本的教育制度也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自主能力。
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习既定的道德规范,如尊重他人、爱护环境和积极贡献社会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的教育制度和方法不断发展。
在1990年代,日本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以适应21世纪的需要。
这些改革包括增加语言教育、引进多元文化、提高教师素质和建立更加完善的教育评估体系等。
在当前,日本的教育亟需关注的问题是如何进一步发展适合全球化时代的教育体系,以及如何更好地与国际社会合作。
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日本的教育制度需要更加注重跨文化的学习和教育,增加外语教育和师生互动,以及更加注重国际认证。
总之,日本的教育制度在二战后的改革中发展了许多新的教育措施和技术。
这些改革不仅加强了日本的国家建设,还增强了日本的教育实力和对世界的影响。
未来,日本需要继续在教育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以适应世界的不断变化和发展。
二战后日本教育的发展历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教育的发展历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到20世纪末,日本在55年的时间里,实现了经济上的腾飞,同时教育也在改革中不断发展完善,形成了现代的教育体系.回顾其教育历程,可分为如下几个阶段:1.战后到50年代中期;2.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3. 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4. 80年代中期到20世纪末.1.战后到50年代中期.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战败国日本的教育面临教育体制的彻底改革.日本文部省在9月15日发表了《建设新日本教育方针》,宣布建设和平的国家,道义的国家,但是同时提出"更加努力保护维持国家体制".为此,GHQ针对战后日本的教育改革相继发布了"四大指令",清除国家神道,军国主义的一切行为,停止开设修身,日本历史,地理等具有军国主义色彩的课程,为战后日本教育的改革打下了基础.1946年11月3日,新的日本宪法公布,强调民主主义,和平主义,放弃战争等.基于新宪法的精神,《教育基本法》,《学校教育法》颁布,确立了战后教育的新理念,主张教育机会均等,学制改为6,3,3,义务教育由6年延长至9年,新设了社会科,家庭科,制定《学习指导要领(试行草案)》,教员实行资格制,公务员制,同时废除了旧的"教育敕语",设立了"教育刷新委员会",具有分权性质的《教育委员会法》和《社会教育法》的颁布,逐渐形成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并进的教育体系.2.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从"55年体制"(注:1955年,日本社会党左右两派于10月13日合并.受此影响,日本自由党,民主党也于11月15日合并组成自民党.从此日本确立了自民党一党执政的政治体制.因此事发生在1955年,故称为"55年体制".)开始到70年代中期是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也是日本新教育制度的发展时期.在中央集权官僚制教育行政机构的管理下,对教育的内容,教育制度等进行了调整,增设了"德育"课程,提出了教学内容"现代化"的主张.60年代开始提倡"能力主义"教育.另外,还实施了提高教师待遇,教科书免费,奖励就学,振兴私立学校等一系列措施,使日本的中初等教育迅速普及.但是由于日本高速经济成长政策下的产业结构的改造,教育环境和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教育上的问题也逐渐增多.3.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在70年代初,日本的GNP跃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但是泡沫经济的后果也逐渐显露.在普通教育普及的同时,由于高速经济成长对高学力的要求,升入名牌大学的竞争愈加激烈,在"平均主义"教育下,以及多年实行的"知,德,体"——"三育主义"的影响下,为迎合应试需要的"课外补习班"应运而生,课后去"课外补习班"的中学生增加了,自然体验,生活体验的机会减少了,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如今成为日本教育一大问题的"拒绝上学"等现象已逐年增多.为此,日本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1977年修订的学习指导要领中强调的"宽松和充实",预示着改革的方向.4.80年代中期到20世纪末.面对上述教育现状,1984年,中曾根首相主张设立"临时教育审议会",开始对日本的教育进行新的改革.在教育各领域开始确立"重视各性",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新理念,新学力观.为配合改革,1989年修订学习指导要领,增设了"生活科",战后民主主义教育的"社会科"解体,分为公民科,地理历史科,教育体系开始导向"终生教育".随着21世纪的来临,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成为重点.1997年,"推进教育改革大纲"制定,同年文部省"教育改革实施本部"设立.此后,每年都对《教育改革计划》进行修订.2000年3月,日本首相个人咨询机构"教育改革国民会议"设立,以在"宽松"的环境中培养"生存力"为中心的,面向新世纪的教育改革全面展开.。
二战以后欧美及日本教育改革
第十八章二战以后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教育的发展第一节英国教育的发展一、《1944年教育法》1943年,政府发表了《教育改造》白皮书,对战后教育重建进行了总体规划。
