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合集下载

第1课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第1课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注意:宗法制并没有随着分封制的瓦解而瓦解,它在 封建社会仍然是统治者享受特权的凭借;在今天的民 间仍然还有影响。
★积极: “尊宗敬祖” “认祖归宗” “寻根祭祖”现 象,尊老爱幼,注重家庭建设,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 聚力。 ★消极:传宗接代、重男轻女、唯上是从、干部职务终 身制、任人唯亲、裙带作风。
郡守、郡尉、郡丞、 监御史
县令、县尉、县丞
三老、啬夫、游徼
皇帝
集 中
中央权力 集 中
地方权力
47
3 、郡县制实行的意义:
① 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进步; ② 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直接有效的控制(中央垂直管
理地方); ③ 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有利于政治
安定和经济发展; ④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左传.襄公十四年》 厉王虐,国人谤(责备)王。
——《国语.周语》 郑子产作丘赋,国人谤之。
——《左传.昭公四年》
思考:上述材料体现了商周原始民主传统的哪些特点?
原始民主传统对君主的权力有制约作用; 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国人“的意见,”国人“可 通过舆论影响朝政。 原始民主传统在春秋各国政治中仍然有一定的影响。
(1)古代中国实行 一夫多妻制, 正室所生的儿 子为“嫡子”, 侧室所生的儿 子为“庶子”;
(2)宗法制
卿大夫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
长。
—《春秋公羊传》
④大小宗的关系: ➢ 周王是天下的大宗。 ➢ 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 ➢ 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 大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 大宗和小宗在政治上是隶属
44
2、郡县制的内容: (1)行政区划:
初分全国为36郡,后增至40余郡,由中央政府直接 管辖,是中央以下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 (2)官僚机构: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据材料回答:秦朝确立的皇帝制度特征有哪些?皇 帝制度的本质是什么? 皇帝独尊 基本特征 皇权至上 皇位世袭
皇帝制度本质:君主专制(即:皇帝是封建国家 政权的主宰和权力中心。)
二、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三)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分析郡县制在全国推行的原因,了解郡县两级地方行政 机构的设置及职能。 推行原因: 秦统一后,统治区域空前扩大,为加强对
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作用: ①相互配合,彼此牵制,集权于皇帝。 ②臣议君决,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
大事情的决策失误。
史料分析
材料一:初并天下后,秦王嬴政确立“皇帝”称号;皇 帝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印称“玺”。
材料二:“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材料三:“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 万世,传之无穷。”──《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设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为宰相 增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枢密使——分割宰相的军权 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
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从选官依据的角度按时间先后顺序概括中国古代 选官制度的变化。理解科举制实行的影响。
1、汉朝: 察举制 选拔标准 品行 2、魏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 选拔标准 门第
材料三“(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因归功于西 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 ‘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分封权制体制……与秦以后郡一县统制的君 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中国古代哪些地方行政制度?
二 、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官制演变
(一)唐朝:三省六部制 概述唐朝三省六部的分工与职权。分析其影响。 分工与职权:
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浓郁悲歌:“世胄蹑高位,英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221年) (一)夏朝的政治制度 1.建立:公元前2070年 禹建立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 2.政治制度: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二)商朝的政治制度 1.建立: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商朝建立 2.政治制度:内外服体制
(1)内服: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
学习目标:课程标准:1.了解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在秦朝建立前后的巨大变 化;2.通过宰相制度和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变化,认识自秦起君主专制中 央集权政治体制的演变线索。 核心素养: 1.唯物史观:用辩证、联系、发展的观点看待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2.时空特征:了解每个朝代的时空特征。 3.史料实证:通过课文中的图片、史料并搜集资料,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政 治制度的史实。 4.历史解释:通过课文中的图片、史料,理解中国古代历史政治制度的确 立及变化。 5.家国情怀: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对维护统一的多 民族封建国家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认识到政治制度存在的弊端。 重点:分封制、秦朝政治制度、西汉至明清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难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不断强化

