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报告36289
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报告1. 引言生物安全是实验室科研和生产活动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为了保护实验室人员和环境的安全,及时评估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是必要的。
本报告旨在对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进行评估,以提供相关决策支持和改善措施。
2. 实验室概况实验室位于XX大学XX学院,主要从事生物工程及相关实验研究。
实验室面积为XXX平方米,设备齐全,实验人员共XX名。
3. 评估目标本次风险评估将着重评估以下几个方面的风险:1.生物材料存储和处理风险;2.实验室安全设施和操作规范风险;3.实验室人员生物安全培训和意识风险。
4. 生物材料存储和处理风险评估4.1 存储风险实验室内存储大量生物材料,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对于不同等级的生物材料,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和存储条件。
根据实验室内生物材料的管理情况,进行了下列评估:•存储温度:根据相关规范,不同种类的生物材料应在指定的温度范围内存储。
通过检查实验室内的冰箱和冷藏柜,发现存储温度基本符合要求,存在一定符合度的风险。
•标识和分类:生物材料的标识和分类是防止混淆和交叉感染的重要措施。
经过观察和检查,生物材料的标识和分类情况较好,风险较低。
4.2 处理风险实验室内处理生物材料时,存在潜在的风险。
通过对实验室的操作规范和设备进行评估,得出以下结论:•操作规范:实验室内设置了相关的操作规范和安全操作手册。
但由于实验人员在操作中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马虎性,操作规范的执行并不完全严格,存在一定的风险。
•生物安全柜:实验室内配备了多台生物安全柜。
经检查,生物安全柜的使用情况良好,没有明显的安全隐患,风险较低。
5. 实验室安全设施和操作规范风险评估5.1 实验室安全设施实验室安全设施是保证实验人员安全的重要保障。
经过评估,实验室安全设施存在以下风险:•灭火器:实验室内的灭火器应定期检查和维护。
目前,灭火器的检查和维护工作不够及时和完善,风险较高。
•废气处理设施:实验室内设置了废气处理设施,但存在废气排放不合格的情况,风险较高。
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报告一、背景介绍: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是对潜在的生物灾害及相关风险进行全面评估的过程。
本报告旨在对生物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二、评估对象:评估对象为某生物实验室,该实验室进行病毒研究,研究对象为强毒性病毒。
三、风险评估:1.风险来源:该实验室的主要风险来源为强毒性病毒,包括XXXX和XXXX。
实验室内的病毒样本和实验物品可能会引发安全事故,导致病毒泄漏和感染。
2.风险路径:病毒泄漏的主要路径为实验操作不当、实验设备故障以及未及时修复的实验室设施损坏。
3.风险概率:根据实验室的安全措施和实验人员的操作水平,风险概率可分为高、中、低三个级别。
对于XXXX病毒,由于实验室已有完善的防护措施和操作规程,风险概率评估为中等水平;对于XXXX病毒,由于实验室的防护设施存在一些缺陷,风险概率评估为高等水平。
4.风险影响:病毒泄漏可能造成实验室内人员感染,严重可能导致传播扩散,给周围环境和人群带来影响。
对于XXXX 病毒,由于实验室具备对应的疫苗和治疗措施,风险影响评估为低;对于XXXX病毒,由于缺乏相应的预防措施,风险影响评估为高。
四、风险管理措施:1.完善实验室设施:改善实验室的安全隔离设施,包括增强实验室的通风系统、安装病毒泄漏报警装置等。
2.加强实验室管理:严格实施实验室的进出管理,对实验室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操作规范性;制定病毒样本和实验物品的存储、运输和处理规程,确保相关操作的安全性。
3.健全应急预案:建立完备的病毒泄漏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和行动方案,加强沟通和协调,确保在病毒泄漏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置。
4.加强监测和检测:建立病毒泄漏的实时监测系统,增强对实验室环境和人员的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风险隐患。
五、结论:根据对生物安全风险的评估,针对评估结果提出的风险管理措施,可有效降低实验室病毒泄漏的概率和影响,提高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水平。
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摘要:
本文旨在对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以保
障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实验室环境的健康。
通过对实验室
流程、设备、人员培训和实验室管理等方面的评估,可以帮助实验
室管理者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生物安全风险,提高实验室工作的
安全性。
一、引言
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是一项针对实验室生物安全问题的综
合评估工作。
实验室中常常会接触到各类生物材料和有害微生物,
因此存在一定的生物安全风险。
