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印象主义电影和达达主义电影

合集下载

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始末

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始末

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是指20世纪初发生在欧洲的一次实验电影运动,通常认为发端于1910年代,1920年代进入高峰时期,以法国和德国为中心,波及意大利、英国、匈牙利等国家,这个时期的苏联电影学派也被认为是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的一个重要学派。

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先锋派(1920—1925)以法国印象主义电影为代表,贯穿先锋派电影运动始终;第二先锋派(1921—1926)以法国超现实主义电影和德国表现主义电影为代表;第三先锋派(1927—1930)是一个纪录电影学派,影响波及欧洲许多国家。

1920年代末,随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再次来袭,以及德国纳粹上台后大肆驱逐德国先锋电影运动代表人物,加上有声电影出现,欧洲先锋派电影逐渐走向终结。

先锋派电影运动,是指1920年代出现在欧洲的第一次实验电影运动,通常认为发端于1910年代末,1920年代进入高峰时期,以法国和德国为中心,波及意大利、英国、匈牙利等其他欧洲国家。

另外,以库里肖夫、爱森斯坦、普多夫金等为代表的苏联蒙太奇学派,也被认为是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中的一个重要学派。

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先锋派以法国印象主义电影为代表,从1917年到1929年贯穿先锋派电影运动始终;第二先锋派以法国超现实主义和德国表现主义为代表;第三先锋派是指阿贝尔托·卡瓦尔康蒂创立的纪录电影流派,他于1926年制作完成的影片《只有几小时》标志着这个流派的正式诞生,后被法国电影史学家乔治·萨杜尔称为“第三先锋派”(01)。

虽然三个先锋派的影片特点不尽相同,但是作为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都有一个明显的相似点,即不以商业盈利为目的,不以讲述故事为宗旨,并且由于当时有声电影还没有发明,因而主要探索无声影片的纯视觉表现力和美学特征。

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出现了一批具有较高艺术水准的作品,同时孕育了一些电影理论家和创作者。

这场实验电影运动,是继美国格里菲斯打破以往一个镜头表现一个场景、开始在电影时空和节奏以及叙事形式方面有所革新之后,西方电影艺术家对电影视觉表现手段的又一次实验和探索,从而使1920年代电影艺术创作的中心从美国回到了欧洲。

《中外电影史论》题库(答案完成版)要点

《中外电影史论》题库(答案完成版)要点

《中外电影史论—世界电影史》题库(答案版)绪论一、填空1. 从<1895年> 至今,电影的发展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电影吸收了<雕塑>,文学,<音乐>,绘画,<舞蹈> ,<建筑> 等人类艺术的各种元素和成果,但仍然以其独特的语言和方式表达、认识世界。

2. 叙事影片就是通常所说的<情节剧>,非叙事影片包括<纪录片>,<科学实验纪录>,<广告片> 等。

3. 麦克卢汉认为人类文明史经历了<口头文化> ,<印刷文化> ,<电子文化>三个发展阶段。

4. 电子文化具有具像性,<直观性>,<质感性>,<整和性>的特点。

5. 无声电影时期,经过法国的<梅里爱> 、美国的<格里菲斯>,前苏联的<爱森斯坦> 等人的共同努力,成功地创立和运用了蒙太奇手法。

6. 成熟期奥森•威尔斯的<公民凯恩> 的出现,标志着电影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7. 电影发展期是电影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过程中,电影出现了两条发展道路:一条是意大利的<新现实主义> 、法国的<新浪潮>、<政治电影> 等,另一条是以安东尼奥尼、费里尼、伯格曼为代表的第二次现代电影思潮。

8. 发展期还出现了许多电影新手法,如<意识流> 、闪回、<闪前手提摄影> 等等,出现了众多流派、风格景象争艳的现象。

9. 电影走向成熟的标志是<好莱坞现代工业化的整和> ,建立了现代电影工业,从而使电影工业进入了一个全盛时期。

10. <1895> 年<12> 月<28> 日,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的地下室,第一次放映了自己拍摄的<火车到站> 、《工厂大门》、<水浇园丁>等十余部短片,这一天就成为电影的诞生日。

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

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
欧洲先锋派电影的贡献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赵红玲
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
一、先锋派电影的主要流派 。 二、先锋派电影兴起的背景。 三、先锋派电影的美学特征。 四、先锋派电影兴起的意义 。
一、先锋派电影的主Leabharlann 流派
1、印象主义。 2、德国表现主义。 3、抽象主义。 4、达达主义。 5 、超现实主义。 6、电影眼睛派。
1、印象主义

印象主义:1920年代法国的电影创作者路易· 狄吕克团 结一批有才气的导演,如亚伯· 冈斯、哲敏· 杜拉克等一 些在商业电影上已取得成就的电影导演,想在影片公 司老板出于商业考量而拍摄的影片中进行改革,以提 升在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渐衰微的法国电影。但其努力 没有得到制片商们的支持,1924年狄吕克死后运动即 告失败。一些人走向商业片,另一部份则走向前卫派 道路。由于狄吕克的一些理论与创作概念与后来法国 前卫电影运动有紧密联系,所以印象派电影大都被认 为是前卫电影的前奏或直接归入前卫电影。重要作品 有冈斯的《车轮》(1922)、狄吕克的《狂热》(1921) 杜拉克的《西班牙节日》(1919)等。
四、先锋派电影兴起的意义
第五:先锋派电影后期的社会讽刺短片,是先 锋派电影影响中最积极的一面。这类影片最早 是通过一些荒诞可笑镜头去嘲讽一些社会现象, 以后,一些纪录片电影工作者便根据这一特点, 把纪录片以"直接纪事"发展到"社会讽刺"或"社 会批判",从而大大提高了纪录片的思想性。伊 文思的影片是最好的证明,他的《桥》和《对 运动的研究》,最初都是从运动的观点去发掘 电影的表现力的,但是到三十年代,他的《波 里那杰》、《新的土地》已是鲜明的通过直接 纪事的镜头和有意识的镜头联接相结合,而产 生了巨大的社会性和政治性,有力的提高了影 片思想性。

达达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电影运动

达达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电影运动

(五)超现实主义的发展历程
2.
《第一次超现实主义宣言》时期
(1924-1929) (1)1924年,布勒东发表第一篇《超现实主义宣 言》。以布勒东为首,阿拉贡、艾吕雅等形成声 势浩大的超现实主义潮流。 (2)与达达不同,超现实主义有理论、有奋斗目标、 有比较成功的作品。 (3)同年,创办了《超现实主义革命》杂志,在上 流社会眼中是“世界上最无耻的一份杂志”,该 杂志出版了十年。
(五)超现实主义的发展历程
3.
鼎盛时期(1929-1941)
(1)1929年12月,布勒东《第二次超现实主义宣 言》,“纯化超现实主义”。 (2)阿拉贡事件:1930年,阿拉贡参加苏联举行 的第二届国际革命作家代表大会,结果没有捍卫 超现实主义路线,导致与布勒东的决裂。 (3)大量作品问世,组织了十几个国际超现实主义 展览会。 (4)超现实主义的发展,被二战打断。
[法]谢尔曼· 杜拉克《贝壳与僧侣》(1927) [西]布努艾尔《一条安达鲁狗》(1928)
《一条安达鲁狗》中的性梦镜头
经典观摩

法国超现实主义巨作:《一条安达鲁狗》
《 黄 金 时 代 》 布 努 埃 尔
《惊魂记》

(二)超现实主义的源起
超现实主义运动由参加过“一战”的法国 青年发起,他们目睹战争的荒谬与破坏, 对以理性为核心的传统理想、文化、道德 产生怀疑。当旧的信念失去了魅力,需要 有一种新的理想来代替,超现实主义就是 他们在探索道路上新的尝试。 超现实主义文艺思潮的出现,反映了“一 战”后,欧洲资产阶级青年一代对现实的 恐惧心理和狂乱不安的精神状态。

艺术虚无主义——达达运动
达达主义者声称,达达运动不是艺术运动 而是反艺术运动。 他们有时从各种作品中拿出部分将之拼接 起来,这样削弱了艺术的含义与定义。 其它时候,达达主义者关注审美趋向以求 避免它,试图使他们的作品没有意义及审 美价值。这种对于艺术贬值的倾向,使达 达主义事实上趋向虚无主义运动,因为它 们只是破坏而没有建造。

