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六散文阅读6.5散文阅读的探究
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基础练专题六文学类阅读题材6叙事散文作业课件
题材强化
3. “我”和小岫最终放弃去橘子林,本文却仍以“到橘子林去”为题,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4分)
参考答案 3.【参考答案】 ①“到橘子林去”是贯串全文的线索,文中以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为主要内容。②“我”和小岫在 去橘子林的途中享受了晴日的美好,也意外见证了赶大车的为抗战无私奉献的美好品质,揭示了文章主旨。③“到 橘子林去”寄托了作者对像“晴天”一般美好的和平的期盼。(每点2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 【解题思路】 解题时可从行文结构、情感主旨等方面思考。从结构上看,文章以小岫提醒“我”带她到橘子林 去开篇,以“我”带小岫去橘子林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为主要内容,最后又以“我”对小岫是否会再去橘子林的心思 的猜测结尾,由此可见“到橘子林去”是贯串全文的线索。从情感主旨上看,人物情感的变化发生在到橘子林去的 途中,“我”和小岫看到赶车人修马蹄的场景,在途中享受晴天的同时见证了其为抗战无私奉献的美好品质,表达了 对他们的赞美;“到橘子林去”发生在一个难得的“晴天”,“晴天”具有象征意义,寄托了作者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
参考答案 1.C A项,“只是因为……与她提醒‘我’履行承诺无关”错误。根据原文第1段中的“她总会牢牢地记着,到了适当 的机会……提醒你”和第3段中的“今天是晴天……爸爸说过领我去看的”可知,并非“与她提醒‘我’履行承诺无关”。 B项,“表明‘我’的出游兴致变高了”错误,根据原文可知,“我”的兴致一开始就是高的,偶遇车夫修马蹄后,“我”和小 岫都被吸引住了,“我”“想着,看着,看着,又想着”,这个变化表明“我”更深地陷入由出游所见而引发的感悟中。D 项,“父女二人的沉默表明他们对未到达橘子林感到有点失落”错误,文中赶车人在路边修马蹄的场景让父女二人 各有所思,“小岫不说话”是由于她一心想着剪指甲的事情,而“我也不说话”则是不愿打扰女儿小岫的心思。故选C。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分析表现手法体会表达效果)》教案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分析表现手法体会表达效果)》教案【考纲解读】《xx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要求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及主要表现手法;主要考查知识点中要求能够“分析作品题材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在历年的高考试卷中“分析表达手法,体会表达效果”已是屡见不鲜了。
例如“17.第四段中通过主观感受来写壶口的黄河;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实际上指的是表达技巧,主要是指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来塑造文学形象和表现作品内容。
一是指作者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技巧和问题只是运用方面的技巧,二是指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其他相关写作方面的技巧。
主要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手段、行文布局(篇章结构)等。
从高考实际考查来看,一般不要求学生判断表达技巧是什么,而往往要求体会赏析其表达作用或效果。
【考点综合】“分析表现手法,体会表达效果”往往会在以下知识点上命题:1、针对行文的人称运用、人称变化及其作用命题;【例子1】《长城》第22题:这篇散文中,(1)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2)第六段的结尾改用了第三人称“它”,原因是什么?【例子2】辽宁卷第20小题:文章对牡丹等花木的称呼大多用第三人称,而在第五自然段中却有两处用了第二人称,这样写有何作用?请赏析。
2、针对写作上具体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命题;【例子1】《报秋》第28 题,作者在叙写玉簪花的过程中,在第3自然段中插叙了自己种太阳花的经历,这有何作用?【例子2】安徽卷第17小题问:文中画线部分所描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特征?这样描写起什么作用?【例子3】江苏卷第15题:“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地吼个不停,所过之处,留下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麦秸香。
”这句话描写关中麦收情景,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
3、针对语句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命题;【例子1】福建卷第13小题:文中“是我们心灵的堡垒下面刺目的降幡”,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案:散文阅读Word版含解析