通过对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的评估
和分析,可以帮助实验室管理者识别和评估潜在的风险,制定相应
的防控措施,有效保障实验室工作的安全性。
二、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1. 收集信息:收集实验室的相关资料,包括实验室的环境布局、设备情况、实验流程等,以全面了解实验室的工作情况。
2. 风险辨识:通过对实验的步骤和操作进行详细分析,确定每个步骤的潜在风险,包括生物安全风险和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其他风险。
3. 风险评估:对于辨识出的每个风险,根据其发生的概率和危害程度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的等级。
4. 风险控制和管理:针对高等级的风险,采取相应的控制和管理措施,比如加强实验室的清洁和消毒、使用个人防护装备等。
5. 监测和评估:定期对实验室的风险控制和管理措施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风险的问题。
三、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结果
在对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进行评估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以下几个主要的风险点:
1. 生物实验操作不规范:部分实验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存在操作不规范、缺乏个人防护意识等问题,存在生物安全风险。
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报告1. 前言本报告旨在对实验室进行生物安全风险评估,以确保实验室工作环境的健康与安全。
本评估报告基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估:实验室的潜在危险源、生物安全管理措施、应急准备和应对措施等。
2. 潜在危险源分析在实验室中,可能存在以下几个潜在的生物安全危险源:- 潜在的病原体:实验室中可能存在的病原体种类和数量。
- 实验操作:实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污染物、废弃物和粉尘等。
- 设备和设施:实验室使用的设备和设施是否存在漏洞或安全隐患。
3. 生物安全管理措施评估针对潜在危险源,以下是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措施的评估:- 人员培训:实验室工作人员是否接受过相关培训,是否了解生物安全操作规范。
- 实验室安全设施:实验室是否配备了适当的生物安全设施,如生物安全柜、消毒设备等。
- 生物安全操作规范:实验室是否建立了明确的生物安全操作规范,并且是否得到了执行。
4. 应急准备和应对措施在出现生物安全事故或紧急情况时,以下是实验室应急准备和应对措施的评估:- 应急预案:实验室是否制定了相应的生物安全应急预案,并且是否进行了演练和培训。
- 报警与通知机制:实验室是否建立了有效的报警和通知机制,以便及时响应和处置突发事件。
- 设备维护和检修:实验室设备是否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5. 结论综上所述,根据对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实验室内存在一定的潜在生物安全危险源,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和控制。
- 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措施整体上得到了有效执行,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 实验室的应急准备和应对措施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建议实验室管理部门加强对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的监测和管理,持续改进生物安全措施,并确保所有工作人员都受到充分的培训和指导。
本报告旨在提供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的参考,供相关工作人员参考和改进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措施。
XXX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XXX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报告报告:XXX生物安全风险评估依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我们按照检验科制定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由医院生物安全委员会主持,生物安全委员会成员参与,对检验科生物安全进行了风险评估,形成报告如下:一、科室基本情况1.专业组:根据检验科的实际情况,按照生物安全二级防护实验室的要求划分实验室区域:临床血液学实验室、临床体液学实验室、临床化学实验室、临床免疫学实验室、临床PCR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采血室、标本接收室。
2.实验室的环境布局及平面图(见环境分布图)清洁区:包括会议室、办公室、休息室、浴室2个、男女更衣室、管理室、库房。
半污染区:洗刷室、试剂库、中间通道。
污染区:临床血液学实验室、临床体液学实验室、临床化学实验室、临床免疫学实验室、临床PCR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采血室、标本接收室、洗涤室。
