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外交史
专题12 新中国对外关系发展历程-2021年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知识整合+高考真题]
专题12 新中国对外关系发展历程【知识整合】新中国外交发展阶段特征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949—1956年):原则: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成就:①1949年,按照“一边倒”方针,先后与苏联、保加利亚、朝鲜、越南等10个人民民主国家建交。
②按照“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先谈判再建交,同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巴基斯坦以及瑞典、丹麦、瑞士、芬兰建交。
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第一次建交高潮。
③1953年12月,中印两国政府就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些问题举行谈判。
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印度方面的赞同,并写入两国的协定。
④1954年4月,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
促成印度支那问题得以政治解决③1953年,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④1954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⑤1955年4月,亚非会议在万隆举行。
这是战后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
会议上,中国提出并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朝着达成协议的方向前进,避免了可能走上歧路的危险。
⑥从1954年9月至1956年,中国与挪威、南斯拉夫、阿富汗、尼泊尔、埃及、叙利亚、也门等国建交,同英国、荷兰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
二、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主要成就:时间成就1971年①重返联合国(第26届联合国大会)②“乒乓外交”;③基辛格秘密访华。
(基辛格:尼克斯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1972年①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美方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中美《上海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中美之间结束了二十多年的敌对态度,两国关系开始走上正常化;②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邦交正常化。
1978年1978年12月,中美双方发表两国间《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在公报中,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新中国外交发展的6个阶段
毛主席提出了三大政策
中国与苏联、东欧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外交 关系
1950年5月,印度是当时非社会主义国家中第一个与新 年 月 中国建交的国家。 中国建交的国家。 1950年6月,瑞典是西方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 年 月 瑞典是西方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
积极参与国际活动,正式提出和平共处五项 原则。此外,在朝鲜战场上,中国给美国以 沉重的打击,迫使其在停战协议上签字,捍 卫国家的独立和安全。
作 用 和 影 响
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了中国与 国 的 和 了中国在国际上的
,
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
中国与苏联的关系出现了破裂,并一步一步恶 化,影响到了中国与东欧国家的关系。 中国重点发展了与亚、非、拉“第三世界”的 关系, 加强了与西欧和日本的关系。于是,出现 了与非洲阿拉伯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高潮。 发出了“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帝主义 及其走狗”的口号。 积极支持亚非国家民族解放运动和经济建设, 受到了亚非国家的普遍欢迎和认可。
1963年底到1964 1963年底到1964 年底到 年初, 年初,中国领导 人先后访问亚非 国家, 国家,掀起中国 第二次建交高潮
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
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霸世界。中国团结第三 世界国家,加强与第二世界的联系,坚决反 对霸权主义,世界上出现了美、苏、中“大 三角”的政治格局。 1971年7月,基辛格(Kissinger )秘密访华。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 (Nixon)访华。 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971年10月25日,参加第26届联合国大会。 1972年,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988年1月,,中英达成协 年 9月 1984年月 外交部副部长周 年 月 南和葡萄牙驻华大使瓦莱里 议并草签了中英关于香港 问题的联合声明12月 日 问题的联合声明 月19日, 分别代表本国政府在北京互 中英两国政府首脑正式签 换中葡关于澳门问题联合声 署了联合声明。 署了联合声明。 明的批准书。 明的批准书。
浅谈新中国外交历史论文
浅谈新中国外交历史论文建国初期,新中国外交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
中国解放后,国际形势错综复杂,面临着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角力,中国作为一个新生国家,外交处境极为艰难。
然而,新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努力开展国际友好合作,从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一条符合国家利益的外交道路。
新中国外交历史上,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战略极具影响力。
他们主张要坚持与苏联结盟、与亚洲、非洲、拉美等第三世界国家团结一致,争取国际声誉和支持。
1950年代初期,中国与苏联结盟,加强了对抗西方的力量,维护了国家安全。
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期间,中国出兵支援朝鲜和越南,积极参与国际抗美援朝斗争,为亚洲地区的和平稳定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然而,在国际大局中,新中国也曾经历了一些外交挑战和挫折。
中苏关系的恶化导致了中国被孤立于苏联的半封锁圈内,外交形势一度陷入困境。
而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外交受到巨大影响,外交工作几乎完全瘫痪。
直到1970年代中期,随着周恩来、邓小平等新一代领导人的走上舞台,中国外交逐渐走出低谷,积极参与国际政治和经济事务。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外交逐渐恢复了元气,积极参与到全球化进程中。
中国提出了独特的和平发展理念,倡导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通过与国际社会的交流合作,积极推动国际多边体系的发展。