小宗
大宗
小宗
大宗
小宗

相同点: ①都是为了巩固奴隶主贵族统治。 ②都以王城为中心,周边有大量的附属国拱卫王室。 ③诸侯都承担了一定的义务,且具有相当的独立性。 不同点: ①内外服制下,王室与附属国是同盟关系,是形式上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 系,未必有血缘关系;贵族等级分封制下,诸侯国的主体都与王室有血缘 关系或姻亲关系。 ②内外服制下,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相对松散,有的附属国与商朝常处于战 争状态;贵族分封制下,诸侯国对周天子的义务更加明确,周王室的有效 管辖范围扩大,形成“天下共主”的政治局面

专题一中国古代史(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题一中国古代史(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2010· 上海单科3)汉代以来,某地出土了数 以千计的青铜重器,青铜铭文多涉及诸侯战争、 土地交换等内容。学者推断此地应是( B ) A.夏人的活动地域 B.周朝的重要都城 C.秦朝的阿房宫遗址 D.汉初同姓王的封国
此题考察春秋战国时期,连年征战,社会动荡,经济、政 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发生了急剧的变革。最深刻的变革来 自于经济领域。各国之间不断开辟农耕熟地,耕地不能转 让买卖的规定也逐渐失效。所以根据材料叙述,应该是B。 周朝,尤其是东周时期,正是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c
6.(2010· 安徽文综14)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 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 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 原意( ) 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 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 解析: 题目给了三句话,最后得出“秦制之得亦明矣”, 这里的秦制指的是秦朝的郡县制,郡县制有利加强对地方 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因此选C;A,B都是材料中的 一部分,不够全面。材料无法体现郡县取代分封的历史必 然,重在秦制中央集权之得,因此排除D.
c
7.(2010· 辽宁、湖南、宁夏文综25)柳宗元在《封建 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 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郡县制为“公天下” 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解析: 首先要清楚材料中的“封建”实指西周“分封 制”。分封制下,诸侯到卿、士,其权力、地位和财产 一切世袭,一般平民被排除在政治权利之外。秦始皇推 行郡县制,郡守、县令有皇帝任免,不得世袭,官吏任 免的标准是才干政绩。故地方政治权利向一般平民开放, 此即材料中所谓“公天下”。

第1课: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第1课: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臣民
部落联盟 首领(禹)
国王(禹)
国王(启)
禅让制 (传贤)
建立国家政权
世袭制 (传子)
“家天下” “公天下” 有人说:禅让制体现了民主,王位世袭制体 现了专制。请你思考: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 制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观点:历史的进步。 原因:王位世袭制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是私有制发展的结果,是阶级对立的产物。
概念辨析:“封建”一词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西周的分封 制也就是“封邦建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二是指 战国之后以地主阶级剥削农民为经济基础的封建主义社会。 1、“封建制度”即古汉语“封建”的原始含义,指“封” 土而“建”国。古文献中“封建”即分封制;现在通常说 的封建多半是贬义,是保守与落后的代名词。然而“封建 社会”的概念是自近代引入中国的,是一种社会形态。地 主阶级是封建社会的统治阶级,农民阶级是被统治阶级, 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2、同姓亲族是分封主体,此处“同姓”即与周王同姓的 亲族,“周”当时是王朝之称,并非“周姓亲族”为分封 主体,应理解为“姬姓亲族”为分封主体。 3、西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度,其中“封国”是分封制的 表现。后世历代帝王分封皇室成员为王、为侯,只是皇家 特权的彰显,已不再是分封制度;
②国家大事都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 4、结果:王权具有了神秘色彩,王权至高无上的 局面形成了。 (四)王权巩固:行政管理制度 1、时间:夏商时期(主要是商朝) 2、表现: ①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权力:掌管政务。 ②地方:封侯、伯(作为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首 领)——义务: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3、意义:夏商初步建立了从中央至地方的行政管 理制度。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二.分封制——众星拱月格局的造就