3.任务:承担临床检验、教学及科研。
二、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一)对生物源危害风险评估临床实验室生物源危害主要是由微生物,尤其是病原微生物引起的。
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在实验室内做试验、研究等操作时,实验人员需要处理大量的病源微生物,很容易引起污染。
根据生物污染的对象,为空气污染、水污染、人体污染、物体表面污染等种类。
1.对空气的污染:根据污染空间,可分为实验室内环境空气污染、实验室外环境空气污染。
许多操作可产生气溶胶,是悬浮于气体介质中粒子一般为0.001-100um的固体,液体微子粒子形成胶溶状态分散体系。
当气溶胶不能安全有效地限定在一定范围内,便导致实验室内空气污染。
下述操作可能产生气溶胶:使用涡旋震荡器、用力拍干反应板超声波处理、试液开封、开启冰箱和离心机及舍弃离心后的上清液时、另外动物接种从动物体内采血、清洗注射器、调整液量也可产生。
2.对水的污染:实验中会产生大量污水,医院污水尤其是传染病医院,综合医院传染病房的污水,有大量的有机悬浮物和固体残渣,还不同程度的含有多种细菌、病毒和寄生虫虫卵。
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医院检验科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报告依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015年3月,按照检验科制定《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程序》[YX-BS-011],由医院生物安全委员会主持,检验科生物安全管理小组参与,对检验科生物安全作风险评估,形成报告如下:一、生物因子已知或未知的特性评估国家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群体的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其中一类和二类统称高致病病原微生物。
我院检验科属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不得从事致病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工作,但在临床工作中,必须将强调高致病病原微生物的监测,发现可疑高致病病原微生物,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及时报告。
1、我院潜在的一类和二类病原微生物评估:炭疽芽孢杆菌、布鲁氏菌、鼻疽伯克菌、结核分枝杆菌、霍乱弧菌、鼠疫耶尔森菌等。
对上述高致病性生物因子的种类、来源、传染性、传播途径、易感性、潜伏期、剂量—效应(反应)关系、致病性(包括急性与远期效应)、变异性、在环境中的稳定性、与其他生物和环境的交互作用、相关实验数据、流行病学资料、预防和治疗方案,做全面的了解,引领全科职工共同学习掌握.2、防控措施:2.1 立即对可疑高致病病原微生物培养物封存。
2。
2 立即分别报告医院感控科、卫生局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3 对实验室进行全面消毒,包括工作台面、地面、仪器表面、空气等。
2。
4 接触人员更换个人防护用品,并对用品进行消毒。
2.5 感控科收集病人相关信息资料,对病人实施隔离,协助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2。
6 对接触者进行严密的健康监护。
二、实验室常规活动和非常规活动过程中的风险评估(包括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和可能涉及的人员的活动)1、风险评估:我院检验科属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实验室布局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由于三区划分不是太明显,实验室进出人员存在污染和感染的风险。
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报告一、引言生物安全是指涉及生物物质的工作与研究中可能存在的危害人类和环境的风险。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一种潜在的生物安全威胁进行评估,为相关部门提供科学依据,以制定合理的防控措施。
二、威胁识别与描述三、评估方法和描述1.数据搜集:通过收集相关文献、已有的实验数据、疫情报告以及相关专家的评估意见,获取关于该细菌的基本信息、传播途径、感染效应等方面的数据资料。
2.风险分析:通过综合搜集到的数据资料,对该细菌的传播途径、致病性、潜在影响等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评估其对人与环境的危害程度。
3.风险评估:基于风险分析的结果,综合考虑潜在威胁的频率、潜在感染人群、疫情爆发潜力等因素,对该细菌的风险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确定风险等级。
4.防控建议: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提出相应的防控建议,包括制定相关的生物安全操作规范、建立监测预警机制、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等。
四、风险分析1.传播途径:该细菌主要通过空气飞沫、接触传播和食物链传播等方式进行传播。
其中,空气飞沫传播是主要的传染路径,感染效率较高。
2.致病性:该细菌具有高度致病性,主要引起人体呼吸系统感染和消化系统感染等疾病。
感染后病情严重,死亡率较高。
3.疫情爆发潜力:由于该细菌传播途径广泛,且感染后病情严重,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有较高的疫情爆发潜力。