课题第一课散文阅读●教学目标1. 提升学生阅读和分析现代散文的能力。
2. 让学生熟悉并掌握高考散文阅读题的常见题型及解题方法和技巧。
●重点、难点1.掌握“句段作用”题、“表达特色”题、探究题常见题型和解题方法。
2.做题过程中如何规范答题、有效地组织语言,避免浅层化、片面化的问题。
●设计思想散文是生活中常见的发表看法、表达思想、交流情感的文体,因而成为高中生必需要掌握一种文体,也因此而成为高考考查的重点题型,所以要充分重视散文阅读能力及解题技巧的提升。
1.不仅着眼于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也着眼于提升学生阅读鉴赏散文的能力。
2.精选历年来各省市高考题及高考模拟题中的典型题型进行有效训练。
3.抓住高中生的心理及认知特点,合理编选,由浅入深,提升效率。
●教学资源全国各省市历届高考题或高考模拟题中的散文阅读题。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分析语段的作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导入。
简介近年来高考试卷中散文阅读题的命题特点以及散文题的几种常见题型。
听讲结合导学案中的高考试题。
●板书本课的课题,提示本课的学习重点。
听讲●研习课文主导学生活动:完成“课堂反馈”中江苏09高考题《上善若水》的一小题,并与同学交流。
阅读、思考、交流。
明确:领起全文内容,表明文章由实到虚的思路,激发读者的思考。
主导学生活动:提问:本题是概括、交流、发言。
明确:该题考查重要句子的作用,有很强的综合性。
解答本题,需要着眼于全文的结构和思路,紧扣从什么角度设问,答题时应该注意哪些?内容主旨,又要注意这三个问句自身的表达特点。
主导学生活动:完成“课堂反馈”中江苏07高考题《麦天》的一小题,并与同学交流。
阅读、思考、交流。
明确:强调麦天男人的劳累,为写女人心疼男人作铺垫;与上文男人“吃苦的日子到了”相照应;与下文“忙了一季的男人,长剌剌躺在炕上……”一节的描写相呼应。
主导学生活动:主导学生活动:提问:本题是从什么角度设问,答题时应该注意哪些?概括、交流、发言。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散文阅读专题六:分析主旨意蕴(教师版)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散文阅读专题六:分析主旨意蕴·教师版复习目标1.掌握分析主旨意蕴的原则和方法。
2.掌握常考题型的分析要领。
考情微观年份卷别篇名提问方式设题角度命题特点2021 全国甲卷《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普希金的临终遗言是理解本文的钥匙,请简要分析。
(6分)分析关键句子的作用①立足于文本内分析、探究,考查对文本广度、深度的理解。
②借助文本的抓手、切口分析、探究。
如一个词语、句子或标题或者一句评论。
③题干大多不出现“探究”字样,表明实际探究难度的降低。
2019 天津卷《萨丽娃姐姐的春天》文章的标题具有多重意蕴,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6分)分析标题意蕴2018 北京卷《水缸里的文学》本文题目“水缸里的文学”意蕴丰富,综观全文,你如何理解其中的寓意?以此为题有怎样的表达效果?(6分)分析标题意蕴和作用浙江卷《汴京的星河》根据全文,分析作者“感到如此新奇和庆幸”的深层意蕴。
(6分)分析句子意蕴知识图要意蕴就是文学作品里渗透出来的理性内涵,如作品中渗透的情感,表现出来的风骨,某种精神或某种取向等。
作品的意蕴不等同于作品的主题思想,它是指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情感等多方面的内容,属文本的纵深层次。
作品的主题思想是构成意蕴的主要方面。
但是很多作品的主题思想不是确定的,或不是唯一的,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和读者感受到的思想有时也是不同的。
并且随着读者不同视角和层面的转换,也能发现作品的新意蕴。
不过,考试中的“意蕴”是实实在在的,有明确的指向,更有明确的答案和得到答案的依据。
比如涉及的具体探究有句子意蕴、标题意蕴、主旨意蕴、意象意蕴、思想意蕴、情感意蕴等。
探究意蕴讲究角度和层面。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探究,讲的是“广”字,求的是丰富意蕴;也可以从不同的层面探究,由浅层到深层,讲的是“深”字,求的是深层意蕴。
典型例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任务。
看麦熟刘成章肥沃的关中平原,从头年冬到次年春,田野上十有八九都铺着日渐加厚的小麦的绿毡。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分析作品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教案
2011届高考第一轮复习《散文阅读(分析作品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教案【考纲解读】分析作品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是文章作者行文思路的外在表现,是正确准确理解文意的关键。
分析文章的结构就是要根据文章的线索和材料安排的顺序,弄清文章的段落层次、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问题。
阅读时,只有把握好文章的结构,理清文章的层次,包括段与段之间、段内各句群之间的层次关系,才能真正理解文章、把握好文章的行文思路,进而对文章进行较深层次的分析。