中国逐渐过渡到了以争取和平、发展、合作为主要外交方针,同时坚持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
在当今世界,中国已经成为国际舞台上不可忽视的力量。
中国积极参与到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新中国外交历史经历了坎坷,收获了荣光,不断前行,展现出了一种自信和开放的外交风采。
新中国外交走过的历程,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也为未来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949--1955)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949--1955)一、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方针的制定。
1、背景(1)、国内形势:中国需要有利的国际环境,来解决国内问题。
(因此外交要开拓新局面,争取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面临着什么样的国际环境呢?)(2)、国际环境:特点:社会主义阵营pk资本主义阵营○1西方发达国家:孤立封锁新中国。
○2社会主义国家:支持和帮助新中国。
○3亚非拉新兴国家:客观上和新中国相互配合。
(因此新中国只有依靠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加强与亚非民族独立国家的联系,才能维护国家利益。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是?2、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反对其它国家干涉我国内部事务,根据自己的判断和标准来处理本国事务和国际事务。
从而达到维护自己的利益与世界和平的目标。
这是新中国进行外交活动的指导思想和总原则,贯穿于新中国外交的各个领域。
)[过渡]建国初期这种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原则具体表现为哪些基本的方针呢?这些方针实行又有什么意义呢?3、基本方针:]近代中国与西方大国的关系是一种什么性质的关系?为什么说“另起炉灶”使中国在政治上建立起了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西方大国与旧中国的关系是一种殖民与被殖民的关系。
“另起炉灶”表明新中国要改变旧中国屈辱的外交史,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建立新型的外交关系,保障新中国在国际上的独立自主地位。
[ 历史上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在中国攫取了各种特权,长期以来这些特权侵害了我国主权,并使帝国主义在中国形成了一定的势力和影响。
对于新中国成立伊始究竟应当走什么外交路线个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我国政府应当一边倒,也有人认为应当在美苏两大阵营之间走中间路线,你同意哪一种,谈谈你的看法?(1)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原因:苏联对中国的支持和帮助;资本主义国家敌视新中国。
企图扼杀新中国。
(2)对“一边倒”方针的理解:所谓“一边倒”是指新中国加入社会主义阵营。
精品初中历史 新中国五十年外交的伟大成就
新中国五十年外交的伟大成就五十年来,我国在外交战线,也同在其他各条战线一样,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解放前的旧中国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贫穷落后,国力孱弱。
“弱国无外交”,一百多年间,中国受尽了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欺凌和压迫,没有什么主权可言。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开国大典上,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他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国的这一巨变,集中地反映在我国的外交方面。
五十年来,虽然没有再次发生世界大战,但国际风云诡谲莫测,复杂多变。
新中国外交,在中央三代领导人的直接领导下,始终把握和驾驭着世界形势,披荆斩棘,胜利前进。
我国的外交,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所决定,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外交有本质的区别。
这在我国的处理国际关系的原则上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新中国成立不久,1953年中印两国政府代表团就两国在中国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举行谈判时,周恩来总理首先提出了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
这些原则又写进了1955年在印尼万隆举行的亚非会议发表的联合公报中,并成为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遵守的准则。
五十年来,中国始终不渝地恪守国际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努力在这些原则的基础上,积极发展我国与世界各国的关系。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我国与其他国家建立和发展关系的重要基础,多次被写进我国对外关系的重要决议、公报、声明,包括1972年中美上海公报和其他重要文件之中。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联合国宪章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
邓小平同志在1982年与联合国前秘书长德奎利亚尔的一次谈话中说:“中国的对外政策是一贯的,有三句话:第一句话是反对霸权主义,第二句话是维护世界和平,第三句话是加强与第三世界的团结与合作。
”我国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坚持世界上大小国家一律平等。
新中国五十年外交的历史,充满了反对霸权主义的复杂而激烈的斗争。
新中国刚刚成立,即投入了抗美援朝的伟大斗争,60年代又进行了抗美援越的斗争。
新 中 国 的 三 次 建 交 高 潮
新中国的三次建交高潮第一次建交高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和方针,首要任务是建立和发展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友好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一成立,就很快得到前苏联政府的承认,中苏两国于1949 年 10 月 5 日互派大使,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随后,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波兰、蒙古、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阿尔巴尼亚等欧亚社会主义国家相继与中国建交。
南斯拉夫于 1949 年 10 月 5 日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0 年 1 月 18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同越南民主共和国相互承认并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与此同时,新中国还努力争取一些民族独立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承认中国,并同他们发展友好关系。
从 1949 年末到 1950 年上半年,缅甸、印度、巴基斯坦、锡兰(今斯里兰卡)、以色列、阿富汗、印度尼西亚等一些亚洲国家相继承认中国。
随后,缅甸、印度、锡兰、印度尼西亚等国先后与新中国达成了正式建交协议。