4.监测预警机制:建立监测预警机制是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的重要手段。
在此基础上,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可制定相应的监测预警指标和方法。
五、风险评估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综合考虑潜在风险的频率、潜在感染人群、疫情爆发潜力等因素,针对该细菌对人与环境的危害程度进行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确定风险等级,进一步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六、防控建议基于风险评估的结果,提出以下防控建议:1.制定相关的生物安全操作规范,明确安全操作的流程和规范,加强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2.建立监测预警机制,加强对可能感染的人群和环境的监测,及时发现潜在风险。
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报告1. 背景随着生物技术研究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生物安全问题备受关注。
为确保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发展,需要对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中潜在的生物安全风险进行评估。
本报告旨在评估当前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中的潜在生物安全风险,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和控制措施,以确保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
2. 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方法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是通过对生物制品、生物过程或生物技术应用的潜在危害进行系统的、科学的和综合的分析和评估,确定生物安全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的过程。
其评估方法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2.1 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评估中最重要的步骤之一。
对于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中,可能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潜在危害的特定生物体或生物过程进行确定和描述。
识别到的危险主要包括生物体在宿主中的增殖和扩散,以及人和环境的暴露和可能的反应。
2.2 危害特性评估在危险的识别和描述后,需要对其危害特性进行评估。
危害可能的特性包括毒性、感染性、致病性、过敏原性、遗传变异性等,同时需要评估危害的严重性和可能性。
2.3 风险评价在生物安全风险的识别和危害特性评估之后,需要对风险进行规定。
评价生物学过程或生物制品的潜在危险和暴露后,根据危险可能性和严重性确定风险水平,并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包括风险所在地区的特定文化、法律和社会环境。
3. 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中的潜在生物安全风险3.1 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是将人工合成的核酸分子将特定的突变点(SNP)引入受体基因组或通过CRISPR-Cas系统来进行目标基因的切割和修复,从而实现基因组的精确编辑。
然而,这项新技术引发了一系列生物安全问题。
首先,通过基因编辑技术进行基因开关控制极度精确,能够准确地击垮疾病相关的基因,使之成为可能突变为残酷的疾病。
其次,基因编辑技术还会引起人文道德上的质疑,例如强制进行基因编辑的问题,或人们通过选择和排斥民族、性别、偏执等信息,来改变社会的现状。
生物实验室安全风险评估检查报告
生物实验室安全风险评估检查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生物实验室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检查,并提供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以确保实验室的安全性和健康环境。
2. 检查范围本次安全风险评估检查覆盖了生物实验室内的设备、实验材料、实验操作流程、人员培训和应急措施等方面。
3. 风险评估结果根据检查,以下是生物实验室存在的主要安全风险:1. 设备安全风险:部分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不到位,存在故障和安全隐患;设备安全风险:部分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不到位,存在故障和安全隐患;2. 实验材料安全风险:一些实验材料未妥善存放,可能对人员和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实验材料安全风险:一些实验材料未妥善存放,可能对人员和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3. 实验操作流程安全风险:部分实验操作程序不规范,存在操作失误和意外伤害的风险;实验操作流程安全风险:部分实验操作程序不规范,存在操作失误和意外伤害的风险;4. 人员培训安全风险:一些实验人员缺乏必要的安全培训和知识,意识不够到位,存在操作不当的风险;人员培训安全风险:一些实验人员缺乏必要的安全培训和知识,意识不够到位,存在操作不当的风险;5. 应急措施安全风险:应急措施的准备和演练不充分,可能无法及时有效地应对突发情况。