白皮书提出,新的重建方案是基于这样一个原则性的认识,即教育是在各个连续的阶段实施的一个连续的过程,儿童的教育从5岁开始到义务教育结束,将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初等教育,招收11岁以下儿童;第二阶段为中等教育,招收11岁以上儿童。
白皮书的发表,为《1944年教育法》的颁布提供了必要的准备。
194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教育大臣巴特勒(R.A.Butler)递交的教育法案,称《1944年教育法》。
该法的主要内容如下。
①法定公共教育体系由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继续教育三个相互衔接的阶段组成。
②郡和郡自治市议会为负责三个阶段公共教育的地方教育当局。
③改组民办学校,使它们可自由选择成为不同类型的公助民办学校。
④地方教育当局必须为超过义务教育年龄者提供正规教育,并为利用闲暇时间进行有组织的文化训练及娱乐活动提供充足的设施;为一切未满18岁但不受全日制中等教育或其他经官方承认的全日制或部分时间制教育的青年提供强迫的部分时间制教育。
《1944年教育法》的颁布,为战后英国教育发展提供了一个总的法律框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首先,英国自此确立了由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继续教育三个相互衔接的阶段组成的现代公共教育体系。
其次,双轨制性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战前的民办学校通过不同程度的改组,在很大程度上被纳入了公共教育体系中。
但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公立学校和教会学校并存的教育制度尚未完全改变,公学还没有纳入公共教育体系。
二、中等教育三轨制的确立中等教育三轨制的设想早在战前就已提出。
1943年发表的《诺伍德报告》认为:文法中学的儿童充满学术方面的兴趣;技术中学儿童的兴趣和能力明显地表现在应用科学和应用艺术方面;现代中学的儿童对付具体事物比对付理性概念更为容易。
报告还着重探讨了决定小学毕业生分流的11岁考试问题,建议这种考试应建立在教师评判的基础上,如有必要,可加上智力测验、成绩测验和其他测验,并适当地考虑家长和学生的选择。
二战后日本高等教育的改革历程与发展特点
教育论坛幸福生活指南 2019年第22期63幸福生活指南二战后日本高等教育的改革历程与发展特点胡 峰熊猫宝贝国际儿童成长中心 山西 忻州 034000摘 要: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迅速,这与其高等教育方面的改革与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
本文主要阐述了二战后日本高等教育的改革历程与发展特点,希望可以给相关教育工作者一些启示。
关键词:二战后;日本高等教育;改革历程;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日本造成重创,战后的日本面临经济崩溃的局面,缺乏物资与粮食,学校也处于瘫痪的状态。
日本能在这种局面中迅速改进,挤进世界经济强国的行列,教育的作用不可忽视。
1、二战后日本高等教育的改革历程二战后日本高等教育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战后初期、20世纪60年代-80年代、20世纪80年代-20世纪末[1]。
1.1战后初期日本的高等教育改革在二战之后,日本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并制定相关的教育保障措施。
在1947年的3月31日,日本制定的《教育基本法》以及后来的《学校教育法》,都是在战后初期日本为保证教育发展制定的相关法律。
《教育基本法》是日本教育改革的指导性文件,对战后日本教育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并对日本教育的目的以及教育理念进行了规定。
《教育基本法》保证了日本全民接受教育的权利,并指出国家的一项义务就是为国民提供必要的教育。
《学校教育法》规定了学校教育的学制为“六三三四制”,这是日本对美国学校教育制度的借鉴。
这两部法律的制定,阐述了日本的高等教育理念以及教育的目标,促进了日本高等教育改革的实施。
日本依据这两部法律对高等学校进行合并与调整。
这是战后日本的第一次教育改革,也是日本依法治教的初始阶段。
这次改革对高等教育进行合并与调整,对教育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日本在成功发展教育的同时,教育界新的教学理念以及体制正在逐步形成。
1.2 20世纪60年代-80年代的教育改革 日本此次教育改革是在当时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进行的。
由于日本对高等教育基准的放宽,导致高等教育机构数量猛增,大学入学率也成倍增长。
二战后日本教育的变革与启示
1945年8月,日本在宣布无条件投降后,迎来了建设“新社会”的历史契机。
日本政府清除战争体制,打造民主社会,确立了重视人格形成、尊重个性、推广教育机会均等的新教育体制。
为落实教育机会均等理念,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日本政府重视基础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向高层次延伸,发展后期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培养高级专业人才。
公共财政对教育投入连年递增,从而为日本社会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据统计,自2000年至2018年,有18位日本科学家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项,得奖次数仅次于美国。
这18位诺贝尔奖得主的本科教育均在日本国内国立或公立大学完成。