01必修1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讲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01必修1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讲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素养感悟
家国情怀基本内涵——共同体意识 分封制有利于周文化的扩展,推动中华文明的传播,天下一家的民族认同、 文化心理认同逐渐形成。这种“大一统”的“共同体”意识是家国情怀的基 本内涵。

考点二 血缘维系的宗法制


1.宗法制与宗法观念

(1)宗法观念
指由宗法制派生出来的宗族(家族)观念,以“尊祖、敬宗”“别子为祖,继别
2.“封建”的不同含义
(1)西周的“封建”不同于“封建社会”的“封建”,它是相对于郡县制而言的, 意指分封人民、土地给诸侯,建立国家。 (2)马克思主义学说中的“封建制度”是以生产方式划分的,是一种社会形态。
针对练1 (2018·衡水中学一调,1)侯建新在《“封建主义”概念辨析》一文中
说:“封建的就不是专制的,封建是对专制权力的一种分散和控制。”据此,
(4)作用 ①有利于凝聚亲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地结 合在一起。 ②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关系,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 垄断 和特权地位。
【易混易错】 正确区分分封制和宗法制 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的一种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 方面的体现。但分封制并不是全部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中的“两个凡是”:凡是强调血缘关系的,必选宗法制;凡是考查继承 权,不管排行,只看嫡系,嫡长子继承是基本原则。
D.家国体制退出历史舞台
解析 根据“为巩固其地位,将公族(大宗国君亲族)势力屠杀殆尽”,说明宗
法制有利于政权巩固和稳定,B项正确;
“三家分晋”是在战国时期,与A项中的时间“西周”不符,故排除A项;
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D项表述错误,均排除。
2.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将国家权力和家庭关系结合起来,形成“家国一体”的 局面。 (2)等级森严: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 等级序列。不同等级的权利和义务固定,很难逾越。 (3)地方权力较大:分封制给予诸侯国较大的统治权力,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 力的高度集中。 (4)神权色彩浓厚:王权和神权紧密结合。 (5)稳定延续:夏商周政治制度前后沿袭,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历史必修一国家制度

历史必修一国家制度

历史必修一国家制度详细介绍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1)从禅让到王位世袭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

夏王将国家事务统归一人管理,这是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开始。

(2)从分封制到郡县制西周灭商后,推行分封制,地方官员由贵族世袭。

春秋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分封制逐渐瓦解,秦统一六国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

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统一六国后,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度。

“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指太仆、廷尉、典客、奉常、郎中、常侍、少府、治粟内史和宗正。

3.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汉朝汉初沿用秦朝的郡县制和封国制(也称郡国并行制),导致地方势力威胁中央集权。

汉武帝时颁布“推恩令”,限制诸侯王权力,大大削弱王国势力。

又设立刺史制度,监察地方官吏和豪强。

(2)唐朝沿袭和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

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三省六部制提高了各级机构的办事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

(3)北宋通过杯酒释兵权,削弱了地方节度使的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削弱相权;派文官做知州,并设通判监督;派转运使到各地管理财政。

(4)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行省长官由朝廷直接任命;在中央设中书省,掌握全国行政和军政大权。

行省制度的推行,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官员处理政务的效率。

4.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初废丞相,设内阁以备皇帝顾问;雍正帝时增设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反映了封建制度的没落趋势。

二、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1. 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过程: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克里斯提尼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得以确立;伯里克利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进入“黄金时代”。