应急措施安全风险:应急措施的准备和演练不充分,可能无法及时有效地应对突发情况。
4. 建议和措施为了降低生物实验室的安全风险,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1. 设备安全风险:加强设备的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安全使用;设备安全风险:加强设备的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安全使用;2. 实验材料安全风险:建立妥善的实验材料存放管理制度,并提供必要的防护设施,如密封和防护手套等;实验材料安全风险:建立妥善的实验材料存放管理制度,并提供必要的防护设施,如密封容器和防护手套等;3. 实验操作流程安全风险:制定和推广规范的实验操作程序,加强实验人员的培训和意识提升,强调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实验操作流程安全风险:制定和推广规范的实验操作程序,加强实验人员的培训和意识提升,强调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4. 人员培训安全风险:建立完善的安全培训计划,确保所有实验人员接受必要的安全培训,并定期进行复训和知识更新;人员培训安全风险:建立完善的安全培训计划,确保所有实验人员接受必要的安全培训,并定期进行复训和知识更新;5. 应急措施安全风险: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包括火灾、泄漏和事故等突发情况的处理步骤和应对措施,并进行定期演练和评估。
(完整word版)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书依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按照检验科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由医院生物安全委员会主持,生物安全委员会成员参与,对检验科生物安全作风险评估,形成报告如下:一、生物因子已知或未知的特性评估国家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群体的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其中一类和二类统称高致病病原微生物。
我院检验科属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不得从事致病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工作,但在临床工作中,必须将强调高致病病原微生物的监测,发现可疑高致病病原微生物,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及时报告.1、我院潜在的一类和二类病原微生物评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金葡菌、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梅毒螺旋体、等。
对上述高致病性生物因子的种类、来源、传染性、传播途径、易感性、潜伏期、剂量效应(反应)关系、致病性(包括急性与远期效应)、变异性、在环境中的稳定性、与其他生物和环境的交互作用、相关实验数据、流行病学资料、预防和治疗方案,做全面的了解,引领全科职工共同学习掌握.2、防控措施:2.1 立即对可疑高致病病原微生物封存。
2.2 立即分别报告医院感控科、卫生局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3 对实验室进行全面消毒,包括工作台面、地面、仪器表面、空气等。
2。
4 接触人员更换个人防护用品,并对用品进行消毒.2。
5 院感科收集病人相关信息资料,对病人实施隔离,协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2.6 对接触者进行严密的健康监护。
二、实验室常规活动和非常规活动过程中的风险评估 (包括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和可能涉及的人员的活动)1、风险评估:我院检验科属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实验室布局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虽然三区划分明显,但是实验室进出人员仍然存在污染和感染的风险.具体可能体现在:病原微生物的带入和带出,标本的污染,意外事件的发生(如跌倒、划伤等).2 防控措施:2。
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检验科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书依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按照检验科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由医院生物安全委员会主持,生物安全委员会成员参与,对检验科生物安全作风险评估,形成报告如下:一、生物因子已知或未知的特性评估国家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群体的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其中一类和二类统称高致病病原微生物。