“分析作品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可以将其分解成下列几个方面:1、能够分析段内的结构层次;2、能够分析全文的结构层次;3、能够根据要求对各层次进行归纳整理;[来源:学§科§网]4、能够分析文章材料的组织方式;5、能够分析材料与材料之间(段落之间)的关系;6、能够分析文章主旨形成的过程。
【典型例题1】[来源:Z。
xx。
]例如《在山阴道上》第3-①题:简析《在山阴道上》谋篇布局的技巧。
【解析】虽然这道题考查的是技巧,但指的是“谋篇布局”的技巧,因此必须考虑到作品的思路与结构,即文章材料是如何选择、安排的,层次如如何推进的。
这主要体现在:1、剪裁别具匠心。
文章虽重在参观鲁迅故居,但融合了作者的所感所思和鲁迅作品的一些内容,丰富文章内容,深化文章主旨。
2、两条线索组织材料。
明线是作者的游程,暗线是追寻精神家园和赞颂鲁迅精神,明暗交错,相互映衬,完美表现主题。
【典型例题2】例如《乱世中的美神》第2题:文中多次提到那个“孙姓女孩”,有什么作用?【解析】文章之所以多次提到那个“孙姓女孩”,是和作者的写作思路不无关系。
作者为了表现李清照不为当时任何人理解,突出李清照这样一个有文化有气节有人格追求的女子的孤独与悲哀,就多次用“孙姓女孩”来和李清照做对比,形成反面衬托的效果。
这题考查的是作品材料运用的效果,也就要求我们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写作思路和匠心。
[来源:学科网ZXXK]【典型例题3】例如《江南的冬景》第3题:作者描写江南的冬景,却从北国的冬天写起,这样安排材料好不好?请简析。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六散文阅读真题体验亮剑高考6.1散文深度阅读指导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六散文阅读真题体验亮剑高考 6.1散文深度阅读指导(2016·天津卷改造)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14分)在母语的屋檐下彭程少年时代的伙伴自大洋彼岸归来探亲,多年未见,把盏竟夜长谈。
我们聊到故乡种种情形,特别谈到了家乡方言,兴之所至,后来两人干脆用家乡话谈起来。
本来以为这么多年不使用,很多方言都已忘记,不料却在此时鲜明地复活了。
恍惚中,甚至忆起了听到这些话时的具体情境,眼前浮现出了说话人的模样。
友人感慨:真过瘾。
在一种语言中浸润得深入长久,才有资格进入它的内部,感知它的种种微妙和玄奥,那些羽毛上的光色一样的波动,青瓷上的釉彩一般的韵味。
几乎只有母语,我们从牙牙学语时就亲吻的语言,才应允我们做到这一点。
关于母语,英文里的一个说法,最有情感温度,也最能准确地贴近本质:mother tongue,直译就是“妈妈的舌头”。
从妈妈舌头上发出的声音,是生命降临时听到的最初的声音,浸润着爱的声音。
多么深邃动人的诗意!在母语的呼唤、吟唱和诵读中,我们张开眼睛,看到万物,理解生活,认识生命。
诗作为浓缩提炼过的语言,是语言的极致。
它可以作为标尺,衡量一个人对一种语言熟悉和理解的程度。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坍了”,说的是世事沧桑,人生无常。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说的是心绪流转,昨日迢遥。
没有历史文化为之打底,没有人生经历作为铺垫,就难以深入地感受和理解其间的沉痛和哀伤,无奈和迷茫。
它们宜于意会,难以言传。
每一种语言都连接着一种文化,通向一种共同的记忆。
文化有着自己的基因,被封存在作为载体和符号的特有的语言中。
仿佛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中,阿里巴巴的山洞里,藏着稀世的珍宝。
“芝麻开门吧!”咒语念起,山洞石门訇然敞开,堆积的珠宝浮光跃彩。
但洞察和把握一种语言的奥秘,不需要咒语。
时间是最重要的条件。
在一种语言中沉浸得足够久了,自然就会了解其精妙。
【高中散文阅读】高考语文散文阅读题型分析及解题技巧
【高中散文阅读】高考语文散文阅读题型分析及解题技巧高考散文题型分析及答题要点一.读懂散文概述:形散而神不散,这是散文的重要特点。
所谓“形散”,是指散文选取材料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组织材料,结构成篇自由;表现方法不拘一格。
所谓“神不散”,主要是散文的立意,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都是为了更好的表达文章的主题。
(一)阅读一篇散文,我们必须明白三个问题,即“写的什么?怎样写的?为何这样写?”要搞清这些内容,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关注“标题”,理清“思路”,抓“关键语句”,理解“主旨”。
“标题”,提供了阅读的线索,隐含着写作对象、重要内容等信息,与文章的主题有着密切的联系,阅读首先从标题开始,必须加以关注。
(二)理清“思路”,整体把握。
任何一篇作品都有其特有的行文思路,把握了文章的行文思路,有助于我们对文章思想内容、情感主旨的把握。
要理清思路,可从以下方面入手:1.概括段意、划分层次,能理清思路。
2.捕捉“线索”,能理清思路。
“线索”常有这样几种:①以中心事件为线索,②以感情为线索,③以具体事物为线索,④以时空变化为线索。
3.分析表现技巧的作用,也能理清思路。
文章中的照应、对比、衬托、穿插、虚实结合、欲扬先抑等表现技巧都体现了作者写文章的思路。
(三)局部把握,抓住关键。
要想抓住文章的主旨或者是作者的情感,就要善于把握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关键句子”。
中心句,抒情句,议论句,过渡句,修辞句等在文中具有很强的概括力。
这些语句,或者是作者塑造形象的主要特点,或者是作者的主观情感,或者体现作者的观点态度。
因而,我们在阅读时要特别留心,必须重视这些语句的作用。
把握住这些语句,我们就能够很清楚的抓住文章的思路和作者的情感脉络。
文章的主旨也就清楚了。
另外,我们更不能忽略文章的开头、结尾,文章的文眼,作品的背景、作者的处境等方面内容,这些都是理解文章主旨的关键。
