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皮肤科外治法系列讲座

合集下载

倪师皮肤病的治疗方案

倪师皮肤病的治疗方案

摘要:皮肤病是常见的疾病之一,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

倪师作为中医界的著名专家,其独特的治疗理念和方法在皮肤病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文将详细介绍倪师皮肤病的治疗方案,以期为皮肤病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

一、倪师皮肤病治疗理念倪师认为,皮肤病的发生与人体内外环境、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治疗皮肤病应遵循整体观念,注重内外兼治,调和阴阳,调整脏腑功能,以达到治愈皮肤病的根本目的。

二、倪师皮肤病治疗方案1. 辨证论治(1)风邪袭表型症状:皮肤瘙痒,起疹,疹色鲜红,伴有头痛、身痛、发热等症状。

治疗方法:祛风止痒,清热解毒。

方剂:消风散加减。

(2)湿邪蕴肤型症状:皮肤湿润,起疹,疹色淡红,伴有肢体沉重、乏力、大便稀溏等症状。

治疗方法:健脾除湿,清热解毒。

方剂:除湿胃苓汤加减。

(3)血热瘀阻型症状:皮肤红斑,瘙痒剧烈,伴有心烦、口干、便秘等症状。

治疗方法:清热凉血,活血化瘀。

方剂:犀角地黄汤加减。

(4)阴虚火旺型症状:皮肤干燥,瘙痒,伴有心烦、失眠、手足心热等症状。

治疗方法:滋阴降火,清热解毒。

方剂:六味地黄丸加减。

(1)中药内服根据辨证论治结果,选用相应的方剂进行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根据病情变化,可适当加减药物。

(2)针灸治疗针灸可调节人体的气血,疏通经络,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皮肤瘙痒等症状。

常用穴位有曲池、合谷、血海、三阴交等。

3. 外治法(1)中药外洗选用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止痒、活血化瘀等功效的中药,煎水外洗,可缓解皮肤瘙痒、红斑等症状。

(2)中药敷贴选用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祛风止痒等功效的中药,制成药膏或药粉,敷贴于患处,可改善局部症状。

(3)中医推拿通过中医推拿手法,疏通经络,调节气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皮肤瘙痒等症状。

4. 生活调摄(1)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劳累。

(2)饮食宜清淡,忌辛辣、油腻、海鲜等刺激性食物。

(3)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

(4)适当锻炼,增强体质。

三、治疗效果倪师皮肤病治疗方案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疗效,多数患者经治疗可明显改善症状,部分患者可达到临床治愈。

痤疮的中医外治演示教学

痤疮的中医外治演示教学

病理机制
气滞血瘀
01
情绪不畅、饮食不节等因素导致气滞血瘀,气血运行不畅,形
成痤疮。
湿热内蕴
02
过食辛辣、油腻食物,导致脾胃湿热,湿热内蕴,形成痰湿,
引发痤疮。
脏腑失调
03
情绪波动、压力等心理因素影响脏腑功能,导致气血失调,引
发痤疮。
03
中医外治法治疗痤疮的理论依据
中药外敷法
总结词
通过将中药直接敷于患处,达到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等作用,从而缓解痤疮 症状。
注意事项
个体差异
每个人的皮肤状况和病情不同,因此在使用 中医外治法时,需要根据个体差异进行个性 化治疗。
药物选择
选择适合病情的药物是关键,需在专业医师 指导下进行,避免使用不当导致病情加重。
治疗时机
中医外治法治疗痤疮需在病情稳定期进行, 避免在急性发作期进行治疗,以免刺激皮肤 加重炎症。
护理方法
中药外敷法的操作流程
准备中药药粉
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中药药粉,如金银花、 连翘、黄柏等。
调制成糊状
将调好的药糊均匀涂于患处,轻轻按摩片刻 ,使药物充分渗透。
外敷于患处
将中药药粉与适量清水或蜂蜜调制成糊状, 搅拌均匀。
保持一定时间
外敷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每日1-2次,疗 程视病情而定。
针灸疗法的操作流程
1 选择拔罐器具
根据治疗需要选择合适的拔罐器具,如玻璃罐、竹罐等 。
2 施罐
将拔罐器具置于所选部位,并迅速扣合,使罐吸附在皮 肤上。
3 留罐
保持拔罐状态一段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以使罐内 形成负压,促进气血流通。
4 起罐
留罐时间结束后,将拔罐器具轻轻起开,避免损伤皮肤 。

中医皮肤学外治法 PPT课件

中医皮肤学外治法 PPT课件

辨 痒

1.热 皮色掀红,灼热疼痛,遇冷则痛减。 2.寒 皮色不红,不热,酸痛,得温则痛缓。 3.风 痛无定处,忽彼忽此,走注甚速。 4.气 攻痛无常,时感抽掣,喜缓怒甚。 5.化脓 肿势急胀,痛无止时,如有鸡啄,按之中软应指。 6.瘀血 初起隐痛,微胀,微热,皮色暗褐,继则皮色青紫而胀痛。
——“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 者法耳。医药药理无二,而法则神奇变幻。外治必如内 治者,先求其本,本者何?明阴阳识脏腑也……虽治于外, 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 无殊治在内也”
首辨阴阳