我院检验科属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不得从事致病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工作,但在临床工作中,必须将强调高致病病原微生物的监测,发现可疑高致病病原微生物,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及时报告。
1、我院潜在的一类和二类病原微生物评估: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梅毒螺旋体、人类变异缺陷病毒等。
对上述高致病性生物因子的种类、来源、传染性、传播途径、易感性、潜伏期、剂量-效应(反应)关系、致病性(包括急性与远期效应)、变异性、在环境中的稳定性、与其他生物和环境的交互作用、相关实验数据、流行病学资料、预防和治疗方案,做全面的了解,引领全科职工共同学习掌握。
2、防控措施:立即对可疑高致病病原微生物封存。
立即分别报告医院院感科、卫计局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对实验室进行全面消毒,包括工作台面、地面、仪器表面、空气等。
接触人员更换个人防护用品,并对用品进行消毒。
院感科收集病人相关信息资料,对病人实施隔离,协助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对接触者进行严密的健康监护。
二、实验室常规活动和非常规活动过程中的风险评估(包括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和可能涉及的人员的活动)1、风险评估:我院检验科属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实验室布局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虽然三区划分明显,但是实验室进出人员仍然存在污染和感染的风险。
具体可能体现在:病原微生物的带入和带出,标本的污染,意外事件的发生(如跌倒、划伤等)。
生物安全风险评价报告36289
生物安全风险评价报告36289
一、引言
生物安全是指防止生物体(包括病原微生物、转基因生物和生物制剂等)对人类、动物和环境造成危害的综合措施。
生物安全风险评价是对可
能引起生物安全风险的事物进行分析和评估,以确定潜在的危险和采取适
当的防范措施。
本报告对项可能存在的生物安全风险进行评估。
二、评估对象
三、评估方法
四、评估结果
2.转基因动物在行为和表型上与野生类型动物存在差异,但没有观察
到明显的危险行为或异常表现。
然而,转基因动物的大规模散放可能会对
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因此应限制其在自然环境中的散放。
3.与转基因动物接触的人类应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包括佩戴特殊
装备、消毒、隔离等,以降低潜在风险。
五、风险管理建议
结合评估结果,本报告提出以下的风险管理建议:
1.加强转基因技术的监管和审查,确保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伦理准则。
2.在实验室中对转基因动物进行强化管理,防止其逃逸或非控制性繁殖。
3.在转基因动物与野生类型动物接触时,建立相应的隔离和防护措施,以防止可能的基因交流和生态破坏。
4.对转基因动物与人类接触时,需对人员进行培训,加强个人防护,建立相应的接触管理制度。
5.定期监测和评估转基因动物的表型和行为,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和修复。
六、结论。
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检验科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书-----河南曙光中西医结合医院医院依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按照检验科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由医院生物安全委员会主持,生物安安全委员会成员参与,对检验科生物安全作风险评估,形成报告如下:一、生物因子已知或未知的特性评估国家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群体的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其中一类和二类统称高致病病原微生物。
我院检验科属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不得从事致病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工作,但在临床工作中,必须将强调高致病病原微生物的监测,发现可疑高致病病原微生物,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及时报告。
1、我院潜在的一类和二类病原微生物评估: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梅毒螺旋体、人类变异缺陷病毒、幽门螺旋杆菌等。
对上述高致病性生物因子的种类、来源、传染性、传播途径、易感性、潜伏期、剂量-效应(反应)关系、致病性(包括急性与远期效应)、变异性、在环境中的稳定性、与其他生物和环境的交互作用、相关实验数据、流行病学资料、预防和治疗方案,做全面的了解,引领全科职工共同学习掌握。
2、防控措施:2.1 立即对可疑高致病病原微生物封存。
2.2 立即分别报告医院感控科、卫生局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3 对实验室进行全面消毒,包括工作台面、地面、仪器表面、空气等。
2.4 接触人员更换个人防护用品,并对用品进行消毒。
2.5 感控科收集病人相关信息资料,对病人实施隔离,协助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2.6 对接触者进行严密的健康监护。