浙江高考语文总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探究类题型剖析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探究类题型剖析探究类就是围绕一定的问题情境,提出假设,分析研究,有所发现、创新的题型。
1.探究类试题的特点(1)宏观层面设题,微观层面作答。
从文本宏观层面设计探究类题目,为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实现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探究类题目客观上要求从文本微观层面作答,要求我们立足文本,吃透文本,从文本中找寻证明自己观点与看法的材料和依据。
(2)紧扣文本特点设题,吃透文本写作技巧作答。
关注不同类型文本的写作特点,由形式层面切入文本内容层面,深刻挖掘文本的内蕴,是探究类题目设计的一个显著特点。
(3)多角度评议中设题,立足文本原点作答。
一般是开放型的题目,只要根据文本结合自己的观点言之成理即可。
2.探究类试题的规范答案——小论文的构思与设计组织探究类试题规范答案的关键是依据题目的意图,构思、设计、创作出一篇“小论文”。
“小论文”的构思思路:提出观点论据采集精要分析其中“论据采集”中的“论据”应该主要来自文本中与探究类试题相关的内容;进行精要分析时,应该将探究类试题的要求、文本主旨与意图、自我对多元解读的评判等连缀起来,形成言之有据、言之成理的小文章。
答题策略一、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作品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发掘的技巧和思路1.紧扣文本,尊重文本探究是立足于文本的探究,所以在探究的过程中,一定要尊重文本。
具体而言,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尊重文本原作所提供的全部材料。
在解读文本时,不能断章取义,必须依据文本的全部材料,特别是关键内容。
第二,尊重客观现实和普遍的认知规律。
文本往往是现实生活的浓缩,它表现的也往往是普遍的认知规律。
第三,尊重作者意图和艺术表现的实效。
作者创作文本常常把自己的意图表现得比较隐蔽。
阅读文本要注意挖掘这样的意图,在此基础上方能进行一些延伸拓展的探究。
2.顺藤摸瓜,由外到内含蓄是文学作品的一个普遍特性。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阅读散文阅读——探究意蕴意图
我骄傲于自己母语的强大的生命力。五千年的漫长历史,灾祸连绵,兵燹不绝, 而一个个方块汉字,就是一块块砖石,当它们排列衔接时,便仿佛垒砌了一个广阔 而坚固的壁垒,牢牢守卫了一种古老的文化,庇护了一代代呼吸沐浴着它的气息的 亿兆的灵魂。
童年在农村度过,记事不久的年龄,有一年夏天,大人在睡午觉,我独自走出 屋门到外面玩,追着一只蹦蹦跳跳的兔子,不小心走远了,一直走进村外一片茂密 的树林中,迷路了,害怕得大哭。但四周没有人听到,只好在林子里乱走。过了好 久,终于从树干的缝隙间,望见了村头一户人家的屋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在母语的屋檐下
彭程 少年时代的伙伴自大洋彼岸归来探亲,多年未见,把盏竟夜长谈。我们聊到故乡种种 情形,特别谈到了家乡方言,兴之所至,后来两人干脆用家乡话谈起来。 本来以为这么多年不使用,很多方言都已忘记,不料却在此时鲜明地复活了。恍惚中, 甚至忆起了听到这些话时的具体情境,眼前浮现出了说话人的模样。友人感慨:真过 瘾。 在一种语言中浸润得深入长久,才有资格进入它的内部,感知它的种种微妙和玄奥, 那些羽毛上的光色一样的波动,青瓷上的釉彩一般的韵味。几乎只有母语,我们从牙 牙学语时就亲吻的语言,才应允我们做到这一点。
雨打在树上和瓦上,韵律都清脆可听。尤其是铿铿敲在屋瓦上,那古老的音乐, 属于中国。王禹偁在黄冈,破如椽的大竹为屋瓦。据说住在竹楼上面,急雨声如瀑 布,密雪声比碎玉,而无论鼓琴,咏诗,下棋,投壶,共鸣的效果都特别好。这样 岂不像是住在竹筒里面,任何细脆的声响,怕都会加倍夸大,反而令人耳朵过敏吧。
在古老的大陆上,千屋万户是如此。二十多年前,初来这岛上,日式的瓦屋亦 是如此。先是天暗了下来,城市像罩在一块巨幅的毛玻璃里,阴影在户内延长复加 深。然后凉凉的水意弥漫在空间,风自每一个角落里旋起,感觉得到,每一个屋顶 上呼吸沉重都覆着灰云。雨来了,最轻的敲打乐敲打这城市,苍茫的屋顶,远远近 近,一张张敲过去,古老的琴,那细细密密的节奏,单调里自有一种柔婉与亲切, 滴滴点点滴滴,似幻似真,若孩时在摇篮里,一曲耳熟的童谣摇摇欲睡,母亲吟哦 鼻音与喉音。或是在江南的泽国水乡,一大筐绿油油的桑叶被啮于千百头蚕,细细 琐琐屑屑,口器与口器咀咀嚼嚼。雨来了,雨来的时候瓦这么说,一片瓦说千亿片 瓦说,说轻轻地奏吧沉沉地弹,徐徐地叩吧嗒嗒地打,间间歇歇敲一个雨季,即兴 演奏从惊蛰到清明,在零落的坟上冷冷奏挽歌,一片瓦吟千亿片瓦吟。
散文阅读专题六:探究标题、意蕴-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备考之散文阅读总复习(全国通用)
必备知识
2.意蕴式探究两层面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表层意蕴
文本中所涉及的基本内容,如文中的人、事、物、景等所 蕴含的不同意义以及所体现出的作者的情感倾向
民族心理
①精忠报国②崇尚自然③中庸稳重④追求大一统 ⑤安土重迁,叶落归根⑥爱好和平,厌恶战争等
主要指人的意义和价值、社会责任、个人尊严、
深层意蕴
人文精神
人生理想等方面,核心是人的价值追求;还指对 人性的关怀,如对生命的关怀,对弱势群体的关
关键能力
典型例题:2021·全国甲卷·《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