阳证 阴证 发病情况 发病急 发病缓慢 病位 发于皮肉、浅、在表 发于筋骨、脏腑、深、在 里 皮色 红 皮色不变或紫暗、枯槁 温度 灼热 不热或微热 范围 肿势局限 不局限 疼痛 剧烈 不痛、隐痛、痛或抽搐 脓液 稠厚 稀薄 疮面肉芽 红润而坚实 苍白而水肿 舌象 舌质红、舌苔黄燥、焦、黑 舌质淡、舌苔白或白腻 脉象 弦、数、洪、大有力 细、弱、沉缓、无力
中医外治法的优点与特点
外治法的作用机理
非药物外治法以机械刺激、经络传导达到 治病的目的 药物外治法概括为:经络传导、皮肤透入 和粘膜吸收 中药外用实验室研究有以下的作用:抗微 生物作用、抗炎作用、生肌作用、光敏作 用、蛋白凝固作用、镇痛止痒作用、生物 活性作用。
外治法的理论要点一:体表 辨证
外治法分类
皮肤科中医外治法细分有数百种,常用的有四五十种。 主要有药物外治法、器具配合手法外治法和应用现代 化设备的外治法等。 根据皮肤专科特点,常用于皮肤病的中药外治法有溻 渍法(湿敷法)、熏洗法、浸洗法、擦洗法、坐浴法、敷 药法、点药法、涂搽法、薄贴法、腐蚀法、热熨法、扑粉 法、封包法、摩擦法、护创法、烟熏法、面膜法、脐疗法、 耳穴压豆法、穴位注射法等20余种。 外用药物主要包括止痒药、清热药、收湿药、杀虫药、润 肤药等。

中医外科皮肤病总治法。

中医外科皮肤病总治法。

中医外科(皮肤病)总论治法歌----米氏真传。

外科之疮有治例,说与君家须切记,病端百出别根因,方法一囊岂同类。

热与寒,通与秘,其中消息知端的。

通多不足秘多余,热实寒虚分症治;阳似阴,阴似阳,似中妙理要推详。

不分表里一例治,轻变重而重变亡。

医者贵乎多应变,不可偏执用其方,且如表症恶寒,宜用荆防败毒散;里症发热,可将内疏黄连汤。

疮势已成,托里消毒散诚为正法。

内脓将溃,十全大补汤最得相当。

人参养荣汤治溃后虚热发作,木香流气饮散结肿寒湿为殃。

饮食不甘,定用香砂开胃;精神怯少,须将参术回阳。

阴虚阳虚,须八珍最为要领;盗汗自汗,得独参一味可强。

溃后多疼,乳香定痛散功奇莫缓;脾虚下陷,补中益气汤功效尤良。

口燥谵言,泻实火须黄连解毒(汤);心烦衄血,理虚阳必犀角地黄(汤)。

古法治痈疽,称述仙方活命饮;今时医发背,还期神授卫生汤。

蟾酥丸在外科称为独品,护心散解内毒号曰无双。

讵知蜡矾丸护膜、护心,可羡淡中有味;还赞玉红膏生肌、生肉,堪夸坏里呈祥。

身凉自汗,腹痛肠鸣、呕逆,岂逃异功散;睡卧不宁、虚阳发燥、脓多定用圣愈汤。

生脉散接虚羸脉来微细,归脾汤除惊悸睡得安康。

竹叶石膏(汤)治虚烦、身热者何须疑虑,麦冬清肺(饮)除膈热有痰者毋待商量。

金鲤汤治肺痈吐脓气急,玄龟丹攻结毒臭腐顽疮。

风热生疮通圣散,疮疡狂躁破棺丹。

小柴胡(汤)除客邪往来潮热;大防风(汤)攻腿膝寒湿为殃。

咽肿咽疼定用清咽利膈散,斑红斑紫岂逃化斑解毒汤。

八味丸捐口干妙药,二神丸治脾泄奇方。

香连丸为脏腑泻痢通用,甘露饮治口齿腐烂相当。

六和汤和脾止吐泻,双解散解表理内伤。

逍遥散善治女人诸病,保元汤常扶赤子多伤。

皮肤毛发干焦,芦荟丸效应甚捷;咽喉口齿肿痛,冰硼散功实非常。

滋肾丸治下元肾虚不固,凉膈散解上焦膈热多烦。

九龙丹消鱼口吞之灭迹,二蛟散行湿肿服下安康。

吕祖一枝梅止痢定惊,称为仙药;真君妙贴饮消疼止痛,号曰神方。

痔漏、瘿瘤、疔毒,古夸三品锭;痈疽、流注、诸风,今羡万灵丹。

中医外治法PPT课件

中医外治法PPT课件
局部反应而作用于全身,从而调查机体的功能, 消 除病湿因素,以达到治病的目的,不同罐法的不同 作用。
2021
❖ 拔罐法的适应范围 ❖ 一般适用于风湿痹病,各种神经麻痹,以及
一些急慢性痛,如腹痛、背腰痛、痛经等, 还可用于感冒、咳嗽、哮喘、消化不良等脏 腑功能紊乱方面的病证,此外,如丹毒、红 丝疔、毒蛇、咬伤等外科疾病等可用。
中医外治法
针灸科 冯耀峰
2021
一、灸 法
❖ “灸,灼也”,灸法就是烧灼的意思。 ❖ 1、灸法的材料 ❖ 灸法所用的材料,最初可能是采用一般的树枝
柴草取火木烧灼、烫、熨,以消除病痛,以后才专 门选用艾作为主要灸料,艾灸叶作施灸材料,有通 经活络,祛除阴寒,回阳救逆等作用,艾叶经过加 工,制成细软的艾绒,更有它的优点。第一,便于 搓捏成大小不同的艾柱,易于燃烧,气味芳香。第 二,燃烧时热力温和,能合适皮肤,直达深部。
❖ 3)、其顺序是先头颈,后躯干,再四肢,刮拭面 尽量拉长,胸复、肩、面部均由内而外,其它部位 均由上而下刮拭。
❖ 4)、用力均匀、适中、刮痧部位凡有病源之处, 轻则红花点,重则青紫,甚则青黑累块,发红一般 无痛感,青紫或有微痛,青黑累块者有痛感,均正 常反应,刮拭后饮水一大杯助新陈代谢。
2021
❖ 3、适应范围:
2021
拔罐的 注意事项
应选择适当的体位。
宜选择肌肉丰厚的部位。
要根据病情及所拔部位的面积大小而决定 采用拔罐的方法以及大小适宜的罐具。
用火罐应注意勿灼伤或烫伤皮肤 。
皮肤有过敏、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分布 部位,不宜拔罐 。
不同拔罐法的注意点
在拔罐中,一旦出现晕厥的所谓晕罐现 象,应立即起罐,并及时妥善处理。
灸法除以艾叶作为主要材料外,其它灸法尚有 硫黄、黄蜡、灯心草、桑枝、桃枝等作为灸法的材 料。