三大电影运动

三大电影运动

学习笔记之一:影史三大电影运动捕风捉影的猪发布于:2010-06-28 17:14第一次电影运动: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1917年----1928年)一、法国印象主义派(1917---1928)第一个先锋派中心人物:路易.德吕克创作了《西班牙的节目》《流浪女》1922 发表《上镜头性》代表人物:谢尔曼.杜拉克《西班牙的节目》1919 《微小的布德夫人》1923马塞尔.莱皮埃《黄金国》1921 阿贝尔.冈斯《车轮》1923 让.埃普斯坦《忠诚的心》1923主要贡献:1、开掘题材拓展电影心理叙事的表现,作品题材选择适合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

2、追求自然物象与人物心理和精神的对应,依据自然景象的瞬息变化的客观事实给艺术家的印象。

3、确立新的摄影技巧以适应人物心理和精神视觉表现4、强调视觉节奏的表现与节奏剪辑的重要性,内部和外部节奏。

二、超现实倾向的各种流派:纯电影美学试验:1、法国立体主义流派:费尔南.莱谢尔《机器的舞蹈》强调图形形状的匹配和节奏性剪辑2、抽象主义流派:亨利.希美特《纯电影的5分钟》达达主义无理性的电影试验:曼.雷伊《回到理性》第一部作品雷内.克莱尔《幕间休息》充满幻想,又荒诞的达达主义,共同反理性的艺术主张。

失去了现实性而变为了超现实性的。

超现实主义电影的绝对现实:达达主义的超现实性美学追求最终导致了超现实主义电影的产生。

是许多先锋派的最终归宿谢尔曼.杜拉克《贝壳与僧侣》1927 刘易士.布努艾尔《珍珠项链》1929 《一条安达鲁狗》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品曼.雷伊《海之星》1929三、德国表现主义:1919---1924 受到先锋主义的影响表现主义受到后印象主义的影响代表作品罗伯特.维内《卡里加利博士》表现主义造型风格,布景和背景情调一致,人物造型与布景一致,光线阴影,视觉造型为表现主义特征《吸血鬼诺斯费拉杜》《三生记》《泥人哥连》现实主义倾向:室内剧:卡尔.梅育《最卑贱的人》编剧《卡里加利博士》编剧之一利用布景,主题和环境发生变化,但还是无情的命运,不用表现主义而用现实主义的方式表现街头电影:现实主义创作态度利用布景感兴趣的是社会环境而不是心理状态。

外国电影史各大艺术流派的形成与发展

外国电影史各大艺术流派的形成与发展

《外国电影史》课总结各大艺术流派的形成与发展一、布莱顿学派20世纪初英国布莱顿地区。

主张在露天场景中创造真实的生活片段。

现实主义的萌芽。

多视点时空观念。

代表:乔治·阿尔培特·斯密士《祖母的放大镜》《望远镜中所见的景象》《玛丽珍妮的灾难》,詹姆士·威廉逊《中国教会被袭记》,埃斯美·柯林斯《汽车中的婚礼》,西赛尔·海普华斯《义犬救主记》。

二、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1917年----1928年)指从1917-1928年期间,欧洲出现的众多的电影流派和学派,这些学派和流派最终汇集成一个空前的电影运动,即先锋派电影运动。

该运动主要出现在当时的法国和德国。

先锋派电影不以盈利为目的、不叙说故事,是纯视觉影片。

这种影片一般由创作者独立拍摄,大多为短片。

其目的是对电影的美学形态和表现功能进行各具风格的实验和探索(1)法国先锋派电影运动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印象主义电影。

以立体派画家F.莱谢尔和R.克莱尔等人的电影实验作品为代表,他们当时也把运动视为电影的本性,但与德国“先锋派”影片不同之处是,他们并不把手绘的图形的变化作为表现内容,而是把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或景像结合起来表现。

这些影第二阶段:以年轻的女电影工作者G.杜拉克、原籍西班牙的L.布努艾尔、舞台剧编剧和青年诗人A.阿尔托等人的实验性影片为代表。

他们的影片受超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响,表现人的潜意识,包括梦境、幻觉等。

1929年后,法国电影的“先锋派”运动也转入纪录电影。

这种纪录电影很快就分为两种倾向:一种是以嘲讽社会现象为主,如法国导演J.维果的《尼斯景像》(1929~1930)主要是以怪诞的画面和奇特的剪辑,借实录的尼斯景像,嘲讽市内上流社会的生活丑态;(2)德国表现主义(1919---1924)德国表现主义电影从1919年一1924年大致经历了5年的时间。

这一电影美学流派同样受先锋主义文艺运动的影响。

德国表现主义开始于1910年的慕尼黑,首先在绘画中,而后在文学、戏剧、音乐及建筑艺术中相继出现,形成了一场文艺运动。

电影史 法国电影发展

电影史 法国电影发展
——乔治.萨杜尔
”诗意现实主义”: 是抒情性与现实性的结合. 所谓现实主义
即植根于法国的传统之中,而诗意则是发自 于现实内心的诉求.
有声片的两难与两利
两难:
声音的运用使法国先锋电影运动失去方向; 对音响装置设备的控制使好莱坞影片大举入侵.
两利: 法国独立电影再度兴起; 有声片使语言成为一 种特写的表现对象,法语与法国
表现出它们的造型的美。
达达主义电影
雷内·克莱尔 《幕间休息》 两个部分:前部分类似梦境
和游戏的大量神秘隐喻;后 一部分是出殡和追逐,重点 表现节奏。讽刺了资产阶级 的礼仪、风尚和生活方式。
超现实主义电影
路易·布鲁埃尔 《一条安达鲁狗》 表现: 令人震惊的暴力、死亡,性和色情。 迷乱的心绪。 对局部细节的精准分析。
对画面表现形式的多方面探索。
《拿破仑》
冈斯这部影片运用了大量的主观镜头。最 伟大的创造是三面银幕嗦呈现出的波澜壮 阔的大场面。
三幅银幕的“合成视像”。
印象派开启了先锋派的创作理论:
上镜头性:1919年,法国先锋派电影理论家路易·德
吕克在《上镜头性》一文中提出的对电影艺术特性的称谓, 由照相(photo)和神采(genie)两词组合而成。 “上镜头性”的理论内涵是:电影艺术应当在自然和现实 生活中发现适宜用光学透镜表现的形象和景物,强调朴实 无华,提倡使用自然光效、焦点发虚等表现手段,营造电 影艺术独有的诗意,而且认为惟有处于运动中的视觉形象 才最具有“上镜头性”。
节奏:内在节奏和外在节奏(依靠挑选画面和安排画
面)——心理节现
光和空气)
先锋派电影: 打破“趣味原则共同体” (反叙事、非理性、抽象性) 纯电影 达达主义电影 超现实主义电影

电影流派

电影流派

卡里加里博士影片通过扭曲透视、怪异的形状、奇特的光影,反映了一种脱离现实的变态心理,跟电影刚起步时追求真实的趋势相背离。

歪斜不规则的画面线条、扭曲变形的空间、高反差的阴沉灯光、以及剧中人物风格化的造型与肢体表演,本片不仅是二○年代德国表现主义的代表经典,也透过第一人称的主观叙事,让摄影机走进人心,看见心灵的奇幻与疯狂。

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里程碑之作,是早期电影向艺术迈进的一大标志,并对其他艺术产生广泛的影响。

法国印象派电影法国是最早发明电影的国家之一。

从印象主义的绘画获得启发﹐企图用画面来表现直接的感性印象。

他们不注重影片的故事情节﹐著重于气氛的创造。

他们摄制的影片虽然不相同﹐但一般具有以下的特点﹕诗意的画面﹑强烈的表现力﹑以风景或背景作为影片中重要角色﹑自然主义与主观主义的表现手法或象征主义的比喻手法。

1923~1933年间出现了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先锋派电影。

达达主义的电影没有主题,没有情节,纯粹是一种形式主义的游戏,追求奇异效果的怪诞表演。

因此达达主义电影也被叫做“抽象电影”或“纯电影”。

1925年,达达主义电影为超现实主义电影所代替。

超现实主义电影强调潜意识和心理分析,表现梦幻世界,追求诗意和强烈的效果。

它和达达主义的电影都是一种反传统的电影,不同处是超现实主义表现的对象由物转向人,因此多少带有故事情节。

有声电影的兴起和1929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给予先锋派电影以双重的打击。

在这种情况下,法国先锋派电影运动终于不得不宣告结束。

印象派,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影片的产生并非偶然,它们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席卷整个欧洲的现代主义思潮在电影艺术上的反映,表现了人们,特别是知识分子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满和找不到出路的苦闷。