探究标题“五思考” (3)思考标题是否表达了作者的感情和态度。要特别注意标题中表达感情的词语, 这些词语往往是作者对写作对象的特征或内在意蕴的一种概括,要结合文章内 容准确理解其含义。 (4)思考标题是否揭示文章的主旨。 (5)思考标题是否是文章的线索。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 专题六:探究标题、意蕴
考情分析
探究是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发现、有创见,是以识记、理解 和分析、鉴赏为基础,在创新性思维方面发展了的层级,是考试能力中 的最高级。探究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其设题角度多涉及主旨意蕴、审美 意蕴及创作意图等。近年来,高考命题在“探究”上淡化了许多,虽然 不冠以“探究”字样,但不少题目的实质仍是探究。散文探究与小说探 究在探究角度及方法上差不多,仍以主旨意蕴为主,要求思考深刻、开 掘广泛。对于我们复习来说,需要掌握探究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常见探 究题型的探究要点。
怀,对苦难的悲悯情怀等
学科认知
主要指哲学道理(哲理)、美学文学原理、文化历 史规律等
关键能力
1.物象意蕴探究。物象意蕴探究题的解题方法同前面分析形象特点、 物象特点及作用一样,只不过要综合全文,把特点与作用联系起来, 由表及里,由实及虚。重点看其主旨意蕴、象征意蕴和结构意蕴。 2.情感意蕴探究。情感意蕴是指作品的情感意义或取向,即作者的情 感态度等。它不同于思想意蕴,思想意蕴是指作品表现出的思想意义 或价值,是作品带给读者的思考和认识。探究散文的情感意蕴,要重 点抓住几点: (1)抓住文中“情语”。要捕捉文中断断续续或显或隐的情感语言,从 而确定作者的情感倾向。尤其要抓住文眼句、议论抒情句这些能直接、 鲜明地表达作者情感的语言。 (2)抓住文中众多不同的材料,挖掘作者对它们的不同情感态度。“不 同的材料”在文中主要指不同的人、物、景、事等。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散文阅读的探究苏教版知识精讲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散文阅读的探究苏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文学类文本·散文阅读的探究近年来,随着高考语文试卷文学性的强化,散文这种文体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
许多感情真挚、文学色彩浓郁、富有时代气息的散文佳作都成了命题者的首选材料。
但从学生的解题情况看,得分率普遍较低,结果并不尽如人意。
究其原因,不外有两个方面:一是高考散文阅读题的测试要求,学生并不完全明确,以致训练无的放矢;一是高考散文阅读题的解题技巧,学生未能熟练掌握,以致胸无成竹,解题跟着感觉走。
高考每年必考的文学作品类文章的走阅读集中在“生活感悟类”和“文化感悟类”两大类型。
其中又以“生活感悟类”散文为主题。
这里所说的“生活”即是日常的生活细节,“感悟”即为对生活中包含哲理的体会。
这种理性和感性结合的文章比较接近考生的阅读能力的实际情况。
而“文化类散文”又以它的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文学气息见长,也比较适合中学生阅读。
基于此,我们对2008年高考文学作品的考查可以做出如下预测:(1)从选材上看,偏重于文学作品中的优美散文。
字数一般控制在1100字左右。
所选材料大多抒发对祖国、家乡、亲人的思念、热爱和赞美之情,感悟对生活、社会的体验,展示作者对追求人生真谛、感悟生命光彩、关注社会生活的情怀。
所选材料既有丰富的文学性,又有极好的教育性,且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2)从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命题已加大了对鉴赏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的考查。
这一类题型的分值在这一两年的高考试卷中有明显增加。
例如,06年湖南卷体现鉴赏要求的第21题的分值,竟然达到了15分。
(3)试题将更加主观化。
不少省市高考试卷的现代文阅读取消了多项选择题,开始向上海题型过渡。
即由原来的“简答题+选择题”的形式转向“简答题”的形式。
原来文学作品阅读多项选择的位置,现在大多数省市换成了主观题,有的甚至换成了小作文式题目。
像06年湖南卷的现代文阅读分值达到27分,这是高考命题的趋势和走向,请同学们注意。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点总结附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点总结附解析一、散文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生活的艺术夏丐尊新近因了某种因缘,和方外友弘一和尚聚居了好几日。
和尚未出家时,曾是国家艺术界的先辈,披剃以后,专心念佛,不消说,艺术上的话是不谈起了的。
可是我在这几日的观察中,却深深地受到了艺术的刺激。
他这次从温州来宁波,原预备到了南京再往安徽九华山去的。
因为江浙开战,交通有阻,就在宁波暂止,挂褡于七塔寺。
我得知就去望他。
云水堂中住著四五十个游方僧。
铺有两层,是统舱式的。
他住在下层,见了我微笑招呼,和我在廊下板凳上坐了,说:“到宁波三日了。
前两日是住在某某旅馆(小旅馆)里的。
”“那家旅馆不十分清爽罢。
”我说。
“很好!臭虫也不多,不过两三只,主人待我非常客气呢!”他又和我说了些轮船统舱中茶房怎样待他和善,在此地挂褡怎样舒服等等的话。
我惘然了。
继而邀他明日同往白马湖去小住几日,他初说再看机会,及我坚请,他也就欣然答应。
行李很是简单,铺盖竟是用很破旧的席子包的。
到了白马湖后,在春社里替他打扫了房间,他就自己打开铺盖,那很破的席子大师珍重地铺在床上,摊开了被,再把衣服卷了几件作枕。
拿出黑而且破得不堪的毛巾走到湖边洗面去。