第二次建交高潮50 年代中期以后,一大批亚非拉国家摆脱殖民统治,获得独立。
在非洲仅1960 年就有17 个国家宣告独立,这一年被称作“非洲独立年”。
这些国家在肃清殖民势力残余,发展本国经济等方面,迫切需要世界其他国家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帮助,它们愿意同中国建立和发展关系。
同时,由于遭受殖民统治和民族独立的共同经历,由于巩固主权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的共同愿望,中国对亚非拉国家怀有较强的认同感。
50 年代中期到60 年代中期出现了第二次建交高潮。
1955 年底,同中国建交的国家只有23 个,到60 年代中期,同中国建交的国家在10 年内增加了一倍多。
这一时期同中国建交的国家有 24 个,除法国外全部是亚非拉国家。
它们是:柬埔寨、伊拉克、摩洛哥、阿尔及利亚、苏丹、几内亚、加纳、古巴、马里、索马里、扎伊尔、老挝、乌干达、肯尼亚、布隆迪、突尼斯、刚果、坦桑尼亚、中非、赞比亚、贝宁、毛里塔尼亚和民主也门。
第26课 新中国外交
尼赫鲁总 理欢迎周 总理访印
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和缅 甸期间,同印、缅两国总理共同倡导将和平 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
一、建国初期中国的外交成就
1.外交方针: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 三大外交政策:“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 再请客”;“一边倒”。 2.外交成就: (1)1950年: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2)1950年:建国一周年,与苏联等17国建立外交关系。 (3)1953 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标志着外 交政策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4)1954年: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牛刀小试】
1.新中国建立后,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 与我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是( )
D
A.罗马尼亚 C.南斯拉夫
B.越南 D.苏联
2.新中国成立后,与印度、缅甸等国家共同倡导 了( )
B
A.亚非会议 C.日内瓦会议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不结盟运动
3.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
B
)
A.1949年《共同纲领》中宣会见格 雷厄姆· 斯廷霍文率领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 打开了中美交往的大门。这就是著名的“乒 乓外交”。
1972年2月21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 接见美国总统理查德· 尼克松
二、7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
1.1971年:第26届联大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 2.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3.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邦交 正常化。
1955年4月周总理在亚非会议上讲话
一、建国初期中国的外交成就
1.外交方针: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 三大外交政策:“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 再请客”;“一边倒”。 2.外交成就: (1)1950年: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2)1950年:建国一周年,与苏联等17国建立外交关系。 (3)1953 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标志着外 交政策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4)1954年: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5)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促进亚非国家团结合作,会后与更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外交故事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中国人民欢欣鼓舞。
外部环境复杂多变、敌对势力虎视眈眈,这个新生国家百废待兴、步履艰难。
凭借着中华民族的坚韧不拔,凭借着一代代领导人的睿智决策,中国一步一步真正走上了国际舞台。
万隆会议,中国精彩亮相,万隆精神延续至今。
重返联合国,中国走向世界,逐渐成为举足轻重的一员。
中国海军亚丁湾护航,展示了大国担当。
中国与苏联以及美国两个大国的关系折射出时代风云变幻,令人无限感慨。
历史大潮浩浩荡荡,每一朵浪花都足以激奋人心。
本报独家专访新中国重大外交事件的五位亲历者,听他们讲述那些动人的故事。
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中国走向亚非、走向世界”1955年4月18日至24日,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代表团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亚非会议,又称万隆会议。
这是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讨论亚非人民切身利益的大型国际会议。
1955年4月19日下午,印度尼西亚万隆会议会场外,中国代表团印尼文翻译黄书海通过广播,认真聆听着周恩来总理的大会补充发言。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时隔64年,87岁的黄书海仍能一字一句地背诵出周恩来当年掷地有声的开场白。
“中国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经历了三大挑战。
”黄书海说。
第一次挑战是震惊中外的“克什米尔公主号”爆炸事件。
“那天晚上11点多,使馆里的工作人员都围坐在一起,让我把短短几行的新闻念了一遍又一遍,大家非常担心代表团和周总理的安危。
”躲过暗杀阴谋的周恩来毅然赴会。
“周总理的果敢举动赢得了亚非国家的敬重。
”黄书海赞叹。
“大会发言一开始,一些受美国指使和操控的代表开始对中国进行无理攻击和指责。
这是第二次挑战。
”黄书海回忆,周恩来沉着冷静应对,决定把原来的长篇发言分发给各国代表,并即席起草了一个简短的补充发言。
这段18分钟发言成为中国外交史上的经典之作。
年轻的新中国向世界展示出热爱和平的友好姿态。
新中国外交史读后感2000字
新我国外交史读后感一、引言新我国外交史是我国近现代史上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承载着国家的荣辱成败,记录着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崛起与发展。
作为一名学生,通过学习新我国外交史,我深刻感受到了外交对国家命运的影响,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我国在外交领域的发展和演变。
在此,我将结合自己的学习和体会,就新我国外交史进行深入思考和感悟。
二、新我国外交的开拓新我国成立之初,外交处于一个非常艰难的时期。
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我国需要在国际上争取自己的地位,获取国际的支持。
新我国外交政策以争取国际地位和捍卫国家权益为主要目标,同时在国际舞台上积极寻求国与国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
1. 走出国门,争取国际地位新我国外交政策的第一步是要走出国门,争取国际地位。
