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类疫苗预防接种常见的疑似异常反应及处理方法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麻疹类疫苗预防接种常见的疑似异常反应及处理方法探讨

发表时间:2018-01-16T14:24:01.793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1月第1期作者:许燕君[导读] 对发生的疑似接种异常反应进行及时处置。以进一步保证疫苗预防接种质量得以大大提升,有效避免接种疑似异常反应。

(仁寿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眉山 620500)

【摘要】目的:分析麻腮风疫苗、麻风疫苗预防接种的疑似异常反应与处理对策。方法:选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县进行麻腮风疫苗、麻风疫苗预防接种后出现疑似异常反应的5例患儿,回顾性分析其AEFT报告资料,对出现的疑似异常反应予以针对性的处理方法。结果:5例麻腮风疫苗、麻风疫苗接种疑似异常反应患儿中:有4例(80%)表现为一般反应,1例(20.00%)出现异常反应过敏性-斑丘疹。结论:对患儿接种麻腮风疫苗、麻风疫苗之后,常见的疑似异常反应主要以轻度为主,异常反应并不明显,应对症处理,严密监测患儿接种后的不良反应,保证接种效果。

【关键词】麻腮风、麻风疫苗;疫苗预防接种;疑似异常反应;处理方法【中图分类号】R1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1-0347-02 麻疹作为临床较常见的传染病之一,主要因麻疹病毒引起,临床表现为皮肤有大量红色斑丘疹及颊粘膜上出现麻疹粘膜斑,从而伴发眼结膜炎、发热及上呼呼吸道等并发症[1]。该病的传染性非常强,在人口较为集中且无经常接种疫苗地区的发病率较高,为此,做好麻疹疫苗预防接种就显得很有必要。此次研究对象重点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县进行麻疹类疫苗预防接种后,出现疑似异常反应的患者5例,针对出现的疑似异常反应予以相应的方法处理,现将结果作如下报道。

1.对象和方法

1.1 AEFT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选5例行麻腮风、麻风疫苗预防接种后出现疑似异常反应的患儿,年龄介于8月龄至2岁间,年龄平均数为(0.8±2)岁。

1.2 方法

入选的5例接种麻腮风、麻风疫苗患儿AEFT报告中,都遵循知情同意基本原则进行预防接种,医务人员在进行接种之前,加强疫苗预防接种安全教育工作,仔细了解详细禁忌症及缓种症指标等,按照预防接种三查五告知七核对一监测制度做好疫苗接种;疫苗预防接种结束以后,应告知接种对象留下观察半小时左右,以将接种有关的注意事项告知患者。

1.3 数据处理

此次研究选SPSS 21.0型软件展开数据统计分析,文中涉及的计数资料并以(n,%)表示,如若各异常反应比对差异较明显,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入选的5例患儿中:有2例(40.00%)表现为发热、哭闹、T38.8~39℃;2例(40.00%)出现接种部位出现红肿直径11cm、>5.0、一位患儿局部直径3.1cm伴纳差、乏力;1例(20.00%)发生过敏性皮疹-斑丘疹,发热T37.4℃、全身遍布斑丘疹,无瘙痒、压之褪色。发生过敏性反应的患儿,均比其他常见的疑似异常反应人数及少,差异性明显,(P<0.05)。

3.讨论

疫苗接种作为临床控制麻疹病毒感染的一种核心方法,据有关实践研究结果证实,麻腮风、麻风疫苗接种对临床防治麻疹的效果较显著,但也有极少部分的接种患儿会伴发疑似异常反应,但大都是一过性的,为此接种前做好预检分诊非常重要,接种人员必须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疫苗免疫程序实施接种,在接种工作中要按照预防接种三查五告知七核对一监测制度做好疫苗接种。出现的疑似接种异常反应要认真按照对症处理原则[2]。并做好后期的解释工作,安抚好患儿家属的情绪反应。此次经分析5例进行麻腮风、麻风疫苗预防接种后出现疑似异常反应的患儿,结果显示,5例患者中:4例表现为一般反应,均比其异常反应人数多,(P<0.05)。针对以上常见的疑似异常反应,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方法,具体表现为:第一,患儿出现发热、哭闹、T38.8~39.5℃、纳差、不适,处理方法:(1)发生轻度全身反应时加强观察,一般不需任何处理,必要时适当休息,多喝开水,注意保暖,防止继发其它疾病。(2)全身反应严重者可对症处理。(3)高热不退或伴有并发症者,应密切观察病情,必要时送医院治疗。

第二,过敏性皮疹-斑丘疹。该反应属麻风疫苗接种之后的一种异常反应,发病机制表现为麻风疫苗接种之后所伴发全身不适。据AEFT个案报告信息,过敏性皮疹发生于接种后4小时后,反应速度很快,临床表现为发热T37.4℃、全身遍布斑丘疹,无瘙痒、压之褪色。处理原则:过敏性皮疹主要因疫苗预防接种后发生应激反应所致,发病时间一般在24小时内。临床予以患儿口服扑尔敏(患儿0.35mg/kg)、西替利嗪(患儿2.5~5.0mg),如若病情较严重,可予以其激素治疗,经加速过敏原排出方式,改善临床疗效[3]。过敏性皮疹大多预后良好,用抗过敏药物能治愈。

第三,接种部位出现红肿直径11cm,直径超过了>10cm为强反应,处置方法用抗变应性炎症药物和糖皮质类固醇药物口服和外用。另一位患儿局部红肿直径3.1cm为中反应并伴纳差、乏力。局部的中反应可用干净的毛巾热敷,每日数次,每次10~15分钟,此反应一般在24~48小时消退,很少持续3~4天者。

综上阐述,进行麻腮风、麻风疫苗预防接种常见的疑似异常反应并不是很明显,主要以轻度为主,重度异常反应并不是很常见。在此种情况下,在今后的预防接种工作中应针对疑似异常反应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同时要严密监测疑似异常反应患儿。并做好接种前的预检分诊,工作中认真按照预防接种三查五告知七核制度做好疫苗接种,接种后要在现场进行密切观察,是否有儿童疫苗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生,保护好受种者的健康。对发生的疑似接种异常反应进行及时处置。以进一步保证疫苗预防接种质量得以大大提升,有效避免接种疑似异常反应。

【参考文献】

[1]《预防接种工作手册》.《预防接种疑似异常反应处理原则》.

[2]陈东文.儿童麻疹疫苗强化接种后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分析[J].医学信息,2015,26(35):266.

[3]袁晓丽.某市麻疹疫苗接种率与麻疹发病率关系分析[J].医药前沿,2017,7(9):354-35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