其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有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等。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3、西周朝政治制度的特点:
• 政治关系和血缘关系紧密结合; • 等级森严; • 地方分权; • 贵族政治; • 礼乐治国; • 国人通过舆论影响朝政,原始民主传统。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4、春秋战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 政治制度转型时期; • 分封宗法破坏,贵族等级分封制开始解体; • 地方分权; • 中央集权制度开始产生; • 君主权力加强; • 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发展。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西周时期的都城的特点,分析西周政 治制度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
➢ 特点:建立在分封制基础之上,建有宗庙和社稷;国人和野人均 有一定政治权利,但身份不同;有城墙等防御设施。
➢ 影响:开发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奠定了多民族统一国家 的基础;礼乐制度促进了儒家思想的形成;为中国长时期政治结 构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概括古代中央行政制度发展特点?
• 继承发展,不断完善。 • 君主制不断加强。 • 分割相权,加强皇权。 • 以内制外,加强皇权。 • 政府事务和皇室事务逐渐分离。 • 官职和差遣的分离。 • 官员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三、两汉至明清地方制度的演变
• 汉初:郡县、封国并存,诸侯国权力加强。 • 汉武帝:推恩令、刺史,加强集权。 • 东汉:州、郡、县三级。 • 隋朝:州、县两级。 • 唐朝:道、州、县三级;节度使。 • 宋朝:路、府(州)、县三级。 • 元朝:行省、路、府、州、县多级。 • 明朝:明初设三司,中后期设巡抚统领三司。 • 清朝:省、府、县三级;总督和巡抚。
影响先秦时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因素:
• 原始民主传统、氏族制度。 •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 农业发展。 • 社会生产力。 • 土地制度。 • 治国思想发展。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知识点归纳

精品文档你我共享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同时,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卿大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

从而形成了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评价)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国家政权也逐渐由松散趋同严密。

不过,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容易形成地方割据。

2、宗法制:(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西周实行了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宗法制。

(涵义)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影响)宗法制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周礼:为更好地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西周还制定了各种礼乐制度。

礼乐制度就是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例如祭神、结婚等,制定一些规则和仪式,并配有特定的音乐。

不同等级的贵族要行不同的礼仪。

周礼成为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越行为的工具,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

归纳: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以及血缘关系所维系的宗法制,构成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知识改变命运。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课件(共33张PPT)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课件(共33张PPT)
(一)秦朝:郡县制
1、变化
A.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B. 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 C.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当然,从贵族政治发展到官僚政治,这是历 史的进步。有利于人才的选拔,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促进了社会各阶层之 间的流动性。所以也有说法,官僚政治是中国“公天下”的开始。(不是指 最高权力,而是指统治集团)
特点:
职责:是起草诏令、处理政务,是内侍机构,没有实权。 职权:内阁有相权无相名,权力来源于皇帝个人。 实质:是为保障皇权的高度集中而建立起来的新的中枢体制,也是官僚 机构日益腐败的重要原因。
【补充】问:隋唐三省六部属于法定机构,明朝的内阁是什么机构?那从隋唐到
明朝,决策机构转移的趋势是什么?
机构:皇帝的内侍机构。 趋势:由法定机构到非法定机构。 (六)、清朝——雍正帝设立军机处
秦朝的政 治制度
中央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廷议制度 地方制度:郡县制 其他制度:文书行政制度
两汉至明 清时期政 治制度的 演变
中央行政制度:西汉:中外朝制 隋唐:三省六部制 宋:二府三司制 元:一省制 明:废宰相制度设内阁 清:设军机处
地方行政制度:西汉:郡国并行制、郡县两级制 隋唐:州县两级制、道州县三级制 宋:路府县三级制 元:行省制 明清:省府县三级制
②分封制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周王室的统治
③分封制受封的诸侯包括周的同姓贵族、异姓功臣和旧贵族
④受封的诸侯享有受封土地的统治权,同时承担对周王室的义务,如服
从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等
⑤分封制前期巩固了周朝统治,但地方自主权过大,后期出现地方割据
⑥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⑦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相互配合,政治权力与血缘关系相结合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中国古代的国家治理体系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中国古代的国家治理体系

三、中国古代的基层社会治理1.社会教化与治国理念凸显国家意志:(1)利用宗法观念构筑“家国一体”的爱国意识。

(2)封建统治老利用儒家思想维护专制统治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成为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