经典好莱坞电影,常常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

从艺术的角度来说,重复和模仿之作很难入流。

但事实也已证明,某种相对固定的电影样式确实能够争取到相对稳定的观众。

结合观众观看的习惯,把某种电影样式和影像特征予以强化并实施局部翻新,是好莱坞电影在叙事方面的又一个谋略。

中外电影史 第2次课 法国电影

中外电影史 第2次课 法国电影

“艺术电影”运动的特征:
(1)以严肃的艺术的态度对待电影,提升了电影的思 想深度和艺术水准;
(2)艺术电影运动的成功波及到意大利、丹麦、英美 等国,引来各国电影创作者竞相模仿;
(3)从电影语言和视觉表现力的角度,“艺术电影” 运动是传统戏剧观念的延伸,否定了电影艺术的独立性;
6、法国电影的衰落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电影的故乡法国失去了电影 的领导地位。由于战争,法国影片生产完全停顿,美国 影片乘虚而入,占领了法国市场。由于资金缺乏,法国 百代公司采取全面清理政策,关闭了经营的制片、发行 放映机构和胶片厂, 使法国电影濒于消亡的边缘。这 一时期的法国电影,影片产量大幅度下降,影片输出几 乎等于零。 法国的电影工作者痛感必须改变法国电影的停滞状 态。此时的 法国,思想和文化界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超现实主义运动正在酝酿,印象主义音乐和立体主义绘 画方兴未艾。电影家们嗅到文化气氛的变化,更加激发 起改革的热情。
2、梅里爱
梅里爱曾是卢米埃尔影 片的第一批惊奇的观众。这 位巴黎制造商的儿子,擅长 绘画、喜欢魔术,有很好的 文化艺术修养。他系统地将 绝大部分戏剧上的方法如剧 本、演员、服装、化妆、布 景、机关装置以及景或幕的 划分等等,应用到电影上来, 形成了他“银幕即舞台”的 美学观念。
1、第一位电影艺术家 他把戏剧、文学引入电影,使世界故事片的开创者。 2、代表作:《月球旅行记》(1902) 把电影引向了娱乐演出,使电影排演的观念传向了全 世界,奠定了“故事电影”的基础。
《流浪女》着重于电影氛围的营造,追求造型美和
视觉形象; 《车轮》注重通过剪辑制造节奏感; 《微笑的布德夫人》发掘电影心理叙事的能力,以、 人物的内心活动作为叙事的核心;
2、先锋派
(1)先锋派电影运动兴起背景:

电影基础理论与常识

电影基础理论与常识

电影基础理论与常识一.法国印象派——先锋派电影思潮1.法国印象派——先锋派电影思潮德抽象电影抽象电影法纯电影法印象派电影法先锋派电影达达主义电影超现实主义电影法国20年代1917——1928的这场艺术运动的前期和后期有明显的不同;前期的理论探索和艺术实践主要集中于对光的认识;而1925年以后,则倾向于抽象化;所以将1925年以前的法国电影艺术运动称为“印象派”,而将1925年以后的法国学派成为先锋派;不过,印象派电影一般被视为先锋派电影的前奏,甚至有人干脆把它归入先锋派,视为该运动的第一阶段;20年代的先锋派电影运动是世界电影史上的第一次电影运动;名词解释:先锋派电影不以营利为目的、不叙说故事、而主要对默片纯视觉形式的美学形态和表现功能进行各具风格的实验和探索的影片;这种影片一般由创作者独立拍摄,大多为短片;拍片活动开始于20世纪10年代末,于20年代进入鼎盛时期,在有声电影发明后,先锋电影趋于衰微,代之而起的是在拍片方式和艺术主张上大同小异的实验电影;20年代的先锋派电影活动的中心是德国和法国;然而,以“复兴法国电影”为起点的这场先锋艺术运动,几乎从一开始就超越了民族电影的命题,而成为对电影艺术的表现潜能的多方面的论证;其兴起的原因有二:一是好莱坞电影占领了欧洲的电影市场,使欧洲电影艺术上停止不前,商业化倾向严重,这使得欧洲的电影艺术家产生了振兴民族电影的愿望;二是一战带来的精神危机加速了19世纪末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发展,先锋派电影便应运而生了;其主要流派包括未来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构成主义、表现主义、抽象主义、立体主义、印象主义等;他们的艺术主张是:①.反对商业电影,否定电影的大众化性质,使之成为供少数人玩赏、无功利目的的艺术品;②.搬用现代派文艺的各种主张和手法,并创造了诸如纯电影、绝对电影等术语,反映了逃避现实的抽象化、潜意识化倾向;具体的说可归结为四点:①.反对叙事,将情节纠葛和性格刻画列为电影的“敌对元素”,要求以抽象和空洞的抒情作为影片的全部内容,主张“非情节化”、“非戏剧化”;②.鼓吹通过联想的绝对自由达到“电影诗”的境界,排斥任何真实、任何理性的含义;③.描写梦幻的世界,即一个充满了潜意识活动的非理性世界;④.万物有灵论,把表现物放在比表现人更重要的位置上,排斥含义和逻辑;先锋派的代表人物及其理论代表着作有德吕克的上镜头性、杜拉克的完整电影以及爱浦斯坦、慕西纳克、冈斯、莱谢尔等人;先锋派电影的具体发展见上图;名词解释:印象派电影20世纪20年代法国人路易德吕克及其友人创立的一个电影学派;当时法国电影业由于美国电影的竞争日趋衰微,德吕克通过他主办的电影杂志,幻想用“纯艺术”来复兴法国电影;他在理论上提出了“上镜头性”的概念,在创作上团结了诸如冈斯、杜拉克、爱浦斯坦等人,力求在商业影片中暗地进行一些革新;但他的努力没有得到制片人的支持和帮助,所以这一学派在德吕克于1924年去世后不久就分裂了,一部分人拍起商业片,另一部分人则走上了与商业电影彻底决裂的先锋派道路;印象派电影在造型风格上明显受到印象主义绘画对光的处理方法的影响,把光在观察和展现事物过程中的首要作用看作电影艺术的精髓;印象派电影的代表作品有冈斯的车轮、莱皮埃的黄金国、杜拉克的西班牙的节日、德吕克的狂热、爱浦斯坦的忠实的心等;印象派电影一般被视为先锋派电影的前奏,甚至有人干脆把它归入先锋派,视为该运动的第一阶段;2.法国印象派——先锋派电影思潮的代表人物及其理论观点1意大利卡努杜;卡努杜是意大利诗人和电影先驱者,于1911年发表了第七艺术宣言,在电影史上第一次宣称电影是一种艺术,从次,“第七艺术”成为电影艺术的同义语;他的思想对印象派——先锋派运动的影响非常大;他的观点主要包括:①.反对复制现实和戏剧扮演,强调纪实;②.强调光的作用;③.反对商业性;名词解释:第七艺术宣言意大利诗人和电影先驱者乔托卡努杜于1911年发表的一篇论着的名称;卡努杜在世界电影史上第一次宣称电影是一种艺术,从此,“第七艺术”成为电影艺术的同义语;卡努杜认为,在建筑、音乐、绘画、雕塑、诗和舞蹈这六种艺术中,建筑和音乐是主要的;绘画和雕塑是对建筑的补充;而诗和舞蹈则融化于音乐之中;电影把所有这些艺术都加以综合,形成运动中的造型艺术;作为第七艺术的电影,是把静的艺术和动的艺术、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造型艺术和节奏艺术全都包括在内的一种综合艺术;2法德吕克;德吕克是法国电影艺术运动的真正领袖;他并没有完全继承卡努杜的观点,并不同意“第七艺术”这种提法;他还认为电影不仅是艺术,还是一种工业,一种商业;他反对为艺术而艺术,反对玩弄光的把戏,提倡“言之有物”;他在理论上提出了“上镜头性”“上照相性”;在创作中,代表作品有狂热、流浪女以及为杜拉克导演的西班牙的节日编剧;名词解释:上镜头性早期电影理论家对电影艺术特性的称谓;原为法国先锋派电影理论家路易德吕克在1920年发表的一部论着的标题;他反对把照相看作是电影中的主要和唯一手段,认为“上镜头性”才构成的电影艺术的基础;“上镜头性”一词将电影与照相结合为一,旨在表达一种独特的、极其富于诗意的人和物的外观,这种外观只有运用电影的新艺术语言才能赋予;所有其他不是由处于运动中的视觉形象提示出来的方面,都不具有“上镜头性”,都不能进入电影艺术的行列;德吕克认为,“上镜头性”应包括四个主要元素:①.装置;②.照明;③.节奏;④.假面指演员;节奏在装置、照明和假面之间起着联系的作用;德吕克强调“上镜头性”不是被摄对象固有的一种品质,而是一种观察事物而后表现事物的艺术,是只有高明的导演才具有的品质和鉴赏力,是创作者热情和智慧的产物;3法杜拉克女;名词解释:视觉主义视觉交响乐法国先锋派电影理论主张;强调“视觉第一”,反对电影叙述故事和运用戏剧动作;首先由德吕克提出,由杜拉克加以发展并具体提出以下五点:①.借助于艺术表现手段传达某一运动应由其节奏提示;②.节奏本身和运动发展乃是构成电影剧作基础的两个敏感元素;③.电影作品应排斥任何异己的美学而发展自身的美学;④.电影动作应该就像是生活;⑤.电影动作不应局限于人物,应该走出表现人物关系的范围,而进入自然和梦的王国;视觉主义与杜拉克自己提出的“完整电影”同属于一种无情节的“纯电影”理论;名词解释:完整电影纯电影法国先锋派理论家杜拉克于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理论主张,认为电影并非叙事艺术,不需要情节和演员表演,而应成为“眼睛的音乐”、“视觉交响曲”;她提出的完整电影是“形式电影”与“光的电影”的汇合;她还认为,“现实主义影片和情节影片可以运用电影手段,但这种意义上的电影只是类型电影,而不是真正的电影”;二.苏联蒙太奇学派1.爱森斯坦1898——1948;爱森斯坦理论体系发展的四个时期1.“杂耍蒙太奇”时期1920——1923:爱森斯坦在参加电影工作以前就发表了杂耍蒙太奇一文;提出的核心观点即杂耍蒙太奇;爱森斯坦“杂耍蒙太奇”观念的来源:1.辨证法:黑格尔的三段论辨证法;两个不同性质的镜头即相当于正题和反题,他们之间产生冲突,便建立了一个新的概念,相当于合题;2.先锋艺术派中的构成主义和未来主义:要求打碎线性的戏剧模式,强调以多样化视点改造戏剧,利用空间的共时性切断戏剧时间的连续性;3.象形文字;名词解释:杂耍蒙太奇爱森斯坦于20年代初在戏剧和电影创作实践中采用并在理论上提出的一种结构演出的方法;即选择具有强烈感染力的手段加以适当的组合,以影响观众的情绪,使观众接受作者的思想结论;“杂耍是戏剧中每一个特别刺激人的瞬间,即戏剧中能够促进观众足以影响其感官上或心理上的感受的那些因素,也就是能够保证和精确的预计到如果安排在整体的恰当次序中就会引起某种感情上震动的每一个因素,它们是能够用来使最终的思想结论显示出来的唯一手段;”杂耍蒙太奇不是静止的反映一个事件,不是使活动的一切可能性处于这一事件的合乎逻辑的表现的限度以内,而是跃到一个新的阶段:把任意选择的那些独立的杂耍表演自由的组成蒙太奇——从主题效果的立场来合成;2. 理性电影时期1924——1929:此期拍摄的作品包括罢工、战舰波将金号、十月、总路线;提出的核心观点即理性电影;名词解释:理性电影理性蒙太奇该理论强调通过画面内部的造型安排,使观众将一定的视觉形象变成一种理性认识;该理论认为,两个镜头之和会产生一种新的概念,因为两个镜头对列及其内在冲突会产生对所描绘事物进行思想评价的契机;该理论主张以镜头蒙太奇对列以表现某种抽象概念,代替艺术形象;“敖德萨阶梯”经典段落的蒙太奇运用:1.以视觉节奏的造型因素突出影片的主题,创造影片的情绪,形成影片视觉感官的冲击力; 2.以蒙太奇视觉结构的形式强化影片的视觉形象,扩大影片的空间效果;3.以多镜头反复重复的延续动作使得影片的时间抽象化,造成影片的延时表现;3. 建立蒙太奇类型学——多声部蒙太奇体系的时期1929——1939:此期拍摄的作品包括墨西哥万岁、白静草原、亚历山大涅夫斯基;相继提出了节奏蒙太奇、复调蒙太奇、声画蒙太奇、镜头内部蒙太奇等问题,在理论上大大修正补充了早期的蒙太奇思想,最着名的代表作为蒙太奇1938;创作中实践了“情绪剧本”理论;名词解释:“情绪剧本”理论20世纪30年代由爱森斯坦提出并由部分剧作家附诸实践的一种电影剧作理论;该理论认为不需要戏剧冲突和戏剧结构,只要提供一连串诱发导演情绪的刺激物;因此,这种剧本虽然也有一些简单的情节,但一般是用一种浮夸的词句描写一些互不连贯的场景;代表作家是苏联的拉热谢夫斯基,他的代表作品有普通事件普多夫金导演、白静草原爱森斯坦导演等;苏联评论界认为这些影片都是失败之作;但“情绪剧本”作为探索新的形象性以及向文学靠拢的一种倾向,在电影剧作发展史上占有一定的位置;爱森斯坦对于电影声音的美学观念及其演变;1928年,爱森斯坦、普多夫金、亚历山大洛夫联合发表了有声电影声明,提出“声画对位”的主张,并将“声画对位”看成一种普遍原则,否定声画同步,使声音依旧服从于画面和默片时期的蒙太奇观念,只是配合蒙太奇使用;在爱森斯坦建立蒙太奇类型学、即多声部蒙太奇体系的时期,他同样大大修正补充了这种思想,将重点转到声画同步和声画不同步想结合的问题上来;4. 