中医外治法ppt课件

中医外治法ppt课件
b.寒邪犯胃。脾胃虚寒者疼痛发作,可局部热敷,药敷,如取练须葱头30g,生姜15g,将上两味共捣烂
康 微 人 少 三 的 才 待 二 系 不 和 笑 流 、 炒热烫,装入布袋,热熨胃脘部。每日两次,每次30分钟,或以疼痛缓解为度,以湿中散寒止 痛。亦 ! 笑 心 ; 、 魅 会 人 、 可行拔罐,熏蒸,艾灸等其他温热疗法。 ! 少 善 让 的 在 C.脾胃虚寒者,在三伏天给予穴位贴敷,取神阙,中脘,胃腧等。药物取肉桂,胡椒各15g,干姜,细辛, 有 情 微 笑 力 产 生 乐 延胡索各10g,共研细末,用姜汁调和,每穴蚕豆大小药膏,胶布固定,3~6小时后去除,7日一次,4 良 , 你 时 与 次为疗程, 利 愉 笑 一 ! 生 , 观 好 会 看 候 d.饮食停滞者,胃脘部胀满疼痛欲吐,可用盐汤探吐以涌吐宿食。亦可针刺内关,足三里天枢等穴。 于 悦 会 笑 吸 这 向 他 e.肝气犯胃者,可针刺中脘,内关,足三里阳陵泉等穴以疏肝理气止痛。 的 为 起 , 人 (2)恶心,呕吐 身 , 使 , 引 样 上 a.外邪犯胃或脾胃虚弱呕吐频发者,可用脘腹热敷,按摩,或按压内关,合谷,中脘,或者艾灸中脘, 人 你 来 面 进 足三里,脾腧等穴,以温中散寒止吐。
b.呕吐过后可为可为患者行腹部按摩(掌心自上而下),以缓解胃脘部紧张不适。 c.饮食停滞者,呕吐时不宜止吐,鼓励患者尽量将胃中积食吐出,欲吐不得吐者,可涌吐宿食 (饮适 量淡
盐水,后用压舌板探喉取吐。)
七、中医外治法在脾胃科的应用:
2. 泄泻 (1)泄泻
体 经 一 十 别 的 , 际 带 更 带 行 a.寒湿,虚寒泄泻者,腹部热敷,或葱熨,盐熨,可艾灸中脘,足三里,关元,神阙等穴,或者拔火罐治 健 常 个 年 人 人 善 关 来 加 微 交 一 疗,亦可神阙隔盐灸,隔药灸,或用汉磁热贴敷贴神阙穴,每日一贴,每个疗程5天。

皮肤病中医外治

皮肤病中医外治

皮肤病中医外治作者:周蜜周敏李斌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6年第16期李斌,男,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皮肤科学术带头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皮肤科主任,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皮肤病优势特色专科学科带头人。

兼任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审评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兼秘书,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常委,上海市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委员等职。

2003年,李斌担任皮肤科主任后,将上海最著名的顾氏、夏氏外科学术思想有机融合在一起,逐渐形成了具有浓郁“岳阳特色”的中医外科理、法、方、药体系,尤其是在中西医结合溻渍防治皮肤病等方面成效斐然。

溻渍疗法是具有中医特色的皮肤病常用外治方法之一,元代齐德之的《外科精义》卷上载:“溻渍法,疮疡初生经一二日不退须用汤水淋射之。

在四肢者,溻渍之。

”其历史悠久、简便易行、疗效可靠、久用无不良反应,患者乐于接受,时至今日仍广泛应用于中医皮肤科临床。

溻渍法可分为溻法和渍法。

溻法是将饱含中药液的纱布或棉絮湿敷患处,渍法是将患处浸泡在中药液中。

溻法分为冷溻、热溻和罨敷,渍法分为淋洗、冲洗和浸泡。

四肢远端能浸泡的病变部位适用渍法,不能浸泡的部位适用溻法,因两法往往同时进行,故合称为溻渍法。

溻渍法的操作流程溻用6~8层纱布浸透药液,轻拧至不滴水,湿敷患处。

冷溻待药液凉后湿敷患处,30min更换1次。

适用于皮肤l掀红或糜烂,或溃疡脓水较多,疮口难敛者。

热溻药液煎成后,趁热湿敷患处,稍凉即换,适用于急性渗出性皮肤病及多种慢性瘙痒性皮肤病。

罨敷在冷或热溻的同时,外用油纸或塑料薄膜包扎,可减缓药液挥发,延长药效。

渍分为淋洗、冲洗和浸泡。

淋洗多用于溃疡脓水较多,发生在躯干部者。

冲洗适用于腔隙间感染,如窦道、瘘管等。

浸泡适用于手足部及会阴部的皮肤病,亦可用于全身淋浴、药浴美容、浸足保健防病等。

溻渍的作用机制溻渍的作用机理是由低浓度组织液向高浓度药液的流动,使皮损渗液减少或停止渗出,炎症得以消退。

华夏中医论坛樊正阳医师的几则外治法(牛皮癣、烧烫伤等)