历代封建统治者基本采取重儒、尊儒措施,儒学中的忠君爱国、维护统一等思想深入人心。

(3)社会教化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儒家伦理是社会教化的主要内容。

2.户籍制度:战国公元前375年,秦孝公实行“为户籍相伍”,标志着国家大规模制定户籍的开始3.古代的基层组织与基层社会治理:(1)古代的基层组织。

①从秦汉到明清,县是最基层的行政机构。

②秦汉时期,县下设乡和里,实行乡里制度。

③唐朝:以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城内设坊,郊外设村,设里正、坊正、村正。

④明朝:实行里甲制,十户为一甲,一百一十户为一里,设甲长、里长。

(2)中国古代的基层监督机制。

①秦汉时期:什伍组织,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百家为里,互相监督。

②唐朝:实行邻保制度,以四家为邻,五邻为保,彼此之间相互监督。

③北宋:实施保甲制。

④明朝:推行十家牌法,十家总编为一牌,由十家轮流收掌,每日沿门按牌察看动静,发现有面生可疑之人,就向官府举报。

⑤清初:实行里甲制,后改推行编制严密的保甲制。

四、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1.中国古代的民族交融现象:(1)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进入阶级社会后民族交融的初步发展时期,诸侯国间频繁的兼并战争,大大加强了华夏民族与周边民族的联系,这些民族产生了民族认同观念。

(2)秦汉时期:我国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初步形成。

(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第一个民族大交融的高潮时期。

(4)隋唐时期:隋唐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大大加快,民族交融得到新的发展。

(5)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第二个民族大交融的高峰时期,其中元朝更为突出。

元朝的统一使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并形成我国回族的前身——回回。

高三历史专题一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高三历史专题一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一)中国早期(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夏朝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西周实行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详解】1、分封制:(商-西周-春秋)根本目的:巩固统治,保证周王室的稳定对象:同姓亲族(主体)(晋、燕、卫、鲁)、异姓(功臣[齐]、姻亲、殷商降族[宋]、先代贵族)权利与义务:周王对诸侯授土、授民;被封的诸侯必须听从周天子的命令,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作用:使周人势力X围扩大;形成天下共主的地位;传播了中原地区先进的文化,带动了边远地区的进步。

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2、宗法制:目的:(主要原因)为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直接原因)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土地和财产上的矛盾特点:①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②确立起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两者既是家族等级之分,又是政治隶属关系。

作用: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战、强化王权、把国与家密切的联系在一起。

3、礼乐制度:推行和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3)最高政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变化:①战国时期初步形成②秦朝正式建立中央:皇帝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长官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御史大夫丞相太尉(三公)太尉:协助皇帝管理政务九卿:分管国家和皇家的各种事务九卿三公九卿互相配合、互相牵制地方:郡县制郡县制起源于春秋后期,秦朝全面推行。

郡县的长官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

意义:巩固了统一,维护了社会安定,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秦朝官僚机构的特点:】(1)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机构,三公九卿分工细密,各司其职,军政大权由皇帝一人操纵(2)充分体现了“家天下”的特点。

(3)中央、地方官员由皇帝任免,官位不世袭——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③西汉巩固(“汉承秦制”。