提出作为电影总体的影片结构的理论,提出电影创作方法论的时期1938——1948:此期拍摄的作品包括伊凡雷帝一、二、三集;爱森斯坦完整的蒙太奇体系中的4个最重要的观点:1.任何种类的两段影片放在一起,就会从那两种并列的状态中不可避免的产生一种新的概念,一种新的性质;2.蒙太奇就是镜头内部冲突,是由两个并列的镜头冲突所产生的某一概念从而造成有目的的主题效果;3.蒙太奇不仅是产生效果的手段,而且首先是阐明思想的手段,即通过某种电影语言及其表现形式阐明思想的手段;4.蒙太奇的思维是与整个思维的一般思想基础分不开的;2.苏联蒙太奇学派;1苏联蒙太奇学派名词解释:苏联蒙太奇学派20世纪20年代,以爱森斯坦、普多夫金、维尔托夫、库里肖夫等为代表的一批人,受到革命斗争现实的鼓舞,力求探索新的电影表现手段来表现新的革命内容,他们将实验的重点放在蒙太奇的运用上;库里肖夫和爱森斯坦强调两个不同镜头的对立或撞击会产生新的质、新的思想涵义,这是他们对蒙太奇理论作出的重要贡献;他们代表性的理论分别是“库里肖夫效应”和“杂耍蒙太奇”;其他人诸如普多夫金发展了叙事蒙太奇、维尔托夫创建了“电影眼睛派”,这批人是20年代苏联先锋主义电影美学探索的中间力量,在蒙太奇理论的创建和运用上贡献卓着,因此被称为苏联蒙太奇学派,他们的理论研究和拍片实践构成了苏联电影学派的第一个阶段;20年代末30年代初,由于爱森斯坦等人的极端的蒙太奇探索受到批判,苏联蒙太奇学派开始转向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2苏联蒙太奇学派的其他代表人物a . 库里肖夫库里肖夫在十月革命前就开始了电影工作,建立了“实验工作室”,他是一个构成主义者,代表作品有西方先生在布尔什维克国家里的奇遇、遵守法律等;代表理论有“库里肖夫效应”和“电影模特儿”;名词解释:“库里肖夫效应”苏联电影导演列夫库里肖夫通过镜头剪接所作的一项实验,该实验实际上是由普多夫金具体操作的;库里肖夫为了弄清楚蒙太奇的并列作用,给俄国着名演员莫兹尤辛拍了一个毫无表情的特写镜头,剪为三段,分别接在一碗汤、一个正在做游戏的孩子和一具老妇人的尸体的镜头之前,结果观众在观看过程中却似乎发现了莫兹尤辛的情绪变化——分别对应着饥饿、喜悦和忧伤;库里肖夫由此看到了蒙太奇构成的可能性、合理性和心理基础,并创立了“电影模特儿”等理论;他得出的结论是,造成电影情绪反应的并不是单个镜头的内容,而是几个画面之间的并列;单个镜头只不过是素材,只有蒙太奇的创作才成为电影艺术;他提出了积极的创作纲领:影片的结构基础不是来自现实素材,而是来自空间结构和蒙太奇;b . 维尔托夫1896——1954齐加维尔托夫原是一位未来主义音乐家,1916年创立了“听觉实验室”,1918年开始转向电影创作;1923年,维尔托夫发表了电影眼睛人:一场革命一文,提出了“电影眼睛”理论;代表作品有带摄影机的人、前进吧,苏维埃、在世界六分之一的土地上、关于列宁的三支歌等以及24期电影真理报电影周报;维尔托夫也是苏联电影界最早使用声音的人;60年代法国新浪潮运动中的“真理电影”就受到维尔托夫“电影眼睛”理论的影响;名词解释:“电影眼睛”苏联纪录电影导演齐加维尔托夫于20世纪20年代初提出并在创作中付诸实践的理论;他把摄影机比作人的眼睛,主张电影工作者手持摄影机出其不意的捕捉生活,实景拍摄甚至偷拍、强拍,反对场面调度、剧本、演员和摄影棚,也就是反对故事片;虽然维尔托夫的“电影眼睛”理论强调对现实的即兴观察,但并不是单纯的摄录现实;他强调将电影观察的素材加以组织,从而引导观众达到明确的思想结论;他对“电影眼睛”的解释是“用纪录手段对可见的世界作出解释”;维尔托夫并不反对蒙太奇,他将电影眼睛称为蒙太奇的“我看”,他认为影片组织的基本手7段就是蒙太奇;他将蒙太奇的功能确定如下:选择电影观察的最重要的瞬间,将这些观察按照联想的原则加以联接,有节奏的组织素材以加强其情绪感染力,并通过镜头画面与字幕政治口号的结合来解释拍摄在胶片上的事件的政治意义;维尔托夫在自己周围团结了一批纪录电影工作者,组成了所谓的“电影眼睛派”,按照自己的理论拍摄了一些成功的影片,如电影真理报、带摄影机的人、在世界六分之一的土地上、关于列宁的三支歌等;c . 普多夫金普多夫金电影理论代表作有电影导演和电影素材、电影剧本、论电影编剧、导演和演员;导演的影片代表作品有母亲、圣彼得堡的末日、成吉思汗的后代;他后期导演的作品有普通事件、逃兵、苏沃洛夫大元帅、海军上将纳希莫夫等;普多夫金强调剧本和演员的重要性,他同样把蒙太奇视为电影艺术创作的基础;他从一般意义上为蒙太奇所下的定义是:蒙太奇就是要揭示出现实生活中的内在联系,是一种辨证思维的过程;它是为表达一定的思想意图而组织电影动作的手段之一;蒙太奇的运用则显示出导演观察生活、分析观察结果并对之进行独立思考的能力;基于这种思考,普多夫金创立了“联想蒙太奇”,具有很浓的诗意和抒情因素;“联想蒙太奇”把没有物质联系但却具有十分密切主题联系的视象并列起来;这种手法一般只能在影片的局部使用,而不能用它来统一全部镜头;普多夫金的理论强调了电影的叙事性,即通过分镜头突出细节的重要性,通过对情节和事件的分解组合,再现情节和事件,使蒙太奇成为剧情片段的连续 ,从而加强电影的叙事力量;这些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30、40年代的苏联和美国的情节剧模式,因此被20年代先锋主义艺术家们看作是格里菲斯电影叙事结构的继续,甚至被爱森斯坦认为是把蒙太奇这一新的电影造型手段纳入到传统的再现美学范畴,是现代主义美学道路上的倒退;d . 柯静采夫、塔拉乌别尔格等人的“奇异演员养成所”这是一个纯形式主义的学派,突出一种“奇异化”的电影观念;名词解释:蒙太奇理论主要指早期电影中以维尔托夫、库里肖夫、爱森斯坦、普多夫金等人为代表的蒙太奇理论;通称的蒙太奇理论并不能囊括所有对蒙太奇问题的看法;西方的格里菲斯、卓别林、雷纳克莱尔、费里尼、爱因汉姆、米特里等,苏联的杜甫仁科、瓦西里耶夫兄弟、柯静采夫、尤特凯维奇、罗姆、格拉西莫夫等,都曾对蒙太奇的问题作出各自的解释;但苏联学派对蒙太奇的看法有一定的继承性,即便早期阶段也经历了一定的发展过程;以下分别简介维尔托夫、库里肖夫、爱森斯坦、普多夫金的主要观点;略;苏联电影理论界比较普遍的看法是:蒙太奇不仅是将各个拍摄下来的片段加以联接使观众对连续发展着的动作获得完整的印象的表现手段,而且是将各种现象的隐蔽的内在联系变成明显可见、不言自明的最重要的艺术方法;三.安德烈巴赞1918——19481.“电影新浪潮之父”——安德烈巴赞安德烈巴赞1918——1948是法国战后现代电影理论的一代宗师;1945年,他发表了电影现实主义理论体系的奠基性文章摄影影象的本体论;50年代,他创办电影手册杂志、并担任主编;巴赞英年早逝,未能亲自经历战后西方电影的一次创新时期——法国新浪潮的崛起;但是他的电影手册的同事们即着名的电影手册派掀起的新浪潮把他的理论实践于银幕,为电影带来真实美学的新气息;因此,安德烈巴赞被称为“电影新浪潮之父”、“精神之父”、“电影的亚里士多德”区别于“电影的黑格尔”——法国让米特里;安德烈巴赞没有系统的理论着作,大多数理论思维通过电影评论体现出来;代表文章包括摄影影像的本体论、完整的电影神话、电影语言的演进等;安德烈巴赞的代表理论文集是电影是什么;巴赞理论在60年代末开始受到全面挑战,包括让米特里这样的经典电影理论家,也包括新兴的电影符号学;核心在于巴赞对于艺术与现实的关系所持的观点缺乏辨证性;名词解释:电影手册派电影手册派又称电影手册集团,是指从1955年开始聚集在以巴赞为首的电影手册杂志编辑部周围的一批青年影评人;电影手册杂志由巴赞等于1951年创办,其中巴赞的美学思想起着主导作用;电影手册派的新的评价标准是“作者论”;以特吕弗、戈达尔、里维特、夏布罗尔等为代表的这批影评人后来从影评工作过度到拍片,成为法国“新浪潮”电影的主将;从1958年起,他们相继拍出了自己的第一部影片,对法国“新浪潮”起了形成作用,因此,这批人被称为电影手册派;在“新浪潮”于1961年趋于衰落后,这批人发生了分裂;特吕弗和夏布罗尔成为了商业片导演,里维特转向实验电影,而戈达尔走得更彻底,他的影片中的现代派色彩最为浓重;2.安德烈巴赞的电影现实主义理论体系电影影像本体论电影现实主义理论体系电影起源心理学电影语言进化观1电影影像本体论:核心、基本观点:影像客观现实中的被摄物同一;出处:摄影影像的本体论电影再现事物原貌的本性是电影美学的基础;名词解释:影像本体论巴赞的电影现实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石;其核心和基本观点是影像与客观现实中的被摄物同一;在摄影影像的本体论一文中,巴赞提出,电影再现事物原貌的本性是电影美学的基础;因为一切艺术都是以人的参与为基础的,唯独在摄影中,我们有了不让人介入的特权;所以摄影取得的影像具有自然的属性;影像本体论和巴赞的电影起源心理学以及电影语言进化论都有密切的关系;巴赞认为,电影发明的心理依据是再现完整现实的幻想,而现实主义是电影语言演化的趋向;2电影起源心理学:核心、基本观点:电影发明的心理依据是再现完整现实的幻想;出处:完整电影的神话电影是人类追求逼真的复现现实的心理的产物,这种心理因素决定了银幕形象的真实感,决定了电影技术的完善和电影艺术的发展方向:再现一个真实的世界;但电影不可能实现对客观现实的完整摹写,“电影是现实的渐进线”;出处:杰作:〈温别尔托D〉名词解释:木乃伊情结巴赞借助精神分析解释电影起源的一种阐释;巴赞为研究电影起源的心理,追溯到雕刻和绘画的起源;他认为人有永久性保存自己尸体的驱动;涂上香料的木乃伊是第一个雕像;雕刻和绘画成为人的替代品;他们起源与一种愿望,是一种原始需要;摄影不是创造永恒,而是给现实涂上香料,使时间免于腐朽;巴赞认为,摄影作为自然的补充,而不是替代,第一次有了不让人干预的特权;电影也因此第一次实现了影像与被摄物的同一,仿佛木乃伊;名词解释:完整电影巴赞在完整电影的神话一文中提出的关于电影起源观的电影观念;他认为电影起源的心理原因是再现完整电影的神话,也就是再现声、色、主体感受一应俱全的外部世界的幻景;3电影语言进化观:核心、基本观点:现实主义是电影语言演化的趋向;巴赞的电影现实主义包括三个方面:表现对象的真实;时间空间的真实美学核心;叙事结构的真实;为了实现这些审美理想,巴赞提出了“长镜头理论”;。