华夏中医论坛樊正阳医师的几则外治法(牛皮癣、烧烫伤等)

华夏中医论坛樊正阳医师的几则外治法(牛皮癣、烧烫伤等)【导读】本文选自华夏中医论坛樊正阳医师的《医门凿眼》,讲述了作者治疗妇科炎症、小儿泄泻、牛皮癣等的外治法,都是作者几十年临床经验的总结,值得一试。

一白降丹妙用白降丹见《医宗金鉴》外科心法。

歌曰:白降丹是夺命丹,提脓化腐立时安,朱雄汞与硼砂入,还有硝盐白皂矾,若去硼盐红升是,生肌长肉自不难。

主治痈疽恶疮瘘管,阴阳证皆宜。

家传炼制法与书上所说大不一样,药力甚是霸道,应用也大大超出了书上主治,外贴治痛症,疗效神奇,诸如肩臂腰腿疼等,包括现代医学所说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等。

根据病痛大小、体质强弱而施药量。

常在膏药上布三点、或七星、或九宫外贴,约四小时便药力发作,如烧灼般疼痛,二日内起泡如蚕豆大,用针于泡下点破,流出恶水,用棉球擦去,莫侵淫他处。

若患者不耐疼,泡起便揭,上布生肌散,旬日痂落,病若失。

但这样遗留的疤痕较大;若病者能耐受,药不揭二十日结痂,疤痕较小。

对于上述病痛,内服药力达不到者,贴此药无不应验。

但此药用于患者,痛苦较大,还要注意患者汞过敏否(可做尺内药敏试验,针头些许白降丹贴于尺肤,有针刺感便去,观察二日),是否瘢痕体质。

二妇科炎症外治法妇女阴道炎症为临床常见病,以瘙痒,白带为主要表现。

现代医学检验多是霉菌或滴虫感染,西药所用药物疗程长,副作用大,花费高,效果也不甚满意,多复发。

中医辨证治疗较复杂,一般医生不易掌握,又内服药较麻烦,病人多难接受。

我在临床中常用一捷效法,就是外治。

处方:苦参50克黄柏30克蛇床子30克荆芥30克土茯苓30克五倍子10克明矾10克用法:水煎,取汁500ml,用冲洗器先冲洗内阴约一刻钟,再洗阴道,一日二次即可。

此法体现了“简、便、效、廉”的特点,病人多易接受,疗效确切。

一般一周为一疗程。

三用于小儿的小方(泄泻)小儿好乱吃东西,或受了凉,还有就是因病输液抗生素用多了,常致拉稀不止,家长常形容“顺屁股直流”,有个小窍门,就是用赤石脂(选大块,颜色纯者良)研细末,温水调服1—5克,可收立杆见影之效,价廉又安全,消化不良可配吃点儿山楂丸。

皮肤外科系列讲座_二_皮肤外科的历史沿革与发展

皮肤外科系列讲座_二_皮肤外科的历史沿革与发展

等方面。
术器械,并与上海手术器械厂合作生产。该套器械曾获得上
海市卫生局技术革新 3 等奖。他对皮肤磨削术进行了大量的
1400
中国美容医学 2008 年 9 月第 17 卷第 9 期 Chinese Journal of Aesthetic Medicine.Sep.2008.Vol.17.No.9
麻下吸脂。1985 年皮肤科医师 Klein 开创了膨胀麻醉技术,
1957 年 6 月全国麻风防治专业会议上号召开展麻风畸

经 Lillis 改进后,这项技术大大提高了吸脂手术的安全性 形矫治工作。由于麻风诊治归属皮肤科学范畴,所以大量皮
和易操作性[ 1]。今天膨胀吸脂术已经成为吸脂手术的主流技
肤科医师开始学习矫形技术,随之一大批手艺精湛的皮肤科
深部探察,若眼压升高,持续不降可行前房穿刺放液,降低眼 压十分有效,但必须由有经验的眼科医师实施。
7 小结 睑袋手术并发眶内出血、血肿是较少见的并发症。若处
理不及时,措施不当会导致视力障碍甚至失明。本文介绍 5 例导致视力障碍的病例,其中 2 例因处理及时挽救了部分视 力,3 例因处理不当最终导致视力丧失。本文对睑袋手术并发 重度眶内出血、血肿的临床分类,出血原因及预防,重度眶内 出血、血肿临床表现,特别对导致视力障碍、失明的原因和处 理进行了分析讨论。期望对临床工作者有所帮助,也特别提 醒广大整形美容外科医师,应高度警惕和重视这一严重并发 症并对其临床表现和预防处理有所认识和掌握。笔者认为只 要我们认真做好手术过程的每一步骤和细节及围手术期的 处理,这一并发症的发生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1399
中结合解剖学和皮肤病理学完整阐述了鼻部成形技术[ 3]; 2 美容相关皮肤外科技术的发展