在国际上,我国需要通过外交手段来获取国际社会的认可与支持。
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大力发展对外交往,争取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
2. 积极寻求友好合作关系除了争取国际地位外,新我国外交政策还积极寻求国与国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
作为一个新成立的国家,我国需要外部的支持和帮助才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国家建设。
通过外交手段积极寻求国与国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三、新我国外交的挑战与机遇在新我国外交史的发展过程中,我国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与机遇。
这些挑战与机遇不仅考验着我国在外交方面的智慧与胆识,也为我国在国际上的崛起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积累的财富。
1. 国际关系的变化给我国带来挑战新我国外交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就是国际关系的变化给我国带来的挑战。
在国际关系的形势下,我国需要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外交政策,以适应新的国际形势。
2. 国际合作带来的机遇虽然外交面临着许多挑战,但是国际合作也给我国带来了很多机遇。
通过国际合作,我国能够在国际上获取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从而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国家建设和经济事业。
四、新我国外交的历史意义新我国外交史是我国近现代史上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承载着国家的荣辱成败,记录着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崛起与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故事
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故事
新中国成立后,外交成为中国发展的重要命题,中国外交经历了许多值得回忆的历史时刻。
1950年,中国和苏联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这是中国新政府成立后签署的第一个重要外交文件。
1954年,中国和印度签署了《中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成为了中国外交政策的重要基础。
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中国和其他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的国家一起,成立了亚非洲会议组织,这标志着中国开始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1971年,中国加入了联合国,结束了长达20年的孤立。
1972年,中国和美国实现了正式外交关系的建立,这是中国外交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1997年,中国收回香港,这是中国外交史上又一个标志性事件。
近年来,中国积极参与全球事务,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倡议,加强了与周边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合作。
同时,中国也在推动国际秩序的变革和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中国逐渐走向国际舞台的历程,也看到了中国与世界各国建立友好关系的努力,这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 1 -。
简述新中国外交发展的几个阶段
新中国外交政策发展历程和背景一、50 年代历程1 方针政策: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外交的首要任务是: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恢复国家的独立和主权。
为此,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三条方针。
2 、背景:国际方面⑴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经济封锁、外交故里、军事包围和威胁. 国内方面⑴新中国成立,是中国能够执行独立自主外交的前提⑵政权急待巩固,经济急待恢复,创造和平的建设环境二、60 年代历程1方针:“两个拳头出击”2、背景:60 年代国际形势变化的特点是大分化、大动荡、大改组。
从苏共二十大开始,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中苏关系急剧恶化,美国也也继续推行敌视中国的政策。
为捍卫国家主权,维护世界和平,中国实行了这样的外交政策。
三、70 年代历程1 、方针:“一条线、一大片” 、三个世界的提出2 、背景:苏美两个超级大国的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苏联的方向发展。
苏联凭借其迅速膨胀起来的军事实力到处伸手,而美国由于侵越战争拖累,力量相对削弱。
苏美争霸出现了苏攻美守的态势。
美国为集中力量对付苏联的挑战,谋求从越南脱身,寻求同中国接近。
四、80 年代至今1、方针:无敌国外交政策调整: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实行不结盟政策,全面对外开放2背景:中国外交方面从幼稚开始走向比较成熟。
外交定义:国家以和平手段对外行使主权的活动。
通常指由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外交部长和外交机关代表国家进行的对外交往活动。
外交的活动形式:外交的活动形式多样,主要有访问、谈判、交涉、缔结条约、发出外交文件、参加国际会议和国际组织等。
外交过程:在外交过程中,不是取悦别人,而是怎么样从他身上得到利益,同样外交不是政治游戏的筹码,,外交的实质是合作学习对立三个不同的属性。
-3、主要成就:①新中国成立第一年就与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②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成为解决中印之间的国家准则,也成为解决国家之间的基本准则,反映了我国外交的政策的成熟③日内瓦会议凸显了我国作为世界五大国的地位④万隆会议提出的求同存异”主张,不仅是的万隆会议成功召开,而且成为万隆精神”的核心内容。
第15课 新中国的外交
1.你认为与会国家有何“同”?有何“异”?
2.你从“求同存异”这一原则及其所起到的 作用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可以和平共处; 不同民族、不同语言的人们可以和平共处,共建和谐社会!
三、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你知道吗?
1、你知道联合国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吗? 你知道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吗? /chinese 2、你认为中国为什么能够恢复在联合国的 合法席位? 3、你知道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有 何重要意义吗?
请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图片,并简要说说图片所 代表的事件。
(1)
(2)
(3)
(3)1970毛泽东与斯诺谈话 (2)1971.4乒乓外交 (4)1971.7基辛格访华 (5)1972.2尼克松访华 (1)197历史
中美建交:
①1972.2尼克松访华,发表《上海公报》 ——表明中美两国开始步入关系正常化 ②1978.12.16 中美《建交公报》
时间: 1971.10 (第26届联合国大会) 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意义: P92最后一段正文