达达主义电影

达达主义电影
• • • • • • • • • • •
诞生于20世纪初期的“达达主义”是西方文艺 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艺术派别,它所表现出来的反 战、反文化、反传统、反人工、反理性的态度,改变 了长期以来居于主导地位的传统艺术价值观。在达达 主义者的眼里,“达达”并不是一种艺术,而是一种 • 诞生于20世纪初期的“达达主义”是西方文艺 • 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艺术派别,它所表现出来的反 “反艺术”,一切与现行艺术标准背道而驰的行为都 • 战、反文化、反传统、反人工、反理性的态度,改变 • 了长期以来居于主导地位的传统艺术价值观。在达达 为达达主义者们所热衷。因此,达达主义的作品经常 • 主义者的眼里,“达达”并不是一种艺术,而是一种 表现出新奇、大胆的特点和叛逆的精神。这种独特的 • “反艺术”,一切与现行艺术标准背道而驰的行为都 • 为达达主义者们所热衷。因此,达达主义的作品经常 理念对 20世纪的许多现代主义文艺流派都产生了较大 • 表现出新奇、大胆的特点和叛逆的精神。这种独特的 • 理念对20世纪的许多现代主义文艺流派都产生了较大 的影响,如:超现实主义和奇幻主义,同时也渗透在 • 的影响,如:超现实主义和奇幻主义,同时也渗透在 • 美术、电影、文学、音乐等各种艺术形式当中。 美术、电影、文学、音乐等各种艺术形式当中。
达达主义电影
宗旨:颠覆和破坏 因为达达是不能理解的……”实际上,达达主义的宗旨是颠覆和破坏,颠覆资本 主义社会既有的道德、宗教、政治传统,破坏一切艺术规范,推崇个性的彻底 自由。达达主义电影的特点是没有主题、没有情节、追求奇异怪诞的效果。代 表作是法国导演雷内· 克莱尔根据达达主义运动的领导人、画家、诗人皮卡比亚 斯所写的剧本拍摄的《幕间休息》,由一系列充满幽默感的即兴笑料汇集而成, 全片以荒诞、幽默等隐含方式讽刺了资产阶级礼仪习俗及风尚和文化。 威尼斯街景,连放三遍

法国印象主义和超现实主义

法国印象主义和超现实主义

法国印象主义和超现实主义(Ⅱ918—1930)默片时期法国曾经出现了一批不同于好莱坞经典叙事片的电影流派与电影运动,其中一些如抽象电影、达达电影等并不完全局限在法国,所以我们把它们留在国际先锋电影运动的篇幅中来讨论。

但是,相对于美国影片制作模式来讲,法国还有两个相当具有地域特色的电影运动,第一个就是印象主义运动,虽然属于先锋与前卫的风格,但仍然主要生存在电影工业体系之中。

大多数印象派导演一开始都是为法国大制片厂拍片,其中有些先锋影片也确实让制片厂赚到了钱。

直到20年代中期,大部分人才成立自己的公司独立制片,但仍然依靠大制片厂租借设备器材,并通过大发行商来发行影片,所以算是依然维持在主流商业电影制作体系中。

第二个是超现实主义电影运动,却是主要存在于商业电影制作体系之外,同其他艺术领域的超现实主义艺术家们一样,主要依靠私人赞助来获得拍片资金。

在这里令人惊讶的是,20年代的法国能够让截然不同的电影运动,同时存在于一个时间与空间的环境之中。

◆印象主义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法国电影工业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不但原来的电影工作人员被征召,制片厂也要配合战时任务,法国影片也无法出口,而且由于两大电影企业百代和高蒙拥有许多连锁影院需要片源,于是,1915年美国影片开始如潮水般进入法国。

以佩尔〃怀特、道格拉斯〃范朋克、卓别林和托马斯〃英斯等人的影片为代表,以及由地密尔导演的《欺骗》,还有威廉〃哈特的影片等等,好莱坞电影在1917年底几乎主宰了法国电影市场。

战后,法国电影工业仍然没有能够恢复元气,在20年代法国观众观看好莱坞影片比观看国产片多出八倍,尽管法国电影工业采取了几项措施试图收复市场,例如模仿好莱坞的制片模式及类型等等。

然而,艺术上重要的里程碑还是由一些电影公司力捧的电影导演们所建立,其中有阿贝尔〃冈斯、路易斯〃德吕克、谢尔曼〃杜拉克、马赛尔〃莱皮埃,以及让〃爱浦斯坦等人。

这批导演与他们的前辈非常不同。

上一代的人认为电影是谋求商业利益的工艺品,而这一代年轻导演却更加富有理论且雄心勃勃,他们写文章宣称电影与诗歌、绘画、音乐一样,同样是一门艺术。

电影学散杂知识点——先锋派电影学的流派

电影学散杂知识点——先锋派电影学的流派

先锋派电影的时间跨度大致是在1917-1928年,以法国和德国为中心,辐射整个欧洲大陆,在不同地区呈现不同的形态,形成多种多样的艺术流派。

且与当时盛行欧洲现代艺术思潮有明显的关系。

主要流派有:印象主义(法国)、表现主义(法、德)、抽象主义和超现实主义。

(一) 印象主义(法国):又称印象电影,系指20年代以德吕克及其友人所创立的一个电影学派。

并在其周围聚集了一大批有才华的导演,如阿贝尔· 甘斯、谢尔曼· 杜拉克、马塞尔· 莱皮埃、让· 爱普斯坦,都是印象派的中坚力量。

谢尔曼· 杜拉克: 她是20年代法国电影界一位活跃的人物。

主要作品有:《微笑的布德夫人》[印象派](1922)《主题与变奏》(抽象主义)《僧侣与贝壳》(1928)[超现实主义]阿贝尔· 甘斯的主要作品:《车轮》、《拿破仑传》(1934)《奥斯特里茨》(1960)莱皮埃的主要作品:《黄金国》让· 爱普斯坦的主要作品:《红色旅店》、《忠诚的心》(二) 表现主义(德)表现主义产生于20年代初的德国。

表现主义和绘画一样,强调以夸张、变形的甚至怪诞的形式去表现艺术家的内心世界。

表现主义和其他先锋派最大的区别在于它强烈的现实主义。

表现主义的重要作品:卡尔· 梅育(编剧)导演:罗伯特· 韦恩《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

弗立茨· 朗格《三生记》、威格纳《泥人哥连》、《吸血鬼诺斯费拉杜》、鲁宾逊《演皮影戏的人》(三) 抽象主义电影:抽象主义是从达达主义绘画中找到灵感,热衷于绝对抽象化造型的节奏和美感,并试图用这些抽象的线条、图形或物体的造型来图解旋律和节奏。