“这手巾太破了,替你换一条好吗?”我忍不住了。
“那里!还好用的,和新的也差不多。
”他把那破手巾珍重地张开来给我看,表示还不十分破旧。
他是过午不食了的。
第二日未到中午,我送了饭和两碗素菜去(他坚说只要一碗的,我勉强再加了一碗),在旁坐了陪他,碗里所有的原只是些菜菔、白菜之类,可是在他却几乎是要变色而作的盛馔,大师喜悦地把饭划入口里,郑重地用筷夹起一块菜菔来的那种了不得的神情,我见了几乎要流下欢喜惭愧之泪了!第二日,有另一位朋友送了四样菜来斋他,我也同席。
其中有一碗咸得非常的,我说:“这太咸了!”“好的!咸的也有咸的滋味,也好的!”我家和他寄寓的春社相隔有一段路,第三日,他说饭不必送去,可以自己来吃,且笑说乞食是出家人的本等的话。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 《散文阅读:探究》
15
如《耕作的诗人》,探讨作者把托尔斯泰描绘成“耕作 的诗人”的意图,其实就是探讨文章以“耕作的诗人” 为题的目的,就是从文章主旨的角度去理解写作的意图。
6
7
湖南《考试说明》对“探究”有三个明确的要求: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 人文精神。要求从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的各个方面探 究作品的深刻思想。从人物形象、时代背景、环境氛 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入手,探究民族心理 与人文精神。(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要 求从作者的经历、所处时代、创作动机及作品影响进 行分析。(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要求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提出自 己的见解。其中第三点的考查最为常见。
16
2.从作者经历、所处时代、作品影响等方面探讨 创作意图。应先从文本中搜寻暗示作者生平经历的语句, 再关注文后注释(假若有注释),同时,还要调动自己的 知识储备,来了解作者写作时所处的时代,这些都是探 讨创作意图需要考虑的。
如《耕作的诗人》探究题中的第三个要点“表达了 对其他作家的批评以及对当今中国文坛的不满”就是和 作者所处的时代结合起来的。
13
如《上善若水》探究题的答案要点中的第一、二个 要点就可根据文章开头“这是指水吗?是褒扬都江堰吗? 还是借水喻人,弘扬一种文化精神”及下文中关于都江 堰和李冰等人的贡献来找出,而第三个要点就要根据文 本中“环境污染”“危及生态”“泥河”“黑水河”等 来挖掘。
2022版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练6 文学性阅读——散文阅读(一) (含解析)
专题提升练6文学性阅读——散文阅读(一)(时间:30分钟分值:32分)一、(2020·日照校际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6分)说树吴冠中童年的故乡本有很多高大的树,孩子们谁也不理会树有什么美,只常冒险爬上高枝去掏鸟窝。
后来树几乎被砍光了,因为树干值钱。
没有了大树的故乡是多么单调的故乡呵,也似乎所有的老人都死去了,近乎凄凉。
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游子最珍惜老树,因树比人活得久长,抚摸老树,仿佛抚摸了逝去的故旧亲朋,老树仍抽枝发叶,它尚活着,它自然认识世世代代的主人,至于千年古柏古松,更阅尽帝王将相,成为读不尽的历史卷轴。
人们到树下纳凉,摆小摊,四川的黄桷树荫更是挑夫们中途最佳的歇脚处,那里还往往有小姑娘卖茶水。
“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如果没有了古柳,盲翁失去了卖艺的好场所。
夏木荫浓固具郁郁葱葱之美,而冬天的树,赤裸着身躯,更见体态魁梧或绰约多姿之美,那纯是线结构之美,进入抽象美的范畴了。
不少人沉湎于人间丰腴,不爱看冬天的树,因其荒秃。
宋代画家郭熙几乎专画冬天的树,郭熙的画面充满强劲的筋骨,郭熙的世界是树之精灵的世界,是人之精灵的世界。
作为郭熙的后裔,我永远在探寻树的精灵。
到江南写生,要赶早春,杨柳枝条已柔软,才吐新芽,体态袅娜,一派任东风梳弄的妩媚风韵,远看如披了轻纱,诗人说:柳如烟。
黄山松背靠石壁,无地自容,为了生存呵,不得已屈身向前伸出臂膀,生命的坎坷却被人赞赏,说那是为了迎客、送客、望客。
美国的尤色美底大森林有我见过的最大的松树,笔直参天,高树仰止,汽车从树基裂开的水洞间穿行。
如何表现其高大,画家煞费苦心,最大最大,未必最美最美。
六十年江湖生涯,老树最是莫逆之交。
滨江的大榕树,遍体垂挂着气根,蓬头散发,永葆婆娑风范;冰天雪地,白桦无寒意,回眸秋波,以迎稀客;四月天,北国的枣树依然光秃着乌黑、坚硬、屈曲的干枝,瘦骨嶙峋,傲视群芳。
天南地北,我见过的树,爱过的树确乎不少,但大多叫不上名,相逢何必曾相识。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散文阅读 考点五 文本探究
是袖手旁观,看见水缸里的水转眼之间涨起来,清水吞没了褐色的缸壁,我便有
一种莫名的亢奋。现在回忆起来,亢奋是因为我有秘密,秘密的核心事关水缸深
处的一只河蚌。
③请原谅我向大人们重复一遍这个过于天真的故事,故事说一个贫穷而善 良的青年在河边捡到一只被人丢弃的河蚌,他怜惜地把它带回家,养在唯一的 水缸里。按照童话的讲述规则,那河蚌自然不是一只普通的河蚌,蚌里住着人, 是一个仙女!也许是报知遇之恩,仙女每天在青年外出劳作的时候从水缸里跳 出来,变成一个能干的女子,给青年做好了饭菜放在桌上,然后回到水缸钻进 蚌里去。而那贫穷的吃了上顿没下顿的青年,从此丰衣足食,在莫名其妙中摆 脱了贫困。
考点五 文本探究 ——由浅入深明主旨,立足文本深挖掘
近几年高考,散文阅读侧重考查对文本自身和文本价值、意 义的探究,题型主要有标题类探究和意蕴类探究两种。