四、中美建交
忆一忆:
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中美关系如何?
美国干涉中国内政和侵略中国:扶蒋内战、第七舰队入侵 台湾海峡、侵朝战争的战火烧到中国的东北边境
想一想:
结合课本P93想一想,为什么到了20世纪70年 代中美关系能够改善并最终建交?(中美关系改 善的原因) P93 正文第一段
1955年4月18日,由缅甸,印度,巴基斯坦 等五国发起的会议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中国 代表团提出各国间不同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并 不妨碍各国间的求同和团结。在各国代表的努力 下,会议就经济、文化合作,促进世界和平等问 题达成了协议,通过了《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合作 的宣言》。 材料中反映的是什么会议?中国代表团团 长是谁?他提出什么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 成功?文中那句话体现了这一方针?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历史听课笔记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历史听课笔记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外交方针: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即“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2)外交成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953年)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为新中国开创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3)步入国际舞台:日内瓦会议(1954年)是新中国作为世界五大强国之一参加的第一次重要国际会议。
(4)亚非友谊:万隆会议(1955年)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2.中国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1)自豪:1971年,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中国外交战线的一大胜利。
(2)跨洋握手:1972年,尼克松访华,两国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3)冰雪消融: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对中日关系的发展和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3.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外交(1)政策原则:新时期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是不结盟。
(2)外交成就: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例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尼克松有一种意识形态的僵硬性和政治上实用主义的独特结合,而实用主义在他同大国打交道时表现得特别明显。
……这位总统在全球外交方面自称是超脱意识形态的。
”材料二 1971年7月,尼克松在堪萨斯城重申他的意见,认为现在已有五个世界……实力中心——西欧、日本、中国以及苏联和美国,在本世纪1/3时间里,这五支力量将成为……决定未来的中心。
——以上材料均摘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材料三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72年20年间,中美关系处于敌对状态。
在你担任总统的时候,改变了这个状态。
我非常赞赏你的看法,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应该主要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区别……我知道你是反对共产主义的,而我是共产主义者。
高中历史: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它主要包括:“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意义:标志新中国外交的成熟;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在国际上造成广泛深远影响,发展成解决国与国之间的基本准则。
了解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的情况
日内瓦会议(瑞士):1954年,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结果:中国代表团积极推动下,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大大提高新中国国际声誉。
万隆国际会议(印尼):1955年,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作用:周恩来在会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使会议成功,加强中国同亚非各国联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外交)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外交)新中国外交六十年:纵横捭阖六十年,和平友好遍五洲文之一叙言:新中国五十年外交,走过的是一条极不平凡的道路,大体经历了三个时期:从建国到五十年代末,是创建和发展新型外交关系,埋葬屈辱外交,确立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时期;六、七十年代是中国外交多姿多采,取得历史性进展的时期,中国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与第三世界朋友互相支持,成为中美苏世界大三角中的一极;一九七八年以后,是中国发展和完善独立自主和平外交路线,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其他国际关系准则基础上建立公正、合理、稳定的国际新秩序的时期。
文之二:中苏友好:从同盟倒破裂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外交出击,就是中苏友好互助同盟的建立。
一九四九年十二月,中国为加强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友好关系,毛泽东首次率领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并举行中苏两党、两国的最高级会谈。
双方讨论了有关中苏两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及国际形势问题。
二月十四日,中苏签订了为期三十年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其他一些重要协定,意味着两个盟国“蜜月时代从此要揭开序幕了”。
这对刚刚诞生的新中国保障国家安全、发展经济、迅速医治战争创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尽管谁也无法预料两个社会主义盟国的关系以后会遇到什么坎坷,但这份条约的签订毕竟给当时的世界带来了震撼。
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中共与苏共两党发生认识分歧,形成了一场规模较大的中苏论战,并波及到两国的关系。
一九六0年七月,苏联单方面中断中苏两国签订的合同,撤走全部援华专家,致使中国正在建设中的大批企业无法继续进行,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建设造成极大损失。
至此,中苏关系完全破裂。