抽象主义电影的重要作品:艾格林:《对角线交响乐》(1921)《平行线交响乐》(1924)《地平线交响乐》(1924)法国抽象派的特点:浪漫的诗意和快乐的幽默感。

德国抽象派的特点:态度认真和内容正经而富有使命感。

第一节---法国的印象派和先锋派电影知识讲解

第一节---法国的印象派和先锋派电影知识讲解
❖ 2、倡导通过联想的绝对自由来达到“电影诗” 的境界,排斥任何真实、任何理性的含义, 需要的只是纯粹的运动、节奏和情绪。
❖ 3、描写充满潜意识活动的非理性世界。
❖ 4、把表现物放在比表现人更重要的地 位或者至少是平等的地位。
❖ 1、纯电影
❖ 纯电影的特点:摆脱故事情节和舞台剧的影 响,单纯以运动,包括各种线条和形状的变 化来触发观赏者的情绪。
❖ 二、先锋派电影 .
❖ 先锋派电影的特点:
❖ 1、在反对商业电影的口号下,力图否定电影 的大众化性质,使电影成为只能供少数人观 赏的、无功利目的的艺术品。
❖ 2、借用现代派文艺的各种主张和手法。
❖ 先锋派电影的理论主张:
❖ 1、反对叙事,主张非情节化、非戏剧化,要 求以抽象的图形、唯美的形式、孤立的形象 和空洞的抒情作为影片的全部内容。
❖ 代表作:费尔南·莱谢尔《机械舞蹈》
❖ 2、达达主义电影
❖ 达达主义电影的特点:没有主题和情节,追 求奇异怪诞的视觉效果。
❖ 代表作:雷内·克莱尔《幕间休息》
❖ 3、超现实主义电影
❖ 超现实主义电影的特点:形象化的表现梦境、 潜意识活动和变态心理,真实的场景与非理 性行为交织在一起,借以表现主观世界的混 乱、幽暗、痛苦和失落感。
❖ (2)、拒绝沿袭传统的剪辑原则,采用跳切 的手法。
❖ (3)、在摄影方面,追求纪实风格,画面朴 素、自然。
❖ 2、弗朗索瓦·特吕弗《四百下》 ❖ 《四百下》的艺术特点: ❖ (1)、在叙事方式上,以琐碎生活事件的串
联和积累还原生活的本来面貌。
❖ (2)、大量使用长镜头,增强影片的真实感。
❖ 第四节 法国“左岸派”电影 ❖ “左岸派”电影的主要导演及其作品: ❖ 阿仑·雷乃《广岛之恋》 ❖ 玛格丽特·杜拉《印度之歌》

关于法国电影(历史 流派 发展 特点 经典影片 著名影星)

关于法国电影(历史 流派 发展 特点 经典影片 著名影星)

1902年,他根据作家凡尔纳的科幻 小说《月球旅行记》拍摄了同名电 影,这是一部早期比较成熟的科幻 片,长达16分钟,一时间巴黎是万 人空巷,他们都蜂拥到电影院看这 部影片。这部影片也预示了整个20 世纪电影发展的光辉耀眼的历史。
乔治 梅里埃
百代和高蒙的出现
高蒙电影公司(gaumont)
创建于1895年7月,比电影正式诞生的日子早5 个月, 映 仪器。1896年高蒙公司的Georges Demeny设计的电影机 chronophotographe正式上市,高蒙公司为该放映设备 附带了详细的操作说明,在法国打开市场。 莱昂·高蒙用雏菊花作为公司标志,是为了向他以法语 的雏菊(la marguerite)为名的妻子表示敬意,到今 天,尽管这个LOGO的形式几经变化,但雏菊形象始终没 有变。
抽象电影/达达主义电影/纯电影
达达主义运动是先锋派运动的一个支派。 1925年﹐达达主义电影为超现实主义电影所代替。 1916年2月,来自罗马尼亚的诗人特利斯坦·查拉、来自德国的作家 胡曳·巴尔和来自阿尔萨斯的画家汉斯·阿普创办了一个“伏尔泰俱乐 部”,并且从辞典上随意选用了“达达”一词作为该社团的名字。并出版 了《达达》特刊,发表《达达宣言》。 这便是达达一词来源。 可以说,达达主义主张否定一切,体现的是精神上的焦虑和反叛,是一种 具有破坏意义的呐喊。 达达主义的电影没有主题﹐没有情节﹐纯粹是一种形式主义的游戏﹐追求 奇异效果的怪诞表演。这种电影常由达达主义者拍摄或参加演出因为他们 代表作品: 都是表现抽象的物体﹐因此达达主义电影也被叫做“抽象电影”或“纯电 曼·雷伊的《回到理性》(1923) 影”。 制作者将钉子、钮扣、照片和带子放在胶片上进行感光,创造出画面上一堆杂乱
. .
.超现实主义电影

达达主义对现代新媒体的影响

达达主义对现代新媒体的影响

达达主义对现代新媒体的影响达达主义是二十世纪初期在法国兴起的一种艺术思潮,它主张反传统、追求个性、自由和创新,对现代新媒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达达主义对电影、摄影、音乐、绘画和文学等方面的影响展开阐述。

首先,达达主义对电影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达达主义者认为电影是一种突破传统的艺术媒介,可以通过非线性的叙事、快速的镜头切换、图像的拼贴等手法来表达个人情感和思想。

达达主义先驱香农伯格的电影作品《大都会》就是典型的例子,它运用拼贴的手法展现了现代城市的混乱和焦虑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达达主义的电影手法为后来的实验电影铺平了道路,也对后世电影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达达主义对摄影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达达主义者认为摄影可以捕捉到现实生活中的瞬间,通过捕捉瞬间的速度和运动来表达个人情感和观点。

他们推崇摄影师马努·雷的作品,马努·雷的摄影风格独特,运用了大量的逆光和运动模糊,以及拼贴和双重曝光等手法来表现他对现代城市生活的批判。

达达主义的摄影理念对后来的新闻摄影和实验摄影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为后世的摄影艺术开辟了新的道路。

此外,达达主义对音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达达主义者认为传统音乐限制了个人创新和自由表达,因此他们试图通过噪音、不协调的音符和声音碎片等手法来打破传统音乐的框架。

达达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尤戈·齐尔马蒂斯克的作品《春之剧》就是典型的例子,这部作品运用了非传统的乐器和演奏风格,以及非结构化的音乐排列,给人一种极富冲击力的感觉。

达达主义的音乐实践对后来的实验音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为现代音乐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启示。

此外,达达主义还对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达达主义的绘画风格追求自由和创新,拒绝传统的绘画形式和材料,试图通过拼贴、文字、符号等手法来表达个人情感和思想。

达达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马尔塞尔·杜尚以其创造了一系列的“就爱”雕塑和“就爱”画作而闻名。

达达主义电影.

达达主义电影.



• • • • • • • • • • • • •
结语 达达主义的“喧闹”、“并置”和“机遇”论 推翻了传统所说的“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将一切物质都归为艺术创作的素材,认为任何“现成 品”包括原艺术品都可以通过“并置”成为新的艺术 品。它打破了艺术与生活的界限及传统美学对艺术的 限制,成为艺术思想的先行者和解放者。在达达主义 的指引下,电子音乐家们重新定义了音乐。他们将 “噪音”变成了音乐的一部分,用“拼贴”和“不确 定”增强了音乐的新奇效果,为探索音乐的新形式和 新结构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在音乐的历程里,他们 勇往直前,用达达主义的精神开拓着音乐的道路,为 现代音乐界注入了令人振奋乃至震惊的力量。

他们从印象主义的绘画获得启发﹐企图用画 面来表现直接的感性印象。他们不注重影片 的故事情节﹐著重於气氛的创造。他们摄制 的影片虽然不相同﹐但一般具有以下的特点 ﹕诗意的画面﹑犟烈的表现力﹑以风景或背 景作为影片中重要角色﹑自然主义与主观主 义的表现手法或象徵主义的比喻手法。印象 派电影的重要作品有杜拉克的《西班牙的节 目》(1920)﹑《太阳的死亡》(1921)﹑《微笑 的布迭夫人》(1923)﹑莱皮埃的《海上的人》 (1920)﹑《无情的女人》(1924)﹑《金钱》 (1929)﹑爱浦斯坦的《巴斯德传》(1922)﹑ 《忠实的心》(1924)﹑《美丽的尼维尔纳斯 河》(1924)﹑冈斯的《车轮》(1923)﹑《拿破 仑》(1927)。印象派电影由於追求造型美﹑ 寻求新奇的视觉形像和新颖的拍摄角度﹐发 展到完全否定人和社会﹐脱离现实。1924年 德吕克故世後印象派便告衰落。印象派虽然 只昙花一现﹐但在电影美学和电影技巧上却 有所贡献﹐其中有德吕克在《狂热》(1921) 中的深焦距镜头﹐冈斯在《车轮》中的加速 蒙太奇﹑在《拿破仑》中叠印的人物及合成 银幕和多种角度拍摄的主观镜头﹐莱皮埃在 《黄金国》中从人物眼中看到的各种景像等。

外国电影史课后题答案

外国电影史课后题答案

《外国电影史》书后问答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电影的诞生1、为什么说电影是科学技术的产物?答:电影诞生于19世纪末,它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革命。