《皮肤病的中医治疗》PPT课件

《皮肤病的中医治疗》PPT课件
红花10g+水2000ml。主治脂溢性皮炎。
a
10
• 2%采乐洗剂,20%酮康唑。
• 注意事项: 温度适宜,熏时温度可高些,以便借助药力,开通腠理,宣达气血、 洗时、水温宜 45℃-50℃左右,过热易烫伤皮肤,过凉则药力不足。
a
11
(二)粉剂(散剂)
• 制剂:取单味或复方中药、经煅、炼、研、碾、 烧等方法处理后,研成极细的粉末而成。
1.5-2。 • 新三妙粉: 黄柏300、青黛30、寒水石150。 • 注意事项: 粉剂作用表浅,并能与分泌物结
成痂皮,故不宜用在渗出多或深在性皮肤病。
a
13
(三) 洗剂(混悬剂、振荡剂)
• 制剂:用水和不溶性的粉剂混合而成,一般含 粉量为30%左右,用时振荡摇匀,根据不同的需要, 可加少量甘油(5%),可减缓液体的蒸发速度,亦 可增加粉剂的吸附作用。或加少量的酒精,可加 速水分的蒸发速度,而增加皮肤的凉爽程度。
a
19
(七) 霜剂
• 制剂:是油相和水相经乳化剂而形成的半固体 剂型,霜剂根据基质乳化的类型分为油包水 (w/o)型霜剂和水包油( o/ w)型霜剂两种。
• 功用:消炎止痛、清洁、渗透性较强、有助于 药物的经皮吸收。
• 常用方剂:皮炎霜、激素霜、雅霜、珍珠霜等。
a
20
外用药的使用原则
1、急性期皮炎、渗出多、可选湿敷、间歇期可用 油剂。
• 功用:干燥、清凉、止痒、保护皮肤的作用。 • 应用:急性或亚急性、无渗液的皮肤病。 • 常用的药物:炉甘石洗剂、冰炉洗剂。 • 注意:不宜用在毛发部位或湿润、糜烂的皮
损面。
a
14
(四) 浸泡剂(酊剂、醋泡剂)
• 制剂:将生药用白酒或50%酒精或用食醋浸泡5-10 天,滤其渣而成。

中医皮科外治法系列讲座:第3讲 水粉剂的应用

中医皮科外治法系列讲座:第3讲 水粉剂的应用
中 1 概 论
水 粉剂 又称震 荡剂 洗 剂 、 悬垂荆 , 系在水 中加人
3 ~5 不溶 性 粉剂 ( O O 如炉 甘油 、 石粉 或 复方 九华 滑 石 9g 0 、滑石 6 0 冰 片 1 g 2g 8。
R2 。
配制方法 ,上药共研细末 ,敢药橱 3g 0 ,加甘油
中 肝阳 偏亢 型 l 8倒 , 治愈 1 0倒 . 效 6倒 , 有 无效 2倒 。 方 用无 麻钩 藤蚀 加 减 ( 天麻 、 藤 、 钩 川芎 各 2 g 当归 、 5, 黄连 、菊花 、七 叶莲 、防风 、桑 叶 、白芷、甘 草 各 1 8 5.
细辛 6 ) J率用亢 型 1 倒 , 窖 .日 } 3 治愈 6 , 倒 有效 5 . 倒 无 效2 . 倒 甩六睐堆黄汤加减 ( 柯杞子、 菊花、 生地、山
( 蚝) 叶 国坤 等 辨证 分 型治疗 3 5 。 8倒三 叉 神经} . 一 其 1
笔者曾干 18 9 4年 4月 ~ 6月 对 9啻 原 发 性三 夏 j 神 经痛做 了 甲皱 撤循 环检 壹 .其 中 6倒 裹现 为截 动昧 痉 挛 . 泷 加快 . 血 梓顶 轻度 廉血 . 合 临床症 状 , 医 结 中 辨 证 为肝 ( ) 胃 热血 癖 I另外 3倒截 动 、静脉 扩张 , 袢 硪 诤 血 , 医辨证 为 气虚 牌 肾气 虐) 瘀 .以 自报清 } 申 血 热化密 汤 加藏 治疗 本病 取得 良款 。 ( 热血 瘀 型药 肝 胃)
性 三叉 神 经痛 1 0例 ,其 中 风火 型 8 2 2例用 三 叉 1 号 (l J 芎 自芷 、蔓荆 子 、生 石 膏各 3 g f 0 ,山楂 、青黛 、胆 南星、 蝉蜕 各 6 + 窖 姜黄 l g I g ) 风寒 型 1 】倒 用三叉 l 号 (I 、白芷 各 3 g J『 芎 0 ,制J『 、藁本 各 l g, I 乌 o 细辛 3 ,毕 g 拨 1 g 甘 草 6 ) 久病 入络 型 2 2, gl 7例 用三 叉 Ⅱ号 ( 川芎 3g 0 .防风 桃仁 、红花 、地 龙 、半夏 、制 水蛭各 lg o+

皮肤科常见中医外治法有哪些

皮肤科常见中医外治法有哪些

皮肤科常见中医外治法有哪些皮肤病是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一类问题,在临床过程中,为了有效促进皮肤科治疗效果的持续提升,大批医疗工作者结合中医理论知识对于患者治疗模式进行了分析。

实践表明,中医对于皮肤疾病的治疗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此期间,中医工作者结合大量临床经验总结了一系列的中医外治方法,其有效促进了患者治疗模式的持续拓展。

本文对于皮肤和常见的中医外治法进行了介绍与梳理,希望帮助广大读者朋友更好地实现对于有关知识的充分了解。

一、银屑病的中医外治法银屑病又被中医称为“白疕”、“干癣”以及“松皮癣”等,中医认为该病与患者血热风燥或血瘀风燥等因素有关,其可对患者皮肤表面造成极大影响,继而早导致其皮肤覆盖界限分明的银白色鳞屑。