直到一九八九年,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访华,中苏两国关系才恢复正常。
文之三:和平共处:中国赢得亚非朋友信任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欧美等国的封锁,中国与世界大部分国家基本处于隔绝状态。
五十年代中期,中国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周恩来总理的外交魅力,迅速步入国际舞台。
新中国外交历程及伟大成就论文
新中国的外交历程及伟大成就时光荏苒,风云变幻,新中国外交胜利地渡过了波澜壮阔的五十六个春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现依据高一新课标(必修ⅰ专题五)精神,将这一光辉历程分为五个时期加以分析介绍:一、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五十年代末期新中国成立初期,正值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美苏两大阵营逐渐形成并走向对峙。
为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对华控制,恢复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在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这一总原则指导下,毛泽东在建国前夕就陆续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基本外交方针。
为此,首先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同时积极争取同周边独立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并参加了著名的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提出并确立了处理国与国关系和国际事务的基本准则,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成为中国对外关系不断发展的主要保证。
二、五十年代末期到六十年代末在这段时期内,美国继续推行对华敌视政策,不仅保持其在台湾的军事存在,还发动了侵越战争,从南面威胁中国。
苏联则不断对中国施加压力,直至挑起边界冲突,中苏关系全面恶化。
面对两个超级大国的压力,新中国把50年代的“一边倒”调整为“反帝反修”,坚决顶住了美苏的压力,大力支持亚非拉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的正义事业,加强与他们的政治、经济合作。
同时,不断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解决了一些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并积极发展同西欧、日本(民间)的关系。
三、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末期这一时期,国际形势发生巨大变化:苏美争霸出现了苏攻美守的局面,美寻求同中国接近,苏则加强对中国的压力;西欧、日本经济迅速发展;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向高潮发展,并成为反帝、反殖、反霸的一支重要力量。
毛泽东主席因此提出了“一条线”、“一大片”的外交政策,并提出了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
坚决反对霸权主义,不断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同时大力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
随着外交政策的调整,中国对外关系出现了第三次建交高潮:1971年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日建交;1972年中美关系改善,1979年正式建交等。
新中国外交史演讲稿范文
新中国外交史演讲稿范文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向大家分享关于新中国外交史的一些见解和思考。
新中国外交史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中国人民在国际舞台上的坚定立场和不懈努力,也见证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崛起和发展。
在这段漫长的历史中,我们经历了许多风雨,也取得了许多伟大的成就,这一切都凝聚在新中国外交史的光辉篇章中。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新中国外交史的开篇。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经过长期的抗战和解放战争,终于走上了自己的国家建设道路。
在这个关键时刻,中国外交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我们面临着国际形势的巨大变化,需要在世界舞台上树立起自己的形象和声音。
因此,我们积极参与了亚非国家的独立运动,支持他们争取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的斗争,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随后,中国外交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0世纪70年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积极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加强了与各国的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
我们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发挥了建设性作用。
同时,我们也积极参与了联合国的工作,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推动国际关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近年来,中国外交史又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我们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具活力的新兴市场。
我们积极参与了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同时,我们也主动承担起了更多的国际责任,积极参与国际援助和维和行动,为解决全球性问题作出了积极贡献。
总的来说,新中国外交史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部重要篇章,它见证了中国的崛起和发展,也展现了中国人民在国际事务中的坚定立场和不懈努力。
我们将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谢谢大家!。
新中国外交史有感
新中国外交史有感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毛泽东主席提出了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尊重国际法等基本原则,确立了中国与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方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外交也不断发展、壮大和完善,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外交的起步阶段是从新中国成立到建交以及第一届联合国大会期间。
中国通过与苏联、东欧国家、朝鲜、越南等国家建立了关系,借助于苏联的国际地位,在国际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国际政治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外交的第二个阶段是文化大革命期间。
中国外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这个时期,中国对外交往的影响力大大降低。