电影发明所依据的科学技术、物理学原理,主要有三个方面:视觉滞留、摄影术、放映术。

1829年,比利时著名的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托发现了“视觉滞留”的原理。

实验证明,物象滞留的时间一般为0.1—0.4秒。

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根据小孔成像的原理,发明“达盖尔照相法”。

1872年,摄影师爱德华·幕布里奇最先将“照相法”运用于连续拍摄。

1882年,法国人马莱利用左轮手枪的间歇原理,研制了一种可以进行连续拍摄的“摄影枪”。

美国的托马斯·爱迪生解决了机械传动的技术问题,“活动照相”的“摄影术”得以完成。

1888年,法国人爱米尔·雷诺发明了“光学影戏机”。

1894年,爱迪生实验室的“电影视镜”问世。

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所发明的“活动电影机”获得成功。

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布辛大街14号大咖啡馆中,用他的“活动电影机”首次售票公映了他的影片。

这一天不仅仅标志着“放映术”的完成,同时也标志着电影的真正诞生。

2、谈谈卢米埃尔与梅里爱对于电影的主要贡献。

答:卢米埃尔摆脱了“照相馆”摄影师所具有的封闭的人为空间的束缚,迈向了广阔、开放的自然空间。

作品的内容,努力地去表现和复制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事情和生活,而不是专门去为摄影机安排和搬演实际不存在的事情和生活。

从卢米埃尔的影片中人们了解到,电影可以是“一种重现生活的机器”。

卢米埃尔的作品大致分为:劳动和工作的生活场景;家庭生活情趣的记录;政治、文化、新闻实录;自然风光和街头实景的拍摄。

在形式上,卢米埃尔的影片,大都是由一个固定视点的单镜头拍摄而成的,这恰是我们今天通常使用的“长镜头”拍摄方法。

卢米埃尔的绝大多数影片都是在纪录着周围世界的运动,他无意让“活动电影”成为一种叙事艺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达达主义电影
达达主义电影:“达达”(DaDa)是一个毫无具体含义的幼儿呓语,当时的一位达达主义作家偶尔翻开词典发现这个词,便以此为自己的文学运动命名,并解释说:“问达达是什么,便不达达。

因为达达是不能理解的……”实际上,达达主义的宗旨是颠覆和破坏,颠覆资本主义社会既有的道德、宗教、政治传统,破坏一切艺术规范,推崇个性的彻底自由。

达达主义电影的特点是没有主题、没有情节、追求奇异怪诞的效果。

代表作是法国导演雷内·克莱尔根据达达主义运动的领导人、画家、诗人皮卡比亚斯所写的剧本拍摄的《幕间休息》,由一系列充满幽默感的即兴笑料汇集而成,全片以荒诞、幽默等隐含方式讽刺了资产阶级礼仪习俗及风尚和文化。

达达主义的电影没有主题﹐没有情节﹐纯粹是一种形式主义的游戏﹐追求奇异效果的怪诞表演。

这种电影常由达达主义者拍摄或参加演出﹐如达达派美国摄影师M.雷伊在法国拍摄的象一系列抽象照片的《回到理性》(1923)﹐立体派画家F.莱谢尔拍摄的表现物体和齿轮运动的《机器舞蹈》(1924)﹐克莱尔﹐R.导演的插在 F.皮卡比亚编写的一齣芭蕾舞剧内﹑在演出幕间休息﹑皮卡比亚这些达达主义者的演出。

此外﹐还有H.修梅特拍摄的《光和速度的反射》(1923)﹑格莱米永﹐J.拍摄的《机械照相机》(1924)﹐因为他们都是表现抽象的物体﹐因此达达主义电影也被叫做“抽象电影”或“纯电影”。

1925年﹐达达主义电影为超现实主义电影所代替。

超现实主义电影犟调潜意识和心理分析﹐表现梦幻世界﹐追求诗意和犟烈的效果。

它和达达主义的电影都是一种反传统的电影﹐不同处是超现实主义表现的对象由物转向人﹐因此多少带有故事情节。

代表作有《贝壳与僧侣》(1927﹐杜拉克导演)﹐《一条安达鲁狗》(1928﹐布努艾尔﹐L.导演)﹑《一个诗人的血》(1930﹐谷克多﹐J.导演)﹑《黄金时代》(1930﹐布努艾尔导演)﹑《尼斯的景象》(1930﹐维果﹐J.导演)﹑《诺让──星期天的乐园》(1929﹐卡尔内﹐M.导演)﹑《无粮的土地》(1932﹐布努艾尔导演)。

後3部影片是超现实主义电影转向纪录电影的作品。

新达达主义
达达艺术在一战中的德国产生,经过一批艺术家,特别是杜尚的创作和活动,达达主义的精神影响了很多国家的文化和艺术。

二战后,在文化和艺术中心的美国,新达达主义发展起来,成为了后现代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新达达主义的很多艺术家同时也是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人物,如劳申伯格等。

法国印象派电影
法国印象派电影即印象主义(Impressionism)。

1920年代法国的电影创作者路易·德吕克团结一批有才气的导演,如阿贝尔·冈斯、杰尔曼·杜拉克等与一些在商业电影上已取得成就
的电影导演,想在影片公司老板出于商业考量而拍摄的影片中进行改革,以提升在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渐衰微的法国电影。

但其努力没有得到制片们支持,1924年路易·德吕克死后运动即告失败。

一些人走向商业片,另一部份则走向前卫派道路。

由于路易·德吕克的一些理论与创作概念与后来法国前卫电影运动有紧密联系,所以印像派电影大都被认为是前卫电影的前奏或直接归入前卫电影。

“印象派”一词系指20年代德吕克及其友人所创立的一个电影学派而言。

这一名词是亨利·朗格卢瓦首先倡议的,用来表示这一学派和德国表现主义派的异同。

我们发现德吕克在他初期所写的电影著作中已经几次用过这一名词,因此予以采用。

我们认为这一名词无论如何要比“先锋派”一词恰当些,后一名词我们将用来称呼1925年以后的法国电影学派。

重要作品有阿贝尔·冈斯的《车轮》(1922),莱皮埃的《黄金国》(1922),杜拉克的《西班牙的节日》(1919)。

德吕克的《狂热》(1921)和爱浦斯坦的《忠实的心》(1923)等。

这些影片都有故事情节,有的还不乏庸俗的趣味,但其中往往有某些场面在造型风格上较有特色,并明显的表现了印象派画家对光的处理办法的影响。

最著名的例子有《车轮》中火车向悬崖即使最后发生翻车惨剧的场面和《忠实的心》中描写节日时的富于的镜头。

莱皮埃的《黄金国》(1922)影片描写一个为孩子而牺牲自己的西班牙舞女西比拉(艾芙·弗朗西饰),暗地爱上了一个漂亮的北欧画家(约克·卡特莱恩饰),而这个画家却已和一个有钱的西班牙姑娘(玛赛尔·普拉陀饰)订了婚。

西比拉被一个头脑简单的男子(菲利浦·埃利阿饰)强奸后,把自己的孩子托付给一对年轻的夫妇,然后自杀而死。

这个象“室内剧”的故事,并没有使观众看了感到厌倦,但首先被德吕克组织的“电影协会”和李西奥托·卡努陀组织的“第七艺术之友协会”的一些艺术爱好者所欣赏的,却是它的风格。

由于德吕克及其周围的一些人物在理论上和创作实践上后来都同法国先锋派电影运动有紧密的联系,所以印象派电影一般被认为是先锋派电影的前奏,也有人干脆把它归入先锋派电影,视为该运动的第一阶段。

印象派电影的重要作品有杜拉克的《西班牙的节目》(1920)﹑《太阳的死亡》(1921)﹑《微笑的布迭夫人》(1923)﹑莱皮埃的《海上的人》(1920)﹑《无情的女人》(1924)﹑《金钱》(1929)﹑爱浦斯坦的《巴斯德传》(1922)﹑《忠实的心》(1924)﹑《美丽的尼维尔纳斯河》(1924)﹑冈斯的《车轮》(1923)﹑《拿破仑》(1927)。

印象派电影由於追求造型美﹑寻求新奇的视觉形像和新颖的拍摄角度﹐发展到完全否定人和社会﹐脱离现实。

1924年德吕克故世後印象派便告衰落。

印象派虽然只昙花一现﹐但在电影美学和电影技巧上却有所贡献﹐其中有德吕克在《狂热》(1921)中的深焦距镜头﹐冈斯在《车轮》中的加速蒙太奇﹑在《拿破仑》中叠印的人物及合成银幕和多种角度拍摄的主观镜头﹐莱皮埃在《黄金国》中从人物眼中看到的各种景像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