对于血热风燥型患者,其皮肤可出现长红且鳞屑厚度较少,剥去后可有小出血点患者遇热或心情烦躁时病情可加重。

在外治过程中,可以采用草河车、凤尾草以及苦参进行治疗,将上述药材放入锅内,用水煎煮30分钟后,去渣取汁,对患处进行外洗。

对于血瘀风燥型患者,其皮肤可变得较为粗糙如牛皮样,且皮肤表面伴有色素沉着。

该病对于患者皮肤造成的损害较为明显,且难以治愈,在外治过程中,可以采用轻粉、雄黄、海螵蛸、硫磺以及冰片等进行治疗。

在此过程中,将上述药材磨成粉末后与凡士林调制成糊状,随后涂于患处。

二、疣的中医外治法疣是日常生活中人们较为常见的皮肤问题,其本质是在皮肤浅表出现的小赘生物。

在临床过程中根据其发病部位和症状,可以将其分为扁平疣、寻常疣、传染性软疣以及跖疣等。

其中扁平疣多数呈高粱米或粟米大小其表面相对较为光滑,触之坚硬,患者偶有瘙痒问题。

在临床过程中,可以采用新鲜鸡内金三张对疣体进行擦拭。

寻常疣的体积米粒至黄豆大小不等,表面相对较为粗糙,触之坚硬,颜色多为污褐色或灰黄色,可单发亦可多发。

在治疗期间,可将疣头部剪破,避免见血,随后将大蒜捣烂成泥状敷于疣体表面并用纱布包扎。

与此同时,也可采用鸦胆子去壳取仁后捣烂成泥状涂于疣体表面。

【名医经验】方平教授辨证应用外洗法治疗皮肤病的经验

【名医经验】方平教授辨证应用外洗法治疗皮肤病的经验

【名医经验】方平教授辨证应用外洗法治疗皮肤病的经验⊙作者:朱紫嫣,高峰,方平⊙编辑:小余方平教授从事皮肤科临床工作30余年,曾先后任北京护国寺中医院及丰台医院皮肤科主任,并为张作舟老先生的学术继承人。

2011年,被推选为“北京市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笔者有幸成为方平教授的学生,得其言传身教,体会学习其辨证思路及处方用药,受益匪浅。

方平教授应用外洗法治疗皮肤病,辨证准确,药简效显,让笔者印象深刻。

现将方平教授临床常用的外洗法及经验方介绍如下。

1 清热凉血法用于血热发斑证,常由风热侵袭,入血发斑,或内热壅盛,迫血发斑而成。

证见斑疹色红、焮肿,自觉痒剧,遇热尤甚,抓后渗液量少。

常伴烦劳胀满,口干口苦,便秘溲赤等症状,舌红苔黄,脉浮或数。

常见于接触性皮炎、湿疹、毛虫皮炎、虫咬皮炎、间擦皮炎等病的急性期而水疱渗液不多者。

治宜: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药用热毒洗剂:马齿苋30g、蒲公英30g、青蒿30g、赤芍15g、苦参20g、白鲜皮30g,煎汤后去渣晾凉,外洗并湿敷患处,2次/d,20~30min/次。

按:方中马齿苋、蒲公英清热解毒力强,青蒿、赤芍功善清热凉血消斑,苦参、白鲜皮清热除湿,祛风止痒。

皮疹鲜红、水肿明显者加生槐花15g、豨签草20g,增其凉血解毒、祛风除湿之功;有水疱及少量渗液者加茵陈15g、黄柏10g燥湿清热;皮损干燥有少量皮屑者加当归15g养血润燥;痒剧者加地肤子15g祛风除湿止痒。

方教授强调此类皮疹宜冷洗、冷湿敷,躯干皮疹面积较大时可略加温以防感冒,忌搓洗,以保护皮损。

临床病例:王某,女,33岁,2012年3月15日来诊。

诉近5年来每至春季面部即起红斑,自抹“尤卓尔”后好转,停药即复发,近1周来红斑又起,瘙痒明显,抹“尤卓尔”后无缓解。

查:双面颊散在数片黄豆大红斑丘疹,略显干燥,有少量糠样皮屑。

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西医诊断:过敏性皮炎;中医辨证:风热毒邪、入血发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级医刊1995年第30卷第4-11期·中医中医皮科外治法系列讲第1讲粉剂的应用 (2)第2讲塌渍法的应用 (3)第3讲水粉剂的应用 (5)第4讲油剂的使用 (6)第5讲酒浸剂的使用 (8)第6讲软膏的应用 (9)第7讲乳剂的应用 (12)第8讲糊剂的应用 (14)中医皮科外治法系列讲座第1讲粉剂的应用张作舟刘瓦利方平△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100053)1概论《内经》曰:“有诸内,必形于外”,阐明了体表皮肤与体内脏腑统一的整体观念。

中药外治法是中医皮肤科临床的重要内容,不但可直接治疗局部皮肤损害,还可经皮肤吸收达到治疗整体的目的。

临床许多皮肤病单独使用外用药即可治愈,有时与内服药配合使用还可提高疗效。

中医皮肤科医生,对外用中药不仅要了解其性味功能,还应掌握其使用方法和剂型种类。

粉剂又称掺剂或掺药,是将药物研成极细的细粉,掺在膏药上或直接掺撒在疮面上的一种外用药剂型。

中医皮肤科常称之为粉、面、丹、散等。

一般将由单味药制成的细面称为面或粉,如滑石粉、枯矾面等;将复方研制的药粉称为散,个别也有被称为丹者,如二妙散、如意金黄散、红升丹、八宝丹、白降丹等。

粉剂多来源于植物或矿物中药的药粉,少数来源于动物药.但要求研细干燥。

传统以细罗、粗罗或水飞表示其研细的程度,现代则以目表示。

1.1粉剂的作用①收湿拔干:利用药粉的吸收作用,能将皮肤表面的汗液、皮脂及一部分渗液吸掉,起到干燥作用。

当渗液多时,宜少用以防止形成药痂。

②散热作用:粉剂是不同程度的小颗粒,这些极小的颗粒散布于皮肤表面,可扩大与皮肤的接触面积,起到清热解毒与散热作用。

③护肤作用:粉剂可以隔绝皮损与外界的摩擦刺激,对皮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此外,粉剂用于治疗疮疡及皮肤病,有平胬、腐蚀、消疣赘及生肌等作用。