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中国在国际上失去了许多朋友。
中国对外政策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中国在与其他国家的争端中表现出了不稳定和危机的迹象。
中国外交的第三个阶段是改革开放以后。
中国外交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经历了一系列的重大转折。
中国开始抛弃过时的思想,把自己置于世界的舞台上。
中国坚持不添乱,不炒作,不注重号称声,依靠实实在在的行动增强了对世界的影响力,使得国际关系更加稳定和有序。
中国号召世界各国一起合作,使得在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国际贸易方面得到了积极的合作。
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导致了全球向多极化的趋势发展。
在后期,中国外交更加注重助推世界和平和发展,为推动全球治理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并支持其多边主义,积极参与一系列国际协定和多边机制,并明确主张全球治理的公正和民主。
总的来说,中国外交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不管在哪个时期,中国所坚持的原则和立场都比较稳定。
中国核心的外交思想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体现了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承诺。
在未来,中国外交需要更多地关注全球治理的大局,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为全球构建更加稳定和有序的国际关系做出更多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中国人民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抗争与奋斗,终于在1949年成立了代表全中国广大劳动人民利益的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
建国后,新政府废除了过去的满清政府及国民党政府和帝国主义签订的一切不平等的条约,同时拒绝承认以前的一切屈辱外交,按照党中央毛主席提出的“扫清屋子再请客”的原则,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中国政府充分展现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和多边外交能力,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新中国的外交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中期的外交
政策: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实践:1、建国的第一年,与苏联、东欧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作用: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积极参与国际活动:(1)1953年,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原则。
(2)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缅甸,三国总理积极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影响: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1954年4——7月,参加日内瓦会议(瑞士)。
作用: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打开新中国外交新局面发挥积极了作用。
4、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印度尼西亚)。
影响: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首脑会议。
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形成“万隆精神”。
影响: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间的理解和信任,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
二、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
背景: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实践:1、中美关系的改善:(1)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与周恩来总理会谈。
(2)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3)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意义:中美两国对抗结束,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2、中日邦交正常化: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
,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与许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4、1971年10月25日,参加第26届联合国大会。
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了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作用:进一步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影响:我国外交工作出现了新局面。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
背景:国际形势的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
实践:1、1996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元首在上海签署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
2、2001年,中、俄、哈、吉、塔和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元首,在上海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影响:上海合作组织是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它进一步加强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3、2001年,中国成功承办了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上海APEC会议)会议主题:“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通过了《上海共识》。
影响:上海APEC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4、2001年11月,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世
界贸易组织第四次部长级会议上,审议通过了中国加入这个组织的决定。
中国终于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性贸易组织的成员。
我国的对外开放事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我国的外交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在国际事务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