【基础先导】 1.作者为什么对于北平秋天那些著名的风景只是点到为止,而去描写普遍存在于
家家户户、街头巷尾的那些景象?请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6分)《故 都的秋》(人教版·必修二) 提示 其一,这是由作家的思想所决定的。他追求“清”“静”,并笼罩着淡 淡的“悲凉”;那些著名风景都是游人云集、热闹非凡的地方,那里的景色难 以表现作家的这种思想。其二,那些著名的风景,是古往今来墨客吟咏北平秋 天常用的题材,虽富于秋的特色,但不容易道出新意来。其三,“不识庐山真 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那些常见的景象人们虽然很熟悉,早就习以为常, 但是却往往忽略了它们的特殊意味。作家把它们挖掘了出来,集中了起来,使
突破一 标题类探究
标题类探究题目在高考中屡屡出现,有的是对标题的艺术及作用的分析,有 的是对标题内涵的理解,有的是对标题意蕴的探究,有的是对标题优劣的比较。 考生要善于根据不同题型合理、有序地探究解读。
高考散文阅读常见设题点及针对性复习方法探究
高考散文阅读常见设题点及针对性复习方法探究高考散文阅读常见设题点及针对性复习方法探究高考语文试卷文学性越来越强,最主要体现就在现代文阅读材料的选择上。
自1999年以来,高考现代文阅读考查一直以散文“一统天下”。
虽已考查多年,我们教师和学生依然没有找到一种很具针对性的复习思路和方法,往往只是停留在“以纲解纲,就题解题”上,甚是困惑。
科技类文章阅读考查,教师一遍读下来,至少可以觉察到哪些地方可以设题,那些地方易提问,比如:概念句、限制词、转折处、比较处等。
但散文因其文体特征,很难达有这样的明确指向。
结果是训练盲目,无的放矢,只凭感觉。
在多年的复习教学和无数次的阅读题解答和评讲中,笔者逐步发现高考散文阅读命题的设题点还是有一些规律可寻的,根据这些规律也可以更有针对性的进行专题复习。
高考散文阅读考查的文本主要是抒情、叙事和哲理三类,其共同特点是具有较强的时代气息,内涵和哲理丰富,运用托物言志,而且文笔优美风格别致的,既能给考生一定的教益,又能让考生得到美的熏陶的优秀散文。
如2005年全国16套高考题所选文章皆具这一特色。
如:《一日的春光》、《春天的梦》、《土地》、《切梦刀》、《合欢树》《日历》、《壶口的黄河》、《溯源》、《看树》、《越来越接近精神的天空》、《给匆忙走路的人》等。
正是这一文体特征和文章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命题者亲睐的命题设置点最常见的有这样几方面。
下面就2005年高考题为例,作简要阐述并就复习略谈自己的一家之见。
一、文章标题或文中点题句的含义理解考查题例1、2005年全国卷2第17题:本文的标题是《春天的梦》,文中又多处将“春天”与“梦”联系在一起,请说说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题例2、2005年浙江卷第21题:从全文看,“精神的天空”具体指什么?请概括作者期望“接近精神的天空”的原因。
题例3、2005年江西卷第18题:根据文意,解释“匆忙走路的人”的含义。
(分析作答略)现代文阅读的命题讲究“主题辐射”原则,散文材料组织,结构安排以及各种艺术表现手法运用都受主旨统摄,并支持和服务于文章的中心思想,而标题或文中的点题句正是作者主旨的含蓄表现和精炼概括。
高考f复习散文阅读探究
高考复习散文阅读探究1. 引言高考是每个学生都要经历的一次重要考试,复习阶段尤为关键。
阅读理解是高考英语科目中的重要部分,其中散文阅读是常见的题型。
散文阅读题要求考生从一篇短文中获取信息、理解作者观点以及分析语言表达等能力。
然而,许多考生在复习散文阅读时感到困扰。
本文将探究高考复习散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帮助考生取得更好的成绩。
2. 散文阅读的特点散文通常是以散文体式写成的文学作品,其特点是结构松散,内容广泛,语言优美。
在高考英语中,散文阅读常常要求考生理解文章主题、作者观点以及文章中的一些细节等。
理解散文需要考生具备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还需要对一些修辞手法和句式结构有所了解。
3. 如何有效复习散文阅读3.1 熟悉散文的基本结构在复习散文阅读时,首先要熟悉散文的基本结构。
散文通常包含引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用于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正文部分是作者表达主题观点的核心,结尾部分则是作品的与升华。
理解这个基本结构会帮助考生把握文章的逻辑关系,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
3.2 多读经典散文作品多读经典散文作品是提高散文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经典散文作品包含了丰富的语言表达和深刻的思想内涵,通过阅读这些作品,考生可以培养自己的散文阅读能力,并且积累一些常见的题材和语言表达方式。
3.3 学习分析文章结构和语言表达阅读散文时,考生应该学会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语言表达。
文章的结构包括段落结构和整体结构,考生可以通过分析每个段落的主题和结构来理解整篇文章的逻辑关系。
同时,还要注意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和句式结构,这些都是作者为了加强表达效果而采用的手段。
3.4 训练阅读理解能力阅读理解是散文阅读的核心能力,因此考生应该有针对性地训练阅读理解能力。
可以通过做一些阅读理解题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还要注重解题技巧的培养。
切记不要死抠细节,而是要抓住文章的主旨和核心观点。