1. 2适应证粉剂可用于治疗扉子及急性红斑、丘疹等,如急性红斑性湿疹、接触性皮炎,具有安抚收湿之效。

当有少量渗液时亦可少用。

粉剂还可用于多汗症患者,夏季将药粉撒布于皱摺处或接触面。

根据药性,还可用于治疗浸溃性足癣。

在应用油膏或糊剂时,表面再撒布粉剂,可增强药物的吸收作用,减少衣物对表皮用药的摩擦,还可增强对渗液的吸收。

2常用方剂2. 1祛湿散(张作舟经验方)方剂组成:黄柏l0g、黄芩l0g、寒水石20g、青黛5g。

制法:上药共研细末,过100目筛。

功用:清热解毒,除湿止痒。

主治:湿疹、接触性皮炎等。

2. 2止痒粉(《中医外科学》)方剂组成:滑石粉30g、寒水石15g、冰片2g、雄黄3g、明矾3g。

制法:上药共研细末和匀。

功用:杀虫止痒。

主治:虫咬皮炎等。

2.3化毒散(《赵炳南临来经验集》)方剂组成:黄连面、乳香、没药、川贝母各60g,天花粉、大黄、赤芍各120g,雄黄60g、甘草45g、冰片15g、牛黄12g.制法:除雄黄、冰片、牛黄另研细末外,余药共研末,与前三味混合即成。