高考历史第二轮复习第1讲_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高考历史第二轮复习第1讲_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014· 上海高考)元代加强了对疆域的有限管理,其中管辖琉球的 机构是( D ) A.江浙行省 C.中书省 B.宣政院 D.澎湖巡检司
知识定位
调动知识
元代——行省制度——基础识记
宣政院管辖今西藏地区,中书省为元代最高行政机
构而非地方行政机构,排除B、C两项; 根据基础知识可知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琉球地区,答案选D。
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
材料二
(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 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 而 ——丁韪良《西学考略》
为学优则仕之举。 今英、 法、 美均已见端, 将来必至推广。
材料三
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
知识定位
商代——甲骨文、宗法制
辨析选项 由题干中的“‘宗’是一个会意字”“像宫室屋宇之形”等 信息可知,“宗”最有可能与供奉祖先、举行祭祀活动的祠堂、 宗庙有关,故A项正确。 “皇帝”一词最早出现于秦代;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 期,而甲骨文出现于商代,B、D两项错误; 青铜兵器与宫室无关,C项错误。
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
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C ) A.君主专制被颠覆 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 知识定位 封建专制主义中
C.君权至上的后果
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
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影响
辨析选项
材料反映了皇帝的权力被外戚、宦官、权
臣、割据势力等控制,这些人实质上还是君主专制的
部百官,由此即可排除A、C、D三项。
特别强调
1.宋、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及演变趋势 (1)宋代设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军权、财权;明 代废除丞相,后设置内阁内侍机构;清代设置军机处,

课件3: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课件3: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理中,文书发挥着重要作用, 各级官僚机构以文书推行行政 管理;
建立了以邮传为中心的文书传 送系统,以保障皇帝和中央的 政令能够传送到全国各地。
三、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
中央制度
1.汉朝的中央制度 汉初:仍为三公九卿制; 汉武帝后:设立中朝,中央行政中枢的
权力逐渐由丞相转移到皇帝亲信手中; 西汉晚期:中朝尚书的权力逐渐增大; 东汉:将尚书台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瓦解
春秋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和宗法血缘关系的瓦解,贵族等 级分封制开始解体;
战国时期:为适应社会变化的需 要,各国在政治上进行了重大改 革,君主权力加强,郡县制、官 僚制等封建政治制度开始产生。
二、秦朝的政治制度
1.秦朝的中央制度
皇帝制度:秦朝政治制度的核心, 一切政治、军事、法律事务的决定 权都在皇帝手中;
3.宗法制与分封制
宗法制:按照宗法制,周天 子与各级贵族都实行嫡长子 继承制;
分封制:诸侯享有受封土地的统治权,但要服从周天子的 政令,承担对周王室的义务。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评价
分封制与宗法制相配合,政治 权力分配与血缘关系相结合, 是周代政体的基本特征;
商周政体中,君主的权力不是 绝对的,其中的原始民主传统, 对君主的权力有制约作用。
三公九卿(制度):三公九卿共同 组成中央政府,国家重大事务往往 由公卿进行廷议,最后由皇帝定夺。
2.秦朝的地方制度:郡县制
地方行政机构分为郡、县两级,郡是 地方最高行政机构,置郡守、郡丞和 郡尉,另设监御史掌监察;
郡下设县或道,置县令、县丞、县尉; 郡县主要官员都由中央直接任命。
3.秦朝的文书制度 在秦朝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治
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

第一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影响——积极:加强了西周王朝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 了统治秩序,形成了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局面
消极:西周后期,出现诸侯争霸分裂割据的局面
3.西周——分封制;宗法制 (2)宗法制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特点:以血缘关系维系统治
(3)分封制与宗法制关系
互为表里,政治权利分配与血缘关系相结合,构成西周政体的 基本特征
◉厉王虐,国人谤王。
——《国语·周语》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国语·周语上》
◉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勿使失性。有君而为之贰,使师保之,勿使
过度。是故天子有公,诸侯有卿……以相辅佐也。善则赏之,过则匡之,患
则救之,失则革之。
——《左传·襄公十四年》
(二)秦朝的政治制度
1、皇帝制度
创制与“皇帝”有关的一系列专用称号,如皇帝 皇帝 自称“朕”,命称“制”,令称“诏”,印称 独尊 “玺”。“皇帝”成为我国君主专制社会最高统
——《皇明祖训·祖训首章》
注意:内阁不是国家法定的一级行政机构与 决策机构,仅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明太祖 朱元璋
7.清朝——军机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
到顶峰)
爱清 新世
觉宗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保直 ·