二、实验室常规活动和非常规活动过程中的风险评估(包括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和可能涉及的人员的活动)1、风险评估:我院检验科属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实验室布局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虽然三区划分明显,但是实验室进出人员仍然存在污染和感染的风险。
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书依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按照检验科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由医院生物安全委员会主持,生物安全委员会成员参与,对检验科生物安全作风险评估,形成报告如下:一、生物因子已知或未知的特性评估国家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群体的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其中一类和二类统称高致病病原微生物。
我院检验科属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不得从事致病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工作,但在临床工作中,必须将强调高致病病原微生物的监测,发现可疑高致病病原微生物,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及时报告。
1、我院潜在的一类和二类病原微生物评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金葡菌、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梅毒螺旋体、等。
对上述高致病性生物因子的种类、来源、传染性、传播途径、易感性、潜伏期、剂量效应(反应)关系、致病性(包括急性与远期效应)、变异性、在环境中的稳定性、与其他生物和环境的交互作用、相关实验数据、流行病学资料、预防和治疗方案,做全面的了解,引领全科职工共同学习掌握。
2、防控措施:立即对可疑高致病病原微生物封存。
立即分别报告医院感控科、卫生局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对实验室进行全面消毒,包括工作台面、地面、仪器表面、空气等。
接触人员更换个人防护用品,并对用品进行消毒。
院感科收集病人相关信息资料,对病人实施隔离,协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对接触者进行严密的健康监护。
二、实验室常规活动和非常规活动过程中的风险评估(包括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和可能涉及的人员的活动)1、风险评估:我院检验科属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实验室布局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虽然三区划分明显,但是实验室进出人员仍然存在污染和感染的风险。
具体可能体现在:病原微生物的带入和带出,标本的污染,意外事件的发生(如跌倒、划伤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书
依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按照检验科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由医院生物安全委员会主持,生物安全委员会成员参与,对检验科生物安全作风险评估,形成报告如下:
一、生物因子已知或未知的特性评估
国家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群体的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其中一类和二类统称高致病病原微生物。
我院检验科属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不得从事致病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工作,但在临床工作中,必须将强调高致病病原微生物的监测,发现可疑高致病病原微生物,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及时报告。
1、我院潜在的一类和二类病原微生物评估: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金葡菌、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梅毒螺旋体、等。
对上述高致病性生物因子的种类、来源、传染性、传播途径、易感性、潜伏期、剂量效应(反应)关系、致病性(包括急性与远期效应)、变异性、在环境中的稳定性、与其他生物和环境的交互作用、相关实验数据、流行病学资料、预防和治疗方案,做全面的了解,引领全科职工共同学习掌握。
2、防控措施:
2.1 立即对可疑高致病病原微生物封存。
2.2 立即分别报告医院感控科、卫生局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3 对实验室进行全面消毒,包括工作台面、地面、仪器表面、空气等。
2.4 接触人员更换个人防护用品,并对用品进行消毒。
2.5 院感科收集病人相关信息资料,对病人实施隔离,协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2.6 对接触者进行严密的健康监护。