4.高考复习散文阅读不仅是为了做题而做题,更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直是发疯,以为敲一两下,大家都听见就得了,何必那么不怕麻烦连续着敲?后 来明白这道理了:说他深怕锣声一住,这个村庄便真个静得死过去,也许靠不住; 说他自己忍不住这寂静,八成没有错儿。
在寻常的日子,村子里再没有别的声音了。遇上城里大集的日子,有个把卖鸭 梨的小贩,剩下了货底,在归途上路过这个村庄,也许顺便摆在街上吆喝两声。这 时,许多人们不论买与不买,总要跑出街门来,看看,但是十集八集,这类小贩也 未必来一回。
第五节 散文阅读的探究
【命题人话命题特点】 1.明考查要求。散文文本的探究是指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 理和人文精神,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 的解读。这分别是对文本自身的探究,对文本人文背景或价值、意义的探究,对文 本的独特解读。 2.明设题角度。意蕴式探究、标题式探究、体验式探究等。
破皮鼓声、铜锣声、吆喝声、村 妇骂街声
大量引用俗语、古语
语言
“从太阳没有了说起吧”“随便拿起个烧饼来 吃吃?好,这样儿,一时售不完,那卖烧饼的 可有活儿干了”
“村妇骂街……可惜是也不常 有”“心里仿佛失掉些什么似 情感 的”“有时觉得下雨也好”“街上 一个小孩子随便大嚷一声,不是都 能把我叫出去么”
(有改动)
作者老向一直强调自己是“天生的乡下人”“仿佛连灵魂都包一层黄土泥”。本文 的“乡土味儿”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探究。(6分)
【解题导图】 第一步:审查题干,明确方向
关键信息:乡土味儿、体现、探究 第二步:再读文本,搜集语句
内容
夜晚
黎明 之后
小商贩的叫卖声、雄鸡不定时的 鸣叫、夜猫、群犬夜吠
第三步:提炼整合,分条陈述
请你组织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状元与你共享技巧】 1.审清题干要求,明确要探究什么,什么是关键。 2.要做有源之水,有根之木。作答不能脱离文散文往往意蕴丰富,这意蕴有社会的、政治的、道德的意义,有现实 的、历史的意义,有民族心理的、人文精神的意义,也有心理的、情感的、审美的 意义。其深刻的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往往是命题者关注的探究点,其探究的类型 常有两种:1.探究重要句子的意蕴;2.探究文本某些方面(如形象、情节、环境氛围 等)的思想情感意蕴。
是既而一想,这只能怪自己起得太晚,怪不着别人。而且这面破鼓,不论冬夏,也 不论风雨,比鸡叫还靠得住,天天准是黎明即到,默默之中有着报时钟的作用。
晨鼓之外,整天儿还有一种经常的声音,就是卖 烧饼麻糖的那面小铜锣。乡下人们,要不是去瞧病人 或是哄孩子,谁能那么不知物力艰难,随便拿起个烧 饼来吃吃?好,这样儿,一时售不完,那卖烧饼的可 有活儿干了。他好像一人吃着双工钱的更夫,由早到 晚,由东铛铛到西,由南铛铛到北。最初我们觉得他
村妇骂街,也不失为冲破沉寂的声音,可惜是也不常有。 另外,在白天,碰巧了有“钱买杂皮”或是“猫皮狗皮换鞭梢”的小贩到了, 村里的狗们一定会总动员去欢迎他,远远地向他狂吠致敬,也还有相当的热闹。
晚饭以后,我们时常翻阅“皇历”,挑拣“诸事皆宜”的好日子,猜想会有谁 家“娶儿嫁女”,会有一班吹鼓手来大闹一阵。及至到了那一天,并无此事,心里 仿佛失掉些什么似的。
有时觉得下雨也好,下雨可以听到檐前的滴水淅沥;刮风也好,刮风可以听到 屋后的白杨萧萧。恰巧在这“春秋多佳日”的季节,又少风无雨。
深山古寺里的和尚,不肯蒲团静坐,养性修真,偏要去听听鸟叫,听听泉鸣; 早晚还要轻叩木鱼,低诵经文;有了这一切还嫌不够,不时地还要笙管箫笛铙钹钟 鼓地大吹大擂。以前我不懂这是什么出家人的道理,现在,我明白了。街上一个小 孩子随便大嚷一声,不是都能把我叫出去么?
【典例剖析】 【例1】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题目。
世纪金榜导学号01450054 村声 老向 没有声响,不足以表现寂静;没有寂静,也不足以显示声响。这种情理,居住 在乡下的人们很容易悟出来。
从太阳没有了说起吧:爱吵爱叫的孩子们,都像小麻雀似的各自回家去了。所 有的街巷,一齐入了睡眠状态。完全黑夜自不待言,就是有月光的日子,那路旁的 树影儿,也不会把孩子们喊出来再玩玩不是?偶尔,纯乎是偶尔,有个小贩在晚餐 以后会来喝一声:“老豆腐开锅!”那声调又高又颤,好像一只带伤的秋雁,飞到 东西,飞到南北,终于又飞回来;因为四周都让寂静给塞满了,没有它的去路。
在这并不“夜不闭户”的年头,夜间有比枭鸣更足以使人提心吊胆的声音,那 便是群狗狂吠。自然,狗有时也会“咬空儿”,所谓为了要叫而叫的;但是据说大 部分是“有所见而叫”,人们怎么能不惊心?在有许多村狗向着一个目标叫成了一 片的时候,留心门户的人们,会爬到房上,相应的,有一两声表示他有戒备的假咳 嗽。
夜间的声音,不知道从哪一个时刻起便宣告结 束。黎明,首先进村街的是一面“砰砰砰”的破皮 鼓。敲鼓,在北平是卖零碎木炭的唤头,在此间却成 了卖豆腐的了。无论多么困倦的人,听了这破鼓晨 声,若还赖在炕上,那便是村中加料的懒人,便会失 掉许多街坊的同情。像我们这些按照钟点作息的人 们,有时感到这面破鼓惊扰睡梦,心里很不高兴。可
“雄鸡司晨”,仿佛是鸡祖宗留下的老例。然而定县的雄鸡,很有一些“祖宗 不足法”的创造精神,它爱几时叫了就几时叫。它的鸣声很草率,大概它并不指望 着震动天下,也不管那些“打夜作”的人们听了发生什么感想。它仿佛是对于这黑 夜的寂静有些胆怯了,所以要试着叫一叫。
俗谚说:“夜猫进宅,无事不来。”夜猫,俗名叫作秃枭。许多人家都把秃枭 当作凶鸟,很厌恶它在深夜间大呼小叫的。本来夜里静得就有点死气,它的啸声仿 佛使死气颤动起来,自然不免有些鬼气森森,无怪乎人们听了觉得有点毛骨悚然。 我个人并不怎样讨嫌它,绕在我的住室前后的古树上,时常有一两只枭鸟夜鸣。在 这无边寂静的秋夜,它的一声高啸,到底把寂静画了一个轮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