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后 禛
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
治者的专有称谓
皇权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和 诸大臣 听命于皇帝,一切政治、军事、法律事务的决定
至上 权都在皇帝手中。
皇位 废除子议父、臣议君的“谥法”,自称“始皇 世袭 帝”,后世以二世、三世计,以至“传之无穷”
2.三公九卿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突破练
第1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选择题
题点1早期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
1.如果你是西周的一个诸侯,下列你不应该做的事情是() A.对周天子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
B.按一定的礼乐仪节招待每一个来访的士以上的贵族
C.带兵随周天子征伐其他诸侯
D.临终前将权力传给自己喜爱的小儿子
2.2011年9月20日,《北京晨报》:中国传统思维中,一向有一个祖先、一个政权、一个核心的习惯。

五千年文明需有一个源头,从制度方面寻找是() A.井田制影响B.宗法制、分封制影响
C.八股取士影响D.禅让制影响
3.家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主要记载全族的户口、婚配、血缘关系、家族训戒,还记载历史家族重大事件、科举出仕、义行节烈人物等。

由此可见修族谱的动机是
() A.溯渊源,分疏亲,序尊卑,扬声名
B.化弱小为强大,众志成城
C.褒扬贞妇烈女
D.让族人同享功成名就或能光宗耀祖之人之光
题点2君权与相权之争,中央与地方权力之争
4.2012年5月,《组织人事信息网》:历史上秦始皇、隋文帝当皇帝最辛苦。

对此唐太宗认为是秦始皇过于贪权,隋文帝不肯信任臣下,导致政务审批机制不完善的产物。

唐太宗解决此问题的主要举措是() A.在全国推广郡县制B.完善科举制
C.完善三省六部制D.实行内阁首辅负责政务
5.2011年7月在建党90周年庆典上,国家领导人反复强调深化改革,勇于创新。

体制、制度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之一。

秦始皇在这一方面的贡献不包括()
A.皇帝制度B.三公九卿制度
C.统一度量衡标准D.首创郡县制度
6.有学者指出:(西汉)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权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

体现这种“斑马式”省级组织的制度是() A.郡国并行制度B.中外朝制度
C.刺史制度D.郡县制
7.有网友在总结古代皇权沿革的文章中写道:“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的降。

”下列史实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西汉设立中朝B.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
C.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D.北宋设立枢密院
8.秦始皇、唐太宗、明成祖、雍正帝穿越到2012年谈政治:秦始皇说:“我首创了一套沿用2 000多年的政治体制,功劳盖世。

”唐太宗说:“可是留下了丞相篡权的后遗症,不如我三分相权,相互监督,确保我的独尊地位。

”明成祖站起来说:“得了吧,我废除丞相,设立内阁,才感到大权在握的踏实。

”雍正帝说:“都别自吹了,只有我才真正实现了皇帝们皇位世袭、权力至上的梦想。

”他们的言论() A.都符合史实
B.只有明成祖的说法与史实不符
C.有两位皇帝的言论与史实不符
D.都与史实不符
9.从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体现了地方削权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

但史学家钱穆却认为地方行政是“汉代好,唐代较好,宋代太差”。

钱穆评价三代好坏的依据是
() A.地方行政机构的设置
B.人才选拔权由谁掌握
C.能否合理调动地方积极性
D.宰相权力的大小
题点3人才选拔与监察制度
10.2012年夏季高考各大高校自主招生广为社会关注,
拒招不孝敬长辈的考生仍是北大招生政策的内容之一。

媒体评论其是“重视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标准”。

我国古
代的人才选拔制度较好地体现这一理念的是()
A.世官制B.八股取士
C.刺史制度D.察举制
11.2012年5月,网易新闻解读栏目评价我国古代某制度:“重视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为社会底层提供了上升通道,对国家政权正常进行是重要的支持。


这一制度应该是指() A.三公九卿制B.郡国并行制度
C.科举制D.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命
12.中国古代的官衔机构、官职名号各有渊源。