功用:清热解毒,杀虫止痒。

主治:脓疱疮及有继发感染的皮炎、湿疹。

2.4顺倒散(《医宗金鉴)))方剂组成:大黄、硫黄各等分。

制法:上药共研细末。

功用:清热解毒杀虫。

主治:酒渣鼻、粉刺、紫白癜风。

2.5青白散(《朱仁康临来经验集)))方剂组成:青黛30g、海缥峭末90g,锻石膏370g,冰片3g。

制法:先将青黛面研细,再加海螺峭研末,后加锻石膏末研和,最后将冰片研细研匀混合。

功用:收湿止痒,消炎退肿。

主治:羊胡疮、湿疹、皮炎。

2.6脚气散(张作舟经验方)方剂组成:枯矾l0g、硫黄3g、滑石粉50g、冰片1g.制法:上药共研细末。

功用:除湿杀虫敛汗。

主治:手足癣、体癣等。

2.7龟板散(成药)方剂组成:龟板面30g、黄连l0g、红粉1. 5g.制法:上药研极细末混匀。

功用:收湿清热,去腐解毒。

主治:黄水疮及其他皮肤病有继发感染者。

2.8黄石散(张作舟经验方)方剂组成:黄柏面l0g,滑石30g.制法:上药研极细末混匀。

功用:清热收湿。

主治:湿疹及皮炎有继发感染者。

3使用方法①用棉签蘸药粉轻扑患处,如用黄石散等。

②水调或用蜜水及鲜药(菜)捣汁调敷,如用颠倒散等。

③用植物油调成糊剂外敷,如用龟板散等。

4使用注意事项制作粉剂的药物应质地干燥,过100目筛,以免颗粒太粗刺激皮损。

对渗出性、化脓性皮损,切勿直接干撒粉剂,可用植物油调敷,以免结成厚痴。

对毛发部位及皮肤干燥者不宜用粉剂,特别是皮肤较裂者更忌用粉剂,以免导致皮肤进一步脱水。

含淀粉成分的粉剂,忌用于腋窝、腹股沟、乳房、阴部及肛门等皮肤皱摺多汗处,以避免药物粘着皮损腐败分解,产生毒素,刺激患处皮肤。

中医皮科外治法系列讲座第2讲塌渍法的应用1概论塌渍法又称湿敷法,相当于西医的开放性冷湿敷。

古人常以丝帛或新棉蘸洗药液塌渍皮损处,如《医宗金鉴》曰:“软帛叠七、八重,蘸汤勿令大干,复于疮上,两手轻按片时,帛温再换,如此再按四、五次”。

塌渍法的正规用法为取6-8层脱脂纱布,浸湿药液,轻轻绞干,以不滴水为度,然后将湿敷垫敷于患处,根据病情,每次20一30分钟。

若需要保持一定的温度,则需将2块湿敷垫交替使用,或将湿敷液频滴于湿敷垫上,使之保持适应的湿度和温度。

如果急性炎症消退,渗出减少,可减少湿敷次数和时间,湿敷间期可兼涂以药油。

1.1塌渍法的功能由于低浓度组织液向高浓度药液的流动,使皮损渗液减少或停止渗出,炎症得以消退。

湿敷与渗透压作用结合,还可使皮肤末梢血管收缩,促使皮损充血减轻,渗出减少。

通过湿敷的传导与辐射作用,使局部因炎症而引起的灼热感得以减轻,并抑制末梢神经的病理性冲动,减轻自觉症状,发挥消炎、镇痛、止痒和抑制渗出的作用。

在湿敷过程中,表皮角化层膨胀,有利于药物透入皮内,达到活血通络之功效。

湿敷垫可吸收皮损表面的浆液和脓汁,软化并清除皮损表面的痂皮或其他附着物,湿敷的同时,也起到了洗涤清洁和保护皮肤的作用。

1.2适应证本法适用于急性湿疹和皮炎有肿胀、糜烂渗出的皮损,对于血液循环不良的患者,不宜用冷湿敷。

2常用方剂2.1马齿觅煎剂(张作舟经验方)方剂组成:马齿觅60g制剂方法:加水2000^-3000m1,煮沸15分钟后,冷却备用。

功用:清热解毒。

主治:急性渗出性皮肤病。

2.2苍肤水洗剂(《赵炳南临床经验集》)方剂组成:苍耳子、地肤子、威灵仙、艾叶、吴茱萸各15g.制剂方法:浓煎取汁,外洗或湿敷患处。

功用:搜风解毒,杀虫止痒。

主治:掌跖脓疱病,细菌性湿疹及各种感染性皮肤病。

2.3除湿洗方(张作舟经验方)方剂组成:葛根20g、枯矾l0g、苦参15g。

制剂方法:加水2000^ 3000m1,煎煮15分钟后冷却,湿敷患处。

功用:收湿散风拔干。

主治:腋下、腹股沟等处间擦疹,手足多汗症亦可应用。

2.4止痒一号洗方(《朱仁康临床经验集)))方剂组成:稀签草30g、苦参30g、地肤子15g、明矾9g.制剂方法:煎汤2000ml,熏洗患处。

功用:祛风燥湿止痒。

主治:肛门、外阴瘙痒症。

2.5止痒二号洗剂(《朱仁康临来经验集)))方剂组成:透骨草30g、红花15g、苦参30g、雄黄15g、明矾15g.制剂方法:煎水2000m1,湿敷或外洗患处。

功用:搜风活血、除湿止痒。

主治:神经性皮炎,皮肤淀粉样变等皮损极厚者。

2.6湿敷方(张作舟经验方)方剂组成:马齿苋15g、苦参15g、苍术15g、白鲜皮30g.制剂方法:煎汤去渣,冷却后湿敷患处。

功用:解毒除湿,收敛止痒。

主治:急性皮肤疾患有渗出者。

2.7二黄煎(《中医外科证治经验》)方剂组成:黄柏30g、黄连15g.制剂方法:加水2500m1,煎至1000ml,滤去渣,湿敷患处。

功用:清热解毒。

主治:疮疡毒热盛,皮肤掀红或糜烂者。

2.8除风洗药(山东皮肤病防治所方)方剂组成:生川乌、生草乌、皂角、牛蒡子、荆芥穗、防风、苦参、泽兰、蛇床子、赤芍、川椒、白鲜皮、鹤虱、大黄各15g,大枫子24g.制剂方法:加水1000^-2000m1,煎汤滤渣冷却,湿敷或淋洗患处。

功用:杀虫止痒,清热收湿。

主治:脚湿气等。

3使用注意率项必须掌握正确的湿敷方法,注意其适应证,否则不仅影响疗效,甚至起到相反的作用,具体应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湿敷垫的更换时间:注意掌握更换湿敷垫及湿敷液的时间,以保持一定的湿度及清洁度与温度。

渗出伴浮肿较重者应持续湿敷,夜晚涂油膏;病轻者白天可湿敷3^-4次,随着症状减轻而逐渐减少次数。

②注意部位和面积:湿敷垫必须与皮损密切贴附,方能达到湿敷的目的。

颜面、耳后、肛周、外阴及指、趾间等部位,因形态不规则,应特别注意贴敷紧密。

湿敷面积不可过大,应随着季节、室温而定,一般不超过全身面积的1/3。

对老人、幼儿以及皮损在颈、胸等部位的患者应特别注意。

冬季室温低时,颈胸部位最好不用冷湿敷。

中医皮科外治法系列讲座第3讲水粉剂的应用1概论水粉剂又称震荡剂、洗剂、悬垂剂,系在水中加入。

30%-50%不溶性粉剂(如炉甘油、滑石粉或复方九华粉等)而配制成的外用药剂。

为了起到悬浮和滋润保湿作用,常在制剂中加10%甘油。

因粉剂具有不溶性,常使药剂产生沉淀,故在使用前需加以震荡,因此又被称为震荡剂。

1.1水粉剂的功能将水粉剂震荡后涂于皮损表面,在水分蒸发过程中,患处可有清凉舒适感,再加上药物的安抚收敛作用,用治红斑丘疹,有收湿止痒之功。

待水分完全蒸发后,干燥的药粉可在皮肤上形成一层粉状薄膜,既能保护皮肤,又能起到与外界隔绝的作用。

震荡剂中的甘油,还有润泽皮肤、防止皮肤干燥等功能,且有助于粉剂的附着。

治疗炎性皮损,可在制剂中酌加酒精或白酒,既有助于促进蒸发冷却,又能加强药物的退斑消炎作用。

使用水粉剂可获得湿敷与粉剂相结合所取得的治疗效果。

1.2适应证水粉剂适用于急性湿疹、变态反应性皮炎等。

若配以收敛除湿药物,还可用治多汗、臭汗症。

2常用方剂2.1祛湿止痒洗剂(张作舟经验方)方剂组成:寒水石l0g、炉甘石l0g、冰片3g、甘油15g,滑石粉l0g。

配制方法:将固体药物研极细面,加入甘油及蒸馏水至100m1 。

功用:收敛除湿止痒。

主治:过敏性皮炎、尊麻疹等。

2.2九华粉洗剂(《朱仁康临床经验集》)方剂组成:朱砂18g、川贝母18g、龙骨120g、月石90g,滑石620g、冰片18g.配制方法:_上药共研细末,取药粉30g,加甘油30g,蒸馏水1000m1即可。

功用:收湿止痒。

主治:脂溢性皮炎、丘疹性湿疹。

2.3止痒除夹洗剂(张作舟经验方)方剂组成:滑石15g,枯矾l0g、密佗僧l0g、甘油15g.配制方法:将前三味药研细末,加入甘油及适量蒸馏水即可。

功用:敛汗除臭。

主治:手足多汗症及臭汗症。

2.4三石水(《朱仁康临来经验集)))方剂组成:炉甘石90g、滑石90g、赤石脂90g、冰片9g、甘油150ml。

配制方法:将固体药物共研细末,加入蒸馏水10000 ml,最后加入甘油150m1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