二、实验室常规活动和非常规活动过程中的风险评估(包括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和可能涉及的人员的活动)
1、风险评估:我院检验科属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实验室布局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虽然三区划分明显,但是实验室进出人员仍然存在污染和感染的风险。
具体可能体现在:病原微生物的带入和带出,标本的污染,意外事件的发生(如跌倒、划伤等)。
2 防控措施:
2.1本科室工作人员
2.1.1 进入实验室的本科工作人员,必须在清洁区更衣区内更换工作服,在半污染区戴工作冒、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具后方能进入实验室污染区工作。
2.1.2 任何原因需要离开实验室污染区,必须在污染区洗手(七步法)脱去个人防护用品,在到清洁区进行二次洗手方能离开实验室。
2.2 其他医务人员
2.2.1 运送样本护工将样本送至各班组的样本接收处,核对验收后方可离开,不得进入实验室污染区。
2.2.2 医护人员到实验室查询结果、业务咨询等,本科工作人员引导至相应的位置,结束后建议手部清洁后离开实验室。
2.3 病人或病人家属必须让其在实验室外等候。
2.4 特殊人群孕妇、儿童及免疫缺陷等人群有工作人员劝说远离实验室。
除实验室工作人员外的任何人员需进入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告知实验室内具有潜在的生物危害因素,请遵守实验室的规定和工作人员的指导。
三、实验室设施、设备等相关的风险评估:
1 风险评估:安全保卫风险,实验室“五防”(防火、防爆、防盗、防事故、防泄漏)风险,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使用安全风险,高致病性微生物泄漏风险、普通样本泄漏或损毁风险等。
2、防控措施:
2.1 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牢固树立安全保卫意识,做好“五防”(防火、防爆、防盗、防事故、防泄漏)工作,保证实验室安全和检验工作顺利进行。
2.2 凡进入实验室者,必须遵守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及其他管理制度。
2.3 科主任是科室安全第一责任人,代理人第二责任人,负责安全管理,定期进行安全检查。
对不安全的隐患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同时上报医院保卫科。
2.4 实验用仪器设备按照“操作规程”,操作,以免发生意外。
对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任何人都有权制止。
2.5 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设置责任人,负责仪器的维护保养,仪器使用者如实记录使用情况。
2.6 垃圾废物严格按照实验室垃圾废物处理执行,所有实验室产生的垃圾废物不能作为可利用废物处理或变卖。
2.7 实验室不得私自使用电路或取暖设备,未配置空调实验室,当冬天室温达不到仪器设置温度是,可采用取暖器升温,但要严防过热过载,人员一旦
离开必须关闭电源。
2.8 实验室要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有消防器材。
工作人员应掌握基本消防知识。
一旦发生灾情,及时扑救、报警,同时上报医院保卫科。
2.9 门窗、玻璃、锁子,应保证完好无损。
2.10实验完毕,工作人员要认真检查实验室的环境和实验用器具,及时断水断电,清除不安全因素,注意关窗锁门。
2.11. 如有重大事故,及时科主任、医院总值班和保卫处联系。
四、实验室工作人员相关的风险评估
1、风险评估:传染性物品致皮肤粘膜损伤风险、腐蚀、刺激、剧毒化学品泄漏所致风险,物理因素风险(如紫外灯照射风险)、实验室感染风险等。
2、防控措施:
2.1 严格遵守科室生物安全规章制度,遵照《生物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实验室行为;
2.2 严格执行实验室各项操作规程。
2.3 遵照医疗垃圾标准处理方法流程进行锐器处理;
2.4 科室做好职工健康监护和监护档案;
2.5 落实和执行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各项制度。
五、医疗废弃物处理的风险评估
1、风险评估:检验科涉及到的垃圾主要有感染性垃圾、损伤性垃圾、生活垃圾、化学性垃圾。
主要风险为:人员感染、环境污染等。
2、防控措施:各类垃圾的处理
2.1 废弃大便的处理:试验余下的大便样本,连同样本盒置于套有黄色垃圾
袋的污物桶内,密封送医院感染性垃圾收集站统一处理。
2.2 废弃小便、各种体液的处理:试验余下的小便、体液应倾倒入2000mg/L 的含氯消毒液中,处理6小时后按医院废水处理,样本管置于套有黄色垃圾袋的污物桶内,密封送医院感染性垃圾收集站统一处理。
2.3 废弃的反应液体,不含氰化物血球分析仪废液,按5000mg/L的有效氯,密封24小时后按医院废水处理,含氰化物的血液分析仪废液,按4%的84消毒处理24小时后按医院废水处理。
2.4 废弃血液标本的处理:血液标本检测完毕,生化、免疫(除HIV标本)标本应置冷藏柜中冷藏7天后方可处理,其他样本于检测当日由清洁员统一收集,戴双层手套,移入黄色垃圾袋中,密闭送医院感染性垃圾收集站统一处理。
2.5 一次性吸管、滴头、样品杯、子弹头的处理:用完后应置于含有效氯2000mg/L的消毒液中浸泡24小时后移入黄色垃圾袋中,密闭送医院感染性垃圾收集站统一处理。
2.6 HIV标本的处理:HIV标本检测后应留取足够血清冰冻保存1年以上,一年以后由市疾控中心抽样复查结果无误,清点样本例数无误后,在疾控中心人员监督下送医院感染性垃圾收集站,按感染性垃圾统一处理。
留取血清后剩余标本按“废弃血液标本的处理”方法处理。
于田县人民医院生物安全委员会
2016-12-26
[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