“行省”以“行中书省”得名,巡抚则以“巡行天下,抚军官民”而名,“刺史”有“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
之意。

从名称寓意来看,“刺史”应是() A.地方的封疆大吏B.中央朝廷的重臣
C.皇帝的内侍人员D.具有监察地方的职能
二、非选择题
题点4早期政治制度
13.“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回归传统”、“公务员道德立法”等热词成为2012年两会召开以来的媒体热点。

研究民族传统文化绕不开我国的早期政治制度。

材料一四子争位
周王的妾为他生了两个儿子(大哥、二哥),后来妻又为他生了两个儿子(三哥、四哥)。

周王临终时,围绕谁继承王位,四子发生了争执……
材料二文汇报《中国震撼》一文中认为:“西周时期的‘列土封建’是采取宗族殖民的方式,由王室子弟垄断政治权力的家天下,周王与诸侯之间存在‘授权’与‘尽忠’的关系”。

(1)材料一中,你认为谁能继承王位?理由是什么?
(2)材料一反映的是何种最高权力的传承制度?如何评价?
(3)“列土封建”指何种制度?其中“授土”与“尽忠”有何具体体现?有何积极
作用?
题点5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发展与完善
14.2012年5月,学者马未都在其《中央集权与牵制管理》一文中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运行机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以下是一些主张片断:
片断一谈到秦始皇:认为秦始皇专注于政治运行机制建设,把最高领导人冠以皇帝称谓,建立了三公九卿的官僚制度,创设了郡县式的管理模式……认为秦代建立的行政、军事、监察、运行机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三权分立制衡管理机制。

片断二谈到唐太宗:认为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不是一个封闭的制度。

唐太宗在政治运行机制的继承与创新方面做的比较好,通过制度变化,使政务运行更加合理,唐代的中央政治制度在牵制管理的基础上形成了严密的体系。

片断三谈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作用:“中国疆土辽阔,民族冗杂,文化深厚,实行中央集权制有其必然性。

中国历史表明,中央集权制的一个好处是避免内战。

中国历史上,凡是中央集权有力的,就是国泰民安,凡是朝廷羸弱,必是内乱不断。

宋以后就不再打内战。

近代以来,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在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废除。

结果是,从1912年到1925年孙中山去世的13年间,其间有14省宣布独立,根据统计,大小战争约有4百多场。

毛泽东打倒蒋介石,让中国38年战乱之后重归中央集权。

新中国成立63年来,我们没打过一次内战,历史证明,只要丢了中央集权,立刻就进入纷争的内战状态。

请回答:
(1)据片断一,肯定了秦始皇哪些政治贡献?你是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的三权分立管
理机制的?
(2)据片断二,唐太宗变化了哪些制度使政务运行更加合理?
(3)结合片断三,说一说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作用。

答案
1.D2.B3.A4.C5.D6.A7.B8.C9.C10.D
11.C12.D
13.(1)老三可继承王位;因为他是嫡长子。

(2)嫡长子继承制。

评价:以嫡长子继承为核心,强调血缘亲疏关系、等级森严,
这既保障了贵族统治特权,又有利于凝聚宗族团结,防止内部纷争,同时也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成为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制度:分封制。

体现:周王对诸侯授土授民,诸侯对周王朝贡、纳役,护卫周王室安全。

作用:①扩大了疆域,巩固了统治。

②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

14.(1)贡献: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统一全国。

理解:丞相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御史大夫掌律令,管监察;太尉管军务,三者相互牵制、彼此制约,共同对皇帝负责,可有效减少失误决策,有利于皇权专制。

(2)制度变化:①完善中央三省六部制度,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分工明确,相互
制约,提高了办事效率,加强了皇权。

②完善了科举制,扩大了统治基础,有利于中央集权。

(3)作用:有利于维护全国统一、文化发展、多民族之间的融合,可有效避免内战,
有利于国泰民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