然而,进入21世纪以后,日本政府对于教育财政投入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连年位居经合组织国家的最低水平,教育机会不均等现象浮出水面,日本民众对于政府的不满,集中于对全体日本国民的受教育权被剥夺的担忧。
一、日本教育政策的逆转战后日本十分重视对教育的投资。
1955年日本公共教育财政为3.72亿日元,而在1982年则增至15万亿日元。
1980年前后,日本教育财政占整体财政约20%,居世界之首。
从战后至1976年的30年间,日本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高中入学率为94%,接近普及。
大学入学率达38%,三人中就有一人是大学生,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时代。
为推动教育机会均等理念,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日本政府在基础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方面,建立了中央教育经费的专项转移支付制度,有效地将责任分担于中央和地方。
但是,20世纪80年代末,新自由主义思潮逐渐成为日本社会主流。
日本将培养满足市场经济和全球化需求的人才作为教育发展目标,将市场竞争作为优化教育质量的大手段。
日本政府支持市场介入教育领域有多方面的原因。
一是为缓解财政赤字。
日本政府为给财政减负,将具有“公共性”的教育转变为由政府与民间分别主导的教育机构。
期间,政府并未与公民社会共同管理教育,而是任由市场竞争来激励、淘汰由民间和政府各自主导的教育机构。
(完整word版)浅析战后日本教育改革的特点
浅析战后日本教育改革的特点摘要:日本在二战结束后盟军的占领下进行了第二次国内教育改革, 开启了民主化的大门.但在战后初期( 20 世纪50年代) 的教育改革中,日本囫囵吞枣般照搬美国的教育模式, 出现了不少的问题。
本文对战后日本教育改革的特点进行简要分析.关键字:日本历史上两次重大教育改革战后日本教育改革的误区前言教育一直都是日本的立国之本,义务教育制度化从明治维新时期就开始了, 室町时代开始至江户时代日本就已经有了作为普及庶民教育的机关, 许多父母,为了让孩子掌握生活必须的!读、写、算,都送孩子到!寺子屋去学习.日本全国上下都把教育看作立国之本,齐心协力搞好教育,通过确保教育机会均等和维持、提高国民教育水平.日本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就学率为100% ,高中的入学率为97%,其教育的普及程度同美国并驾齐驱, 达到世界最高水平。
战后日本之所以以惊人的速度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主要是由于科学技术、工业方面的高度发达,而科学技术之所以有可能, 则很大程度是因为日本国民有着较高的教育水平。
1.日本历史上两次重大教育改革要了解日本教育改革, 就必须对日本近代教育的历史轨迹作一个简单的回顾, 以便了解其来龙去脉.从历史上看, 日本进行过两次重大的教育改革。
第一次是明治五年 一八七二年 , 改革的指导思想旨在“富国强兵”,为此而引进西欧的教育制度、科学技术和文化思想.第二次改革是在二次大战后的一九四七年,颁布了《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中心思想是 发展教育, 开发人力资源, 贯彻经济至上主义.这两次改革都取得了很大成功,使日本得以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 成为数一数二的世界经济大国。
国际舆论认为,日本的成功是由于它重视教育, 实行了“教育先行”的政策。
但也应当指出, 这两次改革主要是模仿, 甚至是照搬外国的教育改革和教育模式。
具体地说,第一次是搬德国的,第二次是搬美国的。
日本学者在分析这两次教育改革的利弊时指出, 第一次改革的最大贡献是发挥了对全民的启蒙作用, 它使日本人掌握了作为一个现代人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教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后日本的教育改革
• 战后的日本改革最初是在盟军司令部敦促 下进行的。它发布了一系列文件,目的是 清除法西斯军国主义势力残余,整顿学校 教育。
• 文件强调不准利用教育宣传军国主义和极 端国家主义思想,废除学校中的军事训练 制度,复员军人不准当教师,宗教神道与 国家分离,停止开设充满神道和军国主义 思想的修身、历史、地理课程等。
50—60年代的教育改革
• 在此时期,日本每次推出经济发展计划都 忘不掉教育,都把培养人才的质量与数量 作为实现经济目标的重要条件。
• 1951年:《产业教育振兴法》制定了振兴 职业教育的政策。
• 1957年:《新长期经济计划》首次将教育 发展计划和教育政策编入国民经济计划。 该计划特别强调振兴科学技术,加强科学 技术教育。
70年代以来的教育改革
• 70年代:《关于今后学校教育综合扩充、 整顿的基本措施》咨询报告。其特点是人 性化,科学化,以人的健康发展为本,对 中小学教育和高等教育影响较大。
• 80年代:面向21世纪日本教育改革的目标、 责任和使命是培养青年一代具有广阔的胸 怀、强健的体魄和丰富的创造力,具有自 由、自律的品格和公共精神,成为面向世 界的日本人。
• 1960年:《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强调普及提高中 等教育,充实科学技术教育,加强职业训练与职 业之道,增设工业高中,扩充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职业训练机构, 增招理工科大学生,培养科技人才。
• 1965年:《中期经济计划》进一步强调“提高人 的能力和振兴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及迫切性。
• 以上事实说明,战后日本经济的腾飞一刻也没有 忽略教育的作用。他们舍得花钱办教育,投巨资 搞智力开发。在此过程中,日本还创造了“产学 结合”的教育培训模式,加强学校与产业界人才 的流动,保证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